CN105641743A -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1743A
CN105641743A CN201610150172.6A CN201610150172A CN105641743A CN 105641743 A CN105641743 A CN 105641743A CN 201610150172 A CN201610150172 A CN 201610150172A CN 105641743 A CN105641743 A CN 105641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hannel
microgel
port
prepar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01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1743B (zh
Inventor
王华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NOVA BIO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华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华楠 filed Critical 王华楠
Priority to CN2016101501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1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1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1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1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1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16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18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20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22Polypept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degradation products
    • A61L27/222Gela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4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e.g. therapeut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0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06Flowable or injectable implant composi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载细胞微凝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以含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光固化剂和水凝胶预聚体的溶液作为内相;以含有油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作为中间相;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作为外相;(2)将所述内相、中间相和外相通过微量泵或微注射器分别输送至微流控装置的相应微通道中,形成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3)步骤(2)的所述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流经微流控装置的输出通道,收集在装有水性溶液的收集容器中,得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实现了一步法固载细胞微凝胶的制备,对所得微凝胶尺寸可控,且尺寸分布窄,同时保持了细胞的存活率。

Description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涉及微流控装置以及利用该微流控装置制备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因子的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损伤或病变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修复,临床上的传统仍依赖于器官捐献。然而,移植人体组织短缺,有引发传染疾病等风险使得器官移植面临诸多问题。仅以美国为例,目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超过74000例,而每年只有21000人能够得到移植手术。近年来,以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为手段的再生医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给器官修复重建带来了新的希望,并有望缓解器官捐献者短缺的实际问题。其中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天然的和合成的成分构建提议恢复、维持或改善组织功能的医疗制品。目前组织工程技术已经相对成功的实现了包括皮肤、软骨等组织的修复并进入临床应用。然而,实现复杂结构的、三维(3D)空间工程化组织尚未生成。其中一个只要技术难题就是在大尺寸支架材料中的活体细胞,由于细胞间信号交换和营养物质交换受到限制,因此难以正常繁殖并组织化,因而导致组织缺损修复失败。
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水凝胶可以模拟活体细胞的细胞外微环境,因此被大量用于细胞固载和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然而被包埋在大尺寸水凝胶材料中的活体细胞的细胞间信号交换和营养物质交换都会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在微凝胶的交联高分子网络中,信号因子和营养物质的渗透速率和距离都受到限制。相对而言,微米尺度的微凝胶更使用于细胞的固载包埋和三维培养,因为微凝胶有利于物质交换并可对细胞外微环境形成更精确控制。因此,实现载细胞微凝胶的高通量制备将有利于推进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固载有活体细胞的微凝胶可作为基本单元用于构建细胞化的类组织结构,也可以作为药物控释载体用于细胞治疗技术。然而,如何精确控制微凝胶的尺寸和尺寸分布仍然是现有制备工艺技术难点,而这一参数不但会影响物质交换,更会直接影响被载细胞的行为。这需要我们开发新技术来实现对微凝胶性能参数的精确调控,同时保持被固载细胞存活率。
现有的可用于载细胞微凝胶的微加工技术包括光刻蚀技术[1]、微模板技术[2,3]等。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对微凝胶尺寸形貌精确控制等。然而,这些传统技术都是基于批量化的生产工艺,无法实现高通量的连续制备,且批次间产品性能存在差异。
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发展使精确控制不互溶多相流体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可实现连续进样,快速生产单分散性、可精确控制尺寸的微凝胶或微胶囊材料[4]。油包水(W/O)单乳液液滴技术可通过具有T型流道[5]或流体聚焦结构[6]的微流控装置制备,并且可作为模板、通过不同聚合方式制备单分散的微凝胶。然而,该方法不能实现连续的载细胞凝胶生成,而需要不间断的收集产物并破除乳液将细胞转移到生物相容性的水相溶液中,加工过程费时费力。并且,细胞长时间的暴露在油和表面活性剂中会影响细胞的活性[7]。因此,如何实现细胞在被固载入微凝胶并快速从油相中分离将大大有利于细胞活性的保存,并可实现连续制备,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水包水(W/W)乳液技术也可以实现微凝胶的制备[8,9]。该方法使用含水的两相流体,利用两相间不易共混可形成液滴,并以液滴作为模板,实现在水溶液中生产微凝胶微粒。该方法避免了额外的破除乳液的步骤,可实现一步法细胞包埋。然而,这一体系限于特定组合两种不混溶含水溶质,如葡聚糖和聚乙二醇,这限制了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尽管载细胞微凝胶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如何实现的细胞固载包埋与微凝胶,并同时维持细胞的存活率,仍然是这一领域重要的技术难题,必须开发出更简单、效率更高、可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新技术。
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问题:
1)光刻蚀技术、微模板技术、基于离心力的液滴:这些传统技术都是基于批量化的生产工艺,无法实现高通量的连续制备,且批次间产品性能存在差异。
2)水包油(W/O)单乳液液滴技术:该方法不能实现连续的载细胞凝胶生成,而需要不间断的收集产物并破除乳液将细胞转移到生物相容性的水相溶液中,加工过程费时费力。并且,细胞长时间的暴露在油和表面活性剂中会影响细胞的活性。
3)水包水(W/W)乳液技术:这一体系限于特定组合两种不混溶含水溶质,如葡聚糖和聚乙二醇,这限制了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的一步法连续制备方法,同时提供用于制备所述微凝胶的微流控装置。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的一步法连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含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光固化剂和水凝胶预聚体的溶液作为内相;以含有油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作为中间相;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作为外相;
(2)将所述内相、中间相和外相通过微量泵或微注射器分别注入至微流控装置的相应微通道中,形成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
(3)步骤(2)的所述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流经微流控装置的输出通道,收集在装有水性溶液的收集容器中,得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
其中,在所述输出通道的出口端设置有激发水凝胶预聚体交联的装置;所述注入中间相的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疏水处理;所述输出通道的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所述注入内相的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凝胶预聚体在内相中的浓度为0.2-50w/v%,优选为w/v5-10%,更优选为8%w/v;光固化剂在内相中的浓度为0.25-2w/v%,优选为0.5-1w/v%,更优选为0.5w/v%。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在中间相中的浓度为0.1-5v/v%,优选为0.5-1v/v%,更优选为0.5v/v%。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聚乙烯醇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的浓度为1-20w/v%,优选为5-10w/v%,更优选为5w/v%。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激发水凝胶预聚体交联的装置是紫外光源、设置在输出通道输出端外壁上的加热或制冷装置或输出通道内注入离子的离子注入装置中的一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的所述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最内层为内相,所述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经过设置在输出通道出口端上的所述装置时,内相中的水凝胶预聚体可以快速交联,形成微凝胶。所述紫外光源可诱发光固化聚合物单体的交联,所述设置在输出通道输出端外壁上的加热或制冷装置可诱发温敏性聚合物单体的交联,所述输出通道内注入离子的离子注入装置诱发离子交联聚合物单体的交联。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在步骤(2)中,将所述内相、中间相和外相通过微量泵或微注射器分别以100-2000μLhr-1、100-2000μLhr-1和1000-20000μLhr-1的流速输送至微流控装置的相应微通道中,在出口处形成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优选地,所述内相的流速与中间相的流速比为0.5:1~4:1,内相和中间相流速总和与外相的流速比为1:5~1:50。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凝胶预聚体为可光固化聚合物单体、可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单体、温敏性的聚合物单体或其他可实现快速交联固化的水凝胶预聚体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的可光固化聚合物单体为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二丙烯酸酯接枝的水溶性高分子中的一种;所述的可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单体为多糖类亲水性高分子海藻酸钠或壳聚糖中的一种;温敏性的聚合物单体为明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或琼脂糖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细胞选自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培养细胞、细胞株培养细胞和杂合体;所述生物活性分子选自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蛋白质和信号因子中的一种。其中,所述信号因子不仅限于蛋白,分子量大于1000Da的中分子或大分子药物都适用。分子比凝胶网络的孔隙率大会被限制在微凝胶内部即适用。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固化剂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Irgacure2959)、1-羟基己基苯基酮(Irgacure184)或安息香双甲醚(Irgacure651)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油为矿物油、植物油、橄榄油或氟化油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Span20(山梨醇酐月桂酸酯)、Span40(山梨醇单棕榈酸酯)、Span8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Span83(倍半油酸山梨坦)、Span85(三油酸山梨坦)、Span120(失水山梨醇异硬脂酯)、Tween85(聚氧乙烯山梨醇三油酸酯)、G1086(聚氧乙烯山梨醇六油酸酯)、HB239(A块共聚物表面活性剂)、Monotane70(脱水山梨醇单异硬脂酸酯)、Brij96(聚氧乙烯(10)油基醚)、Brij92(聚氧乙烯(2)油基醚)等用于稳定水/碳化油界面的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是用于稳定水/氟化油界面的Krytox-PEG-Krytox表面活性剂。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相中活细胞浓度为1-107个/mL。
进一步地,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中,在步骤(3)中所述的水性溶液为去离子水、盐溶液或细胞培养基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微凝胶的直径为10-1000μm。所述微凝胶的粒径分布的离散系数在3%~10%。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微凝胶可进一步组装得到具有宏观结构的载细胞支架,或作为可注射材料用于细胞的移植。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一步法连续制备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区别于现有技术。现有的固载活体细胞或生物分子药物的技术都是基于油包水单乳液技术,需要在油相中收集之后清除油相并转换到水相中,需要两步法操作,不能实现连续生产加工。同时,活体细胞在油相中受到油相、表面活性剂、光固化剂等成分的细胞毒性的影响而成活率逐渐降低,因此不适用于产业化批量生产。本发明通过微流芯片不共混的内相、中间相和外相依次混合:通过将水相为内相注入中间油相形成第一重乳液(单乳液),再将该单乳液注入外相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包水双乳液。通过调整内相和中间相流速比例控制第一重乳液的稳定形成,通过控制内相和中间相流速总和与外相流速比例,保证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稳定形成。双乳液液滴在毛细管微通道产生的毛细管力和同轴流体产生的拉力作用下最终形成超薄的油相壳层。油层越厚,稳定性更强,难以实现油水分离。本发明形成的双乳液液滴具有超薄油层,在内相固化形成微凝胶并在大量水性溶液中收集导致超薄油层在界面润滑系数改变和表面活性剂被水相稀释作用下,而难以维持稳定的界面并发生去湿化(Dewetting),导致油相在凝胶表面团聚并由于密度差异在浮力作用下自动分离脱落,可直接将微凝胶收集在水性溶液中,使细胞在乳液中停留时间只有几分钟,并且通过收集相水溶液可直接稀释掉有细胞毒性的成分。实现一步法、连续的生产载细胞微凝胶,适于产业化大批量生产。
一种用于制备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的微流控装置,包括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第三微通道、输出通道、紫外光源和收集容器,所述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和第三微通道分别具有送样端和插入端,所述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从第一微通道的送样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一微通道中;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从第二微通道的送样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二微通道中,形成套管;输出通道的一端从第一微通道的插入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一微通道中,与第一微通道内的套管端口非端到端连接,输出通道的另一端与收集容器相连,在第一微通道的插入端与收集容器之间的输出通道上设置有紫外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装置中,所述的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所述的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所述的输出通道的插入于第一微通道的一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第二微通道以及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设计成锥形端口,增加流体的阻力和剪切力,从而使液滴更容易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的直径为5-1000μm,所述的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的直径为5-1000μm,所述的输出通道的插入于第一微通道的一端的端口的直径为10-2000μm。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装置中,在所述套管中,第三微通道插入端的端口不超出且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两端口之间距离大于1mm。这样的配置,保证在内相水凝胶预聚体水溶液注入中间油相溶液时首先形成油包水的单乳液。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和第三微通道的送样端分别与微蠕动泵或微注射器相连,以实现自动进样。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装置中,在所述第一微通道内,所述套管的端口与输出通道的端口的距离为50~500μm。这样的配置,保证在套管中形成的单乳液在注入外相水溶液时,输出端口的流体阻力保持稳定且各相同性,从而使外相流体对单乳液流体产生的剪切力保持稳定,有利于双乳液液滴形成过程的稳定性,且保证形成液滴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装置中,所述第一微通道插入端连接有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流控装置中,第一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所述第二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疏水处理,所述第三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所述输出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微流控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紫外光源可由设置在输出通道输出端外壁上的加热或制冷装置,或输出通道内注入离子的离子注入装置来代替。
本发明的微流控装置中,微通道通过套管结构的设计保证内相水溶液与中间油相共混时形成稳定的单乳液,再进一步与外相水溶液共混时形成稳定的双乳液;同时各相流体注入微通道的流速保持稳定,因此液滴在形成时所受到的毛细管作用力和流体拉力始终保持稳定,故液滴形成过程始终保持稳定、液滴尺寸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
采用本发明的微流控装置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微凝胶时,所述的外相通过第一微通道注入,所述的中间相通过第二微通道注入,所述的内相通过第三微通道注入。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具有三个微通道,其中第三微通道插入于第二微通道形成套管,套管再插入于第一微通道,这样,当内相、中间相和外相的液体输送至各自的微通道时,形成内外层同心轴流体,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内相水溶液从第三通道注入中间相第二通道时所受到的流体阻力保持稳定且各向同性,从而使外相流体对单乳液流体产生的剪切力保持稳定,有利于双乳液液滴形成过程的稳定性,且保证形成液滴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制备载有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利用微流控装置制备具有超薄壳层的核壳结构双乳液,并以双乳液为模板制备单分散性的载细胞微凝胶。具体为,采用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实现由中间油相包围内相预聚物水溶液的同轴流体,由于两相的不共混而形成第一重油包水乳液,随后将该单乳液注入到连续外相水溶液中,由于乳液与外相不共混而形成水包油包水双乳液。由于在本发明设计的毛细管微流装置中,具有套管结构的微通道设计结合各相流体注入微通道时流速稳定,导致液滴形成时所受的毛细管作用和流体拉力保持稳定,保证双乳液液滴形成过程的稳定性,且形成液滴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在紫外线照射中,最内层预聚物溶液发生交联固化,实现对悬浮细胞的三维包裹。进一步将产物溶液直接收集在由细胞缓冲液或培养基组成的水相中,油相壳层在界面润滑系数改变和表面活性剂被收集水溶液稀释的共同作用下,而难以维持稳定的界面并发生去湿化(Dewetting),导致油相在凝胶表面团聚并由于密度差异在浮力作用下自动分离脱落,可直接将微凝胶收集在水性溶液中,最终得到分散在水溶液中的固体微凝胶微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该方法:1)实现了一步法固载细胞细胞微凝胶的制备,2)保持了细胞的存活率,3)对所得微凝胶尺寸可控,切尺寸分布窄、单分散,4)制备过程降低了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5)微凝胶可以作为细胞三维生长的细胞外基质,支持细胞的生长繁殖,6)微凝胶可进一步组装得到具有宏观结构的载细胞支架,或作为可注射材料用于细胞的移植。
2.本发明还提供微流控装置以及利用该微流控装置制备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的方法,具体有益效果为:利用流体聚焦设计实现内外层同心轴流体的构建,再通过外相剪切得到水包油包水双乳液,通过控制油相和水相的流速可实现超薄壳层的双乳液液滴;在微流芯片上直接外加紫外光辐照,从而实现水凝胶预聚体的在位聚合/交联反应;通过直接将输出样品收集在水相溶液中,实现快速的油水分离从而得到微凝胶直接分散在水相溶液中的产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微流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在图1中a-a'线上的剖视图,图2B为收集容器。
图3为本发明所述以超薄壳层双乳液为模板一步法制备微凝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的微流控装置制备微凝胶显微照片;
图5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微流控装置制备的超薄壳层双乳液液滴的荧光显微镜照片;
图6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微流控装置制备的超薄壳层双乳液液滴经过交联后油相自动团聚成小油滴附着在微凝胶表面的荧光显微镜照片;
图7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微流控装置制备的超薄壳层双乳液液滴经过交联后油相自动团聚成小油滴后从微凝胶表面脱落,形成微凝胶的荧光显微镜照片;
图8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微流控装置制备的超薄壳层双乳液液滴经过交联后油相自动团聚成小油滴后从微凝胶表面脱落,形成自动分离的水相和油相两相液体的样品照片和显微照片;
图9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微流控装置制备的微凝胶微粒的尺寸和尺寸分布;
图10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的微流控装置制备载细胞微凝胶的显微照片;
图1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制备的载细胞微凝胶的显微照片,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
图12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制备的载细胞微凝胶的正交三维成像显微照片,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
图13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制备的载细胞微凝胶的尺寸和尺寸分布;
图14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经过本方法制备过程与传统单乳液方法制备过程后的细胞存活率对比;
图15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活体细胞经过本方法制备过程后的细胞存活率;
图16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活体MDCK内皮细胞在被固载于微凝胶内部后的增殖情况,并最终形成类组织细胞球;
图17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制备的活体MDCK内皮细胞在微凝胶中生长一周后形成类组织细胞球的正交三维成像显微照片,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
图18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活体MDCK内皮细胞在微凝胶中生长形成细胞团的尺寸随三维培养时间的变化;
图19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活体NIH/3T3成纤维细胞在被固载于微凝胶内部后的生长、增殖随时间变化的荧光显微照片,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
图20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活体NIH/3T3成纤维细胞在被固载于微凝胶内部后的生长、增殖对时间变化的三维重建纤维照片,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
图2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活体NIH/3T3成纤维细胞在微凝胶中生长、增殖并使微凝胶颗粒缩小的过程;
附图标号:1、第一微通道,2、第二微通道,3、第三微通道,4、输出通道,5、紫外光辐照,6、收集容器,7、基台,11、第一微通道的送样端,12、第一微通道插入端上的排气口,21、第二微通道的送样端,22、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31、第三微通道的送样端,32、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41、输出通道与收集容器的连接口,8、内相溶液,9、中间相溶液,81、分散于内相溶液中的细胞,10、外相溶液,13、载有细胞的微凝胶微粒,14、收集水溶液,15、分离的油相,16、水凝胶预聚体水溶液,17、超薄油层,18、团聚的油滴、19、微凝胶微粒,20、分离的油滴,25、浮于油水界面的油滴,26、水相中单分散性的微凝胶颗粒,a、具有超薄油层的双乳液液滴,b、油相在微凝胶表面聚集,c、油滴与微凝胶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用材料、试剂等均可从生物或化学公司购买。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以超薄壳层的核壳结构双乳液为模板制备单分散性的载细胞微凝胶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述,一种微流控装置,包括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第三微通道、输出通道、紫外光源和收集容器,所述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和第三微通道分别具有送样端和插入端,所述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从第一微通道的送样端处向插入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一微通道中;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从第二微通道的送样端处向插入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二微通道中,形成套管;输出通道的一端从第一微通道的插入端处向送样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一微通道中,与第一微通道内的套管端口非端到端连接,输出通道的另一端与收集容器相连,在第一微通道插入端与收集容器之间的输出通道上设置有紫外光源;该装置可以固定于基台,便于使用。
其中所述的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所述的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所述的输出通道的插入于第一微通道的一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
在所述套管中,第三微通道插入端的端口不超出且不对齐于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第三微通道插入端的端口与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之间的距离为10mm;
所述的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和第三微通道的送样端处分别与微蠕动泵或微注射器相连,以实现自动进样;
在所述第一微通道内,所述套管的端口与输出通道的端口的距离为200μm。
在第一微通道插入端上设置有排气口,用于在流体首次注入芯片时将芯片中气体排出。
该微流控装置中,第一微通道为内经均一(内径为1.05μm)的方形AIT玻璃毛细管,使用聚乙二醇对毛细管内壁进行亲水处理。第二微通道为内径均一(内径为560μm)的AIT玻璃毛细管,其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端口内径为50μm,使用三甲氧基硅烷(Aldrich公司)对毛细管内壁进行疏水处理,并用乙醇洗涤后干燥。第三微通道为内径均一(内径为350μm)的AIT玻璃毛细管,其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端口内径为10μm,使用聚乙二醇对毛细管内壁进行亲水处理。输出通道为内径均一(内径为560μm)的AIT玻璃毛细管,插入于第一微通道的一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端口内径为100μm,使用2-[甲氧基(聚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elest公司)对毛细管内壁进行亲水处理。
实施例2
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内相、中间相和外相溶液:
内相溶液的配置:在常温、常压下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和光固化剂(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溶液中PEGDA最终浓度为10w/v%,光固化剂的浓度为1w/v%。
中间相溶液的配制:中间相为油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将Span80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矿物油中,使其在矿物油中浓度0.5v/v%。
外相溶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PVA)溶于去离子水中,最终质量浓度为5%。
(2)制备水包油包水双乳液:以流速500μLhr-1将内相溶液注入第三微通道、以流速500μLhr-1将中间相溶液注入第二微通道、以流速15000μLhr-1将外相水溶液注入第一微通道,内相与中间相流速比为1:1,内相与中间相流速与外相流速比例为1:15。这样的流速设置确保形成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形成具有超薄壳层的、核-壳结构的微液滴(图4)。内相(含水预聚物溶液)通过内径最小的第三微通道注入,以形成最内层液滴,而中间相(油相)通过中间的第二微通道注入,由于第二微通道内壁进行了疏水性处理,因此两种不混溶流体的同时注射时可形成同轴流体。根据Reighlay不稳定性原理,不共混两相最终形成油包水的第一重乳液。外相(PVA水溶液)通过最外层的第一微通道注入。从而在将该单乳液注入到连续外相水溶液时,由于乳液与外相不共混而形成水包油包水的双乳液。由于在本发明设计的毛细管微流装置中,微通道的尺寸一致、且流速保持稳定,因此在毛细管作用和流体拉力的作用下形成单分散的双乳液液滴(图5)。形成的双乳液液滴流入输出通道,在输出通道出口处放置紫外光源,诱发双乳液液滴最内层的光交联水凝胶预聚体发生交联、聚合,在液滴内部形成微凝胶的核。通过调节流速液滴尺寸可在10-500μm范围调控。
图5中外侧a层为外相水层,中间b层为中间油层,最内侧的c层为内相水凝胶预聚体水溶液。
(3)收集微凝胶:在没有表面活性剂的去离子水中收集步骤(2)得到的微凝胶,由于油相壳层在界面润滑系数改变,且表面活性剂被收集水溶液稀释的共同作用下,而难以维持稳定的界面并发生去湿化(Dewetting),导致油相团聚成一个油滴附着在微凝胶表面(如图6)。图6中a表示外相水溶液,b表示原油相壳层发生去湿化而团聚成油滴,c表示光固化的微凝胶。这样微凝胶迅速、直接的分散在收集水溶液中,避免了二次清洗、破除乳液的步骤。由于矿物油的密度小于水,附着在微凝胶微粒表面的油滴在浮力作用下与凝胶微粒分离(如图7),并浮于水溶液表面,形成清洗的油水界面(如图8)。该方法可实现单分散性的微凝胶颗粒的批量生产(如图8)。
图9是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微凝胶微粒的尺寸和尺寸分布,图9的结果可见最终得到的微凝胶平均粒径为87μm,粒径分布窄,离散系数为3%。
实施例3
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制备再有活体细胞微凝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内相、中间相和外相溶液:
内相溶液的配置:在常温、常压下将甲基丙烯酸酯接枝明胶和光固化剂(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溶解于细胞培养基中,得水凝胶预聚体溶液。其中细胞培养基是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DMEM,Sigma-Aldrich公司),加有10%v/v的胎牛血清(FBS,Gibco公司)。将体外培养、扩增后的活体细胞分散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上述水凝胶预聚体溶液,使得最终溶液中细胞浓度在1×106个细胞/ml,甲基丙烯酸酯接枝明胶浓度为10w/v%,光固化剂浓度为1w/v%。
中间相溶液的配制:中间相为油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将Krytox-PEG-Krytox表面活性剂加入氟化油(HFE7500)中,得到表面活性剂最终质量浓度为0.5%的油相溶液。
外相溶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PVA)溶于去离子水中,最终质量浓度为5%。
(2)制备水包油包水双乳液: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微流控装置,装置微流控通道以及其他部件用75%乙醇和100%的乙醇依次清洗,然后使用紫外灯(λ~254纳米,120分钟)杀菌消毒。
以流速1000μLhr-1将内相溶液注入第三微通道、以流速1000μLhr-1将中间相注入第二微通道溶液、以流速15000μLhr-1将外相水溶液注入第一微通道,内相与中间相流速比为1:1,内相与中间相流速和与外相流速比例为2:15。这样的流速设置确保形成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形成具有超薄壳层的、核-壳结构的微液滴(图2)。内相(含细胞水预聚物溶液)通过内径最小的第三微通道注入,以形成最内层液滴,而中间相(油相)通过中间的第二微通道注入,由于第二微通道内壁进行了疏水性处理,因此两种不混溶流体的同时注射时可形成同轴流体。外相(PVA水溶液)通过最外层的第一微通道注入。向微流控装置同时注入各相流体,得到具有单分散性、超薄油层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液滴(图10)。图10中可见细胞被包裹在凝胶中。形成的双乳液液滴流入输出通道,在输出通道出口处放置紫外光源,诱发双乳液液滴最内层的光交联水凝胶预聚体发生交联、聚合,从而实现细胞的固载(如图11)。图11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
(3)收集微凝胶:使用细胞培养基作为收集微凝胶的水溶液,由于油相中表面活性剂被水相稀释,使超薄油层不再稳定包裹在微凝胶的表面,发生去湿化现象而团聚成一个油滴附着在微凝胶表面。这样微凝胶迅速、直接的分散在收集水溶液中,避免了二次清洗、破除乳液的步骤。
图12是上述方法制备的载细胞微凝胶的正交三维成像显微照片,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
图13为上述方法制备的载细胞微凝胶尺寸和尺寸分布,图13中可见,微凝胶的直径大部分分布在240-250μm范围内,得到的载细胞微凝胶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
由于整个制备过程中,细胞在油相中的停留时间只有几分钟,并直接分散在含有细胞生长所需养分的水溶液中,大大提高了细胞的存活率(如图14)。图14中,本发明双乳液制备方法固载于微凝胶中的细胞与传统的单乳液制备方法[5]固载于微凝胶中的细胞的存活率对比。本发明双乳液法固载后的细胞存活率与直接接种在细胞培养板上的细胞存活率相当,这是因为本方法载细胞微凝胶在收集水溶液中直接与油相分离,实现快速的和水相溶液中的细胞生长营养物质形成物质交换,且有潜在细胞毒性的光固化剂和表面活性剂成分被水相快速稀释,降低其对细胞影响。因此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小。相反,单乳液法中载细胞微凝胶收集在油相中,并进行二次清洗破除乳液才能将微凝胶从油相中分离;并且为了增加微凝胶产量,需要长时间制备收集,因此细胞在油相中停留时间增加,细胞因为无法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缺乏营养成分,且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和光固化剂含量高具有潜在细胞毒性,因此细胞存活率随着在油相中停留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并且该方法可自由选择细胞种类(如图15)。图15中,在对骨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狗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和NIH/3T3成纤维细胞(公司)几种细胞的固载实验中,均证实双乳液法固载后的细胞存活率与直接接种在细胞培养板上的细胞存活率相当,说明该制备过程不会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
图3是根据上述步骤(2)~(3)制备载有细胞的微凝胶的原理流程图。其中图3A是将各自配置好的内相、中间相和外相溶液按照规定的流速注入相应的微通道的过程,图3B是通过各自的微通道注入的内相、中间相和外相溶液,形成单分散性、超薄油层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液滴,进一步在收集水溶液中脱外层的油相后形成载有细胞的微凝胶微粒的过程,图3C的步骤(a)~(c)是具有超薄油层的双乳液液滴在紫外光辐照下最内层水凝胶预聚物溶液发生交联固化,实现对悬浮细胞的三维包裹。进一步将其直接收集在收集水溶液中,由于油相壳层在界面润滑系数改变,且表面活性剂被收集水溶液稀释的共同作用下,而难以维持稳定的界面并发生去湿化(Dewetting),导致油相团聚成一个油滴附着在微凝胶表面。油滴随后在浮力作用下自动分离脱落,最终得到分散在水溶液中的微凝胶微粒。
实施例4
利用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微凝胶微粒,进行细胞三维培养:将收集的载细胞微凝胶微粒通过网孔小于颗粒直径的滤网,从而确保油相能彻底被清除干净。将微凝胶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板进行三维培养,每三天更新一次培养基。在37℃,95%湿度和含5%二氧化碳气体中培养。
长期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实活体细胞在固载于三维微凝胶中能正常生长、增殖,证明本发明所述技术的生物相容性。MDCK上皮细胞在明胶微凝胶基质中后持续增殖,体外培养4天后形成多个细胞聚集的细胞团(球)(如图16、18)。并随时间延长细胞球的大小逐渐增大,最终在7天后形成具有典型上皮组织构造的类组织微囊结构(如图17),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这样的微囊结构具有由多细胞组成的厚壳和中心空腔,是MDCK细胞三维培养形成的典型形态。也充分证实了本发明所述微加工方法的生物相容性。
固载于微凝胶中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在三维培养环境中在包埋后快速附着并持续生长繁殖(图19、20),其中荧光标记的为活体细胞。图19、图20显示,细胞培养4天后,大多数包封细胞从微凝胶内部长出,并附着在微凝胶的表面。而细胞的粘附生长产生的压缩力使得球形微凝胶发生收缩变形,致使微凝胶的尺寸随着培养时间下降(图21)。另外,成纤维细胞在微凝胶表面的持续生长最终使得微凝胶颗粒间形成的链接,组装成尺寸更大的类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1.Khademhosseini,A.,etal.,Cell-LadenHydrogels,US20080193536A1.
2.Lee,A.P.andJ.S.Fisher,Cellencapsulationmicrofluidicdevice,US7759111B2.
3.Choo,Y.,etal.,Nestedcellencapsulation,WO2011047870A1.
4.Edd,J.F.,etal.,Microfluidicdropletencapsulation,US9068181B2.
5.Tan,W.H.andS.Takeuchi,Monodispersealginatehydrogelmicrobeadsforcellencapsulation.AdvancedMaterials,2007.19(18):p.2696-2701.
6.Zhang,H.,etal.,Microfluidicproductionofbiopolymermicrocapsuleswithcontrolledmorphology.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006.128(37):p.12205-12210.
7.Tsuda,Y.,Y.Morimoto,andS.Takeuchi,Monodispersecell-encapsulatingpeptidemicrogelbeadsfor3Dcellculture.Langmuir,2009.26(4):p.2645-2649.
8.Song,Y.,etal.,All-AqueousElectrosprayedEmulsionforTemplatedFabricationofCytocompatibleMicrocapsules.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15.7(25):p.13925-13933.
9.Ziemecka,I.,etal.,Monodispersehydrogelmicrospheresbyforceddropletformationinaqueoustwo-phasesystems.LabonaChip,2011.11(4):p.620-624。

Claims (24)

1.一种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的一步法连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含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光固化剂和水凝胶预聚体的溶液作为内相;以含有油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作为中间相;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作为外相;
(2)将所述内相、中间相和外相通过微量泵或微注射器分别注入至微流控装置的相应微通道中,形成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
(3)步骤(2)的所述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流经微流控装置的输出通道,收集在装有水性溶液的收集容器中,得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
其中,在所述输出通道的出口端设置有激发水凝胶预聚体交联的装置;所述注入中间相的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疏水处理;所述输出通道的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所述注入内相的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预聚体在内相中的浓度为0.2-50w/v%,光固化剂在内相中的浓度为0.25-2w/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在中间相中的浓度为0.1-5v/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为1-20w/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发水凝胶预聚体交联的装置是紫外光源、设置在输出通道出口端外壁上的加热或制冷装置或输出通道内注入离子的离子注入装置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所述内相、中间相和外相通过微量泵或微注射器分别以100-2000μLhr-1、100-2000μLhr-1和1000-20000μLhr-1的流速输送至微流控装置的相应微通道中,形成单分散的水包油包水双乳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相流速与中间相流速的比为0.5:1~4:1,内相流速和中间相流速的总和与外相流速比为1:5~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凝胶预聚体为可光固化聚合物单体、可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单体、温敏性的聚合物单体或其他可实现快速交联固化的水凝胶预聚体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光固化聚合物单体为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二丙烯酸酯接枝的水溶性高分子中的一种;所述的可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单体为多糖类亲水性高分子海藻酸钠或壳聚糖中的一种;温敏性的聚合物单体为明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或琼脂糖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选自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培养细胞、细胞株培养细胞和杂合体中的一种;所述生物活性分子选自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蛋白质和信号因子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固化剂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1-羟基己基苯基酮或安息香双甲醚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为矿物油、植物油、橄榄油或氟化油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山梨醇酐月桂酸酯、山梨醇单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倍半油酸山梨坦、三油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异硬脂酯、聚氧乙烯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六油酸酯、A块共聚物表面活性剂、脱水山梨醇单异硬脂酸酯、聚氧乙烯(10)油基醚、聚氧乙烯(2)油基醚或Krytox-PEG-Krytox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相中活细胞浓度为1-107个/mL。
15.权利要求1~14所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微凝胶的直径为10-1000μm,粒径分布的离散系数在3%~10%。
16.权利要求1~14所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微凝胶在制备载细胞支架中的应用。
17.一种用于制备固载有活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微凝胶的微流控装置,包括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第三微通道、输出通道、紫外光源和收集容器,所述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和第三微通道分别具有送样端和插入端,所述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从第一微通道的送样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一微通道中;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从第二微通道的送样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二微通道中,形成套管;输出通道的一端从第一微通道的插入端非密封地插入于第一微通道中,与第一微通道内的套管端口非端到端连接,输出通道的另一端与收集容器相连,在第一微通道的插入端与收集容器之间的输出通道上设置有紫外光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所述的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所述的输出通道的插入于第一微通道的一端的端口为锥形端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的直径为5-1000μm,所述的第三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的直径为5-1000μm,所述的输出通道的插入于第一微通道的一端的端口的直径为10-2000μm。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中,第三微通道插入端的端口不超出第二微通道的插入端端口,两端口之间距离大于1mm。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和第三微通道的送样端分别与微蠕动泵或微注射器相连,以实现自动进样。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微通道内,所述套管的端口与输出通道的端口的距离为50~500μm。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通道插入端连接有排气口。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所述第二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疏水处理,所述第三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所述输出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亲水处理。
CN201610150172.6A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Active CN105641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0172.6A CN105641743B (zh)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0172.6A CN105641743B (zh)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1743A true CN105641743A (zh) 2016-06-08
CN105641743B CN105641743B (zh) 2019-05-17

Family

ID=56493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0172.6A Active CN105641743B (zh)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1743B (zh)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0638A (zh) * 2016-11-25 2017-03-29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液滴微/毫流控技术制备胶囊的方法
CN106562436A (zh) * 2016-10-28 2017-04-19 浙江大学 包裹胡萝卜素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9556A (zh) * 2017-01-09 2017-05-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变换微流控通道制备毫米级颗粒的方法
CN106769336A (zh) * 2017-02-24 2017-05-31 苏州博福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水凝胶微笼捕获蛋白质的方法
CN107298767A (zh) * 2017-07-21 2017-10-27 王华楠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装置的明胶纳米微粒的连续制备方法
CN107412877A (zh) * 2017-07-21 2017-12-01 王华楠 一种磷酸钙/明胶复合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930542A (zh) * 2017-11-13 2018-04-20 王华楠 一步法连续制备海藻酸钙微凝胶的微流控技术
CN108721684A (zh) * 2018-05-31 2018-11-02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一种核壳型预装化疗药物栓塞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80623A (zh) * 2018-06-22 2018-12-1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对水合物响应的动力学抑制油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91705A (zh) * 2018-10-23 2018-12-28 吕洋 一种三维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9015636A1 (zh) * 2017-07-21 2019-01-24 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装置的明胶纳米微粒的连续制备方法
CN109317062A (zh) * 2018-10-11 2019-02-12 江南大学 一种制备凝胶球的方法
CN109499492A (zh) * 2018-11-30 2019-03-22 南昌大学 一种包载尿囊素的蛇油凝胶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2359A (zh) * 2017-10-12 2019-04-1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双水相液滴的细胞3d培养水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9843332A (zh) * 2016-07-22 2019-06-04 华盛顿大学 两性离子微凝胶、其组件和相关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39622A (zh) * 2019-03-27 2019-06-28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胶黏剂用可控释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161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荧光微球监测肌细胞力学性质和收缩频率的核壳结构微球及其应用
CN110437357A (zh) * 2019-08-12 2019-11-12 四川大学 功能微螺旋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3948A (zh) * 2019-12-26 2020-04-24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柔性模具毛细折叠技术的微凝胶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11195371A (zh) * 2020-02-25 2020-05-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微异型载细胞海藻酸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45260A (zh) * 2020-05-10 2020-08-18 天津德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微通道内表面的方法
CN111569798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中山大学 一种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75336A (zh) * 2020-10-20 2021-01-2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通道集成微流控芯片及其高通量制备单分散凝胶微球的方法
CN112513245A (zh) * 2018-08-10 2021-03-16 持田制药株式会社 海藻酸中空微纤维
CN112626003A (zh) * 2021-01-07 2021-04-09 中山大学 一种去细胞基质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1626A (zh) * 2021-01-27 2021-06-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微凝胶组装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8669A (zh) * 2021-04-06 2021-07-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按需定制的共轴聚焦微通道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CN113181982A (zh) * 2021-06-04 2021-07-30 南京鼓楼医院 一种用于快速制备液滴的离心微流控装置及液滴制备方法
CN113856540A (zh) * 2021-11-05 2021-12-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协流式可控粒径的环氧树脂相变支撑剂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3976051A (zh) * 2021-11-15 2022-01-28 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流控的自漂浮水凝胶制备装置
US11344887B2 (en) 2017-12-25 2022-05-31 Revotek Co., Ltd Microfluidic chip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roplet generation device, and microsphere preparation device
CN115322982A (zh) * 2022-08-15 2022-11-11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载细胞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445461A (zh) * 2022-08-17 2022-12-09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双层微液滴生成装置以及双层微液滴生成方法
CN115702953A (zh) * 2021-08-10 2023-02-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骨组织单元-支架材料复合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6536156A (zh) * 2023-06-15 2023-08-04 江西龙卿堂科技有限公司 微流控细胞修复芯片及其在细胞修复中的应用
CN116869961A (zh) * 2023-08-01 2023-10-13 九江学院 一种用于新藤黄酸靶向给药的水凝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99912A1 (en) * 2020-09-23 2023-06-28 SECOYA Technologies Method to encapsulate an aqueous solution comprising a compound of interest in a matrix
WO2022179983A1 (en) * 2021-02-26 2022-09-01 Microcaps Ag Capsules with a hydrogel matrix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871A (zh) * 2007-03-28 2011-04-13 哈佛大学 乳液及其形成技术
US20110305761A1 (en) * 2008-06-05 2011-12-15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Polymersomes, colloidosomes, liposomes, and other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fluidic droplets
CN104371688A (zh) * 2014-10-16 2015-02-25 西南石油大学 包载表面活性剂智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4909326A (zh) * 2015-03-27 2015-09-16 四川大学 具有微米/纳米分级式孔的微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205549077U (zh) * 2016-03-16 2016-09-07 王华楠 一种用于制备微凝胶的微流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871A (zh) * 2007-03-28 2011-04-13 哈佛大学 乳液及其形成技术
US20110305761A1 (en) * 2008-06-05 2011-12-15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Polymersomes, colloidosomes, liposomes, and other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fluidic droplets
CN104371688A (zh) * 2014-10-16 2015-02-25 西南石油大学 包载表面活性剂智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4909326A (zh) * 2015-03-27 2015-09-16 四川大学 具有微米/纳米分级式孔的微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205549077U (zh) * 2016-03-16 2016-09-07 王华楠 一种用于制备微凝胶的微流控装置

Cited B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3332A (zh) * 2016-07-22 2019-06-04 华盛顿大学 两性离子微凝胶、其组件和相关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6562436A (zh) * 2016-10-28 2017-04-19 浙江大学 包裹胡萝卜素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2436B (zh) * 2016-10-28 2020-05-22 浙江大学 包裹胡萝卜素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40638A (zh) * 2016-11-25 2017-03-29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液滴微/毫流控技术制备胶囊的方法
CN106669556A (zh) * 2017-01-09 2017-05-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变换微流控通道制备毫米级颗粒的方法
CN106669556B (zh) * 2017-01-09 2019-05-2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变换微流控通道制备毫米级颗粒的方法
CN106769336A (zh) * 2017-02-24 2017-05-31 苏州博福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水凝胶微笼捕获蛋白质的方法
CN106769336B (zh) * 2017-02-24 2019-09-03 苏州博福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水凝胶微笼捕获蛋白质的方法
CN107298767A (zh) * 2017-07-21 2017-10-27 王华楠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装置的明胶纳米微粒的连续制备方法
WO2019015636A1 (zh) * 2017-07-21 2019-01-24 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装置的明胶纳米微粒的连续制备方法
CN107298767B (zh) * 2017-07-21 2023-05-26 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装置的明胶纳米微粒的连续制备方法
CN107412877A (zh) * 2017-07-21 2017-12-01 王华楠 一种磷酸钙/明胶复合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12877B (zh) * 2017-07-21 2020-03-31 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钙/明胶复合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52359A (zh) * 2017-10-12 2019-04-1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双水相液滴的细胞3d培养水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7930542B (zh) * 2017-11-13 2020-11-20 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步法连续制备海藻酸钙微凝胶的微流控技术
WO2019091145A1 (zh) * 2017-11-13 2019-05-16 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步法连续制备海藻酸钙微凝胶的微流控技术
CN107930542A (zh) * 2017-11-13 2018-04-20 王华楠 一步法连续制备海藻酸钙微凝胶的微流控技术
US11344887B2 (en) 2017-12-25 2022-05-31 Revotek Co., Ltd Microfluidic chip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roplet generation device, and microsphere preparation device
CN108721684A (zh) * 2018-05-31 2018-11-02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一种核壳型预装化疗药物栓塞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80623A (zh) * 2018-06-22 2018-12-1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对水合物响应的动力学抑制油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80623B (zh) * 2018-06-22 2021-01-08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对水合物响应的动力学抑制油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13245A (zh) * 2018-08-10 2021-03-16 持田制药株式会社 海藻酸中空微纤维
CN109317062A (zh) * 2018-10-11 2019-02-12 江南大学 一种制备凝胶球的方法
CN109091705B (zh) * 2018-10-23 2019-08-06 吕洋 一种三维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91705A (zh) * 2018-10-23 2018-12-28 吕洋 一种三维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99492A (zh) * 2018-11-30 2019-03-22 南昌大学 一种包载尿囊素的蛇油凝胶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9492B (zh) * 2018-11-30 2023-10-31 南昌大学 一种包载尿囊素的蛇油凝胶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9622A (zh) * 2019-03-27 2019-06-28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胶黏剂用可控释放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161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荧光微球监测肌细胞力学性质和收缩频率的核壳结构微球及其应用
CN110437357A (zh) * 2019-08-12 2019-11-12 四川大学 功能微螺旋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7357B (zh) * 2019-08-12 2020-05-05 四川大学 功能微螺旋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3948A (zh) * 2019-12-26 2020-04-24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柔性模具毛细折叠技术的微凝胶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11195371A (zh) * 2020-02-25 2020-05-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微异型载细胞海藻酸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45260A (zh) * 2020-05-10 2020-08-18 天津德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微通道内表面的方法
CN111545260B (zh) * 2020-05-10 2022-05-24 天津德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微通道内表面的方法
CN111569798B (zh) * 2020-05-27 2021-08-17 中山大学 一种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69798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中山大学 一种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75336B (zh) * 2020-10-20 2021-11-1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通道集成微流控芯片及其高通量制备单分散凝胶微球的方法
CN112275336A (zh) * 2020-10-20 2021-01-2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通道集成微流控芯片及其高通量制备单分散凝胶微球的方法
CN112626003A (zh) * 2021-01-07 2021-04-09 中山大学 一种去细胞基质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1626B (zh) * 2021-01-27 2021-12-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微凝胶组装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1626A (zh) * 2021-01-27 2021-06-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微凝胶组装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8669A (zh) * 2021-04-06 2021-07-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按需定制的共轴聚焦微通道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CN113181982A (zh) * 2021-06-04 2021-07-30 南京鼓楼医院 一种用于快速制备液滴的离心微流控装置及液滴制备方法
CN115702953A (zh) * 2021-08-10 2023-02-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骨组织单元-支架材料复合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3856540A (zh) * 2021-11-05 2021-12-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协流式可控粒径的环氧树脂相变支撑剂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3976051A (zh) * 2021-11-15 2022-01-28 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流控的自漂浮水凝胶制备装置
CN113976051B (zh) * 2021-11-15 2022-08-23 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流控的自漂浮水凝胶制备装置
CN115322982B (zh) * 2022-08-15 2023-08-15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载细胞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322982A (zh) * 2022-08-15 2022-11-11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载细胞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445461A (zh) * 2022-08-17 2022-12-09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双层微液滴生成装置以及双层微液滴生成方法
CN116536156A (zh) * 2023-06-15 2023-08-04 江西龙卿堂科技有限公司 微流控细胞修复芯片及其在细胞修复中的应用
CN116869961A (zh) * 2023-08-01 2023-10-13 九江学院 一种用于新藤黄酸靶向给药的水凝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69961B (zh) * 2023-08-01 2024-02-02 九江学院 一种用于新藤黄酸靶向给药的水凝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1743B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1743A (zh)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微凝胶的方法
CN205549077U (zh) 一种用于制备微凝胶的微流控装置
CN110004111B (zh) 一种类器官球体的制备方法
Jang et al. Biomaterials-based 3D cell printing for next-generation therapeutics and diagnostics
Choi et al. One-step generation of cell-laden microgels using double emulsion drops with a sacrificial ultra-thin oil shell
US6399341B1 (en) Artificial pancreas
CN110997900A (zh) 用于快速产生用于化合物筛选的类器官/球状体的微流体平台
US20180258382A1 (en)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CN104436306B (zh) 一种细胞‑凝胶材料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63581A (zh) 打印具有包埋的脉管系统的组织构建体的方法
WO2016154882A1 (zh) 一种用于生物打印的旋转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75250A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双水相多孔胰岛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CN106589412B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聚合物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3131665A (zh) 一种复合结构编码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09553B (zh) 微流控冰晶法制备可注射多孔水凝胶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06919A (zh) 一种3d细胞培养的明胶甲基丙烯酰胺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3769161A (zh) 一种用于骨组织再生的近红外光响应性仿生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Mohajeri et al. Cell encapsulation in alginate-based microgels using droplet microfluidics; a review on gel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Rosellini et al. Microfluidic Fabrication of Natural Polymer-Based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 Review
Zhang et al. One-step gene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ell-encapsulated hydrogel microsphere with an easily assembled microfluidic device
PT105489B (pt) Dispositivo, método e sistema de fabrico de microcápsulas
CN109810935B (zh) 细胞分区培养的明胶甲基丙烯酰胺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0302726A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的负载细胞水凝胶微珠制备装置及方法
EP4007689A1 (de) Verfahren zum 3d druck von vaskularisierten geweben und organen
CN104707173B (zh) 一种三维细胞培养平台、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6

Address after: 315042 room 494, 2 building, 66 business building, academician Road, Ningbo high tech Zone, Zhejia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Ningbo bio bio Mstar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116000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 linggong Road, hi tech park, Dalian, Liaoning

Applicant before: Wang Huan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3

Address after: 518104 Houting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NOVA BIO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315042 room 494, 2 building, 66 business building, academician Road, Ningbo high tech Zone,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ngbo bio bio Mstar Technolog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