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866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8665A
CN105388665A CN201510518938.7A CN201510518938A CN105388665A CN 105388665 A CN105388665 A CN 105388665A CN 201510518938 A CN201510518938 A CN 201510518938A CN 105388665 A CN105388665 A CN 105388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diffusion layer
optical diffusion
wavelength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89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8665B (zh
Inventor
矶岛征一
小岛弘
中川博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507329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538866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88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8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5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光能转换效率优异。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光漫射层积体,该光漫射层积体是在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配设有光漫射层的光漫射层积体,所述波长转换层使用了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漫射层含有由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的光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成分,并且,所述光漫射层在最外表面具有凹凸,该凹凸是所述光漫射粒子突出而形成的;所述光漫射粒子以该光漫射粒子的粒径的3%~50%的范围突出于所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所述光漫射层的膜厚为1μm~30μm。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通常在与显示画面相反的背面侧具备有背光源,为了提高显示画面的亮度,已知有在背光源的显示画面侧配置有例如光漫射层和棱镜的构成。
另外,近年来,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还已知如下的背光源,其使用利用半导体粒子对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波长转换层,经过各种波长转换,得到白色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等)。
但是,这种经过波长转换层得到的白色光有时会由于该波长转换层所使用的半导体粒子的种类、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的光漫射层而无法适当地提高发光效率。特别是对于具备使用了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的波长转换层的显示装置而言,在光漫射层中使用纳米级的超微粒子作为漫射粒子的情况下,并不怎么能够提高背光源整体的光能转换效率。
另外,还已知有通过在波长转换层中添加漫射粒子而提高了光能转换效率的显示装置。
但是,对于这样的具备添加有漫射粒子的波长转换层的显示装置而言,在波长转换层制造时的组合物中,要分散到粘合剂成分中的介质增加,因此,例如半导体粒子、漫射粒子及其他各粒子、以及粘合剂成分等那样的分散时必须考察的项目增加,有时难以制造能够发挥所期望的性能的波长转换层。
此外,由于波长转换层的膜厚比较厚,因此如果未遍布其中地添加漫射粒子,则波长转换层的雾度会升高,即使好不容易通过添加漫射粒子而提高了光能转换效率,朝向波长转换层的显示画面方向的光有时也会减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39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能转换效率优异的显示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光漫射层积体,该光漫射层积体是在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配设有光漫射层的光漫射层积体,所述波长转换层使用了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漫射层含有由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的光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成分,并且,所述光漫射层在最外表面具有凹凸,该凹凸是所述光漫射粒子突出而形成的;所述光漫射粒子以该光漫射粒子的粒径的3%~50%的范围突出于所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所述光漫射层的膜厚为1μm~30μm。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所述光漫射层所含有的光漫射粒子的70%以上未层积而以1层存在。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优选所述光漫射层的粘合剂成分与光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2~0.15。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波长转换层含有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粘合剂树脂和内部散射粒子,所述内部散射粒子具有比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树脂”为也包含单体、低聚物等的概念。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具有光漫射层积体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在上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以特定的状态形成有由光漫射粒子产生的凹凸形状,能够制成光能转换效率优异的显示装置,该光漫射层积体配设有使用了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的波长转换层和光漫射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光漫射层积体,该具有光漫射层积体是在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配设有光漫射层的光漫射层积体,该波长转换层使用了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以下,也仅称为半导体粒子)。
上述半导体粒子是通过照射到光而产生与该半导体粒子的粒径相应的不同波长的光的粒子,一般而言,上述半导体粒子的粒径越小则产生波长越短的光,上述半导体粒子的粒径越大则产生波长越长的光。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半导体粒子为光学各向同性的粒子。
本说明书中,上述光学各向同性的粒子是指照射到光时产生瑞利散射的粒子,例如可以举出平均粒径为入射光波长的1/10以下左右的粒子。另外,这样的光学各向同性的粒子优选在使用TEM或STEM以10万倍~30万倍(加速电压10~30kV)进行波长转换层的截面观察时,可以观察为球形。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的波长转换层中混合存在有光学各向同性的粒子和光学各向异性的粒子,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波长转换层中的半导体粒子被特定为光学各向同性的粒子。作为上述光学各向异性的粒子,例如可以举出在照射到光时产生米氏散射的粒子。这样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粒子通常具有比上述光学各向同性的粒子大的平均粒径。
图1是示意性示出包含使用了半导体粒子的波长转换层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光源的一例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上述背光光源由光源部20和波长转换层200构成,光源部20具备框架21,并且在设置于该框架21的波长转换层200侧的面上的凹部安装有蓝色LED22,波长转换层200在粘合剂树脂210中分散有半导体粒子(红色半导体粒子220和绿色半导体粒子230)。
从光源部20的蓝色LED22发射的蓝色光由波长转换层200中的红色半导体粒子220和绿色半导体粒子230进行波长转换后而发出红色光和绿色光,这些红色光和绿色光与透过了波长转换层200的蓝色光混色,由此转换为白色光。
在此,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为了提高光能转换效率,需要使由光源部20发射的蓝色光多次透过至波长转换层200。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后述的光漫射层配设在波长转换层200的至少单面,因此能够使上述蓝色光多次透过至波长转换层200,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光能转换效率。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阐明了通过配设上述光漫射层而实现的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与形成在该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的凹凸形状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以规定的状态在上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设置半球状的凹凸形状,能够使光能转换效率优异。特别是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使用粒子在上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形成规定的凹凸形状。这样的具有凹凸形状的光漫射层不仅光能转换效率提高,而且通用性提高,还可以利用内部散射。此外,还可以适当地防止在上述光漫射层上粘贴另外的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光漫射层在下文中记述。
上述半导体粒子通常具有如下构成:由中心体和被覆该中心体的壳构成,在该壳的外表面进行了高分子涂布。
作为上述半导体粒子的中心体和壳,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CdSe、CdTe、CdS、ZnO、ZnS、ZnSe、InP、PbSe等。
作为上述半导体粒子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50nm。在此,上述半导体粒子的粒径越小则产生波长越短的光,粒径越大则产生波长越长的光,因此,在上述半导体粒子为绿色半导体粒子230和红色半导体粒子220的情况下,绿色半导体粒子230的粒径形成得比红色半导体粒子220的粒径小。具体而言,作为红色半导体粒子220的尺寸,例如可以举出6nmφ~8nmφ,作为绿色半导体粒子230的尺寸,例如可以举出2nmφ~4nmφ。
另外,作为半导体粒子的形状,只要为光学各向同性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截面形状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椭圆形等任意的形状。其中,从为光学各向同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截面形状为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半导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通过上述波长转换层的截面TEM、STEM或SEM的观察所测定的20个半导体粒子的粒径的平均值。
另外,作为粘合剂树脂210,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现有公知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单独或任意组合使用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
作为具有含有上述半导体粒子的波长转换层的背光光源的其他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与具备使用了半导体粒子的波长转换层的现有公知的背光光源同样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长转换层例如可以如下制造:制备在上述的半导体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单体成分中根据需要添加有公知的溶剂和光聚合引发剂等的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将该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涂布、干燥、固化。
另外,本发明中,上述波长转换层优选在不妨碍通过具有后述的特定光漫射层而得到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上述的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粘合剂树脂和内部散射粒子。通过含有上述内部散射粒子,能够提高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光能转换效率。
作为这样的内部散射粒子,优选为具有比上述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的内部散射粒子。上述内部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比上述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低时,有时无法实现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具体而言,优选上述内部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比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高0.05以上。
作为上述内部散射粒子,只要满足上述折射率的关系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有机微粒和无机微粒中的任一种,其中,优选为无机微粒,更优选为铝系、钛系、锆系或锌系的无机微粒。作为上述内部散射粒子,具体可以举出氧化铝微粒、二氧化钛微粒、氧化锆微粒、氧化锌微粒等。
这样的内部散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比上述波长转换层的膜厚小,另外,作为该内部散射粒子的含量,以能够在实用范围内维持上述波长转换层的显示画面方向的光的方式考虑该内部散射粒子与上述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及平均粒径等来适当选择,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上述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5~50质量份,更优选为1~30质量份。
此外,在上述波长转换层含有内部散射粒子的情况下,对于在该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配设有光漫射层的光漫射层积体而言,优选内部雾度比外部雾度大。即使在上述光漫射层积体的外部雾度比内部雾度大的情况下,由于上述波长转换层含有内部散射粒子,因此,与具有不含有该内部散射粒子的波长转换层的光漫射层积体相比,也能够提高光能转换效率,但通过使上述光漫射层积体的内部雾度比外部雾度大,能够使光能转换效率更优异。这是因为,通过使内部雾度取比外部雾度大的值,具有如下效果:光在光漫射层积体的内部被多次散射而使光程延长,从而得到大量波长转换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部雾度与外部雾度存在相关性。具体而言,内部雾度增大时,即使在上述光漫射层积体具有相同的表面凹凸的情况下,外部雾度也减小。这是因为,雾度值是指光漫射层积体的入射光中自该入射光的入射角度起算发生了2.5°以上的散射的漫射透射光成分的比例。即,在光漫射层积体具有大的内部雾度的情况下,即使在内部被漫射后的光由于光漫射层积体的表面凹凸而受到进一步的漫射,使雾度值发生变化的漫射光的上述2.5°以内的成分也会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漫射层积体的内部雾度和外部雾度可以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依照JISK7136来测定。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光漫射层积体的一例的截面图,上述光漫射层积体中,在波长转换层200的单面配设有光漫射层11。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构成上述光漫射层积体的光漫射层11含有由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的光漫射粒子12和粘合剂成分13。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光漫射层的膜厚为1~30μm。小于1μm时,光漫射层的光漫射性能不充分,其结果是,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不充分,超过30μm时,上述光漫射层的透射率降低。上述光漫射层的膜厚的优选的下限为2μm、优选的上限为20μm。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上述光漫射层的膜厚是从光漫射层11的波长转换层200侧的界面起至光漫射粒子12的突出的最前端部分为止的最短距离H1,是通过光漫射层的截面显微镜观察所测定的任意20个部位的平均值。上述光漫射层的膜厚测定例如可以通过利用TEM、STEM或SEM的光漫射层的截面观察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漫射层的利用TEM或STEM的截面观察时的倍率因所使用的光漫射层的粒径而异,但优选为1500~2万倍(加速电压30kV以上)。另外,上述漫射层的利用SEM的截面观察时的倍率因所使用的光漫射层的粒径而异,但优选为500~1万倍(加速电压1~15kV)。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光漫射层的粘合剂膜厚优选为0.5~20μm。小于0.5μm时,光漫射层的光漫射性能不充分,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有时不充分,超过20μm时,上述光漫射层的透射率有时降低。上述光漫射层的粘合剂膜厚的更优选的下限为1μm、更优选的上限为15μm。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上述粘合剂膜厚是从光漫射层11的波长转换层200侧的界面起至不存在光漫射粒子12的表面为止的最短距离H2,是通过光漫射层的截面显微镜观察所测定的任意20个部位的平均值。其中,在粘合剂膜厚的测定时,将光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成分接触而形成弯月面状的部分排除在外。
另外,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光漫射层11在最外表面具有凹凸,该凹凸是光漫射粒子12突出而形成的。
光漫射粒子12优选为球状,因此,通过该光漫射粒子12突出而形成的凹凸为半球状,通过在最外表面形成有这种形状的凹凸,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效率更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最外表面”是指上述光漫射层的与波长转换层侧相反的一侧的、不存在光漫射粒子的表面。即,上述的粘合剂膜厚H2为从波长转换层侧界面起至光漫射层的不存在光漫射粒子的表面、即上述最外表面为止的最短距离。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光漫射粒子12以光漫射粒子12的粒径(2R)的3~50%的范围突出于光漫射层11的最外表面。即,图2中的h相对于光漫射粒子12的粒径(2R)处于3~50%的范围。该范围由{(h/2R)×100}算出,上述h小于上述2R的3%时,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不充分,超过上述2R的50%时,容易产生光漫射粒子12的脱落。上述h相对于上述2R的比例的优选的下限为5%、更优选的下限为10%、进一步优选的下限为20%,上述h相对于上述2R的比例的优选的上限为40%、更优选的上限为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形成了光漫射粒子突出的凹凸形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确认:在对该光漫射层的截面进行显微镜观察时,观察到自后述的粘合剂膜厚起光漫射粒子的头超出粘合剂膜厚;上述突出的比例也可以通过上述光漫射层的截面显微镜观察来测量。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突出于上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的光漫射粒子中,在该突出的部分可以存在有极微少、例如厚度为几纳米左右的粘合剂成分的薄膜。即使存在这样极微少的粘合剂成分,由光漫射粒子所具有的折射率带来的光漫射性在光学上也没有变化。上述粘合剂成分的薄膜的膜厚测定例如可以通过利用TEM、STEM或SEM的光漫射层的截面观察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漫射层的利用TEM或STEM的截面观察时的倍率因所使用的光漫射粒子的粒径而异,但优选为1500~2万倍(加速电压30kV以上)。另外,上述漫射层的利用SEM的截面观察时的倍率因所使用的光漫射粒子的粒径而异,但优选为500~1万倍(加速电压1~15kV)。
另外,上述光漫射层中的光漫射粒子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在光漫射层中优选为15~85质量%,更优选的下限为25质量%,更优选的上限为75质量%。小于15质量%时,光漫射层的光漫射性能不充分,其结果是,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有时不充分,超过85质量%时,上述光漫射层的透射率下降,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亮度有时降低。
另外,上述光漫射粒子的间隔、即图2所示的间隔P相对于光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倍、更优选为1倍。上述间隔P超过10倍时,光漫射层的光漫射性能不充分,其结果是,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有时不充分。另一方面,上述间隔P为1倍时,对于上述光漫射粒子而言,理论上上述光漫射粒子在上述光漫射层的厚度方向不层积而以1层最密填充到上述光漫射层中,光漫射层的光漫射性能优异。
上述光漫射层中,优选上述光漫射层所含有的光漫射粒子的70%以上未层积而以1层存在。以1层存在的光漫射粒子少于70%时,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漫射层的透射率降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亮度有时降低。以1层存在的上述光漫射粒子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70%以上未层积而以1层存在”是指,对上述光漫射层的厚度方向的任意截面的100个光漫射粒子进行显微镜观察时,70个以上(即70%以上)的光漫射粒子彼此在上述光漫射层的厚度方向未层积而以1层存在。
另外,上述光漫射层的粘合剂成分与光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02~0.15。小于0.02时,无法在光学上得到由光漫射粒子所具有的折射率带来的光漫射性,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有时不充分,超过0.15时,上述光漫射层的透射率降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亮度有时降低。上述光漫射层的粘合剂成分与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差的更优选的下限为0.03,更优选的上限为0.1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粘合剂成分的折射率和上述光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即使哪一方大均可。
在此,作为被包含在上述光漫射层中之前的光漫射粒子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贝克法、最小偏向角法、偏向角解析、模式线法、椭圆偏振法等来测定。另外,粘合剂成分的折射率可以通过将不含光漫射粒子的形成光漫射层的涂液经涂布、干燥、固化而成的仅含粘合剂成分的固化膜使用阿贝折射计进行测定来得到。
另外,作为上述光漫射层中的粘合剂成分(固化物)、光漫射粒子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可以从所制作的光漫射层中将光漫射粒子的块(かけら)或粘合剂成分的块以某种形式取出,对取出物同样地使用上述的各方法。除此之外,可以使用相移激光干涉显微镜(FK光学研究所制造的相移激光干涉显微镜、沟尻光学工业所(溝尻光学工業所)制造的双光束干涉显微镜等)测定粘合剂成分与光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差。
另外,在上述粘合剂成分含有后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树脂的情况下,上述粘合剂成分的折射率是指由除光漫射粒子以外的所含有的全部树脂成分得到的固化物的平均折射率。
作为上述光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优选为1~30μm,更优选为1~20μm。小于1μm时,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效率有时不充分,为了得到充分的光漫射性,需要使光漫射粒子的添加量多。另一方面,超过30μm时,光漫射性能优异,但上述光漫射层的透光率容易大幅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与上述的半导体粒子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另外,关于上述光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如果光漫射层中含有的各光漫射粒子为单分散型粒子(形状单一的粒子),则表示其粒径的平均值;如果为具有宽粒度分布的无定形型粒子,则表示通过粒度分布测定而存在最多的粒子的粒径。
另外,在上述光漫射粒子不是球状而是扁平形状等异形的情况下,上述光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是指如下的值:在上述漫射层的利用电子显微镜(TEM、STEM或SEM)的截面观察中,选择20个观察到的上述光漫射粒子,对所选择的上述光漫射粒子测定最大径和最小径,求出其平均值,由此计算出平均粒径的值。
在上述光漫射粒子为具有宽粒度分布的无定形型粒子的情况下,粒径比上述粘合剂层的膜厚大的光漫射粒子具有表面漫射效果,此外,粒径比上述粘合剂层的膜厚小的光漫射粒子具有内部漫射效果,因此,能够协同地提高光能转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波长转换层含有上述的内部散射粒子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光漫射层含有具有内部漫射效果的粒径的光漫射粒子的情况下,上述光漫射粒子的间隔、即图2所示的间隔P优选为超过1倍的值。由于能够将上述光漫射层积体的内部雾度调节得比外部雾度高,因此,能够使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效率极为优异。
在上述光漫射粒子为扁平形状等异形的情况下,在上述光漫射层的利用电子显微镜的截面观察中,在上述光漫射层中能够在局部确认到上述光漫射粒子形成层状态的部位,因此能够提高光能转换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光漫射粒子优选为上述半导体粒子的平均粒径的100~2万倍、更优选为100~5000倍。小于100倍时,光漫射层中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光漫射性,超过2万倍时,光漫射层的光漫射性能优异,但上述光漫射层的透光率容易大幅下降。
作为上述光漫射粒子的有机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酯、聚苯乙烯、三聚氰胺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有机硅树脂、苯胍胺树脂、苯胍胺-甲醛缩合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聚烯烃等。其中,优选使用交联丙烯酸类树脂。
另外,作为上述光漫射粒子的无机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锡、锑掺杂氧化锡(简称:ATO)、氧化锌微粒等无机氧化物等。其中,优选使用二氧化硅和/或氧化铝。
上述光漫射层含有粘合剂成分。
上述粘合剂成分优选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交联物)。
上述粘合剂成分除了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交联物)以外,还可以含有溶剂干燥型树脂、热固性树脂。
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为具有至少1个光聚合性官能团的光聚合性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光聚合性官能团”是能够通过光照射进行聚合反应的官能团。
作为这样的光聚合性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键式双键。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基”的含义包括“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
另外,作为使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时照射的光,可以举出可见光线、以及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这样的电离射线。
作为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性低聚物或光聚合性聚合物,可以将它们适当调节后使用。
作为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光聚合性单体与光聚合性低聚物或光聚合性聚合物的组合。
作为上述光聚合性单体,优选具有2个(即2官能)以上光聚合性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
作为上述2官能以上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十(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三(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三(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二(甲基)丙烯酸酯、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金刚烷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它们的PO、EO等的改性物。
其中,从得到硬度高的光漫射层的方面考虑,优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PA)等。
上述光聚合性低聚物为重均分子量大于1000且为10000以下的光聚合性低聚物。
作为上述光聚合性低聚物,优选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低聚物,优选光聚合性官能团为3个(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低聚物。
作为上述多官能低聚物,例如可以举出: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光聚合性聚合物为重均分子量大于1万的光聚合性聚合物,作为重均分子量,优选大于1万且为8万以下,更优选大于1万且为4万以下。重均分子量大于8万时,粘度高,因此涂布适合性降低,所得到的光漫射层积体的外观有可能劣化。
作为上述多官能聚合物,可以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为热塑性树脂等仅使在涂布时用于调节固体成分而添加的溶剂进行干燥就可形成覆膜这样的树脂。在添加有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情况下,在形成光漫射层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涂液的涂布面的覆膜缺陷。作为溶剂干燥型树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的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有机硅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
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为非晶性且可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是能够溶解2种以上的聚合物、固化性化合物的通用溶剂)。特别是从透明性、耐候性的方面考虑,优选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作为上述热固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酚树脂、脲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脲醛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
作为形成上述光漫射层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使用含有在固化后成为粘合剂成分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漫射粒子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来形成的方法等。
具体而言,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单面涂布下述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
作为涂布上述光漫射层用组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旋涂、浸渍法、喷雾法、坡流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凹版印刷法、模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
上述光漫射层用组合物至少含有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上述光漫射粒子。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在光漫射层用组合物中添加上述热塑性树脂、上述热固性树脂、溶剂、聚合引发剂。进而,还可以根据提高光漫射层的硬度、抑制固化收缩、控制折射率等的目的,在光漫射层用组合物中添加现有公知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增稠剂、防着色剂、着色剂(颜料、染料)、消泡剂、流平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增粘剂、阻聚剂、抗氧化剂、表面改性剂、润滑剂等。
上述溶剂可以出于如下目的来使用:为了使上述光漫射层用组合物易于涂布而对粘度进行调节;调节蒸发速度、对光漫射粒子的分散性,以易于形成以所期望的状态含有光漫射粒子的光漫射层。
作为这样的溶剂,例如可以例示: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苯甲醇、PGME、乙二醇)、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MEK)、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二丙酮醇、环庚酮、二乙基酮等)、醚类(1,4-二氧六环、二氧戊环、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
上述聚合引发剂为通过光照射而发生分解、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或推进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交联)的成分。
这样的聚合引发剂只要能够通过光照射而放出引发自由基聚合的物质,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聚合引发剂,作为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氏苯甲酰苯甲酸酯、α-戊基肟酯(α-アミロキシムエステル)、噻吨酮类、苯丙酮类、苯偶酰类、苯偶姻类、酰基氧化膦类。另外,优选混合使用光敏剂,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
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在上述粘合剂成分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优选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
上述光漫射层用组合物中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光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且10.0质量份以下。通过使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在该范围内,能够充分确保硬涂性能,且充分抑制固化阻碍。
作为上述光漫射层用组合物中的原料的含有比例(固体成分),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流平剂,例如,从避免光漫射层形成贝纳德漩涡结构的方面出发,优选硅油、氟系表面活性剂等。在对含有溶剂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涂布、干燥的情况下,在涂膜内在涂膜表面与内面之间产生表面张力差等,由此在涂膜内引起大量的对流。因该对流而产生的结构被称为贝纳德漩涡结构,成为在所形成的光漫射层中产生橙皮皱纹(ゆず肌)、涂布缺陷等问题的原因。
上述贝纳德漩涡结构有可能使光漫射层的表面的凹凸过大。使用如上所述的流平剂时,能够防止该对流,因此,不仅能够得到没有缺陷、不均的光漫射层,而且还容易进行光漫射层的表面的凹凸形状的调节。
作为上述光漫射层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只要能够将各成分均匀地混合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涂料振荡器、珠磨机、捏合机、混合器等公知的装置来进行。
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表面涂布光漫射层用组合物后,为了使涂膜状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干燥,将其输送到被加热的区域中,利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使光漫射层用组合物干燥,使溶剂蒸发。在此,通过对溶剂相对蒸发速度、固体成分浓度、涂布液温度、干燥温度、干燥风的风速、干燥时间、干燥区域的溶剂气氛浓度等进行选择,可以调节光漫射粒子的凝聚状态、分布状态。
另外,之后,对涂膜状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等光,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交联),由此使光漫射层用组合物固化,形成光漫射层。
在使用紫外线作为使上述光漫射层用组合物固化时的光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由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灯、氙弧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发出的紫外线等。另外,作为紫外线的波长,可以使用190~380nm的波长范围。作为电子射线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考克罗夫特-瓦尔顿(Cockcroft-Walton)型、范德格拉夫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者直线型、地那米型、高频型等的各种电子射线加速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用光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干燥型树脂作为形成粘合剂成分的材料,也可以形成具有特异的凹凸的光漫射层。
具体而言,例如,使用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溶剂干燥型树脂以及光漫射粒子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在波长转换层上形成光漫射层用组合物的涂膜,与上述同样地使光漫射层用组合物固化。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光漫射层配设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
在上述光漫射层配设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单面的情况下,从进一步实现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的方面出发,优选上述光漫射层配设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光源侧的面上。
另外,从利用自光源部照射来的光的溯源反射来进一步实现光能转换效率的提高的方面出发,优选上述光漫射层配设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两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波长转换层的两面配设有光漫射层的情况下,与仅配设在波长转换层的单面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该光漫射层中含有的光漫射粒子。
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两面配设有光漫射层的情况下,在通过上述的方法在波长转换层的单面形成光漫射层后,通过相同的方法在该波长转换层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光漫射层即可。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光漫射层积体,该光漫射层积体具有上述的波长转换层和配设在该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的光漫射层。因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效率优异。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上述光漫射层积体以外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与现有公知的构成同样的构成。这样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特别适合用作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上述光漫射层积体的显示画面侧配置公知的棱镜和偏振膜,进而配置有偏振片、液晶单元等。
作为上述偏振片,只要具备所期望的偏振特性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使用的偏振片。具体而言,例如,优选使用将聚乙烯醇膜拉伸而成的含有碘的偏振片。
作为上述液晶单元,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通常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的液晶单元所公知的液晶单元。另外,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的液晶单元,已知有TN、STN、VA、IPS和OCB等显示方式的液晶单元,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其中任意一种显示方式的液晶单元。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制成光能转换效率优异的显示装置,还能够制成光能转换提高率也优异的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提高率优选为101.0~130.0%、更优选为102.0~122.0%、进一步优选为110.0~122.0%。上述光能转换提高率的上限超过130.0%时,黄色感容易变得醒目,难以调节白平衡。另外,容易发生起因于光漫射层的正面亮度的降低。下限小于101.0%时,光能转换效率不提高,因此蓝色感容易变得醒目,难以调节白平衡。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的构成,因此能够使光能转换效率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包含使用了半导体粒子的波长转换层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光源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光漫射层积体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光能转换效率的测定中的分光光谱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来解释。只要没有特別声明,则“份”和“%”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在如下制作的波长转换层的层积体(以下,也称为波长转换层积体)的单面(与光源部相反一侧的面),通过下述方法配设光漫射层,在波长转换层积体的光源部侧的面配置不含有光漫射粒子的光学层,制作成光漫射层积体。
(波长转换层积体的制作)
在东丽公司制造的LumirrorT60(厚度50μm)的单面,按照以下的条件制作形成有二氧化硅蒸镀层的阻隔膜基材。
接下来,在所制作的阻隔膜基材的二氧化硅蒸镀层侧的面上涂布下述组成的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使其干燥而形成涂膜,在该涂膜上层积与上述同样地准备的另一阻隔膜基材的二氧化硅蒸镀面,利用紫外线照射使上述涂膜固化,由此制作成波长转换层的层积体。需要说明的是,波长转换层中的半导体粒子为光学各向同性的粒子。
(阻隔膜基材的制作)
在高频溅射装置中,对电极施加频率13.56MHz、功率5kW的高频功率,在腔室内发生放电,在东丽公司制造的LumirrorT60的单面形成由靶物质(二氧化硅)构成的二氧化硅蒸镀层(厚度50nm、折射率1.46)。
(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
DIC公司制造的UNIDICV-550099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5300.2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6100.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光漫射层的制作)
将下述组成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1)涂布在波长转换层积体的与光源部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光漫射层,在波长转换层的光源部侧面,使用除了不包括光漫射粒子以外与光漫射层用组合物(1)同样组成的组合物形成光学层。
光漫射层和光学层的形成中,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涂膜的形成、干燥和固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图2所示的光漫射粒子的半径(R)为2.5μm时,形成了h为1μm、P为5μm、H1为5μm、H2为4μm的光漫射层。
在所形成的光漫射层中,可以确认到:光漫射粒子的70%以上未层积而以1层存在。另外,光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成分的折射率差为0.02~0.15内。
(光漫射层用组合物(1))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99质量份
光漫射粒子(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珠;平均粒径5μm)(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SSX-105)158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溶剂(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1:1质量比)387质量份
将所得到的光漫射层积体配置在安装有蓝色LED的光源部上,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从该光源部发射的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光能转换效率的测定)
使用分光辐射计(TOPCON公司制造的SR-UL2),对具有光漫射层积体的状态和不具有光漫射层积体的状态进行测定。由各自得到的分光光谱计算出蓝色光光谱的积分值、以及绿色光光谱的积分值、红色光光谱的积分值。用在具有光漫射层积体的状态下测定得到的绿色光光谱的积分值与红色光光谱的积分值的合计值除以在不具有光漫射层积体的状态下测定得到的蓝色光光谱的积分值,测定出光能转换效率。计算出将后述的比较例1的光漫射层积体的光能转换效率设为100.0%时的提高率,作为光能转换提高率。在此,将利用分光辐射计的测定中得到的分光光谱的示意图示于图3中。如图3所示,上述蓝色光光谱是指在从波长380nm至向长波长侧偏移的第一底部为止的波长范围内观察到的光谱,绿色光光谱是指在从第一底部至向长波长侧偏移的第二底部为止的波长范围内观察到的光谱,红色光光谱是指在从第二底部至波长780nm为止的波长范围内观察到光谱。
将所得到的光漫射层积体配置在安装有蓝色LED的光源部(峰值波长450nm)上,进一步层积棱镜片BEFIII(3M公司制造,厚度130μm)和偏振分离片DBEF(3M公司制造,厚度400μm),通过以下的方法评价从该光源部发射出的蓝色光是否由所得到的光漫射层积体而转换为白色光,将结果示于表1中。
(色的评价)
将所得到的光漫射层积体配置在安装有蓝色LED的光源部上(峰值波长450nm),进一步层积棱镜片BEFIII(3M公司制造,厚度130μm)和偏振分离片DBEF(3M公司制造,厚度400μm),在暗室中通过目视从正面方向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色的评价。
○:观察为白色
△:相对于白色,稍稍观察到蓝色感
×:相对于白色,观察到蓝色感
(雾度)
如下测定光漫射层积体的整体雾度、内部雾度、外部雾度。
即,首先,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依照JISK7136测定光漫射层积体的整体雾度。然后,在光漫射层的表面借助透明光学粘合层(PANAC社制,PANACLEANPD-S1,厚度25μm)粘贴三乙酸纤维素基材(富士胶片公司制,TD60UL,60μm)。由此,光漫射层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坍塌,光漫射层积体的表面变得平坦。在该状态下,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依照JISK7136测定雾度值,求出内部雾度。然后,从整体雾度中减去内部雾度,由此求出外部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上述三乙酸纤维素基材、透明光学粘合层程度的雾度时,对光转换效率难以产生影响,因此,上述光漫射层积体的内部雾度、外部雾度中也包括上述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等的雾度。
(实施例2)
将光漫射层配设在波长转换层积体的光源部侧的面上,将光学层配设在波长转换层层积体的与光源部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
除了配设光漫射层来代替光学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除了在光漫射层中不含有光漫射粒子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2)
除了使用下述组成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2)来形成光漫射层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光漫射层用组合物(2))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99质量份
光漫射粒子(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珠;平均粒径20μm)(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SSX-120)111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溶剂(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1:1质量比)317质量份
(实施例4)
除了调节光漫射层用组合物(2)的配合比例以达到表1所示的h、P、H1和H2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5)
除了涂布下述组成的光漫射层用组合物(3)来形成光漫射层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光漫射层用组合物(3))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99质量份
光漫射粒子(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珠;平均粒径10μm)(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SSX-110)12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溶剂(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1:1质量比)333质量份
(实施例6~9)
调节光漫射层用组合物(1)的配合比例,使得在使图2所示的光漫射粒子的半径(R)为2.5μm时h/2R为10%(实施例6)、30%(实施例7)、40%(实施例8)、50%(实施例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0~13)
调节光漫射层用组合物(3)的配合比例,使得在使图2所示的光漫射粒子的半径(R)为5μm时P为30μm(实施例10)、20μm(实施例11)、17μm(实施例12)、14μm(实施例1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4)
除了使用下述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2)代替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来形成波长转换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率,将结果示于表1。
(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2))
DIC公司制造的UNIDICV-550089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5300.2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6100.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MM-P(日本轻金属公司制造的氧化铝粒子、平均粒径1.5μm)10质量份
(实施例15)
除了使用下述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3)代替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来形成波长转换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率,将结果示于表1。
(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3))
DIC公司制造的UNIDICV-550089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5300.2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6100.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TZ-3YS-E(东曹公司制造的氧化锆粒子、平均粒径0.1μm)10质量份
(实施例16)
除了使用下述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4)代替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来形成波长转换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率,将结果示于表1。
(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4))
DIC公司制造的UNIDICV-550089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5300.2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6100.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R-38L(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二氧化钛粒子、平均粒径0.4μm)10质量份
(实施例17)
除了使用下述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5)代替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来形成波长转换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率,将结果示于表1。
(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5))
DIC公司制造的UNIDICV-550098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5300.2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6100.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MM-P(日本轻金属公司制造的氧化铝粒子、平均粒径1.5μm)1质量份
(实施例18)
除了使用下述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6)代替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来形成波长转换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率,将结果示于表1。
(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6))
DIC公司制造的UNIDICV-550098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5300.2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6100.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TZ-3YS-E(东曹公司制造的氧化锆粒子、平均粒径0.1μm)1质量份
(实施例19)
除了使用下述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7)代替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1)来形成波长转换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蓝色光的光能转换率,将结果示于表1。
(波长转换层用组合物(7))
DIC公司制造的UNIDICV-550098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5300.2质量份
SIGMA-ALDRICH公司制造的CdSe/ZnS6100.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注册商标)184)1质量份
R-38L(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二氧化钛粒子、平均粒径0.4μm)1质量份
如表1所示,在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配设有形成了规定凹凸的光漫射层的实施例的光漫射层积体中,从光源部照射出的蓝色光的光能转换效率优异。因此,具备实施例的光漫射层积体的显示装置的光能转换效率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实施例1和2的光漫射层积体的比较可知,在波长转换层的单面层积光漫射层的情况下,配设在光源部侧的面上时光能转换效率更优异。
另外,通过实施例1、2的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3的光漫射层积体的比较可知,在波长转换层的两面配设有光漫射层时光能转换效率更优异。
另外,通过实施例3和4~9的光漫射层积体的比较可知,光漫射粒子的突出越大,光能转换效率越优异。
另外,通过实施例5和10~13的光漫射层积体的比较可知,光漫射粒子的密度(突起密度)更高时,光能转换效率更优异。
另外,通过实施例14~19的光漫射层积体与实施例1的光漫射层积体的比较可知,在波长转换层中含有内部散射粒子的实施例14~19的光能转换效率更优异。
比较例1的光漫射层积体中在光漫射层中不含有光漫射粒子,另外,比较例2的光漫射层积体中光漫射粒子从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的突出不充分,因此光能转换效率差。
另外,如表1所示,光能转换提高率优异的实施例的光漫射层积体在通过目视观察进行的色的评价方面也优异。
(参考例1)
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光漫射层的制作中,也可以使光漫射粒子为具有宽粒度分布的无定形型粒子。
(参考例2)
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光漫射层的制作中,也可以使光漫射粒子为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珠和层状无机化合物。
作为层状无机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蒙脱土、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蒙脱石、锌蒙脱石、硅镁石等蒙皂石类、蛭石、埃洛石、高岭石、多水埃洛石、地开石、滑石、叶蜡石、云母、珍珠云母、白云母、金云母、四甲硅烷基云母、带云母、叶蛇纹石、绿泥石、细鳞云母、锰绿泥石等。这些层状无机化合物可以为天然物,也可以为合成物。另外,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可以实施了有机表面处理。
在光漫射粒子并非单分散型粒子(形状单一的粒子)的情况下,尺寸和形状不同的粒子各自具有表面漫射或内部漫射的效果,能够提高光能的转换效率。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上述构成,因此能够制成光能转换效率优异的显示装置。
符号的说明
11光漫射层
12光漫射粒子
13粘合剂成分
20光源部
21框架
22蓝色LED
200波长转换层
210粘合剂树脂
220红色半导体粒子
230绿色半导体粒子

Claims (4)

1.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光漫射层积体,该光漫射层积体是在波长转换层的至少单面配设有光漫射层的光漫射层积体,所述波长转换层使用了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漫射层含有由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的光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成分,并且,所述光漫射层在最外表面具有凹凸,该凹凸是所述光漫射粒子突出而形成的;
所述光漫射粒子以该光漫射粒子的粒径的3%~50%的范围突出于所述光漫射层的最外表面;
所述光漫射层的膜厚为1μm~3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漫射层所含有的光漫射粒子的70%以上未层积而以1层存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漫射层的粘合剂成分与光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2~0.15。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波长转换层含有光学各向同性的半导体粒子、粘合剂树脂和内部散射粒子,所述内部散射粒子具有比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
CN201510518938.7A 2014-08-22 2015-08-21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388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9872 2014-08-22
JP2014169872 2014-08-22
JP2015015630A JP5843024B1 (ja) 2014-08-22 2015-01-29 表示装置
JP2015-015630 2015-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665A true CN105388665A (zh) 2016-03-09
CN105388665B CN105388665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073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8938.7A Active CN105388665B (zh) 2014-08-22 2015-08-2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41682B2 (zh)
JP (2) JP5843024B1 (zh)
KR (2) KR20160023599A (zh)
CN (1) CN105388665B (zh)
TW (1) TWI5465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796A (zh) * 2016-11-30 2019-07-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部件及背光单元
CN110780486A (zh) * 2018-07-24 2020-02-11 纳米系统公司 使用具有集成光学元件的量子点改善显示效率的方法
CN114077086A (zh) * 2020-08-20 2022-02-22 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其中使用的光学复合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7496B2 (ja) 2016-12-26 2021-04-1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6536560B2 (ja) 2016-12-27 2019-07-0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163691A1 (ja) * 2017-03-10 2018-09-1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発光デバイス
JP2018151610A (ja) * 2017-03-10 2018-09-2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発光デバイス
CN115629497A (zh) * 2017-04-03 2023-01-20 英特曼帝克司公司 彩色液晶显示器及显示器背光
KR102530124B1 (ko) 2017-06-12 2023-05-08 니치아 카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15343B1 (ko) * 2017-09-25 2022-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2533686B1 (ko) * 2018-01-18 2023-05-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621904B1 (ko) 2018-07-24 2024-01-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수냉식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각 방법
CN110989242A (zh) * 2019-12-06 2020-04-1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568262A (zh) * 2020-04-29 2021-10-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132395A1 (ko) * 2022-01-10 2023-07-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0288A (ja) * 2007-07-11 2009-01-29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US7525731B2 (en) * 2006-11-15 2009-04-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light diffusing member
CN101506691A (zh) * 2006-08-18 2009-08-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685168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眩膜、防反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762839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东丽世韩有限公司 用于lcd的背光单元的光漫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69331A (zh) * 2010-08-16 2013-04-2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使用量子点的用于背光单元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28983A (zh) * 2010-11-10 2013-07-31 纳米系统公司 量子点薄膜、照明器件及照明方法
US20140036528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ght guid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light guiding pl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7286B1 (ja) * 1998-06-26 1999-06-21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蛍光カバーを有する樹脂封止型半導体発光装置
JP3515401B2 (ja) * 1998-12-18 2004-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US6155699A (en) * 1999-03-15 2000-12-0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phosphor-conversion led structure
JP3515426B2 (ja) * 1999-05-28 2004-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73796B1 (ko) * 1999-09-09 2007-01-24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투명 하드코트 필름
JP2002076434A (ja) * 2000-08-28 2002-03-15 Toyoda Gosei Co Ltd 発光装置
US6686676B2 (en) * 2001-04-30 2004-02-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V reflectors and UV-based light sources having reduced UV radiation leakag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3940281B2 (ja) 2001-09-28 2007-07-04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拡散性シート
JP4187139B2 (ja) * 2002-03-13 2008-11-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イルム、反射防止フイ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822102B2 (ja) * 2001-12-27 2006-09-1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イ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408707B2 (en) * 2004-08-04 2008-08-05 Fusion Optix Inc. Multi-region light scattering element
WO2006026743A1 (en) * 2004-08-31 2006-03-09 Fusion Optix, Inc. Enhanced light diffusing sheet
TW200641387A (en) * 2005-02-21 2006-12-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multilayer body
KR100721009B1 (ko) * 2005-10-27 2007-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확산시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소자
KR100728940B1 (ko) * 2006-03-10 2007-06-14 (주)케이디티 광여기 시트
US7784954B1 (en) * 2006-07-25 2010-08-31 Fusion Optix, Inc. Polarization sensitive light homogenizer
JP5103825B2 (ja) * 2006-08-18 2012-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921934A (en) 2007-11-06 2009-05-16 Prodisc Technology Inc Discrete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device of wavelength conversion unit
CN101939402A (zh) 2008-02-11 2011-01-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色彩饱和度的基于led的光源
JP5507821B2 (ja) 2008-08-28 2014-05-28 フューチャー ライト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発光装置
KR101108676B1 (ko) * 2010-02-24 2012-01-25 심현섭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색변환 도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니트
JP5835216B2 (ja) 2010-05-26 2015-1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取り出しシート、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CN102081177B (zh) 2010-12-03 2012-07-04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
EP2766936B1 (en) 2011-10-13 2019-09-18 Intematix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photoluminescence wavelength conversion component
KR101664507B1 (ko) 2011-12-08 2016-10-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1970552B1 (ko) 2012-05-03 2019-04-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4002968A (ja) * 2012-06-20 2014-01-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照明装置
CN104583818B (zh) * 2012-10-12 2017-09-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以及照明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6691A (zh) * 2006-08-18 2009-08-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US7525731B2 (en) * 2006-11-15 2009-04-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light diffusing member
JP2009020288A (ja) * 2007-07-11 2009-01-29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1685168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眩膜、防反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762839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东丽世韩有限公司 用于lcd的背光单元的光漫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69331A (zh) * 2010-08-16 2013-04-2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使用量子点的用于背光单元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28983A (zh) * 2010-11-10 2013-07-31 纳米系统公司 量子点薄膜、照明器件及照明方法
US20140036528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ght guid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light guiding plat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796A (zh) * 2016-11-30 2019-07-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部件及背光单元
CN110023796B (zh) * 2016-11-30 2021-10-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部件及背光单元
CN110780486A (zh) * 2018-07-24 2020-02-11 纳米系统公司 使用具有集成光学元件的量子点改善显示效率的方法
CN114077086A (zh) * 2020-08-20 2022-02-22 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其中使用的光学复合片
CN114077086B (zh) * 2020-08-20 2024-05-28 爱思开迈克沃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其中使用的光学复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23501B1 (ko) 2021-03-05
JP5843024B1 (ja) 2016-01-13
KR20160023599A (ko) 2016-03-03
KR20170003897A (ko) 2017-01-10
CN105388665B (zh) 2019-05-03
TWI546571B (zh) 2016-08-21
JP2016046241A (ja) 2016-04-04
US9541682B2 (en) 2017-01-10
US20160054486A1 (en) 2016-02-25
JP6665445B2 (ja) 2020-03-13
TW201612558A (en) 2016-04-01
JP2016046262A (ja) 2016-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8665A (zh) 显示装置
CN103998953B (zh)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308959B (zh)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3975258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CN103718067B (zh)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267450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6030349A (zh) 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层积体、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
CN106886065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460079A (zh) 防反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TWI662088B (zh) 一種低霧度防眩膜
CN103052895A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30117785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693734B (zh)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之偏光板
KR20150139523A (ko) 광 확산 소자
TWI827243B (zh) 顯示器
KR20130119929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3858025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KR20220098354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설계 방법,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부재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20098353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설계 방법,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부재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2411066A (zh) 顯示器
KR20140001209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220206188A1 (en)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2134046A (zh) 防眩光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CN117761805A (zh) 显示器
TW201428354A (zh) 擴散膜及使用該擴散膜的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