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1805A - 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1805A
CN117761805A CN202211127502.1A CN202211127502A CN117761805A CN 117761805 A CN117761805 A CN 117761805A CN 202211127502 A CN202211127502 A CN 202211127502A CN 117761805 A CN117761805 A CN 117761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weight
optical film
refractive index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75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羽葳
林志威
游国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1275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1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1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1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含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膜,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显示侧。该光学膜的总雾度介于15%至60%,内部雾度小于等于10%,且反射率满足关系式:0.35%≦(RSCI‑RSCE)≦1.50%及RSCE≦1.50%,其中RSCI为漫射和镜面平均反射率,RSCE为漫射平均反射率。借助调控该光学膜的总雾度、内部雾度以及反射率满足上述关系式,可使显示器具有良好的抗眩性,且不易使显示器的对比度降低,影响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尤其是一种包含光学膜的显示器,可使得该显示器具有充分防眩光效果,且显示对比度不易因过度漫射而降低。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的普及,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 display)、微米二极管显示器(micro LED display)等显示器朝高亮度、便携性的趋势发展。对于在户外环境等更多元的使用情境,显示器在复杂环境光源下的显示亮度、影像质量也愈被重视。现有显示器往往采用增加亮度以提升显示影像对比度,或于表面增加一光学膜以降低环境光影响等方式改善显示质量。然而,在考虑不可因电量损耗过多而降低使用时间前提下,显示亮度并无法一再提升。而表面所增加的光学膜虽然可降低外界环境光所造成的炫光、强反射光等干扰,但因其于破坏环境光反射同时,显示影像光线穿透该光学膜后,强度与方向性亦会降低,使得显示对比度大幅牺牲。
一般具抗眩特性的光学膜为借助雾度漫射以改善炫光问题,光学膜的雾度可区分为表面雾度、内部雾度及其总合的总雾度,习知可采用调控光学膜的内部雾度与表面雾度比例,使表面雾度的占比较低,而不致影响影像精细度及影像光线强度,且因外界环境光的强度较高,当表面雾度较低时,还可使光学膜表面不易因过强漫射而使得显示影像白雾化。然而,若光学膜的表面雾度不足,则对于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炫光改善有限。因此,对于显示器表面采用光学膜的需求,需同时兼具良好的抗眩性,与较低的对比度变化率,以避免损失过多影像光线强度,而往往只能进一步提升显示亮度额外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形式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含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膜,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显示侧;其中,该光学膜的总雾度介于15%至60%,内部雾度小于等于10%,且反射率满足关系式:0.35%≦(RSCI-RSCE)≦1.50%及RSCE≦1.50%,其中RSCI为漫射和镜面平均反射率,RSCE为漫射平均反射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显示器的对比度变化率满足(CR1-CR2)/CR1≦20%,其中CR1为一采用总雾度小于5%的保护膜的显示器测量的对比度,CR2为本发明显示器测量的对比度。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光学膜的漫射平均反射率RSCE优选为介于0.80%至1.50%。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光学膜包含一基材;一漫射层,设置于该基材的表面上;以及一折射率匹配层,设置于该漫射层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漫射层具有一折射率n1,该折射率匹配层具有折射率n2,且该折射率n2小于该折射率n1。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折射率n1介于1.50至1.70 间,折射率n2介于1.20至1.50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漫射层的厚度介于2μm 至10μm。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折射率匹配层的厚度介于0.1μm至0.3μm。
上述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公开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公开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公开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要/关键组件或界定本发明的范围。在参阅下文实施方式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轻易了解本发明的基本精神以及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实施形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发明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使本披露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畴,且本发明将仅为所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
而除非另外定义,所有使用于后文的术语(包含科技及科学术语)与专有名词,于实质上与本发明所属该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所理解的意思相同,而例如于一般所使用的字典所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内容一致的意思,且除非明显地定义于后文,将不以过度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思理解。
再者,于本文中,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指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一形式为提供一种显示器10,其包含一显示面板100;以及一光学膜200,设置于该显示面板100的一显示侧100A;其中,该光学膜200的总雾度介于15%至60%,内部雾度小于等于10%,且反射率满足关系式:0.35%≦(RSCI-RSCE) ≦1.50%及RSCE≦1.50%,其中RSCI为漫射和镜面平均反射率, RSCE为漫射平均反射率,故RSCI与RSCE的差值(RSCI-RSCE)即代表镜面平均反射率。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10可借助使用具有总雾度介于15%至60%且镜面平均反射率(RSCI-RSCE)≦1.50%的光学膜200,以使外界环境光于显示器10表面充份漫射而不因强镜面反射造成炫光,同时该光学膜200的镜面平均反射率(RSCI-RSCE) ≧0.35%且RSCE≦1.50%,可使得显示面板100所发出的亮态影像光线强度不致因过度漫射而分散降低。此外,该光学膜200的内部雾度小于等于10%,对于显示器10的暗态画面,尤其以非自发光型的液晶显示器为例,背光源于暗态时仍会发出光线,并借助吸收偏振光后形成暗态画面,由于光学膜200一般还须具备一定厚度以提供保护性与支撑性,故内部雾度若大于10%将造成偏振光于光学膜200中可漫射偏折的光径较长,而易于解偏振穿透该光学膜200,使暗态漏光程度增加。因显示器所谓对比度一般为指亮态L255阶与暗态L0阶的强度比值,故不论对于何种类型的显示器,避免亮态光线分散和/或减少暗态漏光,皆可维持良好的对比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显示面板100包含但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LCDpanel)、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LED display panel)、微米二极管显示面板(microLED display panel)等类型显示面板。借助设置该光学膜200于显示面板100显示侧表面,皆可使该显示器10的对比度变化率小于等于20%。对于暗态不发光的自发光型显示器,仅需控制其亮态光线分散程度即可维持对比度,故其对比度变化率更佳小于等于10%。在本文中,对比度变化率为采用总雾度小于5%的保护膜的显示器与具有光学膜200的本发明显示器10间的对比度的变化比率,即以具有总雾度小于5%的保护膜的显示器所测量的对比度为CR1,本发明显示器10所测量的对比度为CR2,二者间的对比度变化率满足(CR1-CR2)/CR1≦20%。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光学膜200的漫射平均反射率RSCE优选为介于0.80%至1.50%,以使该光学膜200维持如同低总雾度保护膜的视感,避免外界环境光的漫射光与背向散射光过多而变得白雾化,而影响表面光泽度,或使得难以调控 RSCI与RSCE的差值范围区间,而造成显示器的对比度大幅降低。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20,显示面板110 显示侧110A的该光学膜210包含一基材211;一漫射层212,设置于该基材211的表面上;以及一折射率匹配层213,设置于该漫射层212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基材211的厚度介于 10μm至150μm。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基材211可选用具有良好机械强度及光穿透率的膜材,其可以是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碳酸酯(PC)、三乙酰纤维素(TAC)、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环烯烃聚合物(COP)或环烯烃共聚物(COC)等的树脂膜材。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漫射层212具有一折射率n1,该折射率匹配层213具有折射率n2,且该折射率n2小于该折射率n1。借助调控折射率分布,光学膜210可获得对外界环境光总和反射率更低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显示器20于高环境光线下的显示对比度及更佳视觉感受。其中,该折射率n1介于1.50 至1.70间,该折射率n2介于1.20至1.50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漫射层212的厚度介于 2μm至10μm,优选为3μm至8μm,即足以针对外界环境光提供充分的扩散光径以具有良好抗眩性。该折射率匹配层213的厚度远小于该漫射层212的厚度,例如约介于0.1μm至0.3μm,即具有降低外界环境可见光波长的反射效果。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中,该光学膜210的漫射层 212包含一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及复数无定形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并可依需要加入有机微粒子。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适用于漫射层 212中的无定形的二氧化硅微粒子为介于3.0μm至10μm间的激光法平均粒径大小,且BET比表面积为介于60m2/g至100 m2/g间。该无定形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为介于6重量份至25重量份之间。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漫射层212中可选择性的加入有机微粒子,该漫射层212中的有机微粒子为单分散且平均粒径小于该等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适用的有机微粒子为具有激光法平均粒径大小介于 2.0μm至8.0μm间者。在漫射层212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该等有机微粒子的使用量优选为小于20重量份。
适用于漫射层212的有机微粒子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微粒子、聚苯乙烯树脂微粒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粒子、聚乙烯树脂微粒子、三聚氰胺微粒子、环氧树脂微粒子、聚硅氧树脂微粒子、聚偏二氟乙烯树脂或聚氟乙烯树脂微粒子。适用的有机微粒子的折射率为介于1.40至1.70间。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漫射层212使用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包含一(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物及一起始剂,其中该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中的该(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物包含35至50重量份的官能度为6至15间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12至20重量份的官能度为3至6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1.5至12重量份的官能度小于3的(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其中该官能度为6至15间的聚氨酯(甲基) 丙烯酸酯寡聚物分子量介于1,500至4,500之间的脂肪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为宜。
在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中,适用的官能度为3至6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分子量低于800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triacrylate,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 hexaacrylate, DPH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 pentaacrylate,DPPA)其中之一或其组合为宜,但不限于此。适用的官能度小于3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为具有1或2 官能度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其分子量为低于500的(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例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环三烃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CTFA)、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 (PHEA)或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其中之一或其组合为宜,但不限于此。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漫射层212 使用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中适合的起始剂可采用在此技术领域中已泛知可使用者,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采用苯乙酮类起始剂、二苯基酮类起始剂、苯丙酮类起始剂、二苯甲酰类起始剂、双官能基α-羟基酮起始剂或酰基氧化膦类起始剂等。前述起始剂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漫射层212 中更可加入一流平剂使涂面的覆盖或平整性良好。例如可使用氟系、(甲基)丙烯酸酯系或有机硅系流平剂。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折射率匹配层213为涂覆于漫射层212的膜面上。该折射率匹配层213包含一黏结剂树脂、复数个中空状二氧化硅奈米粒子以及一包含具有全氟聚醚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酰改质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流平剂,其中该等中空状二氧化硅奈米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介于50nm至100nm之间。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折射率匹配层 213使用的黏结剂树脂可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例如可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 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 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的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当采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折射率匹配层 213的黏结剂树脂时,折射率匹配层213的中空状二氧化硅奈米粒子的使用量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前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介于60重量份至130重量份之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折射率匹配层213中可使用的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为一具有硅氧烷主链、含有氟烷基的支链以及含有丙烯酸酯官能基的支链的聚硅氧烷树脂,适用的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可例如但不限于市售的硅氧烷树脂,如 X-12-2430C(购自信越化学工业,日本)。当采用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为折射率匹配层213的黏结剂树脂时,折射率匹配层213的中空状二氧化硅奈米粒子的使用量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为介于90重量份至350重量份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光学膜中,该折射率匹配层213可包含一流平剂。适合的流平剂可以是全氟聚醚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酰改质的有机硅化合物。适合的全氟聚醚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酰改质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流平剂例如但不限于如市售的X-71-1203E、KY-1203、KY-1211或KY-1207(购自信越化学工业,日本)。该流平剂的使用量随使用的黏结剂树脂种类变化。当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折射率匹配层 213的黏结剂树脂时,流平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介于5重量份至20重量份间。当使用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为折射率匹配层213的黏结剂树脂时,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折射率匹配层213中流平剂的使用量为介于1 重量份至45重量份间。
适合本发明显示器的光学膜的折射率匹配层213使用的起始剂例如但不限于如市售商品,例如购自荷兰商IGM Resins B.V.的Esacure KIP-160、Esacure One、Omnirad184、Omnirad 907、Omnirad TPO、购自中国香港商强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 TR-PPI-ONE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包含制备漫射层涂液涂布于一基材上,将此涂布漫射层涂液的基材干燥,再经辐射或电子束固化后在该基材上形成一漫射层再制备一折射率匹配层涂液,将折射率匹配层涂液涂布于该漫射层上,干燥去除溶剂,再经辐射固化或电子束固化后以在该漫射层上形成一折射率匹配层以制得的光学膜。
本发明显示器的光学膜的漫射层涂液的制备包含将(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物中的官能度为6至15间的聚氨酯(甲基) 丙烯酸酯寡聚物、至少一官能度为3至6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至少一官能度小于3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起始剂与适当溶剂混合均匀后形成一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溶液;在该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溶液中加入复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一流平剂与一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形成一漫射层涂液。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中,在漫射层涂液中可选择再加入复数有机微粒子。
本发明显示器的光学膜的折射率匹配层涂液的制备包含将一黏结剂树脂、复数中空状二氧化硅奈米粒子、一起始剂、一流平剂以及一适当的溶剂混合均匀后形成。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制备前述漫射层涂液或折射率匹配层涂液中亦可视需求添加抗静电剂、着色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表面改质剂、抗菌剂或消泡剂等的添加剂,以提供不同的功能性质。
前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使用的溶剂可为此技术领域中泛用的有机溶剂,例如酮类、脂族或环脂族烃类、芳香族烃类、醚类、酯类或醇类等。在丙烯酸酯组成物、漫射层涂液及折射率匹配层涂液中皆可使用一或一种以上的有机溶剂,适用的溶剂可例如是丙酮、丁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二甲苯、丙二醇甲醚、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环己醇、二丙酮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或四氢呋喃等或其类似物,但不限于此。
前述涂布涂液的方法可采用,例如辊式涂布法、刮刀式涂布法、浸涂法、滚轮涂布法、旋转涂布法、喷涂法、狭缝式涂布法等此技术领域泛用的涂布方法。
下列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受其限制。
参考例
参考例采用液晶显示器品牌及型号:BenQ C32-310,购于中国台湾,其使用总雾度低于5%的防眩膜作为保护膜。将参考例的液晶显示器进行对比度测量,以分别获得亮态L255阶亮度、暗态L0阶亮度与对比度CR1,及将其所使用的保护膜进行下列光学分析,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度的测量:以分光式辉度计(TOPCON SR-3AR)分别测量具有该保护膜的液晶显示器的亮态L255阶与暗态L0阶的光线强度,并获得其亮态与暗态比值的对比度。
总雾度的测量:使用NDH-2000(日本电色Nippon Denshoku Corp.),根据JISK7136的描述对保护膜评价总雾度。
内部和表面雾度的测量:在保护膜的表面,使用透明光学黏着胶贴上40μm的TAC膜(富士胶片FujiFilm公司制,T40UZ),藉此使保护膜的凹凸表面变为平坦,在此状态下,使用NDH-2000 (日本电色Nippon Denshoku Corp.),根据JIS K7136的描述评价雾度,从而求得内部雾度值,然后,从整体总雾度值减去内部雾度值,从而求得表面雾度值。
穿透率的测量:使用NDH-2000(日本电色Nippon Denshoku Corp.),根据JISK7361的描述对保护膜评价穿透率。
光泽度的测量:将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保护膜,经由透明光学黏着胶贴合于作为替代具有直交偏光板的显示面板的黑色压克力板上,使用BYK micro-gloss光泽度计,根据JIS Z 8741的描述进行测量,选取20、60和85度角光泽度数值。
清晰度的测量:将保护膜裁成5x8 cm2大小,使用SUGA ICM-IT图像清晰度仪,根据JIS K7374的描述进行测量,将 0.125mm、0.25mm、0.50mm、1.00mm和2.00mm狭缝测量的数值加总。
反射率测量:同样地,将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保护膜胶合于作为替代具有直交偏光板的显示面板的黑色压克力板上,使用HITACHI U-4150分光光谱仪于380至780nm波长范围内,对保护膜进行SCI模式的漫射和镜面反射的平均反射率和SCE模式的漫射平均反射率的测量。
抗眩性的评价:将该液晶显示器的保护膜取下后,经由透明光学黏着胶而贴合于黑色压克力板上,使2根日光灯管映入到光学膜表面,以目视对照日光灯管晕开程度,依下述5 个等级来评价保护膜的防眩性。防眩性等级为Lv.5判定为通过。
Lv.1:可清楚地看到分开的2根日光灯管,可明确地辨别出轮廓为直线状。
Lv.2:可清楚地看到分开的2根日光灯管,但轮廓略显模糊。
Lv.3:可看到分开的2根日光灯管,可模糊地看到轮廓,但可辨别出日光灯管的形状。
Lv.4:可看出日光灯管有2根,但无法辨别出形状。
Lv.5:无法看到分开的2根日光灯管,亦无法辨别其形状,代表具有无眩光的优异防眩性质。
实施例
制备例1:丙烯酸酯系黏结剂树脂I的制备
将42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寡聚物(官能度6,分子量约 1,600,黏度约36,000cps(25℃),购自IGM,中国台湾)、4.5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2重量份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3重量份的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CTFA)、 4重量的光起始剂(Chemcure-481,购自恒桥产业,中国台湾)、24.5 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以及1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后形成丙烯酸酯系黏结剂树脂I。
制备例2:丙烯酸酯系黏结剂树脂II的制备
将42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寡聚物(官能度6,分子量约 2,600,黏度约62,000cps(25℃),购自韩国美源特殊化工株式会社(Miwon Specialty Chemical Co.,Ltd,Korea))、4.5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2重量份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3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4重量的光起始剂 (Chemcure-481)、24.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以及1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后形成丙烯酸酯系黏结剂树脂II。
制备例3:折射率匹配层溶液的制备
将35重量份的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 (X-12-2430C,购自信越化工,日本)、2.3重量份的光起始剂 (KIP-160,购自IGM Resin,荷兰)、21.5重量份的具有全氟聚醚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酰改质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混合物 (X-71-1203E,固含量为20%,溶剂为丁酮,购自信越化工,日本)、186.7重量份的中空二氧化硅奈米粒子分散溶胶(Thrulya 4320,固含量为20%,平均一次粒径为60nm,溶液为甲基异丁酮,购自日挥触媒化成,日本)、1823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 和1674重量份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混合搅拌10分钟后形成折射率匹配层溶液。
实施例1
将100重量份由制备例1制得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I、11.75 重量份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SS-50F,平均粒径2.2μm,折射率1.45~1.47,购自东曹硅化工株式会社,日本)、1.1重量份的含有碱性颜料亲和基团的嵌段共聚物分散剂(DisperBYK-2150,固含量为5%,溶剂为乙酸乙酯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购自BYK,德国)、6.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 (BYK-UV3535,固含量为10%,溶剂为乙酸乙酯,购自BYK,德国)、4.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奈米粒子分散溶胶(NanoBYK-3650,平均一次粒径为20nm,固含量为31%,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甲醚,购自BYK,德国)、32.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 和8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后,形成一漫射层溶液。将此漫射层溶液涂布于6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基材上,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298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在TAC基材上形成一厚度为5.0μm 的漫射层。接着将前述制备例3制得的折射率匹配层溶液以线棒涂布至漫射层上,再将涂布折射率匹配层溶液的膜材于80℃的烘箱内干燥2分钟,再在氮气环境下以350mJ/cm2辐射剂量的 UV灯进行光固化。依此在漫射层上得到厚度约为0.13μm的折射率匹配层,以形成光学膜。
实施例2
将100重量份由制备例1制得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I、13 重量份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SS-50F)、1.1重量份的嵌段共聚物分散剂(DisperBYK-2150)、6.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BYK-UV3535)、4.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奈米粒子分散溶胶(NanoBYK-3650)、32.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和80 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后,形成一漫射层溶液。将此漫射层溶液涂布于6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基材上,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298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在TAC基材上形成一厚度为5.8μm的漫射层。接着将前述制备例3制得的折射率匹配层溶液以线棒涂布至漫射层上,再将涂布折射率匹配层溶液的膜材于80℃的烘箱内干燥2分钟,再在氮气环境下以350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依此在漫射层上得到厚度约为0.13μm的折射率匹配层,以形成光学膜。
实施例3
将100重量份由制备例1制得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I、8.25 重量份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SS-50B,平均粒径4μm,折射率1.45~1.47,购自东曹硅化工株式会社,日本)、1.1重量份的嵌段共聚物分散剂(DisperBYK-2150)、6.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BYK-UV3535)、4.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奈米粒子分散溶胶(NanoBYK-3650)、32.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 和8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后,形成一漫射层溶液。将此漫射层溶液涂布于6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基材上,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298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在TAC基材上形成一厚度为5.6μm 的漫射层。接着将前述制备例3制得的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以线棒涂布至漫射层上,再将涂布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的膜材于80℃的烘箱内干燥2分钟,再在氮气环境下以350mJ/cm2辐射剂量的 UV灯进行光固化。依此在漫射层上得到厚度约为0.13μm的折射率层匹配层,以形成光学膜。
实施例4
将100重量份由制备例1制得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I、11 重量份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SS-50B)、1.1重量份的嵌段共聚物分散剂(DisperBYK-2150)、6.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BYK-UV3535)、4.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奈米粒子分散溶胶(NanoBYK-3650)、32.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和 8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后,形成一漫射层溶液。将此漫射层溶液涂布于6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基材上,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298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在TAC基材上形成一厚度为6.6μm的漫射层。接着将前述制备例3制得的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以线棒涂布至漫射层上,再将涂布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的膜材于80℃的烘箱内干燥2分钟,再在氮气环境下以350mJ/cm2辐射剂量的 UV灯进行光固化。依此在漫射层上得到厚度约为0.13μm的折射率层匹配层,以形成光学膜。
比较例
比较例1
将100重量份由制备例1制得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I、13 重量份的真球状二氧化硅粒子(H-31,平均粒径 3.0μm,折射率1.45,购自AGC Si-Tech Co.,Ltd.,日本)、1.1重量份的嵌段共聚物分散剂(DisperBYK-2150)、6.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BYK-UV3535)、4.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奈米粒子分散溶胶(NanoBYK-3650)、32.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 (EAC)和8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后,形成一漫射层溶液。将此漫射层溶液涂布于6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TAC)基材上,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298 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在TAC基材上形成一厚度为5.8μm的漫射层。接着将前述制备例3制得的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以线棒涂布至漫射层上,再将涂布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的膜材于80℃的烘箱内干燥2分钟,再在氮气环境下以350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依此在漫射层上得到厚度约为 0.13μm的折射率层匹配层,以形成光学膜。
比较例2
将100重量份由制备例1制得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I、10 重量份的聚苯乙烯微粒子(XX-40IK,平均粒径3μm,折射率1.59,购自积水化成品公司,日本)、2.4重量份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SS-50B)、1.1重量份的嵌段共聚物分散剂 (DisperBYK-2150)、6.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BYK-UV3535)、2.6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奈米粒子分散溶胶 (NanoBYK-3650,平均一次粒径为20nm)、32.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和8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后,形成一漫射层溶液。将此漫射层溶液涂布于6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TAC)基材上,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298 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在TAC基材上形成一厚度为5.2μm的漫射层。接着将前述制备例3制得的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以线棒涂布至漫射层上,再将涂布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的膜材于80℃的烘箱内干燥2分钟,再在氮气环境下以350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依此在漫射层上得到厚度约为 0.13μm的折射率层匹配层,以形成光学膜。
比较例3
将100重量份由制备例2制得的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II、16.5 重量份的聚苯乙烯微粒子(XX-40IK)、5重量份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SS-50B)、6.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平剂(BYK-333,固含量为10%,溶剂为乙酸乙酯,购自BYK,德国)、1.1重量份的嵌段共聚物分散液(DisperBYK-2150)、4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和80重量份的乙酸正丁酯(nBAC),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后,形成一漫射层溶液。将此漫射层溶液涂布于6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基材上,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298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在TAC基材上形成一厚度为6.8μm的漫射层。接着将前述制备例3制得的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以线棒涂布至漫射层上,再将涂布折射率层匹配层溶液的膜材于80℃的烘箱内干燥2分钟,再在氮气环境下以350mJ/cm2辐射剂量的UV灯进行光固化。依此在漫射层上得到厚度约为0.13μm的折射率层匹配层,以形成光学膜。
将实施例1至4与比较例1至3所得到的光学膜,分别进行与参考例中的保护膜相同的光学分析,且将参考例中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器移除原本配置的保护膜后,贴附实施例1至4与比较例 1至3所得到的光学膜,进行相同的对比度测量方式,以获得对比度CR2,并以计算式(CR1-CR2)/CR1得到与参考例相对的对比度变化率,结果列于表1中。
表1参考例、实施例1至4及比较例1至3的光学检测结果
由表1的测量数据,皆可看出总雾度大于15%时,不论实施例1~4或比较例1~3的光学膜皆可得到相对参考例所采用总雾度为3.1%的保护膜更佳的抗眩性。然而,仅有内部雾度小于等于 10%的实施例1~4的光学膜可得到较少漏光的暗态L0阶亮度,且在反射率满足关系式:0.35%≦(RSCI-RSCE)≦1.50%及RSCE≦ 1.50%,可使光学膜在具备良好抗眩性前提,其亮态L255阶亮度不易因过度漫射分光而降低,故可获得相较比较例更佳的对比度变化率。且即使在较易因暗态漏光降低对比度的非主动发光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其对比度变化率皆可小于20%,而不致影响显示器的显示质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0、20:显示器
100、110:显示面板
100A、110A:显示侧
200、210:光学膜
211:基材
212:漫射层
213:折射率匹配层。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器,包含: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光学膜,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显示侧;
其中,该光学膜的总雾度介于15%至60%,内部雾度小于等于10%,且反射率满足关系式:0.35%≦(RSCI-RSCE)≦1.50%及RSCE≦1.50%,其中RSCI为漫射和镜面平均反射率,RSCE为漫射平均反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该显示器的对比度变化率满足(CR1-CR2)/CR1≦20%,其中CR1为一采用总雾度小于5%保护膜的显示器的对比度,CR2为该显示器的对比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光学膜的漫射平均反射率RSCE介于0.80%至1.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光学膜包含:
一基材;
一漫射层,设置于该基材的表面上;以及
一折射率匹配层,设置于该漫射层的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基材的厚度介于10μm至150μ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基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三乙酰纤维素、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环烯烃聚合物或环烯烃共聚物的树脂膜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漫射层具有一折射率n1,该折射率匹配层具有一折射率n2,且该折射率n2小于该折射率n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折射率n1介于1.50至1.70间,该折射率n2介于1.20至1.50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漫射层的厚度介于2μm至10μm。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折射率匹配层的厚度介于0.1μm至0.3μm。
CN202211127502.1A 2022-09-16 2022-09-16 显示器 Pending CN1177618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502.1A CN117761805A (zh) 2022-09-16 2022-09-16 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502.1A CN117761805A (zh) 2022-09-16 2022-09-16 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1805A true CN117761805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7502.1A Pending CN117761805A (zh) 2022-09-16 2022-09-16 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18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4098B2 (en) Antiglare hard coat film
KR102084997B1 (ko)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414810B (zh) Anti-glare hard coating film
JP4155337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102074296B1 (ko) 방현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223501B1 (ko) 표시 장치
TW201544833A (zh)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JP6405677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30105510A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025646B1 (ko)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776297B (zh)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之偏光板
JP2008304638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12540421B (zh)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的偏光板
KR20150106345A (ko)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시트, 광학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0119004B (zh)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的偏光板
TWI494613B (zh)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穿透型液晶顯示器及偏光板
US20210388211A1 (en) Anti-glare film and polarizer with the same
KR101537839B1 (ko) 광학 기능층용 미립자,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 부재 및 방현 기능층
US11353629B2 (en) Anti-glare film and polarizer with the same
JP2018189975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0353187C (zh) 防眩薄膜
US11697741B2 (en) Anti-glare film and polarizer with the same
CN111712737B (zh) 防眩光膜和显示装置
TWI789017B (zh)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CN117761805A (zh) 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