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9076B -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 Google Patents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9076B
CN105229076B CN201480031015.2A CN201480031015A CN105229076B CN 105229076 B CN105229076 B CN 105229076B CN 201480031015 A CN201480031015 A CN 201480031015A CN 105229076 B CN105229076 B CN 105229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polymer
polyolefin resin
resin composite
polymer blocks
polyole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10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9076A (zh
Inventor
佐佐木启光
上原阳介
铃木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Co Ltd
Amyri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Amyri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Amyris Inc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29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9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9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9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 C08F297/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polymerising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04Reduction, e.g. 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3/02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08L53/025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modifi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6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having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or containing aids for moulding metho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为含有氢化嵌段共聚物(A)和聚烯烃系树脂(B)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氢化嵌段共聚物(A)包含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且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为1/99~55/45,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进行了50mol%以上的加氢,所述聚合物嵌段(a)包含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所述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1~100质量%,且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99~0质量%,聚烯烃系树脂(B)与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质量比[聚烯烃系树脂(B)/氢化嵌段共聚物(A)]为1/99~99/1。该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良好、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优异,且刚性也优异。

Description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氢化嵌段共聚物和聚烯烃系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包含该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所述氢化嵌段共聚物含有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
背景技术
聚烯烃系树脂通常耐化学试剂性、机械特性优异,被用于机械部件、汽车部件、家庭用品、各种容器等广泛的领域中。另外,为了进行聚烯烃系树脂的改性,大量尝试了将包含苯乙烯和共轭二烯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配合至聚烯烃系树脂中。
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耐冲击性、流动性等优异的组合物而记载了向聚丙烯系树脂中配合有苯乙烯含量不同的两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无机填充剂的组合物。
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耐冲击性和耐热变形性优异的组合物而记载了配合有聚丙烯系树脂以及乙烯基键合含量不同的两种苯乙烯-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的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特开平6-32947号公报中,作为实施例而具体公开的内容仅限定于以单独使用丁二烯作为共轭二烯而得到的苯乙烯-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作为构成成分。
进而,专利文献3中,为了提供拉伸伸长率优异且耐冲击性、刚性等物性的平衡良好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记载了以规定比例含有聚烯烃系树脂和如下嵌段共聚物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述嵌段共聚物具有由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构成的嵌段以及由异戊二烯和丁二烯形成的嵌段。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4、5中记载了β-法呢烯的聚合物,但针对实用方面的物性尚未充分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70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19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2-5021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12-502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柔软性、成型加工性(流动性)和耐候性(耐热变形性)中的至少1项是优异的,但尚不充分,另外,也未进行折弯时的耐白化性的相关研究。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良好且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也优异、且刚性也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包含该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本发明涉及如下内容:
[1]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为含有氢化嵌段共聚物(A)和聚烯烃系树脂(B)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氢化嵌段共聚物(A)是包含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且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为1/99~55/45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进行了50mol%以上的加氢,所述聚合物嵌段(a)包含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所述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 1~100质量%且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 99~0质量%,
聚烯烃系树脂(B)与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质量比[聚烯烃系树脂(B)/氢化嵌段共聚物(A)]为1/99~99/1;
[2] 成型体,其包含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3] 复合成型体,其包含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与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硫化橡胶中的至少1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良好且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也优异、且刚性也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包含该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1]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为含有氢化嵌段共聚物(A)和聚烯烃系树脂(B)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氢化嵌段共聚物(A)是包含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且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为1/99~55/45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进行了50mol%以上的加氢,所述聚合物嵌段(a)包含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所述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 1~100质量%且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 99~0质量%,
聚烯烃系树脂(B)与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质量比[聚烯烃系树脂(B)/氢化嵌段共聚物(A)]为1/99~99/1。
[氢化嵌段共聚物(A)]
氢化嵌段共聚物(A)是包含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且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为1/99~55/45的嵌段共聚物(以下有时称为“嵌段共聚物(P)”)的加氢物(以下有时称为“氢化嵌段共聚物(A)”),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进行了50mol%以上的加氢,所述聚合物嵌段(a)包含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所述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 1~100质量%且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 99~0质量%。
前述聚合物嵌段(a)由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构成。作为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4-丙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4-环己基苯乙烯、4-十二烷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2,4-二异丙基苯乙烯、2,4,6-三甲基苯乙烯、2-乙基-4-苄基苯乙烯、4-(苯基丁基)苯乙烯、1-乙烯基萘、2-乙烯基萘、乙烯基蒽、N,N-二乙基-4-氨基乙基苯乙烯、乙烯基吡啶、4-甲氧基苯乙烯、单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等。这些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更优选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进一步优选为苯乙烯。
前述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 1~100质量%,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 99~0质量%。结构单元(b1)可以是源自α-法呢烯或下述式(I)所示的β-法呢烯的结构单元中的任一者,从嵌段共聚物(P)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源自β-法呢烯的结构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α-法呢烯与β-法呢烯组合使用。
[化1]
作为构成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的共轭二烯,可列举出例如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2-苯基丁二烯、1,3-戊二烯、2-甲基-1,3-戊二烯、1,3-己二烯、1,3-辛二烯、1,3-环己二烯、2-甲基-1,3-辛二烯、1,3,7-辛三烯、月桂烯和氯丁二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更优选为丁二烯、异戊二烯和月桂烯,进一步优选为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中的1种或2种。
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 1~100质量%,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 99~0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含有源自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 0质量%”是指不含源自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的含量不足1质量%时,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加工性、耐白化性降低。聚合物嵌段(b)中的结构单元(b1)的含量优选为30~100质量%、更优选为45~100质量%。另外,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时,其含量优选为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下。
聚合物嵌段(b)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结构单元(b1)和(b2)以外的结构单元,优选不包含。聚合物嵌段(b)中的结构单元(b1)与结构单元(b2)的总量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0质量%。
氢化嵌段共聚物(A)是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各包含至少1个的嵌段共聚物(P)的加氢物。氢化嵌段共聚物(A)优选为包含2个以上的聚合物嵌段(a)和1个以上的聚合物嵌段(b)的嵌段共聚物(P)的加氢物。
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的键合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直线状、分枝状、放射状、或者它们的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优选为各嵌段键合成直线状的形态,将聚合物嵌段(a)表示为a、将聚合物嵌段(b)表示为b时,优选为(a-b)l、a-(b-a)m或b-(a-b)n所示的键合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前述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作为前述键合形态,从成型加工性、耐候性、耐白化性和处理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a-b-a所示的三嵌段共聚物。
另外,嵌段共聚物(P)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物嵌段(a)或2个以上的聚合物嵌段(b)时,各个聚合物嵌段可以是由相同结构单元形成的聚合物嵌段,也可以是由不同结构单元形成的聚合物嵌段。例如,在〔a-b-a〕所示的三嵌段共聚物中的2个聚合物嵌段(a)中,各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嵌段共聚物(P)中的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为1/99~55/45。处于该范围外时,无法获得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良好且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从该观点出发,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优选为10/90~55/45、更优选为10/90~45/55、进一步优选为15/85~45/55、最优选为15/85~40/60。
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峰位分子量(Mp)从成型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000~1,500,000、更优选为9,000~1,200,000、进一步优选为50,000~1,000,000、最优选为70,000~600,000。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峰位分子量(Mp)是指利用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
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4、更优选为1~3、进一步优选为1~2。分子量分布在前述范围内时,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粘度偏差小、容易处理。
嵌段共聚物(P)中,除了含有前述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之外,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含有由其它单体构成的聚合物嵌段(c)。
作为所述其它单体,可列举出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等不饱和烃化合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衣康酸、2-丙烯酰基乙磺酸、2-甲基丙烯酰基乙磺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乙烯基磺酸、醋酸乙烯酯、甲基乙烯基醚等含官能团的不饱和化合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嵌段共聚物(P)具有聚合物嵌段(c)时,其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最优选为10质量%以下。
[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制造方法]
氢化嵌段共聚物(A)可通过如下工序来适合地制造:例如,利用阴离子聚合来获得嵌段共聚物(P)的聚合工序、以及对该嵌段共聚物(P)中的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加氢50mol%以上的工序。
<聚合工序>
嵌段共聚物(P)可以利用溶液聚合法或日本特表2012-502135号公报、日本特表2012-502136号公报记载的方法等进行制造。其中,优选为溶液聚合法,例如可以应用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等离子聚合法;自由基聚合法等公知的方法。其中,优选为阴离子聚合法。作为阴离子聚合法,在溶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根据需要的路易斯碱的存在下,依次添加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法呢烯和/或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从而得到嵌段共聚物(P)。
作为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例如锂、钠、钾等碱金属;铍、镁、钙、锶、钡等碱土金属;镧、钕等镧系元素系稀土金属;含有前述碱金属、碱土金属、镧系元素系稀土金属的化合物等。其中,优选为碱金属和含有碱金属的化合物、更优选为有机碱金属化合物。
作为前述有机碱金属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甲基锂、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己基锂、苯基锂、均二苯代乙烯锂、二锂甲烷、二锂萘、1,4-二锂丁烷、1,4-二锂-2-乙基环己烷、1,3,5-三锂苯等有机锂化合物;钠萘、钾萘等。其中,优选为有机锂化合物,更优选为正丁基锂、仲丁基锂,特别优选为仲丁基锂。需要说明的是,有机碱金属化合物也可以与二异丙胺、二丁胺、二己胺、二苄胺等仲胺发生反应而以有机碱金属酰胺的形式来使用。
用于聚合的有机碱金属化合物的用量也因嵌段共聚物(P)的分子量而异,通常相对于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与法呢烯和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总量为0.01~3质量%的范围。
作为溶剂,只要不对阴离子聚合反应造成不良影响,则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正庚烷、异辛烷等饱和脂肪族烃;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戊烷等饱和脂环式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
路易斯碱具有控制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中的微结构的作用。作为所述路易斯碱,可列举出例如二丁醚、二乙醚、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二乙醚等醚化合物;吡啶;N,N,N’,N’-四甲基乙二胺、三甲胺等叔胺;叔丁醇钾等碱金属醇盐;膦化合物等。使用路易斯碱时,其量通常相对于阴离子聚合引发剂1摩尔优选为0.01~1000摩尔当量的范围。
聚合反应的温度通常为-80~150℃、优选为0~100℃、更优选为10~90℃的范围。聚合反应的形式可以是间歇式也可以是连续式。通过向聚合反应液中连续或间歇供给各单体,以使聚合反应系中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法呢烯和/或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存在量达到特定范围,或者以聚合反应液中的各单体达到特定比的方式进行依次聚合,从而能够制造嵌段共聚物(P)。
聚合反应可以添加甲醇、异丙醇等醇作为阻聚剂来终止。通过将所得聚合反应液注入至甲醇等不良溶剂中而使嵌段共聚物(P)析出,或者将聚合反应液用水清洗并分离后进行干燥,从而能够分离出嵌段共聚物(P)。
本聚合工序中,可以如上所述地得到未改性的嵌段共聚物(P),也可以在后述加氢工序之前向前述嵌段共聚物(P)中导入官能团,从而得到经改性的嵌段共聚物(P)。作为可导入的官能团,可列举出例如氨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羟基、环氧基、羧基、羰基、巯基、异氰酸酯基、酸酐等。
作为嵌段共聚物(P)的改性方法,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例如在添加阻聚剂之前,添加可与聚合活性末端发生反应的四氯化锡、四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缩水甘油基-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改性剂;或者日本特开2011-132298号公报记载的其它改性剂。另外,还可以对分离后的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等来使用。
要导入官能团的位置可以是嵌段共聚物(P)的聚合末端,也可以是侧链。另外,上述官能团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上述改性剂相对于阴离子聚合引发剂通常优选为0.01~10摩尔当量的范围。
<加氢工序>
通过实施对利用前述方法得到的嵌段共聚物(P)或经改性的嵌段共聚物(P)进行加氢的工序,能够得到氢化嵌段共聚物(A)。加氢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在使嵌段共聚物(P)溶解于不影响加氢反应的溶剂而成的溶液中,作为加氢催化剂而存在齐格勒系催化剂;负载于碳、二氧化硅、硅藻土等的镍、铂、钯、钌或铑金属催化剂;具有钴、镍、钯、铑或钌金属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等,从而进行氢化反应。加氢工序中,也可以向包含利用前述嵌段共聚物(P)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嵌段共聚物(P)的聚合反应液中添加加氢催化剂,从而进行加氢反应。本发明中,优选为使钯负载于碳的钯碳。
加氢反应中,氢气压力优选为0.1~20MPa,反应温度优选为100~200℃,反应时间优选为1~20小时。
嵌段共聚物(P)中的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的加氢率为50~100mol%。处于该范围外时,难以得到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该加氢率优选为70~100mol%、更优选为80~100mol%、进一步优选为85~100mol%。加氢率为80mol%以上时,存在耐候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加氢率可通过测定嵌段共聚物(P)和加氢后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1H-NMR来算出。
[聚烯烃系树脂(B)]
聚烯烃系树脂(B)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已知的烯烃系聚合物。例如优选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1、聚己烯-1、聚-3-甲基-丁烯-1、聚-4-甲基-戊烯-1、乙烯与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3-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6-甲基-1-庚烯、异辛烯、异辛二烯、癸二烯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乙烯-乙酸乙烯至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这些之中,更优选为均聚聚丙烯、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聚乙烯系树脂,进一步优选为聚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B)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聚烯烃系树脂(B)与前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质量比[聚烯烃系树脂(B)/氢化嵌段共聚物(A)]为1/99~99/1。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具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的特定氢化嵌段共聚物(A),从而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良好,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也优异。该质量比[聚烯烃系树脂(B)/氢化嵌段共聚物(A)]更优选为10/90~90/10,进一步优选为30/70~90/10。另外,从刚性也优异的观点出发,更进一步优选为50/50~90/10、特别优选为55/45~90/10。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与聚烯烃系树脂(B)的总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
[其它成分]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除了含有前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和该聚烯烃系树脂(B)之外,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其它成分。
作为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无机填充剂。作为所述无机填充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滑石、碳酸钙、二氧化硅、玻璃纤维、碳纤维、云母、高岭土、氧化钛等,这些之中,优选为滑石。
进而,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出于其改性的目的而可以含有其它添加剂、例如防热老化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脱模剂、阻燃剂、发泡剂、颜料、染料、增白剂等。
另外,上述脱模剂中包含润滑剂。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含有润滑剂时,由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成型体的表面的摩擦阻抗降低、滑动性提高,其结果,耐损伤性和耐磨耗性提高。作为润滑剂可以使用公知的润滑剂,可列举出例如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类;硅油、硅酮/丙烯酸类聚合的微粉等硅酮系化合物类;氟化烃油、聚四氟乙烯等氟化合物;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等聚亚烷基氧化物类;酯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微粉等,可以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从提高滑动性、耐损伤性和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含有润滑剂时,润滑剂的含量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1质量份、更进一步优选为0.1~0.5质量份。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一直以来的各种制造方法。例如通过将氢化嵌段共聚物(A)、聚烯烃系树脂(B)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成分进行干混后,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辊等混炼机进行熔融混炼,能够适合地制造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硬度从柔软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另外,从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另外,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MFR值越高则成型加工性越优异,优选为5g/10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g/10分钟以上。
进而,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可以与各种被粘物进行粘接,其中,对后述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硫化橡胶发挥出优异的粘接力。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相对于被粘物的粘接力的强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5N/cm2以上、更优选为30N/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cm2以上。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物性为这些范围时,加工性优异,可优选地制造后述成型体和复合成型体。另外,使用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成型体和复合成型体可平衡良好地兼具柔软性和成型加工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物性可利用实施例记载的方法适合地测定。
[2]成型体和复合成型体
本发明的成型体包含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成型体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使用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成型体即可,可以成型至例如粒料、膜、片、板、管(pipe)、筒(tube)、棒状体、粒状体等各种形状。该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一直以来的各种成型法、例如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加压成型、挤出成型、压延成型等来成型。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加工性优异,因此可通过高循环的注塑成型而适当地获得成型体。
另外,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包含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能够与各种被粘物进行粘接,因此也可以与其它树脂、橡胶等不同种材料组合而制成复合成型体。其中,相对于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硫化橡胶发挥出优异的粘接力,因此优选为包含其与这些中的至少1种的复合成型体。包含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与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硫化橡胶中的至少1种的复合成型体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使用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制造的形状即可,可以成型至前述形状。
<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是指通过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对乙烯系共聚橡胶和烯烃系树脂动态地进行热处理而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可列举出例如日本特许第3399384号公报和国际公开第2009/110562号小册子记载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该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是特征在于如下海岛结构的多相系高分子材料,所述海岛结构中,将乙烯系共聚橡胶用交联剂交联而成的交联橡胶颗粒以域(岛相)的形式细细地分散在作为其基体(海相)的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中。作为所述乙烯系共聚橡胶,可列举出将乙烯与碳原子数为3以上、优选为碳原子数3~8的α-烯烃和非共轭二烯进行共聚而成的无规共聚物。作为要与乙烯共聚的碳原子数3以上的α-烯烃,可列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等。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作为要共聚的非共轭二烯,可列举出二环戊二烯、1,4-己二烯、环辛二烯、亚甲基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5-甲基-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6-甲基-1,5-庚二烯、甲基-1,6-辛二烯等。这些非共轭二烯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前述烯烃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前述[聚烯烃系树脂(B)]中例示的现有已知的烯烃系聚合物。作为前述交联剂,只要是通常EPM或EPDM等乙烯系共聚橡胶的交联中使用的交联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硫、硫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酚树脂系交联剂、醌系交联剂、丙烯酸金属盐系交联剂、双马来酰亚胺系交联剂等。
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制品,可列举出例如ExxonMobil Chemical Company制的商品名“SANTOPRENE”系列、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THERMORUN”系列、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MILASTOMER”系列、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ESPOLEX TPE”系列、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SARLINK”系列、JSR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JSR EXCELINK1000”系列等。
<硫化橡胶>
作为硫化橡胶的橡胶原料,可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作为生橡胶(rubber raw)的橡胶原料而使用的天然橡胶(NR)、各种合成橡胶等。作为合成橡胶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橡胶(SBR)、聚异戊二烯橡胶(IR)、聚丁二烯橡胶(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NBR)、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卤代丁基橡胶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硫化橡胶中,除了配合碳酸钙、碳酸镁、水合硅酸铝等水合硅酸盐、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白色填充剂、碳黑等黑色填充剂等之外,还以所需的配合组成来配合通常配合于橡胶原料的硫化剂、硫化促进剂、软化剂、防老剂等。另外,硫化橡胶可以使用市售品。
包含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与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硫化橡胶中的至少1种的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一直以来的各种成型法、例如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制成型、挤出成型、压延成型等进行成型。例如,本发明的复合成型体的一个用途即窗导槽密封条是用于对侧窗的玻璃与门的滑动部进行密封的部件,其可通过将利用挤出成型而得到的由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等形成的直线部嵌入至模具中,并向拐角部压缩成形或注塑成型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来制造。
另外,前述复合成型体可以是包含如下层的层叠结构:由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由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硫化橡胶中的至少1种形成的层。
[3]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的用途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的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良好,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也优异,且刚性也优异。因此,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由该组合物得到的成型体和复合成型体可适合地用作粘接粘合剂、片、膜、筒、软管、带等成型品。具体而言,可适合地用于热熔粘接剂、粘合胶带、保护膜的粘合层等粘接粘合材料;防振橡胶、垫、片、缓冲物、减振器、垫片、固定橡胶等各种防振、制振部件;运动鞋、时尚拖鞋等鞋;电视、音响、吸尘器、冰箱等家电用品部件;建筑物的门、窗框用密封用填充物等建材;保险杠部件、车身覆板、挡风雨条、金属封油环、窗导槽密封条、仪表板等表皮、气囊盖罩等汽车内部装潢、外部装潢部件;剪刀、改锥、牙刷、滑雪杖等的把手;食品保鲜膜等食品用包装材料;输液袋、注射器、导管等医疗用具;用于贮藏食品、饮料、药物等的容器用栓、盖衬垫等。
作为本发明的要求耐白化性优异的特征的用途,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热熔粘接剂、粘合胶带、保护膜的粘合层等粘接粘合材料;电视、音响、吸尘器、冰箱等家电用品部件;食品保险膜等食品用包装材料;输液袋、导管等医疗用具;用于贮藏食品、饮料、药等的容器用栓等。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β-法呢烯(纯度为97.6重量%,Amyris公司制)利用3的分子筛进行纯化,在氮气气氛下进行蒸馏,从而去除姜烯、红没药烯、法呢烯环氧化物、法呢醇异构体、E,E-法呢醇、角鲨烯、麦角甾醇和法呢烯的多种二聚物等烃系杂质,从而用于以下的聚合。
(1)分子量分布和峰位分子量(Mp)的测定
苯乙烯嵌段的峰位分子量(Mp)和氢化嵌段共聚物的峰位分子量(Mp)和分子量分布(Mw/Mn)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由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分子量求出,由分子量分布的峰顶点位置求出峰位分子量(Mp)。测定装置和条件如下所示。
装置    :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GPC装置“GPC8020”
分离柱   :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TSK gel G4000HXL”
检测器   :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RI-8020”
洗脱液   :四氢呋喃
洗脱液流量 :1.0ml/分钟
样品浓度  :5mg/10ml
柱温    :40℃。
(2)加氢率的测定方法
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将嵌段共聚物(P)和加氢后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分别溶解于氘代氯仿溶剂,使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Lambda-500”,以50℃测定1H-NMR。氢化嵌段共聚物(A)中的聚合物嵌段(b)的加氢率由所得光谱的4.5~6.0ppm处出现的碳-碳双键所具有的质子峰利用下述式算出。
加氢率={1-(平均1mol氢化嵌段共聚物(A)中包含的碳-碳双键的mol数)/(平均1mol嵌段共聚物(P)中包含的碳-碳双键的mol数)}×100(mol%)。
(3)熔体流体速率(MFR)的测定方法
使用熔体指数测定仪L244(Technol Seven Co.,Ltd.制),在200℃、98N、喷嘴尺寸=直径2.095mm×长度8.00mm的条件下,测定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MFR值越高则成型加工性越优异。
(4)100%模量、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方法
通过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230℃、10MPa压缩成型3分钟,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1mm)。由该片冲切基于JIS K 6251的哑铃5号型的试验片而得到试验片。使用该试验片,在23℃的温度条件和500mm/min的拉伸速度条件下,使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Instron Japan Co., Ltd.制“INSTRON 5566”),基于JIS K6251测定100%模量、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需要说明的是,100%模量越低则柔软性越优异。另外,断裂强度越高越良好,断裂伸长率越大越良好。
(5)硬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4)中得到的试验片,使用D类硬度计的压子,基于JIS K 6253-3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硬度越低则柔软性越优异。
(6)弯曲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
通过将实施例2、10~12、25和比较例6~9中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230℃、10MPa进行3分钟压缩成型,得到成型体(长60mm、宽10mm、厚度3mm)。使用该试验片,在23℃的温度条件和2mm/min的试验速度下,使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基于JIS K 7171测定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越高则刚性越优异。
(7)耐候性的测定方法
通过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230℃、10MPa压缩成型3分钟,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1mm)。将该片在200℃的气氛下放置60分钟。通过目视和手指触碰来观察放置前后的颜色变化,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1:无变化
2:观察到略微黄变。
3:观察到黄变。
4:观察到剧烈黄变,且片表面的粘合增加。
(8)耐白化性(弯曲性)的测定方法
进行与上述(7)相同的操作,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1mm)。将该片在23℃下放置1天后,折弯180度后恢复原状,肉眼观察其折弯部分,利用以下基准来评价此时的状态。
1:无变化,弯曲性良好。
2:弯曲部观察到略微白化现象。
3:观察到明显的白化现象。
<氢化嵌段共聚物(A)>
〔制造例1〕
向进行了氮气置换并干燥的耐压容器中,投入作为溶剂的环己烷50.0kg、作为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的仲丁基锂(10.5质量%的环己烷溶液)41.3g(仲丁基锂4.3g),升温至50℃后,添加苯乙烯(1)1.12kg并使其聚合1小时,接着添加β-法呢烯10.25kg并进行2小时聚合,进而添加苯乙烯(2)1.12kg并聚合1小时,从而得到包含聚苯乙烯-聚(β-法呢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反应液。向该反应液中添加相对于前述嵌段共聚物为5质量%的钯碳(钯负载量:5质量%)作为加氢催化剂,在氢气压力2MPa、150℃的条件下进行10小时的反应。自然冷却并释放压力后,通过过滤而去除钯碳,浓缩滤液,进而进行真空干燥,从而得到聚苯乙烯-聚(β-法呢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以下称为氢化嵌段共聚物(I)-1)。针对氢化嵌段共聚物(I)-1进行上述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氢化嵌段共聚物(I)-1中的苯乙烯嵌段的峰位分子量(Mp)如下测定:在将上述聚苯乙烯-聚(β-法呢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进行聚合的过程中,将苯乙烯(1)进行聚合后,将取样得到的聚苯乙烯的峰位分子量(Mp)的测定值作为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I)-1中的苯乙烯嵌段的峰位分子量(Mp)。
将结果示于表1。
〔制造例2~8、11~13〕
除了基于表1所述的配合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而制造氢化嵌段共聚物(I)-2~(I)-8和(I’)-11~(I’)-13。针对所得氢化嵌段共聚物(I)-2~(I)-8和(I’)-11~(I’)-13,进行上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制造例9、10〕
将氢化嵌段共聚物(I)-9的加氢反应时间变更为4小时、将(I’)-10的加氢反应时间变更为2小时,基于表1所述的配合,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而制造氢化嵌段共聚物(I)-9、(I’)-10。针对所得氢化嵌段共聚物(I)-9、(I’)-10,进行上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制造例14〕
氢化嵌段共聚物(I’)-14中,向溶剂环己烷50.0kg中混合四氢呋喃108g,基于表1所述的配合,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而制造氢化嵌段共聚物(I’)-14。针对所得氢化嵌段共聚物(I’)-14,进行上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15、25和比较例1~13〕
作为氢化嵌段共聚物(A),使用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I)-1~(I)-9和(I’)-10~(I’)-14,将该氢化嵌段共聚物(A)与下述聚烯烃系树脂(B)以表2~表4所示配合进行干混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TEX-44XCT”),以机筒温度230℃、螺杆转速200rpm进行熔融混炼后,挤出成股线状并切断,从而得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针对所得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进行上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表4。
<聚烯烃系树脂(B)>
无规聚丙烯;F327、MFR7.0g/10分钟[230℃, 21N](Prime Polymer Co., Ltd.制)
均聚聚丙烯;NOVATEC EA7A、MFR1.4g/10分钟[230℃, 21N](Japan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
HDPE;NOVATEC HB112R、MFR0.04g/10分钟[190℃, 21N](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制)
LLDPE;ULT-ZEX2022L、MFR2.0g/10分钟[190℃, 21N](Prime Polymer Co., Ltd.制)。
[表2]
[表3]
[表4]
*7: 均聚聚丙烯:NOVATEC EA7A、MFR 1.4g/10分钟[230℃、21N],Japan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8: HDPE:NOVATEC HB112R、MFR 0.04g/10分钟[190℃、21N],Japan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9: LLDPE:ULT-ZEX 2022L、MFR 2.0g/10分钟[190℃、21N],Prime Polymer Co.,Ltd。
根据表2~4可知:实施例1~15和25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规定比例含有满足本发明技术特征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因此柔软性、成型加工性良好,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也优异。
另一方面,根据表2,与实施例1~9进行对比时,比较例1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加氢率低至45.0%,因此断裂伸长率小,另外,耐候性和耐白化性也差。比较例2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为60/40、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外,因此硬度高而柔软性差、断裂伸长率小,另外,耐白化性也差。比较例3~5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由于氢化嵌段共聚物(A)不具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因此耐白化性差。
另外,根据表3可知: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即使变更氢化嵌段共聚物(A)与聚烯烃系树脂(B)的质量比也会起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可知:实施例10和11的树脂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高、刚性也优异。进而,将实施例10与比较例7、8和9进行对比时可明确:与聚烯烃系树脂(B)单独存在的情况或者不含满足本发明技术特征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情况相比,在含有满足本发明技术特征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情况下,在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维持相同性能的同时,成型加工性、耐候性、耐白化性提高。另一方面可知:不含聚烯烃系树脂(B)的比较例6的流动性差、成型加工性差。
另外,根据表4可知: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即使变更聚烯烃系树脂(B)的种类也会起到本发明的效果。尤其是,使用聚丙烯系树脂作为聚烯烃系树脂(B)时,能够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知:不含满足本发明技术特征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比较例10~13的树脂组合物中,尤其是耐候性、耐白化性差。
〔实施例16~24〕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
作为氢化嵌段共聚物(A)而使用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I)-1和(I)-2,将该氢化嵌段共聚物(A)与聚烯烃系树脂(B)以表6所示配合进行干混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TEX-44XCT”),以机筒温度230℃、螺杆转速200rpm进行熔融混炼后,挤出成股线状并切断,从而得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针对所得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测定MFR和硬度。将结果示于表6。
<被粘物的制作>
被粘物1:由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形成的被粘物
通过将SANTOPRENE201-55(ExxonMobil Chemical Company制)以230℃、10MPa压缩成型3分钟,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2mm)。由该片冲切成长10mm、宽50mm、厚度2mm,从而得到被粘物-1。另外,使用D类硬度计的压子,基于JIS K 6253-3对所述被粘物测定硬度的结果,硬度为60[A类]。
被粘物2~4:由硫化橡胶形成的被粘物
以表5所述的配合,将各种橡胶成分、碳黑、防老剂、硬脂酸和锌白用班伯里密炼机以150℃混炼6分钟(混炼第一阶段)。接着,取出并冷却后,进一步添加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并用班伯里密炼机以50℃混炼1分钟(混炼第二阶段),从而得到混合物。进而,使用压缩成型机,以表5所示的各加硫条件进行压缩成型,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2mm)。由该片冲切成长10mm、宽50mm、厚度2mm,得到被粘物-2~4。另外,使用D类硬度计的压子,基于JIS K 6253-3对各被粘物测定硬度。将硬度的测定结果示于表5。
<复合成型体的制作>
通过将如上操作而得到的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230℃、10MPa压缩成型3分钟,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1mm)。由该片冲切成长10mm、宽50mm、厚度1mm,从而得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片(成型体)。
在压缩模具(长10mm、宽100mm、厚度2mm)中,将上述得到的被粘物1~4(长10mm、宽50mm、厚度2mm)以及重叠2张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片(长10mm、宽50mm、厚度1mm)而使其厚度为2mm的产物左右并排放置。通过将其以200℃、2MPa压缩成型2分钟,从而制作复合成型体(长10mm、宽100mm、厚度2mm)。2张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片完全熔融而成2mm厚的1张片,被粘物1~4与该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片在该片的侧面发生粘接(粘接面积:10mm×2mm)。
(9)粘接力的测定
针对上述得到的复合成型体(长10mm、宽100mm、厚度2mm),在23℃的温度条件和200mm/min的拉伸速度条件下,使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Instron Japan Co., Ltd.制“Instron5566”),测定树脂组合物和被粘物之间的粘接力。将结果示于表6。需要说明的是,值越大则粘接力越良好。
[表5]
(橡胶成分)
天然橡胶:“STR20”(泰国产天然橡胶)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JSR1502”(JSR株式会社制)
苯乙烯含量=23.5质量%(利用乳液聚合法制造)
乙烯丙烯橡胶:“EPT4045”(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
(增强剂)
碳黑(1):DAIBLACKI(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碳黑(2):DAIBLACKH(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防老剂)
防老剂(1):NOCRAC 6C(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防老剂(2):ANTAGE RD(川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硫化助剂)
硬脂酸:LUNAC S-20(花王株式会社制)
锌白:氧化锌(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硫化剂)
硫(微粉硫200mesh、鹤见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硫化促进剂)
硫化促进剂(1):SANCELLER NS-G (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硫化促进剂(2):NOCCELER CZ-G (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硫化促进剂(3):NOCCELER TS(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硫化促进剂(4):NOCCELER M-P(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表6]
根据表6可知:实施例16~24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与各种被粘物、尤其是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粘接的粘接力优异。进而,实施例16~24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硬度低于被粘物,因此能够容易地与这种被粘物制成复合成型体,所得复合成型体平衡良好地兼具柔软性和成型加工性。
〔实施例26~28〕
作为氢化嵌段共聚物(A),使用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I)-1,将该氢化嵌段共聚物(A)、前述聚烯烃系树脂(B)和下述润滑剂以表7所示的配合进行干混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TEX-44XCT”),以机筒温度230℃、螺杆转速200rpm进行熔融混炼后,挤出至股线状并切断,从而得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针对所得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利用下述所示的方法评价滑动性和耐损伤性。将结果示于表7。
(润滑剂)
芥酸酰胺:DIAMID L200(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
油酸酰胺:DIAMID O-200(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
硅油:KL-96-300CS(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10)滑动性的测定方法
通过将各实施例中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230℃、10MPa压缩成型3分钟,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1mm)。将该片以23℃放置1天后,利用下述基准评价用手摩擦片的表面时的状态。
1:与前述被粘物1(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相比,极其优异。
2:比前述被粘物1优异。
3:与前述被粘物1为同等程度。
4:与前述被粘物1相比,略差。
5:与前述被粘物1相比,明显差。
(11)耐损伤性的测定方法
进行与前述(10)相同的操作,得到片(成型体)(长150mm、宽150mm、厚度1mm)。将该片以23℃放置1天后,利用下述基准评价用指甲对片的表面刮擦5次时的划痕状态。
1:与前述被粘物1(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相比,极其优异。
2:比前述被粘物1优异。
3:与前述被粘物1为同等程度。
4:与前述被粘物1相比,略差。
5:与前述被粘物1相比,明显差。
[表7]
根据表7可知:与包含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体相比,包含含有润滑剂的实施例26~28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的滑动性、耐损伤性优异。

Claims (9)

1.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为含有氢化嵌段共聚物(A)和聚烯烃系树脂(B)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氢化嵌段共聚物(A)是包含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且聚合物嵌段(a)与聚合物嵌段(b)的质量比[(a)/(b)]为1/99~55/45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进行了50mol%以上的加氢,所述聚合物嵌段(a)包含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所述聚合物嵌段(b)含有源自法呢烯的结构单元(b1)1~100质量%且含有源自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的结构单元(b2)99~0质量%,
聚烯烃系树脂(B)与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质量比[聚烯烃系树脂(B)/氢化嵌段共聚物(A)]为55/45~9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述法呢烯为β-法呢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合物嵌段(b)中的碳-碳双键的加氢率为70mol%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峰位分子量(Mp)为4,000~1,50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为苯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述法呢烯以外的共轭二烯为选自异戊二烯、丁二烯和月桂烯中的至少1种。
8.成型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9.复合成型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与选自动态交联型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硫化橡胶中的至少1种。
CN201480031015.2A 2013-09-30 2014-09-29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Active CN105229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5575 2013-09-30
JP2013-205575 2013-09-30
JP2014069099 2014-03-28
JP2014-069099 2014-03-28
PCT/JP2014/075967 WO2015046544A1 (ja) 2013-09-30 2014-09-29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9076A CN105229076A (zh) 2016-01-06
CN105229076B true CN105229076B (zh) 2019-01-15

Family

ID=5274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1015.2A Active CN105229076B (zh) 2013-09-30 2014-09-29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834666B2 (zh)
EP (1) EP2980154B1 (zh)
JP (1) JP5763866B1 (zh)
KR (1) KR101672666B1 (zh)
CN (1) CN105229076B (zh)
CA (1) CA2910452C (zh)
ES (1) ES2644846T3 (zh)
TW (1) TWI537332B (zh)
WO (1) WO20150465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29690A (zh) * 2013-12-11 2015-08-01 Kuraray Co 密封劑
JP6699853B2 (ja) * 2014-12-10 2020-05-27 株式会社クラレ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架橋物、成形体、部材、ウェザーシール、及びウェザーシール用コーナー部材
JP6588310B2 (ja) * 2015-11-12 2019-10-09 株式会社愛洋産業 鳥害防止具
EP3438137B1 (en) * 2016-03-31 2024-01-31 Zeon Corporation Modified hydrocarbon resin and hot-melt adhesive composition
JP6298936B1 (ja) * 2016-08-16 2018-03-20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アウトソール、及び、靴
JP2018030954A (ja) * 2016-08-25 2018-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成形体、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掃除機
US10544241B2 (en) 2016-09-15 2020-01-28 Fina Technology, Inc. Farnesene-based macromonom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WO2018180371A1 (ja) * 2017-03-29 2018-10-0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成形外観に優れた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US20200207974A1 (en) * 2017-06-16 2020-07-02 Polyone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unds having high biorenewable content for overmolding on non-elastomeric polymer substrates
CN111052354B (zh) * 2017-08-30 2023-08-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19052225A (ja) * 2017-09-13 2019-04-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US20220010127A1 (en) * 2018-11-16 2022-01-13 Avient Corporation Overmoldin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unds having high bio-based content
WO2020189559A1 (ja) * 2019-03-20 2020-09-24 旭化成株式会社 水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EP4063417A4 (en) * 2019-11-18 2023-12-20 Kuraray Co., Lt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2021091129A (ja) * 2019-12-09 2021-06-17 Mcppイノベーション合同会社 食品用包装袋及び医療用包装袋
JP7462061B2 (ja) * 2020-09-25 2024-04-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WO2022163786A1 (ja) * 2021-01-29 2022-08-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664A (zh) * 2010-08-02 2013-04-17 阿迈瑞斯公司 带有缩聚物的聚法呢烯接枝共聚物
CN105308139A (zh) * 2013-03-27 2016-02-03 株式会社可乐丽 层叠体、保护膜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4559B2 (zh) * 1973-12-14 1977-07-01
DE2748884C2 (de) * 1977-11-02 1982-05-19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Verfahren zur katalytischen Hydrierung von Polymerisaten konjugierter Diene
JP2509750B2 (ja) 1990-11-01 1996-06-26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2513962B2 (ja) 1992-03-06 1996-07-10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耐衝撃性と耐熱変形性に優れた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SG54965A1 (en) * 1994-11-18 1998-12-21 Asahi Chemical Ind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JP3399384B2 (ja) 1998-01-20 2003-04-21 ジェイエスアール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3937203B2 (ja) 1999-02-02 2007-06-27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TWI325480B (en) 2007-11-09 2010-06-01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 Inc Lampshad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354468B2 (en) 2008-03-07 2013-01-15 Jsr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US8785546B2 (en) 2008-08-29 2014-07-22 Kuraray Co., Ltd. Hydrogenated block copolymer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US7655739B1 (en) 2009-06-26 2010-02-02 Amyris Biotechnologies, Inc. Adhesiv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polyfarnesene
TWI393742B (zh) 2008-09-04 2013-04-21 Amyris Inc 聚法呢烯及含聚法呢烯的組合物
JP5624986B2 (ja) 2008-09-04 2014-11-12 アムイリ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ポリファルネセンを含む接着剤組成物
US8048976B2 (en) 2008-09-04 2011-11-01 Amyris, Inc. Polyfarnesenes
US8592543B2 (en) 2008-09-04 2013-11-26 Derek James McPhee Polyfarnesenes
KR101692760B1 (ko) 2009-05-13 2017-01-04 에누오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라스토머 조성물
JP2011132298A (ja) 2009-12-22 2011-07-0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変性共重合体、それを用いたゴム組成物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A2864663C (en) 2012-02-22 2016-04-12 Amyris, Inc. Polymerization of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farnesene
ES2766848T3 (es) * 2012-06-08 2020-06-15 Kuraray Co Copolímero de bloques hidrogenado y método para producirlo
JP5671658B1 (ja) * 2013-03-11 2015-02-18 株式会社クラレ 粘度指数向上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油組成物
CN105246971B (zh) * 2013-09-30 2018-03-30 株式会社可乐丽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和成型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664A (zh) * 2010-08-02 2013-04-17 阿迈瑞斯公司 带有缩聚物的聚法呢烯接枝共聚物
CN105308139A (zh) * 2013-03-27 2016-02-03 株式会社可乐丽 层叠体、保护膜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72666B1 (ko) 2016-11-03
KR20150126420A (ko) 2015-11-11
EP2980154A4 (en) 2016-06-22
WO2015046544A1 (ja) 2015-04-02
CN105229076A (zh) 2016-01-06
TWI537332B (zh) 2016-06-11
EP2980154B1 (en) 2017-09-13
CA2910452C (en) 2016-04-05
ES2644846T3 (es) 2017-11-30
JP5763866B1 (ja) 2015-08-12
US9834666B2 (en) 2017-12-05
TW201522481A (zh) 2015-06-16
US20160297956A1 (en) 2016-10-13
EP2980154A1 (en) 2016-02-03
JPWO2015046544A1 (ja) 2017-03-09
CA2910452A1 (en)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9076B (zh)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CN105246971B (zh)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和成型体
JP6699853B2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架橋物、成形体、部材、ウェザーシール、及びウェザーシール用コーナー部材
CN105899603B (zh) 树脂组合物、成形体和树脂改质剂
CN105793384A (zh) 密封剂
JP2019052225A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7073857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TW202124557A (zh) 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US20240117178A1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JP5357875B2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US20220243050A1 (en) Hydrogenated Copolymer, Adhesive Film,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CN113166344B (zh) 氢化共聚物组合物、粘着粘结材料组合物和粘着粘结膜
JP2003128870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TWI788847B (zh) 改質共軛二烯系聚合物、改質共軛二烯系聚合物組合物、多層體、多層體之製造方法、及成形體
US20240166860A1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JP4031226B2 (ja)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
TW202415723A (zh) 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JP2013159634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