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3561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3561A
CN105073561A CN201380075337.2A CN201380075337A CN105073561A CN 105073561 A CN105073561 A CN 105073561A CN 201380075337 A CN201380075337 A CN 201380075337A CN 105073561 A CN105073561 A CN 105073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lamp
vehicle
leading section
ju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3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省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73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35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483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mounted on a bracket, e.g. details concerning the mouting of the lamps on the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491Shock absorb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在该车辆前部结构中,能够在前照灯的上方侧被覆盖的结构中对碰撞体从其上方侧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反力进行抑制。前照灯(22)被配置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下方侧。在发动机罩(14)中的发动机罩内面板(14B)的前端部(14F)的下表面侧形成有突起部(36)。突起部(36)朝向前照灯(22)的透镜(28)中的上壁部(32B)的上表面侧突出。在前照灯(22)的透镜(28)中的上壁部(32B),在与突起部(36)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脆弱部(40)。此外,前照灯(22)以对于来自突起部(36)的载荷输入而无法位移的方式被固定于车身(10A)上,并被设定为通过来自突起部(36)的载荷输入而破碎。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前部处采用了一种用于提高行人保护性能的结构。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前照灯具(前照灯)被设为对于来自上方的碰撞载荷的输入而能够位移,且在前照灯具的外壳下表面上设置有脆弱部,并且在前侧梁上的所述脆弱部的下方侧设置突起部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45351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78689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08604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并未公开前照灯具的上方侧被发动机罩的前端部等覆盖的结构,从而关于在该结构中,对碰撞体从其上方侧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反力的这一点具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前照灯的上方侧被覆盖的结构中对碰撞体从其上方侧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反力进行抑制的车辆前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具有:面板部,其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上表面上;前照灯,其被配置于所述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方侧,并被安装于车身上;突起部,其被设置于所述面板部的前端部,并且朝向所述前照灯的上表面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面板部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上表面上,并且在该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方侧配置有被安装于车身上的前照灯。由此,在碰撞体从车辆上方侧与面板部的前端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碰撞体除了受到来自面板部的前端部侧的碰撞反力以外,还会经由面板部的前端部而受到来自前照灯侧的碰撞反力。另一方面,在面板部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前照灯的上表面侧突出的突起部。因此,在碰撞体从车辆上方侧与面板部的前端部发生碰撞而向面板部的前端部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通过使面板部的前端部向下方侧进行位移从而突起部与前照灯的上表面发生干涉。由此,在前照灯上的与突起部发生干涉的部位处集中载荷。而且,当前照灯损坏时,碰撞能量被吸收的同时抑制从前照灯侧被输入到碰撞体的碰撞反力。此外,由于来自前照灯侧的碰撞反力被抑制,从而面板部的前端部能够进一步向下方侧进行位移。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中,所述前照灯以对于来自所述突起部的载荷输入而无法位移的方式被固定于车身上,并且以通过来自所述突起部的载荷输入而破碎的方式被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在碰撞体与面板部的前端部发生碰撞而从突起部对于前照灯输入载荷的情况下,前照灯不会向下方侧进行位移而破碎。由此,能够避免如下的现象,即,在前照灯的相对于车身的相对静止状态由于碰撞而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惯性力会被输入至碰撞体的现象。此外,即使在前照灯即将破碎之前在前照灯上发生局部变形,也会减少碰撞体从前照灯侧受到碰撞反力的时间。而且,通过使前照灯破碎,从而从前照灯侧向碰撞体的碰撞反力的输入会消失并且会形成容许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位移的空间。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在所述前照灯中的与所述突起部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与所述前照灯的上部的其他的部位相比,相对于来自车辆上方侧的载荷而较脆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由于在前照灯中的与突起部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脆弱部,因此在对于面板部的前端部而从车辆上方侧被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突起部会与脆弱部发生干涉。因此,前照灯以脆弱部为起点而进一步稳定地被损坏。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中,所述前照灯具备:外壳,在其上形成有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口部;透镜,其覆盖所述外壳的开口部并且所述透镜的上壁部被配置于所述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方侧,所述脆弱部被形成于所述透镜的上壁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在前照灯的外壳上形成有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口部,前照灯的透镜覆盖外壳的开口部并且所述透镜的上壁部被配置于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方侧。而且,由于脆弱部被形成于前照灯中的透镜的上壁部,因此透镜以脆弱部作为破裂的起点而稳定地破碎。而且,即使在透镜即将破碎之前在透镜上发生了局部变形,碰撞体从透镜侧受到碰撞反力的时间也会被减少。此外,通过使透镜破碎,从透镜侧朝向碰撞体的碰撞反力的输入会消失,并且会形成容许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位移的空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为,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中,所述突起部在沿着所述面板部与所述前照灯的分型部的方向上被并列设置有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形成于面板部上的多个突起部在沿着面板部与前照灯的分型部的方向上被并列设置。因此,在碰撞体与前照灯的上方侧的面板部的前端部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即使该碰撞位置存在偏差,通过任意一个突起部而集中载荷也会被输入到前照灯的上表面。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在前照灯的上方侧被覆盖的结构中能够对碰撞体从其上方侧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反力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通过有效地对从前照灯侧向碰撞体的碰撞反力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整体上有效地对碰撞体所受到的碰撞反力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能够在碰撞体从上方侧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使前照灯稳定地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在碰撞体从上方侧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能够使前照灯的透镜稳定地破碎,并且能够形成容许面板部的前端部向下方侧发生变形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具有如下优异效果,即,即使相对于对前照灯进行覆盖的面板部的前端部而碰撞体的碰撞位置存在偏差,也能够使前照灯稳定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从车辆斜前方外侧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进行观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中的2-2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表示从斜上方侧对图1的前照灯的透镜单体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4A为表示碰撞体从车辆上方侧与发动机罩的前端部发生碰撞而发动机罩的突起部与前照灯的脆弱部抵接的状态的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4B为表示在图4A的状态之后前照灯从脆弱部起发生变形的状态的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4C为表示在图4B的状态之后前照灯破裂从而发动机罩的前端部进一步向下方侧发生变形的状态的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4C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所适当图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IN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在图1中示出了从车辆斜前方外侧对车辆前部10的前照灯22以及其周围部分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沿图1中的2-2线的放大剖视图。
在车辆前部10处设置有发动机舱的开口部12。发动机舱的开口部12以能够通过作为面板部的发动机罩(也称之为“发动机盖”)14而开闭的方式被覆盖。如图2所示,发动机罩14具备作为发动机罩外板的发动机罩外面板14A与作为发动机罩内板的发动机罩内面板14B。发动机罩外面板14A与发动机罩内面板14B在周边缘部处通过卷边加工等而被接合在一起。由此,发动机罩14通过发动机罩外面板14A与发动机罩内面板14B而形成了封闭截面,并且被设为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扁平的中空板状体。
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罩14中,其车辆后端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经由发动机罩铰链(省略图示)而被安装于围板部构件(apronuppermember)(省略图示)上。而且,发动机罩14通过绕沿着所述发动机罩铰链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而旋转移动,从而对发动机舱的开口部12进行开闭。即,发动机罩14被设为能够在使发动机舱的开口部12开放的开放位置(省略图示)、和使发动机舱的开口部12关闭而被配置于车辆前部10的上表面的关闭位置14X(参照图1)之间旋转移动。
另外,在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处,安装有撞板(省略图示)。所述撞板在发动机罩14处于关闭位置14X的状态下,通过被安装于上部散热器支承件(radiatorsupportupper)(图示省略)上的锁止机构(图示省略)而被锁止。此外,在发动机舱的开口部12处设置有合成橡胶制等的发动机罩止动板(省略图示)。发动机罩14在从开放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14X的情况下碰撞于所述发动机罩止动板。在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下方侧配置有前保险杠罩16、散热器护栅18、以及前照灯22。
前保险杠罩16被设置于车辆前部10的前端部并构成设计面,并且前保险杠罩16的整体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以带状地被配置。在前保险杠罩16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区域中,形成有以从车辆上方侧被挖成凹状的方式被切口的切口部16A,并在所述切口部16A的上方侧配置有散热器护栅18。散热器护栅18与前保险杠罩16卡止,并具备空气导入孔(省略图示)。前保险杠罩16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车辆后方侧缓慢地弯曲。此外,如图2所示,前保险杠罩16具备从其上端部起屈曲而垂下的内壁部16D,并且所述前保险杠罩16的下端部被设为向发动机舱侧延伸的凸缘部16F。
如图1所示,在前保险杠罩1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上邻接有前翼子板面板20。该前翼子板面板20被配置于车辆前部10的两侧。该前翼子板面板20具备构成车辆前部10的侧面的外侧壁部20A,并且其上端侧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此外,前翼子板面板20的上端部20B与发动机罩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14C邻接。前翼子板面板20具备从上端部20B起屈曲而垂下的内侧壁部(省略图示),并且其下端部被设为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省略图示)。而且,前翼子板面板20的所述凸缘部被安装于围板部构件(apronuppermember)(省略图示)上。
此外,在前保险杠罩1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处,形成有以从车辆上方侧被挖成凹状的方式被切口的切口部16B。相对于该切口部16B以与其上方侧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前照灯22(广义上作为“车辆用灯具”而被理解的元件。)。前照灯22被设为用于车辆前方的照射。如图2所示,前照灯22被配置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下方侧,并被设为以包括光源单元24、外壳26、以及透镜28的方式而被构成的重物。
光源单元24具备光源24A(例如,放电电子管、LED等),并且为了使来自光源24A的扩散光反射并使朝向固定方向(车辆前方侧)而具备凹镜面状的反射镜24B。该光源单元24被收纳在外壳26的内部并且被外壳26所支承(省略详细图示)。
如图1所示,在外壳26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部设置有大致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第一安装部26A。通过使第一安装部26A与前翼子板面板20的所述凸缘部(省略图示)螺纹结合,从而前照灯22被固定于前翼子板面板20上。此外,在外壳26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下部附近设置有大致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第二安装部26B。通过使第二安装部26B在前保险杠罩16的后方侧与散热器护栅18的侧部(省略图示)螺纹结合,从而前照灯22被固定于散热器护栅18上。而且,在外壳26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下部附近,设置有从其后部侧大致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三安装部26C。通过使第三安装部26C与前保险杠罩16的凸缘部16F(参照图2)螺纹结合,从而前照灯22被固定于前保险杠罩16上。以上述方式前照灯22安装于车身10A上。
此外,如图2所示,在前照灯22中的外壳26上形成有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口部26D。在该外壳26的开口部26D上形成有透镜安装部26E。透镜安装部26E被形成为向车辆前方侧开放的槽状。
在外壳26的车辆前方侧配置有透镜28。透镜28通过透明的硬质材料(例如PC(聚碳酸脂)等树脂材料)而被形成,并且由相对于碰撞载荷而与外壳26相比较脆的材料构成。透镜28具备构成设计面的透镜主体30,并且具备从透镜本体30的外周端部起大致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脚部32。脚部32的顶端部32A被配置于外壳26的透镜安装部26E的槽内侧,并且隔着O环状的密封部件(省略图示)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外壳26的透镜安装部26E中。由此,外壳26的开口部26D通过透镜28而被覆盖。此外,透镜28中的作为脚部32的一部分的上壁部32B被配置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下方侧。外壳26以及透镜28的内侧被设为灯室S。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单配置于灯室S中的各种机构被外壳26所支承。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罩14中的发动机罩内面板14B的前端部14F的下表面侧形成有突起部36。突起部36朝向前照灯22的透镜28中的上壁部32B的上表面侧突出,并且被形成为将顶点作为一点的圆锥状。此外,突起部36的突出顶端位置被设定于,在将发动机罩14强力地关闭的情况下以及将发动机罩14从较高的位置关闭的情况下突起部36均不会与前照灯22的上壁部32B发生干涉的位置处。如图1所示,突起部36在沿着发动机罩14与前照灯22的分型部34的方向上被并列设置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为五个)。
与此相对,如图2所示,在前照灯22的透镜28中的上壁部32B的下表面侧,形成有以V字状切入的凹口38。该凹口38被设定于上壁部32B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处。上壁部32B中的凹口38的形成部分成为脆弱部40。在图3中,图示有从斜上方侧对透镜28单体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脆弱部40沿着透镜主体30与上壁部32B的边界部而延伸,并且对所有的与突起部36(图1参照)对置的对置部位37进行连接。图2所示的脆弱部40被设为与前照灯22的上部的其他的部位相比,相对于来自车辆上方侧的载荷而较脆弱,从而被设定为相对于来自车辆上方侧的载荷而成为破裂的起点(开端)。即,前照灯22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与突起部36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从脆弱部40起促进破裂的结构。此外,通过在上壁部32B的下表面侧形成凹口38,从而在突起部36与上壁部32B的上表面刚刚发生干涉之后,上壁部32B将会变形为大致V字状。
此外,图1所示的前照灯22以对于来自突起部36的载荷输入而无法位移的方式被固定于车身10A(具体而言,前文所述的前翼子板面板20、散热器护栅18、以及前保险杠罩16)上,并被设定为通过来自突起部36的载荷输入而破碎。
(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当图2所示的作为碰撞体的头部撞击体50从车辆上方侧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发生碰撞时,向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被输入碰撞载荷F。在该情况下,如图4A所示,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发动机罩外面板14A接近发动机罩内面板14B的同时向下方侧发生变形。此时,碰撞能量被吸收。
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在发动机罩14的发动机罩内面板14B的前端部14F的下方侧配置有前照灯22,因此当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向下方侧发生变形时,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会与前照灯22抵接。即,头部撞击体50除了受到来自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侧的碰撞反力Fb1以外,也经由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而从前照灯22侧受到碰撞反力Fb2。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朝向前照灯22的上表面侧而突出的突起部36。因此,在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上被输入了碰撞载荷F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通过使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向下方侧变形,从而突起部36与前照灯22的上表面发生干涉。
由此,载荷(应力)集中在前照灯22上的与突起部36发生干涉的部位处。而且,如图4B以及图4C所示,当前照灯22发生变形而损坏时,碰撞能量被吸收的同时,抑制从前照灯22侧向头部撞击体50被输入的碰撞反力Fb2。换言之,提高了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中的行人保护性能。另外,在图4C中,由双点划线来表示前照灯22的初始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前照灯22中的与突起部36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脆弱部40。因此,在对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而从车辆上方侧输入了碰撞载荷F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突起部36与脆弱部40发生干涉。其结果为,如图4B所示,以脆弱部40为起点而前照灯22稳定地发生局部变形之后,前照灯22破碎。
若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脆弱部40被形成于前照灯22中的透镜28的上壁部32B上。因此,前照灯22中的透镜28以脆弱部40作为破裂的起点而稳定地破碎。而且,如图4B所示,即使在透镜28即将破碎之前在透镜28上发生了局部变形的情况下,头部撞击体50从前照灯22侧受到碰撞反力Fb2的时间也会减少。此外,如图4C所示,通过使透镜28破碎,从而从透镜28侧朝向头部撞击体50的碰撞反力的输入会消失,并且会形成容许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位移的空间,从而确保了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能够发生变形的行程。
在此,以与第一对比结构进行相比较的方式进行补充说明。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36以及脆弱部40(凹口38)均未被形成且相对于前照灯的上表面而仅对置配置有发动机罩的前端部的下表面的第一对比结构中,在发动机罩的前端部与前照灯的上表面发生了干涉的情况下,该干涉成为面接触状态下的干涉。因此,作用于前照灯的上表面上的载荷将会分散。而且,当前照灯的刚性较高时,至前照灯损坏为止向头部撞击体被输入的碰撞反力,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而增大。另外,在考虑到前照灯的透镜的耐用性能与商品性能(例如在使用者接触的程度下不会发生变形等的商品的基本性能)的情况下,其刚性被设定为较高。由此,当应用了所述第一对比结构时,从前照灯侧向头部撞击体的碰撞反力可能增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使突起部36对前照灯22输入局部载荷从而使前照灯22损坏,从而抑制从前照灯22侧向头部撞击体50的碰撞反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在头部撞击体50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发生碰撞而从突起部36对于前照灯22输入碰撞载荷F的情况下,前照灯22不会向下方侧进行位移而破碎。由此,能够避免如下现象,即,在前照灯22相对于车身10A(参照图1)而相对静止的状态由于碰撞而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惯性力被输入至头部撞击体50的现象。此外,如图4C所示,由于来自前照灯22侧的碰撞反力的输入消失,从而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进一步向下方侧变形。由此,碰撞能量被吸收。
在此,以与第二对比结构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补充说明。第二对比结构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在前照灯的上方侧配置发动机罩的前端部,并且前照灯以能够对于来自发动机罩的前端部的载荷输入而向下方侧进行位移的方式被安装于车身侧,并且在前照灯的外壳的底壁部处形成有脆弱部,在脆弱部的正下方处突起部被设置于车身框架部件上。在这样的第二对比结构中,在头部撞击体从车辆上方侧与发动机罩的前端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发动机罩的前端部与前照灯发生干涉之后使前照灯相对于车身而相对移动。而且,当前照灯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重物时,从而从前照灯侧向头部撞击体被输入的碰撞反力将会增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照灯22相对于车身10A(参照图1)而无法相对移动而破碎,因此抑制了从前照灯22侧向头部撞击体50被输入的碰撞反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照灯22破碎之后,碰撞载荷F使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进一步向下方侧进行位移,从而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侧向头部撞击体50输入碰撞反力。然而,头部撞击体50所碰撞的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刚性一般情况下与前照灯的刚性相比相当低,从而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重量一般情况下与前照灯的重量相比也相当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侧向头部撞击体50输入的碰撞反力、与第二对比结构中的从前照灯侧向头部撞击体输入的碰撞反力相比而较小。由此,头部撞击体50所受到的碰撞反力在整体上被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形成于发动机罩14上的多个突起部36在沿着发动机罩14与前照灯22的分型部34的方向上被并列设置。因此,在头部撞击体50(参照图2)与覆盖前照灯22的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即使该碰撞位置存在偏差,也通过某一个突起部36而前照灯22的上表面上被输入集中载荷。由此,即使碰撞位置存在偏差,也能够稳定地使前照灯22损坏。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在前照灯22的上方侧被覆盖的结构中对头部撞击体50从其上方侧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反力进行抑制。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进行说明。在图5中,由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图)来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代替突起部36(参照图2)而将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末端作为突起部42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由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突起部42被形成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末端,并朝向前照灯22的上表面侧突出。即,突起部42被设为发动机罩14的周边缘部的一部分,并以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的封闭截面部分突出的方式而被形成。此外,前照灯22中的脆弱部40被形成在与突起部42对置的对置部位处。
根据上述结构,在头部撞击体50从车辆上方侧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发生碰撞而向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输入了碰撞载荷F的情况下,通过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向下方侧进行位移,从而突起部42与前照灯22的上表面上的脆弱部40发生干涉。通过上述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进行说明。在图6中,由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图)来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代替脆弱部40(参照图2)而具有作为脆弱部的薄板部46的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均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由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在前照灯22的透镜28中的上壁部32B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向车辆上方侧凹陷的凹槽部44。该凹槽部44被设定于上壁部32B中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上壁部32B中的凹槽部44的形成部分成为与其他部位相比板厚较薄的薄板部46。薄板部46被形成于与突起部36对置的对置部位处,并且被设为与前照灯22的上部的其他部位相比相对于来自车辆上方侧的载荷而为较脆弱,并被设定为相对于来自车辆上方侧的载荷而成为破裂的起点(开端)。凹槽部4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凹口38(参照图3)相同地,沿着透镜主体30与上壁部32B的边界部而延伸,并且对所有的与突起部36对置的对置部位进行连接。此外,通过将凹槽部44形成于上壁部32B的下表面侧,从而突起部36与上壁部32B的上表面刚刚发生干涉之后,上壁部32B将变形为大致V字状。
根据上述结构,在头部撞击体50从车辆上方侧与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发生碰撞,而向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被输入了碰撞载荷F的情况下,通过使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向下方侧进行位移,从而突起部36与前照灯22的上表面上的薄板部46发生干涉。通过上述结构也会获得与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上表面上、并且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前照灯的上表面侧而突出的突起部的面板部,例如也可以为前翼子板面板的上端部等的其他的面板部。例如,在图1所示的前翼子板面板20的上端部20B与发动机罩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14C的分型部(分界)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与图1所示的位置相比被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前翼子板面板的上端部且前端部的下表面侧形成所述突起部。
此外,形成于面板部的前端部并朝向前照灯的上表面侧突出的突起部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与面板部的前端部(发动机罩14的前端部14F)一体地形成,还可以为与面板部分体的方式被形成的突起形状的部件结合在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换言之,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被设置于面板部的前端部”的概念中,除了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与面板部的前端部一体地被形成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与面板部分体的方式被形成的突起形状的部件被结合在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的结构。此外,在沿着面板部与前照灯的分型部的方向上被并列设置了多个的突起部的数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并且,作为其他的改变例,突起部也可以不形成多个,而仅形成一个。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前照灯也可以固定于上部散热器支承件(radiatorsupportupper)以及前保险杠加强件等的其他的车身结构部件。此外,作为其他的改变例,前照灯也可以为如下的部件,即,在相对于来自突起部的载荷输入而能够发生某种程度的位移的状态下被安装于车身上、并且以由于来自突起部的载荷输入而破碎的方式被设定的部件。
此外,作为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被设定在与突起部(36、42)对置的对置部位处的脆弱部,也可以通过在前照灯(22)的透镜(28)中的上壁部(32B)的上表面侧形成凹口来被设定。此外,作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被设定于与突起部(36)对置的对置部位处的作为脆弱部的薄板部,也可以通过在前照灯(22)的透镜(28)中的上壁部(32B)的上表面侧形成凹槽部,从而被形成为与其他的部位相比板厚较薄。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脆弱部(40)以及薄板部(46)也可以不沿着透镜本体(30)与上壁部(32B)的分界部而延伸,而仅被设定于与突起部(36)对置的对置部位处。并且,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能够采用在前照灯中的与突起部对置的对置部位处未形成脆弱部的结构。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将被形成于与突起部对置的对置部位处的脆弱部不形成在前照灯中的透镜的上壁部上,而将其形成于外壳的上壁部上。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图2等所示的透镜(28)的上壁部(32B)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为较短、且在透镜(28)的上壁部(32B)的车辆后方侧设定外壳(26)的上壁部等的情况下,在外壳(26)的上壁部上形成脆弱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的“以无法进行位移的方式而固定于车身上”是指,除了严格意义上包括以无法进行位移的方式固定于车身上的情况之外,也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虽然在前照灯22中的与突起部36发生干涉的干涉部分以及其周围部分处存在局部且瞬间的变形但从前照灯22的整体观察则以无法进行位移的方式固定于车身上的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多个改变例也适当组合而实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上述以外,当然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也实施各种改变。

Claims (5)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有:
面板部,其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上表面上;
前照灯,其被配置于所述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方侧,并被安装于车身上;
突起部,其被设置于所述面板部的前端部,并且朝向所述前照灯的上表面侧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照灯以对于来自所述突起部的载荷输入而无法位移的方式被固定于车身上,并且以通过来自所述突起部的载荷输入而破碎的方式被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前照灯中的与所述突起部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与所述前照灯的上部的其他的部位相比,相对于来自车辆上方侧的载荷而较脆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照灯具备:外壳,在其上形成有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口部;透镜,其覆盖所述外壳的开口部并且所述透镜的上壁部被配置于所述面板部的前端部的下方侧,
所述脆弱部被形成于所述透镜的上壁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突起部在沿着所述面板部与所述前照灯的分型部的方向上被并列设置有多个。
CN201380075337.2A 2013-04-08 2013-04-08 车辆前部结构 Pending CN1050735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0641 WO2014167634A1 (ja) 2013-04-08 2013-04-08 車両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3561A true CN105073561A (zh) 2015-11-18

Family

ID=5168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337.2A Pending CN105073561A (zh) 2013-04-08 2013-04-08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701343B2 (zh)
EP (1) EP2985210B1 (zh)
JP (1) JP6036991B2 (zh)
KR (1) KR20150130401A (zh)
CN (1) CN105073561A (zh)
AU (1) AU2013386084B2 (zh)
BR (1) BR112015025520B1 (zh)
RU (1) RU2612455C1 (zh)
WO (1) WO201416763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253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的前照灯紧固系统和方法
CN108290512A (zh) * 2015-12-03 2018-07-17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前照灯在车辆上的具有碰撞情况中的损坏保护的布置结构
CN108473080A (zh) * 2016-01-15 2018-08-31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碎裂且被引导的固定支架的前灯
CN110953057A (zh) * 2018-09-27 2020-04-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6328A1 (de) * 2013-04-11 2014-10-16 Daimler Ag Halteanordnung eines Stoßfängers an einem Bauelement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sowie Leuchteinheit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US20170073782A1 (en) 2015-09-15 2017-03-16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of local heat treatment for collision parts of vehicle us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
CN105522953A (zh) * 2015-12-25 2016-04-27 苏州奥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结构的车灯装饰罩与车灯安装支架
JP6807969B2 (ja) * 2019-02-20 2021-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KR20220086055A (ko) * 2020-12-16 2022-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후드 마운팅 구조
US11305821B1 (en) * 2021-03-08 2022-04-1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34033A1 (de) * 2003-07-18 2005-02-17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Fronthaubenanordnung
KR100838011B1 (ko) * 2006-12-27 2008-06-12 지엠대우오토앤테크놀로지주식회사 차량의 후드 충격흡수 구조
JP2009208604A (ja) * 2008-03-04 2009-09-17 Toyota Motor Corp ヘッドランプを用いた衝撃吸収構造
CN101566298A (zh) * 2008-04-24 2009-10-2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前照灯总成和车辆
CN101808850A (zh) * 2007-09-26 2010-08-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灯安装结构和利用车灯安装结构安装车灯的车辆
DE102011051685A1 (de) * 2011-07-08 2013-01-10 Hella Kgaa Hueck & Co. Scheinwerf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7606B2 (ja) * 1995-07-17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体の取付構造
RU2108254C1 (ru) * 1996-12-24 1998-04-1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Капот автомобиля
US6190030B1 (en) * 1999-02-18 2001-02-20 Lacks Industries, Inc. Flexible lamp mounting
RU2165368C1 (ru) * 1999-12-16 2001-04-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Передняя часть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005075176A (ja) * 2003-09-01 2005-03-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KR100521683B1 (ko) * 2003-10-06 2005-10-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헤드 램프 고정구조
JP4419641B2 (ja) * 2004-03-29 2010-02-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の取付け構造
JP2007045351A (ja) 2005-08-11 2007-02-22 Nissan Motor Co Ltd ヘッドランプの衝撃吸収構造
JP5203764B2 (ja) * 2008-03-26 2013-06-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KR101063381B1 (ko) 2008-07-21 2011-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헤드램프 파단기구
JP2011025788A (ja) * 2009-07-23 2011-02-1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2071675A (ja) 2010-09-28 2012-04-12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DE102011115797A1 (de) * 2011-10-11 2013-04-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cheinwerferbaueinheit eines Fahrzeugs mit Scheinwerferbefestigungs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34033A1 (de) * 2003-07-18 2005-02-17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Fronthaubenanordnung
KR100838011B1 (ko) * 2006-12-27 2008-06-12 지엠대우오토앤테크놀로지주식회사 차량의 후드 충격흡수 구조
CN101808850A (zh) * 2007-09-26 2010-08-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灯安装结构和利用车灯安装结构安装车灯的车辆
JP2009208604A (ja) * 2008-03-04 2009-09-17 Toyota Motor Corp ヘッドランプを用いた衝撃吸収構造
CN101566298A (zh) * 2008-04-24 2009-10-2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前照灯总成和车辆
DE102011051685A1 (de) * 2011-07-08 2013-01-10 Hella Kgaa Hueck & Co. Scheinwerf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0512A (zh) * 2015-12-03 2018-07-17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前照灯在车辆上的具有碰撞情况中的损坏保护的布置结构
CN108290512B (zh) * 2015-12-03 2021-08-03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前照灯在车辆上的具有碰撞情况中的损坏保护的布置结构
CN108473080A (zh) * 2016-01-15 2018-08-31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碎裂且被引导的固定支架的前灯
CN108473080B (zh) * 2016-01-15 2021-12-1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碎裂且被引导的固定支架的前灯
CN10766253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的前照灯紧固系统和方法
CN110953057A (zh) * 2018-09-27 2020-04-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25520B1 (pt) 2022-05-03
AU2013386084A1 (en) 2015-10-29
RU2612455C1 (ru) 2017-03-09
WO2014167634A1 (ja) 2014-10-16
KR20150130401A (ko) 2015-11-23
EP2985210B1 (en) 2020-03-18
EP2985210A1 (en) 2016-02-17
EP2985210A4 (en) 2016-04-13
AU2013386084B2 (en) 2016-07-07
BR112015025520A2 (pt) 2017-07-18
JP6036991B2 (ja) 2016-11-30
US9701343B2 (en) 2017-07-11
US20160068192A1 (en) 2016-03-10
JPWO2014167634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3561A (zh) 车辆前部结构
EP2239168B1 (en) Pop-up hood device for vehicle
WO2014097606A1 (ja) 自動車の車室側壁構造
EP2946987A1 (en) Vehicle hood structure
US8807634B2 (en) Cowl-top cover crossmember having stepped portions
BR102017019414A2 (pt) Capô de veículo
JP6436021B2 (ja) 車両用樹脂パネル構造及びラゲージドア
JP6237171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6677755B2 (ja) 車両のグリル周辺構造
US9022161B2 (en) Vehicle bonnet structure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JP2021130354A (ja) 車両
CN108068721B (zh) 前围上装饰件的结构
JP6593839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2016078775A (ja) サイドドア構造
JP7405879B2 (ja)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CN218949313U (zh) 车颈上盖板构造
JP7304673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構造
JP5694793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108068722B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2016104610A (ja) カウルカバー
CN105083175A (zh) 能量吸收器系统和车辆
US9663150B2 (en) Slot protectors for hood assemblies
JP6468477B2 (ja) 車両のデッキガーニッシュ構造
JP2005313727A (ja) 車両の内装部材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との隙間遮蔽構造
JP2015067108A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フ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