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740A - 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81740A CN104981740A CN201480007777.9A CN201480007777A CN104981740A CN 104981740 A CN104981740 A CN 104981740A CN 201480007777 A CN201480007777 A CN 201480007777A CN 104981740 A CN104981740 A CN 1049817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e transport
- highly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 methyl
- branched polym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03G5/05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5/0517—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cyclic groups consisting of carbon-atoms onl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03G5/05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5/052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heterocyclic group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46—Polymer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radical, e.g. polyacrylic acid, polycrotonic acid, polymale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heir esters, salts, anhydrides, nitriles, amid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21—Polyolefins; Polystyrenes; Wa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对皮脂等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且即使在反复使用时也具有稳定的电学特性,且耐转印性和耐气体性也较为优异。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备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中,作为最外层的电荷传输层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粘接树脂、以及具有长链烷基或脂环基的高度支化聚合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所使用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下面也简称为“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尤其涉及由于含有特定结构的聚合物而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电学特性的稳定性以及抗臭氧性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用感光体采用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设置具有光导电功能的感光层的结构作为基本结构。近年来,对于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负责产生、传输电荷的功能成分的有机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由于具有材料多样性、高生产性、安全性等优点而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开发,并开始应用到复印机、打印机等。
通常,感光体需要具备在暗处保持表面电荷的功能、接收光并产生电荷的功能、以及对所产生的电荷进行传输的功能。作为上述感光体,有具备兼具上述功能的单层感光层的、所谓的单层型感光体;具备对功能分离为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的层进行层叠而得的感光层的、所谓的层叠型(功能分离型)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主要负责在接收到光时产生电荷,所述电荷传输层负责在暗处保持表面电荷并负责对接收到光时在电荷产生层上产生的电荷进行传输。
通常通过在导电性支承体上涂布将电荷产生材料及电荷传输材料和粘接材料溶解或分散到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涂布液,从而形成上述感光层。在这些有机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特别是成为最表面的层上,大多使用对与纸之间、且与用于去除墨粉的刮板之间产生的摩擦耐性较强、滑动性优异且曝光的透过性良好的聚碳酸脂作为粘接树脂。其中,作为粘接树脂,广泛使用了双酚Z型聚碳酸酯。使用上述聚碳酸脂作为粘接树脂的技术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等中。
此外,近年来,随着办公室内的互联网化所带来的印刷张数的增加、利用电子照相的轻打印机的急速发展等,对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装置渐渐开始要求高耐久性、高灵敏度、以及高速响应性。此外,也强烈要求因装置内产生的臭氧、NOx等气体造成的影响、使用环境(室温以及湿度)的变动引起的图像特性的变动等较小。
另外,随着近年来彩色打印机的发展、普及率的提高,正推进打印速度的高速化、装置的小型化以及部件节约化,也要求能支持各种使用环境。这种状况中,对于因反复使用、使用环境(室温以及环境)的变动所引起的图像特性、电学特性的变动较小的感光体的要求显著提高,若采用以往的技术,则无法同时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此外,对于装置内所产生的气体,广泛已知的可以举出臭氧。可以考虑进行电晕放电的带电器、辊带电器会导致产生臭氧,其残留或滞留在装置内等会导致感光体暴露在臭氧中,构成感光体的有机物质会被氧化而导致本来的结构被破坏,使得感光体特性显著变差。另外,臭氧会导致空气中的氮发生氧化而变成NOx,可以考虑该NOx会改变构成感光体的有机物质的性质。
对于这种气体引起的特性劣化,可以考虑不仅感光体的最表面层本身被入侵,还会因气体流入到感光层内部而产生不良影响。虽然量有多有少,但可以考虑感光体的最表面层本身也会因为与上述各种构件的摩擦而有损耗,但若有害气体流入到感光层内部,则感光层内的有机物质的结构可能会受到破坏,因此抑制该有害气体的流入成为课题。尤其是在使用多个感光体的串联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中,认为若装置内的辊的设置位置等导致气体的影响程度产生差异,则会产生色调变动,从而对产生足够的图像造成妨碍。因此,在串联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中,防止气体引起的特性劣化成为尤为重要的课题。
此外,感光体带电时产生的臭氧、氮氧化物等也可能会导致感光体表面被污染。该情况下,除了污染物质本身所引起的图像流以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即,附着的物质会降低表面的润滑性,纸屑、墨粉容易附着,还容易产生刮板噪声、卷曲、表面划痕等。
另外,可以考虑在对电子照相装置进行维修或进行更换感光体单元的作业时,来自人体的皮脂等会附着于感光体表面。至此,感光体对这些附着物的耐久性不一定足够,若在人类鼻子的油脂、头皮的皮脂附着于感光体表面的状态下长时间放置,则可能会在表面产生裂纹、白点、黑点等图像不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各种感光体的最表面层的改良方法。具体而言,为了提高感光体表面的耐久性,提出了各种聚碳酸酯树脂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2、3中提出了包含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但对于各种电荷传输剂、与添加材料的相溶性、树脂的溶解性未进行充分探讨。此外,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包含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但具有高度松散结构的树脂由于聚合物之间的空间较多,且带电时的放电物质、接触构件、异物等容易渗透到感光层,因而难以获得足够的耐久性。另外,为了提高印刷耐久性和涂层性,专利文献5提出了特殊结构的聚碳酸脂,但对于进行组合的电荷传输材料、添加剂没有充分记载,存在难以在长期使用时保持稳定的电学特性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通过向表面保护层添加高度支化聚合物和聚合性电荷传输剂从而提高耐磨损性和转印性的方案,但在途液稳定性方面还存在课题。此外,专利文献7提出了在感光体的表面层含有粘合剂树脂、以及在侧链上具有长链烷基的直链状的乙烯基聚合物的方案,但在存在其它粘合剂树脂的溶液中对乙烯基聚合物进行聚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分子量、树脂骨架的控制会因其它粘合剂树脂的存在而难以充分进行。另外,关于利用表面保护层进行的耐磨擦性的改善,专利文献8提出了采用含有由规定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三官能团以上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以及具有电荷传输性结构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形成的三维交联结构的固化物的表面保护层的技术,但该情况下,由于感光层为多层结构,因而在生产性方面存在问题,电荷传输层的改善变得重要。
另外,在彩色打印机中,有通过采用墨粉的色彩重叠转印、转印带来增大转印电流的趋势,在打印各种尺寸的用纸时,有用纸的部分与没有用纸的部分会产生转印疲劳差,存在加重图像浓度差的问题。即,在小尺寸的用纸上频繁打印的情况下,相对于用纸通过的感光体部分(通纸部),用纸不通过的裸露的感光体部分(非通纸部)持续直接受到转印的影响,因而转印疲劳会变大。其结果是,在接下来对大尺寸的用纸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由于上述通纸部和非通纸部的转印疲劳的差异会导致在显影部上产生电位差,从而表现出浓度差。转印电流的增大使得该趋势变得更为显著。这种状况中,相对于单色打印机,特别是在彩色打印机中,对于因反复使用、使用环境(室温以及环境)的变动所引起的图像特性、电学特性的变动较小且转印恢复性优异的感光体的要求显著提高,若采用以往的技术,则无法同时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对于耐气体性的提高,提出了受阻酚化合物、磷类化合物、硫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受阻胺类化合物等各种添加剂。然而目前,若采用上述技术,则无法获得表现出足够耐气体性的感光体,或者即使对于耐气体性表现出足够的特性,但由于与树脂、电荷传输材料的组合,对于电学特性、例如响应性、图像存储、印刷时的电位稳定性等也没有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9、10中提出了一种二酯化合物,但进一步对更合适的粘合剂树脂与具有高移动度的电荷传输材料的组合进行了探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1-62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354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4-179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4-8564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3-273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0-276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3-255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11-64734号公报
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第2011-108064号刊物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特开2007-279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关于感光体的表面层的改良,以往提出了各种技术。然而,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在光响应性等电学特性、对皮脂的抗污染性、感光体的生产性等方面都没有充分满足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且即使在反复使用时也具有稳定的电学特性等,且耐转印性和耐气体性也较为优异。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感光层的组成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在使特定结构的高度支化聚合物溶解并分散到感光体的最外层的涂布液中的状态下对最外层进行涂布,从而能使最外层含有高度支化聚合物,能实现抗污染性优异且电学特性也优异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备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特征在于,作为最外层的所述电荷传输层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粘接树脂、以及具有长链烷基或脂环基的高度支化聚合物。
本发明中,在作为感光体的最外层的电荷传输层用的涂布液中,除了功能性材料、粘接树脂等以外,还溶解有导入长链烷基或脂环基而得到的亲油性高度支化聚合物作为改性剂,从而能使该高度支化聚合物在电荷传输层中的表面上发生偏析。由于在高度支化聚合物中主动导入了分支结构,因此高度支化聚合物与线状聚合物相比,分子纠缠度较小,表现出微粒子的运动,具有对树脂的分散性较高的特征。上述高度支化聚合物通过在存在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使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的自由基聚合双键的单体、与分子能具有长链烷基或脂环基及至少一个自由基聚合双键的单体发生聚合而获得,更具体而言,能通过在存在偶氮类聚合引发剂(C)的状态下使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的自由基聚合性双键的单体(A)、与分子内具有碳原子数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及至少一个自由基聚合性双键的单体(B)发生聚合而获得。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该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备电荷产生层及电荷传输层,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电荷传输层作为最外层,使用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粘接树脂、以及具有长链烷基或脂环基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涂布液作为该电荷传输层用的涂布液。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装置通过搭载上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而形成。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还能具备带电工艺以及显影工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上述特定结构的高度支化聚合物添加到感光体的最外层,从而能提高感光体表面对皮脂的抗污染性,并能实现电学特定稳定、耐转印性、抗气体性优异、且环境特性良好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电功能分离层叠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耐转印性的评价中所使用的装置的结构的简要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内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示的带负电层叠型感光体中,在导电性支承体1上依次层叠有下涂层2及感光层,该感光层由具备电荷产生功能的电荷产生层3、以及具备电荷传输功能的电荷传输层4构成。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中,在最外层即电荷传输层中,除了电荷传输材料以及粘接树脂以外还含有上述高度支化聚合物,从而能防止来自人体的皮脂等油附着于感光体表面而产生裂纹。可以考虑由来自人体的油引起的感光体表面的裂纹因如下原因而产生:即,在来自附着于感光体表面的皮脂的油中渗出的电荷传输材料容易向表面的皮脂的方向移动,从而在膜中产生空隙,使得应力集中在该空隙中。与此相对,如上所述,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对树脂的分散性较高,且具有脂环基,因此亲油性较高。因此,通过使感光体的最外层含有该高度支化聚合物,使得该高度支化聚合物偏析到感光体表面,从而与附着在表面的来自人体的皮脂结合,使皮脂在表面方向上扩散,从而能阻止皮脂浸入感光体内部,并能阻碍电荷传输材料等向皮脂移动。由此,能防止因皮脂的附着引起的感光体表面上裂纹的产生。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也不会影响电学特性的稳定性,还能有助于提高耐转印性和耐气体性。
本发明中,使带负电感光体的最外层即电荷产生层含有上述高度支化聚合物即可,由此能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本发明中,对于除此以外的层、即下涂层的有无等,能根据期望来适当决定,不作特别限制。
[导电性支承体]
导电性支承体1具有作为感光体的电极的作用的同时,也作为构成感光体的各层的支承体,可以是圆筒状、板状、薄膜状等任意的形状。作为导电性支承体1的材质,能使用铝、不锈钢、镍等金属类、或者对玻璃、树脂等的表面实施了导电处理后的材质等。
[下涂层]
下涂层2由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层、防蚀铝等金属氧化覆膜构成。上述下涂层2为了对电荷从导电性支承体1向感光层的注入性进行控制,或者出于将导电性支承体表面的缺陷覆盖、提高感光层与导电性支承体1的粘接性的目的,而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作为下涂层2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可以举出酪蛋白、聚乙烯醇、聚酰胺、三聚氰胺、纤维素等绝缘性高分子、以及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导电性高分子,这些树脂能单独使用,或者适当组合来混合使用。此外,也可以使这些树脂中含有二氧化钛、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
[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3通过涂布使电荷产生材料的粒子分散到粘接树脂中而得到的涂布液等方法来形成,接收光并产生电荷。此外,在具有较高的电荷产生效率的同时,所产生的电荷注入到电荷传输层4的注入性也较为重要,希望电场依赖性较少,在低电场下也有良好的注入。
作为电荷产生材料,能单独使用或者适当组合来使用X型无金属酞菁、τ型无金属酞菁、α型酞菁氧钛、β型酞菁氧钛、Y型酞菁氧钛、γ型酞菁氧钛、无定形型酞菁氧钛、ε型铜酞菁等酞菁化合物、各种偶氮颜料、蒽嵌蒽醌颜料、噻喃鎓颜料、苝颜料、紫环酮颜料、方酸颜料、喹吖啶酮颜料等,能根据图像形成所使用的曝光光源的光波长区域来选择合适的物质。电荷产生层3以电荷产生材料为主体,也能通过向该电荷产生材料添加电荷传输材料等来形成。作为该情况下的电荷传输材料,能从后述的电荷传输层所使用的材料中适当选择来使用。
作为电荷产生层的粘接树脂,能将聚碳酸酯树脂、聚芳烃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树脂、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砜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聚合物以及共聚合物等适当地进行组合来使用。
电荷产生层3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电荷产生层3中的固体成分为20~80质量%,更优选为30~70质量%。电荷产生层3中的粘接树脂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电荷产生层3的固体成分为20~80质量%,更优选为30~70质量%。
电荷产生层3具有电荷产生功能即可,因此其膜厚取决于电荷产生材料的光吸收系数,通常为1μm以下,优选为0.5μm以下。
[电荷传输层]
电荷传输层4主要由电荷传输材料以及粘接树脂构成。本发明中,进一步通过使电荷传输层4含有具有上述长链烷基以及脂环基的高度支化聚合物,从而能获得本发明所预期的效果。
作为上述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构成单位、即单体(A)的结构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作为单体(B)的结构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然而,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并不限于上述例示的结构。
(通式(1)中,R1和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1表示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或者也可以由羟基进行置换的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m表示1~30的整数)
(通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表示碳原子数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A2表示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n表示0~30的整数)
上述通式(1)中,作为由A1表示的可以被羟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可以举出亚乙基、三亚甲基、2-羟基三亚甲基、甲基亚乙基、四亚甲基、1-甲基三亚甲基、五亚甲基、2,2-二甲基三亚甲基、六亚甲基、九亚甲基、2-甲基八亚甲基、十亚甲基、十二亚甲基等。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异戊二烯、丁二烯、3-甲基-1、2-丁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2-聚丁二烯、戊二烯、己二烯、辛二烯等。
上述通式(1)中,作为由A1表示的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具体可以举出环戊二烯、环己二烯、环辛二烯、降冰片二烯、1,4-环己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1-((甲基)丙烯酰氧基)-2-甲基丙烷-2-基)-5-乙基-1,3-二噁烷-5-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1,3-金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金刚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1-((甲基)丙烯酰氧基)-2-甲基丙烷-2-基)-5-乙基-1,3-二噁烷-5-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1,3-金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金刚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单体(B)优选具有至少1个选自乙烯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任一方。
上述通式(2)中,作为由R4表示的碳原子数6~30的烷基,可以举出己基、乙基己基、3,5,5-三甲基己基、庚基、辛基、2-辛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异癸基、十一烷基、月桂基、十三烷基、肉豆蔻基、棕榈基、硬脂基、异硬脂基、花生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二十六烷(cerotoyl)基、二十八烷(montanyl)基、三十烷(melissyl)基等。其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0~30,更优选为12~24。此外,由R4表示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任一种。为了提供更优异的耐污染性,R4优选为直链状烷基。
上述通式(2)中,作为由R4表示的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可以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叔丁基环己基、异冰片基、降冰片烯基、薄荷基、金刚烷基、三环[5.2.1.02.6]癸基等。
上述通式(2)中,作为由A2表示的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可以举出亚乙基、三亚甲基、甲基亚乙基、四亚甲基、1-甲基三亚甲基、五亚甲基、2,2-二甲基三亚甲基、六亚甲基等。
另外,上述通式(1)、(2)中,从耐污染性的观点出发,n优选为0。
作为这种单体(B),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3,5,5-三甲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丙酯、(甲基)丙烯酸环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4-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烯酯、(甲基)丙烯酸薄荷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三环[5.2.1.02.6]癸烷(甲基)丙烯酸酯、2-己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2-十二烷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硬脂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环己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亚甲基二醇-单月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亚甲基二醇-单月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醇-单月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单硬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单硬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月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硬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硬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单体(B)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兼用两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中的偶氮类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二(1-环己甲腈)、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胺甲酰偶氮(carbamoylazo))异丁腈,1,1’-偶氮二(1-环己烷羧酸)二甲酯等。其中,从对构成材料的表面改性效果和电学特性较为良好这一点出发,优选为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和1,1’-偶氮二(1-环己烷羧酸)二甲酯。
本发明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在相对于单体(A)存在规定量的偶氮类聚合引发剂(C)的情况下使上述单体(A)与单体(B)发生聚合来获得。本发明中,对于使单体(A)与单体(B)共聚时的比率,相对于单体(A)的摩尔数,单体(B)优选为5~300摩尔%,更优选为10~150摩尔%。此外,关于偶氮类聚合引发剂(C),以相对于单体(A)的摩尔数优选为5~200摩尔%更优选为50~100%的量来使用。
作为聚合方法,可以举出公知的方法,例如溶液聚合、分散聚合、沉淀聚合、本体聚合等,其中,溶液聚合或沉淀聚合较为优选。特别是从控制分子量的观点出发,优选利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聚合来实施反应。
作为此时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举出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四氢化萘、邻二氯苯等芳香烃类、正己烷、环己烷等脂族或脂环族烃类、氯甲烷、溴甲烷、氯仿等卤化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等酯类或酯醚类、四氢呋喃、1,4-二噁烷、甲基溶纤剂等醚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等醇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类、二甲亚砜等亚砜类、以及由上述两种以上构成的混合溶剂。有机溶剂的量可以设为相对于单体(A)1质量份为1~100质量份。
此外,聚合时的温度为50~200℃,更优选为,在比偶氮类聚合引发剂(C)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高20℃以上的温度下实施。聚合后得到的高度支化聚合物能利用在贫溶剂中再沉淀、析出等任意的方法来进行回收。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具体可以举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所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16、18~36。此外,本发明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200000,更优选为2000~100000,进一步优选为5000~60000。
本发明所使用高度支化聚合物被称为高支链聚合物,具有树状大分子那样的高支化树状结构,但并非像树状大分子那样所有分支部位都发生聚合,具有分支不完全的树状结构的特征。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通常能根据末端部位与支化部位以及未支化部位的各个量来推算,或者将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与光散射测量相结合求出树脂的旋转半径来进行推算。通常,若用溶解到溶剂时的溶液的粘度、GPC中的分子量将高度支化聚合物与使用相同原料所合成的同分子量的直链状、梳状的聚合物进行比较,则高度支化聚合物由于采用球状结构因而分子纠缠度较低,表现出低粘度,且由于旋转半径较小,因此GPC洗脱时间较慢,具有GPC上测量出的分子量较低的特征。
作为电荷传输层的电荷传输材料,例如能举出腙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吡唑啉酮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噁唑化合物、芳基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茋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聚硅烷等,能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者也能将两种以上适当组合起来使用。
作为电荷传输层的粘接树脂,能使用双酚A型、双酚Z型、双酚A型-联苯共聚物、双酚Z型-联苯共聚物等各种聚碳酸酯树脂、聚亚苯基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缩醛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砜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另外,也可以将分子量不同的同种树脂混合起来使用。
电荷传输层4中的电荷传输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4的固体成分,优选为10~90质量%,更优选为20~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60质量%。电荷传输层4中的粘接树脂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电荷传输层4中的固体成分为10~90质量%,更优选为20~80质量%。另外,电荷传输层4中含有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比率优选为0.01~10.00质量%,更优选为0.1~8.0质量%。
另外,为了维持实用上有效的表面电位,电荷传输层4的膜厚优选为3~5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5~40μm的范围。
感光层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出于提高耐环境性、对有害光的稳定性的目的,也能含有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抗劣化剂。作为用于这种目的的化合物,可以举出生育酚等苯并二氢吡喃醇衍生物及酯化化合物、聚芳基烷烃化合物、氢醌衍生物、醚化化合物、二醚化化合物、二苯甲酮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硫醚化合物、苯二胺衍生物、膦酸酯、亚磷酸酯、酚化合物、受阻酚化合物、直链胺化合物、环胺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等。
此外,感光层中,出于提高所形成的膜的流平性、赋予润滑性的目的,也能含有硅油、氟系油等匀染剂。另外,出于调整膜硬度、降低摩擦系数、赋予润滑性等目的,也能含有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铝(矾土)、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硫酸钡、硫酸钙等金属硫酸盐、氮化硅、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的微粒、或者四氟乙烯树脂等氟系树脂粒子、含氟类梳型接枝聚合树脂等。另外,也能根据需要在不显著影响电子照相特性的范围内含有其它公知的添加剂。
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特征:在制造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备电荷产生层以及电荷传输层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时,使用含有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涂布液作为最外层的电荷传输层用的涂布液。由此,能获得表面的抗污染性优异且在反复使用时也具有稳定的电学特性、转印耐性、耐气体性也优异的感光体,对除此以外的制造工序的细节、制备涂布液所使用的溶剂等没有特别限制,能按照通常方法来适当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上述涂布液能适用于浸渍涂布法、喷雾涂布法等各种涂布方法,并不限于某一种涂布方法。
(电子照相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能通过应用于各种机械工艺来获得所期望的效果。具体而言,在使用辊、刷等带电构件的接触带电方式、使用电晕管、电晕器等带电构件的非接触带电方式等的带电工艺、以及使用非磁性单组分、磁性单组分、双组分等显影方式(显影剂)的接触显影以及非接触显影方式等的显影工艺中也能获得足够的效果。
作为一个例子,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简要结构图。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60搭载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7,该电子照相用感光体7包含导电性支承体1、覆盖在其外周面上的下涂层2以及感光层300。另外,该电子照相装置60至少具备带电工艺和显影工艺。电子照相装置60由以下部分构成:配置在感光体7的外周边部的辊带电构件21;向该辊带电构件21提供施加电压的高压电源22;影像曝光构件23;具备显影辊241的显影器24;具备进纸辊251及导纸器252的进纸构件25;转印带电器(直接带电型)26;具备清洁刮板271的清洁装置27;以及除电构件28。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60也能作为彩色打印机。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不超过其主旨即可,并不由以下实施例所限定。
(实施例1)
将醇溶性尼龙(东丽(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M8000”)3质量份、以及氨基硅烷处理后的氧化钛微粒子7质量份溶解并分散到90质量份的甲醇中,从而制备下涂层用涂布液。在作为导电性支承体1的外径30mm的铝制圆筒的外周浸渍涂布该下涂层用涂布液,在温度120℃下干燥30分钟,形成膜厚1μm的下涂层2。
将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Y型钛酞菁1质量份与作为粘接树脂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积水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LECKS-1”)1.5质量份溶解并分散到60质量份的二氯甲烷中,从而制备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在上述下涂层2上对该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进行浸渍涂布,在温度80℃下干燥30分钟,形成膜厚0.25μm的电荷产生层3。
<高度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根据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记载的下述方法合成了高度支化聚合物。
即,首先,在氮流入状态下的200ml烧瓶中加入甲苯53g,搅拌5分钟以上,将液体温度提高到110℃,使其回流。在氮流入的状态下,向另一个100ml烧瓶中加入作为单体(A)的三环[5.2.1.02.6]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6.6g(20mmol)、作为单体(B)的月桂酯2.4g(10mmol)、作为引发剂(C)的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3.0g(12mmol)以及甲苯,进行搅拌并水冷到0℃。
用30分钟时间向200ml烧瓶中的甲苯中滴入100ml烧瓶的溶液,在滴入结束后,搅拌1小时。在使该反应溶液减压状态下的80g的甲苯挥发并蒸馏去除后,添加到正己烷/乙醇(质量比1:2)330g中,使其沉淀。对该液体进行减压过滤、真空干燥,得到6.4g白色粉末的聚合物(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所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按照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所记载的GPC测定方法对该聚合物进行测定时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为Mw=7800。
将作为电荷传输材料的由下式
表示的化合物100质量份、与作为粘接树脂的具有由下式
表示的结构的分子量50000的聚碳酸酯共聚物树脂100质量份、以及5质量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溶解到1000质量份的二氯甲烷中,来制备电荷传输层用涂布液。在上述电荷传输层3上对电荷传输层用涂布液进行浸渍涂布,在温度90℃下干燥60分钟,从而形成膜厚25μm的电荷传输层4,制备出带负电层叠型感光体。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2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2的Mw为13,000。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3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3的Mw为10,000。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4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4的Mw为8,200。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6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6的Mw为11,000。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8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8的Mw为10,000。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9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9的Mw为6,600。
实施例8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0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10的Mw为13,000。
实施例9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26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26的Mw为9,500。
实施例10
除了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改变为国际公开第2012/128214号刊物中记载的高度支化聚合物27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该高度支化聚合物27的Mw为8,800。
实施例11
除了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的添加量变为1质量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
实施例12
除了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高度支化聚合物1的添加量变为10质量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
实施例13
除了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电荷传输剂改变为具有下式所表示的结构的电荷传输剂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
实施例14
除了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改变为具有下式所表示的结构的分子量50000的树脂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感光体。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中制作电荷传输层用涂布液而不使用高度支化聚合物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来制作感光体。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13中制作电荷传输层用涂布液而不使用高度支化聚合物以外,以和实施例13同样的方法来制作感光体。
比较例3
除了在实施例14中制作电荷传输层用涂布液而不使用高度支化聚合物以外,以和实施例14同样的方法来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的评价>
利用下述方法对上述实施例1~14以及比较例1~3中制作的感光体的电学特性、实机特性、耐转印性以及抗污染性进行评价。在下面的表中示出其结果。
<电学特性>
利用GEN-TECH(株式会社)制造的流程模拟器(CYNTHIA91),按照以下方法对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得到的感光体的电学特性进行评价。
首先,在暗处利用高压舱带电装置的电晕放电使感光体表面带上-800V的电后,对刚带电后的表面电位V0进行测定。接着,中止带电,在暗处放置5秒后,对表面电位V5进行测定,求出由下式(i)定义的、带电5秒后的电位保持率Vk5(%)。
Vk5=(V5/V0)×100 (i)
接着,将卤素灯作为光源,从表面电位达到-800V的时刻起照射利用滤镜分光为780nm的曝光光5秒,求出光衰减到表面电位达到-100V所需的曝光量作为灵敏度E100(μJcm-2),并求出曝光后5秒后的感光体表面的残余电位作为Vr5(V)。
<实机特性>
接着,将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得到的感光体搭载到进行了改造从而能观察感光体的表面电位的黑白激光打印机ML-2241(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制),作为初期评价,对各环境下(LL(低温低湿):10℃15%RH,NN(常温常湿):25℃50%RH,HH(高温高湿):35℃85%RH)下打印了三张实心白色图案以及三张实心黑色图案后的图像存储进行评价。关于图像存储评价,利用对扫描仪扫引的前半部分施加方格旗图案、对后半部分施加半色调得到的图像样本的印刷评价,读取半色调部分呈现出方格旗的存储现象,根据其浓淡来评价好坏(◎:非常良好、○:良好、△:产生较淡的存储、×:产生较浓的存储)。
此外,对常温常湿(25℃50%RH)环境下打印1万张后的带电时表面电位V0以及亮区电位VL的变动量、以及图像存储进行评价。关于图像存储评价,采用与上述同样的基准。
<耐转印性>
关于耐转印性,利用如图3所示那样实施了改造从而能观察感光体7的表面电位的市售的多功能打印机(1600n,戴尔(有限公司)制)来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将各感光体组装到打印机中并打印7张实心白色图案,利用高压电源,并以恒压控制方式对转印极10逐级施加0kv(第一张)、1.2kv(第二张)~2.2kv(第七张)。在各环境下(LL(低温低湿):10℃15%RH,NN(常温常湿):25℃50%RH)实施上述步骤,计算ΔV=V1(第1张纸间暗部电位)-V7(第7张暗部电位)作为耐转印性的好坏,ΔV越小则判断为越好。另外,图3中,标号8表示带电器,标号9表示曝光光源。
<抗污染性>
(抗脂肪酸性)
在与上述实机特性的评价相同的条件下,对切割成10mm见方的刮片(BEMCOTM-3II,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浸渍油酸甘油三酸酯(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80~120mg后,使其与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24小时。之后,将刮片剥离,对感光体表面进行擦拭。之后,打印1on2off模式的半色调图像,确认有无附着部分的印刷问题(白点缺陷和黑点缺陷)。图像上有条纹的情况表示为○,没有条纹的情况下表示为×。
(人体头皮引起的抗油污染性)
在使30个人体头皮(约0.5mm见方)附着于感光体表面并在25℃50RH%的环境下放置10天后,利用上述黑白激光打印机打印1on2of模式的半色调图像,并调查头皮附着部分有无打印问题(白点缺陷和黑点缺陷)结果。将30个部位中没有图像缺陷部位的判定为○,有1~3个部位的缺陷的判定为△,有四个部位以上的缺陷的判定为×。
(耐臭氧性)
在能在臭氧气氛下放置感光体的臭氧暴露装置内设置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感光体,以100ppm的浓度暴露在臭氧中2小时后,在与上述电学特性试验同样的条件下测定电位保持率Vk5,求出臭氧暴露前后的保持率Vk5的变化程度,并以百分数的形式作为臭氧暴露保持变化率(ΔVk5)。若将臭氧暴露前的保持率设为Vk51,将臭氧暴露后的保持率设为Vk52,则根据下式求得臭氧暴露保持变化率。
ΔVk5=Vk52(臭氧暴露后)/Vk51(臭氧暴露前)
[表1]
由上述表中的结果明确可知,在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各实施例中,对于初期的电学特性,与比较例1~3相比,电学特性为高灵敏度且低残余电位。此外,与未添加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比较例1~3相比,显然几乎未观察到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引起的初期灵敏度的变动。
于是,由上述表中的结果可以确认,在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感光体中,初期的电学特性、各环境下的电位特性较为良好,且打印时的电位变化得以降低,并同时实现了良好的抗污染性。
如上所述,可以确认,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度支化聚合物,能获得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且即使在反复使用时也具有稳定的电学特性、还具有优异的耐转印性和抗气体性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
标号说明
1 导电性支承体
2 下涂层
3 电荷产生层
4 电荷传输层
7 感光体
8 带电器
9 曝光光源
10 转印极
21 辊带电构件
22 高压电源
23 影像曝光构件
24 显影器
241 显影辊
25 进纸构件
251 进纸辊
252 导纸器
26 转印带电器(直接带电型)
27 清洁装置
271 清洁刮板
28 除电构件
60 电子照相装置
300 感光层
Claims (8)
1.一种电子照相用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备电荷产生层及电荷传输层,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特征在于,
作为最外层的所述电荷传输层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粘接树脂、以及具有长链烷基或脂环基的高度支化聚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支化聚合物通过在存在偶氮类聚合引发剂(C)的状态下使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的自由基聚合性双键的单体(A)、与分子内具有碳原子数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及至少一个自由基聚合性双键的单体(B)发生聚合而获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支化聚合物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为1000~20000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A)具有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并且所述单体(B)具有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
(通式(1)中,R1和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1表示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或者也可以用羟基来进行置换的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m表示1~30的整数)。
(通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表示碳原子数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30的脂环基,A2表示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n表示0~30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氮类聚合引发剂(C)为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或者1,1’-偶氮二(1-环己烷羧酸)二甲酯。
6.一种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备电荷产生层及电荷传输层,所述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电荷传输层作为最外层,使用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粘接树脂、以及具有长链烷基或脂环基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的涂布液作为该电荷传输层用的涂布液。
7.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照相装置通过搭载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带电工艺以及显影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PCT/JP2013/069254 | 2013-07-16 | ||
PCT/JP2013/069254 WO2015008323A1 (ja) | 2013-07-16 | 2013-07-16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PCT/JP2014/068631 WO2015008711A1 (ja) | 2013-07-16 | 2014-07-11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1740A true CN104981740A (zh) | 2015-10-14 |
CN104981740B CN104981740B (zh) | 2020-01-10 |
Family
ID=52345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7777.9A Active CN104981740B (zh) | 2013-07-16 | 2014-07-11 | 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65019B2 (zh) |
JP (1) | JP6052415B2 (zh) |
KR (1) | KR20160030473A (zh) |
CN (1) | CN104981740B (zh) |
TW (1) | TWI608318B (zh) |
WO (2) | WO201500832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94223A1 (ja) | 2015-06-05 | 2016-12-08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55580A (ja) * | 2002-02-27 | 2003-09-10 | Konica Corp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0024330A (ja) * | 2008-07-17 | 2010-02-04 | Univ Of Tokushima | 高分岐ポリマーを用いた光パターニング組成物 |
JP2011064734A (ja) * | 2009-09-15 | 2011-03-31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CN102301284A (zh) * | 2009-02-16 | 2011-12-2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电子照相的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装置 |
WO2012128214A1 (ja) * | 2011-03-18 | 2012-09-27 |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親油性高分岐ポリマー及びそれを含む光重合性組成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62040A (ja) | 1984-09-04 | 1986-03-29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JP2584292B2 (ja) * | 1988-10-04 | 1997-02-26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H03273256A (ja) | 1990-03-23 | 1991-12-04 | Idemitsu Kosan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531852B2 (ja) | 1990-11-15 | 1996-09-04 |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001353808A (ja) * | 2000-06-13 | 2001-12-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汚れ目立ち防止被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タッチパネル、それらを用いた情報端末 |
JP4094021B2 (ja) * | 2001-10-31 | 2008-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869734B2 (ja) | 2002-02-04 | 2007-01-1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電荷発生層ならびに電荷注入・輸送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感光体 |
JP2004085644A (ja) | 2002-08-23 | 2004-03-18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4093917B2 (ja) | 2003-05-29 | 2008-06-04 |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4069845B2 (ja) * | 2003-10-30 | 2008-04-0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228932B2 (ja) * | 2004-02-18 | 2009-02-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2006047344A (ja) | 2004-07-30 | 2006-02-16 | Kyocera Mita Corp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98494B2 (ja) | 2006-04-07 | 2011-10-19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564831B2 (ja) | 2009-05-26 | 2014-08-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WO2011108064A1 (ja) | 2010-03-01 | 2011-09-09 |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1203495A (ja) * | 2010-03-25 | 2011-10-13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52641B2 (ja) * | 2010-07-07 | 2015-01-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5609534B2 (ja) * | 2010-10-25 | 2014-10-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有機感光体 |
JP5645779B2 (ja) | 2011-08-30 | 2014-12-2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正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57904A (ja) * | 2011-09-09 | 2013-03-28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2013
- 2013-07-16 WO PCT/JP2013/069254 patent/WO201500832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7-11 WO PCT/JP2014/068631 patent/WO201500871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7-11 KR KR1020157021357A patent/KR20160030473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7-11 JP JP2015527284A patent/JP60524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7-11 CN CN201480007777.9A patent/CN104981740B/zh active Active
- 2014-07-14 TW TW103124129A patent/TWI60831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
- 2015-08-10 US US14/822,756 patent/US966501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55580A (ja) * | 2002-02-27 | 2003-09-10 | Konica Corp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0024330A (ja) * | 2008-07-17 | 2010-02-04 | Univ Of Tokushima | 高分岐ポリマーを用いた光パターニング組成物 |
CN102301284A (zh) * | 2009-02-16 | 2011-12-2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电子照相的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装置 |
JP2011064734A (ja) * | 2009-09-15 | 2011-03-31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WO2012128214A1 (ja) * | 2011-03-18 | 2012-09-27 |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親油性高分岐ポリマー及びそれを含む光重合性組成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52415B2 (ja) | 2016-12-27 |
US20150346614A1 (en) | 2015-12-03 |
WO2015008711A1 (ja) | 2015-01-22 |
JPWO2015008711A1 (ja) | 2017-03-02 |
US9665019B2 (en) | 2017-05-30 |
WO2015008323A1 (ja) | 2015-01-22 |
KR20160030473A (ko) | 2016-03-18 |
TW201508426A (zh) | 2015-03-01 |
CN104981740B (zh) | 2020-01-10 |
TWI608318B (zh) | 2017-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08564B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KR20080087016A (ko) | p-터페닐 화합물 혼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사진용감광체 | |
CN105531629B (zh) | 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及电子照相装置 | |
TWI534565B (zh) | 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6217160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S61148159A (ja) | イオウ含有ジシアノメチレンフルオレンカルボシシレ−ト化合物を含む多層型感光性像形成部材 | |
CN105074578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TWI414913B (zh) | 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4969130A (zh) | 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 |
CN109643073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子照相装置 | |
CN104981740A (zh) | 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 |
CN100436437C (zh) | 胺化合物、使用该胺化合物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有该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7111258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2242825A (ja) | 電荷輸送分子の勾配 | |
JP6212999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CN105051612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S608500B2 (ja) | 複合型電子写真板 | |
US20040033430A1 (en) | Photoconduc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quinomethane compound | |
JP3114394B2 (ja)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
CN103384851B (zh) |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 |
JP2013246307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0207094A (ja)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
CN111742268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 |
JP2005170891A (ja) | 新規キノン化合物、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H09134021A (ja)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