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851B -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851B
CN103384851B CN201280008707.6A CN201280008707A CN103384851B CN 103384851 B CN103384851 B CN 103384851B CN 201280008707 A CN201280008707 A CN 201280008707A CN 103384851 B CN103384851 B CN 103384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ayer
resin binder
charge
charge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87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4851A (zh
Inventor
根桥和希
铃木信二郎
北川清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84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4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8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42Polyvinylalcohol, polyallylalcoh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vinylester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m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8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ide-chain substituents or end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96Phthalocyan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2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monoamine groups
    • G03G5/0732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monoamine groups comprising pending alkenyl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具有高耐转印性、优异的存储性质和电性质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还提供了用于生产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和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在导电基底(1)上依次设置有下涂层(2)和光电导层(3)。所述光电导层(3)含有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并含有由通式(1)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在式(1)中,R表示氢原子、甲基、乙基或丙基;x、y和z分别代表各个结构单元的摩尔%并且x+y+z=100;n表示1-5的整数;缩醛化程度(x+z)为76-99摩尔%;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是95:5至50:50)。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含有有机材料的光电导层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下文也简称为“光电导体”),其用于电子照相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还涉及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生产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具体来说,通过改进作为光电导层的组成材料的树脂粘合剂,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图像特性和电特性的多层型或单层型电子照相光电导体,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所要求的各种功能通常包括在黑暗中保持表面电荷的功能,通过接收光产生电荷的功能,以及同样地通过接收光来传输电荷的功能。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所谓的多层型光电导体和所谓的单层型光电导体,所述多层型光电导体具有层的层叠,功能性地分隔成主要用于电荷产生的层,用于在黑暗中保持表面电荷的层,以及在接收光之后用于电荷传输的层,所述单层型光电导体将这些功能结合在一个层中。
例如,卡尔森方法(Carlson method)采用此类电子照相光电导体通过电子照相法用于成像。根据该方案的成像涉及光电导体在黑暗中充电,在带电的光电导体表面上形成对应文字或图形等的静电图像,通过曝光用调色剂显影形成的静电潜在图像,并将经过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的支撑物上并固定。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光电导体经过例如去除残留调色剂和消除电荷,之后重复使用。
用于上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材料包含无机光电导材料,例如硒、硒合金、氧化锌和硫化镉。在近些年开始实际应用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通过在树脂粘合剂中分散有机光电导材料来形成光电导层,所述有机光电导材料与无机光电导材料相比,在热稳定性、膜成形性质等方面更好。这类有机光电导材料的例子包括,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9,10-蒽二醇聚酯、吡唑啉、腙、芪、丁二烯、联苯胺、酞菁和双偶氮化合物。
近年来,得益于功能分隔多层型光电导体对于适用于光电导层的各种功能的丰富有机材料的宽范围选择所提供的大的设计自由度,上文所述的功能分隔多层型光电导体已经成为主流,所述功能分隔多层型光电导体中形成有作为含有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以及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的电荷传输层的层叠的光导电层。
对于前述光电导体,已经从负电荷型光电导体制造出了无数产品,所述负电荷型光电导体具有导电基材形式的电荷产生层,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通过气相沉积形成有机光电导材料层,或者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通过在分散有有机光电导材料的树脂粘合剂的涂料溶液中浸涂来形成层,所述光电导体在电荷产生层上具有通过浸涂形成的层的形式的电荷传输层,所述浸涂采用的是将具有电荷传输功能的有机低分子量化合物分散或溶解在树脂粘合剂中得到的涂料溶液。
依赖于通过将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分散或溶解在树脂粘合剂中形成的光电导单层的正电荷型光电导体同样也是众所周知的。
电子照相打印装置要求具有甚至更高的耐久性和灵敏度以及更快速的响应,用于例如网络化办公室中复印数量的增加以及适应轻量化电子照相打印机的快速发展。此外,这些装置对于以下方面具有严格要求:由于重复使用和使用环境(室温、湿度)的变化所导致的图像特性和电特性的波动不大。
近年来,彩色打印机的发展和逐渐扩展伴随着更快的打印速度、更小的装置、更少的组件以及对于使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需求。在彩色打印机中,观察到存在转移电流增加的趋势,这是调色剂色彩重叠和/或使用转印带的结果。当打印不同尺寸的纸张时,在有纸部分和无纸部分之间产生转印疲劳偏差。这进而加剧了图像密度差异,这是很有问题的。在频繁打印小尺寸纸张的情况下,纸张不经过的裸光电导体部分(无纸张通过区段)受到转印的连续和直接作用,比纸张经过的光电导体部分(纸张通过区段)具有更大的转印疲劳。结果是,当下次在大尺寸纸张上打印时,所述纸张通过区段和无纸张通过区段间的转印疲劳差异使得显影区产生潜在差异的问题,这引起密度差。随着转印电流增加,该趋势变得更为明显。在此类环境下,加剧了对于这样的光电导体的需求,其在重复使用或者使用环境(室温和环境)的波动影响下的图像特性和电特性波动不大,并且相比于黑白打印机,彩色打印机尤其具有优异的转印弹性。但是,常规技术远不能同时充分符合这些要求。
如上文所述,通常形成的电荷产生层包含以有机光电导材料,例如酞菁化合物的形式分散在树脂粘合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考虑各种类型的树脂作为所述树脂粘合剂。
例如在生产光电导体过程中,涂料溶液中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具有优良的颜料分散性,并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如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所述。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合成方法本身也是研究课题,如专利文件3所示。
专利文件4研究了一种电荷产生层,其含有特定混合比的两种具有不同缩丁醛化程度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以及两种具有不同羟基基团含量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发现所述电荷产生层对于改善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的重复稳定性和灵敏度是有效的,但是并未解决电荷产生层的耐转印性的问题。
还已知用于增强灵敏度、重复耐用性和液体储存稳定性的技术,例如结合聚酰胺作为用于下涂层粘合剂的粘合剂,以及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用于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专利文件5),或者结合作为用于下涂层的粘合剂的共聚物尼龙,以及作为用于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专利文件6)。但是,并未解决耐转印性的问题。专利文件7揭示了一种包含基底材料层和具有特定改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可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的层叠物,还揭示了一种涉及具有苯基基团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丁基:苯基=19:59)的具体例子,但是所述层叠物不适合光电导体。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S62-95537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S58-105154
专利文件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H5-1108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133701
专利文件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S58-30757
专利文件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H9-265202
专利文件7: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1-105546
如上文所述,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是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光电导层中的已知组成材料,并且这些树脂的生产和使用方法已经是各种研究的课题。但是,这些研究都未能成功地充分满足高耐转印性、高存储特性和良好的电特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具有高耐转印性(transferresistance)、高存储特性和良好的电特性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并提供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生产方法,和提供电子照相装置。
作为不断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可以通过在光电导层中采用含有苯基基团作为组成单体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具体来说,通过在光电导层中采用含有特定比例的此类含苯基单元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在该发现的基础上完成本发明。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是在导电基材上依次设置有下涂层和光电导层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其中,所述光电导层含有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并含有由以下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
(在式(1)中,R是氢原子、甲基、乙基或丙基;x、y和z代表各个结构单元的摩尔%,其中,x+y+z=100;n是1-5的整数;缩醛化程度(x+z)为76-99摩尔%;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是95:5至50:50)。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采用所述式(1)中的R是丙基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
在本发明中,Y-型氧代钛氧基酞菁可优选用作酞菁化合物。优选地,在本发明中,下涂层含有聚酰胺树脂。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光电导层是包含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的多层类型,并且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树脂粘合剂的总量计,含有1-5质量%的氯乙烯基共聚物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中的树脂粘合剂。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生产方法是用于生产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涂料溶液施涂到导电基材上形成光电导层的步骤,
其中,所述涂料溶液含有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并含有由下式(1)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
(在式(1)中,R是氢原子、甲基、乙基或丙基;x、y和z代表各个结构单元的摩尔%,其中,x+y+z=100;n是1-5的整数;缩醛化程度(x+z)为76-99摩尔%;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是95:5至50:50)。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装配有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光电导体。
凭借上述特性,本发明能够实现具有高耐转印性、高存储特性和良好的电特性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并实现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生产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显示了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一个例子的负电荷功能分隔多层型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构造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化学式(I-1)表示的树脂的NMR谱图;以及
图4是用于评估实施例中耐转印性的打印机的示意性说明图。
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受限于以下例子。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负电荷多层型光电导体、正电荷单层型光电导体以及正电荷多层型光电导体。例如,图1显示了负电荷多层型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过在导电基材1上依次堆叠下涂层2和光电导层3得到带负电荷的多层型光电导体,所述光电导层3包含具有电荷产生功能的电荷产生层4以及具有电荷传输功能的电荷传输层5。在所有类型的光电导体中,还可以在光电导层3上提供表面保护层6。
导电基材1起了光电导体的一个电极的作用,同时作为构成光电导体的各层的支撑物。导电基材1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例如圆柱、板状或者膜状,并且它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铝、不锈钢或者镍等,或者是表面经过导电性处理的诸如玻璃或者树脂等的材料。
通常,视情况可能需要提供包含具有主要组分为树脂或者明矾石的金属氧化物涂膜等的层的下底层2,从而控制电荷从导电基材进入光电导层的可注入能力,或者为了例如覆盖基底表面上的缺陷或者增强光电导层与下方元件之间的粘合的目的。用于下涂层中的树脂的例子包括,例如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及乙烯基苯酚树脂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者以适当的组合相互混合使用。优选地,下涂层2含有聚酰胺树脂,发现其在耐转印性方面具有优势。下涂层2可以含有,例如,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或者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微颗粒。可以用诸如硅氧烷化合物、烷氧基硅烷化合物或者硅烷偶联剂等之类的有机化合物对前述微颗粒进行表面处理。
如上文所述,电荷产生层4是根据如下方法形成的,所述方法涉及,例如施涂电荷产生材料的颗粒分散在树脂粘合剂中的涂料溶液。通过接收光,在电荷产生层4中产生电荷。产生的电荷进入电荷传输层5的可注入能力是重要的,同时高电荷产生效率也是重要的。优选地,电场依赖性低并且在弱电场下注入能力也是良好的。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光电导层3含有由以下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并且所述树脂含有苯基作为组成单体:
(在式(1)中,R是氢原子、甲基、乙基或丙基;x、y和z代表各个结构单元的摩尔%,其中,x+y+z=100;n是1-5的整数;缩醛化程度(x+z)为76-99摩尔%;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是95:5至50:50)。在多层型光电导体的情况下,电荷产生层4设定为含有上述具体的树脂粘合剂。可以凭借上述特征,结合如下文所述的在光电导层3中包含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所需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采用所述式(1)中的R是丙基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是特别优选的。
化学式(1)中的缩醛化程度(x+z)必须是76-99摩尔%,优选设定为86-95摩尔%,因为发现100摩尔%的缩醛化程度(x+z)使得当树脂粘合剂在溶液中的时候,产生颜料絮凝和沉淀。化学式(1)的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必须满足95:5至50:50,更优选为70:30至50:50,因为这导致更好的耐转印性。
在本发明中,必须将上式(1)表示的树脂粘合剂用作电荷产生层4的树脂粘合剂。本文中,聚乙酸乙烯酯用作聚乙烯醇的起始材料,这进而是所述粘合剂的起始材料。但是,在合成聚乙烯醇之后,残留的乙酰基团通常留在重复单元中,在合成的聚乙烯醇中的残留量是痕量至百分之几。这些乙酰基团还会留在树脂粘合剂中。本发明包括了上述树脂粘合剂包含源自所述起始材料的任意组分的情况。在上述树脂粘合剂的重复单元中存在少量此类乙酰基团不会对本发明的效果和特性造成负面影响。可用于本发明的电荷产生层4的树脂粘合剂的例子的适当组合,包括前述树脂粘合剂,此外还有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苯氧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砜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以及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聚合物与共聚物。在化学式(1)表示的粘合剂与其他树脂联用的情况下,总含量为10-90质量%,优选为40-60质量%,相对于电荷产生层4的固体计。优选地,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树脂粘合剂的总量计,氯乙烯基共聚物树脂形式的树脂粘合剂的量是1-5质量%,因为发现这在液体稳定性方面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中,电荷产生层4必须包含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可用的酞菁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例如,各种已知的金属酞菁。氧代钛氧基酞菁是优选的,当使用α-型氧代钛氧基酞菁、β-氧代钛氧基酞菁或者无定形氧代钛氧基酞菁,特别是Y-型氧代钛氧基酞菁或者在CuKα:X射线衍射光谱的布拉格角2θ的9.6°具有最大峰值的氧代钛氧基酞菁形式的氧代钛氧基酞菁时,引起了灵敏度、图像质量和耐转印性的明显改善作用,如日本专利申请号H8-209023的说明书或者美国专利说明书第5874570号所述。上述不同晶形的氧代钛氧基酞菁可同时使用。其他电荷产生材料,例如各种偶氮颜料、蒽嵌蒽醌颜料、噻喃颜料、二萘嵌苯颜料、派里酮(perinone)颜料、方酸类(squarylium)颜料以及喹吖啶酮颜料等可与酞菁化合物同时使用。
电荷产生层4具有电荷产生功能就足够了,因此电荷产生层4的厚度取决于电荷产生材料的光吸收系数,并且通常小于或等于1μm,优选小于或等于0.5μm。相对于电荷产生层4的固体,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范围为10-90质量%,优选为40-60质量%。电荷产生层具有电荷产生材料作为主要组分,但是也可以采用电荷传输材料等作为添加剂。
电荷传输层5主要由电荷传输材料和树脂粘合剂构成。各种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二胺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或者吲哚化合物等可以作为电荷传输材料单独使用,或者相互适当结合混合使用。树脂粘合剂的例子包括例如,双酚A-型、双酚Z-型、双酚A-型-联苯共聚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等,以及聚苯乙烯树脂或者聚亚苯基树脂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者以适当的组合相互混合使用。以树脂粘合剂为100质量份数计,电荷传输材料的用量范围为2-50质量份数,优选为3-30质量份数。为了维持实际有效的表面电势,电荷传输层的厚度范围优选为3-50μm,更优选为15-40μm。
以下是本发明的电荷传输材料的例子II-1至II-5,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为了例如提高灵敏度、降低剩余电势并提供高耐久性(提高耐环境性和对有害光的稳定性以及耐磨性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在下涂层2、电荷产生层4以及电荷传输层5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所述可以使用的添加剂包括例如琥珀酸酐、马来酸酐、二溴琥珀酸酐、苯均四酸酐、苯均四酸、偏苯三酸、偏苯三酸酐、邻苯二甲酰亚胺、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四氰乙烯、四氰醌二甲烷、氯醌、四溴代苯醌、邻-硝基苯甲酸或者三硝基芴酮等的化合物。
也可向各层中加入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用于这些目的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例如色满(chromanol)衍生物如生育酚,以及醚化合物、酯化合物、聚芳基烷化合物、氢醌衍生物、二醚化合物、二苯甲酮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硫醚化合物、苯二胺衍生物、膦酸酯、亚磷酸酯、苯酚化合物、位阻酚化合物、线型胺化合物、环胺化合物或者位阻胺化合物。
可以在光电导层3中结合流平剂例如硅油或氟化油,目的是用来提高形成的层的流平性并进一步赋予其润滑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按需在光电导层3的表面上提供表面保护层6,从而进一步提升耐环境性和机械强度。优选地,表面保护层6由具有优异耐环境性且对机械应力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穿透性,使得光到达电荷产生层的灵敏度损失尽可能的低。
表面保护层6包含具有树脂粘合剂作为主要组分和/或无机薄膜例如无定形碳的层。为了例如增强导电性、降低摩擦系数和赋予润滑性目的,树脂粘合剂可以含有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硅(硅石)、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铝(铝土)或氧化锆等;金属硫酸盐,例如硫酸钡或硫酸钙等;或者金属氮化物,例如氮化硅或氮化铝等;或者金属氧化物的微颗粒或四氟乙烯树脂的氟树脂颗粒或氟基梳状接枝聚合树脂颗粒。表面保护层6可含有用于光电导层中的电荷传输物质和/或电子受体物质,目的是赋予电荷传输性质,并可含有流平剂例如硅油或氟化油,目的是提高形成的层的流平性并赋予其润滑性。表面保护层6其自身的厚度取决于保护层的掺混组成,可以在只要不导致负面影响例如重复和连续使用之后增加剩余电势的情况下任意确定。
用于生产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可包括通过在导电基材上施涂涂料溶液来形成光电导层的步骤,所述涂料溶液含有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并含有由化学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各种涂覆方法,例如浸涂或者喷涂等来涂覆溶液。本发明并不限于任意涂覆方法。
在各种机械过程中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以提供上述各种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在充电过程,例如依赖辊或刷的接触充电方案中,依赖电晕器或者高压舱(scorotron)等的非接触充电方案,以及在显影过程,例如依赖非磁性单组分显影、磁性单组分显影和双组分显影的接触显影和非接触显影方案中获得充分的效果。
例如,图2是本发明电子照相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将包含导电基材1、覆盖了所述导电基材1的外周面的下涂层2以及光导电层300的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7安装到图中所示的电子照相装置60中。电子照相装置60还设置有:置于光电导体7外周边的辊充电元件21;向所述辊充电元件21施加电压的高压电源22;图像曝光元件23;包含显像辊241的显影装置24;包含供纸辊251和供纸引导器252的供纸元件25;转换充电器(直接充电型)26;包含清洁刀片271的清洁装置27;以及电荷消除元件28。电子照相装置60可用作彩色打印机。
实施例
下面基于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下文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此处,将作为下涂层的材料的100质量份数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78660或者美国专利说明书第7723000号的实施例1中所揭示的聚酰胺树脂,溶解在包含1500质量分数的甲醇和500质量份数的丁醇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加入400质量份数的氧化钛,以产生浆料,所述氧化钛是通过用1/1的氨基硅烷基偶联剂和异丁基硅烷偶联剂处理泰卡公司(Tayca)的氧化钛微颗粒JMT150得到的。将该浆液进行20次处理,使用圆盘型珠磨器,以基于容器体积70v/v%的体积填充比加入珠粒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处理液流为400mL,圆盘外周转速为3m/s,得到下涂层涂料溶液。
采用上述产生的下涂层涂料溶液,在圆柱铝基底上通过浸涂形成下涂层。在干燥温度120℃、干燥时间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下涂层,干燥后的厚度为3μm。
接着,向反应器中搅拌加入5250g的四氢呋喃(购自瓦克纯化学工业公司(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251g的聚乙烯醇(购自库拉雷公司(Kuraray))以及90g的36%的盐酸(购自关东化学公司(Kanto Chemical))。反应器放入装有5kg冰水的冰浴中,检测反应溶液的温度不高于15℃。之后,依次搅拌滴入115g的苯基丙醛(购自东京化学品工业公司(Tokyo Chemical Industry))、129g的丁醛(购自东京化学品工业公司(Tokyo Chemical Industry))以及78g的36%盐酸。滴入之后,在0.5小时内加热至50℃。之后保持该温度,反应在搅拌下进行2小时。
然后,向反应溶液中加入2750g的四氢呋喃,从反应器取出溶液,然后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120L的离子交换水中。取出沉淀的聚合物,转移至装有适当量的离子交换水的容器中,并通过浸没固化聚合物。接着,碾压固化的聚合物,并用热空气干燥。由该聚合物制备出5重量%的四氢呋喃溶液,然后将聚合物溶液缓慢地搅拌加入到约5倍体积的甲醇中(购自关东化学品公司(KantoChemical))。取出沉淀的聚合物,转移至装有适当量的离子交换水的容器中,并通过浸没固化聚合物。接着,碾压固化的聚合物,并用热空气干燥。得到334g的下表1的组成I-1的树脂。
基于诸如NMR谱图、质谱和红外光谱的机械分析来检测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图3显示了化合物的NMR谱图。
接着,通过混合2质量份数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H8-209023中所揭示的Y-型氧代钛氧基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2质量份数的组成I-1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以及96质量份数的二氯甲烷来得到5L的浆料,将所述5L浆料进行10次处理,使用圆盘型珠磨器,以基于容器体积85v/v%的体积填充比加入珠粒直径为0.4mm的氧化锆珠,处理液流为300mL,圆盘外周转速为3m/s,得到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涂料溶液。
在涂覆有上文所述的下涂层的基底上,采用获得的电荷产生层涂料溶液,形成电荷产生层。在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电荷产生层,干燥后的厚度为0.3μm。
之后在90质量份数的二氯甲烷中溶解10质量份数的如上结构式II-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电荷传输材料)以及10质量份数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Yupitaze PCZ-500,购自三菱气体化学品公司(Mitsubishi Gas Chemical))(作为树脂粘合剂),之后加入0.1质量份数的硅油(KP-340,购自信越聚合物有限公司(Shin-Etsu Polymer Co.,Ltd.)),来制备涂料溶液;在电荷产生层的顶上通过施涂所述涂料溶液形成膜。这之后在90℃的温度干燥60分钟,从而形成25μm的电荷传输层,并产生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实施例2]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2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3]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3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4]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4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5]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5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6]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6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7]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7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8]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8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9]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9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10]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0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11]
此处,将2.5质量份数的具有包含羟基的重复单元(如下文的结构式(2))的苯乙烯树脂(Maruka Lyncur MH2,购自丸善石油化学品公司(MaruzenPetrochemical))以及2.5质量份数的三聚氰胺树脂(Uvan2021树脂溶液,购自三井化学品公司(Mitsui Chemicals))溶于包含75质量份数的四氢呋喃和15质量份数的丁醇的溶剂中,之后加入5质量份数的氨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微粒,以产生浆料。将该浆液进行20次处理,使用圆盘型珠磨器,以基于容器体积70v/v%的体积填充比加入珠粒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处理液流为400mL,圆盘外周转速为3m/s,得到下涂层涂料溶液。然后以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产生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如上所述的涂料溶液作为下涂层涂料溶液。
[实施例12]
以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将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S61-217050说明书或者美国专利说明书第4728592号中揭示的α-型钛氧基酞菁代替Y-型氧代钛氧基酞菁用作电荷产生材料。
[实施例13]
以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X-型无金属酞菁(Fastogen Blue8120B,购自戴尼普油墨与化学品公司(Dainippon Ink&Chemicals Inc.))代替Y-型钛氧基酞菁用作电荷产生材料。
[实施例14]
以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总树脂为5质量%的氯乙烯基共聚物树脂(MR110,购自佐恩公司(ZeonCorporation))用作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15]
以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总树脂为1质量%的氯乙烯基共聚物树脂(MR110,购自佐恩公司(ZeonCorporation))用作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16]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1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17]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2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实施例18]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3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1]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M-1,购自积水化学公司(Sekisui Chemical))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2]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M-S,购自积水化学公司(Sekisui Chemical))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3]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4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4]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5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5]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6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6]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7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7]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8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8]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19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比较例9]
如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光电导体,但是此处使用表1中的组成I-20的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粘合剂。
[表1]
比较例1和2中所用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M-1和BM-S的结构式如下。
[表2]
树脂 l* m* n*
比较例1 BM-1 65±3 小于或等于3 34
比较例2 BM-S 73±3 4-6 22
*)在该表中,l、m和n表示如下化学式中的各个结构单元的摩尔%。
根据如下所述方法,采用根科技公司(Gen-Tech)公司的流程模拟器(CYNTHIA91)来评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得到的光电导体的电子照相电特性。首先,通过在暗室中的高压舱放电装置的电晕放电将光电导体表面充电到-800V,在充电后立即测量表面电势V0。接着,停止充电,将各个光电导体在暗室中放置5秒,测量表面电势V5,根据下式(i)计算出充电5秒后的电势保持率VK5(%):
Vk5=(V5/V0)×100 (i)
当表面电势达到-800V的时候,用卤素灯作为光源,光电导体曝光5秒,用滤光器将所述曝光分散至780nm,光衰减至-100V所需的曝光量计作灵敏度E100(μJcm-2)。
接着,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光电导体安装在黑白打印机mL-2241(购自三星电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中,该黑白打印机经过重新改造从而能够测量光电导体的表面电势。作为初始评估,评估了曝光之后的电势,以及在各种环境下(LL(低温、低湿度):10℃和15%RH;NN(常温、正常湿度):25℃和50%RH;以及HH(高温、高湿度):35℃和85%RH)打印三页白色实心纸张和三页黑色实心纸张之后的图像存储。基于各种环境下曝光后电势变化量(LL至HH)来确定电势评估的可接受性。图像存储评估涉及读取存储现象,其中,对第一半部分上具有格子旗图案(checkered flag pattern)和第二半部分上具有半色调的图像样品进行印刷评价,所述格子旗反映在半色调部分上。基于格子旗的强度来确定可接受性(:非常好,Ο:良好,△:轻微存储,×:重度存储)。还评估了在常温、正常湿度环境下打印10,000页之前与之后的电荷表面电势和图像存储的变化量。
对于耐转印性,采用商用多功能打印机(1600n,购自戴尔公司(Dell))打印七页白色实心纸张,该打印机如图4所示进行重新改造从而能够观察光电导体的表面电势,在恒定电压控制下,通过高压电源向转印孔10逐步施加0kV(第一页)和1.2kV(第二页)至2.2kV(第七页)。上述打印在不同环境下进行(LL(低温、低湿度):10℃和15%RH以及NN(常温、正常湿度):25℃和50%RH),对于小的△V,确定与耐转印性相关的可接受性是良好的,其中△V=V1(第一页的页间黑色区域电势)-V7(第七页的黑色区域电势)。在图4中,附图标记8表示充电器,附图标记9表示曝光源。
为了评估涂料溶液的分散稳定性,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生产的电荷产生层涂料溶液静置密封在常温、正常湿度环境(25℃和50%RH)下的透明玻璃瓶中。目视观察涂料溶液中是否存在部分絮凝、沉淀、分离等,并评价可接受性(:非常好;Ο:良好,无目测可见的分离、絮凝或沉淀;△至×:观察到分离、絮凝或沉淀)。
结果列于下表。
[表3]
表3中实施例1-18的结果表明,通过在电荷产生层中结合入根据本发明的特定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在使用环境的波动后获得具有良好的初始电特性、良好的电特性和存储特性以及良好的耐转印性的光电导体,所述特定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程度(x+z)为76-99摩尔%,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为95:5至50:50。发现,通过提升缩醛化程度从而使其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降低具有高度亲水性羟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y),可以使得不同环境下的转印性能变得更稳定。具体来说,发现在采用缩醛化程度(x+z)大于或等于86摩尔%的树脂的那些实施例中,表示NN环境和LL环境之间的耐转印性的△V值差较小,并且在所有环境下波动倾向于变得更稳定。对应于结合了Y-型钛氧基酞菁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光电导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耐转印性。在组合中,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总树脂,包含1-5质量%的氯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的涂料溶液的稳定性最好。
比较例1-9的结果显示商用缩丁醛树脂无法提供足够的结果,当无法满足缩醛化程度(x+z)为76-99摩尔%或者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为95:5至50:50时,初始电特性、耐转印性和存储特性较差。发现当缩醛化程度小于70摩尔%或者是100摩尔%的情况时,涂料溶液的稳定性差,并且当苯基大于或等于50摩尔%时,溶剂中的溶解性变得非常差。
上述结果证实了通过在光导电层中结合入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特定组成和结构单元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得到了具有高存储特性、高分辨率和良好的电特性的光电导体。类似地,还发现当在光电导层中结合入特定的下涂层时,实现了更为明显的作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导电基底
2 下涂层
3 光电导层
4 电荷产生层
5 电荷传输层
6 保护层
7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8 充电器
9 曝光源
10 转印孔区段
21 辊充电部件
22 高压电源
23 图像曝光部件
24 显影装置
241 显影辊
25 进纸部件
251 进纸辊
252 进纸引导器
26 转换充电器(直接充电型)
27 清洁装置
271 清洁刮刀
28 电荷消除元件
60 电子照相装置
300 光电导层

Claims (6)

1.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在导电性基材上依次设置有下涂层和光电导层,
其中,所述光电导层含有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并含有由以下式(1)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
在式(1)中,R是氢原子、甲基、乙基或丙基;x、y和z代表各个结构单元的摩尔%,其中,x+y+z=100;n是1-5的整数;含量分别为x和z的结构单元的缩醛化程度为86-99摩尔%;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是95:5至50:50;
所述光电导层是包含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的多层类型,并且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树脂粘合剂的总量计,含有1-5质量%的氯乙烯基共聚物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中的树脂粘合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采用所述式(1)中的R是丙基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酞菁化合物是Y-型氧代钛氧基酞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涂层含有聚酰胺树脂。
5.一种生产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导电基材上施涂涂料溶液形成光电导层的步骤,
其中,所述涂料溶液含有至少一种酞菁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并含有由以下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
在式(1)中,R是氢原子、甲基、乙基或丙基;x、y和z代表各个结构单元的摩尔%,其中,x+y+z=100;n是1-5的整数;含量分别为x和z的结构单元的缩醛化程度为86-99摩尔%;结构单元的摩尔比x:z是95:5至50:50;
所述光电导层是包含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的多层类型,并且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树脂粘合剂的总量计,含有1-5质量%的氯乙烯基共聚物树脂作为电荷产生层中的树脂粘合剂。
6.一种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装置中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CN201280008707.6A 2011-02-15 2012-02-14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4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3186 WO2012111099A1 (ja) 2011-02-15 2011-02-15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PCT/JP2011/053186 2011-02-15
PCT/JP2012/053410 WO2012111672A1 (ja) 2011-02-15 2012-02-14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851A CN103384851A (zh) 2013-11-06
CN103384851B true CN103384851B (zh) 2016-08-10

Family

ID=4667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87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4851B (zh) 2011-02-15 2012-02-14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81313B2 (zh)
KR (1) KR101806277B1 (zh)
CN (1) CN103384851B (zh)
TW (1) TWI545410B (zh)
WO (2) WO2012111099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067A (zh) * 2004-02-11 2005-08-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使用其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326466A (zh) * 2005-12-07 2008-12-17 佳能株式会社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0757A (ja) 1981-08-18 1983-02-23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S58105154A (ja) 1982-07-21 1983-06-22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746227B2 (ja) * 1985-10-23 1995-05-17 三菱化成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S62160455A (ja) * 1986-01-09 1987-07-1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791486B2 (ja) * 1988-11-05 1995-10-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結晶型オキシチタニウムフタロシアニンおよび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0323462A (ja) * 1989-06-20 1991-01-31 Mitsubishi Kasei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036896B2 (ja) 1991-06-26 2000-04-2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ビニルアセター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967724B2 (ja) * 1995-07-25 1999-10-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5874570A (en) * 1995-11-10 1999-02-23 Fuji Electric Co., Ltd. Titanyloxyphthalocyanine crystal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JP3646273B2 (ja) 1996-03-27 2005-05-1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997783B1 (en) 1998-10-28 2005-12-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containing oxotitanylphthalocyanine
JP2000129155A (ja) * 1998-10-28 2000-05-09 Sharp Corp 結晶型オキソチタニルフタロシアニン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US6555617B1 (en) 1999-07-29 2003-04-2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of cyclic anhydride modified polyvinyl acetal and curable resin and laminated products
JP2001105546A (ja) 1999-07-30 2001-04-17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積層体
JP2006133701A (ja) 2004-11-09 2006-05-25 Kyocera Mita Corp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10164945A (ja) * 2008-12-16 2010-07-29 Sharp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067A (zh) * 2004-02-11 2005-08-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使用其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326466A (zh) * 2005-12-07 2008-12-17 佳能株式会社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06277B1 (ko) 2017-12-07
WO2012111672A1 (ja) 2012-08-23
KR20140021541A (ko) 2014-02-20
WO2012111099A1 (ja) 2012-08-23
TW201250412A (en) 2012-12-16
US9081313B2 (en) 2015-07-14
TWI545410B (zh) 2016-08-11
CN103384851A (zh) 2013-11-06
US20130316276A1 (en)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WO2017110300A1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TWI599860B (zh)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20130344423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9542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232202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JP201306499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
US20200301294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1421943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20090028607A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3384851B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US7718334B2 (en) Imaging member having porphine or porphine derivatives
JP418763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06955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0156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具有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4871547B2 (ja) アミン化合物、アミン化合物を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585668B2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1249469A (ja) 潜像担持体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7226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732B2 (ja) 新規スチルベン系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新規スチルベン系化合物
JP610263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12858B2 (ja) 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69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214806A (ja) 単層型正帯電有機感光体
JP200130576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686554A (zh) 二苯基萘胺衍生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