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6996B - 端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6996B
CN104916996B CN201510103309.8A CN201510103309A CN104916996B CN 104916996 B CN104916996 B CN 104916996B CN 201510103309 A CN201510103309 A CN 201510103309A CN 104916996 B CN104916996 B CN 104916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g
connecting hole
screw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33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6996A (zh
Inventor
原口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6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6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6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69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6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for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 for automation or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 H05K7/1468Mechanical features of input/output (I/O) modules
    • H05K7/1469Terminal blocks for connecting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16Means for guiding or retaining wires or cables connected to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4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head of scr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板,包括具有螺钉孔的主要部分,以及在相同方向上从主要部分突出的第一和第二腿部。第一腿部被形成为比第二腿部长。装置外壳包括具有供第一腿部插入的第一连接孔、供第二腿部插入的第二连接孔、以及供端子螺钉插入的凹部的外壁。印制电路布线板与第一腿部电连接,且当端子板连至装置外壳并从垂直于主要部分的方向上看时,螺钉孔的中心不与穿过第一连接孔的中心和第二连接孔的中心延伸的直线对齐。

Description

端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端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提供一种远程监测控制系统,所述系统中,传输处理装置、操作端子装置及控制端子装置通过两条信号线连接(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1-86577)。在所述远程监测控制系统中,专用地址被分别分配给操作端子装置和控制端子装置。
操作端子装置包括多个开关。当开关的状态例如通过按压开关而改变时,操作端子装置传输作为操作数据的信息至传输处理装置。
传输处理装置获得对操作端子装置和控制端子装置中的每个的访问并从操作端子装置接收操作数据。此外,传输处理装置传输控制数据至预先与产生操作数据的操作端子装置通过一个地址联系的控制端子装置。
控制端子装置包括设在其中的继电器。当从传输处理装置接收到控制数据时,控制端子装置接通或断开继电器,从而控制负载。
操作端子装置和控制端子装置中的每个(以下缩写为“端子装置”)包括,例如,用来传输和接收传输信号等等的收发器电路单元;用来例如监测开关的操作状态并执行继电器控制的端子处理单元;以及合成树脂制的装置外壳等等。端子处理单元和收发器电路单元通过,例如,在印制电路布线板上安装集成电路实现。
装置外壳由具有矩形盒状的合成树脂塑型体构成,并被配置以在其中容纳印制电路布线板。装置外壳包括一对设在其后侧壁(或后壁)内的端子连接部。每个端子连接部包括供信号线端子插入的两个连接孔以及设在两个连接孔之间的有底的圆筒形凹部。所述端子是所谓的螺钉端子。每个端子包括端子板和端子螺钉。
端子板包括矩形主要部分和一对腿部。一个腿部(第一腿部)通过,例如,导线与印制电路布线板的电路电连接。另一个腿部(第二腿部)被用于固定端子至装置外壳且被形成得短,以免干扰印制电路布线板。在这种情况下,期望的是导线被形成为具有印制电路布线板的指定部和第一腿部互连所要求的必要最短长度。如果第二腿部被插入对应于第一腿部的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且如果第一腿部被插入对应于第二腿部的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导线的长度有可能不足。如果将导线的长度延长,处理导线的额外长度需要时间和精力。
也就是说,期望的是第一腿部被插入第一连接孔,同时第二腿部被插入第二连接孔。
在传统例子中,端子板的主要部分被形成为具有相对于穿过附连至腿部的两侧的中点的直线线对称的形状。这样,即使在一个180度旋转状态中,端子板也可被附连至装置外壳。在传统例子中,在组装期间,工人有可能相反地将端子板附连到装置外壳。如果相反地连接端子板,将端子板和印制电路布线板电互连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易组装性的端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装置,包括:信号线所连接至的端子、电连接至端子的印制电路布线板、以及被配置以在其中容纳印制电路布线板的装置外壳。其中端子包括端子板和端接螺钉。端子板包括具有螺钉孔的主要部分,以及在相同方向上从主要部分突出的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第一腿部形成为比第二腿部长。装置外壳包括外壁,所述外壁具有第一腿部被配置以插入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腿部被配置以插入的第二连接孔、以及端接螺钉被配置以穿过螺孔插入的凹部。印制电路布线板将被电连接至插在第一连接孔中的第一腿部,且当端子板与装置外壳连接并在一个垂直于主要部分的方向上观察时,端子板的螺钉孔的中心不与穿过第一连接孔的中心和第二连接孔的中心延伸的直线对齐。
本公开的端子装置被配置成使得端子板不关于穿过螺孔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对称。这样,端子板不可能以180度旋转状态错误地附连至装置外壳。相应地,有提高易组装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仅通过举例的方式,而不通过限制,附图描述根据本教示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零件。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装置的内部电路的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装置的端子板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装置的端子板的前视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装置的装置外壳的后视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装置的装置外壳的侧视图。
图7为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装置的远程监测控制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描述其中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应用于公开于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1-86577的远程监测控制系统的操作端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然而,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原理的端子装置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操作端子装置。
首先,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端子装置的远程监测控制系统将参考图7简要描述。
远程监测控制系统包括传输处理装置81、操作端子装置20、以及控制端子装置82。用于监测开关61的操作状态的操作端子装置20和用于控制负载821的控制端子装置82通过双线型信号线83连接至传输处理装置81。操作端子装置20和控制端子装置82被分配专用地址。使用这些地址,传输处理装置81单独地识别操作端子装置20和控制端子装置82。
传输处理装置81使用时分多路复用传输信号执行操作端子装置20和控制端子装置82之间数据的传输和接收。操作端子装置20包括由下述多个接触开关组成的开关61。如果操作一个开关61,操作端子装置20使用传输信号传输操作数据至传输处理装置81。
当接收到来自操作端子装置20的操作数据时,传输处理装置81搜索并获得操作端子装置20的地址。
传输处理装置81存储操作端子装置20的地址和开关61的序号与控制端子装置82的地址和负载821的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当获得操作端子装置20的地址时,传输处理装置81传输控制数据至与被操作的开关61的序号相对应的负载821所连接的控制端子装置82。当接收到控制数据时,控制端子装置82控制具有由控制数据指定的序号的负载821。
接下来,操作端子装置20的电路排布将参考图2描述。
操作端子装置20包括端子处理单元91、收发器电路单元92、开关输入电路单元93等等。收发器电路单元92通过端子70连接至信号线83并被配置以传输和接收操作数据和控制数据。开关输入电路单元93包括开关61并在操作一个开关61时传输被操作的开关61的操作状态至端子处理单元91。端子处理单元91包括在其中具有微处理器的专用集成电路。当从开关输入电路单元93接收到被操作的开关61的操作状态时,端子处理单元91通过信号线83将传输信号从收发器电路单元92传输至传输处理装置81,借此向传输处理装置81通知被操作的开关61的操作状态。
接下来,操作端子装置20的结构将参考图1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基于图1定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
操作端子装置20包括装置外壳40、印制电路布线板60、端子70、装饰盖50等等。装置外壳40包括主体401和盖402。
主体401由合成树脂制成并被形成为其前表面打开的实质上盒状。两个端子连接部设在主体401的底壁中,其中每个端子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孔481、第二连接孔482及凹部47。也就是说,信号线83连接的两个端子70附连到主体401的底壁的后表面(见图6)。第一连接孔481和第二连接孔482被形成为竖直伸长的矩形。凹部47具有圆筒形并设在第一连接孔481和第二连接孔482之间。凹部47从主体401的底壁向前突出。凹部47被形成为底部关闭的圆筒形,以便从主体401的底壁向前突出(见图5)。
六个肋43设在主体401的底壁的前表面上。除了位于主体401中心处或在主体401中心周围的肋43,五个肋43中的每个包括形成在其梢端的阶梯部431。印制电路布线板60被安装至肋43的阶梯部431并因此在左-右方向上定位。此外,印制电路布线板60凭借设在主体401中的止动板43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另外,印制电路布线板60由螺合到形成在位于主体401的中心处或在主体401的中心周围的所述肋43中的螺钉孔433中的螺钉固定。
如图5所示,每个端子连接部被如此形成以致凹部47的中心470、第一连接孔481的中心以及第二连接孔482的中心不被并排布置在穿过凹部47的中心470延伸的假想的直线49上。换句话说,每个端子连接部被形成为不关于凹部47的中心470旋转对称。
如图1所示,盖402由合成树脂制成并被形成为其后表面打开的实质上盒状。突出部44设在盖402的底壁的前表面上以便向前突出。具有实质上矩形形状的手柄45与突出部44的前壁一体形成。手柄45设置成在组装装置外壳40时对应于开关61的按钮611。这样,如果推动手柄45,开关61的按钮611被按压和操作。
盖402包括设在盖402的相反边缘的四个点上的组装爪411。主体401包括与组装爪411呈对应关系形成在主体401的左侧和右侧表面上的四个组装孔42。随着组装爪411和组装孔42被相互安装和连接,主体401和盖402组成装置外壳40。
盖402包括设在其左侧和右侧表面中的每个上的两对锁定爪412。装置外壳40通过锁定爪412可拆卸地连接至连接框架80(见图6)。连接框架80在现有技术中周知并被如此配置以致嵌入式布线工具被嵌入并布置在连接框架80中。
印制电路布线板60被形成为矩形。四个开关61安装在印制电路布线板60的前表面上。端子处理单元91、收发器电路单元92等等安装在印制电路布线板60的后表面上。
装饰盖50由合成树脂制成并被形成为实质上矩形板状。供四个手柄45分别插入的四个开口501被形成在装饰盖50中并在上-下方向上并排布置。装饰盖50包括从装饰盖50的后表面的四个点垂直突出的接合件53。接合件53与设在盖402的突出部44的侧表面上的凸出部46接合。这样,装饰盖50可拆卸地连接到从盖402的底壁向前伸出的突出部44的前表面。
由透明材料——例如膜片——制成的铭牌51被结合至装饰盖50的前表面502。名片(未示出)被附至与盖402的突出部44一体形成的手柄45的前表面并插在铭牌51和手柄45之间。
最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端子70的附连结构将参考图1、图3和图4描述。
每个端子70包括端子板71和端接螺钉72。端子板71由金属材料制成。端子板71包括主要部分73、第一腿部74以及第二腿部75,所述主要部分73、第一腿部74以及第二腿部75相互一体形成。如图3和图4所示,主要部分73被形成为实质上矩形并设有在其中心的螺钉孔76。第一腿部74和第二腿部75与主要部分73的附连至主体401的表面呈垂直关系而从主要部分73的左侧和右侧伸出。
第一腿部74包括第一互连件741、第一防移除件742以及连接件743。第一互连件741从主要部分73的一侧延伸并相对于主要部分73以实质上的直角弯曲。第一防移除件742设在第一互连件741和连接件743之间。两个凹口被形成在第一防移除件742与第一互连件741的边界和第一防移除件与连接件743的边界上。由于凹口的形成,第一防移除件742被形成为弧状以致向外突出。连接件743被形成为其一部分被切除的长方体形状。
第二腿部75包括第二互连件751和第二防移除件752。第二互连件751从主要部分73的与设有第一互连件74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二互连件751相对于主要部分73以实质上的直角弯曲以致与第一腿部74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一个凹口被形成在第二防移除件752与第二互连件751的边界上。由于凹口的形成,第二防移除件752被形成为弧状以致向外突出。第二腿部75不设任何连接件并被形成以具有比第一腿部74的长度短的长度。
第一腿部74被插入第一连接孔481中至第一防移除件742到达主体401的底壁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腿部75被插入第二连接孔482中至第二防移除件752到达主体401的底壁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因此,第一防移除件742和第二防移除件752的向外突出部被抓持于主体401的底壁的前表面上,借此,防止第一腿部74和第二腿部75从主体401移除(见图4)。
端子螺钉72与端子板71的螺钉孔76螺纹连接。端子螺钉72的螺纹部(或主体部)被插入主体401的凹部47(见图5)。
第一腿部74通过导线连接至印制电路布线板60的导体(例如,铜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导线被形成为具有互连印制电路布线板60的指定部分和连接件743所要求的必要最小长度。如果端子板71以180度旋转状态安装至装置外壳40,则导线的长度不足。这使得电互连第一腿部74和印制电路布线板60困难。如果导线的长度被延长,处理导线的额外长度需要时间和精力。
也就是说,优选的是当第二腿部75插入第二连接孔482时,第一腿部74插入第一连接孔481。
在公开于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1-86577中的传统例子(操作端子装置)的端子中,端子板关于穿过端子螺钉的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对称。因此,可能会有端子板甚至以180度旋转状态附连到装置外壳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端子70中,如图4所示,端子板71被如此形成,以致当从前侧看时,螺钉孔76的中心、第一互连件741的中心以及第二互连件751的中心不被并排布置在穿过螺钉孔76中心延伸的假想直线77上。换句话说,端子板71被配置成不关于端子螺钉72的中心旋转对称。
端子螺钉72被螺纹连接到螺钉孔76和主体401的凹部47相互重叠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腿部75仅插入第二连接孔482时,第一腿部74仅插入第一连接孔481。当端子板71在180度旋转状态中时,不可能把端子70附连至主体401。
此外,第一腿部74可插入形成在印制电路布线板60的指定位置中的通孔中并可通过焊接连接到印制电路布线板60。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有避免逆向插入的问题的需要。
本实施例的端子装置(操作端子装置20)包括信号线83连接至的端子70、电连接至端子70的印制电路布线板60、以及被配置以容纳印制电路布线板60的装置外壳40。每个端子70包括端子板71和端子螺钉72。端子板71包括具有螺钉孔76的主要部分73,以及在相同方向上从主要部分73突出的第一腿部74和第二腿部75。第一腿部74被形成为比第二腿部75长。装置外壳40包括具有供第一腿部74插入的第一连接孔481、供第二腿部75插入的第二连接孔482以及供端子螺钉72插入的凹部47的外壁(或底壁)。印制电路布线板60电连接至插入第一连接孔481的第一腿部74。端子板71被配置成不关于穿过螺钉孔76的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对称。换句话说,当端子板附连到装置外壳并从垂直于主要部分的方向看时,端子板的螺钉孔的中心不与穿过第一连接孔的中心和第二连接孔的中心延伸的直线对齐。
相应地,在本实施例的端子装置中,端子70不能以180度旋转状态附连到装置外壳40。因此,可以提高易组装性。
虽然上文已描述被认为的最佳实施例和/或其他例子,但是要理解的是,可有各种修改例,且这里公开的主题可以各种形式和例子实施,并且所述主题可应用于许多应用,其中仅有一些被描述于此。下列权利要求旨在要求落入本教示的真实范围内的任意及全部修改例和变型。

Claims (1)

1.一种端子装置,包括:
端子,信号线连接至所述端子;
电连接至所述端子的印制电路布线板;以及
被配置以将所述印制电路布线板容纳于其中的装置外壳;
所述端子包括端子板和端子螺钉,
所述端子板包括具有螺钉孔的主要部分,以及在相同方向上从所述主要部分突出的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
所述第一腿部被形成为比所述第二腿部长,
所述装置外壳包括具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凹部的外壁,所述第一腿部被配置以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腿部被配置以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端子螺钉被配置以通过所述螺钉孔插入所述凹部,
所述印制电路布线板将被电连接至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所述第一腿部,并且,所述端子装置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端子板附连至所述装置外壳并从垂直于所述主要部分的方向看时,所述端子板的所述螺钉孔的中心不与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延伸的直线对齐。
CN201510103309.8A 2014-03-11 2015-03-10 端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16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7998A JP6384774B2 (ja) 2014-03-11 2014-03-11 端末器
JP2014-047998 2014-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6996A CN104916996A (zh) 2015-09-16
CN104916996B true CN104916996B (zh) 2017-04-26

Family

ID=5407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33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16996B (zh) 2014-03-11 2015-03-10 端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42278B2 (zh)
JP (1) JP6384774B2 (zh)
KR (1) KR101600232B1 (zh)
CN (1) CN104916996B (zh)
TW (1) TWI580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69538A (ja) * 2018-03-22 2019-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JP7139646B2 (ja) 2018-03-28 2022-09-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060A (zh) * 2007-12-20 2010-12-22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3481U (ja) * 1981-10-07 1983-04-1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US4564254A (en) * 1982-06-10 1986-01-1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DC Latching terminal
JPS6299173A (ja) 1985-10-26 1987-05-08 Ricoh Co Ltd 電子タイプライタ
JPH071903Y2 (ja) * 1988-12-15 1995-01-1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制御用端末器
JPH03252018A (ja) 1990-02-28 1991-11-1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スイッチ
ES2077287T3 (es) * 1991-06-14 1995-11-16 Molex Inc Un bloque de terminales para placas de circuito impreso.
JP3210689B2 (ja) * 1991-07-25 2001-09-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設定方法、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その端末器
JPH08294177A (ja) * 1995-04-20 1996-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動式開閉装置の操作システム
US5756935A (en) * 1995-10-06 1998-05-26 Nextlevel Systems, Inc. Screwless seizure bypass platform
JP3687232B2 (ja) * 1996-10-28 2005-08-2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端子構造及びその端子取付方法
JP2000188793A (ja) 1998-12-22 200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操作用端末器
JP3514160B2 (ja) * 1999-03-26 2004-03-3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リレー端末器
JP2001086577A (ja) 1999-09-14 2001-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操作用端末器
JP3826705B2 (ja) * 2000-11-15 2006-09-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US7130194B2 (en) * 2002-10-31 2006-10-31 Finisar Corporation Multi-board optical transceiver
US6783380B1 (en) * 2003-06-11 2004-08-31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system
JP4263139B2 (ja) * 2004-06-07 2009-05-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子回路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07087930A (ja) * 2005-08-25 2007-04-05 Kyoshin Kogyo Co Ltd ねじ端子
TWI405470B (zh) 2007-04-24 2013-08-11 Panasonic Corp Switchgear
JP5097155B2 (ja) * 2009-03-26 2012-1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監視制御装置
JP5474877B2 (ja) * 2011-06-17 2014-04-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JP5895181B2 (ja) 2011-07-11 2016-03-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ねじ端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差込プラグ
JP4911257B1 (ja) * 2011-07-20 2012-04-0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ねじ端子台、電動機制御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JP4914530B1 (ja) 2011-09-06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US9797619B2 (en) * 2013-03-15 2017-10-2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263809B2 (en) * 2013-10-29 2016-02-1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Terminal bloc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060A (zh) * 2007-12-20 2010-12-22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6996A (zh) 2015-09-16
KR20150106355A (ko) 2015-09-21
US9642278B2 (en) 2017-05-02
JP6384774B2 (ja) 2018-09-05
JP2015173347A (ja) 2015-10-01
TWI580138B (zh) 2017-04-21
TW201607187A (zh) 2016-02-16
US20150264821A1 (en) 2015-09-17
KR101600232B1 (ko) 2016-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0582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CN1184547C (zh) 带din导轨背板和锁定装置的逻辑控制装置
TWI642343B (zh) 能安置在承載軌上之用於接收電子模組的殼體及具有上述殼體之電子設備
JP4346592B2 (ja) 通信制御ic内蔵コネクタ及び通信制御ic内蔵コネクタ付き配線体
CN103986010B (zh) 配线装置
DE69829251T2 (de) Elektrisches Verteilersystem
JP2008120206A (ja) 電子ユニット及び電子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2010192382A (ja) 通信中継コネクタ
CN104916996B (zh) 端子装置
JP4240002B2 (ja) ユニット形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06174538A (ja) 電気接続箱
KR101046855B1 (ko) 중계 접속 회로 및 중계 커넥터
CN114765919B (zh) 基板单元以及基板单元的制造方法
JP2019204577A (ja) コネクタ
US20050026470A1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of a motor vehicle
US9974194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unit, electronic module and rear view device for a vehicle
JP7261130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接続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装システム
JP2005166523A (ja) 車載多重通信用終端回路ユニット
US7270547B2 (en) Adapter for car radios
CN109921249B (zh) 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JP2010218990A (ja) 通信中継装置及び通信中継コネクタ
JP200300713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3077600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43763B2 (ja) コネクタの誤実装防止構造
EP0951107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