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1249B - 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1249B
CN109921249B CN201811442066.0A CN201811442066A CN109921249B CN 109921249 B CN109921249 B CN 109921249B CN 201811442066 A CN201811442066 A CN 201811442066A CN 109921249 B CN109921249 B CN 109921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component
mounting space
surface portio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420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1249A (zh
Inventor
大木隆史
酒井雄基
角谷友
下川贵之
下村浩介
神谷健太
仓田翔
山崎康洋
村濑庆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21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1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1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1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恰当的组装性的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被应用在线束(WH)的电连接箱(100)中的电路体部件(1)的特征在于,具有:部件箱体(2),其被形成为箱状,并且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20);以及汇流条(3),其被收容在部件箱体(2)的内部,且汇流条(3)具有经由连通孔(20)而露出到外部的端子部(3b),并且,部件箱体(2)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与能使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R)嵌合的搭载空间部(109)的形状相匹配,并且能够嵌合到搭载空间部(109),汇流条(3)在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状态下,经由端子部(3b)而构成电路。

Description

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作为在被搭载于车辆等的线束中应用的现有的电连接箱,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块的电连接箱。多个块分别设置有安装继电器、熔断器等电气部件的安装部。该多个块被汇集成1个并且收容在框架内。而且,电连接箱中,在预定的安装部将安装部自身一分为二,二分割后的安装部被分开配设在相邻块的接合面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087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连接箱有时例如根据车辆的规格等,作为用于代替该继电器等而构成短路电路的替代品,而将电路体部件组装在能够嵌合继电器等的搭载空间部。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希望电连接箱确保恰当的组装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由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恰当的组装性的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部件箱体,其被形成为箱状,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以及汇流条,其被收容在所述部件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汇流条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外部露出的端子部,所述部件箱体被形成为与能使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嵌合的搭载空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体形状,并且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所述汇流条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端子部而构成电路。
另外,在上述电路体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部件箱体被构成为包含:底面部,其形成有所述连通孔;顶面部,其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与所述底面部对置;以及侧壁部,其相对于所述嵌合方向而位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之间,并且,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所述底面部以及所述侧壁部分别与形成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壁体部对置,所述顶面部从所述搭载空间部露出。
另外,在上述电路体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部件箱体在所述顶面部具有模拟出所述连通孔的位置的记号部。
另外,在上述电路体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记号部被构成为包含位置识别部,所述位置识别部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与所述连通孔对置的位置形成为凹部状或者凸部状。
另外,在上述电路体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连通孔被设置有多个,并且与所述汇流条所构成的电路相对应,所述端子部插入所述连通孔。
另外,在上述电路体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部件箱体具有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隔着所述汇流条而相互对置的第1主体部以及第2主体部,并且将所述汇流条收容并保持在收容空间部,所述收容空间部形成在所述第1主体部与所述第2主体部之间,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在将所述部件箱体从所述搭载空间部拔出时承受作用于所述汇流条的力,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在将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时承受作用于所述汇流条的力。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具有:箱体,其具有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能够进行嵌合的搭载空间部;以及电路体部件,其代替所述继电器而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所述电路体部件具有:部件箱体,其被形成为箱状,并且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以及汇流条,其被收容在所述部件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汇流条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外部露出的端子部,所述部件箱体被形成为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体形状,并且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所述汇流条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端子部而构成电路。
另外,上述电连接箱中,也可以是:所述部件箱体被构成为包含:底面部,其形成有所述连通孔;顶面部,其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与所述底面部对置;以及侧壁部,其相对于所述嵌合方向而位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之间,并且,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所述底面部以及所述侧壁部分别与形成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壁体部对置,所述顶面部从所述搭载空间部露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有:布线材料,其有导电性;电连接箱,其与所述布线材料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箱具有:箱体,其具有能使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嵌合的搭载空间部;以及电路体部件,其代替所述继电器而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所述电路体部件具有:部件箱体,其被形成为箱状,并且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以及汇流条,其被收容在所述部件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汇流条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外部露出的端子部,所述部件箱体被形成为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体形状,并且能够在所述搭载空间部嵌合,所述汇流条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端子部而与所述布线材料电连接,并且构成电路。
另外,上述线束中,也可以是:所述部件箱体被构成为包含:底面部,其形成有所述连通孔;顶面部,其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与所述底面部对置;以及侧壁部,其相对于所述嵌合方向,而位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之间,并且,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所述底面部以及所述侧壁部分别与形成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壁体部对置,所述顶面部从所述搭载空间部露出。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将汇流条收容在部件箱体。在该状态下,汇流条的端子部经由形成在部件箱体的连通孔而在外部露出。而且,电路体部件在部件箱体嵌合在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经由端子部构成电路。这种情况下,电路体部件由于部件箱体与搭载空间部的形状相匹配地被形成为与继电器相同的长方体形状,因此,能够成为容易进行将部件箱体组装到搭载空间部时的组装作业的构成。其结果,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实现了能够确保恰当的组装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箱的概略构成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箱的概略构成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箱的概略构成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第1壳体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第2壳体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1A 电路体部件
2 部件箱体
3、3A汇流条
3b 端子部
20、20a、20b、20c 连通孔
21 第1壳体(第1主体部)
21a 底面部
21b、21c、21d、21e、22b、22c、22d、22e 侧壁部
21h 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
22 第2壳体(第2主体部)
22a 顶面部
22i 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
23 收容空间部
24 记号部
25、25a、25b、25c 位置识别部
100 电连接箱
101 箱体
109 搭载空间部
109a 壁体部
R 继电器
W 布线材料
WH 线束
X 第1方向(嵌合方向)
Y 第2方向
Z 第3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替换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图1中,用双点划线省略布线材料地进行图示。同样地,图1中,以双点划线省略电子部件中的一部分微型继电器地进行图示。另外,图1以双点划线省略上盖地进行图示,在其他图中,省略了上盖的图示本身。另外,图3用双点划线省略设置在块上的汇流条、设置在布线材料上的端子地进行图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彼此交叉的3个方向分别称为“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此处,第1方向X、第2方向Y和第3方向Z互相正交。第1方向X典型地相当于后述的框架、上盖以及下盖的层叠方向、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的层叠方向。另外,第1方向X典型地相当于继电器、电路体部件对于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对于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以各部已相互组装且电连接箱已搭载在车辆的状态下的方向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1是能够相对于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电连接箱100进行拆装的部件。电连接箱100被搭载于车辆,并被装入线束WH。线束WH例如为了搭载于车辆的各设备之间的连接而将电源供给、信号通讯中使用的多个布线材料W成束地作为集合部件,并且用连接器等将多个布线材料W连接到各设备。线束WH具有: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和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的电连接箱100。布线材料W例如由金属棒、电线、电线束等构成。金属棒利用具有绝缘性的包覆部覆盖具有导电性的棒状部件的外侧。电线是利用具有绝缘性的包覆部覆盖由多个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材构成的导体部(芯线)的外侧而成的。电线束是将该电线捆扎而成的。线束WH将多个布线材料W捆束而汇集,并且经由在被捆扎的布线材料W的末端设置的连接器等而将电连接箱100电连接。除此之外,线束WH的构成也可以还包含保护器、外装材料、固定件等。
电连接箱100将连接器、熔断器、继电器、电容器、分支部、电子控制单元等电气组件汇集并收容在内部。电连接箱100例如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车辆室内。电连接箱100经由布线材料W等而连接在电池等电源与被搭载在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电连接箱100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到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电连接箱100有时也被称为接线盒、保险丝盒、继电器盒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它们总称为电连接箱。
具体而言,电连接箱100具备:箱体101以及各种各样的电子部件102。箱体101在内部收容各种各样的电子部件102。电子部件102是发挥各种各样功能的元件。电连接箱100中,电子部件102被收容在箱体101内,并且在该电子部件102上连接布线材料W。
箱体101例如被构成为包含框架103、上盖104和下盖105等。箱体101成为被分割成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的3层分割构成。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箱体101中,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沿着预定的层叠方向(此处,作为一个例子,是第1方向X)层叠并相互组装。基于该构成,箱体101将作为多个部件的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组合,并整体上形成为中空箱状。箱体101中,由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划分的内部的空间部构成收容空间部106。
具体而言,框架103是形成用于组装电子部件102的收容空间部106的主要部件。框架103被形成为在沿着第1方向X对置的2个面具有开口的筒框状。上盖104是将框架103在第1方向X的一个开口封闭的盖状(盖子状)的部件。下盖105是将框架103在第1方向X的另一个开口封闭的浅盘状(托盘状)的部件。箱体101位于使框架103的一个开口与上盖104对置且框架103的另一个开口与下盖105对置的位置。箱体101中,按照该位置关系,上盖104被组装在框架103的第1方向X的一侧,下盖105被组装在框架103的第1方向X的另一侧,形成收容空间部106。
收容空间部106是在内部收容电子部件102的空间。收容空间部106是由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划分并且由该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围成的空间。电连接箱100例如在该收容空间部106内设置块107。块107经由各种各样形式的卡定机构而可拆装地组装在框架103。块107与框架103等同样地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块107形成多个腔107a。另外,块107组装有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块电路体107b(参照图3)。块电路体107b是将组装在各腔107a的各电子部件102电连接并且构成电气电路的一部分的部件,例如,是汇流条等。块107将布线在收容空间部106内的布线材料W连接。布线材料W例如经由在框架103与下盖105的接触面等形成的插通口108(参照图1)而布线在收容空间部106内。在该布线材料W的末端设置的端子T(参照图3)等相对于块107的各腔107a而从第1方向X的一侧(典型地,下盖105所在的一侧)插入并进行嵌合。而且,电子部件102的端子部102a相对于块107的各腔107a而从第1方向X的另一侧(典型地,上盖104所在的一侧)插入并进行嵌合。基于该构成,电子部件102和布线材料W以被组装并搭载于块107的状态经由块电路体107b、端子T等而相互电连接,构成所需要的电气电路。
作为组装在本实施方式的块107的各种各样的电子部件102,包括连接器、熔断器、继电器、分支部、电子控制单元等,同时也包括电路体部件1。电路体部件1例如是根据车辆的规格等,而在搭载继电器R的搭载空间部109组装以作为用于代替该继电器R来构成短路电路的替代品。电路体部件1有时也被称为短路针等。
此处,搭载空间部109是箱体101在收容空间部106内所具有的空间部。搭载空间部109是各种各样的电子部件102中的继电器R能够嵌合的空间部。继电器R是构成电子部件102的部件。继电器R是接收电气信号并进行电气电路的通/断、切换的继电器。此处,继电器R是多个端子部102a从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Ra露出并延伸的所谓微型继电器。搭载空间部109被形成为由构成框架103的壁部103a、一体地形成在该框架103的划分壁部103b围成的空间部。另外,上述的块107位于搭载空间部109的第1方向X的一侧(典型地,下盖105所在的一侧)。搭载空间部109沿着第1方向X与该块107的腔107a连通。搭载空间部109的第1方向X的一侧由该块107的部件搭载壁部107c划分。部件搭载壁部107c是块107中搭载电子部件102的壁部,是形成有上述的腔107a的壁部。部件搭载壁部107c沿着第1方向X与搭载空间部109对置。此处,搭载空间部109利用壁部103a、划分壁部103b以及部件搭载壁部107c来形成为与继电器R的主体部Ra的外形形状相匹配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部。换言之,壁部103a、划分壁部103b以及部件搭载壁部107c构成用于对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搭载空间部109进行划分的壁体部109a。搭载空间部109的第1方向X的另一侧(典型地,上盖104所在的一侧)沿着第1方向X开口。继电器R经由该开口而嵌合并组装在搭载空间部109内。继电器R以将端子部102a经由该开口插入到腔107a的方式使主体部Ra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从而组装在该搭载空间部109。基于该构成,继电器R经由块电路体107b、端子T等而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构成所需要的电气电路。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部件1是代替继电器R而能够嵌合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搭载空间部109的部件。电路体部件1例如根据车辆的规格等代替该继电器R而嵌合且组装在搭载空间部109,从而经由块电路体107b、端子T等而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并且构成不包含该继电器R的短路电路。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部件1具备部件箱体2和汇流条3,并且部件箱体2被形成为与上述的搭载空间部109的形状相匹配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从而确保了恰当的组装性。以下,参照图4至图10,对电路体部件1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根据需要,也适当地参照图2、图3。
部件箱体2被形成为箱状,并且将汇流条3收容在收容空间部23,该收容空间部23形成在部件箱体2的内部。部件箱体2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20。汇流条3被收容在部件箱体2的内部,并且具有经由该连通孔20而露出到外部的端子部3b。该端子部3b相当于上述的电子部件102的端子部102a。而且,部件箱体2被形成为与能使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R嵌合的搭载空间部109的形状相匹配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能够在该搭载空间部109嵌合。换言之,部件箱体2被形成为与继电器R的主体部Ra几乎相同形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处,大致长方体形状是指,除了所有面都由矩形(正方形、长方形)构成的六面体(有6个面的多面体)形状之外,也包含各角部被倒角后的形状、各角部成为曲面的形状等。而且,汇流条3在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状态下,经由端子部3b而与块电路体107b、端子T、布线材料W等一起构成短路电路。
本实施方式的部件箱体2具有作为第1主体部的第1壳体21以及作为第2主体部的第2壳体22。部件箱体2成为被分割成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的2层分割构造。部件箱体2中,第1壳体21构成下壳体,第2壳体22构成上壳体。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部件1中,部件箱体2由2个部件构成,与汇流条3一起在整体上成为3个部件构成。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沿着对于搭载空间部109的嵌合方向此处为第1方向X,而位于隔着汇流条3相互对置的位置。即,部件箱体2中,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沿着预定的层叠方向、此处为沿着第1方向X层叠并互相组装。基于该构成,部件箱体2中,作为多个部件,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被组合在一起,整体上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部件箱体2在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2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部23。换言之,部件箱体2中,由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划分的内部的空间部构成收容空间部23。部件箱体2以利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来夹持汇流条3的方式在收容空间部23收容并保持汇流条3。
具体而言,第1壳体21的内部被形成为中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1壳体21具有底面部21a以及侧壁部21b、21c、21d、21e,包括底面部21a以及侧壁部21b、21c、21d、21e在内的整体被一体地形成。底面部21a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其中,第1方向X为板厚方向,第2方向Y为短边方向,第3方向Z为长边方向。侧壁部21b、21c、21d、21e被形成为分别从底面部21a的各边朝向第1方向X的一侧(第2壳体22侧)突出。侧壁部21b以及侧壁部21d被形成为以第2方向Y为板厚方向且沿着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延伸的板状。侧壁部21b以及侧壁部21d位于沿着第2方向Y相互对置的位置。侧壁部21c以及侧壁部21e被形成为以第3方向Z为板厚方向且沿着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侧壁部21c以及侧壁部21e位于沿着第3方向Z相互对置的位置。侧壁部21b、21c、21d、21e中,相邻的各端部互相连接,构成角部。第1壳体21由底面部21a以及侧壁部21b、21c、21d、21e形成为将第1方向X的一侧(第2壳体22侧)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换言之,第1壳体21由底面部21a以及侧壁部21b、21c、21d、21e形成为将第1方向X的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的大致矩形筒状。第1壳体21的由底面部21a以及侧壁部21b、21c、21d、21e围成的空间部构成收容空间部23。
而且,第1壳体21在底面部21a具有连通孔20。连通孔20将部件箱体2的内部和外部连通。连通孔20使在收容空间部23收容的汇流条3的端子部3b插入其中,并且,使该端子部3b露出到收容空间部23的外部。连通孔20与端子部3b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地被形成为狭缝状。此处,连通孔20被设置多个,并且端子部3b根据汇流条3所构成的电路来插入连通孔。在底面部21a,作为多个连通孔20,而形成连通孔20a、连通孔20b以及连通孔20c这3个(参照图6)。连通孔20a以及连通孔20b被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Y大致平行地延伸。连通孔20a以及连通孔20b位于沿着第3方向Z相互对置的位置。连通孔20c被形成为沿着第3方向Z延伸。连通孔20a位于底面部21a的第3方向Z的一个端部。连通孔20b位于底面部21a的第3方向Z的大致中央部。连通孔20c位于底面部21a的第3方向Z的另一个端部。换言之,连通孔20b相对于第3方向Z位于连通孔20a与连通孔20c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连通孔20a、连通孔20b、连通孔20c的情况下,有时简称为“连通孔20”。
另外,第1壳体21在侧壁部21b以及侧壁部21d具有卡定凹部21f、21g。卡定凹部21f、21g用于将第2壳体22卡定在第1壳体21。卡定凹部21f被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Y将侧壁部21b贯通的大致矩形状的贯通孔。卡定凹部21f被形成在侧壁部21b的第3方向Z的大致中央并且形成在第1方向X的底面部21a侧的端部。卡定凹部21g被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Y将侧壁部21d贯通的大致矩形状的贯通孔。卡定凹部21g被形成在侧壁部21d的第3方向Z的大致中央并且形成在第1方向X的底面部21a侧的端部。卡定凹部21f和卡定凹部21g位于沿着第2方向Y对置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1壳体21具有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参照图6)。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是在将部件箱体2从搭载空间部109拔出时承受作用于汇流条3上的力的部分。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在第1壳体21中以面向收容空间部23的方式形成。此处,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被以围绕在底面部21a形成的各连通孔20的方式设置为肋状。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被形成为从底面部21a的收容空间部23侧的面沿着第1方向X朝向收容空间部23侧突出。
第2壳体22被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2壳体22具有顶面部22a以及侧壁部22b、22c、22d、22e,并且包括顶面部22a以及侧壁部22b、22c、22d、22e在内的整体被一体地形成。顶面部22a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其中,第1方向X为板厚方向,第2方向Y为短边方向,第3方向Z为长边方向。侧壁部22b、22c、22d、22e被形成为分别从顶面部22a的各边朝向第1方向X的一侧(第1壳体21侧)突出。侧壁部22b以及侧壁部22d被形成为以第2方向Y为板厚方向并且沿着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侧壁部22b以及侧壁部22d位于沿着第2方向Y相互对置的位置。侧壁部22c以及侧壁部22e被形成为以第3方向Z为板厚方向并且沿着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侧壁部22c以及侧壁部22e位于沿着第3方向Z相互对置的位置。侧壁部22b、22c、22d、22e中,相邻的各端部相互连接,构成角部。第2壳体22由顶面部22a以及侧壁部22b、22c、22d、22e形成为将第1方向X的一侧(第1壳体21侧)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换言之,第2壳体22由顶面部22a以及侧壁部22b、22c、22d、22e形成为将第1方向X的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的大致矩形筒状。第2壳体22被形成为比第1壳体21小一圈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1壳体21的由顶面部22a以及侧壁部22b、22c、22d、22e围成的空间部与第1壳体21一起构成收容空间部23。
而且,第2壳体22在侧壁部22b以及侧壁部22d具有卡定爪部22f、22g。卡定爪部22f、22g用于将第2壳体22卡定在第1壳体21。卡定爪部22f被形成为从侧壁部22b沿着第2方向Y突出的爪状。卡定爪部22f被形成在侧壁部22b的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的大致中央。卡定爪部22f被卡定在第1壳体21的卡定凹部21f。卡定爪部22g被形成为从侧壁部22d沿着第2方向Y突出的爪状。卡定爪部22g被形成在侧壁部22d的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的大致中央。卡定爪部22g被卡定在第1壳体21的卡定凹部21g。卡定爪部22f和卡定爪部22g位于沿着第2方向Y对置的位置。
另外,第2壳体22在侧壁部22b以及侧壁部22d分别具有定位肋部22h(参照图7)。定位肋部22h用于对收容在收容空间部23的汇流条3进行定位。定位肋部22h在侧壁部22b、22d的收容空间部23侧的面各形成一个,共计2个。各定位肋部22h分别被形成为从侧壁部22b、22d的收容空间部23侧的面朝向收容空间部23侧突出并且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肋状。各定位肋部22h分别被形成在侧壁部21b、22d的第3方向Z的大致中央并且形成在第1方向X上的与顶面部22a侧相反侧的端部。2个定位肋部22h位于沿着第2方向Y对置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2壳体22具有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参照图7)。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是在将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时承受作用于汇流条3的力的部分。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在第2壳体22中以面向收容空间部23的方式形成。此处,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由多个肋状的部位构成,该肋状的部位被形成为从顶面部22a的收容空间部23侧的面沿着第1方向X朝向收容空间部23侧突出。
进一步地,第2壳体22在顶面部22a具有记号部24。记号部24模拟出在第1壳体21的底面部21a形成的连通孔20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记号部24被构成为包含位置识别部25。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的状态下,位置识别部25在沿着第1方向X(嵌合方向)与连通孔20对置的位置形成为凹部状或者凸部状。本实施方式的位置识别部25在顶面部22a被形成为向收容空间部23侧凹陷的凹部状。位置识别部25被形成为模拟出连通孔20的形状的狭缝凹部状。位置识别部25可以根据连通孔20的数量而设置多个。此处,顶面部22a中,作为多个位置识别部25,形成位置识别部25a、位置识别部25b以及位置识别部25c这3个(参照图4、图5)。位置识别部25a以及位置识别部25b被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Y大致平行地延伸。位置识别部25a以及位置识别部25b位于沿着第3方向Z对置的位置。位置识别部25c被形成为沿着第3方向Z延伸。位置识别部25a位于顶面部22a的第3方向Z的一个端部。位置识别部25b位于顶面部22a的第3方向Z的大致中央部。位置识别部25c位于顶面部22a的第3方向Z的另一个端部。换言之,位置识别部25b在第3方向Z上位于位置识别部25a与位置识别部25c之间。位置识别部25a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的状态下沿着第1方向X与连通孔20a对置。位置识别部25b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的状态下,沿着第1方向X与连通孔20b对置。位置识别部25c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的状态下,沿着第1方向X与连通孔20c对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位置识别部25a、位置识别部25b、位置识别部25c的情况下,有时简称为“连通孔20”。
汇流条3被收容在部件箱体2内部的收容空间部23,并且是在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状态下经由端子部3b而构成短路电路的短路体。汇流条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构成所需要的电路的一部分。汇流条3例如通过对形成为板状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与所需要的电路对应的形状。此处,汇流条3具有主体部3a以及端子部3b,包含主体部3a以及端子部3b在内的整体被一体地形成。主体部3a被形成为以第1方向X为板厚方向的大致矩形板状。以主体部3a的端部被折回的方式,形成端子部3b。此处,以沿着第1方向X向相同侧折回的方式,形成有2个端子部3b。2个端子部3b中的一个被从主体部3a的第3方向Z的一侧的端部以第3方向Z为板厚方向的方式折回,并且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2个端子部3b中的另一个被从主体部3a的第3方向Z的另一侧的端部以第2方向Y为板厚方向的方式折回,并且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
汇流条3在主体部3a具有定位槽口部3c。定位槽口部3c通过嵌合第2壳体22的定位肋部22h,从而将汇流条3相对于部件箱体2进行定位。定位槽口部3c可以根据定位肋部22h的数量设置多个,此处为2个。2个定位槽口部3c分别设置在主体部3a的第2方向Y的两端部。各定位槽口部3c被形成为将主体部3a沿着第1方向X大致矩形状地贯通。2个定位槽口部3c位于沿着第2方向Y对置的位置。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电路体部件1首先将汇流条3对第1壳体21进行组装。这种情况下,汇流条3以各端子部3b分别被插入到多个连通孔20的任一个并在收容空间部23的外部露出、且主体部3a位于收容空间部23内的位置关系而被组装在第1壳体21(参照图8、图9、图10)。此处,汇流条3中,2个端子部3b中的一个被插入到连通孔20a,另一个被插入到连通孔20c。连通孔20b成为保持未插有端子部3b的样子的状态。而且,电路体部件1以沿着第1方向X在与第1壳体21之间夹着汇流条3的主体部3a这样的位置关系,将第2壳体22组装在第1壳体21。电路体部件1中,卡定爪部22f被卡定在卡定凹部21f,卡定爪部22g被卡定在卡定凹部21g(参照图10)。基于该构成,电路体部件1中,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相互卡定地组装。
电路体部件1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的状态下,第2壳体22的侧壁部22b、22c、22d、22e位于第1壳体21的侧壁部21b、21c、21d、21e的内侧(参照图9、图10)。电路体部件1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的状态下使第2壳体22的各定位肋部22h分别与汇流条3的各定位槽口部3c嵌合。基于该构成,电路体部件1能够将汇流条3相对于第2壳体22的相对位置固定,继而能够将汇流条3相对于部件箱体2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该状态下,电路体部件1中,沿着第1方向X,第1壳体21的底面部21a和第2壳体22的顶面部22a对置。另外,在该状态下,电路体部件1中,侧壁部21b、21c、21d、21e、22b、22c、22d、22e相对于第1方向X而位于底面部21a与顶面部22a之间。而且,电路体部件1中,沿着第2方向Y,侧壁部21b和侧壁部22b对置,侧壁部21d和侧壁部22d对置。另外,电路体部件1中,沿着第3方向Z,侧壁部21c与侧壁部22c对置,侧壁部21e与侧壁部22e对置。基于该构成,电路体部件1中,在由第1壳体21的底面部21a、侧壁部21b、21c、21d、21e、第2壳体22的顶面部22a、侧壁部22b、22c、22d、22e围成的收容空间部23内收容汇流条3的主体部3a。电路体部件1以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且在收容空间部23内收容有汇流条3的状态,相对于第1方向X,而在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和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之间夹着汇流条3的主体部3a并进行保持(参照图9、图10)。
电路体部件1中,在第1壳体21和第2壳体22已组装且在收容空间部23内收容有汇流条3的状态下,部件箱体2整体的外形形状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电路体部件1经由搭载空间部109的第1方向X的开口而嵌合并组装在该搭载空间部109内(参照图3)。电路体部件1中,经由该开口而将端子部3b插入到腔107a中以使部件箱体2被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从而组装在该搭载空间部109。基于该构成,对于电路体部件1,汇流条3经由块电路体107b、端子T等而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构成所需要的短路电路。此时,电路体部件1在嵌合并组装在搭载空间部109时能够利用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来承受作用于汇流条3的力。另一方面,电路体部件1在从搭载空间部109拔出时能够利用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来承受作用于汇流条3的力。
以上说明的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中,汇流条3被收容在部件箱体2。在该状态下,汇流条3的端子部3b经由在部件箱体2形成的连通孔20而在外部露出。而且,电路体部件1以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状态经由端子部3b而构成电路。这种情况下,电路体部件1中,部件箱体2与搭载空间部109的形状相匹配地被形成为与继电器R同样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因此,能够得到容易进行在将部件箱体2组装在搭载空间部109时的组装作业的构成。即,电路体部件1通过将部件箱体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从而能够确保顶面部22a成为相对较宽的面。而且,电路体部件1能够一边按压该顶面部22a一边与搭载空间部109嵌合。基于该构成,电路体部件1能够得到容易使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构成。另外,电路体部件1由于部件箱体2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在与搭载空间部109嵌合时倾斜地嵌合。在这一点来说,电路体部件1能够得到使部件箱体2容易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构成。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能够确保恰当的组装性。
此处,以上说明的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中,在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状态下,顶面部22a从搭载空间部109露出。另一方面,电路体部件1中,在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状态下,底面部21a以及侧壁部21b、21c、21d、21e分别与形成搭载空间部109的壁体部109a对置(参照图3)。此处,电路体部件1中,底面部21a与构成壁体部109a的部件搭载壁部107c对置,侧壁部21b、21c、21d、21e与构成壁体部109a的壁部103a、划分壁部103b对置。基于该构成,电路体部件1例如在使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时,能够使壁部103a、划分壁部103b作为部件箱体2的引导部件而发挥作用。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能够更可靠地得到使部件箱体2容易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构成。在这一点上,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也能够确保恰当的组装性。
进一步地,以上说明的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中,在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状态下,在已从搭载空间部109露出的顶面部22a设置有模拟出连通孔20的位置的记号部24。基于该构成,电路体部件1例如在使部件箱体2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时,即使在因壁部103a、划分壁部103b等而难以视觉辨认端子部3b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确认记号部24而掌握端子部3b的大致位置。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能够进一步提高使部件箱体2嵌合到搭载空间部109时的作业性,在这一点上,也能够确保恰当的组装性。
此处,以上说明的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中,记号部24被构成为包含位置识别部25。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能够通过确认位置识别部25的位置从而简单地掌握连通孔20的位置继而掌握端子部3b的位置。因此,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在使部件箱体2如上述那样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时的作业性。
另外,以上说明的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中,设置多个连通孔20,并且与汇流条3所构成的电路对应地,端子部3b选择性地插入到任意的连通孔20。例如,图1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1A中,汇流条3A所构成的电路与电路体部件1的汇流条3不同。这种情况下,汇流条3A的2个端子部3b中的一个被插入到连通孔20a,另一个被插入到连通孔20b。连通孔20c成为保持未插入有端子部3b的样子的状态。如上所述地,电路体部件1和电路体部件1A中,通过将部件箱体2作为共用的构成,并且与所要求的电路构成对应地选择性地使用多个连通孔20,从而能够替换汇流条3和汇流条3A。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1A能够根据所应用的车辆的规格等,而适当地选择并容易分别使用多种短路电路。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1A、电连接箱100、线束WH中,无论所应用的车辆的规格等如何,都尽可能地将部件箱体2标准化、共用化,从而能够确保与所应用的车辆的规格等对应的选择多样性,提高通用性。换言之,电路体部件1、1A、电连接箱100、线束WH能够平衡地兼顾部件的标准化、共用化所形成的通用性的提高和部件的选择多样性带来的最佳化。另外,电路体部件1、1A、电连接箱100、线束WH例如通过使部件箱体2等标准化、共用化并且根据需要地组合各种各样的汇流条3、3A,从而使可应用的车辆的规格的范围扩大、抑制了部件的浪费,从而能够容易进行最佳化,例如,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以上说明的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中,部件箱体2是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的2个部件构成。而且,电路体部件1中,在第1壳体21设置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在第2壳体22设置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基于该构成,电路体部件1在电路体部件1嵌合并组装在搭载空间部109时能够利用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22i来承受作用于汇流条3的力。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能够得到容易可靠地嵌合在搭载空间部109的构成。另一方面,电路体部件1在从搭载空间部109拔出时能够利用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21h来承受作用于汇流条3的力。其结果,电路体部件1例如能够抑制在从搭载空间部109拔出时仅汇流条3从部件箱体2脱落而残留在搭载空间部109侧这样的状况的发生。在这一点上,电路体部件1、电连接箱100以及线束WH也能够确保恰当的组装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以箱体101是被分割成框架103、上盖104以及下盖105的3层分割构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箱体101例如也可以是框架103和下盖105被一体地形成。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以部件箱体2是被分割为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的2层分割构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部件箱体2也可以是由1个部件构成。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以设置多个连通孔20、并且与汇流条3所构成的电路对应地插入端子部3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以位置识别部25在顶面部22a被形成为向收容空间部23侧凹陷的凹部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位置识别部25也可以在顶面部22a形成为向收容空间部23侧的相反侧突出的凸部状。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以记号部24被构成为包含位置识别部2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模拟出连通孔20的位置即可。另外,甚至第2壳体22可以在顶面部22a具有记号部24,也可以不具有。

Claims (11)

1.一种电路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部件箱体,其被形成为箱状,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以及
汇流条,其被收容在所述部件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汇流条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外部露出的端子部,
所述部件箱体被形成为与能使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嵌合的搭载空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体形状,并且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
所述汇流条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端子部而构成电路,
其中,所述部件箱体具有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隔着所述汇流条而相互对置的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并且将所述汇流条收容并保持在收容空间部,所述收容空间部形成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
所述第1壳体包括底面部和侧壁部,所述底面部形成有所述连通孔,并且所述第2壳体包括顶面部和侧壁部,
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被以围绕在所述底面部形成的各所述连通孔的方式设置为肋状,并且被形成为从所述底面部的所述收容空间部侧沿着所述嵌合方向朝向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突出,
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由多个肋状的部位形成,所述肋状的部位被形成为从所述顶面部的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的面沿着所述嵌合方向朝向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体部件,其中,
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组装的状态下,所述顶面部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与所述底面部对置,所述第2壳体的侧壁部位于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的内侧,并且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和所述第2壳体的侧壁部相对于所述嵌合方向而位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之间,
并且,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所述底面部以及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分别与形成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壁体部对置,所述顶面部从所述搭载空间部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体部件,其中,
所述部件箱体在所述顶面部具有模拟出所述连通孔的位置的记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体部件,其中,
所述记号部被构成为包含位置识别部,所述位置识别部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与所述连通孔对置的位置形成为凹部状或者凸部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体部件,其中,
所述连通孔被设置有多个,并且与所述汇流条所构成的电路相对应,所述端子部插入所述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体部件,其中,
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在将所述部件箱体从所述搭载空间部拔出时承受作用于所述汇流条的力,
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在将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时承受作用于所述汇流条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体部件,其中,
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在将所述部件箱体从所述搭载空间部拔出时承受作用于所述汇流条的力,
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在将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时承受作用于所述汇流条的力。
8.一种电连接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箱体,其具有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能够进行嵌合的搭载空间部;以及
电路体部件,其代替所述继电器而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
所述电路体部件具有:
部件箱体,其被形成为箱状,并且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以及
汇流条,其被收容在所述部件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汇流条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外部露出的端子部,
所述部件箱体被形成为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体形状,并且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
所述汇流条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端子部而构成电路,
其中,所述部件箱体具有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隔着所述汇流条而相互对置的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并且将所述汇流条收容并保持在收容空间部,所述收容空间部形成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
所述第1壳体包括底面部和侧壁部,所述底面部形成有所述连通孔,并且所述第2壳体包括顶面部和侧壁部,
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被以围绕在所述底面部形成的各所述连通孔的方式设置为肋状,并且被形成为从所述底面部的所述收容空间部侧沿着所述嵌合方向朝向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突出,
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由多个肋状的部位形成,所述肋状的部位被形成为从所述顶面部的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的面沿着所述嵌合方向朝向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组装的状态下,所述顶面部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与所述底面部对置,所述第2壳体的侧壁部位于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的内侧,并且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和所述第2壳体的侧壁部相对于所述嵌合方向而位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之间,
并且,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所述底面部以及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分别与形成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壁体部对置,所述顶面部从所述搭载空间部露出。
10.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有:
布线材料,其有导电性;
电连接箱,其与所述布线材料电连接,
所述电连接箱具有:
箱体,其具有能使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嵌合的搭载空间部;以及
电路体部件,其代替所述继电器而能够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
所述电路体部件具有:
部件箱体,其被形成为箱状,并且具有将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以及
汇流条,其被收容在所述部件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汇流条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而在外部露出的端子部,
所述部件箱体被形成为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体形状,并且能够在所述搭载空间部嵌合,
所述汇流条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端子部而与所述布线材料电连接,并且构成电路,
其中,所述部件箱体具有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隔着所述汇流条而相互对置的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并且将所述汇流条收容并保持在收容空间部,所述收容空间部形成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
所述第1壳体包括底面部和侧壁部,所述底面部形成有所述连通孔,并且所述第2壳体包括顶面部和侧壁部,
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1反作用力承受部被以围绕在所述底面部形成的各所述连通孔的方式设置为肋状,并且被形成为从所述底面部的所述收容空间部侧沿着所述嵌合方向朝向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突出,
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所述第2反作用力承受部由多个肋状的部位形成,所述肋状的部位被形成为从所述顶面部的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的面沿着所述嵌合方向朝向所述收容空间部侧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组装的状态下,所述顶面部沿着对于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嵌合方向与所述底面部对置,所述第2壳体的侧壁部位于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的内侧,并且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和所述第2壳体的侧壁部相对于所述嵌合方向而位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之间,
并且,在所述部件箱体嵌合在所述搭载空间部的状态下,所述底面部以及所述第1壳体的侧壁部分别与形成所述搭载空间部的壁体部对置,所述顶面部从所述搭载空间部露出。
CN201811442066.0A 2017-11-30 2018-11-29 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Active CN109921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0433 2017-11-30
JP2017230433A JP6668308B2 (ja) 2017-11-30 2017-11-30 回路体部品、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1249A CN109921249A (zh) 2019-06-21
CN109921249B true CN109921249B (zh) 2021-04-23

Family

ID=6695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2066.0A Active CN109921249B (zh) 2017-11-30 2018-11-29 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68308B2 (zh)
CN (1) CN1099212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6442A2 (zh) * 2023-01-05 2024-07-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箱体、动力总成及车辆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28018U (zh) * 2012-11-19 2015-12-3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继电器组块和车载用电连接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2247A (en) * 1996-12-10 2000-02-08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wiring block
JP2000324653A (ja) * 1999-05-17 2000-1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JP3867525B2 (ja) * 2001-07-09 2007-01-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03209914A (ja) * 2002-01-15 2003-07-25 Yazaki Corp 電気配線ブロック
JP4238763B2 (ja) * 2004-03-30 2009-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N201226430Y (zh) * 2008-06-18 2009-04-22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多功能电气接线盒
JP5221255B2 (ja) * 2008-08-29 2013-06-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N202307760U (zh) * 2011-10-26 2012-07-04 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丝盒
CN203674659U (zh) * 2013-11-29 2014-06-25 四川泛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框架可替换式接线盒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28018U (zh) * 2012-11-19 2015-12-3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继电器组块和车载用电连接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68308B2 (ja) 2020-03-18
JP2019102221A (ja) 2019-06-24
CN109921249A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3839B (zh) 电子部件单元、电接线箱和线束
CN108574242B (zh)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JP6553982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589756B2 (en) Fusible link moun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8429206B (zh)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JP6836889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4837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US6494722B1 (en) Wire harness circuit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wire harness
JP6563746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9921249B (zh) 电路体部件、电连接箱以及线束
JP6836380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KR101046855B1 (ko) 중계 접속 회로 및 중계 커넥터
JP5156499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9153572A (ja) バスバ保持構造、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3344342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8174621B (zh) 连接器单元、装入电气部件的连接器以及带连接器的电气部件
JP7118538B2 (ja) バスバ保持構造、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227864B2 (ja) 通信中継装置及び通信中継コネクタ
JP6764774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811098B2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831669B2 (ja) ヒューズモジュール
JP663005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分岐構造
US20230069530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6969907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54975B2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