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2579A - 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 Google Patents

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2579A
CN104812579A CN201380057208.0A CN201380057208A CN104812579A CN 104812579 A CN104812579 A CN 104812579A CN 201380057208 A CN201380057208 A CN 201380057208A CN 104812579 A CN104812579 A CN 104812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film
mass parts
multilayer porous
ionic dissociation
multi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72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2579B (zh
Inventor
片桐健
熊添主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12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2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2Acrylic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6Composite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layers of only organic material and layers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7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01M50/491Poro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8Heat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热收缩率低的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前述多层多孔膜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一种多层多孔膜,其具有:聚烯烃多孔膜;和配置于该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的、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多孔层。

Description

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池的高容量化进一步推进,对于这样的高容量电池要求厚度薄、且具有高耐热性的分隔件,其研究正在进行。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在高温下也能够维持闭孔状态而使含有片状颗粒为主体的无机填料的多孔膜和以聚烯烃为主体的多孔膜一体化而成的电池用分隔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34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可以认为,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池用分隔件与不具有耐热层的通常的分隔件相比,虽然耐热性提高,但是从使含有无机填料的多孔膜变薄时无法得到期望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尚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热收缩率低的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前述多层多孔膜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形成规定的多孔层,从而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以下所述。
〔1〕
一种多层多孔膜,其具有:聚烯烃多孔膜;和
配置于该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的、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多孔层。
〔2〕
根据前项〔1〕记载的多层多孔膜,其中,前述多孔层还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
〔3〕
根据前项〔2〕记载的多层多孔膜,其中,相对于前述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和前述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总含量100质量份,前述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上且95质量份以下。
〔4〕
根据前项〔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多层多孔膜,其中,前述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包含缩合磷酸盐。
〔5〕
根据前项〔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多层多孔膜,其中,前述树脂粘结剂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
〔6〕
一种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其具备前项〔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多层多孔膜。
〔7〕
一种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涂布工序:在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涂布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分散液。
〔8〕
根据前项〔7〕记载的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树脂粘结剂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
〔9〕
根据前项〔7〕或〔8〕记载的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分散液还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热收缩率低的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前述多层多孔膜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简单称为“本实施方式”)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加以实施。
〔多层多孔膜〕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具有:
聚烯烃多孔膜;和
配置于该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的、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多孔层(以下,也简称为“多孔层”)。
〔聚烯烃多孔膜〕
作为聚烯烃多孔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包含聚烯烃树脂的多孔膜。对聚烯烃多孔膜中的聚烯烃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100质量%。通过聚烯烃多孔膜中的聚烯烃树脂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用作电池用分隔件时的闭孔性能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作为聚烯烃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通常的挤出、注射、吹胀、和吹塑成型等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作为这样的聚烯烃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和1-辛烯等的均聚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多级聚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聚丁烯、和乙丙橡胶等。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其中,聚烯烃树脂优选包含聚丙烯。对聚烯烃树脂中的聚丙烯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35质量%、更优选为3~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10质量%。通过聚丙烯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多孔膜的耐热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通过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丙烯的含量为35质量%以下,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作为电池用分隔件时,有在闭孔温度下膜发生热熔融而多孔更容易阻塞(闭孔性)、而且在更低的温度下容易发生闭孔的倾向。
对聚烯烃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000~3,000,000、更优选为100,000~1,00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00~800,000。通过聚烯烃树脂的Mv为50,000以上,所得聚烯烃多孔膜的机械强度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通过聚烯烃树脂的Mv为3,000,000以下,生产时的成型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进而,通过Mv为1,000,000以下,作为电池用分隔件使用时,有温度上升时易于阻塞孔、闭孔功能进一步提高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控制多孔膜的机械强度,可以混合2种以上Mv不同的聚烯烃树脂来使用。此外,聚烯烃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可以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
聚烯烃多孔膜可以根据需要包含酚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或硫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的金属皂类;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防静电剂、防雾剂、着色颜料等添加剂。
对聚烯烃多孔膜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0μm以上且2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且18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且16μm以下。通过聚烯烃多孔膜的膜厚为0.10μm以上,所得多层多孔膜的机械强度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通过聚烯烃多孔膜的膜厚为25μm以下,电池有进一步高容量化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多孔膜的膜厚可以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
对聚烯烃多孔膜的平均孔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030μm以上且0.20μm以下、更优选为0.040μm以上且0.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0μm以上且0.09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060μm以上且0.090μm以下。
对聚烯烃多孔膜的气孔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5%以上且65%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上且55%以下。通过聚烯烃多孔膜的气孔率为25%以上,有能够进一步抑制后述的含无机填料的分散液涂布后的透气度的增加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多孔膜的气孔率可以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
对聚烯烃多孔膜的热收缩应力的最大值没有特别限定,拉出方向(以下也称为“MD”)、宽度方向(以下也称为“TD”)均优选为10g以下、更优选为8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g以下、特别优选为4g以下。通过聚烯烃多孔膜的热收缩应力的最大值为10g以下,有耐热性和透过性均优异的倾向。
〔多孔层〕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具有配置于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的、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多孔层。通过具有这样的多孔层,即使在高温时,也可以抑制聚烯烃多孔膜的热收缩,防止由破膜导致的短路。以下,对各成分进行说明。
(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通过在多孔层中含有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耐热性进一步提高。可以认为其理由是由于,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与无机填料表面显示出强的亲和性,在形成多孔层时所使用的浆料中,可以提高对于无机填料的浆料溶剂的亲和性,且通过电荷排斥可以提高浆料溶剂中的无机填料的分散性。另外,通过使用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不仅无机填料而且树脂粘结剂的分散性也变得良好,能够抑制树脂粘结剂的聚集也成为耐热性提高的理由。然而,耐热性提高的理由不限定于此。
作为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无机酸盐。作为无机酸盐,可以举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铝酸盐,其中,优选的是一个分子中具有多个磷酸基且可以认为与无机填料表面显示出强亲和性的缩合磷酸盐。作为缩合磷酸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多磷酸盐、偏磷酸盐、正磷酸盐等,其中,优选多磷酸盐、偏磷酸盐。一般来说,多磷酸盐为正磷酸以链状连结的结构,偏磷酸盐具有以环状连结的结构,正磷酸盐具有以网状连结的结构。从提高多孔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分散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多磷酸盐、偏磷酸盐。
作为多磷酸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式(Mn+2PnO3n+1)所示的化合物。对该式的缩合度n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30、更优选为2~10、进一步优选为2~6。另外,M为阳离子。作为多磷酸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焦磷酸盐、三聚磷酸盐、四聚磷酸盐、五聚磷酸盐、和六聚磷酸盐。通过使用这样的多磷酸盐,有向无机填料的吸附快、能够维持稳定的分散性、也不易引起树脂粘结剂等的聚集的倾向。
作为偏磷酸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式(MPO3)n所示的化合物。对该式的缩合度n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200、更优选为3~25、进一步优选为3~6。另外,M为阳离子。作为偏磷酸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三偏磷酸盐、四偏磷酸盐、五偏磷酸盐、和六偏磷酸盐。通过使用这样的偏磷酸盐,有向无机填料的吸附变得更快、能够维持稳定的分散性、也不易引起树脂粘结剂等的聚集的倾向。
作为构成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阳离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无机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作为无机阳离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钾离子和钠离子这样的碱金属离子或碱土金属离子。另外,作为有机阳离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胺离子、铵离子等。其中,特别是使用后述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树脂粘结剂时,从与树脂粘结剂的亲和性的观点出发,构成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阳离子优选为胺离子、铵离子。
作为上述缩合磷酸盐,可以使用太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AN NOPCO LIMITED制、Kirin Kyowa Foods Company制等的市售品。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对于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相对于无机填料10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通过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为0.05质量份以上,多层多孔膜的耐热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对于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相对于无机填料10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通过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下,有多孔层中的其他成分的含有比率变小、由其他成分所带来的效果变小进一步受到抑制的倾向。
另外,多孔层含有后述的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时,对于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相对于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和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总含量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9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且9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且90质量份以下。通过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耐热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无机填料)
本实施方式的多孔层通过含有无机填料,多层多孔膜的耐热性提高。使用多层多孔膜作为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时,多孔层所含的无机填料优选具有200℃以上的熔点、电绝缘性高、且在作为分隔件的使用条件下电化学性稳定的无机填料。
作为无机填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铝、偏氢氧化铝(勃姆石)、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二氧化铈、氧化钇、氧化锌、氧化铁等氧化物系陶瓷和它们的水合物;氮化硅、氮化钛、氮化硼等氮化物系陶瓷;碳化硅、碳酸钙、硫酸铝、氢氧化铝、钛酸钡等陶瓷;滑石、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埃洛石、叶蜡石、蒙脱石、绢云母、云母、镁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玻璃纤维等。无机填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上述之中,优选氧化铝、偏氢氧化铝(勃姆石)等氧化铝系陶瓷和它们的水合物;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埃洛石、叶蜡石等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通过使用这样的无机填料,多层多孔膜的电化学性稳定性和耐热特性具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作为氧化铝系陶瓷和它们的水合物,没有特别限定,更优选例如偏氢氧化铝(aluminium hydroxide oxide)。另外,作为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由于廉价且也容易购买,所以更优选主要由高岭石构成的高岭土。高岭土有湿式高岭土和对其进行了烧结处理而成的烧结高岭土,由于在烧结处理时释放结晶水,而且杂质被去除,因此从电化学稳定性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烧结高岭土。
对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优选为0.20μm以上且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0μm以上且1.2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50μm以上且0.80μm以下。通过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10μm以上,有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电池用分隔件使用时的短路温度的倾向。另外,通过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3.0μm以下,有能够使多孔层的厚度更薄的倾向。进而,通过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有多孔层的密度进一步变高,热收缩抑制的效果明显提高的倾向。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可以如下求出:以水作为分散介质使用激光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粒径分布,以颗粒数的累积频率变为50%的粒径的值的形式而求出。
对多孔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以上且小于100%、更优选为55%以上且99.9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且99.9%以下、特别优选为65%以上且99%以下、最优选为90%以上且99%以下。通过多孔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耐热性等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树脂粘结剂)
多孔层所含的树脂粘结剂具有用于使无机填料粘结于多孔膜上的功能。使用多层多孔膜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分隔件时,多孔层所含的树脂粘结剂优选使用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为不溶、且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使用范围内电化学性稳定的树脂粘结剂。
作为这样的树脂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α-聚烯烃等聚烯烃树脂;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等氟系聚合物和包含它们的共聚物;包含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作为单体单元的二烯系聚合物或包含它们的共聚物和其氢化物;包含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或包含它们的共聚物和其氢化物;乙丙橡胶、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等橡胶类;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聚酯等的熔点和/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0℃以上的树脂和它们的混合物等。树脂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氟系聚合物、二烯系聚合物、和丙烯酸系聚合物,更优选丙烯酸系聚合物。通过使用这样的树脂粘结剂,粘结性、耐热性、透过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特别是,通过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耐氧化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通过使用氟系聚合物,电化学稳定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作为氟系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偏二氟乙烯的均聚物、跟能够与偏二氟乙烯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对氟系聚合物中的偏二氟乙烯单体单元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
作为能够与偏二氟乙烯共聚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氟乙烯、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六氟丙烯、六氟异丁烯、全氟丙烯酸、全氟甲基丙烯酸、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氟烷基酯等含氟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环己基乙烯基醚、羟乙基乙烯基醚等不含氟烯属不饱和化合物;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不含氟二烯化合物等。
作为氟系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偏二氟乙烯的均聚物、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其中,更优选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对于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单体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偏二氟乙烯30~90质量%、四氟乙烯50~9质量%和六氟丙烯20~1质量%。氟系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并用2种以上。
作为二烯系聚合物,只要为包含具有2个双键的二烯单体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二烯单体的均聚物或跟能够与二烯单体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二烯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2-苯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2-甲基-1,3-戊二烯、1,3-己二烯、4,5-二乙基-1,3-辛二烯、3-丁基-1,3-辛二烯等。二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对于二烯系聚合物中的二烯单体单元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二烯系聚合物的总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
作为能够与二烯单体共聚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后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下述单体(以下也称为“其他单体”)。作为其他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等不饱和羧酸类;苯乙烯、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乙烯基苯甲酸甲酯、乙烯基萘、氯甲基苯乙烯、羟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苯乙烯系单体;乙烯、丙烯等烯烃类;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含卤素原子的单体;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丁基乙烯基酮、己基乙烯基酮、异丙烯基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咪唑等含杂环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酰胺系单体;戊烯醇等含羟基乙烯基单体;乙烯基磺酸、甲基乙烯基磺酸、(甲基)丙烯磺酸、苯乙烯磺酸、(甲基)丙烯酸-2-磺酸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磺酸等含磺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酯等含氨基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氰基乙基丙烯酸酯等含氰基单体等。能够与二烯单体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只要为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均聚物、跟能够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胶乳状。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等含氨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总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
作为能够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上述二烯系聚合物的项目中列举的其他单体。能够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其他单体中,优选使用不饱和羧酸类。作为不饱和羧酸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的半酯、马来酸的半酯、富马酸的半酯等单羧酸;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等二羧酸。其中,优选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另外,使用聚乙烯醇作为树脂粘结剂时,其皂化度优选为85%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上且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且100%以下、特别优选为99%以上且100%以下。通过皂化度为85%以上,使用多层多孔膜作为电池用分隔件时,有发生短路的温度(短路温度)提高、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优选为200以上且5000以下、更优选为300以上且4000以下、特别优选为500以上且3500以下。通过聚合度为200以上,能够以少量的聚乙烯醇牢固地粘结无机填料,有能够维持多孔层的力学强度、并抑制由多孔层形成所导致的多层多孔膜的透气度增加的倾向。另外,通过聚合度为5000以下,有能够防止制备分散液时的凝胶化等的倾向。
对多孔层中的树脂粘结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无机填料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7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通过多孔层中的树脂粘结剂的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树脂粘结剂与无机填料的粘结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多孔层中的树脂粘结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质量份以下。通过多孔层中的树脂粘结剂的含量为10质量份以下,离子透过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其他添加剂〕
多孔层也可以含有除了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之外的其他添加剂。作为其他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等。
(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层,从多层多孔膜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多孔层还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认为由于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而使耐热性得以提高的理由是由于,通过并用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以外的分散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浆料中的无机填料和树脂粘结剂的分散稳定性,但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有机酸盐。作为有机酸盐,例如可以使用阴离子系、或阳离子系的各种高分子系表面活性剂。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多个离子解离性的酸基(羧基、磺酸基、氨基酸基、马来酸基等)或离子解离性的酸盐基(羧酸盐基、磺酸盐基、马来酸盐基等)。具体而言,作为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更优选聚羧酸盐、聚丙烯酸盐、聚甲基丙烯酸盐。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对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和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总含量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9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且9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且90质量份以下。通过多孔层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上且95质量份以下,耐热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多孔层的特性等)
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孔层的层厚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以上且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且6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上且5μm以下。通过多孔层的层厚为0.1μm以上,耐热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通过多孔层的层厚为10μm以下,有电池进一步高容量化、分隔件的离子透过性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无机填料的粉体脱落进一步被抑制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中,多孔层只要在多层多孔膜的状态下、具备不明显妨碍聚烯烃多孔膜的透过性的程度的透过性就足以,形成多孔层而引起的多层多孔膜的透气度的增加率优选为0%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0%以上且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以上且7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多孔层形成前的聚烯烃多孔膜的透气度小于100秒/100cc时,形成多孔层后的多层多孔膜的透气度增加率优选为0%以上且500%以下。
〔多层多孔膜的物性〕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具有聚烯烃多孔膜、和配置于该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的多孔层。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的透气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秒/100cc以上且650秒/100cc以下、更优选为20秒/100cc以上且500秒/100cc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秒/100cc以上且450秒/100cc以下、特别优选为50秒/100cc以上且400秒/100cc以下。通过多层多孔膜的透气度为10秒/100cc以上,耐自放电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通过多层多孔膜的透气度为650秒/100cc以下,充放电特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的最终膜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且19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上且18μm以下、特别优选为9μm以上且17μm以下。通过多层多孔膜的最终膜厚为2μm以上,机械强度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通过多层多孔膜的最终膜厚为20μm以下,电池有进一步高容量化的倾向。
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的150℃下的热收缩率没有特别限定,MD、TD均优选为0%以上且15%以下、更优选为0%以上且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以上且5%以下。通过MD和TD这两个方向上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为15%以下,电池异常生热时也可以防止分隔件的破膜,因此可以抑制正负极间的接触,有可以得到更良好的安全性能的倾向。
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的闭孔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20℃以上且16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150℃以下。通过多层多孔膜的闭孔温度为160℃以下,有即便在电池生热时等也存在迅速促进电流阻断、可以得到更良好的安全性能的倾向。另一方面,通过多层多孔膜的闭孔温度为120℃以上,可以实施例如在100℃左右的高温化的使用、热处理等,故是优选的。
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的短路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80℃以上、优选为1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上。通过多层多孔膜的短路温度为180℃以上,有即便电池异常生热时也可以抑制正负极间的接触直至放热为止,可以得到更良好的安全性能的倾向。
〔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涂布工序:在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涂布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分散液。另外,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根据需要也可以具有制造聚烯烃多孔膜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对聚烯烃多孔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以下公知的方法:将聚烯烃树脂和增塑剂熔融混炼成型为片状后,提取增塑剂,从而多孔化的方法;将聚烯烃树脂熔融混炼,以高牵引比挤出后,通过热处理和拉伸使聚烯烃晶体界面剥离,从而多孔化的方法;将聚烯烃树脂和无机填充材料熔融混炼成型为片状后,通过拉伸使聚烯烃树脂和无机填充材料的界面剥离,从而多孔化的方法;将聚烯烃树脂溶解后,浸渍于对聚烯烃树脂的不良溶剂,使聚烯烃树脂凝固,并且去除溶剂,从而多孔化的方法。
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涂布工序之前对聚烯烃多孔膜表面积极地进行表面处理时,含无机填料树脂分散液更均匀地易于涂布,而且涂布后的含无机填料树脂层与聚烯烃多孔膜表面的粘接性提高,故是优选的。
表面处理的方法只要不明显破坏聚烯烃多孔膜的多孔质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电晕放电处理法、机械性粗糙面化法、溶剂处理法、酸处理法、紫外线氧化法等。
制造聚烯烃多孔膜后,在涂布工序中,在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涂布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分散液。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分散液在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的基础上含有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因此分散液中的无机填料的分散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由于分散液含有树脂粘结剂,多孔膜与无机填料和无机填料彼此的粘结性进一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对无机填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前述无机填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对树脂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前述树脂粘结剂。其中,将多孔层层叠于多孔膜的至少单面时,从离子透过性不易降低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将脂肪族共轭二烯系单体、不饱和羧酸单体、和能够与它们共聚的其他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胶乳。进而,从电化学稳定性、粘结性的观点出发,树脂粘结剂优选为丙烯酸系聚合物、特别是丙烯酸胶乳。特别是因所使用的无机填料在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时容易引起聚集,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由于使用包含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分散剂,所以可以抑制树脂粘结剂的聚集。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对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前述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
对分散液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水、乙醇、甲苯、热二甲苯、己烷等。从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的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水。
分散液优选还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通过分散液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分散液中的无机填料和树脂粘结剂的分散稳定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作为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与上述同样的物质。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与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一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分散液中发挥作为分散剂的作用。
分散液还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时,对分散液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和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总含量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9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且9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且90质量份以下。通过分散液中的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上且95质量份以下,无机填料和树脂粘结剂的浆料溶剂中的分散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为了使分散液稳定化、或为了提高对聚烯烃多孔膜的涂覆性,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分散剂、增粘剂、湿润剂、消泡剂、包含酸、碱的pH调节剂等各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优选可以在溶剂去除、增塑剂提取时去除的物质,只要为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使用范围内电化学性稳定、且不妨碍电池反应的物质则也可以残留于电池内。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对使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溶解或分散于溶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利用球磨机、珠磨机、行星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砂磨机、胶体磨、超微磨碎机、辊磨机、高速叶轮分散机、分散混合器、均化器、高速冲击磨机、超声波分散机、利用搅拌叶片等的机械搅拌等。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对于将分散液涂布于聚烯烃多孔膜的方法,只要为能够实现所需的层厚、涂布面积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凹版涂布法、小直径凹版涂布法、逆转辊涂布法、转送辊涂布法、舐式涂布法、浸渍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刀片涂布法、棒式涂布法、挤压涂布法、铸涂法、模涂法、丝网印刷法、喷雾涂布法等。另外,可以根据用途,将含无机填料树脂分散液仅涂布于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者也可以涂布于双面。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涂布分散液后去除溶剂。作为去除溶剂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方法:将聚烯烃多孔膜固定、并在其熔点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干燥的方法;在低温下进行减压干燥的方法;浸渍于对树脂粘结剂的不良溶剂而使树脂粘结剂凝固并且提取溶剂的方法等。
〔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具备上述多层多孔膜。多层多孔膜具有耐热性,可以适合作为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多孔膜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耐热性、离子透过性(透气度)。使用这样的多层多孔膜作为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时,可以实现安全性能、输出特性等优异的非水电解液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各种参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按照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测定法测定的值。
实施例
接着,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只要不超过其主旨,则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物性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各种测定和评价在室温23℃、1个气压、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
(1)聚烯烃系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
基于ASTM-D4020,求出聚烯烃系树脂的十氢萘溶剂的135℃下的特性粘度[η](dl/g)。
聚乙烯的Mv通过下式算出。
[η]=6.77×10-4Mv0.67
聚丙烯的Mv通过下式算出。
[η]=1.10×10-4Mv0.80
(2)多层多孔膜和聚烯烃多孔膜的膜厚(μm)、以及多孔层的层厚(μm)
多层多孔膜和聚烯烃多孔膜的膜厚用直读式厚度计(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制、商品名“PEACOCK No.25”)测定。具体而言,切出具有MD方向100mm×TD方向100mm的尺寸的样品,测定呈格子状的9个位置(3点×3点)的局部膜厚,将所得9个位置的局部膜厚的算数平均值作为膜厚。另外,多孔层的层厚根据多层多孔膜的膜厚与聚烯烃多孔膜的膜厚(剥离多孔层进行测定)之差来算出。
(3)多层多孔膜和聚烯烃多孔膜的透气度(秒/100cc)、透气度增加率(%)
多层多孔膜和聚烯烃多孔膜的透气度(秒/100cc)的测定使用依据JISP-8117的Gurley式透气度计(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G-B2(商标))。测定100mL空气通过内筒重量为567g、且直径28.6mm、645mm2的面积的时间作为透气度。
另一方面,透气度增加率利用以下的式子算出。
透气度增加率(%)=100×(多层多孔膜的透气度-聚烯烃多孔膜的透气度)/聚烯烃多孔膜的透气度
(4)聚烯烃多孔膜的气孔率(%)
从聚烯烃多孔膜中切出10cm×10cm见方的试样,求出其体积(cm3)和质量(g),将膜密度设为0.95(g/cm3)用下式进行计算。
气孔率=(1-质量/体积/0.95)×100
(5)聚烯烃多孔膜的MD和TD的热收缩最大应力(g)
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TMA50(商标)进行测定。将TD的宽度设为3mm而切出的聚烯烃多孔膜的样品以卡盘间距离为10mm的方式固定于卡盘,安装在专用探针上。将初始载荷设为1.0g,以10℃/min的升温速度从30℃加热至200℃,测定此时产生的载荷(g),将其最大值作为MD的最大热收缩应力(g)。另外,使用将MD的宽度设为3mm而切出的聚烯烃多孔膜的样品,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测定TD的热收缩最大应力(g)。
(6)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
对于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以水作为分散介质使用激光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日机装株式会社制Microtrac MT3300EX)测定粒径分布,将累积频率达到50%的粒径作为平均粒径。
(7)多层多孔膜的MD和TD的150℃热收缩率
将多层多孔膜沿MD方向切出100mm、沿TD方向切出100mm,在150℃的烘箱中静置1小时。此时,将样品夹持于2张纸中,从而使暖风不直接与样品接触。将样品从烘箱取出进行冷却后,测定长度(mm),用以下的式子算出MD和TD的热收缩率。
MD热收缩率(%)=(100-加热后的MD的长度)/100×100
TD热收缩率(%)=(100-加热后的TD的长度)/100×100
[实施例1]
(聚烯烃多孔膜的制造)
使用桶混机,将Mv为700,000的聚乙烯47质量份、Mv300,000的聚乙烯46质量份、和Mv400,000的聚丙烯7质量份进行干混。接着,对于所得纯聚合物混合物99质量份添加作为抗氧化剂的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质量份,使得合计为100质量份,再次使用桶混机进行干混,从而得到聚合物等混合物。将双螺杆挤出机内用氮气进行置换后,在氮气气氛下,将所得聚合物等混合物通过送料机供给至双螺杆挤出机。而且,将液体石蜡(37.78℃下的运动粘度7.59×10-5m2/s)通过柱塞泵注入至挤出机料筒。
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将聚合物等混合物和液体石蜡熔融混炼,调整送料机和泵,以使所挤出的全部混合物中所占的液体石蜡量比为65质量份。作为熔融混炼条件,将设定温度设为200℃、螺杆转速设为240rpm、排出量设为12kg/h。然后,将熔融混炼物经由T-模头挤出至表面温度被控制为25℃的冷却辊上并流延,从而得到厚度1600μm的凝胶片。
接着,将所得凝胶片导入至同时双轴拉幅拉伸机,进行双轴拉伸。对于设定拉伸条件,MD倍率设为7.0倍,TD倍率设为7.0倍,设定温度设为125℃。
接着,将拉伸后的凝胶片导入至甲乙酮槽,在甲乙酮中充分浸渍,提取去除液体石蜡,之后将甲乙酮干燥去除。
接着,将干燥后的凝胶片导入至TD拉幅机,进行热固定。热固定时的拉伸温度/倍率以128℃、2.0倍进行,之后的松弛时的温度/松弛率设为133℃、0.80。其结果,得到膜厚12μm、气孔率40体积%、透气度130秒/100cc、MD最大热收缩应力2.5g、TD最大热收缩应力2.6g的多孔膜。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合成)
在安装有搅拌机、回流冷凝器、滴加槽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作为初始投料的水65质量份、Aqualon KH10(聚氧乙烯-1-(烯丙氧基甲基)烷基醚硫酸酯铵盐:100%固体成分/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0.5质量份,将反应容器中的温度保持在80℃,添加过氧二硫酸铵的10%水溶液1.5质量份。添加5分钟后,用150分钟从滴加槽向反应容器投入乳化混合液,所述乳化混合液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26.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环己酯6质量份、丙烯酸丁酯2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3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1质量份、丙烯酸1.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2质量份、Aqualon KH10 1.5质量份、过氧二硫酸铵10%水溶液1.5质量份、水55质量份。将反应体系的pH维持在4以下。乳化混合液的投入结束后原样将反应容器的温度保持在80℃,继续搅拌120分钟。之后,冷却至室温。
冷却后,用200目的金属网进行过滤,去除聚集物等。过滤后,用25%的氨水将pH调整至8,之后添加水进行调整,以使固体成分为45%。
(多孔层的形成)
使作为无机填料的偏氢氧化铝颗粒(平均粒径1.0μm)94质量份、作为树脂粘结剂的合成后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固体成分浓度45%)6.0质量份、和作为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多磷酸胺盐(分散剂)1.0质量份分别均匀分散于100质量份的水,制备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使用凹版涂布机,将所制备的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涂布于上述聚烯烃多孔膜的表面。之后,在60℃下干燥去除水,得到在多孔膜上形成厚度为2μm的多孔层的、总膜厚为14μm的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多磷酸”,使用三聚磷酸(其他实施例也同样)。
[实施例2]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0.95质量份、和作为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聚羧酸铵(SAN NOPCO LIMITED制SNDISPERSANT5468)0.05质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3]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0.8质量份和聚羧酸铵(SAN NOPCO LIMITED制SN DISPERSANT5468)0.2质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4]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0.6质量份和聚羧酸铵(SAN NOPCO LIMITED制SN DISPERSANT5468)0.4质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5]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0.2质量份和聚羧酸铵(SAN NOPCO LIMITED制SN DISPERSANT5468)0.8质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6]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0.05质量份和聚羧酸铵(SAN NOPCO LIMITED制SN DISPERSANT5468)0.95质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7]
将多孔层的厚度设为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8]
将多孔层的厚度设为7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9]
将多孔层的厚度设为10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0]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0.8质量份、和作为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聚丙烯酸钠0.2质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1]
将粘均分子量(Mv)2000,000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2质量份、Mv280,000的高密度聚乙烯12质量份、Mv150,000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16质量份、二氧化硅(平均粒径8.3μm)17.6质量份、和作为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42.4质量份混合造粒,然后,用安装有T模头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挤出,成型为厚度90μm的片状。从该成型物中用二氯甲烷提取去除DOP、用氢氧化钠提取去除二氧化硅,形成多孔膜。以将该多孔膜加热至118℃为基础,沿纵向拉伸5.3倍后,沿横向拉伸1.8倍。其结果,得到膜厚11μm、气孔率48体积%、透气度55秒/100cc、MD最大热收缩应力8.7g、TD最大热收缩应力0.9g的多孔膜。
将上述聚烯烃多孔膜用于基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2]
作为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无机填料,使用烧结高岭土(平均粒径1.0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3]
作为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无机填料,使用氧化铝(平均粒径1.0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4]
作为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使用多磷酸铵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合并记载于表1。
[实施例15]
作为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使用多磷酸钠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合并记载于表1。
[实施例16]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0.3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7]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多磷酸胺盐2.5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8]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无机填料设为90质量份、树脂粘结剂设为1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实施例19]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无机填料设为98质量份、树脂粘结剂设为2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比较例1]
在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使作为无机填料的偏氢氧化铝颗粒(平均粒径1.0μm)94质量份、和作为树脂粘结剂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固体成分浓度45%)6质量份分别均匀分散于100质量份的水,制备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使用所得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比较例2]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聚羧酸铵1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比较例3]
将多孔层形成用分散液中的分散剂设为聚丙烯酸钠1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多层多孔膜。将结果记载于表1。
表1
本申请基于2012年10月31日向日本国专利局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2-240637),将其内容作为参照引入其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多层多孔膜作为电池、特别是高容量电池的分隔件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9)

1.一种多层多孔膜,其具有:聚烯烃多孔膜;和
配置于该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的、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多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孔膜,其中,所述多孔层还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多孔膜,其中,相对于所述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和所述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的总含量100质量份,所述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上且95质量份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多孔膜,其中,所述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包含缩合磷酸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多孔膜,其中,所述树脂粘结剂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
6.一种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其具备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多孔膜。
7.一种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涂布工序:在聚烯烃多孔膜的单面或双面涂布含有无机填料、树脂粘结剂和离子解离性无机分散剂的分散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树脂粘结剂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层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分散液还包含离子解离性有机分散剂。
CN201380057208.0A 2012-10-31 2013-10-28 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Active CN104812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0637 2012-10-31
JP2012240637 2012-10-31
PCT/JP2013/079155 WO2014069410A1 (ja) 2012-10-31 2013-10-28 多層多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液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2579A true CN104812579A (zh) 2015-07-29
CN104812579B CN104812579B (zh) 2017-05-31

Family

ID=5062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7208.0A Active CN104812579B (zh) 2012-10-31 2013-10-28 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79479B2 (zh)
KR (2) KR102053259B1 (zh)
CN (1) CN104812579B (zh)
TW (1) TWI511353B (zh)
WO (1) WO201406941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039A (zh) * 2015-08-31 2018-04-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功能层用组合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功能层、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14930630A (zh) * 2020-01-08 2022-08-19 旭化成株式会社 无机涂覆层交联分隔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7580B2 (ja) * 2013-07-03 2018-06-27 旭化成株式会社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系電解液電池
JP2015151445A (ja) * 2014-02-13 2015-08-24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多孔フィルム、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6590186B2 (ja) * 2014-07-30 2019-10-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404071B2 (ja) * 2014-10-03 2018-10-10 旭化成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1851450B1 (ko) 2015-10-29 2018-04-23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용 적층 세퍼레이터,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용 부재 및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JP6739320B2 (ja) * 2015-11-30 2020-08-12 旭化成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
JP6684972B2 (ja) * 2017-08-31 2020-04-22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
EP3885127A4 (en) * 2018-11-22 2022-08-17 Toray Industries, Inc. POROUS FILM, SECONDARY BATTERY SEPARATOR AND SECONDARY BATTERY
KR102287723B1 (ko) * 2019-12-06 2021-08-10 더블유스코프코리아 주식회사 분리막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리막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9382A (ja) * 1994-09-30 1996-04-1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積層微孔性フィルム、その製法 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1080453A (zh) * 2004-12-17 2007-11-28 丸尾钙株式会社 多孔膜用填充剂及配合有该填充剂的多孔膜
US20090030100A1 (en) * 2006-02-01 2009-01-29 Makoto Nagamatsu Fine pore formation agent for porous resin film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for porous resin film
CN101687404A (zh) * 2007-06-06 2010-03-31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多层多孔膜
US20100285348A1 (en) * 2007-01-30 2010-11-11 Hiroshi Murata Multilayer porous membran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1165430A (ja) * 2010-02-08 2011-08-25 Nippon A&L Inc 二次電池耐熱保護層用バインダーおよび耐熱保護層用組成物
CN102394282A (zh) * 2011-11-25 2012-03-28 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孔多层隔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42045A (zh) * 2010-01-25 2012-10-17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具有改进的热特性的多孔多层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35802C2 (ru) * 2005-09-27 2011-12-10 Эдвансд Полимерик Пти. Лимитед Диспергаторы в композитах
JP5753657B2 (ja) * 2008-01-29 2015-07-2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絶縁層形成用スラリー、電気化学素子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化学素子
JP5262323B2 (ja) * 2008-06-11 2013-08-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多孔性保護膜付き負極、及び多孔性保護膜付き負極の製造方法
JP5183435B2 (ja) 2008-11-21 2013-04-1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9382A (ja) * 1994-09-30 1996-04-1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積層微孔性フィルム、その製法 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1080453A (zh) * 2004-12-17 2007-11-28 丸尾钙株式会社 多孔膜用填充剂及配合有该填充剂的多孔膜
US20090030100A1 (en) * 2006-02-01 2009-01-29 Makoto Nagamatsu Fine pore formation agent for porous resin film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for porous resin film
US20100285348A1 (en) * 2007-01-30 2010-11-11 Hiroshi Murata Multilayer porous membran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687404A (zh) * 2007-06-06 2010-03-31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多层多孔膜
CN102742045A (zh) * 2010-01-25 2012-10-17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具有改进的热特性的多孔多层膜
JP2011165430A (ja) * 2010-02-08 2011-08-25 Nippon A&L Inc 二次電池耐熱保護層用バインダーおよび耐熱保護層用組成物
CN102394282A (zh) * 2011-11-25 2012-03-28 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孔多层隔膜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039A (zh) * 2015-08-31 2018-04-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功能层用组合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功能层、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14930630A (zh) * 2020-01-08 2022-08-19 旭化成株式会社 无机涂覆层交联分隔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63119A (ko) 2015-06-08
TW201431158A (zh) 2014-08-01
KR20170073712A (ko) 2017-06-28
JP6279479B2 (ja) 2018-02-14
CN104812579B (zh) 2017-05-31
TWI511353B (zh) 2015-12-01
WO2014069410A1 (ja) 2014-05-08
KR102053259B1 (ko) 2019-12-09
JPWO2014069410A1 (ja)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2579A (zh) 多层多孔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用分隔件
CN101687404B (zh) 多层多孔膜
TWI619611B (zh) 多孔膜及多層多孔膜
CN102341238B (zh) 多层多孔膜
US9293752B2 (en) Multilayer porous membran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5196780B2 (ja) 多層多孔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17876B (zh) 叠层多孔膜、电池用隔板及电池
JP5511214B2 (ja) 多層多孔膜
JP5525193B2 (ja) 多層多孔膜および塗布液
JP5196969B2 (ja) 多層多孔膜
WO2013080700A1 (ja) 積層多孔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827185B (zh) 微多孔膜
JP6347580B2 (ja)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系電解液電池
JP2016072120A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
CN104395382A (zh) 多孔性聚丙烯膜、蓄电装置用隔膜及蓄电装置
JP2016143469A (ja) 多層耐熱セパレー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72397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404071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357395B2 (ja)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JP7002229B2 (ja) パターン塗工用スラリー
CN103890062A (zh) 多孔性聚丙烯膜、叠层多孔性膜和蓄电装置
JP7344644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を備える多層多孔膜
JP7357161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sahi Kasei Kogyo K. K.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Chemical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