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9682A -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9682A
CN104749682A CN201510125135.5A CN201510125135A CN104749682A CN 104749682 A CN104749682 A CN 104749682A CN 201510125135 A CN201510125135 A CN 201510125135A CN 104749682 A CN104749682 A CN 104749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blooming
film
acrylic resi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51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9682B (zh
Inventor
市原正宽
林秀树
白石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49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9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9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9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膜,其为由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和润滑剂0.01~0.09重量份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该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包含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和平均粒径为10~300nm的橡胶弹性体颗粒,在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该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含量为25~45重量%。在该光学膜上形成防眩层,能够制成防眩性膜。将该光学膜或防眩性膜与聚乙烯醇系偏振膜贴合,能够制成偏振片或防眩性偏振片。

Description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201180027836.5,申请日:2011.06.01,发明名称: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宜用作构成偏振片的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保护膜的光学膜;在该光学膜上形成有防眩层的防眩性膜;和在偏振膜上层压有该光学膜或防眩性膜的偏振片。
背景技术
以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为中心,偏振片正在被广泛地使用。偏振片通常以在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偏振膜的至少一个面层压有保护膜的状态流通,并被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作为构成该偏振片的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保护膜,传统上一直使用三乙酰纤维素膜。但是,三乙酰纤维素的耐湿热性不充分,将三乙酰纤维素膜用作保护膜的偏振片在高温条件下和高湿热条件下偏振度、色调等性能有时会降低。
因此,作为代替三乙酰纤维素的保护膜,正在讨论使用透明性和耐湿热性优异的丙烯酸系树脂。例如,JP2007-25008-A公开了下述内容:使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为40μm以下,在其两面形成能够剥离的热塑性树脂层,两面的热塑性树脂层在使用前剥离,制成偏振片的保护膜。JP2007-41563-A公开了下述内容:将由丙烯酸系树脂膜/聚乙烯亚胺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三层结构构成的保护膜在该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侧与聚乙烯醇系偏振膜贴合,制成偏振片。JP2007-52404-A公开了下述内容:在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一个面依次设置粘接剂层/金属盐层/保护膜,制成偏振片;以及利用丙烯酸系树脂构成该保护膜。JP2009-25762-A公开了下述内容:相对于以丙烯酸系树脂为主体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混配由金属盐构成的润滑剂0.1~1.5重量份,制成偏振片的保护膜。另外,JP2009-163216-A公开了下述内容:在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一个面层压由具有硬膜层的丙烯酸系树脂膜构成的防眩性膜,制成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目视确认侧的偏振片;还记载了下述内容:从膜的耐冲击性及制膜性的观点来看,构成该防眩性膜的丙烯酸系树脂优选含有丙烯酸类橡胶颗粒。
在将丙烯酸系树脂用作以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保护膜为首的光学膜时,为了提高加工性和生产率,提高膜表面的光滑性很重要。即,不限于光学用,膜一般在制造后被卷绕到圆柱状的芯上并以辊状进行保管,若膜表面的光滑性差,则在保管预定期间后,例如会以缠绕的状态捆紧,有时会产生在辊状膜的最表面观察到凹陷等的被称为绕紧(巻き締まり)的现象。若产生这样的绕紧,则该凹陷等会形成缺陷,事实上无法适用于光学膜。
因此,为了提高膜表面的光滑性,上述JP2009-25762-A中公开了下述内容:将润滑剂特定为金属盐后,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混配由该金属盐构成的润滑剂0.1~1.5重量份。另外,JP2004-151573-A公开了下述内容:相对于以降冰片烯系树脂为代表例的含脂环式结构的树脂100重量份,以无机微粒为0.01~1.0重量份和润滑剂为0.01~1.0重量份的比例、优选分别为0.1~0.8重量份的比例进行混配,制成膜,由此提高膜表面的光滑性。关于JP2004-151573-A所公开的配方,认为:利用无机微粒在膜表面形成凹凸的同时,利用润滑剂进一步提高光滑性,对于丙烯酸系树脂,也混配该文献所公开的无机微粒和润滑剂,提高膜表面的光滑性。
但是,在使构成膜的树脂中存在润滑剂而提高膜表面的光滑性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以下问题:使膜的透明性降低,或者,润滑剂从膜渗出而在表面浮起白色粉状的物质。另外,通过使构成膜的树脂中存在无机微粒而在膜表面形成凹凸的情况下,在膜的制造工序中,无机微粒有可能在制造装置内蓄积。由于该原因,还担心由装置堵塞及工序污染而引起生产率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其以丙烯酸系树脂为主体并在其中混配橡胶弹性体颗粒,从而提高了膜的耐冲击性及制膜性,同时在制成辊状时难以产生绕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其还赋予该光学膜紫外线吸收能力,适合用作偏振膜的保护膜。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在这些光学膜上形成有防眩层的防眩性膜。此外,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片,其将这些光学膜或防眩性膜作为保护膜而与偏振膜贴合,在制成辊状时仍难以产生绕紧。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以丙烯酸系树脂为主体并在其中混配了预定量的橡胶弹性体颗粒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混配少量的润滑剂,制成膜时的光滑性得到改善,因此难以发生绕紧,同时还能够抑制润滑剂的渗出,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即,本发明包含下述方案。
[1]一种光学膜,其为由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和润滑剂0.01~0.09重量份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其中,该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包含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和平均粒径为10~300nm的橡胶弹性体颗粒,在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该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含量为25~45重量%。
[2]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润滑剂为硬脂酸系化合物。
[3]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在树脂润滑剂组合物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学膜的波长380nm的透过率为25%以下。
[4]一种防眩性膜,其在[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表面形成有防眩层。
[5]如[4]所述的防眩性膜,其中,防眩层由包含透明树脂100重量份和微粒3~30重量份的组合物形成,并且雾度为5~50%,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5~5μm且与上述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差为0.02~0.2。
[6]一种偏振片,其包括偏振膜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所述偏振膜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所述光学膜与该偏振膜贴合。
[7]一种防眩性偏振片,其包含偏振膜和[4]或[5]所述的防眩性膜,所述偏振膜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所述防眩性膜贴合在该偏振膜的与防眩层相反一侧。
本发明的光学膜在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中混配了预定量的具有预定平均粒径的橡胶弹性体颗粒,并且混配了少量的润滑剂,由此膜表面的光滑性变得良好。因此,在将膜制成辊状时,难以产生绕紧,生产率优异。对于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若与橡胶弹性体颗粒和润滑剂一起混配紫外线吸收剂而赋予紫外线吸收能力,则作为偏振膜的保护膜更适宜。在这些光学膜或其表面形成了防眩层的防眩性膜作为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保护膜有用,将这些光学膜或防眩性膜贴合到上述偏振膜上而成的偏振片也同样地难以产生绕紧,生产率优异。
另外,作为本发明所产生的另一个效果,可以举出以下效果:通过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添加橡胶弹性体颗粒,在膜表面略微地形成凹凸,为了改善膜表面的光滑性,能够降低润滑剂的添加量,能够抑制润滑剂的渗出。
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膜)
本发明的光学膜由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和润滑剂0.01~0.09重量份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构成的光学膜,该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包含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和平均粒径为10~300nm的橡胶弹性体颗粒,在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该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含量为25~45重量%。
(丙烯酸系树脂)
丙烯酸系树脂通常是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聚合物。具体而言,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物或使用了2种以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也可以是50重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50重量%以下的除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通常使用其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4的物质,其中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另外,除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单体可以是分子内具有1个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单官能单体,也可以是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多官能单体,特别优选使用单官能单体。作为其实例,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之类的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或烷基苯乙烯之类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之类的不饱和腈等。在使用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共聚成分的情况下,其烷基通常碳原子数为1~8左右。关于丙烯酸系树脂的单体组成,以全部单体的量为基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并且优选为99重量%以下。
该丙烯酸系树脂优选不具有戊二酰亚胺衍生物、戊二酸酐衍生物、内酯环结构等。具有戊二酰亚胺衍生物、戊二酸酐衍生物或内酯环结构那样的环状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光学膜具有难以得到充分的机械强度和耐湿热性的倾向。换言之,该丙烯酸系树脂优选为单体实质上仅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构成的聚合物;或者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占单体组成的例如70重量%以上、优选为90重量%以上并且是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仅与实质上选自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系单体和不饱和腈的单体的共聚物。
(橡胶弹性体颗粒)
混配于丙烯酸系树脂中而构成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橡胶弹性体颗粒是包含显示橡胶弹性的层的颗粒。
该橡胶弹性体颗粒可以是仅由显示橡胶弹性的层构成的颗粒,也可以是具有显示橡胶弹性的层和其它层的多层结构的颗粒。作为橡胶弹性体,例如,可以举出链烯烃系弹性聚合物、二烯系弹性聚合物、苯乙烯-二烯系弹性共聚物、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等。其中,从光学膜的表面硬度、耐光性和透明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
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能够由以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聚合物构成。其可以是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物,也可以是50重量%以上的丙烯酸烷基酯与50重量%以下的除此之外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丙烯酸烷基酯,通常使用其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8的物质。在与除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单体共聚时,作为其实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或烷基苯乙烯之类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之类的不饱和腈等单官能单体、以及(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甲代烯丙酯之类的不饱和羧酸的链烯基酯、马来酸二烯丙酯之类的二元酸的二链烯基酯、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之类的二醇类的不饱和羧酸二酯等多官能单体。
包含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橡胶弹性体颗粒优选为具有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层的多层结构的颗粒。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在丙烯酸系弹性体的外侧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层的2层结构的颗粒、进而在丙烯酸系弹性体的内侧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层的3层结构的颗粒。关于构成在丙烯酸系弹性体的外侧或内侧形成的硬质的聚合物层的、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聚合物中的单体组成的实例,与之前作为丙烯酸系树脂的实例列举的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聚合物的单体组成的实例相同,特别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单体组成。这样的多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体颗粒例如能够根据JPS55-27576-B中记载的方法制造。
本发明中,作为橡胶弹性体颗粒,使用其中所含有的橡胶弹性体层的平均粒径为10~300nm的颗粒。由此,在使用粘接剂与偏振膜贴合时,能够得到难以从粘接剂层剥离的保护膜。该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0nm以上、并且优选为250nm以下。
含有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如下测定。即,将这样的橡胶弹性体颗粒混合至丙烯酸系树脂中而形成膜,若用氧化钌的水溶液将其截面染色,则仅橡胶弹性体层着色而基本上观察到圆形,母层的丙烯酸系树脂不被染色。因此,使用切片机等由如此染色的膜截面制备薄片,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并且,随机地抽出100个经染色的橡胶弹性体颗粒,计算出各个粒径后,将其数均值作为平均粒径。由于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定,因而本发明中规定的橡胶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数均粒径。
在使用最外层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且其中包入有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橡胶弹性体颗粒的情况下,若将其混合于母体的丙烯酸系树脂中,则橡胶弹性体颗粒的最外层与母体的丙烯酸系树脂混合。因此,若用氧化钌将其截面染色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则该橡胶弹性体颗粒观察为除去了最外层的状态的颗粒。具体而言,在使用内层是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外层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的2层结构的橡胶弹性体颗粒的情况下,内层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部分被染色而观察为单层结构的颗粒,另外,在使用最内层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中间层是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最外层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的3层结构的橡胶弹性体颗粒的情况下,最内层的颗粒中心部分不被染色,观察为仅中间层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部分被染色的2层结构的颗粒。
以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与橡胶弹性体颗粒的总量)为基准,该橡胶弹性体颗粒以25~45重量%的比例混配。通过以该比例混配橡胶弹性体颗粒,可以提高向膜的制膜性,提高所得到的光学膜的耐冲击性,进而在膜表面形成略微的凹凸,因此表现出提高光滑性的效果。
(润滑剂)
本发明中,向在上述说明的丙烯酸系树脂中混配预定量的橡胶弹性体颗粒而成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混配少量的润滑剂,制造树脂润滑剂组合物,由此制膜成光学膜。为此所使用的润滑剂只要具有提高丙烯酸系树脂膜表面的光滑性的功能即可。若举出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化合物的实例,有硬脂酸系化合物、丙烯酸系化合物、酯系化合物等。其中,本发明中,硬脂酸系化合物优选用作润滑剂。
若举出成为润滑剂的硬脂酸系化合物的实例,除了硬脂酸自身以外,可以举出硬脂酸甲酯或硬脂酸乙酯、硬脂酸单甘油酯之类的硬脂酸酯;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钠或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之类的硬脂酸金属盐;12-羟基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钠、12-羟基硬脂酸锌、12-羟基硬脂酸钙、12-羟基硬脂酸锂、12-羟基硬脂酸镁之类的12-羟基硬脂酸与其金属盐等。其中,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硬脂酸。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丙烯酸系树脂和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合计)100重量份,润滑剂的混配量为0.01~0.09重量份的范围。润滑剂的更优选的混配量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为0.03重量份以上、并且为0.07重量份以下。若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的润滑剂的混配量小于0.01重量份,则无法得到充分的膜表面的光滑性,容易产生绕紧。另一方面,若其混配量超过0.09重量份,则润滑剂有可能会从膜渗出,或者膜的透明性降低。
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配有橡胶弹性体颗粒和润滑剂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只要最终形成迄今所说明的组成即可,其制造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举出下述方法:首先制造橡胶弹性体颗粒,在其存在下将作为丙烯酸系树脂的原料的单体聚合,生成母体的丙烯酸系树脂,制成含有橡胶弹性体颗粒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并将预定量的润滑剂添加至其中;将橡胶弹性体颗粒和丙烯酸系树脂混合,制成预定组成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向其中添加预定量的润滑剂,并通过熔融混炼等进行混合;等等。
(紫外线吸收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在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混配有润滑剂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还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在制成膜时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在将该膜适用于偏振片的方面来看是优选的。即,被用作本发明的偏振片的主要用途的液晶显示装置将在液晶单元的两面贴合有偏振片的液晶面板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结果封入在液晶单元中的液晶物质多因紫外线而劣化。并且,在液晶面板的目视确认侧照射到以太阳光为首的外部光,另外在背面侧照射到来自背光源的光,其均包含紫外线,因而赋予偏振片紫外线吸收能力对于防止液晶单元内的液晶物质的劣化有效。
紫外线吸收剂是吸收波长为400nm以下的紫外线的化合物。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用作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保护膜时,通过混配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得到提高在偏振膜上贴合有该保护膜的偏振片的耐久性的效果,并且,如上所述,还可以得到保护配置有该偏振片的液晶单元内的液晶物质的效果。作为紫外线吸收剂,能够使用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丙烯腈系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若举出具体例,有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4-二叔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等。这些之中,优选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是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之一。
关于紫外线吸收剂的混配量,能够在光学膜的波长370nm以下的透过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的范围内选择。另外,还优选光学膜的波长380nm的透过率为25%以下、进而为15%以下、尤其为7%以下的方式混配紫外线吸收剂。只要以光学膜的透过率满足此处所示的条件的方式来决定紫外线吸收剂的混配量即可,具体而言,例如,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丙烯酸系树脂和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合计)100重量份,优选从0.1~2.5重量份左右、尤其是0.5~2重量份左右的范围以满足上述透过率的方式来决定紫外线吸收剂的混配量。作为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可以举出下述方法:预先将紫外线吸收剂混配到丙烯酸系树脂中而预先制成颗粒,利用熔融挤出等将其成膜;在熔融挤出成型时直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等等,可以使用任意的方法。
(树脂组合物的可选成分)
对于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配有橡胶弹性体颗粒和润滑剂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或者进一步混配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组合物而言,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荧光增白剂、分散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红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抗氧化剂等各种添加剂。
红外线吸收剂是吸收波长为800nm以上的红外线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亚硝基化合物、其金属络盐、花菁系化合物、方酸系化合物、硫醇镍络盐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萘酞菁系化合物、三芳基甲烷系化合物、亚铵系化合物、二亚铵系化合物、萘醌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氨基化合物、铵盐系化合物、炭黑、氧化铟锡、氧化锑锡、属于元素周期表的4A族、5A族或6A族的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或硼化物等。这些红外线吸收剂优选以能够吸收全部红外线(波长约800~1100nm的范围的光)的方式选择,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关于红外线吸收剂的混配量,例如,能够以光学膜的波长800nm以上的光线透过率为10%以下的方式适宜调整。
(关于光学膜的其它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光学膜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优选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80~120℃的范围内。另外,该组合物优选成型为膜时的表面的硬度高,具体而言,根据JIS K 5600-5-4:1999“涂料一般试验方法-第5部:涂膜的机械性质-第4节:划痕硬度(铅笔法)”以负荷500g测定的铅笔硬度优选为H或比H更硬。
此外,从光学膜的柔软性的观点来看,该组合物优选根据JIS K 7171:2008“塑料-弯曲特性的求法”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1500MPa以下。该弯曲弹性模量更优选为13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0MPa以下。该弯曲弹性模量因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的丙烯酸系树脂及橡胶弹性体颗粒的种类和量等而变动,例如,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含量越多,则一般弯曲弹性模量越小。另外,作为丙烯酸系树脂,与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物相比,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丙烯酸烷基酯等的共聚物时一般弯曲弹性模量变小。另一方面,作为橡胶弹性体颗粒,与使用上述3层结构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相比,使用上述2层结构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时一般弯曲弹性模量变小,使用单层结构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时弯曲弹性模量进一步变小。此外,橡胶弹性体颗粒中弹性体的平均粒径越小、或者弹性体的量越多,一般弯曲弹性模量越小。因此,只要在所述预定的范围调整丙烯酸系树脂及橡胶弹性体颗粒的种类和量,使弯曲弹性模量为1500MPa以下即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膜由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配预定量的橡胶弹性体颗粒、进而混配少量的润滑剂而成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另外优选进一步混配紫外线吸收剂而形成,还可以形成将由该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层作为一个层的多层结构。在将光学膜制成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关于由上述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层以外能够存在的层,对其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不含有橡胶弹性体颗粒的丙烯酸系树脂或其组合物的层,也可以是由含量或平均粒径在本发明规定的范围外的橡胶弹性体颗粒和丙烯酸系树脂的组合物所形成的层。典型地为2层或3层结构,例如,可以举出由本发明规定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的层/不含有橡胶弹性体颗粒的丙烯酸系树脂或其组合物的层构成的2层结构、或由本发明规定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的层/不含有橡胶弹性体颗粒的丙烯酸系树脂或其组合物的层/本发明规定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的层构成的3层结构等。将多层结构的光学膜贴合到偏振膜而制成偏振片时,只要将由本发明规定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层作为与偏振膜的贴合面即可。
另外,在将光学膜制成多层结构时,可以使橡胶弹性体颗粒及所述添加剂的各层中的含量相互不同。例如,还能够采用下述结构: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剂的层夹持着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或红外线吸收剂的层而层压。另外,可以使由本发明规定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构成的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高于由不含有橡胶弹性体颗粒的丙烯酸系树脂或其组合物构成的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由此,不会使偏振片的色调恶化,能够有效地截断紫外线,能够防止长期使用时的偏振度的降低。
本发明的光学膜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制造:将在以上说明的丙烯酸系树脂中混配预定量的橡胶弹性体颗粒、进而混配少量的润滑剂而成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或者进一步混配紫外线吸收剂而成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制膜,由此制造本发明的光学膜。在将该光学膜用作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保护膜时,其厚度通常能够在5~200μm左右的范围任意地选择。其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并且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
制膜优选采用下述方法:将迄今为止所说明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熔融挤出,以用两根金属制辊夹入的状态进行制膜。该情况下,金属制辊优选为镜面辊,由此,能够得到表面平滑性优异的光学膜。在以多层结构制造光学膜时,只要将本发明规定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与其它丙烯酸系树脂或其组合物一起进行多层共挤出并制膜即可。
(对光学膜能够任意附加的功能)
从防止液晶组件的组装工序中的表面擦伤的观点来看,能够对光学膜实施硬膜处理。另外,还能够实施防静电处理等表面处理。其中,在将本发明的光学膜用作偏振膜的保护膜而形成偏振片的情况下,防静电功能除了可以通过对上述光学膜实施表面处理而赋予以外,还可以对粘合剂层等组装了该光学膜的偏振片的其它部分赋予。作为对光学膜的表面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出防反射处理及防污处理等。此外,从提高目视确认性、防止外部光的映入、降低棱镜片和彩色滤光片的干涉所引起的干扰纹等观点来看,还能够实施防眩处理。关于实施防眩处理而制成防眩性膜的形态,改变项目进行说明,此处对于其它功能层,依次进行说明。
(硬膜层)
硬膜层具有提高光学膜的表面硬度的功能,其为了防止表面的擦伤等而设置。硬膜层优选在JIS K 5600-5-4:1999“涂料一般试验方法-第5部:涂膜的机械性质-第4节:划痕硬度(铅笔法)”所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将形成有硬膜层的光学膜放置于玻璃板上而测定)中显示出2H或更硬的值。形成该硬膜层的材料一般因热或光而固化。例如,能够使用有机硅酮系、三聚氰胺系、环氧系、丙烯酸系、聚氨酯丙烯酸酯系等有机硬膜材料、及二氧化硅等无机硬膜材料。这些之中,由于对于基材的丙烯酸系树脂膜的粘接力良好、且生产率优异,因而优选聚氨酯丙烯酸酯系和多官能丙烯酸酯系硬膜材料。
根据期望,为了实现折射率的调整、弯曲弹性模量的提高、体积收缩率的稳定化、以及耐热性、防静电性、防眩性等的提高,硬膜层能够含有各种填料。另外,硬膜层还能够含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防静电剂、流平剂、消泡剂等添加剂。
(防静电层)
防静电层是为了赋予膜的表面导电性、抑制静电所产生的影响等而设置的。防静电层的形成例如能够采用涂布含有导电性物质(防静电剂)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例如,通过使防静电剂与用于上述硬膜层的形成的硬膜材料共存,能够形成防静电性的硬膜层。
(防反射层)
防反射层是用于防止外部光的反射的层,其直接或者隔着硬膜层等其它层而设置于光学膜的表面(露出到外部的面)。设置有防反射层的光学膜优选对于波长430~700nm的光以入射角5°的反射率为2%以下,尤其优选对于波长550nm的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的反射率为1%以下。
防反射层的厚度能够为0.01~1μm左右,更优选为0.02~0.5μm的范围。防反射层能够是由折射率比设有其的层(光学膜或硬膜层等)的折射率小、具体而言具有1.30~1.45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构成的层;包含无机化合物的薄膜的低折射率层与包含无机化合物的薄膜的高折射率层交替地层压多层而得到的层;等等。
形成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只要折射率小则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固化性丙烯酸类树脂之类的树脂材料、在树脂中分散胶体二氧化硅之类的无机微粒而成的杂化材料、包含烷氧基硅烷的溶胶-凝胶材料等。这样的低折射率层可以通过涂布已聚合的聚合物而形成,也可以通过以作为前体的单体或低聚物的状态涂布,之后使其聚合固化而形成。另外,为了赋予防污性,各材料优选包含分子内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
作为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溶胶-凝胶材料,适宜使用分子中具有氟原子的材料。若举出分子内具有氟原子的溶胶-凝胶材料的典型实例,有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例如能够是式表示的化合物:
CF3(CF2)nCH2CH2Si(OR)3
此处,R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n表示0~12的整数。其中,优选上述式中的n为2~6的化合物。
作为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下述化合物。
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低折射率层还能够由热固化性含氟化合物或电离辐射固化性含氟化合物的固化物构成。该固化物优选其动摩擦系数为0.03~0.15的范围,优选对于水的接触角为90~120°的范围。作为固化性含氟化合物,除了含聚氟烷基的硅烷化合物(例如,上述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以外,还可以举出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
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能够通过下述方法制造:使含氟单体与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共聚的方法;或者,使含氟单体与具有官能团的单体共聚,接着对聚合物中的官能团附加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方法。
作为此处使用的含氟单体,例如,可以举出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噁唑之类的氟代链烯烃类、以及(甲基)丙烯酸的部分或完全氟化烷基酯衍生物类、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基醚类等。
作为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或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之类的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类的具有羧基的单体;丙烯酸羟基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之类的具有羟基的单体;丙烯酸烯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之类的具有链烯基的单体;具有氨基的单体;具有磺酸基的单体;等等。
从能够提高耐划伤性的方面出发,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是包含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氟化镁等无机化合物微粒分散于醇溶剂中而成溶胶的物质。从防反射性的观点来看,为此所使用的无机化合物微粒的折射率越小越优选。该无机化合物微粒可以是具有空隙的微粒,特别优选二氧化硅的中空微粒。中空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2000nm的范围、尤其更优选为20~100nm的范围。此处所说的平均粒径是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所求出的数均粒径。
(防污层)
防污层是为了赋予防水性、防油性、耐汗性、防污性等而设置的。用于形成防污层的优选材料为含氟有机化合物。作为含氟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碳氟化合物、全氟硅烷、它们的高分子化合物等。根据所形成的材料,防污层的形成方法能够使用以蒸镀或溅射为代表例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湿式涂布法等。防污层的平均厚度通常为1~50nm左右、优选为3~35nm。
(防眩性膜)
由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配预定量的橡胶弹性体颗粒、进而混配少量的润滑剂而成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或者由进一步混配紫外线吸收剂而成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本发明的光学膜能够在其表面形成防眩层,从而制成防眩性膜。即,防眩性膜由光学膜和具有形成于其表面的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层构成。防眩层是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层,优选由上述硬膜材料形成。
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防眩层能够通过下述方法形成:在光学膜的表面形成含有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涂膜,设置基于该微粒的凹凸;在形成含有或者不含有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涂膜后,按压表面赋予了凹凸形状的辊而转印凹凸形状(也称为压纹法);等等。作为形成上述涂膜的方法,例如,可以例示在光学膜表面涂布由在固化性的透明树脂中混配了有机或无机的微粒的组合物构成的涂布液的方法。
(微粒)
为了形成防眩层而混配微粒的情况下,该微粒优选使用平均粒径为0.5~5μm、且与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差为0.02~0.2的微粒。通过使用平均粒径和与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差在该范围的微粒,能够有效地表现出雾度。该微粒的平均粒径能够通过动态光散射法等求出。本说明书中,微粒的平均粒径直接使用从制造商获得的值。该平均粒径为重均粒径。
作为用于形成防眩层的无机微粒,能够使用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铝溶胶、硅酸铝、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高岭土、滑石、云母、碳酸钙、磷酸钙等。另外,作为有机微粒,一般使用树脂颗粒,例如,可以举出交联聚丙烯酸颗粒、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颗粒、交联聚苯乙烯颗粒、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硅酮树脂颗粒、聚酰亚胺颗粒等。
(用于防眩层的形成的透明树脂)
用于使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分散的透明树脂优选从形成高硬度(硬膜)的材料中选择。作为该透明树脂,能够使用光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电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从生产率及所得到的被膜的硬度等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光固化性树脂。作为光固化性树脂,一般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若举出其实例,有三羟甲基丙烷的二或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的三或四丙烯酸酯、作为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丙烯酸酯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的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等。这些多官能丙烯酸酯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根据需要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还能够将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和包含2个以上羟基的具有烷基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混合物制成光固化性树脂。构成该光固化性树脂的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例如使用(甲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异氰酸酯来制造。具体而言,由(甲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与多元醇制备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并使其与二异氰酸酯反应,从而能够制造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如此制造的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也成为之前列举的光固化性树脂自身。在其制造时,(甲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分别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也同样地可以分别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原料之一的(甲基)丙烯酸酯能够为(甲基)丙烯酸的链状或环状烷基酯。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
作为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另一种原料的多元醇是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羟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羟基特戊酸的新戊二醇酯、二羟甲基环己烷、1,4-环己二醇、螺二醇、二羟甲基三环癸烷、氢化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双酚A、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3-甲基戊烷-1,3,5-三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类等。
作为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另一种原料的二异氰酸酯是分子内具有2个异氰酸根合基(-NCO)的化合物,能够使用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各种二异氰酸酯。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这些之中具有芳香环的二异氰酸酯的核氢化物等。
与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一起,构成上述光固化性树脂的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是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羟基的化合物(即,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包含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此外,与这些多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和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一起,构成光固化性树脂的具有包含2个以上羟基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在一个构成单元中具有包含2个以上羟基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包含(甲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丙酯作为构成单元的聚合物、及与(甲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丙酯一起包含(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作为构成单元的聚合物等。
以上,通过使用所例示的丙烯酸系的光固化性树脂,能够得到一种防眩性膜,其与光学膜的密合性提高,同时机械强度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表面的损伤。
(光聚合引发剂)
这样的光固化性树脂与光聚合引发剂组合,被制成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苯乙酮系、二苯甲酮系、苯偶姻醚系、胺系、氧化膦系等各种光聚合引发剂。若举出分类成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实例,有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别名苯偶酰二甲基缩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2-吗啉代-1-(4-甲基苯硫基)丙烷-1-酮等。若举出分类成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实例,有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等。若举出分类成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实例,有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丙醚等。若举出分类成胺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实例,有N,N,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别名米蚩酮)等。若举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有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除此之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还已知呫吨酮系化合物或噻吨酮系化合物等。
这些光聚合引发剂被市售。若以商品名举出代表性的市售品的实例,有瑞士的汽巴公司销售的“IRGACURE 907”和“IRGACURE 184”、德国的BASF公司销售的“Lucirin TPO”等。
(混配至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其它成分)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添加溶剂。该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能够溶解构成组合物的各成分的任意的有机溶剂。当然,还能够将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混合使用。
另外,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还含有流平剂,例如,可以举出氟系或硅酮系的流平剂。硅酮系的流平剂包括反应性硅酮、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等。在硅酮系流平剂中,优选反应性硅酮和硅氧烷系的流平剂。若使用由反应性硅酮构成的流平剂,则能够赋予硬膜层表面光滑性,能够使优异的耐擦伤性长时间持续。另外,若使用硅氧烷系的流平剂,则能够提高膜成型性。
(防眩层的形成)
在防眩层的形成中使用上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在构成上述说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中分散无机或有机的微粒后,将该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光学膜上,并照射光,由此能够形成在透明树脂中分散有微粒的硬膜层(防眩层)。
另一方面,在利用压纹法形成具有微细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情况下,只要使用形成有微细凹凸形状的金属模具,将金属模具的形状转印至形成于光学膜上的树脂层即可。在利用压纹法形成微细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转印有凹凸形状的树脂层可以含有无机或有机的微粒,也可以不含有无机或有机的微粒。利用压纹法的凹凸形状的转印优选采用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UV压纹法。
在UV压纹法中,在光学膜的表面形成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一边将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按压至金属模具的凹凸面一边使其固化,从而金属模具的凹凸面被转印至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具体而言,在光学膜上涂布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使所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以与金属模具的凹凸面密合的状态,从光学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接着,从金属模具剥离形成有固化后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的光学膜,由此将金属模具的形状转印至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对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上述各种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另外,也可以适宜选择光聚合引发剂来代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从而可以使用能够利用比紫外线的波长更长的可见光而固化的可见光固化性树脂。
对防眩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一般为2μm以上且30μm以下、优选为3μm以上,并且优选为20μm以下。若防眩层的厚度小于2μm,则无法得到充分的硬度,表面具有容易受伤的倾向,另外,若比30μm厚,则具有下述倾向:容易破裂,或者防眩性膜因防眩层的固化收缩而卷曲,从而生产率降低。
如上所述,防眩性膜通过防眩层而被赋予了雾度。防眩性膜的雾度值优选为5~50%的范围。若雾度值小于5%,则无法得到充分的防眩性能,外部光容易在画面产生映入。另一方面,在其雾度值超过50%的区域,虽然外部光的映入能够降低,但是黑色显示的画面的分辨率(しまり)降低。雾度值是漫射透过率相对于总光线透过率的比例,其根据JIS K 7136:2000“塑料-透明材料的雾度的求法”而测定。
(偏振片和防眩性偏振片)
对于以上说明的由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或者在其表面设有防眩层的防眩性膜,作为保护膜贴合于偏振膜上,能够制成偏振片。在将防眩性膜贴合于偏振膜上时,在与该防眩层相反侧的一面与偏振膜贴合。还可以在偏振膜的一个面贴合本发明的光学膜或防眩性膜,在偏振膜的另一个面贴合包含其它树脂的保护膜。以下,在简称为“光学膜”时,还包括防眩性膜。
(偏振膜)
偏振膜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取向二色性染料,从而能够得到预定的偏振特性。作为二色性染料,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这样的偏振膜包括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取向碘的碘系偏振膜、和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取向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染料系偏振膜。
构成偏振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获得。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可以举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及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不饱和磺酸类、链烯烃类、乙烯基醚类等。另外,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还能够使用被醛类改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偏振片通常经过下述工序而制造:调整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的调湿工序;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染料染色而使其吸附该二色性染料的工序;利用硼酸水溶液对吸附取向了二色性染料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的工序;在硼酸处理后洗掉表面附着的游离的硼酸等的清洗工序;和在实施了这些工序并吸附取向了二色性染料的单轴拉伸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贴合保护膜的工序。
单轴拉伸可以在染色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染色中进行,还可以在染色后的硼酸处理中进行。也可以在这些多个阶段进行单轴拉伸。单轴拉伸可以在周速不同的辊间进行,也可以使用热辊进行。另外,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以用溶剂使其溶胀的状态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4~8倍左右。实施了拉伸和染色的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厚度例如能够为约1~50μm左右,优选为10~35μm左右。
(偏振膜与光学膜的贴合)
接着,对偏振膜与光学膜的贴合方法进行说明。在偏振膜与光学膜的贴合中一般使用粘接剂。作为粘接剂,能够使用将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氰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丙烯酰胺系树脂等作为粘接剂成分的物质。优选使用的粘接剂之一是无溶剂型的粘接剂。无溶剂型的粘接剂不包含显著量的溶剂,包含通过加热或活性能量射线(例如,紫外线、可见光、电子射线、X射线等)的照射而反应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单体或低聚物),其通过该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而形成粘接剂层,典型地,包含利用加热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反应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以及聚合引发剂而构成。在无溶剂型粘接剂中,从反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利用阳离子聚合而固化的物质,尤其是,对于将环氧化合物作为固化性化合物的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而言,偏振膜与包含丙烯酸系树脂或其它树脂膜的光学膜的粘接性优异,因此优选使用。
作为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所含有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环氧化合物优选为通过阳离子聚合而固化的物质,特别是,从耐候性及折射率等观点来看,更优选使用分子内不包含芳香环的环氧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分子内不包含芳香环的环氧化合物,可以例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氢化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脂肪族环氧化合物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固化性化合物的环氧化合物通常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环氧基。
首先,对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氢化物进行说明。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氢化物能够通过下述方法获得:使作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原料的芳香族聚羟基化合物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和加压下对芳香环选择性地进行氢化反应,使所得到的核氢化聚羟基化合物进行缩水甘油基醚化。作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基醚、双酚F的二缩水甘油基醚、双酚S的二缩水甘油基醚之类的双酚型环氧化合物;苯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羟基苯甲醛苯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之类的酚醛清漆型的环氧树脂;四羟基苯基甲烷的缩水甘油基醚、四羟基二苯甲酮的缩水甘油基醚、环氧化聚乙烯基苯酚之类的多官能型的环氧树脂等。对于作为这些原料的以双酚类为代表例的芳香族聚羟基化合物,如上所述进行核氢化,使表氯醇与该羟基反应,则得到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氢化物。其中,作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氢化物,优选氢化的双酚A的缩水甘油基醚。
接着,对脂环式环氧化合物进行说明。脂环式环氧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与脂环式环键合的环氧基的环氧化合物,“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与脂环式环键合的环氧基”是指具有下式所示的结构。式中,m为2~5的整数。
因此,脂环式环氧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上式所示的结构、且包含其在内分子内具有合计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除去了上述式中的(CH2)m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的形式的基团与其它化学结构键合的化合物能够形成脂环式环氧化合物。(CH2)m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甲基或乙基等直链状烷基适宜取代。在这样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中,具有环氧环戊烷环(上述式中m=3)或环氧环己烷环(上述式中m=4)的环氧化合物可以得到粘接强度优异的粘接剂,因而更优选使用。以下,具体地例示出适宜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
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3,4-环氧-6-甲基环己烷羧酸酯、
亚乙基双(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
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
双(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
二乙二醇双(3,4-环氧环己基甲醚)、
乙二醇双(3,4-环氧环己基甲醚)、
2,3,14,15-二环氧-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廿一烷(该化合物还可以命名为3,4-环氧环己烷螺-2’,6’-二氧六环螺-3”,5”-二氧六环螺-3”’,4”’-环氧环己烷)、
3-(3,4-环氧环己基)-8,9-环氧-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
4-乙烯基环己烯二氧化物、
双-2,3-环氧环戊基醚、
二环戊二烯二氧化物等。
另外,脂肪族环氧化合物能够为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环氧烷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基醚。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1,4-丁二醇的二缩水甘油基醚、1,6-己二醇的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的三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的三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基醚、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基醚、对乙二醇或丙二醇、甘油之类的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基醚等。
以上说明的环氧化合物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所包含的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当量通常为30~3000g/当量、优选为50~1500g/当量的范围。若环氧当量小于30g/当量,则具有下述可能性:将该粘接剂层固化后的光学膜的挠性降低,或者粘接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若环氧当量超过3000g/当量,则与环氧系粘接剂所含有的其它成分的相容性可能降低。
为了使上述环氧化合物进行阳离子聚合,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通常包含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是通过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或者加热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环氧基的聚合反应的物质。可以使用这些任意类型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从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赋予了潜在性。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通过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环氧基的聚合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也称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若使用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则能够在常温下使粘接剂成分固化,因此考虑偏振膜的耐热性或者膨胀所致的变形的必要性减少,能够以良好的密合性在偏振膜上形成光学膜。另外,若使用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则光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即使混合到环氧系粘接剂中,保存稳定性及操作性也优异。
作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例如,能够使用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鎓盐或芳香族锍盐之类的鎓盐;铁-丙二烯络合物等。这些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这些之中,特别是芳香族锍盐在300nm以上的波段也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因而能够提供固化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粘接强度的固化物,因此优选使用。
这些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作为市售品能够容易地获得,例如,均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日本化药株式会社销售的“KAYARAD PCI-220”、和“KAYARAD PCI-620”、Union Carbide公司销售的“UVI-6990”、株式会社ADEKA销售的“ADEKA OPTOMER SP-150”和“ADEKA OPTOMERSP-170”、日本曹达株式会社销售的“CI-5102”、“CIT-1370”、“CIT-1682”、“CIP-1866S”、“CIP-2048S”和“CIP-2064S”、绿化学株式会社销售的“DPI-101”、“DPI-102”、“DPI-103”、“DPI-105”、“MPI-103”、“MPI-105”、“BBI-101”、“BBI-102”、“BBI-103”、“BBI-105”、“TPS-101”、“TPS-102”、“TPS-103”、“TPS-105”、“MDS-103”、“MDS-105”、“DTS-102”和“DTS-103”、Rhodia公司销售的“PI-2074”等。
相对于环氧化合物100重量份,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混配量通常为0.5~2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另外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
除了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以外,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根据需要能够含有光敏化剂。通过使用光敏化剂,反应性提高,能够提高固化物的机械强度及粘接强度。作为光敏化剂,例如,可以举出羰基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过硫化物、氧化还原系化合物、偶氮和二偶氮化合物、卤素化合物、光还原性色素等。在混配光敏化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环氧化合物100重量份,其量为0.1~20重量份左右。
另外,作为通过加热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环氧基的聚合反应的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苄基锍盐、噻吩鎓盐、四氢噻吩鎓盐(thiolanium)、苄基铵盐、吡啶鎓盐、肼盐、羧酸酯、磺酸酯、胺酰亚胺等。这些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也能够作为市售品容易地获得,例如,均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株式会社ADEKA销售的“ADEKAOPTON CP77”和“ADEKA OPTON CP66”、日本曹达株式会社销售的“CI-2639”和“CI-2624”、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销售的“San-Aid SI-60L”、“San-Aid SI-80L”和“San-Aid SI-100L”等。这些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还能够将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与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合用。
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还可以含有氧杂环丁烷类或多元醇类等促进阳离子聚合的化合物。
在使用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的情况下,偏振膜与光学膜的粘接可以通过在光学膜和/或偏振膜的粘接面涂布该粘接剂而使两者贴合来进行。对在偏振膜和/或光学膜上涂布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利用刮片、线棒、模具涂布机、逗号涂布机、凹版式涂布机等各种涂布方式。另外,由于各涂布方式分别具有最佳的粘度范围,因此可以使用少量的溶剂进行粘度调节。为此所使用的溶剂只要不降低偏振膜的光学性能且使环氧系粘接剂良好地溶解即可,例如,能够使用以甲苯为代表的烃类、以乙酸乙酯为代表的酯类等有机溶剂。
隔着包含未固化的环氧系粘接剂的粘接剂层而在偏振膜上贴合光学膜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或者加热,从而使该粘接剂层固化,使光学膜粘合在偏振膜上。在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紫外线。作为具体的紫外线光源,可以举出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黑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关于活性能量射线、例如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及照射量,以使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充分活化且不对固化后的粘接剂层及偏振膜、光学膜造成不良影响的方式适宜选择。另外,在利用加热而固化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一般已知的方法加热,此时的温度及时间也以使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充分活化且不对固化后的粘接剂层及偏振膜、光学膜造成不良影响的方式适宜选择。
如上得到的包含固化后的环氧系粘接剂的粘接剂层的厚度通常能够为0.1~50μm左右的范围、优选为1μm以上。另外,更优选为1~20μm、进一步优选为2~10μm的范围。
以上说明的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可以优选用于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光学膜与偏振膜的贴合、或者由除丙烯酸系树脂以外的树脂膜构成的光学膜与偏振膜的贴合、或者它们两者的贴合。
另外,作为能够用于光学膜与偏振膜的贴合的其它优选的粘接剂,可以举出水系的粘接剂、即将粘接剂成分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或者使其分散于水中的物质。若使用水系的粘接剂,则能够进一步减小粘接剂层的厚度。若举出水系粘接剂的实例,有作为粘接剂成分含有水溶性的交联性环氧树脂、或者亲水性的聚氨酯系树脂的物质。
作为水溶性的交联性环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下述聚酰胺环氧树脂,其通过使利用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亚乙基四胺之类的聚亚烷基聚胺与己二酸之类的二羧酸的反应所得到的聚酰胺聚胺与表氯醇反应而获得。作为这样的聚酰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均以商品名表示,有Sumika Chemtex株式会社销售的“Sumirez Resin 650”和“Sumirez Resin 675”等。
在使用水溶性的交联性环氧树脂作为粘接剂成分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涂布性和粘接性,优选混合聚乙烯醇系树脂等其它水溶性树脂。关于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部分皂化聚乙烯醇及完全皂化聚乙烯醇以外,还可以为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羟甲基改性聚乙烯醇、氨基改性聚乙烯醇之类的经改性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其中,优选使用乙酸乙烯酯与不饱和羧酸或其盐的共聚物的皂化物、即羧基改性聚乙烯醇。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羧基”是指包含-COOH及其盐的概念。
若举出市售的优选的羧基改性聚乙烯醇的实例,均以商品名表示,有株式会社kuraray销售的“kuraray poval KL-506”、“kuraray poval KL-318”和“kuraray poval KL-118”、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销售的“GohsenolT-330”和“Gohsenol T-350”、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销售的“DR-0415”、JAPAN VAM&POVAL CO.,LTD.销售的“AF-17”、“AT-17”和“AP-17”等。
关于包含水溶性的交联性环氧树脂的粘接剂,可以将上述环氧树脂和根据需要加入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等其它水溶性树脂溶解于水中,以粘接剂水溶液的形式制备。该情况下,水溶性的交联性环氧树脂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0.2~2重量份左右的范围的浓度。另外,在混配聚乙烯醇系树脂时,其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1~10重量份左右、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份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包含聚氨酯系树脂的水系的粘接剂的情况下,作为适当的聚氨酯树脂的实例,可以举出离聚物型的聚氨酯树脂、特别是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此处,离聚物型是指在构成骨架的聚氨酯树脂中导入了少量的离子性成分(即亲水成分)的类型。另外,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是指具有聚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且其中导入了少量的离子性成分(亲水成分)。该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不使用乳化剂而直接在水中乳化而形成乳液,因此适宜作为水系的粘接剂。作为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均以商品名表示,有DIC株式会社销售的“HYDRANAP-20”和“HYDRAN APX-101H”等,均能够以乳液的形式获得。
在将离聚物型的聚氨酯树脂作为粘接剂成分时,优选进一步混配异氰酸酯系等的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是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异氰酸根合基(-NCO)的化合物,作为其实例,除了2,4-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之类的聚异氰酸酯单体以外,有它们的多个分子加成至三羟甲基丙烷之类的多元醇的加合物体、二异氰酸酯3分子在各单末端异氰酸根合基的部分形成了异氰脲酸酯环的3官能的异氰脲酸酯体、二异氰酸酯3分子在各单末端异氰酸根合基的部分水合及脱碳酸而形成的缩二脲体之类的聚异氰酸酯改性体等。作为能够适宜使用的市售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例如,有DIC株式会社以“ハイドランアシスターC-1”的商品名销售的物质等。
在使用包含离聚物型的聚氨酯树脂的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从粘度与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以该聚氨酯树脂的浓度为10~70重量%左右、进而为20重量%以上、并且为50重量%以下的方式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在混配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时,其混配量以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相对于聚氨酯系树脂100重量份为5~100重量份左右的方式适宜选择。
在使用这样的水系的粘接剂时,偏振膜与光学膜的粘接可以通过在光学膜和/或偏振膜的粘接面涂布该粘接剂而使两者贴合来进行。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下述方法:例如,利用刮片、线棒、模具涂布机、逗号涂布机、凹版式涂布机等涂布方式将水系的粘接剂均匀地涂布至偏振膜和/或光学膜上后,在涂布面层叠另一个膜,用辊等贴合并进行干燥;等等。干燥例如能够以60~100℃左右的温度进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粘接性,优选在干燥后以比室温略高的温度、例如30~50℃左右的温度培养1~10天左右。
与之前所述的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同样地,这些水系的粘接剂也可以优选用于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光学膜与偏振膜的贴合、或者由除丙烯酸系树脂以外的树脂膜构成的光学膜与偏振膜的贴合、或者它们两者的贴合。在偏振膜的两面层压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光学膜的情况、和在偏振膜的一个面层压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光学膜且在另一个面层压包含除丙烯酸系树脂以外的树脂的光学膜(包括为波长板及视场角补偿膜等相位差膜的情况,以下相同。)的情况的任一种情况下,均可以使用与层压于偏振膜的两面的膜的粘接相同的粘接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粘接剂,为了制造工序的简化和偏振片的构成部件的削减,优选使用相同的粘接剂。
在偏振片的制造时,优选对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光学膜、和包含除丙烯酸系树脂以外的树脂的光学膜中的与偏振膜贴合一侧的表面预先实施电晕放电处理。通过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能够提高这些膜与偏振膜的粘接力。电晕放电处理是指在电极间施加高电压而放电,从而将配置于电极间的树脂膜活化的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的效果因电极的种类、电极间隔、电压、湿度、所使用的树脂膜的种类等而异,例如,优选将电极间隔设定为1~5mm、将移动速度设定为3~20m/分钟左右。电晕放电处理后,在该处理面隔着上述粘接剂贴合偏振膜。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些例子所限定。例中,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表示含量或用量的%和份为重量基准。
实施例1
(丙烯酸系树脂和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96/4的共聚物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另外,将下述3层结构的弹性体颗粒且至作为中间层的弹性体为止的平均粒径为240nm的颗粒作为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在上述3层结构中,最内层是使用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硬质的聚合物,中间层是以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成分并进一步使用苯乙烯和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聚合而成的软质的弹性体,最外层是使用少量的丙烯酸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硬质的聚合物。
(丙烯酸系光学膜的制作)
将上述丙烯酸系树脂与上述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以前者/后者=70/30的重量比混配,将混配得到的颗粒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炼,同时,相对于其100份,加入作为润滑剂的硬脂酸0.05份并混合,制成树脂润滑剂组合物的颗粒。将该颗粒投入65mmφ的单螺杆挤出机,介由设定温度为275℃的T型模挤出,将所挤出的膜状熔融树脂的两面用温度设定为45℃的具有镜面的2根抛光辊夹入并冷却,制作丙烯酸系树脂膜。所得到的膜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15.2mm)的芯上。
将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结果在保管3个月后也未观察到绕紧,而且也未观察到润滑剂的渗出。
实施例2
将硬脂酸的添加量由0.05份变更为0.03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丙烯酸系树脂膜,并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的芯上。将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结果在保管3个月后也未观察到绕紧,而且也未观察到润滑剂的渗出。
实施例3
将硬脂酸的添加量由0.05份变更为0.07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丙烯酸系树脂膜,并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的芯上。将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结果在保管3个月后也未观察到绕紧,而且也未观察到润滑剂的渗出。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与作为润滑剂的硬脂酸一起,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和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的合计100重量份,加入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的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0.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树脂润滑剂组合物的颗粒,进而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熔融挤出法由该颗粒制作丙烯酸系树脂膜,并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的芯上。该膜在波长380nm下显示出23%的透过率。将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结果在保管3个月后也未观察到绕紧,而且也未观察到润滑剂的渗出。
实施例5
实施例4中,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和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颗粒的合计100重量份,使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的混配量变更为1.9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丙烯酸系树脂膜,并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的芯上。
该膜在波长380nm下显示出0.9%的透过率。将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结果在保管3个月后也未观察到绕紧,而且也未观察到润滑剂的渗出。
比较例1
除了不添加硬脂酸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丙烯酸系树脂膜,并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的芯上。将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结果在保管3个月后观察到绕紧。此处,绕紧是指以缠绕成辊状的状态捆紧,在辊状膜的最表面产生凹陷等的现象。
比较例2
将硬脂酸的添加量由0.05份变更为0.10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丙烯酸系树脂膜,并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的芯上。若将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则虽然不产生绕紧,但产生硬脂酸的渗出。
实施例6
(防眩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准备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多官能氨基甲酸酯化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前者/后者的重量比为60/40,并以两者的合计浓度为60%的方式溶解于乙酸乙酯中,所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还混配有流平剂。将构成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上述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多官能氨基甲酸酯化丙烯酸酯一并称为“固化性丙烯酸酯”。相对于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丙烯酸酯100份,加入平均粒径为2.7μm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颗粒5份并使其分散,进而用乙酸乙酯以固化性丙烯酸酯与树脂颗粒的合计浓度为30%的方式进行稀释。之后,相对于该液体中的固化性丙烯酸酯100份,加入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 184”(汽巴公司制造)1份,制备防眩层形成用涂布液。
在此处使用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加入上述光聚合引发剂而制膜,并进行紫外线照射而使其固化,所得到的树脂的折射率为1.53,另一方面,上述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颗粒的折射率为1.49。因此,两者的折射率差为0.04。
(防眩性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4和5中制作的各丙烯酸系树脂膜的表面涂布上述制备的防眩层形成用涂布液,使干燥后的涂膜厚度为3.4μm,在设定为60℃的干燥机中保持3分钟,使该涂膜干燥。干燥后,从膜的涂膜侧以h射线换算光量为200mJ/cm2的方式照射强度为20mW/cm2的来自高压汞灯的光,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膜层固化,制作形成了在丙烯酸系树脂膜的表面具有凹凸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所得到的防眩性膜卷绕到直径为6英寸的芯上。使用雾度计测定了各防眩性膜的雾度值,结果在使用任意的丙烯酸系树脂膜的情况下雾度值均为11.5%。
将防眩性膜以这样卷绕到芯上的状态保管3个月,结果在保管3个月后,无论在使用任意的丙烯酸系树脂膜的情况下,均未观察到绕紧,而且也未观察到硬脂酸的渗出。
实施例7
(偏振片的制作)
若在使聚乙烯醇吸附取向碘的厚度为约30μm的偏振膜的一个面介由粘接剂贴合实施例6中制作的各防眩性膜,在该丙烯酸系树脂膜侧,在偏振膜的另一个面介由粘接剂贴合三乙酰纤维素膜、降冰片烯系树脂膜或聚丙烯系树脂膜(可以分别赋予了相位差),则得到适合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防眩性偏振片。

Claims (7)

1.一种光学膜,其为由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和润滑剂0.01~0.09重量份的树脂润滑剂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其中,
该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包含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和平均粒径为10~300nm的橡胶弹性体颗粒,在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该橡胶弹性体颗粒的含量为25~45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润滑剂为硬脂酸系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在树脂润滑剂组合物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波长380nm的透过率为25%以下。
4.一种防眩性膜,其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表面形成有防眩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性膜,其中,
防眩层由包含透明树脂100重量份和微粒3~30重量份的组合物形成,并且雾度为5~50%,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5~5μm且与所述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差为0.02~0.2。
6.一种偏振片,其包括偏振膜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所述偏振膜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所述光学膜与该偏振膜贴合。
7.一种防眩性偏振片,其包含偏振膜和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眩性膜,所述偏振膜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所述防眩性膜贴合在该偏振膜的与防眩层相反一侧。
CN201510125135.5A 2010-06-08 2011-06-01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Active CN104749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0754 2010-06-08
JP2010-130754 2010-06-08
JP2011-058880 2011-03-17
JP2011058880A JP2012018383A (ja) 2010-06-08 2011-03-17 光学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CN201180027836.5A CN102933993B (zh) 2010-06-08 2011-06-01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836.5A Division CN102933993B (zh) 2010-06-08 2011-06-01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9682A true CN104749682A (zh) 2015-07-01
CN104749682B CN104749682B (zh) 2017-12-12

Family

ID=4509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836.5A Active CN102933993B (zh) 2010-06-08 2011-06-01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CN201510125135.5A Active CN104749682B (zh) 2010-06-08 2011-06-01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836.5A Active CN102933993B (zh) 2010-06-08 2011-06-01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18383A (zh)
KR (3) KR20180136575A (zh)
CN (2) CN102933993B (zh)
TW (2) TW201908401A (zh)
WO (1) WO20111555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3322B2 (ja) * 2012-06-08 2018-07-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4130298A (ja) * 2012-12-30 2014-07-10 Tomoegawa Paper Co Ltd 転写媒体、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4162977A1 (ja) * 2013-04-03 2014-10-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CN104412138B (zh) * 2013-06-12 2016-12-07 Lg化学株式会社 包括通过紫外光照射调整偏振片颜色的操作的偏振板的制备方法
CN106716193A (zh) * 2014-10-01 2017-05-24 Dic株式会社 层叠体及使用其的光学膜或液晶取向膜
JP2017032917A (ja) * 2015-08-05 2017-02-09 株式会社カネカ 有機el面状光源用光取出しフィルムおよび有機el面状光源
WO2017077908A1 (ja) * 2015-11-06 2017-05-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
JP2017088707A (ja) * 2015-11-06 2017-05-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
CN109791236B (zh) * 2016-07-15 2022-08-19 依视路国际公司 具有特定光过滤剂的偏振膜
KR101964436B1 (ko) 2016-09-20 2019-04-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접착력 및 자외선 차단 기능이 우수한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KR101960477B1 (ko) 2016-09-20 2019-03-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슬립성 및 자외선 차단 기능이 우수한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6508234B2 (ja) * 2017-03-03 2019-05-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2443070B1 (ko) * 2017-09-29 2022-09-16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보호막,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257923B1 (ko) * 2018-01-24 2021-05-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67594B1 (ko) 2018-01-24 2021-06-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0027082A1 (ja) * 2018-07-31 2020-02-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ロール体、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093294B1 (ko) * 2018-09-28 2020-03-2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
US20210116605A1 (en) * 2018-11-15 2021-04-22 Lg Chem, Ltd.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440277B1 (ko) * 2018-11-15 2022-09-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0145643A1 (ko) * 2019-01-08 2020-07-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25975B1 (ko) 2019-01-08 2021-11-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08213B1 (ko) * 2019-01-14 2023-1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9105865A (ja) * 2019-04-03 2019-06-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23115630A (ja) * 2022-02-08 2023-08-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2718A (ja) * 2002-04-30 2003-11-14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用基材
JP2005070140A (ja) * 2003-08-28 2005-03-1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法
CN101458357A (zh) * 2007-12-11 2009-06-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组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286960A (ja) * 2008-05-30 2009-12-1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の組成物なら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CN101910262A (zh) * 2008-01-03 2010-12-08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用于偏光片的保护膜、由其制备的偏光板以及使用其的显示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1320B2 (ja) * 2001-10-26 2007-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WO2006106758A1 (ja) * 2005-03-30 2008-09-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2007333901A (ja) * 2006-06-13 2007-12-27 Asahi Kasei Corp 光学フィルム
JP5220286B2 (ja) 2006-06-15 2013-06-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76600A (ja) * 2006-09-20 2008-04-03 Nippon Zeon Co Ltd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175387A (ja) 2008-01-24 2009-08-0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防眩性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2718A (ja) * 2002-04-30 2003-11-14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用基材
JP2005070140A (ja) * 2003-08-28 2005-03-1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法
CN101458357A (zh) * 2007-12-11 2009-06-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组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10262A (zh) * 2008-01-03 2010-12-08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用于偏光片的保护膜、由其制备的偏光板以及使用其的显示器件
JP2009286960A (ja) * 2008-05-30 2009-12-1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の組成物なら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36575A (ko) 2018-12-24
TW201213429A (en) 2012-04-01
CN102933993B (zh) 2015-04-22
TWI652298B (zh) 2019-03-01
CN102933993A (zh) 2013-02-13
CN104749682B (zh) 2017-12-12
WO2011155504A1 (ja) 2011-12-15
JP2012018383A (ja) 2012-01-26
TW201908401A (zh) 2019-03-01
KR20130108082A (ko) 2013-10-02
KR20180023016A (ko) 2018-03-06
KR101931212B1 (ko)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3993B (zh)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CN100480737C (zh) 防反射叠层体和光学元件
JP2021006929A (ja)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TWI704178B (zh)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及使用了該組成物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KR101981078B1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판과 그 제조법, 광학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806875B1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판과 그 제조법,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3080778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879081B2 (ja)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1231603A (en) Adhesive composition curable with actinic energy ray, polarizer,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1520043A (zh) 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
TW201434630A (zh) 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WO2020196306A1 (ja) 反射防止用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54650A (ja) 硬化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それら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39363A (ja)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CN104335086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TW201721194A (zh) 複合偏光板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
CN103862771B (zh) 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
TWI453123B (zh) 偏光板的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的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JP2011081121A (ja) 光学積層体
TW201721192A (zh) 複合偏光板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
JP2014160164A (ja) 偏光板
JP4839526B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JP7435440B2 (ja)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09138A (ja) 光学積層体
JP6442198B2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