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2771B - 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2771B
CN103862771B CN201310659328.XA CN201310659328A CN103862771B CN 103862771 B CN103862771 B CN 103862771B CN 201310659328 A CN201310659328 A CN 201310659328A CN 103862771 B CN103862771 B CN 103862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laminated film
resin layer
acrylic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93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2771A (zh
Inventor
神野彩乃
美浓贵之
任大均
赤田胜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2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2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2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2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处理层积膜10,是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层积了丙烯酸系树脂层12而成层积膜16的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表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18,该表面处理层18具有H或更硬的铅笔硬度,该层积膜16具有35~100μm的合计膜厚以及5%以下的内部雾度,相对于层积膜16的合计膜厚,该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厚度为2~45%,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厚度在30μm以上。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两面层积丙烯酸系树脂层时,在一侧表面满足以上的要求形成表面处理层18。

Description

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多层的层积膜上实施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层积膜。本发明还涉及将该表面处理层积膜作为保护膜层积于偏光膜上的偏光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耗电力小、低电压操作、轻量且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正被广泛使用于移动电话、移动情报终端、电脑用显示器、电视等的信息显示设备。正在寻求这样的信息显示设备根据用途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例如,汽车导航系统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安装了该装置的车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得非常高,与通常的电视或个人计算机用的显示器相比,其要求的温度以及适度条件严酷。因此液晶显示装置,为使其能够显示而使用了偏光板,但像这样要求严酷的温度及/或湿度条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正在寻求构成该装置的偏光板具有高耐久性。
偏光板通常具有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偏光膜的两面或者单面上层积有透明的保护膜的结构。并且,一直以来这样的保护膜中,三乙酰纤维素被广泛使用,通过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形成的黏着剂与偏光膜黏合。然而,层积了三乙酰纤维素形成的保护膜的偏光板,由于三乙酰纤维素的透湿度高,在高湿热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时,会有偏光性能降低,保护膜和偏光膜剥离的情况。
因此,迄今为止,正在尝试用比三乙酰纤维素膜透湿度低的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偏光板的保护膜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1-123169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含有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和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作为黏着剂,将在100℃下加热10分钟时的纵向收缩率为0.5%的丙烯酸系树脂膜层积于聚乙烯醇系树脂形成的偏光膜上制成偏光板的方法。像这样,通过使用透湿度低的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偏光板的保护膜,可预见偏光板的耐湿性的提高。
然而,已知丙烯酸系树脂膜的韧性差,易断裂。而且,以丙烯酸系树脂作为保护膜制造偏光板时,有丙烯酸系树脂膜断裂后,破裂的碎片污染制造工序的担忧。
日本特开2012-183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提出了,通过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合橡胶弹性体粒子,制膜时的耐冲击性或制膜时的制膜性提高的同时,进一步通过混合润滑剂,抑制卷起成筒状时的紧缩。混合了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膜,能够改善耐冲击性,抑制上述易断裂性,但是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含量变多时,由于膜的弹性模量下降,会有偏光板的耐热性降低的担忧。
此外,虽然也有用实施了表面处理的树脂膜作为偏光板的保护膜的情况,但即使是混合了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膜,也会通过表面处理变得非常易断裂。因此,关于丙烯酸系树脂膜,在与偏光膜贴合时的防断裂称为一个大的课题。例如,日本特开2012-121144号公报(专利文献3)提出了这样的例子,混合橡胶弹性体粒子,通过熔融挤压制膜的丙烯酸系树脂膜,针对通过机械的挤压方向(MD)的夏比冲击试验而得的冲击吸收能量为187kJ/m2,与MD成垂直方向(TD)的相同的冲击吸收能量为229kJ/m2,通过在树脂膜上形成作为表面处理的一种的防眩层,MD的冲击吸收能量变为5kJ/m2,TD的冲击吸收能量变为8kJ/m2。这个文献中提出了,以实施了这样的表面处理的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代表例,在通过夏比冲击试验而得的冲击吸收能量不足50kJ/m2的基材薄膜上,贴合表面保护膜,使在贴合的状态通过夏比冲击试验而得的冲击吸收能量变为50kJ/m2以上以致不易断裂,偏光膜的贴合操作能稳定进行的方法。
像这样,虽然只要贴合了表面保护膜就不易断裂,但表面处理保护膜的贴合工序中的膜的断裂,和通过增加工序而增加了成本的问题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情,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丙烯酸系树脂膜为基础,实施表面处理的同时,不易断裂的层积膜。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以丙烯酸系树脂膜为基础的同时,作为最初的偏光膜贴合到其他膜上时,能稳定进行操作的层积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将难断裂的表面处理层积膜作为偏光膜的保护膜使用,能确保生产稳定性的偏光板。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具有延性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层积丙烯酸系树脂层,即使在丙烯酸系树脂层上实施表面处理后,膜也变得难于断裂,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各种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处理层积膜,为具有聚碳酸酯系树脂层、丙烯酸系树脂层及理想表面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层积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当丙烯酸系树脂层层积于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单面时,在该丙烯酸系树脂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相反面上,并且当丙烯酸系树脂层层积于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两面时,在一面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相反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赋予其所述表面处理层H或比H更坚硬的铅笔硬度,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和在其单面或两面上层积的丙烯酸系树脂层,具有总计35μm~100μm的厚度以及5%以下的内部雾度,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和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合计膜厚,该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厚度为2%~45%,形成了所述表面处理层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上。
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中,优选丙烯酸系树脂层是由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并且其中该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以其整体量为基准,含有30重量%以下的比例的平均粒径为10nm~300nm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此外,该表面处理层积膜,能够具有20N以上的加压强度。
这些表面处理层积膜,适宜作为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形成的偏光膜的保护膜使用。这时,优选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和在其单面或两面上层积的丙烯酸系树脂层,合计具有100nm以下的面内相位差值。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偏光板,其中依次层积所述任一种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由吸附配置了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形成的偏光膜和透明树脂形成的保护膜,所述偏光膜被对着所述表面处理层积膜的表面处理层的相反侧配置。
该偏光板中,可以采用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保护膜分别通过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的固化物层粘附在偏光膜的方式。此外保护膜可以具有相位差膜的功能。
实施了表面处理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单层膜,脆弱易断,但其中层积了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变得不易断裂。因此,能够提高贴合在其他的层,例如偏光膜上时的生产稳定性,能够在工业上有利地制造进一步层积其他的层的功能性膜,例如偏光板。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的一个优选方式的截面模型图。
图2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另一个优选方式的截面模型图。
图3表示应用了本发明涉及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的一个优选方式的截面模型图。
图4表示应用了本发明涉及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的另一个优选方式的截面模型图。
符号的説明
10……表面处理层积膜,
12……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
13……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
15……聚碳酸酯系树脂层,
16……层积膜,
18……表面处理层,
20……偏光板,
22……偏光膜,
23,24……黏着剂层,
26……透明树脂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参考适宜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如图1所示,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单面上,层积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或如图2所示,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两面上,层积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在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表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18。
[丙烯酸系树脂层]
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中使用的丙烯酸系树脂为典型的甲基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体的聚合物,可以是甲基丙烯酸酯的单独聚合物,也可以是甲基丙烯酸酯50重量%以上和除此以外的单体50重量%以下的共聚物。此处,作为甲基丙烯酸酯,通常,使用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
甲基丙烯酸树脂的优选单体组成为,以全部单体为基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50重量%~100重量%,丙烯酸烷基酯为0重量%~50重量%,这些以外的单体为0重量%~49重量%,更优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50重量%~99.9重量%,丙烯酸烷基酯为0.1重量%~50重量%,这些以外的单体为0重量%~49重量%。
在这里,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例子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该烷基的碳原子数通常为1~8,优选为1~4。其中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此外,列举丙烯酸烷基酯的例子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该烷基的碳原子数通常为1~8,优选为1~4。
进一步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单体,可以是分子内具有1个聚合性的碳-碳双键的单官能团的单体,也可以是分子内至少具有2个聚合性的碳-碳双键的多官能团的单体,优选使用单官能团单体。列举该单官能单体的例子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这样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这样的烯基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N-取代马来酰亚胺等。此外,列举所述多官能团单体的例子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这样的多元醇的聚不饱和羧酸酯,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硅皮酸烯丙酯这样的不饱和羧酸的烯基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三烯丙基氰脲酸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这样的多元酸的聚烯基酯,二乙烯基苯这样的芳香族聚烯基化合物等。
这里举例说明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以及这些以外的单体,也可以根据需要分别使用2种以上符合的单体。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合了橡胶弹性体粒子得到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在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为防止弹性模量的下降,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含量越少越好,但另一方面为提高制膜性,橡胶弹性体粒子混合越多越优选。因此,只要考虑制膜性和膜的弹性模量确定橡胶弹性体例子的混合量即可。由此使用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是包含显示橡胶弹性的层的粒子。该橡胶弹性体粒子,可以是只由显示橡胶弹性的层形成的粒子,也可以是具有显示橡胶弹性的层和其他层的多层结构的粒子。作为橡胶弹性体,例如,可列举烯烃系橡胶弹性聚合物、二烯烃系橡胶弹性聚合物、苯乙烯-二烯烃系橡胶弹性共聚物、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等。其中,从表面处理层积膜的表面硬度、耐光性以及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
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能够通过以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聚合物构成。其可以是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合物,也可以是50重量%以上的丙烯酸烷基酯和50重量%以下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丙烯酸烷基酯通常可以使用其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8的。与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单体共聚时,作为例子,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或烷基苯乙烯这样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这样的不饱和腈等的单官能团单体,或者,(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这样的不饱和羧酸的烯基酯,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这样的二元酸的二烯基酯,亚烷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这样的乙二醇类不饱和羧酸二酯等多官能团单体。
优选橡胶弹性体粒子为具有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的层的多层结构的粒子。具体地,可列举在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的外侧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层的2层结构,进一步地,在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的内侧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层的3层结构。以构成硬质的聚合物层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聚合物中单体组成的例子,和之前作为丙烯酸系树脂所举的例子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体的聚合物的单体组成的例子相同,特别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单体组成,其中硬质的聚合物层在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的外侧或内侧形成。这样的多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体粒子,可以通过例如日本特公昭55-2757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
优选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平均粒径在10nm~350nm的范围。像这样,由于在膜表面形成了细微的凹凸,能够提高滑动性。该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平均粒径,更优选30nm以上,进一步优选50nm以上,此外更优选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280nm以下。
多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平均粒径,如下测定。即,将这样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混入丙烯酸系树脂中膜化,以氧化钌的水溶液染色其截面时,观察到只有橡胶弹性聚合物层着色大致为圆形,母层的丙烯酸系树脂没有被染色。由此,从像这样被染色的膜截面,使用切片机等制备薄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然后,随机抽取100个染色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算出各个粒径后,以其数均值作为粒径。由于使用这样的方法测定,得到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数均粒径。
最外层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使用其中包有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时,将其混入母体的丙烯酸系树脂中时,橡胶弹性体粒子的最外层和母体的丙烯酸系树脂混合。因此,以氧化钌染色其截面,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时,该橡胶弹性体粒子作为除去了最外层的状态的粒子被观察。具体地,使用内层为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外层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的2层结构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时,内层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部分作为被染色的单层结构的粒子被观察,或者,使用最内层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中间层为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最外层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的3层结构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时,最内层的粒子中心部分不被染色,只有中间层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部分被染色的2层结构的粒子被观察。在本发明中,作为橡胶弹性体粒子使用多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体粒子时,以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部分的平均粒径作为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平均粒径。
这样的橡胶弹性体粒子,以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的总量为基准,优选混合30重量%以下的比例,更优选2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20重量%以下。该量过多时,由于得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的表面硬度变低因此不优选。如上所述,为防止丙烯酸系树脂的弹性模量下降,优选减少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含量,但另一方面,为提高膜的制膜性或得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的耐冲击性,进一步地通过形成膜表面的细微的凹凸提高滑动性,优选橡胶弹性体粒子以上述比例混合。橡胶弹性体粒子的量,以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的总量为基准,优选3%以上,更优选5%以上。另外,本发明中,作为橡胶弹性体粒子,使用具有显示橡胶弹性的层和其他的层的多层结构的粒子时,显示橡胶弹性的层和其内侧的层形成的部分的重量作为橡胶弹性体粒子的重量。例如,使用上述3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体粒子时,中间层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部分和以最内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部分的合计重量作为橡胶弹性体粒子的重量。将上述3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体粒子溶解于丙酮中,中间层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聚合物部分和以最内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的硬质的聚合物部分,由于作为不溶性成分残留,因此3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弹性体粒子中中间层和最内层的合计重量的比例能够容易地求出。
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合规定量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同时,进一步混合少量的润滑剂,也可以将润滑剂作为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原料。混合润滑剂时,能防止丙烯酸系树脂膜以筒状卷起时的收紧,而且能够改善卷起状态的包装外形。润滑剂只要是具有能提高丙烯酸系树脂膜表面的滑动性的功能即可。列举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化合物例子有,硬脂酸系化合物、丙烯酸系化合物、酯系化合物等。特别优选使用硬脂酸系化合物作为润滑剂。
列举作为润滑剂的硬脂酸系化合物的例子,除硬脂酸自身以外,有硬脂酸甲酯或硬脂酸乙酯、硬脂酸单甘油酯这样的硬脂酸酯;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钠或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这样的硬脂酸金属盐;12-羟基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钠、12-羟基硬脂酸锌、12-羟基硬脂酸钙、12-羟基硬脂酸锂、12-羟基硬脂酸镁这样的12-羟基硬脂酸及其金属盐等。其中,优选使用硬脂酸。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以及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合计100重量份,润滑剂的混合量在0.15重量份以下,优选0.1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0.07重量份以下的范围即可。润滑剂的混合量过多时,润滑剂从膜中渗出,有使膜的透明性下降的担忧。
橡胶弹性体粒子以及根据需要混合了润滑剂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只要能最终制成至此说明的组成即可,其制造方法任意。例如,可列举首先制造橡胶弹性体粒子,在其存在下聚合作为丙烯酸树脂的原料的单体,生成母体的丙烯酸系树脂,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合橡胶弹性体粒子的组成,如有需要在其中添加规定量的润滑剂的方法、橡胶弹性体粒子和丙烯酸系树脂以规定比例混合,如有需要在其中添加规定量的润滑剂,通过熔融混炼等混合的方法等。
此外,丙烯酸系树脂,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荧光增白剂、分散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抗氧剂等的各种添加剂。
紫外线吸收剂是吸收波长400nm以下的紫外线的化合物。将表面处理层积膜作为聚乙烯醇系偏光膜的保护膜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混合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得到提高偏光膜上贴合了该保护膜的偏光板的耐久性的效果。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丙烯腈系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材料。列举具体例子有,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4-二-叔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等。其中,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是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之一。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量,可以在使表面处理层积膜的波长370nm以下的透过率优选在10%以下,更优选在5%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以下的范围内选择。作为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可以使用预先将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入丙烯酸系树脂中颗粒化,通过将其熔融挤压等成形成膜的方法,在熔融挤出成形时直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等列举的任一种的方法。
红外线吸收剂是吸收波长在800nm以上的红外线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的金属络盐、花青系化合物、方酸菁系化合物、硫醇镍络盐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萘酞菁系化合物、三芳基甲烷系化合物、亚胺化合物、二亚胺化合物、萘醌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氨基化合物、铵盐系化合物、炭黑、氧化铟锡、氧化锑锡、属于周期表的4A族,5A族或者6A族的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或硼化物等。这些的红外线吸收剂,优选能够吸收红外线(波长大约800nm~1100nm的范围的光)的整体,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红外线吸收剂的混合量,例如,为使表面处理层积膜的波长800nm以上的透光率在10%以下,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如图2所示,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两面,层积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时,橡胶弹性体粒子和所述添加剂在各层中的含量,可以相互不同。例如,从能够提高铅笔硬度的观点考虑,减少第一丙烯酸树脂层12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含量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从提高耐冲击性或制膜性、与偏振膜的黏合性的观点考虑,增加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含量是有利的。
[聚碳酸酯系树脂层]
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中使用聚碳酸酯系树脂,例如,能够通过二元酚和羰基化剂以界面缩聚法或熔融酯交换法等进行反应得到以外,还可列举通过将碳酸酯预聚合物以固相酯交换法等进行聚合得到,通过将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以开环聚合法进行聚合得到等。
作为二元酚,例如,可列举氢醌、间苯二酚、4,4′-二羟基联苯、双(4-羟苯基)甲烷、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1,1-双(4-羟苯基)乙烷、1,1-双(4-羟苯基)-1-苯基乙烷、2,2-双(4-羟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3-异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苯基)苯基}丙烷、2,2-双(4-羟苯基)丁烷、2,2-双(4-羟苯基)-3-甲基丁烷、2,2-双(4-羟苯基)-3,3-二甲基丁烷、2,4-双(4-羟苯基)-2-甲基丁烷、2,2-双(4-羟苯基)戊烷、2,2-双(4-羟苯基)-4-甲基戊烷、1,1-双(4-羟苯基)环己烷、1,1-双(4-羟苯基)-4-异丙基环己烷、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9,9-双(4-羟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α,α′-双(4-羟苯基)-邻二异丙基苯、α,α′-双(4-羟苯基)-间二异丙基苯,α,α′-双(4-羟苯基)-对二异丙基苯、1,3-双(4-羟苯基)-5,7-二甲基金刚烷、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羟基二苯基甲酮、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二苯基酯等,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这些二元酚。
其中,优选使用单独1种或2种以上的选自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苯基)丁烷、2,2-双(4-羟苯基)-3-甲基丁烷、2,2-双(4-羟苯基)-3,3-二甲基丁烷,2,2-双(4-羟苯基)-4-甲基戊烷、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以及α,α′-双(4-羟苯基)-间二异丙基苯的二元酚,特别优选单独使用双酚A,或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和,选自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以及α,α′-双(4-羟苯基)-间二异丙基苯的1种以上的二元酚的并用。
作为羰基化剂,例如,可列举碳酰氯这样的羰基卤化物、二苯基碳酸酯这样的碳酸酯、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这样的卤代甲酸酯等,根据需要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这些羰基化剂。
此外,聚碳酸酯系树脂中,还可以混合与丙烯酸系树脂层的项中所述的同样的添加剂。
[层积膜]
通过在由以上说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形成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单面上形成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或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两面上形成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能够得到作为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基材的层积膜16。对该层积膜16的成形方法进行适当选择,可有利地采用例如,用挤出机熔融各树脂,使用块进料法或多歧管法层积的共挤出成形法,或通过挤出成形法等膜化聚碳酸酯系树脂,在该膜的表面涂覆根据需要溶有丙烯酸系树脂的溶剂的方法。其中,优选使用共挤出成形法。
共挤出成形法中,将熔融的树脂紧贴于辊或带上进行膜成形。此时的辊或带的根数和配置、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能够提高膜表面的表面精度、表面处理性,因此优选将熔融的树脂夹在2根金属辊之间,或使其与金属辊和金属带接触、通过,复制辊或带的表面形状的方法。或者,用金属辊或具有弹性的金属辊夹住熔融树脂,使熔融树脂以面接触,并使其通过两者的方法,能够得到成形时的变形减少,强度或热收缩性的各向异性降低的膜。作为金属弹性辊,其例子可列举例如,具备轴辊和,以覆盖该轴辊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的接触熔融树脂的圆柱形的金属制薄膜,并在这些轴辊和金属制薄膜之间封入水或油等的控制温度的流体,或在橡胶辊的表面卷入金属带的材料。
这样得到的层积膜16,其厚度为35μm~100μm,优选40μm~95μm,更优选45μm~90μm。
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膜厚为层积膜16的合计膜厚的2%~45%。层积膜16的合计膜厚中所占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膜厚的比例,优选5%以上,更优选10%以上,此外优选40%以下。层积膜16的合计膜厚中所占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膜厚的比例过少时,层积膜16变脆,易断裂。另一方面,层积膜16的整体的膜厚中所占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膜厚的比例过多时,表面硬度变得不充分。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表面形成表面处理层18。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在30μm以上,优选在35μm以上,更优选40μm以上。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越厚,得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的表面硬度越高,因此优选。
如图2所示,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两面,层积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成为3层结构时,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和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的膜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的厚度不同时,由于如果增厚形成表面处理层18的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表面厚度就变高,因此是有利的。此时,为维持强度,优选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的膜厚在2μm以上。另一方面,这些的膜厚相同时,从维持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使层积膜16的整体膜厚中所占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膜厚在35%以下,更优选在30%以下。
层积膜16,需要具有高透明性,具体地,按照JIS K 7105-1981“塑料的光学的特性试验方法”测定的内部雾度要在5%以下。该内部雾度超过5%时,将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应用于偏光板,组装于图像显示装置中时白亮度降低,画面变暗,因此不优选。其内部雾度更优选3%以下。
接着,对层积膜16的相位差值进行说明。膜的平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平面内快轴方向(平面内与慢轴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为ny,厚度为d时,平面内相位差值Ro用下式(I)定义。
Ro=(nx-ny)×d (I)
优选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应用于光学用途,例如偏光板时,作为其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基础的层积膜16,在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值Ro在100nm以下。
[表面处理层积膜]
通过在层积膜16的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表面形成表面处理层18,制成表面处理层积膜10。列举表面处理的一个例子,以防止在液晶组件的组装过程中表面的蹭伤为目的的硬化涂层处理。此外,还有抗静电处理等的功能性表面处理。另外,防静电功能,可以通过在层积膜16上实施表面处理赋予之外,也可以赋予黏着剂层等,组装了该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偏光板的其他部分。作为层积膜16的功能性表面处理,还有防反射处理和防污处理等。进一步地,还有以提高可见度、防止外部光的反射、减少棱镜片和彩色滤光片的干涉引起的龟纹为目的的防眩处理。单层的丙烯酸系树脂膜中实施这样的表面处理时,针对于变得非常易断裂的情况,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6的单面层积了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层积膜16,或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6的两面上层积了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的层积膜16上,实施这样的处理时,能够提高韧性,抑制易断裂性。
〈表面处理层〉
硬化涂层,是以具有提高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表面硬度的功能,并防止表面的蹭伤等为目的设置的。硬化涂层为,用JIS K 5600-5-4:1999“涂料一般试验方法-第5部:涂膜的机械性质-第4节:划痕硬度(铅笔法)”中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显示为H或比其更硬的值。形成这样的硬化涂层的材料,一般是通过热或光固化的。例如,可列举有机聚硅氧烷系、三聚氰胺系、环氧系、丙烯酸系、聚氨酯丙烯酸酯系等的有机硬化涂层材料,或二氧化硅等的无机硬化涂层材料。其中,从黏合性良好,生产率优异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聚氨酯丙烯酸酯系以及多官能团丙烯酸酯系硬化涂层材料。
硬化涂层,根据期望,以谋求折射率的调整,弯曲弹性模量的提高,体积收缩率的稳定化,进一步地耐热性、防静电性、防眩性等的提高为目的,可以含有各种填料。此外,硬化涂层也可以含有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防静电剂、流平剂、消泡剂等的添加剂。
防静电层,是以赋予层积膜16导电性,抑制静电引起的影响为目的设置的。防静电层的形成中,可以采用例如,涂布含有导电性物质(防静电剂)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具体地,通过使所述硬化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硬化涂层材料中共存有防静电剂,可以形成防静电性的硬化涂层。
防反射层是为防止外部光反射的层,可以在层积膜16的第一丙烯酸系树脂12的表面直接,或通过硬化涂层等其他的层设置。优选设置了防反射层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相对于波长430nm~700nm的光以入射角5°的反射角在2%以下,特别优选相对于波长550nm的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的反射角在1%以下。
防反射层的厚度,可以在0.01μm~1μm左右,更优选0.02μm~0.5μm的范围。防反射层,可以是由小于设置了该层的层(层积膜16或硬化涂层等)的折射率小,具体地是由具有1.30~1.45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形成的薄膜的低折射率层和无机化合物形成的薄膜的高折射率层交替多层层积而成的等。
形成所述的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只要折射率小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紫外线固化性丙烯酸树脂这样的树脂材料、树脂中分散有胶体二氧化硅这样的无机微粒的混合材料、含有烷氧基硅烷的溶胶-凝胶材料等。这样的低折射率层,可以通过涂布聚合结束的聚合物形成,也可以以作为前体的单体或低聚物的状态涂布,之后通过聚合固化形成。此外,各种材料,为赋予防污性优选含有分子内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
作为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溶胶-凝胶材料,适宜使用分子内具有氟原子的材料。列举分子内具有氟原子的溶胶-凝胶材料的典型例子,有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是,例如,可以用式:
CF3(CF2)nCH2CH2Si(OR)3
表示的化合物,在这里,R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n表示0~12的整数。其中,优选所述式中的n为2~6的化合物。
作为聚氟烷基烷氧基硅烷,具体地,可列举如下化合物。
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
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低折射率层可以由热固化性含氟化合物或活化能射线固化性含氟化合物的固化物构成。该固化物,优选其滑动摩擦系数在0.03~0.15的范围,优选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在90~120°的范围。作为固化性含氟化合物,除含有聚氟烷基的硅烷化合物(例如,所述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之外,可列举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
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可以通过共聚含氟单体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的方法,或通过共聚含氟单体和具有官能团的单体,接着在聚合物中的官能团上加成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方法,进行制造。
作为这里使用的含氟单体,例如,可列举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这样的氟烯烃类,其他,(甲基)丙烯酸的部分或完全氟化烷基酯衍生物类,或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基醚类等。
作为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或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可列举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这样的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这样的具有羧基的单体;羟基烷基丙烯酸酯或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这样的具有羟基的单体;烯丙基丙烯酸酯或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这样的具有烯基的单体;具有氨基的单体;具有磺酸基的单体等。
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从能够提高耐擦伤性的角度考虑,可以通过含有溶剂中分散有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氟化镁等的无机化合物微粒的溶胶,构成。由此使用的无机化合物微粒,从防反射性的观点考虑,折射率越小的越优选。这样的无机化合物微粒,可以具有空隙,特别优选二氧化硅的中空微粒。优选中空微粒的平均粒径在5nm~2000nm的范围,特别是,更优选20nm~100nm的范围。这里所说的平均粒径是通过透过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求出的数均粒径。
防污层是为了赋予拒水性、拒油性、耐汗性、防污性等而设置的。用于形成防污层的适宜的材料,为含氟有机化合物。作为含氟有机化合物,可列举氟碳、全氟硅烷、这些的高分子化合物等。防污层的形成方法,根据形成的材料,可以使用以蒸镀或溅射为代表例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湿式涂布法等。防污层的平均厚度通常在1nm~50nm左右,优选为3nm~35nm。
防眩层是表面具有细微凹凸形状的层,优选由所述硬化涂层材料形成。
表面具有细微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可以通过在层积膜16的表面形成含有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涂膜,基于该微粒设置凹凸的方法,或形成含有或不含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涂膜后,在表面赋予了凹凸形状的辊上冲压复制该凹凸形状的方法(也称为压纹法)等形成。这样的涂膜的形成,可以通过例如,在层积膜16的表面,涂布由固化性的透明树脂中混合入有机或无机的微粒的组合物形成的涂布液的方法进行。
用于形成防眩层混合入微粒时,优选使用该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5μm~5μm,和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差为0.02~0.2的材料。通过使用平均粒径以及和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差在这个范围的微粒,可以有效地体现雾度。该微粒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动态光散射法等求出。这时的平均粒径为重量平均粒径。
作为用于形成防眩层的无机微粒,可以使用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铝溶胶、硅酸铝、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高岭土、滑石、云母、碳酸钙、磷酸钙等。此外,作为有机微粒,一般使用树脂粒子,例如,可列举交联聚丙烯酸粒子、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硅氧烷树脂粒子、聚酰亚胺粒子等。
优选用于分散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的透明树脂,选自从作为高硬度(硬化涂层)的材料中选择的。作为这样的透明树脂,可以使用光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电子束固化性树脂等,从生产率或得到的覆膜的硬度等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光固化性树脂。作为光固化性树脂,一般使用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列举其例子,有三羟甲基丙烷的二-或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的三-或四-丙烯酸酯、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羟基的丙烯酸酯和二异氰酸酯的反应生成物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等。这些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根据需要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可以将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含有2个以上羟基具有烷基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混合物作为光固化性树脂。构成该光固化性树脂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异氰酸酯制造。具体地,由(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和多元醇制备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羟基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通过将其与二异氰酸酯反应,能够制造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像这样制造的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也可以成为上述光固化性树脂自身。在该制造中,(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分别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多元醇及异氰酸酯也同样地,可以分别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原料之一的(甲基)丙烯基酸酯,可以是(甲基)丙烯基酸的链状或环状烷基酯。作为其具体例子,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
作为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另一个原料的多元醇,为分子内至少具有2个羟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羟基新戊酸的新戊二醇酯、环己烷二甲基醇、1,4-环己二醇、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基醇、氢化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双酚A、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3-甲基戊烷-1,3,5-三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类等。
作为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进一步的另一个原料二异氰酸酯,为分子内具有2个异氰酸酯基(-NCO)的化合物,可以使用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各种二异氰酸酯。作为具体例子,可列举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亚苄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其中具有芳香环的二异氰酸酯的核氢化物等。
与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一起构成所述光固化性树脂的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为分子内至少具有2个羟基的化合物(即,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具体粒子,可列举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的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含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进一步地,与这些多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以及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一起构成光固化性树脂的含有2个以上羟基具有烷基的(甲基)丙烯基聚合物,具有一个结构单元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烷基。例如,可列举含有以2,3-二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或含有以2,3-二羟基(甲基)丙烯酸丙酯和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等。
通过使用如上例所示的丙烯酸系的光固化性树脂,在提高与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贴合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机械强度,有效地防止表面的划伤。
这样的光固化性树脂,与光聚合引发剂组合,能制成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光聚合引发剂,有苯乙酮系、二苯甲酮系、安息香醚系、胺系、膦氧化物系等,各种的物质。列举归类于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例子,有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别名苯甲基二甲基缩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甲基-2-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丙烷-1-酮等。列举归类于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例子,有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等。列举归类于安息香醚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例子,有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丙醚等。列举归类于胺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化合物的例子,有N,N,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别名米氏酮)等。列举膦氧化物系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有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膦氧化物等。此外,氧杂蒽酮系化合物或硫杂蒽酮系化合物等也被知道是光聚合引发剂。
这些光聚合引发剂有市售品。以商品名称列举代表性的市售品的例子,有由德国的BASF公司出售的“IRGACURE907”(イルガキュア907)、“IRGACURE184”(イルガキュア184)、“LUCIRIN TPO”(ルシリンTPO)等。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溶剂。这时,可以使用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能够溶解构成组合物的各成分的任意有机溶剂。当然,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
此外,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含有流平剂,例如,可列举氟系或聚硅氧烷系的流平剂。聚硅氧烷系的流平剂中,有反应性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等。聚硅氧烷系流平剂中特别优选反应性硅氧烷以及硅氧烷系的流平剂。如果使用反应性硅氧烷形成的流平剂,就能够赋予硬化涂层表面滑动性,长时间持续优异的耐擦伤性。此外,如果使用硅氧烷系的流平剂,就能够提高膜成形性。
防眩层的形成中使用如上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时,使无机或有机的微粒分散于构成以上说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后,将该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层积膜16上,通过照射光,能够形成透明树脂中分散了微粒的硬化涂层(防眩层)。
另一方面,通过压纹法形成具有细微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层时,只要使用形成了细微凹凸形状的金属模,在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上形成的树脂层上复制该金属模的形状即可。通过压纹法形成细微表面凹凸形状时,复制了凹凸形状的树脂层,可以含有无机或有机的微粒,也可以不含有。根据压纹法的凹凸形状的复制,适宜使用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特别优选采用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UV压纹法。
UV压纹法中,在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的表面形成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通过在将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按入金属模的凹凸面的同时使其固化,能够将金属模的凹凸面复制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上。具体地,在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上涂覆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在涂覆了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紧贴金属模的凹凸面的状态下,从层积膜16侧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接着通过将形成了固化后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从金属模上剥离,复制金属模的形状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所述各种的材料。此外,通过适当选择光聚合引发剂代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也可以使用以比紫外线波长长的可见光也能固化的可见光固化性树脂。
防眩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一般在2μm以上30μm以下,优选3μm以上,此外优选20μm以下。防眩层过薄时,有无法得到充分的硬度,表面易划伤的倾向,另一方面过厚时,有变得易裂,防眩层的固化收缩引起膜卷曲生产率下降的倾向。
优选防眩层的雾度值在5%~50%的范围。雾度值过小时,无法得到充分的防眩性能,画面上易产生外部光的反射。另一方面,其雾度值过大时,虽然能够降低外部光的反射,但是会导致黑显示的画面的紧致度降低。
〈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加压强度〉
根据本发明,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单面上层积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或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的两面上形成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进一步地,可以使其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12上设置了表面处理层18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加压强度达到20N以上。该加压强度过小时,该表面处理层积膜10在贴合于其他的层例如偏光膜的工序中,由于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强度不足会有易断裂,最终污染工序的担忧。并且,一旦膜断裂了,需要重新清扫、通纸等,直到重新贴合需要花费时间,因此会导致需要多余的成本。更优选该加压强度在22N以上。在这里,加压强度是通过测定JIS K 7124-2:1999“根据塑料膜及片-自由落体的标准法的冲击试验方法-第2部:仪器击穿法(計装貫通法)”中规定的膜的冲击贯通应力求出的。该仪器击穿法是,用具有贯通孔的一对的夹具将膜水平固定,使用测力传感器读取使撞针以一定速度于垂直方向贯通时的最大应力的方法。此时的最大应力越大,说明膜越不易断裂。
[偏光板]
参照图1以及图2进行了以上说明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如图3以及图4中的截面示意图所示,如果是图1的方式将其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侧,或如果是图2所示的方式将其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侧贴合到偏光膜22,可以制成偏光板20。该贴合可以使用一般的黏着剂,图3以及图4中通过黏着剂层23进行贴合。在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侧或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侧以及偏光膜22的黏合面的任一面上,涂覆黏着剂后,贴合两者即可。
贴合了偏光膜22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面和相反面上,可以贴合作为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26。透明树脂膜26,可以和表面层积膜是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透明树脂膜26也同样可以使用黏着剂贴合到偏光膜22上,图3以及图4中,通过黏合剂层26贴合了两者。
〈偏振膜〉
构成偏光板20的偏光膜22,根据公知的方法,可以经过单轴拉伸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工序,通过以二色性色素染色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以硼酸水溶液处理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工序以及通过硼酸水溶液处理后的水洗工序制造。像这样得到的偏光膜,在所述的单轴拉伸方向上具有吸收轴。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后的物质。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可列举乙酸乙烯酯和能与其共聚的其他的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能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的单体,例如,可列举不饱和羧酸类、烯类、乙烯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摩尔%~100摩尔%,优选98摩尔%以上。该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是改性的,例如,也可以使用醛类改性的聚乙烯基甲缩醛或聚乙烯基乙缩醛等。此外,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在1000~10000左右,优选1500~5000左右。
像这样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得到的材料,可以作为偏光膜的原料膜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制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原料膜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10μm~150μm左右。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染色的同时,或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时,该单轴拉伸可以在硼酸处理前或硼酸处理中进行。此外,可以在这些的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单轴拉伸,可以通过穿过周速度不同的隔开的辊间进行,也可以通过夹在热辊中进行。此外,该单轴拉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在使用水或有机溶剂等的溶剂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膨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在3倍~8倍左右。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通过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的方法进行。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另外,优选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在染色处理前在水中实施浸渍处理。
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时,通常采用在含有碘以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碘的含量,每100重量份的水,通常在0.01重量份~1重量份左右。碘化钾的含量,每100重量份的水,通常在0.5重量份~20重量份左右。染色中使用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在20℃~40℃左右。此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在20秒~1800秒左右。
另一方面,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二色性有机染料时,通常采用在含有水溶性的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含量,每100重量份的水,通常在1×10-4重量份~10重量份左右,优选1×10-3~1重量份左右。该水溶液,也可以含有作为染色助剂的硫酸钠等的无机盐。染色中使用的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在20℃~80℃左右。此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在10秒~1800秒左右。
通过二色性色素染色后的硼酸处理,可以通过将染色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方法进行。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硼酸的量,每100重量份的水,通常在2重量份~15重量份左右,优选5重量份~12重量份。优选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时,该含有硼酸的水溶液含有碘化钾。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碘化钾的量,每100重量份的水,通常在0.1重量份~15重量份左右,优选5重量份~12重量份。在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60秒~1,200秒左右,优选150秒~600秒,进一步优选200秒~400秒。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在50℃以上,优选50℃~85℃,进一步优选60℃~80℃。
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被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将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水中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在5℃~40℃左右。此外,浸渍时间通常在1秒~120秒左右。
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可以得到偏光膜。干燥处理,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或远红外线加热器进行。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100℃,优选50~80℃。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在60秒~600秒左右,优选120秒~600秒左右。
通过干燥处理,偏光膜的水分率可以降低到实用程度。其水分率,通常为5重量%~20重量,优选8重量%~15重量%。水分率不足5重量%时,偏光膜的柔韧性丧失,偏光膜在其干燥后损伤断裂。另一方面,水分率超过20重量%时,有偏光膜的热稳定性不足的倾向。
吸附取向了像这样得到的二色性色素的偏光膜的厚度,通常可以在5μm~40μm左右。
〈贴合于偏光膜的另一面的透明树脂膜〉
如参考图3以及图4进行的上述说明,可以在贴合了偏光膜22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面的相反侧,贴合透明树脂膜26。透明树脂膜26,只要有作为偏光板的保护膜或相位差膜的功能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三乙酰纤维素膜、聚碳酸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丙烯酸系树脂膜、丙烯酸系树脂和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层积膜,烯烃系树脂膜等构成。其中,优选使用烯烃系树脂膜。
烯烃系树脂是,例如,使用聚合用催化剂聚合乙烯或丙烯这样的链状烯烃单体,或降冰片烯或其他的环戊二烯衍生物这样的环状烯烃单体,得到的树脂。
作为从链状烯烃单体得到的烯烃系树脂,可列举聚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其中,优选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此外,也优选以丙烯为主体,使其和能与其共聚的共聚单体共聚的聚丙烯系共聚树脂,共聚单体通常为1重量%~20重量%的比例,优选3重量%~10重量%的比例。
作为能与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优选乙烯、1-丁烯或1-己烯。其中,从透明性或拉伸加工性较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乙烯,优选之一为使乙烯以1重量%~20重量%,特别是3重量%~10重量%的比例聚合的聚丙烯系共聚树脂。通过使乙烯的共聚比例达到1重量%以上,能够出现透明性或拉伸加工性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其比例超过20重量%时,有树脂的熔点下降,保护膜或相位差膜要求的耐热性受损的情况。
聚丙烯系树脂可以简单地获得市售品,例如,用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普由瑞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株式会社出售的“PRIME POLYPRO”、由日本聚丙烯(POLYPRO)株式会社出售的“NOVATEC(ノバテック)”以及“WINTEC(ウィンテック)”、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出售的“住友NOBLEN(住友ノーブレン)”、由SunAllomer株式会社(サンアロマー株式会社)出售的“SunAllomer(サンアロマー)”等。
由环状烯烃单体聚合而成的烯烃系树脂,一般可称为环状烯烃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或降冰片烯系树脂。在这里称为环状烯系树脂。
作为环状烯烃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将由环戊二烯和烯烃类通过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得到的降冰片烯或其衍生物作为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接着通过氢化得到的树脂;将由二环戊二烯和烯类或(甲基)丙烯基酸酯类通过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得到的四环十二碳烯或其衍生物作为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接着通过氢化得到的树脂;使用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其衍生物类,或其他环状烯烃单体的2种以上进行同样的开环易位聚合,接着通过氢化得到的树脂;加成共聚选自上述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及其衍生物的至少1种的环状烯烃和具有乙烯基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化合物,得到的树脂等。
环状烯烃系树脂也可以是简单地获得的市售品,例如以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由德国的TOPAS ADVANCED POLYMERS GmbH生产,日本宝理塑料株式会社(Polyplastics Co.,Ltd.)出售的“TOPAS”(トーパス)、由JSR株式会社制造出售的“ARTON(アートン)”、由日本Zeon株式会社(ゼオン株式会社)制造出售的“ZEONOR(ゼオノア)”以及“zeonex(ゼオネックス)”、由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出售的“Appel(アペル)”等。
通过制膜膜化所述链状烯烃系树脂或环状烯系树脂,可以制得贴合在偏光膜22的一面的透明树脂膜26。膜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采用熔融挤压制膜法。
烯系树脂膜也可以简单地获得市售品,例如,如果是聚丙烯系树脂膜,以各种商品名称,列举由FILMAX公司出售的“FILMAX CPP膜”、由SUN-TOX株式会社出售的“SUNTOX(サントックス)”、由东セロ株式会社出售的“トーセロ”、由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出售的“东洋纺パイレン膜”、由东丽膜加工株式会社出售的“トレファン”、由Japan Polyace Corp.(日本ポリエース株式会社)出售的“ニホンポリエース”、由二村化学株式会社(フタムラ化学株式会社)出售的“太閤FC”等。此外,如果是环状烯烃系树脂膜,以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由日本zeon株式会社出售的“Zeonor Film(ゼオノアフィルム)”、由JSR株式会社出售的“ARTON Film(アートンフィルム)”等。
在透明树脂膜26上,可以在其表面层积光学功能性膜,涂覆光学功能层。作为这样的光学功能性膜以及光学功能层,例如,可列举易黏合层、导电层、硬化涂层等。
通过拉伸以上说明的烯烃系树脂膜,维持膜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可以赋予相位差膜的功能。拉伸方法,只要根据需要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进行适当选择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采用纵单轴拉伸、横单轴拉伸或纵横依次双轴拉伸。
烯烃系树脂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在加应力的方向具有最大的折射率,因此其单轴拉伸的膜通常能给予nx>ny≒nz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在这里,nx为膜的平面内慢轴方向(平面内折射率最大的方向,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树脂的拉伸方向)的折射率,ny为膜的平面内快轴方向(与平面内慢轴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nz为膜的法线方向的折射率。依次双轴拉伸烯系树脂的膜,通常给予nx>ny>nz的折射率各向异性。
此外,为赋予所期望的折射率特性,贴合以热收缩性膜为目的的膜,通过使膜收缩代替拉伸加工,或在拉伸加工的同时使膜收缩,可以制造相位差膜。该操作通常是为了得到折射率各向异性为nx>nz>ny或nz>nx≧ny的相位差膜进行的。
烯烃系树脂形成的相位差膜也可以简单地获得市售品。例如,如果是环状烯烃系树脂形成的相位差膜,以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由日本zeon株式会社出售的“ZeonorFilm”、由JSR株式会社出售的“ARTON Film”、由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出售的“Esushina相位差膜(エスシーナ位相差フィルム)”等。
[偏光膜和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透明树脂膜的黏合]
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或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和偏光膜22的贴合,或偏光膜22和透明树脂膜26的贴合,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黏着剂。优选在贴合之前,在构成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或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的偏光膜22的贴合面,以及偏光膜22的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贴合面中的至少一面,以及偏光膜22的贴合透明树脂膜26的贴合面和透明树脂膜26的贴合偏光膜22的贴合面中的至少一面上,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照射处理、电子束照射处理、其他的表面活化处理。
用于形成图3以及图4所示黏着剂层23、24的黏着剂,由于在各个部件体现黏合力,因此可以任意地选择。典型的,可列举水系黏着剂,即黏着剂成分能溶解于水中或黏着剂成分能分散于水中的材料,或含有通过活化能射线的照射固化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
首先对水系黏着剂进行说明,例如,作为优选黏着剂可列举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
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水系黏着剂时,该聚乙烯醇系树脂,除部分皂化的聚乙烯醇或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之外,也可以是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羟甲基改性聚乙烯醇、氨基改性聚乙烯醇这样改性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黏着剂成分时,该黏着剂,制备成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的情况较多。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黏着剂水溶液中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浓度通常在1~10重量份左右,优选1~5重量份。
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为主成分的水系黏着剂,为提高黏合性,优选添加乙二醛或水溶性环氧树脂等的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作为水溶性环氧树脂,例如,可列举通过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亚乙基四胺这样的聚亚烷基多胺和己二酸这样的二羧酸的反应得到的聚酰胺多胺,和表氯醇反应得到的聚酰胺多胺环氧树脂。作为这样的聚酰胺多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例如,由住化CHEMTEX株式会社(住化ケムテックス株式会社)出售的“スミレーズレジン650”以及“スミレーズレジン675”、日本PMC株式会社出售的“WS-525”等,可以适当地使用这些市售品。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这些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的添加量通常为1~100重量份,优选1~50重量份。其添加量少时,黏合性的提高效果会变小,另一方面其添加量多时,会有黏着剂层变脆的倾向。
使用聚氨酯树脂作为水系黏着剂使用时,作为适当的黏着剂组合物的例子,可列举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和具有缩水甘油羟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在这里所说的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是具有聚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其中导入有少量的离子型成分(亲水成分)。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无需使用乳化剂直接能在水中乳化成为乳浊液,因此适宜作为水系黏着剂。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使用于偏光膜和保护膜的黏合,根据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5-70139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5-7014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5-181817号公报等是公知的。
另一方面,使用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时,将其通过构成的活化能射线的照射固化的成分(以下,简单称为“固化性成分”),可以是环氧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丙烯酸系化合物等。使用环氧基化合物或氧杂环丁烷化合物这样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时,可混合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此外,使用丙烯酸系化合物这样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时,可混合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其中,优选以环氧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之一的黏着剂,特别优选以饱和碳环上直接键合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基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之一的黏着剂。此外,其中并用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也是有效的。
环氧基化合物可以简单地获得市售品,例如,以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由日本环氧树脂株式会社出售的“エピコート”系列、由DIC株式会社出售的“エピクロン”系列、由东都化成株式会社出售的“エポトート”系列、由株式会社ADEKA出售的“アデカレジン”系列、由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ナガセケムテックス株式会社)出售的“デナコール”系列、由道氏化学公司出售的“ダウエポキシ”系列、由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出售的“テピック”等。
在饱和碳环上直接键合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基化合物也可以简单地获得市售品,例如,以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由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出售的“セロキサイド”系列以及“サイクロマー”系列、由道氏化学公司出售的“サイラキュア”系列等。
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也可以简单地入手市售品,例如,以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由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出售的“アロンオキセタン”系列、由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出售的“ETERNACOLL”系列等。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也可以简单地获得市售品,例如,以各种商品名称,可列举由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出售的“カヤラッド”系列、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ユニオンカーバイド社)出售的“サイラキュア”系列、由san-apro株式会社(サンアプロ株式会社)出售的光酸产生剂“CPI”系列、由绿化学株式会社(ミドリ化学株式会社)出售的光酸产生剂“TAZ”、“BBI”以及“DTS”、由株式会社ADEKA出售的“アデカオプトマー”系列、由Rhodia公司(ローディア社)出售的“RHODORSIL”系列等。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光敏剂。通过使用光敏剂,能够提高反应性,进一步提高固化物层的机械强度或黏合强度。作为光敏剂,例如,可列举羰基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过硫化物、氧化还原系化合物、偶氮以及重氮化合物、蒽系化合物、卤代化合物、光还原性色素等。
此外,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中,在不损害其黏合性的范围内,可以混合各种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离子捕捉剂、抗氧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性调整剂、增塑剂、消泡剂等。进一步地,在不损害其黏合性的范围内,还可以混合阳离子聚合是以别的反应机理固化的固化性成分。
以上说明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涂覆于表面处理层积膜10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或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或偏光膜22的贴合面上,通过该涂布层贴合两者后,此处照射活化能射线,固化,得到粘合偏光膜22和聚碳酸酯系树脂层15或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13的黏着剂层23。此外,在偏光膜22或透明树脂膜26的贴合面上涂布,通过该涂布层贴合两者后,此处照射活化能射线固化,得到粘合偏光膜22和透明树脂膜26的黏着剂层24。用于形成黏着剂层23的黏着剂以及用于形成黏着剂层24的黏着剂,可以是相同组成,也可以是不同的组成,用于使两者固化的活化能射线的照射,优选同时进行。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的固化中使用的活化能射线,例如可以是波长1nm~10nm的X射线、波长10nm~400nm的紫外线、波长400nm~800nm的可见光等。其中,从使用的容易度,以及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的制备的容易度、稳定性以及固化性能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紫外线。紫外线的光源,例如,具有波长400nm以下的发光分布,可以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使用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得到的黏着剂层的厚度,通常在1μm~50μm左右,特别优选1μm~10μm的范围。
[偏光板的用途]
以图3以及图4所示构成作为代表例的偏光板20,贴合于液晶元件的可视侧,可以制成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液晶元件的相反侧通常贴合别的偏光板。由于液晶元件上的贴合,可以在透明树脂26的外侧,即偏光膜22的贴合面的相反侧上设置黏着剂。该黏着剂层,一般是通过丙烯酸系黏着剂形成的,该丙烯酸系黏着剂以丙烯酸酯为主成分,以共聚含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单体后的丙烯酸树脂作为黏着剂成分。像这样在液晶元件上贴合黏着剂层时,表面处理层积膜10为配置于可视侧的液晶面板。构成液晶面板的液晶元件,可以是该领域中使用的各种材料。
实施例
以下,通过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例子。例中,表示含量以及使用量的%以及份,没有特别说明时即为重量基准。
此外,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关于通过共同挤压制造的表面处理层形成前的层积膜,其内部雾度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o,关于表面处理层积膜,其加压强度、铅笔硬度以及全雾度,分别用以下的方法测定。
[层积膜的内部雾度的测定]
以将层积膜的样品浸渍于加入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石英槽中的状态,按照JISK7105-1981“塑料的光学的特性试验方法”,进行雾度的测定。
[层积膜的平面内相位差值的测定]
使用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的相位差测定装置“KOBRA-WR”,在波长590nm下测定层积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o。
[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加压强度的测定]
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加压强度,使用从株式会社安田精机制作所得到的“LF Plusロイド材料试验机”,按照JIS K7124-2:1999“根据塑料膜及片-自由落镖法的冲击试验方法-第2部:仪器击穿法”测定。此时,试验片夹具的内径(试验片受冲击的圆的直径)为以其中央为使具有直径10mm的半球状打击面的撞针落下的方式进行设定。冲击试验速度为0.5mm/分。此外,接触撞针的面,为表面处理层形成面的相反侧,即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或没有形成表面处理层的丙烯酸系树脂层。通过该冲击试验,设最大应力为加压强度。
[表面处理层积膜的铅笔硬度的测定]
表面处理层积膜的铅笔硬度,对于表面处理面,根据JIS K 5600-5-4:1999“涂料一般试验方法-第5部:涂膜的机械的性质-第4节”划痕硬度(铅笔法)中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以使形成了硬化涂层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在该表面处理层上方的方式,将其置于玻璃板上测定。
[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全雾度的测定]
对于表面处理层积膜样品,按照JIS K 7136:2000“塑料-透明材料的雾度的求出方法”,进行雾度的测定。
[实施例1~4]
(A)层积膜的制作
三层结构的弹性体粒子,最内层由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聚合的硬质的聚合物构成,中间层由以丙烯酸丁酯为主成份,进一步使用苯乙烯以及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聚合的软质的橡胶弹性体构成,最外层由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少量的丙烯酸乙酯聚合的硬质的聚合物构成,中间层的橡胶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240nm的作为橡胶弹性体粒子。另外,该橡胶弹性体粒子中,最内层和中间层的合计重量为粒子整体的70%。另一方面,准备阿科玛公司(ARKEMA)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アルツグラス(ALTUGLAS)HT 121”,其上方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按表1的“橡胶量”的栏中记载的比例混合制成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另外,表1~3的“橡胶量”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所占橡胶弹性体中最内层和中间层的合计重量的比例。
此外,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使用住化Styron polycarbonate株式会社(住化スタイロ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制的“カリバー301-10”。
将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颗粒投入到的单轴挤出机,聚碳酸酯系树脂投入到的单轴挤出机,熔融,用多歧管方式熔融层压一体化,通过设定温度260℃的T型冲模挤压。通过将得到的膜状物夹在表面平滑的一对的金属制辊间成形,制作厚度为80μm的2层结构的层积膜。此时,通过调节挤出机挤出的量,使相对于层积膜的整体膜厚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占的比例如表1的“PC层比例”栏所示。关于得到的层积膜,内部雾度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B)表面处理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准备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含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以及多官能团聚氨酯化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应生成物),前者/后者的重量比为60/40,两者的合计浓度为60%,进一步混合了流平剂。构成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所述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以及多官能团聚氨酯化丙烯酸酯统称为“固化性丙烯酸酯”。相对于100份的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丙烯酸酯,加入1份的BASF公司制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制备表面处理层形成用涂布液。
(C)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制作
在所述(A)制作的层积膜的丙烯酸系树脂层表面,涂布所述(B)制备的表面处理层形成用涂布液使干燥后的涂抹厚度为6μm,在设定为80℃的干燥剂中保持1分钟使该涂膜干燥。干燥后,在膜的涂膜侧,照射换算成h线的光量为400mJ/cm2的强度20mW/cm2的高压水银灯的光,使涂膜固化,制作丙烯酸系树脂层的表面形成了表面处理层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关于得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加压强度、铅笔硬度以及全雾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即使弯折以表面处理层形成面为外侧的膜,也不会断裂,耐折性良好。
[实施例5]
(A)层积膜的制作
在构成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的3层结构以外,按照实施例1~4的(A)制作厚度为80μm的层积膜。此时,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混合量以及相对于整体膜厚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占的比例,分别如表1的各个“橡胶量”以及“PC层比例”的各栏所示,第一以及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的组成以及厚度相同。对于这里得到的层积膜,内部雾度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C)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制作
在所述(A)制作的层积膜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一侧表面上,进行实施例1~4的(C)的同样的操作形成表面处理层,制作表面处理层积膜。对于得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加压强度、铅笔硬度以及全雾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耐折性良好。
[比较例1~3]
(A)层积膜的制作
除了在的单轴挤出机和的单轴挤出机的两者中,投入相同的丙烯酸系树脂的颗粒以外,按照实施例1~4的(A)制作厚度为8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单层膜。此时,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混合量如表1的“橡胶量”栏所示。对于这里得到的膜,内部雾度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C)表面处理膜的制作
在所述(A)制作的单层膜的一侧表面上,进行实施例1~4的(C)的同样的操作形成表面处理层,制作表面处理膜。对于得到的表面处理膜,加压强度、铅笔硬度以及全雾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这些,因为没有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以弯折以表面处理层形成面为外侧的膜时,会断裂,耐折性不良。
[比较例4~6]
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混合量以及相对于层积膜的整体膜厚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占的比例,分别如表1的各个“橡胶量”以及“PC层比例”的各栏所示,其他按照实施例1~4制作层积膜以及表面处理层积膜制备。得到的各膜的物性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这些的表面处理层积膜,通过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赋予,从而耐折性良好,但比较例4的膜的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含量过多,此外,比较例5以及6的膜,相对于层积膜的整体膜厚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占的比例过多,任何一种都没有显示所期望的铅笔硬度。
[比较例7]
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混合量以及相对于层积膜的整体膜厚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占的比例,分别如表1的各个“橡胶量”以及“PC层比例”的各栏所示,其他按照实施例5制作3层结构的层积膜以及表面处理层积膜。得到的各膜的物性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该表面处理层积膜,耐折性良好,但形成的表面处理层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25μm)过薄,没有显示所期望的铅笔硬度。
表1
[实施例6~7]
(A)层积膜的制作
除橡胶弹性体粒子的量为表2的“PMMA-1层的“橡胶量”栏中记载的量以外,按照实施例1~4的(A)调整第一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除橡胶弹性体粒子的量如表2的“PMMA-2层”的“橡胶量”栏中记载的量以外,按照实施例1~4的(A)调整第二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
然后,分别将所述第一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颗粒投入到的单轴挤出机中,实施例1~4中使用的相同的聚碳酸酯系树脂投入到的单轴挤出机中,所述第二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颗粒,投入到的单轴挤出机中,分别熔融,用多歧管方式熔融层积一体化,通过设定温度260℃的T型冲模挤压。通过将得到的膜状物夹在表面平滑的一对的金属制辊间成形,制作厚度为60μm的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的3层结构的层积膜。此时,通过调节挤出机的挤出量,使相对于层积膜的整体膜厚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占的比例如表2的“PC层比例”栏所示。对于得到的层积膜,内部雾度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C)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制作
在所述(A)制作的层积膜的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的一侧表面上,进行实施例1~4的(C)的同样的操作形成表面处理层,制作表面处理层积膜。对于得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加压强度、铅笔硬度以及全雾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此外,耐折性良好。
PMMA-1层: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
PC层:聚碳酸酯系树脂层
PMMA-2层: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
[实施例8~9]
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弹性体粒子的混合量以及相对于层积膜的整体膜厚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占的比例,分别如表3的“橡胶量”以及“PC层比例”的各栏所示,使层积膜的厚度为60μm,其他按照实施例1~4制作层积膜以及表面处理层积膜。得到的各膜的物性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8]
除变更膜厚为60μm以外,按照比较例1制作单层膜以及表面处理膜。得到的各膜的物性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因为没有聚碳酸酯系树脂层,所以得到的表面处理膜的耐折性不良。
表3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实施了表面处理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单层膜,脆弱易断,但其中层积了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变得不易断裂。因此,能够提高贴合在其他的层,例如偏光膜上时的生产稳定性,能够在工业上有利地制造进一步层积其他的层的功能性膜,例如偏光板。

Claims (8)

1.一种表面处理层积膜,具有聚碳酸酯系树脂层、丙烯酸系树脂层以及表面处理层,
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单面或两面层积了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
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层积于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单面时,在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的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相反侧表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而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层积于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两面时,在一面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相反侧表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
所述表面处理层具有H或更硬的铅笔硬度,
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和其单面或两面层积的丙烯酸系树脂层合计具有35μm~100μm的膜厚以及5%以下的内部雾度,
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和其单面或两面层积的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合计膜厚,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厚度为2%~19%,
形成了所述表面处理层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在30μm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其中,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是由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以其整体量为基准,含有30重量%以下的比例的平均粒径为10nm~350nm的橡胶弹性体粒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具有20N以上的加压强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作为由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形成的偏光膜的保护膜使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其中,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和在其单面或两面上层积的丙烯酸系树脂层,合计具有100nm以下的面内相位差值。
6.一种偏光板,其中依次层积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表面处理层积膜,和
由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形成的偏光膜,和
透明树脂形成的保护膜,
所述偏光膜被对着所述表面处理层积膜的表面处理层的相反侧表面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所述保护膜分别通过活化能射线固化性黏着剂的固化物层黏着于所述偏光膜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保护膜具有相位差膜的功能。
CN201310659328.XA 2012-12-10 2013-12-09 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 Active CN103862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9041 2012-12-10
JP2012-269041 2012-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2771A CN103862771A (zh) 2014-06-18
CN103862771B true CN103862771B (zh) 2017-10-03

Family

ID=5090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9328.XA Active CN103862771B (zh) 2012-12-10 2013-12-09 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33408A (zh)
KR (1) KR102156445B1 (zh)
CN (1) CN103862771B (zh)
TW (1) TWI596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39006A (ja) * 2015-01-27 2016-08-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表示素子の前面板、表示装置、タッチパネルの基板、抵抗膜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6766472B2 (ja) * 2015-06-30 2020-10-1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WO2017002904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US11067847B2 (en) * 2015-09-15 2021-07-20 Lg Chem, Ltd. Polarizer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polarizing plate
WO2017077740A1 (ja) * 2015-11-05 2017-05-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33810A1 (en) * 2006-12-27 2010-02-1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er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516670A (pt) * 2004-10-29 2008-09-1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 revestimento de multicamadas,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 revestimento sobre uma superfìcie de um substrato polimérico orgánico, estrutura composta, material de vitrificação e automóvel ou edifìcio
JP5637615B2 (ja) * 2008-01-17 2014-12-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544686B2 (ja) * 2008-03-28 2014-07-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同時貼合用多層フィルム
JP5186983B2 (ja) * 2008-04-04 2013-04-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JP2010221648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耐擦傷性樹脂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保護板
JP5557281B2 (ja) * 2009-06-26 2014-07-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光学部材
JP5149916B2 (ja) * 2010-01-20 2013-02-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用マットフィルム
JP2011148168A (ja) * 2010-01-21 2011-08-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保護用積層板
JP2011232504A (ja) * 2010-04-27 2011-11-1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保護用積層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33810A1 (en) * 2006-12-27 2010-02-1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er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74836A (ko) 2014-06-18
KR102156445B1 (ko) 2020-09-15
TWI596387B (zh) 2017-08-21
TW201423175A (zh) 2014-06-16
JP2014133408A (ja) 2014-07-24
CN103862771A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5463B2 (ja)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CN104749682B (zh) 光学膜、防眩性膜和偏振片
JP6689339B2 (ja) (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
CN103443669B (zh) 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1806875B1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판과 그 제조법,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981078B1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판과 그 제조법, 광학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3862771B (zh) 表面处理层积膜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层积膜的偏光板
TW201520043A (zh) 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
JP5655789B2 (ja) 光学部材、製造方法、偏光板複合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879081B2 (ja)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830004B (zh) 热塑性树脂膜、拉伸膜、偏振片保护膜及偏振板
CN105122098B (zh) 偏振板
JP5884264B2 (ja) 表面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きフィルム並びに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11738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を有する透明複合フィルム、そ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素子
CN105980279B (zh) 膜的输送方法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JP2014160164A (ja) 偏光板
JP2016075939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200037408A (ko) 광학 필름 및 이것을 갖는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전면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화상 표시 기능 구비 미러, 저항막식 터치 패널 및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