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10A - 自由端纺纱机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由端纺纱机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10A
CN1045610A CN90101464A CN90101464A CN1045610A CN 1045610 A CN1045610 A CN 1045610A CN 90101464 A CN90101464 A CN 90101464A CN 90101464 A CN90101464 A CN 90101464A CN 1045610 A CN1045610 A CN 1045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e
yarn
fiber
stream
fibre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0101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东尼·鲍尔
乌尔里希·罗迪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Original Assignee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filed Critical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ublication of CN1045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D01H4/50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for rotor spi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具有纤维供给装置的自由端纺纱机的接头方法,自纤维供给装置被启动开始,直至由纱伐返回输送所启动的实际接头程序开始为止,该期间所生产的纤维流在其流向纤维凝聚面的通道上被转向并排放掉,与纱伐的返回输送相适应,纤维流再次被转向而送往纤维凝聚面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这样一种方式作用于纤维流转向装置上,即在纤维供给装置启动之后,纤维达到其足操作厚度之前,纤维流即随着纱线的返回输送而被送达纤维凝聚面。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在自由端纺纱机上进行接头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纤维供给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产生的纤维流在其通往纤维凝聚面的路径上发生偏离并被排出,直到实际的接头过程开始为止,此时纱线被回送到纺纱元件中去,与纱线的回送相适应,纤维流再次返回到纤维凝聚面。本发明还涉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从国际专利申请WO86/01235中可以获知这类方法以及适合于该方法的装置。该已知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防止把在接头工序之前的停车阶段中存在缺陷的纤维送入纺纱装置,在接头工序中仅仅使那些质量完好的纤维进入纺纱转子。然而,业已发现,在纺纱机中要想使输出的纱线与喂入的纤维相适应,即在实现纤维喂入之后的瞬间,这种适应性即能得以立即实现,作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其实际情况往往是纱线连接处的粗细与正常纱线的粗细有所不同。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上述提及的专利申请提出一种方案,让先前输出的纤维流的方向转换受控制地逐渐进行,这样,在纺纱机中该纤维流是逐渐发挥作用的。为达此目的的需要提供一种能极精确进行控制的复杂的控制装置,然而,业已发现,在实际中即使采用这种方法也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它基本上以比较简单的方式,使纱线的输出速度适合于纺纱装置内的纱线的有效喂入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依照本发明的一般方法予以实现,在本发明中,借助于纤维喂入装置的开动而产生的纤维流,在其达到它的足够厚度之前即被转回到纤维凝聚面。用这种方式,先前输入的处于交织状态的或被切断了的纤维开始被排除掉。由于位于纤维供给装置中的棉丛在较大或较小程度上被梳出,该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纤维流供给装置的中断时间,该中断时间当然是一个定值,该时间直到纤维流再一次达到其正常生产时的足够厚度为止。按照本发明,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纤维流再一次达到其足厚度之前,纤维流的排放程序即终止,并开始向纤维凝聚面输送纤维。此时,进入纺纱装置的纤维流实际上比正常生产期间的要稍薄些,并在渐渐增大。所以采用与纤维流增长的速度相适应的速度从纺纱装置输出纱线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从而可以获得不明显的连接。
按照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例,在启动纤维供给装置以后,在由此而重新产生的纤维流达到其足厚度之前,即关闭抽出装置,并且使纱的输出速度适合于纤维流的增长情况,从而使接头过程中的纤维流的控制简单化了。
由于纤维流的增长基本上取决于接头工序之前的纤维流供给装置的停止时间,在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改进方法中,纱线的输出被看作棉丛的梳出状态的函数来进行控制的。在此,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将纱线的输出加速度作棉丛梳出状态的函数来予以控制,即当棉丛显著减少时,纱线输出速度的增加要比棉丛略微减少时来得慢一些。当纱线的输出速度被加快时,考虑到棉丛的梳出状态,纱线的输出最好与最初进入纺纱装置的纱线供给状况相适应。
按照本发明,除了对纱线的输出进行控制之外,还可以附加采用或单独采用下述方式来与纤维供给装置的停止时间,也就是棉丛的梳出状态,相适应,即当棉丛明显减少时,纱线的输出比棉丛减少轻微时要稍晚一些开始。
业已证明,确定棉丛的梳出状态以及用之作为控制纱线输出起始时间和/或控制纱线输出速度的函数是有很大优越性的。
棉丛梳出状态可以按各种方式予以确定,但是业已证明,通过纱条的停止时间来推断棉丛的梳出状态具有很大优点。在这段时间里。开松装置一直在运转,而纤维送往凝聚面的程序尚未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只要用一个简单的计时元件即可有效地确定其梳出状态。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在一个普通的装置中具有一个控制装置,它以如下的方式来作用于纤维流的转向装置,即在纤维供给装置开动以后,纤维流尚未达到其正常的操作厚度之前,便使纤维流伴随着纱线的回送而到达纤维的凝聚面。这种装置可以改善接头的状况。
按照本发明主题的最佳结构,吸入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可调定时元件,它可以限定自纤维供给装置的启动到吸入装置的关闭之间的时间间隔。该定时元件在纤维供给装置接通的瞬时启动,并被调整到吸入装置关闭时即终止。
按照本发明主题的优越的设计,在接头瞬时,定时元件连接到测量棉丛梳出状况的装置上,并根据该梳出状态的变化限定时间间隔。
本发明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对用于接头操作的常规控制装置稍作改进,该方法即可简单地予以实现。为了使纱线输出的加速度适应在纺纱装置内运行的纤维流的增加,也不需要高精度操作的复杂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广泛用于各种普通的方法和装置(例如GB-ps1,170,869,DE-os1,901,442,DE-os1,932,009,DE-os3,104,444和DE-os3,118,382)。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表示以前常规接头过程中纤维流和纱线输出的变化情况。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纤维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纱线输出变化情况。
图3表示在较长时间停顿之后的接头过程中,纤维供给曲线和纱线输出的曲线。
图4表示按照本发明制作的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位。
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参照图4首先予以介绍,因为这对于解释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释新创立的方法来说都是必须的。
图4的左半图表示自由端纺纱机1的纺纱位10的略图。该纺纱位10包括一个自由端纺纱装置11和一个缠绕装置12。
每一个自由端纺纱装置11都具有一个向开松装置116输送纱条2的纤维供给装置11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纤维供给装置110包括一个传送辊111和弹性地与其相配合的供给托盘112。供给托盘112枢轴地固定在轴113上,并通过弹簧114弹性地压靠着传送辊111。传送辊111借助可控制联接器115由主传动装置驱动(未示出)。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开松装置116主要包括一个设置在壳体117内的开松辊。纤维供给导管118自壳体117延伸至纺纱元件13,在所示实例中,纺纱元件13做成一个纺纱转子。纺纱元件13用常规方法驱动和制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制做成一个纺纱转子的纺纱元件13具有一根轴130,一条切向传送带131可以停靠在轴上,也可以从轴上抬起。
示出的纺纱元件13设置在具有吸气口133的壳体132内,吸气口借助可控阀134和吸管135连通到真空源(未示出)。
纱线输出管119用于导引脱离纺纱元件13的纱线20,使用一对输出辊14可以有效地将纱线输出。输出辊14包括从动输送辊140以及输送辊141,输送辊弹性地靠着从动输出辊并被之驱动。为此,输送辊141安装在枢轴臂142上。
纱线20由位于自由端纺纱装置11和输送辊对14之间的通道上的纱线止动机构15监视。
纱线20被缠绕在缠绕装置12上,缠绕装置12包含为此目的而设的从动缠绕辊120。缠绕装置12也有一对把筒管122可转动地夹在它们之间的枢轴式缠绕臂121。在未受干扰的纺纱过程中,筒管122倚靠在缠绕辊120上,并因此而被驱动。被缠绕到筒管122上的纱线20被穿入一个沿着筒管横向来回运动的导纱器123内,在此过程中,确保纱线20均匀分布在筒管122上。
纱线止动机构15,联轴器115以及阀134在控制方面借助线路30,31和32连接到计算机设备或控制装置3上,该控制装置3包括用来计量从纤维供给装置110停止运行到接头工序开始进行这之间时间的时间计量装置33。更详细的细节将在下面予以叙述。
操作装置4可沿包括多个类似的纺纱位10的自由端纺纱机移动,它还包含一个用于控制接头工序的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在控制方面借助线路407连接到计算机设备或自由端纺纱机1的控制装置3上。控制装置40借助线路400也连接到枢轴臂41的旋转驱动机构410上,枢轴臂在其自由端装有辅助驱动圆柱体411。辅助驱动圆柱体411由驱动马达412驱动,驱动马达412在控制方面借助线路401类似地连接到控制装置40上。
缠绕装置12的缠绕臂121可配置枢轴臂42,枢轴臂枢轴地安装在操作装置4上,枢轴臂的旋转驱动装置420在控制方面借助线路402连接到控制装置40上。
输送辊对14中的输送辊141可配置一个提升装置43。该提升装置具有可与输送辊141的枢轴臂142协同操作的一个枢轴臂430。为此,枢轴臂430与旋转驱动装置431以及往复式驱动装置432相连接,旋转驱动装置431和往复式驱动装置432本身借助线路403和404受控制地连接到控制装置40上。
操作装置4还有一个带驱动装置440的纱线排出装置44,驱动装置440借助线路405由控制装置40控制。
抽吸管5的孔50,其远离开松装置116的一端可由阀门51关闭,它通入开松装置116的壳体117,孔50通入壳体117的位置在自由端纺纱机1内,沿纤维输送方向看(箭头P)的纤维供给管118的开口的下游部位。自由端纺纱机1的抽吸管5可与操作装置4中吸入装置45的抽吸管450相配接,该抽吸管450借助阀451连接到真空源452,阀451就其本身而言,在控制方面借助线路406连接到包含定时元件46的控制装置40上。
在正常的纺纱操作期间,纱条2由纤维供给装置110传送到开松装置116,开松装置116把纱条开松成纤维,该纤维被送入纺纱元件13的纤维凝聚面136上,并且被存积在那里。被输出的纱线20的端头与纤维堆积物相连接,正如实施例所示的,在纺纱转子内它形成一个纤维环,当纱线20被输出送装置14送离纺纱装置11时,由于纺纱转子的旋转,对其加入了捻度,从而把纤维缚到纱线的端部。在纺纱过程中,筒管122以已知的方式倚靠在缠绕辊120上,并且对纱线20进行缠绕,横向导线器123以横向运动的方式把纱线放置在筒管122上。
在描述新的接头方法之前,将参照图1对以前的常规接头方法予以介绍。在图表中为清楚起见,转子速度未表示出来,这是采用常规的方式予以控制的。
在纺纱元件13内运行的纤维流FF在曲线图的垂直轴的上半部以实线表示出来。纱线输出AG用虚线在图的上方表示出来,供给吸入管5而不是进入纺纱元件13的纤维流FF在下半部由实线表示。
时间t在横向时间座标上标出。接头程序在t0时刻开始。纤维供给装置110在t1时刻开始运行,此时,纤维流FF便再一次产生。由于先前喂入一直在运行着的开松装置116并已形成棉丛的纱条尾部,在停车期间在不同程度上被梳理过了,所以此时的棉丛比正常生产操作期间的要薄。这种棉丛首先被前送一段距离,一直到开松装置116上的棉丛状态重新恢复到正常生产时的状态为止,此时供给开松装置116的纤维必须充满开松装置的针布并由此而被输出。为此,需要有一段确定的时间。由于停止时间的不同,纤维流FF的上升曲线的陡峭程度也就有所不同。
按照图1,在时刻t2纤维流FF已达到100%,即达到其足厚度。在达到满纤维流FF以后的任一时刻t3,采用已知方法,使纤维流FF改变方向,从进刻t4开始,100%的纤维进入纺纱元件13的纤维凝聚面136。
与纤维流FF的释放及时相配合,在t5时间间隔内,一纱线头被送回到纺纱转子或其他形式的纺纱元件13,以便使纱线能够与到达那儿的纤维连接。在t3时刻(该时刻可能与t3时刻相吻合也可能稍早点或略迟点)逐渐加速至其操作速度的纱线输出AG便开始出现了。该过程需要一段确定的时间量才能完成。只有当纱线输出AG是由一对传送辊14实施而不是由筒管122实施传送时,纱线输出AG的增长时间才有可能缩短。然而,在此种情况下,在那对传送辊14和筒管122之间会形成一段多余的纱线,这段纱线在此期间被存储起来,当筒管122达到其满速度之后再被全部用完。
为了避免纱线的存储,根据图2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法。按照图1的方法,以瞬时t1开始,纤维流FF首先进入吸管5,并借助吸管45予以排放,以便使纤维不到达纺纱元件13的凝聚面136。然而,与图1所示的在前的已知方法相比,在瞬时t2到达之前的一段较长时间内。纤维流FF又一次被转向,朝向纺纱元件13的纤维凝聚面136输送,以便自时刻t4起(在时刻t2之前)所有的纤维都到达纺纱元件13。因此,在纤维流FF增长期间,即在由启动纤维喂入装置110而产生的纤维流FF达到其足够的操作厚度之前,纤维流FF就发生转向,并被送到纺纱元件13。在时间间隔t5期间,常规制作的纱线20的端头被送回纺纱元件13的纤维凝聚面136,然后纱线输出AG便开始了。根据图2所示的新方法,由于纤维流FF的上升曲线相适应,此时纱线输出AG的速度增长,仅仅稍微偏离纤维流FF的上升曲线,这意味着连接部位稍微偏离正常的纱线细度,也就是说仅稍稍偏离所希望的纱线细度,这一点在图1和2中已经清楚地显示出来。但是在图1中,纱线储备量相当大(参看三角形A),故在新接合的纱线20的连接部位形成相当粗的,显而易见的变粗部位,按照图2的方法,在纱线20中,起初产生不明显的粗点(三角形B),然后是一个同样不明显的细点(三角形C),把三角形B和C与三角形A进行比较清楚地表明,三角形B和C基本上比三角形A小,这表明在依照图2的方法中,纱线细度偏离希望值比图1所示的已知方法要小。
图3表明在纺纱位的停顿时间被延长了时的新的接头方法。由于开松装置116在纤维供给装置110停止以后仍在继续运转,棉丛仍被排放,这种排放是由于棉丛纤维的梳出或其部分切开(Partial Cutting away)而产生的,这取决于纤维供给装置110的结构,与延长停止时间的情况相对应,由于开松辊的有效作用时间被延长了,棉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减弱,所以在纤维供给装置110再次被启动以后,直到纱条2可以被开松装置116正常地进行开松,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按照图3,时间t0到t1之间的间隔要比图2所示的要长。
如图3所示,与纤维流FF的增长曲线相适应,纱线输出AG也出现了速度增长。在纱线输出速度达到与纤维流FF的厚度百分率相同的值之前,纱线的输出以最大的限度进行加速,例如在时刻t4和t6之间(相位AG′),然后,纱线输出速度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加速(相位AG″),其结果是纤维流FF和纱线输出AG基本上同时达到其满值(100%)。
如图3所示,在纤维流FF和纱线输出AG之间仅出现很小的偏差,由三角形D和F为标志的厚点和由三角形E和G为标志的薄点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之前,本发明的新颖的方法已从原理上进行了讨论,下面结合装置将详细予以说明,该装置的结构已经介绍过。
如果纱线出现断头,由纱线停止装置15向接通时间测量元件33的控制装置3传送信号。纤维供给装置110的联轴器115同时被驱动,它制动传送辊111并停止再向开松装置116供给纱条2。筒管122用一种未示出的方式与缠绕辊120上移开,以便纱线20的端头不会被仍然转动的筒管122卷入筒管表面。纺纱元件13也用通常的方式制动。另一方面,开松装置116不停地在连续转动。
在一段确定的时间之后,操作装置4到达纱线断开的纺纱位10,操作装置4可以由已知的召唤装置4(未示出)被召呼到该纺纱位。然而,操作装置4也可以连续巡查一定数量的纺纱位,这样作,操作装置4也能到达纱线断开的纺纱位。当操作装置4到达有关的纺纱位10时,其控制装置40借助线路407询问控制装置3,用这种方式查询所在的纺纱位是否需要需要进行操作。控制装置3是这样制作的,即在任何时间,仅把涉及操作装置4所在的纺纱位10的情报传给操作装置4。
当操作装置4位于被接头的纺纱位10旁时,操作装置4停住。缠绕臂121用前面描述的方式由机器侧面的筒管提升装置的枢轴臂42支承,并且,辅助驱动圆柱411靠上筒管122。操作装置4的吸管450也靠上位于机器侧面的吸管5。
输送送辊141也借助于提升装置43从被驱动的输出辊140上移开,纱线20以通常的方式从脱离了缠绕辊120的筒管122上取出,并被送到纱线输出管119。在该过程中,纱线被绕过纱线排出装置44上,并保持在该处。
在这期间,用已知方式清扫纺纱元件13。从纺纱元件13上分离出来的纤维和尘粒,借助一直作用于壳体132内的纺纱真空装置通过吸管5排放掉。
在纺纱元件13被清扫以后,纺纱用真空装置的阀134关闭,吸管450的阀451打开。另外,原先已停止的纺纱元件113再一次被运转,并且立即达到其操作速度,或者达到予定的接头速度。接头程序可以这样予以限定,即无论是纺纱元件13的速度是固定的还是处于上升曲线的阶段,接头均能予以实现。如果接头是在转子减速情况下而不是在速子正常稳定速度情况下实现的,纺纱转子最好按下述方式引进其工作速度,即它的上升曲线基本上与纤维流FF和纱线输出AG的曲线相吻合,或者是比较吻合的。
在接头程序开始,即操作装置4在相应的纺纱位10旁开始工作时,控制装置3传送一个脉冲至时间测量装置33,时间测量装置33已经测定了纤维供给装置110从出现纱线断头至接头过程开始这段停止时间,在这段时间开松装置116是不停的。纤维供给装置110由联轴器115驱动而且一次运转,于是再次向开松装置116输送纱条2,不过这时纱条是借助真空源452的作用而被从壳体117中吸出。在瞬时t3,该时刻是由控制装置3确定的,它是由时间计量元件33所记录的停止时间的函数。此时阀134和451被驱动,以便使吸管5不再保持真空,却代之以纺纱真空的出现,该真空是经由吸管135而在壳体132内出现的。所以进入开松装置116的壳体117内的纤维,借助纤维供给管118被吸到纺纱元件13内,在此,用已知的方法可以使纤维附着在纤维凝聚面136上。
时刻t3是由控制装置3控制的,在该时刻吸管135的真空被接通,时刻t3是这样选择的,即此时纤维流FF还没有达到它的足限。上面提及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3,阀134,451)作用于设备(吸入口133,吸管5)上,以便使纤维流或纤维束改变方向,即随着纱线的返回输送,纤维流FF被送到纤维凝聚面136上。如上所述,由于这种改变发生在纤维供给装置被启动以后的某时刻,此时纤维流FF或纤维束仍然没达到其足够的操作厚度。
在相应的停止期间内,纤维流FF增长的方式被储存在控制装置3内(按照纤维材料,切断纤维的长度,纤维供给装置110的结构等等),因此纱线输出AG,也能作为这种曲线的函数被予以控制并与之相适应。在时刻t3,此时在纺纱元件13内出现纤维流FF-也可能稍稍在t3时刻之前或稍稍比t3错后-纱线输出AG借助操作装置4的控制装置40由控制装置3接通,并按照由控制装置3所予定的曲线加速。该加速状态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沿任选的曲线予以控制,这取决于进入控制装置3的纤维流FF的增长曲线。借助辅助驱动圆柱体411可以有效地进行控制。然后如果输出辊141的压力由提升装置43控制,借助输出辊141来控制纱线输出曲线也是可能的。当自由端纺纱装置11停止时间较长时,棉丛的梳出程度要大于停止时间较短的情况,为此,可以对纱线输出AG进行控制,即把AG作为棉丛梳出状态的函数来进行控制。这样,就首先要确定棉丛的梳出状态,然后使纱线输出AG作为这种状态的函数予以控制。当棉丛被显著减弱时(自由端纺纱装置11长时间停止),纱线输出速度的增加要比棉丛轻微减弱时来得更缓慢。下面的方法可以补充或取代上述方法,即按照棉丛的减弱情况,纱线的输出AG可以较早(稍微减弱时)或较迟(显著减弱时)开始。
在时刻t2纤维流FF已经达到其足厚度,因此,在该时刻t2之后,压辊141借助提升装置43又能够与从动输出辊140接触,纱线20由输出装置14从纺纱元件11中输出。此时筒管122也可被降低到缠绕辊120上,于是辅助驱动圆柱体411也被从筒管122上提起。
如果需要,纺纱元件13的加速也能按照纤维流FF的增长予以控制。
所介绍的方法及所讨论的装置可以用许多方式予以改进,例如以等同物或等同组合物的其他形式来替代个别零件。比如,不必要把纺纱元件制作为纺纱转子,而可以是其他自由端纺纱元件,例如摩擦纺纱辊等,它们肯定也可以被使用。在操作装置4上,不必提供一个单独的真空源452,而可用已知的方式把吸管450与机器边上的真空源相连通,吸管135也连接在该真空源上。
也可以借助可控制滑动离合器(未示出)用传动轴驱动传动圆柱140,并且按照有效滑动量控制纱线输出AG。
如果不用自由端纺纱机1内的时间测量装置33,为了确定时间t1,在操作装置上可以设置作为计时元件46的调整钮460。前述的这种调整钮460能够依照各种因素的改变进行工作(棉丛状态,纤维材料,切断纤维的长度,在传送辊111和供给托盘112之间或传送辊111与其他与之配合操作的相对元件之间的间隙大小、涉及开松装置117的操作范围的有关因素等等)。
如果考虑到其他因素,棉丛的状态不能从纱条的停止时间推出,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例如光学的方法或通过测量气流的阻力等等方法予以确定。

Claims (10)

1、自由端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在该方法中,自启动纤维供给装置开始直到由纱线的返加输送所启动的实际接头过程开始为止,这段时间所产生的纤维流在位于纤维供给装置和纤维凝聚面之间的通道上被转向及排放掉,随后,与纱线的返回输送相适应,纤维流再次发生转向并被输送到纤维的凝聚面,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启动纤维供给装置而产生的纤维流达到其足厚度之前,纤维流即被转向送往纤维凝聚面。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纤维流在其纤维供给装置和纤维凝聚面之间的通道上被转向,并被输送到吸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启动纤维供给装置以后,在通过启动纤维供给装置而再次产生的纤维流达到其足厚度之前,吸入装置即被关闭,而且纱线的输出速度与纤维流的增长相适应。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线输出被看作棉丛的梳出状态的函数而加以控制。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线输出速度的增加按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当棉丛明显减弱时,其纱线输出速度的增加比棉丛轻微减弱时的速度增加更加缓慢。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棉丛明显减弱时,其纱线输出比棉丛轻微减弱时晚一些再开始。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棉丛的梳出状态,并以其作为控制纱线输出的开始和/或纱线输出速度的函数。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棉丛的梳出状态依据纤维束的停止时间进行确定,在该停止期间,向纤维凝聚面提供纤维的程序尚未开始,开松装置一直在运转。
8、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的自由端纺纱机,它带有适用于在一个或多个纺纱装置上进行接头的装置,纺纱装置具有一个纤维凝聚面,一个纤维供给装置,一个纱线输出装置以及在纤维供给装置和纤维凝聚面之间的通道上改变纤维流方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的控制装置(40)以这样一种方式作用于纤维流的转向装置(46)上,即在纤维供给装置(110)被启动之后,纤维流达到其足操作厚度之前,纤维流随着纱线的返回输送而被送往纤维凝聚面。
9、按照权利要求8的自由端纺纱机,它有一个用来使纤维在位于纤维供给装置和纤维凝聚面之间的通道上转向并排放的吸入装置,还有一个控制吸入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装置(45)的控制装置(40)包括可调整的定时元件(46),它用来限定纤维供给装置(110)的启动到吸入装置(45)关闭之间的时间间隔。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定时元件(46)连接到一个装置(33,460)上,该装置探测棉丛在接头瞬时的梳出状态,并限定随该梳出状态而变化的时间间隔。
CN90101464A 1989-02-09 1990-02-09 自由端纺纱机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456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3903782A DE3903782C2 (de) 1989-02-09 1989-02-09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und Offenend-Spinnmaschine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zelner oder mehrerer Spinnvorrichtungen
DE3903782.7 1989-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10A true CN1045610A (zh) 1990-09-26

Family

ID=637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0101464A Pending CN1045610A (zh) 1989-02-09 1990-02-09 自由端纺纱机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0381995B1 (zh)
JP (1) JP2888897B2 (zh)
CN (1) CN1045610A (zh)
BR (1) BR9000575A (zh)
CZ (1) CZ284503B6 (zh)
DE (2) DE3903782C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333C (zh) * 2001-10-11 2007-03-28 绍尔捷克共和国有限责任公司 在无锭纺纱机中生头的方法
CN101929006A (zh) * 2009-06-27 2010-12-29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CN101223305B (zh) * 2005-07-19 2011-08-3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操作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方法
CN101268000B (zh) * 2005-09-24 2011-12-07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服务组件
CN1986924B (zh) * 2005-12-20 2012-01-04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恢复纺制组分纱线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1078140B (zh) * 2006-05-26 2012-06-13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转杯纺纱机操作单元上单纱生头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41677C3 (de) * 1984-08-08 1994-02-2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JPH03505760A (ja) 1989-04-13 1991-12-12 マシーネンファブリク リーター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パッケージ搬送システム
DE4126552C2 (de) * 1991-08-10 1995-06-08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Einführen von Faserband in eine OE-Spinnmaschine
DE4321440C2 (de) * 1993-06-28 2003-10-0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4404538C1 (de) * 1994-02-12 1995-04-2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02004002503B4 (de) * 2004-01-17 2012-11-1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Serviceaggregat für ein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DE102005059078A1 (de) * 2005-12-10 2007-06-14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s sowie Rotorspinn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02009050582A1 (de) 2009-10-24 2010-05-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Rotorspinnvorrichtung
DE102016109682A1 (de) 2016-05-25 2017-11-30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s i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84247A (zh) * 1968-02-07 1969-12-19
DE1932009A1 (de) * 1968-07-10 1970-01-15 Vnii Tekstilnogo I Legkogo Mas Zwirn- und Formierungseinrichtung zum pneumatisch-mechanischen Spinnen
DE1901442A1 (de) * 1969-01-13 1970-08-13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Spinneinrichtung
DE2725105C2 (de) * 1977-06-03 1994-07-07 Fritz 7347 Bad Überkingen Stahlecker Verfahren zum Durchführen eines Anspinnvorganges und Vorrichtung zum Durchführen des Verfahrens
DE2818794C2 (de) * 1978-04-28 1987-01-02 Stahlecker, Fritz, 7347 Bad Überking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und Anspinnen einer OE-Spinnvorrichtung
CS227602B1 (en) * 1980-02-13 1984-04-16 Jiri Ing Elias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yarn spinning-in in open-end spinning unit
DE3118382C2 (de) * 1981-05-09 1983-06-16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nterbrechen und Beginnen des Spinnvorganges an einer Offenend-Spinnstelle
DE3441677C3 (de) * 1984-08-08 1994-02-2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S255810B1 (en) * 1985-01-25 1988-03-15 Jiri Sloupensky Device for starting up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with a spinning rotor
DE3516120C2 (de) * 1985-05-04 1993-10-28 Fritz Stahlecker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Anspinnen und automatische Anspinnvorrichtung
DE3814966A1 (de) * 1988-05-03 1989-11-16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333C (zh) * 2001-10-11 2007-03-28 绍尔捷克共和国有限责任公司 在无锭纺纱机中生头的方法
CN101223305B (zh) * 2005-07-19 2011-08-3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操作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方法
CN101268000B (zh) * 2005-09-24 2011-12-07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服务组件
CN1986924B (zh) * 2005-12-20 2012-01-04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恢复纺制组分纱线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1078140B (zh) * 2006-05-26 2012-06-13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转杯纺纱机操作单元上单纱生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29006A (zh) * 2009-06-27 2010-12-29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CN101929006B (zh) * 2009-06-27 2015-03-11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3903782A1 (de) 1990-08-23
EP0381995B1 (de) 1994-10-19
EP0381995A2 (de) 1990-08-16
CS9000652A2 (en) 1991-07-16
EP0381995A3 (de) 1991-01-09
DE3903782C2 (de) 1994-02-24
DE59007471D1 (de) 1994-11-24
JP2888897B2 (ja) 1999-05-10
BR9000575A (pt) 1991-01-15
CZ284503B6 (cs) 1998-12-16
JPH038819A (ja) 1991-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10A (zh) 自由端纺纱机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279230C (zh) 自由端气流纺纱机
US5535580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iecing on a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CN1162315C (zh) 在卷筒更换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的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CN1405377A (zh) 气流纺纱机重新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CS254951B2 (en) Method of spinning-in on break spinning machines
CN1715471B (zh) 在气流转子纺纱机上用于半自动接线的方法
JPH026640A (ja) 紡績運転を迅速に再開する方法と装置
US6691501B2 (en) Method of piecing up a yarn formed on a spinning position, or for starting the spinning process, and a spinning position equipped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4055942A (en) Method for piecing a thread on open-end spinning units
CN105645178A (zh) 纱线卷取机
CN1445394A (zh)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CN100554542C (zh) 用于使中断的纺纱过程恢复生产的方法和装置
US5676322A (en) Spinning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yarn winder tube doffing apparatus
CN105648584A (zh)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US4246749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yarn in open end rotor spinning units
US394231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rt-spinning a thread on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CN1232432C (zh) 在更换卷筒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假捻卷曲变形机
US4628685A (en) Yarn piecing arrangement for an open-end friction spinning machine
EP0197564B1 (en) Open-end yarn piecer
US4054024A (en) Apparatus for stopping and restarting the operation of an open-end spinning system
SK9052002A3 (en) Method for open-end rotor spinning
US5456073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iecing on a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GB1192357A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Spinning of Textile Yarns
US6101803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a yarn end in an open-end rotor spinn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