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0421B - 车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0421B
CN104540421B CN201380042629.6A CN201380042629A CN104540421B CN 104540421 B CN104540421 B CN 104540421B CN 201380042629 A CN201380042629 A CN 201380042629A CN 104540421 B CN104540421 B CN 104540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eater wire
cushion pad
heating device
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26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0421A (zh
Inventor
芳田元
塚本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95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43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0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0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7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systems
    • B60N2/5685Res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47C7/7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 A47C7/7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 A47C7/748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for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车用座椅内具备可以抑制加热线变形的座椅加热装置。设置于车用座椅(S)的座椅衬垫(1)内的座椅加热装置(40)具备通过缓冲垫(10)的表面上设置的槽(20)相互配置于相反侧的第一加热线及第二加热线、以及连结第二加热线与第一加热线,并设置于槽(20)内的槽部加热线(43)。槽部加热线(43)具备越过槽(20)的第一角部(22),并向槽底部(25)延伸的一端部、越过槽(20)的第二角部(23),并向槽底部(25)延伸的另一端部、以及在槽底部(25)的中央部弯折的弯折部(46)。槽部加热线(43)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中,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相对槽(20)的深度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于座椅衬垫及座椅靠背的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至今,提出过很多通过在车用座椅上设置座椅状的加热装置,提高乘客就座舒适性的技术。
例如,将座椅加热装置设置于座椅衬垫的缓冲垫与表皮之间的车用座椅,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公知的车用座椅。
所述车用座椅如图10及图11所示,由在座椅衬垫100的缓冲垫101表面上载置座椅加热装置102,用表皮103覆盖缓冲垫101及座椅加热装置102的构成而构成。
座椅加热装置102由加热线102a、以及固定加热线102a的基材102b构成,座椅加热装置102的一部分以在缓冲垫101表面上设置的槽101a内折返的方式被插入、被组装。
将引入布103a插入槽101a,并缝制于表皮103上,进一步地,将吊入部件104固定于引入布103a。
吊入部件104如图11所示,插入缓冲垫101的槽101a内,钩住缓冲垫101内部事先埋入的插入线105。
如此,座椅加热装置102被固定于缓冲垫101与表皮103之间。
专利文献1:实开平4-840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的车用座椅,虽然将座椅加热装置102的一部分以折返的方式插入并组装于缓冲垫101的槽101a内,但并未特别考虑插入槽101a内的加热线102a的延伸方向。为此,加热线102a向槽的深度方向延伸而插入槽101a内的话,在由于乘客就座时施加的负荷而导致缓冲垫101向压缩槽101a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恐怕加热线102a也可能变形。
因此,我们期待一种在缓冲垫向压缩槽部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具备可以进一步抑制加热线的变形的座椅加热装备的车用座椅。
同时,我们期待一种可以不需增加构成配件就能抑制加热线的变形,提高耐久性的,具备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
还有,所述车用座椅,虽然将座椅加热装置102的一部分以折返的方式插入缓冲垫101的槽101a内并组装,但并未考虑组装操作的详情。为此,我们期待一种可以减少制品的分散,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操作性,具备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由于乘客就座时施加的负荷而导致缓冲垫变形的情况下,具备可以抑制加热线的变形的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可以不需增加构成配件地抑制加热线的变形,提高耐久性的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制品的分散,可提高组装操作性,具备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
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一种在缓冲垫与覆盖该缓冲垫的表皮之间具备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槽设置于所述缓冲垫的表面;所述座椅加热装置具备通过所述槽相互配置于相反侧的第一加热线及第二加热线、以及连结该第二加热线与该第一加热线,并设置于所述槽内的槽部加热线;所述槽具备,该槽的开口部的两端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加热线的一侧的第一角部、以及配置有所述第二加热线的一侧的第二角部;所述槽部加热线具备,越过所述第一角部,并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一端部、越过所述第二角部,并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另一端部、以及在所述槽的底部沿该槽的延伸方向弯折的弯折部;该弯折部在连结所述第一加热线与所述第二加热线的方向配置于所述槽的中央部;所述槽部加热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中,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槽的深度方向倾斜。
如此,槽部加热线具备越过第一角部,并向槽的底部延伸的一端部、以及越过第二角部,并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另一端部,槽部加热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中,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相对槽的深度方向倾斜,因此,由于乘客就座时施加的负荷而导致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特别是对槽的开口部施加压缩力时,槽部加热线的承受的截面积可变大,可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还有,由于如此构成,不需增加构成配件就能抑制加热线的变形,可提高耐久性。
并且,槽部加热线具备在槽的底部,沿槽的延伸方向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配置于连结第一加热线与第二加热线的方向上的槽的中央部,因此,使座椅加热装置插入缓冲垫的表面上设置的槽内组装时,可以以槽部加热线的弯折部配置于槽的中央部的方式组装,因此,容易进行组装操作,可减少制品的分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所述缓冲垫的表面上,由于乘客的就座而向所述缓冲垫施加负荷,和所述搭载了第二加热线的区域相比,搭载所述第一加热线的区域为,所述缓冲垫的变形量较大侧的位置;所述槽部加热线的所述一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槽的深度方向倾斜。
由于如此构成,在缓冲垫的变形量较大的一侧,可以相对施加于槽的压缩力,加大槽部加热线的承受的截面积,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所述第一角部及所述第二角部倒角为R形状。
由于如此构成,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特别是相对施加压缩力的槽的开口部,槽部加热线的承受的截面积可以变大,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所述槽部加热线具备一个所述弯折部。
由于如此构成,可以将槽部加热线的一处的弯折部配置于槽的中央部而组装,因此,更容易进行组装操作,减少制品的分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在所述缓冲垫及所述座椅加热装置中至少任意一方,在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座椅加热装置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将所述座椅加热装置定位于所述槽部加热线从所述至少一方的角部越过该角部,并比所述槽的深度方向更倾斜,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位置。
如此,由于在缓冲垫上设置有用于设置座椅加热装置的定位部,因此可以提高组装操作。
此时,优选该定位部由设置于所述缓冲垫表面的凹部及切开所述座椅加热装置的一部分的切口部构成;所述座椅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缓冲垫时,使所述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所述凹部所设置的位置相吻合。
如此,以座椅加热装置的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缓冲垫的凹部所设置的相吻合的方式组装,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操作。
此时,优选该定位部由设置于所述缓冲垫表面的凸部及切开所述座椅加热装置的一部分的切口部构成;所述座椅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缓冲垫时,使所述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所述凸部所设置的位置相吻合,使所述切口部抵接于所述凸部。
如此,以座椅加热装置的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缓冲垫的凸部所设置的位置相吻合的方式组装,可以进一步使切口部抵接于凸部而组装,因此,进一步提高组装操作。
此时,优选包括所述第一加热线、所述第二加热线及所述槽部加热线的加热线与所述槽交叉而延伸;所述槽具备所述槽部加热线延伸的第一区域、以及与该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备沿着所述开口部中所述加热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相比较长的逃逸部。
如此,所述第一区域具备沿着所述开口部中所述加热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相比较长的逃逸部,因此,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具备槽部加热线的区域可以抑制缓冲垫的变形量,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所述逃逸部从所述槽的底部向所述开口部呈锥状扩大。
由于如此构成,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比起槽的底部,向槽的开口部施加更大的压缩力,因此,通过逃逸部从槽的底部向开口部呈锥状扩大,可以进一步抑制缓冲垫的变形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所述逃逸部具备通过所述槽相互配置于相反侧的凹部;该凹部向所述槽的底部方向凹陷,比该槽的深度浅。
由于如此构成,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比起槽的底部,向槽的开口部施加更大的压缩力,因此,通过将比槽的深度更浅的凹部设置于槽的两侧,可以进一步抑制缓冲垫的变形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所述槽在与该槽的延伸方向中,在与所述槽部加热线所延伸的区域不同的区域,设置有限制部件。
如此,由于槽具备限制部件,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限制部件限制缓冲垫的向压缩槽的方向的变形,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此时,优选为,将插入所述槽内的吊入部件安装于所述表皮;将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吊入部件一起安装于所述表皮。
由于如此构成,可以在将吊入部件插入槽内的操作的同时安装限制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操作。
根据本发明,槽部加热线具备越过第一角部,并向槽的底部延伸的一端部、以及越过第二角部,并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另一端部,槽部加热线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中,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相对槽的深度方向倾斜,因此,由于乘客就座时施加的负荷而导致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特别是相对施加于槽的开口部的压缩力,槽部加热线承受的截面积可变大,可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还有,由于如此构成,不需增加构成配件就可以抑制加热线的变形,提高耐久性。
并且,槽部加热线具备在槽的底部,沿槽的延伸方向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配置于连结第一加热线与第二加热线的方向上的槽的中央部,因此,将座椅加热装置插入缓冲垫的表面上设置的槽内组装时,可以以槽部加热线的弯折部配置于槽的中央部的方式组装,因此,容易进行组装操作,可减少制品的分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在缓冲垫的变形量较大的一侧,可以相对施加于槽的压缩力,加大槽部加热线的承受的截面积,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特别是相对压缩力所施加的槽的开口部,槽部加热线的承受的截面积可以变大,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槽部加热线的一处的弯折部配置于槽的中央部而组装,因此,更容易进行组装操作,减少制品的分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用于设置座椅加热装置的定位部设置于缓冲垫,因此可以提高组装操作。
根据本发明,以座椅加热装置的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缓冲垫的凹部所设置的位置相吻合的方式组装,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操作。
根据本发明,以座椅加热装置的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缓冲垫的凸部所设置的位置相吻合的方式组装,进一步可以使切口部抵接于凸部而组装,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操作。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区域具备沿着所述开口部中所述加热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相比较长的逃逸部,因此,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具备槽部加热线的区域可以抑制缓冲垫的变形量,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比起槽的底部,向槽的开口部施加更大的压缩力,因此,通过逃逸部从槽的底部向开口部呈锥状扩大,可以进一步抑制缓冲垫的变形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比起槽的底部,向槽的开口部施加更大的压缩力,因此,通过在槽的两侧设置比槽的深度浅的凹部,可以进一步抑制缓冲垫的变形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由于槽具备限制部件,在缓冲垫向压缩槽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限制部件限制压缩缓冲垫的槽的方向的变形,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的加热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吊入部件插入槽内操作的同时安装限制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衬垫的概略上面图、是表示使座椅加热装置载置于缓冲垫的状态的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靠背的概略正面图、是表示使座椅加热装置载置于缓冲垫的状态的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2的座椅衬垫的概略立体图、是说明座椅加热装置插入槽的状态的重要部分扩大图。
图4B是图4A的座椅衬垫的概略上面图、是说明座椅加热装置插入槽的状态的重要部分扩大图。
图5是从正侧面看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2的缓冲垫的A-A截面的说明图。
图6是从正侧面看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2的缓冲垫的A-A截面的说明图。
图7是从正侧面看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2的缓冲垫的B-B截面的说明图。
图8是从正侧面看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2的缓冲垫的A-A截面的说明图。
图9是从正侧面看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2的缓冲垫的B-B截面的说明图。
图10是具备现有例的座椅加热装备的座椅衬垫的说明图。
图11是从正侧面看图10的座椅衬垫的C-C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此外,下面说明的部件、配置等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宗旨进行各种改变。
本实施例是涉及具备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的发明。
本实施例的车用座椅S如图1所示,由座椅衬垫1、配置于座椅衬垫1的背面侧的座椅靠背2、以及配置于座椅靠背2的上面侧的头枕3为主而构成。
此外,相对于车用座椅S的座椅靠背2,乘客所就座一侧为前侧。
座椅衬垫1是从下方支撑乘客的就座部,由构成骨架的未图示的座椅衬垫框架、载置于座椅衬垫框架上的缓冲垫10、以及覆盖座椅衬垫框架及缓冲垫10的表皮30为主而构成。
本实施例的座椅衬垫1还在缓冲垫10与表皮30之间具备座椅加热装置40。关于座椅加热装备40的构成在后面讲述。
座椅靠背2是从后方支撑乘客的脊背的靠背部,由构成骨架的未图示的座椅靠背框架、座椅靠背框架上载置的缓冲垫11、以及覆盖座椅靠背框架及缓冲垫11的表皮70为主而构成。
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2进一步在缓冲垫11与表皮70之间具备座椅加热装置80。
此外,头枕3是从后方支撑乘客的头的头部,在作为芯材料的未图示的支柱上,设置缓冲垫,并用表皮覆盖而形成。
缓冲垫10是由发泡聚氨酯等构成的衬垫部件,如图2所示,由缓冲垫10中,位于前方侧的前方垫10a、位于中央侧的中央垫10b、以及位于后方侧的后方垫10c构成。
在缓冲垫10的上面,长尺状的槽20形成于车用座椅S的左右方向。
槽20设置有两处,划分前后方向上前方垫10a与中央垫10b的上面,还有划分中央垫10b与后方垫10c的上面。
各槽20如图4A及图4B所示,由左右方向上纵截面大致U字状构成,具备位于开口部21的前方侧、横跨左右方向整体且呈R形状倒角的第一角部22、以及位于开口部21的后方侧、横跨整体且呈R形状倒角的第二角部23。
还有,在各槽20上,逃逸部24在前后方向上比槽宽度更宽,且在左右方向上空着间隔设置有两处。
逃逸部24如图5所示,形成为从槽底部25向开口部21侧呈锥形状扩大的孔部。
在缓冲垫10的内部、即各槽20的下方,如图5所示,埋入了左右方向上呈长尺状的截面大致圆形状的插入线26。
插入线26由公知的金属材料或硬质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图7所示的C连杆33与吊入部件32相连结并固定。
还有,在缓冲垫10的上面,如图2所示,在缓冲垫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且在各槽2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近边及座椅加热装置40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凹部27。
凹部27为T形状凹陷的槽,形成有若干个,是用于将座椅加热装置40载置于缓冲垫10的定位部。
期待本实施例的凹部27的T字状标记中,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为2mm,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为2mm而形成。还有,期待凹部27的深度为2mm而形成。
表皮30由具有伸缩性的公知的尼龙材料等构成,形成为可以从上方覆盖缓冲垫10的形状。
表皮30在前后方向上对应图2所示的前方垫10a、中央垫10b、后方垫10c的各上面的位置,具备图1所示的表皮30a、表皮30b、以及表皮30c。
各表皮30a及表皮30b被缝制、并被连结在前后方向上对应表皮30a与表皮30b之间设置的槽20的位置上。同样地,各表皮30b及表皮30c也是,被连结在对应表皮30b与表皮30c之间设置的槽20的位置上。
如图5所示,在表皮30,在槽20的上方,即表皮30b与表皮30c被缝制的位置,安装了用于将表皮30引入槽20的引入布31。
引入布31由与表皮30相同的尼龙材料等构成,在左右方向横跨整体且与槽20相对而被缝制于表皮30b,向槽底部25侧延伸。
如图7所示,吊入部件32在左右方向空着间隔若干安装于引入布31的槽底部25侧的端部。
吊入部件32由公知的硬质树脂材料形成,呈截面大致长方形状构成。
各吊入部件32通过由呈截面大致C字状的C连杆33与插入线26钩住,据此,将表皮30固定于缓冲垫10。
座椅加热装置40是加热座椅衬垫1的面状发热体,如图2所示,由聚酯的布材等构成的面状的基材41、以及被固定黏合于基材41的加热线42为主而构成。
此外,也可以形成使加热线42与检测乘客就座的未图示的检测线固定于基材41的座椅加热装置40。如此构成的话,可正确地检测乘客的就座,可以加热座椅衬垫1。还有,可以在座椅加热装置40上自由地设置加热线42与检测线的位置关系。
基材41由可伸缩的布材形成,呈大致矩形状构成,如图2所示,由前方垫10a、中央垫10b、后方垫10c的上面分别载置的呈大致矩形状的前方面状体41a、中央面状体41b、后方面状体41c、以及连接各前方面状体41a、中央面状体41b、后方面状体41c,插入槽20内部而载置的呈大致矩形状的连结面状体41d构成。
前方面状体41a的后方与中央面状体41b的前方通过左右方向上空着间隔设置的两个连结面状体41d被连结。同样地,中央面状体41b的后方与后方面状体41c的前方通过两个连结面状体41d被连结。
在前方面状体41a、中央面状体41b、后方面状体41c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前方端部及后方端部形成V字状切口的切口部47。
各切口部47是用于将座椅加热装置40载置于缓冲垫10的定位部。将座椅加热装置40正确地载置于缓冲垫10时,各切口部47的V字状标记与各凹部27的T字状标记配置为相吻合状。
还有,用于将座椅加热装置40载置于缓冲垫10的定位部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进行变更。
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在缓冲垫10的上面,在缓冲垫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即在各槽2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近边设置未图示的凸部。
凸部作为T字状突出的突出部形成有若干个,所述各凸部的T字状标记与各切口部47的V字状标记配置为相吻合状即可。
通过如此构成,缓冲垫10上面的各凸部的T字状标记与座椅加热装置40的各切口部47的V字状标记相吻合的同时,会相互抵接,因此提高了定位的精度。
将加热线42黏合固定于基材41上,如图2所示,2根加热线42从座椅衬垫1的后方呈波浪状大致平行地前进,在前方部分相连结。
此外,本实施例的加热线42向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呈波浪状前进并固定于基材41上。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适当改变加热线42的配置。
还有,通过黏合剂将加热线42固定于基材41上,但也可以用将加热线42夹入基材41的内部的方式固定。
加热线42如图2所示,由基材41的前方面状体41a上载置的前方加热线42a、中央面状体41b上载置的中央加热线42b、后方面状体41c上载置的后方加热线42c、以及载置于连结面状体41d,且连结各前方加热线42a、中央加热线42b、及后方加热线42c,插入槽20内部而被载置的槽部加热线43构成。
此外,加热线42的后方,安装有检测座椅加热装置40的温度的恒温装置48、用于进行座椅加热装置40的温度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器、以及与车体侧的电线连接的未图示的接头等。
槽部加热线43如图4A及图4B所示,是向槽20的开口部21,相对前后方向向左右外侧(座椅衬垫1的左右方向外端部侧)倾斜而延伸,进一步从开口部21向槽底部25延伸的加热线,由从前方侧越过第一角部22向槽底部25延伸的前方槽部加热线44、以及从后方侧越过第二角部23向槽底部25延伸的后方槽部加热线45构成。
前方槽部加热线44相当于槽部加热线43越过第一角部22向槽底部25延伸的一端部,后方槽部加热线45相当于槽部加热线43越过第二角部23向槽底部25延伸的另一端部。
前方槽部加热线44与后方槽部加热线45如图4A所示,向开口部21延伸,从开口部21向相对槽20的深度方向的左右外侧(座椅衬垫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部)倾斜而延伸,进一步地延伸至槽底部25,在槽底部25的前后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相互连结。
换言之,槽部加热线43从前方侧越过第一角部22,向槽底部25,向相对槽20的深度方向的左右外侧(座椅衬垫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部)倾斜而延伸,延伸至槽底部25,在槽底部25的前后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折,从槽底部25向开口部21,相对槽20的开口方向向左右内侧(座椅衬垫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倾斜而延伸,越过第二角部23向后方侧延伸。
槽部加热线43如图4B所示,具备一个在槽底部25的大致中央向左右方向弯折的弯折部46,相对于穿过弯折部46的槽20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平面,呈对称的形状。
为此,由于乘客的就座而施加的负荷等,缓冲垫10向压缩槽20的方向变形时,比起槽部加热线42从开口部21向槽20的深度方向延伸形成的形状,相对深度方向向左右外侧倾斜而延伸形成的形状更可以使得从前后方向看,槽部加热线43被开口部21的第一角部22与第二角部23压缩夹住的部分的截面积变大,因此,可以抑制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本实施例的槽部加热线43从开口部21向相对槽20的深度方向的左右外侧倾斜而延伸,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向相对槽20的深度方向的左右内侧倾斜而延伸。
还有,槽部加热线43具备在槽底部25的大致中央弯折的弯折部46,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具备若干的弯折部46的形状。
在槽部加热线43的下方,进一步在缓冲垫10的下方,如图4B所示,设置有由波形状的线状部件构成的S弹簧54,S弹簧54在上下方向与缓冲垫10搭接。
S弹簧54是未图示的座椅衬垫框架的构成品,是从下方支撑缓冲垫10的弹性部件,比槽部加热线43在左右方向宽度更广。若干的S弹簧54在左右方向空着一定的间隔,以向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呈波浪形前进的方式延伸而被配置。
此外,座椅衬垫框架由大致矩形状的框体构成,由设置于左右两端的一对未图示的侧部框架、作为架设于各侧部框架的前方的上面的板状框架的未图示的盘式框架、作为架设于各侧部框架的背面侧端部附近的连结部件的未图示的构件管、以及在前后方向连结盘式框架与构件管的S弹簧54为主而被构成。
如此,S弹簧54设置于槽部加热线43的下方,进一步缓冲垫10的下方,因此,由于乘客就座时施加的负荷而导致缓冲垫10向被压缩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S弹簧可以作为弹性部件,为了抑制缓冲垫10及座椅加热装置40的变形而加以支撑,可以抑制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槽20如图5所示,具备横跨槽20的左右方向整体,倒角为R形状的第一角部22及第二角部23。
为此,在由于乘客的就座而施加的负荷等,缓冲垫10向压缩槽20的方向变形时,可以使从前后方向看的槽部加热线43的被开口部21的第一角部22与第二角部23压缩夹住的部分的截面积变大,因此,可以抑制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关于本实施例的槽20,前后宽度方向的槽宽度为10-15mm而形成,期待相对所述槽宽度R形状的倒角的大小形成为10-650mm。
还有,槽20如图5所示,在槽20中,左右方向上的两个槽部加热线43所穿通的部分分别具备逃逸部24。
为此,缓冲垫10向压缩槽20的方向变形时,可以抑制槽20中,特别是两个槽部加热线43所穿通的部分中缓冲垫10的变形量,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关于本实施例的槽20,期待前后宽度方向的逃逸部24的槽宽度形成为10-25mm。
本实施例的逃逸部24如图5所示,形成为从槽底部25向开口部21侧呈锥形状扩大的孔部,但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进行变更。
作为其他实施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槽20的前后方向两侧,将逃逸部28设置为比槽20的深度较浅的呈大致矩形状的凹部。
将逃逸部28设置于槽20中,左右方向中两个槽部加热线43所穿通的部分。
通过如此构成,缓冲垫10向压缩槽20的方向变形时,可以抑制特别是两个槽部加热线43所穿通的部分中缓冲垫10的变形量,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下面,基于图5及图7对在缓冲垫10的上面固定座椅加热装置40,用表皮30覆盖缓冲垫10及座椅加热装置40的构造进行说明。
座椅加热装置40中,设置槽部加热线43的部分插入并安装于缓冲垫10的各槽20内部。
在各槽20的上方,设置有横跨左右方向整体,缝制于表皮30c的端部的引入布31。
在各槽20中,左右方向上槽部加热线43所穿通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如图7所示,安装于引入布31的吊入部件32分别设置于三个地方。
此外,关于吊入部件32的个数并不限定为三个,也可以设置为若干个。
连结于表皮30c的各吊入部件32通过C连杆33,与埋入缓冲垫10的左右方向长尺状的插入线26钩住,据此,将表皮30固定于缓冲垫10。
还有,在插入各槽20的座椅加热装置40中,未设置槽部加热线43的部分的上方,设置有吊入部件32,因此,座椅加热装置40也通过表皮30整体的支撑,特别是通过吊入部件32的支撑,而被固定于缓冲垫10的上面。
此时,设置于槽20内部的吊入部件32,在由于乘客的就座施加的负荷等缓冲垫10向压缩槽20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可作为限制槽2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变形的限制部件使用。
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槽20内部的吊入部件32作为限制部件使用,但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进行变更。
作为其他实施例,在各槽20中,左右方向上槽部加热线43所穿通的部分以外的部分,除了吊入部件32以外,也可以将其他由硬质树脂材料构成的限制部件49安装设置于引入布31。
通过这样做,在各槽20内部,可以将吊入部件32与限制部件49同时安装于引入布31,因此,可提高安装操作。
插入线26如图5所示,以配置于槽20的前后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正下方的方式埋入缓冲垫10。为此,由于乘客就座时施加的负荷缓冲垫10向被压缩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插入线26可以为了抑制缓冲垫10及座椅加热装置40的变形而加以支撑,可以抑制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还有,本实施例中,将插入线26配置于槽20的前后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正下方,但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进行变更。
作为其他实施例,插入线26如图6所示,以比槽20的前后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正下方,在前后方向设置于略前方侧的方式埋入缓冲垫10也可以。
通过如此构成,由于乘客就座时施加的负荷,缓冲垫10向被压缩的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槽部加热线43被缓冲垫10变形产生的压缩力,与插入线26支撑缓冲垫10的变形的支撑力这两种力量夹住,可以使很槽部加热线43不容易承受力,因此,可以抑制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下面,作为其他实施例,基于图8及图9,对将座椅加热装置40固定于缓冲垫10的上面,用表皮30覆盖缓冲垫10及座椅加热装置40的构造进行说明。
座椅加热装置40中,设置槽部加热线43的部分插入并安装于缓冲垫10的槽20内部。
在各槽20的上方,横跨左右方向整体,设置有缝制于表皮30b的端部的引入布50、以及安装于引入布50内部的截面呈大致圆形状的吊入线51。
还有,在各槽20或者座椅加热装置40所插入部分的上面,设置有横跨左右方向整体的缓冲部件52。
缓冲部件52由与缓冲垫10相同的发泡聚酯等构成,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状。
此外,也可以将缓冲部件52仅设置于各槽20中,左右方向中座椅加热装置40所插入部分的上面。
如此,通过将缓冲部件52嵌入槽20中,座椅加热装置40插入槽20的内部的部分的上面,从而在覆盖表皮30到缓冲垫10及座椅加热装置40进行固定之前的时间中,也可以将座椅加热装置40固定于缓冲垫10。
将吊入线51安装于内部的引入布50载置于缓冲部件52的上面。
如图9所示,连结于表皮30b的吊入线51通过C连杆53,与埋入缓冲垫10的插入线26钩住,据此,将表皮30固定于缓冲垫10。
下面,根据乘客的就座位置及座椅衬垫框架的构成,乘客的就座向缓冲垫施加的负荷,在前后方向上不同。
本实施例的缓冲垫10如图2所示,由前方垫10a、中央垫10b、后方垫10c构成,由于乘客的就座中央垫10b承受最大的负荷,之后是前方垫10a承受负荷,后方垫10c承受最小的负荷。
考虑到乘客就座时缓冲垫10所承受的负荷,缓冲垫10的变形量中,中央垫10b的变形量最大,之后前方垫10a的变形量较大,后方垫10c的变形量最小。
因此,前方垫10a、中央垫10b、后方垫10c中,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的槽20的角部,期待至少付与R形状的倒角,设置如图4A所示的逃逸部24。
此外,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的角部与变形量较少的垫一侧的角部的关系相当于前方槽部加热线44一侧的第一角部22与后方槽部加热线45一侧的第二角部23的关系。
通过这样做,在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由于R形状的倒角,可将槽部加热线43承受向槽20施加的压缩力的截面积变大,且由于逃逸部24可以抑制缓冲垫10的变形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20的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还有,期待在槽20中,槽部加热线43向槽20内部延伸的部分,至少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槽部加热线43越过角部,向槽底部25相对槽20的深度方向向的左右外侧倾斜而延伸。
通过这样做,可以在变形量较大一侧,使槽部加热线43承受施加于槽20的压缩力的截面积变大,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20的槽部加热线43变形。
并且,本实施例中,槽部加热线43具备在槽底部25的前后宽度方向的略中央位置弯折的弯折部46,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槽底部25,适当地变更弯折部46的配置。
例如,考虑到乘客就座时缓冲垫10所承受的负荷,比起将弯折部46配置于前后方向中槽底部25的大致中央部,设置于更靠近变形量较少的垫的那一侧也可以。
还有,也可以计算使缓冲垫10向压缩槽20的方向变形的变形宽度,在垫变形后的槽20中变形宽度较少的垫的一侧,将弯折部46配置于偏移的槽底部25的中央位置。
通过这样做,可以在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抑制施加于槽20的压缩力带给缓冲垫的变形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20的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下面,考虑到一般乘客就座时的舒适性,通常,座椅衬垫的缓冲垫在前后方向改变了缓冲垫的柔软度。
本实施例的缓冲垫10中,前方垫10a比中央垫10b及后方垫10c更柔软地设定。
考虑缓冲垫10的柔软度的话,缓冲垫10的变形量中,前方缓冲垫10a的变形量较大,中央垫10b及后方垫10c的变形量较小。
因此,前方垫10a、中央垫10b、后方垫10c中,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的槽20的角部,期待至少付与R形状的倒角,设置如图4A所示的逃逸部24。
通过这样做,在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由于R形状的倒角可以使槽部加热线43承受向槽20施加的压缩力的截面积变大,且由于逃逸部24可以抑制缓冲垫10的变形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20的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还有,期待在槽20中,槽部加热线43向槽20内部延伸的部分,至少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槽部加热线43越过角部,向槽底部25相对槽20的深度方向向左右外侧倾斜而延伸。
通过这样做,可以在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使槽部加热线43承受施加于槽20的压缩力的截面积变大,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于槽20的槽部加热线43的变形。
下面,对在座椅靠背2中将座椅加热装置80固定于缓冲垫11上面,用表皮70覆盖缓冲垫11级座椅加热装置80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省略与座椅衬垫1中所述的内容重复的内容。
缓冲垫11如图3所示,由缓冲垫11中、位于上方侧的上方垫11a、位于中央侧的中央垫11b、以及位于下方侧的下方垫11c构成。在左右方向呈长尺状的槽60形成于缓冲垫11的上面。
在槽60的后方,进一步为缓冲垫11的后方,与座椅衬垫1相同,设置有由波形状的线状部件构成的未图示的S弹簧,S弹簧在前后方向与缓冲垫11重叠。
下面,由于乘客的就座向缓冲垫施加的负荷在上下方向不同。
本实施例的缓冲垫11中,由于乘客的就座下方垫11c承受最大的负荷,之后是中央垫11b承受负荷,上方垫11a承受最小的负荷。
考虑乘客就座时缓冲垫10所承受的负荷,缓冲垫11的变形量中,下方垫11c的变形量最大,之后中央垫11b的变形量较大,上方垫11a的变形量最小。
因此,上方垫11a、中央垫11b、下方垫11c中,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的槽60的开口部的角部,期待至少付与R形状的倒角,设置逃逸部24。
还有,期待在槽60中,固定于座椅加热装置80的加热线向槽60内部延伸的部分,至少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所述槽部加热线越过角部,向槽底部25相对槽60的深度方向向左右外侧倾斜而延伸。
下面,考虑到一般乘客就座时的舒适性,通常,座椅衬垫的缓冲垫在上下方向改变了缓冲垫11的柔软度。
本实施例的缓冲垫11中,上方垫11a、中央垫11b、下方垫11c共同设定为相同的柔软度,或者下方垫11c比中央垫11b及上方垫11a设定得更柔软。
考虑到缓冲垫11的柔软度的话,缓冲垫11的变形量中,或变形量相同,或者下方缓冲垫11c的变形量较大,中央垫11b及上方垫11a的变形量较小。
因此,上方垫11a、中央垫11b、下方垫11c中,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的槽60的开口部的角部,期待至少付与R形状的倒角,设置逃逸部。
还有,期待在槽60中,固定于座椅加热装置80的加热线向槽60内部延伸的部分,至少相对变形量较大的垫一侧,所述槽部加热线43越过角部,向槽底部25相对槽60的深度方向向左右外侧倾斜而延伸。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作为具体例对汽车的前座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毋庸置疑也可适用于汽车的中间座、后座。
符号说明
S 车用座椅
1 座椅衬垫
2 座椅靠背
3 头枕
10、11 缓冲垫
10a 前方垫
10b 中央垫
10c 后方垫
11a 上方垫
11b 中央垫
11c 下方垫
20 槽
21 开口部
22 第一角部
23 第二角部
24、28 逃逸部
25 槽底部
26 插入线
27 凹部
30 表皮
30a 表皮
30b 表皮
30c 表皮
31 引入布
32 吊入部件
33 C连杆
40 座椅加热装置
41 基材
41a、41b、41c 面状体
41d 连结面状体
42 加热线
42a 前方加热线
42b 中央加热线
42c 后方加热线
43 槽部加热线
44 前方槽部加热线
45 后方槽部加热线
46 弯折部
47 切口部
48 恒温装置
49 限制部件
50 引入布
51 吊入线
52 缓冲部件
53 C连杆
54 S弹簧
60 槽
70 表皮
80 座椅加热装置
100 座椅衬垫
101 缓冲垫
101a 槽部
102 座椅加热装置
102a 加热线
102b 基材
103 表皮
103a 引入布
104 吊入部件
105 插入线

Claims (12)

1.一种在缓冲垫与覆盖该缓冲垫的表皮之间具备座椅加热装置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车用座椅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长尺状的槽设置于所述缓冲垫的表面;
所述座椅加热装置具备通过所述槽相互配置于相反侧的第一加热线及第二加热线、以及连结该第二加热线与该第一加热线,并设置于所述槽内的槽部加热线;
所述槽具备,该槽的开口部的两端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加热线的一侧的第一角部、以及配置有所述第二加热线的一侧的第二角部;
所述槽部加热线具备,越过所述第一角部,并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一端部、越过所述第二角部,并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另一端部、以及在所述槽的底部沿该槽的延伸方向弯折的弯折部;
该弯折部在连结所述第一加热线与所述第二加热线的方向配置于所述槽的中央部;所述槽部加热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中,至少一方从所述开口部相对所述槽的深度方向向所述车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左右外侧或左右内侧倾斜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垫的表面上,由于乘客的就座而向所述缓冲垫施加负荷,和搭载了所述第二加热线的区域相比,搭载所述第一加热线的区域为,所述缓冲垫的变形量较大侧的位置;
所述槽部加热线的所述一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槽的深度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部及所述第二角部倒角为R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加热线具备一个所述弯折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缓冲垫及所述座椅加热装置中至少一方,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所述座椅加热装置的定位部;
该定位部将所述座椅加热装置定位于所述槽部加热线从至少一方的角部越过该角部,并比所述槽的深度方向更倾斜,向所述槽的底部延伸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该定位部由设置于所述缓冲垫表面的凹部及切开所述座椅加热装置的一部分的切口部构成;
所述座椅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缓冲垫时,使所述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所述凹部所设置的位置相吻合。
7.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该定位部由设置于所述缓冲垫表面的凸部及切开所述座椅加热装置的一部分的切口部构成;
所述座椅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缓冲垫时,使所述切口部所设置的位置与所述凸部所设置的位置相吻合,使所述切口部抵接于所述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第一加热线、所述第二加热线及所述槽部加热线的加热线与所述槽交叉而延伸;
所述槽具备所述槽部加热线延伸的第一区域、以及与该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具备沿着所述开口部中所述加热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相比较长的逃逸部。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逃逸部从所述槽的底部向所述开口部呈锥状扩大。
10.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逃逸部具备通过所述槽相互配置于相反侧的凹部;
该凹部向所述槽的底部方向凹陷,比该槽的深度浅。
11.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在与该槽的延伸方向中所述槽部加热线所延伸的区域不同的区域,设置有限制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插入所述槽内的吊入部件安装于所述表皮;
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吊入部件一起安装于所述表皮。
CN201380042629.6A 2012-08-13 2013-08-12 车用座椅 Active CN104540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9533.XA CN107264360A (zh) 2012-08-13 2013-08-12 车用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636 2012-08-13
JP2012179636A JP5960545B2 (ja) 2012-08-13 2012-08-13 車両用シート
PCT/JP2013/071818 WO2014027643A1 (ja) 2012-08-13 2013-08-12 車両用シー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9533.XA Division CN107264360A (zh) 2012-08-13 2013-08-12 车用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421A CN104540421A (zh) 2015-04-22
CN104540421B true CN104540421B (zh) 2017-05-31

Family

ID=5028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9533.XA Pending CN107264360A (zh) 2012-08-13 2013-08-12 车用座椅
CN201380042629.6A Active CN104540421B (zh) 2012-08-13 2013-08-12 车用座椅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9533.XA Pending CN107264360A (zh) 2012-08-13 2013-08-12 车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02602B2 (zh)
EP (1) EP2883479B1 (zh)
JP (1) JP5960545B2 (zh)
CN (2) CN107264360A (zh)
WO (1) WO20140276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8934B2 (ja) * 2013-05-02 2017-09-20 ジェンサーム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耐液加熱エレメント
JP6292003B2 (ja) * 2014-04-25 2018-03-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6029011A1 (en) * 2014-08-20 2016-02-25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Seat pad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6124414A (ja) * 2014-12-29 2016-07-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空調シート
JP6437839B2 (ja) * 2015-02-13 2018-12-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6384592B2 (ja) 2015-03-24 2018-09-05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JP6561544B2 (ja) * 2015-04-06 2019-08-2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428279B (zh) 2015-09-08 2019-10-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JP6627607B2 (ja) 2016-03-28 2020-01-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901676B2 (ja) * 2017-02-16 2021-07-1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889367B2 (ja) * 2017-03-01 2021-06-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0086727B1 (en) * 2017-03-21 2018-10-02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US11505090B2 (en) * 2017-04-03 2022-11-22 Ts Tech Co., Ltd.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biological sensors
US10272807B2 (en) * 2017-05-02 2019-04-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fficient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ltering systems within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JP7236000B2 (ja) * 2017-06-19 2023-03-0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970335B2 (ja) * 2017-06-19 2021-11-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197760B2 (ja) * 2017-09-05 2022-12-2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7008496B4 (de) * 2017-09-11 2023-04-27 I.G. Bauerhin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eizelements für benutzerberührbare Flächen in einem Fahrzeug
JP7148781B2 (ja) * 2017-12-25 2022-10-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光る領域とヒーター線との配置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CN109318769B (zh) * 2018-09-03 2023-11-28 江阴神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快速发热节能型自调节汽车座椅加热垫
JP7035947B2 (ja) * 2018-10-09 2022-03-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ヒータ装置
US10821862B2 (en) * 2018-12-06 2020-11-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seating assembly
JP7248462B2 (ja) * 2019-03-18 2023-03-29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状ヒーター
WO2021085093A1 (ja) * 2019-10-31 2021-05-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表皮、シートおよびシート表皮の製造方法
US11091076B1 (en) * 2020-01-31 2021-08-17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Seat back heater mat attachment
WO2022244507A1 (ja) * 2021-05-19 2022-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ヒータおよびシート空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315Y2 (zh) * 1985-08-09 1991-02-12
JPH035316Y2 (zh) * 1985-08-09 1991-02-12
DE3544499C1 (de) * 1985-12-17 1987-08-20 Bauerhin I G Elektro Tech Heizleiterverbindung zwischen durch einen im Polsterkern vorgesehenen Abspanngraben getrennten,elektr,beheizten Sitz- bzw.Lehnenflaechen zur Sitzbeheizung von Fahrzeugen
US4865379A (en) * 1988-02-04 1989-09-12 Tachi-S Co., Ltd. Automotive seat with heating device
DE8902260U1 (zh) 1989-02-25 1989-05-11 I.G. Bauerhin Gmbh Elektro-Technische Fabrik, 6466 Gruendau, De
CA2073697A1 (en) * 1990-01-18 1991-07-19 Weingartner Rudolf Seat and cushions therefor
JPH0731729Y2 (ja) 1990-11-30 1995-07-26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シートヒータの取付構造
JPH07328249A (ja) * 1994-06-07 1995-12-19 Delta Kogyo Co Ltd シートの吊込み構造
DE19525443C2 (de) 1995-07-13 2003-08-07 Bauerhin I G Elektro Tech Flächiges Heiz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2417058Y (zh) * 2000-03-28 2001-01-31 刘慧� 一种汽车电热椅
JP3781957B2 (ja) * 2000-08-31 2006-06-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着座センサー配置構造
FR2820093B1 (fr) * 2001-01-31 2003-04-1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Coiffe de siege pour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elle coiffe
JP4000886B2 (ja) * 2002-04-04 2007-10-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WO2004041585A2 (en) * 2002-11-05 2004-05-21 Witchie, Ronald, G. A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ir flow within an upholstered seat
JP2004249092A (ja) 2003-01-30 2004-09-09 Daihatsu Motor Co Ltd 座席の暖房装置
WO2006131785A2 (en) * 2004-03-22 2006-12-14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Heate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8492680B2 (en) * 2005-08-11 2013-07-23 Kurabe Industrial Co., Ltd. Heating device for seat
US8091184B2 (en) * 2007-04-19 2012-01-10 Hope Global, Division Of Nfa Corp. Festooned trim cli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festooned clips to a substrate
JP2010527845A (ja) 2007-05-29 2010-08-19 アイイーイー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エス.エイ. 張りシート部材
US8066324B2 (en) * 2007-06-26 2011-11-29 Lear Corporation Reduced power heat mat
US8099837B2 (en) * 2007-09-07 2012-01-24 Hope Global, Division Of Nfa Corporation Low-profile upholstery clip for attaching a bead to a foam substrate
US20090146470A1 (en) * 2007-09-25 2009-06-11 Tk Holdings Inc. Vehicle seat
EP2233046B1 (en) * 2007-12-20 2014-10-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Seat with heating device
CN101570149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北京十畅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汽车坐垫
JP5233575B2 (ja) * 2008-10-16 2013-07-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ファブリックのカバーリング構造
US8528182B2 (en) * 2009-02-23 2013-09-10 L & 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Achieving tension in a seating unit by pre-forming a frame
JP5488167B2 (ja) * 2010-04-26 2014-05-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荷重検知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01961197U (zh) * 2011-03-02 2011-09-07 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通风加热系统的汽车座椅
JP5653365B2 (ja) * 2011-03-07 2015-01-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ヒータ
CN202098313U (zh) * 2011-06-13 2012-01-04 康斯博格汽车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加热垫
US20130207422A1 (en) * 2012-02-09 2013-08-15 Brittany Potton Heated seat for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360A (zh) 2017-10-20
US9302602B2 (en) 2016-04-05
EP2883479B1 (en) 2019-07-31
JP5960545B2 (ja) 2016-08-02
CN104540421A (zh) 2015-04-22
WO2014027643A1 (ja) 2014-02-20
EP2883479A4 (en) 2015-09-09
JP2014036730A (ja) 2014-02-27
EP2883479A1 (en) 2015-06-17
US20150239379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0421B (zh) 车用座椅
JP201805249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653084B2 (ja) 座席用の快適表面
CN105636827B (zh) 车用座椅
EP2727765A1 (en) Vehicle seat
CN110466402B (zh) 车辆座椅
EP2177475A1 (en) Suspension working method, and vehicular seat
JP7112005B2 (ja) シート
CN110525297A (zh) 乘坐物用座椅
US20190106035A1 (en) Vehicle seat
JP20160940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4795215A (en) Automotive seat
JP646807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7735281A (zh) 座椅支撑结构和包括座椅支撑结构的座椅结构
JP627577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75974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49535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8883716A (zh) 车用座椅
JP4783185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689857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92062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49291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カバー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JP7378455B2 (ja)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用の荷重支持装置
JP651372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0271467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