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1467A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1467A
CN110271467A CN201910172176.8A CN201910172176A CN110271467A CN 110271467 A CN110271467 A CN 110271467A CN 201910172176 A CN201910172176 A CN 201910172176A CN 110271467 A CN110271467 A CN 110271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backrest
bearing part
surface layer
layer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21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1467B (zh
Inventor
古田容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71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1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1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1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该车辆用座椅装置的从座椅座垫(11)的后部立起的座椅靠背(12)具有:框架部件(14),其构成骨架;线状的支承部件(19),其在上下方向上安装于框架部件(14);靠垫材(21),其抵接于框架部件(14)和支承部件(19)的至少前表面;和表皮材(22),其覆盖靠垫材(21)。车辆用座椅装置还具有:整理带(24),其安装在位于座椅靠背(12)的后表面的表皮材(22);和整理钩(23),其安装于支承部件(19),整理带(24)与整理钩(23)结合来将表皮材(22)向前方拉入。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座椅靠背的后表面的表皮材的拉入。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该车辆用座椅装置的从座椅座垫的后部立起的座椅靠背具有:框架部件,其构成骨架;线状的支承部件,其在上下方向上安装于所述框架部件;靠垫材,其抵接于所述框架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的至少前表面;和表皮材,其覆盖所述靠垫材。
背景技术
如果坐在汽车的后排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与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后表面干涉的话,则存在乘坐性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车身尺寸的制约,而难以扩大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的间隔来扩大后排座椅的乘员的腿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凹进,能够容易地扩大后排座椅的乘员的腿部空间来改善乘坐性。
因此,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而公知一种车辆用座椅,在该车辆用座椅中,由卡止部件连结设置于座椅靠背的框架部件并支承靠垫材的支承部件和座椅靠背的后表面的表皮材,并通过卡止部件使表皮材朝向支承部件向前方拉入(凹陷),来使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凹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345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用座椅的卡止部件由一端被缝制于表皮材的带状体和将带状体的另一端连结于支承部件的C字状的环部件构成,在将环部件挂在带状体的另一端和支承部件的弯曲部的状态下,通过工具使环部件从C字状压接变形为O字状,而将环部件固定于支承部件。因此,通过工具使环部件压接变形的作业繁琐且作业性差,不仅如此,由于压接变形后的环部件的形状的差异,而存在表皮材的拉入量不稳定,成品精度下降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座椅靠背的后表面的表皮材的拉入。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从座椅座垫的后部立起的座椅靠背具有:框架部件,其构成骨架;线状的支承部件,其在上下方向上安装于所述框架部件;靠垫材,其抵接于所述框架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的至少前表面;和表皮材,其覆盖所述靠垫材,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整理带和整理钩,其中,所述整理带安装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后表面的所述表皮材;所述整理钩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整理带与所述整理钩结合来将所述表皮材向前方拉入。
另外,在技术方案一的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具有被架设在左右方向上的横梁,所述支承部件的上端部从下向上贯穿并卡止在形成于所述横梁的孔内,所述整理钩在抵接于所述横梁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
另外,在技术方案一或二的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三,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钩安装于从所述横梁向上方突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上端部。
另外,在技术方案三的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四,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横梁向上方突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弯曲。
此外,实施方式的上部横梁18对应于本技术方案的横梁,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悬架19对应于本技术方案的支承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一的结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从座椅座垫的后部立起的座椅靠背具有:框架部件,其构成骨架;线状的支承部件,其在上下方向上安装于框架部件;靠垫材,其抵接于框架部件和支承部件的至少前表面;和表皮材,其覆盖靠垫材。
车辆用座椅装置还具有整理带和整理钩,其中,整理带安装在位于座椅靠背的后表面的表皮材;整理钩安装于支承部件,整理带与整理钩结合来将表皮材向前方拉入,因此,在组装座椅靠背时,仅将整理带和整理钩结合,就能够拉入表皮材,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作业性。而且,表皮材的拉入量由整理带和整理钩的尺寸来唯一确定,因此,不仅提高了拉入的完成精度,而且,仅通过改变整理带或者整理钩的尺寸,就能够容易地调整表皮材的拉入量。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二的结构,框架部件具有被架设在左右方向上的横梁,支承部件的上端部从下向上贯穿并卡止在形成于横梁的孔内,整理钩在抵接于横梁的状态下安装于支承部件,因此,在由乘员对座椅靠背作用较大的载荷时,整理钩与作为强度部件的不易变形的横梁一起停在原来的位置,从而使表皮材的拉入不会松弛。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三的结构,整理钩安装于从横梁向上方突出的支承部件的上端部,因此,在由乘员对座椅靠背作用较大的载荷而使支承部件的中间部朝后挠曲时,从横梁向上方突出的支承部件的上端部向前方移动,而与靠垫材的后表面之间的间隔变小,使整理钩从支承部件的上端部脱落的可能性降低。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四的结构,从横梁向上方突出的支承部件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弯曲,因此,在支承部件的中间部朝后挠曲时,支承部件的上端部与靠垫材的后表面之间的间隔变得更小,使整理钩从支承部件的上端部脱落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图1的2-2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图2的3所示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整理钩(trim fook)和整理带(trim cord)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与图3对应的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与图3对应的图。(第三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座椅座垫;12:座椅靠背;14:框架部件;18:上部横梁(横梁);18a:孔;19:座椅靠背悬架(支承部件);19a:上端部;21:靠垫材;22:表皮材;23:整理钩;24:整理带。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以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为基准来定义。
如图1~图3所示,车辆用的前侧的座椅具有:座椅座垫11,其支承乘员的臀部;座椅靠背12,其从座椅座垫11的后端立起而支承乘员的背部;和头枕13,其设置于座椅靠背12的上端,并支承乘员的头部。构成座椅靠背12的骨架的框架部件14具有:上部框架15,其由呈倒U字状弯曲的管材构成;左右一对下部框架16、16,其由从上部框架15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板材构成;下部横梁17,其由在左右方向上连接左右的下部框架16、16的下端之间的板材构成;和上部横梁18,其由在左右方向上连接上部框架15的内侧的板材构成。
上部横梁18和下部横梁17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靠背悬架19、19连接。座椅靠背悬架19、19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线构成,柔和地支承由乘员的背部施加的载荷,并将该载荷传递到上部横梁18和下部横梁17。左右的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在分别从下向上贯穿形成于上部横梁18的左右的孔18a、18a的状态下朝向斜前方弯曲(参照图3)。为了连接左右的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下半部分之间而安装有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构成的靠垫材支承垫20。
框架部件14的前表面、上表面、左右两侧表面和后表面上部由形成座椅靠背12的外形的泡沫树脂制的靠垫材21覆盖,靠垫材21的周围由构成座椅靠背12的表皮的布制、塑料制或者皮制的表皮材22覆盖。靠垫材21和表皮材22预先被一体化,其左右两侧部通过拉链25、25(参照图1)自如开闭。
为了将座椅靠背12的后表面的表皮材22朝向前方拉入,而在左右的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安装合成树脂制的整理钩23。整理钩23具有:左右一对安装部23b、23b,其分别形成有孔23a、23a;带状的连结部23c,其在左右方向上连结左右的安装部23b、23b;和卡合部23d,其沿连结部23c设置,一对爪23e、23e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设置于截面呈两分支形的卡合部23d的顶端。这种形状的整理钩23通过将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固定截面的挤压材料切割成规定形状而容易制造。
用于与整理钩23协作来拉入表皮材22的整理带24具有:被卡合部24a,其由合成树脂制的棒材构成;和布24b,其一体成型于被卡合部24a。布24b的自由端通过缝制固定于表皮材22的内表面。
这种结构的座椅靠背12按照以下步骤组装。首先,将预先一体化的座椅靠背悬架19、19和靠垫材支承垫20安装于框架部件14的下部横梁17和上部横梁18。即,首先将左右的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从下方插入到上部横梁18的孔18a、18a,接着,将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下端部通过螺栓固定等适当的机构固定于下部横梁17。接着,将整理钩23的左右的安装部23b、23b的孔23a、23a从上方与左右的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嵌合。在该状态下,整理钩23的左右的安装部23b、23b的下表面抵接于上部横梁18的上表面,整理钩23的连结部23c和卡合部23d朝前延伸(参照图3的虚线)。
接着,在拉开靠垫材21和表皮材22的左右两侧部的拉链25、25的状态下,将靠垫材21、表皮材22和整理带24预先一体化后的部件从上方覆盖在框架部件14、座椅靠背悬架19、19和靠垫材支承垫20上。在该状态下,靠垫材21的前侧部分的后表面抵接于座椅靠背悬架19、19和靠垫材支承垫20的前表面,因此,使被靠垫材21的后表面推压的整理钩23的连结部23c朝下弯曲,整理钩23的卡合部23d朝下方开口(参照图3的实线)。
接着,当边推开爪23e、23e边将整理带24的被卡合部24a插入到整理钩23的两分支形的卡合部23d内时,嵌合到卡合部23d内的被卡合部24a通过爪23e、23e以不会脱落的方式被卡止。该整理钩23和整理带24的结合作业能够通过将手从靠垫材21和表皮材22的左右两侧部的拉开的拉链25、25的部分插入而容易地进行。然后,最后拉上靠垫材21和表皮材22的左右两侧部的拉链25、25,据此,座椅靠背12的组装完成。
在表皮材22通过整理钩23和整理带24拉入的状态下,表皮材22朝向靠垫材21的后表面弯曲,而在座椅靠背12的后表面形成凹部,据此,扩大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员的腿部空间,从而提高乘坐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过工具将C字状的环部件压接变形为O字状的这种繁琐的作业,仅通过使整理带24按扣嵌合于整理钩23的简单的作业来完成表皮材22的拉入,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作业性。而且,消除了由作业者的熟练度或习惯而导致的拉入量不均的情况,始终以固定的载荷来拉入表皮材22,从而提高了成品的外观。再者,仅通过改变整理钩23的连结部23c的宽度或者整理带24的布24b的长度,就能够调整拉入量,因此,容易进行各机型的设计变更。
另外,由于由就坐着的乘员的背部对座椅靠背12施加朝后的载荷,因此,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假设将整理钩23设置于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的话,拉入载荷可能随着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变形而发生变化。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整理钩23安装于朝上贯穿强度部件、即上部横梁18的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并抵接于该上部横梁18的上表面,因此,能够防止整理钩23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因来自乘员的背部的载荷而发生变化,从而使拉入量保持稳定。可以适当地在横梁18的上表面和整理钩23之间追加不影响功能的程度的垫片。
另外,在车辆发生追尾而由乘员朝后的较大的惯性力作用于座椅靠背12的情况下,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向后方较大地挠曲,使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相对于上部横梁18的孔18a、18a向下方相对移动,因此,使整理钩23可能会从该上端部19a、19a朝上方脱落。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向后方挠曲时,从上部横梁18向上方突出的上端部19a、19a朝向前方倾斜地移动,与靠垫材21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变窄,因此,能够防止整理钩23从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脱落。此时,由于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预先形成为朝向前方弯曲,因此,使该上端部19a、19a与靠垫材21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更窄,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整理钩23的脱落。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整理钩23的安装部23b、23b的下表面抵接于上部横梁18的上表面,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整理钩23的安装部23b、23b的上表面抵接于上部横梁18的下表面。在该情况下,整理钩23可能会因重力沿着座椅靠背悬架19、19落下,因此,通过使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一部分弯曲来形成止挡部19b、19b,由该止挡部19b、19b来保持整理钩23以防止其落下,据此,维持整理钩23的上表面与上部横梁18的下表面之间的抵接状态。
为了组装本实施方式的整理钩23,可以预先将整理钩23的孔23a、23a与左右一对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嵌合,使该孔23a、23a抵接于止挡部19b、19b,并将该座椅靠背悬架19、19的上端部19a、19a从下方插入到上部横梁18的孔18a、18a来进行组装。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整理钩23的自由状态下,连结部23c和卡合部23d从安装部23b、23b向前方呈直线状延伸,在拉入表皮材22的状态下,连结部23c从安装部23b、23b弯曲,卡合部23d向后下方延伸。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整理钩23预先成型为弯曲形状。据此,能够防止整理钩23因拉入载荷强行地弯曲而发生损伤。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整理钩23和整理带24的结合部的结构不限于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不需要工具而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结合的结构。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从座椅座垫(11)的后部立起的座椅靠背(12)具有:框架部件(14),其构成骨架;线状的支承部件(19),其在上下方向上安装于所述框架部件(14);靠垫材(21),其抵接于所述框架部件(14)和所述支承部件(19)的至少前表面;和表皮材(22),其覆盖所述靠垫材(21),其特征在于,
具有整理带(24)和整理钩(23),其中,所述整理带(24)安装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12)的后表面的所述表皮材(22);所述整理钩(23)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19),
所述整理带(24)与所述整理钩(23)结合来将所述表皮材(22)向前方拉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件(14)具有被架设在左右方向上的横梁(18),
所述支承部件(19)的上端部(19a)从下向上贯穿并卡止在形成于所述横梁(18)的孔(18a)内,所述整理钩(23)在抵接于所述横梁(18)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1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理钩(23)安装于从所述横梁(18)向上方突出的所述支承部件(19)的上端部(19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横梁(18)向上方突出的所述支承部件(19)的上端部(19a)朝向前方弯曲。
CN201910172176.8A 2018-03-16 2019-03-07 车辆用座椅装置 Active CN110271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8992 2018-03-16
JP2018048992A JP2019156324A (ja) 2018-03-16 2018-03-16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1467A true CN110271467A (zh) 2019-09-24
CN110271467B CN110271467B (zh) 2022-03-04

Family

ID=67960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2176.8A Active CN110271467B (zh) 2018-03-16 2019-03-07 车辆用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56324A (zh)
CN (1) CN1102714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0887A (zh) * 2019-12-13 2022-07-1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及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4845A1 (en) * 2000-09-06 2002-06-20 Joachim Perske Backrest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CN101031224A (zh) * 2004-09-29 2007-09-05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挂接固定装饰盖的夹子
JP2013034528A (ja) * 2011-08-04 2013-02-21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23642A (ja) * 2016-08-10 2018-02-1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4845A1 (en) * 2000-09-06 2002-06-20 Joachim Perske Backrest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CN101031224A (zh) * 2004-09-29 2007-09-05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挂接固定装饰盖的夹子
JP2013034528A (ja) * 2011-08-04 2013-02-21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23642A (ja) * 2016-08-10 2018-02-1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6324A (ja) 2019-09-19
CN110271467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0421B (zh) 车用座椅
TWI642567B (zh) 車輛用座椅
CN103358948B (zh) 车辆座椅
CN106608207A (zh)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US9796310B1 (en) Composite one-piece cushion nose
JP5116386B2 (ja) 吊り込み加工方法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723182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70066356A1 (en) Vehicle seat
WO2013137065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3158586B (zh) 车辆用座椅
JP663933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271467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EP4074222A1 (en) Vehicular sea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6319802B2 (ja) 表皮の固定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29210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5922913A (zh) 交通工具座椅
EP3811824A1 (en) Seat
JP6869804B2 (ja) 車両用のシートパッド
JP483292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1910812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240182290A1 (en) Interior component for conveyance
JP746088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4100939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09647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214782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