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8207A -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 Google Patents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8207A
CN106608207A CN201610957853.3A CN201610957853A CN106608207A CN 106608207 A CN106608207 A CN 106608207A CN 201610957853 A CN201610957853 A CN 201610957853A CN 106608207 A CN106608207 A CN 106608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ard
portions
front side
installation component
sid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7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8207B (zh
Inventor
不破启文
尾形勇介
山里杉明
凑宗笃
小金井昌
小金井昌一
光本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otop Usa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achi S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achi S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08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8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8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8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09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covering more than only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减轻前侧罩安装时的劳力和时间。本发明的座椅装置配备有: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支承所述就座部的支承部、和用软质材料形成且设置在所述就座部的前部和所述支承部的前部之间的前侧罩,其中,所述前侧罩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就座部的前部接合;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用于安装到所述支承部上,并且,能够拆卸;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以及,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到作为所述就座部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上,能够拆卸。

Description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椅子的下部配备有罩的椅子,例如,涉及汽车用座椅(座椅装置),所述汽车用座椅在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的下方配备有支承就座部的支承部,并且,配备有覆盖该支承部与就座部之间的前侧罩。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用的座椅中,过去,利用塑料等硬质树脂形成上述前侧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在前侧罩的安装时,有必要减小就座部与前侧罩之间的间隙以形成良好的外观,花费安装的劳力和时间,并且,需要大量的安装用部件。
另外,在就座部的侧面设置用塑料等硬质树脂形成的侧罩的情况下,使前侧罩与侧罩恰当地嵌合不是很容易,花费安装的时间和劳力,并且,需要大量的安装用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0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轻在上述背景技术中的前侧罩的安装时的劳力和时间并且能够抑制前侧罩的松弛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根据本申请发明的座椅装置的代表性的结构如下面所述。即:
一种座椅装置,配备有: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支承所述就座部的支承部、以及由软质材料形成且设置于所述就座部的前部和所述支承部的前部之间的前侧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罩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就座部的前部接合;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于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用于安装到所述支承部,并且能够拆卸;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到作为所述就座部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并且能够拆卸。
另外,根据本申请发明的前侧罩的代表性的结构,如下面所述。即:
一种前侧罩,用于座椅装置,所述座椅装置配备有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和支承所述就座部的支承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罩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由软质材料形成,设置在所述就座部的前部与所述支承部的前部之间,与所述就座部的前部接合;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用于安装到所述支承部,并且能够拆卸;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到作为所述就座部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并且能够拆卸。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减轻前侧罩的安装时的劳力和时间,可以抑制前侧罩的松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侧罩的展开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侧罩的安装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100是汽车用的座椅,如图1所示,包括: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座椅座垫)10、支承就座部10的支承部、前侧罩20、以及成为就座者的靠背的座椅靠背2。就座部10呈大致的长方体,包括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面、前面、左右侧面、以及下面11(参照图3)。在图1中,表示出了构成支承部的右支承部40a和左支承部40b。在代表右支承部40a和左支承部40b进行说明时,称为支承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左右前后是指由座椅装置100的就座者观察的方向。
前侧罩20例如由阻燃性的布等软质材料形成,设置在就座部10的前部与支承部的前部之间。图1中,表示出了构成前侧罩20的上侧主体部21和下侧主体部24。
在座椅装置100的右侧设置有覆盖就座部10的右侧的侧罩30。侧罩30用硬质树脂形成。在侧罩30的表面,设置有就座部变动开关31和斜躺开关32。就座部变动开关31用于就座者进行使就座部10整体上下的高度调节动作、使就座部10的前部上下的倾斜动作、和使就座部10整体前进或者后退的前后动作。另外,斜躺开关32用于就座者进行改变座椅靠背2的倾斜度的斜躺动作。
在就座者进行高度调节动作时,使就座部变动开关31的后部上升或者下降,进行倾斜动作时,使就座部变动开关31的前部上升或者下降,在进行前后动作时,使就座部变动开关31向前方或者后方滑动。另外,在进行斜躺动作时,使斜躺开关32前倾或者后倾。
在就座部10的内部,设置有进行高度调节动作、倾斜动作、前后动作、斜躺动作用的电动机(图中未示出)和连杆机构(图中未示出)。由于这些电动机和连杆机构是已知的,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就座部10的下方,在与支承部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向电动机供应电源用的配线、连接器等。
其次,利用图2~图4,对于前侧罩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侧罩的展开图。图3是表示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侧罩安装到就座部上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前侧罩20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21c,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就座部10的前部接合;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在就座部连接部21c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用于安装到支承部(在图3中,左配件41b)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设置在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以及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设置在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到作为就座部10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11上。
在图2中,表示出了构成第一安装构件的右第一安装构件26a和左第一安装构件26b,表示出了构成弹性构件的右弹性构件22a和左弹性构件22b,并且,表示出了构成第二安装构件的右第二安装构件23a和左第二安装构件23b。在代表右第一安装构件26a和左第一安装构件26b进行说明时,称为第一安装构件,在代表右弹性构件22a和左弹性构件22b进行说明时,称为弹性构件,在代表右第二安装构件23a和左第二安装构件23b进行说明时,称为第二安装构件。
如图3所示,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例如利用粘结剂或者缝纫线与就座部10的前部接合。在图2的例子中,就座部连接端部21c在横向方向上呈直线状,但是,稍稍弯曲也没有关系。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横向方向是指在就座者坐到就座部10上的状态下的水平方向。
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构件是能够拆卸地将前侧罩20对支承部(在图3中,为左配件41b)进行安装的构件,例如,是用硬质塑料形成的夹具(卡具)。在图3的例子中,夹具26b包括头部和反转部,通过向上方贯通第一加强构件27和左配件41b并使反转部突出到左配件41b之上,利用头部和反转部夹持固定第一加强构件27和左配件41b。如后面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7例如是硬质的聚丙烯,左配件41b是左支承部40b的一部分。
详细地说,支承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移动部(图中未示出)和在前后方向上不能移动的不动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安装构件被安装到构成移动部的左配件41b上。不动部例如被固定到汽车的框架上。移动部例如在不动部上沿着前后方向滑动。支承部例如是金属制造的,但是,也可以用硬质塑料等形成。
弹性构件具有在弹性构件的长度方向(图2的纵向方向)上能够自由伸缩的弹性,例如,含有橡胶等地形成。在图2的例子中,弹性构件由右弹性构件22a和左弹性构件22b构成。弹性构件的一端被配置在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在弹性构件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安装构件。
如图3所示,第二安装构件是能够拆卸地将前侧罩20对于作为就座部10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11进行安装的构件,例如,是用硬质塑料形成的钩(钩部)。详细地说,第二安装构件以将钩勾住的方式被安装到设置在就座部下面11上的缓冲弹簧12上。
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构件设置有多个。在图2的例子中,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构件(右第二安装构件23a和左第二安装构件23b)。这样,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安装构件,抑制前侧罩20的松弛,提高美观性。
缓冲弹簧12是用于使就座部10具有缓冲功能的弹簧,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制成重复的波浪形状,其横向方向的形状呈平面状。通过将第二安装构件安装到已有的缓冲弹簧12上,即使不新设置安装第二安装构件用的结构物可以。
在前侧罩20上,在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设置横向方向的边界29。如图3所示,边界29在被安装到前侧罩20上的状态下在就座部下面11的下方位于就座部连接端部21c的后方。即,边界29在钩23b被安装到缓冲弹簧12上、夹具26b被安装到构成左支承部40b的左配件41b上的状态下,变成由左弹性构件22b向后方拉伸的状态。图3的41c是构成支承部的筒状的框架。在从前方观察的情况下的框架41c的横向方向的宽度与前侧罩20的横向方向的宽度大致相等。
回到图2,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边界29之间是构成作为前侧罩20的主要部分的主体部的上侧的上侧主体部21。第一安装构件侧的端部与边界29之间是构成前侧罩20的主体部的下侧的下侧主体部24。如图3所示,上侧主体部21和下侧主体部24位于从前方看到的位置。边界29可以是将上侧主体部21和下侧主体部24缝合形成的折缝,或者,也可以是由一块连续的布形成的上侧主体布21和下侧主体部24的折痕。
在第一安装构件侧的端部,以横向长的形状设置第一加强构件27,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7是加强前侧罩20用的加强构件,比前侧罩20的主体部(例如,布)硬。从前方看的第一加强构件27的宽度与从前方看的前侧罩20的宽度大致相等。如上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7例如是聚丙烯,利用线缝制或者粘结剂而被固定于前侧罩20。
这样,通过在第一安装构件侧的端部设置第一加强构件27,抑制前侧罩20的松弛,提高美观性。另外,由于从前方看的第一加强构件27的宽度与前侧罩20的宽度大致相等,所以,可以进一步抑制前侧罩20的松弛。
另外,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加强构件27被夹着配置在前侧罩20与左配件41b之间(前侧罩20的内侧),所以,借助在汽车行驶中的振动所引起的与左配件41b的摩擦,能够抑制前侧罩20破损。另外,第一加强构件27即使配置在前侧罩20的外侧,也能够抑制前侧罩20的松弛,但是,由于不能抑制上述前侧罩20的破损,因此,优选地,配置在前侧罩20的内侧。
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构件为多个(在图2的例子中为2个),分别设置在设于就座部连接端部21c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的突出部、即向就座部连接端部21c的相反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上。在图2的例子中,两个第一安装构件(右第一安装构件26a和左第一安装构件26b)分别设置在两个突出部(右突出部25a和左突出部25b)上。在图2中,表示出了构成突出部的右突出部25a和左突出部25b。在代表右突出部25a和左突出部25b进行说明时,称为突出部。
这样,由于通过多个第一安装构件分别被设置在多个突出部上,在突出部与突出部之间不存在前侧罩20,所以,如图4所示,与不设置突出部的情况相比,观察就座部10内部时的视野变宽,另外,变得容易进行对就座部10内的作业。例如,第二安装构件(钩)向缓冲弹簧12的安装、拆卸变得容易。
如图、图3所示,在边界29附近,在弹性构件的一个端部,以横向长的形状设置第二加强构件28,所述第二加强构件28是加强前侧罩20用的加强构件,比前侧罩的主体部(例如,布)硬。从前方看的第二加强构件28的宽度与从前方看的前侧罩20的宽度大致相等。第二加强构件28与第一加强构件27同样,例如,是聚丙烯,通过利用线缝制或者粘结剂,而被固定于前侧罩20。
这样,通过在弹性构件的一个端部设置第二加强构件28,抑制前侧罩20的松弛,提高美观性。另外,由于从前方看的第二加强构件28的宽度与前侧罩20的宽度大致相等,所以,前侧罩20的松弛被进一步抑制。另外,由于边界29总是成为被向后方拉伸的状态,所以,前侧罩20的松弛被抑制,美观性提高。
另外,第二加强构件28也可以不像图3所示那样配置成处于前侧罩20的上侧主体部21之上,而是配置成处于上侧主体部21之下(即,配置在上侧主体部21与下侧主体部24之间),也可以配置成处于下侧主体部24之下。这样,可以抑制前侧罩20的松弛。但是,由于配置在上侧主体部21与下侧主体部24之间,因此,具有从前方看得到第二加强构件28的可能性,所以,优选地,避免这种配置。
其次,利用图3对于在就座部10上下运动的情况下(进行高度调节动作或倾斜动作的情况下)的前侧罩20的运动进行说明。这里,图3为通过高度调节动作或倾斜动作使得就座部10的前部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
如图3所示,前侧罩20的第一安装构件(在图3中,为左第一安装构件26b)被安装到构成支承部的移动部的左配件41b上,第二安装构件(在图3中,为左第二安装构件23b)被安装到就座部下面11的缓冲弹簧12上。关于安装顺序,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中的哪一个在先都可以,但是,在第一安装构件之后安装被连接到弹性构件上的第二安装构件时,作业容易。
在图3所示的状态,当就座者操作侧罩30的就座部变动开关31,通过高度调节动作或倾斜动作进行下降动作时,至少就座部10的前部下降,但是构成移动部的左配件41b不上下运动。
从而,就座部10的前部(即,前侧罩20的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距离变短,在这样的状态下,前侧罩20松弛。但是,由于前侧罩20的边界29被弹性构件向后方拉伸,所以,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20的主体部(上侧主体部21和下侧主体部24)的松弛被抑制。
相反地,在就座部10的前部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下,当就座者操作侧罩30的就座部变动开关31,通过高度调节动作或倾斜动作进行上升动作时,就座部10的前部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距离变长,前侧罩20的边界29被向前方拉伸。这时,由于边界29被弹性构件向后方拉伸,所以,可以容易地向前方移动,在前侧罩20的移动中,不会产生不合理的情况。
以上动作是在第一安装构件被安装到支承部的移动部(左配件41b)上的情况下的动作,但是,由于移动部只进行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动作,所以,对于高度调节动作或倾斜动作,被安装到支承部的不动部上的情况下的动作也是一样的。
其次,利用图3对于在就座部10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下的前侧罩20的运动进行说明。这里,图3为就座部10位于下方位置或上方位置的状态。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当就座者操作侧罩30的就座部变动开关31,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时,构成移动部的左配件41b与就座部10一起进行滑动动作,但是,就座部10的前部不进行上下动作。
从而,就座部10的前部(即,前侧罩20的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因而,在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20的主体部(上侧主体部21和下侧主体部24),不发生松弛。
但是,由于在第一安装构件被安装到支承部的不动部上的情况下,即使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不动部也不运动,所以,前侧罩20的就座部连接端部21c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前后方向的移动距离只要是利用弹性构件能够吸收松弛的程度即可,但是,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存在着在前侧罩20发生松弛的危险性。
从而,在具有前后方向的滑动动作功能的情况下,优选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在与就座部10一起滑动动作的移动部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至少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A1)由于将由软质材料形成的前侧罩构成为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用于安装到支承部上的第一安装构件、一端设置在就座部连接端部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的弹性构件、以及设置在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并且用于安装到就座部下面上的第二安装构件,所以,与利用塑料等硬质树脂形成的情况相比,结构被简化,可以减少安装用部件,可以减轻前侧罩的安装时的劳力和时间,可以减轻重量,并且,可以抑制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的松弛。另外,由于与配置在就座部下面的配线的摩擦变小,所以,可以抑制由摩擦引起的对该配线的损伤。
(A2)在前侧罩中,在就座部连接端部与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设置前侧罩的横向方向的边界,由于边界在就座部下面的下方为于就座部连接端部的后方,所以,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的松弛被进一步抑制。
(A3)在前侧罩中,由于在第一安装构件侧的端部以横向长的形状设置比前侧罩硬的第一加强构件,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为用于加强前侧罩的加强构件,所以,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的松弛被进一步抑制。
(A4)由于第一加强构件被支承部和前侧罩夹着地构成,所以能够抑制支承部给予前侧罩损伤。
(A5)在前侧罩中,由于在弹性构件的一端以横向长的形状设置比前侧罩硬的第二加强构件,所述第二加强构件为用于加强前侧罩的加强构架,所以,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的松弛被进一步抑制。
(A6)由于第一安装构件为多个,在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向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多个第一安装构件的每一个分别设置在多个突出部的每一个上,所以,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的松弛被进一步抑制,并且,观察就座部内的视野扩大,另外,对就座部内的作业变得容易进行。
(A7)由于支承部具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移动部和在前后方向上不能移动的不动部,第一安装构件被安装于移动部,所以,在就座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了时,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的松弛也被抑制。
(A8)由于第二安装构件被安装到在就座部下面露出的缓冲弹簧上,所以,第二安装构件的安装变得容易。
(A9)由于第二安装构件为多个,所以,从前方看到的前侧罩的松弛被进一步抑制。
上面,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用于汽车的汽车座椅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除汽车之外的座椅(座椅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2···座椅靠背,10···就座部,11···就座部下面,12···缓冲弹簧,20···前侧罩,21···上侧主体部,21c···就座部连接端部,22a···右弹性构件,22b···左弹性构件,23a···右第二安装构件(钩部),23b···左第二安装构件(钩部),24···下侧主体部,25a···右突出部,25b···左突出部,26a···右第一安装构件,26b···左第一安装构件,27···第一加强构件,28···第二加强构件,29···边界,30···侧罩,31···就座部变动开关,32···斜躺开关,40a···右支承部,40b···左支承部,41b···左配件(移动部),41c···框架,100···座椅(座椅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座椅装置,配备有: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支承所述就座部的支承部、和用软质材料形成且设置在所述就座部的前部和所述支承部的前部之间的前侧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罩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就座部的前部接合;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用于安装到所述支承部上,并且,能够拆卸;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以及,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到作为所述就座部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并且,能够拆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侧罩中,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设置所述前侧罩的横向方向的边界,所述边界在所述就座部下面的下方位于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后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侧罩中,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侧的端部,以横向方向长的形状设置第一加强构件,所述第一加强构件是用于加强所述前侧罩的加强构件,比所述前侧罩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被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前侧罩夹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侧罩中,在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一端,以横向方向长的形状设置第二加强构件,所述第二加强构件是用于加强所述前侧罩的加强构件,比所述前侧罩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为多个,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向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第一安装构件的每一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突出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移动部和在前后方向上不能移动的不动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被安装于所述移动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被安装到在所述就座部下面露出的缓冲弹簧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为多个。
10.一种前侧罩,用于座椅装置,所述座椅装置配备有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和支承所述就座部的支承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罩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用软质材料形成,设置在所述就座部的前部与所述支承部的前部之间,与所述就座部的前部接合;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用于安装到所述支承部上,并且,能够拆卸;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处;以及,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到作为所述就座部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上,并且,能够拆卸。
CN201610957853.3A 2015-10-27 2016-10-26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Active CN106608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0788 2015-10-27
JP2015210788A JP6542638B2 (ja) 2015-10-27 2015-10-27 座席装置及び前側カバ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8207A true CN106608207A (zh) 2017-05-03
CN106608207B CN106608207B (zh) 2021-03-23

Family

ID=58562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7853.3A Active CN106608207B (zh) 2015-10-27 2016-10-26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09138B2 (zh)
JP (1) JP6542638B2 (zh)
CN (1) CN1066082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7943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5717B2 (ja) * 2014-07-08 2016-10-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209785A (ja) * 2018-06-01 2019-12-1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シート構造
KR102061838B1 (ko) * 2018-09-04 2020-01-02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차량 시트의 스커트 장치
JP7471144B2 (ja) 2020-05-22 2024-04-1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US11142322B1 (en) * 2020-08-31 2021-10-12 B/E Aerospace, Inc. Attachment assembly for a dress cover and a cushion of an aircraft seat
US11623590B2 (en) 2021-01-08 2023-04-11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ver
US11981232B2 (en) 2022-09-01 2024-05-14 Lear Corporation Trim cover for seat with cushion length adjust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575A (zh) * 2005-06-06 2008-06-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座构造及车座收缩方法
JP2009040172A (ja) * 2007-08-08 2009-02-26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201587344U (zh) * 2009-05-06 2010-09-22 佛吉亚全兴(武汉)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的前座椅面罩
JP5353493B2 (ja) * 2009-07-03 2013-11-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CN203957933U (zh) * 2014-05-23 2014-11-26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座框结构
CN204506631U (zh) * 2015-02-28 2015-07-29 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78226A (en) * 1964-10-23 1966-10-11 Nike Aktiebolag Fab Winter cushion of cellular plastic
DE102005005218B4 (de) * 2005-02-03 2014-01-02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Vorrichtung zum Abdecken eines Spalts zwischen einer Rückenlehne und einem Sitzteil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JP4775792B2 (ja) * 2005-07-21 2011-09-2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隙間隠しカバー付き自動車用シート
JP2010188912A (ja) * 2009-02-19 2010-09-02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帯状カバー
US8770662B2 (en) * 2010-05-27 2014-07-08 Auto Expressions, Llc Vehicle seat cover
JP6604096B2 (ja) * 2015-09-07 2019-11-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575A (zh) * 2005-06-06 2008-06-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座构造及车座收缩方法
JP2009040172A (ja) * 2007-08-08 2009-02-26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201587344U (zh) * 2009-05-06 2010-09-22 佛吉亚全兴(武汉)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的前座椅面罩
JP5353493B2 (ja) * 2009-07-03 2013-11-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CN203957933U (zh) * 2014-05-23 2014-11-26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座框结构
CN204506631U (zh) * 2015-02-28 2015-07-29 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7943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机
CN110547943B (zh) * 2018-05-31 2023-03-28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13585A1 (en) 2017-04-27
US9809138B2 (en) 2017-11-07
JP2017081364A (ja) 2017-05-18
JP6542638B2 (ja) 2019-07-10
CN106608207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8207A (zh)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US10065546B2 (en)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manual independent thigh supports
RU2693582C2 (ru) Посадочный узел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CN103963682B (zh) 车辆座椅总成
US7025424B2 (en) Chair back for a chair
US9987959B2 (en) Seat cover and vehicle seat
JP590408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358948B (zh) 车辆座椅
BR102016002827A2 (pt) montagem veicular para encostos e almofadas
CN104512304B (zh) 头枕和车辆座椅
CN103158586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7487246B (zh) 椅背舒适托架
CN106183925A (zh) 具有塑料基体和薄泡沫的薄座椅
CN105934366A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10027448A (zh) 车辆座椅
JP20160940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027447A (zh) 车辆座椅
RU170066U1 (ru) Диван-кровать
JP6765182B2 (ja) 椅子の肘掛け、椅子
JP2020081222A (ja) シート
CN108883716A (zh) 车用座椅
CN110271467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483292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CN108340818B (zh) 椅背舒适托架
JP649291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カバー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ACHI-S Co.,Ltd.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CHI-S Co.,Ltd.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ACHI-S Co.,Ltd.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GmbH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CHI-S Co.,Ltd.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ACHI-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Andotto Global Holdings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Britai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CHI-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GmbH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Luxembour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ACHI-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Andotop US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CHI-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Andotto Global Holdings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Bri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