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601A - 传感器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8601A
CN104428601A CN201480001821.5A CN201480001821A CN104428601A CN 104428601 A CN104428601 A CN 104428601A CN 201480001821 A CN201480001821 A CN 201480001821A CN 104428601 A CN104428601 A CN 104428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sensor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8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8601B (zh
Inventor
式井慎一
楠龟弘一
N·斯拉万
伊藤达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4428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8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30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 instrument;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et of instru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14HVAC, heating, ventillation, climat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传感器搭载装置(100)具备:生成对装置供给的电源的电源单元(110)、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的传感器(120)、根据由传感器(120)取得的信息来提供指示的第1控制单元(130)、以及按照第1控制单元(130)的指示来控制装置的第2控制单元(150)。从电源单元(110)对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直接供给电源。从电源单元(110)经由通过第1控制单元(130)控制为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开关单元(140)对第2控制单元(150)供给电源。

Description

传感器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搭载了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空气调节设备、冷冻冷藏设备、照明设备、清洁设备以及显示器设备等各种装置中进行如下控制:通过搭载于装置的各种传感器对变动的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并根据通过检测获得的信息、数据来控制装置。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想方设法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例如,作为在空气调节设备中广为人知的例子,有如下控制:通过搭载于空气调节设备的温度传感器来测定空气调节设备吸入的风的温度,并根据测定出的风的温度来变更从空气调节设备吹出的风的强度等,从而调整室内的温度。另外,如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考虑根据通过搭载于空气调节设备的二维红外线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来检测睡觉时的人的身体动作,并判定睡眠状态,从而更细致地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控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36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中,在设备的电源未接通即设备未工作(停止中)时,传感器也不工作。因此,在用户自己切断空气调节设备的电源后或通过定时器驱动来切断空气调节设备的电源后等,传感器变得不工作,因此无法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控制。
在本申请中,对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进行说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源单元,生成对装置供给的电源;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第1控制单元,根据由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提供指示;以及第2控制单元,按照第1控制单元的指示对装置进行控制,从电源单元对传感器以及第1控制单元直接供给电源,从电源单元经由通过第1控制单元控制为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开关单元对第2控制单元供给电源。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公开的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传感器在装置停止期间也工作,所以能够根据需要使装置的工作开始。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舒适性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了装置的室内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构成的图。
图3是对由空气调节设备100进行的设备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具体例1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是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具体例2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具体例3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200的构成的图。
图8A是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200的具体例1进行说明的图。
图8B是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200的具体例2进行说明的图。
图8C是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200的具体例3进行说明的图。
图8D是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200的具体例4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由传感器120测定出数据的处理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睡眠时的人的一般的生理现象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估计人的温冷感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估计人的温冷感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图13是对使用了第3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300的具体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温度传感器121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表示由温度传感器121取得的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16是对温度传感器122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的空气调节设备301的构成的图。
图18是对空气调节设备301中实现的导风板(louver)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9是对空气调节设备301中实现的压缩机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0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400的构成的图。
图20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其他的空气调节设备401的构成的图。
图21是对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器设备500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
图22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有时也会省略说明。此外,在附图的一部分中,为了易于理解公开内容,根据需要对特定的构成要素进行示意性地表示、或简化、或省略。
<成为本发明的基础的知识>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安装有装置10的房间的内部的图。图1所例示的装置10是搭载了传感器12的空气调节设备,该装置10被安装在房间的壁面上。设为人(用户)51进入到由被子53a以及褥子53b构成的寝具53中正在睡觉。下面,将该正在睡觉的人表述为睡觉者51。
图22中示出了作为上述的图1的状况中的装置10而使用的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的构成图。
图22所示的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具备电源单元1100、传感器1200、第1控制单元1300、开关单元1400、第2控制单元150、操作单元16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170。装置功能单元170包括导风板171、压缩机172以及风扇(fan)173等。
在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中,电源单元1100从外部输入第1电源(例如,AC100V等),并产生设备所需的第2电源(例如,DC12V等)。电源单元1100产生的第2电源供给至开关单元1400(此外也根据需要供给至操作单元160)。开关单元1400是能够根据操作单元160的控制来切换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构成,在接通状态时将从电源单元1100输入的第2电源输出至后级的构成。开关单元1400输出第2电源的后级的构成是传感器1200、第1控制单元1300以及第2控制单元150。
传感器1200相当于图1的传感器12,例如是取得与室内的温度有关的信息(测定数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二维地测定温度分布的热图像传感器等适于作为该温度传感器。由传感器1200取得的信息(测定出的数据)被输出至第1控制单元1300。第1控制单元1300从由传感器1200取得的信息中提取特征量。作为特征量,举出例如室内的人的有无、人存在的位置、及人的脸部温度等。通过这样的特征量,第1控制单元1300能够掌握(根据人的位置)应当使风朝向哪个方向、以及(根据脸部温度等)应当吹出何种程度的温度的风等的、现在的房间所需的控制。通过第1控制单元1300所掌握的控制内容被输出至第2控制单元150。第2控制单元150与装置功能单元170连接,并根据从第1控制单元1300接受到的控制内容,通过导风板171调整风向、通过压缩机172调整风温度、通过风扇173调整风量。此外,第2控制单元150根据从操作单元160指示的控制内容,同样能够进行风向、风温度、风量的调整。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中,产生如下的问题。
例如,考虑人在设定关闭定时器来使空气调节设备1000工作的状态下睡觉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经过了通过定时器(操作单元160)设定的时间后,通过来自定时器的信号将开关单元1400切换为断开状态,所以包括传感器1200的动作在内空气调节设备1000整体停止。
在空气调节设备1000停止后,可以预想到如下情况:若是夏季则室内的温度会上升,若是冬季则室内的温度会下降。然而,空气调节设备1000由于传感器1200停止,无法检测室内的温度变化。因此,认为睡觉者51无法舒服地睡眠,在最坏的情况下会醒来。另外,还考虑设定开启定时器来使空气调节设备1000自动地开始工作的情况,但仅能在经过了在睡觉前设定的时间后使空气调节设备1000工作,所以无法恰当地应对会无法预测地变化的室内的温度。
也就是说,在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中,在未接通设备主体的电源时、即未使开关单元1400为接通状态时,存在如下问题:传感器120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0不工作,无法使用利用传感器1200的功能。
<本发明人们着眼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人们着眼于在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中即使装置的主要功能单元由于电源被切断而停止也使传感器工作的情况,新创出了对用户而言便利性及舒适性等提高的装置。
基于该新创出的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如下。
<发明的各形态的概要>
基于发明的本申请的一个形态的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具备:电源单元,生成对装置供给的电源;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第1控制单元,根据由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提供指示;以及第2控制单元,按照第1控制单元的指示对装置进行控制,从电源单元对传感器以及第1控制单元直接供给电源,从电源单元经由通过第1控制单元控制为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开关单元对第2控制单元供给电源。
此外,传感器也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的至少一种传感器。
根据该一个形态,在装置停止期间也能够使传感器以及第1控制单元工作。
在该一个形态中,在开关单元为断开状态时通过传感器取得请求装置工作的信息时,第1控制单元能够将开关单元切换为接通状态,并对第2控制单元提供指示。
根据该一个形态,通过第1控制单元,能够根据需要使装置的工作开始。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舒适性等。
此处,例如在传感器中取得了与以前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没有差异的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1控制单元不对第2控制单元提供基于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指示,则能够降低装置的消耗减力。
作为另一个形态,例如,第1控制单元能够将基于由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
另外,第1控制单元能够通过将基于由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来对接收到指示的其他的装置进行远程控制。
根据该另一个形态,能够容易地控制本装置以外的其他装置。
此处,例如在传感器中取得了与以前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没有差异的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1控制单元不对装置之外发送信息,则能够降低装置的消耗减力。
此外,作为另外一个形态,例如,将传感器形成为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
此处,例如在传感器中取得了与以前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没有差异的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情况下,第1控制单元还能够变更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时间间隔、或变更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处理间隔。由此,能够降低装置的消耗减力。
此外,作为另外一个形态,例如,第1控制单元能够根据由传感器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估计人的行动或睡眠时的被褥的状态。
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是空调机的情况下,第1控制单元能够通过对第2控制单元提供指示,来控制例如风的送出/停止、方向、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的至少一个。
此外,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是显示器装置的情况下,第1控制单元能够通过对第2控制单元提供指示,来控制例如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内容的选定。
另外,第1控制单元能够对于具有空气调节功能的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风的送出/停止、方向、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的至少一个,能够对于具有照明功能的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照明的点亮/熄灭以及调光的至少一个,能够对于具有清洁功能的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清洁的开始/停止、位置以及时间的至少一个,对于具有冷冻及/或冷藏功能的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冷冻及/或冷藏的开始/停止、以及温度的至少一个。
根据该另外一个形态,能够容易地远程控制各种各样的其他的装置。
<发明的各形态的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作为上述的图1的状况中的装置10而使用的、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构成的图。
图2所示的空气调节设备100具备电源单元110、传感器120、第1控制单元130、开关单元140、第2控制单元150、操作单元16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170。装置功能单元170包括导风板171、压缩机172以及风扇173等。另外,装置功能单元170的构成是一个例子,既可以包括其他的构成,还可以缺少一部分构成。
在空气调节设备100中,电源单元110从外部输入第1电源(例如,AC100V等),并产生设备所需的第2电源(例如,DC12V等)。电源单元110产生的第2电源被供给至传感器120、第1控制单元130、以及开关单元140(此外根据需要也供给至操作单元160)。开关单元140是能够根据操作单元160的控制来切换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构成,在接通状态时将从电源单元110输入的第2电源输出至后级的构成。该开关单元140既可以是机械的开关,还可以是电气的开关,此外既可以通过硬件控制还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开关单元140输出第2电源的后级的构成是第2控制单元150。操作单元160是无线或有线的操作终端,典型地是远程控制器(遥控器)。此外,操作单元160是包括能够在任意的设定时间对开关单元140的接通状态/断开状态进行切换的定时器功能的概念。操作单元160通过无线来操作开关单元140的情况下,开关单元140具有接收功能。
传感器120例如是温度传感器,取得与室内的温度有关的信息(测定数据)。能够二维地测定温度分布的热图像传感器等适于作为该温度传感器。由传感器120取得的信息(测定出的数据)被输出至第1控制单元130。第1控制单元130从由传感器120取得的信息中提取特征量。作为特征量,举出例如室内的人的有无、人存在的位置及人的脸部温度等。通过这样的特征量,第1控制单元130能够掌握(根据人的位置)应当使风朝向哪个方向、以及(根据脸部温度等)应当吹出何种程度的温度的风等、现在的房间所需的控制。第1控制单元130所掌握的控制内容被输出至第2控制单元150。此处,第1控制单元130具有切换开关单元140的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功能,以执行输出到第2控制单元150的控制内容。第2控制单元15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170如上所述。另外,第1控制单元130以及第2控制单元150只要是例如微型电子计算机等的能够执行运算处理、设备控制功能的部件即可,不特别限定,两控制单元可以是同一构成。
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构成与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的构成有下述的不同点。
首先是,不经由开关单元140而从电源单元110对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直接供给电源。其次是,第1控制单元130具有切换开关单元140的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功能。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3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通过上述构成的差异而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图3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进行的设备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因为不经由开关单元140而从电源单元110对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直接供给电源,所以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始终工作。也就是说,即使在开关单元140为断开状态而第2控制单元150未工作即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功能停止的情况下,也通过传感器120监视室内并获得温度(分布)的信息(步骤S31)。然后,即使在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功能停止的情况下,也对第1控制单元130送出通过传感器120取得的信息,第1控制单元130进行从该信息中提取特征量并判断是否需要控制设备的处理(步骤S32)。因此,能够始终维持监视室内的温度并能够执行基于特征量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控制的状态。另外,传感器120的监视行为既可以连续地进行,也可以按规定的时间间隔离散地进行。此外,第1控制单元130从传感器120受理信息的行为也是,既可以连续地进行,也可以按规定的时间间隔离散地进行。
并且,因为第1控制单元130具有切换开关单元140的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功能,所以无论何时都能够在需要时控制开关单元140的状态。
也就是说,即使在开关单元140为断开状态而第2控制单元150未工作即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功能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接通状态而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工作(步骤S33,S34)。因此,始终监视室内的温度,如果成为基于特征量的装置的控制是必要的状态(步骤S32中为是),则能够立即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工作来将室内的温度调整到最佳(步骤S35)。此外,即使在开关单元140为接通状态而空气调节设备100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断开状态而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步骤S36,S37)。因此,始终监视室内的温度,如果成为基于特征量的装置的控制是不必要的状态(步骤S32中为否),则能够立即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
作为利用了该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的功能的具体例,例如考虑如下的各种各样的例子。
[具体例1]
对睡觉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在通过关闭定时器等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后,通过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能够检测睡觉者51的脸部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的状态。检测到该状态后,第1控制单元130判断为因周围温度高而睡觉者51不舒服,并将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接通状态。由此,能够使第2控制单元150即空气调节设备100工作。此时,第1控制单元130能够根据提取到的特征量来判断朝向哪个位置、以何种程度的风量、产生何种程度的温度的风,因此能够将该判断出的控制内容输出至第2控制单元150,并适当地控制导风板171、压缩机172以及风扇173。
通过该控制能够将睡觉者51的周围温度抑制在一定温度以下,所以睡觉者51能够舒适地继续睡眠。
另外,此处对监视室内的温度(分布)并检测脸部的温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不仅仅是脸部,还可以检测例如手或脚的温度。根据手或脚的温度,既可以控制空气调节设备100的风量、风向、风温的全部或任一个,也可以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停止状态。尤其是在睡觉者51对冷敏感的情况下,手或脚的温度的降低显著,因此通过测定手或脚的温度,即使是对冷敏感的人,也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条件。
此外,在根据室内的温度(分布)检测人的手或脚的温度的情况下,例如能够检测如图4所示那样因被子53a卷起而露出的睡觉者51的手或脚。例如如果这是夏季,则控制空气调节设备100的运转条件(风量、风向、风温等的一个以上)或控制设备的工作/停止状态,以避免睡觉者51的体温下降必要以上,从而能够提供不会感冒的舒适的室内条件。
此外,第1控制单元130能够根据提取到的身体动作量来判断睡觉者51是否已进入到睡眠状态。因此,例如在检测到睡觉者51的睡眠状态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到此后睡醒为止的期间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启动或者停止时发出的“哔”等的工作音不会鸣响。通过这样的控制,能够不妨碍睡觉者51的睡眠而维持舒适的环境。同样地,在判断为睡眠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节制压缩机172的工作或也节制导风板171、风扇173的工作,能够抑制杂音的产生,能够不妨碍睡觉者51的睡眠而维持舒适的环境。
[具体例2]
使用图5,对睡醒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即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也工作,所以能够检测如图5那样进入房间的人54(下面,记为进屋者54)。此时,通过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例如在检测到检测出的脸部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第1控制单元130判断为进屋者54不舒服,并将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接通状态。由此,能够使第2控制单元150即空气调节设备100工作。
利用该控制,通过将进屋者54的周围温度抑制为一定值以下或吹风等,能够使进屋者54以及室内变得舒适。
当然,在检测出的进屋者54的脸部温度为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只要进行提高进屋者54的周围温度的控制即可,在还安装了湿度传感器作为传感器120的情况下,也可以包括湿度在内进行控制。并不将通过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实现的控制限定于该具体例。当然,既可以将传感器120检测到人的情况作为触发来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工作,也可以将其他的变化作为触发来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工作。另外,在人离开房间而不在房间的情况下,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判断为室内没人,从而能够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在此情况下,在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后,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也继续工作,所以在接下来有人进屋的情况下能够自动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开始工作。
此外,作为用作传感器120的传感器,除了实施例中说明的温度传感器以外还可以是湿度传感器,还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这双方。众所周知,通常人的舒适度很大程度还被湿度所左右,例如如果在30℃环境下,在湿度达到60%以上时,会非常不舒服,但在湿度为40%左右时,即使温度高也感觉舒适。因此,通过使用湿度传感器来检测湿度,并与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同样地通过第1控制单元130计算舒适的条件,并经由第2控制单元150控制导风板171、压缩机172、风扇173等,从而同样能够创造出舒适的环境。当然,通过搭载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这双方,能够更精密地创造出舒适的环境。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将在空气调节设备100中进行控制的对象设为风量、风向、风温这三个进行了说明,但可以是其中的任一个,也可以是全部,还可以包括它们以外的对象。
[具体例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100中,即使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也始终工作。因此,存在消耗电力比以往的空气调节设备1000增加的课题。因此,对设法尽可能减少空气调节设备100停止期间的消耗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图6是对图3的流程图增加了用于控制消耗电力的工序(步骤S61~S64)的流程图。
第1控制单元130在从传感器120新受理信息(数据)后(步骤S31),将该新受理的信息与上次从传感器120受理的信息进行比较(步骤S61)。然后,在判断为双方的信息没有差别的情况下(步骤S62中为是),第1控制单元130进行消耗电力削减工作(步骤S63),如减少传感器120取得信息(测定数据)的频率、或降低能力(分辨能力、范围)、或者延长自身处理从传感器120受理的信息的间隔。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双方的信息有差别的情况下(步骤S62中为否),第1控制单元130进行通常工作(步骤S64)。此时,如果已经进行消耗电力削减工作,则返回到通常工作。
通过该控制,在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中能够适当地削减消耗电力。
(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7、图8A~图8D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200的构成以及控制进行说明。图7中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200的构成。图8A~图8D分别对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200的具体例1~4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空气调节设备200具备电源单元110、传感器120、第1控制单元230、开关单元140、第2控制单元150、操作单元16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170。第1控制单元230包括发送处理部231。
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200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具备包括发送处理部231的第1控制单元230。除了第1控制单元230以外的构成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构成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第1控制单元230从通过传感器120取得的信息中提取特征量。作为特征量,举出例如室内的人的有无、人存在的位置及人的脸部温度等。通过这样的特征量,第1控制单元230能够掌握(根据人的位置)应当使风朝向哪个方向、以及(根据脸部温度等)应当吹何种程度的温度的风等的、现在的房间所需的控制。第1控制单元230所掌握的控制内容被输出至第2控制单元150,并且根据需要经由发送处理部231发送至外部。发送处理部231例如由辐射无线电波的发信机及控制发信机的控制器等构成。
下面,使用实施例1~4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由于上述构成的差异而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
[具体例1]
图8A是示意地表示安装了空气调节设备200、路由器281、带接收器风扇282的房间的内部的图。带接收器风扇282具有接收以及解释并执行由空气调节设备200的第1控制单元230经由发送处理部23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的功能。该控制信号经由例如路由器281来收发。此外,带接收器风扇282具有指标功能单元283,该指标功能单元283产生使空气调节设备200的传感器120感知并识别出该带接收器风扇282自身的存在的指标信号。例如,可以将产生传感器120能够感知的红外线的红外线LED作为指标功能单元283搭载在带接收器风扇282上,并以规定的周期使红外线闪烁来作为指标信号。或者,也可以将产生传感器120能够感知的热的发热体作为指标功能单元283搭载在带接收器风扇282上,并以规定的温度使发热体发热来作为指标信号。当然,除了该红外线LED及发热体以外还能够使用其他机构作为指标功能单元283。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20除了能够检测室内的周围温度、睡觉者51的存在、脸部温度以及身体动作量等以外,还能够通过指标信号来检测带接收器风扇282的存在。在检测到带接收器风扇282的情况下,空气调节设备200能够进行包括带接收器风扇282在内的空气调节。即,第1控制单元230在判断为应当控制带接收器风扇282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发送处理部231以及路由器281来发送用于驱动带接收器风扇282的控制信号。此时,作为发送的控制信号,考虑发送与由带接收器风扇282产生的风的方向、强度、摇头有无等有关的内容。接收到控制信号的带接收器风扇282根据控制信号的内容,调整风的方向、强度、摇头等后进行工作。
例如,在夏季,睡觉者51的脸部温度超过35℃时,睡觉者51感觉不舒服的可能性大。这能够根据在秋季、春季等的能够舒适地睡眠时的脸部的温度是33~34℃左右的情况来预测。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睡眠时的脸部以外的皮肤温度与季节无关、不会发生变动。因此,在脸部温度超过35℃时,进行保持脸部以外的温度一定的状态不变而仅使脸部周边的温度下降1~2℃的控制,从而能够更舒适地睡眠。
通常,空气调节设备200大多设置在距睡觉者51为2~3m左右的位置,有时存在难以使来自空气调节设备200的风仅吹到睡觉者51的脸部的情况。然而,通过如该具体例那样与带接收器风扇282协作,能够仅对睡觉者51的脸部周边吹风。通过这样处理,能够不会使睡觉者51的身体的温度下降到必要以上而使睡觉者51的脸部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提供非常舒适的睡眠。
此时,例如在周围温度不高而仅脸部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使空气调节设备200停止的状态不变而仅使带接收器风扇282运行。通过这样处理,能够实现在维持舒适度的同时抑制消耗电力的空气调节。
另外,此处,以将带接收器风扇282作为与空气调节设备200连接的外部的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不言而喻,只要是具有空气调节功能的外部的装置,就具有同样的效果。此外,即使是不具有空气调节功能的外部的装置,也能够发挥如下的效果。
[具体例2]
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有空气调节设备200、路由器281、带接收器照明284的房间的内部的图。带接收器照明284具有接收以及解释并执行由空气调节设备200的第1控制单元230经由发送处理部23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的功能。该控制信号经由例如路由器281来收发。此外,带接收器照明284与上述的带接收器风扇282同样地,具有指标功能单元283,该指标功能单元283产生能够使空气调节设备200的传感器120感知并识别该带接收器照明284自身的存在的指标信号。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20除了能够检测室内的周围温度、睡觉者51的存在、脸部温度以及身体动作的量等以外,还能够通过指标信号来检测带接收器照明284的存在。在检测到带接收器照明284的情况下,空气调节设备200能够控制照明的点亮/熄灭。例如,第1控制单元230在根据提取到的身体动作量等的特征量能够判断出睡觉者51睡醒了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发送处理部231以及路由器281发送用于驱动带接收器照明284的控制信号即点亮信号。接收到点亮信号的带接收器照明284能够相应于睡觉者51的起床时刻而自动点亮照明。由此,睡觉者51无需在室内的黑暗中找寻照明的开关位置,便利性提高。
另外,在该具体例中,对控制房间的照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可以控制起居室、走廊、卫生间的照明等。此外,也考虑对卫生间的空气调节、座便温度进行控制。
此外,在该具体例中,对检测睡觉者51的身体动作量进行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控制。例如,获取睡眠时的体温通常从入睡期逐渐降低并从起床的前1~2个小时起上升这样的规律。此外,关于睡眠时的身体动作,已知起床前比入睡期的量增加。因此,也可以通过第1控制单元230提取这些体温信息、身体动作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设想起床时刻。在此情况下,通过在设想的起床时刻之前一点一点地使带接收器照明284的明亮度上升,也能够促进舒缓的睡醒。
此外,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睡觉者51的手势来与带接收器照明284协作。例如,如果在第1控制单元230中预先设定伸展手臂并大幅摆动这一手势是使带接收器照明284点亮/熄灭的讯号,则在房间暗时睡觉者51即使不找寻照明而伸展手臂并大幅摆动,也能够将室内照亮。当然,此处的手势是一个例子,例如可以使用两手,可以弯曲伸展,此处并不限定其方法。
另外,在睡觉者51是例如幼儿并尿床了的情况下,将观察到短时间且局部的温度降低。通过第1控制单元230检测出该现象的情况下,将带接收器照明284点亮,督促睡觉者51起床,从而能够防止原封不动地继续睡觉引起的体温的降低或感冒。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空气调节设备200的风温上升来防止体温的降低或感冒。此外,在父母的卧室中也设置有带接收器照明的情况下,也可以点亮该照明来通知父母睡觉者51尿床的情况,如果在父母的卧室中有未图示的带接收器警报器,也可以通过鸣响该警报器来通知父母睡觉者51尿床的情况。这样,能够促使父母适当地照看还是孩子的睡觉者51,具有能够防止睡觉者51的体温降低并能够防止感冒的效果。
[具体例3]
图8C与图8B同样地,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有空气调节设备200、路由器281、带接收器照明284的房间的内部的图,不同之处在于有二名睡觉者51以及55。在此情况下,根据通过传感器120获得的图像,在第1控制单元230中检测到存在二名睡觉者的情况。此时,例如睡觉者51睡醒的情况下,第1控制单元230中知晓睡觉者51睡醒但睡觉者55还在睡眠中这一情况。因此,通过设定成通过第1控制单元230发送给带接收器照明284的信号来降低明亮度后点亮,从而具有不妨碍睡觉者55的睡眠并且能够确保睡觉者51的便利性的效果。
此外,例如在根据从第1控制单元230提取到的身体动作量而判断为是入睡时的期间,也可以事先使带接收器照明284以微光点亮,同样地在从第1控制单元230提取到的身体动作量降低而判断为已达到例如深度睡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使带接收器照明284熄灭的控制。例如,知晓在因为孩子害怕等的理由而整夜点亮微光睡觉的情况下睡眠变浅。然而,通过上述处理,能够在入睡时点亮微光进而在达到深度睡眠时熄灭,因此能够获得更深的睡眠。当然如上所述,在睡醒时会自动点亮,因此不会出现睡醒时房间暗(暗而感到恐怖)的情况。
另外,在此情况下,照明的明亮度控制既可以通过空气调节设备200的第1控制单元230来决定,也可以用带接收器照明284接收通过第1控制单元230提取到的身体动作量并在带接收器照明284内判断明亮度后进行控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控制方法,不限定于该方法。
[具体例4]
图8D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有空气调节设备200、路由器281、带接收器吸尘器285的房间的内部的图。带接收器吸尘器285具有接收以及解释并执行由空气调节设备200的第1控制单元230经由发送处理部23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的功能。该控制信号经由例如路由器281来收发。此外,带接收器吸尘器285与上述的带接收器风扇282同样地,具有指标功能单元283,该指标功能单元283产生能够使空气调节设备200的传感器120感知并识别出该指标功能单元283自身的存在的指标信号。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20除了能够检测室内的周围温度、睡觉者51的存在、脸部温度以及身体动作的量等以外,还能够通过指标信号来检测带接收器吸尘器285的存在。在检测到带接收器吸尘器285的情况下,空气调节设备200能够控制吸尘器的工作/停止。例如,第1控制单元230在根据提取到的身体动作量等的特征量能够判断为睡觉者51处于睡眠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发送处理部231以及路由器281发送驱动带接收器吸尘器285的控制信号即起动信号。接收到起动信号的带接收器吸尘器285能够相应于睡觉者51的睡眠定时而开始清洁。由此,睡觉者51能够在睡觉期间进行房间的清洁,便利性提高。
此外,能够根据由传感器120检测到的温度分布来检测睡觉者51的位置,根据检测出的睡觉者51的位置信息,第1控制单元230能够规定带接收器吸尘器285应当清洁的范围。另外,也可以根据身体动作等估计睡眠深度,并基于估计出的睡眠深度来对带接收器吸尘器285的工作进行控制。例如,通过在睡眠深度变深的定时使带接收器吸尘器285工作,从而具有能够不妨碍睡觉者51的睡眠而清洁房间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对不是放置在睡觉者51睡觉的房间而是放置在其他的房间的带接收器吸尘器进行控制。
另外,在上述具体例中,对带接收器风扇282、带接收器照明284、带接收器吸尘器285经由路由器281接收由第1控制单元230经由发送处理部23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控制信号的接收不经由路由器281而从发送处理部231直接进行的构成。当然,可以是有线或无线。此外,空气调节设备200控制的对象,除了带接收器风扇282、带接收器照明284以及带接收器吸尘器285以外,还可以应用具备接收器的各种各样的装置。例如,也可以与火灾警报器等协作,在此情况下,考虑在通过传感器120检测到异常高的温度时使火灾报告器的警报器鸣响。通过这样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火灾报告器的检测性能。
此外,空气调节设备200控制的对象并不限定于处于同一房间的装置。例如,可以经由路由器281与因特网连接,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使用这些数据来对空气调节设备200、带接收器风扇282等进行控制,也可以使用于例如其他的装置的控制、统计调查或故障预测等的其他的用途。进而,在将冰箱作为对象的情况下,考虑在检测到睡觉者51已进入到睡眠后节制压缩机的工作而使冰箱运转的控制。由此,冰箱的声音安静,因此睡觉者51能够进一步获得深度睡眠。
[检测数据的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9,对由传感器120测定出的数据(所取得的信息)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9是通过传感器120测定并通过第1控制单元230提取到的数据即睡觉者51的脸部温度的变化的一例。在图9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脸部温度。
首先,在图9(a)中可知,将传感器120的测定时间间隔设为p1(秒),每隔p1(秒)描绘脸部温度。在此情况下,以每隔p1(秒)从传感器120获得的信息为基础,通过第1控制单元230提取脸部温度,并每隔p1(秒)从发送处理部231发送控制信号。此处,通常知晓睡眠时的体温从睡眠初期到清晨逐渐降低,但不太能看到大的变动。因此,在睡眠时发送的大的控制信号成为相同数据的控制信号的可能性大。
因此,例如在带接收器风扇282侧,事先设定为,在经过p1(秒)后未接收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使用紧前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只要能够设定这样的带接收器风扇282,在通过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230提取到的脸部温度与p1(秒)前的脸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第1控制单元230就能够停止控制信号的发送。
通过这样,无需从发送处理部231发送多余的控制信号,具有能够削减在发送处理部231的驱动、路由器281中的收发、带接收器风扇282等中的控制信号的接收时所耗费的消耗电力的效果。
在图9(a)的例子中,控制信号实际从空气调节设备200的发送处理部231发出的定时,仅仅是以○标记表示的、在测定初期的定时、脸部温度变动了f1(℃)的t1秒后、脸部温度变动了f2(℃)的t2秒后、脸部温度变动了f3(℃)的t3秒后。
此外,在图9(b)的例子中,传感器120中的测定时间间隔在测定初期是每隔p1(秒)提取脸部温度,但在以p1(秒)的时间间隔提取到的脸部温度二次连续是相同的温度的情况下,将测定间隔从p1(秒)变更为比p1(秒)长的p2(秒)后提取脸部温度。
例如,在带接收器风扇282侧,事先设定为,在经过p1(秒)后未接收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使用紧前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如果能够设定这样的带接收器风扇282,则通过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230以p1(秒)间隔提取到的几个脸部温度连续是相同的温度的情况下,延长第1控制单元230发送控制信号的间隔(拉长间隔)。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减少从发送处理部231发送多余的控制信号的次数,能够削减在发送处理部231的驱动、路由器281中的收发、带接收器风扇282等中的控制信号的接收时所耗费的消耗电力。
另外,在图9(b)中,对将传感器120的测定间隔从p1(秒)变更为p2(秒)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当然也可以不变更传感器120的测定间隔,而将第1控制单元230的脸部温度的提取定时变更为p2(秒)、或将从发送处理部231发送控制信号的定时变更为p2(秒),此处并不限定该方法。此外,也可以将图9(a)的方式与图9(b)的方式组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睡眠时的脸部的温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无论在睡醒时还是其他的部位,都可以进行同样的控制,相应于变化的体温变动,获得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以睡眠中为例对于搭载了热图像传感器的空气调节设备100以及200进行了说明。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对在搭载了热图像传感器的空气调节设备100以及200中具体进行怎样的控制能够获得更舒适的睡眠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0,对睡眠时的人的一般的生理现象进行说明。
图10(a)表示睡眠的深度的时间推移,图10(b)表示睡眠中的体温及体表温度的时间推移,图10(c)表示身体动作量的时间推移。另外,图10所示的数据是代表性的人的一例,这些波形依赖于个体差别及周围环境等而不同。
使用图10(a),对睡眠的深度进行说明。
在睡眠中,被分为眼球急速地动作的REM(Rapid Eye Movement: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和不伴随眼球运动的无REM睡眠这两种,并且无REM睡眠根据睡眠的深度不同而存在1~4的阶段。另外,在睡眠阶段4,睡眠最深、脑也睡眠,但另一方面,REM睡眠被说成是身体睡眠但脑活动的状态。如图10(a)所示,在睡眠中,REM睡眠和无REM睡眠交替出现。在刚刚入睡后首先出现无REM睡眠,接着出现REM睡眠。该周期通常被设为大约90分钟左右,在一个晩上期间该周期出现4~5次是普遍的。也将该90分钟的周期称为超日节律(ultradian rhythm)。
此外,如图10(c)所示,一般而言,睡眠中的身体动作量在睡眠深时不易发生,而在睡眠深度浅时或REM睡眠的阶段发生频率变高。
接着,使用图10(b)对于睡眠中的体表温度变动进行说明。
在睡眠中代谢量下降,因此深部体温(实线)有从睡眠前起降低的倾向,通常在睡眠中期至后期下降到最低体温后,朝向睡醒而上升。此外,额部皮肤温度(点线)是体表温度,但与比较的深部体温近似是不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的部位,额部皮肤温度(点线)有在睡眠中稳定在稳定状态以后示出大致一定温度的倾向。另一方面,鼻部皮肤温度(虚线)属于末梢部,鼻部皮肤温度(虚线)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此外,一般而言,在REM睡眠中,自律神经系统的活动不稳定,因此末梢部的皮肤温度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图10(b)的鼻部皮肤温度那样,有时存在体表温度根据环境温度而在REM睡眠时附近变动的情况是广为人知的。此外,在REM睡眠及其前后的睡眠深度1~2左右的比较浅的睡眠的定时,在睡眠时暂时睡醒的中途睡醒的发生频率较高,认为将该期间的室内环境保持为舒适与中途睡醒频率的降低以及舒适的睡眠的增进相关。
一般而言,在人感觉冷时,考虑通过抑制朝向末梢部流动对血流的量来防止深部体温的降低,在末梢皮肤温度相对于深部体温降低到规定温度时,能够估计出此人感觉冷。此外,在人感觉热的情况下与此相反,在此情况下通过增加朝向末梢部流动的血流的量来促进体内的热的扩散,在此情况下与寒冷时相比较,末梢皮肤温度相对地上升。即,通过监视如鼻部皮肤温度那样的末梢皮肤温度,能够估计人的温冷感。此外,考虑通过用空气调节设备等调整环境温度以使该末梢皮肤温度收敛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从而能够始终维持舒适的睡眠环境。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在REM睡眠时体表温度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通过用空气调节设备调整周围温度以使该定时的鼻部等的属于末梢部位的体表温度的变动变小,从而能够使中途睡醒的频率降低,进而能够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另外,此处,以将鼻部皮肤温度作为末梢皮肤温度为例进行表示,但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部位,有颊部、手背、手掌部等,并不限定测定部位。
此外,如深部体温根据人而有偏差那样,末梢部的皮肤温度也根据人而有某种程度的个体差,但通过取和深部体温近似的额部皮肤温度与末梢皮肤温度的差分并调整环境温度以使差分值为规定温度以下,能够提供个体差较少的更舒适的睡眠环境。作为一例,在图11中示出了从鼻部皮肤温度减去额部皮肤温度的曲线。如上所述可知,鼻部与额部的温度差分随着睡眠变浅而上升,并在REM睡眠定时的附近迎来峰值。考虑通过用空气调节设备调整周围温度以使该周期性的体温变动变小,从而能够降低中途睡醒的频率,能够提供更舒适的睡眠环境。
另外,在上面的叙述中,作为与深部体温近似的部分,选择了额部,但即使是这以外的部位,只要是能够反映深部体温的部分即可,例如可以使用血管部位。例如,也能够通过对血管部位和非血管部位进行比较来估计温冷感。例如,也可以如图12那样,测定手的血管部位306的温度和附近的非血管部位307的温度并取差分。通过这样,个体差减小,进而能够根据附近部位的温度来估计温冷感,因此还具有能更简便地进行测定的效果。
接着,对在睡眠中测定身体的皮肤温度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3是通过在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300上搭载的传感器120测定睡觉者51的皮肤温度的状况的示意图。传感器120也可以是例如图14所示的温度传感器121。图14所示的温度传感器121包括设置红外线检测元件121e的红外线检测元件阵列121b、保持红外线检测元件阵列121b的轴121d、保持轴121d对基板121a、在红外线检测元件121e上成像出热图像的透镜121f、以及轴121c。轴121c能够沿纸面上的左右方向旋转,轴121d能够沿纸面上的上下方向旋转。此外,透镜121f通过未图示的部件相对于红外线检测元件阵列121b固定。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轴121c、轴121d旋转,能够从上下左右方向较宽地成像出热图像。
此处,透镜121f通常使用能够透射远红外线的锗、硅等,以使远红外线成像。然而,透镜121f的材料如果是树脂材料,也可以是高密度聚乙烯等,只要是透射远红外线的玻璃类材料即可,并不限定。通过使用这样的能够扫描宽角度的温度传感器121,在工作初期如图13那样以角度θ1的方式较宽地扫描室内,由此能够检测到人在哪里。将此时获得的图像的一例示于图15(a)。一般而言,人的皮肤温度如果是例如额部附近为33℃左右,在通常的睡眠时比周围温度高。因此,通过检测高温部位,能够掌握睡觉者的位置,通过追踪自进屋时起的动作,即使是电视机等的发热体,如果是静止的话,也能够区分。此时,温度传感器121例如用多个红外线检测元件121e形成一个像素,从而所形成的一个像素的平均一个像素的灵敏度提高而能够进行高速的扫描,并能够迅速地检测睡觉者51的位置。
在从通过角度θ1的扫描而获得的图像中检测到睡觉者51的脸部的位置后,接着详细地检测睡觉者51的颜面附近的温度。在该检测中,通过如图13那样以角度θ2对室内进行狭窄地扫描,来检测睡觉者51的颜面附近的详细的温度。将其颜面附近的热图像的一例示于图15(b)。一般而言,在颜面的皮肤温度当中,额部的温度最高,鼻子或颊部的温度最低。因此,例如可以提取并剪切出颜面的位置,在其中心部分的温度当中,将最低温度的位置(图中A2)检测为鼻部,将最高温度的位置(图中A1)检测为额部。此外,例如,也可以根据脸部的轮廓和额部位置来确定颊部的位置。这样,能够检测睡觉者51的额部温度、鼻部温度以及颊部温度等。
另外,此处所叙述的方法是用于测定睡觉者51的体表温度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的方法。例如,温度传感器120可以是图16所示的温度传感器122。温度传感器122由基板122a、将红外线检测元件122e排列成二维矩阵状的红外线检测元件阵列122b、构成变焦透镜122h的透镜122f以及透镜122g构成。红外线检测元件阵列122b安装在基板122a上,变焦透镜122h通过未图示的部件保持在基板122a上。透镜122f以及122g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机构部件沿与光轴平行的方向滑动。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调整透镜12112f与透镜112g的位置关系,能够拍摄广角图像和望远图像这双方。例如,通过调整透镜122f与透镜122g的位置关系,能够拍摄如图15(a)那样的广角图像。此外,温度传感器122中与温度传感器121同样地,安装有轴122c、轴122d,从而能够取得任意的位置的望远图像。即,在初期,通过对透镜122f与透镜122g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拍摄如图15(a)的广角图像,从拍摄到的图像中提取颜面位置,并在使轴122c、轴122d旋转而朝向提取到的颜面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调整透镜122f与透镜122g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以较高的析像度拍摄如图15(b)的颜面的温度分布。
另外,在图16的红外线检测元件阵列122b中,像素数是10像素×10像素,但这只不过是一例,像素数能够任意决定。此外,图15所示的图像也只不过是一例,并不与温度传感器121以及122的红外线检测元件的像素数相对应。
接着,为了检测这样的皮肤温度的变动,需要以较高的温度精度来检测皮肤温度。关于该方法,使用图17~图19来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为了以较高的温度精度检测皮肤温度而使空气调节设备100以及200进一步改善了的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301的构成的图。
如图17所示,空气调节设备301具备电源单元110、传感器120、第1控制单元130、开关单元140、第2控制单元350、操作单元16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370。该第3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30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2控制单元35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370进行特征性的控制。第2控制单元35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370以外的构成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构成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装置功能单元370将导风板171的状态反馈给第2控制单元350。具体地说,装置功能单元370将导风板171朝向的方向(风吹出的方向)通知至第2控制单元350。第2控制单元350将从装置功能单元370通知的导风板171朝向的方向传递给传感器120。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根据导风板171的位置使传感器120工作。
图18是使用了空气调节设备301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在从导风板171吹出的风未直接吹到睡觉者51的定时,通过传感器120来测定睡觉者51的颜面的温度分布。如果这样的话,能够避免传感器120对风吹到睡觉者51而表面温度暂时降低的状态进行测定。因此,能够降低每次测定的温度偏差,能够提高测定温度的精度。当然,也可以在风未直接吹到睡觉者51的定时,与导风板171的方向朝向某规定的方向的定时同步地用传感器120测定温度。通过这样,即使在从导风板171吹出的风暂时间接地吹到睡觉者51,每次也以相同的条件进行温度测定,所以具有能够降低测定偏差的效果。
此外,在通过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的处理检测到人存在并且人进入到被褥中的情况下,也可以经由第2控制单元350使风扇173的风量降低。通过这样,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从导风板171吹出的风间接地吹到睡觉者51,也能够降低测定偏差。
此处,人是否进入到被褥也可以根据如图10(c)所示的身体动作量来判断。进入到被褥的情况下的身体动作量比起床的情况下少,因此在身体动作量达到一定以下的值的情况下,能够看作进入了被褥。即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例如在检测到人的存在的状态下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区域达到规定面积以下的阶段,也可以判断为已进入被褥中。当然,只要能够判别为人已进入被褥,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方法,也可以是人通过操作单元160(遥控等)将该宗旨发送至空气调节设备。
此外,在空气调节设备301中,通常在通过第2控制单元350判断为从通过传感器120设定的温度偏离了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72工作,因此例如图19(a)那样压缩机的工作期间是离散的。在图19(a)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在偏离设定温度±0.3℃(温度控制幅度△T1=0.6℃)以上时使压缩机172的工作开启/关闭的情况。在REM睡眠附近,如上所述,自律神经的功能降低,体表温度易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优选更精密的温度控制。因此,在如上所述那样,通过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的处理判断为人已进入被褥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9(b)那样控制为例如控制温度幅度△T2=0.2这一比通常驱动时小。通过这样,在REM睡眠附近也能够精密地控制睡觉者51的体温,因此能够提供更舒适的睡眠。另外,此处的温度控制幅度只不过是一例,并不是限定。
此外,也可以使将压缩机172的工作开启/关闭的定时与根据通过第1控制单元130处理的结果获得的REM睡眠/无REM睡眠的定时同步。通过这样,获得更舒适的睡眠。另外,REM睡眠/无REM睡眠的定时既可以根据通过第1控制单元130从热图像提取到的身体动作量判断,也可以根据鼻部等的末梢部的体温变动周期来判断,并不限定其方法。
(第4实施方式)
至此,根据通过传感器120获得的信息,用第1控制单元130或者230来检测状态,但也可以从其他的装置接收状态。
图20A是对构成中包括具备发送处理部231以及接收处理部232的第1控制单元430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4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图。接收处理部232例如由对接收无线电波的接收器、控制接收器的控制器等构成。
在图20A所示的空气调节设备400中,能够经由接收处理部232从其他的装置获得信息。例如,在睡眠状态,空气调节设备400能够利用铺在褥子53b下的用于检测身体动作的板(mat)式的传感器、或套在睡觉者51的手臂上的搭载了加速度传感器的手表式的传感器等来取得与睡觉者51的状态有关的信号。空气调节设备400也可以根据从其他的装置取得的信息,控制装置功能单元170。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因此能够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另外,在图20A的例子中,示出了第1控制单元430中包括接收处理部232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如图20B的空气调节设备401所示那样、使接收处理部232独立于第1控制单元430的构成。通过该构成,能够与第1控制单元430的控制分开地、根据从其他的装置取得的信息对第2控制单元150进行控制。
(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空气调节设备作为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进行了说明。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对如图21(a)那样使用搭载有传感器120的显示器设备500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21(b)对本显示器设备500的构成进行说明。
显示器设备500具备电源单元110、传感器120、第1控制单元130、开关单元140、第2控制单元150、操作单元160以及装置功能单元570。装置功能单元570包括调谐器571以及扬声器572等。另外,装置功能单元570的构成是一个例子,既可以包括其他的构成,还可以缺少一部分构成。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构成同样地,在本显示器设备500中也是,不经由开关单元140而从电源单元110对传感器120以及第1控制单元130直接供给电源,即使在开关单元140断开期间,也能够继续测定室内的温度分布。
该第5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器设备500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仅在于,作为控制对象的装置功能单元570,基本的控制思想是相同的。装置功能单元570以外的构成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构成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第2控制单元150与装置功能单元570连接,并能够根据从第1控制单元130接受到的控制内容,通过调谐器571选择显示内容并通过扬声器572调节音量。例如,在显示器设备500停止中如图21(a)那样观看者56来到显示器设备500的正面的情况下,第1控制单元130根据从传感器120获得的信息(数据)来提取人的存在。由此,第1控制单元130将开关单元140切换为接通状态而使显示器设备500起动,并显示图像。由此,观看者56不操作遥控等的操作单元160就能够观看图像。
此外,在正在观看显示器设备500的图像过程中,第1控制单元130能够通过从传感器120获得的信息(图像),根据例如脸部的大小来估计观看者56的年龄。并且,第1控制单元130也可以根据估计出的年龄在画面上显示符合年龄阶层的节目,从而推荐节目。
此外,第1控制单元130通过从传感器120获得的信息来提取到观看者56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如下控制。
如果显示器设备500是搭载了左右立体声扬声器的设备,则第1控制单元130能够控制第2控制单元150,并根据提取到的观看者56的位置来调整左右的扬声器的平衡。由此,无论观看者56在哪个位置观看,都能够提供始终洋溢现场感的声音。
此外,如果显示器设备500是具备能够调整看到影像的画面方向的功能的设备,则第1控制单元130能够控制第2控制单元150使画面朝向观看者56的方向。由此,不会有损观看者56对显示器设备500的观看性。
另外,本显示器设备500不具备发送处理部和接收处理部,但也可以如上述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具备发送处理部231和/或接收处理部232,从而与其他的装置通信。此外,还可以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与带接收器的送风设备、带接收器的照明设备、带接收器的清洁设备等协作,也可以与其他的装置协作,并不限定该组合。
另外,考虑在由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设备构成进行的控制中,第1控制单元130对开关单元140以及第2控制单元150的指示(控制)与操作单元160对开关单元140以及第2控制单元150的指示(控制)竞争或相反的情况。对于该情况,例如,对设备赋予使某一指示优先的规则或设置自动进行控制的“传感器模式”和手动(遥控或定时器的操作等)进行控制的“用户模式”并让用户切换来应对。
此外,在通过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说明的设备构成中,记载了第1控制单元130和第2控制单元150是分开的构成。然而,第1控制单元130和第2控制单元150只要在功能上独立即可,例如也可以在一个IC芯片内使电源系统独立并半导体化等,物理上不一定独立。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连接方式等是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即,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将构成要素及其连接方式等向其他的装置扩展、或对构成要素及其连接方式等加以各种变形、或将它们组合。此外,本发明的必须的构成由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限定。因此,对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中未记载在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构成要素,不是必须的,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工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的传感器搭载装置是简便的构成,同时能够大幅提高装置的便利性。
符号说明
10:装置
100、200、300、301、400、401、1000:空气调节设备
12、120、1200:传感器
51、54、55、56:人(睡觉者,进屋者,观看者)
53:寝具
53a:被子
53b:褥子
110、1100:电源单元
121、122:温度传感器
121a、122a:基板
121b、122b:红外线检测元件阵列
121c、121d:轴
121e、122e:红外线检测元件
121f、122f、122g:透镜
122h:变焦透镜
130、230、430、1300:第1控制单元
140、1400:开关单元
150、350:第2控制单元
160:操作单元
170、370、570:装置功能单元
171:导风板
172:压缩机
173:风扇
231:发送处理部
232:接收处理部
281:路由器
282:带接收器风扇
283:指标功能单元
284:带接收器照明
285:带接收器吸尘器
306:血管部位
307:非血管部位
500:显示器装置
571:调谐器
572:扬声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单元,生成对装置供给的电源;
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控制装置或所述传感器,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装置的工作定时,决定通过所述传感器取得信息的取得定时,并控制所述传感器。
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1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提供指示;以及第2控制单元,按照所述第1控制单元的指示对装置进行控制,
从所述电源单元对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第1控制单元直接供给电源,从所述电源单元经由通过所述第1控制单元控制为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开关单元对所述第2控制单元供给电源。
3.[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将基于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
4.[删除]
5.[删除]
6.[删除]
7.[删除]
8.[删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的至少一种传感器。
10.[删除]
11.[删除]
1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是空调机,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控制风的送出/停止、方向、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的至少一个。
13.[删除]
14.[删除]
15.[删除]
16.[删除]
17.[删除]
18.[删除]
19.[追加]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传感器,以在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风的方向不直接吹到人的定时取得信息。
20.[追加]一种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单元,生成对装置供给的电源;
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控制装置或所述传感器,
所述控制单元将基于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从而远程控制接收到所述指示的其他的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其他的装置的工作定时,决定通过所述传感器取得信息的取得定时,并控制所述传感器。
21.[追加]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的装置具有空气调节功能,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远程控制所述其他的装置的风的送出/停止、方向、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的至少一个。
22.[追加]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传感器,以在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所述其他的装置中的风的方向不直接吹到人的定时取得信息。
23.[追加]一种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单元,生成对装置供给的电源;
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控制装置或所述传感器,
所述控制单元将基于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从而远程控制接收到所述指示的其他的装置,
所述其他的装置至少具有一个与所述装置具有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以所述其他的装置配置在比所述装置离人更近的位置的情况为前提。
24.[追加]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是空调机,所述其他的装置是风扇,所述相同的功能是送风功能。
25.[追加]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取得人的位置及温度,并根据所取得的人的温度,判断是否使所述风扇运转。
26.[追加]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取得人的脸部的位置及脸部的温度,并在所取得的脸部的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时,使所述风扇运转,将所述风扇的送风方向控制为所述脸部的位置。
27.[追加]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取得人的温度及人以外的周围温度,
在所述人的温度和所述周围温度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装置的送风功能停止并仅使所述风扇的送风功能运转。
28.[追加]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确定人的位置,从而判断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风的方向不直接吹到人的定时,并控制所述传感器。

Claims (18)

1.一种搭载有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单元,生成对装置供给的电源;
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
第1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提供指示;以及
第2控制单元,按照所述第1控制单元的指示对装置进行控制,
从所述电源单元对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第1控制单元直接供给电源,
从所述电源单元经由通过所述第1控制单元控制为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开关单元对所述第2控制单元供给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关单元为断开状态时通过所述传感器取得用于请求装置工作的信息时,所述第1控制单元将所述开关单元切换到接通状态,并将指示提供给所述第2控制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将基于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中取得了与以前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没有差异的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1控制单元不将基于所述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指示提供给所述第2控制单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中取得了与以前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没有差异的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1控制单元不将基于所述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中取得了与以前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没有差异的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1控制单元变更由所述传感器取得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时间间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中取得了与以前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没有差异的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1控制单元变更所述新的装置周边的信息的处理间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的至少一种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根据通过所述传感器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估计人的行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根据通过所述传感器取得的装置周边的信息,估计睡眠时的被褥的状态。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是空调机,
所述第1控制单元通过将指示提供给所述第2控制单元,控制风的送出/停止、方向、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的至少一个。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是显示器装置,
所述第1控制单元通过将指示提供给所述第2控制单元,对在显示单元显示的内容的选定进行控制。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将基于由所述传感器取得的信息的指示发送到装置之外,从而远程控制接收到所述指示的其他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对于具有空气调节功能的所述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风的送出/停止、方向、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的至少一个。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对于具有照明功能的所述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照明的点亮/熄灭、以及调光的至少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对于具有清洁功能的所述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清洁的开始/停止、位置以及时间的至少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单元对于具有冷冻及/或冷藏功能的所述其他的装置,远程控制冷冻及/或冷藏的开始/停止、以及温度的至少一个。
CN201480001821.5A 2013-05-17 2014-05-13 传感器搭载装置 Active CN104428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5305 2013-05-17
JP2013-105305 2013-05-17
US201361891473P 2013-10-16 2013-10-16
US61/891,473 2013-10-16
PCT/JP2014/002525 WO2014185061A1 (ja) 2013-05-17 2014-05-13 センサー搭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601A true CN104428601A (zh) 2015-03-18
CN104428601B CN104428601B (zh) 2020-01-17

Family

ID=51898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821.5A Active CN104428601B (zh) 2013-05-17 2014-05-13 传感器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9841202B2 (zh)
JP (2) JP5785349B2 (zh)
CN (1) CN104428601B (zh)
WO (1) WO20141850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8461A (zh) * 2017-03-22 2018-10-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以及空气调节控制系统
WO2021042985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控制装置和方法、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5060B1 (en) 2010-06-19 2019-07-02 Dp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monitoring
US9192326B2 (en) 2011-07-13 2015-11-24 Dp Technologies, Inc. Sleep monitoring system
US9459597B2 (en) 2012-03-06 2016-10-04 DP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n improved sleep experience by selecting an optimal next sleep state for a user
US10791986B1 (en) 2012-04-05 2020-10-06 Dp Technologies, Inc. Sleep sound detection system and use
US9594354B1 (en) 2013-04-19 2017-03-14 Dp Technologies, Inc. Smart watch extended system
US10568565B1 (en) * 2014-05-04 2020-02-25 Dp Technologies, Inc. Utilizing an area sensor for sleep analysis
JP6242300B2 (ja) * 2014-06-25 2017-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9909774B2 (en) * 2015-03-04 2018-03-06 Elwha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ulating an environmental variable within a target zone having multiple inhabitants
US11883188B1 (en) 2015-03-16 2024-01-30 Dp Technologies, Inc. Sleep surface sensor based sleep analysis system
WO2016157384A1 (ja) * 2015-03-30 2016-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システム
CN104748315B (zh) * 2015-03-31 2018-03-0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空调器及家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EP3175786A1 (en) 2015-12-01 2017-06-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stimation of physical conditions
JP6703893B2 (ja) * 2015-12-01 2020-06-0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体調推定装置、及び、体調推定システム
JP2017113379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温冷感推定装置および温冷感調整装置
CN105757886B (zh) * 2016-03-03 2018-1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制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821805B2 (en) * 2016-04-01 2020-11-03 Gentherm Incorporated Occupant thermal state detection and comfort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6225155A (zh) * 2016-07-26 2016-1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状态确定装置、方法、空调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
JP6713880B2 (ja) * 2016-08-29 2020-06-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JP7039824B2 (ja) * 2016-10-26 2022-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加湿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941938B2 (ja) * 2016-12-15 2021-09-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器および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JP6477767B2 (ja) * 2017-03-31 2019-03-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7054800B2 (ja) * 2017-04-26 2022-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深部体温測定装置、深部体温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深部体温測定方法
US11384956B2 (en) * 2017-05-22 2022-07-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Modular fan assembly with articulating nozzle
JP6910221B2 (ja) * 2017-06-29 2021-07-2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1004567B2 (en) 2017-08-15 2021-05-11 Koko Hom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wireless backscattered signal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cessing for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JP7143582B2 (ja) * 2017-11-24 2022-09-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扇風機
JP7002053B2 (ja) * 2018-02-22 2022-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1306937B2 (en) * 2018-08-24 2022-04-19 Pixart Imaging Inc. Temperature detect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US11471097B1 (en) 2018-10-15 2022-10-18 Dp Technologies, Inc. Hardware sensor system for improved sleep detection
RU2769275C1 (ru) 2018-11-05 2022-03-29 Эндель Саунд Гмбх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персон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й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й среды
CN109506348B (zh) * 2018-11-07 2020-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板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WO2020129121A1 (ja) * 2018-12-17 2020-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センサ制御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センサ制御方法
WO2020146596A1 (en) * 2019-01-10 2020-07-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tecting presence and estimating thermal comfort of one or more human occupants in a built space in real-time using one or more thermographic cameras and one or more rgb-d sensors
CN109780699B (zh) * 2019-01-31 2020-03-13 珠海荣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997455B2 (en) 2019-02-11 2024-05-28 Koko Hom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ulti-directional signals and feedback to a user to improve sleep
US10810850B2 (en) 2019-02-19 2020-10-20 Koko Hom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te identity of a user and initiating feedback using multiple sources
US11971503B2 (en) * 2019-02-19 2024-04-30 Koko Hom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ser activities using multiple sources
US11719804B2 (en) 2019-09-30 2023-08-08 Koko Hom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ser activitie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cessing
KR20210098682A (ko) * 2020-02-03 2021-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11184738B1 (en) 2020-04-10 2021-11-23 Koko Hom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sing multi core processors, signals, and AI processors from multiple sources to create a spatial heat map of selected region
CN115552177A (zh) * 2020-05-18 2022-12-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传感器电源控制系统以及空气净化机
CN112283906B (zh) * 2020-10-22 2022-02-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设备、空调、存储介质
CN115427741A (zh) * 2021-02-24 2022-12-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判断系统、传感器、判断方法、以及程序
TWI792214B (zh) * 2021-03-10 2023-02-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溫度感測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3465154A (zh) * 2021-04-26 2021-10-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控制方法及装置、一种空调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3233A (ja) * 1992-01-24 1993-08-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5241056A (ja) * 2004-02-24 2005-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負荷制御装置
CN2849539Y (zh) * 2005-01-12 2006-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家电系统
US20070241203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Ranco Inc. Of Delaware Management of a thermostat's power consumption
CN101165426A (zh) * 2006-10-20 2008-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476765A (zh) * 2009-01-22 2009-07-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空调房节能智能化控制系统
JP2010133692A (ja) * 2008-10-31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1069553A (ja) * 2009-09-25 2011-04-07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3024463A (ja) * 2011-07-20 2013-02-0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4166A (en) * 1977-03-23 1978-06-13 Electro-Thermal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JPH0587380A (ja) * 1991-09-26 1993-04-06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US5441476A (en) * 1992-05-22 1995-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JPH0618072A (ja) * 1992-07-03 1994-01-25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3001203U (ja) * 1994-02-18 1994-08-23 ダイヤモンド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US7918100B2 (en) * 1994-05-09 2011-04-05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Vehicular HVAC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JP3563803B2 (ja) * 1995-02-14 2004-09-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0182727B1 (ko) * 1996-10-08 1999-05-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제어방법
JP3285315B2 (ja) * 1996-12-24 2002-05-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テレビチューナを備えた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6290140B1 (en) * 1999-03-04 2001-09-18 Energyiq Systems, Inc.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4130047B2 (ja) 2000-01-11 2008-08-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4130998A (ja) * 2002-10-11 2004-04-30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7623028B2 (en) * 2004-05-27 2009-11-24 Lawrence Kates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sensitivity sensor
US20050277381A1 (en) * 2004-06-15 2005-12-15 Chinmoy Banerjee System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living space
US8033479B2 (en) * 2004-10-06 2011-10-11 Lawrence Kates 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register vent for zone heating and cooling
JP4400416B2 (ja) 2004-10-26 2010-01-2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無線リモコンシステム
JP2007078283A (ja) * 2005-09-15 2007-03-29 Seiko Epson Corp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JP2008157548A (ja) * 2006-12-25 2008-07-10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空調システム
JP4902517B2 (ja) * 2007-12-19 2012-03-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8768520B2 (en) * 2008-02-25 2014-07-01 Kingsdow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bedroom environment and for providing sleep data
KR101632884B1 (ko) * 2008-12-23 2016-06-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JP5368185B2 (ja) * 2009-06-24 2013-12-18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通信装置、監視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1033263A (ja) * 2009-07-31 2011-02-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EP2508812B1 (en) 2009-12-02 2019-02-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JP5089676B2 (ja) 2009-12-08 2012-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569425B2 (ja) * 2010-05-20 2014-08-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20031984A1 (en) * 2010-08-03 2012-02-0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ersonalized Building Comfort Control
US8950687B2 (en) * 2010-09-21 2015-02-1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mote control of an HVAC system that uses a common temperature setpoint for both heat and cool modes
JP6062864B2 (ja) * 2010-12-31 2017-01-18 グーグ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サーモスタットおよび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サーモスタット制御型hvacシステム
CN108909407B (zh) * 2013-05-17 2022-02-1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控制装置及方法、空气调节机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3233A (ja) * 1992-01-24 1993-08-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5241056A (ja) * 2004-02-24 2005-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負荷制御装置
CN2849539Y (zh) * 2005-01-12 2006-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家电系统
US20070241203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Ranco Inc. Of Delaware Management of a thermostat's power consumption
CN101165426A (zh) * 2006-10-20 2008-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10133692A (ja) * 2008-10-31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476765A (zh) * 2009-01-22 2009-07-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空调房节能智能化控制系统
JP2011069553A (ja) * 2009-09-25 2011-04-07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3024463A (ja) * 2011-07-20 2013-02-0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8461A (zh) * 2017-03-22 2018-10-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以及空气调节控制系统
WO2021042985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控制装置和方法、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72340B2 (ja) 2019-02-20
US20200003438A1 (en) 2020-01-02
JP2015178953A (ja) 2015-10-08
JP5785349B2 (ja) 2015-09-30
US9841202B2 (en) 2017-12-12
CN104428601B (zh) 2020-01-17
US10371402B2 (en) 2019-08-06
US20150233598A1 (en) 2015-08-20
US20240027093A1 (en) 2024-01-25
US11808478B2 (en) 2023-11-07
JPWO2014185061A1 (ja) 2017-02-23
WO2014185061A1 (ja) 2014-11-20
US20180045428A1 (en)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8601A (zh) 传感器搭载装置
JP508967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980410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11022333B2 (en) Control for device in a predetermined space area
JP530060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339742A (zh) 空调机以及热图像传感器系统
US103530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arget object
JP5538314B2 (ja) 室内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JP2016061446A (ja) 空気調和機
JP6272126B2 (ja) 空気調和機
US20220079513A1 (en) Household appliance activation system
KR20140106393A (ko) 통신 장치, 통신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피제어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JP2019508120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ベッド
JP2013036647A (ja) 空調機用リモコン
KR101765659B1 (ko) 수면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9071251A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入居者管理システム
JP5344004B2 (ja) 空調機用リモコン
JP2018071834A (ja) 室内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加湿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1459042B (zh)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电视机与存储介质
CN110101365B (zh) 具有生命体征数据传感器的系统
JP2021137325A (ja) 据え置き型テレビ
JPWO2017145346A1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21111648A1 (ja) 制御方法、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060124958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취침 운전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3075723A (ja) 空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