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189A - 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189A
CN104423189A CN201410083856.XA CN201410083856A CN104423189A CN 104423189 A CN104423189 A CN 104423189A CN 201410083856 A CN201410083856 A CN 201410083856A CN 104423189 A CN104423189 A CN 104423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metallic pigments
photoluminescence
image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38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189B (zh
Inventor
平井纱希子
杉立淳
高桥贤
纸崎信
原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3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2In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26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所导致的光致发光性降低的光致发光调色剂。该光致发光调色剂含有金属颜料,并且Zn的含量为0.0000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所述光致发光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Description

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形成具有金属光泽般的光辉的图像的目的,使用光致发光的调色剂。 
这里,为了提供具有良好的充电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连续进纸中也能保证良好的转印速率、并且具有良好的定影性能的调色剂,公开了这样一种调色剂(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其为至少具有调色剂颗粒(该调色剂颗粒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防粘剂以及含硫元素聚合物)和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色剂颗粒含有选自由镁、钙、钡、锌、铝和磷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并且上述元素的含量的总和为100至30000ppm(以调色剂颗粒质量为基准)。 
另外,为了提供金黄色的色彩再现性优异的着色剂,公开了Cu-Zn-Al三元合金作为着色剂使用的意向,并且进一步公开了优选使用由Cu-50~95wt%、Zn3~40wt%、Al0.1~10wt%的比例构成的合金的意向(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另外,为了给着色金属颜料付与剥离性,公开了一种金属颜料组合物(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其含有金属颜料、以及末端上具有CF3基的结构式的硅烷偶联剂和/或其水解产物或者它们的缩合物。 
另外,公开了为了得到发光感高的图像,在颜料中使用光致发光性颜料,或者使用扁平形状的调色剂(例如,参考专利文献4~9)。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8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160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012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032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04262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256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5-134738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3-073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13-134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光致发光性降低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该光致发光性降低是由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导致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案如下。 
即,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的发明为, 
一种光致发光调色剂,其含有金属颜料,并且Zn的含量为0.0000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的发明为,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金属颜料包含铝颜料。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发明为, 
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 
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的发明为, 
一种调色剂盒,其容纳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光 致发光调色剂,并且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的发明为, 
一种处理盒,其具有显影部件,该显影部件容纳有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通过所述静电图像显影剂将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并且该处理盒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本发明第六方面涉及的发明为, 
一种成像装置,具有: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部件,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 
静电图像形成部件,其在充电后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部件,其容纳有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通过所述静电图像显影剂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件,其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 
定影部件,其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本发明第七方面涉及的发明为, 
一种成像方法,包含: 
充电步骤,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 
静电图像形成步骤,其在充电后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步骤,其通过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步骤,其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 
定影步骤,其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光致发光调色剂:与Zn的含量在特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该调色剂能够抑制由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导致的光致发光性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与Zn的含量在特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该显影剂能够抑制由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导致的光致发光性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调色剂盒:其容纳有与Zn的含量在特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导致的光致发光性降低的光致发光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处理盒:其容纳有与Zn的含量在特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导致的光致发光性降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使用了与Zn的含量在特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导致的光致发光性降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方法:其使用了与Zn的含量在特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导致的光致发光性降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定影的光致发光图像的定影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制造中使用的螺杆挤出机的一个例子中描述螺杆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300  记录纸(记录介质) 
2  调色剂 
3  光致发光性图像 
4  金属颜料 
20  感光鼓 
21  充电装置 
22  曝光装置 
24  转印装置 
25  清洁装置 
28  记录纸 
30  显影装置 
31  显影外壳 
32  显影用开口 
33  显影辊 
34  电荷注入辊 
36  定影装置 
40  调色剂 
107  感光体(图像保持部件的一个例子) 
108  充电辊(充电部件的一个例子) 
109  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部件的一个例子) 
111  显影装置(显影部件的一个例子) 
112  转印装置(转印部件的一个例子) 
113  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部件的一个例子) 
115  定影装置(定影部件的一个例子) 
116  安装导轨 
117  壳体 
118  曝光用开口部 
200  处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的实施方式。 
<光致发光调色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以下有时也称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是含有金属颜料、并且Zn的含量为0.0000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的调色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光致发光性”表示用眼睛辨别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发光调色剂所形成的图像时具有金属光泽般的光辉。 
通过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呈现出光致发光性的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受到抑制。虽然其原因尚不清楚,但是推测如下。 
图1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定影的光致发光图像的定影状态的图。在图1中,定影在记录介质1表面上的光致发光图像3含有扁平状的金属颜料4。金属颜料4有时会从光致发光图像3的表面露出。从光致发光图像3的表面露出的金属颜料4由于空气中的水分等的影响有时会氧化变色。此外,由于空气中的水分等以及金属颜料4的影响,构成光致发光图像3的粘合树脂中金属颜料4露出的附近(图1中用虚线围起来的地方)被水解等从而容易劣化,粘合树脂劣化的地方有时会变色。结果,调色剂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时有时会发生图像不均匀,光致发光性降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含有特定范围内的Zn,调色剂中存在的Zn防止金属颜料的氧化以及该颜料附近存在的粘合树脂的水解等。因此据推测,经过一段时间时发生的图像不均匀受到了抑制,结 果光致发光性的降低受到了抑制。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中,Zn的含量设定为0.0000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Zn的含量超过1.0质量%的话,在高湿度下发生离子的渗出,由于调色剂的带电量降低等原因有时会发生图像缺失。另一方面,Zn的含量不足0.00005质量%时,有时无法通过Zn来抑制金属颜料的氧化和粘合树脂的劣化。 
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中Zn的优选含量为0.0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005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中含有的Zn可以来自金属颜料,也可以在调色剂中含有含Zn成分,还可以是金属颜料和调色剂两者中都含有。 
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中的Zn含量是由X射线荧光分析(XRF)测定的值。XRF的测定条件以及测定样品的制备方法在后面描述。 
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在形成固体图像时,通过测角光度计对该固体图像照射入射角-45°的入射光时测定的受光角+30°处的反射率A与受光角-30°处的反射率B之间的比值(A/B)优选为2以上100以下。 
比值(A/B)在2以上时,表示与在入射侧(-角度侧)的反射相比,入射光在与入射侧相反的一侧(+角度侧)的反射更多,即,表示入射的光的漫反射受到抑制。发生入射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漫反射时,通过目视确认该反射光的话,色泽看起来暗淡。因此,在比值(A/B)不足2的情况下,即使目视辨认该反射光,有时也无法确认到光泽、光致发光性差。 
另一方面,比值(A/B)超过100时,能够目视确认反射光的视野角度过窄,正反射光成分大,因此根据观察角度有时看起来发黑。此外,比值(A/B)超过100的调色剂也难以制造。 
另外,上述比值(A/B)更优选为50以上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9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上80以下。 
·用测角光度计测定比值(A/B) 
这里,首先说明入射角和受光角。本实施方式中用测角光度计测定时,将入射角设为-45°是因为这对于光泽度宽范围的图像来说 测量灵敏度高。 
此外,将受光角设为-30°和+30°是为了评价有发光感的图像和没发光感的图像时测量灵敏度高。 
接下来,说明比值(A/B)的测定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测定比值(A/B)时,首先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固体图像”。将作为样品的显影剂填充到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的DocuCentre-III C7600的显影器中,以定影温度190℃、定影压力4.0kg/cm2,在记录纸(OKトップコート+纸,王子製紙(株)社制)上形成调色剂负载量为4.5g/cm2的固体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体图像”是指印刷率100%的图像。 
针对所形成的固体图像的图像部分,采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分光光度式多角度色差仪GC5000L作为测角光度计,将入射角-45°的入射光入射到固体图像上,并测定受光角+30°处的反射率A和受光角-30°处的反射率B。需要说明的是,反射率A和反射率B是用400nm至700nm范围的波长的光以20nm间隔进行测定、各波长的反射率的平均值。由这些测定结果算出比值(A/B)。 
<调色剂的结构> 
从满足上述比值(A/B)的观点来看,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优选满足以下(1)至(2)的要求。 
(1)与调色剂的平均最大厚度C相比,平均当量圆直径D更长。 
(2)在观察调色剂厚度方向上的截面时,调色剂的该截面的长轴方向与金属颜料的长轴方向的角度为-30°至+30°的范围内的金属颜料的数量为所观察到的全部金属颜料中的60%以上。 
这里,图2中示出了满足上述(1)至(2)的要求的调色剂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示意图是调色剂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2中示出的调色剂2是当量圆直径比厚度L长的扁平状的调色剂,其含有鳞片状的金属颜料4。 
如图2所示,据认为,调色剂2是当量圆直径比厚度L长的扁平状的话,在成像的显影步骤和转印步骤中,在调色剂向图像保持部 件、中间转印部件、记录介质等移动时,有最大限度地消除该调色剂的电荷而移动的倾向,因此调色剂排列使得所附着的面积变得最大。即,据认为,在最终转印有调色剂的记录介质上,扁平状的调色剂排列使得其扁平面一侧与记录介质表面相对。此外据认为,在成像的定影步骤中,由于定影时的压力,扁平状的调色剂也排列使得其扁平面一侧与记录介质表面相对。 
因此,据认为,该调色剂中含有的鳞片状的金属颜料中,满足上述(2)所示的“调色剂的该截面的长轴方向与金属颜料的长轴方向的角度为-30°至+30°的范围”这个要求的金属颜料排列使得面积最大的面一侧与记录介质表面相对。据认为,对这样形成的图像照射光时,由于对入射光漫反射的金属颜料的比例受到抑制,实现了上述的比值(A/B)的范围。此外,对入射光漫反射的金属颜料的比例受到抑制的话,反射光强度随观察角度而变化很大,因此得到更理想的光致发光性。 
接下来说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成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含有调色剂颗粒以及根据需要的外部添加剂而构成。 
调色剂颗粒含有(例如)粘合树脂、金属颜料、以及根据需要的防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而构成。 
-金属颜料-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金属颜料,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物质:铝、黄铜、青铜、镍等金属粉末等。 
在这些当中,从容易得到、容易制成扁平状等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金属颜料优选包含铝(Al)颜料。 
在包含铝颜料作为金属颜料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含有Zn的铝颜料。 
作为使Zn存在于金属颜料中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将铝与含锌化合物混合以制备熔融金属,然后在应用空气雾化法下使用熔融金属制造粉末的方法;使熔融的合金凝固后进行机械粉碎的方法等。 
此外,特别是作为使锌存在于金属颜料表面上的方法,可以用 硫酸锌对金属颜料进行表面处理。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用氧化锌使金属颜料的表面形成覆膜。 
在金属颜料含有Zn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是在铝颜料等金属颜料的表面上包覆Zn的状态。作为使铝颜料的表面包覆Zn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以下方法。 
将金属颜料与10质量%硫酸锌水溶液混合,通过在25℃下搅拌一定时间使硫酸锌附着在金属颜料表面上。将其过滤后,使之真空干燥,从而得到锌包覆的金属颜料。 
在金属颜料含有Zn的情况下,金属颜料中Zn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01质量%以上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5质量%以上2质量%以下。金属颜料中Zn的含量高的话,金属颜料呈现出灰色,有时会损害光致发光性。金属颜料中Zn的含量在5质量%以下的话,可以防止因Zn的存在引起的光致发光性劣化。 
金属颜料含有Zn的情况下,金属颜料中Zn的含量是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XRF)测定的值。XRF的测定条件和测定样品的制造方法在后面描述。 
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中上述金属颜料的含量,相对于后面描述的粘合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7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 
铝颜料占全部金属颜料的比例优选为4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 
-粘合树脂- 
作为粘合树脂,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类(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烯键式不饱和腈类(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乙烯基醚类(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等);乙烯基酮类(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 酮、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烯烃类(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等的单体的均聚物,或者这些单体2种以上组合而成的共聚物构成的乙烯基类树脂。 
作为粘合树脂,例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改性松香等非乙烯基类树脂,它们与上述乙烯基类树脂的混合物,或者,在它们的共存下使乙烯基类单体聚合得到的接枝聚合物等。 
这些粘合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作为粘合树脂,聚酯树脂是合适的。 
作为聚酯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已知的聚酯树脂。 
作为聚酯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聚物。需要说明的是,聚酯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商品,也可以使用合成品。 
作为多元羧酸,例如,可以列举:脂肪族二羧酸(例如草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等),脂环式二羧酸(例如环己烷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等),它们的酸酐,或者它们的低级(例如碳原子数为1以上5以下)烷基酯。其中,作为多元羧酸,例如,芳香族二羧酸是优选的。 
对于多元羧酸,可以与二元羧酸一起合用具有交联结构或支链结构的三元以上的羧酸。作为三元以上的羧酸,例如,可以列举偏苯三酸、均苯四酸、它们的酸酐、或者它们的低级(例如碳原子数为1以上5以下)烷基酯。 
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作为多元醇,例如,可以列举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等),脂环式二醇(例如环己烷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等),芳香族二醇(例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合物等)。其中,作为多元醇,例如,芳香族二醇、脂环式二醇是优选的,更优选芳香族二醇。 
作为多元醇,可以与二元醇一起合用具有交联结构或支链结构的三元以上的醇。作为三元以上的醇,例如,可以列举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 
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以上8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65℃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由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而获得的,更具体而言,根据JIS K-1987“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方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求法中所描述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来获得。 
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以上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7000以上500000以下。 
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以上100000以下。 
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5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6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定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利用GPC的分子量测量是使用Tosoh公司制造的GPC·HLC-8120GPC作为测量装置,使用Tosoh公司制造的柱子TSK gel Super HM-M(15cm),用THF溶剂进行的。使用由该测定结果通过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制得的分子量校准曲线来算出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 
聚酯树脂可以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得到。具体而言,例如,通过使聚合温度在180℃以上230℃以下,根据需要对反应体系内部减压,一边除去缩合时产生的水和醇一边反应的方法而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原料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不相溶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入高沸点溶剂作为增溶剂使之溶解。这种情况下,一边蒸馏除去增溶剂一边进行缩聚反应。共聚反应中存在相溶性差的单体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使相溶性差的单体和预定与该单体缩聚的酸或醇缩合后再与主成分一起缩聚。 
作为粘合树脂的含量,例如,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优选为 4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85质量%以下。 
-防粘剂- 
作为防粘剂,例如,可以列举:烃基蜡;巴西棕榈蜡、米糠蜡、小烛树蜡等天然蜡;褐煤蜡等合成或矿物/石油蜡;脂肪酸酯、褐煤酸酯等酯基蜡;等。防粘剂并不限定于此。 
防粘剂的熔解温度优选为50℃以上11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10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熔解温度是由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根据JIS K-1987“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方法”的熔解温度的求法中所描述的“熔解峰值温度”获得的。 
作为防粘剂的含量,例如,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优选为1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 
-其它添加剂- 
作为其它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磁性体、电荷控制剂和无机粉末等已知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作为内部添加剂而包含于调色剂颗粒中。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不同于金属颜料的含Zn成分包含在调色剂中。作为这种情况下的该含Zn成分,例如,可以列举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硫化锌等。 
-调色剂的特性- 
·平均最大厚度C和平均当量圆直径D 
如上述(1)中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优选其平均当量圆直径D比平均最大厚度C长。需要说明的是,平均最大厚度C与平均当量圆直径D的比值(C/D)更优选在0.001以上0.500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010以上0.200以下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0.050以上0.100以下的范围内。 
比值(C/D)在0.001以上的话,就能确保调色剂的强度、抑制在成像时应力造成的断裂、抑制颜料露出造成的电荷降低结果产生的翳影。另一方面,在0.500以下的话,就能得到优异的光致发光性。 
上述平均最大厚度C和平均当量圆直径D按以下的方法测定。 
将调色剂担载在平滑面上,施加振动使得均匀地分散。对于1000个调色剂,用彩色激光显微镜“VK-9700”(キーエンス社制)放大1000倍测定最大厚度C以及从上方看到的面的当量圆直径D,通过求出它们的算术平均值来计算。 
·调色剂的截面中长轴方向与金属颜料的长轴方向的角度 
如上述(2)所示,观察调色剂厚度方向上的截面时,调色剂的该截面中长轴方向与金属颜料的长轴方向的角度为-30°至+30°的范围内的金属颜料的数量优选为观察到的全部金属颜料中的60%以上。进一步,上述数量更优选为70%以上95%以下,特别优选为80%以上90%以下。 
上述数量为60%以上时能够得到优异的光致发光性。 
这里说明调色剂截面的观察方法。 
用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和硬化剂包埋调色剂后,制作切削用样品。然后使用采用了金刚石刀的切削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LEICA超薄切片机(日立テクノロジーズ社制))在-100℃下切割切削用样品,制作观察用样品。该观察用样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5000倍左右放大倍数观察调色剂的截面。对于所观察的1000个调色剂,用图像解析软件计算调色剂的截面中长轴方向与金属颜料的长轴方向的角度为-30°至+30°的范围的金属颜料的数量,并计算其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调色剂的截面中长轴方向”表示与上述的平均当量圆直径D比平均最大厚度C长的调色剂中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而“金属颜料的长轴方向”表示金属颜料的长度方向。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以上30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上20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体积平均粒径D50v是针对基于用MULTISIZER II(コールター社制)等测定器测定的粒径分布而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分别从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和数量累积分布,将累积百分数为16%时的粒径定义为体积D16v、数量D16p,将累 积百分数为50%时的粒径定义为体积D50v、数量D50p,将累积百分数为84%时的粒径定义为体积D84v、数量D84p。通过使用这些,按照(D84v/D16v)1/2计算出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也可以在制造调色剂颗粒后,通过对调色剂颗粒添加外部添加剂来制备。 
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已知的捏合粉碎法等干式方法、以及乳液聚集法和溶解悬浮法等湿式方法等来制作。 
捏合粉碎法是这样的方法:将金属颜料等各材料混合后,用捏合机、挤出机等熔融捏合上述材料,粗粉碎所得的熔融捏合物后,用喷射磨机等粉碎,通过风力分级机,得到目标粒径的调色剂颗粒。 
捏合粉碎法更详细地分为:捏合含有金属颜料和粘合树脂的调色剂形成材料的捏合步骤以及粉碎上述捏合物的粉碎步骤。根据需要也可以有冷却由捏合步骤形成的捏合物的冷却步骤等其他步骤。 
详细说明捏合粉碎法中的各步骤。 
-捏合步骤- 
捏合步骤对含有金属颜料和粘合树脂的调色剂形成材料进行捏合。 
捏合步骤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形成材料,优选添加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水性介质(例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等水、醇类等)。 
作为捏合步骤中使用的捏合机,例如,可以列举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下面,作为捏合机的一个例子,使用图来说明具有进料螺杆部和2处捏合部的捏合机,但并不受限于此。 
图3是关于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制造方法的捏合步骤中使用的螺杆挤出机的一个实例,说明螺杆状态的图。 
螺杆挤出机11由设有螺杆(图中未示出)的机筒12、往机筒12中注入作为调色剂原料的调色剂形成材料的注入口14、用于往机筒12中的调色剂形成材料中添加水性介质的液体添加口16、将机筒12中调色剂形成材料捏合形成的捏合物排出的排出口18构成。 
机筒12从接近注入口14的一侧起依次分为:将从注入口14注入的调色剂形成材料输送到捏合部NA的进料螺杆部SA、用于通过第1捏合步骤熔融捏合调色剂形成材料的捏合部NA、将捏合部NA中熔融捏合后的调色剂形成材料输送到捏合部NB的进料螺杆部SB、通过第2捏合步骤熔融捏合调色剂形成材料并形成捏合物的捏合部NB、以及将形成的捏合物输送到排出口18的进料螺杆部SC。 
另外,机筒12的内部具有各区段分别不同的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成为这样的结构:从区段12A至12J,可以控制在彼此不同的温度下。需要说明的是,图3显示了这样的状态:分别将区段12A和区段12B的温度控制在t0℃、将区段12C至区段12E的温度控制在t1℃、将区段12F至区段12J的温度控制在t2℃。因此,捏合部NA的调色剂形成材料被加热至t1℃,捏合部NB的调色剂形成材料被加热至t2℃。 
将含有粘合树脂、金属颜料以及根据需要的防粘剂等的调色剂形成材料从注入口14供给至机筒12时,调色剂形成材料通过进料螺杆部SA被输送到捏合部NA。此时,由于区段12C的温度设为t1℃,调色剂形成材料在受热而转变为熔融状态的状态下被输送至捏合部NA。然后,由于区段12D和区段12E的温度也设在t1℃,在捏合部NA中在t1℃的温度下对该调色剂形成材料进行熔融捏合。粘合树脂和防粘剂在捏合部NA中成为熔融状态,并由于螺杆而受到剪切力。 
随后,使在捏合部NA中经历过捏合的调色剂形成材料通过进料螺杆部SB而输送到捏合部NB。 
接着,在进料螺杆部SB中,通过从液体添加口16将水性介质注入机筒12中,从而将水性介质添加到调色剂形成材料中。此外,尽管图3中显示了在进料螺杆部SB中注入水性介质的状态,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捏合部NB中注入水性介质,也可以在进料螺杆部SB和捏合部NB两者中都注入水性介质。即,可根据需要来选择注入水性介质的位置和注入地点。 
如上所述,通过将水性介质从液体添加口16注入机筒12中,机筒12中的调色剂形成材料与水性介质混合,通过水性介质的蒸发 潜热使调色剂形成材料冷却,维持调色剂形成材料的温度。 
最后,将由捏合部NB熔融捏合形成的捏合物通过进料螺杆部SC而输送至排出口18,并从排出口18排出。 
如上所述,使用图3所示的螺杆挤出机11进行捏合步骤。 
-冷却步骤- 
冷却步骤是将上述捏合步骤中形成的捏合物冷却的步骤,在冷却步骤中,优选以4℃/秒以上的平均降温速度从捏合步骤结束时的捏合物温度冷却到40℃以下。当捏合物的冷却速度慢时,在捏合步骤中细细地分散在粘合树脂中的混合物(金属颜料以及根据需要内部添加在调色剂颗粒内的防粘剂等内部添加剂的混合物)有时会重结晶,分散粒径变大。另一方面,以上述平均降温速度快速冷却时,能使捏合步骤刚结束时的分散状态就此保持,因此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平均降温速度是指捏合步骤结束时捏合物的温度(例如,当使用图3的螺杆挤出机11时为t2℃)降低至40℃时的速度的平均值。 
作为冷却步骤中的冷却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列举使用循环有冷水或盐水的压延辊和插入式冷却带等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冷却时,其冷却速度取决于压延辊的速度、盐水流量、捏合物的供给量和捏合物压延时板材的厚度等。板材厚度优选为1mm以上3mm以下的薄度。 
-粉碎步骤- 
通过粉碎步骤将在冷却步骤中冷却的捏合物粉碎并形成颗粒。在粉碎步骤中,例如,可使用机械粉碎机、喷射式粉碎机等。 
-分级步骤- 
根据需要,可通过分级步骤对粉碎步骤中获得的颗粒进行分级,以获得目标范围的体积平均粒径的调色剂颗粒。在分级步骤中,可使用常规的离心分级机、惯性分级机等,以除去细颗粒(比目标范围的粒径小的颗粒)和粗颗粒(比目标范围的粒径大的颗粒)。 
-外部添加步骤- 
为了电荷控制、付与流动性、付与电荷交换性等目的,所得调 色剂颗粒也可以添加附着以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为代表的无机颗粒。这些通过(例如)V型混合机、Henschel混合机、Loedige混合机等进行,也可以分段附着。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外部添加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2质量份以下的范围。 
-筛分步骤- 
在上述外部添加步骤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筛分步骤。作为筛分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列举回转筛分机、振动筛分机、风力筛分机等。通过筛分,可以除去外部添加剂的粗粉等,抑制感光体上条纹的发生、装置内的滴落污染(ぼた汚れ)等。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容易控制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和调色剂颗粒的粒径、并且核壳结构等调色剂颗粒结构的控制范围大的乳化凝集法。下面详细说明采用乳化凝集法的调色剂颗粒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乳化凝集法具有:将构成调色剂颗粒的原料乳化而形成树脂颗粒(乳化颗粒)等的乳化步骤、形成该树脂颗粒的凝集体的凝集步骤、以及使凝集体融合的融合步骤。 
(乳化步骤) 
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除了通过一般的聚合法(例如使用乳化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等)制造树脂颗粒分散液以外,也可以在水性介质与粘合树脂混合后的溶液中通过分散机给予剪切力从而进行乳化。此时,也可以加热以降低树脂成分的粘性从而形成颗粒。此外,为了分散后的树脂颗粒的稳定,也可以使用分散剂。另外,如果树脂溶解于油性且在水中溶解度较低的溶剂中,则可以将该树脂溶解在那些溶剂中以在水中与分散剂和高分子电解质一起进行颗粒分散,然后加热或减压以蒸去溶剂由此来制作树脂颗粒分散液。 
作为水性介质,例如,可以列举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等水、醇类等,但优选为水。 
此外,作为乳化步骤中使用的分散剂,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甲基丙烯酸钠等水溶性高分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 八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硬脂酸钾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胺醋酸盐、十八烷基胺醋酸盐、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胺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磷酸三钙、氢氧化铝、硫酸钙、碳酸钙、碳酸钡等无机盐;等。 
作为上述乳化液的制造中使用的分散机,例如,可以列举均质机、匀浆器、压力捏合机、挤出机、介质分散机等。作为树脂颗粒的大小,其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60nm以上300nm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50nm以上250nm以下的范围。在60nm以上时,树脂颗粒在分散液中容易成为不稳定的颗粒,因此该树脂颗粒的聚集有时变得容易。而在1.0μm以下时,调色剂的粒径分布有时变窄。 
制备防粘剂分散液时,将防粘剂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碱等高分子电解质一起分散在水中以后,加热至防粘剂的溶解温度以上的温度,同时用付与强剪切力的均质机或压力喷出型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经过如此处理,可以得到防粘剂分散液。分散处理时,也可以往分散液中添加聚氯化铝等无机化合物。作为优选的无机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聚氯化铝、硫酸铝、强碱性聚氯化铝(BAC)、聚氢氧化铝、氯化铝等。在这些当中,优选聚氯化铝、硫酸铝等。 
通过分散处理,可以得到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1μm以下的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分散液。需要说明的是,防粘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更优选为100nm以上500nm以下。 
体积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时,虽然也受到所使用的粘合树脂的特性影响,但是通常防粘剂成分容易被摄入调色剂中。此外,在500nm以下时,调色剂中的防粘剂的分散状态良好。 
金属颜料分散液的制备可以使用已知的分散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旋转剪切型均质机、带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Dyno磨、ALTIMIZER等一般的分散方法,并不局限于此。金属颜料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碱等高分子电解质一起分散在水中。 分散的金属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是20μm以下,但是如果在3μm以上16μm以下的范围,不会损害凝集性并且调色剂中金属颜料的分散良好,这是优选的。 
此外,金属颜料和粘合树脂分散/溶解在溶剂中而混合,并通过转相乳化或剪切乳化分散在水中,从而可以制备被粘合树脂包覆的金属颜料的分散液。 
(凝集步骤) 
在凝集步骤中,树脂颗粒的分散液、金属颜料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等混合而成为混合液,在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下加热使之凝集,形成凝集颗粒。凝集颗粒的形成多数通过在搅拌下将混合液的pH调为酸性来进行。通过上述搅拌条件可以使比值(C/D)落入优选范围内。更具体而言,在形成凝集颗粒的阶段,通过高速搅拌和加热可以使比值(C/D)变小,而通过低速搅拌和较低温加热可以使比值(C/D)变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pH,优选2以上7以下的范围,此时,使用凝集剂是有效的。 
此外,凝集步骤中,防粘剂分散液可以与树脂颗粒分散液等各种分散液一起一次性添加/混合,也可以分为多次添加。 
作为凝集剂,除了与上述分散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相反极性的表面活性剂、无机金属盐以外,可以适当地使用2价以上的金属络合物。特别地,使用金属络合物时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并提高充电特性,因此是特别优选的。 
作为上述无机金属盐,铝盐及其聚合物是特别优选的。为了得到更窄的粒度分布,关于无机金属盐的价态,2价比1价、3价比2价、4价比3价更适合,而且,同样价态时聚合型的无机金属盐聚合物更适合。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含铝4价无机金属盐的聚合物能够得到狭窄的粒度分布,因此是优选的。 
此外,在上述凝集颗粒成为所期望的粒径时通过追加树脂颗粒分散液(包覆步骤)、也可以制造用树脂包覆核心凝集颗粒的表面而构成的调色剂。这种情况下,防粘剂和金属颜料难以在调色剂表面露 出,因此从带电性和显影性的观点考虑这是优选的结构。追加时,也可以在追加前添加凝集剂、进行pH调节。 
(融合步骤) 
融合步骤中,在以上述凝集步骤为基准的搅拌条件下,通过使凝集颗粒的悬浊液的pH升高到3以上9以下的范围内使凝集的进行停止,并且通过在上述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使凝集颗粒融合。 
此外,用上述树脂包覆的情况下,该树脂也融合并包覆核心凝集颗粒。作为上述加热的时间,只要是能进行融合的程度即可,0.5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左右即可。 
融合后冷却得到融合颗粒。另外,冷却步骤中,通过在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玻璃化转变温度±10℃的范围)降低冷却速度(所谓的缓慢冷却)可以促进结晶。 
融合得到的融合颗粒经过过滤等固液分离步骤和根据需要的洗涤步骤、干燥步骤而成为调色剂颗粒。 
为了电荷控制、付与流动性、付与电荷交换性等目的,所得调色剂颗粒中可以添加附着作为外部添加剂的以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为代表的无机氧化物等。优选的外部添加方法和外部添加剂的添加量如上所述。 
此外,除了上述无机氧化物等以外,也可以添加作为外部添加剂的电荷控制剂、有机颗粒、润滑剂、研磨剂等其它成分(颗粒)。 
作为电荷控制剂,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使用无色或淡色的电荷控制剂。例如,可以列举季铵盐化合物,苯胺黑类化合物,铝、铬等的络合物,三苯甲烷系颜料等。 
作为有机颗粒,例如,可以列举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通常作为调色剂表面的外部添加剂而使用的颗粒。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用作流动性助剂、洗涤助剂等。 
作为润滑剂,例如,可以列举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等。 
作为研磨剂,例如,可以列举上述的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铈 等。 
接下来详细说明通过溶解悬浮法的调色剂颗粒制造方法。 
溶解悬浮法是使含有粘合树脂、金属颜料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防粘剂等其它成分的材料溶解或分散在能溶解上述粘合树脂的溶剂中,将所得的液体在含有无机分散剂的水性介质中造粒后,除去上述溶剂而得到调色剂颗粒的方法。 
作为溶解悬浮法中使用的其它成分,除了防粘剂以外,可以列举电荷控制剂、有机颗粒等各种成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粘合树脂、金属颜料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成分溶解或分散在能溶解粘合树脂的溶剂中。粘合树脂能否溶解取决于粘合树脂的构成成分、分子链长、立体化的程度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通常使用甲苯、二甲苯、己烷等烃类,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二氯乙烯等卤代烃,乙醇、丁醇、苄醇乙基醚、苄醇异丙醚、四氢呋喃、四氢吡喃等醇或醚,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等酯,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酮、二甲基醚、双丙酮醇、环己酮、甲基环己酮等酮或缩醛等。 
这些溶剂能溶解粘合树脂,而不必能溶解金属颜料和其它成分。金属颜料和其它成分只要能分散在粘合树脂溶液中即可。溶剂的用量没有限制,只要是在水性介质中能造粒的粘度即可。从造粒容易以及最终调色剂颗粒的产率的观点考虑,含有粘合树脂、金属颜料和其它成分的材料(前者)与溶剂(后者)的比例优选为10/90至50/50(前者/后者的质量比)。 
对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的粘合树脂、金属颜料和其它成分的液体(调色剂母液)进行造粒使得在含有无机分散剂的水性介质中成为预定粒径。水性介质主要使用水。作为无机分散剂,优选选自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碳酸钙、氧化钛和氧化硅粉末的分散剂。无机分散剂的用量由被造粒的颗粒的粒径决定,通常相对于调色剂母液优选使用0.1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的范围。0.1质量%以上时造粒容易良好地进行,15质量%以下时难以产生不必要的细颗粒、容易以高产率得到目标颗粒。 
为了在含有无机分散剂的水性介质中调色剂母液造粒良好,也可以往水性介质中添加助剂。作为这类助剂有已知的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有烷基苯磺酸钠、α-烯烃磺酸钠、烷基磺酸钠等,相对于调色剂母液,它们优选在1×10-4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的范围内使用。 
在含有无机分散剂的水性介质中调色剂母液的造粒优选在剪切下进行。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调色剂母液优选被造粒为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μm以上15μm以下。 
作为设有剪切机构的装置有各种分散机,其中优选均质机。通过使用均质机,使彼此不相溶的物质(本实施方式中,含有无机分散剂的水性介质和调色剂母液)通过套管和旋转的转子之间的空隙,从而使与某一液体不相溶的物质在该液体中以颗粒状分散。作为相关的均质机有TK匀浆机、线流匀浆机(ラインフローホモミキサー)、自动匀浆机(以上为特殊機化工業株式会社制)、Silverson均质机(シルバーソン社制)、Polytron均质机(キネマチカ(KINEMATICA)AG社制)等。 
使用了均质机的搅拌条件优选为转子叶片的圆周速度为2m/秒以上。圆周速度为2m/秒以上时颗粒化有良好的倾向。本实施方式中在含有无机分散剂的水性介质中对调色剂母液造粒后除去溶剂。溶剂的除去可以在常温(25℃)、常压下进行,但是除去为止需要长时间,因此优选在比溶剂的沸点低并且与沸点的差在80℃以下的范围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压力可以是常压也可以是减压,但是减压时优选在20mmHg以上150mmHg以下进行。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在除去溶剂后,优选用盐酸等洗涤。由此除去调色剂颗粒表面上残留的无机分散剂,能够制成调色剂颗粒原本的组成并使性能提高。然后,脱水、干燥的话就能得到粉末的调色剂颗粒。 
对于通过溶解悬浮法得到的调色剂颗粒,与乳化凝集法的情况相同,为了电荷控制、付与流动性、付与电荷交换性等目的,也可以添加附着作为外部添加剂的以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为代表的 无机氧化物等。此外,除了上述无机氧化物等以外,也可以添加作为外部添加剂的电荷控制剂、有机颗粒、润滑剂、研磨剂等其它成分(颗粒)。 
<静电图像显影剂> 
本实施方式的静电图像显影剂至少包含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 
本实施方式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可以是仅包含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也可以是所述调色剂与载体混合而获得的双组分显影剂。 
作为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已知的载体。作为载体,例如,可以列举:在由磁性粉末构成的芯材的表面上包覆有包覆树脂的包覆载体;在基体树脂中分散/配合有磁性粉末的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在多孔磁性粉末中浸渍有树脂的树脂浸渍型载体;在基体树脂中分散/配合有导电性颗粒的树脂分散型载体;等。 
需要说明的是,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树脂浸渍型载体和导电性颗粒分散型载体可以是以该载体的构成颗粒为芯材并且其上包覆有包覆树脂的载体。 
作为磁性粉末,例如可以列举:铁、镍、钴等磁性金属、铁素体、磁铁矿等磁性氧化物等。 
作为导电性颗粒,可以列举:金、银、铜等金属,炭黑、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硫酸钡、硼酸铝、钛酸钾等颗粒。 
作为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包含有机硅氧烷键而构成的直链有机硅树脂或其改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中可含有导电材料等其它添加剂。 
这里,将包覆树脂包覆在芯材的表面时,可以列举利用将包覆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溶解于适当溶剂中而成的包覆层形成用溶液来进行包覆的方法等。对于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考虑 所使用的包覆树脂、涂布适应性等来进行选择。 
作为具体的树脂包覆方法,可以列举:将芯材浸渍在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中的浸渍法、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喷洒至芯材表面上的喷涂法、通过流动空气使芯材处于漂浮状态下喷洒包覆层形成用溶液的流化床法、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的芯材与包覆层形成用溶液混合、并除去溶剂的捏合机涂布法等。 
双组分显影剂中,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为调色剂:载体=1:100至30:100,更优选为3:100至20:100。 
<成像装置/成像方法> 
对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成像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具有:图像保持部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部件;在充电后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的静电图像形成部件;显影部件,其容纳有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通过该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转印部件;以及使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部件。另外,作为静电图像显影剂,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成像装置中,实施了包括如下步骤的成像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成像方法):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步骤;在充电后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的静电图像形成步骤;利用本实施方式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步骤;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转印步骤;以及使转印至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步骤。 
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采用了下述的已知的成像装置:直接转印方式的装置,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并且将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具 有清洁部件的装置,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该清洁部件清洁充电前的图像保持部件表面;具有除电部件的装置,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该除电部件在充电前将除电光照射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以进行除电,等。 
在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的情况下,转印部件(例如)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其具有:表面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部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一次转印部件;以及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中,例如,包括显影部件的部分可以是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盒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优选使用容纳有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具有显影部件的处理盒。 
下文将示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他部分的描述。 
图4是示出了含有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静电图像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的本实施方式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示意图。 
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具有作为沿给定方向旋转的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鼓20,在该感光鼓20的周围按顺序设置有:对感光鼓20充电的充电装置21、作为在该感光鼓20上形成静电图像Z的静电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如)曝光装置22、使在感光鼓20上形成的静电图像Z可视图像化的显影装置30、将在感光鼓20上可视图像化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28上的转印装置24、以及清扫感光鼓20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25。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显影装置30具有容纳有包含调色剂40的显影剂G的显影外壳31,在该显影外壳31中面对感光鼓20开设有显影用开口32,同时面向该显影用开口32配置了作为调色剂保持部件的显影辊(显影电极)33,通过向该显影辊33施加给定的显影偏压,感光鼓20与显影辊33夹着的区域(显影区域)中形成了 显影电场。另外,在显影外壳31内设置有面对上述显影辊33、作为电荷注入部件的电荷注入辊(注入电极)34。特别地,本实施方式中,电荷注入辊34也兼用作将调色剂40供给至显影辊33用的调色剂供给辊。 
这里,虽然关于电荷注入辊34的旋转方向选择没有问题,但是考虑到调色剂的供给性和电荷注入特性,作为电荷注入辊34,优选这样的状态:与显影辊33面对的部分中方向相同且带着圆周速度差(例如1.5倍以上)旋转,在电荷注入辊34与显影辊33夹着的区域中夹持有调色剂40并且边摩擦边注入电荷。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操作。 
成像过程开始时,首先,通过充电装置21对感光鼓20表面进行充电,曝光装置22在充电后的感光鼓20上写入静电图像Z,显影装置30将上述静电图像Z可视图像化为调色剂图像。此后,将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到转印部位,转印装置24将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28上。另外,感光鼓20上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25清扫。然后,通过定影装置36使记录纸28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得到图像。 
<处理盒/调色剂盒> 
对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为这样的处理盒,其设有显影部件、并且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所述显影部件容纳有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利用该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并不局限于上述构造,其也可以是这样的构造:具有显影装置以及其它的根据需要选自(例如)图像保持部件、充电部件、静电图像形成部件和转印部件等其他部件中的至少一者。 
下文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一个例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对图中示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它部分的描述。 
图5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构造示意图。 
图5所示的处理盒200(例如)通过设置有安装导轨116以及曝光用开口部118的壳体117,将感光体107(图像保持部件的一个例子)、设置在感光体107周围的充电辊108(充电部件的一个例子)、显影装置111(显影部件的一个例子)、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113(清洁部件的一个例子)一体化组合并保持,从而构成盒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109表示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部件的一个例子),112表示转印装置(转印部件的一个例子),115表示定影装置(定影部件的一个例子),300表示记录纸(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被构造成容纳有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并且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中至少容纳调色剂即可,根据成像装置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容纳显影剂。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示出的成像装置是具有调色剂盒(图中未示出)拆卸自由的结构的成像装置,显影装置30与调色剂盒由图中未示出的调色剂供给管连接。此外,调色剂盒内容纳的调色剂少时,可更换该调色剂盒。 
[实施例] 
下文将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加具体地描述本实施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份”和“%”以质量计。 
-用XRF测量调色剂中的Zn含量- 
用压力成型机对5g调色剂施加10吨的压缩压力以制造直径5cm的圆盘状物,将其作为测量样品。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1500),在管电压40kV、管电流90mA、测量时间30分钟的测量条件下进行测量。 
-用XRF测量金属颜料中的Zn含量- 
将调色剂浸在丙酮或甲基乙基酮等溶剂中,使粘合树脂溶解从 而得到金属颜料。用压力成型机对5g金属颜料施加10吨的压缩压力以制造直径5cm的圆盘状物,将其作为测量样品。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1500),在管电压40kV、管电流90mA、测量时间30分钟的测量条件下进行测量。 
<金属颜料1的制备> 
铝:99.99973份 
锌:0.00027份 
混合上述成分制备熔融金属,接着在应用空气雾化法下使用熔融金属制造粉末,此后对粉末实施分级处理得到金属颜料A。金属颜料A中Zn的含量为0.00027%。 
金属颜料A:100份 
0.15%硫酸锌水溶液:100份 
上述成分混合并搅拌1分钟,使硫酸锌附着在金属颜料表面上。将其过滤后,使之真空干燥,从而得到锌包覆的金属颜料1。金属颜料1中Zn的含量为0.00041%。 
<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 
金属颜料1:10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一工業製薬社制,ネオゲンR):1.5份 
离子交换水:400份 
混合上述成分,用乳化分散机Cavitron(太平洋機工(株)制,CR1010)分散约1小时,制备金属颜料颗粒分散而成的金属颜料分散液1(固形物浓度:20%)。 
<金属颜料2和金属颜料分散液2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A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B,不同之处在于,铝为99.99967份、锌为0.00033份。金属颜料B中Zn的含量为0.00033%。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金属颜料B,并且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0.15%硫酸锌 水溶液改为0.22%。金属颜料2中Zn的含量为0.00055%。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2,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2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分散液3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铝颜料(昭和アルミパウダー(株)制,2173EA)、并且将0.15%硫酸锌水溶液的浓度改为0.1%。金属颜料3中Zn的含量为0.00018%。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3,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3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4和金属颜料分散液4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3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4,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3的制备中将0.1%硫酸锌水溶液的浓度改为0.15%。金属颜料4中Zn的含量为0.00028%。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4,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4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5和金属颜料分散液5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A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C,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9.9983份、锌改为0.0017份。金属颜料C中Zn的含量为0.00174%。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5,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金属颜料A改为金属颜料C,将0.15%硫酸锌水溶液的浓度改为0.42%。金属颜料5中Zn的含量为0.00216%。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5,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5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6和金属颜料分散液6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A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D,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9.9981份、锌改为0.0019份。金属颜料D中Zn的含量为0.00185%。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6,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金属颜料A改为金属颜料D,将0.15%硫酸锌水溶液的浓度改为0.54%。金属颜料6中Zn的含量为0.00239%。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6,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6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7和金属颜料分散液7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1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E,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9.65份、锌改为0.35份。金属颜料E中Zn的含量为0.35%。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7,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金属颜料A改为金属颜料E,将0.15%硫酸锌水溶液100份的浓度和量改为8.89%1000份。金属颜料7中Zn的含量为0.442%。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7,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7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8和金属颜料分散液8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1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F,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9.62份、锌改为0.38份。金属颜料F中Zn的含量为0.38%。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8,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金属颜料A改为金属颜料F,将0.15%硫酸锌水溶液100份的浓度和量改为12.3%1000份。金属颜料8中Zn的含量为0.506%。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8,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8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9和金属颜料分散液9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A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G,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7.87份、锌改为2.13份。金属颜料G中Zn的含量为2.13%。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9,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金属颜料A改为金属颜料G,将0.15%硫酸锌水溶液100份的浓度和量改为7.4%1000份。金属颜料9中Zn的含量为2.21%。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9,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9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10和金属颜料分散液10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A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H,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7.78份、锌改为2.22份。金属颜料H中Zn的含量为2.22%。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10,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金属颜料A改为金属颜料H,将0.15%硫酸锌水溶液100份的浓度和量改为17.3%1000份。金属颜料10中Zn的含量为2.39%。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10,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10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11和金属颜料分散液11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A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J,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5.71份、锌改为4.29份。金属颜料J中Zn的含量为4.29%。 
通过与金属颜料1的制备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11,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1的制备中,将金属颜料A改为金属颜料J,将0.15%硫酸锌水溶液100份的浓度和量改为17.3%1000份。金属颜料11中Zn的含量为4.46%。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11,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11代替金属颜料1。 
<金属颜料12和金属颜料分散液12的制备> 
通过与金属颜料A相同的方法得到金属颜料K,不同之处在于,在金属颜料的制备中,铝改为94.9份、锌改为5.1份。金属颜料K中Zn的含量为5.1%。 
与金属颜料分散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金属颜料分散液12,不同之处在于,用金属颜料K代替金属颜料1。 
<粘合树脂的合成> 
己二酸二甲酯:74份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2份 
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216份 
乙二醇:38份 
四丁氧基钛(催化剂):0.037份 
将上述成分放入加热干燥后的二口烧瓶中,将氮气导入容器内以保持惰性气氛,边搅拌边升温后,使之在160℃下共缩聚反应7小时,之后,缓慢减压至10Torr的同时升温至220℃并保持4小时。一回到常压下,马上加入9份偏苯三酸酐,再次缓慢减压至10Torr,并在220℃下保持1小时,从而合成粘合树脂。 
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以ASTMD3418-8为基准,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島津社制,DSC-50),在从室温(25℃)起至150℃为止在升温速度10℃/分的条件下测量而求得的。需要说明的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吸热部分中基线和上升线的延长线的交点的温度。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63.5℃。 
<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粘合树脂:160份 
乙酸乙酯:233份 
氢氧化钠水溶液(0.3N):0.1份 
将上述成分放入1000mL可分液式烧瓶中,在70℃下加热,用Three-One Motor(新東科学(株)制)搅拌以制造树脂混合液。进一步以90rpm搅拌该树脂混合液,同时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使之转相乳化,除去溶剂从而得到树脂颗粒分散液(固形物浓度:30%)。树脂颗粒分散液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62nm。 
<防粘剂分散液的制备> 
巴西棕榈蜡(東亜化成(株)制,RC-160):5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一工業製薬(株)制,ネオゲンRK):1.0份 离子交换水:200份 
以上混合并在95℃下加热,用均质机(IKA公司制,ウルトラタラックスT50)分散后,用Manton Gaulin高压均质机(ゴーリン社)分散处理360分钟,制备体积平均粒径为0.23μm的防粘剂颗粒分散得到的防粘剂分散液(固形物浓度:20%)。 
[实施例1] 
<调色剂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350份 
防粘剂分散液:48份 
金属颜料分散液1:180份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IGEPAL CA897):1.40份 
将上述原料放入2L的圆筒形不锈钢容器中,用均质机(IKA公司制,ウルトラタラックスT50)以4000rpm施加剪切力同时分散混合10分钟。然后,缓慢滴加作为凝集剂的聚氯化铝10%硝酸水溶液1.75份,将均质机的转数设为5000rpm分散混合15分钟,制成原料分散液。 
然后,将原料分散液转移到配备有使用了2片叶片的搅拌桨的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聚合釜中,将搅拌转数设为810rpm后用加热套开始加热,在54℃下促进聚集颗粒的生长。此时,用0.3N的硝酸和1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原料分散液的pH控制在2.2以上3.5以下的范围内。在上述pH范围下保持约2小时,形成聚集颗粒。 
然后,追加树脂颗粒分散液50份,使粘合树脂的树脂颗粒附着在上述聚集颗粒的表面上。进一步升温至56℃,用光学显微镜和MULTISIZER II确认颗粒的大小和形态的同时调整聚集颗粒。之后,为了使聚集颗粒融合将pH升高到8.0后,升温至67.5℃。用光学显微镜确认聚集颗粒融合后,保持67.5℃同时降低pH至6.0,1小时后停止加热,以1.0℃/分的降温速度冷却。之后用20μm的筛网筛分,反复水洗后,用真空干燥机干燥得到调色剂颗粒。所得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2.2μm。 
相对于100份所得调色剂颗粒,用Henschel混合机以圆周速度 30m/s混合2.0份疏水性二氧化硅(日本アエロジル社制,RY50)3分钟。之后,用筛目45μm的振动筛筛分,制备调色剂。 
[测定] 
用上述方法测定“调色剂中的Zn含量”。结果在下表1中示出。 
<载体的制备> 
铁素体颗粒(体积平均粒径:35μm):100份 
甲苯:14份 
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临界表面张力:24dyn/cm):1.6份 
炭黑(商品名:VXC-72,キャボット社制,体积电阻率:100Ωcm以下):0.12份 
交联三聚氰胺树脂颗粒(平均粒径:0.3μm,不溶于甲苯):0.3份 
首先,用甲苯稀释炭黑并加入到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并且用砂磨机分散。然后,向其中用搅拌器分散除铁素体颗粒以外的上述各成分10分钟,调制包覆层形成用溶液。然后,将该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和铁素体颗粒放入真空脱气捏合机中,在温度60℃下搅拌30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甲苯,形成树脂包覆层,从而得到载体。 
<显影剂的制备> 
将36份上述调色剂和414份上述载体放入2L的V型混合机,搅拌20分钟,然后用212μm筛分以制作显影剂。 
[评价试验] 
通过下述方法形成固体图像。 
将作为样品的显影剂填充到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的DocuCentre-III C7600的显影器中,以定影温度200℃、定影压力4.0kg/cm2、处理速度220mm/s,在记录纸(粗糙纸,王子製紙(株)社制)上形成调色剂载荷量为4.5g/cm2的固体图像。 
将固体图像在40℃、湿度85%的环境下保存6个月,针对保存后的固体图像评价光致发光性。 
-光致发光性评价- 
以JISK5600-4-3:1999“涂料一般试验方法-第4部:涂膜的视觉特性-第3节:颜色的视觉比较”为基准,在颜色观察用照明(自然 日光照明)下用裸眼评价光致发光性。需要说明的是,颗粒感(闪闪发光的光致发光性效果)、光学效应(根据视角,色调发生变化)的评价分级如下。2以上是实际可以使用的等级。 
4:颗粒感和光学效应协调。 
3:略有颗粒感和光学效应。 
2:普通的感觉。 
1:完全没有颗粒感和光学效应。 
所得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2~10,比较例1~2] 
与实施例1的调色剂同样地制造调色剂并进行评价,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表1中示出的金属颜料分散液。 
所得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Claims (20)

1.一种光致发光调色剂,其含有金属颜料和粘合树脂,并且Zn的含量为0.0000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金属颜料包含铝颜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铝颜料含有Z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铝颜料为铝和含锌化合物混合而成的颜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铝颜料为表面被Zn包覆的颜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铝颜料中Zn的含量为5质量%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在形成固体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测角光度计对该固体图像照射入射角-45°的入射光时测定的受光角+30°处的反射率A与受光角-30°处的反射率B之间的比值A/B为50以上10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平均当量圆直径D比平均最大厚度C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平均最大厚度C与所述平均当量圆直径D的比值C/D为0.001以上0.50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在观察调色剂厚度方向上的截面时,调色剂的该截面的长轴方向与金属颜料的长轴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0°至+30°范围内的金属颜料的数量为所观察到的全部金属颜料中的60%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粘合树脂,所述金属颜料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70质量份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树脂是聚酯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0℃以上8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0以上1000000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5以上100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进一步还含有防粘剂,并且所述防粘剂的熔解温度为50℃以上110℃以下。
17.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静电图像显影剂含有载体,并且所述载体为将包覆树脂包覆在磁性粉末的表面上而形成的包覆载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包覆树脂含有导电材料。
20.一种调色剂盒,其容纳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并且该调色剂盒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CN201410083856.XA 2013-09-05 2014-03-07 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Active CN104423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4266 2013-09-05
JP2013184266A JP2015052650A (ja) 2013-09-05 2013-09-05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189A true CN104423189A (zh) 2015-03-18
CN104423189B CN104423189B (zh) 2019-11-29

Family

ID=5258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3856.XA Active CN104423189B (zh) 2013-09-05 2014-03-07 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39532B2 (zh)
JP (1) JP2015052650A (zh)
CN (1) CN1044231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4771B2 (ja) * 2014-09-24 2019-08-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1203B2 (ja) * 2019-03-27 2023-01-2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画像形成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本体部及び現像剤収容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4738A (ja) * 2003-10-31 2005-05-26 Toyo Aluminium Kk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US20110318683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Fuji Xerox Co., Ltd. Toner,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64041A1 (en) * 2011-04-15 2012-10-18 Fuji Xerox Co., Ltd. Polyester resin for toner, toner,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402B2 (ja) * 1978-05-31 1985-08-14 昭和軽金属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粉顔料
JPH0973223A (ja) * 1995-09-06 1997-03-18 Ricoh Co Ltd 色相及び色相以外の色覚情報の画像形成方法
JP3500483B2 (ja) 1995-12-04 2004-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液体現像剤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キ
JPH11138702A (ja) * 1997-11-14 1999-05-25 Toyobo Co Ltd 抗菌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材
JP3901835B2 (ja) * 1998-04-02 2007-04-04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潜在的難燃性繊維および難燃性繊維の製造方法
JP3893258B2 (ja) 2000-07-28 2007-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176474B1 (en) 2000-07-28 2005-1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toner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008226B2 (ja) 2001-06-29 2012-08-22 東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金属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その金属顔料組成物を含有する塗料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キ組成物
JP2003089758A (ja) * 2001-09-18 2003-03-28 Merck Ltd 半透明性金属薄膜を被膜した高彩度薄片状顔料
JP4047768B2 (ja) * 2003-05-27 2008-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該現像剤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DE102004056330A1 (de) * 2004-11-22 2006-06-01 Eckart Gmbh & Co.Kg Trockentoner,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sselben
EP1877497A1 (en) * 2005-05-02 2008-01-16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Method of stabilizing metal pigments against gassing
DE102005037611A1 (de) * 2005-08-05 2007-02-15 Eckart Gmbh & Co. Kg Metalleffektpigmente mit anorganisch/organischer Mischschich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olcher Metalleffektpigmente und deren Verwendung
JP2008248073A (ja) * 2007-03-30 2008-10-16 Kansai Paint Co Ltd 水性塗料組成物、防錆顔料分散体及び水性塗料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077118B2 (ja) * 2008-07-17 2012-1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0256613A (ja) 2009-04-24 2010-11-1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US20110223385A1 (en) * 2010-03-15 2011-09-15 Ming Liang Shiao Roofing granule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roofing product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JP5617427B2 (ja) * 2010-08-17 2014-11-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28696B2 (en) * 2011-03-14 2014-05-20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DE102011103882A1 (de) * 2011-03-25 2012-09-27 Eckart Gmbh Kupferhaltige Metallpigmente mit Metalloxidschicht und Kunststoffschicht,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Beschichtungsmittel und beschichteter Gegenstand
JP5299490B2 (ja) 2011-09-28 2013-09-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輝性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915128B2 (ja) 2011-12-05 2016-05-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34893B2 (ja) 2011-12-26 2015-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輝性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949166B2 (ja) 2012-05-30 2016-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4738A (ja) * 2003-10-31 2005-05-26 Toyo Aluminium Kk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US20110318683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Fuji Xerox Co., Ltd. Toner,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64041A1 (en) * 2011-04-15 2012-10-18 Fuji Xerox Co., Ltd. Polyester resin for toner, toner,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189B (zh) 2019-11-29
US9239532B2 (en) 2016-01-19
JP2015052650A (ja) 2015-03-19
US20150064615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3669B2 (en) Brilliant toner,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07628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N104007626B (zh) 光辉性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JP2018092154A (ja) トナー
JP2014157249A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67023B2 (ja)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91512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33174B (zh) 光亮性调色剂和静电图像显影剂
CN102608883A (zh)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JP2007279195A (ja) トナー
JP2016139054A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92095B2 (ja)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25277B2 (ja) 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5824204A (zh) 光亮性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JP2015052740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25276B2 (ja) 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423189A (zh) 光致发光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JP2018205331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72638B2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139048A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024432A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9561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6221495B2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4040063A (ja) 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2081688A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