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6014B - 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 - Google Patents

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6014B
CN104276014B CN201410314650.3A CN201410314650A CN104276014B CN 104276014 B CN104276014 B CN 104276014B CN 201410314650 A CN201410314650 A CN 201410314650A CN 104276014 B CN104276014 B CN 104276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exterior member
seal
supporting part
vertical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46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6014A (zh
Inventor
稻井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76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6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6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6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water drain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防止从密封部件的下端部滴下的水渗入到车室内。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20)具有:从车门开口部(17)的上侧向车身前方且朝向下方延伸的垂直密封件(25);与车门开口部(17)相比设在车身前方的前角玻璃(26);和将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以及前侧车门(18)之间密封的装饰部件(27)。装饰部件(27)具有:将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以及前侧车门(18)之间密封的装饰部(34);和从装饰部(34)连续地延伸至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的下方的承托部(35)。

Description

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具有密封部件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该密封部件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将车门以及车门开口部之间密封。
背景技术
在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之中,知道有如下构造,其在前柱以及前挡泥板上设有三角窗,在三角窗的车身后方开闭自如地设有侧车门,侧车门的车门窗框沿着三角窗的后边延伸,从车门窗框沿着三角窗的底边延伸有侧车门的前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中,沿着车身设置的密封部件沿着车门窗框和三角窗的后边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88996号公报
该侧车门的前端部从车门窗框沿着三角窗的底边延伸。由此,侧车门的形状在三角窗的底边附近(车门窗框的底部附近)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由于侧车门的形状大幅地变化,所以难于使密封部件经由车门窗框的基部附近向下方连续地延伸,需要使密封部件在车门窗框的底部附近截断。
因此,例如,在使侧车门稍微开放时,由密封部件引导的水会从密封部件的下端部滴落到侧车门上,担心滴落的水由侧车门溅起而飞散(渗入)到车室内的担忧。
作为该对策,考虑到在密封部件的下端部的下方配置承托部,由承托部接收从密封部件的下端部滴下的水,从而通过承托部将接收到的水以不会滴落至侧车门上的方式进行引导。
通过不使水滴落到侧车门上,能够防止滴下的水由侧车门溅起而飞散(渗入)到车室内。
但是,为了实施该对策,需要新准备承托部,部件个数会变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为课题,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防止从密封部件的下端部滴下的水渗入到车室内。
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其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具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将所述车门以及所述车门开口部之间密封,该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该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具有:垂直密封件,包含于所述密封部件,且从所述车门开口部的上侧向车身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且朝向下方连续地延伸;外装部件,从车宽方向外侧与所述垂直密封件接触,且与所述车门开口部相比设在车身前后方向中的至少所述一方;和装饰部件,设在所述外装部件的下端并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下端,所述装饰部件具有:装饰部,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下端;和承托部,从所述装饰部连续地延伸至所述垂直密封件的下端的下方,且从下方覆盖所述下端。
方案2的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具有底部,该底部配置在所述垂直密封件的下端的下方,且以与所述下端的下缘的整体相对的方式形成。
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关闭所述车门的状态下,在所述装饰部件的垂直下方的车身外侧配置有所述车门的内面板,所述承托部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以向下坡度倾斜。
方案4的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坡度倾斜。
方案5的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具有从所述底部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连续地延伸至所述垂直密封件的下端上方的壁部。
发明的效果
在方案1的发明中,在外装部件的下端具有装饰部件,使承托部从装饰部件的装饰部连续,并由承托部覆盖垂直密封件的下端的下方。由此,由承托部接收从垂直密封件的下端滴下的水,能够通过承托部将接收到的水以不会滴落至车门上的方式进行引导。
通过使水不滴落到车门上,而能够防止滴落的水由车门溅起而飞散(渗入)到车室内。
并且,使承托部从装饰部件的装饰部连续。装饰部是将外装部件的下端覆盖的部位。通过使承托部与该装饰部连续,而能够通过一个部件形成装饰部以及承托部。由此,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具有承托部。
在方案2的发明中,将承托部的底部配置在垂直密封件的下端的下方,且以使底部与下端的下缘的整体相对的方式形成。由此,因为能够通过承托部的底部全部接收从垂直密封件的下端滴下的水,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水滴落到车门上。
在方案3的发明中,使承托部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以向下坡度倾斜。由此,能够通过承托部接收从垂直密封件的下端滴下的水,并将接收到的水通过承托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引导。
由此,能够防止从垂直密封件的下端滴下的水击打在车门上而飞散(渗入)到车室内。
在方案4的发明中,使承托部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坡度倾斜。由此,不会使由承托部接收到的水滞留在承托部,而是能够向车身前方引导。由此,能够使由承托部接收到的水远离乘员。
在方案5的发明中,在承托部具有壁部,使壁部从底部的内侧端连续地延伸至垂直密封件的下端上方。由此,能够通过壁部抑制从垂直密封件的下端滴下的水飞散到车宽方向内侧的情况。
由此,能够将从垂直密封件的下端滴下的水确实地向车身前方引导,能够良好地控制由承托部接收到的水的滴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前侧车门从具有本发明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的车辆上分解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部分放大图。
图3是表示从车内侧观察图2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4的车辆使前侧车门开放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6部分放大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从图1的车辆使前侧车门开放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6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6的10-10线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11-11线剖视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用承托部将从垂直密封件的下端滴下的水向前柱引导的示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11…车身、17…车门开口部、20…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24…密封部件、25…垂直密封件、25a…垂直密封件的下端、25b…下端的下缘、26…前角玻璃(外装部件)、26a…前角玻璃的下端、27…装饰部件、29…内面板、34…装饰部、35…承托部、52…内壁部(壁部)、53…底部、53b…底部的内侧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前(Fr)”、“后(Rr)”、“左(L)”、“右(R)”遵循从驾驶者观察到的方向。
对于实施例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2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车辆10具有:设在车身11的下侧部的下纵梁12;从下纵梁12的前端部12a向上方立起的前柱13;从下纵梁12的中途12b向上方立起的中柱14;和架设在中柱14以及前柱13的各上端部13a、14a上的车顶纵梁15。
并且,车辆10具有:由下纵梁12、前柱13、中柱14以及车顶纵梁15形成的车门开口部17;开闭自如地设在车门开口部17上的前侧车门(车门)18;和与车门开口部17的前上部17a相邻而设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20。
前侧车门18具有:经由铰链开闭自如地支承在车门开口部17的前端部(前柱13)上的车门面板22;和设在车门面板22的上部22a的车门窗框23。
车门面板22的上部22a具有从车门窗框23向车身前方延伸的上前部22b。
如图3、图4所示,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20具有:从车门开口部17的上侧向车身前方且朝向下方连续地延伸的垂直密封件25;从车宽方向外侧与垂直密封件25接触的前角玻璃(外装部件)26;和设在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的装饰部件27。
垂直密封件25是包含于密封部件24且构成密封部件24前部的中空状的密封材料。垂直密封件25具有中空部28,且从车门开口部17的上部17b沿着车门开口部17的前上部17a(参照图2)且朝向下方连续地延伸至前三角玻璃26的下端26a。
返回图1,密封部件24是沿着车门开口部17的上部17b以及前上部17a等而设且将车门开口部17以及前侧车门18之间密封的密封材料。
如图5所示,将前侧车门18从开放状态如箭头A所示地移动,从而由前侧车门18将车门开口部17关闭,由此,前侧车门18(车门面板22)的上前部22b会抵接在垂直密封件25上(参照图4)。
返回图4,车门面板22的上前部22b抵接在垂直密封件25上,由此,车门面板22的上前部22b以及车门开口部17的前上部17a间由垂直密封件25密封。
如图2所示,前角玻璃26是设在前柱13的开口部19上且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的三角窗玻璃(也参照图3)。
再返回图4,前角玻璃26从车宽方向外侧(车室31外侧)与垂直密封件25接触,并与车门开口部17相比设在车身前方。
如图6所示,装饰部件27是设在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且将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以及前侧车门18(车门面板22)的上前部22b之间密封的部件。
装饰部件27具有覆盖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的装饰部34、和从装饰部34连续地延伸至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的下方为止的承托部35。
如图7所示,装饰部34具有:由粘接剂37粘接在前角玻璃26的下端背面26b上的接合部41;从接合部41的下端41a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42;和从接合部41的下端41a向下方延伸的密封部43。
通过使接合部41由粘接剂37粘接在前角玻璃26的下端背面26b上,而使装饰部34接合在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上。
通过使接合部41粘接在下端背面26b上,而由接合部41以及伸出部42从车室31侧覆盖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具体地,下端26a的下端背面26b以及下缘26c)。
这样,通过接合部41以及伸出部42以使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无法从车室31侧视觉辨认到的方式隐藏,由此能够确保车辆10的外观性。
伸出部42朝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由此,与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具体地,下端26的下缘26c(以下,称为下端下缘26c)接触。
该伸出部42在前侧车门18关闭的状态下,夹在前角玻璃26的下端下缘26c以及前侧车门18的上前部22b之间。
由此,能够将前角玻璃26的下端26a以及前侧车门18的上前部22b之间由伸出部42装饰,从而能够确保车辆10的外观性。
并且,通过使伸出部42夹在前角玻璃26的下端下缘26c以及前侧车门18的上前部22b之间,而能够将下端下缘26c以及上前部22b之间由伸出部42密封。
密封部43具有:与车身11(具体地,前柱13)抵接的内侧唇部44;和能够与前侧车门18(具体地,车门面板22)的内面板29抵接的外侧唇部45。
内侧唇部44通过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而与前柱13抵接。外侧唇部45以能够与内面板29抵接的方式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
如图8所示,通过使前侧车门18从开放状态如箭头B所示地移动,而由前侧车门18关闭车门开口部17(参照图2)。通过关闭车门开口部17,而使车门面板22的内面板29与外侧唇部45抵接(参照图7)。
返回图7,内侧唇部44与前柱13抵接。由此,通过使车门面板22的内面板29与外侧唇部45抵接,而使前柱13以及内面板29之间由密封部43密封。
也就是说,装饰部34是具有装饰性和密封性的部件。
在使车门开口部17(参照图2)由前侧车门18关闭的状态下,在装饰部件27的垂直下方的车外侧配置有内面板29的面板部29a。也就是说,面板部29a配置在承托部35的下方。
并且,面板部29a配置在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的下方。
如图6所示,承托部35形成为,从装饰部34的后端34a连续地延伸至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的下方,且从下端覆盖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
在此,装饰部34是具有装饰性和密封性的材料。这样,通过使承托部35与具有装饰性和密封性的装饰部34连续,而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具有承托部35。
承托部35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坡度倾斜,并且,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以向下坡度倾斜。
由此,能够将从下端25a经由垂直密封件25的中空部28滴下至承托部35的水,由承托部35朝向车身前方引导,并且能够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如箭头A所示地引导。
如图9、图10所示,承托部35具有:外壁部51,从外侧唇部45的后端45a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内壁部(壁部)52,从内侧唇部44的后端44a在车宽方向内侧且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底部53,与内壁部52的下端52a以及外壁部51的下端51a连结;和后壁部54,从底部53的后端53a向上方立起。
外壁部51与前侧车门18(车门面板22)的上前部22b接触。该外壁部51配置在垂直密封件25(下端25a)的车宽方向外侧(车室31的外侧),且从底部53立起至垂直密封件25(下端25a)的上方。
内壁部52从内侧唇部44的后端44a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车室31)以向下坡度延伸,且从后端44a朝向车身后方延伸。该内壁部52使前端52b朝向车宽方向内侧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使后端52c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向车身后方以倾斜状延伸。
换言之,内壁部52以使内壁部52的前端52b以及后端52c之间的尺寸随着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为俯视大致呈梯形的形状。
由此,内壁部42的下端52a的长度尺寸L1形成为与外壁部51的长度尺寸L2大致相同的尺寸。
底部53连结在内壁部52的下端52a以及外壁部51的下端51a上。在底部53中,内壁部52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端53b到内侧唇部44的后端44a为止以向上坡度连续的方式延伸。
内侧唇部44的后端44a配置在垂直密封件25(下端25a)的上方。由此,内壁部52从底部53立起至垂直密封件25(下端25a)的上方。
在此,通过使内壁部52的下端52a的长度尺寸L1以及外壁部51的长度尺寸L2大致相同地形成,而使底部53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状。
如图10、图11所示,底部53配置在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的下方,且以与下端25a的下缘25b的整体相对的方式形成(也参照图6)。该底部53朝向车身前方以倾斜角θ1的向下坡度倾斜,并且,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以倾斜角θ2的向下坡度倾斜。
由此,底部53使底部53的内侧端53b中的车身前方的部位(以下,称为“内前端53c”)配置在最低的位置上。底部53的内前端53c与前柱13接触。
返回图9、图10,后壁部54从底部53的后端53a向上方立起至垂直密封件25(下端25a)的上方。后壁部54设在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的车身后方。
承托部35中,通过装饰部34的后端34a、外壁部51的上端51b、内壁部52的后端52c以及后壁部54的上端54a而形成了承托开口部56。承托开口部56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相比形成得较大,且配置在下端25a的上方。由此,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从上方插入至承托开口部56中。
通过使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从上方插入至承托开口部56中,能够使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如箭头B所示地滴下的水由承托部35(特别是,底部53)接收。由此,能够抑制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滴下的水滴下至前侧车门18(车门面板22)的内面板29上。
在此,底部53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以倾斜角θ2的向下坡度倾斜。由此,能够将由底部53接收到的水向车宽方向内侧如箭头C所示地引导。也就是说,不会使由底部53接收到的水滞留在承托部35中,能够向从车门面板22的内面板29离开的方向引导。
由此,能够防止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滴下的水击打至内面板29而飞散(渗入)到车室31内。
并且,底部53的内前端53c配置在最低的位置上,内前端53c与前柱13接触。由此,由底部53接收到的水朝向内前端53c如箭头C所示地被引导,被引导到内前端53c的水从内前端53c向前柱13如箭头D所示地被引导。
被引导至前柱13的水经由前柱13被向下方引导,并从车辆10的下部向下方顺畅地排出。
而且,底部53朝向车身前方以倾斜角θ1(参照图11)的向下坡度倾斜。由此,不会使由底部53接收到的水滞留在承托部35中,能够向车身前方引导。由此,能够使由在底部53接收到的水远离乘员。
并且,在承托部35上具有内壁部52,使内壁部52从底部53的内侧端53b连续地延伸至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上方。由此,能够通过内壁部52抑制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滴下的水飞散到车宽方向内侧。
由此,能够将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滴下的水确实地向车身前方引导,从而能够良好地控制由承托部35接收到的水的滴下位置。
接下来,基于图12说明将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滴下的水由承托部35向前柱13引导的示例。
如图12(a)所示,水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朝向承托部35的底部53如箭头E所示地滴下。
底部53朝向车身前方以倾斜角θ1的向下坡度倾斜,且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以倾斜角θ2的向下坡度倾斜。
由此,滴落到底部53的水沿着底部53在车宽方向内侧,且朝向车身前方如箭头F所示地流动。通过使水如箭头F所示地流动而向底部53的内前端53c引导。
如图12(b)所示,被引导至内前端53c的水从内前端53c如箭头G所示地被向前柱13引导。被引导至前柱13的水经由前柱13被向下方引导,并从车辆10的下部向下方顺畅地排出。
由此,能够抑制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滴下的水击打至前侧车门18的内面板29上。由此,能够防止从垂直密封件25的下端25a滴下的水由内面板29溅起而飞散(渗入)到车室内。
此外,本发明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适当变更、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20与车门开口部17的前上部17a相邻地设置的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将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20与车门开口部17的后上部相邻地设置。
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将外装部件例如作为与车门开口部17相比设在车身前方的后角玻璃,且使垂直密封件25从车门开口部17的上侧向车身后方且朝向下方连续地延伸。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外装部件作为前角玻璃26进行例示,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将外装部件作为树脂制的装饰部件等其他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车辆、车身、车门开口部、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密封部件、垂直密封件、前角玻璃、装饰部件、内面板、装饰部、承托部、内壁部以及底部等的形状和构成并不限定于例示的构成,能够适当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适用于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具有密封部件的汽车,该密封部件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将车门以及车门开口部之间密封。

Claims (6)

1.一种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其在车身的车门开口部具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将所述车门以及所述车门开口部之间密封,该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
垂直密封件,包含于所述密封部件,且从所述车门开口部的上侧向车身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且朝向下方连续地延伸;
外装部件,从车宽方向外侧与所述垂直密封件接触,且与所述车门开口部相比设在车身前后方向中的所述至少一方;和
装饰部件,设在所述外装部件的下端并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下端,
所述装饰部件具有:
装饰部,覆盖所述外装部件的下端;和
承托部,从所述装饰部连续地延伸至所述垂直密封件的下端的下方,且从下方覆盖所述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具有底部,该底部配置在所述垂直密封件的下端的下方,且以与所述下端的下缘的整体相对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所述车门的状态下,在所述装饰部件的垂直下方的车身外侧配置有所述车门的内面板,
所述承托部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以向下坡度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坡度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坡度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具有从所述底部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连续地延伸至所述垂直密封件的下端上方的壁部。
CN201410314650.3A 2013-07-03 2014-07-03 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 Active CN104276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9887 2013-07-03
JP2013139887A JP5871861B2 (ja) 2013-07-03 2013-07-03 外装部材付きシー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6014A CN104276014A (zh) 2015-01-14
CN104276014B true CN104276014B (zh) 2016-10-05

Family

ID=52131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4650.3A Active CN104276014B (zh) 2013-07-03 2014-07-03 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6850B2 (zh)
JP (1) JP5871861B2 (zh)
CN (1) CN104276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77850A (ja) * 2015-10-22 2017-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シール構造
EP3569431B1 (en) 2017-01-11 2023-09-13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plate module
JP6861532B2 (ja) * 2017-02-16 2021-04-2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外装構造
JP7049626B2 (ja) * 2017-11-28 2022-04-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6626520B2 (ja) * 2018-02-02 2019-1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パネル構造
CN110525182B (zh) * 2018-05-24 2023-12-2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侧门c柱防水组件
CN109624674B (zh) * 2018-12-04 2021-01-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三角窗的布置结构
CN110154710A (zh) * 2019-05-23 2019-08-23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密封机构和汽车
CN111152737A (zh) * 2019-12-30 2020-05-15 瀚德(中国)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导槽接角的密封条以及导槽接角密封的方法
US11642949B2 (en) 2021-02-05 2023-05-09 Toyoda Gosei Co., Ltd. Window seal with liquid diver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179A (ja) * 1982-07-16 1984-01-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US5209546A (en) * 1986-07-25 1993-05-11 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 Structure for draining liquid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tructure
US5106149A (en) * 1989-12-26 1992-04-21 Ford Motor Company Weatherstrip for hardtop-type or framed door windows
JPH0616118U (ja) * 1992-07-31 1994-03-01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水漏れ防止機構
JPH08258571A (ja) * 1995-03-20 1996-10-08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端末排水構造
US5651578A (en) * 1995-04-26 1997-07-29 The Standard Products Company Four sided flush sealing system with articulatable pillar
DE19943765C5 (de) * 1999-09-13 2007-09-13 Webasto Ag Dichtungssystem an einem Kraftfahrzeug
JP3883787B2 (ja) * 2000-06-26 2007-02-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ガイド
JP2002002405A (ja) * 2000-06-27 2002-01-09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サッシュレスドア型車のシール構造
JP2002234345A (ja) * 2001-02-07 2002-08-20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自動車のドアシール構造
KR20050027706A (ko) * 2003-09-16 2005-03-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도어프레임의 웨더스트립 장착구조
US6932415B1 (en) * 2004-03-10 2005-08-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oor sealing assembly
JP4453549B2 (ja) * 2004-12-28 2010-04-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4788996B2 (ja) 2005-10-31 2011-10-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ベルトライン周辺構造
WO2008123409A1 (ja) * 2007-03-30 2008-10-16 Shiroki Corporation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4277920B2 (ja) * 2007-05-25 2009-06-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構造
JP2010105583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固定窓のウィンドウモール
CN101618674A (zh) * 2009-07-31 2010-01-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挡水密封条
JP5555039B2 (ja) * 2010-04-14 2014-07-2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観音開きドア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及び観音開きドアの排水構造
JP5652007B2 (ja) * 2010-06-07 2015-01-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窓部構造
JP5587162B2 (ja) * 2010-12-22 2014-09-10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EP2698268A3 (en) * 2011-04-12 2014-05-28 Honda Motor Co., Ltd. Door assembly for vehicle
US8898958B2 (en) * 2013-01-14 2014-1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ling system for a frameless door of a vehicle
DE102014019302A1 (de) * 2014-12-20 2016-06-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ahrzeugtü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13510A (ja) 2015-01-22
JP5871861B2 (ja) 2016-03-01
US9566850B2 (en) 2017-02-14
CN104276014A (zh) 2015-01-14
US20150007504A1 (en) 2015-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6014B (zh) 带外装部件的密封构造
JP6432088B2 (ja) フロントガラスの排水構造
JP2013512152A (ja) 乗り物の改良されたシー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または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16715B (zh) 带车门密封件的车身构造
JP5061989B2 (ja) フレーム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CN101643016B (zh) 车辆的门窗框部构造
US20170267088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storing-type roof
US8136326B2 (en) Structure for steel door
CN106608167B (zh) 车门密封构造
CN105539277A (zh) 车身构造
US9724987B2 (en) Weather strip
CN106364419A (zh) 内饰构件的接合部构造
CN110877578B (zh) 车辆的车门开口部结构
US9994096B2 (en) Seal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storing-type roof
CN101377112A (zh) 合成树脂制窗
JP2000355255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のウエスト部構造
US20190135094A1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KR970058977A (ko) 자동차용 리어 도어
RU2527613C2 (ru) Кабины тракторов
JP3974348B2 (ja) 窓サッシ
JP6769167B2 (ja) ドアトリム及び車両用ドア
JP6822119B2 (ja) 車両用ドアの排水構造
CN206914262U (zh) 窗框装饰条与车门钣金的固定结构
CN206436772U (zh) 收割机
US4641880A (en) Rear door structure for moto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