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1645U - 车辆的侧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侧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1645U
CN202541645U CN 201220030284 CN201220030284U CN202541645U CN 202541645 U CN202541645 U CN 202541645U CN 201220030284 CN201220030284 CN 201220030284 CN 201220030284 U CN201220030284 U CN 201220030284U CN 202541645 U CN202541645 U CN 202541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oor
surface portion
pillar
pillar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302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佳和
河原康幸
乌山义宣
野村浩司
永田浩太郎
本多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1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16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侧部结构,其中,中柱(8)的柱外板(14)在水平剖视下呈括弧“[”形状,该柱外板(14)的车辆外侧的壁面(14A)在大致门窗框部的高度范围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面形状,该多面形状的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由此,在车身的伴有车门的涂装工序中无须进行遮蔽,即使在涂料从车门关闭状态下的前后车门窗框部间的间隙以雾状喷到中柱而附着在中柱的局部上从而导致产生涂装色斑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害在成品车情况下打开车门时柱外板壁面的视觉上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车辆的侧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侧部结构,该车辆的侧部结构设置有将车身的前车门的开口部与后车门的开口部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的中柱,并且在前车门的门窗框部和后车门的门窗框部分别设置有在两车门(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关闭时在前后连续的装饰件。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上述例子的车辆的侧部结构例如有图7所示的俯视图表示的结构。
即,该结构中设置有包括柱外板71、柱加强件72及柱内板73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中柱74,通过该中柱74将车身的前车门的开口部与后车门的开口部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
此外,在前车门75的门窗框部76和后车门77的门窗框部78详细而言在前车门75后侧的门窗框部76和后车门77前侧的门窗框部78分别设置有在两车门75、77关闭时在车辆前后方向连续的装饰件79、80。
另外,图中,81为车身侧的密封件,82为车门侧的密封件,83为通过导槽固持件84而设置在门窗框部76、78上的玻璃导槽,85为车门玻璃,86为装饰部件,此外,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表示车辆后方,箭头“内”表示车辆内侧,箭头“外”表示车辆外侧。
如图7所示,因作为车门装饰要素的装饰件79、8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幅度形成得大于门窗框部76、78的对应的面(门窗框部的与装饰件相对的面)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幅度的关系,前车门75后侧的门窗框部76的后端与后车门77前侧的门窗框部78的前端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间隙α便比较大。
这样,在具备装饰件79、80的情况下,若门窗框部76、78之间的间隙α大,则基于与涂装的关系而会产生如下问题,以下对该问题进行说明。
涂装工序是如图8所示在装饰件79、80未安装在门窗框部76、78上的状态下(当然也未安装密封件类、玻璃导槽、车门玻璃、装饰部件)进行的工序,首先,在将前车门75及后车门77组装在车身上的状态下,并且在打开两车门75、77的状态下,对中柱74进行涂装(第一工序)。
然后,在关闭两车门75、77的状态下,对车门75、77等的车辆外表面进行涂装(第二工序),但此时,如图8的箭头p所示,比较多量的涂料从上述间隙α进入到内侧而附着在柱外板71的车辆外侧的壁面上。
通常,涂装包括底层涂装、中层涂装及上层涂装,其中,底层涂装是为了防止金属表面生锈并提高与下一工序的中层涂料的附着性而实施浸渍涂装(电解沉积涂装)的工序,中层涂装是用于使底层涂装表面的凹凸平顺从而良好地完成下一工序的上层涂装的工序,上层涂装是确保涂装的外观品质以使涂膜具有光泽感、平滑感的工序。但是,由于包含上述柱外板71的中柱74并非为车身外板件,因此常常被省略上述中层涂装。
因此,上述的第一工序结束后的柱外板71的涂膜为底层涂装的涂膜与上层涂装的涂膜而比较薄,有时会看到底色,在上述第二工序中,不相同的涂膜(涂装车辆外表面用的上层涂料的涂膜)会从间隙α附着到柱外板71的局部上。
如果在第二工序中不相同的涂膜从上述的间隙α局部地涂装到柱外板71上,则柱外板71上会形成与该柱外板71的原本的表面色不相同的涂膜色斑,从而损害美观度。
为防止如此的美观度被损害,可考虑在上述的第二工序之前,在柱外板71的车辆侧面设置遮蔽部件而对车辆外表面进行涂装的方法、或在第二工序结束之后在打开两车门75、77的状态下将与车辆外表面相同的涂料涂装在柱外板71上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导致工序增加的问题。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34371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包括将车身的前车门的开口部与后车门的开口部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的中柱,并且在前车门的车辆后侧的门窗框部和后车门的车辆前侧的门窗框部分别设置有装饰件,在两车门关闭时这些装饰件沿前后方向连续。但是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实质上与图7、图8所示的以往结构等同,因此会产生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部结构,在车身的伴有车门的涂装工序中无须进行遮蔽,即使涂料从车门关闭状态下的前后车门窗框部间的间隙以雾状喷到中柱而附着在中柱的局部上从而导致产生涂装色斑,在成品车情况下打开车门时,也不会损害柱外板壁面的视觉上的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包括:中柱,将车身的前车门的开口部与后车门的开口部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装饰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车门的门窗框部及所述后车门的门窗框部,在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关闭时前后连续;其中,所述中柱包括柱外板,该柱外板在水平剖视下呈括弧“[”形状,该柱外板的车辆外侧的壁面在所述门窗框部的高度方向整个范围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面形状,该多面形状的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柱外板的车辆外侧壁面形成为多面形状,该多面形状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因此在车身的伴有前车门、后车门的涂装工序中,在不进行遮蔽而关闭两车门进行涂装时,即使涂料从前后车门窗框部间的间隙以雾状喷到中柱而附着在中柱的局部上从而产生涂装色斑,在成品车情况下打开车门时,也因柱外板的所述壁面为多面形状而带有阴影,从而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即,不增加涂装工序即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侧部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车辆右侧的中柱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表示包括门窗框部及装饰件的中柱的剖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2的A-A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B-B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柱外板壁面的多面形状所产生的阴影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先前的车辆的侧部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涂装车辆外表面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行详述。
附图表示车辆的侧部结构,图1是表示从斜上方目视卸除车门后的车身时的状态的图,该图中设置有沿前后方向隔开发动机室与车室1的下前围板2,在该下前围板2的下部后端一体地设置有底板3。
底板3形成车室1的底面,该底板3从上述下前围板2的下部后端向后方大致水平状地延伸,并且在该底板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一体或一体地形成有向车室1侧突出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通道部4。
车身侧部由车辆右侧与车辆左侧对称形成,且形成有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铰链柱5、呈前低后高状(倾斜状)地延伸的前柱6、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纵梁7、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柱8、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边梁9包围的左右的前车门的开口部10、10。
此外,形成有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柱8、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纵梁7、向后方朝斜下方延伸的未图示的后柱或侧柱、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边梁9包围的左右的后车门的开口部11、11。
前车门的开口部10为前排座乘员上下车用的车门开口,后车门的开口部11为后排座乘员上下车用的车门开口,上述中柱8是将车身的前车门的开口部10与后车门的开口部11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的车身强度部件。
另外,图1中,12为顶板,13为沿车宽方向连结通道部4的纵壁与下边梁9中的下边梁内件之间的左右一对横梁,BL为腰线。
图2为表示从车外侧观察车辆右侧的中柱8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前车门、后车门组装在车身上的状态下的沿图2的A-A线的向视剖面图(俯视图)。
图3中,上述中柱8是通过位于前后的接合凸缘8a、8b将柱外板14、加强件15及柱内板16一体地接合的支柱,具备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闭合剖面17。上述柱外板14如图3所示在水平剖视下呈“[”(square bracket,方括号)形状。
在上述柱内板16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作为装饰部件的中柱装饰件18,另一方面,在中柱8前后的接合凸缘部8a、8b上分别嵌合有密封件19、20,由各密封件19、20的主密封部19a、20a密封后述的车门的门窗框部与中柱8之间,并且使各边缘部19b、20b抵接于中柱装饰件18的车辆前后表面。
此外,图3示出了前车门21的局部,如图3所示,开闭上述前车门的开口部10的前车门21包括:闭合剖面结构的门窗框部22;玻璃导槽24,经由导槽固持件23设置在门窗框部22上;车门玻璃25;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件26,密封门窗框部22与柱外板14之间;未图示的车门板。
图3中为便于图示,仅图示了前车门21中的后侧的门窗框部22周边,在该门窗框部22的车外侧面设置有作为车门的装饰部件的装饰件27。
同样地,图3示出了后车门31的局部,如图3所示,开闭上述后车门的开口部11的后车门31包括:门窗框部32;玻璃导槽34,经由导槽固持件33设置在该门窗框部32上;车门玻璃35;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件36,密封门窗框部32与柱外板14之间;未图示的车门板。
图3中为便于图示,仅图示了后车门31中的前侧的门窗框部32周边,在该门窗框部32的车外侧面设置有作为车门的装饰部件的装饰件37。
此实施例中,上述前车门21和后车门31均为以前侧作为铰链中心来进行开闭的铰链车门。此外,在上述两车门21、31关闭时,设置在前车门21后侧的门窗框部22上的装饰件27与设置在后车门31前侧的门窗框部32上的装饰件37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
图4是沿图2的A-A线的向视剖面图,表示柱外板1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剖面形状,图5是沿图2的B-B线的向视剖面图,表示柱外板14的上部剖面形状。
如图2、图4、图5所示,柱外板14的车辆外侧的壁面14A在大致门窗框部22、32的高度范围亦即在门窗框部22、32的大致整个高度范围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面形状,该多面形状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
即,如图2、图4、图5所示,柱外板14的上述壁面14A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其中,在水平剖视下作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的中间面部14C位于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而且其还包括在该中间面部14C前侧夹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x而向车辆前侧倾斜的前侧倾斜面部14F、及在上述中间面部14C后侧夹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y而向车辆后侧倾斜的后侧倾斜面部14R。
上述的前后一对棱线x、y在车辆前后方向的离开间隔也就是中间面部14C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得远远大于图3所示的门窗框部22后端与门窗框部32前端之间的间隙α,以对应于涂料在涂装车辆外表面时从间隙α(参照图3)进入而形成色斑的范围。此实施例中,上述棱线x、y的形成部位间的宽度设定得宽于涂料在涂装车辆外表面时从上述间隙α进入而形成涂膜的该涂膜的幅度。
此外,上述各棱线x、y及中间面部14C如图2所示,从柱外板14的上端部起沿上下方向连续形成至腰线BL正下部,或从柱外板14的上端近傍起沿上下方向连续形成至腰线BL为止。
如图4所示,在柱外板1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处,前侧倾斜面部14F相对于中间面部14C所成的角度θ1(180度减去前侧倾斜面部14F与中间面部14C彼此相交而构成的角度),以及如图5所示,在柱外板14的上部处,前侧倾斜面部14F相对于中间面部14C所成的角度θ2(180度减去前侧倾斜面部14F与中间面部14C彼此相交而构成的角度),均设定为5°~10°,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为8°。
此外,如图4所示,在柱外板1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处,后侧倾斜面部14R相对于中间面部14C所成的角度θ3(180度减去后侧倾斜面部14R与中间面部14C彼此相交而构成的角度),以及如图5所示,在柱外板14的上部处,后侧倾斜面部14R相对于中间面部14C所成的角度θ4(180度减去后侧倾斜面部14R与中间面部14C彼此相交而构成的角度),均设定为8°~10°,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为8°。
即,上述角度θ1、θ2、θ3及θ4分别设定为θ1=5°~10°、θ2=5°~10°、θ3=8°~10°、θ4=8°~10°,图4、图5中为明确各面部14F、14R的倾斜而加以强调图示。
此处,上述各角度θ1、θ2、θ3、θ4为5°以上而发挥阴影效果,但在上述的各角度超过10°而过大时,因与周边结构的关系而产生不良情况。
即,由于柱外板14是在决定与密封件26、36的密封点后决定中间面部14C的位置,因此在上述角度过大时,中间面部14C便过度地向车外侧突出,于是,在车门21、31的开闭时,其端部的轨迹与中柱8接近,有可能造成车门21、31开闭时与中柱8产生干涉。因此上述角度过大时不理想。
因此,上述的各角度θ1~θ4较为理想的是5度以上且未达10多度。
另外,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表示车辆后方,箭头“内”表示车辆内侧,箭头“外”表示车辆外侧。
至于涂装工序,与背景技术栏中所述的内容同样地,在装饰件27、37未安装在门窗框部22、32上的状态下进行。
即,首先,在将前车门21及后车门31组装在车身上的状态下,打开这两车门21、31而对中柱8进行底层涂装及上层涂装(第一工序)。
然后,在关闭两车门21、31的状态下对车门21、31等的车辆外表面进行涂装(第二工序)。此时,涂料从图3所示的间隙α以雾状喷到内侧,于是,涂料附着于柱外板14的中间面部14C。
这样,在车身的伴有前车门21及后车门31的涂装工序中,在不进行遮蔽的情况下关闭两车门21、31进行涂装时,即便涂料从前后的门窗框部22、32间的间隙α以雾状喷至中柱8而附着在中柱8的局部上,详细而言附着在柱外板14的中间面部14C上而产生涂装色斑,在成品车情况下打开车门21、31时,也因柱外板14的上述壁面14A被构成为包括相互构成角度地形成的中间面部14C、前侧倾斜面部14F及后侧倾斜面部14R的多面形状,从而由该多面形状产生阴影,由此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该阴影状态例示于图6。图6中,使上述的各面部14C、14F、14R中阴影最浓的后侧倾斜面部14R的影线的密度稠密、使阴影最淡的前侧倾斜面部14F的影线的密度较稀并且使阴影处于中间程度的中间面部14C的影线的密度处于中间程度而形象地图示了阴影状态,如该图所明示,因上述多面形状产生阴影,由此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但图6只是一例,阴影的浓淡会因外部光射向中柱8的角度等而不同。
这样,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侧部结构中,设置有将车身的前车门10开口与后车门开口11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的中柱8,在前车门21和后车门31的门窗框部22、32上分别设置有装饰件27、37,该装饰件27、37在两车门21、31关闭时在前后连续,并且上述中柱8的柱外板14在水平剖视下呈“[”(方括号)形状,该柱外板14的车辆外侧的壁面14A在大致门窗框部22、32的高度范围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面形状(参照中间面部14C、前侧倾斜面部14F及后侧倾斜面部14R),该多面形状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参照图2、图3等)。
根据该结构,由于柱外板14的车辆外侧的壁面14A形成为在水平剖视下面部相互构成角度的多面形状,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即,在车身的伴有前车门21、后车门31的涂装工序中,在不进行遮蔽而关闭两车门21、31来进行涂装时,即便涂料从前后车门窗框部22、32间的间隙α以雾状喷到中柱8而附着在中柱8的局部分上而产生涂装色斑,在打开成品车的车门21、31时,也因柱外板14的上述壁面14A为多面形状而产生阴影,由此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即,不增加涂装工序即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此外,上述柱外板14的上述壁面14A中,水平剖视下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参照中间面部14C)位于车辆外侧,而且至少两个面部是分别与上述中间部位相夹棱线(x、y)而向车辆前侧和向车辆后侧倾斜的面(参照前侧倾斜面部14F、后侧倾斜面部14R)(参照图2、图4、图5)。
根据该结构,柱外板14的壁面14A被棱线(x、y)划分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中间面部14C)、车辆前侧的倾斜面(参照前侧倾斜面部14F)、及车辆后侧的倾斜面(参照后侧倾斜面部14R),因此柱外板壁面14A的多面形状被棱线(x、y)所划分,上述阴影变得更明显,由此即便存在上述涂装色斑,也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此外,上述前车门21与上述后车门31均为铰链车门。
根据该结构,在打开两铰链车门时,可通过上述多面形状防止柱外板14的壁面14A上的涂装色斑变得明显。
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的对应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柱外板壁面的在水平剖视下位于车辆外侧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对应于实施例的中间面部14C,以下同样地,与中间部位相夹棱线而向车辆前侧倾斜的面对应于前侧倾斜面部14F,与中间部位相夹棱线而向车辆后侧倾斜的面对应于后侧倾斜面部14R,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以前侧作为铰链中心来进行开闭的铰链车门(所谓的前铰链车门),但车门既可为双开门结构的车门,或也可为前铰链、后滑动式的车门。
(实施方式的概要)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侧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中柱(8),将车身的前车门的开口部(10)与后车门的开口部(11)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装饰件(27、37),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车门(21)的门窗框部(22)与所述后车门(31)的门窗框部(32),在所述前车门(21)和所述后车门(31)均关闭时前后连续;其中,所述中柱(8)包括柱外板(14),该柱外板(14)在水平剖视下呈括弧“[”形状,该柱外板(14)的车辆外侧的壁面(14A)在所述门窗框部的高度方向整个范围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面形状,该多面形状的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柱外板的车辆外侧壁面形成为多面形状,该多面形状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因此在车身的伴有前车门、后车门的涂装工序中,在不进行遮蔽而关闭两车门进行涂装时,即使涂料从前后车门窗框部间的间隙以雾状喷到中柱而附着在中柱的局部上从而产生涂装色斑,在打开成品车的车门时,也因柱外板的所述壁面为多面形状而带有阴影,从而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即,不增加涂装工序即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柱外板的所述壁面(14A)包括中间面部(14C)及至少两个倾斜面部,所述中间面部(14C)形成于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在水平剖视下位于车辆外侧,所述至少两个倾斜面部包含前侧倾斜面部(14F)及后侧倾斜面部(14R),所述前侧倾斜面部(14F)从与所述中间面部(14C)的前端部相当的棱线(X)向车辆前侧倾斜,所述后侧倾斜面部(14R)从与所述中间面部(14c)的后端部相当的棱线(Y)向车辆后侧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柱外板的壁面被棱线划分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车辆前侧的倾斜的面及车辆后侧的倾斜的面,因此柱内板壁面被棱线划分为多面形状,从而所述阴影更为明显,由此即便存在所述涂装色斑,也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为铰链车门。
根据上述结构,在打开两铰链车门时,可通过所述多面形状防止柱外板的壁面上的涂装色斑变得明显。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为以前侧作为铰链中心来开闭的铰链车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关闭的状态下,在所述前车门的所述门窗框部(22)与所述后车门的所述门窗框部(32)之间沿车辆长度方向形成有间隙(α)。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中间面部(14c)形成在与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关闭的状态下形成的车辆长度方向的所述间隙(α)对应的车辆长度方向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中间面部(14c)的车辆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所述间隙(α)的车辆长度方向幅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前侧倾斜面部(14F)在水平剖视下相对于所述中间面部(14C)向车辆内侧方向倾斜5~10度且向车辆前方延伸,所述后侧倾斜面部(14R)在水平剖视下相对于所述中间面部(14C)向车辆内侧方向倾斜5~10度且向车辆后方延伸。
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的任一特征的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中柱的柱外板形成为在水平剖视下呈括弧“[”形状,而且将该柱外板的车辆外侧的壁面在大致门窗框部的高度范围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面形状,且该多面形状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因此可实现如下效果:在车身的伴有车门的涂装工序中无需进行遮蔽,即使涂料从车门关闭状态下的前后车门窗框部间的间隙以雾状喷到中柱而附着在中柱的局部上从而导致产生涂装色斑,在打开成品车的车门时,也因柱外板的壁面为多面形状而带有阴影,由此可实现视觉上的美观度的提高。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柱,将车身的前车门的开口部与后车门的开口部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
装饰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车门的门窗框部及所述后车门的门窗框部,在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关闭时前后连续;其中,
所述中柱包括柱外板,
所述柱外板在水平剖视下呈括弧“[”形状,该柱外板的车辆外侧的壁面在所述门窗框部的高度方向整个范围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面形状,该多面形状的各面部在水平剖视下彼此相交而构成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外板的所述壁面包括中间面部及至少两个倾斜面部,
所述中间面部形成于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在水平剖视下位于车辆外侧,
所述至少两个倾斜面部包含前侧倾斜面部及后侧倾斜面部,
所述前侧倾斜面部从与所述中间面部的前端部相当的棱线向车辆前侧倾斜,所述后侧倾斜面部从与所述中间面部的后端部相当的棱线向车辆后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为铰链车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为以前侧作为铰链中心来开闭的铰链车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关闭的状态下,在所述前车门的所述门窗框部与所述后车门的所述门窗框部之间沿车辆长度方向形成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面部形成在与所述前车门和所述后车门均关闭的状态下形成的车辆长度方向的所述间隙对应的车辆长度方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面部的车辆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所述间隙的车辆长度方向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倾斜面部在水平剖视下相对于所述中间面部向车辆内侧方向倾斜5~10度且向车辆前方延伸,
所述后侧倾斜面部在水平剖视下相对于所述中间面部向车辆内侧方向倾斜5~10度且向车辆后方延伸。
CN 201220030284 2011-02-01 2012-01-30 车辆的侧部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16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9961A JP5799513B2 (ja) 2011-02-01 2011-02-01 車両の側部構造
JP2011-019961 2011-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1645U true CN202541645U (zh) 2012-11-21

Family

ID=4651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3028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1645U (zh) 2011-02-01 2012-01-30 车辆的侧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99513B2 (zh)
CN (1) CN202541645U (zh)
DE (1) DE202012000846U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785A (zh) * 2012-07-30 2015-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2967B (zh) * 2019-08-21 2021-04-09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面板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4309U (ja) * 1982-10-02 1984-04-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
JPH0226927U (zh) * 1988-08-10 1990-02-21
JPH0745406Y2 (ja) * 1988-11-15 1995-10-1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512926Y2 (ja) * 1990-08-24 1996-10-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JPH0858383A (ja) * 1994-08-26 1996-03-0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5061989B2 (ja) 2008-03-26 2012-10-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785A (zh) * 2012-07-30 2015-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US9409605B2 (en) 2012-07-30 2016-08-0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side part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58267A (ja) 2012-08-23
DE202012000846U1 (de) 2012-05-31
JP5799513B2 (ja)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1781B2 (en) Vehicle door
CN103492231B (zh) 车辆用门组件
JPH08253169A (ja) 乗用自動車用車体
US20110126473A1 (en) Vehicle seal system, and/or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9409605B2 (en) Vehicle body side part structure
WO2020163488A1 (en) Vehicle flush window system, a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and related assembly method
CN202541645U (zh) 车辆的侧部结构
US20220144049A1 (en) Automobile having retractable rear quarter windows
US20110241370A1 (en) Vehicle window/garnish assembly and seal design therefor
EP0037587A1 (en) Vehicle sill structure
US6012766A (en) Vehicle body with covered recessed seams
US20230264550A1 (en) Sea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window arranged on a vehicle
JPS62173378A (ja) 車両のル−フサイドレ−ル構造
US20240246402A1 (en)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4196009A (ja) 車体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7063933B2 (ja) 車体構造
US10940808B2 (en) Trim panel member for a vehicle
JPH0712129Y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KR20230097847A (ko) 아웃터 패널 및 그의 성형 방법
JPH10129263A (ja) 自動車の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JP6194904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2024117562A (ja) 車両のドア
JP2003285642A (ja) 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CN104096670A (zh) 车辆
JP2002240573A (ja) 自動車の開閉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