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5583A - 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5583A
CN104105583A CN201380008597.8A CN201380008597A CN104105583A CN 104105583 A CN104105583 A CN 104105583A CN 201380008597 A CN201380008597 A CN 201380008597A CN 104105583 A CN104105583 A CN 104105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s formed
die
drawer
movable side
mov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85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5583B (zh
Inventor
大塚由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05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5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6Moulds having means for locating or centering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29C45/401Ejector pin construction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 B29C45/5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using mould parts movable during or after injection, e.g. injection-compression moulding
    • B29C45/561Injection-compression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2045/4063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preventing damage to articles caused by the ej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的起模时,在维持第2转印部(20)与成型品(1)的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以外的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与接触和分离中的分离对应地从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中拔出固定侧成型模(11),由此使第1转印部(11a)从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脱模。

Description

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被分型线分割的2个模之间形成的模腔注入成型材料,并对成型品进行成型的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数码相机、内窥镜、显微镜、便携式电话等所使用的小型透镜等,是通过树脂的模腔成型来制造的。作为模腔成型的成型模具结构,模腔形成于被分型线分割的2个模之间。该模腔中填充有加热软化后的热可塑性材料或者能量固化材料。由此,能够得到具有高精度的形状的透镜。这种情况下,例如,透镜具有2个光学表面。在近年的透镜中,特别要求2个光学表面间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偏移(以下称为偏心精度)较小。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通过注射成型而成型的透镜中提高透镜的偏心精度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的成型模具结构中,被分型线分割的2个模在模的内部收纳对透镜的2个光学表面进行成型转印的2个成型模。这里,通过预先对2个模进行组合,并同时对2个模进行切削加工,从而成型出成为收纳2个成型模的收纳部的孔部。然后,将成型模压入孔部,由此改善成型模的轴偏移。由此提高透镜的偏心精度。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在成型模与模之间具有滚珠保持器。由此,成型模与模在径向上的间隙减小,进而通过使2个模彼此锥度配合来改善成型模的轴偏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3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85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成型模压入保持于收纳部内,使模与成型模彼此成为一体。因此,在通过成型模具获得的成型品中,当成型品从成型模具中脱模时,有可能发生成型品的光学表面粘在各成型模上的情况,导致成型品变形。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具有滚珠保持器,因此成型模没有与模一体化。由此,成型品能够在被模支撑的状态下从成型模脱模。然而,压缩量或者滑动间隙是根据成型模与模的直径尺寸以及滚珠保持器的滚珠直径尺寸的累加来决定的。这都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另外,成型模与模经由滚珠保持器相接触,彼此点接触。因此,成型所产生的热滞留在成型模中,品质难以稳定。另外,在脱模时成型模和体模通过滚珠保持器进行工作,由此产生磨损,需要维护。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在小直径透镜中也能够使成型品容易脱模,并且能够廉价且稳定地得到轴偏移较小的高精度的成型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的一个方面,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具有通过对固定模和可动模彼此进行组合而规定的成型模腔,并通过将成型品的成型材料注入所述成型模腔来规定所述成型品的形状,该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具有:成型模,其配设在所述固定模和所述可动模上,具有用于将所述成型品的光学功能面转印至所述成型材料的第1转印部;套筒,其配设在所述固定模和所述可动模上;收纳所述成型模的收纳部,在相互组合了所述固定模和所述可动模的状态下,所述收纳部同时并且同轴地分别成型于所述固定模的所述套筒和所述可动模的所述套筒内;以及固定侧成型品剥离部件,其配设在所述固定模上,能够与所述固定模的所述套筒接触和分离,所述固定侧成型品剥离部件具有:插拔孔部,其供包含所述第1转印部的所述固定模的所述成型模与所述接触和分离对应地进行插拔;以及第2转印部,其配设在所述插拔孔部的周围,用于将所述成型品中配置于所述光学功能面的周缘部位处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转印至所述成型材料,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在维持所述第2转印部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接触和分离中的分离对应地从所述插拔孔部中拔出所述成型模,使所述第1转印部从所述光学功能面脱模。
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面,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收纳步骤,将成型模分别收纳于收纳部中,其中,在相互组合了固定模和可动模的状态下,所述收纳部同时并且同轴地分别成型于所述固定模的套筒和所述可动模的套筒内;成型步骤,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合模时,在配设于所述固定模上的所述成型模的第1转印部间与配设于所述可动模上的所述成型模的第1转印部之间规定成型品的光学功能面,在配设于所述固定模上的成型品剥离部件的第2转印部与配设于所述可动模上的成型品剥离部件的第2转印部之间规定配置于所述光学功能面的周缘部位处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在通过规定而形成的模腔中对所述成型品进行成型;以及固定侧的脱模步骤,在能够与所述固定模的所述套筒接触和分离的配设于所述固定模上的所述成型品剥离部件中,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在维持所述固定模的所述第2转印部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接触和分离中的分离对应地从所述成型品剥离部件的插拔孔部中拔出所述成型模,使所述固定模的所述第1转印部从所述光学功能面脱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在小直径透镜中也能够使成型品容易脱模,并且能够廉价且稳定地得到轴偏移较小的高精度的成型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结构的合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2A是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中的固定模的主视图。
图2B是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中的可动模的主视图。
图3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成型的透镜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模的脱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的拉伸连杆的冲程极限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的成型完成后的起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成型品从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突出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的合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A是第2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中的固定模的主视图。
图9B是第2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中的可动模的主视图。
图10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成型的透镜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成型完成后的起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可动模的脱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示出使第2实施方式的成型品从成型模具突出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结构的合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中的可动模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模的脱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的成型完成后的起模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成型品从第1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突出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结构)
图1至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50的合模状态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50具有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安装于未图示的注射成型机的台板。这里,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隔着PL(分型线)彼此相对配置。并且,可动模30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模10在起合模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对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进行组合使得可动模30相对于固定模10合模时,例如形成对作为透镜的成型品1的形状进行规定的4个成型模腔。如图1、图2A以及图2B所示,该成型模腔具有彼此相对的固定侧模腔100和可动侧模腔110。图3示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50得到的成型品1。成型品1例如具有树脂制的凸透镜。凸透镜例如具有照相机等所使用的摄像透镜。
这样,成型模具50具有通过将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彼此组合而规定的成型模腔。另外,成型模具50通过将成型品1的成型材料注入成型模腔来规定成型品1的形状。
[成型品1]
如图3所示,成型品1具有作为2个光学功能面发挥功能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和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成型品1还具有形成于各光学功能面2、3的外周部位处的凸缘状的外周缘部1a。另外,成型品1具有可动侧端缘部4和固定侧端缘部5,该可动侧端缘部4和固定侧端缘部5通过该外周缘部1a形成,配置于光学功能面2、3的周缘部位处,并作为光学功能面2、3以外的部分发挥功能。此外,成型品1由可透射光的透明树脂材料、例如PC(聚碳酸酯)等一般的透明树脂材料成型。
[固定模10]
如图1所示,固定模10具有固定侧安装板19、固定侧承接板18、固定侧套筒17、以及作为成型品剥离部件的固定侧板12。这里,固定侧承接板18和固定侧套筒17以重叠在固定侧安装板19上的层叠状态被固定。如后述那样,固定侧板12能够相对于固定侧套筒17接触和分离。
图2A是成型模具50中的固定模10的主视图。如图2A所示,固定侧安装板19是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另外,在图2A中,固定侧承接板18、固定侧套筒17、以及固定侧板12形成为上下的端部比固定侧安装板19的长度短。并且,在固定侧套筒17和固定侧板12的上下的端部上分别配设有后述的拉伸连杆43。
另外,固定模10具有在图2A中配设于中央处的圆孔形状的直浇道6。直浇道6作为提供成型品1的成型材料即熔融树脂的流路发挥功能。直浇道6贯通固定侧安装板19、固定侧承接板18、固定侧套筒17、以及固定侧板12之间。此外,固定侧板12在与可动模30之间的对置面上具有4个固定侧模腔100。如图2A所示,各固定侧模腔100配置为距离直浇道6相等间隔。这里,在4个固定侧模腔100与直浇道6之间形成有横浇道7。
此外,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具有1个直浇道6和4个固定侧模腔100,4个固定侧模腔100和直浇道6通过横浇道7连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一次对4个成型品1进行注射成型的结构的成型模具50。然而,成型品1的取值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对4个以外的多个成型品1进行注射成型的成型模具,或者也可以是只对1个成型品1进行注射成型的成型模具。
另外,如图2A所示,固定侧板12还具有4个固定侧导销插入孔12a~12d和3个固定侧定位销插入孔12e~12g。在4个固定侧导销插入孔12a~12d中分别嵌插有圆筒状的固定侧导套15。在该固定侧导套15中贯穿插入有固定侧导销14。在3个固定侧定位销插入孔12e~12g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固定侧定位销13。
此外,如图2A所示,固定侧板12具有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该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分别形成于与4个固定侧模腔100对应的部分的中心部。在4个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固定侧成型模11。如图1所示,固定侧成型模11是大致轴状的部件。这里,在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与固定侧成型模11之间,以及在固定侧定位销插入孔12e~12g与固定侧定位销13之间配设有间隙,彼此不接触。
另外,如图1所示,固定侧套筒17具有作为收纳部的成型模插入孔17b、定位销插入孔17c、以及导销插入孔17d。并且,在成型模插入孔17b中嵌插有固定侧成型模11,在定位销插入孔17c中嵌插有固定侧定位销13,在导销插入孔17d中嵌插有固定侧导销14。这里,固定侧成型模11和固定侧定位销13的各基端部分别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固定侧承接板18。此外,固定侧套筒17具有配设于导销插入孔17d的基端部上的大直径孔部。固定侧导销14的基端部具有与该大直径孔部卡合的防脱落用的大直径部14a。并且,在大直径部14a与大直径孔部卡合的状态下,固定侧导销14被固定于固定侧套筒17。
固定侧成型模11配设于固定模10。并且,如图1所示,固定侧成型模11具有例如凹曲面状第1转印部11a,该第1转印部11a形成于固定侧成型模11的前端部,用于将成型品1的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转印至成型材料。另外,固定侧板12具有第2转印部20,该第2转印部20形成于与4个固定侧模腔100对应的部分处,用于对配置于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的周缘部位处的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以外的部分(固定侧端缘部5)进行转印。这样的固定侧成型模11和固定侧板12作为如下模具部件发挥功能:为了需要高精度的部分即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以及固定侧端缘部5,将第1转印部11a和第2转印部20转印至用于成型品1的树脂材料。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侧模腔100具有固定侧成型模11的第1转印部11a和固定侧板12的第2转印部20。固定侧定位销13具有圆锥形状的卡合凹部13a,该卡合凹部13a形成于固定侧定位销13的前端部,越靠近前端侧直径越大。
另外,在固定侧套筒17与固定侧板12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16。在图1的合模状态下,螺旋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在可动模30的起模动作开始后,在初始的阶段,固定侧板12通过螺旋弹簧16的弹性恢复力,向远离固定侧套筒17的方向移动,直到可动模30移动至图4所示的第1移动位置。此时,固定侧板12与可动模30一起移动,由此固定侧板12与固定侧套筒17之间成为打开的结构。即,作为固定侧成型品剥离部件的固定侧板12配设于固定模10,能够与固定模10的固定侧套筒17接触和分离。另外,固定侧板12具有:作为插拔孔部的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其供包含第1转印部11a的固定侧成型模11与所述接触和分离对应地进行插拔;以及第2转印部20,其配设于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的周围,将成型品1中配设于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的周缘部位处的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以外的部分即固定侧端缘部5转印至成型材料。
[可动模30]
如图1所示,可动模30具有可动侧安装板41、隔块39、可动侧承接板38、可动侧套筒37、以及作为成型品剥离部件的可动侧板32。这里,隔块39具有顶出板40,该顶出板40配设于隔块39的内侧,构成成型品1的取出用的突出机构。顶出板40能够相对于可动侧安装板41接触和分离。
另外,隔块39、可动侧承接板38以及可动侧套筒37以在可动侧安装板41上重叠的层叠状态被固定。如后述那样,可动侧板32成为能够相对于可动侧套筒37接触和分离的结构。
图2B是成型模具50中的可动模30的主视图。如图2B所示,可动侧安装板41是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另外,在图2B中,隔块39、可动侧承接板38、可动侧套筒37、以及可动侧板32形成为上下的端部的长度比可动侧安装板41短。并且,在隔块39、可动侧承接板38、可动侧套筒37、以及可动侧板32的上下的端部上分别配设有后述的拉伸连杆43。
另外,可动模30具有圆形凹部6a,该圆形凹部6a形成于可动侧板32,在图2B中配设于中央位置,并与固定模10的直浇道6对应。此外,可动侧板32具有配置于与固定模10对置的面上的4个可动侧模腔110。4个可动侧模腔110配置为距离圆形凹部6a相等间隔。这里,在4个可动侧模腔110与圆形凹部6a之间形成有横浇道7。
另外,如图2B所示,可动侧板32还具有4个可动侧导销插入孔32a~32d、以及3个可动侧定位销插入孔32e~32g。在4个可动侧导销插入孔32a~32d中分别嵌插有圆筒状的可动侧导套35。在该可动侧导套35中贯穿插入有可动侧导销34。在3个可动侧定位销插入孔32e~32g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可动侧定位销33。
此外,可动侧板32具有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该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分别形成于与4个可动侧模腔110对应的部分的中心部处。在4个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可动侧成型模31。可动侧成型模31是大致轴状的部件。这里,在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与可动侧成型模31之间,以及在可动侧定位销插入孔32e~32g与可动侧定位销33之间配设有间隙,彼此不接触。
另外,如图1所示,可动侧套筒37具有作为收纳部的成型模插入孔37b、定位销插入孔37c、以及导销插入孔37d。并且,在成型模插入孔37b中嵌插有可动侧成型模31,在定位销插入孔37c中嵌插有可动侧定位销33,在导销插入孔37d中嵌插有可动侧导销34。可动侧成型模31和可动侧定位销33的各基端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可动侧承接板38。此外,可动侧套筒37具有配设于导销插入孔37d的基端部上的大直径孔部。可动侧导销34的基端部具有与该大直径孔部卡合的防脱落用的大直径34a。并且,在可动侧导销34的大直径34a与导销插入孔37d的大直径孔部卡合的状态下,可动侧导销34固定于可动侧套筒37。
另外,在固定侧套筒17与可动侧套筒37中,在制作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时,在组装了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的状态下,同时并且同轴地对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进行开孔加工,由此形成对各部件进行保持的孔(成型模插入孔17b和成型模插入孔37b、以及定位销插入孔17c和定位销插入孔37c)。由此,对各部件进行保持的孔被配置为没有位置偏移,并在固定侧成型模11与可动侧成型模31之间的轴偏移较小的状态下在合模时对置。即,在相互组合了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的状态下,在固定模10的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模30的可动侧套筒37上,同时并且同轴地分别成型作为收纳固定侧成型模11的收纳部的成型模插入孔17b和作为收纳可动侧成型模31的收纳部的成型模插入孔37b。
可动侧成型模31配设于可动模30。并且,如图1所示,可动侧成型模31具有例如凹曲面状的第1转印部31a,该第1转印部31a形成于可动侧成型模31的前端部,用于将成型品1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转印至成型材料。另外,可动侧板32具有第2转印部21,该第2转印部21形成于与4个可动侧模腔110对应的部分处,用于对配置于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的周缘部位处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以外的部分(可动侧端缘部4)进行转印。这样的可动侧成型模31和可动侧板32作为如下模具部件发挥功能:为了作为需要高精度的部分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以及可动侧端缘部4,将第1转印部31a和第2转印部21转印至用于成型品1的树脂材料。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侧模腔110具有可动侧成型模31的第1转印部31a、以及可动侧板32的第2转印部21。可动侧定位销33具有圆锥形状的卡合凸部33a,该卡合凸部33a形成于可动侧定位销33的前端部,越靠近前端侧直径越小。该卡合凸部33a形成为与固定侧定位销13的卡合凹部13a对应的形状。
另外,隔块39具有顶出板40,该顶出板40配设于隔块39的内侧,构成成型品1的取出用的突出机构。该顶出板40具有安装于顶出板40上的多个顶出销(第1顶出销36a和4根第2顶出销36b)。这里,第1顶出销36a配置于顶出板40的中央位置,并配置于与圆形凹部6a对应的位置。此外,4根第2顶出销36b配设于第1顶出销36a的周围,并配置于与横浇道7对应的位置。并且,如图7所示,在对成型品1进行成型后,顶出板40向与可动模30的起模方向相反的方向(合模方向)移动。通过该顶出板40的移动,第1顶出销36a从圆形凹部6a突出,并且4根第2顶出销36b从横浇道7突出。由此,使填充于作为直浇道6和横浇道7发挥功能的流路中的树脂突出,并取出可动模30中的成型品1。
此外,固定侧套筒17与可动侧板32通过4个拉伸连杆43连结。该拉伸连杆43具有:固定于固定侧套筒17上的第1固定销43a;固定于可动侧板32上的第2固定销43b;以及沿着固定模10和可动模30的侧壁间的起合模方向延伸设置的导向部件43c。导向部件43c具有2个导槽(第1导槽43c1和第2导槽43c2)。并且,在第1导槽43c1内插入有第1固定销43a,第1固定销43a以能够沿着第1导槽43c1在可动模30的起合模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固定侧套筒17连结。同样,在第2导槽43c2内插入有第2固定销43b,第2固定销43b以能够沿着第2导槽43c2在可动模30的起合模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可动侧板32连结。
在可动模30的起模动作时,拉伸连杆43通过第1导槽43c1和第1固定销43a,对固定侧板12相对于固定侧套筒17接触和分离的动作进行规制。另外,通过第2导槽43c2和第2固定销43b,对可动侧板32相对于可动侧套筒37接触和分离的动作进行规制。
另外,可动侧套筒37具有朝向与可动侧承接板38之间的接触面侧开口的螺旋弹簧收纳凹部37a。该螺旋弹簧收纳凹部37a收纳有被保持于弹簧支撑螺栓42上的螺旋弹簧42a。弹簧支撑螺栓42的轴部贯通可动侧套筒37内并向可动侧板32侧延伸。并且,弹簧支撑螺栓42的外螺纹部42b螺旋紧固于可动侧板32。即,作为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的可动侧板32配设于可动模30,并能够与可动模30的可动侧套筒37接触和分离。另外,可动侧板32还具有:作为插拔孔部的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其供包含第1转印部31a的可动侧成型模31与所述接触和分离对应地进行插拔;以及第2转印部21,其配设于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的周围,将成型品1中配置于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的周缘部位处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以外的部分即可动侧端缘部4转印至成型材料。
(作用)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这里,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50成型的成型品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50的合模状态。图6示出成型模具50的成型完成后的可动模30的起模结束状态。另外,图4、图5示出可动模30的起模动作的中途状态,图7示出起模完成后的成型品1的取出工序。
在成型品1的制造开始时,图6所示的起模状态的可动模30进行移动以接近固定模10。由此,首先可动侧板32和可动侧套筒37通过弹簧支撑螺栓42中的螺旋弹簧42a的弹簧力关闭。接着,整个可动模30一体地向固定模10移动,可动侧板32与固定侧板12接触。
然后,固定侧板12克服螺旋弹簧16的弹簧力,与可动模30一起向固定侧套筒17侧移动。由此,固定侧板12与固定侧套筒17抵接(参照图1)。在图1的合模位置上,卡合凸部33a和卡合凹部13a相互卡合,由此将可动模30和固定模10彼此对准并合模。由此,形成成型品1的成型模腔(固定侧模腔100和可动侧模腔110)以及与成型模腔连通的流路(横浇道7)。在该图1的合模状态下,螺旋弹簧16被压缩,螺旋弹簧42a保持自然状态(非压缩状态)。
然后,未图示的树脂注射单元向直浇道6提供作为成型品1的成型材料的熔融材料。熔融材料例如是透明树脂。将熔融材料经过横浇道7提供至成型模腔内,并进行填充。接着,将在成型模腔内填充的熔融材料以规定的压力维持规定的时间的保压状态。通过对熔融材料进行冷却,得到成型品1。
然后,可动模30向与固定模10分离的方向移动。即,实施起模。此时,如图4所示,固定侧板12通过被压缩的螺旋弹簧16的弹簧力,从固定侧套筒17分离。然后,固定侧板12与可动模30一起向起模方向移动。此时,将固定侧成型模11从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拔出。即,第1转印部11a从与第2转印部20相同的平面上退下。这样,在成型品1中,通过固定侧板12的第2转印部20对固定侧端缘部5进行支撑,在该状态下,将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从固定侧成型模11的第1转印部11a剥离。然后,当可动模30移动至图4所示的第1移动位置时,固定侧板12的移动完成。
这样,在起模时维持第2转印部20与作为成型品1的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的固定侧端缘部5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与固定侧板12相对于固定侧套筒17的接触和分离中的固定侧板12的分离对应地,将固定侧成型模11从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12h~12k拔出,由此使第1转印部11a从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脱模。
接着如图5所示,可动模30进一步从固定模10分离。通过该第1移动位置之后的可动模30的起模动作,使成型品1的固定侧端缘部5与第2转印部20分离。并且,在该可动模30的起模动作中,成型品(树脂制透镜)1被可靠地保持于可动模30。
然后,当可动模30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第2移动位置时,拉伸连杆43达到最大冲程。然后,在可动模30的起模动作开始后,以可动侧板32与可动侧套筒37接触的状态对可动模30进行保持,直到可动模30移动至图5所示的第2移动位置。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42a保持初始状态(初始压缩加重状态)。
然后,可动模30从图5所示的第2移动位置移动至图6所示的第3移动位置(最终起模位置)。在可动模30从第2移动位置移动至第3移动位置的动作时,拉伸连杆43被可动侧板32拉拽。由此,在图5的起模状态(第2移动位置)之后的可动模30的起模动作时,将可动侧板32从可动侧套筒37拉离。此时,如图6所示,可动侧成型模31从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被拔出。即,第1转印部31a从与第2转印部21相同的平面上退下。然后,使成型品1从可动侧成型模31脱模。在该动作时,在成型品1中,通过可动侧板32的第2转印部21对可动侧端缘部4进行支撑。在该状态下,将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从可动侧成型模31的第1转印部31a剥离。此时,螺旋弹簧42a随着可动侧板32的移动而在弹簧支撑螺栓42中被压缩。然后,可动模30移动至图6所示的第3移动位置(最终起模位置),可动模30的移动(起模)完成。在该起模结束的时刻,螺旋弹簧42a被压缩至最大压缩状态。
这样,在起模时维持第2转印部21与作为成型品1的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的可动侧端缘部4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与可动侧板32相对于可动侧套筒37的接触和分离中的可动侧板32的分离对应地,将可动侧成型模31从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32k拔出,由此使第1转印部31a从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脱模。
另外,在可动模30移动至图6所示的第3移动位置(最终起模位置)之后,如图7所示,通过成型机的突出机构对顶出板40进行驱动。此时,顶出板40向可动模30的起模方向的相反方向(合模方向)移动。通过该顶出板40的移动,第1顶出销36a从圆形凹部6a突出,并且4根第2顶出销36b从横浇道7突出。包含于取出机构中的第1顶出销36a和第2顶出销36b被配设于可动模30。第1顶出销36a和第2顶出销36b与成型模腔连通,并与填充于供成型材料流通的流路部(横浇道7)的成型材料抵接,通过将填充于流路部的成型材料推出,使第2转印部21从作为成型品1的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的可动侧端缘部4分离,并从可动模30取出成型品1。由此,在配置于可动模30的成型品1中,使可动侧端缘部4从可动侧板32的第2转印部21剥离,并取出成型品1。
然后,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序,反复进行成型品(树脂制透镜)1的成型。
(效果)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1的成型模具50的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中,在制作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时,在组装了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的状态下,同时并且同轴地对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进行开孔加工(一起加工),从而形成对各部件进行保持的孔(成型模插入孔17b和成型模插入孔37b、以及定位销插入孔17c和定位销插入孔37c)。由此,对各部件进行保持的孔被配置为没有位置偏移,并在固定侧成型模11与可动侧成型模31之间的轴偏移较小的状态下在合模时对置。因此,在成型品1的各个表面上,廉价并且稳定地对表面的轴偏移较小的高精度的成型品1进行成型。
此外,在图1所示的、可动模30与固定模10抵接的合模位置上,通过使卡合凸部33a与卡合凹部13a相互卡合,对可动模30与固定模10之间进行对准并合模。由此,以轴偏移较小且高精度的方式将固定侧成型模11和可动侧成型模31定位于固定侧套筒17和可动侧套筒37。因此,廉价并且稳定地对成型品1的各个表面上的表面的轴偏移较小的高精度的成型品1进行成型。
另外,如图4所示,成型品1的注射成型后,在使成型品1从固定模10的固定侧成型模11脱模时,在成型品1中,通过固定侧板12的第2转印部20对固定侧端缘部5进行支撑。在该状态下,使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从固定侧成型模11的第1转印部11a剥离。这样,由于通过第2转印部20对固定侧端缘部5进行支撑,因此能够使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从第1转印部11a稳定地剥离,进一步防止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粘贴在第1转印部11a上。即,在固定模10中,脱模是阶段性实施的。
同样,在使成型品1从可动模30脱模时,如图6所示,在成型品1中,通过可动侧板32的第2转印部21对可动侧端缘部4进行支撑。在该状态下,将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从可动侧成型模31的第1转印部31a剥离。这样,由于通过第2转印部21对可动侧端缘部4进行支撑,因此能够使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从第1转印部31a稳定地剥离,进一步防止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粘贴在第1转印部31a上。即,在可动模30中,脱模是阶段性实施的。
并且,通过以上方式能够防止成型品1的变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型品1的轴偏移较小且需要高精度的部分即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和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以及将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和固定侧光学功能面3转印至用于成型品1的树脂材料的模具部件即固定侧成型模11和可动侧成型模31中,将固定侧成型模11固定于作为收纳部的成型模插入孔17b中,将可动侧成型模31固定于作为收纳部的成型模插入孔37b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固定侧板12和可动侧套筒37阶段性地进行对成型品1脱模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在成型品1上设置用于从成型模具50取出成型品1所需要的突出部位,即使在小直径的成型品1中也能够成型出无变形的高精度的透镜。
另外,固定侧成型模11或者可动侧成型模31不需要为了转印而进行滑动。因此,不需要滑动间隙,能够将各光学功能面2、3的轴偏移抑制到最小,稳定地生产轴偏移较小的高精度的成型品1。
[第2实施方式]
(结构)
图8至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的合模状态的纵剖视图。利用图8对成型模具120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具有隔着PL并彼此对置配置的固定模60和可动模80。固定模60和可动模80安装于未图示的注射成型机的台板。并且,可动模80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固定模60在起合模方向(图8中左右方向)上移动。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的固定模60的主视图,图9B是可动模80的主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对固定模60和可动模80进行组合使得可动模80相对于固定模60合模时,形成对成型品51的形状进行规定的4个模腔200(参照图9A)。图10示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得到的成型品51。
[成型品51]
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51例如具有树脂制的弯月形透镜。弯月形透镜例如具有凸形状。弯月形透镜例如用于照相机等。如图10所示,成型品51具有作为2个光学功能面发挥功能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52和固定侧光学功能面53。成型品51还具有凸缘状的外周缘部51a,该外周缘部51a形成于各光学功能面52、53的外周部位。另外,成型品51具有可动侧端缘部54和固定侧端缘部55,该可动侧端缘部4和固定侧端缘部5形成于该外周缘部51a,配置于各光学功能面52、53的周缘部位处,并作为光学功能面52、53以外的部分发挥功能。该成型品51由可透射光的透明树脂材料、例如COP(环烯烃聚合物)等透明树脂材料成型。
[固定模60]
如图8所示,固定模60具有固定侧安装板69、固定侧承接板68、以及固定侧套筒67。这里,固定侧承接板68和固定侧套筒67以重叠在固定侧安装板69上的层叠状态被固定。
图9A是、成型模具120中的固定模60的主视图。如图9A所示,固定侧安装板69是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另外,在图9A中,固定侧承接板68和固定侧套筒67形成为上下的端部的长度比固定侧安装板69短。并且,固定侧套筒67的上下的端部分别以能够卡合和脱离的方式与后述的定位块83卡合。
另外,固定模60具有在图9A中配设于中央的圆孔形状的直浇道70。直浇道70作为流路发挥功能,该流路提供作为成型品51的成型材料的熔融树脂。直浇道70贯通固定侧安装板69、固定侧承接板68以及固定侧套筒67之间。此外,固定侧套筒67在与可动模80之间的对置面上具有4个固定侧模腔200。各固定侧模腔200以距离直浇道70相等间隔的方式配置。这里,在4个固定侧模腔200与直浇道70之间形成有横浇道71。
此外,如图9A所示,固定侧套筒67具有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67a~67d,该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67a~67d分别形成于与4个固定侧模腔200对应的部分处。在4个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67a~67d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固定侧成型模61。固定侧成型模61是大致轴状的部件。这里,在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67a~67d与固定侧成型模61之间配设有间隙,彼此不接触。
固定侧成型模61的基端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固定侧承接板68。固定侧成型模61具有凹曲面状的第1转印部61a,该第1转印部61a形成于固定侧成型模61的前端部,并对成型品51的固定侧光学功能面53进行转印。另外,固定侧套筒67具有第2转印部72,该第2转印部72形成于与4个固定侧模腔200对应的部分处,并对配置于固定侧光学功能面53的周缘部位处的固定侧光学功能面53以外的部分(固定侧端缘部55)进行转印。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侧模腔200具有固定侧成型模61的第1转印部61a和固定侧套筒67的第2转印部72。
[可动模80]
可动模80具有可动侧安装板91、隔块89、可动侧承接板88、可动侧套筒87、以及可动侧板(成型品剥离部件)82。隔块89具有构成成型品51的取出用的突出机构的顶出板90、以及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顶出板90和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配设于隔块89的内侧,并能够相对于可动侧安装板91接触和分离。顶出板90具有顶出销86。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安装有嵌线脱模器棒95和2段突出单元94。
图9B是成型模具120中的可动模80的主视图。如图9B所示,可动侧安装板91是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另外,在图9B中,隔块89、可动侧承接板88以及可动侧套筒87形成为上下的端部的长度比可动侧安装板91短。可动侧套筒87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凹部87a,该凹部87a形成于与固定模60之间的对置面侧,并收纳可动侧板82。可动侧板82以能够在可动模80的起合模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收纳于凹部87a内。
另外,可动模80具有圆形凹部70a,该圆形凹部70a形成于可动侧板82,在图9B中配设于中央位置,并与固定模60的直浇道70对应。4个可动侧模腔210配置于可动侧板82的与固定模60之间的对置面上。4个可动侧模腔210配置为距离圆形凹部70a相等间隔。这里,在4个可动侧模腔210与圆形凹部70a之间形成有横浇道71。
另外,如图9B所示,可动侧板82还具有4个可动侧导销插入孔82a~82d。在4个可动侧导销插入孔82a~82d中分别嵌插有圆筒状的可动侧导套85。在该可动侧导套85中贯穿插入有可动侧导销84。
此外,可动侧板82具有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2e~82h,该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2e~82h分别形成于与4个可动侧模腔210对应的部分的中心部。在4个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2e~82h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可动侧成型模81。可动侧成型模81是大致轴状的部件。这里,在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2e~82h与可动侧成型模81之间配设有间隙,彼此不接触。
如图8所示,可动侧套筒87具有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收纳部)87c和导销插入孔87d。并且,在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7c中嵌插有可动侧成型模81,在导销插入孔87d中嵌插有可动侧导销84。此外,在可动侧套筒87的外周面的4个边上分别安装有定位块83。4个定位块83的基端部通过固定螺钉螺旋紧固于可动侧套筒87的外周部位处。可动侧成型模81的基端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可动侧承接板88。此外,可动侧套筒87具有大直径孔部,该大直径孔部配设于导销插入孔87d的基端部。可动侧导销84具有防脱落用的大直径部84a,该大直径部84a形成于可动侧导销84的基端部,并与导销插入孔87d的大直径孔部卡合。并且,可动侧导销84的大直径部84a在与导销插入孔87d的大直径孔部卡合的状态下被固定。
另外,在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中,在制作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时,在组装了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的状态下,同时对固定侧套筒67的外周壁面和可动侧套筒87的外周壁面进行加工。此外,通过同时并且同轴地对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进行开孔加工,形成对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的各成型模(固定侧成型模61和可动侧成型模81)进行保持的孔(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67a~67d和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7c)。由此,对各成型模进行保持的孔通过定位块83被配置为没有位置偏移,在固定侧成型模61与可动侧成型模81之间的轴偏移较小的状态下在合模时对置。
可动侧成型模81具有凸曲面状的第1转印部81a,该第1转印部81a形成于可动侧成型模81的前端部,并对成型品51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52进行转印。另外,可动侧板82具有第2转印部73,该第2转印部73形成于与4个可动侧模腔210对应的部分处,并对配置于可动侧光学功能面52的周缘部位处的可动侧光学功能面52以外的部分(可动侧端缘部54)进行转印。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模80的可动侧模腔210具有可动侧成型模81的第1转印部81a和可动侧板82的第2转印部73。
另外,可动侧套筒87具有螺旋弹簧收纳凹部87b,该螺旋弹簧收纳凹部87b朝向与可动侧承接板88之间的接触面侧开口。该螺旋弹簧收纳凹部87b收纳有保持于弹簧支撑螺栓92上的螺旋弹簧92a。弹簧支撑螺栓92的轴部贯通可动侧套筒87内并向可动侧板82侧延伸。并且,弹簧支撑螺栓92的外螺纹部螺旋紧固于可动侧板82。
另外,隔块89具有顶出板90,该顶出板90配设于隔块89的内侧,构成成型品51取出用的突出机构。该顶出板90安装有多个顶出销(第1顶出销86a和4根第2顶出销86b)。这里,第1顶出销86a在顶出板90的中央位置上配置于与圆形凹部70a对应的位置。此外,4根第2顶出销86b在第1顶出销86a的周围分别配置于与横浇道71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顶出板90与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之间配置有2段突出单元94。然后,成型品51的成型后,可动模80移动至图11所示的最终起模位置之后,通过未图示的成型机的突出,同时顶起顶出板90和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使其向可动模80的起模方向的相反方向(合模方向)移动。然后,在图12的可动侧成型模81的脱模状态下,通过使2段突出单元94与隔块89的缺口抵接,从而在2段突出单元94中,根据杠杆原理,顶出板90的突出量比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的突出量多。通过该顶出板90的移动,使第1顶出销86a突出于圆形凹部70a,并且使4根第2顶出销86b突出于横浇道71。由此,使填充于树脂流路的树脂突出,进行可动模80中的成型品51的取出。图13示出成型完成并取出了成型品51的状态。
(作用)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这里,对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所成型的成型品5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8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的合模状态。图11是起模完成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突出初始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突出完成状态的剖视图。
在成型品51的制造开始时,图11所示的起模状态的可动模80进行移动以接近固定模60。由此,整个可动模80一体地朝向固定模60移动,可动侧板82与固定侧套筒67接触。此时,在通过安装于可动侧套筒87的侧方的定位块83和固定侧套筒67的外周壁部进行了对准的状态下,进行合模。由此,如图8所示,形成成型模腔(固定侧模腔200和可动侧模腔210)和与成型模腔连接的树脂流路(横浇道71)。在该图8的合模状态下,凹部87a内的螺旋弹簧92a被保持为初始状态(初始压缩加重状态)。
然后,未图示的树脂注射单元向直浇道70提供作为成型品51的成型材料的熔融材料。熔融材料是透明的树脂。将该熔融材料经过横浇道71提供至成型模腔内,并进行填充。接着,将在成型模腔内填充的熔融材料以规定的压力维持规定的时间的保压状态。通过在成型模腔内对熔融材料进行冷却,得到成型品51。
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51是弯月形,壁厚比较均匀。因此,在成型模腔内的熔融材料被冷却时,通过成型收缩自然地实施脱模。因此,固定侧光学功能面53和固定侧端缘部55从固定侧成型模61的第1转印部61a和固定侧套筒67的第2转印部72剥离。
然后,进行使可动模80向离开固定模60的方向移动的可动模80的起模动作。在进行该动作时,成型品51在保持于可动模80的状态下,与填充于流路(直浇道70以及横浇道71)的树脂的团块一起和可动模80同时移动。并且,在可动模80移动至图11所示的起模完成位置的状态下,起模完成。
接着,通过成型机的突出机构,同时顶起顶出板90和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此时,通过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的移动,嵌线脱模器棒95向使可动侧板82离开可动侧套筒87的方向顶起可动侧板82。由此,使成型品51从可动模80脱模。在进行该动作时,如图12所示,在成型品51中,在通过可动侧板82的第2转印部73对可动侧端缘部54进行支撑的状态下,使可动侧光学功能面52从可动侧成型模81的第2转印部73剥离。此时,可动侧套筒87内的螺旋弹簧92a随着可动侧套筒87的移动,在弹簧支撑螺栓92上对螺旋弹簧92a进行压缩。
然后,安装于嵌线脱模器突出板93上的2段突出单元94与隔块89的切口抵接,顶出板90比2段突出单元94更大幅度地进行动作。由此,如图13所示,通过顶出销86使填充于树脂流路的树脂突出,从而从可动侧板82取出成型品51。
然后,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序,反复进行成型品(树脂制透镜)51的成型。
(效果)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的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中,在制作并组装了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的状态下,同时对固定侧套筒67的外周壁面和可动侧套筒87的外周壁面进行加工。此外,同时并且同轴地对保持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各自的各成型模(固定侧成型模61和可动侧成型模81)的孔(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67a~67d和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7c)进行开孔加工。由此,对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的各部件进行保持的各孔通过定位块83被配置为没有位置偏移,并在固定侧成型模61与可动侧成型模81之间的轴偏移较小的状态下在合模时对置。因此,能够以轴偏移较小的方式将转印需要高精度的部分的模具部件(固定侧成型模61和可动侧成型模81)固定至固定侧套筒67和可动侧套筒87的收纳部(固定侧成型模插入孔67a~67d和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87c)。由此,能够成型出成型品51的各表面的轴偏移较小的高精度的成型品51。
另外,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120进行注射成型时,在成型品51中,通过成型时的冷却收缩,固定侧光学功能面53和固定侧端缘部55从固定侧成型模61的第1转印部61a和固定侧套筒67的第2转印部72上自然地剥离。因此,通过可动模80从固定模60离开的起模动作,成型品51从固定模60脱模。
此外,在成型品51从可动模80脱模时,在成型品51中,在通过可动侧板82的第2转印部73对可动侧端缘部54进行支撑的状态下,使可动侧光学功能面52从可动侧成型模31剥离。然后,通过顶出销86使填充于树脂流路的树脂突出。因此,能够从可动侧板82取出成型品51。由此,能够对可动模80中的成型品51进行阶段性脱模。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不需要在成型品51中设置从成型模具120中取出成型品51时所需要的突出部位,即使在小直径的成型品51中也能够成型出没有变形的高精度的成型品51。另外,使成型品51的光学表面转印的成型模不需要进行滑动,不需要滑动间隙,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各光学表面的轴偏移,能够稳定地生产轴偏移较小的高精度的成型品51。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4至图18,仅对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部分进行说明。
(结构)
顶出板40还具有安装于顶出板40的第3顶出销36c。
作为一个例子,对配设于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中的第3顶出销36c进行说明。
配设有多个第3顶出销36c。数量例如为4个。这些第3顶出销36c以可动侧成型模31为中心配设为同心圆状。
第3顶出销36c贯通可动侧承接板38和可动侧成型模31的基端部。第3顶出销36c还配设于可动侧成型模31的前端部的侧方与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之间,并延伸设置至第2转印部21。
第3顶出销36c配设于可动侧成型模31的大致周围,并且配置于与可动侧端缘部4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中,对配设于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h中的第3顶出销36c进行了说明,但是第3顶出销36c也可以与该说明同样地配设于可动侧成型模插入孔32i、32j、32k中。
(作用)
在可动模30移动至图16所示的第3移动位置(最终起模位置)之后,通过成型机的突出机构对顶出板40进行驱动。此时,如图17所示,顶出板40向可动模30的起模方向的相反方向(合模方向)移动。通过该顶出板40的移动,第1顶出销36a从圆形凹部6a突出,并且4根第2顶出销36b从横浇道7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上述的同时,第3顶出销36c从第2转印部21突出。并且,第3顶出销36c从第2转印部21推出可动侧端缘部4。
由此,如图18所示,在配置于可动模30的成型品1中,可动侧端缘部4从第2转印部21剥离,成型品1被取出。这样,包含于取出机构的第3顶出销36c被配设于可动模30,在起模时,通过与作为可动侧光学功能面2以外的部分的可动侧端缘部4抵接,并推出可动侧端缘部4,从可动模30中取出成型品1。
然后,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序,反复进行成型品(树脂制透镜)1的成型。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3顶出销36c直接从可动模30中取出成型品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高精度地维持成型品1的形状的状态下,取出成型品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多种发明。

Claims (8)

1.一种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其具有通过对固定模和可动模彼此进行组合而规定的成型模腔,并通过将成型品的成型材料注入所述成型模腔来规定所述成型品的形状,该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具有:
成型模,其配设在所述固定模和所述可动模上,具有用于将所述成型品的光学功能面转印至所述成型材料的第1转印部;
套筒,其配设在所述固定模和所述可动模上;
收纳所述成型模的收纳部,在相互组合了所述固定模和所述可动模的状态下,所述收纳部同时并且同轴地分别成型于所述固定模的所述套筒和所述可动模的所述套筒内;以及
固定侧成型品剥离部件,其配设在所述固定模上,能够与所述固定模的所述套筒接触和分离,
所述固定侧成型品剥离部件具有:
插拔孔部,其供包含所述第1转印部的所述固定模的所述成型模与所述接触和分离对应地进行插拔;以及
第2转印部,其配设在所述插拔孔部的周围,用于将所述成型品中配置于所述光学功能面的周缘部位处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转印至所述成型材料,
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在维持所述第2转印部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接触和分离中的分离对应地从所述插拔孔部中拔出所述成型模,使所述第1转印部从所述光学功能面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其中,
所述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还具有取出机构,该取出机构配设于所述可动模,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与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抵接,并推出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从而从所述可动模中取出所述成型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其中,
所述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还具有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所述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配设于所述可动模,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模的所述套筒接触和分离,
所述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具有:
插拔孔部,其供包含所述第1转印部的所述可动模的所述成型模与所述接触和分离对应地进行插拔;以及
第2转印部,其配设于所述插拔孔部的周围,用于将所述成型品中配置于所述光学功能面的周缘部位处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转印至所述成型材料,
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在维持所述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的所述第2转印部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接触和分离中的分离对应地从所述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的所述插拔孔部中拔出所述可动模的所述成型模,使所述可动侧的所述第1转印部从所述光学功能面脱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其中,
所述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还具有取出机构,所述取出机构配设于所述可动模,在起模时,与填充于和所述模腔连通并供所述成型材料流通的流路部中的所述成型材料抵接,并将填充于所述流路部中的所述成型材料推出,从而使所述可动模的所述第2转印部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脱离,从所述可动模中取出所述成型品。
5.一种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
收纳步骤,将成型模分别收纳于收纳部中,其中,在相互组合了固定模和可动模的状态下,所述收纳部同时并且同轴地分别成型于所述固定模的套筒和所述可动模的套筒内;
成型步骤,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合模时,在配设于所述固定模上的所述成型模的第1转印部间与配设于所述可动模上的所述成型模的第1转印部之间规定成型品的光学功能面,在配设于所述固定模上的成型品剥离部件的第2转印部与配设于所述可动模上的成型品剥离部件的第2转印部之间,规定配置于所述光学功能面的周缘部位处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在通过规定而形成的模腔中对所述成型品进行成型;以及
固定侧的脱模步骤,在能够与所述固定模的所述套筒接触和分离的配设于所述固定模上的所述成型品剥离部件中,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在维持所述固定模的所述第2转印部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接触和分离中的分离对应地从所述成型品剥离部件的插拔孔部中拔出所述成型模,使所述固定模的所述第1转印部从所述光学功能面脱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如下的可动侧的脱模步骤: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配设于所述可动模上的取出机构与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抵接,并将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推出,从而从所述可动模中取出所述成型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如下的可动侧的脱模步骤:在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模的所述套筒接触和分离的配设于所述可动模的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中,在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模的起模时,在维持所述可动模的所述第2转印部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与所述接触和分离对应地从所述可动侧成型品剥离部件的插拔孔部中拔出所述可动模的所述成型模,从而使所述可动模的所述第1转印部从所述光学功能面脱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如下步骤:在起模时,配设于所述可动模上的取出机构与填充于和所述模腔连通并供所述成型材料流通的流路部中的所述成型材料抵接,并将填充于所述流路部中的所述成型材料推出,从而使所述可动模的所述第2转印部从所述成型品的所述光学功能面以外的部分脱离,从所述可动模中取出所述成型品。
CN201380008597.8A 2012-07-09 2013-07-08 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105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3916 2012-07-09
JP2012-153916 2012-07-09
PCT/JP2013/068658 WO2014010560A1 (ja) 2012-07-09 2013-07-08 成形品の成形金型構造およ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5583A true CN104105583A (zh) 2014-10-15
CN104105583B CN104105583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91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8597.8A Active CN104105583B (zh) 2012-07-09 2013-07-08 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25705B2 (zh)
JP (1) JP6150799B2 (zh)
CN (1) CN104105583B (zh)
WO (1) WO20140105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7785A (zh) * 2016-10-17 2016-12-14 东莞市凯融塑胶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推板光学模具
CN110709227A (zh) * 2017-06-16 2020-01-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成型模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4113B2 (ja) * 2014-09-25 2018-12-26 株式会社放電精密加工研究所 プレス成形システム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
KR101822565B1 (ko) * 2016-02-26 2018-01-26 서울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핫 러너를 적용한 렌즈용 사출 성형품
JP2018176501A (ja) * 2017-04-10 2018-11-15 圭司 杉本 金型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3445A (ja) * 1994-06-02 1995-12-12 Honda Motor Co Ltd 成形品の離型方法
JP2002200638A (ja) * 2000-12-28 2002-07-16 Konica Corp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JP2007301861A (ja) * 2006-05-12 2007-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射出成形方法
CN201249499Y (zh) * 2008-07-02 2009-06-03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模具结构
CN101733875A (zh) * 2008-11-21 2010-06-16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模具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1841A (en) * 1974-06-20 1976-07-27 Polaroid Corporation Molding device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a molded plastic lens mount
US4254933A (en) * 1979-12-26 1981-03-10 Netto Eduardo D L C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JPH0661803B2 (ja) * 1989-12-28 1994-08-17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圧縮成形方法及び射出圧縮成形機
US5137441A (en) * 1990-10-30 1992-08-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old assembly for making an ocular lens blank
JP2868165B2 (ja) * 1991-07-31 1999-03-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成形型
US5284429A (en) * 1992-05-07 1994-02-08 Cascade Engineering, Inc. Gas-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ATE174716T1 (de) * 1992-11-04 1999-01-15 Tdk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ubstraten einer optischen platte
JP3390781B2 (ja) * 1995-12-04 2003-03-31 Hoya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の射出圧縮成形法
JP3320287B2 (ja) * 1995-12-04 2002-09-03 ホーヤ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装置における成形品のエジェクト方法
US5972252A (en) * 1995-12-04 1999-10-26 Hoya Corporation Injection compression molding method of a spectacle lens and a spectacle lens produced by using the same
EP0875354B1 (en) * 1996-01-18 2002-10-02 Hoy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ns, injection mold for molding of lens, and molded lens
JP3264615B2 (ja) * 1996-02-29 2002-03-11 ホーヤ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射出成形方法
JP3260072B2 (ja) * 1996-04-05 2002-02-25 ホーヤ株式会社 レンズの射出圧縮成形方法
JPH10182173A (ja) * 1996-12-26 1998-07-07 Canon Inc ガラス成形品とガラス成形方法及びガラス成形装置
JPH1142685A (ja) * 1997-07-28 1999-02-16 Canon Inc 成形用金型の離型機構および成形方法
US6270698B1 (en) * 1999-05-25 2001-08-07 American Greetings Corp. Stress-relieved acrylic optical lens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by injection coining molding
US7326375B2 (en) * 2001-10-30 2008-02-05 Hoya Corporation Injection compression molding method and injection compression machine of lens
JP3485562B2 (ja) 2002-12-18 2004-01-13 株式会社東伸精工 射出成形金型ならびに射出成形方法
KR20080009718A (ko) * 2005-05-19 2008-01-29 스미도모쥬기가이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크 성형용 금형, 그 제조방법 및 금형부품
JP2008183754A (ja) 2007-01-29 2008-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成形金型
US20100104855A1 (en) * 2007-03-30 2010-04-29 Fujifilm Corporation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prefor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eform and optical member
JPWO2009084377A1 (ja) * 2007-12-28 2011-05-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成形金型
JP5753652B2 (ja) * 2009-10-28 2015-07-22 Hoya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射出圧縮成形装置
CN103182764B (zh) * 2011-12-27 2017-09-05 Hoya株式会社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WO2015046074A1 (ja) * 2013-09-24 2015-04-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方法と射出成形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3445A (ja) * 1994-06-02 1995-12-12 Honda Motor Co Ltd 成形品の離型方法
JP2002200638A (ja) * 2000-12-28 2002-07-16 Konica Corp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JP2007301861A (ja) * 2006-05-12 2007-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射出成形方法
CN201249499Y (zh) * 2008-07-02 2009-06-03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模具结构
CN101733875A (zh) * 2008-11-21 2010-06-16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模具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7785A (zh) * 2016-10-17 2016-12-14 东莞市凯融塑胶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推板光学模具
CN110709227A (zh) * 2017-06-16 2020-01-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成型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25705B2 (en) 2018-03-27
US20140346691A1 (en) 2014-11-27
JPWO2014010560A1 (ja) 2016-06-23
JP6150799B2 (ja) 2017-06-21
WO2014010560A1 (ja) 2014-01-16
CN104105583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5583A (zh) 成型品的成型模具结构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KR102221394B1 (ko) 사출 금형 장치의 언더컷 성형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출 성형물 제조 방법
KR200485439Y1 (ko) 광 렌즈 및 광 렌즈 몰드
US20110256258A1 (en) Lens molding die and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having same
CN210702564U (zh) 一种模具
JP5361173B2 (ja) レンズ、光学系、樹脂成形金型、レンズ製造装置、及びレンズ製造方法
US7402032B2 (en) Mold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mold apparatus
JP4643321B2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品の製造方法
KR20110018999A (ko) 플라스틱 렌즈 제작용 사출 금형
CN215095365U (zh) 一种带有模仁顶出结构的光学镜片模具
CN108367475A (zh) 叶轮的注塑成形模具及叶轮的注塑成形方法
CN106217785A (zh) 新型推板光学模具
JP6679470B2 (ja) 金型装置、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KR101113523B1 (ko) 렌즈 사출 금형
CN210999696U (zh) 一种热压塑料镜片的模具组件
CN220113919U (zh) 一种电子产品显示端的注塑模具
JP3839160B2 (ja) 射出成形型
JP4600980B2 (ja) 射出成形機及び射出成形方法
CN220362903U (zh) 一种定位稳定的二次注塑模具
CN110355946B (zh) 一种组装式瓶盖注塑模具
CN215203186U (zh) 一种带有产品自动脱落机构的模具
CN210477509U (zh) 模具脱模机构
CN107283764A (zh) 顶出结构及模具
CN110709227B (zh) 成型模具
CN210477511U (zh) 模具脱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