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4672A -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4672A
CN104034672A CN201410078084.0A CN201410078084A CN104034672A CN 104034672 A CN104034672 A CN 104034672A CN 201410078084 A CN201410078084 A CN 201410078084A CN 104034672 A CN104034672 A CN 104034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length
variable quantity
wave length
optic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80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圭一
竹内康浩
黑野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34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4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8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coagulating time or factors, or their recep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14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ith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at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wavelengths
    • G01N21/315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ith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at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wavelengths using two sources of radiation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05Determining clotting time of bloo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为了在不需要进行烦琐的作业的情况下提高血液凝固时间的判断精度,血液凝固分析装置1的测定部件2对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包括波长λ1的光和波长λ2的光在内的复数种波长的光,获取透射过测定试样的透射光的光量的相关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根据基于波长λ1的光的透射光量的相关信息,计算该血液试样的血液凝固时间。控制装置4还根据基于波长λ1、λ2的光的透射光量的相关信息,判断能否通过该测定正确获得血液凝固时间。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Description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试剂混入血液试样中并对血液凝固进行分析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对血液凝固进行检测的方法如有通过混合样本血浆和凝固试剂来进行凝固测定的方法,人们已知的方式有散射光检测方式和透射光检测方式。比如,特开(日本专利公开)第2010-217059号公报上公开了一种采用散射光检测方式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此血液凝固分析装置通过测定部件以一定时间间隔获取散射光光量的值,根据向血液样本中添加一定试剂后散射光光量值随时间的变化检测出凝固结束的点。再以散射光光量的值达到此凝固结束点的散射光光量值的1/N(N为1或大于1的一定值)的时间点为凝固点,计算出从添加试剂时开始到此凝固点为止所经过的时间作为凝固时间。
在此血液凝固分析装置中,由控制部件判断算出的凝固时间是否正常,当判断凝固时间异常时,继续进行测定部件的测定。然后,将继续开始测定后的各时间点假设为凝固结束点,依次计算凝固时间并判断是否正常,如果判断凝固时间正常则结束测定。
上述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将基于实测得出的判断线用在控制部件所实施的判断作业中。即,预先通过实测弄清楚基于正常凝固反应的凝固时间和凝固点的散射光光量的分布,根据其分布设定用于划分正常凝固反应的分布和异常凝固反应的分布的判断线。然而,在该方法中,要提高判断线的精度就必须收集大量样本,相反,如果样本数量少的话,则会出现判断线的精度下降、对凝固时间的判断精度下降、无法获得正确的凝固时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因此,本发明提供:
(1)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部件,该获取部件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复数种波长的光,分别从所述测定试样获取基于所述复数种波长的光的复数个光学信息;及
一个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部件:
根据所述复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计算出血液凝固时间,及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在如此结构中,能够根据每种波长的光学特性的不同切实判断血液凝固反应尚未发生,因此能够计算出正确的凝固时间。另外,如此根据每种波长各不相同的物理量——即光学信息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大量收集实测样本这种烦琐的工作。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无需进行烦琐的工作且能够精确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是否恰当,从而能够算出正确的凝固时间。
(2)根据(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包括:
向所述测定试样照射所述复数种波长的光的光源;及
接受来自所述测定试样的所述复数种波长的光的受光部件。
通过如此结构就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光学信息。
(3)根据(2)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检测出透射过所述测定试样的光的强度和因所述测定试样而散射的光的强度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通过如此结构就能够获得更恰当的光学信息,从而能够更精准地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恰当与否,能够更准确地算出凝固时间。
(4)根据(1)~(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算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
(5)根据(4)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之比和一定阈值,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6)根据(4)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之差和一定阈值,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随着血液凝固的进行,来自测定试样的光会发生变化。此时,波长不同则光的变化量就不同。因此,通过分析此变化量的差异(比或差)就能切实判断凝固的进展情况。
(7)根据(4)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一定光学信息规定血液凝固反应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根据所规定的所述开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算出血液凝固时间。
通过如此结构能够更加准确地算出血液凝固时间。
(8)根据(7)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从所述开始时间到所述结束时间的期间内的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计算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
通过如此结构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出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
(9)根据(7)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由此判断算出的所述结束时间是否恰当。
通过如此结构能够获得正确的结束时间,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计算出血液凝固时间。
(10)根据(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或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计算出凝固时间。
通过如此结构,用于获取血液凝固时间的光学信息也用作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是否恰当的光学信息,因此能够减少分析所需要的光的数量,能够实现分析处理的简单化。
(11)根据(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至少获取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吸光度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吸光度作为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吸光度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吸光度,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此时,例如根据基于第一波长的光的吸光度的变化量和基于第二波长的光的吸光度的变化量进行判断。通过如此结构使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之差明确,因此能够精确地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是否恰当,能够算出更加准确的凝固时间。
(12)根据(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还包括:
通知部件,当所述控制部件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发出表示无法正确获得血液凝固时间的通知。
通过如此结构,用户能够轻松掌握测定时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能够顺利地采取之后的措施。
(13)根据(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还包括:
接受部件,当所述控制部件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该接受部件接受血液凝固时间的再次测定的指示,其中,
在所述接受部件收到所述指示后,所述控制部件让所述获取部件对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实施血液凝固时间的再次测定,其中所述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是在与被判断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的血液试样相同的血液试样中混入试剂所得到的。
通过如此结构,当本次测定中血液凝固反应异常时,用户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让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再次测定血液凝固时间。
(14)根据(13)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将再次测定时的测定时间设定为长于常规测定时间的时间,并获取所述光学信息。
通过如此结构便于获得正确的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结果。
(15)根据(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计算出凝血酶原时间作为血液凝固时间。
(16)根据(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波长为660nm左右,所述第二波长为575nm左右。
通过如此结构使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之差更为明显,因此更能精确地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是否恰当,能够算出更正确的凝固时间。
(17)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部件,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在内的复数种波长的光,分别从所述测定试样获取基于所述复数种波长的光的复数个光学信息;及
一个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部件:
根据所述复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计算血液凝固时间,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当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自动让所述获取部件对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进行血液凝固时间的再次测定,其中所述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是在与所述血液试样相同的血液试样中混入试剂而得到的。
通过如此结构,当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实施再次测定,这样,例如在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自动进行再次测定。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再次测定的处理,同时能够向用户提供更正确的血液凝固时间。此外,不需要烦琐的作业就能够对实施再次测定进行判断。
(18)根据(17)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某一时间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所述控制部件让所述获取部件进行所述再次测定。
通过如此结构能够更加恰当地进行再次测定。
(19)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部件,该获取部件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复数种波长的光,分别从所述测定试样获取基于所述复数种波长的光的复数个光学信息;及
一个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部件:
根据所述复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计算血液凝固时间,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及
持续让所述获取部件对所述测定试样进行测定,直至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满足一定条件。
采用如此结构,持续地进行测定,直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满足一定条件为止,因此,比如在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能够持续地对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因此,能够降低算出不正确的血液凝固时间的可能性。
(20)根据(19)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满足一定条件时,所述控制部件让所述获取部件结束对所述测定试样的测定。
以此结构,例如在发生了血液凝固时能够终止对测定试样的测定。因此,在一次测定中算出正确的血液凝固时间的可能性提高。由此能够迅速切实地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测定结果。
(21)根据(20)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在对所述测定试样的测定结束后算出所述血液凝固时间。
如此就能够算出更准确的血液凝固时间。
(22)一种血液凝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在内的复数种波长的光;
从所述测定试样分别获取基于所述复数种波长的光的复数个光学信息;
根据所述复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算出血液凝固时间;及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在如此结构中,根据不同波长下的光学特性进行判断,因此,无需烦琐的作业就能精确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是否恰当,能够算出正确的凝固时间。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需烦琐的作业即可提高血液凝固时间的判断精度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和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的外观结构斜视图;
图2为从上俯视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部件内部时的平面图;
图3A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的结构图;
图3B为过滤器部件附近的结构图;
图3C为灯具单元的光学系统结构图;
图4A为检测部件的支撑部件中未安装反应杯时的状态示图;
图4B为检测部件的支撑部件中安装有反应杯时的状态示图;
图5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部件的结构图;
图6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7A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凝固反应的透射光量的变化图;
图7B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凝固反应的吸光度的变化图;
图8A和图8B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凝固时间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第一实施方式中显示分析结果的界面图;
图10为第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错误内容的界面的示图;
图11为第二实施方式中显示分析结果的界面图;
图12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凝固时间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初次测定时的吸光度的变化示图;
图13B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次测定时的吸光度的变化示图;
图14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凝固时间的计算处理流程图;
图15A和图15B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凝固时间的计算处理流程图;
图16A和图16B为变更例中的凝固时间的计算处理流程图;
图17A为检测散射光时检测部件的结构示图;
图17B为检测散射光和透射光时的检测部件的结构示图。
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为一种光照通过向样本(血浆)添加试剂而制成的测定试样,用凝固法、合成基质法、免疫比浊法和凝集法分析所得到的透射光,以此对血液的凝固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用在了用上述分析方法中的凝固法所进行的分析中(计算凝血酶原时间)。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血液凝固分析装置1的外观结构斜视图。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1具有下述部分:对样本(血浆)中所含有的成份进行光学测定的测定部件2、配置于测定部件2前面的样本运送部件3、以及分析测定部件2获取的测定数据并向测定部件2下达指示的控制装置4。
测定部件2中设有盖2a、2b、罩2c及电源按钮2d。用户打开盖2a后,能够将放在试剂台11、12(参照图2)的试剂容器103更换为新的试剂容器103或者是追加其他的试剂容器103。试剂容器103上贴有印着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103a,其中该条形码包含所装有的试剂的种类和由试剂的序号构成的试剂ID。
此外,用户打开盖2b就能更换充当光源的灯具单元20(参照图2),打开罩2c就能更换穿刺针17a(参照图2)。样本运送部件3将样架102所支撑的样本容器101运送到用穿刺针17a进行吸移的吸移位置。样本容器101由橡胶制成的盖101a密封。
使用血液凝固分析装置1时,用户首先要按下测定部件2的电源按钮2d,启动测定部件2,按下控制装置4的电源按钮409启动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启动后便在充当通知部件的显示部件41上显示登录界面。用户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控制装置4,并开始使用血液凝固分析装置1。
图2为从上俯视测定部件2内部时的平面图。
如图2所示,测定部件2具有试剂台11和12、反应杯台13、条形码读码器14、反应杯供应部件15、夹钳16、样本分装臂17、试剂分装臂18、紧急样本设置部件19、灯具单元20、光纤21、检测部件22、反应杯移送部件23、加温部件24、废弃口25和流体部件26。
试剂台11、12和反应杯台13分别为圆环形状,能够旋转。试剂台11、12用于配置试剂容器103。配置在试剂台11、12的试剂容器103的条形码被条形码读码器14读取。从条形码读取的信息(试剂种类和试剂ID)输入控制装置4并存入硬盘404(参照图6)。
反应杯台13上设置有由能够支撑反应杯104的复数个孔组成的支撑部件13a。被用户放入反应杯供应部件15的新反应杯104被反应杯供应部件15顺序移送,并被夹钳16放置在反应杯台13的支撑部件13a中。
样本分装臂17和试剂分装臂18上分别连接有步进式马达,该步进式马达能够进行上下移动和旋转移动。样本分装臂17的前端设置有穿刺针17a,该穿刺针17a的前端尖锐,能刺穿样本容器101的盖101a。试剂分装臂18前端设置有吸液器18a。吸液器18a的前端与穿刺针17a不同,形状平坦。吸液器18a连接有静电容量式液面检知传感器213(参照图5)。
灯具单元20提供五种波长的光。五种波长的光在检测部件22中用于检测出光学信号。灯具单元20的光通过光纤21供给检测部件22。
图3A为灯具单元20的结构图,图3B为过滤器部件20f附近的结构图,图3C为灯具单元20的光学系统结构图。
如图3A所示,灯具单元20包括卤素灯20a、灯盒20b、聚光镜20c~20e、圆盘形的过滤器部件20f、马达20g、透光型的传感器20h、光纤耦合器20i。
卤素灯20a从下侧起设置在灯盒20b内且其灯丝垂直向上。灯盒20b内设置有散热片用于释放卤素灯20a发出的热量。聚光镜20c~20e用于聚集卤素灯20a发出的光。配置聚光镜20c~20e时要使各个光轴相互一致。
参照图3B,过滤器部件20f为圆盘形,马达20g的转轴对其中心进行轴支撑。过滤器部件20f上有在同一圆周上以60度间隔设置的六个孔20j,这六个孔20j中有五个装有光学过滤器20k。光学过滤器20k是分别使一定波段的光通过并屏蔽其他波段的光的带通过滤器。五个光学过滤器20k的透过波段的中心波长分别为340nm、405nm、575nm、660nm、800nm。将未安装光学过滤器20k的孔20j堵塞起来以免光透射过。
过滤器部件20f的外圈边缘处设有缺口20l和五个缝隙20m。缺口20l设置在与未安装光学过滤器20k的孔20j相对应的位置,缝隙20m设置在与各光学过滤器20k相对应的位置。缺口20l比缝隙20m圆周方向的宽度宽。当过滤器部件20f旋转时,缺口20l和缝隙20m通过传感器20h的检测位置。
关于灯具单元20,每当过滤器部件20f旋转60度,聚光镜20c~20e的光轴就从过滤器部件20f的孔20j中心穿过。因此,如图3C所示,每当过滤器部件20f旋转60度,被聚光镜20c~20e聚集的光就会射入五个光学过滤器20k中的其中之一。当聚光镜20c~20e的光轴穿过过滤器部件20f的各孔20j的中心时,该孔20j相应的缝隙20m将会对着传感器20h。因此,根据传感器20h的检测信号就能检测出光射入光学过滤器20k的时间。
聚光镜20d、20e还发挥着光束扩展器的功能,将来自灯具单元20的光转换成直径略小于过滤器部件20f的孔20j的平行光。透射过光学过滤器20k的光射入光纤耦合器20i,并被分配到与光纤耦合器20i连接着的复数条光纤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过滤器部件20f的旋转,使得角速度一定。因此,不同波段的光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射入到光纤耦合器20i,因此,分时向光纤21供应不同波段的光。过滤器部件20f的旋转控制中使用的是传感器20h检测出的检测信号中与缺口20l相应的检测信号。即,对马达20g进行控制,以使得与缺口20l相应的检测信号能够周期性地检测出来。在识别哪个波段的光供给到光纤21时使用的是与缝隙20m相应的检测信号。即,五个缝隙20m分别设置在与五个光学过滤器20k相应的位置,因此,根据与缝隙20m相应的检测信号是从与缺口20l相应的检测信号起算的第几个检测信号这一内容,识别出供给光纤21的光的波段。在测定时,过滤器部件20f以比如10转/秒左右的速度旋转。
返回图2,来自灯具单元20的光通过光纤21供给检测部件22。检测部件22中设有复数个洞状的支撑部件22a,各支撑部件22a中能够插入反应杯104。各支撑部件22a上分别安装有光纤21的端部,来自光纤21的光能照射到支撑部件22a所支撑的反应杯104上。检测部件22通过光纤21向反应杯104照射来自灯具单元20的光,并且检测出透射过反应杯104的光的光量。
图4A和图4B分别为支撑部件22a附近的结构截面图。图4A显示了支撑部件22a中未安装反应杯104的状态,图4B显示了支撑部件22a中安装有反应杯104的状态。同时,图4A和图4B还分别显示了在用通过支撑部件22a的中心的平面在垂直方向上截断检测部件22时的截面图。
此外,图4A和图4B中显示了配置在检测部件22的复数个支撑部件22a中的其中之一的结构,其他支撑部件22a的结构也与此相同。
参照图4A,检测部件22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光纤21的前端的圆形的洞22b,还设置有使此洞22b与支撑部件22a连通的圆形的连通孔22c。洞22b的直径大于连通孔22c的直径。洞22b的端部配置有用于聚集来自光纤21的光的镜22d。此外,在支撑部件22a的内壁面中,在与连通孔22c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孔22f,此孔22f的里面配置有充当受光部件的光检测器22g。光检测器22g输出与受光光量相应的电信号。透射过镜22d的光穿过连通孔22c、支撑部件22a和孔22f并被聚集于光检测器22g的受光面。关于光纤21,在其端部插入洞22b的状态下通过弹簧片22e来防止脱落。
参照图4B,如果支撑部件22a支撑着反应杯104,则镜22d聚集的光会透射过反应杯104和放在反应杯104中的试样,入射到光检测器22g。在试样中,随着血液凝固反应的进行,试样的浊度会上升。随之,通过试样的光的光量(透射光量)减少,光检测器22g的检测信号水平下降。
如上所述,分时从光纤21射出不同波段的五种光。各波长的光分别用于不同的分析方法的测定。
在凝固法中,使用660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22g检测出来自试样的透射光,以此分析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的时间。凝固法的测定项目有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bg(纤维蛋白原量)等。在合成基质法中,使用405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22g检测出来自试样的透射光。合成基质法的测定项目有ATIII、α2-PI(α2-纤溶酶抑制物)、PLG(纤溶酶原)等。在免疫比浊法中,使用800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22g检测出来自试样的透射光。免疫比浊法的测定项目有D二聚体、 FDP等。在凝集法中,使用575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22g检测出来自试样的透射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于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和凝集法的分析中,使用了来自试样的透射光的光量,但在这些分析方法中,也可以用散射光光量取代透射光光量进行分析。
在各个分析方法中,均抽取光检测器22g输出的信号中的基于相应波长的光的信号,并将其用于分析。即,如上所述,从光纤21分时射出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光检测器22g也分时输出与各波长的光相应的信号。在基于各分析方法的分析处理中,从如上所述地分时输出的信号中抽取分析中使用的波长的相应信号,进行处理。
返回图2,样本容器101由样本运送部件3(参照图1)运送到一定位置后,穿刺针17a通过样本分装臂17的旋转移动而到达样本容器101正上方。然后,样本分装臂17再向下移动,穿刺针17a贯穿样本容器101的盖101a,用穿刺针17a吸移装在样本容器101中的样本。当紧急样本设置部件19中放置有紧急样本时,穿刺针17a在样本运送部件3提供的样本中插队,先吸移紧急样本。穿刺针17a吸移的样本注入反应杯台13上的空反应杯104中。
注入了样本后的反应杯104由反应杯移送部件23的夹钳23a从反应杯台13的支撑部件13a移到加温部件24的支撑部件24a。加温部件24将支撑部件24a中放置的反应杯104中所装有的样本加温到一定温度(比如约37℃)。用加温部件24使样本加温的处理结束后,此反应杯104再次被夹钳23a夹持。然后,此反应杯104由夹钳23a夹持并在此状态下移到一定位置,在此状态下,吸液器18a吸移的试剂注入反应杯104内。
在用吸液器18a进行试剂分装时,首先,试剂台11、12旋转,装有与测定项目相应的试剂的试剂容器103被运送到供吸液器18a进行吸移的吸移位置。然后,根据用于检知原点位置的传感器,吸液器18a上下方向的位置被置于原点位置后,吸液器18a下降,直至液面检知传感器213检测到吸液器18a的下端接触到试剂液面为止。当吸液器18a的下端接触到试剂液面后,吸液器18a进一步下降,直到能吸移所需要的量的试剂。然后,吸液器18a停止下降,用吸液器18a吸移试剂。被吸液器18a吸移的试剂排出至由夹钳23a夹持的反应杯104内。然后,通过夹钳23a的振动功能搅拌反应杯104内的样本和试剂。以此制备测定试样。
之后,装测定试样的反应杯104由夹钳23a运送到检测部件22的支撑部件22a。如上所述,检测部件22向反应杯104照射灯具单元20提供的光,并获取透射光量作为光学信息。获取的光学信息输送至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根据光学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显示部件41上显示分析结果。
已经完成了测定且不再需要的反应杯104由反应杯台13运送,并由夹钳16将其废弃至废弃口25。另外,在进行测定作业时,用流体部件26供应的清洗液等液体适当地对穿刺针17a和吸液器18a进行清洗。
图5为测定部件2的结构图。
测定部件2包括控制部件200、步进式马达部件211、旋转编码器部件212、液面检知传感器213、传感器部件214、构件部件215、获取部件216、条形码读码器14、以及灯具单元20。此外,控制部件200包括CPU201、存储器202、通信接口203和I/O接口204。
CPU201执行存储器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202由ROM、RAM和硬盘等构成。另外,CPU201通过通信接口203驱动样本运送部件3,并与控制装置4之间传输指示信号和数据。此外,CPU201还通过I/O接口204控制测定部件2内的各部件,并接收各部件输出的信号。
步进式马达部件211包括用于分别驱动试剂台11和12、反应杯台13、夹钳16、样本分装臂17、试剂分装臂18和反应杯移送部件23的步进式马达。旋转编码器部件212包括用于输出与步进式马达部件211中所含有的各步进式马达的旋转位移量相应的脉冲信号的旋转编码器。
液面检知传感器213连接着设置在试剂分装臂18前端的吸液器18a,用于检知吸液器18a的下端接触到了试剂液面这一情况。传感器部件214包括用于检知吸液器18a上下方向的位置到达原点位置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检知电源按钮2d已经被按下的传感器。构件部件215包括反应杯供应部件15、紧急样本设置部件19、加温部件24、驱动流体部件26的构件、向穿刺针17a和吸液器18a供应压力以便能用穿刺针17a和吸液器18a进行分装作业的空压源。获取部件216包括检测部件22。
图6为控制装置4的结构图。
控制装置4由个人电脑构成,由主机40、显示部件41和输入部件42构成。主机40具有CPU401、ROM402、RAM403、硬盘404、读取装置405、图像输出接口406、输入输出接口407、通信接口408和电源按钮409。
CPU401用于执行ROM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和下载到RAM403的计算机程序。RAM403用于读取存储在ROM402和硬盘404中的计算机程序。另外,RAM403还作为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CPU401的工作空间使用。
硬盘404中存储着操作系统、供CPU40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控制装置4的设定内容。读取装置405由CD驱动器或DVD驱动器等构成,能够读取CD、DVD等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及数据。
图像输出接口406向显示部件41输出与图像数据相应的影像信号,显示部件41根据图像输出接口406输出的影像信号显示图像。用户用输入部件42输入指示,输入输出接口407用于接收用户用输入部件42输入的信号。通信接口408连接着测定部件2,CPU401通过通信接口408与测定部件2之间传输指示信号和数据。
参照图5,在进行测定作业时,测定部件2的CPU201将光检测器22g(参照图4B)输出的检测信号被数字化后得到的数据作为光学信息暂时存储在存储器202中。存储器202的存储区按照各个支撑部件22a进行区域划分,各区中依次存储着对相应的支撑部件22a所支撑的反应杯104照射一定波长的光时获取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作为光学信息。即,如上所述,从各支撑部件22a的光检测器22g分时输出五种波长的光所对应的检测信号。CPU201从这五种检测信号中提取该支撑部件22a所支撑的反应杯104中的测定试样在分析中使用的波长的检测信号,将提取的检测信号数字化后所得到的数据依次存入存储器202上的该支撑部件22a的相应区。更详细地说,图3B所示缝隙20m通过传感器20h时的检测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入存储器202。因此,当过滤器部件20f以10转/秒左右的速度旋转时,1秒提取10次各波长相应的数据,并将其作为光学信息存入存储器20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基于凝固法所进行的分析来获取凝血酶原时间时,如后所述,除了照射660nm波长的光时所获取的数据以外,照射575nm波长的光时所获取的数据也会被作为光学信息使用。因此,如果对装在反应杯104中的测定试样进行的分析就是通过基于凝固法的分析获得凝血酶原时间的话,在存储器202上的相应区域中存储照射660nm波长的光时获取的数据和照射575nm波长的光时获取的数据,并将其作为光学信息。
如此,在一定的测定时间依次向存储器202存入数据。经过测定时间以后,CPU201便中止对存储器202的数据存储作业,将存储的数据通过通信接口203发送至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一定项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件41上。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基于凝固法的分析处理来获取凝血酶原时间的情况。
图7A为基于凝固法的反应曲线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7A中,横轴表示经过时间,纵轴表示透射光量。纵轴的透射光量为光检测器22g所接收的透射光量,它用光检测器22g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数字值来表示。横轴的经过时间是指从添加试剂起经过的时间。图7A中例示了向测定试样照射用于获取凝血酶原时间的660nm波长的光时所获取的透射光量的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向样本(血浆)中添加试剂制备出测定试样后,反应杯104被移到支撑部件22a,开始测定。因此,从添加试剂时间到开始测定时间的期间内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延迟。然而,在此时间延迟期间通常不发生血液凝固反应,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地产生时间延迟,对凝固点所进行的测定(获取凝血酶原时间)也不会有问题。但是,经过时间不是以测定开始时间而是以添加试剂时间为基准计测的。为便于说明,在图7A中的时间轴(横轴)上未显示试剂添加时间,而显示了测定开始时间以后的反应曲线。
添加试剂后,血液凝固反应开始,则测定试样的浊度会因为血液凝固而上升,透射光量将会逐渐下降。在图7A所示反应曲线中,反应曲线开始下降的时间就是血液凝固反应的开始时间。其后,透射光量逐渐减弱,直至血液凝固反应达到饱和为止。通过单位时间的透射光量的变化量达到与一定阈值相同的数值或小于一定阈值这一事项来检测出血液凝固反应达到饱和。图7A中将血液凝固反应饱和的时间显示为凝固结束时间。
一般地,血液凝固点设定在图7A的凝固反应开始前到凝固反应结束时的反应曲线的振幅的1/k的位置处。在图7A的例示中,透射光量(检测信号的数字值)达到Vc时的经过时间是凝固点。在此,以凝固开始时间的透射光量为Vs,以凝固结束时间的透射光量为Ve,则Vc用以下公式表示。
Vc=Vs+(Ve-Vs)/k ……(1)
比如,当k设为2时,凝固点设置在从凝固反应开始前到凝固反应结束时的反应曲线的振幅的1/2处。从添加试剂起到凝固点为止的经过时间为凝血酶原时间(PT)。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根据吸光度判断凝固结束时间是否恰当。在此,经过时间t的吸光度At用以下公式求得。
At=-log10(Vt/V0) ……(2)
V0为测定初期的透射光量(光检测器22g的检测信号的数字值)。在此,测定开始时的透射光量设为V0。Vt为经过时间t的透射光量(检测信号的数字值)。
图7B为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吸光度的波形的示意图。
如上述公式(2)所示,吸光度是通过对透射光量进行对数变换求得的,因此,表示吸光度的变化的图7B的波形比图7A的波形更为陡。图7B在显示基于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用的660nm波长的光的吸光度的波形的同时,还显示了基于575nm波长的光的吸光度的波形。另外,图7B还显示了图7A所示测定开始时间、凝固开始时间、凝固点和凝固结束时间,并显示了测定结束时间。A0为凝固开始时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吸光度。A1为凝固结束时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吸光度,A2为凝固结束时基于575nm的波长的光的吸光度。
吸光度是表示光通过测定试样时光的衰减程度的参数量。一般来说,光衰减的因素有测定试样内的物质对光进行的散射、反射和吸收。因此,吸光度由测定试样中光的散射光强度、反射光强度和吸收光强度而定。
在此,就散射光强度进行探讨,则光的散射有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纤维蛋白原的粒径为9nm,粒径小于测定中使用的光的波长(在此是660nm、575nm),因此,测定试样中的光的散射主要是瑞利散射。一般来说,基于瑞利散射的散射光强度用下列公式的散射系数k3表示。在下列公式中,n为粒子数,d为粒径,m为反射系数,λ为波长。
[数1]
从公式(3)可知,基于瑞利散射的散射光强度与粒径d的6次方成正比。因此,在测定试样中,随着血液逐渐凝固且粒径增大(从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的转化率增高),散射光会急剧增加,随之,透射光量会降低,吸光度会增加。此外,从公式(3)可知,基于瑞利散射的散射光强度与波长λ的4次方成反比。由此,照射到测定试样的光的波长越短,散射光强度就会越高,透射光量将会越低,吸光度将会越高。
当测定试样中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如上所述,受到各波长的散射光强度不同这一因素的影响,如图7B所示,凝固结束时间处的吸光度A1、A2有较大差异。如上所述,吸光度A1、A2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除了散射光强度外还有反射光强度和吸收光强度,因此,吸光度A1、A2之间的差异的大小受到上述所有因素的影响。
经本申请发明人验证发现,在灯具单元20提供的光的波长(340nm、405nm、575nm、660nm、800nm)中的两种的组合中,关于波长660nm和波长575nm的组合,起因于凝固反应的反应曲线中的吸光度A1、A2之间的差异与起因于其他反应的反应曲线中的吸光度A1、A2之间的差异有明显不同。因此,在根据吸光度的差异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时,如图7B所示,可以说,使用基于波长660nm的光和波长575nm的光的吸光度是最恰当的。
另外,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吸光度A1、A2之间的差异比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小。因此,将与吸光度A1、A2之间的差异相应的值(比如A1与A2之差、A1与A2之比等)与一定阈值进行比较,由此就能正确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还能正确判断凝固结束时间是否为真正的凝固结束时间、根据此凝固结束时间能否算出真正的凝固点。
图8A和图8B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在图8A的流程图中,测定部件2中的处理主要在测定部件2的CPU201的控制下进行,控制装置4的处理主要在控制装置4的CPU401的控制下进行。
参照图8A,测定处理开始后,测定部件2如上所述地先从样本容器101吸移样本(血浆),并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到反应杯台13上的空的反应杯104中。接着,测定部件2将分装了样本的反应杯104移送到加温部件24,将反应杯104内的样本加温到一定温度(比如37℃),然后再向反应杯104添加试剂,以此制备测定试样(S11)。测定部件2从向反应杯104添加试剂的时间开始计测时间。
然后,测定部件2将添加了试剂后的反应杯104移送到检测部件22,光照反应杯104并测定测定试样(S12)。如上所述,在此测定中,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和基于575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在测定时间T1内顺序存入存储器202。此时,各波长的数据与从添加试剂的时间起经过的时间相对应地存入存储器202。之后,在经过了测定时间T1后,测定部件2中止对该测定试样的测定,将存在存储器202中的数据—即基于上述两种波长的测定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4(S13)。
由此,控制装置4从测定部件2接收到充当测定结果的数据后(S21:是),控制装置4对收到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就该测定试样算出凝血酶原时间(PT)(S22)。
图8B为S22中的分析处理的内容流程图。
控制装置4根据收到的测定结果中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设定凝固开始时间和凝固结束时间(S101)。凝固开始时间如图7A所示地设定为透射光量开始下降的时间。此外,凝固结束时间设定在凝固开始时间之后的透射光量的倾斜度几乎变为平坦形状的时间处。透射光量的倾斜度是否几乎变为平坦的形状是根据透射光量的倾斜度是否达到一定阈值来判断的。如果在测定时间T1获取复数组凝固开始时间和凝固结束时间的组合,则选择从凝固开始时间到凝固结束时间中透射光量的变化量最大的组来用于计算凝固点。
下面,控制装置4根据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判断是否已经设定了凝固结束时间(S102)。具体而言,在凝固开始时间之后,如果透射光量的倾斜度未达到一定阈值(未变成几乎平坦的形状),则判断未能设定凝固结束时间。如果未能设定凝固结束时间(S102:否),则控制装置4在存储器202存储表示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的标记(S106)。如果已经设定了凝固结束时间(S102:是),则控制装置4根据凝固结束时间设定凝固点,并计算出血液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S103)。如参照图7A所进行的说明,凝固点设定在从凝固反应开始前到凝固反应结束的波形的振幅的1/k位置处。
然后,关于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控制装置4算出凝固开始时间的吸光度A10和凝固结束时间的吸光度A11,关于基于575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控制装置4算出凝固开始时间的吸光度A20和凝固结束时间的吸光度A21(S104)。然后,控制装置4根据以下判断条件,判断在S101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是否为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S105)。
(A21-A20)/(A11-A10)≧Ash ……(4)
即,就上述两种波长求出从凝固开始时间到凝固结束时间的吸光度的变化量,如果求得的变化量之比与阈值Ash相同或大于阈值Ash,则判断在S101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是基于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如上所述,当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时,凝固结束时间的各波长的吸光度的差异增大,当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凝固结束时间的各波长的吸光度差异比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小。因此,如上所述地将各波长的吸光度的变化量之比与阈值相比较,由此就能正确判断凝固结束时间是否为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
控制装置4如果判断在S101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不是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S105:否),则在存储器202存入表示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的标记(S106)。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在S101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是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S105:是),则控制装置4在不做标记的情况下结束分析处理。
返回图8A,如此进行了分析处理(S22)后,控制装置4实施分析结果显示处理(S23)。在此显示处理中,根据在图8B的S106中是否做过标记来调整显示在显示部件41上的界面D1的内容。
图9为做了标记时的界面D1的示图。
界面D1包含表示样本号的区域D11、表示测定项目名称的区域D12、用于显示详细界面的按钮D13、表示测定日期和时间的区域D14、表示测定结果的区域D15、表示分析信息的区域D16、以及表示反应曲线的区域D17。
区域D15中显示测定项目和测定值。在区域D15中,“PT sec”表示凝血酶原时间。区域D15中除了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 sec)外,还显示了将凝血酶原时间转换成一定参数值后得到的值(PT %、PT R、PT INR)。
区域D16显示分析项目及其值。在区域D16,“bH pionttime”表示凝固开始时间,“bH”表示在凝固开始时间的透射光量,“End piont time”表示凝固结束时间,“dH”表示凝固开始时间的透射光量与凝固结束时间的透射光量之差,“Coag%”表示用于设定凝固点的设定值,“dOD”表示将透射光量的反应曲线转换成吸光度反应曲线时从凝固开始时间到凝固结束时间的期间内的波形平均倾斜度。被设定为“Coag%”的值表示的是将凝固点设在凝固开始时间的透射光量在凝固结束时间的透射光量的高度的百分之几处。区域D17中显示反应曲线。横轴表示时间(秒),纵轴表示透射光量(数字值)。在区域D17,“Clotting Point”为凝固点。
如果在图8B的S106做了标记,则区域D15的测定值的各项目均如图9所示被遮盖,不显示测定值。如果没做标记,则区域D15的各项目中显示测定值。此外,当区域D15的测定值的项目被遮盖时,以一定颜色显示按钮D13,按钮D13变为有效。用户操作此按钮D13就能确认错误的内容。当区域D15的测定值项目未被遮盖时,按钮D13无效。
图10为用户操作按钮D13时的界面状态的示图。
如图10所示,操作按钮D13后,界面D1上重叠显示界面D2。界面D2含有显示样本号的区域D21、显示测定项目名称的区域D22、显示测定结果的区域D23、显示错误信息的区域D24、以及用于关闭界面D2的按钮D25。如果在图8B的S106中已做了标记,则区域D24上显示“非凝固反应”。以此用户就能够了解到在测定时间T1内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按照各波长分别显示光学特性的吸光度的不同来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是否恰当,因此能够切实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判断结果。此外,如此,根据各种波长各异的物理量—即光学信息来作出判断,因此不必进行收集大量实测样本这种烦琐的工作。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无需烦琐的工作就能精确地判断血液凝固时间是否恰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公式(4)所示,根据吸光度的变化量之比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因此,在测定试样较少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高精度的判断结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获取血液凝固时间的波长660nm的光同时还被用作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的光,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分析的光的数量,能够实现分析处理的简捷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如图9所示,测定结果被遮盖,因此,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掌握测定时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能够顺利地采取以后的措施。另外,用户操作图9的按钮D13后,就会如图10所示显示错误内容,因此,用户能够更简单地掌握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吸光度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但也可以根据透射光量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如上所述,吸光度是将透射光量进行对数变换所获得的值,因此,当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时,关于透射光量,各波长间变化量的差异会增大。因此,通过将与此差异对应的值与阈值相比较就能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当判断在测定时间T1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在图9所示界面中,测定结果是被遮盖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判断在测定时间T1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还进一步接受关于是否需要再次测定的指示。用户输入再次测定的指示后,血液凝固分析装置1对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的样本进行再次测定,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在此,将再次测定的测定时间T2设置为大于初次测定的测定时间T1的数值(比如T2=2×T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进行再次测定,从样本容器101向反应杯台13上的空反应杯104多分装一些样本。然后,初次测定时,样本分装臂17从反应杯台13上装样本的反应杯104向其他空反应杯104分装一定量的样本。此时,原反应杯104中还留有能够进行第二次测定的样本。然后,对于已经分装了样本的反应杯104,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进行初次测定。当此测定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再次从反应杯台13上的原反应杯104向空反应杯104分装样本,对此反应杯104再次进行测定。
图11为本实施方式的测定结果的显示界面图。图11的界面D1比图9的界面D1多了充当接受部件的按钮D18。如果初次测定中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则按钮D18变为有效,并以一定颜色显示。用户操作按钮D18,以此就能让血液凝固分析装置1对同一样本进行再次测定。如果在初次测定中判断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则按钮D18无效。
图12为本实施方式的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2的步骤S11~S13和S21~S23中进行与图8A的相应步骤同样的处理。
在初次测定处理中,测定部件2实施步骤S11~S13的处理,将测定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4。然后,测定部件2等待控制装置4传送过来的表示是否需要再次测定的信息(S14)。
控制装置4从测定部件2收到初次测定结果后(S21),实施分析处理(S22),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显示处理(S23)。在分析处理(S22)中如果做了标记(图8B的S106),则控制装置4如图11所示,遮盖界面D1中的测定结果值,并使按钮D18变为有效。若未做标记,则控制装置4在区域D15显示测定结果,并使按钮D18无效。
接着,控制装置4判断是否已经进行了再次测定(S31)。如果没有进行再次测定(S31:否),则控制装置4判断用户是否已经指示进行再次测定(S32)。另外,如果在分析处理(S22)中未做标记,则S32的判断为否。如果直至关闭图11的界面之前用户都没有操作按钮D18, S32的判断为否。当S32的判断为否时,控制装置4向测定部件2发送表示不需要进行再次测定的信息(S34),并结束处理。收到此信息后,测定部件2将S14的判断设为否,并结束处理。
如果用户操作按钮D18并输入了再次测定的指示(S32:是),则控制装置4向测定部件2发送表示需要再次测定的信息(S33),并等待测定部件2发送测定结果(S21)。测定部件2从控制装置4收到此信息后,将S14的判断设为是,并对判断为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的同一样本进行再次测定(S15)。此测定以长于测定时间T1的测定时间T2进行。再次测定结束后,测定部件2便向控制装置4发送测定结果(S16),结束处理。
控制装置4收到再次测定中获得的测定结果后(S21),对收到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S22),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显示处理(S23)。此时,如果再次测定时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则界面D1的区域D15显示测定结果。接着,控制装置4判断是否已进行了再次测定(S31)。因为此次测定为再次测定,所以控制装置4在S31中判断为是,并结束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比初次测定长的测定时间T2恰当地进行了再次测定,因此,初次测定时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的样本可能会在再次测定时发生血液凝固反应,能够获取正确的血液凝固时间的可能性得以提高。
图13A和图13B为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图。图13A为初次测定时的吸光度的变化示意图,图13B为再次测定时的吸光度的变化示意图。
在图13A的例子中,在略早于初次测定结束时间处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吸光度上升。然而,此时,血液凝固反应达到饱和的时间比测定结束时间要迟,因此,未能设定真正的测定结束时间,因此,不能恰当地获取凝固点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图13A的例子中,根据存在于血液凝固反应之前的平缓弯曲的波形设定凝固开始时间和凝固结束时间。然而,此波形并非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波形,因此,在凝固结束时间处,基于波长660nm的吸光度与基于波长575nm的吸光度之间的差异比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差异小。由此判断,初次测定中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并非真正的结束时间(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如图11所示,显示的是测定结果的值被遮盖的界面。
其后,用户输入再次测定的指示,则以比初次测定时间更长的测定时间T2对同一样本进行再次测定。此时,如图13B所示,血液凝固反应达到饱和的时间早于测定结束时间,因此能够设定真正的测定结束时间,能够恰当地获取凝固点和凝血酶原时间(PT)。此外,由于在测定时间T2中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因此,在凝固结束时间处,基于波长660nm的吸光度与基于波长575nm的吸光度之间的差异增大。由此判断,再次测定中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是真正的结束时间,即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图11的区域D15中显示测定结果的值。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再次测定获得凝血酶原时间的可能性提高。以此就能获得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测定结果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果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则等待用户发出的指示,并进行再次测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自动进行再次测定。
图14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处理流程图。在图14的步骤S11~S16和S21、S22中进行与图12的相应步骤同样的处理。
控制装置4从测定部件2收到初次测定的测定结果后(S21),实施图8B所示分析处理(S22)。接着,控制装置4判断是否已经进行了再次测定(S41),如果尚未进行再次测定(S41:否),则判断在分析处理(S22)中是否做了标记(S42)。如果未做标记,则控制装置4向测定部件2发送表示不需要再次测定的信息(S45)。收到此信息后,测定部件2将S14的判断设为否,并结束处理。此外,控制装置4根据分析处理(S22)获取的信息实施显示处理(S46)。在此,由于未做标记,图9的区域D15中显示测定结果的值。此外,在S46显示的界面中不包括图11所示按钮D18。
如果在分析处理(S22)中做了标记(S42:是),则控制装置4清除标记(S43),并向测定部件2发送表示需要进行再次测定的信息(S44),然后等待测定部件2发送测定结果(S21)。测定部件2收到此信息后,将S14的判断设为是,并对判断为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的同一样本进行再次测定(S15)。此测定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以长于测定时间T1的测定时间T2进行。再次测定结束后,测定部件2便向控制装置4发送测定结果(S16),结束处理。
控制装置4收到基于再次测定的测定结果后(S21),对收到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S22),并判断是否已经进行了再次测定(S41)。因为此次测定为再次测定,所以控制装置4在S41的判断设为是,并进行显示处理(S46)。此时,如果再次测定中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则在界面D1的区域D15显示测定结果。此外,如果再次测定时还是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则界面D1的区域D15中的测定结果被遮盖。进行如此显示处理后,控制装置4结束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以长于初次测定的测定时间T2进行再次测定,因此,再次测定时获得凝血酶原时间的可能性增大。由此达到了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测定结果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自动进行再次测定,由此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再次测定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判断初次测定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则不显示测定结果显示界面,在再次测定后才显示测定结果显示界面,因此,用户无法掌握所显示的测定结果是基于初次测定的测定结果还是基于再次测定的测定结果。因此,S46显示的界面中最好包含表示测定结果是基于初次测定的测定结果还是基于再次测定的测定结果的信息。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经过了测定时间T1后,测定部件2便中止对测定试样的测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装置4判断凝固结束时间是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之前,一直持续对测定试样进行测定。
图15A和图15B为本实施方式的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处理流程图。图15的步骤S11、步骤S12、步骤S21~S23以及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4~S106的处理与图8中的相应步骤相同。
参照图15A,测定部件2制备测定试样(S11),并测定测定试样(S12)。在经过了测定时间T3后,测定部件2不中止对该测定试样的测定,将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基于上述两种波长的测定结果数据传送至控制装置4(S17)。测定时间T3根据本实施方式适当设定。在收到控制装置4发出的中止测定的指示前(S18:否),测定部件2每过测定时间T3就向控制装置4发送测定结果数据(S17)。
控制装置4收到测定部件2发送的测定结果数据时(S21:是),对收到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就该测定试样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S22)。参照图15B,在S22的分析处理中,控制装置4根据收到的测定结果中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设定凝固开始时间和凝固结束时间(S101),并判断是否设定了凝固结束时间(S102)。如果未能设定凝固结束时间(S102:否),则控制装置4将表示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的标记存入存储器202(S106)。如果设定了凝固结束时间(S102:是),则控制装置4就基于660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计算凝固开始时间的吸光度A10和凝固结束时间的吸光度A11,此外,就基于575nm波长的光的数据(即透射光量)计算凝固开始时间的吸光度A20和凝固结束时间的吸光度A21(S104)。控制装置4根据上述公式(4)判断在S101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是不是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S105),如果判断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不是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S105:否),则返回S21,并在从测定部件2收到测定结果数据前保持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在S101设定的凝固结束时间是基于血液凝固反应的凝固结束时间(S105:是),则控制装置4根据凝固结束时间设定凝固点,算出血液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并向测定部件2发送中止测定的指示(S107),结束分析处理。返回图15A,进行分析处理(S22)后,控制装置4实施分析结果显示处理(S23)。
测定部件2从控制装置4收到中止测定的指示(S18:是)后,中止对测定试样的测定(S19)。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判断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时,继续对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当判断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时,中止对测定试样的测定,由此,通过一次测定获取正确的凝血酶原时间的可能性得到提高。从而具有迅速、切实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测定结果的效果。
〈变更例〉
以上对第一~第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除以上实施方式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比如,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将波长660nm的吸光度的变化量与波长575nm的吸光度的变化量之比与一定阈值进行比较,由此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然而,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的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基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的其他判断方法。比如,也可以将波长660nm的吸光度的变化量与波长575nm的吸光度的变化量之差与一定阈值进行比较,由此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此时,根据以下判断条件进行图8B的步骤S105的判断。在公式(5)中,Ash’为阈值。
(A21-A20)-(A11-A10)≧Ash’ ……(5)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用于计算凝血酶原时间的波长660nm的光也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但也可以用计算凝血酶原时间时使用的波长以外的其他波长的光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
图16A为此时的分析处理流程图。在此流程图中,在步骤S101~S103,用基于波长λ1(660nm)的测定结果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在步骤S104、S105,用基于波长λ2(575nm)的测定结果和基于波长λ3(比如405nm)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步骤S104、S105的判断除了所使用的波长不同外,其他均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6A的流程图中,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相比,还需要基于波长λ3的测定结果,因此,测定部件2除了存储波长λ1、λ2的测定结果外,还要将波长λ3的测定结果存入存储器202,并将其发送至控制装置4。因此,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相比,需要提高存储器202的容量,且控制装置4的处理也变得复杂。因此,从力求结构和处理简单化的观点出发,最好如第一~第四实施方式那样,用于计算凝血酶原时间的波长λ1(660nm)的光也被用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8B所示,在步骤S103算出凝血酶原时间(PT)后,在步骤S104、S105中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然而,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的时间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时间。比如,也可以如图16B所示,在步骤S104、S105判断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后,实施步骤S103,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能够通过测定试样的透射光来计算凝血酶原时间并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然而,也可以用被测定试样散射的散射光来计算凝血酶原时间并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
图17A为利用散射光时的检测部件22的结构示图。在此结构例中,支撑部件22a的内侧面中与连通孔22c同高的位置处设有孔22h,此孔22h里面配置有光检测器22i。反应杯104插入支撑部件22a,光从光纤21射出后,被反应杯104内的测定试样散射的光通过孔22h照射到充当受光部件的光检测器22i。
在此结构例中,来自光检测器22i的检测信号表示的是测定试样的散射光强度。如上述公式(3)所示,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在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时,两种波长的光的散射光强度的变化量的差异很大。因此,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一样,将与此差异相应的值与一定阈值比较,由此就能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在图17A的结构例中,也可以根据光检测器22i输出的基于两种波长的光的检测信号,正确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
另外,如图17B所示,也可以如下设置:检测出透射过测定试样的透射光和被测定试样散射的散射光两者。此时,比如用光检测器22g、22i分别输出的检测信号中的其中之一计算凝血酶原时间,用另一个判断是否发生了血液凝固反应。
此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界面D1上遮盖测定结果,由此通知用户无法正确计算凝血酶原时间,即未发生血液凝固反应,但通知的方法不限于此。比如还可以显示测定结果,在界面D1中增加用于告知用户不能正确计算凝血酶原时间的内容,或者也可以输出表示不能正确计算凝血酶原时间的声音。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再次测定的次数为一次,但也可以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再次测定。此时,随着再次测定次数的增加,最好延长测定时间。
本发明也可以适当地用于测定和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以外的血液凝固相关项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适当变化。

Claims (22)

1. 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部件,用于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数种波长的光,并分别从所述测定试样获取基于所述数种波长的光的数个光学信息;以及
控制部件能够根据所述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计算出血液凝固时间,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包括向所述测定试样照射所述数种波长的光的光源以及接受来自所述测定试样的所述数种波长的光的受光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检测出透射过所述测定试样的光的强度和因所述测定试样而散射的光的强度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算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之比和一定阈值,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之差和一定阈值,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一定光学信息规定血液凝固反应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根据所规定的所述开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算出血液凝固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从所述开始时间到所述结束时间的期间内的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计算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由此判断算出的所述结束时间是否恰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或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计算出凝固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至少获取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吸光度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吸光度作为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吸光度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吸光度,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还包括:
通知部件,当所述控制部件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发出表示无法正确获得血液凝固时间的通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还包括:
接受部件,当所述控制部件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该接受部件接受血液凝固时间的再次测定的指示,其中,
在所述接受部件收到所述指示后,所述控制部件让所述获取部件对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实施血液凝固时间的再次测定,其中所述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是在与被判断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的血液试样相同的血液试样中混入试剂所得到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件将再次测定时的测定时间设定为长于常规测定时间的时间,并获取所述光学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计算出凝血酶原时间作为血液凝固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波长为660nm左右,所述第二波长为575nm左右。
17.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部件,用于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在内的数种波长的光,并分别从所述测定试样获取基于所述数种波长的光的数个光学信息;以及
控制部件能够根据所述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计算血液凝固时间,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当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自动让所述获取部件对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进行血液凝固时间的再次测定,其中所述再次测定用测定试样是在与所述血液试样相同的血液试样中混入试剂而得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某一时间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不满足一定条件时,所述控制部件让所述获取部件进行所述再次测定。
19.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部件,用于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数种波长的光,并分别从所述测定试样获取基于所述数种波长的光的数个光学信息;以及
控制部件能够根据所述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计算血液凝固时间,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以及持续让所述获取部件对所述测定试样进行测定,直至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满足一定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满足一定条件时,所述控制部件让所述获取部件结束对所述测定试样的测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在对所述测定试样的测定结束后算出所述血液凝固时间。
22.一种血液凝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由血液试样和试剂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照射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在内的数种波长的光;
从所述测定试样分别获取基于所述数种波长的光的数个光学信息;
根据所述数个光学信息中的一定光学信息算出血液凝固时间;以及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光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变化量的关系是否满足一定条件。
CN201410078084.0A 2013-03-06 2014-03-05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Pending CN1040346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4778A JP5911443B2 (ja) 2013-03-06 2013-03-06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および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JP2013-044778 2013-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4672A true CN104034672A (zh) 2014-09-10

Family

ID=5023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8084.0A Pending CN104034672A (zh) 2013-03-06 2014-03-05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55254A1 (zh)
EP (1) EP2775292B1 (zh)
JP (1) JP5911443B2 (zh)
CN (1) CN104034672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6750A (zh) * 2014-09-30 2016-04-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及搅拌单元
CN106018282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学校法人东日本学园 血液待测样品判断方法及装置以及血液待测样品分析装置
CN106483304A (zh) * 2015-08-28 2017-03-0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待测样品分析方法、分析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7014990A (zh) * 2017-05-15 2017-08-04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血栓弹力测量装置
CN108956542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微采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装置
CN110291377A (zh) * 2016-11-14 2019-09-27 美国西门子医学诊断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制备装置
WO2019228048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凝血时间判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61955A (zh) * 2020-07-22 2021-01-0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凝血四项的测试方法
CN112823285A (zh) * 2018-10-10 2021-05-18 美迪恩斯生命科技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CN113484527A (zh) * 2021-06-23 2021-10-08 江苏鸿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凝血分析仪用试剂的双对数定标方法
WO2021207871A1 (zh) * 2020-04-13 2021-10-2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检测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CN115813527A (zh) * 2023-01-17 2023-03-21 湖南轶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假肢手术的外科止血装置
US11697114B2 (en) 2015-12-11 2023-07-11 Babson Diagnostics, Inc. Centrifugation method separating serum or plasma from whole blood using a specimen container having a cap to retain blood cell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9480B2 (ja) * 2013-04-02 2016-03-2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WO2015098473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FR3030048B1 (fr) * 2014-12-15 2016-12-23 Immunodiagnostic Systems Franc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termination du temps de coagulation d’un echantillon sanguin, et cuvette de reaction
WO2016130964A1 (en) 2015-02-13 2016-08-18 Abbott Laboratories Decapping and capp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diagnostic analyzers
CN107250801B (zh) 2015-02-27 2019-03-08 学校法人东日本学园 取得关于凝固时间的延长原因的信息的方法和用于实施其的装置及程序
FR3034524B1 (fr) * 2015-03-31 2017-04-2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 niveau d'agglutination de particules dans un echantillon
JP6454211B2 (ja) * 2015-03-31 2019-01-1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血液凝固分析装置、検体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7533071A (zh) * 2015-04-24 2018-01-02 公立大学法人奈良县立医科大学 血液受试体的凝固能力的评价方法、以及用于在该方法中使用的试剂、试剂盒及装置
JP6563681B2 (ja) 2015-05-08 2019-08-2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血液凝固分析装置、検体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101351B2 (ja) * 2016-04-28 2022-07-1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検体の分析方法、血液検体分析用試薬及び試薬キット、並びに血液検体分析装置
EP3517973B1 (en) * 2016-09-21 2023-10-11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zer
JP6742963B2 (ja) * 2017-07-25 2020-08-1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7221490B2 (ja) 2018-04-26 2023-02-1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方法、血液分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91613B2 (ja) * 2018-09-26 2022-12-19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JP6952668B2 (ja) * 2018-09-28 2021-10-2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凝固分析方法、血液凝固分析装置、プログラム
JP7241209B2 (ja) * 2020-01-17 2023-03-16 株式会社エイアンドティー 血液凝固測定装置、血液凝固時間の測定方法、血液凝固反応の完了判定方法、および血液自動遠心分離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2973A1 (en) * 2006-03-16 2007-09-27 Susumu Hoshiko Sample analyzer
JP2007263912A (ja) * 2006-03-30 2007-10-11 Sysmex Corp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CN201707295U (zh) * 2009-05-12 2011-01-12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CN101983338A (zh) * 2008-03-31 2011-03-02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凝血分析仪、凝血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02519887A (zh) * 2005-03-29 2012-06-2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方法及试样分析装置
CN101126761B (zh) * 2006-08-18 2012-07-1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凝血分析仪及凝血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62662A (ja) * 1985-05-16 1986-11-20 Jeol Ltd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JPH07113635B2 (ja) * 1986-07-14 1995-12-0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免疫反応におけるプロゾ−ン判定方法
US5646046A (en) * 1989-12-01 1997-07-08 Akzo Nobel N.V. Method and instrument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analysis relating to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JPH07218507A (ja) * 1994-01-28 1995-08-18 Shimadzu Corp 免疫比濁分析方法
JP4986487B2 (ja) * 2006-03-30 2012-07-2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装置
JP5312835B2 (ja) * 2008-03-31 2013-10-0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血液凝固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380106B2 (ja) * 2009-02-20 2014-01-08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29638B2 (ja) * 2009-03-18 2012-09-1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JP2010249755A (ja) * 2009-04-20 2010-11-0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2073178A (ja) * 2010-09-29 2012-04-12 Aisin Seiki Co Ltd 視覚的に確認可能な被験物質の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用キ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9887A (zh) * 2005-03-29 2012-06-2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方法及试样分析装置
US20070222973A1 (en) * 2006-03-16 2007-09-27 Susumu Hoshiko Sample analyzer
JP2007263912A (ja) * 2006-03-30 2007-10-11 Sysmex Corp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CN101126761B (zh) * 2006-08-18 2012-07-1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凝血分析仪及凝血分析方法
CN101983338A (zh) * 2008-03-31 2011-03-02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凝血分析仪、凝血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201707295U (zh) * 2009-05-12 2011-01-12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6750A (zh) * 2014-09-30 2016-04-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及搅拌单元
CN106018282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学校法人东日本学园 血液待测样品判断方法及装置以及血液待测样品分析装置
CN106483304A (zh) * 2015-08-28 2017-03-0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待测样品分析方法、分析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6483304B (zh) * 2015-08-28 2018-09-1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待测样品分析方法、分析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
US11697114B2 (en) 2015-12-11 2023-07-11 Babson Diagnostics, Inc. Centrifugation method separating serum or plasma from whole blood using a specimen container having a cap to retain blood cells
CN110291377A (zh) * 2016-11-14 2019-09-27 美国西门子医学诊断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制备装置
CN110291377B (zh) * 2016-11-14 2023-09-05 巴布森诊断公司 样本制备装置
CN107014990A (zh) * 2017-05-15 2017-08-04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血栓弹力测量装置
CN108956542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微采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装置
CN108761105B (zh) * 2018-06-01 2020-12-01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凝血时间判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228048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凝血时间判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3285A (zh) * 2018-10-10 2021-05-18 美迪恩斯生命科技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WO2021207871A1 (zh) * 2020-04-13 2021-10-2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检测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CN112161955A (zh) * 2020-07-22 2021-01-0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凝血四项的测试方法
CN113484527A (zh) * 2021-06-23 2021-10-08 江苏鸿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凝血分析仪用试剂的双对数定标方法
CN115813527A (zh) * 2023-01-17 2023-03-21 湖南轶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假肢手术的外科止血装置
CN115813527B (zh) * 2023-01-17 2023-05-12 湖南轶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假肢手术的外科止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11443B2 (ja) 2016-04-27
US20140255254A1 (en) 2014-09-11
EP2775292A1 (en) 2014-09-10
EP2775292B1 (en) 2016-08-03
JP2014173904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4672A (zh)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CN101983338B (zh) 凝血分析仪、凝血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06018282A (zh) 血液待测样品判断方法及装置以及血液待测样品分析装置
CN101151534A (zh) 标本分析方法及标本分析装置
CN101236161B (zh) 试样测定装置及试样测定方法
CN102519887B (zh) 试样分析方法及试样分析装置
CN101213437B (zh) 分析仪
CN101126761B (zh) 凝血分析仪及凝血分析方法
CN101726608B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CN107250801B (zh) 取得关于凝固时间的延长原因的信息的方法和用于实施其的装置及程序
CN108291923A (zh) 样本分析装置
CN104471381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CN101126762A (zh) 试样分析仪
JPS61132871A (ja) 凝固パラメータを測定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1806806A (zh) 标本分析仪、标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JP4648905B2 (ja) 血液学上の分析のための集積装置とそれに関連する方法
CN108872619A (zh) 血液样本的分析方法以及分析装置
US4149405A (en) Process for measuring the viscosity of a fluid substance
CN108291922A (zh) 样本分析装置
JP620835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4949930A (zh) 样本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09030837A (zh) 血液样本的判断方法、以及血液样本分析装置
CN110411958A (zh) 血液分析方法、血液分析装置及含可执行程序的存储介质
JP2022123129A (ja) 血液検体の分析方法、血液検体分析用試薬及び試薬キット、並びに血液検体分析装置
CN207636616U (zh) 凝血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