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922A - 样本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样本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922A
CN108291922A CN201680069079.0A CN201680069079A CN108291922A CN 108291922 A CN108291922 A CN 108291922A CN 201680069079 A CN201680069079 A CN 201680069079A CN 108291922 A CN108291922 A CN 108291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sample
reaction vessel
unit
transfer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90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胜见宏则
齐藤直介
小田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1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data related to laboratory analysis, e.g. patient specimen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05Determining clotting time of 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1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logical cells, e.g. bloo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75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306Housings, cabinets, control panels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 G01N2035/00356Holding sampl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incub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 G01N2035/00425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associated with pipettes or the like, e.g. for supplying sample/reagent at give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 G01N2035/00435Refrigerated reagent stor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97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monitoring re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3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re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4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48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7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using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 circuits for computing concentration
    • G01N21/272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using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 circuits for computing concentration for following a reaction, e.g. for determining photometrically a reaction rate (photometric cinetic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1/82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producing a precipitate or turbid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8Optical fibres; light guides
    • G01N2201/0826Fibre array at source, distribu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c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高样本处理能力并防止样本分析装置的设置面积增大,且能够进一步简化准备作业的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装置(10)具有:第1试剂分装部(12),其从第1吸移位置(23a)吸移试剂;第2试剂分装部(13),其从第2吸移位置(23b)吸移试剂;第1检测单元(14),其对包含样本和第1试剂分装部(12)分装的试剂在内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第2检测单元(15),其对包含样本和第2试剂分装部(13)分装的试剂在内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控制部(26),其控制试剂台(23),使得向第1吸移位置(23a)移送与设定为使用第1试剂分装部(12)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向第2吸移位置(23b)移送与设定为使用第2试剂分装部(13)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

Description

样本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析混合样本和试剂制备而成的试样的样本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分析混合样本和试剂制备而成的试样的样本分析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分析系统,为了提高样本的处理能力,该分析系统具有结构大致相同的分析装置和扩展用分析装置,其使用凝固时间法分析样本。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日本专利公开)2007−10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人们希望在样本分析装置中提高样本的处理能力并使得样本分析装置小型化。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虽然提高了样本的处理能力,但是由于配置大致相同结构的分析装置和扩展用分析装置,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变大。在临床检查也是同样的情况,在血液凝固检查中,为获得正确的测定结果,不仅是分装的试剂的量,连分装的试剂的温度也需要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进行测定。因此,在使用凝固时间法分析样本的分析系统中,用两个分析装置就同一测定项目测定样本时,在两个分析装置之间测定精确度可能会产生误差。为了防止该误差,用户必须同样地对各个分析装置进行校准曲线的准备、精度管理等准备作业。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主要形态涉及一种样本分析装置。本形态所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具有:试剂台,其用于设置收纳有试剂的数个试剂容器并向第1和第2吸移位置移送所设置的各试剂容器;第1试剂分装部,其用于从移送至第1吸移位置的试剂容器吸移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试剂并向反应容器分装加热了的试剂;第2试剂分装部,其用于从移送至第2吸移位置的试剂容器吸移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试剂并向反应容器分装加热了的试剂;检测单元,其有数个安放部和分别与数个安放部对应设置的数个检测部,其中,数个安放部用于分别安放收纳有包含样本和第1试剂分装部分装的试剂在内的测定试样的数个反应容器和收纳有包含样本和第2试剂分装部分装的试剂在内的测定试样的数个反应容器;控制部,其控制试剂台,使得向第1吸移位置移送收纳与设定为使用第1试剂分装部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的试剂容器,向第2吸移位置移送收纳与设定为使用第2试剂分装部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的试剂容器。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维持高样本处理能力并防止样本分析装置的设置面积的增大,且能够进一步简化准备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性的示图;
图2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的具体结构的示图;
图3(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侧向看反应容器的截面的图;图3(b)、(c)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送部的结构的示意性的示图;
图4(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送部的结构的示意性的示图;图4(b)、(c)分别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送部的臂部附近结构的示意性的示图;
图5(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应容器收容部和反应容器供应部结构的示图;图5(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应容器供应部的结构的示图;
图6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分装部、试剂台、支撑部、以及基底的结构的示意性的示图;
图7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台附近结构的示意性的示图;
图8(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性的示图;图8(b)为从光入射一侧看过滤器部的图;
图9(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以与Y−Z平面平行的平面切断检测部得到的截面图;图9(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以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切断检测部得到的截面图;
图10(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结构的示意性的斜视图;图10(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上方看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部的回路结构的框图;
图12(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12(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关联信息的示意图;
图13(a)、(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吸移模式下的样本和反应容器的移送路径的示图;
图14(a)、(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吸移模式下的样本和反应容器的移送路径的示图;
图15(a)、(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样本和反应容器的移送路径的示图;
图16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部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9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部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0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部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1(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接受将试剂分装所用试剂分装部和测定项目关联起来的关联信息的设定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1(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受分别针对各个测定项目使用的试剂分装部的设定的接受部的结构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装置是一种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其向通过向样本添加试剂而制备成的测定试样照射光,通过凝固法、合成基质法、免疫比浊法或凝集法解析所获得的透射光或散射光,由此进行血液凝固能力的相关分析。在实施方式中分析的样本是从血液分离出来的血浆或血清。
参照图1,就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在图1中,XYZ轴相互正交,X轴正方向与左方对应,Y轴正方向与后方对应,Z轴正方向与铅直下方对应。在其他图中,XYZ轴也与图1同样设定。
样本分析装置10具有加热台11、第1试剂分装部12、第2试剂分装部13、第1检测单元14、第2检测单元15、第1移送部16、第2移送部17、第1废弃用移送部18、第2废弃用移送部19、第1样本移送部20、第2样本移送部21、样本分装单元22、试剂台23、废弃单元24、运送部25、控制部26。第1移送部16、第2移送部17、第1废弃用移送部18和第2废弃用移送部19具有用于夹持反应容器33的抓取器和驱动抓取器的机构。
运送部25运送安放有样本容器32的样本架31。样本分装单元22吸移样本容器32收纳的样本,并向反应容器33排出所吸移的样本。第1样本移送部20和第2样本移送部21向加热台11移送分装有样本的反应容器33。
加热台11具有安放孔11a和加热器11b。安放孔11a安放由第1样本移送部20或第2样本移送部21移送来的反应容器33。加热器11b将安放孔11a安放的反应容器33加热到37℃。为了在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获得正确的测定结果,反应容器33被加热台11加热的时间分别按照每个测定项目来决定。在测定项目PT中,例如使用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制的トロンボチェック(注册商标)PTplus时,加热时间为3分钟。在测定项目APTT中,例如使用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制的トロンボチェック(注册商标)APTT时,加热时间为3分钟。在测定项目D-dimer中,例如使用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制的リアスオート(注册商标)・D-dimer neo时,加热时间为3分钟。
第1试剂分装部12从安放于试剂台23的试剂容器34吸移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试剂,在第1移送部16从加热台11向第1检测单元14的第1安放部14a移送反应容器33的路径上的一定位置向反应容器33排出加热后的试剂。第2试剂分装部13从安放于试剂台23的试剂容器34吸移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试剂,在第2移送部17从加热台11向第2检测单元15的第2安放部15a移送反应容器33的路径上的一定位置向反应容器33排出加热了的试剂。为了获取正确的测定结果,向反应容器33排出的试剂的量和温度需要很严格。
根据测定项目,还需要向会在加热台11加热的反应容器33分装试剂时,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还从安放于试剂台23的试剂容器34吸移对应的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试剂,并将加热了的试剂分装于会在加热台11加热的反应容器33。
第1检测单元14有数个第1安放部14a和分别与数个第1安放部14a对应设置的数个第1检测部14b。第2检测单元15有数个第2安放部15a和分别与数个第2安放部15a对应设置的数个第2检测部15b。
第1安放部14a和第2安放部15a相互为同样的结构,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相互也为同样的结构。第1检测部14b从安放于第1安放部14a的反应容器33中的测定试样检测出用于分析的信号。第2检测部15b从安放于第2安放部15a的反应容器33中的测定试样检测出用于分析的信号。
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分别向安放于第1安放部14a和第2安放部15a的反应容器33的侧面照射光,用光检测器接收其透射光或散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相应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6的第2控制部26b。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分别对反应容器33分时照射数种波长的光,并向第2控制部26b输出针对各波长光的检测信号。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都能够就在样本分析装置10进行的全部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在反应容器33中的测定试样上发生的反应的变化根据样本而不同,因此测定到完成为止所需时间也根据样本而不同。
第1移送部16向数个第1安放部14a的其中一个移送安放于加热台11的安放孔11a的反应容器33。第2移送部17向数个第2安放部15a的其中一个移送安放于加热台11的安放孔11a的反应容器33。
在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中,测定结束了的反应容器33随时分别被第1废弃用移送部18和第2废弃用移送部19废弃。第1废弃用移送部18向废弃单元24移送安放于第1安放部14a的废弃对象反应容器33。第2废弃用移送部19向废弃单元24移送安放于第2安放部15a的废弃对象反应容器33。通过第1废弃用移送部18和第2废弃用移送部19能够并行向废弃单元24移送在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的废弃对象反应容器33。
第1样本移送部20和第2样本移送部21向加热台11移送如上所述由样本分装单元22分装有样本的反应容器33。样本分装单元22在运送部25的运送路径的一定位置从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至反应容器33。试剂台23设置收纳有试剂的数个试剂容器34并向第1吸移位置23a和第2吸移位置23b移送所设置的各试剂容器34。废弃单元24具有废弃口。由第1废弃用移送部18和第2废弃用移送部19移送的测定完毕的反应容器33向废弃单元24的废弃口投下。
控制部26具有第1控制部26a、第2控制部26b、以及存储部26c。第1控制部26a控制在样本分析装置10中用于对测定试样进行测定的机构。第2控制部26b基于第1检测部14b检测出的信号分析安放于第1安放部14a的反应容器33中的样本,并基于第2检测部15b检测出的信号分析安放于第2安放部15a的反应容器33中的样本。
如上所述,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将分别照射数种波长的光时从测定试样获得的检测信号输出到第2控制部26b。基于所获取的针对各个波长的检测信号,第2控制部26b基于凝固法、合成基质法、免疫比浊法或凝集法进行样本分析。
例如在凝固时间法中,向测定试样照射660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检测出来自测定试样的透射光或散射光,由此分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转化为纤维蛋白(fibrin)的时间。凝固时间法的测定项目有PT(凝血酶原(prothrombin)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量)等。在合成基质法中,向测定试样照射405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检测出来自测定试样的透射光或散射光。合成基质法的测定项目有ATIII、α2−PI(α2−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α2−Plasmin Inhibitor))、PLG(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等。在免疫比浊法中,向测定试样照射800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检测出来自测定试样的透射光或散射光。免疫比浊法的测定项目有D-二聚体(D-dimer)、FDP等。在血小板凝集法中,向测定试样照射575nm波长的光,用光检测器检测出来自测定试样的透射光或散射光。
例如,第2控制部26b基于从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输出的检测信号算出测定试样的吸光度,并算出所算出的吸光度超过一定阈值为止的时间并将其作为该测定试样的凝固时间。也可以由检测信号求出浊度来代替吸光度,算出浊度超过一定阈值为止的时间并将其作为该样本的凝固时间。还可以算出从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输出的检测信号超过一定阈值为止的时间并将其作为该测定试样的凝固时间。
第1控制部26a控制试剂台23,使得试剂台23向第1吸移位置23a移送收纳有与设定为使用第1试剂分装部12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的试剂容器34,向第2吸移位置23b移送收纳有与设定为使用第2试剂分装部13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的试剂容器34。将测定项目和使用的试剂分装部关联起来的关联信息预先存储于控制部26的存储部26c。基于存储于存储部26c的关联信息,第1控制部26a在按照测定项目进行测定时决定使用的试剂分装部。
第1试剂分装部12从移送至第1吸移位置23a的试剂容器34吸移与反应容器33收纳的样本的测定项目相对应的试剂,并向反应容器33分装所吸移的试剂。第2试剂分装部13从移送至第2吸移位置23b的试剂容器34吸移与反应容器33收纳的样本的测定项目相对应的试剂,并向反应容器33分装所吸移的试剂。
例如,就基于上述凝固时间法的测定项目APTT进行测定时,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从收纳包含磷脂质和活化剂的第1试剂的试剂容器34吸移该第1试剂,并向会在加热台11加热的反应容器33分装所吸移的第1试剂。这样,第1试剂与样本混合。然后,在从加热台11向第1检测单元14或第2检测单元15移送反应容器33时,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从收纳包含钙盐的第2试剂的其他试剂容器34吸移该第2试剂,并向该反应容器33分装所吸移的第2试剂。这样,第2试剂与样本混合。
另外,就基于上述凝固时间法的测定项目PT进行测定时,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从包含含组织因子和钙盐的试剂的试剂容器34吸移该试剂,并向从加热台11向第1检测单元14或第2检测单元15移送的反应容器33分装所吸移的试剂。这样,包含组织因子和钙盐的试剂与样本混合。
这样,如上所述,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从混合有与测定项目APTT或测定项目PT相对应的试剂的测定试样获取检测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2控制部26b。如上所述,第2控制部26b基于从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提供的检测信号分析样本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获取分析结果。
在基于凝固时间法的分析中,需要等待测定试样凝固,因此测定需要时间。一般在基于凝固时间法的分析中,需要使反应容器33在第1安放部14a或第2安放部15a中安放数分钟,以持续第1检测部14b或第2检测部15b的检测。因此,反应容器33容易滞留在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
另外,在加热台11中也需要等待测定试样上升到一定温度,因此加热需要时间。一般在加热台11,到测定试样的加热完成为止需要使反应容器33在加热台11的安放孔11a中持续安放数分钟。因此,反应容器33容易滞留在加热台11。
在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装置10中,通过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向反应容器33分装试剂,通过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测定反应容器33中的测定试样。与使用一个试剂分装部和一个检测单元时相比,能够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的处理能力。
为了在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中获得正确的测定结果,反应容器33被加热台11加热的时间分别按照每个测定项目来决定。为了正确地按照测定项目加热反应容器33,需要时机恰当地从加热台11的安放孔11a移送反应容器33。在样本分析装置10中,为了从加热台11移送反应容器33设置有数个移送部,即第1移送部16和第2移送部17,因此能够时机恰当地从加热台11移送反应容器33。由此能够轻松地实现准确的加热时间。
特别是在凝固时间法、免疫比浊法和血小板凝集法中,要检测出在测定试样中发生的反应的变化,因此测定到完成为止的时间按照样本而不同。因此,很难正确地预测使反应容器33在第1安放部14a和第2安放部15a中安放的时间的长短。因此,反应容器33在安放部安放的时间可以使得任何样本都大致完成测定,反应容器33容易滞留于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但是,在样本分析装置10中,为了向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移送反应容器33,设置有数个移送部,即第1移送部16和第2移送部17,因此能够迅速地向开放的第1安放部14a和第2安放部15a移送反应容器33。由此能够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的处理能力。
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都能够就在样本分析装置10进行的全部测定项目进行测定。由此,不论是什么测定项目,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都能分别收纳反应容器33,因此能够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的处理能力。
试剂台23对于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来说是通用的,因此与分别针对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分别配置试剂台的情况相比,能够汇集各部布局。另外,加热台11对于第1移送部16和第2移送部17来说是通用的,因此与分别针对第1移送部16和第2移送部17分别配置加热台的情况相比,能够汇集各部布局。因此,能够防止样本分析装置10的设置面积增大。
与设定为使用第1试剂分装部12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由第1试剂分装部12分装到反应容器33,该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1检测单元14。与设定为使用第2试剂分装部13的测定项目相关的试剂由第2试剂分装部13分装到反应容器33,该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2检测单元15。即,分别针对各个测定项目分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和检测单元。由此,当为同一测定项目时,试剂的分装由同一试剂分装部进行,因此排出到反应容器33的试剂的量和温度为相同程度。因此能够对同一测定项目获得相同程度精确度的测定结果。由此,就同一测定项目不需要分别针对试剂分装部和检测单元进行准备作业。因此能够抑制准备所需试剂的消耗,能够简化准备操作。
通过第1移送部16和第2移送部17并行将反应容器33从加热台11向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移送。因此,能够避免从加热台11向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移送的反应容器33处于等待移送的状态,能够让加热台11的安放孔11a迅速开放以接收下一个反应容器33。因此能够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的处理能力。
通过第1废弃用移送部18和第2废弃用移送部19并行向废弃单元24移送在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的废弃对象反应容器33。因此能够避免在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滞留的等待废弃的反应容器33,能够顺利地推进针对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的反应容器33的移送。因此能够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的处理能力。
通过第1样本移送部20和第2样本移送部21并行向加热台11移送分装有样本的反应容器33。因此能够高效地向加热台11移送从样本容器32分装了样本的反应容器33。因此能够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的处理能力。
分装试剂的试剂分装部不限于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两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此时,也可以分别与数个试剂分装部对应地设置检测单元、向检测单元移送反应容器33的移送部、用于从检测单元让反应容器33废弃的移送部。向加热台11移送由样本分装单元22分装了样本的反应容器33的移送部不限于第1样本移送部20和第2样本移送部21两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具体结构例>
以下就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以下结构例中,从加热台向检测单元移送反应容器的移送部与从检测单元向废弃单元移送反应容器的移送部共用。为方便起见,以下将从加热台向检测单元移送时向反应容器分装的试剂称为“激发试剂”,将在加热台加热时向反应容器分装的试剂称为“调整试剂”。激发试剂是用于针对样本让反应开始的试剂,调整试剂是用于促进激发试剂的反应的试剂。
如图2所示,样本分析装置100具有测定部101、运送部102、信息处理装置103。
运送部102与图1的运送部25相对应。运送部102具有架装配部111、架运送部112、架回收部113、条形码读取器114。架装配部111和架回收部113分别与架运送部112的右端和左端相连。条形码读取器114在架运送部112的后方,且其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
用户将装配有样本容器32的样本架31设置于架装配部111。样本架31和样本容器32上贴附有条形码。运送部102将设置于架装配部111的样本架31送到架运送部112的右端,再送到条形码读取器114的前方。条形码读取器114读取贴附于样本架31的条形码,还读取贴附于样本容器32的条形码。样本架31的条形码上有用于识别样本架31的识别信息,样本容器32的条形码上有用于识别样本容器32所收纳的样本的识别信息。读取的识别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3,以获取针对样本的测定项目。
然后,运送部102运送样本架31,依次使得样本容器32位于样本吸移位置121或样本吸移位置122。在样本吸移位置121、122从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在针对样本架31所安放的全部样本容器32的样本吸移结束之后,运送部102向架回收部113运送样本架31。
测定部101在样本吸移位置121、122从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并将试剂混合于所吸移的样本进行测定。
测定部101具有样本分装部130、140、移送部150、160、加热台170、试剂台180、反应容器台190、条形码读取器200、反应容器收容部210、反应容器供应部220、移送部230、试剂分装部240、250、移送部260、270、检测单元280、290、废弃口301、302、废弃单元303。
样本分装部130、140分别构成图1的样本分装单元22。样本分装部130具有吸移管131、能够回转的臂132、用于驱动臂132的无图示的驱动部、用于经由吸移管131吸移、排出样本的无图示的泵,其中,吸移管131设置于臂132的端部。同样地,样本分装部140具有吸移管141、能够回转的臂142、用于驱动臂142的无图示的驱动部、用于经由吸移管141吸移、排出样本的无图示的泵,其中,吸移管141设置于臂142的端部。
样本分装部130从位于样本吸移位置121的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排出到安放于反应容器台190的新的反应容器33。样本分装部140从位于样本吸移位置122的样本容器32或安放于反应容器台190的反应容器33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排出到安放于移送部150、160的新的反应容器33。
移送部150、160分别与图1的第1样本移送部20和第2样本移送部21相对应。移送部150、160能够沿着导轨向前后方向移动。移送部150、160上设置有用于安放反应容器33的安放孔。
移送部150将新的反应容器33安放于安放孔,并使该反应容器33位于第1样本排出位置151。如后所述,针对移送部150装配新的反应容器33的作业由移送部230进行。样本分装部140将样本排出到位于第1样本排出位置151的反应容器33之后,移送部150向后方移送该反应容器33,使其位于加热台170的左侧附近。加热台170的移送部173将位于加热台170的左侧附近的反应容器33移送至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
同样地,移送部160将新的反应容器33安放于安放孔,并使该反应容器33位于第2样本排出位置161。如后所述,针对移送部160装配新的反应容器33的作业由移送部260进行。样本分装部140将样本排出到位于第2样本排出位置161的反应容器33之后,移送部160向后方移送该反应容器33,使其位于加热台170的右侧附近。移送部270将位于加热台170的右侧附近的反应容器33移送到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
这样,能够通过移送部150、160向加热台170移送反应容器33,因此与通过移送部150、160的其中之一向加热台170移送反应容器33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处理能力。
如图3(a)所示,反应容器33是反应杯。反应容器33具有上方有开口的圆周状的主体部33a、设置在主体部33a的上部的边缘部33b。主体部33a下部的直径小于上部。
如图3(b)所示,移送部150具有:保持器152,其有用于安放反应容器33的2个安放孔152a;导轨153,其用于对保持器152进行引导;传送带154,其与保持器152相连接;电机155,其用于驱动传送带154。为方便起见,在图3(b)中以截面图表示保持器152。安放孔152a的直径能够供反应容器33的下部嵌入。导轨153沿反应容器33的移送方向设置。传送带154与导轨153平行配置。传送带154被电机155的驱动轴和滑轮架着。保持器152的下端安装于传送带154。传送带154被电机155驱动,由此保持器152被导轨153引导着移送。由此移送反应容器33。
如图3(c)所示,移送部160的结构与移送部150相同。移送部160具有:保持器162,其有用于安放反应容器33的2个安放孔162a;导轨163,其用于对保持器162进行引导;传送带164,其与保持器162相连接;电机165,其用于驱动传送带164。为方便起见,在图3(c)中以截面图表示保持器162。
返回图2,加热台170有用于分别安放收纳有样本的数个反应容器33的数个安放孔171,对分别安放在数个安放孔171的数个反应容器33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72,以及用于移送反应容器33的移送部173。加热台170、安放孔171和加热器172分别与图1的加热台11、安放孔11a和加热器11b相对应。
在平面视图中,加热台170有圆形轮廓,其能够向周向旋转。加热台170向周向旋转的话,则向周向移送数个安放孔171。加热器172将安放于安放孔171的反应容器33加热到37℃。移送部173能够向加热台170的周向旋转。
试剂台180与图1的试剂台23相对应。试剂台180能够设置数个收纳有试剂的试剂容器34。在试剂台180中,在外周侧装配有3个能够收容10个试剂容器34的试剂架181,在内周侧装配有4个能够收容2个试剂容器34的试剂架182。试剂台180能够向周向旋转。试剂台180向周向旋转,由此经由试剂架181、182将设置于试剂台180的试剂容器34向由试剂分装部240吸移试剂的第1吸移位置241和由试剂分装部250吸移试剂的第2吸移位置251移送。
试剂台180的下方设置有图11所示冷却装置101c。冷却装置101c将安放于试剂台180的试剂容器34冷却到一定温度。冷却装置101c例如由珀尔帖元件构成。
试剂分装部240、250分别与图1的第1试剂分装部12和第2试剂分装部13相对应。试剂分装部240、250向被加热台170加热的数个反应容器33分装试剂。
例如,向反应容器33分装调整试剂时,加热台170的移送部173使得安放于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的反应容器33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或第2排出位置271。试剂分装部240或试剂分装部250从位于第1吸移位置241或第2吸移位置251的试剂容器34吸移调整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调整试剂,并向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或第2排出位置271的反应容器33分装加热了的调整试剂。这样,调整试剂混合于样本。之后,移送部173再次将反应容器33装配于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
另外,向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时,移送部260或移送部270使得安放于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内的反应容器33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或第2排出位置271。试剂分装部240或试剂分装部250从位于第1吸移位置241或第2吸移位置251的试剂容器34吸移激发试剂,加热所吸移的激发试剂,并将加热了的激发试剂分装到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或第2排出位置271的反应容器33。这样,激发试剂混合于样本。之后,移送部260或移送部270将反应容器33装配于检测单元280的安放部281或检测单元290的安放部291。
这样,按照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有向反应容器33仅排出激发试剂的情况和向反应容器33排出调整试剂与激发试剂的情况。向反应容器33排出激发试剂时,移送部260夹持反应容器33并使其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或者移送部270夹持反应容器33并使其位于第2排出位置271。排出激发试剂之后,反应容器33由移送部260、270分别移送至检测单元280、290。向反应容器33排出调整试剂时,移送部173夹持反应容器33并使其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或第2排出位置271。排出调整试剂之后,移送部173使反应容器33返回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
移送部260、270分别与图1的第1移送部16和第2移送部17相对应。
如图4(a)所示,移送部260具有支撑构件262、对支撑构件262进行引导的导轨263、与支撑构件262连接的传送带264、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264的电机265。导轨263沿X轴方向设置。传送带264与导轨263平行配置。传送带264被电机265的驱动轴和滑轮架着。支撑构件262的端部安装于传送带264。由电机265驱动传送带264,由此支撑构件262被导轨263引导着向X轴方向移送。
支撑构件262中设置有支撑构件266、对支撑构件266进行引导的导轨262a、与支撑构件266连接的传送带262b、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262b的电机262c。导轨262a沿Z轴方向设置。传送带262b与导轨262a平行配置。传送带262b被电机262c的驱动轴和滑轮架着。支撑构件266的端部安装于传送带262b。由电机262c驱动传送带262b,由此支撑构件266被导轨262a引导着向Z轴方向移送。
支撑构件266中设置有支撑构件267、对支撑构件267进行引导的导轨266a、与支撑构件267连接的传送带266b、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266b的电机266c。导轨266a沿Y轴方向设置。传送带266b与导轨266a平行配置。传送带266b被电机266c的驱动轴和滑轮架着。支撑构件267的端部安装于传送带266b。由电机266c驱动传送带266b,由此支撑构件267被导轨266a引导着向Y轴方向移送。
如图4(b)所示,臂部267a的Y轴正侧的端部设置于支撑构件267的Z轴负侧的面上。因此,臂部267a随着支撑构件267的移动向Y轴方向移动。在臂部267a的Y轴负侧的端部设置有一对爪部件267b,该一对爪部件267b能够在X轴方向上接近、远离。一对爪部件267b之间架有弹簧267c。由此,一对爪部件267b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加力。如图4(b)所示,一对爪部件267b在一定间隔的位置上移动被限制,且被定位于该位置。
驱动电机266c,支撑构件267向Y轴负方向移动的话,臂部267a向Y轴负方向移动。在如图4(b)所示一对爪部件267b抵于反应容器33的侧面的状态下,臂部267a再向Y轴负方向移动的话,爪部件267b在反应容器33的侧面滑动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打开。由此,如图4(c)所示,一对爪部件267b夹持反应容器33。弹簧267c赋予一对爪部件267b夹持反应容器33的力。一对爪部件267b构成夹持反应容器33的夹持部。
如上所述,移送部260驱动电机265、262c、266c,让爪部件267b向X、Y、Z轴方向移动。由此夹持并移送反应容器33。关于反应容器33的夹持的解除,例如,在将反应容器33插入了安放部281的状态下,让爪部件272b向Y轴正方向移动。由此,爪部件267b在反应容器33的侧面滑动,解除对反应容器33的夹持。
移送部270的结构与移送部260相同。移送部173变更为导轨263和传送带264让支撑构件262旋转的结构。例如,支撑构件262能够旋转地由支轴支撑,电机265的驱动力通过齿轮等传递机构传递给支撑构件262。移送部173的其他结构与移送部260相同。
在向反应容器33排出激发试剂时,移送部260将安放于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内的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1排出位置261,并在向该反应容器33排出激发试剂之后,将该反应容器33移送至检测单元280的安放部281。在向反应容器33排出激发试剂时,移送部270将安放于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内的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2排出位置271,并在向该反应容器33排出激发试剂之后,将该反应容器33移送至检测单元290的安放部291。
这样,试剂分装部240在移送部260的反应容器33的移送路径的第1排出位置261向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试剂分装部250在移送部270的反应容器33的移送路径的第2排出位置271向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由此,在分装激发试剂之后,能够迅速将反应容器33移送至检测单元280、290。另外,由于激发试剂的分装由试剂分装部240、250进行,因此能够分别对由移送部260、270移送的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由此,能够防止向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的等待时间,因此能够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0的处理效率。
检测单元280有数个安放部281和分别与数个安放部281对应设置的数个检测部282。检测单元290有数个安放部291和分别与数个安放部291对应设置的数个检测部292。检测单元280、290分别与图1的第1检测单元14和第2检测单元15相对应。安放部281、291分别与图1的第1安放部14a和第2安放部15a相对应。检测部282、292分别与图1的第1检测部14b和第2检测部15b相对应。安放部281安放收纳有包含样本和试剂分装部240分装的试剂的测定试样的反应容器33。安放部291安放收纳有包含样本和试剂分装部250分装的试剂的测定试样的反应容器33。检测部282、292分别从安放于安放部281、291的反应容器33中的测定试样检测出用于分析的信号。
信息处理装置103具有控制部103a。控制部103a与图1的第2控制部26b相对应。控制部103a基于检测部282检测出的信号对安放于安放部281的反应容器33中的样本进行分析,并基于检测部292检测出的信号对安放于安放部291的反应容器33中的样本进行分析。
废弃单元303与图1的废弃单元24相对应。废弃单元303具有废弃口301、302。移送部260向废弃口301移送安放于检测单元280的安放部281的、变为废弃对象的反应容器33,由此将其移送至废弃单元303。移送部270向废弃口302移送安放于检测单元290的安放部291的、变成废弃对象的反应容器33,由此将其移送至废弃单元303。
移送部260有图1的第1移送部16的功能,而且还有第1废弃用移送部18的功能。移送部270有图1的第2移送部17的功能,而且还有第2废弃用移送部19的功能。如此,第1移送部16和第1废弃用移送部18的功能由移送部260实现,第2移送部17和第2废弃用移送部19的功能由移送部270实现的话,能够简单地构成样本分析装置10。
与废弃单元303相连的废弃口也可以是一个。此时也由移送部260、270向一个废弃口移送废弃对象反应容器33。另外,废弃单元也可以与废弃口301、302相对应地设置2个。
在平面视图中,反应容器台190为环状,其配置于试剂台180的外侧。反应容器台190能够向周向旋转。反应容器台190有用于安放反应容器33的数个安放孔。条形码读取器200读取贴附于试剂架181、182的条形码和贴附于试剂容器34的条形码。试剂架181、182的条形码上有用于识别试剂架181、182的识别信息,试剂容器34的条形码上有用于识别试剂容器34的识别信息。
反应容器收容部210收容新的反应容器33。反应容器供应部220从反应容器收容部210供应反应容器33。
如图5(a)所示,反应容器收容部210具有投入口211且收容从投入口211投入的反应容器33,用户能够将新的反应容器33投入投入口211。反应容器供应部220具有取出机构221、引导件222、以及送出机构223。取出机构221从反应容器收容部210一个一个地取出反应容器33。引导件222由用于支撑反应容器33的边缘部33b的底面的2个导轨构成。取出机构221取出的反应容器33一边被引导件222支撑着边缘部33b的下表面一边滑落,被移送到送出机构223。
如图5(b)所示,送出机构223具有支撑台223a和旋转台223b。引导件222移送来的反应容器33通过设置于旋转台223b的槽口223c被安放。旋转台223b旋转,由此移送安放于槽口223c的反应容器33。旋转台223b移送来的反应容器33安放在设置于支撑台223a的槽口部223d。
返回图2,移送部230将安放于反应容器供应部220的槽口部223d的新的反应容器33移送至移送部150的安放孔152a和反应容器台190的安放孔。移送部260将安放于反应容器供应部220的槽口部223d的新的反应容器33移送至移送部160的安放孔162a。如此,反应容器供应部220供应的新的反应容器33移送至移送部150、160和反应容器台190。由此,与为了向移送部150、160和反应容器台190供应新的反应容器33而设置数个反应容器供应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样本分析装置100的设置面积增大。
如图6所示,试剂分装部240、250被配置于试剂台180上方的支撑部201支撑。试剂台180设置于基底202上。试剂分装部240、250在X−Y平面内的位置和试剂台180在X−Y平面内的位置相互有一部分重合。在该结构中,不需要在基底202中确保用于设置试剂分装部240、250的空间。因此,与将试剂分装部240、250配置于基底202上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样本分析装置100的设置面积增大。
试剂分装部240具有水平移送部242、铅直移送部243、第1吸移管244、第1加热器245、用于经由第1吸移管244吸移、排出试剂的无图示的泵。水平移送部242在水平面内,即在X−Y平面中向一定方向移送铅直移送部243。铅直移送部243向铅直方向,即Z轴方向移送第1吸移管244。第1加热器245设置于第1吸移管244的下端附近,其加热第1吸移管244安放的试剂。
分装试剂时,试剂分装部240将第1吸移管244插入位于图2所示第1吸移位置241的试剂容器34并吸移试剂容器34内的试剂。试剂分装部240通过第1加热器245将第1吸移管244安放的试剂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试剂分装部240将第1吸移管244安放的试剂排出至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的反应容器33。
同样地,试剂分装部250具有水平移送部252、铅直移送部253、第2吸移管254、第2加热器255、用于经由第2吸移管254吸移、排出试剂的无图示的泵。水平移送部252在水平面内,即在X−Y平面中向一定方向移送铅直移送部253。铅直移送部253向铅直方向,即Z轴方向移送第2吸移管254。第2加热器255设置于第2吸移管254的下端附近,其加热第2吸移管254安放的试剂。
分装试剂时,试剂分装部250将第2吸移管254插入位于图2所示第2吸移位置251的试剂容器34并吸移试剂容器34内的试剂。试剂分装部250通过第2加热器255将第2吸移管254安放的试剂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试剂分装部250对位于第2排出位置271的反应容器33排出第2吸移管254安放的试剂。
如图7所示,在检测单元280中,在区域280a,安放部281在第1方向,即X轴方向上排列配置。在检测单元290中,在区域290a,安放部291在第2方向,即Y轴方向上排列配置。检测单元280的安放部281的列和检测单元290的安放部291的列之间配置有加热台170。通过这样配置检测单元280、290和加热台170能够紧密地汇集检测单元280、290和加热台170,能够防止样本分析装置100的设置面积增大。
在要通过试剂分装部240排出试剂时,在第1位置174通过移送部173或移送部260从安放孔171取出安放在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内的反应容器33,并使其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通过移送部260从第1排出位置261向Y轴正方向移送在第1排出位置261将激发试剂排出之后的反应容器33并使其位于检测单元280。之后,向X轴方向移送反应容器33,并将其移送到检测单元280的某安放部281。移送部260沿Y轴正方向将反应容器33移送至检测单元280的安放部281所排列的列L1的正上位置P1后,不论安放部281位于什么位置,移送部260将反应容器33移送至安放部281的时间都为一定时间。从第1排出位置261到正上位置P1的移送部260的移送距离为d1。
同样地,在要通过试剂分装部250排出试剂时,在第2位置175通过移送部173或移送部270从安放孔171取出安放在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内的反应容器33,并使其位于第2排出位置271。从第2排出位置271向X轴负方向移送在第2排出位置271将激发试剂排出之后的反应容器33,并使其位于检测单元290。之后,向Y轴方向移送反应容器33,并将其移送至检测单元290的某安放部291。移送部270沿X轴负方向将反应容器33移送至检测单元290的安放部291所排列的列L2的正上位置P2后,不论安放部291位于什么位置,移送部270将反应容器33移送至安放部291的时间都为一定时间。从第2排出位置271到正上位置P2的移送部270的移送距离为d2。
在此,移送部260将反应容器33从第1排出位置261移送到检测单元280的距离与移送部270将反应容器33从第2排出位置271移送到检测单元290的距离相等。具体而言,设定第1排出位置261、第2排出位置271、检测单元280、290的位置并使得d1=d2。另外,正上位置P1相对于检测单元280的位置关系和正上位置P2相对于检测单元290的位置关系彼此相等,安放部281的间距和安放部291的间距彼此相等。由此,从第1排出位置261到检测单元280的安放部281的距离和从第2排出位置271到位于与该安放部281相对应的位置的检测单元290的安放部291的距离相等。
这样,在通过试剂分装部240分装激发试剂时和通过试剂分装部250分装激发试剂时,从排出激发试剂的位置到检测单元280、290的相互对应的安放部281、291的移送距离相互相等。由此,能够对检测单元280和检测单元290适用同样的移送控制并使得在检测单元280的检测部282进行测定时和在检测单元290的检测部292进行测定时从分装激发试剂之后到检测开始为止的时间相互相等。由此能够防止检测单元280、290的测定结果产生差异。
正上位置P1优选为在区域280a中配置于X轴方向,即安放部281的排列方向的中央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正上位置P1和离正上位置P1最远的安放部281的距离。因此,在以相同时间从第1排出位置261向各安放部281移送反应容器33的移送时间的调整中,能够缩短移送时间。同样地,正上位置P2优选为在区域290a中配置于Y轴方向,即安放部291的排列方向的中央位置。
移送部260、270的移送路径为直线,但是移送部260、270的移送路径也可以包含曲线。此时,沿着曲线和直线的移送路径移送的反应容器33的移送距离为移送部260、270的移送距离。
设定移送距离d1、d2相等,但也可以设定为不相等。移送距离d1、d2只要设定为由于移送距离d1、d2的差异而产生的测定结果的不同不会导致信息处理装置103的分析结果产生临床性的不同的程度即可。
移送部260向安放部281移送位于第1位置174的安放孔171所安放的反应容器33。移送部270向安放部291移送位于不同于第1位置174的第2位置175的安放孔171所安放的反应容器33。由此,能够通过移送部260、270并行将加热台170所安放的反应容器33从不同的2个位置分别移送至检测单元280、290。
如图8(a)所示,光照射单元400具有光源部401、系束构件461、462、13条第1光纤471、13条第2光纤472。光源部401具有光源410、镜421、422、聚光镜431~436、电机440、光透射型的传感器450、圆盘形状的过滤器部500。
光源410由卤素灯构成。光源410具有从两面出射光的板状的灯丝411,从灯丝411的两面出射相同特性的光。由此,相同特性的光从光源410分别向镜421、422出射。镜421、422反射从光源410出射的光。
聚光镜431~433聚集镜421反射的光。聚光镜431~433聚集的光透射过滤器部500的光学过滤器511~515的其中一个,并被导向第1光纤471。聚光镜434~436聚集镜422反射的光。聚光镜434~436聚集的光透射过滤器部500的光学过滤器511~515的其中一个,并被导向第2光纤472。过滤器部500能够以轴501为中心旋转,轴501与电机440的旋转轴相连接。
13条第1光纤471被系束构件461束起,13条第2光纤472被系束构件462束起。第1光纤471的前端与检测单元280相连接,第2光纤472的前端与检测单元290相连接。第1光纤471将光源部401照射的光导向检测单元280的检测部282,第2光纤472将光源部401照射的光导向检测单元290的检测部292。
这样,从1个光源部401照射的光被导向检测部282、292,因此基于检测部282、292的测定结果难以产生偏差。
如图8(b)所示,过滤器部500具有过滤器板510和安放构件520。在过滤器板510中,在同一圆周上以60度的间隔形成6个孔510a,6个孔510a中的5个上安装有光学过滤器511~515。光学过滤器511~515分别是透射一定波长带的光,并截止其他波长带的光的带通滤波器。光学过滤器511~515的透射波长带域的中心波长分别是340nm、405nm、575nm、660nm、800nm。未安装光学过滤器的孔510a被塞住,以使得光不通过。波长660nm的光用于血液凝固时间测定,波长405nm的光用于合成基质测定,波长800nm的光用于免疫比浊测定。
安放构件520安放过滤器板510,并使得光学过滤器511~515的两面露出。过滤器板510被安放构件520固定。在安放构件520中,在同一圆周上以60度的间隔形成1个狭缝521和5个狭缝522。狭缝521在旋转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狭缝522。
过滤器部500旋转的话,光学过滤器511~515依次配置于由聚光镜431~433聚集的光的通路和由聚光镜434~436聚集的光的通路上。过滤器部500旋转的话,狭缝521、522通过传感器450的检测位置。因此,通过传感器450的检测信号把握过滤器部500的旋转位置。透射过光学过滤器511~515的其中一个的光入射到被系束构件461束起的第1光纤471的端部,且入射到被系束构件462束起的第2光纤472的端部。
过滤器部500的旋转控制为角速度一定。由此,不同波长带的光以一定时间间隔供应到第1光纤471和第2光纤472。过滤器部500的旋转控制用到传感器450的检测信号中对应于狭缝521的检测信号。具体而言,控制电机440,使得对应于狭缝521的检测信号被周期性地检测出来。关于正在向第1光纤471和第2光纤472供应哪个波长带的光,用到传感器450的检测信号中对应于狭缝522的检测信号。具体而言,看对应于狭缝522的检测信号是自对应于狭缝521的检测信号起的第几个,由此来识别所供应的光的波长带。测定时,过滤器部500例如以10旋转/秒程度的速度进行旋转。
这样,光源部401按顺序反复照射血液凝固时间测定用的波长660nm的光、合成基质测定用的波长405nm的光、免疫比浊测定用的波长800nm的光。
如图9(a)所示,检测部282具有聚光镜601和传感器602。第1光纤471的端部471a插进圆形的穴283,端部471a的背面被板弹簧284推着。由此,端部471a固定于穴283。聚光镜601安装于穴283的Y轴正侧的侧面。孔285让穴283和安放部281连通。从端部471a出射的、由聚光镜601聚集的光通过孔285被导向安放于安放部281的反应容器33。聚光镜601构成向反应容器33照射从第1光纤471出射的光的光照射部。
孔286让传感器602和安放部281连通。从聚光镜601导向反应容器33的光透射过反应容器33和测定试样之后,导向传感器602。传感器602接收来自安放于安放部281的反应容器33的光,并输出用于分析的信号。检测部282除聚光镜601之外,也可以具有准直透镜等其他光学元件作为光照射部的结构。
如图9(b)所示,检测部292与检测部282一样具有聚光镜611和传感器612。第2光纤472的端部472a插进圆形的穴293,端部472a的背面被板弹簧294推着。由此,端部472a固定于穴293。聚光镜611安装于穴293的X轴负侧的侧面。孔295让穴293和安放部291连通。从端部472a出射的、被聚光镜611聚集的光通过孔295被导向安放于安放部291的反应容器33。聚光镜611构成向反应容器33照射从第2光纤472出射的光的光照射部。
孔296让传感器612和安放部291连通。从聚光镜611导向反应容器33的光透射过反应容器33和测定试样之后,导向传感器612。传感器612接收来自安放于安放部291的反应容器33的光,并输出用于分析的信号。检测部292除聚光镜611之外,还可以具有准直透镜等其他光学元件作为光照射部的结构。
从检测部282的传感器602输出的信号和从检测部292的传感器612输出的信号发送到图2的信息处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03a。控制部103a基于传感器602输出的信号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对安放于安放部281的反应容器33中的样本进行分析。控制部103a基于传感器612输出的信号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对安放于安放部291的反应容器33中的样本进行分析。
例如,在基于凝固时间法的分析中,控制部103a基于传感器602、612输出的检测信号算出测定试样的吸光度,并算出所算出的吸光度超过一定阈值为止的时间并将其作为该测定试样的凝固时间。也可以由检测信号求出浊度来代替吸光度,算出浊度超过一定阈值为止的时间并将其作为该样本的凝固时间。也可以算出传感器602、612输出的检测信号超过一定阈值为止的时间并将其作为该测定试样的凝固时间。
图9(a)、(b)表示检测出透射过测定试样的光时的检测部282、292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用传感器602、612接收被测定试样散射的光,并根据基于散射光的检测信号通过上述各方法进行分析。此时,在检测部282中修正传感器602和孔286的配置,在检测部292中修正传感器612和孔296的配置。
传感器602、612输出的信号包括通过向测定试样照射所有波长的光而获得的基于所有波长的光的信号。基于所有波长的光的信号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103。信息处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03a使用所接收的基于所有波长的光的信号中,基于与针对样本所设定的测定项目相对应的波长的光的信号进行样本分析。具体而言,控制部103a分别针对上述5个波长的光生成时间序列数据,使用所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中与样本的测定项目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样本分析。由此,不论是什么测定项目,都能维持高处理能力。
如上所述,测定试样的凝固时间基于从测定试样获得的吸光度、浊度等光学信息算出来。“凝固时间”例如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凝固时间也可以基于由于血液凝固导致的粘度的增加等光学信息以外的信息进行测定。基于粘度的增加算出凝固时间时,检测部282、292具有高频发信线圈、高频受信线圈、在高频发信线圈和高频受信线圈之间的、设置收纳有钢球的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设置部、以及设置于反应容器设置部两端的电磁铁。反应容器内的钢球由于电磁铁所发出的磁力而向左右振幅运动。该振幅运动随着粘度的增加而減少。测定试样的凝固开始之后,测定试样的粘度增加,因此钢球的振幅減少。因此,高频受信线圈接收高频发信线圈发送的高频,由此检测部282、292检知振幅的变化。信息处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03a基于所检知的振幅随着时间的变化算出凝固时间。
如图10(a)所示,样本分析装置100具有壳体104、105。壳体104覆盖与移送部160相比位于X轴正侧的测定部101的各部。壳体104包括位于Y轴正侧的与X−Z平面大致平行的第1侧面104a、位于X轴负侧的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第2侧面104b、位于Y轴负侧的与X−Z平面大致平行的第3侧面104c。第2侧面104b与第1侧面104a相邻,第3侧面104c与第2侧面104b相邻,不与第1侧面104a相邻。壳体105覆盖移送部160、移送部270、检测单元290。壳体105设置于壳体104且挂在第2侧面104b的一部分上。
如图10(b)所示,在相邻部分104d,第1侧面104a和第2侧面104b相邻。相邻部分104d在Z轴方向上延伸。加热台170配置于壳体104的内侧,且在相邻部分104d的附近。检测单元280在第1侧面104a的近相邻部分104d一侧沿第1侧面104a配置。检测单元290在第2侧面104b的近相邻部分104d一侧沿第2侧面104b配置。在平面视图中,检测单元280的数个安放部281沿第1侧面104a排列。在平面视图中,检测单元290的数个安放部291沿第2侧面104b排列。运送部102沿第3侧面104c配置。
如图10(a)、(b)所示,加热台170和检测单元280、290配置于相邻部分104d的附近,因此能够在测定部101内使得加热台170和检测单元280、290相互接近来设置。由此能够防止样本分析装置100的设置面积的增大。
另外,运送部102沿第3侧面104c配置,检测单元280、290配置于第1侧面104a一侧。因此,从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的工序在测定部101的前方一侧进行,进行测定试样的测定的工序在测定部101的后方一侧进行。由此,在测定部101内,将样本向一个方向,即从前方向后方移送即可,因此能够简化测定部101的结构。
如图11所示,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测定部101的回路部的结构具有条形码读取器114、200、样本分装部130、140、移送部150、160、加热台170、试剂台180、反应容器台190、反应容器收容部210、反应容器供应部220、移送部230、试剂分装部240、250、移送部260、270、检测单元280、290、光照射单元400。
测定部101的回路部的结构还具有控制部101a、存储部101b、冷却装置101c。控制部101a具有CPU等演算处理装置,其按照存储部101b所存储的程序控制测定部101内的各部和运送部102。存储部101b具有ROM、RAM和硬盘等存储媒介,其保存控制部101a的控制所需程序和信息。存储部101b还用作控制时的工作区域。
如图12(a)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3具有控制部103a、存储部103b、显示部103c、输入部103d。控制部103a具有CPU等演算处理装置,其按照存储部103b所存储的程序控制分析处理和信息处理装置103内的各部。存储部103b具有ROM、RAM和硬盘等存储媒介,其保存控制部103a的处理和控制所需程序和信息。存储部103b还用作处理和控制时的工作区域。显示部103c具有显示屏等显示件。输入部103d具有键盘和鼠标等输入件。信息处理装置103例如由个人电脑构成。
如上所述,测定部101的控制部101a向信息处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03a输出传感器602、612输出的检测信号。控制部103a基于接收的检测信号分析测定试样。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控制部103a基于接收的检测信号算出吸光度,再由吸光度算出凝固时间。控制部103a让算出的凝固时间等作为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部103c。
如图12(b)所示,测定部101的存储部101b和信息处理装置103的存储部103b存储有让测定项目和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关联起来的关联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03a在经由输入部103d接受用户对关联信息的设定之后,在存储部103b存储所接受的关联信息并发送至测定部101。测定部101的控制部101a在自信息处理装置103接收关联信息之后,在存储部101b存储所接收的关联信息。
这样,在存储部101b存储关联信息,由此,在样本分析装置100中变为测定项目和在该测定项目的测定中使用的试剂分装部的关联被设定后的状态。测定部101的控制部101a在按照测定项目进行测定时,基于存储部101b存储的关联信息决定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存储部101b和存储部103b构成图1的存储部26c。
接下来,参照图13(a)~图15(b)就样本和反应容器33的移送路径进行说明。
由测定部101吸移样本的模式有第1吸移模式和第2吸移模式。对样本设定的吸移模式为第1吸移模式时,如图13(a)所示,样本分装部130在样本吸移位置121从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到反应容器台190上的反应容器33。反应容器台190旋转使得反应容器33位于能够由样本分装部140进行吸移的位置。样本分装部140从反应容器台190上的反应容器33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到在移送部150上的第1样本排出位置151的反应容器33。或者如图13(b)所示,样本分装部140从反应容器台190上的反应容器33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到在移送部160上的第2样本排出位置161的反应容器33。
对样本设定的吸移模式为第2吸移模式时,如图14(a)所示,样本分装部140在样本吸移位置122从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到在移送部150上的第1样本排出位置151的反应容器33。或者如图14(b)所示,样本分装部140在样本吸移位置122从样本容器32吸移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到在移送部160上的第2样本排出位置161的反应容器33。
如后所述,将样本分装部140吸移的样本分装到移送部150的反应容器33和移送部160的反应容器33中的哪一个由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决定。向移送部150的反应容器33排出样本时,如后所述,对该反应容器33进行的试剂分装和测定通过试剂分装部240和检测单元280进行。另一方面,如后所述,向移送部160的反应容器33排出样本时,对该反应容器33进行的试剂分装和测定通过试剂分装部250和检测单元290进行。
向移送部150的反应容器33排出样本时,如图15(a)所示,移送部150向加热台170附近的位置移送反应容器33。移送的反应容器33被移送部173移送并设置在加热台170。向反应容器33分装调整试剂时,移送部173向第1排出位置261移送反应容器33,试剂分装部240向反应容器33分装调整试剂。
加热台170中的加热完成之后,加热台170旋转,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1排出位置261附近。移送部260将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1排出位置261。在第1排出位置261,试剂分装部240向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之后,移送部260将反应容器33移送并装配到检测单元280的某个安放部281。检测部282对安放部281装配的反应容器33进行测定,并向信息处理装置103输出检测信号。测定结束之后,移送部260向废弃口301移送反应容器33,将反应容器33废弃到废弃单元303。
向移送部160的反应容器33排出样本时,如图15(b)所示,移送部160向加热台170附近的位置移送反应容器33。移送的反应容器33通过移送部270移送并设置在加热台170。向反应容器33分装调整试剂时,移送部173向第2排出位置271移送反应容器33,试剂分装部250向反应容器33分装调整试剂。
加热台170中的加热完成之后,加热台170旋转,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2排出位置271附近。移送部270向第2排出位置271移送反应容器33。在第2排出位置271,试剂分装部250向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之后,移送部270将反应容器33移送并装配到检测单元290的某个安放部291。检测部292对安放部291装配的反应容器33进行测定,并向信息处理装置103输出检测信号。测定结束之后,移送部270向废弃口302移送反应容器33,将反应容器33废弃到废弃单元303。
移送部150移送之后,也可以通过试剂分装部250和检测单元290对加热台170所装配的反应容器33进行试剂分装和测定。移送部160移送之后,还可以通过试剂分装部240和检测单元280对加热台170所装配的反应容器33进行试剂分装和测定。
参照图16的流程图就信息处理装置103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11中,信息处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03a经由输入部103d接受用户的测定开始指示之后,在步骤S12中,向测定部101发送测定开始指示。由此,如后所述,测定部101的控制部101a从样本架31和样本容器32读取条形码,并从读取的条形码获取样本架31的识别信息和样本容器32的识别信息。控制部101a向信息处理装置103发送包括识别信息在内的测定指令的咨询信息。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103a从测定部101接收到测定指令的咨询信息之后,在步骤S14中,向主计算机发送所接收的测定指令的咨询信息。主计算机在接收到测定指令的咨询信息之后,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所含识别信息从主计算机的存储部读出预先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并向信息处理装置103发送包括样本容器32的识别信息和对该样本容器32内的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在内的测定指令。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103a从主计算机接收到测定指令之后,在步骤S16中,向测定部101发送所接收的测定指令。由此,如后所述,在测定部101中就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该样本的测定。在步骤S17中,控制部103a从测定部101接收到测定结果之后,将所接收的测定结果存储于存储部103b,并在步骤S18中,基于所接收的测定结果和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进行该样本的分析。在步骤S17控制部103a接收的测定结果包括基于所有波长的光检测出的信号。因此,在步骤S18中,控制部103a按照测定项目仅基于所需信号进行样本分析。控制部103a将分析结果存储于存储部103b。
参照图17~20的流程图就测定部101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在步骤S21中,测定部101的控制部101a从信息处理装置103接收测定开始指示之后,在步骤S22中从样本架31和样本容器32读取条形码。由此,控制部101a获取样本架31的识别信息和样本容器32的识别信息。在步骤S23中,控制部101a向信息处理装置103发送包括识别信息在内的测定指令的咨询信息,由此进行测定指令的咨询。
在步骤S24中,控制部101a从信息处理装置103接收测定指令之后,在步骤S25中,基于所接收的测定指令就对象样本进行测定处理。关于测定处理,稍后参照图18~20进行说明。在步骤S26中,控制部101a向信息处理装置103发送通过测定处理获取的测定结果。在步骤S27中,控制部101a进行步骤S25、S26的处理直到样本架31所安放的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束。在步骤S28中,控制部101a判断运送部102中是否有后续的样本架31。运送部102中如果有后续的样本架31的话,处理返回步骤S22。运送部102中如果没有后续的样本架31的话,图17所示处理结束。
如图18所示,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101a基于所接收的对象样本的测定指令判断以第1吸移模式和第2吸移模式中的哪个吸移模式吸移对象样本。当吸移模式为第1吸移模式时,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101a向样本吸移位置121运送样本容器32。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101a通过样本分装部130从在样本吸移位置121的样本容器32吸移2次测定所需量的样本,并将其排出到反应容器台190的新的反应容器33。当吸移模式为第2吸移模式时,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101a向样本吸移位置122运送样本容器32。
如图19所示,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101a基于所接收的对象样本的测定指令判断在向对象样本分装试剂时使用试剂分装部240和试剂分装部250中的哪个试剂分装部。分装试剂所用试剂分装部分别针对测定项目预先设定,如参照图12(b)所说明的那样,将分装试剂所用试剂分装部和测定项目关联起来的关联信息存储于测定部101的存储部101b。
例如,如图12(b)所示,关联信息包括表示测定项目为PT时使用试剂分装部240的信息和表示测定项目为APTT时使用试剂分装部250的信息。此时,当对象样本的测定项目为PT时,控制部101a使得对象样本的试剂分装中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为试剂分装部240,当对象样本的测定项目为APTT时,控制部101a使得对象样本的试剂分装中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为试剂分装部250。关于关联信息的设定,稍后参照图21(a)、(b)进行说明。
分别按照顺序就对象样本的试剂分装中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为试剂分装部240、250的情况进行说明。为方便起见,就试剂分装部向反应容器33排出2种试剂的情况,即使用调整试剂和激发试剂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对象样本的试剂分装中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为试剂分装部240时,进行图19、20的步骤S111~S122的处理。在步骤S111中,控制部101a通过样本分装部140向移送部150的新的反应容器33分装对象样本。具体而言,当对象样本的吸移模式为第1吸移模式时,样本分装部140从反应容器台190的反应容器33吸移对象样本,并将其排出到移送部150的反应容器33。此时,反应容器台190的反应容器33中剩下复检所需量的对象样本。要进行复检时用到该反应容器33内的对象样本。对象样本的吸移模式为第2吸移模式时,样本分装部140从在样本吸移位置122的样本容器32吸移1次测定所需量的样本,并将其排出到移送部150的反应容器33中。
在步骤S112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33移送到加热台170的左侧附近。在步骤S113中,控制部101a通过加热台170的移送部173将移送部150的反应容器33移送到加热台170的某安放孔171。在步骤S114中,控制部101a通过加热器172加热对象反应容器33。在步骤S115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173将对象反应容器33移送到第1排出位置261。
如图20所示,在步骤S116中,控制部101a通过试剂分装部240向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的对象反应容器33分装调整试剂。在步骤S117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173向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移送对象反应容器33,并通过加热器172进行加热。在步骤S118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260将对象反应容器33移送至第1排出位置261。在步骤S119中,控制部101a通过试剂分装部240向位于第1排出位置261的对象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260将分装有激发试剂的反应容器33移送至检测单元280的安放部281。在步骤S121中,控制部101a对安放于安放部281的对象反应容器33内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103。具体而言,控制部101a通过光照射单元400向反应容器33照射数个波长的光,并通过检测部282的传感器602接收分别针对各个波长产生的光。然后,控制部101a获取传感器602的输出信号并将其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103。
在步骤S122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260将测定结束后的对象反应容器33移送至废弃口301并废弃。这样,对象样本的测定处理结束。
返回图19,当对象样本的试剂分装中所使用的试剂分装部为试剂分装部250时,进行图19、20的步骤S131~S142的处理。在步骤S131中,控制部101a通过样本分装部140向移送部160的新的反应容器33分装对象样本。此时也是,当对象样本的吸移模式为第1吸移模式时,样本分装部140从反应容器台190的反应容器33吸移对象样本,并将其排出到移送部160的反应容器33。当对象样本的吸移模式为第2吸移模式时,样本分装部140从在样本吸移位置122的样本容器32吸移1次测定所需量的样本,并将其排出到移送部160的反应容器33。
在步骤S132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160将反应容器33移送到加热台170的右侧附近。在步骤S133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270将移送部160的反应容器33移送至加热台170的某安放孔171。在步骤S134中,控制部101a通过加热器172加热对象反应容器33。在步骤S135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173将对象反应容器33移送至第2排出位置271。
如图20所示,在步骤S136中,控制部101a通过试剂分装部250向位于第2排出位置271的对象反应容器33分装调整试剂。在步骤S137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173将对象反应容器33移送至加热台170的安放孔171,并通过加热器172进行加热。在步骤S138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270将对象反应容器33移送至第2排出位置271。在步骤S139中,控制部101a通过试剂分装部250向位于第2排出位置271的对象反应容器33分装激发试剂。
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270将分装有激发试剂的反应容器33移送至检测单元290的安放部291。在步骤S141中,控制部101a对安放于安放部291的对象反应容器33内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103。具体而言,控制部101a通过光照射单元400向反应容器33照射数个波长的光,并通过检测部292的传感器612接收分别针对各个波长产生的光。然后,控制部101a获取传感器612的输出信号,并将其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103。
在步骤S142中,控制部101a通过移送部270将测定结束后的对象反应容器33移送至废弃口302并废弃。这样,对象样本的测定处理结束。
在仅用激发试剂不用调整试剂的情况下,省略步骤S115~S117、S135~S137。
这样,按照测定项目决定试剂分装所用试剂分装部是试剂分装部240、250中的哪个,并决定测定所用检测单元是检测单元280、290中的哪个。由此能够对同一测定项目获得相同程度精确度的测定结果。当为同一测定项目时,试剂分装所用试剂分装部和测定所用检测单元相同。因此,不需要进行使用试剂分装部240和检测单元280时的精确度管理等准备作业,也不需要进行使用试剂分装部250和检测单元290时的精确度管理等准备作业。由此能够简化用户的准备作业。
接下来,参照图21(a)、(b)就将试剂分装所用试剂分装部和测定项目关联起来的关联信息的设定进行说明。
在设置有样本分析装置100的设备中,用户按照在设备中处理的测定项目的情况等设定关联信息。例如,在发生频率高的测定项目的测定中,集中使用一个试剂分装部的话,样本分析装置100的处理效率可能会较低。此时,用户设定关联信息使得发生频率高的测定项目的测定分散到2个试剂分装部。
如图21(a)所示,在步骤S31中,控制部103a经由输入部103d接受用户的设定开始指示之后,在步骤S32中在显示部103c显示接受分别针对各个测定项目使用的试剂分装部的设定的接受部700。
如图21(b)所示,接受部700是经由输入部103d接受用户的输入并显示信息的界面。接受部700具有测定项目显示区域710、试剂分装部显示区域720、登记按钮731、关闭按钮732。测定项目显示区域710显示样本分析装置100能够测定侧测定项目一览,且构成为用户能够经由输入部103d选择测定项目。试剂分装部显示区域720显示试剂分装部240、250的其中一者的名称,且构成为用户能够经由输入部103d选择试剂分装部240、250的其中一者。
用户经由输入部103d按下登记按钮731的话,接受部700关闭,进行关联信息的登记。用户经由输入部103d按下关闭按钮732的话,则不进行关联信息的登记并关闭接受部700。
返回图21(a),在步骤S33中,控制部103a判断登记按钮731被按下的话,在步骤S34中,按照经由接受部700接受的设定将测定项目和试剂分装部关联起来进行登记。具体而言,控制部103a在存储部103b存储将在测定项目显示区域710选择的测定项目和在试剂分装部显示区域720设定的试剂分装部关联起来的信息。然后,控制部103a将在存储部103b存储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测定部101。测定部101在存储部101b存储所接收的关联信息。由此,在图19的步骤S110中,测定部101的控制部101a能够基于对象样本的测定指令和存储部101b存储的关联信息决定使用试剂分装部240和试剂分装部250中的哪个试剂分装部。
例如,在于测定项目显示区域710中选择了测定项目PT,且于试剂分装部显示区域720中选择了试剂分装部240的状态下按下登记按钮731的话,则在存储部103b、101b存储将测定项目PT和试剂分装部240关联起来的关联信息。由此,当对象样本的测定项目为PT时,则会使用试剂分装部240来分装试剂。
这样,样本分析装置100能够经由接受部700接受分别针对各个测定项目使用的试剂分装部的设定,因此用户能够按照在设备处理的测定项目的情况任意选择分别针对各个测定项目使用的试剂分装部。由此,能够按照在设备处理的测定项目的情况下提高样本分析装置100的处理效率。
符号说明
10 样本分析装置
11 加热台
11a 安放孔
11b 加热器
12 第1试剂分装部
13 第2试剂分装部
14 第1检测单元
14a 第1安放部
14b 第1检测部
15 第2检测单元
15a 第2安放部
15b 第2检测部
16 第1移送部
17 第2移送部
18 第1废弃用移送部
19 第2废弃用移送部
20 第1样本移送部
21 第2样本移送部
22 样本分装单元
23 试剂台
23a 第1吸移位置
23b 第2吸移位置
24 废弃单元
25 运送部
26 控制部
26a 第1控制部
26b 第2控制部
32 样本容器
33 反应容器
34 试剂容器
100 样本分析装置
101a、103a 控制部
102 运送部
103c 冷却装置
121、122 样本吸移位置
130、140 样本分装部
150 移送部
151 第1样本排出位置
160 移送部
161 第2样本排出位置
170 加热台
171 安放孔
172 加热器
174 第1位置
175 第2位置
180 试剂台
201 支撑部
240、250 试剂分装部
241 第1吸移位置
251 第2吸移位置
244 第1吸移管
245 第1加热器
254 第2吸移管
255 第2加热器
260 移送部
261 第1排出位置
270 移送部
271 第2排出位置
280、290 检测单元
281、291 安放部
282、292 检测部
303 废弃单元
400 光照射单元
410 光源
471 第1光纤
472 第2光纤
602、612 传感器
700 接受部

Claims (25)

1.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包括:
试剂台,用于设置收纳有试剂的数个试剂容器,并向第1和第2吸移位置移送所设置的所述各试剂容器;
第1试剂分装部,用于从被移送至所述第1吸移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吸移所述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试剂,并向反应容器分装加热了的试剂;
第2试剂分装部,用于从被移送至所述第2吸移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吸移所述试剂,加热所吸移的试剂,并向反应容器分装加热了的试剂;
检测单元,具有数个安放部和分别与所述数个安放部对应设置的数个检测部,其中,所述数个安放部用于分别安放收纳有包含样本和所述第1试剂分装部分装的所述试剂在内的测定试样的所述数个反应容器和收纳有包含样本和所述第2试剂分装部分装的所述试剂在内的测定试样的所述数个反应容器;
控制部,控制所述试剂台,使得向所述第1吸移位置移送收纳与设定为使用所述第1试剂分装部的测定项目相关的所述试剂的所述试剂容器,向所述第2吸移位置移送收纳与设定为使用所述第2试剂分装部的测定项目相关的所述试剂的所述试剂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1检测单元和第2检测单元;
所述第1检测单元具有数个第1安放部和分别与所述数个第1安放部对应设置的数个第1检测部,其中,所述数个第1安放部用于分别安放收纳有包含所述第1试剂分装部分装的所述试剂和所述样本在内的测定试样的所述数个反应容器;
所述第2检测单元有数个第2安放部和分别与所述数个第2安放部对应设置的数个第2检测部,其中,所述数个第2安放部用于分别安放收纳有包含所述第2试剂分装部分装的所述试剂和所述样本在内的测定试样的所述数个反应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接受部,所述接受部接受分别针对各个所述测定项目使用的试剂分装部的设定,其中,所述控制部按照经由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所述设定控制所述试剂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分装部具有第1吸移管和对所述第1吸移管安放的所述试剂进行加热的第1加热器;
所述第2试剂分装部具有第2吸移管和对所述第2吸移管安放的所述试剂进行加热的第2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冷却装置,其用于冷却设置在所述试剂台的所述试剂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检测部从由所述第1试剂分装部分装了所述试剂且安放于所述第1安放部的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所述测定试样检测出用于分析的信号;
所述第2检测部从由所述第2试剂分装部分装了所述试剂且安放于所述第2安放部的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所述测定试样检测出用于分析的信号;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信号对安放于所述第1安放部的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所述样本进行分析,且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信号对安放于所述第2安放部的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所述样本进行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光照射单元,所述光照射单元具有光源部、将所述光源部照射的光导向所述第1检测部的第1光纤,以及将所述光源部照射的光导向所述第2检测部的第2光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照射血液凝固时间测定用的第1波长的光、合成基质测定用的第2波长的光以及免疫比浊测定用的第3波长的光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照射血液凝固时间测定用的第1波长的光、合成基质测定用的第2波长的光以及免疫比浊测定用的第3波长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按顺序反复照射第1波长的光、第2波长的光以及第3波长的光;
所述控制部分别针对所述第1波长、第2波长以及第3波长的各波长的光生成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所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样本;
所述第1波长的光、第2波长的光以及第3波长的光分别是血液凝固时间测定用的光、合成基质测定用的光以及免疫比浊测定用的光中的某种。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检测部具有接收来自于所述第1安放部安放的所述反应容器的光并输出用于分析的信号的传感器;
所述第2检测部具有接收来自于所述第2安放部安放的所述反应容器的光并输出用于分析的信号的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检测部的所述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对安放于所述第1安放部的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所述样本进行分析,并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所述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对安放于所述第2安放部的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所述样本进行分析。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信号算出凝固时间,并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信号算出凝固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加热台,所述加热台有用于分别安放收纳有所述样本的所述数个反应容器的数个安放孔,以及对分别安放于所述数个安放孔内的所述数个反应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第1移送部,将安放于所述加热台的所述安放孔内的所述反应容器移送至所述数个第1安放部的其中一个;
第2移送部,将安放于所述加热台的所述安放孔内的所述反应容器移送至所述数个第2安放部的其中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移送部将安放于第1位置的所述安放孔内的所述反应容器移送至所述第1安放部;
所述第2移送部将安放于不同于所述第1位置的第2位置的所述安放孔内的所述反应容器移送至所述第2安放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分装部在所述第1移送部移送所述反应容器的移送路径的第1排出位置向所述反应容器分装所述试剂;
所述第2试剂分装部在所述第2移送部移送所述反应容器的移送路径的第2排出位置向所述反应容器分装所述试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移送部将所述反应容器从所述第1排出位置移送到所述第1检测单元的移送距离和所述第2移送部将所述反应容器从所述第2排出位置移送到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移送距离实质上是相等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析装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1侧面和与所述第1侧面相邻的第2侧面;
所述加热台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且在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侧面的相邻部分的附近;
所述第1检测单元在所述第1侧面的近所述相邻部分一侧沿所述壳体的所述第1侧面配置;
所述第2检测单元在所述第2侧面的近所述相邻部分一侧沿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侧面配置;
在平面视图中,所述第1检测单元的所述第1安放部沿所述第1侧面排列;
在平面视图中,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所述第2安放部沿所述第2侧面排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数个所述第1安放部的排列方向和数个所述第2安放部的排列方向实质上是正交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运送部,向样本吸移位置运送收纳有所述样本的样本容器,以及
样本分装单元,从由所述运送部运送的样本容器向所述反应容器分装所述样本;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不与所述第1侧面相邻且与所述第2侧面相邻的第3侧面,
所述运送部沿所述壳体的所述第3侧面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废弃单元,收纳废弃的所述反应容器;
第1废弃用移送部,向所述废弃单元移送安放于所述第1安放部的变为废弃对象的所述反应容器;
第2废弃用移送部,向所述废弃单元移送安放于所述第2安放部的变为废弃对象的所述反应容器。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运送部,向样本吸移位置运送收纳有所述样本的样本容器;
样本分装单元,其从被运送到所述样本吸移位置的所述样本容器吸移所述样本,向在第1样本排出位置的所述反应容器分装所吸移的所述样本,且从被运送到所述样本吸移位置的所述样本容器吸移所述样本,向在第2样本排出位置的所述反应容器分装所吸移的所述样本;
第1样本移送部,其从所述第1样本排出位置向所述加热台移送由所述样本分装单元分装了所述样本的所述反应容器;
第2样本移送部,其从所述第2样本排出位置向所述加热台移送由所述样本分装单元分装了所述样本的所述反应容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运送部,其向所述样本分装单元的吸移位置运送收纳有所述样本的样本容器;
其中,所述样本分装单元从被所述运送部运送到所述吸移位置的所述样本容器吸移所述样本,并向所述反应容器分装所吸移的所述样本。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分装部和所述第2试剂分装部由配置在所述试剂台上方的支撑部支撑。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用于测定所述测定试样的机构的第1控制部和进行所述样本的分析的第2控制部。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是血浆或血清。
CN201680069079.0A 2015-11-27 2016-11-25 样本分析装置 Pending CN1082919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2374 2015-11-27
JP2015232374A JP6689597B2 (ja) 2015-11-27 2015-11-27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PCT/JP2016/085993 WO2017090779A1 (ja) 2015-11-27 2016-11-25 検体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922A true CN108291922A (zh) 2018-07-17

Family

ID=58764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9079.0A Pending CN108291922A (zh) 2015-11-27 2016-11-25 样本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67069A1 (zh)
EP (1) EP3382396A4 (zh)
JP (1) JP6689597B2 (zh)
CN (1) CN108291922A (zh)
WO (1) WO201709077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1064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诊断分析仪及其提高样本架使用效率的方法
WO2021147184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分析装置
CN113196065A (zh) * 2018-12-19 2021-07-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3312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 血液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JP7311996B2 (ja) * 2019-03-27 2023-07-2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測定装置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CN113811776B (zh) * 2019-05-17 2024-05-1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JP6768118B1 (ja) * 2019-06-18 2020-10-1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測定方法及び検体測定装置
JP7485687B2 (ja) 2019-10-02 2024-05-16 Phc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プログラム
CN110849701B (zh) * 2019-11-04 2023-02-28 山东见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样本处理设备
JP7488728B2 (ja) 2020-08-31 2024-05-2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量線設定方法、検量線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検体分析装置
CN114919926B (zh) * 2022-03-09 2023-12-12 湖南冠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条自动输送检测机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1378A1 (en) * 1980-05-30 1981-12-09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tical instrument
JPH03279863A (ja) * 1990-03-29 1991-12-11 Shimadzu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CN1963527A (zh) * 2005-11-10 2007-05-1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分析方法
CN101126761A (zh) * 2006-08-18 2008-02-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凝血分析仪及凝血分析方法
CN102520200A (zh) * 2011-12-14 2012-06-27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旋转加样式全自动凝血测试仪
CN102654507A (zh) * 2011-03-02 2012-09-05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及位置确认方法
US20140170636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reaction vessels
CN204116357U (zh) * 2014-10-16 2015-01-21 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 试剂针及凝血分析仪
CN104350386A (zh) * 2012-06-11 2015-02-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479B2 (ja) * 1986-01-20 1995-02-22 株式会社ニツテク ピペツト装置
JP3914837B2 (ja) * 2002-07-10 2007-05-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6284380A (ja) * 2005-03-31 2006-10-19 Sysmex Corp 分析装置
JP4638775B2 (ja) 2005-07-01 2011-02-2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CN101213437B (zh) * 2005-07-01 2011-10-12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仪
JP6072832B2 (ja) * 2012-12-26 2017-02-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1378A1 (en) * 1980-05-30 1981-12-09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tical instrument
JPH03279863A (ja) * 1990-03-29 1991-12-11 Shimadzu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CN1963527A (zh) * 2005-11-10 2007-05-1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分析方法
CN101126761A (zh) * 2006-08-18 2008-02-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凝血分析仪及凝血分析方法
CN102654507A (zh) * 2011-03-02 2012-09-05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及位置确认方法
CN102520200A (zh) * 2011-12-14 2012-06-27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旋转加样式全自动凝血测试仪
CN104350386A (zh) * 2012-06-11 2015-02-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US20140170636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reaction vessels
CN204116357U (zh) * 2014-10-16 2015-01-21 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 试剂针及凝血分析仪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6065A (zh) * 2018-12-19 2021-07-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CN113196065B (zh) * 2018-12-19 2023-09-2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CN111381064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诊断分析仪及其提高样本架使用效率的方法
CN111381064B (zh) * 2018-12-28 2024-03-2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诊断分析仪及其提高样本架使用效率的方法
WO2021147184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89597B2 (ja) 2020-04-28
JP2017096894A (ja) 2017-06-01
EP3382396A4 (en) 2019-10-02
WO2017090779A1 (ja) 2017-06-01
EP3382396A1 (en) 2018-10-03
US20180267069A1 (en)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1922A (zh) 样本分析装置
CN108291923A (zh) 样本分析装置
US11209448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US10261016B2 (en) Specimen analyzing method and specimen analyzing apparatus
JP665337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41972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CN107850612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08185527A (ja) 試料測定装置
JP2007263912A (ja)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WO2007129741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07139212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94677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2955742A (zh) 一种血样分析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CN107250803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6659773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JP6637550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JP6979054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JP7276462B2 (ja) 生化学分析装置及び生化学分析方法
JP5054701B2 (ja) 異常特定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JP2005030763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7315786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7083296A (ja) 自動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