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5729A -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5729A
CN103905729A CN201410111277.1A CN201410111277A CN103905729A CN 103905729 A CN103905729 A CN 103905729A CN 201410111277 A CN201410111277 A CN 201410111277A CN 103905729 A CN103905729 A CN 103905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ace
facial
panoram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12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5729B (zh
Inventor
小野泽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05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5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5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57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5Detection of flicker frequency or suppression of flicker wherein the flicker is caused by illumination, e.g. due to fluorescent tube illumination or pulsed LED illu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摄像装置以及聚焦控制方法,其中的摄像装置具有:对在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进行设定的聚焦位置表格(图2A)以及对应于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对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进行使得的聚焦位置表格(图2B),在已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判断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从图2A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聚焦位置而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进行从图2B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与根据摄影场景而判断的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的种类相对应的聚焦位置的全景聚焦处理。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08年05月16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0810161167.0的、发明名称为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具有聚焦控制功能的数码相机的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摄像装置,比如,数码相机中,包括具有普通的自动聚焦功能以及全景聚焦(深度聚焦)功能的类型。
该全景聚焦功能指的是,使聚焦透镜移动到事先确定的透镜位置,即对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概率高的透镜位置,具有比自动聚焦控制更简单,对焦所需要的时间更短这样的优点。
但是,由于仅仅使聚焦透镜移动到预定的透镜位置,故存在对用户真正想对焦的被拍摄体却没有对焦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大提高对用户真正想对焦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概率的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在1个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构成为,包括:摄像机构,其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像;面部检测机构,其从上述摄像机构摄制的图像中检测人的面部;第1聚焦控制机构,其在通过上述面部检测机构从图像中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使聚焦透镜移动到第1透镜位置;第2聚焦控制机构,其在通过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未从图像中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使聚焦透镜移动到不同于上述第1透镜位置的第2透镜位置。
另外,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聚焦控制方法,该方法为关于具有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的摄像装置的聚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从通过上述摄像机构摄制的图像中,检测人的面部的面部检测步骤;在上述面部检测步骤从图像中检测到面部时,使聚焦透镜移动第1透镜位置的第1聚焦控制步骤;在上述面部检测步骤没有从图像中检测到面部时,使聚焦透镜移动到不同于上述第1透镜位置的第2透镜位置的第2聚焦控制步骤。
还有,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记录聚焦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该程序使得含有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的摄像装置所具有的计算机实现下述机构的功能:面部检测机构,其从上述摄像机构所摄制的图像中,检测人的面部;第1聚焦控制机构,其在上述面部检测机构从图像中检测到面部时,使聚焦透镜移动到第1透镜位置;第2聚焦控制机构,其在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未从图像中检测到面部时,使聚焦透镜移动到不同于上述第1透镜位置的第2透镜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方框图;
图2A,图2B表示存储于ROM21中的聚焦位置表格的样子;
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基于摄影场景的优先全景聚焦的判断处理的动作的副流程图;
图5表示存储于ROM21中的被拍摄体距离表格的样子;
图6A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B为表示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A,图7B为表示所表示的面部检测框的样子的图;
图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只是将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作为适用于数码相机的一个实例。
(第1实施方式)
A.数码相机的结构
图1为表示实现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数码相机1的电路外观结构的方框图。
数码相机1由摄影透镜2(包括聚焦透镜2a,变焦透镜2b),电机驱动电路3,光阑兼快门4,垂直驱动器5,TG(timing generator)6,CCD7,取样保持电路8,模拟数字变换器9,彩色处理电路10,DMA控制器11,DRAM接口12,DRAM13,VRAM控制器14,VRAM15,数字视频编码器16,图像显示部17,JPEG电路18,DSP/CPU19,键输入部20,ROM21,闪光灯驱动部22,闪光灯发光部23,闪存24,数据总线25构成。
摄影透镜2含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的聚焦透镜2a,变焦透镜2b等。另外,在摄影透镜2上,连接电机驱动电路3。电机驱动电路3由如下构件构成:即分别沿光轴方向驱动聚焦透镜2a、变焦透镜2b的聚焦电机、变焦电机;以及按照从DSP/CPU19传送的控制信号,沿光轴方向驱动聚焦透镜2a、变焦透镜2b的聚焦电机驱动器、变焦电机驱动器。
光阑兼快门4包括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按照从DSP/CPU19传送的控制信号,使光阑兼快门4动作。该兼作光阑的快门4具有光阑和快门的功能。
光阑,是指控制从摄影透镜2进入的光量的机构。快门,是指控制CCD7感光时间的机构。CCD7的感光时间随快门的开闭的速度(快门速度)而变化。曝光可根据光阑和快门速度而确定。
CCD7通过垂直驱动器5,TG6进行扫摸驱动,对按照每一定周期进行成像的被拍摄体像的RGB值的各色的光的强度进行光电变换,将其输至给取样保持电路8。另外,该CCD7还具有作为电子快门的功能。该电子快门的快门速度通过垂直驱动器5、TG6而由DSP/CPU19控制。
取样保持电路8按照适合于CCD7的分辨率的频率,对从CCD7传送的模拟信号进行取样处理(比如,相关二重取样处理),并将其输出给模拟数字变换器9。另外,还在取样后,进行自动增益调整(AGC)。
模拟数字变换器9将经过取样处理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将其输出给彩色处理电路10。
彩色处理电路10进行包括白色平衡处理,图像内插处理,γ补偿处理等的彩色处理,并且根据RGB数据,生成亮度色差信号(YUV信号)。
DMA控制器11经由彩色处理电路10和DRAM接口12,在不经由DSP/CPU19的情况下与DRAM13之间进行数据转送。
DRAM接口12采用DMA控制器11和DRAM13之间的信号接口,以及DRAM13和总线25之间的信号接口。
DRAM13为可改写的半导体的一种,暂时存储通过CCD7摄制的图像数据(通过彩色处理电路10生成的YUV信号)的缓存,并且还用作DSP/CPU19的工作存储器。
VRAM控制器14为控制VRAM15和总线25之间以及VRAM15与数字视频编码器16之间的数据的转送的部分。根据需要,为控制显示用图像数据向VRAM15的写入,以及该图像数据从VRAM15的读出的部分。
VRAM15,为所谓的视频RAM,是对直通(スル一)图像、再生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暂时存储的存储器。
视频编码器16将从VRAM15读出的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并且在与图像显示部17的扫摸方式相对应的时刻依次输出。
图像显示部17,对从数字编码器16传送的模拟信号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进行显示。
JPEG电路18为进行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的压缩扩展的部分。JPEG电路18按照DSP/CPU19的控制信号,对存储于DRAM13中的图像数据(YUV信号)进行JPEG压缩处理,对存储于闪存(フラツシュメモリ)24中的图像数据进行JPEG扩展处理。
键输入部20包括可半按压全按压的快门按钮,模式切换键,变焦键(Wide键,Tele键),SET键,指针(cursor)键等的多个操作键,将与用户的键操作相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出给DSP/CPU19。
闪光灯驱动部22按照DSP/CPU19的控制信号,对闪光灯发光部23进行闪光驱动,闪光灯发光部23使闪光灯闪光。DSP/CPU19在通过CCD7的输出信号的亮度成分,或图中未示出的测光电路,判定拍摄场景较暗时,将控制信号传送给闪光灯驱动部22。
另外,闪存24为保存记录经压缩的图像的存储介质。
DSP/CPU19为具有进行变焦处理、AE处理、聚焦处理、面部检测处理等的功能,并且控制上述数码相机1的各部分的单片机。另外,DSP/CPU19包括时钟电路,该时钟电路还具有对日期、时刻进行计时,并且用作计时器的功能。
在ROM21中记录有DSP/CPU19的各部分所必需的控制程序,即,包括AE、聚焦处理等的各种控制所必需的程序,以及所必需的数据,DSP/CPU19通过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动作的方式,用作本发明的摄像装置。
此外,在ROM21中,存储有全景聚焦(パンフオ一カス)的聚焦位置表格。另外,全景聚焦指不进行自动聚焦处理,而获得聚焦位置(聚焦透镜位置),拍摄体距离,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获得的聚焦位置,与被拍摄体距离相对应的聚焦位置。
图2A表示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用于判定人物优先全对焦的情况下)聚焦位置表格的样子,分别设定与变焦倍率相对应的全对焦的聚焦位置。
图2B表示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用于已判定为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情况下)聚焦位置表格的样子。在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聚焦中,还包括近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聚焦、光阑未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的3个种类。
在用于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的聚焦位置表格中,分别设定与变焦倍率和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各种类型(近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未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相对应的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
图2B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可视为各种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所采用的聚焦位置表格的复合体,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判定摄影场景,根据该已判断的结果,采用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各种类型中的任一的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
由图2A和图2B可知,变焦倍率分为变焦1、变焦2、…、变焦7的7个等级,变焦1指几乎不进行变焦的状态(约1倍)的等级,变焦7指最大限度变焦的状态(变焦倍率接近最大的状态)的等级。
通过该变焦倍率和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人物优先全景聚焦、近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未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的全景聚焦),根据图2A和图2B的表格,必然地确定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
比如,在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为人物优先聚焦,变焦倍率为变焦4的情况下,获得被拍摄体深度在2.2~7m范围内这样的聚焦位置,在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为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变焦倍率为变焦2的情况下,获得被拍摄体深度在1.7~∞m的范围内这样的聚焦位置。
B.下面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特征的相应的方案的功能进行说明。
C.数码相机1的动作
根据图3的流程图,对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通过用户的键输入部20的模式切换键的操作,设定全景聚焦摄影模式,则DSP/CPU19开始CCD7的摄像,在与当前的变焦透镜2b的透镜位置相对应的焦距,进行AE处理,另外,在彩色处理电路10中,开始实施白色平衡处理等的图像处理的处理(步骤S1)。
另外,如果DSP/CPU19进行曝光、白色平衡等的设定,则开始下述的处理,即,将通过CCD7摄制的图像数据存储于DRAM13(缓存)中,之后,将已存储的图像数据存储于VRAM15中,经由数字视频编码器16,在图像显示部17中开始显示已摄制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开始所谓的直通图像显示(步骤S2)。
接着,在步骤S3,DSP/CPU19判断是否由用户进行了变焦操作。该判断通过与变焦键(Wide键,Tele键)的操作相对应的操作信号是否从键输入部20传送,而进行判断。此时,用户在打算对被拍摄体进行放大时,进行Tele键的操作,在打算对被拍摄体进行缩小时,进行Wide键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3,判定进行变焦操作,则进入步骤S4,DSP/CPU19按照该操作,进行变焦处理,进入步骤S5。此时,在进行Wide键的操作的情况下,以缩小(ズ一ムアウト)的方式进行变焦处理,在进行Tele键的操作的情况下,以放大(ズ一ムイン)的方式进行变焦处理。
该变焦处理也可为光学变焦,还可为电子变焦,也可将光学变焦和电子组合。在光学变焦的情况下,按照变焦键的操作,使变焦透镜2b移动。比如,在Tele键的情况下,将变焦透镜移动到望远侧,在Wide键的情况下,将变焦透镜移动到广角侧。另外,在电子变焦的情况下,按照符合变焦键的操作的剪辑(trimming)尺寸,对图像数据进行剪辑(trimming)处理,对经剪辑(trimming)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放大显示。比如,在Tele键的情况下,减小剪辑(trimming)尺寸,放大显示经剪辑(trimming)处理的图像,在Wide键的情况下,增加剪辑(trimming)尺寸,放大显示经剪辑(trimming)处理的图像。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判定未进行变焦操作,则照原样进入步骤S5。
如果进入步骤S5,则DSP/CPU19判断是否用户半按压快门按钮。该判断通过与快门按钮的半按压操作相对应的操作信号是否能够从键输入部20传送的方式进行。
如果在步骤S5中,判定未半按压快门按钮,则返回到步骤S3,如果在步骤S5,判定半按压快门按钮,则进入步骤S6,DSP/CPU19根据在半按压之前获得的直通图像,确定本摄影用的曝光值(光阑值、快门速度、放大率)以及白色平衡值等的摄影条件,并进行锁定,并且判断闪光灯模式为强制发光模式、自动闪光灯模式、发光禁止模式中的哪个模式,在闪光灯模式的情况下,还进行通过CCD7的输出信号的亮度成分(在半按压之前获得的直通图像)或图中未示出的测光电路摄制的图像是否较暗的判断,还进行使闪光灯闪光的判断,锁定闪光灯发光ON/OFF等的摄影条件。
接着,在步骤S7,DSP/CPU19获得当前的变焦倍率。
然后,在步骤S8,DSP/CPU19根据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前或之后摄制的图像数据,进行面部检测处理。即,进行在图像数据的内部是否具有人的面部的处理。在该面部检测处理中,检测已摄制的图像整体中的,具有10%以上的值的面部。即,未检测到已摄制的图像整体中的,仅仅具有小于10%的值的较小的面部。
由此,可判断用户是否拍摄人物。其原因在于,比如,图像整体中的,仅仅具有小于10%的值的面部的被拍摄体位于远离摄影者的情况下,这样的被拍摄体可视为单纯的通行人,与摄影者完全没有关系的人物。其原因在于:通常,按照某种程度,增加打算摄影的人的面部,而对其进行摄影。
另外,该面部检测处理为公知常识,不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是,也可为比如,通过对预先存储的普通的人的面部的特征数据(眼睛、眉毛、鼻、口、耳等的特征数据)和已摄制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核对,检测是否在已摄制的图像数据中,具有人的面部的图像数据的方法,还可为其它的方法。根据需要,可为检测人的面部的方法。
接着,在步骤S9,DSP/CPU19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面部。
如果在步骤S9,判断能够检测到面部,则判定打算摄影的真正的被拍摄体为人,进入步骤S10,DSP/CPU19判定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由此,采用图2A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
如果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则进入步骤S11,DSP/CPU19根据在步骤S7获得的变焦倍率,从图2A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人物优先用的聚焦位置,进入步骤S14。即,在检测到已摄制的图像整体中的,具有10%以上的值的面部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从摄影者(数码相机1),到规定距离的范围内具有人的情况下,获得人物优先的全景聚焦位置。由此,可获得对位于从摄影者到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作为想要摄影的真正的被拍摄体的人物进行对焦的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可快速地进行聚焦。
此外,设定已摄制的图像整体中的,面部的大小的下限(在这里,为10%),但是,也可设定下限和上限。在比如,面部检测处理中,可通过检测图像整体中的仅仅具有10%~30%的值的面部,而进一步限定从摄影者到构成被拍摄体的人物的距离。通过在聚焦位置表格中记录与此距离相对应的全景聚焦位置,而进一步高精度地获得对人物聚焦的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9,不能够检测到面部,则判定为是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进入步骤S12,DSP/CPU19进行基于摄影场景的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的判断处理。即,判断当前的摄影场景,根据已判断的摄影场景,判断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该判断处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采用图2B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聚焦位置。由于通过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是近景优先全景聚焦,还是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还是光阑未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获得的聚焦位置均不同,故根据摄影场景,判断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
接着,进入步骤S13,DSP/CPU19根据通过步骤S10的判断处理判断的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与在步骤S7获得的变焦倍率,从图2B所示的焦点位置表格,获得全景聚焦的焦点位置,进入步骤S14。
在比如,判定为近景优先全景聚焦,已获得的变焦倍率为变焦3的情况下,按照被摄场深度在1.5~5.2m的范围的方式获得聚焦位置。
如果进入步骤S14,则DSP/CPU19通过将控制信号送给电机驱动电路3,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获得的全景聚焦位置。
接着,在步骤S15,DSP/CPU19判断用户是否完全按压快门按钮。该判断通过与快门按钮的完全按压操作相对应的操作信号是否从键输入部20传送的方式进行。
如果在步骤S15,判定未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在完全按压之前,停留在步骤S15,如果判定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进入步骤S16,DSP/CPU19在步骤S6锁定的摄影条件下,进行静止画摄影处理,将通过JPEG电路18压缩的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闪存24中。
然后,按照图4的副流程图,对基于摄影场景的优先全景聚焦的判断处理进行说明。
在这里,通过进行如下判断:即是否是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摄影、是否是超高照度或超低照度、是否检测到闪烁、光源是否是太阳光、光阑是否打开,而进行摄影场景的判断,并根据所判断的摄影场景,进行是否为近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或是光阑未完全打开远景优先全景聚焦的判断处理。
如果进行图3的步骤S12,则进行图4的步骤S21,DSP/CPU19判断是否是闪光灯发光的摄影。该判断根据在图3的步骤S6锁定的摄影条件而进行。
在步骤S12,如果判定闪光灯发光的摄影,则进入步骤S25,如果判定不是闪光灯发光的摄影,则进入步骤S22。
如果判断不是闪光灯发光的摄影,则进入步骤S22,DSP/CPU19根据在图3的步骤S6锁定的摄影条件(或在快门按钮的半按压时获得的直通图像),判断是超高照度,还是超低照度。在判定为超高照度或超低照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如果判定既不是超高照度,也不超低照度,则进入步骤S23。该超高照度,超低照度的判断,基于对照射给CCD7的光进行变换而得到的电荷量而进行。
如果判定既不是超高照度,也不超低照度,进入步骤S23,则DSP/CPU19判断是否从快门按钮的半按压时获得的直通图像中,检测到闪烁。在检测到闪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在未检测到闪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
如果判定未检测到闪烁,进入步骤S24,则DSP/CPU19进行光源是否为太阳光的判断。如果判定为在步骤S6锁定的摄影条件的白色平衡,即,在彩色处理电路10中通过自动白色平衡处理获得的光的光源的色温为太阳光的色温,则判定为太阳光,如果判定通过自动白色平衡处理获得的光的光源的色温不是太阳光的色温,则判定太阳光以外的光(荧光灯,白热灯等)。在步骤S24中,如果判定不是太阳光,则进入步骤S25,如果判定为太阳光,则进入步骤26。
在步骤S21判定为闪光灯发光的摄影的情况下、在步骤S23判定为检测到闪烁的情况下、在步骤S24判定为光源不是太阳光的情况下,DSP/CPU19判定为近景优选全景聚焦(步骤S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判定为超高照度或超低照度的情况下,与在步骤S24判定光源为太阳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DSP/CPU19进行光阑是否打开的判断,该判断根据在步骤S6锁定的摄影条件而进行。
如果在步骤S26,判定为光阑完全打开,则DSP/CPU19判定为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步骤S27),如果判定为光阑未完全打开,则DSP/CPU19判定为光阑未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步骤S28)。
接着,如果进行优先全景聚焦的判断,则进行图3的步骤S13。
如此,根据摄影场景,判断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
另外,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后,进行基于面部检测处理,摄影场景的优先全景聚焦的判断处理,但是,也可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前的直通图像显示中,周期性地进行面部检测处理,还可进行基于面部检测处理和摄影场景的优先全景聚焦的判断处理。由此,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后,快速进行全景聚焦。
如上述那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判定为打算摄影的真正的被拍摄体是人,采用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图2A所示的那样的聚焦位置表格),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另外,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判定为打算摄影的真正的被拍摄体是风景等,采用背景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图2B所示的那样的聚焦位置表格),进行全景聚焦,由此,可对应于摄影对象,适当而快速地进行聚焦,可大幅度地提高对全景聚焦处理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的概率。
此外,由于还考虑变焦倍率,进行全景聚焦处理,故可适当地对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可大幅度地提高对全景对焦处理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概率。
还有,由于已摄制的图像整体中的,具有不足10%的值的面部未检测到,故可检测是否具有构成真正的摄影对象的人物。即,由于具有不足10%的值的较小的面部位于远离摄影者的位置,故这样的面部不是用户真正打算拍摄的被拍摄体,而认为是与摄影者没有任何关系的单纯的通行者等,由此,可将这样的面部视为风景的一部分。
另外,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根据摄影场景,判断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采用已判定的种类的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进行全景聚焦,由此可进行与摄影场景相对应的聚焦处理,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对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比如风景等,适当而快速地进行聚焦处理,可大幅度地提高对全景聚焦处理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的概率。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还可具有下述这样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果检测到已摄制的图像整体中的,具有10%以上的值的面部,则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从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仅仅与变焦倍率相对应的聚焦位置,但是,在本变形例中,根据已检测的面部的值等,改变聚焦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代替图2A的聚焦位置表格,在ROM21中记录图5所示的那样的被拍摄体距离表格。在该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分别设定与面部检测框的尺寸和变焦倍率相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关于该面部检测框,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下面按照图6A的流程图,对本变形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在图3的步骤S10,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则进入图6A的步骤S51,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图3的步骤S6的面部检测处理,检测到多个面部。
如果在步骤S51,判定没有检测到多个面部,即,判定仅仅检测到1个面部,则进入步骤S52,DSP/CPU19根据该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显示面部检测框。
图7A和图7B为表示所显示的面部检测框的样子的图,图7A为在检测到1个面部的情况下所显示的面部检测框31的样子的图。
观看图7A而知道,在已显示的(摄制的)图像内部检测的面部中显示面部检测框31。
该面部检测框31通过与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相对应的尺寸显示。即,在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小的情况下,按照较小的尺寸,显示面部检测框31,在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大的情况下,按照较大的尺寸,显示面部检测框31。
接着,在步骤S53,DSP/CPU19从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基于与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面部的大小)相对应而显示的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和已获得的变焦倍率,获得被拍摄体距离,而进入步骤S57。由于该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对应于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而确定,因此对于与记录于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的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和变焦倍率相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来说,设定与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尺寸和变焦倍率相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其原因在于,变焦倍率、从该面部到拍摄者(数码相机1)的距离因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尺寸而不同。比如,在变焦倍率相同的情况下,在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较大时的被拍摄体距离与较小时的被拍摄体距离中,较大时的被拍摄体距离较短。另外,在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在变焦倍率较大时的被拍摄体距离与较小时的被拍摄体距离中,变焦倍率较小时的被拍摄体距离较短。
另外,在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对应于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和变焦倍率,分别设定被拍摄体距离,但是,也可代替该方式,对应于面部的尺寸和变焦倍率,设定被拍摄体距离。另外,虽然可以设定被拍摄体距离,但是也可代替该方式,而象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设定聚焦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1,判定为检测到多个面部,则进入步骤S54,DSP/CPU19进行从已检测到的多个面部中,指定构成主被拍摄体的面部的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该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将在后面进行说明,但是为了简单说明,通过综合比较从视角的中间到面部的距离,面部的面积,面部类似度(顔らしい量),指定主被拍摄体。
如果通过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指定主被拍摄体,则进入步骤S55,DSP/CPU19根据已检测到的各面部的区域,分别显示面部检测框31,并且差别显示通过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指定的主被拍摄体。同样在该情况下,该面部检测框31按照与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相对应的尺寸显示。
图7B为表示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所显示的面部检测框,与差别显示的样子的图。
观看图7B而知道,在已显示的(已摄制的)图像内部检测的多个面部(人33的面部,人32的面部,人34的面部)中显示面部检测框31。另外,在这里知道,作为主被拍摄体指定的面部为33人的面部,按照与其它的被拍摄体之间形成差别的方式显示该主被拍摄体(面部检测框31的粗框显示)。另外,在这里,通过粗框显示面部检测框31,进行差别显示,但是,也可通过改变面部检测框31的线的种类(虚线,断线),颜色等,进行差别显示,还可独立于面部检测框31,显示表示为主被拍摄体的情况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S56,DSP/CPU19根据与作为主被拍摄体而被指定的面部的区域(面部的尺寸)相对应而显示的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与已获得的变焦倍率,从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获得被拍摄体距离,进入步骤S57。
如果进入步骤S57,DSP/CPU19采用图中未示出的被拍摄体距离/聚焦位置变换表格,获得与已获得的被拍摄体距离相对应的聚焦位置,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获得的聚焦位置,进行图3的步骤S15。
如此,由于根据已检测的面部的尺寸和变焦倍率,获得被拍摄体距离(聚焦位置),故可高精度地并且快速地对人物进行对焦,可大幅度提高对全景聚焦处理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概率。
另外,在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指定形成主被拍摄体的面部,并根据作为该主被拍摄体而指定的面部的尺寸和变焦倍率,获得被拍摄体距离,故可高精度地并且快速地对主被拍摄体进行对焦,可大幅度提高对全景聚焦处理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概率。
下面按照图6B的副流程图,对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到图6A的步骤S54,则进行图6B的步骤S71,DSP/CPU19获得从视角的中央到对角点的距离D0。从视角的中央到对角点的距离D0,由已摄制的图像尺寸确定。
接着,在步骤S72,DSP/CPU19计算已检测的各面部的视角距中间的距离Df。
然后,在步骤S73,DSP/CPU19计算已检测的各面部的区域的面积S。另外,该面积S也可为各面部的面部检测框31的面积。面部检测框31为与面部的区域相对应的尺寸。
接着,在步骤S74,DSP/CPU19计算已检测到的各面部的面部类似度F。该面部类似度指在比如,检测面部时,通过对普通的人的面部的特征数据(眼睛,眉毛,鼻,口,耳等的特征数据)和图像数据进行比较核对的方式,检测面部,但是,由于在相对该面部特征数据,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的情况下,检测到面部,故误差越小,面部类似度F越大。
之后,在步骤S75,DSP/CPU19根据在步骤S71~S74获得而计算的D0,Df,S,F,计算各面部的评价值T。该计算可通过评价值T=(α-Df/D0)+S×β+F×γ的计算式而计算。
其中,α:距离权重系数,β:面积权重系数,γ表示面部类似度权重系数。
在为该计算式的含义时,面部越接近视角的中间,面部的面积越大,越是类似面部的面部,评价值T越大。其原因在于:摄影者越是打算拍摄的被拍摄体,越偏靠于视角的中间,或越使面部增加而进行摄像,另外的原因在于:面部类似度低的被拍摄体不是面部的可能性高,为位于较远的位置的被拍摄体的面部的可能性高,可判定不属于打算真正拍摄的对象。
然后,在步骤S76,DSP/CPU19将在已计算的各面部的评价值T中的评价值最高的面部指定为主被拍摄体,进行图6A的步骤S55。
如此,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综合比较从视角到面部的距离、面部的面积、面部类似度,由此,从已检测到的多个面部中,快速地指定构成主被拍摄体的面部,即,摄影者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可快速对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
在过去,即使在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仍无法知道聚焦到哪个面部,无法指定用户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另外,相对已检测到的多个面部中的,任意一个面部,进行聚焦处理,或按照对已检测到的全部的面部进行对焦的方式进行聚焦处理,由此,无法按照对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最对焦的方式进行聚焦处理。
另外,人们还考虑下述的方法,其中,在登记本人的友人,家族等的具体的面部的特征数据,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进行该已登记的面部的个人认证处理,由此,将已登记的面部指定为主被拍摄体,进行聚焦处理,但是,必须登记各种具体的人物的面部,这是麻烦的,个人认证花费处理时间,由此,无法快速地指定主被拍摄体。
于是,按照即使在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仍快速而简单地对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方式,对从视角的中间到面部的距离、面部的面积、面部类似度进行综合比较,指定主被拍摄体。
即,通常,用户打算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位于视角的中间附近,另外,人们不认为减小真正的被拍摄体的面部而进行摄影,由此,考虑面部相对视角的中间的接近性,面部的尺寸,指定主被拍摄体。另外,面部类似度低的被拍摄体不为面部的可能性高,或位于较远的位置的被拍摄体的面部的可能性高,由此,还考虑面部类似度,指定主被拍摄体。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全景聚焦摄影模式由用户设定的情况下,进行全景聚焦处理,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自动聚焦摄影模式下,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进行全景聚焦里。在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由于是打算马上拍摄的状况的可能性高,故进行理应缩短聚焦处理时间的全景聚焦。
C.数码相机的动作
同样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具有与图1所示的相同的结构的数码相机1,实现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光学变焦,进行变焦处理。
按照图8~图10的流程图,对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通过用户的键输入部20的模式切换键的操作,设定自动聚焦摄影模式,则DSP/CPU19开始CCD7的摄像,在与目前的变焦透镜2b的透镜位置相对应的焦距,进行AE处理,另外,在彩色处理电路10中,开始进行白色平衡处理等的图像处理的处理(步骤S101)。
接着,DSP/CPU19在进行曝光,白色平衡等的设定时,开始下述的处理,即,将通过CCD7摄制的图像数据存储于DRAM13中,然后,将已存储的图像数据存储于VRAM15中,经由数字编码器16,在图像显示部17中显示已摄制的图像数据。开始所谓的直通图像显示(步骤S102)。
然后,在步骤S103,DSP/CPU19开始进行检测在依次摄制的图像数据内,是否具有人的面部的面部检测处理。该面部检测处理按照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式,检测具有已摄制的图像整体中的、10%以上的值的面部。
之后,在步骤S104,DSP/CPU19开始对已检测到的面部,按照与直通图像重合的方式显示面部检测框31的处理。该显示处理显然在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根据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显示面部检测框31,而且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不显示面部检测框31。该面部检测框31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描述的那样,按照与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相对应的尺寸进行显示。
接着,在步骤S105,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用户,进行变焦操作。
如果在步骤S105,判定进行变焦操作,则进入步骤S106,DSP/CPU19按照该操作,进行变焦处理,进入步骤S107。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5,判定未进行变焦操作,则照原样进入步骤S107。
如果进入步骤S107,则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面部检测处理,检测到多个面部。
如果在步骤S107,判定检测到多个面部,则进入步骤S108,DSP/CPU19进行从已检测到的多个面部中,指定形成主被拍摄体的面部的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该主被拍摄体指定处理如通过上述第1实施方式而说明的那样,进行图6B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
接着,在步骤S109,DSP/CPU19差别显示该指定的主被拍摄体的面部,进入步骤S110。在这里,如图7B所示的那样,通过粗框而显示面部检测框31,进行差别显示,但是,显然,也可通过其它的方法,进行差别显示。
另外,在步骤S107,在未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还包括未检测到1个面部的情况下),照原样进入步骤S110。
如果进入步骤S110,则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用户,半按压快门按钮。
如果在步骤S110,判定没有半按压快门按钮,则返回到步骤S105,如果在步骤S110,判断半按压快门按钮,则进入步骤S111,DSP/CPU19根据在半按压之前获得的直通图像,确定本摄影用的曝光值(光阑值,快门速度,放大率),白色平衡值等的摄影条件,将其锁定,并且判断闪光灯模式为强制发光模式、自动闪光灯模式、发光禁止模式中的哪个模式,在为闪光灯模式的情况下,还判断CCD7的输出信号的亮度成分(在半按压之前获得的直通图像),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测光电路摄制的图像是否较暗,还进行是否使闪光灯闪光的判断,将闪光灯发光ON/OFF等的摄影条件锁定。
接着,在步骤S112,DSP/CPU19判断在半按压快门按钮之前,是否能够检测到面部。
如果在步骤S112,判断能够检测面部,则进入步骤S113,DSP/CPU19判断是否检测到多个面部。
如果在步骤S113,判定检测到多个面部,则进入步骤S114,DSP/CPU19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前,在作为主被拍摄体而指定的面部的位置,设定AF区域,根据已设定的AF区域的图像数据,开始基于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进入到图9的步骤S117。
该基于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指下述的AF处理,其中,通过向电机驱动电路3,传送控制信号的方式在透镜可驱动的范围,使聚焦透镜2a从透镜端,检索移动到另一个透镜端,如果检测到AF区域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为峰值的透镜位置,则结束检索移动,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检测到的峰值的透镜位置,由此,实现聚焦。
另一方面,在于步骤S113,未检测多个面部,即,已检测的面部为1个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DSP/CPU19在已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设定AF区域,根据已设定的AF区域的图像数据,开始基于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进行图9的步骤S117。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2,判断为不能够检测到面部,则进入步骤S116,在视角的中央,设定AF区域,根据已设定的AF区域的图像数据,开始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进行图9的步骤S117。
如果进入步骤S117,则判断AF处理是否完成。在作为判定该AF处理完成的情况下,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检测到的对比度为峰值的透镜位置的情况下,显然判定AF处理完成,而且在无法检测到对比度为峰值的透镜的位置,在从聚焦透镜2a的透镜端,到另一个透镜端,检索移动完成的情况下,也判定AF处理完成。
如果在步骤S117,判定为AF处理未完成,则进入步骤S118,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用户,完全按压了快门按钮。
如果在步骤S118,判定为未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返回到步骤117。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7判定AF处理完成之前,在步骤S118判定为完全按压了快门按钮,则判定用户要求快速的摄影,为了判断是否进行全景聚焦处理,进入步骤S119。作为在AF处理完全完成之前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存在通过用户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等。
另外,即使进行该步骤S119,仍继续AF处理。
如果进入步骤S119,则DSP/CPU19获得目前的光学变焦倍率。
接着,在步骤S120,判断已获得的目前的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是否在1倍(Wide侧的倍率)~规定倍率之间。
如果在步骤S120判定为目前的变焦倍率不在1倍~规定倍率之间,即,判定为大于规定倍率,则进入步骤S121,DSP/CPU19判断AF处理是否完成,如果判定为AF处理未完成,则在判定为完成之前,停留在步骤S121。
在AF处理完成之前,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无论是否要求快速的摄影,不进行全景聚焦,进行AF处理的理由在于在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大于规定倍率的情况下,因被摄场深度变窄,故在这样的情况下之前,如果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则聚焦错位的可能性增加。于是,在变焦倍率大于规定倍率的情况下,虽然聚焦处理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在AF处理完成之前也无法进行摄影。由此,可适合地对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
如果在步骤S121,判定为AF处理完成,则进入步骤S122,DSP/CPU19判断AF处理是否失败。该判断,在无法检测到对比度为峰值的透镜位置,且从聚焦透镜2a的透镜端到另一透镜端检索移动完成的情况下,判定为失败。即,为无法检测聚焦透镜位置的情况。
如果在步骤S122,判定为AF处理未失败,则进入步骤S129,DSP/CPU19在由步骤S111锁定的摄影条件下,进行静止画摄影处理,将通过JPEG电路18压缩的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闪存24中。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22,判定为AF处理失败,则进行应转移到全景聚焦处理的步骤S123。
另外,如果在步骤S120,判定为目前的变焦倍率在1倍率~规定倍率之间,则应该移行到全景聚焦处理,而进入步骤S123。此时,也可强制地结束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
如果进入步骤S123,则DSP/CPU19判断是否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前能够检测到面部。
如果在步骤S123,判断为能够检测到面部,则进入步骤S124,DSP/CPU19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由此,采用图2A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
接着,如果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则进入步骤S125,DSP/CPU19,根据在步骤S119获得的变焦倍率,从图2A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人物优先用的聚焦位置,进入步骤S128。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23,判定无法检测面部,则进入步骤S126,DSP/CPU19进行基于摄影场景的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的判断处理。该判断处理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进行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那样的动作。
然后,如果根据摄影场景进行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的判断,则进入步骤S127,DSP/CPU19根据通过该判断处理判定的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与在步骤S119获得的变焦倍率,从图2B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进入步骤S128。
如果进入步骤S128,则DSP/CPU19通过将控制信号传送给电机驱动电路3而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获得的全景聚焦位置。
之后,在步骤S129,DSP/CPU19在由步骤S111锁定的摄影条件下进行静止画摄影处理,将通过JPEG电路18压缩的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闪存24中。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8完全按压快门按钮之前,在步骤S117判定为AF处理完成,则进入图10的步骤S130,DSP/CPU19判断AF处理是否失败。
如果在步骤S130,判定为AF处理失败,则进入步骤S131,DSP/CPU19获得目前的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
接着,在步骤S132,DSP/CPU19判断是否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前,能够到检测面部。
如果在步骤S132,判定能够检测面部,则进入步骤S133,DSP/CPU19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由此,采用图2A的聚焦位置表格,获得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
然后,如果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则进入步骤S134,DSP/CPU19根据在步骤S131获得的变焦倍率,从图2A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中获得人物优先用的聚焦位置,进入步骤S137。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32,判定为不能够检测面部,则进入步骤S135,DSP/CPU19进行基于摄影场景的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的判断处理。该判断处理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进行图4的流程图所示那样的动作。
接着,如果根据摄影场景,进行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的判断,则进入步骤S136,DSP/CPU19基于通过该判断处理判定的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与在步骤S131获得的变焦倍率,从图2B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中获得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进入步骤S137。
如果进入步骤S137,则DSP/CPU19通过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电机驱动电路3而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获得的全景聚焦位置,进入步骤S138。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30,判定为AF处理没有失败,则照原样进入步骤S138。
如果进入步骤S138,则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用户,将快门按钮完全按压。
如果在步骤S138,判定为未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在完全按压之前,停留在步骤S138,如果判定为完全按压了快门按钮,则进入步骤S139,在步骤S111锁定的摄影条件下进行静止画摄影处理,将通过JPEG电路18压缩的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闪存24中。
如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用户要求快速的摄影的情况下,比如,在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时,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判定打算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为人物,采用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图2A所示这样的聚焦位置表格),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另外,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判定为真正打算拍摄的被拍摄体为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比如,风景等,采用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图2B所示的那样的聚焦位置表格),进行全景聚焦,由此,能够根据摄影对象适当而快速地进行聚焦,可大幅度地提高对全景聚焦处理中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的概率。
另外,在未要求快速的摄影的情况下,在已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对该面部,进行自动聚焦处理,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对视角的中间,进行聚焦处理,由此,可以良好的精度对打算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
此外,即使在一口气完全按压的情况下,光学变焦倍率大于规定倍率的情况下,被摄场深度变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之前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则未聚焦的可能性增加,这样,通过进行自动聚焦处理,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对打算真正拍摄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
还有,在自动聚焦处理失败的情况下,由于无法检测到聚焦透镜位置,故根据面部的检测的有无或摄影场景进行全景聚焦,由此可对真正打算适当拍摄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另外,上述第2实施方式还可有下述这样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果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则从人物优先全景聚焦的聚焦位置表格中,获得仅仅与变焦倍率相对应的聚焦位置,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描述的那样,根据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大小等,改变聚焦位置。
在本变形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描述的那样,代替图2A的聚焦位置表格,记录图5所示的那样的被拍摄体距离表格。
下面按照图11的流程图,对本变形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在图9的步骤S124或图10的步骤S133,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则进行图11的步骤S151,DSP/CPU19判断是否在半按压快门按钮之前检测到多个面部。
如果在步骤S151,判定未检测到多个面部,即,如果已检测到的面部为1个,则进入步骤S152,DSP/CPU19根据对应于已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面部的尺寸)而显示的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与已获得的变焦倍率,从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获得被拍摄体距离,进入步骤S154。
另外,在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对应于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和变焦倍率分别设定被拍摄体距离,但是,也可代替该方式,对应于面部的尺寸和变焦倍率,设定被拍摄体距离。另外,虽然设定被拍摄体距离,但是,显然,也可代替该方式,设定聚焦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51,判定为检测到多个面部,则进入步骤S153,DSP/CPU19,基于与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前作为主被拍摄体而指定的面部的区域(面部的大小)相对应而显示的面部检测框31的尺寸与已获得的变焦倍率,从被拍摄体距离表格中获得被拍摄体距离,进入步骤S154。
如果进入步骤S154,则DSP/CPU19采用图中未示出的被拍摄体距离/聚焦位置变换表格,获得与已获得的被拍摄体距离相对应的聚焦位置,将聚焦透镜2a移动到已获得的聚焦位置,进行图9的步骤S129,图10的步骤S138。
如此,根据已检测的面部的尺寸和变焦倍率,获得被拍摄体距离(聚焦位置),由此,可高精度而快速地对人物进行聚焦,可大幅度地提高对全景聚焦处理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的概率。
此外,在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由于指定构成主被拍摄体的面部,根据作为该主被拍摄体而指定的面部的尺寸和变焦倍率,获得被拍摄体距离,故可高精度而快速地对主被拍摄体,进行聚焦,可大幅度地提高对全景聚焦处理的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的概率。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光学变焦,进行变焦处理,但是,也可采用光学变焦处理和电子变焦处理,进行变焦处理。在此情况下,在图9的步骤S120,根据通过光学变焦而变焦的变焦倍率是否大于变焦倍率的方式进行判断。
此外,也可代替光学变焦,而通过电子变焦,进行变焦处理。在此情况下,如果在图9的步骤S118,判定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结束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在步骤S119,获得电子变焦倍率,然后,照原样进入步骤S123。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还有,如果在第2实施方式中,半按压快门按钮,则开始AF处理(图8的步骤S114~步骤S116),对于在AF处理完成之前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在步骤S118,按照Y分支),如果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即,如果判定用户要求快速的摄影,但是,也可通过下述的动作判断是否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
首先,按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进行是否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第1次判断。
如果在图8的步骤S110,半按压快门按钮,并在步骤S111,锁定AE、AWB等,则进入图12的步骤S201,DSP/CPU19启动计时器。另外,DSP/CPU19包括时钟电路,还具有作为计时器的功能。
接着,在步骤S202,DSP/CPU19进行是否计时结束(time up)的判断。该判断通过计时器是否经过规定时间(比如,0.05秒)而进行。
如果在步骤S202,判定没有计时结束(time up),即,如果判定计时器未经过规定时间,则进入步骤S203,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用户,将快门按钮完全按压。
如果在步骤S203,判定没有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返回到步骤S202。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3,判定为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完全按压了快门按钮,则判定为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进入步骤S204,DSP/CPU19获得目前的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
然后,在步骤S205,判断为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是否在1倍~规定倍率之间。
如果在步骤S205,判定为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在1倍~规定倍率之间,则进入图9的步骤S123。由此,进行与面部的检测的有无相对应的全景聚焦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2,判定诶未完全按压快门按钮,而计时结束(timeup),则判定未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而对其进行半按压,进入步骤S206。另外,同样在于步骤S205,判定为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不在1倍~规定倍率之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6。其原因如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
如果进入步骤S206,则DSP/CPU19判断是否在半按压快门按钮之前,检测到面部。
如果在步骤S206判定为可检测到面部,则进入步骤S207,DSP/CPU19判断是否检测到多个面部。
如果在步骤S207判定为检测到多个面部,则进入步骤S208,DSP/CPU19在快门按钮半按压之前作为主拍摄体而指定的面部的位置,设定AF区域,根据已设定的AF区域的图像数据,开始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进入步骤S211。
另一方面,如果在S207,未检测到多个面部,即,如果检测到的面部为1个,则进入步骤S209。DSP/CPU19在已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设定AF区域,根据已设定的AF区域的图像数据,开始基于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进入步骤S211。
此外,如果在步骤S206,判定不能够检测到面部,则进入步骤S210。DSP/CPU19在视角的中间,设定AF区域,根据已设定的AF区域的图像数据,开始基于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处理,进入步骤S211。
如果进入步骤S211,则DSP/CPU19判断AF处理是否完成。
如果在步骤S211,判定为AF处理未完成,则停留在步骤S211直到判定为完成,如果判定为AF处理完成,则进入步骤S212,DSP/CPU19判断是否在步骤S202计时结束(time up)而进行AF处理。
如果在步骤S211判定为计时结束(time up)而进行AF处理,则进行图10的步骤S130。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11,判定为计时结束(time up),未进行AF处理,即在步骤S205变焦倍率不在1倍~规定倍率之间而进行AF处理,则进入图9的步骤S122。
下面根据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第2次进行的、是否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判断进行说明。该图13的流程图的动作是对如下情况进行判断的动作:即如果未在一定时间以上维持快门按钮的半按压状态,则是否为通过DSP/CPU19未检测到与快门按钮半按压相对应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的一口气完全按压的动作。
另外,图13的流程图为将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一部分变更之后的图,其引用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而进行说明。
如果差别显示在图8的步骤S109中指定的主被拍摄体的面部,另外如果判定在步骤S107未检测到多个面部,则进入图13的步骤S251,DSP/CPU19判断是否通过用户,对快门按钮进行了半按压。
如果在步骤S251,判定为未半按压快门按钮,则进入步骤S252,DSP/CPU19进行是否由用户将快门按钮完全按压的判断。
如果在步骤S252,判定为没有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返回到图8的步骤S105。
如果在步骤S252,未判定为半按压快门按钮,而判定为完全按压快门按钮,则判定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进入步骤S253,DSP/CPU19锁定曝光值、白色平衡值、以及闪光灯发光的ON/OFF等的摄影条件,进入图12的步骤S204。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51,判定为半按压了快门按钮,则判定为没有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而将其半按压,进入步骤S254。DSP/CPU19锁定曝光值、白色平衡值、以及闪光灯发光的ON/OFF等的摄影条件,进入图12的步骤S206。
另外,在此时的图12的步骤S212的判断中,判断是否半按压了快门按钮而进行AF处理,如果判定为在步骤S211半按压了快门按钮而进行AF处理,则进入图10的步骤S130,如果判定为完全按压了快门按钮而进行AF处理,则进入图9的步骤S122。
还有,快门按钮为具有可进行半按压操作,完全按压操作这样的2级的行程的按钮,但是,也可为仅仅1级操作的按钮(不具有2级行程的按钮,即,只能够按压的按钮)。在此情况下,设置检测是否手指触及快门按钮的顶部的接触传感器,通过检测到手指触及接触传感器,判定半按压快门按钮,通过下压快门按钮,则判定完全按压快门按钮。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一口气完全按压的情况下,如果进行面部检测,则判定为人物优先全景聚焦,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图9的步骤S124,S125,S128,或图11的步骤S151~步骤S154),如果判定为没有检测到面部,则判定为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图9的步骤S126,S127,S128),但是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也可进行自动聚焦处理,还可完全不进行聚焦处理。在此情况下,设定人物摄影模式,还可在进行人物摄影模式的设定时进行。
同样在此情况下,在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可快速而适合地对真正的被拍摄体的人物,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可大幅度地提高对被拍摄体进行聚焦的概率。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还可包括下述这样的变形例。
(01)图2A和图2B所示的聚焦位置表格、图5所示的被拍摄体距离表格,设定了与变焦倍率相对应的聚焦位置、被拍摄体距离,但是也可设定仅仅与基准倍率(比如,变焦1)相对应的聚焦位置、被拍摄体距离,与目前的变焦倍率相对应,修正所设定的聚焦位置、被拍摄体距离。
此外,也可不采用聚焦位置表格、被拍摄体距离表格,而采用计算式,计算聚焦位置、被拍摄体距离。
另外,也可为不考虑变焦倍率的聚焦位置。
(02)此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仅仅在光阑变焦的变焦倍率从1倍~规定倍率的情况下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在光阑变焦的变焦倍率大于规定倍率的情况下,也可进行自动聚焦处理。
在该情况下,也可与是否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的情况无关,对应于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进行聚焦处理。另外,也可设置多种全景聚焦的种类(人物优先全景聚焦、近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未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对应于已判定的优先全景聚焦的种类,进行全景聚焦处理,但是也可为1种。即,全景聚焦处理也可不为多种。
以往,与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无关一致地进行全景聚焦处理,但是,如果在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大于规定倍率的情况下之前一直进行全景聚焦处理,则无法聚焦的可能性高,无法进行适合的全景聚焦处理。
于是,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限制在1倍~规定倍率之间,进行全景聚焦处理,由此,可快速而适合地对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聚焦。另外,在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大于规定倍率的情况下,即使花费稍稍的时间的情况下,仍进行聚焦处理,由此,可适合地对真正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
(03)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置多种人物以外的被拍摄体优先全景聚焦(近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光阑未完全打开的远景优先全景聚焦),但是也可为1种。
(04)此外,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均不过是作为最佳实施方式的单纯的实例,是为了能够更加良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结构等而描述的,但是,其并不构成对后附的权利要求的限定。
于是,针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进行的多种多样的变形或修正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解释为通过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的方案。
最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摄像装置适用于数码相机1的情况下进行了说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需要,如果为可对被拍摄体,进行聚焦的设备,则是可适用的。

Claims (19)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机构,其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像;
面部检测机构,其基于由上述摄像机构摄制的图像数据,来检测面部;
判断机构,其判断是否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检测出面部;
面部聚焦控制机构,其控制方式为,在由上述判断机构判断检测出面部的情况下,对该面部进行聚焦处理;
摄影场景判断机构,其在由上述判断机构判断未检测出面部的情况下,基于由上述摄像机构摄制的图像数据,判断摄影场景;
全景聚焦选择机构,其基于由上述摄影场景判断机构判断的摄影场景,选择全景聚焦的种类;
全景聚焦控制机构,其控制方式为,进行与由上述全景聚焦选择机构判定的全景聚焦的种类所对应的全景聚焦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面部个数判断机构,其判断在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检测出面部时所检测到的面部是一个还是多个;
面部指定机构,其在由上述面部个数判断机构判定为所检测到的面部是多个时,从多个所检测到的面部中指定成为主被拍摄体的面部,
并且,上述面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在由上述面部个数判断机构判断为所检测到的面部是一个时,对所检测到的面部进行聚焦处理;并且在由上述面部个数判断机构判断为所检测到的面部是多个时,对上述主被拍摄体进行聚焦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控制机构,该显示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使由上述面部指定机构所指定的主被拍摄体差别显示,
所述面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对由上述显示控制机构所差别显示的主被拍摄体进行聚焦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部指定机构,根据所检测的各面部的大小、各面部的距离视角中心的距离、以及各面部的面部视差条件这些各条件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条件,指定成为主被拍摄体的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部检测机构从由上述摄像机构摄制的图像全体中仅仅检测出具有规定比例以上的尺寸的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在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检测出面部时,通过取得人物优先用聚焦位置,对该检测到的面部进行聚焦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在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检测出面部时,基于该检测到的面部的尺寸,进行聚焦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影场景判断机构,基于是否是闪光灯发光的摄影、是否是超高照度或超低照度、是否检测到闪烁、光源是否为太阳光、是否为光阑完全打开的条件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条件,而判断上述摄影场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变焦处理的实施使变焦倍率变更的变焦控制机构,
上述面部聚焦控制机构及全景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在也考虑由上述变焦控制机构所变更的变焦倍率下,进行上述聚焦处理及上述全景聚焦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快门按钮,其能半按压和完全按压,且用于指示摄影;
第1判断机构,其判断是否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一口气完全按压;
第2判断机构,其判断是否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半按压,
并且,上述面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在由上述第1判断机构判断为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时,对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检测出的面部进行聚焦处理,
在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未检测出面部时,
上述全景聚焦控制机构按照进行与由上述全景聚焦选择机构选择的全景聚焦的种类所对应的全景聚焦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按照对被拍摄体进行自动聚焦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的自动聚焦控制机构,
上述自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在由上述第2判断机构判断为对快门按钮进行了半按压时,对上述所检测到的面部进行聚焦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由上述变焦控制机构所变更的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是否小于规定变焦倍率的变焦倍率判断机构,
上述聚焦控制机构,在上述变焦倍率判断机构判断为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不小于规定变焦倍率时,禁止上述第1全景聚焦处理及第2全景聚焦处理的控制,
上述自动聚焦控制机构,在上述变焦倍率判断机构判断为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不小于规定变焦倍率时,按照进行自动聚焦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
在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检测出面部时,针对基于由所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的AF区域,进行自动聚焦处理;在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未检测出面部时,针对规定位置的AF区域,进行自动聚焦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动聚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式为,
在判断为由上述面部检测机构检测出面部的情况下,在由上述面部个数判断机构判断为所检测的面部为一个时,针对基于所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的AF区域,进行自动聚焦;在由上述面部个数判断机构判断为所检测的面部为多个时,针对基于由上述面部指定机构指定的面部的位置的AF区域,进行自动聚焦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上述自动聚焦控制机构的自动聚焦处理是否失败的AF失败判断机构,
上述全景聚焦控制机构,在上述AF失败判断机构判断为自动聚焦处理失败时,按照进行全景聚焦处理的方式实施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判断机构,在从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半按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完全按压的情况下,判断为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一口气完全按压;
上述第2判断机构,在从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半按压起以未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完全按压的状态经过上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半按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判断机构,在上述第2判断机构未判断为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半按压、而判断为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完全按压的情况下,判断为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一口气完全按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由上述第2判断机构判断为对快门按钮进行了半按压之后,判断是否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完全按压的第3判断机构,
上述第1判断机构,在由上述第3判断机构判断为对上述快门按钮进行了完全按压时、且上述自动聚焦控制机构的自动聚焦处理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了一口气完全按压快门按钮。
19.一种摄像控制方法,其是摄像装置进行的摄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摄像控制步骤,其按照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像的方式进行控制;
面部检测步骤,其基于由上述摄像控制步骤所摄制的图像数据,来检测面部;
判断步骤,其判断是否由上述面部检测步骤检测出面部;
面部聚焦控制步骤,其在由上述判断步骤判断检测出面部的情况下,按照对该面部进行聚焦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
摄影场景判断步骤,其在由上述判断步骤判断未检测出面部的情况下,基于由上述摄像控制步骤所摄制的图像数据,判断摄影场景;
全景聚焦选择步骤,其基于由上述摄影场景判断步骤判断的摄影场景,判定全景聚焦的种类;
全景聚焦控制步骤,其按照进行与由上述全景聚焦选择步骤选择的全景聚焦的种类所对应的全景聚焦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
CN201410111277.1A 2007-05-18 2008-05-16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5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3312A JP4858849B2 (ja) 2007-05-18 2007-05-18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7-133312 2007-05-18
CNA2008101611670A CN101359151A (zh) 2007-05-18 2008-05-16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611670A Division CN101359151A (zh) 2007-05-18 2008-05-16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5729A true CN103905729A (zh) 2014-07-02
CN103905729B CN103905729B (zh) 2018-01-16

Family

ID=4014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127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5729B (zh) 2007-05-18 2008-05-16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A2008101611670A Pending CN101359151A (zh) 2007-05-18 2008-05-16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611670A Pending CN101359151A (zh) 2007-05-18 2008-05-16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141141A1 (zh)
JP (1) JP4858849B2 (zh)
KR (1) KR100944908B1 (zh)
CN (2) CN103905729B (zh)
TW (1) TWI38955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1674A (zh) * 2016-02-05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对焦方法
CN105812652A (zh) * 2015-07-29 2016-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
CN106375671A (zh) * 2016-11-22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7172352A (zh) * 2017-06-16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9788193A (zh) * 2018-12-26 2019-05-21 武汉市澜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单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149482A (zh) * 2019-06-28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65897A (zh) * 2019-07-08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修正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0773A (zh) * 2019-08-16 2019-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0738A (ja) * 2003-08-04 2005-03-17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44422B2 (ja) * 2007-09-28 2013-0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5189913B2 (ja) * 2008-07-14 2013-04-24 イーストマン コダック カンパニー 画像処理装置
US20100214445A1 (en) * 2009-02-20 2010-08-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Image capturing metho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570429B2 (en) 2009-02-27 2013-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0226558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08355B2 (en) * 2010-06-04 2015-04-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utomatic depth camera aiming
JP5593990B2 (ja) * 2010-09-08 2014-09-2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画素信号読出し方法
EP2667231B1 (en) * 2011-01-18 2017-09-06 FUJIFILM Corporation Auto focus system
TW201236448A (en) * 2011-02-24 2012-09-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uto-focusing camera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focusing of the camera
JP6131519B2 (ja) * 2012-01-31 2017-05-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907610B2 (ja) * 2012-02-03 2016-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KR101880636B1 (ko) * 2012-07-25 2018-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TWI519840B (zh) * 2012-11-22 2016-02-0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夠即時對特定可移動物件進行自動對焦的方法、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攝影裝置、以及儲存用來執行即時對特定可移動物件進行自動對焦之電腦程式的電腦可讀式儲存媒體
CN103856708B (zh) * 2012-12-03 2018-06-29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的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WO2014097734A1 (ja) * 2012-12-19 2014-06-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034701B2 (ja) * 2013-01-11 2016-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JP6316023B2 (ja) * 2013-05-17 2018-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制御装置
JP2015014672A (ja) * 2013-07-04 2015-01-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制御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51231B2 (ja) * 2013-10-18 2018-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6403473B2 (ja) * 2014-07-22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18255B2 (ja) * 2014-12-24 2019-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9648236B2 (en) * 2015-02-19 2017-05-09 Blackberry Limited Device with a front facing camera having discrete focus positions
BR102015005929B1 (pt) * 2015-03-17 2021-11-30 Samsung Eletrônica Da Amazônia Ltda Sistema e método para composição e compressão de vídeo com base em contexto a partir de objetos com resolução espacial normalizada
JP2017009769A (ja) * 2015-06-22 2017-01-12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撮像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US10402251B2 (en) * 2015-07-24 2019-09-03 Nxp Usa, Inc. DMA controller for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DMA controller
KR102460838B1 (ko) 2015-08-28 2022-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얼굴 검출을 이용한 카메라의 자동 초점 조절 방법 및 카메라 제어 장치
CN106888352B (zh) * 2015-12-16 2020-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焦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803090B (zh) * 2019-01-25 2021-09-28 睿魔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人拍摄自动变焦方法及系统、无人摄像机及存储介质
CN110568699A (zh) * 2019-08-29 2019-12-13 东莞西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最多支持12相机同时自动对焦的控制方法
WO2024025182A1 (ko) * 2022-07-26 2024-02-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 개의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영상을 획득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4891A (ja) * 2002-05-23 2003-12-03 Canon Inc 撮影モード自動設定カメラ
CN1568489A (zh) * 2001-10-17 2005-01-19 拜尔丹泰梯系统公司 用于记录和自动识别确认的面部成像系统
CN1716078A (zh) * 2004-06-03 2006-01-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设备和图像拾取方法
US20060181634A1 (en) * 2005-02-16 2006-08-17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utofocus function
CN1823298A (zh) * 2003-07-15 2006-08-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对象决定装置和摄像装置
JP2006251653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909603A (zh) * 2005-08-05 2007-02-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917585A (zh) * 2005-06-29 2007-0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以及自动聚焦控制方法
US20070096024A1 (en) * 2005-10-27 2007-05-03 Hiroaki Furuya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4848B2 (en) * 2001-01-05 2006-04-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ropping graphical images
JP5011625B2 (ja) 2001-09-06 2012-08-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4461747B2 (ja) * 2003-09-10 2010-05-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対象決定装置
US7526193B2 (en) * 2003-07-15 2009-04-28 Omron Corporation Object determin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5070738A (ja) 2003-08-04 2005-03-17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130641B2 (ja) 2004-03-31 2008-08-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78343A (ja) 2004-12-24 2006-07-06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KR100608596B1 (ko) * 2004-12-28 2006-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얼굴 검출을 기반으로 하는 휴대용 영상 촬영 기기 및영상 촬영 방법
JP4644883B2 (ja) * 2006-02-27 2011-03-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8489A (zh) * 2001-10-17 2005-01-19 拜尔丹泰梯系统公司 用于记录和自动识别确认的面部成像系统
JP2003344891A (ja) * 2002-05-23 2003-12-03 Canon Inc 撮影モード自動設定カメラ
CN1823298A (zh) * 2003-07-15 2006-08-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对象决定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716078A (zh) * 2004-06-03 2006-01-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设备和图像拾取方法
US20060181634A1 (en) * 2005-02-16 2006-08-17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utofocus function
JP2006251653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917585A (zh) * 2005-06-29 2007-0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以及自动聚焦控制方法
CN1909603A (zh) * 2005-08-05 2007-02-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US20070096024A1 (en) * 2005-10-27 2007-05-03 Hiroaki Furuya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2652B (zh) * 2015-07-29 2019-1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
CN105812652A (zh) * 2015-07-29 2016-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
CN105791674A (zh) * 2016-02-05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对焦方法
CN105791674B (zh) * 2016-02-05 2019-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对焦方法
CN106375671A (zh) * 2016-11-22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6375671B (zh) * 2016-11-22 2020-03-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7172352A (zh) * 2017-06-16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US10951808B2 (en) 2017-06-16 2021-03-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focusing control, mobile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09788193A (zh) * 2018-12-26 2019-05-21 武汉市澜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单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788193B (zh) * 2018-12-26 2021-03-02 武汉市澜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单元控制方法
CN110149482A (zh) * 2019-06-28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59179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65897A (zh) * 2019-07-08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修正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0773A (zh) * 2019-08-16 2019-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47223A1 (en) 2012-06-14
KR20080101780A (ko) 2008-11-21
TW200908710A (en) 2009-02-16
JP4858849B2 (ja) 2012-01-18
TWI389557B (zh) 2013-03-11
JP2008289004A (ja) 2008-11-27
US8730375B2 (en) 2014-05-20
CN101359151A (zh) 2009-02-04
KR100944908B1 (ko) 2010-03-03
CN103905729B (zh) 2018-01-16
US20090141141A1 (en)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5729A (zh) 摄像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US767258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JP495794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46640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794852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JP2007241288A (ja) 自動焦点実行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自動焦点調整装置
JP2008141740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513046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70237513A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JP200823610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200121136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構図補助フレーム選択方法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US7822327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scene mode
JP4200428B2 (ja) 顔領域抽出方法及び装置
CN102629068B (zh) 拍摄设备、显示控制方法
JP2011175281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4157417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af制御時の露出設定方法
JP476790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23059952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9252069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8764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3060979A (ja) 電子カメラ
JP5055569B2 (ja) カラー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915272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419869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10002684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photographing information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