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691B - 电动式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式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691B
CN103797691B CN201180073409.0A CN201180073409A CN103797691B CN 103797691 B CN103797691 B CN 103797691B CN 201180073409 A CN201180073409 A CN 201180073409A CN 103797691 B CN103797691 B CN 103797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terminal
electric driving
connection terminal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34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691A (zh
Inventor
伊藤慎
伊藤慎一
马诘晴希
山村明弘
逸见晋介
宫嶋正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97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8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associated with geared commutator motors of the worm-and-whee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25Detect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包括电动机和对电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电动式驱动装置中,不需要将电动机端子与控制装置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的螺钉,通过减少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来实现成本降低。本发明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包括电动机(1);以及控制装置(20),其配置在电动机(1)的转轴(2)的轴线上,并对电动机(1)进行控制,在电动机(1)上具有朝向控制装置(20)且与转轴(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电动机端子(13),并且在电动机端子(13)的靠控制装置(20)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狭缝(13a),在控制装置(20)上具有电动机连接端子(34),该电动机连接端子(34)设置在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线上,并与电动机端子(13)连接,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被压入固定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

Description

电动式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对车辆的方向盘输出辅助转矩的电动机和对该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的电动式驱动装置,该电动式驱动装置例如用于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电动式驱动装置,其具有对车辆的方向盘输出辅助转矩的电动机和对该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安装于电动机。作为这种电动式驱动装置,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配置在电动机的转轴的轴线上并固定于电动机。此时,电动机的供电部和控制单元的接合部穿过设于外壳、壳体或是两者上的开口部,使用螺钉在外壳内或壳体内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48754号公报(图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使用的电动式驱动装置中,需要将电动机的供电部与控制装置的接合部电连接的螺钉。此外,在使用螺钉来进行接合时,也需要螺钉的配置空间及螺钉紧固用工具的插入空间。其结果是,存在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增加而使成本升高并且使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电动式驱动装置中,通过使用螺钉紧固用工具从开口部对螺钉进行接合,来将供电部与接合部进行接合,因此,存在来自外部的异物(灰尘、水滴等)进入上述接合部位而无法确保接合部位的绝缘性,或是因水滴附着在接合部位上而生锈,从而使导电性降低的可能性。此外,为了确保上述接合部位的绝缘性、防水性,在螺钉紧固后,还需要使用盖子将螺钉紧固用工具的插入口堵塞。藉此,存在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增加而使成本进一步增加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在包括电动机和控制装置的电动式驱动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减少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配置在上述电动机的转轴的轴线上,并对上述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其中,上述控制装置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对上述电动机进行驱动,其由进行上述电动机的电流切换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及与上述开关元件电连接的被动元件构成;以及框体,在该框体上通过绝缘树脂嵌件成形有分别与上述被动元件的各端子连接的多个导电板,并且上述被动元件配置在该框体上,在上述电动机和上述控制装置中的一方上具有朝向上述电动机和上述控制装置中的另一方且与上述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一端子,并且,在上述第一端子的、靠上述电动机和上述控制装置中的另一方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狭缝,在上述电动机和上述控制装置中的另一方上具有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设置在上述第一端子的延伸线上,并与上述第一端子电连接,通过上述狭缝将上述第二端子夹持,从而使上述第一端子以被压入上述第二端子的状态固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电动机和控制装置的电动式驱动装置中,能提供一种能减少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另外,将被动元件配置在一体成型有导电板的框体上,并将各端子分别与导电板连接,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组装作业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的电路图。
图4是图1的电动机端子13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图1的功率模块21的立体图。
图6是在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状态固定之前,电动机端子13靠近引导部31时的框体3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式驱动装置200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功率模块62的立体图。
图9是在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状态固定之前,电动机端子13靠近开口部62a时的功率模块6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动式驱动装置300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外壳66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在图10的电动式驱动装置300中,在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连接之前的外壳66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在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状态固定之前,电动机端子13靠近引导部43时的绝缘构件4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其它方式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根据图1至图6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但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符号来进行说明。
图1至图3分别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的剖视图、分解立体图、电路图。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是在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使用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包括对车辆的方向盘输出辅助转矩的电动机1和对该电动机1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20。
电动机1是三相无刷电动机,其包括:转轴2;转子4,该转子4在转轴2上固定有例如磁化成十极的圆筒状的永磁体3;定子5,该定子5设置在转子4的周围;铁制的轭6,该轭6对定子5进行固定;以及联接器7,该联接器7固定于转轴2的端部,对电动机1的转矩进行传递。
定子5具有:例如十二个突极8,这十二个突极8与永磁体3的外周相对;以及电枢绕组10,该电枢绕组10通过安装于突极8的绝缘体9进行卷绕,且与U、V及W这三相连接。电枢绕组10例如为三角形连接,各绕组端部各自通过铆接、焊接等接合方法而与三根接线柱(中间构件)12U、12V、12W连接,其中,这三根接线柱12U、12V、12W被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的圈状的保持件11支承。另外,将永磁体3的极数设为10极,将定子5的突极数设为12个,但不限定于上述组合,也可以是其它极数、突极数的组合,此外,电枢绕组10为三角形连接,但不局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是星形连接。
在圆环状的保持件11上,呈同心圆状地形成有凹状的槽部(支承部)11a,槽部11a的数量与接线柱12的数量相同。圆弧形状的各接线柱12被槽部11a支承。此外,接线柱12分别通过铆接、焊接等接合方法而与电动机端子(第一端子)13连接,该电动机端子13从电动机1朝向控制装置20以与转轴2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上述电动机端子13的数量与接线柱12的数量相同。此时,电动机端子13配置在比槽部11a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另外,接线柱12由耐热蠕变特性比电动机端子13低的铜合金制作成。另外,蠕变是指受到一定温度、一定应力的材料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产生的变形,耐热蠕变特性高的材料是指相对于热量,受到一定应力后的材料的历时劣化程度(变形程度)小的材料。
在此,一边参照图1、图4,一边对电动机端子13进行说明。图4是图1的电动机端子13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如图4所示,电动机端子13例如为柱状,其在控制装置20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狭缝13a,通过上述狭缝13a来形成两个臂部13b。此外,如图1所示,在靠电动机1一侧(与形成有狭缝13a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弯曲部13d弯曲加工成L字形,藉此,来形成与转轴2的轴向垂直的端面13e。在各臂部13b的前端部且在形成有狭缝13a的一侧(电动机端子13的内侧,参照图4),在狭缝13a的两侧形成有锥部13c1,随着朝向锥部13c1的前端,狭缝宽度W逐渐增大,即臂部13b的宽度逐渐减小。端面13e在轴向上与保持件11的抵接面11b抵接而被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臂部13b的前端部、即没有形成狭缝13a的一侧(电动机端子13的外侧,参照图4),也形成有锥部13c2。
此外,电动机端子13是通过对高导电、高强度的特殊铜合金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的,该特殊铜合金是在车载用连接器等中使用的铜合金,且耐热蠕变特性比后述的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耐热蠕变特性高。此外,在冲压加工之后,在冲压加工面上,例如利用锡等实施镀层处理。
接着,对控制装置20进行说明。对电动机1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20包括:功率模块(半导体模块)21及继电器模块(半导体模块)60,上述功率模块21及继电器模块60是使用模塑树脂对半导体开关元件23进行封闭而成的;控制基板25,该控制基板25由绝缘印刷基板构成;被动元件(线圈40、电容器41),该被动元件与半导体开关元件23连接;框体30,该框体30通过绝缘树脂而将多个导电板33嵌件成形;铝铸件制的散热器35;电源连接器37、信号连接器38及转矩传感器连接器39,其中,上述电源连接器37与车辆的蓄电池50电连接,上述信号连接器38经由外部配线与车辆侧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上述转矩传感器连接器39经由外部配线输入、输出来自转矩传感器51的信号;铝铸件制的外壳36,该外壳36对轭6进行固定;以及解析器29,该解析器29为对转子4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旋转位置传感器。解析器29具有解析器用转子29a及解析器用定子29b。在此,示出了以旋转位置传感器为解析器29的情况,但不局限于这种情况,例如,也可以使用磁阻元件、霍尔IC等其它磁检测元件。
在此,一边参照图1、图3及图5,一边对功率模块21进行说明。图5是图1的功率模块21的立体图,其中,图5(a)是功率模块21单体的立体图,图5(b)是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焊接到图5(a)的功率模块21后的立体图。
功率模块21是在形成有配线图案的、铜或铜合金制的引线框22上,使用焊料安装有构成三相电桥电路的FET(场效应晶体管)23a、构成电动机继电器的FET23b及分流电阻器24,并使用绝缘树脂将FET23a、FET23b及分流电阻器24包围来一体成型的传递模塑(日文:トランスファーモールド)型的模块,其中,上述三相电桥电路用于根据辅助转矩的大小及方向来对电动机1的电动机电流IM进行切换,上述电动机继电器是对从三相电桥电路供给到电动机1的电动机电流IM进行通电、切断的开关元件,上述分流电阻器24插入到三相电桥电路与接地之间。
此外,如图5(a)所示,功率模块21包括:对内置的FET23a供电的模块功率端子22a、22b;从功率模块21对电动机1供电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以及对FET23a、23b进行控制的模块信号端子22d。功率模块21的模块信号端子22d通过锡焊的方式与后述的控制基板25的通孔连接。此外,如图5(b)所示,功率模块21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通过焊接与后述的框体30的电动机连接端子(第二端子)34连接。另外,模块功率端子22a、22b分别通过焊接与后述的框体30的导电板33接合。
继电器模块60是在引线框22上使用焊料安装有作为对来自蓄电池50的电源电流IB进行通电、切断的开关元件的FET23c,其与功率模块21同样地,是使用绝缘树脂将上述FET23c包围来一体成型的传递模塑型的模块。
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的电动机1是三相无刷电动机,此外,如图1及图3也可知,控制装置20包括三个功率模块21和一个继电器模块60,共计四个半导体模块。此外,如图2所示,上述四个半导体模块在控制装置20的周向上以大约90度的间距等间隔地配置。
控制基板25由多层(例如四层)的玻璃环氧树脂基板构成,其设置有供模块信号端子22d插入的通孔。模块信号端子22d通过锡焊到通孔,而与控制基板25的配线图案电连接。接着,在控制基板25上,通过锡焊的方式安装有微型计算机26、驱动电路27及电流检测元件28,其中,上述微型计算机26基于来自转矩传感器51的转向转矩信号运算出辅助转矩,并且对电动机电流IM及由解析器29检测出的电动机1的转子4的旋转位置进行反馈,来运算出与辅助转矩相当的电流,上述驱动电路27根据来自微型计算机26的指令将驱动FET23a的驱动信号输出,上述电流检测元件28与分流电阻器24的一端连接,并对在电动机1中流动的电动机电流IM进行检测。另外,虽未图示,但微型计算机26除了AD转换器、PWM计时电路等之外,还具有众所周知的自诊断功能,其始终对系统是否正常地动作进行自诊断,并在发生异常时,切断电动机电流IM。
此外,对电动机1进行驱动的驱动部61由进行电动机1的电流切换的半导体开关元件23(FET23a)、与开关元件23电连接的被动元件(线圈40、电容器41)以及将驱动FET23a的驱动信号输出的驱动电路27及周边电路元件等构成。线圈40是消除半导体开关元件23进行开关动作时产生的电磁噪声的构件,电容器41是对在电动机1中流动的电动机电流IM的波动分量进行吸收的构件。在驱动电路27中,一旦从微型计算机26输入旋转方向指令及电流控制量,则生成PWM驱动信号,并施加到FET23a。藉此,在电动机1中,来自蓄电池50的电源电流IB会流经电源连接器37、线圈40及FET23a、23b,并朝期望的方向输出期望量的辅助转矩。
另外,在电动机电流IM中,虽然会因FET23a在PWM驱动时的开关动作而包含波动分量,但能够通过电容器41进行平滑来加以控制。
在此,一边参照图1、图6,一边对框体30进行说明。图6是在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状态固定之前,电动机端子13与引导部31靠近时的、框体3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其中,图6(a)是引导部31的整体图,图6(b)是表示电动机连接端子34附近的图。
如图1所示,框体30是通过使用绝缘树脂将与功率模块21的模块功率端子22a、22b、线圈40、电容器41、各种连接器(电源连接器37、信号连接器38、转矩传感器连接器39)电连接的多个导电板33嵌件成形来形成的。导电板33形成在与转轴2垂直的平面上,其一端被弯曲加工成L字形,来形成从绝缘树脂露出的连接部33a。使用焊接等接合方法,将上述连接部33a与模块功率端子22a、22b、各种连接器(电源连接器37、信号连接器38、转矩传感器连接器39)、线圈40、电容器41连接。
此外,如图6所示,电动机连接端子34为导电板33中的一个,其数量与电动机端子13的数量相同,并分别与电动机端子13电连接,通过使用绝缘树脂与这些导电板33一起嵌件成形于框体30,或是在将这些导电板33嵌件成形之后例如使用冲压加工从导电板33切断,藉此来形成电动机连接端子34。电动机连接端子34也与导电板33同样地,其一端弯曲加工成L字形,并使用焊接等接合方法将从绝缘树脂露出的连接部34a与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连接。
如图5(b)所示,在电动机连接端子34上形成有能供电动机端子13的臂部13b插入的插入孔34b,插入孔34b之间的长度D比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宽度W(参照图4)大,即满足D>W的关系。另外,通过将臂部13b插入到插入孔34b,由于狭缝13a(各臂部13b的处于电动机端子13内侧的部分)夹着各插入孔34b的内侧,因此,插入孔34b之间的长度D与电动机连接端子34夹持电动机端子13的夹持宽度相当。此外,电动机连接端子34通过以规定的形状(尺寸)对铜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
此外,如图6(a)所示,在框体30上形成有绝缘树脂制的引导部31,该引导部31具有能供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插入孔31a,并对电动机端子13进行引导,使得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能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进行夹持。然后,如图6(b)所示,插入孔31a为引导部31的轴向截面在轴向上从电动机1侧(入口)朝向电动机1相反一侧(出口)逐渐变窄的锥形,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通过插入孔31a时,能对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进行矫正,从而能将电动机端子13引导到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某个位置。此外,如图1所示,在框体30的、比引导部31更靠外侧且靠电动机1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与转轴2的轴线垂直的端面30a。
散热器35配置在比框体30更靠电动机1相反一侧的位置,在散热器35的靠电动机1一侧的位置,隔着能同时实现导热性和绝缘性的绝缘构件、例如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等陶瓷板(未图示),以紧密接触的方式固定有功率模块21。在陶瓷板上涂覆有导热性的油脂或粘接剂。
此外,在散热器35的固定有功率模块21的面上,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有框体30。配置在框体30上的线圈40及电容器41插入到形成于散热器35的凹部35a中。在形成于散热器35的凹部35a与线圈40及电容器41之间的间隙中,涂覆有导热性的油脂或粘接剂。在散热器35上设有支承部35b,该支承部35b与框体30的端面30a抵接,以对框体30进行支承。
外壳36配置在转轴2的轴线上,其用于将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连接,并通过螺钉(未图示)与构成控制装置20的散热器35紧固。外壳36与散热器35一起覆盖功率模块21、控制基板25及框体30。此外,外壳36通过螺钉(未图示)与构成电动机1的轭6紧固。另外,在外壳36与散热器35之间、外壳36与电动机1之间分别涂覆有液封。外壳36一体成型有与电动机1的转轴2的方向垂直的板36a。板36a对由电动机1、散热器35、外壳36围成的空间进行分割。另外,在板36a上形成有在将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连接时供转轴2穿过的通孔36b和供形成于框体30的引导部31穿过的通孔36c。
接着,一边参照图1、图2及图6,一边对电动机端子13与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连接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组装完电动机1的阶段,设于电动机1的电动机端子13从电动机1朝向控制装置20而与转轴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在电动机端子13中的、靠控制装置20一侧的端部形成有臂部13b及狭缝13a。
此外,在组装完控制装置20的阶段,外壳36与散热器35通过螺钉紧固,此时,形成于框体30的引导部31穿过形成于外壳36的通孔36c,并朝向电动机1延伸,如图1所示,设于控制装置20的电动机连接端子34与导电板33一起嵌件成形于框体30。
接着,电动机1在转轴2的轴线方向上朝向控制装置20,并使用螺钉将通过螺钉与控制装置20紧固后的外壳36和电动机1的轭6紧固,在对电动机1、控制装置20这两者进行组装的时刻,电动机端子13被插入引导部31的插入孔31a。电动机连接端子34位于并被固定于插入孔31a的电动机1相反一侧,电动机端子13的臂部13b被插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插入孔34b,以使形成于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进行夹持,藉此,电动机端子13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其结果是,两个端子以压接状态电连接。因此,在将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组装的时刻,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状态固定。此时,如图1所示,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位于由框体30、功率模块21及散热器35围住该狭缝13a周围的空间(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控制装置20配置在电动机1的转轴2的轴线上,在电动机1和控制装置20中的一方即电动机1上,具有朝向电动机1和控制装置20中的另一方即控制装置20延伸的电动机端子(第一端子)13,在该电动机端子13的、靠控制装置20一侧的端部(靠另一方侧的端部)形成有狭缝13a,此外,在控制装置20上具有电动机连接端子(第二端子)34,该电动机连接端子34设置在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线上,并与电动机端子电连接。此外,由于狭缝13a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进行夹持,因此,电动机端子13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藉此两个端子电连接。
如上所述,由于两个端子间的连接不需要新设置螺钉等部件,因此,能减少部件数,也不需要将螺钉紧固的工序,因此,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其结果是,能降低成本。此外,与为了进行螺钉紧固而需要另外确保螺钉的配置空间及螺钉紧固用工具的插入空间的情况相比,由于也不需要这些空间,因此,能将电动式驱动装置小型化。
此外,由于不需要将端子间连接的螺钉,因此,也不需要将螺钉紧固用工具的插入口堵塞的盖子,因此,能减少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另外,也能降低成本。
此外,在将电动机端子13的臂部13b插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插入孔34b时,由于至少臂部13b的处于电动机端子13内侧的部分各自朝电动机端子13的外侧方向挠曲,臂部13b的处于电动机端子13内侧的部分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插入孔34b之间(长度为D,D>W)夹持,因此,即便电动机端子13的臂部13b的宽度产生尺寸偏差,而在臂部13b的处于电动机端子13外侧的部分与插入孔34b之间具有稍许间隙的情况下,也由于电动机端子13与电动机连接端子34电连接,因此,能够对电动机端子13的尺寸偏差进行吸收,从而能使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生产率提高。
另外,在将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组装的时刻,由于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状态固定,因此,能使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提高。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第一端子为电动机1的电动机端子13,第二端子为控制装置20的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情况,但上述端子也可以为相反的结构,即、第一端子为控制装置的电动机连接端子,第二端子为电动机的电动机端子。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作为第一端子的电动机连接端子中的、靠电动机一侧的端部形成狭缝,使上述狭缝对作为第二端子的电动机端子进行夹持,电动机连接端子也能被压入电动机端子,来将两个端子电连接,藉此,由于两个端子间的连接不需要新设置螺钉等部件,因此,能减少部件数,由于不需要对螺钉进行紧固的工序,因此,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其结果是,能降低成本。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中,示出了形成于电动机端子13的靠控制装置20一侧的端部上的狭缝13a的前端被一分为二,从而形成两个臂部13b的情况,但不局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来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臂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增加了电动机端子、电动机连接端子间的压入部位,因此,压入力也增加了,能更可靠地压入。此外,即便是电动机端子的前端以十字形状或H字形状等方式在多个平面上分为多个来形成臂部的情况,由于电动机端子的臂部从四个方向对电动机连接端子的插入孔进行夹持,来将电动机端子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因此,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的控制装置20中,包括驱动部61和框体30,其中,上述驱动部61由进行电动机1的电流切换的半导体开关元件23(FET23a)和与半导体开关元件23电连接的被动元件(线圈40、电容器41)构成,并对电动机1进行驱动,上述框体30通过绝缘树脂嵌件成形有与被动元件的各端子分别连接的多个导电板33,并且供被动元件配置,因此,在控制装置20的组装阶段中,能够使用被动元件的焊接等接合方法一并进行,能缩短被动元件的组装时间,因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由于被动元件配置在框体30的靠散热器35一侧(框体30的一方)的位置,因此,能有效地确保被动元件的配置空间,因而能实现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功率模块21的模块功率端子22a、22b与框体30的导电板33连接,功率模块21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与框体30的电动机连接端子34连接,因此,除了上述被动元件之外,对于功率模块21的端子(模块功率端子22a、22b和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也能够使用焊接等接合方法一并进行,可缩短电子元器件(被动元件、功率模块)的组装时间,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此外,利用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来形成两个臂部13b,在各臂部13b的前端部且在电动机端子13的内侧,在狭缝13a的两侧形成有狭缝宽度朝向前端逐渐增大的锥部13c1,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夹持时,形成于电动机端子13内侧(形成有狭缝13a的一侧)的锥部13c1部分起到引导到形成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插入孔34b之间的引导件的作用,能顺畅地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进行夹持,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臂部13b的前端部且在电动机端子13的外侧(没有形成狭缝13a的一侧)也形成有锥部13c2,因此,上述锥部13c2起到引导到形成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各插入孔34b内的引导件的作用,电动机端子13能顺畅地插入到插入孔34b内,因而,能对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宽度W、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插入孔34b间的长度D的尺寸偏差进行吸收。
此外,在电动机端子13的靠电动机1一侧(与形成有狭缝13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使用弯曲部13d弯曲加工成L字形,来形成与转轴2的轴向垂直的端面13e,由于上述端面13e与作为抵接构件的保持件11的抵接面11b抵接而被支承,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与电动机连接端子34压入时,经由抵接面11b在保持件11整体上承受施加到电动机端子13的载荷,与仅在端面13e上承受施加到电动机端子13的全部载荷的情况相比,电动机端子13的变形量(挠曲量)变小,因此,电动机端子13因压曲等而发生变形的情况变少,从而能够提供可靠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驱动装置。
此外,通过使电动机端子13的端面13e与保持件11的抵接面11b抵接,来对电动机端子13进行固定,因此,在使用铆接、焊接等接合方法来将接线柱12与电动机端子13连接时,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偏差变小,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及可靠性。
此外,在电动机端子13被压入并固定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之后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中,因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振动及温度变化而使材料产生线膨胀差等,此时,虽然会产生减弱电动机端子13的压入力的应力,但通过对电动机端子13进行弯曲加工,来将弯曲部13d形成为L字形,该弯曲部13d形成电动机端子13的弹性部,因此,因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振动、电动机端子13的线膨胀差等而产生的应力得到缓和,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电动机端子13由耐热蠕变特性比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耐热蠕变特性高的铜合金制作成,因此,压入固定部的历时劣化程度变小,从而能够提供可靠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由于电动机端子13由是耐热蠕变特性比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耐热蠕变特性高的铜合金且高导电、高强度的特殊铜合金制作出,因此,除了压入固定部的历时劣化程度很小之外,电动机端子的发热量也较少,此外,强度也增高了,因而,能够提供可靠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电动式驱动装置。
此外,电动机端子13经由作为中间构件的接线柱12,而通过铆接、焊接等接合方法与电枢绕组10电连接,接线柱12由耐热蠕变特性比电动机端子13的耐热蠕变特性低的铜合金制作成。一般来说,耐热蠕变特性高的铜合金为特殊材料,对于变形等的历时劣化程度小,但价格昂贵,因此,在使用焊接等接合方法将电动机端子与电枢绕组直接电连接的情况下,特殊材料的使用量增加而使成本增高。但是,在实施方式1中,与压入固定部相比,电动机端子13中、压入固定部以外的一部分并不需要具有耐热蠕变特性,因此,将这部分由耐热蠕变特性比压入固定部的耐热蠕变特性低的接线柱12构成,而仅将压入固定部由电动机端子13构成,因而能使特殊材料的使用量减少,能使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成本降低。
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是三相电动机,在保持件11上形成有对接线柱12进行支承的支承部11a,分别通过铆接、焊接等接合方法将三根接线柱12U、12V、12W与三根电动机端子13U、13V、13W连接,各电动机端子13配置在比上述支承部11a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与配置成比支承部11a更靠径向内侧的情况相比,对于各电动机端子13,能增大与其它相的接线柱12之间的绝缘距离,能使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得以提高。此外,由于电动机端子13和接线柱12的接合部位配置在径向外侧,因此,能确保使用接合方法将电动机端子13和接线柱12连接时所需的空间,也能使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得以提高。
另外,电动机连接端子34设置在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线上,来承接电动机端子13的压入,三根电动机端子13配置在比支承部11a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对于设置在三根电动机端子13各自的延伸线上的三根电动机连接端子34,由于也配置在径向外侧,因此,三根电动机连接端子34不会集中在径向内侧的转轴2附近承接三根电动机端子13的压入,而能在径向外侧将压入载荷分散地进行承接,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此外,能够确保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绝缘距离,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20包括三个功率模块21和一个继电器模块60,共计四个半导体模块,上述半导体模块在控制装置20的周向上以大致90度的间距等间隔地配置,与三个功率模块21对应地,三个电动机端子13U、13V、13W也以大致90度的间距等间隔地配置。这样,通过将三根电动机端子13以90度的间距等间隔地配置,能可靠地确保各电动机端子13间的绝缘距离,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在框体30上形成有供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引导部31,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进行夹持时,引导部31起到将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矫正到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某个位置的引导件的作用,因此,电动机端子13能够随着引导部31的引导来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夹持,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引导部31由与框体30分体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但不局限于这种情况,由于框体30、引导部31均是由绝缘树脂成型的构件,因此,能够将两者一体成型。通过使用绝缘树脂将框体30与引导部31一体成型,从而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并能降低成本。此外,与由分体的部件来构成两个部件的情况相比,由于能提高引导部31的位置精度,因此,不仅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而且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6所示,引导部31以覆盖电动机端子13周围的方式形成,因此,能确保绝缘性,并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通过绝缘树脂嵌件成形于框体30,因此,在构成框体30时,利用绝缘树脂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两端进行固定,从而在电动机端子13以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状态固定时,压入时施加到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载荷不发生偏向地均匀施加,同时能够在框体30整体上承受电动机连接端子34所承受的载荷,并能防止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变形、破损。藉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若电动机连接端子34通过绝缘树脂嵌件成形于框体30,则能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位置进行固定,因此,能使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位置偏差变小,电动机端子13能够可靠地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夹持,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另外,在框体30上形成有供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引导部31,通过上述引导部31,使电动机端子13相对于框体30的相对位置唯一地确定,并且如上所述,对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其相对于框体30的相对位置也唯一地确定。藉此,电动机端子13、电动机连接端子34相对于框体30的相对位置也唯一地确定,能使两者的位置偏差变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可靠性。
此外,由于除了电动机连接端子34之外,引导部31也嵌件成形于框体30,因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数,并能降低成本,并且电动机连接端子34、引导部31相对于框体30的相对位置唯一地确定,引导部31与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位置偏差变小,因此,能提高两者的位置精度,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可靠性。另外,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嵌件成形于框体30,因此,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并能降低成本。
另外,功率模块21的引线框22是如此形成的:在通过冲裁等方式冲压加工成期望形状的构件上装载FET23a、23b及分流电阻器24,并将其使用模塑树脂进行封闭之后,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将引线框22朝与装载有FET23a、23b的面垂直的方向折曲(参照图5的模块功率端子22a、22b、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模块信号端子22d)。
由于冲压加工前的引线框22的形状为将引线框22折曲前的形状,因此,一般来说,若引线框的长度很长,则不需要的部分也会增加,因此,引线框的成本增加,但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嵌件成形于配置有功率模块21的框体30,引线框22中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与上述电动机连接端子34连接,因此,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的长度变短,相应地也减少了引线框22的材料使用量,因而能降低成本。
此外,在框体30中的、比引导部31更靠外侧且在靠电动机1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与转轴2的轴线垂直的端面30a,上述端面30a与设于作为支承构件的散热器35的支承部35b抵接,而使散热器35对形成有引导部31的框体30进行支承,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被插入引导部31时,能够经由支承部35b在散热器35整体上承受框体30所受到的载荷,与仅在端面30a上承受施加到框体30的全部载荷的情况相比,框体30的挠曲量较小,从而能防止框体30的变形、破损。藉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34嵌件成形于框体30,因此,不仅能减少组装工时数、降低成本,而且在电动机端子13和电动机连接端子34压入时,能在框体30整体上承受电动机连接端子34所受到的载荷,从而不会因压入而使电动机连接端子34发生变形,能够提供可靠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驱动装置。
此外,电动机连接端子34并非是将符合JIS标准的铜板(例如板厚为1mm的薄板)的板厚部分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的,而是将铜板的平面部分以规定的形状(尺寸)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的,因此,能根据电动机1的输出、使用环境、用途,任意地设定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夹持宽度(插入孔34b间的长度D),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设计自由度。此外,由于电动机端子13也是通过对铜合金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的,因此,与电动机连接端子34同样地,能根据电动机1的输出、使用环境、用途,任意地设定电动机端子13的形状(例如狭缝宽度W<D),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电动机端子13在对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之后,对冲压加工面实施了镀层处理,因此,电动机端子13的镀层部分用于填埋在电动机端子13的臂部13b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插入孔34b之间夹持之后、在两个端子间产生的微小的间隙中,因此,能够抑制在两个端子间产生的接触阻力的增加,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性能。另外,作为对电动机端子13实施镀层处理的替代,也可以是对电动机连接端子34实施镀层处理的结构,或是对两个端子实施镀层处理的结构,即便是这样的结构,虽然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但是能够获得抑制在两个端子间产生的接触阻力增加的效果,这点是自不待言的。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是三相电动机,三根电动机端子13U、13V、13W通过对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分别形成,并分别压入到三个电动机连接端子34U、34V、34W。与此相对的是,三个电动机连接端子34(34U、34V、34W)是通过对铜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为例如包括与线圈40等被动元件连接的连接部的一体件,并使用绝缘树脂嵌件成形的。作为一体件的电动机连接端子34包含不需要镀层处理的部位,且大型,因此,在对需要部位实施镀层处理的情况下,存在成本增加的可能性。与此相对的是,分别形成的电动机端子13小型,且对端子整体实施镀层处理,因此,能以低成本实施,因而能使装置的成本降低。
在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镀层处理后进行嵌件成形的情况下,存在因嵌件成形时镀层覆膜的熔出而损害电动机连接端子34的电可靠性的可能性,但由于电动机端子13在镀层处理后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34,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也是,对电动机端子13实施镀层处理在性能方面、成本方面更有利。
此外,若是对两个端子实施镀层处理,由于两个端子的镀层部分彼此接触地被插入,电动机端子13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夹持,因此,插入变得顺畅,此外,由于两个端子被镀层部分覆盖,因此,端子表面不容易被削去。因而,与端子表面会被削去的情况相比,两个端子的表面积较小,因此,端子表面不容易氧化,两个端子的寿命增长,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长使用寿命。
此外,构成驱动部61的线圈40、电容器41等被动元件及半导体开关元件23是发热部件,线圈40、电容器41被插入到形成于散热器35的凹部35a,使用模塑树脂将半导体开关元件23封闭而成的半导体模块(功率模块21、继电器模块60)经由具有导热性的陶瓷板以与散热器35紧密接触的方式固定,因此,来自发热部件(线圈40、电容器41、半导体模块)的发热通过散热器35散热,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散热性能。藉此,由于能够使发热部件发热时的温度上升得到抑制,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由于发热部件中的线圈40、电容器41被插入到形成于散热器35的凹部35a中,因此,来自线圈40、电容器41的发热除了从靠散热器35一侧的轴向端面传热到散热器35来进行散热之外,还从外周面传热到散热器35来进行散热,因此,与仅从靠散热器35一侧的轴向端面传热到散热器35来进行散热的情况相比,能使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散热性能提高。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对陶瓷板涂覆导热性的油脂或粘接剂,来减少部件间的粘接热阻,此外,在线圈40、电容器41与散热器35的凹部35a间的间隙中涂覆导热性的油脂或粘接剂,来促进从线圈40、电容器41向散热器35的散热,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散热性能。
此外,通过将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组装来形成电动式驱动装置100,使电动机端子13位于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的内部,因此,不仅能防止异物从外部进入电动机端子13的部分,而且在组装的时刻,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臂部13b)位于由框体30、功率模块21及散热器35将其周围围住的空间(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因此,即便例如从外部进入电动机1内的异物(灰尘及水滴等)到达框体30的部分,也能够利用框体30来防止其进入到狭缝13a(臂部13b)的部分,因此,能确保压入固定部的防水性、绝缘性。此外,也能防止在压入时产生的渣滓等例如向电动机1的转子4等流出。
此外,在外壳36与散热器35之间、外壳36与电动机1之间分别涂覆有液封,因此,能够对它们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防水性。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外壳36与散热器35(电动机1)之间的防水结构设置为液封,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O形环或橡胶衬垫。
此外,位于散热器35与功率模块21间的绝缘构件设为陶瓷板,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填料混入有氧化铝等高导热材料后的粘接剂或硅酮等材质形成的散热绝缘片。
实施方式2
使用图7至图9,对实施方式2的电动式驱动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式驱动装置200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功率模块62的立体图,图9是在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状态固定之前,电动机端子13靠近开口部62a时的功率模块6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7至图9所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式驱动装置200的功率模块6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功率模块21不同。此外,随着上述功率模块的改变,框体63的形状也与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框体30不同。由于其它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功率模块62上形成有供作为第一端子的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开口部62a,在上述开口部62a的内侧固定有作为引线框22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开口部62a形成为其截面从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一侧朝向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逐渐变窄的锥形。
此外,电动机端子13通过将上述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夹持来以被压入的状态固定,从而将电动机端子13与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电连接。因此,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与作为第二端子的电动机连接端子45一体化地构成。因而,电动机连接端子45与功率模块62一体成型。
框体63是通过使用绝缘树脂将与功率模块62的模块功率端子22a、22b、线圈40、电容器41、各种连接器(电源连接器37、信号连接器38、转矩传感器连接器39)电连接的多个导电板33嵌件成形来形成的。
如以上所说明的,如图7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式驱动装置200还包括使用模塑树脂将半导体开关元件(FET23a、23b)封闭而成的半导体模块(功率模块62),在功率模块62上设置有供电动机端子(第一端子)13插入的开口部62a,并使电动机连接端子(第二端子)45位于开口部62a的内侧并被固定,因此,虽然功率模块的引线框为形成有配线图案的构件,通常露出到功率模块的外部,但由于引线框22中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位于并固定于功率模块62的开口部62a的内侧,从而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不会露出到外部,相应地减少了引线框22的材料使用量,能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45作为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e形成在引线框22上,因此,不需要像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准备电动机连接端子34来作为与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分体的部件,因而,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此外,由于也不需要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与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c连接的作业,因此,也能够减少组装工时数。因而,能减少部件数及组装工时数,并能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45与功率模块62一体成型,因此,在使用模塑树脂将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的FET23a、23b封闭来构成功率模块62时,引线框22即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两端被模塑树脂固定,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状态固定时,压入时施加到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载荷能不发生偏向地均匀施加,并且能经由模塑树脂在功率模块62整体上承受电动机连接端子45所受到的载荷,因而能够防止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变形、破损。藉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若电动机连接端子45与功率模块62一体成型,则能对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位置进行固定,因此,能使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位置偏差变小,电动机端子13能够可靠地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5夹持,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散热器35配置在比框体63更靠电动机1相反一侧的位置,在散热器35的靠电动机1侧的位置,通过陶瓷板以紧密接触的方式固定有功率模块62。此外,在散热器35的固定有功率模块62的面上,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有框体63,通过将上述螺钉紧固,框体63便能以被按压到散热器35的状态固定。因此,若利用螺钉的紧固力,使框体63以被按压到散热器35的状态固定,则能使功率模块62及位于并固定于功率模块62的开口部62a的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位置得到固定,因此,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位置偏差变小,电动机13能够可靠地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5夹持,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此外,开口部62a形成为其截面从供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一侧朝向电动机连接端子45逐渐变窄的锥形,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被插入开口部62a内时,能够将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引导到电动机连接端子45的某一位置。因此,电动机端子13能利用开口部62a的锥部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5夹持,提高了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另外,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地,在框体63上形成有供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引导部31,因此,通过同时使用开口部62a的锥部和形成于框体63的引导部31,能将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高精度地引导到电动机连接端子45,能减小位置偏差,因而,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端子的电动机端子从电动机朝向控制装置而与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以被压入作为第二端子的电动机连接端子的状态固定。此外,作为第二端子的电动机连接端子嵌件成形于框体、或是位于并固定于功率模块的开口部的内侧。此外,由于框体及功率模块位于控制装置内、距电动机较远的位置处,因此,电动机端子的长度与其截面积相比足够长。因此,在电动机端子和电动机连接端子压入时,若对很长的柱状的电动机端子施加载荷,则会发生电动机端子因压曲等而变形的情况。在实施方式3中,绝缘构件位于并固定于将电动机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外壳的靠电动机一侧的位置,电动机连接端子通过上述绝缘构件固定于外壳,使得电动机端子变短,因此,电动机端子13因压曲等而发生变形的情况减少,从而能提供可靠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驱动装置。
使用图10至图13,对实施方式3的电动式驱动装置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动式驱动装置300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外壳66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其中,图11(a)是功率模块64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f附近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b)是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焊接到图11(a)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f后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2是在图10的电动式驱动装置300中,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连接之前的外壳66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此外,图13是在电动机端子13以被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状态固定之前、电动机端子13靠近引导部43时的绝缘构件4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0至图13所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式驱动装置300的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示出的电动机连接端子(34、45)不同。此外,随着上述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的改变,外壳66、功率模块64及框体65的形状也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所示的外壳36、功率模块(21、62)及框体(30、63)不同。由于其它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20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0、图11(a)所示,外壳66一体成型有与电动机1的转轴2的方向垂直的板66a。此外,在板66a上形成有在将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连接时供转轴2穿过的通孔66b和用于将后述的绝缘构件42以被压入的状态进行固定的通孔66c。
此外,构成功率模块64的引线框22中的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f穿过形成于框体65的通孔65a,而朝外壳66的靠电动机1一侧延伸。
绝缘构件42例如是绝缘树脂制的构件,如图12所示,其位于外壳66的靠电动机1一侧的位置,如上所述,其以被压入设于外壳66的通孔66c的状态固定。在绝缘构件42上形成有凸缘42a,该凸缘42a起到抑制绝缘构件42自身朝控制装置20一侧移动的限位件的作用。
此外,在绝缘构件42上形成有绝缘树脂制的引导部43,该引导部43具有能供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插入孔43a,并对电动机端子13进行引导,使得电动机端子13的狭缝13a能对电动机连接端子46进行夹持。此外,插入孔43a形成为使引导部43的轴向截面在轴向上从电动机1一侧(入口)朝向控制装置20一侧(出口)逐渐变窄的锥形,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通过插入孔43a时,能对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进行矫正,从而能将电动机端子13引导到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某个位置。
此外,绝缘构件42是通过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嵌件成形而形成的。电动机连接端子46形成在与转轴2垂直的平面上,其一端被弯曲加工成L字形,形成从绝缘构件42露出的连接部46a。此外,如图11(b)所示,连接部46a与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f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连接。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动式驱动装置300还包括配置在转轴2的轴线上、将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连接的外壳66,绝缘构件42位于并固定于外壳66的靠电动机1一侧的位置,电动机连接端子(第二端子)46通过绝缘构件42固定于外壳66,因此,绝缘构件42位于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之间,即位于处于控制装置20的靠电动机1一侧的外壳66的靠电动机1一侧的位置,电动机连接端子46通过上述绝缘构件42而固定于外壳66。
藉此,外壳66位于电动机1与控制装置20之间,并位于比框体65及功率模块64更靠电动机1一侧的位置,因此,固定于外壳66的电动机连接端子46也位于电动机1一侧,因而,从电动机1朝向控制装置20而与转轴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电动机端子(第一端子)13变短,电动机端子13因压曲等而产生变形的情况变少,从而能提供可靠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驱动装置。
特别地,在电动机端子13是通过对耐热蠕变特性比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耐热蠕变特性高的特殊铜合金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的情况下,由于电动机端子13变短,因此,特殊铜合金的使用量变少,从而能使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成本降低。
此外,不局限于柱状的电动机端子13,一般来说,若柱的长度过长,则因柱的自重会使柱变化成曲线状(产生挠曲),在柱的两端处发生位置偏差,从而使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精度变差。因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由于电动机端子13比较长,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将电动机连接端子(34、45)夹持时电动机端子13可能会产生位置偏差,从而使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精度变差,但在实施方式3中,由于电动机端子13变短,因此,电动机端子13不容易产生位置偏差,此外,即便产生位置偏差,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精度也比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的电动机端子13得到了提高,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可靠性。
另外,随着电动机端子13变短,构成功率模块64的引线框22即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f的长度变长,因而存在产生位置偏差的可能性,但如图12所示,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22f在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与电动机连接端子46连接时,位置偏差被吸收了,因此,不会对电动机端子13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夹持时的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精度造成影响,因而能提高电动机端子13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夹持时的位置精度,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可靠性。
此外,在绝缘构件42以被压入到设于外壳66的通孔66c的状态固定时,通过绝缘构件42固定的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也得到了固定,因此,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偏差变小,电动机端子13能可靠地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夹持,从而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此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在绝缘构件42上形成有凸缘42a,该凸缘42a起到抑制绝缘构件42自身朝控制装置20一侧移动的限位件的作用,因此,固定于外壳66的绝缘构件42能够限制过度朝控制装置20一侧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对绝缘构件42进行固定,从而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偏差也变小,因而电动机端子13能可靠地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夹持,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此外,电动机连接端子46通过绝缘构件42固定于外壳66,在绝缘构件42上形成有供电动机端子13插入的引导部43,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夹持时,引导部43能起到将电动机端子13的位置矫正到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某一位置的引导件的作用,因而电动机端子13能利用引导部43的引导来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夹持,提高了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引导部43由与绝缘构件42分体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但由于绝缘构件42、引导部43均是由绝缘树脂成型的构件,因此,能够将两者一体成型。通过使用绝缘树脂将绝缘构件42与引导部43一体成型,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并能降低电动式驱动装置的成本。
此外,与由分体的部件来构成两个部件的情况相比,由于能提高引导部43的位置精度,因此,不仅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而且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如图13所示,引导部43以覆盖电动机端子13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因此,能确保绝缘性,并能进一步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46嵌件成形于绝缘树脂制的绝缘构件42,因此,在构成绝缘构件42时,能利用绝缘树脂对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两端进行固定,因此,在电动机端子13以压入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状态固定时,压入时施加到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载荷可以不发生偏向地均匀施加,同时能够在绝缘构件42整体上承受电动机连接端子46所承受的载荷,能防止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变形、破损。藉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若电动机连接端子46被嵌件成形于绝缘构件42,则能对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进行固定,因此,能使电动机连接端子46的位置偏差变小,电动机端子13能够可靠地将电动机连接端子46夹持,因此,能提高电动式驱动装置的组装性。此外,由于电动机连接端子46嵌件成形于绝缘构件42,因此,能减少组装工时数,并能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对在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使用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200、300)进行了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使用图14、图15,对安装有上述实施方式1~3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0、200、300)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的、安装有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1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进行说明。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构成为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1的控制装置20一侧安装有使电动机1的转速减速的减速装置14。更具体来说,电动式驱动装置101经由控制装置20的散热器35而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在减速装置14上。
减速装置14具有:齿轮箱15,该齿轮箱15安装有控制装置20的散热器35;蜗杆(worm gear)16,该蜗杆16设置在齿轮箱15内,其是对转轴2的旋转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以及蜗轮(worm wheel)17,该蜗轮17与蜗杆16啮合。在蜗杆16的靠转轴2一侧的端部固定有联接器18。通过将联接器18与联接器7连接,来将转矩从电动机1传递到蜗杆16。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在电动式驱动装置101的位于控制装置20的散热器35上,安装有使电动机1的转速减速的减速装置14,因此,来自控制装置20(构成驱动部61的发热部件(线圈40、电容器41、功率模块21))的发热在被散热器35散热之后,进一步通过减速装置14散热。因此,来自控制装置20的发热能在减速装置14中散热,因而能提高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散热性能。藉此,由于能抑制控制装置20发热时的温度上升,因此,能提供可靠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1的位于控制装置20一侧的散热器35上安装有减速装置14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与控制装置20相反一侧的电动机1侧安装减速装置14。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其它形态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5所示,构成为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式驱动装置102的电动机1一侧安装有减速装置14。更具体来说,电动式驱动装置102经由电动机1的轭6而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在减速装置14上。
在图15所示的情况下,在电动式驱动装置102的位于电动机1的轭6上,安装有使电动机1的转速减速的减速装置14,因此,形成为使用控制装置20和减速装置14将重量较大的电动机1夹持的结构,因而能增加电动机1对于振动的耐久性能、即耐振性,从而能提供可靠性得到提高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设定为无刷电动机,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感应电动机或开关磁阻电动机(SR电动机)。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功率模块(21、62、65)中安装有构成电动机继电器的FET23b,该电动机继电器为对供给到电动机1的电动机电流IM进行通电、切断的开关元件,但也可以为省略上述FET23b的结构。另外,分流电阻器24作为功率模块(21、62、65)的构成要素而一体成型,但也可以与功率模块(21、62、65)分体构成。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机电流IM的检测元件,示出了在三相电桥电路与接地之间插入分流电阻器24的低边(日文:ローサイド)型的电流检测电路,但作为其它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对电动机1供给电动机电流IM的电源的高电位侧与三相电桥电路之间插入分流电阻器的、所谓高边(日文:ハイサイド)型的电流检测电路。另外,作为电动机电流IM的检测元件,也可以由除分流电阻器24之外的构件构成。
(符号说明)
1 电动机
2 转轴
3 永磁体
4 转子
5 定子
6 轭
10 电枢绕组
11 保持件(抵接构件)
11a 槽部(支承部)
11b 抵接面
12、12U、12V、12W 接线柱(中间构件)
13、13U、13V、13W 电动机端子(第一端子)
13a 狭缝
13b 臂部
13c1、13c2 锥部
13d 弯曲部
13e 端面
30a 端面
14 减速装置
15 齿轮箱
16 蜗杆
17 蜗轮
20 控制装置
21、62、64 功率模块(半导体模块)
22 引线框
22a、22b 模块功率端子
22c、22e、22f 模块电动机连接端子
22d 模块信号端子
23 半导体开关元件
23a、23b、23c 场效应晶体管
25 控制基板
26 微型计算机
27 驱动电路
30、63、65 框体
31、43 引导部
31a、34b、43a 插入孔
33 导电板
34、34U、34V、34W、45、46 电动机连接端子(第二端子)
33a、34a、46a 连接部
35 散热器(支承构件)
35a 凹部
35b 支承部
36、66 外壳
36a、66a 板
36b、36c、65a、66b、66c 通孔
40 线圈(被动元件)
41 电容器(被动元件)
42 绝缘构件
42a 凸缘
50 蓄电池
60 继电器模块(半导体模块)
61 驱动部
62a 开口部
100、101、102、200、300 电动式驱动装置。

Claims (19)

1.一种电动式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配置在所述电动机的转轴的轴线上,并对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对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其由进行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切换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及与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电连接的被动元件构成;以及框体,在该框体上通过绝缘树脂嵌件成形有分别与所述被动元件的各端子连接的多个导电板,并且所述被动元件配置在该框体上,
在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控制装置中的一方上具有朝向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控制装置中的另一方且与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一端子,并且,在所述第一端子的、靠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控制装置中的另一方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狭缝,
在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控制装置中的另一方上具有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的延伸线上,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
通过所述狭缝将所述第二端子夹持,从而使所述第一端子以被压入所述第二端子的状态固定,
第一端子为耐热蠕变特性比第二端子的耐热蠕变特性高的铜合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的狭缝的、至少前端部为锥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端子的、与形成有狭缝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具有与转轴的轴线垂直的端面,所述电动式驱动装置还包括抵接构件,该抵接构件与所述端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为电动机的电动机端子,所述电动式驱动装置还包括耐热蠕变特性比所述电动机端子的耐热蠕变特性低的中间构件,并且,所述电动机端子经由所述中间构件而与所述电动机的电枢绕组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动机还包括绝缘的保持件,该保持件具有对中间构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并且,电动机端子配置在比所述支承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框体上形成有供第一端子插入的引导部。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为电动机的电动机端子,第二端子为控制装置的电动机连接端子,所述电动机连接端子嵌件成形于框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框体的、比引导部更靠外侧且靠电动机相反一侧的端部具有与转轴的轴线垂直的端面,所述电动式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与所述端面抵接,来对所述框体进行支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框体的、比引导部更靠外侧且靠电动机相反一侧的端部具有与转轴的轴线垂直的端面,所述电动式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与所述端面抵接,来对所述框体进行支承。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为电动机的电动机端子,第二端子为控制装置的电动机连接端子,且所述电动式驱动装置还包括使用模塑树脂将半导体开关元件进行封闭的半导体模块,所述半导体模块具有供所述电动机端子插入的开口部,所述电动机连接端子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并被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动机连接端子与半导体模块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还包括对半导体模块的发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框体以被按压到所述散热器的状态固定,从而将所述半导体模块固定于所述散热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还包括对半导体模块的发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框体以被按压到所述散热器的状态固定,从而将所述半导体模块固定于所述散热器。
14.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为电动机的电动机端子,第二端子为控制装置的电动机连接端子,且所述电动式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壳,该外壳配置在转轴的轴线上并将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绝缘构件位于所述外壳的靠所述电动机一侧的位置并被固定,所述电动机连接端子经由所述绝缘构件而固定于所述外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绝缘构件以被压入设于外壳的通孔中的状态固定。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绝缘构件上形成有供电动机端子插入的引导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动机连接端子嵌件成形于绝缘构件。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相反一侧安装有使所述电动机的转速减速的减速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控制装置的电动机相反一侧安装有使所述电动机的转速减速的减速装置。
CN201180073409.0A 2011-09-12 2011-11-04 电动式驱动装置 Active CN103797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8462 2011-09-12
JP2011198462 2011-09-12
PCT/JP2011/075417 WO2013038572A1 (ja) 2011-09-12 2011-11-04 電動式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691A CN103797691A (zh) 2014-05-14
CN103797691B true CN103797691B (zh) 2016-12-21

Family

ID=4788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3409.0A Active CN103797691B (zh) 2011-09-12 2011-11-04 电动式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50476B2 (zh)
EP (1) EP2757665B1 (zh)
JP (1) JP5634610B2 (zh)
CN (1) CN103797691B (zh)
IN (1) IN2014CN02465A (zh)
WO (1) WO20130385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9279B2 (ja) * 2011-05-11 2014-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9586615B2 (en) 2012-01-25 2017-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6271968B2 (ja) * 2012-12-28 2018-01-31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ポンプ
CA2895591C (en) 2012-12-28 2020-08-25 Masaki Ishizeki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pump
JP2015039283A (ja) 2013-04-02 2015-02-26 アスモ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CA2816212A1 (en) * 2013-05-17 2014-11-17 Brandt Agricultural Products Ltd. Electric mover for swing away conveyor
JP5490290B1 (ja) 2013-06-06 2014-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アシスト用モータ装置の給電部構造
US9929614B2 (en) * 2013-07-02 2018-03-27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integrated slot liner and bobbin with guides for conductor coils
JP6117661B2 (ja) * 2013-09-19 2017-04-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US20160355210A1 (en) * 2013-12-13 2016-12-08 Nsk Lt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Vehicle
WO2015093138A1 (ja) * 2013-12-16 2015-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機電一体型駆動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124356B1 (en) * 2014-03-26 2019-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WO2015166571A1 (ja) * 2014-05-01 2015-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制御装置
JP6095853B2 (ja) * 2014-05-12 2017-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EP3162660B1 (en) * 2014-06-27 2020-07-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tegrate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3220521B1 (en) * 2014-11-13 2019-03-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uni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ing same
US10597069B2 (en) * 2014-11-14 2020-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uni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employing control unit
DE102015201397A1 (de) * 2015-01-28 2016-07-28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steuerung für eine Drehfeldmaschine
JP6107847B2 (ja) * 2015-02-10 2017-04-0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車両
JP5951067B1 (ja) * 2015-04-10 2016-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6174704A1 (ja) * 2015-04-27 2016-11-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JPWO2017033917A1 (ja) 2015-08-27 2018-06-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US10404136B2 (en) * 2015-10-14 2019-09-03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separate motor case compartment
JP6499988B2 (ja) * 2016-03-09 2019-04-1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71209B2 (ja) * 2016-03-28 2020-03-25 Ntn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565204B (zh) * 2016-08-12 2021-06-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JP6595436B2 (ja) * 2016-10-25 2019-10-23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回路一体型モータ
DE202016008549U1 (de) 2016-11-04 2018-07-31 Nidec Corporation Sammelschieneneinheit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DE102017101739A1 (de) * 2017-01-30 2018-08-02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Baukastensystem
JP2018125940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JP6702212B2 (ja) * 2017-01-31 2020-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KR101896060B1 (ko) * 2017-02-15 2018-09-06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전자제어장치
WO2018179025A1 (ja) * 2017-03-27 2018-10-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885156B2 (ja) * 2017-03-31 2021-06-09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高電圧機器
JP6847763B2 (ja) * 2017-05-18 2021-03-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108945085A (zh) * 2017-05-19 2018-12-07 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FR3068179A1 (fr) * 2017-06-22 2018-12-28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e embase de connexion et un dispositif de guidage
JP6939185B2 (ja) * 2017-07-25 2021-09-22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1408485B2 (en) * 2017-09-28 2022-08-09 Nidec Tosok Corporation Electric actuator
EP3696954A4 (en) 2017-10-13 2020-09-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10998797B2 (en) * 2017-12-19 2021-05-04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including end cap having heat sink for heat-generating electrical component
JP6593815B2 (ja) * 2018-02-21 2019-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9161773A (ja) 2018-03-09 2019-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US11015564B2 (en) * 2018-04-24 2021-05-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ar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886817B2 (en) * 2018-04-24 2021-0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n-axis brushless starter assembly
DE102018209152A1 (de) * 2018-06-08 2019-12-1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Inverter und Elektromotorvorrichtung
JP7110872B2 (ja) * 2018-09-26 2022-08-02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12018008039T5 (de) * 2018-10-26 2021-06-10 Borgwarner Inc. Rotation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Verwendung derselben
FR3091062B1 (fr) * 2018-12-20 2023-05-26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semble d’interconnexion pour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et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WO2020137568A1 (ja) * 2018-12-27 2020-07-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9102318A1 (de) * 2019-01-30 2020-07-30 Nidec Gpm Gmbh Pumpe aufweisend einen Elektromotor mit Steckeranbindung in Form eines Zwischenringes
JP7160012B2 (ja) * 2019-10-03 2022-10-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6955047B2 (ja) * 2020-03-31 2021-10-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
EP4146522A1 (en) * 2020-05-08 2023-03-15 Hella Gmbh & Co. Kgaa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US11658545B2 (en) 2020-06-19 2023-05-23 Snap-On Incorporated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end cap
CN11406995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
WO2023095217A1 (ja) * 2021-11-24 2023-06-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6075A (en) * 1987-12-28 1990-05-15 Mak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ic motor brush assembly adaptable to different sta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46893C3 (de) * 1971-09-20 1974-02-07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 8000 Muenchen Kollektorloser Gleichstrommotor mit einer durch Hall generatoren gesteuerten, aus Halbleiterschaltelementen aufgebauten Kommutierungseinrichtung
JPH04128069U (ja) 1991-05-14 1992-11-20 自動車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パモータ
US5825107A (en) * 1997-06-13 1998-10-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rive package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O1999016654A1 (fr) * 1997-10-01 1999-04-08 Kayab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eur electrique pour dispositif de direction assistee
US5939807A (en) * 1997-12-16 1999-08-17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Cap mounted drive for a brushless DC motor
JP3774624B2 (ja) * 2000-10-18 2006-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2252958A (ja) 2001-02-23 2002-09-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JP3593102B2 (ja) * 2002-01-08 2004-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R2865981B1 (fr) * 2004-02-06 2006-04-21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Moto-reducteur notamment pour mecanisme d'essuie-glac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WO2006109714A1 (ja) * 2005-04-08 2006-10-19 Mitsuba Corporation モータ装置
JP4502912B2 (ja) * 2005-09-16 2010-07-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06859A1 (de) 2007-02-12 2008-08-14 Siemens Ag Kontaktierung
CN101606304B (zh) * 2007-02-19 2012-05-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端子构造
JP4623125B2 (ja) 2008-04-07 2011-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ステアリング用電動モ−タ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091038B2 (ja) 2008-04-18 2012-12-0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構造
KR101260577B1 (ko) * 2008-07-16 2013-05-0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및 제어 장치 일체형 전동기
JP5476791B2 (ja) * 2009-05-13 2014-04-2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給電構造及びモータ
JP2011035984A (ja) * 2009-07-30 2011-0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モ−タ装置
JP4772139B2 (ja) 2009-08-07 2011-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装置
JP5410194B2 (ja) * 2009-08-07 2014-02-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回路内蔵型モータ
JP2011114979A (ja) 2009-11-27 2011-06-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モータ、このモータを用いたポンプ及びこのポンプを用いた液体循環装置
JP5039171B2 (ja) * 2010-05-11 2012-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電動式駆動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6075A (en) * 1987-12-28 1990-05-15 Mak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ic motor brush assembly adaptable to different sta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50476B2 (en) 2016-09-20
CN103797691A (zh) 2014-05-14
EP2757665A4 (en) 2015-10-14
EP2757665B1 (en) 2017-03-01
JPWO2013038572A1 (ja) 2015-03-23
IN2014CN02465A (zh) 2015-08-07
WO2013038572A1 (ja) 2013-03-21
US20140091683A1 (en) 2014-04-03
EP2757665A1 (en) 2014-07-23
JP5634610B2 (ja)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691B (zh) 电动式驱动装置
EP2892130B1 (en) Electric dr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 driving device
CN102291034B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7859147B2 (en) Electronic module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7453179B2 (en) DC brushless motor for 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7763997B2 (en) Heat sink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of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7872383B2 (en) Power interconnecting part for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US7800264B2 (en) Assembl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for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US7932649B2 (en) Signal interconnecting part for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EP2695795B1 (en) Molded modul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N102223023B (zh) 电动设备
JP2009254141A (ja) 制御装置一体型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2414961B (zh) 电动机、电气设备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JP6117577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JP5008742B2 (ja) 電動式駆動装置
CN103459236B (zh) 驱动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CN104604115A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105406652A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3326492A (zh) 机电一体型驱动装置
JP5935788B2 (ja) 駆動装置
JP2010104205A (ja)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2020536485A (ja) 小型ギアモータ
JP7318654B2 (ja) モータ
JP2020188556A (ja) モータ
JP2016111884A (ja) 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機電一体型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