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517A - 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517A
CN103676517A CN201310425973.5A CN201310425973A CN103676517A CN 103676517 A CN103676517 A CN 103676517A CN 201310425973 A CN201310425973 A CN 201310425973A CN 103676517 A CN103676517 A CN 103676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vibrin
acid
component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59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6517B (zh
Inventor
朝比奈大辅
山下裕士
斯波正名
杉本强
福田由香里
高桥轮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3Crosslink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所述调色剂包含着色剂、粘合剂树脂、和脱模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a)到(c):(a)所述调色剂至少包含聚酯树脂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b)所述调色剂具有25℃到50℃的Tg1st;和(c)所述调色剂在50℃在具有7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具有10%或更低的TMA压缩变形率(TMA%),其中所述Tg1st是通过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调色剂时所述调色剂的第一次加热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Description

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影印机、印刷机和传真机中的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并且涉及使用所述调色剂的显影剂、处理盒以及其中安装有所述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友好产品近来的繁荣,期望用低能量使调色剂定影的技术。存在各种用于实现这样的定影的方式,但是在它们之中,对于可以在低温下定影的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存在强烈需求。
作为用于降低调色剂定影温度的方法,典型进行的是降低调色剂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然而,当仅使Tg低时,倾向于出现粉末的聚集(粘连(结块,blocking))。如果调色剂粉末在成像设备内聚集,则显影装置的操作受影响,并且存在其中无法操作显影装置的情况。即使仍然可以操作显影装置,也无法供应调色剂,因为调色剂在调色剂容器内聚集,这导致低的调色剂密度和缺陷图像的形成。
而且,当将调色剂设计成具有低的Tg时,调色剂倾向于沉积在载体、感光体和各种刮片上,并且因此可形成缺陷图像。因此,必须防止粘连或成膜的出现,和改善调色剂的防粘连性质。而且,由于Tg低,存在于定影图像表面处的调色剂的存放稳定性退化。如果定影图像容易熔融和脱位(dislocate),则调色剂可沉积至堆叠在承载该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上的另一记录介质,并且因此不可能长期存储该定影图像。
Tg在调色剂粘合剂的设计中是重要因素。根据仅降低Tg的方法,尚未获得可通过其温度设置为比常规领域中使用的温度低的定影装置定影的调色剂。
同时,作为用于实现调色剂的防粘连性质、防成膜性质和低温定影性的方法,使用结晶树脂作为调色剂粘合剂是已经知晓了长时间的。然而,这样的调色剂具有如下问题:当使调色剂熔融时,由于缺少弹性,导致热反印(offset)。
此外,作为用于实现调色剂的防粘连性质、防成膜性质和低温定影性的方法,提出了芯-壳型调色剂,其具有通过熔融悬浮方法或乳化聚集方法形成的壳(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9-053695和2011-150229)。然而,这些调色剂仍然不足以在保持低温定影性的同时实现优异的防粘连性质和防成膜性质。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集中于结晶树脂的方法(参见JP-A No.2011-123483)。然而,这样的结晶树脂容易受外部条件(在生产、存储和定影期间的热历史,以及部分相混合)影响,并且其结晶结构是不稳定的,这可不利地影响调色剂的各种性质、防粘连性质和图像稳定性。
而且,根据这些常规技术,结晶聚酯树脂与非晶聚酯树脂相比快速(急剧,sharp)熔融,并且因此这些调色剂可实现低温定影性。可根据这些常规技术实现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然而,存在如下问题(特别是在其中调色剂用在高速装置中的情况下):当向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施加的应力大时,调色剂形成聚集体;和由于刮刀阻塞(doctor blockage)而在输出调色剂图像上形成白色遗漏区域(转印遗漏)。而且,在包含结晶聚酯树脂的调色剂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调色剂形成聚集体。
因此,目前的状况是对具有低温定影性、防粘连性质和防成膜性质并且能够防止转印遗漏的调色剂存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实现了低温定影性、防粘连性质、防成膜性质和防止转印白色遗漏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调色剂。
对于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调色剂包含着色剂、粘合剂树脂和脱模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a)-(c):(a)所述调色剂至少包含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b)所述调色剂具有25℃-50℃的Tg1st;和(c)在50℃在具有70%的相对湿度的条件下,所述调色剂具有10%或更低的TMA压缩变形率(TMA%),其中Tg1st是当通过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调色剂进行测量时,调色剂的第一次加热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本发明可以解决本领域中的上述各种问题,并且可以提供实现了低温定影性、防粘连性质、防成膜性质和防止转印白色遗漏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调色剂。
特别地,所述调色剂在向调色剂施加热以进行定影之前即刻具有防粘连性质,并且由于当施加热时所述调色剂呈现出快速软化而能够实现低温定影,并且因此所述调色剂可以实现作为相互矛盾的特性的低温定影性、防粘连性质、防成膜性质和防止转印白色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成像设备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3为说明各颜色的成像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说明本发明处理盒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调色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包含着色剂、粘合剂树脂和脱模剂,并且如果必要,可进一步包含其它组分。
而且,所述调色剂包含聚酯树脂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调色剂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种非晶树脂作为所述聚酯树脂。
<非晶聚酯树脂>
所述非晶聚酯树脂包含作为构成组分的二醇组分。所述二醇组分包含50摩尔%或更大量的C3-C10脂族二醇。而且,所述非晶聚酯树脂包含三价以上的酸、或三元以上的醇作为交联组分。
所述非晶聚酯树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所述非晶聚酯树脂优选为通过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能与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之间的反应获得的非晶聚酯树脂,因为这样的树脂具有优异的对记录介质例如纸的粘附。更优选地,所述非晶聚酯树脂包含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在这样的非晶聚酯树脂中,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充当表观交联点,并且因此,增强了所述非晶聚酯树脂的橡胶特性,从而改善了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热反印性。
---二醇---
所述二醇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条件是所述二醇包含50摩尔%或更大量的C3-C10脂族二醇。其实例包括:脂族二醇,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10-癸二醇和1,12-十二烷二醇;包含氧亚烷基的二醇,例如二甘醇、三甘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二醇;脂环族二醇,例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脂环族二醇的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加合物;双酚,例如双酚A、双酚F和双酚S;和双酚的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加合物。在它们之中,C3-C7脂族二醇是优选的。
这些二醇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二醇组分的主链中的碳原子数为奇数并且所述二醇组分在其侧链处具有烷基,因为所得非晶树脂可在定影温度范围内保持高的热变形性的同时呈现出橡胶弹性,从而进一步改善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防粘连性质。
---二羧酸---
所述二羧酸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脂族二羧酸和芳族二羧酸。而且,可使用其酸酐、其低级(C1-C3)烷基酯、以及其卤代产物。
所述脂族二羧酸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马来酸和富马酸。
所述芳族二羧酸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萘二羧酸。在它们之中,C4-C12脂族二羧酸是优选的。
这些二羧酸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三价以上的酸或三元以上的醇---
所述三价以上的酸或三元以上的醇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其实例包括偏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脱水山梨糖醇和二季戊四醇。这些三价以上的酸或三元以上的醇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当包含所述三价以上的酸或三元以上的醇时,呈现出橡胶弹性,并且甚至进一步地改善防粘连性质。使用三价酸或三元醇是优选的,因为在定影温度范围中保持树脂高的热变形性的同时呈现出橡胶弹性,并且改善了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防粘连性质。
--包含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的聚酯树脂--
所述包含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的聚酯树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含活性氢基团的聚酯树脂和多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产物。
---多异氰酸酯---
所述多异氰酸酯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二异氰酸酯和三价以上的异氰酸酯。
所述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脂族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异氰酸酯、芳族二异氰酸酯、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异氰脲酸酯、其酚衍生物、其用肟或己内酰胺封端的产物。
所述脂族二异氰酸酯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其实例包括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基己酸甲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
所述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所述芳族二异氰酸酯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亚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4,4’-二异氰酸酯基-3,3’-二甲基联苯、3-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醚-4,4’-二异氰酸酯。
所述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α,α,α’,α’-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
所述异氰脲酸酯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三(异氰酸酯基烷基)异氰脲酸酯和三(异氰酸酯基环烷基)异氰脲酸酯。
这些多异氰酸酯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而且,所述多异氰酸酯优选地作为反应前体(下文中称为“预聚物”)使用以与下述固化剂反应。
-固化剂-
所述固化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条件是其能与所述预聚物反应。其实例包括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
--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
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中包含的活性氢基团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羟基(醇羟基和酚羟基)、氨基、羧基和巯基。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优选为胺,因为可形成脲键。
所述胺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二胺、三价以上的胺、氨基醇、氨基硫醇、氨基酸、和其中任意上述胺的氨基被封端的其封端产物。
所述二胺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芳族二胺、脂环族二胺和脂族二胺。
所述芳族二胺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和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所述脂环族二胺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环己烷和异佛尔酮二胺。所述脂族二胺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
所述三价以上的胺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亚乙基四胺。
所述氨基醇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氨基乙基硫醇和氨基丙基硫醇。
所述氨基酸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氨基丙酸和氨基己酸。
其中氨基被封端的所述封端产物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酮亚胺化合物和
Figure BDA0000383785800000061
唑啉化合物,其是通过用酮(例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对氨基进行封端而获得的。
所述非晶聚酯树脂的分子结构可通过液体或固体NMR、X-射线衍射、GC/MS、LC/MS、或IR光谱法确认。例如,其简单方法包括检测作为非晶聚酯树脂的以下组分的方法,所述组分在红外吸收(IR)光谱中在965±10cm-1和990±10cm-1处不具有得自烯烃的δCH(面外弯曲)的吸收峰。
作为所述预聚物使用的所述非晶聚酯树脂的量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其量优选为5质量份-25质量份、更优选10质量份-20质量份。当其量小于5质量份时,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可削弱。当其量大于25质量份时,耐热存储稳定性可削弱,或者定影后获得的图像的光泽度可削弱。其在上述优选范围内的量是优选的,因为所得调色剂在低温定影性、耐热反印性和防粘连性质方面均优异。
结晶聚酯树脂优选包含两种或更多种聚酯树脂,并且优选地除了氨基甲酸酯或脲改性聚酯树脂之外还包含未改性聚酯树脂。所述未改性聚酯树脂为由多元醇和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多元羧酸、多元羧酸酐、和多元羧酸酯)获得的聚酯树脂,并且是未用异氰酸酯化合物等改性的聚酯树脂。
多元醇的实例包括二醇。
二醇的实例包括:双酚A环氧烷烃(C2-C3)加合物(平均加合摩尔数:1-10),例如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乙二醇;丙二醇;氢化双酚A;以及氢化双酚A环氧烷烃(C2-C3)加合物(平均加合摩尔数:1-10)。
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多元羧酸的实例包括二羧酸。
二羧酸的实例包括: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马来酸;和用C1-C20烷基或C2-C20烯基取代的琥珀酸,例如十二烯基琥珀酸和辛基琥珀酸。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而且,未改性聚酯树脂可在树脂的分子链末端包含三价以上的羧酸、三元以上的醇、或其两者以调节其酸值和/或羟值。
三价以上的羧酸的实例包括偏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和其酸酐。
三元以上的醇的实例包括季戊四醇和三羟甲基丙烷。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然而,当其分子量过小时,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或其对由显影装置内部的搅拌所引起的应力的耐久性可被削弱。当其分子量过大时,所得调色剂在熔融期间的粘弹性变高,并且因此所述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被削弱。因此,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得的未改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3,000-10,000,更优选4,000-7,000。而且,其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0-4,000,更优选1,500-3,000。Mw/Mn之比优选为1.0-4.0,更优选1.0-3.5。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酸值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其酸值优选为1mgKOH/g-50mgKOH/g,更优选5mgKOH/g-30mgKOH/g。当其酸值为1mgKOH/g或更大时,所得调色剂倾向于带负电,改善定影至纸时对纸的亲和性,并且可改善它的低温定影性。当其酸值大于50mgKOH/g时,所得调色剂的带电稳定性、特别是其对环境条件波动的带电稳定性可被削弱。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羟值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羟值优选为5mgKOH/g或更大。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0℃-70℃。当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时,所得调色剂的防粘连性和其对应力(例如显影装置内部的搅拌)的耐受性可被削弱,并且其防成膜性质可被削弱。另一方面,当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70℃时,所得调色剂由定影期间施加的热和压力引起的变形不足,这可导致调色剂不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分子结构可通过液体或固体NMR、X-射线衍射、GC/MS、LC/MS、或IR光谱法确认。例如,其简单方法包括检测作为非晶树脂的以下组分的方法,所述组分在红外吸收(IR)光谱中在965±10cm-1和990±10cm-1处不具有得自烯烃的δCH(面外弯曲)的吸收峰。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量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其量优选为50质量份-90质量份,更优选60质量份-8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当其量小于50质量份时,颜料或脱模剂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被削弱,这可导致在所得图像中的雾化(fogging)或扰乱(disturbance)。当其量大于90质量份时,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被削弱,因为结晶聚酯树脂和改性聚酯树脂的量少。以前述更优选范围的量使用未改性聚酯树脂是有利的,因为所得调色剂实现优异的图像品质和低温定影性两者。
而且,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地包含非晶聚酯A和结晶聚酯B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对于所述非晶聚酯A,使用前述非晶聚酯树脂。
<结晶聚酯树脂B>
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优选地具有50℃-100℃、更优选60℃-80℃的熔点。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的粘度在其熔点处快速下降。当将所得调色剂在等于或高于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熔点的温度下存储时,所述调色剂聚集并且出现粘连。因此,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的熔点优选为比所得调色剂存储或使用时的温度高的温度。特别地,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的熔点优选为50℃或更高。而且,为了实现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其熔点优选为100℃或更低。
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的熔点可作为如通过JISK-7121中规定的功率补偿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的熔化峰(fusion peak)温度而确定。注意,存在其中结晶树脂具有多个熔化峰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将其最大峰确定为熔点。
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优选地通过使二价或三价以上的包含不饱和双键的不饱和羧酸和二价或三价以上的饱和羧酸的混合物与二元或三元以上的醇通过缩合反应进行反应而获得。这样的交联结晶聚酯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选自商业产品,或者可针对用途而适当地合成。
所述二价不饱和羧酸的实例包括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柠康酸、和衣康酸。
所述二价饱和羧酸的实例包括:二元酸,例如草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2,6-二羧酸、萘-2,7-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丙二酸和中康酸;以及其酸酐和其低级烷基酯。
所述三价以上的羧酸的实例包括1,2,4-苯三羧酸、1,2,5-苯三羧酸、1,2,4-萘三羧酸、以及其酸酐和其低级烷基酯。
这些羧酸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二元醇的实例包括双酚A、氢化双酚A、双酚A的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加合物、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和苯二甲醇。
所述三元以上的醇的实例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
这些醇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为了控制调色剂的酸值或羟值,还任选地使用一价酸例如乙酸和苯甲酸,或者一元醇例如环己醇和苄醇。
在本发明中,使用一种或多种上述包含不饱和双键的聚酯树脂作为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但是可向其中加入另外的非交联树脂。所述非交联树脂可从本领域中已知的那些适当地选择。
注意,可加入结晶成核剂,或者可进行后固化处理例如退火以提高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的结晶程度,只要不虚弱本发明能获得的效果。
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优选地包含相对于全部酸组分为80摩尔%或更大量的C4-C12线型不饱和脂族二羧酸和相对于全部醇组分为80摩尔%或更大量的C2-C12线型饱和脂族二醇。包含这样的结晶聚酯树脂B的调色剂提高了其结晶度,从而改善了快速熔融特性并且呈现出优异的低温定影性。
-定影辅助组分-
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地包含定影辅助组分。在所述调色剂定影之前,所述定影辅助组分在所述调色剂中作为晶畴以不相容状态存在。所述定影辅助组分通过在定影期间施加的热而熔融,并且变得与待增塑的粘合剂树脂相容。因此,所得调色剂的防粘连性质和低温定影性可改善。所述定影辅助组分是从具有使树脂增塑的功能的物质中适当选择的,但是其优选为可提高所述调色剂的Tg1st和Tg2nd(将在下面描述)之差的物质。所述定影辅助组分的实例包括脂肪酸酯、脂族酰胺、脂肪酸和脂族醇。然而,所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上述结晶聚酯树脂具有优异的定影辅助组分功能、以及粘合剂树脂的功能。
下文中将解释本发明调色剂的Tg1st和Tg2nd。
所述调色剂为样品,并且通过下述的DSC系统进行测量。在本发明中,将由第一次加热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确定为Tg1st,和将由第二次加热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确定为Tg2nd。
<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通过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Q-200,由TA Instruments Japan Inc.制造)测量。
特别地,样品例如调色剂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如下方式测量。
-预处理-
本发明的调色剂具有25℃-50℃的Tg1st,但是其Tg1st由于调色剂的热历史、或者由于粘合剂树脂的形态变化(其为例如与第三组分例如定影辅助组分的相容状态的变化)而容易改变。因此,为了消除调色剂的热历史,将调色剂在50℃存储24小时。在距离存储完成之后24小时内,进行DSC以计算Tg1st。通过进行上述预处理,消除了调色剂的热历史,并且可计算其精确的Tg1st。
-测量-
对于该测量,首先,将样品(约5.0mg)置于铝样品容器中,并且将该样品容器置于托架单元中,然后将其设置在电炉中。随后,将该样品在氮气气氛中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从-80℃加热至150℃(第一次加热)。之后,将该样品以10℃/分钟的冷却速率从150℃冷却至-80℃,之后将该样品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50℃(第二次加热)。对于第一次加热和第二次加热的每一个,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Q-200,由TA Instruments Japan Inc.制造)测量DSC曲线。
通过使用Q-200系统中存储的分析程序,从所获得的DSC曲线选择第一次加热的DSC曲线,从而确定来自第一次加热的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类似地,选择第二次加热的DSC曲线,并且可确定来自第二次加热的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此外,使用Q-200系统中存储的分析程序从所获得的DSC曲线选择第一次加热的DSC曲线,并且可将来自第一次加热的样品的吸收峰顶温度确定为样品的熔点。类似地,选择第二次加热的DSC曲线,可将来自第二次加热的样品的吸收峰顶温度确定为样品的熔点。
对本发明调色剂的热特性进行解释。
对于所述调色剂的热特性,所获得调色剂基础颗粒优选地具有25℃-4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当所述调色剂的Tg低于25℃时,所述调色剂可造成在显影装置中的粘连,或者对感光体的成膜。当其Tg高于45℃时,所述调色剂可具有差的低温定影性。
除了上述Tg之外,所述调色剂还在50℃下在具有7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具有10%或更低的TMA压缩变形率(TMA%)。其TMA%优选为7%或更低。TMA%的值大于10%意味着调色剂在其在夏季运输、或者通过船舶运输的情况下容易变形,并且即使这样的调色剂具有优异的静态稳定性(如通过针入深度试验所度量的)、或者优异的存放稳定性(在干燥条件下),其也在包括误差因素的动态条件下具有差的存放稳定性。因此,其防粘连性质差。考虑到其运输或在夏季期间在仓库中的存储,其调色剂基础颗粒容易彼此熔合,这削弱了运输性和转印性质,并且形成缺陷图像。
通过满足Tg和TMA%的上述条件,本发明的调色剂可实现耐热存储稳定性(防粘连性质)和低温定影性两者。
<TMA压缩变形率(TMA%)>
(TMA%)可以如下方式测量。
将颗粒状调色剂(5mg)通过压片机(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成形为具有3mm直径的小片。将所获得的小片样品提供至热机械测量装置(EXSTAR7000,由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制造)。使用压缩模式通过在70%RH的条件下以2℃/分钟的加热速率从0℃加热至80℃进行测量。用于该测量的压缩力设置为100mN。从所获得的样品温度和压缩位移(变形率)的图,读取对应于50℃的压缩位移(变形率),并且将该值确定为TMA%。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所述粘合剂树脂中的结晶聚酯树脂B含量优选为3质量%-20质量%。当结晶聚酯树脂B含量在前述范围内时,所得调色剂在存储环境中或者通过在显影装置中的搅拌不熔融,并且其粘弹性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快速下降。因此,可实现低温定影性和防粘连性质两者。当上述含量小于3质量%时,实现不了低温定影性并且无法获得期望的定影性。另一方面,当前述含量大于20质量%时,所述调色剂具有不足的防粘连性质,并且因此在成像设备内形成调色剂的聚集。
为了改善防粘连性质和低温定影性,本发明调色剂的Tg1st和Tg2nd之间的差优选为大的、更优选为10℃或更大。
而且,本发明调色剂的不溶于THF的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nd’)优选为-40℃到30℃,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是例如通过索氏提取从所述调色剂提取的。此外,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优选地具有在40℃下106-108的储能弹性模量G’和在100℃下105-107的储能弹性模量G’。
本发明的调色剂包含具有拥有橡胶弹性的交联结构的聚酯树脂,并且因此所述调色剂可在具有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st)的同时实现防粘连性质和防成膜性质。在所述调色剂中呈现出橡胶弹性的所述聚酯树脂优选为交联的和聚合的,以具有达到不溶于溶剂例如THF的水平的高分子量。
当其Tg2nd低于-40℃时,即使形成交联时也难以防止所得调色剂在存储温度范围内的变形,这可导致所述调色剂不期望的防粘连性质和防成膜性质。当其Tg2nd高于30℃时,所述调色剂在定影温度范围内未充分熔融,导致差的低温定影性。
当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在40℃的储能弹性模量G’小于106时,难以防止所述调色剂在存储温度范围内的变形,这可导致差的防粘连性质和防成膜性质。当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在40℃的储能弹性模量G’大于108时,所述调色剂在定影温度范围内未充分熔融,导致差的低温定影性。
当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在100℃的储能弹性模量G’小于105时,所述调色剂的弹性在定影温度范围内不足,这可导致定影期间所述调色剂差的耐热反印性。当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在100℃的储能弹性模量G’大于107时,所述调色剂的变形在定影温度范围内不足,这可导致不足的低温定影性和图像低的光泽度。
<损耗角正切tanδ>
损耗角正切tanδ(即,损耗弹性模量G’’对储能弹性模量G’之比G’’/G’)优选具有在20℃-70℃范围内、更优选在40℃-60℃范围内的最大值。
当损耗角正切tanδ的最大值小于20℃时,调色剂将变得更容易响应于其存储环境中的外部应力而变形,并且耐热存储稳定性可不足。当损耗角正切tanδ的最大值大于70℃时,调色剂将响应于定影时的外部应力不充分地变形,并且低温定影性可不足。
<储能弹性模量G’和损耗角正切tanδ的测量方法>
所述调色剂以及调色剂的不溶于THF的组分和可溶于THF的组分的储能弹性模量G’和损耗角正切tanδ可通过动态粘弹仪(例如,TA InstrumentsJapan Inc.的ARES)测量。用于测量的频率为1Hz。
具体地,将样品成形为具有8mm直径和1mm-2mm厚度的圆片,并且将该圆片样品固定至具有8mm直径的平行板。随后,将该样品在比所述调色剂的Tg1st高0℃-5℃的温度下粘附至该平行板,并且将该温度保持60分钟。接着,在将施加至在该板上的该样品的负载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将该样品冷却至-60℃,并且将该样品在-60℃保持60分钟。对于该测量,将该样品在0.1%应变的情况下(以应变控制模式)以2.0℃/分钟的加热速率加热至200℃,从而测量该样品的储能弹性模量G’。
对于所述着色剂,可适宜使用用于调色剂用着色剂的任何染料和颜料。其具体实例包括炭黑、黑锑粉、苏丹黑SM、坚牢黄G、联苯胺黄、溶剂黄(21、77、114等)、颜料黄(12、14、17、83等)、印度坚牢橙、固美透红(Irgazine Red)、对硝基苯胺红、甲苯胺红、溶剂红(17、49、128、5、13、22、48·2等)、分散红、洋红FB、颜料橙R、色淀红2G、若丹明FB、若丹明B色淀、甲基紫B色淀、酞菁蓝、溶剂蓝(25、94、60、15·3等)、颜料蓝、亮绿、酞菁绿、油黄GG、Kayaset YG、奥丽素棕(Orasol Brown)B、和油粉红OP。
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而且,可任选地包含也起到着色剂作用的磁性粉末(例如,如下的粉末:铁磁性金属,例如铁、钴和镍;和化合物,例如磁铁矿、赤铁矿和铁氧体)。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着色剂的量优选为0.1质量份-40质量份、更优选0.5质量份-10质量份。注意,在其中使用磁性粉末的情况下,所述着色剂的量优选为20质量份-150质量份、更优选40质量份-120质量份。
所述脱模剂优选为具有50℃-170℃的软化点的脱模剂。其实例包括聚烯烃蜡、天然蜡(例如,巴西棕榈蜡、褐煤蜡、石蜡(链烷烃蜡)和米蜡)、C30-C50脂族醇(例如,三十醇)、C30-C50脂肪酸(例如,三十烷羧酸)、及其混合物。不同于以上列出的那些的可用作所述脱模剂的为聚亚甲基(例如,费-托蜡,例如赛索尔(Sasol)蜡)、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钙)、和脂肪酸酯(例如,山萮酸山萮酯)。
所述聚烯烃蜡的实例包括:烯烃(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异丁烯、1-己烯、1-十二碳烯、1-十八碳烯、及其混合物)的(共)聚合物[包括通过(共)聚合获得的烯烃化合物,和热降解聚烯烃];烯烃(共)聚合物与氧和/或臭氧的氧化物;烯烃(共)聚合物的马来酸改性产物[例如,用马来酸和其衍生物(例如,马来酸酐、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丁酯和马来酸二甲酯)改性的产物];以及烯烃、不饱和羧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和马来酸酐]和/或不饱和羧酸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C1-C18烷基)酯和马来酸烷基(C1-C18烷基)酯]的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除了以上列出的材料之外,还可任选地包含添加剂例如带电控制剂和流动改进剂。
所述带电控制剂的实例包括苯胺黑染料、在其侧链中具有叔胺的基于三苯基甲烷的染料、季铵盐、多元胺(聚胺)树脂、咪唑衍生物、含季铵盐基团的聚合物、含金属的偶氮染料、铜酞菁染料、水杨酸的金属盐、二苯乙醇酸的硼络合物、含磺酸基团的聚合物、含氟聚合物、含卤素取代的芳环的聚合物、水杨酸的烷基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和鲸蜡基三甲基溴化铵。
所述流动改进剂的实例包括胶态二氧化硅、氧化铝粉末、氧化钛粉末、碳酸钙粉末、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石英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红、三氧化二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和碳酸钡。
对于所述调色剂中各组分的共混比率,所述粘合剂树脂优选为30质量%-97质量%、更优选40质量%-95质量%和甚至更优选45质量%-92质量%;所述着色剂优选为0.05质量%-60质量%、更优选0.1质量%-55质量%和甚至更优选0.5质量%-50质量%;在所述添加剂中,所述脱模剂优选为0质量%-30质量%、更优选0.5质量%-20质量%和甚至更优选1质量%-10质量%;所述带电控制剂优选为0质量%-20质量%、更优选0.1质量%-10质量%和甚至更优选0.5质量%-7.5质量%;和所述流动改进剂优选为0质量%-10质量%、更优选0质量%-5质量%和甚至更优选0.1质量%-4质量%。而且,所述添加剂的总量优选为3质量%-70质量%、更优选4质量%-58质量%和甚至更优选5质量%-50质量%。
当其组分在上述范围内共混时,可容易地获得具有优异带电性的调色剂。
对于上述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可使用常规方法,例如捏和粉碎方法、悬浮聚合方法、乳化聚合聚集方法和乳化相反转方法。
所述捏和粉碎方法是包括如下的方法:在将粘合剂树脂与着色剂等一起熔融捏和之后,将捏和产物精细地粉碎,并且分级,从而制造调色剂。例如,在将不包括流动改进剂在内的构成调色剂的组分干混之后,将所得混合物熔融捏和,将捏和产物粗略地粉碎,最后通过射流磨式粉碎机等将粉碎产物精细地粉碎为细颗粒,然后将所得颗粒分级为具有约5μm-约20μm体均粒径的颗粒。最后,将所得物与流动改进剂混合,从而制造调色剂。注意,所述体均粒径可通过库尔特计数器[例如,产品名:Multisizer III(由BeckmanCoulter,Inc.)制造]测量。
所述悬浮聚合方法是包括如下的方法:在搅拌下将单体、聚合引发剂、着色剂、脱模剂等加入到包含分散稳定剂的水相中,以形成油滴,然后加热以进行所述油滴的聚合反应,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
所述乳化聚合聚集方法是例如使用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方法,其中使通过在水相中乳化和分散之后除去溶剂获得的颗粒与通过将着色剂、脱模剂(蜡)等分散在水相中而形成的分散成分一起聚集,和对所得物进行加热和熔合,从而制造调色剂颗粒。
所述乳化相反转方法是包括如下的方法:在将不包括流动改进剂在内的构成调色剂的组分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向所得溶液或分散液中加入水或类似物以形成乳液,之后分离和分级,从而制造调色剂。此外,调色剂可通过JP-A No.2002-284881中公开的使用有机颗粒的方法制造。所述调色剂的体均粒径优选为3μm-15μm。
<<用于调色剂构成组分的分离单元>>
对用于分析调色剂的各组分的分离单元的一个实例进行解释。
首先,将1g调色剂加入到100mL四氢呋喃(THF)中,并且将所得物在25℃搅拌30分钟,从而获得可溶组分溶解于其中的溶液。将该溶液通过具有0.2μm开口尺寸的膜过滤器过滤,从而获得该调色剂的可溶于THF的组分。接着,将该可溶于THF的组分溶解在THF中,从而制备用于GPC的样品。将该样品提供至用于测量前述各树脂的分子量的GPC。
同时,在GPC的洗脱物出口处提供级分收集器,并且将所述洗脱物以每预定计数进行分级,从而基于从洗脱曲线的洗脱开始(在该曲线中的上升)起的面积比率,以每5%获得洗脱物。接着,对于各级分洗脱物,将30g样品溶解在1mL氘代氯仿中,向其中加入0.05体积%四甲基硅烷(TMS)作为标准物质。将所得溶液倒入具有5mm直径的用于NMR测量的玻璃管中,并且通过核磁共振设备(JNM-AL400,由JEOL Ltd.制造)在23℃-25℃的温度下进行倍增128倍,从而获得谱图。
所述调色剂中包含的非晶聚酯树脂和结晶聚酯树脂的单体组成、构成比率等可从所获得谱图的峰积分比率确定。
例如,峰的指认以如下方式进行,并且构成单体的比率由各积分比率确定。峰的指认例如如下:
·8.25ppm附近:源自偏苯三甲酸的苯环(对于一个氢原子)
·8.07ppm-8.10ppm附近:源自对苯二甲酸的苯环(对于4个氢原子)
·7.1ppm-7.25ppm附近:源自双酚A的苯环(对于4个氢原子)
·6.8ppm附近:源自双酚A的苯环(对于4个氢原子)和源自富马酸的双键(对于2个氢原子)
·5.2ppm-5.4ppm附近:源自双酚A环氧丙烷加合物的次甲基(对于1个氢原子)
·3.7ppm-4.7ppm附近:源自双酚A环氧丙烷加合物的亚甲基(对于2个氢原子)和源自双酚A环氧乙烷加合物的亚甲基(对于4个氢原子)
·1.6ppm附近:源自双酚A的甲基(对于6个氢原子)
由这些结果,例如,将收集自其中非晶聚酯树脂占90质量%或更大的级分的提取物视为非晶聚酯树脂。此外,将收集自其中结晶聚酯树脂B占90质量%或更大的级分的提取物视为结晶聚酯树脂B。
-通过索氏提取进行的不溶于THF的组分的提取-
本发明调色剂的不溶于THF的组分的提取是以如下方式进行的。
所述调色剂(1g)用100g THF进行回流12小时,从而分离成不溶于THF的组分和可溶于THF的组分。将通过从所述可溶于THF的组分除去THF而获得的固体,和通过从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除去THF而获得的固体在大气压下在40℃干燥20小时,之后将该固体在23℃下真空干燥20小时。所得物分别用作可溶于THF的组分和不溶于THF的组分。
(显影剂)
本发明的显影剂包含本发明的调色剂、和载体。
将所述调色剂任选地与载体颗粒(例如,铁粉、玻璃珠、镍粉、铁氧体、磁铁矿和其表面包覆有树脂(例如,丙烯酸类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的铁氧体)混合,并且用作用于静电潜像的显影剂。
此外,代替载体颗粒,所述调色剂可用带电刮片刮擦以导致摩擦,从而使静电潜像显影。然后,通过常规的热辊定影方法将显影的电潜像定影在担载体(例如,纸和聚酯膜(胶片))上。
本发明的显影剂可适宜用于以各种常规电子照相方法例如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非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和双组分显影方法成像。
[显影剂容器]
构造成容纳本发明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从常规容器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具有容器主体和帽盖(cap)的容器。
所述显影剂容器主体的尺寸、形状、结构和材料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所述显影剂容器主体的形状例如优选为圆筒并且特别优选这样的容器主体构造:其中,在内周表面中以螺旋方式形成凹槽(凸凹形状),从而使得内容物即显影剂能够通过容器主体的旋转而移动到排放出口侧,并且部分或整个螺旋凹槽段起到风箱(bellows)的作用。该容器的材料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其优选地选自制造时尺寸精度优异的材料。其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聚碳酸酯树脂、ABS树脂和聚缩醛树脂。
所述显影剂容器容易存储和运输,在操纵方面优异,并且通过将所述显影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下文中提及的处理盒或成像设备中而可适宜用于所述处理盒或成像设备中以供应显影剂。
(成像方法)
使用本发明调色剂的成像方法优选地至少包括静电潜像形成步骤、显影步骤、转印步骤和定影步骤,更优选进一步包括清洁步骤,并且如果必要,可进一步包括除电步骤、回收步骤和控制步骤。
而且,用于本发明中的成像设备优选地至少包括静电潜像承载部件、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更优选进一步包括清洁单元,并且如果必要,可进一步包括除电单元、回收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成像方法可通过所述成像设备进行。所述静电潜像形成步骤可通过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单元进行,所述显影步骤可通过所述显影单元进行,所述转印步骤可通过所述转印单元进行,所述定影单元可通过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和其它步骤可通过其它单元进行。
<静电潜像形成步骤>
所述静电潜像形成步骤在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例如感光绝缘体和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材料、形状、结构和尺寸从本领域已知的那些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其形状优选为鼓形。而且,所述感光体的实例包括无机感光体(例如,非晶硅、和硒)和有机感光体(例如,聚硅烷和酞菁甲川(phthalopolymethine))。在它们之中,就长的使用寿命而言,非晶硅是优选的。
静电潜像可例如通过使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和以成像方式(imagewise)施加光而形成,并且可通过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形成。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单元至少包含例如,构造成向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施加电压以使该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器,和构造成向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以成像方式施加光的曝光单元。
所述带电器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装备有导电或半导电的辊、刷、膜或橡胶刮片的常规的接触带电单元;和利用电晕放电的非接触带电器例如电晕管和栅格(scorotron)。
所述曝光单元没有特别限制,条件是其能够对应于待形成的图像将光以成像方式施加到通过所述带电器带电的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所述曝光单元的实例包括各种曝光单元,例如复制光学曝光装置、棒状透镜阵列曝光装置、激光光学曝光装置和液晶快门光学装置。注意,所述曝光单元可采用其中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背面进行成像方式曝光的背光系统。
<显影步骤>
所述显影步骤用本发明的显影剂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所述调色剂图像(可视图像)可通过所述显影单元形成。所述显影单元没有特别限制,条件是其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显影剂进行显影,并且其实例包括这样的单元:其将本发明的显影剂容纳在其中,并且至少包括能够将调色剂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施加至所述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剂单元优选为装备有所述显影剂容器的显影装置。
所述显影装置可采用干式显影系统或湿式显影系统,并且可为用于单一颜色的显影装置或者用于多种颜色的显影装置。其实例包括包含如下的装置:构造成通过来自搅拌的摩擦而使本发明的显影剂带电的搅拌器,和可旋转的磁体辊。在所述显影装置中,例如,将所述调色剂和所述载体混合和搅拌,并且通过来自搅拌的摩擦使所述调色剂带电。使带电的调色剂以刷的形式保持在可旋转的磁性辊的表面上,以形成磁性刷。所述磁性辊是邻近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提供的,在所述磁性辊表面上形成磁性刷的部分调色剂通过电吸引力移动至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结果,用所述调色剂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注意,容纳在所述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是本发明的显影剂,其可为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
<转印步骤>
所述转印步骤通过转印带电器使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带电,从而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转印可通过所述转印单元进行。所述转印步骤优选地包括:包括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一次转印步骤,和包括将已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二次转印步骤。所述转印步骤更优选地包括:包括将用两种或更多种颜色的调色剂或全色调色剂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形成复合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步骤,和包括将形成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复合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步骤。
所述转印单元优选地包含:一次转印单元,其构造成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以形成复合调色剂图像;和二次转印单元,其构造成将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复合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注意,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环形转印带。而且,所述转印单元(一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单元)优选地至少包含构造成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带电以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感光体释放至记录介质侧的转印装置。注意,所述转印单元可具有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转印装置。
所述转印装置的实例包括利用电晕放电的电晕转印装置、转印带、转印辊、压力转印辊和粘附转印部件。
注意,所述记录介质从常规的记录介质(记录纸)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
<定影步骤>
所述定影步骤使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并且所述定影可通过所述定影单元进行。注意,在其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种颜色的调色剂的情况下,可每次在将由各颜色的调色剂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时进行定影。替代地,可在将所有颜色的调色剂以层叠状态转印至记录介质之后进行定影。所述定影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使用任何常规的加热和加压单元作为所述定影单元。所述加热和加压单元的实例包括加热辊和加压辊的组合,以及加热辊、加压辊和环形带的组合。用于所述定影的加热温度典型地为80℃-200℃。注意,如果需要,例如,可将常规的光学定影单元与所述定影单元一起使用,或者可使用常规的光学定影单元代替所述定影单元。
<除电步骤>
所述除电步骤向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施加除电偏压用于其除电,并且所述除电可通过所述除电单元进行。所述除电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能够向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施加除电偏压,并且其实例包括除电灯。
<清洁步骤>
所述清洁步骤将残留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除去,并且所述清洁步骤可通过所述清洁单元进行。所述清洁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能够将残留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除去,并且其实例包括磁性刷清洁器、静电刷清洁器、磁性辊清洁器、刮片清洁器、刷清洁器、和网清洁器。
<回收步骤>
所述回收步骤将已经在所述清洁步骤中除去的调色剂回收至所述显影单元,并且所述回收步骤可通过所述回收单元进行。所述回收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常规的传送单元。
<控制步骤>
所述控制步骤对各步骤进行控制,并且所述控制步骤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所述控制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可控制各单元的操作,并且其实例包括例如定序器和计算机的装置。
用于本发明中的成像设备的实例示于图1中。成像设备100A装备有:充当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感光体10,充当带电单元的带电装置20,充当曝光单元的曝光装置(未示出),各自充当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45(K、Y、M、C),中间转印部件50,充当清洁单元的清洁装置60,和充当除电单元的除电灯70。
中间转印部件50是环形带,并且设计成通过设置在中间转印部件50内侧以支撑中间转印部件50的三个辊51以箭头所示方向旋转。三个辊51的一部分还充当能够向中间转印部件50施加预定转印偏压(一次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辊。
在中间转印部件50的周围区域中,提供具有清洁刮片的清洁装置90,并且面对中间转印部件50提供充当能够施加转印偏压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95的转印单元的转印辊80。
在中间转印部件50的周围区域中,在位于感光体10与中间转印部件50的接触区域和中间转印部件50与记录介质95的接触区域之间的区域中提供构造成向中间转印部件50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电荷的电晕带电器52。
各颜色(黑色(K)、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显影装置45装备有显影容器42(K、Y、M、C)、显影剂供应辊43和显影辊44。
在成像设备100A中,带电辊20使感光体鼓10均匀地带电,之后通过曝光装置(未示出)使感光体鼓以成像方式暴露于曝光L,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从显影装置45供应显影剂使形成于感光体鼓1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后,从辊51施加转印偏压以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一次转印)。然后,中间转印部件50上的调色剂图像由电晕带电器52提供有电荷,之后转印到记录纸95上(二次转印)。注意,残留在感光体鼓10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60除去,并且感光体鼓10通过除电灯70除电。
图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成像设备。图2中的成像设备100B为串联彩色成像设备,并且包括复印装置主体150、供纸台200、扫描仪300和自动文件供给器(ADF)400。
复印装置主体150在其中央部分处提供有环形带形式的中间转印部件50。中间转印部件50可通过支承辊14、15和16在张紧的情况下以箭头所示方向旋转。
构造成将残留在中间转印部件50上的调色剂颗粒除去的清洁单元17设置在支承辊15附近。围绕通过支承辊14和15张紧的中间转印部件50,提供串联显影装置120,在串联显影装置120中,用于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调色剂的四个成像单元18沿着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成一排布置。
如图3中所示,成像单元18的每一个包括:感光体鼓10;带电辊160,其使感光体鼓10均匀地带电;显影装置70,其通过用黑色(K)、黄色(Y)、品红色(M)或青色(C)的显影剂使形成于感光体鼓1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辊62,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0上;清洁装置60;和除电灯70。
在图2中所示的成像设备中,邻近于串联显影装置120提供曝光装置(未示出)。所述曝光装置构造成将曝光用光施加到感光鼓10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而且,在中间转印部件50的与其中提供串联显影装置1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提供二次转印装置22。二次转印装置22由作为通过一对辊23支承的环形带的二次转印带24构成,并且设计成使得在二次转印带24上传送的记录纸和中间转印部件50可彼此接触。
邻近于二次转印装置22提供定影装置25。定影装置25包含:定影带26,其为环形带;和加压辊27,其设置成压接定影带26。
而且,邻近于二次转印装置22和定影装置25提供构造成使记录纸翻转以在该记录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翻转器28。
接着,对在成像设备100B中全色图像的形成(彩色复印)进行解释。首先,将文件设置在自动文件供给器(ADF)400的文件台130上。或者,打开自动文件供给器(ADF)400,将文件设置在扫描仪300的接触玻璃32上,然后关闭ADF400。在其中将文件设置在ADF400上的情况下,一旦按下启动开关(未示出),文件就被输送到接触玻璃32上,然后驱动扫描仪300以用装有光源的第一滑架33和装有镜子的第二滑架34扫描该文件。在其中将文件设置在接触玻璃32上的情况下,立即以与所提及的相同方式驱动扫描仪300。在该扫描操作期间,从第一滑架33的光源施加的光在文件的表面上被反射,来自该文件的反射光进一步被第二滑架34的镜子反射,并且穿过成像透镜35,其然后被读取传感器36接收。这样,读取彩色文件(彩色图像),并且获得了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图像信息。
基于所获得的各颜色图像信息,通过曝光装置在感光体鼓10上形成各颜色的静电潜像。之后,各颜色的静电潜像用从显影装置120供应的用于各颜色的显影剂显影,从而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所形成的这些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顺序转印(一次转印)至通过支承辊14、15和16旋转的中间转印部件50,从而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复合调色剂图像。
在供纸台200中,使供纸辊142之一选择性地旋转以从纸库143的多个供纸盒144之一排出纸张(记录纸),所排出的纸张通过分离辊145逐一分离以送至供纸路径146,然后通过输送辊147输送到设备主体150内的供纸路径148中。供纸路径148中输送的纸张然后撞上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49而停下。或者,手动供纸盘54上的纸张(记录纸)被排出,通过分离辊58逐一分离以引导进入手动供纸路径53中,然后撞上定位辊49而停下。注意,定位辊49通常在使用时接地,但是为了除去记录纸的纸粉,其可被施加偏压。
接着,使定位辊49随着叠加在中间转印部件50上的复合调色剂图像的移动而同步地旋转,以将记录纸送到中间转印部件50和二次转印装置22之间,从而将复合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二次转印)。
其上已经转印有复合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2输送以送至定影装置25。在定影装置25中,复合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带26和加压辊而被加热和加压,从而将复合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之后,记录纸通过换向爪55改变其行进方向,通过排出辊56排出,然后堆叠在输出盘57上。或者,记录纸通过换向爪55改变其行进方向,通过翻转器28翻转以送至转印位置,从而在其背面记录图像。然后,记录纸通过排出辊56排出,并且堆叠在输出盘57上。
注意,复合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部件50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17除去。
(处理盒)
本发明的处理盒是以如下方式设计的: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各种成像设备中,并且至少包含构造成在其上承载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和构造成用本发明的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注意,如果必要,本发明的处理盒可进一步包含其它单元。
所述显影单元至少包含:显影剂容器,其构造成将本发明的显影剂容纳在其中;和显影剂承载部件,其构造成承载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和输送所述显影剂。注意,所述显影单元可进一步包含构造成调节承载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厚度的调节部件。
图4说明本发明处理盒的一个实例。
处理盒110包含感光体鼓10、电晕带电器52、显影装置40、转印辊80和清洁装置90。
实施例
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具体地解释本发明,但是不应将实施例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注意,以下描述中的“份”和“%”均以质量计。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调色剂以如下方式制造。
<调色剂的制造>
-酮亚胺化合物的合成-
向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70份异佛尔酮二胺和75份甲乙酮,并且使所得混合物在5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酮亚胺化合物。酮亚胺化合物具有418的胺值。
-母料(MB)的制备-
向1,200份水中加入540份炭黑(Printex35,由Evonik Degussa Japan Co.,Ltd.制造)[DBP吸油值=42mL/100mg,pH=9.5]和1,200份非晶聚酯树脂A,并且所得混合物通过亨舍尔混合器(由Nippon Cole&Engineering Co.,Ltd.制造)混合。将所得混合物通过双辊磨机在150℃捏和30分钟,之后辊压和冷却。然后将所得物通过粉碎机粉碎,从而获得母料。
-颜料-蜡分散液的制造-
向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220份含不饱和双键的结晶聚酯树脂B、50份作为脱模剂的石蜡(HNP-9,由NIPPON SEIRO CO.,LTD.制造,基于烃的蜡,熔点:75℃,SP值:8.8)、22份CCA(水杨酸金属络合物E-84,由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和947份乙酸乙酯,并且将所得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至80℃,将其温度保持在80℃5小时,之后用1小时冷却至30℃。随后,向该容器中加入500份母料和500份乙酸乙酯,并且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小时,从而获得原料溶液。
将原料溶液(1,324份)转移到容器中,并且通过珠磨机(ULTRAVISCOMILL,由AIMEX CO.,Ltd.制造)在以下条件下分散:1kg/h的液体进料速率,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5mm氧化锆珠填充至80体积%,和3遍(次通过)。随后,向其中加入1,042.3份65%的非晶聚酯树脂A乙酸乙酯溶液,并且使所得物在与以上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所述珠磨机一次,从而获得颜料-蜡分散液。颜料-蜡分散液的固体含量(130℃,30分钟)为50%。
-油相的制备-
向容器中加入664份颜料-蜡分散液、80份预聚物、和4.6份酮亚胺化合物,并且将所得混合物通过TK均混器(由PRIMIX Corporation制造)以5,000rpm混合1分钟,从而获得油相。此处,预聚物为下文描述的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1。
-有机颗粒乳液(颗粒分散液)的合成-
向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683份水、11份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的硫酸酯的钠盐(ELEMINOL RS-30,由Sanyo 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138份苯乙烯、138份甲基丙烯酸和1份过硫酸铵,并且将所得混合物以400rpm搅拌15分钟,从而获得白色乳液。将该获得的乳液加热直至内部体系温度达到75℃,并且使其反应5小时。向其中加入30份1%过硫酸铵水溶液,并且使所得混合物在75℃陈化5小时,从而获得基于乙烯基的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的硫酸酯的钠盐共聚物)的水性分散液,即颜料分散液。通过LA-920(由HORIBA,Ltd.制造)测量的颜料分散液的体均粒径为0.14μm。将一部分颜料分散液干燥以分离树脂组分。
-水相的制备-
将水(990份)、83份颜料分散液、37份48.5%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水溶液(ELEMINOL MON-7,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和90份乙酸乙酯混合在一起并且搅拌,从而获得乳白色流体,其用作水相。
-乳化和溶剂的除去-
向其中已经加入油相的容器中加入1,200份水相,并且所得混合物通过TK均混器以13,000rpm混合20分钟,从而获得乳化淤浆。
向装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乳化淤浆,并且在30℃从其除去溶剂8小时。
-不饱和基团反应过程-
向所获得的已经从其除去溶剂的淤浆中加入催化量的水溶性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V-44,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并且将所得物在50℃陈化5小时,以与结晶聚酯树脂B的不饱和双键进行反应,从而获得分散淤浆。
-洗涤和干燥-
在将100份分散淤浆在减压下过滤之后,使所得物经历以下操作(1)-(5)。
(1):向滤饼中加入1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并且该混合物通过TK均混器混合(12,000rpm,10分钟),之后过滤该混合物。
(2):向(1)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0质量份10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并且该混合物通过TK均混器混合(12,000rpm,30分钟),之后将该混合物在减压下过滤。
(3):向(2)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0质量份10质量%盐酸,并且该混合物通过TK均混器混合(12,000rpm,10分钟),之后过滤该混合物。
(4):向(3)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3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并且该混合物通过TK均混器混合(12,000rpm,10分钟),之后过滤该混合物。该系列操作(1)-(4)进行两次,从而获得滤饼。
(5):将(4)中获得的滤饼用空气循环干燥器在45℃干燥48小时,然后通过具有75μm筛目大小的筛,从而获得调色剂。
(合成例1)
-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1的合成-
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97:3的3-甲基-1,5-戊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醇组分),和量满足OH:COOH=1.1:1的己二酸(酸组分),以及四异丙氧基钛(相对于树脂组分为300ppm)。之后,该混合物在约4小时内加热至200℃,之后在2小时内加热至230℃,并且使该混合物反应直至流出物跑出。之后,进一步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中间聚酯。接着,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以2.1:1的摩尔比加入所述中间聚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且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至48质量%。之后,使所得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1。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1具有3,800的数均分子量(Mn)、17,5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50℃的Tg。
(合成例2)
-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2的合成-
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20:77:3的3-甲基-1,5-戊二醇、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醇组分),和量满足OH:COOH=1.1:1的包含摩尔比为50:50的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以及四异丙氧基钛(相对于树脂组分为300ppm)。之后,将该混合物在约4小时内加热至200℃,之后在2小时内加热至230℃,并且使该混合物反应直至流出物跑出。之后,进一步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中间聚酯。接着,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摩尔比为2.1:1的所述中间聚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且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至48质量%。之后,使所得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2。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2具有4,200的数均分子量(Mn)、18,9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31℃的Tg。
(合成例3)
-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3的合成-
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97:3的3-甲基-1,5-戊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醇组分),和量满足OH:COOH=1.1:1的包含摩尔比为50:50的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以及四异丙氧基钛(相对于树脂组分为300ppm)。之后,将该混合物在约4小时内加热至200℃,之后在2小时内加热至230℃,并且使该混合物反应直至流出物跑出。之后,进一步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中间聚酯。接着,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摩尔比为2.1:1的所述中间聚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且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至48质量%。之后,使所得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3。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3具有5,200的数均分子量(Mn)、32,9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30℃的Tg。
(合成例4)
-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4的合成-
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96:4的3-甲基-1,5-戊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醇组分),和量满足OH:COOH=1.1:1的包含摩尔比为50:50的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以及四异丙氧基钛(相对于树脂组分为300ppm)。之后,将该混合物在约4小时内加热至200℃,之后在2小时内加热至230℃,并且使该混合物反应直至流出物跑出。之后,进一步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中间聚酯。接着,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摩尔比为2.1:1的所述中间聚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且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至48质量%。之后,使所得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4。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4具有5,600的数均分子量(Mn)、42,0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27℃的Tg。
(合成例5)
-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5的合成-
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98:2的3-甲基-1,5-戊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醇组分),和量满足OH:COOH=1.1:1的包含摩尔比为50:50的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以及四异丙氧基钛(相对于树脂组分为300ppm)。之后,将该混合物在约4小时内加热至200℃,之后在2小时内加热至230℃,并且使该混合物反应直至流出物跑出。之后,进一步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中间聚酯。接着,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摩尔比为1.9:1的所述中间聚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且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至48质量%。之后,使所得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5。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5具有3,200的数均分子量(Mn)、15,0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35℃的Tg。
(合成例6)
-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6的合成-
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27:70:3的3-甲基-1,5-戊二醇、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醇组分),和量满足OH:COOH=1.1:1的包含摩尔比为50:50的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以及四异丙氧基钛(相对于树脂组分为300ppm)。之后,将该混合物在约4小时内加热至200℃,之后在2小时内加热至230℃,并且使该混合物反应直至流出物跑出。之后,进一步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中间聚酯。接着,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摩尔比为2.1:1的所述中间聚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且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至48质量%。之后,使所得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6。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6具有4,500的数均分子量(Mn)、19,0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29℃的Tg。
(合成例7)
-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7的合成-
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97:3的3-甲基-1,5-戊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醇组分),和量满足OH:COOH=1.1:1的包含摩尔比为70:30的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以及四异丙氧基钛(相对于树脂组分为300ppm)。之后,将该混合物在约4小时内加热至200℃,之后在2小时内加热至230℃,并且使该混合物反应直至流出物跑出。之后,进一步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中间聚酯。接着,向装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进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摩尔比为2.1:1的所述中间聚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且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至48质量%。之后,使所得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获得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7。含反应性基团的非线型聚酯树脂A-1-7具有4,300的数均分子量(Mn)、18,5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40℃的Tg。
(合成例8)
-聚酯树脂A-2-1的合成-
向装有氮气进入管、冷凝器、搅拌器和热电偶的5L四颈烧瓶中以OH:COOH=1.3:1的比率加入包含摩尔比为85:15的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和双酚A环氧丙烷(3摩尔)加合物的混合物(醇组分),和包含摩尔比为80:20的间苯二甲酸和己二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使所得混合物与500ppm四异丙氧基钛一起在230℃在大气压下反应10小时,之后进一步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之后,向该烧瓶中加入30份偏苯三甲酸酐,并且使该混合物在180℃在大气压下反应3小时,从而获得线型聚酯树脂A-2-1。线型聚酯树脂A-2-1具有2,400的数均分子量(Mn)、5,4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48℃的Tg。
(合成例9)
-聚酯树脂A-2-2的合成-
以与合成例8中相同的方式合成线型聚酯树脂A-2-2,条件是间苯二甲酸和己二酸的摩尔比改变为20:80,所述醇组分中的双酚A环氧丙烷(3摩尔)加合物改变为丙二醇,并且装料比改变为OH:COOH=1.2:1。线型聚酯树脂A-2-2具有4,000的数均分子量(Mn)、12,0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29℃的Tg。
(合成例10)
-聚酯树脂A-2-3的合成-
向装有氮气进入管、冷凝器、搅拌器和热电偶的5L四颈烧瓶中以OH:COOH=1.3:1的比率加入包含摩尔比为60:40的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和双酚A环氧丙烷(3摩尔)加合物的混合物(醇组分),和包含摩尔比为90:10的对苯二甲酸和己二酸的混合物(酸组分)。使所得混合物与500ppm四异丙氧基钛一起在230℃在大气压下反应10小时,之后进一步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之后,向该烧瓶中加入30份偏苯三甲酸酐,并且使该混合物在180℃在大气压下反应3小时,从而获得线型聚酯树脂A-2-3。线型聚酯树脂A-2-3具有2,500的数均分子量(Mn)、5,8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65℃的Tg。
(合成例11)
-含不饱和双键的结晶聚酯树脂B的合成-
向已经加热和干燥的双颈烧瓶中加入包含摩尔比为90:10的富马酸二甲酯和癸二酸二甲酯的混合物(酸组分),量为所述酸组分的量的1.15倍的1,6-己二醇(醇组分),和作为催化剂的Ti(OBu)4。之后,进行氮气吹扫以通过减压将烧瓶内的空气用氮气惰性气氛置换,并且通过机械搅拌在180℃进行回流5小时。之后,通过真空蒸馏除去过量的1,6-己二醇。在将所得物逐渐加热至230℃的同时,将所得物搅拌2小时。一旦所得物变得粘稠,则将其用空气冷却以终止反应。在反应产物凝固之前,向该烧瓶中加入四氢呋喃(THF),并且通过压力过滤装置除去催化剂残留物。对于纯化,使用THF/MeOH收集再沉积沉淀物,并且将其在减压下干燥,从而获得含不饱和双键的结晶聚酯树脂B。含不饱和双键的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3,900的数均分子量(Mn)、13,8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68℃的熔点。
(实施例1)
以表1中实施例1栏中描述的比率使用树脂A-1-1、树脂A-2-1和树脂B,以前述方式制备调色剂。具体地,将树脂A-1-1、树脂A-2-1和树脂B混合,使得树脂A-1-1为10%、树脂A-2-1为80%和树脂B为10%。
(实施例2)
以与合成例11中相同的方式合成结晶聚酯树脂B’,条件是将1,6-己二醇用乙二醇代替。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3,800的数均分子量(Mn)、16,2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77℃的熔点。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用树脂B’代替。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不使用树脂A-1-1,并且将树脂A-2-1用树脂A-2-2代替。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5质量%。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15质量%。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20质量%。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含量改变为20质量%,并且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3质量%。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含量改变为3质量%,并且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3质量%。
(实施例9)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2-1用树脂A-2-2代替,并且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15质量%。
(实施例10)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用树脂A-1-2代替。
(实施例1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用树脂A-1-3代替。
(实施例1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用树脂A-1-4代替。
(实施例1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用树脂A-1-5代替。
(实施例14)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用硬脂酸酰胺(Neutron-2,由NIPPON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熔点:95℃)代替。
(实施例15)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0质量%。
(实施例16)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用树脂A-1-6代替。
(实施例17)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用树脂A-1-7代替。
(对比例1)
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合成聚酯树脂A-1’,条件是将醇组分改变为丙二醇,并且将酸组成改变为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偏苯三甲酸=80/17.5/2.5。聚酯树脂A-1’具有5,500的数均分子量(Mn)、45,0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56℃的Tg。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用树脂A-1’代替。
(对比例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A-1-1含量改变为30质量%。
(对比例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含量改变为25质量%。
(对比例4)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用不含不饱和双键的聚琥珀酸癸二酸丁二醇酯(由Sigma-Aldrich Co.,LLC制造)代替。
(对比例5)
以与合成例11中相同的方式合成结晶聚酯树脂B’’,条件是将全部酸组分改变为癸二酸二甲酯。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3,600的数均分子量(Mn)、14,0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63℃的熔点。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条件是将树脂B用树脂B’’代替。
以如下方式测量和评价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各调色剂的性质。
结果示于表1、2和3中。
-软化点(Tm)-
在通过毛细管流变仪(CFT-500D,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将1g测量样品预热至50℃之后,通过柱塞向该样品施加30kg的负载,同时以5℃/分钟的加热速率加热该样品,以将该样品从具有0.5mm直径和1mm长度的喷嘴挤出。由“柱塞下降量(流动值)”和“温度”绘图。从该图读取与柱塞下降量的1/2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并且将该值(测量样品的一半流出时的温度)确定为软化点。
-防粘连性质-
向玻璃容器中加入调色剂,并且使其在保持为50℃的恒温槽中放置24小时。之后,将该容器中的调色剂冷却至24℃,并且基于如下标准评价粘连(聚集)程度。
[评价标准]
A:未出现粘连。
B:出现粘连,但是当施加力时它们容易被分散,这对实际使用不是问题。
C:出现粘连,并且即使在施加力时它们也不被分散。
D:出现粘连,并且调色剂完全固着(fixed)而无法作为粉末取出。
使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各调色剂以如下方式制备显影剂。
-载体的制造-
向100份甲苯中加入100份有机硅树脂(有机直链有机硅(organo straightsilicone))、5份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0份炭黑,并且所得混合物通过均混器分散20分钟,从而制备树脂层涂布液。
随后,通过流化床涂布器将所述树脂层涂布液施加至具有50μm平均粒径的球形磁铁矿(1,000份)的表面,从而制造载体。
-显影剂的制造-
通过球磨机,将5份各调色剂和95份所述载体混合,从而制造显影剂。
以如下方式评价所制造的各显影剂的定影性质和着色性。
<定影温度>
通过其定影部已经使用Teflon(注册商标)辊改造的经改造的影印机(MF2200,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在6200型纸(由Ricoh CompanyLimited制造)上进行复印测试。
具体地,通过改变定影温度,测定冷反印温度(最低定影温度)和热反印温度(最高定影温度)。
关于用于最低定影温度的评价条件,供纸线速度设置为120mm/s-150mm/s,承载力(bearing)设置为1.2kgf/cm2,并且辊隙宽度设置为3mm。
此外,关于用于最高定影温度的评价条件,供纸线速度设置为50mm/s,承载力设置为2.0kgf/cm2,并且辊隙宽度设置为4.5mm。
此外,将冷反印温度(最低定影温度)到热反印温度(最高定影温度)的范围确定为定影温度宽度。
此处,关于定影性质,115℃或更低的最低定影温度和40℃或更大的定影温度宽度对实际使用是优选的。
<防成膜性质>
通过成像设备MF2800(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在整张纸上形成实地(solid)图像,以得到0.40mg/cm2的调色剂沉积量,并且总共在10,000张纸上印刷所述实地图像。之后,对感光体进行目视观察,并且基于以下标准评价调色剂组分(主要是脱模剂)是否粘附在感光体上。
[评价标准]
A:未观察到调色剂组分的粘附。
B:观察到调色剂组分的粘附,但是其为对实际使用不会存在问题的水平。
C:观察到调色剂组分的粘附,但是其为对实际使用会存在问题的水平。
D:观察到调色剂组分的粘附,但是其为对实际使用会存在显著问题的水平。
<转印白色遗漏>
将所述显影剂装载在Ricoh pro6100(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上,并且连续地在10,000张纸上印刷具有5%图像面积的A4尺寸的图像。随后,在A4尺寸纸的整个区域上形成实地图像(调色剂沉积量:0.4mg/cm2),并且总共在3张纸上印刷所述实地图像。之后,以目视方式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图像中的白色遗漏部分。基于以下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A:在全部3张纸上未目视观察到白色遗漏区域。
B:在光学显微镜下在第3张纸上观察到白色遗漏区域,但是其为对实际使用不会存在问题的水平。
C:在3张纸上总共目视观察到1到10个白色遗漏区域,并且其为对实际使用会存在问题的水平。
D:在3张纸上总共目视观察到11个或更多的白色遗漏区域,并且其为对实际使用会存在显著问题的水平。
<图像密度>
Imageo MP C4300(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中使用的调色剂与载体混合以得到5质量%的调色剂密度,从而获得显影剂。
向Imageo MP C4300(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的单元中加入所述显影剂,并且在PPC纸(6000型<70W>A4、长纹纸(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上形成尺寸为2cm×15cm的矩形实地图像,以得到0.40mg/cm2的调色剂沉积量。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设置为120℃。接着,通过X-Rite938(由X-Rite制造)以状态A-模式和d50光测量所述实地图像的图像密度(ID)。
[评价标准]
A:1.5或更大
B:1.4或更大但是小于1.5
C:1.2或更大但是小于1.4
D:小于1.2
<光泽度>
通过如下装置在6200型纸(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上进行印刷测试:其中改造了影印机MF2200(由Ricoh Company Limited制造)的使用Teflon(注册商标)辊作为定影辊的定影单元。具体地,将定影温度设置为作为最低定影温度+20℃的温度,其中所述最低定影温度是如对低温定影性进行评价那样所确定的,将供纸线速度设置为120mm/s-150mm/s,将承载力设置为2kgf/cm2,并且将辊隙宽度设置为3mm。通过光泽计VG-7000(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测量在该印刷测试之后的图像的60°光泽。基于以下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A:30%或更大
B:25%或更大但是小于30%
C:20%或更大但是小于25%
D:小于20%
表1
Figure BDA0000383785800000381
表2
Figure BDA0000383785800000391
表3
Figure BDA0000383785800000401
注意,在表2和3中,“*1”和“*2”分别表示“硬脂酸酰胺”和“聚琥珀酸癸二酸丁二醇酯”,使用空白作为树脂B的替代。如在树脂B含量栏中用括号表示的,两者含量均为10%。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
<1>调色剂,包含:
着色剂;
粘合剂树脂;和
脱模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a)到(c):
(a)所述调色剂至少包含聚酯树脂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
(b)所述调色剂具有25℃到50℃的Tg1st;和
(c)所述调色剂在50℃在具有7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具有10%或更低的TMA压缩变形率(TMA%),
其中所述Tg1st是通过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调色剂时所述调色剂的第一次加热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根据<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不溶于四氢呋喃(THF)的组分具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的-40℃到30℃的Tg2nd’,并且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具有在40℃下106到108的储能弹性模量G’,和在100℃下105到107的储能弹性模量G’。
<3>根据<1>或<2>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Tg1st-所述调色剂的Tg2nd为10℃或更大,其中所述Tg2nd为通过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调色剂时所述调色剂的第二次加热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4>根据<1>-<3>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包含多种聚酯树脂,并且所述聚酯树脂的至少一种为非晶聚酯树脂,所述非晶聚酯树脂包含作为构成组分的二醇组分和作为交联组分的三价以上的酸或三元以上的醇,其中所述二醇组分包含50摩尔%或更大量的C3-C10脂族二醇。
<5>根据<4>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二醇组分的主链中的碳原子数为奇数,并且所述二醇组分在其侧链处具有烷基。
<6>根据<4>或<5>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交联组分为三价酸或三元醇。
<7>根据<1>-<3>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包含多种聚酯树脂,并且所述聚酯树脂的至少一种为通过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能与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之间的反应获得的非晶聚酯树脂。
<8>根据<1>-<7>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由非晶聚酯树脂A和结晶聚酯树脂B组成。
<9>根据<8>的调色剂,其中结晶聚酯树脂B含量为3质量%-20质量%。
<10>根据<8>或<9>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由不饱和双键链段形成的交联结构。
<11>根据<8>-<10>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60℃到80℃的熔点,并且所述聚酯树脂B包含相对于全部酸组分为80摩尔%或更大量的C4-C12线型饱和脂族二羧酸,和相对于全部醇组分为80摩尔%或更大量的C2-C12线型饱和脂族二醇。
<12>显影剂,包含:
根据<1>-<11>任一项的调色剂;和
载体。
<13>处理盒,包含:
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和
显影单元,其构造成用调色剂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
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1>-<11>任一项的调色剂。
<14>成像设备,包含:
根据<13>的处理盒。

Claims (14)

1.调色剂,包含:
着色剂;
粘合剂树脂;和
脱模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a)到(c):
(a)所述调色剂至少包含聚酯树脂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
(b)所述调色剂具有25℃到50℃的Tg1st;和
(c)所述调色剂在50℃在具有7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具有10%或更低的TMA压缩变形率(TMA%),
其中所述Tg1st是通过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调色剂时所述调色剂的第一次加热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不溶于四氢呋喃(THF)的组分具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的-40℃到30℃的Tg2nd’,并且所述不溶于THF的组分具有在40℃下106到108的储能弹性模量G’,和在100℃下105到107的储能弹性模量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Tg1st-所述调色剂的Tg2nd为10℃或更大,其中所述Tg2nd为通过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调色剂时所述调色剂的第二次加热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包含多种聚酯树脂,并且所述聚酯树脂的至少一种为非晶聚酯树脂,所述非晶聚酯树脂包含作为构成组分的二醇组分和作为交联组分的三价以上的酸或三元以上的醇,其中所述二醇组分包含50摩尔%或更大量的C3-C10脂族二醇。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二醇组分的主链中的碳原子数为奇数,并且所述二醇组分在其侧链处具有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交联组分为三价酸或三元醇。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包含多种聚酯树脂,并且所述聚酯树脂的至少一种为通过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能与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之间的反应获得的非晶聚酯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由非晶聚酯树脂A和结晶聚酯树脂B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调色剂,其中结晶聚酯树脂B含量为3质量%-20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由不饱和双键链段形成的交联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60℃到80℃的熔点,并且所述聚酯树脂B包含相对于全部酸组分为80摩尔%或更大量的C4-C12线型饱和脂族二羧酸,和相对于全部醇组分为80摩尔%或更大量的C2-C12线型饱和脂族二醇。
12.显影剂,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的调色剂;和
载体。
13.处理盒,包含:
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和
显影单元,其构造成用调色剂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
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的调色剂。
14.成像设备,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3的处理盒。
CN201310425973.5A 2012-09-18 2013-09-18 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4162 2012-09-18
JPJP2012-204162 2012-09-18
JP2012-204162 2012-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17A true CN103676517A (zh) 2014-03-26
CN103676517B CN103676517B (zh) 2017-11-28

Family

ID=50274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597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517B (zh) 2012-09-18 2013-09-18 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39530B2 (zh)
JP (2) JP5482951B2 (zh)
CN (1) CN103676517B (zh)
BR (1) BR102013023982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9871A (zh) * 2015-03-26 2016-10-1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黑色调色剂
CN107111261A (zh) * 2014-10-30 2017-08-2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调色剂容纳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533308A (zh) * 2015-04-21 2018-01-02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和调色剂存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6004846B1 (pt) 2013-09-06 2022-07-1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revelador, recipiente para acomodar toner,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e métod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6273726B2 (ja) 2013-09-06 2018-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797B2 (ja) 2013-09-06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4799B2 (ja) 2013-09-13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用樹脂、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1910723B1 (ko) 2014-02-04 2018-10-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토너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토너, 현상제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921503B2 (en) 2014-02-26 2018-03-20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6458515B2 (ja) * 2014-03-03 2019-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0925A (ja) 2014-03-04 2015-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ゼンタ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
JP6354294B2 (ja) * 2014-04-28 2018-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32696A (ja) * 2014-05-12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11977A (ja) * 2014-06-27 2016-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107138A (ja) 2015-01-05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243108A4 (en) * 2015-01-05 2017-12-0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toner stored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90236B2 (ja) * 2015-01-05 202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59052B2 (ja) * 2015-03-06 2019-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497136B2 (ja) * 2015-03-11 2019-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6564B2 (ja) * 2015-05-12 2020-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804516B2 (en) * 2015-05-12 2017-10-3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6485228B2 (ja) * 2015-06-02 2019-03-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471B2 (ja) 2015-06-29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407138B1 (en) 2016-01-18 2020-05-1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US10303072B2 (en) * 2017-02-08 2019-05-2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838437B2 (ja) * 2017-03-14 2021-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1036154B2 (en) 2017-12-05 2021-06-1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toner storage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9109544A (ja) * 2019-03-08 2019-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204686A (ja) * 2019-06-17 2020-1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838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236275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理光 含有结晶聚酯的调色剂
US20120189951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Tsuyoshi Sugimoto Toner and developer
US20120219896A1 (en) * 2011-02-28 2012-08-30 Daisuke Asahina Electrostatic image forming toner and resin for toner
CN103163751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3226299A (zh) * 2012-01-31 2013-07-31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成像调色剂和显影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20553T2 (de) 2000-04-28 2007-06-06 Ricoh Co., Ltd. Toner, externes Additiv, und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EP1686427A3 (en) 2001-03-19 2008-03-19 Ricoh Company, Ltd. Dry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1308790B2 (en) 2001-11-02 2015-05-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er including the toner, container containing the toner, and develop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JP4047734B2 (ja) 2002-03-20 2008-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20030219669A1 (en) 2002-03-22 2003-11-27 Hiroshi Yamashita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developer using the same, image-forming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forming process using the same
JP3948716B2 (ja) 2002-08-26 2007-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カラー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
US7541128B2 (en) 2002-09-26 2009-06-02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developer including the toner, and method for fixing toner image
JP4079257B2 (ja) 2002-10-01 2008-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4030907B2 (ja) 2003-03-19 2008-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EP1494082B1 (en) 2003-07-01 2015-08-0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JP2005115029A (ja) 2003-10-08 2005-04-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093416B2 (ja) 2004-01-06 200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38814A (ja) 2004-04-30 2005-12-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電子写真定着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455942B2 (en) 2004-09-17 2008-11-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7932007B2 (en) 2004-09-21 2011-04-2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4658010B2 (ja) 2006-09-15 2011-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42889B2 (ja) 2007-03-16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EP1990683B1 (en) 2007-05-11 2012-09-0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toner
JP5090057B2 (ja) 2007-05-11 2012-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932194B2 (en) * 2007-05-11 2015-01-1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roller
JP5128858B2 (ja) 2007-06-19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5808B2 (ja) 2007-06-22 2013-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034527B2 (en) 2007-08-23 2011-10-11 Xerox Corporation Core-shell polymer nano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emulsion aggregation particles using same
US20090074467A1 (en) 2007-09-13 2009-03-19 Takuya Seshit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036478B2 (ja) 2007-10-09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2009116313A (ja) 2007-10-18 2009-05-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124308B2 (ja) 2008-02-26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68888B2 (ja) 2008-05-23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008734A (ja) 2008-06-27 2010-01-14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157733B2 (ja) 2008-08-05 2013-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273719B2 (ja) * 2008-12-24 2013-08-28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5429963B2 (ja) * 2009-01-26 2014-02-26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0231068A (ja) * 2009-03-27 2010-10-14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79714B2 (en) * 2009-09-14 2014-03-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106512B2 (ja) * 2009-10-27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23483A (ja) 2009-11-12 2011-06-23 Ricoh Co Ltd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5757B2 (ja) * 2009-12-18 2013-10-23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1150229A (ja) 2010-01-25 2011-08-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515909B2 (ja) 2010-03-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026B2 (ja) 2010-04-21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2455B2 (ja) 2010-05-26 2017-05-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2012008354A (ja) * 2010-06-25 2012-01-1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及び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522540B2 (ja) 2010-09-15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73528B2 (ja) 2010-09-15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用樹脂、該トナー用樹脂を使用したトナー及び2成分現像剤
JP5594591B2 (ja) 2010-09-30 2014-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並びに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108462A (ja) 2010-10-28 2012-06-07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2012128405A (ja) 2010-11-22 2012-07-05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42319B2 (ja) * 2011-03-11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204162A (ja) * 2011-03-25 2012-10-22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5408210B2 (ja) 2011-09-02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5790370B2 (ja) * 2011-09-22 2015-10-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09142A (ja) 2011-11-21 2013-06-06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66447B2 (ja) 2011-12-14 2017-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148862A (ja) 2011-12-20 2013-08-01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0720A (ja) * 2012-03-15 2013-09-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838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236275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理光 含有结晶聚酯的调色剂
US20120189951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Tsuyoshi Sugimoto Toner and developer
US20120219896A1 (en) * 2011-02-28 2012-08-30 Daisuke Asahina Electrostatic image forming toner and resin for toner
CN103163751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3226299A (zh) * 2012-01-31 2013-07-31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成像调色剂和显影剂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261A (zh) * 2014-10-30 2017-08-2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调色剂容纳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019871A (zh) * 2015-03-26 2016-10-1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黑色调色剂
CN106019871B (zh) * 2015-03-26 2019-12-0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黑色调色剂
CN107533308A (zh) * 2015-04-21 2018-01-02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和调色剂存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17B (zh) 2017-11-28
BR102013023982A2 (pt) 2014-10-14
JP5482951B2 (ja) 2014-05-07
US20140080046A1 (en) 2014-03-20
JP2014077995A (ja) 2014-05-01
JP2014078035A (ja) 2014-05-01
BR102013023982B1 (pt) 2021-06-22
US9239530B2 (en) 2016-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517A (zh) 用于形成静电图像的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2037411B (zh) 调色剂、显影剂、容纳调色剂的容器、处理盒和成像方法
CN106062639B (zh)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卡盒
CN102402145B (zh) 调色剂、显影剂、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US8227164B2 (en) Toner, and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CN103765319B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557491B2 (en)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5683841B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135384B (zh) 用于电子照相的调色剂、显影剂、成像方法以及处理盒
EP2423754B1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s,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housing developer therein,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452232B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5683842B (zh) 调色剂
CN105518535B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108241B (zh) 层状无机矿物、调色剂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204960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卡盒
CN103329051B (zh) 调色剂、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6104389A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设备
US9341969B2 (e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development,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60187795A1 (en)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53387B2 (en) Toner, developer and developer containing unit
JP6838274B2 (ja)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4586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230026448A1 (en) Ton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ner, toner storage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US20230273537A1 (en) Resin particles, toner, developer, toner hous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US10539897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set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