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活病毒的树脂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即使存在脂质或蛋白质,也能够使附着的各种病毒灭活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无论该病毒有无包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关于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诺如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感染致死者的报道。现在世界面临着由于交通发达和病毒突变而导致病毒感染扩散至全世界的“感染爆发”危机。而且,还出现了由新型流感或口蹄疫带来的严重损失,当务之急是制定紧急对策。为了应对此类事态,正加速进行基于疫苗的抗病毒剂的开发工作。但由于疫苗具有特异性,因此只能防止特定病毒的感染。
在医院或诊所中,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被携带者或感染者带入,或者由于使用抗生素而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成MRSA的菌株。其他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可能会立即直接由患者处,或者通过医务工作者或包括医用白大衣、睡衣、床单、和手套等使用物品,以及墙壁和空调等设备在内的环境,而被MRSA感染。这样的院内感染正成为社会上的严重问题。因此,非常需要开发一种对各种病毒和细菌有效的、能够产生抗菌和抗病毒效果的抗病毒性部件。
为解决这些问题,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将抗菌性薄膜或抗菌性物质适用于医疗装置表面的方法。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含抗病毒性物质的纤维、以及含抗病毒性纤维的纤维结构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23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5843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口罩具有对于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效果,但是,专利文献1未记载关于病毒的实施例,因此,不清楚口罩是否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专利文献2中的抗病毒性纤维结构体能够适用于纤维状织物,可是不清楚能否适用于不含纤维的薄膜、片材以及成形体。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灭活病毒、且可持续性良好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第1发明提供一种抗病毒性树脂部件,其特征在于,含有树脂、抗病毒剂、以及含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电位控制剂,所述表面电位控制剂使所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表面电位向所述树脂单体的表面电位的正侧变化。
第2发明提供根据第1发明所述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剂含有作为有效成分的碘化物粒子,所述碘化物粒子包括碘和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至第6周期且8族至15族的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第3发明提供根据第2发明所述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至第6周期且8族至15族的元素为Cu、Ag、Sb、Ir、Ge、Sn、Tl、Pt、Pd、Bi、Au、Fe、Co、Ni、Zn、In、或Hg。
第4发明提供根据第1至3发明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剂含有作为有效成分的至少一种一价铜化合物粒子。
第5发明提供根据第4发明所述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价铜化合物为氯化物、醋酸盐化合物、硫化物、碘化物、溴化物、过氧化物、氧化物、或硫氰化物。
第6发明提供根据第1至5发明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为通过成形后加热拉伸而得到的成形体。
第7发明提供一种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树脂、抗病毒剂、以及含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电位控制剂形成成形体,使得抗病毒剂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树脂中,并对所述成形体进行加热拉伸。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树脂中含有抗病毒剂和表面电位控制剂来控制电位,使得病毒容易吸附在树脂部件的表面,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抗病毒剂灭活病毒。尤其能够通过含有表面电位控制剂而有效地灭活不具有包膜的病毒。而且,由于在树脂中含有抗病毒剂和表面电位控制剂,因此抗病毒剂难以剥离。由此,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更长期地保持病毒灭活效果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浸泡一价铜化合物和/或碘化物的离子的浸泡时间和浸泡量变化时,抗病毒剂的析出状态变化的样子的图。
符号标记说明
10:树脂
20:抗病毒剂
30:表面电位控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截面的一部分的示意图。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被设置成含有树脂10、抗病毒剂20、和表面电位控制剂30。例如,如图1所示,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具有抗病毒剂20和表面电位控制剂30被分散于树脂10中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树脂10,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AS树脂、EVA树脂、聚甲基戊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甲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缩醛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砜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硅树脂;聚苯乙烯弹性体等苯乙烯系弹性体,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等烯烃系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等聚氨酯系弹性体,聚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尼龙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
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剂20只要是能够灭活病毒的物质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所述抗病毒剂20优选为一价铜化合物微粒和/或碘化物微粒。通过使用上述微粒,无论有无包膜,均能使病毒灭活。
病毒灭活微粒的病毒灭活机理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可以认为,病毒灭活微粒与空气中或飞沫中的水分接触时,病毒灭活微粒的一部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者产生活性物质,由此可能影响到附着于实施方式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病毒表面的电荷或DNA等,使病毒灭活。
本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抗病毒性碘化物含有碘、以及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至第6周期且8族至15族的元素。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至第6周期且8族至15族的元素优选为Cu、Ag、Sb、Ir、Ge、Sn、Tl、Pt、Pd、Bi、Au、Fe、Co、Ni、Zn、In、或Hg。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剂中所含的碘化物粒子更优选为选自由CuI、AgI、SbI3、IrI4、GeI4、GeI2、SnI2、SnI4、TlI、PtI2、PtI4、PdI2、BiI3、AuI、AuI3、FeI2、CoI2、NiI2、ZnI2、HgI、以及InI3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颗粒。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的抗病毒性一价铜化合物优选为氯化物、醋酸盐化合物、硫化物、碘化物、溴化物、过氧化物、氧化物、或硫氰化物。进而,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剂中所含的一价铜化合物粒子更优选为选自由CuCl、Cu(CH3COO)、CuBr、CuI、CuSCN、Cu2S以及Cu2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粒子。
在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剂20中,在碘化物或一价铜化合物粒子中,更优选为空气中的储存稳定性良好的、选自由CuI、AgI、SnI4、CuCl、CuBr、以及CuSC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粒子。
能够被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剂灭活的病毒没有特别的限定。各种病毒均能被灭活,不受基因组的种类和有无包膜等的限制。例如包括鼻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口蹄疫病毒、诺如病毒、肠道病毒、嗜肝病毒、星状病毒、沙波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粘病毒性腮腺炎)、麻疹病毒、人类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东方型和西方型马脑炎病毒、奥尼翁-尼翁病毒(O'nyong-nyongvirus)、风疹病毒、丽沙病毒、胡宁病毒、马丘波病毒、瓜纳里多病毒、萨比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汉坦病毒、辛诺柏病毒、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蝙蝠狂犬病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人类细小病毒、多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属、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牛痘病毒、软疣痘病毒属、以及副痘病毒属。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抗病毒剂的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设定。考虑到树脂部件的强度下降,抗病毒剂的粒径优选为3μm以下。虽然本实施方式中对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设定,但是,从粒子的制备、操作性以及化学稳定性方面考虑,粒径优选为1nm以上。在此,平均粒径是指体积平均粒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抗病毒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设定。在整个树脂部件1中含有抗病毒剂时,优选在树脂部件1中抗病毒剂的含量为0.5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量小于0.5质量%时,抗病毒性效果低;抗病毒剂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下时,能够获得足够实用的抗病毒性;含量大于40质量%时,树脂部件的强度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整个树脂部件或者仅在树脂部件的表层部分填充抗病毒剂。因此,可以仅在表现抗病毒效果的部分填充抗病毒剂。例如,树脂部件为薄膜状时,形成2层薄膜。在该结构中,可以仅在想呈现效果的表面填充抗病毒剂。另外,树脂部件可以为纤维状。纤维状的树脂部件具有芯鞘结构,可以仅在鞘部填充抗病毒剂。由此,能够减少抗病毒剂的用量。在抑制树脂部件强度降低的同时,能够得到好的抗病毒效果。能够以低成本制备树脂部件。
此时,当将树脂部件浸泡浸泡在生理盐水中60分钟时,从树脂部件的表层部溶解的抗病毒剂的金属离子的量优选为0.1mg/m2以上100mg/m2以下的范围。溶解量小于0.1mg/m2时,抗病毒效果差;超过100mg/m2时,抗病毒效果与100mg/m2以下时相比,没有显著差别。在此,溶解量是指具有抗病毒效果的每单位表面积的抗病毒剂的金属离子的溶解量。
溶解量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使作为样品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浸泡在生理食盐水中60分钟后,将溶解的金属离子的量定量,计算出被浸泡表层每单位面积的溶解量。
当树脂中包含表面电位控制剂30时,表面电位控制剂30控制树脂的表面电位的值向树脂单体的表面电位的正侧变化。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电位控制剂30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使树脂的表面电位向正侧变化即可,优选使用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树脂的表面电位一般为负。由于病毒的表面电位均为负,与其基因组为何种或有无包膜无关,因此病毒难以吸附在树脂表面。因此,当树脂中仅含有抗病毒剂时,难以表现出抗病毒效果。树脂10中含有表面电位控制剂30时,向正侧控制树脂10的表面电位。因此,病毒容易吸附于树脂10(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由此能够有效地表现出抗病毒剂20带来的抗病毒效果。
能够用作本实施方式中的表面电位控制剂30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例如有四烷基(碳原子数为4~100(以下,碳原子数也记载为Cn(n为正整数)))季铵盐(例如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双辛基二甲基溴化铵以及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三烷基(C3~C80)苄基季铵盐(例如月桂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烷基(C2~C60)吡啶盐(例如西吡氯铵)、聚乙二醇(C2~C4)三烷基季铵盐(例如聚氧乙烯三甲基氯化铵)、萨帕明型季铵盐(例如硬脂酰胺乙基二乙基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等季铵盐型,以及高级脂肪胺(C12~C60、例如月桂胺、硬脂胺、鲸蜡胺、氢化牛脂胺以及松香胺)的无机酸(例如盐酸、硫酸、硝酸以及磷酸)盐或有机酸(C2~C22、例如乙酸、丙酸、月桂酸、油酸、安息香酸、琥珀酸、己二酸以及壬二酸)盐、脂肪族胺(C1~C30)的EO加合物等的无机酸(例如盐酸、硫酸、硝酸以及磷酸)盐或有机酸(C2~C22、例如乙酸、丙酸、月桂酸、油酸、安息香酸、琥珀酸、己二酸以及壬二酸)盐以及叔胺(C3~C30、例如三乙醇胺单硬脂酸酯以及硬脂酰胺乙基二乙基甲基乙醇胺)的无机酸(例如盐酸、硫酸、硝酸以及磷酸)盐或有机酸(C2~C22、例如乙酸、丙酸、月桂基酸、油酸、安息香酸、琥珀酸、己二酸以及壬二酸)盐等的胺盐型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表面电位控制剂的状态和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设定。但是,液态表面电位控制剂包含在树脂中引起发泡等。因此,优选固态表面电位控制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表面电位控制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设定。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量小于0.01质量%时,不能使树脂的表面电位充分变化;超过10.0质量%时,树脂表面产生粘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中除了含有抗病毒剂20和表面电位控制剂30以外,为了赋予树脂10所希望的功能,还可以含有任意的功能性材料。该功能性材料的例子可以包括抗菌剂、防霉剂、以及催化剂。
接着,对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的制备方法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合理且廉价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预先制备含有高浓度抗病毒剂的树脂颗粒的母料颗粒,以一定比例将母料颗粒与表面电位控制剂及树脂颗粒混合。然后熔融捏合上述混合物,以制备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利用气流粉碎机、锤式粉碎机、球磨机、振动磨碎机、或玻珠研磨机等将市售的抗病毒剂粉碎成纳米级粒子。对于粉碎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干磨法和湿磨法均可以使用。使用粒径3μm以下的粒子作为抗病毒剂时,不需要进行粉碎工序。另外,可以通过合成抗病毒剂得到纳米级粒子,此时也不需要进行粉碎工序。
在母料颗粒的制备方法中,首先将抗病毒剂与市售的树脂颗粒混合。利用捏合挤出机使抗病毒剂均匀地包含在树脂中。混合物被冷却,并且利用造粒机切细,得到含有高浓度抗病毒剂的母料颗粒。
以一定比例将含有高浓度的抗病毒剂的母料颗粒与表面电位控制剂和与上述树脂颗粒相同的树脂颗粒混合。混合物被熔融捏合,并且通过成形机被成形,由此能够得到抗病毒剂和表面电位控制剂均匀分散在树脂中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
在制备母料颗粒的阶段,可以与抗病毒剂一同添加表面电位控制剂,以得到含有表面电位控制剂的母料颗粒。
另外,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利用射出成形和吹塑成形等工序被制成成形物。
在本发明中,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除了包括通过射出成形和吹塑成形等成形处理形成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以外,还可以包括例如薄膜状、纤维状、布状、网孔状、蜂窝状、以及无纺布状部件。在本说明书中,除了形成为预定形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以外,薄膜状和纤维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也被称为成形体。并且,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制备被称为成形。本发明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根据使用目的而被制备成各种结构(形状、大小等)。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通过T模法、吹胀法等被制备成片材或薄膜。另外,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通过熔融纺丝法等被制备成细丝(纤维)。另外,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通过纺粘法等已知的制备方法被制备成无纺布。
接下来,对本发明中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的其它制备方法进行说明。以符合使用目的的结构仅制备树脂10。使作为抗病毒剂20的一价铜化合物和/或碘化物以离子状态浸泡于树脂中,使一价铜化合物和/或碘化物在树脂10的内部析出。可以根据一价铜化合物和/或碘化物的离子的浸泡时间和浸泡量来控制抗病毒剂20存在的位置。图2表示浸泡一价铜化合物和/或碘化物的离子的浸泡时间和浸泡量变化时,抗病毒剂20的析出状态变化的样子的图。在图2中,树脂10为粒状物,表示其截面示意图。图2表示三种状态,分别是(a)抗病毒剂20存在于树脂10的表面的状态、(b)抗病毒剂20存在于树脂10的表层部的状态、以及(c)抗病毒剂20存在于树脂10的表层部和内部的状态。
接着对加热拉伸工序进行说明。加热拉伸工序为将利用上述方法成形而得到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加热并拉伸的工序。尤其是对作为成形为纤维状、片状、或薄膜状后的成形体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实施加热拉伸工序,能够简单地提高抗病毒性。加热拉伸工序可以包括多个拉伸工序。加热拉伸工序包括多个拉伸工序时,各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的积为总拉伸倍率。加热拉伸工序包括1次拉伸工序时,该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为总拉伸倍率。
对于拉伸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热辊拉伸法、热板拉伸法、管拉伸法、拉伸吹塑法、以及激光拉伸法等任意公知的拉伸方法。通过对抗病毒性树脂部件进行加热拉伸,能够得到更好的抗病毒效果。
例如,其它拉伸方法为成形体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法。将预先通过注塑成形形成的预制体以高拉伸倍率向纵横两向拉伸,并且预制体通过吹入高压空气被成形。由此可获得高抗病毒效果。
例如,将通过T模法或充气法形成的薄膜用作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时,薄膜可能接着被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此种处理方法为将薄膜在加热条件下向特定方向拉伸。将通过T模法或充气法形成的薄膜用作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时,通过该拉伸工序,能够得到更高的抗病毒效果。在T模头法中,利用平面拉伸法拉伸薄膜。具体地,在薄膜移动方向(纵向)上,通过轧辊(rolling rollers)之间的旋转速度差拉伸薄膜。在横向上,用夹子夹住薄膜并向横向拉伸。此外,拉伸方法包括,先向纵向拉伸、然后向横向拉伸的连续双轴拉伸;在纵向和横向同时拉伸的同步双轴拉伸;包括纵向、横向、和纵向三个阶段等的多阶段拉伸的多段拉伸等。
在充气法中,薄膜通过管拉伸法被拉伸。利用加热器将通过挤出形成的薄膜加热,使其预热。然后,在加热器部,在纵向上利用辊的轧制速度、在横向上利用空气压拉伸薄膜。
例如,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形成为纤维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长丝纤维。在长丝纤维中,为了改良构成纤维的分子排列,一般在纺线后实施拉伸工序。当将用含抗病毒剂2的高分子材料纺成的长丝纤维用作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时,利用该拉伸工序,能够得到高于未拉伸纱线的抗病毒效果。
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可以根据要被拉伸的物质和拉伸方法而适当设定。拉伸倍率通常被设定为总拉伸倍率的1.5倍以上10.0倍以下。拉伸倍率小于1.5倍时,抗病毒效果的变化不大。拉伸倍率超过10.0倍时,拉伸张力极高。因此,树脂部件容易磨损,加工性降低。
现在还不十分清楚通过拉伸使得抗病毒效果大幅度提高的机理。例如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为纤维状时,在纺线工序中,熔融状态的树脂在冷却固化阶段被冷却固化。因此,在表层部(表皮层)和接近芯部的内层部(中心层),冷却速度不同。由冷却速度的不同,认为在表层部形成的纤维结构与纤维内层部的结构不同。在该状态下进行加热拉伸期间,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的加热条件下进行拉伸。这样,通过加热拉伸,不同于内层部的表层部结构发生变化,表层部的结构与内层部的结构之间的差异缩小,由此形成病毒灭活微粒易于接触水分的结构。该结构的变化对病毒表面的电荷或DNA等带来一些影响,使病毒灭活。这也适用于除纤维状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以外的片状和薄膜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1可以用于纤维和具有纤维结构的产品,该产品包括棚膜、隧道温室薄膜等农资;透明文件夹、带标签的磁带等文具;座位;椅子;沙发;外墙材料、窗框、门、遮阳窗帘、天花板、地板、窗户等建筑材料;壁纸、地毯、树脂瓷砖等内饰材料;车辆内饰材料;衣服;内衣;袜子;手套;鞋套、鞋子等鞋类;睡衣、垫子、床单、枕头、枕套、毛毯、毛巾被、蒲团以及蒲团罩等寝具;帽子;手帕;毛巾;地毯;窗帘;空气净化机、空调、换气扇、吸尘器、风扇等的过滤器;鱼篓和固定渔网等渔具;水处理用过滤器;饮用水用过滤器;压载水处理用过滤器;配管内的衬里材料;利用粘接剂或粘着剂附着在海岸建筑表面的薄膜状部件;粘接在渔船和油轮等的船舶表面的片状部件;发电厂的取水口内壁的片状部件、取水口用预滤器、取水口内表面、板空调、排水管、供水管等各种与水接触的部件;蚊帐和丝网印刷用网丝。因此,本发明的部件用于向各个领域提供各种优质产品。
实施例
下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具有抗病毒性的注塑成形部件的制备)
(实施例1)
市售的碘化铜(I)粉末(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备)被干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150nm的碘化铜微粒。
加入作为基料树脂的聚乙烯树脂颗粒(Asahi Kasei ChemicalsCorporation制备),使得碘化铜的含量为42质量%,将该混合物供给到双轴熔融捏合机,得到母料颗粒。
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Corporation制备、ARQUAD22-80)混合,使得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质量%和0.5质量%,将混合物通过注塑成形机注塑成形,得到作为成形体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2)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6质量%和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成形部件。
(实施例3)
除了使用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 Corporation制备、ARQUAD2HP FLAKE)来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质量%和0.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4)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6质量%和0.5质量%以外,在实施例3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5)
除了使用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 Corporation制备、ARMAC HTFLAKE)来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质量%和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6)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6质量%和0.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7)
将作为抗病毒剂的市售的碘化银(I)粉末(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备、化学用)干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1.6μm的碘化银微粒。
加入作为基料树脂的聚乙烯树脂颗粒(Asahi Kasei ChemicalsCorporation制备),使得碘化银的含量为30质量%,将混合物供给到双轴熔融捏合机,得到母料颗粒。
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Corporation制备、ARQUAD22-80)混合,使得碘化银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10质量%和5质量%,将混合物通过注塑成形机注塑成形,得到作为成形体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8)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银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20质量%和2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7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成形部件。
(实施例9)
将作为抗病毒剂的市售的氯化铜(I)粉末(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备、和光一级)干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150nm的氯化铜微粒。
加入作为基料树脂的聚乙烯树脂颗粒(Asahi Kasei ChemicalsCorporation制备),使得氯化铜的含量为50质量,将混合物供给到双轴熔融捏合机,得到母料颗粒。
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Corporation制备、ARQUAD22-80)混合,使得氯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0质量%和1质量%,将混合物通过注塑成形机注塑成形,得到作为成形体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0)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氯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40质量%和0.0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成形部件。
(实施例11)
将作为抗病毒剂的市售的氧化铜(I)粉末(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备、和光一级)干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400nm的碘化银微粒。
加入作为基料树脂的聚乙烯树脂颗粒(Asahi Kasei ChemicalsCorporation制备),使得氧化铜的含量为30质量%,将混合物供给到双轴熔融捏合机,得到母料颗粒。
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Corporation制备、ARQUAD22-80)混合,使得氧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0.5质量%和10质量%,将混合物通过注塑成形机注塑成形,得到作为成形体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2)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氧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5质量%和3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比较例1)
在不存在碘化铜和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将聚乙烯树脂颗粒通过注塑成形机成形,得到注塑成形部件。
(比较例2)
除了在不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将聚乙烯树脂颗粒和母料颗粒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的含量为3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比较例3)
除了在不存在碘化铜的情况下,将聚乙烯树脂颗粒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 Corporation制备、ARQUAD22-80)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5质量%以外,在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比较例4)
除了在不存在碘化铜的情况下,将聚乙烯树脂颗粒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 Corporation制备、ARQUAD2HP FLAKE)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5质量%以外,在与比较例3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比较例5)
除了在不存在碘化铜的情况下,将聚乙烯树脂颗粒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 Corporation制备、ARMAC HT FLAKE)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5质量%以外,在与比较例3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比较例6)
除了使用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 Corporation制备、ELECTROSTRIPPER TS‐3B)来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和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质量%和0.5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比较例7)
除了使用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Tayca Corporation制备、TAYCAPOWER LN2450)来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抗病毒性树脂部件中碘化铜和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质量%和0.5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表1中表示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1~7的成形部件的结构。
[表1]
(抗病毒性片材的制备)
(实施例13)
将市售的碘化铜(I)粉末(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备)干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120nm的碘化铜微粒。
加入作为基料树脂的聚乙烯树脂颗粒(Asahi Kasei ChemicalsCorporation制备),使得碘化铜的含量为42质量%,将混合物供给到双轴熔融捏合机,得到母料颗粒。
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Corporation制备、ARQUAD2HP FLAKE)混合,使得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质量%和0.1质量%,将混合物通过T模挤出成形机成形,得到具有50μm厚度的片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4)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片状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5质量%和0.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3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片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5)
除了使用聚丙烯树脂颗粒(日本聚丙烯公司,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制备)来代替实施例13中使用的聚乙烯树脂颗粒、使部件的厚度为300μm以外,在与实施例13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片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6)
除了将聚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片状成形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5质量%和0.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5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片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7)
利用展幅机对实施例13中得到的片状树脂部件以1.5倍的拉伸倍率进行双轴拉伸加工,得到片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8)
利用展幅机对实施例15中得到的片状树脂部件以10倍的拉伸倍率进行双轴拉伸加工,得到片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实施例19)
除了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在片状成形部件中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0.3质量%和0.1质量%以外,在与实施例13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片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
(比较例8)
在不存在碘化铜和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将聚乙烯树脂颗粒通过T模挤出成形机成形,得到具有50μm厚度的片状的树脂部件。
(比较例9)
在不存在碘化铜和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将聚丙烯树脂颗粒通过T模挤出成形机成形,得到具有300μm厚度的片状的树脂部件。
表2中表示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3~19以及比较例8~9的片状的树脂部件的结构。
[表2]
(抗病毒性纤维的制备)
(实施例20)
将市售的碘化铜(I)粉末(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备)干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150nm的碘化铜微粒。
加入作为基料树脂的聚酯树脂(UNITIKA LTD.制备),使得碘化铜的含量为20质量%,将混合物供给到双轴熔融捏合机,得到母料颗粒。
将聚乙烯树脂颗粒、母料颗粒、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LionCorporation制备、ARQUAD22-80)混合,使得碘化铜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分别为3质量%和0.1质量%。将混合物通过单丝纺线装置(株式会社中部化学机械制作所制备)熔融纺线,通过60℃的水槽,然后冷却固化,制备纤维直径为300μm的聚酯单丝,其中聚酯单丝以20m/min的纺线速度被缠绕。缠绕后的纤维在拉伸温度为100℃、输送速度为20m/min、缠绕速度为70m/min下通过可被蒸汽加热的湿式拉伸装置。由此将纤维拉伸3.5倍,得到具有100μm的纤维直径的抗病毒性树脂纤维。
(比较例10)
除了未将母料颗粒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混合,并且未使用抗病毒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0相同的方法得到树脂纤维。
表3中表示以上说明的实施例20以及比较例10的树脂纤维的结构。
[表3]
(抗病毒性的评价方法)
在树脂部件的病毒灭活性的测定中,使用MDCK细胞培养的流感病毒(influenza A/北九州/159/93(H3N2))作为具有包膜的病毒。另外,通常使用猫杯状病毒来替代诺如病毒,作为不具有包膜的病毒。
(片状注塑成形部件)
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片状注塑成形部件(20mm×20mm)放置在塑料培养皿中。在部件中逐滴加入25μL的病毒液,在室温下反应60分钟。此时,用PP薄膜(20mm×20mm)覆盖树脂部件样品的上表面。当病毒液与样品的接触面积固定后,进行试验。反应60分钟后,加入SCDLP培养基975μL使反应停止。利用移液管洗涤病毒。用MEM稀释液将各反应后的病毒液稀释到10-2~10-5(10倍系列稀释),得到样品液。将100μL的样品液接种到在培养皿中培养的MDCK细胞中,静置60分钟,使病毒吸附于细胞。然后,用0.7%琼脂培养基覆盖细胞,在34℃、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对病毒进行福尔马林固定、亚甲基蓝染色,形成菌斑,数出该菌斑数,从而计算出病毒的感染性滴度(PFU/0.1mL,Log10)(PFU:蚀斑形成单元(plaque-formingunits))。
(纤维)
将实施例20以及比较例10中的纤维(纤维表面积为400mm2的量)放入1.5mL的无菌管。在纤维中逐滴加入200μL的病毒液,在室温下反应60分钟。反应60分钟后,加入SCDLP培养基1800μL。利用涡流洗涤病毒。利用MEM稀释液将各反应后的病毒液稀释到10-2~10-5(10倍系列稀释)。将100μL的样品液接种到在培养皿中培养的MDCK细胞中,静置60分钟,使病毒吸附于细胞。然后,用0.7%琼脂培养基覆盖细胞,在34℃、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对病毒进行福尔马林固定、亚甲基蓝染色,形成菌斑,数出该菌斑数,从而计算出病毒的感染性滴度(PFU/0.1mL,Log10)(PFU:蚀斑形成单元(plaque-forming units))。
(表面电位的评价方法)
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树脂部件切成10mm×25mm的大小,利用ζ(Zeta)电位测定系统(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备、ELSZ-1)来测定表面电位。
(溶解量的测定方法)
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片状部件(40mm×40mm)放入5mL的管中,在4mL的生理食盐水中浸泡60分钟。浸泡60分钟后,使用原子吸光光度计(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制备)对溶解在生理食盐水中的铜离子量进行定量。然后,计算出被浸泡的部件每单位表面积的溶解量。
表4中总结了作为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12以及比较例1~7的成形部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测定结果。
[表4]
(注1)表中的“<1.60”表示不超过感染性滴度测定的下限。
从表4中的树脂部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实施例1~12中具有包膜的流感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均下降。对比实施例1~12与比较例1~7,可以确认,抗病毒剂和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均不存在时,不具有抗病毒性。另外,可以确认,由于含有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实施例1~6、10、11中的表面电位比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树脂部件单体(比较例1、2)的表面电位变化更为正向。
在比较例6和7中,虽然含有非离子或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但表面电位未向正数方向变化。另外,在比较例6和7中,与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比较例1和2相比,流感病毒(具有包膜)的感染性滴度下降,猫杯状病毒(不具有包膜)的感染性滴度未下降。
可以认为,流感病毒的感染性滴度被非离子系和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降低。但是,由非离子系和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达到的效果,低于由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达到的效果。另外,可以确认,对不具有包膜的猫杯状病毒无效果。相反,可以确认,实施例1、2、4、6~12中的部件能够有效地灭活不具有包膜的猫杯状病毒。
表5中总结了作为实施例13~19以及比较例8~9中的片材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测定结果。
[表5]
从表5中的片状树脂部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实施例13~19中,感染性滴度下降的程度高于比较例8和9,并且,表面电位正向变化。在抗病毒剂的含量小于优选范围的实施例19中,感染性滴度高于含量在优选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并且金属离子的溶解量低于优选范围。
表6中总结了实施例20和比较例10中的纤维状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的测定结果。
[表6]
从表6中的纤维状的树脂部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实施例20中,感染性滴度降低的程度高于比较例10,并且表面电位正向变化。
因此,可以确认抗病毒效果,而不依赖于树脂的种类。另外,从表4、表5和表6可以确认,本发明的树脂部件具有抗病毒效果而不依赖于其结构。
因此,可以确认本发明中得到的抗病毒性树脂部件具有抗病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