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478A - 车辆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7478A
CN103547478A CN201280024718.3A CN201280024718A CN103547478A CN 103547478 A CN103547478 A CN 103547478A CN 201280024718 A CN201280024718 A CN 201280024718A CN 103547478 A CN103547478 A CN 103547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triction
switch
drive source
releasing
sit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47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7478B (zh
Inventor
宝角惣一朗
前田敏朗
木野弘树
藤井雄辉
冈田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69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773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69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2611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7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4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81Activation of the latches by the contro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adjustment
    • B60N2/0228Hand-activated mechanical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52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locking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具备限制座椅的滑动移动的锁定机构、具有输出部的驱动源、检测利用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解除检测部及检测利用锁定机构的限制的限制检测部。驱动源在非通电状态发挥使输出部不可动的自缚力,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通过锁定机构限制座椅的滑动移动并且使该限制解除那样地沿解除限制的正向与进行限制的反向两个方向与通电方向对应地驱动输出部。在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解除限制时,直到通过解除检测部检测到解除为止都使输出部正向移动的方式给驱动源通电,若检测到解除则停止向驱动源通电。在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限制时,直到通过限制检测部检测到限制为止都使输出部反向移动那样给驱动源通电,若检测到限制则停止向驱动源通电。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车辆座椅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装置。该车辆座椅装置具备:对座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和用于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将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驱动源(促动器)。若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从控制器将电流供给至驱动源,则驱动源拉动与锁定机构连结的引线而将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与此相对,若未从控制器将电流供给至驱动源则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进行锁定机构的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6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16107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的车辆座椅装置中,若未将电流供给至驱动源则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进行锁定机构的限制,因此在将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期间需要使电流在驱动源持续流动。于是,存在电力消耗增大的问题。特别是在用马达将引线拉动至终端的期间,大电流的锁定电流在马达中持续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低电力消耗的车辆座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其具备:锁定机构,其对座椅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驱动源,其构成为具有能够选择性地正向以及反向移动的输出部,并且在非通电状态发挥使上述输出部不可动的自缚力,并以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通过上述锁定机构对座椅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并且使该限制解除的方式,能够选择性地沿将上述限制解除的正向与进行限制的反向的两个方向与通电方向对应地对上述输出部进行驱动;解除检测部,其对利用上述锁定机构的限制被解除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限制检测部,其对利用上述锁定机构的限制正在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测,车辆座椅装置构成为,在基于上述操作开关的操作将上述限制解除时,直到通过上述解除检测部检测到解除为止都对上述驱动源进行沿正向驱动上述输出部的通电并且若检测到解除则停止向上述驱动源通电,在基于上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上述限制时,以直到通过上述限制检测部检测到限制为止都使上述输出部反向移动的方式对上述驱动源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限制则停止向上述驱动源通电。
根据该结构,在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将利用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时,直到通过解除检测部检测到解除为止都对驱动源进行正向(解除限制的方向)驱动输出部的通电并且若检测到解除则停止向驱动源通电。而且,驱动源在非通电状态下具有使其输出部不可动的自缚力,因此即使持续进行将操作开关的限制解除的操作也会一边保持利用锁定机构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一边将电流的流动断开。并且,在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限制时,以直到通过限制检测部检测到限制为止都使输出部反向(进行限制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对驱动源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限制则停止向驱动源通电。于是,在进行锁定机构的限制后将电流的流动断开。由此,能够避免电流在驱动源中持续流动的情况,从而能够实现低电力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装置,能够实现低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2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对其它例子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对其它例子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对其它例子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对其它例子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对其它例子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对其它例子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对其它例子的ECU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机械式的机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机械式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5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机械式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6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机械式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机械式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5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座椅1具备形成座面的椅垫2、和在椅垫2的后端部被支承为能够倾动的椅背3。
而且,在座椅1设有对座椅1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4。另外,在座椅1设有马达M,该马达M作为驱动源以通过锁定机构4对座椅1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并且使该限制解除的方式对锁定机构4进行驱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以能够沿固定于车辆地板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下轨滑动的方式设置,锁定机构4是用于限制该滑动移动的机构。该锁定机构4是公知的机构,具体而言,是通过将设于座椅1的锁定用爪插入形成于下轨的多个锁定用孔的其中一个来对座椅1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机构。马达M具有能够选择性地正向以及反向移动、即可转动的输出部。并且,该输出部与上述锁定机构4连结,马达M在非通电状态下发挥使该输出部不可动的自缚力,并能够与通电方向对应而在作为将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方向的正向与作为进行限制的方向的反向的两个方向之间选择性地对该输出部进行驱动。并且,在马达M设有与输出部连结的能够对自身的旋转轴的转速进行检测的旋转传感器S。
并且,在座椅1例如设有解除限位开关5和限制限位开关6,其中,解除限位开关5作为解除检测部通过与锁定用爪或者输出部的一部分接触/非接触来对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情况进行检测,限制限位开关6作为限制检测部对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测。
并且,在座椅1设有作为用于控制上述马达M的控制部的ECU(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7、以及作为用于对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以及该限制的解除进行操作的操作开关的侧面开关8以及背面开关9。侧面开关8配置于椅垫2的侧面,背面开关9配置于椅背3的背面。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是被设定为在被施力(被按下)的状态下保持解除的状态,在未被施力(被按下)的状态则自动复位而成为限制状态的自动复位型的按钮式操作开关。并且,在座椅1设有能够对乘客是否就座于座椅1上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就座传感器10。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ECU7与上述马达M(包括旋转传感器S)、解除限位开关5、限制限位开关6、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以及就座传感器10电连接。并且,ECU7经由车载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未图示的模块与车速传感器11、碰撞检测传感器12、碰撞察觉传感器13、报告部14连接。碰撞检测传感器12例如是能够对车辆碰撞或者碰撞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碰撞察觉传感器13例如是能够对与下一辆车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且能够对存在碰撞的可能性或者碰撞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后方雷达。并且,报告部14是包括能够在视觉上进行报告的汽车导航用显示器、警示灯等在内的指示器、能够在听觉上进行报告的扬声器等。此外,ECU7经由车载网络CAN、未图示的模块进一步与点火传感器15、门控开关16等部件连接。
而且,ECU7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对向马达M通电的操作进行控制。
例如,若形成为按下用于将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侧面开关8的状态,则ECU7开始图2所示的处理,并以直到满足将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从条件中除去后的预先设定的解除条件为止都保持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状态的方式控制马达M(解除约束控制)。
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解除条件是在对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进行操作后车速为0的情况被满足的车速解除条件。即,ECU7在步骤S11中判断由车速传感器11检测到的车速是否为0,并在判断出车速为0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12。并且,若由车速传感器11检测到的车速不为0即处于行驶过程中则重复步骤S11。
在步骤S12中,ECU7以沿作为输出部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方向的正向进行驱动的方式开始向马达M通电,并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ECU7判断是否通过解除限位开关5检测到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了,若检测到解除的情况,则过渡至步骤S14,从而停止向马达M通电。并且,若未检测到解除的情况,则ECU7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ECU7判断是否从开始通电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若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则返回至上述步骤S13。即,ECU7在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将限制解除时,在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的范围内,以直到通过解除限位开关5检测到解除为止都使输出部正向移动的方式对马达M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解除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此外,在步骤S15中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是只要如通常那样进行动作便能够在时间经过前先通过解除限位开关5检测到限制被解除的时间,例如,是在传动路径产生了某些故障时经过的时间。
并且,在步骤S15中,若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则ECU7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ECU7停止向马达M通电,并且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未正常进行解除的情况),并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17。即,若在对马达M进行通电时满足除解除限位开关5或者限制限位开关6的检测之外的预先设定的强制停止条件则ECU7停止向马达M通电,本实施方式的强制停止条件是满足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的情况的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
在步骤S17中,ECU7对强制停止计数值是否为“3”的情况进行判断,若不为“3”,则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18。在步骤S18中,ECU7使强制停止计数值(初始值为“0”)增加1(+1),并返回至上述步骤S12。并且,在步骤S17中,若强制停止计数值为“3”,则过渡至上述步骤S14,从而保持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状态。即,若未通过解除限位开关5检测到解除并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则ECU7停止向马达M通电,之后再次以预先设定的次数(在本例中为3次)进行对马达M进行通电的重试控制。
并且,例如,若形成为按下用于将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侧面开关8的状态,则ECU7与图2所示的处理并行地开始图3所示的处理(限制约束控制),在步骤S21中,使其他的(除进行操作的侧面开关8以外的)操作开关即背面开关9的操作无效,并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ECU7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若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则过渡至步骤S23,从而使其他的操作开关即背面开关9的操作有效。并且,若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则重复步骤S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结束条件为优先结束条件(结束使先进行操作的操作开关优先的情况的条件)。即,ECU7基于侧面开关8以及背面开关9中的先进行操作的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的操作开始马达M的控制,之后,直到满足时间结束条件(优先结束条件)为止都使其他的操作开关(背面开关9)的操作无效。
并且,若在上述步骤S13中(参照图2)检测到限制解除的情况,则ECU7与步骤S14的处理并行地开始图4所示的处理。
如图4所示,在步骤S31中,ECU7通过碰撞检测传感器12与碰撞察觉传感器13判断是否检测到车辆碰撞或者被判断为存在车辆碰撞的可能性,若检测到车辆碰撞或者判断出存在车辆碰撞的可能性,则ECU7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32。并且,若判断为未检测到车辆碰撞且不存在车辆碰撞的可能性,则重复步骤S31。
在步骤S32中,ECU7以使输出部沿作为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方向的反向移动的方式向马达M进行通电,来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并且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报告该情况(例如,进行用于紧急状态的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情况)。即,若在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时,当满足将操作开关的操作从条件中除去后的预先设定的强制限制条件,则ECU7控制马达M来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而与操作开关的操作无关(强制限制控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强制限制条件是在检测到车辆碰撞的情况、或判断出存在车辆碰撞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被满足的紧急条件。
接下来,若使手离开用于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侧面开关8而从过渡至上述步骤S14的状态自动复位,则ECU7开始图5所示的处理,直到满足将操作开关的操作从条件中除去后的预先设定的限制条件为止都控制马达M来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限制约束控制)。
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条件是从对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进行操作开始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经过限制条件。即,在步骤S41中,判断是否从对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进行操作开始(从进行上述自动复位开始)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ECU7在判断出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42。然后,在步骤S42中,ECU7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仍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情况),并返回至上述步骤S41。
并且,在步骤S41中若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则ECU7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43。
在步骤S43中,ECU7使上述报告部14成为非报告状态(例如,使仍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情况的报告结束),并且以输出部沿作为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方向的反向进行驱动的方式开始向马达M通电,并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ECU7判断是否通过限制限位开关6检测到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正在进行的情况,若检测到限制,则过渡至步骤S45,停止向马达M通电。ECU7在未检测到限制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46。
在步骤S46中,ECU7判断从开始通电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若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则返回至上述步骤S44。即,ECU7在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进行限制时,在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的范围内,以直到通过限制限位开关6检测到限制为止都使输出部沿反向移动的方式对马达M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限制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此外,在步骤S46中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是只要如通常那样进行动作便能够在时间经过前先对通过限制限位开关6检测到进行了限制的情况的时间,例如,在传动路径等产生了某些故障时经过的时间。
并且,在步骤S46中,若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则ECU7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47。
在步骤S47中,ECU7停止向马达M通电,并且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未正常进行限制的情况),并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48。
在步骤S48中,ECU7判断强制停止计数值是否为“3”,若不是“3”则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49。在步骤S49中,ECU7使强制停止计数值(初始值为“0”)加1(+1),然后返回上述步骤S43。此外,在步骤S48中,若强制停止计数值是“3”则过渡至上述步骤S45,保持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状态。即,若未通过限制限位开关6检测到限制而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则ECU7停止向马达M通电,之后再次以预先设定的次数(在本例中为3次)进行对马达M进行通电的重试控制。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座椅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若形成为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用的侧面开关8被按下的状态,则在行驶过程中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不解除。并且,若车速为0、即处于停止中,则沿解除限制的方向开始向马达M通电。并且,此时,使其他的(除进行操作的侧面开关8以外的)操作开关、即背面开关9的操作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内无效。
而且,若通过解除限位开关5检测到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情况,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并且,当检测到限制被解除的情况后,若通过碰撞检测传感器12与碰撞察觉传感器13检测到车辆碰撞或者判断为存在车辆碰撞的可能性,则沿进行限制的方向向马达M进行通电来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并且通过报告部14报告该情况。并且,若未通过解除限位开关5检测到限制被解除,并从开始通电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后,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之后再次以预先设定的次数(在本例中为3次)进行对马达M进行通电的重试控制。
并且,若在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且停止了向马达M通电的状态下,手离开侧面开关8,则该侧面开关8自动复位,之后直到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为止都保持限制被解除的状态,并且通过报告部14报告该情况。而且,若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则开始沿进行限制的方向向马达M通电。
而且,若通过限制限位开关6检测到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正在进行的情况,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此外,若通过限制限位开关6未检测到进行限制的情况,并从开始通电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之后再次以预先设定的次数(在本例中为3次)进行对马达M进行通电的重试控制。
接下来,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特征效果进行记载。
(1)通过ECU7,在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时,以直到通过解除限位开关5检测到解除为止都使输出部正向(解除限制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对马达M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解除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而且,由于马达M在非通电状态下具有使其输出部不可动的自缚力,所以即使持续进行将操作开关的限制解除的操作也能够一边确保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一边断开电流的流动。并且,通过ECU7,在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限制时,直到通过限制限位开关6检测到限制为止都对马达M进行通电使输出部沿反向(进行限制的方向)驱动并且若检测到限制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于是,在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进行后断开电流的流动。由此,能够避免电流在马达M中持续流动的情况,从而能够实现低电力消耗。
另外,在背景技术所记载的现有的车辆座椅装置中,在解除锁定机构的限制的期间,需要使电流在驱动源、即马达中持续流动。因此,在通过马达将引线拉动至终端的状态下,大电流的锁定电流会在马达中持续流动。这降低马达的耐久性。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避免电流在马达M中持续流动的情况,所以与电流持续流动的现有的装置相比能够提高马达M的耐久性。
(2)通过ECU7,若在对马达M进行通电时满足除解除限位开关5或者限制限位开关6的检测之外的预先设定的强制停止条件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强制停止条件是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所以例如即使在解除限位开关5或者限制限位开关6产生了某些故障,也能够避免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秒)后电流在马达M中持续流动的情况。
(3)若满足上述强制停止条件(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则通过ECU7,停止向马达M通电,之后再次以预先设定的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次)进行对马达M进行通电的重试控制。这样一来,能够通过重试控制来解除产生了机械式的轻微钩挂的情况等,因此例如能够提高恢复正常的驱动的可能性。
(4)若满足上述强制停止条件(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则通过ECU7,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于是,乘客等能够容易获知满足了强制停止条件(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的情况。
(5)通过ECU7,在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时,以直到满足将操作开关的操作从条件中除去后的预先设定的限制条件为止都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的方式控制马达M。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限制条件是在从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开始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经过限制条件,所以直到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10秒)为止都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于是,例如,即使在未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的状态下也能够直到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为止都使座椅1自由移动,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6)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是在被施力的(被按下的)状态下保持解除的状态,若成为未被施力(按下)的状态(若手离开)则自动复位而成为限制的状态的自动复位型的按钮式操作开关。于是,即使在使手离开操作开关后也能够直到满足上述限制条件为止都使座椅1自由移动,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7)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包括配置于椅背3的背面的背面开关9。于是,例如,即使在就座于该椅背3的后方的座位的乘客对背面开关施力(按下)并使手离开后也能够直到满足上述限制条件为止都使座椅1自由移动,从而乘客能够容易从前侧的车门向车外出去。
(8)在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时,通过ECU7,直到满足上述限制条件为止都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仍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情况)。于是,乘客能容易获知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的情况。
(9)通过ECU7,在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将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时,以直到满足将操作开关的操作从条件中除去后的预先设定的解除条件为止都保持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状态的方式控制马达M。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解除条件是在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后车速为0的情况下被满足的车速解除条件,所以直到车速为0为止即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保持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状态。于是,例如,能够抑制由于车辆的行动而座椅1忽然滑动的情况。
(10)通过ECU7,基于侧面开关8以及背面开关9中的先被操作的操作开关(例如侧面开关8)的操作控制马达M,之后,直到满足优先结束条件为止都使其他的操作开关(例如背面开关9)的操作无效。于是,先被操作的操作开关的操作被优先,例如,能够防止由于其他的操作开关被操作而产生异常的动作的情况。
(11)上述优先结束条件包括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结束条件,因此直到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为止都使其他的操作开关的操作无效。于是,例如,先被操作的操作开关的操作被优先,从而能够抑制产生异常的动作,此外在由于操作开关粘住等某些异常而使被解除了限制的状态超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并持续的情况下等,能够通过对其他的操作开关进行操作来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
(12)通过ECU7,在基于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操作解除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时,若满足将操作开关的操作从条件中除去后的预先设定的强制限制条件,则以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方式控制马达M而与操作开关的操作无关(强制限制控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强制限制条件是在检测到车辆碰撞的情况、或判断出存在车辆碰撞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被满足的紧急条件,所以能够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来固定座椅1。
(13)若满足强制限制条件(紧急条件),则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于是,乘客等能够容易获知满足强制限制条件(紧急条件)的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的解除条件(参照图2中的步骤S11)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解除条件。例如,解除条件也可以是在操作背面开关9时不存在乘客就座于座椅1上的情况下被满足的就座解除条件(参照图6)。
即,若形成为按下将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用的操作开关(侧面开关8或者背面开关9)的状态,则ECU7如图6所示地在步骤S51中对被操作的操作开关是否为背面开关9的情况进行判断,若不为背面开关9(侧面开关8)则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12(以下参照图2)。并且,ECU7在被操作的操作开关为背面开关9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52。然后,在步骤S52中,ECU7基于通过就座传感器10检测到的信息对乘客是否就座于座椅1上的情况进行判断。ECU7在判断出乘客未就座于座椅1上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12(以下参照图2)。并且,若就座于座椅1上则返回至步骤S51。
这样一来,即使操作背面开关9也直到不存在乘客就座于座椅1上的情况为止都保持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状态。于是,例如,能够抑制由于从背后对背面开关9进行操作而(相对于就座的乘客)突然使座椅1滑动的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条件(参照图5中的步骤S41)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限制条件。
例如,限制条件也可以是在对操作开关进行了操作时如果点火关闭则将点火开启的情况下被满足的点火限制条件(参照图7)。
即,若在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而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状态下,使手从侧面开关8离开(若侧面开关8自动复位),则ECU7在步骤S61中基于通过点火传感器15检测到的信息对点火是关闭(还是开启)的情况进行判定。ECU7在判断出点火关闭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2。然后,在步骤S42中,ECU7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仍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情况),并返回至上述步骤S61。并且,ECU7在步骤S61中判断出点火开启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3(以下参照图5)。
这样一来,即使使手离开侧面开关8也直到点火开启为止都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于是,例如,即使在不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的状态下也能够直到点火开启为止都使座椅1自由移动,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并且,例如,限制条件也可以是在对操作开关进行了操作时如果车速为0那么其变得不是0的情况下被满足的车速限制条件(参照图8)。
即,若在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而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状态下,使手离开侧面开关8(若侧面开关8自动复位),则ECU7在步骤S71中对通过车速传感器11检测到的车速是否为0的情况进行判断。ECU7在判断出车速为0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2。然后,在步骤S42中,ECU7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仍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情况),并返回至上述步骤S71。并且,ECU7在步骤S71中判断出车速不为0即处于行驶过程中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3(以下参照图5)。
这样一来,即使使手离开侧面开关8也直到车速不为0为止、即直到车辆移动为止都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于是,例如,即使在未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的状态下也能够直到车辆移动为止都使座椅1自由移动,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并且,例如,限制条件也可以是在对操作开关进行了操作时如果车门形成为开状态那么其形成为闭状态的情况下被满足的门限制条件(参照图9)。
即,若在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而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状态下,使手离开侧面开关8,则ECU7在步骤S81中基于通过门控开关16检测到的信息对车门是处于开状态(关闭)还是处于闭状态(开启)的情况进行判断。ECU7在判断出车门处于开状态(关闭)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2。然后,在步骤S42中,ECU7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仍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情况),并返回至上述步骤S81。并且,ECU7在步骤S81中在判断出车门处于闭状态(开启)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3(以下参照图5)。
这样一来,即使使手离开侧面开关8也直到车门形成为闭状态为止都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于是,例如,即使在未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的状态下也能够直到车门成为闭状态为止都使座椅1自由移动,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并且,例如,限制条件也可以是在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时如果处于碰撞检测后那么使碰撞检测的标志复位的情况下被满足的碰撞后限制条件(参照图10)。
即,若在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而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状态下,使手从侧面开关8离开(若侧面开关8自动复位),则ECU7在步骤S91中判断是否处于通过碰撞检测传感器12检测到车辆碰撞后的情况。ECU7在判断出是处于检测到车辆碰撞后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2。此外,是否处于通过碰撞检测传感器12检测到车辆碰撞后的情况,是通过碰撞检测标志来判断的,具体而言,若检测到车辆碰撞则对“1”的碰撞检测标志为“1”(还是为“0”)的情况进行判断。ECU7在判断出碰撞检测标志为“1”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2。并且,该碰撞检测标志例如是直到在维修厂等被复位为止都保持“1”,若复位则变为“0”的标志。然后,在步骤S42中,ECU7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仍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情况),并返回至上述步骤S91。并且,ECU7在步骤S91中在判断出未处于检测到车辆碰撞后,即碰撞检测标志为“0”的情况下,将处理过渡至上述步骤S43(以下参照图5)。
这样一来,即使手离开侧面开关8,只要处于碰撞检测后(直到碰撞检测标志复位为止),则会成为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于是,例如,即使在未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的状态下,只要处于碰撞检测后便能够使座椅1自由移动,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上述实施方式的强制限制条件(参照图4中的步骤S31)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强制限制条件。
例如,强制限制条件也可以是在车速不为0的状态下从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开始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20秒)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经过强制限制条件(参照图11)。
即,ECU7若在上述步骤S13(参照图2)中检测到限制被解除的情况,则与步骤S14的处理并行地开始图11所示的处理。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01中,ECU7对在车速不为0的状态下是否从将限制解除开始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20秒)的情况进行判断。若判断出在车速不为0的状态下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20秒),则ECU7将处理过渡至步骤S102。并且,若在车速不为0的状态下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20秒),则重复步骤S101。
在步骤S102中,ECU7以使输出部沿作为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方向的反向移动的方式向马达M进行通电,来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并且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例如,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情况)。
这样一来,若在车速不为0的状态下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20秒)则能够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而将座椅1固定。于是,能够强制防止在行驶过程中长时间(例如比20秒长)持续将限制解除的状态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座椅1以能够沿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轨滑动的方式设置,虽然锁定机构4是用于对沿该车辆前后方向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机构,但是滑动移动的方向不限定于此。
例如,座椅1也可以具体化为以分别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的装置。在该情况下,例如,作为锁定机构4,构成为具有用于对沿座椅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前后方向锁定机构、和用于对沿座椅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宽度方向锁定机构,作为分别对应的操作开关具有前后方向操作开关和宽度方向操作开关。此外,在该情况下,ECU7也可以基于先被操作的前后方向操作开关或者宽度方向操作开关的操作对马达M进行控制,之后,直到满足方向优先结束条件为止都使其他的操作开关的操作无效。并且,方向优先结束条件例如与上述优先结束条件同样,形成为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3分)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结束条件等。这样一来,例如,使先被操作的前后方向操作开关或者宽度方向操作开关的操作优先,从而能够防止利用前后方向锁定机构的限制与利用宽度方向锁定机构的限制同时解除的情况。并且,前后方向操作开关、宽度方向操作开关可以构成为,分别配置于椅垫2的侧面(具有侧面开关)并且配置于椅背3的背面(具有背面开关),也可以构成为分别仅设有一个。
并且,在该情况下,马达M(驱动源)也可以能够沿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选择性地驱动其输出部,并以通过与中立位置相比沿正向的驱动将利用上述前后方向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通过与中立位置相比沿反向的驱动将利用上述宽度方向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方式设置。这样一来,能够分别将两个锁定机构(前后方向锁定机构与宽度方向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并且与在两个锁定机构分别设有驱动源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马达M(驱动源)的个数降低(为一个)。而且,由于马达M(驱动源)通常较重且昂贵,所以通过降低马达M(驱动源)的个数,例如能够实现所搭载的座椅1的轻型化、廉价化。
并且,在该情况下,解除检测部(解除限位开关5)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对将利用上述前后方向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前后方向解除限位开关(前后方向解除检测部)、和对将利用上述宽度方向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宽度方向解除限位开关(宽度方向解除检测部)。而且,ECU7也可以形成为,若通过前后方向解除限位开关以及宽度方向解除限位开关同时检测到解除的情况,则之后,使上述操作开关(前后方向操作开关与宽度方向操作开关)的操作无效。并且,ECU7也可以形成为,若通过前后方向解除限位开关以及宽度方向解除限位开关同时检测到解除的情况,则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具体而言,例如,若操作开关(前后方向操作开关或者宽度方向操作开关)被操作,则ECU7与该通常的操作的处理(例如,参照图2、图5)并行地开始图12所示的处理。而且,ECU7若在步骤S111中通过前后方向解除限位开关以及宽度方向解除限位开关同时检测到限制被解除的情况,则过渡至步骤S112,从而使操作开关(前后方向操作开关与宽度方向操作开关)的操作无效,并且使报告部14以报告状态动作而报告该情况。并且,如果未同时检测到限制被解除的情况,那么重复步骤S111。
这样一来,在检测到同时将限制解除的情况后,使操作开关(前后方向操作开关与宽度方向操作开关)的操作无效,因此避免在产生了某些故障的状态(通常,虽然是只能将前后方向锁定机构与宽度方向锁定机构的其中一方解除的结构但是却检测到同时解除的状态)下向马达M通电的情况。并且,由于使报告部14变为报告状态而报告该情况,所以乘客能够容易获知产生了某些故障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ECU7也可以在满足上述紧急条件时,即在图4所示的步骤S31中判断出检测到车辆碰撞或者存在车辆碰撞的可能性,则控制马达M比通常状态快地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此外,通常状态下考虑马达M的噪音、振动等各种作用而以最佳的速度驱动马达M,与此相对,在满足紧急条件时,即使噪音、振动增大也以比通常状态快地速度驱动马达M。
这样一来,在紧急时刻,能够更迅速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而将座椅1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解除检测部以及限制检测部形成为限位开关(解除限位开关5与限制限位开关6),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形成为对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其他的解除检测部,也可以形成为对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其他的限制检测部。例如,解除检测部以及限制检测部可以为旋转传感器S,也可以为锁定电流检测部。此外,在形成为旋转传感器S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基于从旋转传感器S输出的脉冲的个数对将限制解除的情况、进行限制的情况进行检测,也可以基于从上述脉冲停止开始的时间(即判断出机械式地停止的情况)对将限制解除的情况、进行限制的情况进行检测。并且,在形成为锁定电流检测部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对通电的电流值进行检测并基于该电流值(即判断出若形成为锁定电流则机械式地停止的情况)对将限制解除的情况、进行限制的情况进行检测。并且,例如,解除检测部以及限制检测部也可以形成为计时器,但是在该情况下,不能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强制停止条件(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强制停止条件形成为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条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在从旋转传感器S输出的脉冲的个数超过预先设定的个数的情况下被满足的转速超过强制停止条件。即使这样,即使在解除检测部以及限制检测部(解除限位开关5、限制限位开关6等)产生了某些故障,也能够通过满足转速超过强制停止条件而避免电流在马达M中持续流动的情况,其中,转速超过强制停止条件在从旋转传感器S输出的脉冲的个数超过预先设定的个数的情况下被满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未特别提及,但是座椅1具备长软椅,ECU7也可以在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将上述限制解除时,对长软椅进行收纳。这样一来,在将限制解除后,长软椅在使座椅1滑动时不会成为妨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未特别是提及,但是ECU7也可以形成为,若将椅背3向前方放倒(所谓进行大幅度放倒),则以解除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方式控制马达M而与操作开关的操作无关。并且,ECU7也可以形成为,之后,若将椅背3立起,则以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方式控制马达M而与操作开关的操作无关。这样一来,例如,就座于该椅背的后方的座位上的乘客能够容易地从前侧的车门向车外出去,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对此的各种其他例子不仅可以变更还可以尽可能地组合实施。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3~图18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4的限制以及解除是通过ECU7的控制来进行的,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4的限制以及解除不是通过ECU的控制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机电式的结构来实现的。以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在车辆用座椅1设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M,用于解除该锁定机构4的限制。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以能够沿固定于车辆地板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下轨移动的方式设置,锁定机构4是用于对座椅1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机构。该锁定机构4是公知的机构,具体而言,是通过将设于座椅1的锁定用爪插入形成于下轨的多个锁定用孔的其中一个来对座椅1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机构。
马达M经由由金属板材构成的托架34相对于座椅1的框架进行固定。马达M能够与其通电方向对应地使作为输出部的输出部件35正向或反向转动。该输出部件35由金属板材构成并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托架34旋转。在输出部件35形成有大致扇形形状、即局部圆形形状的扇形齿轮部35a。该扇形齿轮部35a的扇形齿轮与马达M的输出旋转轴啮合,由此输出部件35能够利用马达M的驱动而转动。并且,在输出部件35延伸形成有输出片35b。该输出片35b以在如图14所示地相对于水平略微(约5°)向下方倾斜的位置、与如图17所示地相对于水平(约20°)向上方倾斜的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并且,马达M在非通电状态具有使输出部件35不可动(转动)的自缚力。
并且,锁定机构4的限制与该限制的解除是在输出部件35的限制/解除位置(参照图16)进行切换的。在座椅1设有作为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限位开关36,其在比输出部件35的限制/解除位置(参照图16)靠正向的第一切换位置(参照图17)进行切换。并且,在座椅1设有作为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限位开关21、22,它们在比上述限制/解除位置(参照图16)靠反向的第二切换位置(参照图15)进行切换。此外,第一以及第二限位开关36、21、22在将从开关主体部36a、21a、22a延伸的操作杆36b、21b、22b压入的期间处于开启状态。
若详述,则首先,锁定机构4经由锁定机构连接部32与解除杆31连结,该解除杆31是能够将该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解除部件。如图13~图15所示,解除杆31在大致水平状态下不解除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与上述锁定机构连接部32一起被抬起的状态下,以解除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方式、即将锁定用爪从锁定用孔拔出的方式与锁定机构4连结。此外,如图13~图15所示,解除杆31以无法机械地向比上述大致水平状态靠下方的位置移动、即无法成为向下方倾斜的状态的方式设定。
而且,输出部件35(输出片35b)相对于上述解除杆31,如图15所示那样在上述第二切换位置(输出片35b大致水平的状态)经由第二限位开关21、22卡合,而如图14所示那样在比上述第二切换位置更靠反向的位置成为非卡合状态的方式设置。第二限位开关21、22在图15~图17所示的范围内,以其操作杆21b、22b与输出片35b一起将解除杆31向上方抬起、即被解除杆31推压的方式配设。在如此地进行传动的状态下,成为可靠地将操作杆21b、22b压入的状态(开启状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限位开关21、22以同时进行切换的方式,详细而言以同时成为将操作杆21b、22b压入的状态(开启状态)的方式并列设置。
并且,第一限位开关36以在托架34,在与上述扇形齿轮部35a对应的位置,其操作杆36b如图17所示地在上述第一切换位置,即在输出片35b相比水平向上方倾斜约20°的位置成为被压入扇形齿轮部35a的状态(开启状态)的方式配设。
接下来,根据图18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座椅装置的电路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马达M的一对电源端子与正转用继电器41和反转用继电器42的各共用接点C连接。上述正转用继电器41以及反转用继电器42的各接点A分别与直流电源(电池)BA连接,各接点B与地面连接。
并且,例如在座椅1上的椅垫的侧面设有操作开关43。操作开关43是自动复位型的按钮开关,在被按下而进行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操作的期间,其接点A与接点B连接。
操作开关43的接点A与直流电源BA连接。并且,操作开关43的接点B经由振动防止电路44与继电器45的线圈的一端连接,该线圈的另一端与地面连接。
继电器45的共用接点C与直流电源BA连接,继电器45的接点A与上述正转用继电器41的线圈的一端连接,该线圈的另一端经由上述第一限位开关36与地面连接。上述第一限位开关36在将操作杆36b压入的开启状态下使第一限位开关36的接点A与接点B形成为非连接状态。第一限位开关36在未将操作杆36b压入的关闭状态下使第一限位开关36的接点A与接点B形成为连接状态。
并且,继电器45的接点B与上述反转用继电器42的线圈的一端连接,该线圈的另一端经由上述第二限位开关21、22与地面连接。上述第二限位开关21、22在操作杆36b推压的开启状态下使其共用接点C与接点A形成为连接状态,在关闭状态下使接点C与接点B形成为连接状态。而且,上述反转用继电器42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限位开关21的接点A连接,第二限位开关21的接点C与另一个第二限位开关22的接点C连接,该第二限位开关22的接点A与地面连接。
并且,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具备作为用于报告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的报告部的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指示器51形成为设于进行各种显示的计数器53的一部分的警示灯。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经由二极管54与上述第二限位开关22的接点B连接。并且,第二限位开关21的接点B与地面连接。而且,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在与地面连接的状态下形成为惰性化,若成为断路状态则形成为活性化而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向乘客进行报告。
并且,飞轮二极管55~57并列地分别与上述正转用继电器41的线圈的两端、反转用继电器42的线圈的两端、以及继电器45的线圈的两端连接。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座椅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乘客按下操作开关43而进行解除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的操作的期间,电流经由操作开关43、振动防止电路44向继电器45的线圈流动,从而继电器45形成为开启状态(接点C与接点A连接的状态)。这样,电流经由继电器45向正转用继电器41的线圈流动,从而正转用继电器41形成为开启状态(接点C与接点A连接的状态)。这样,经由正转用继电器41向马达M沿正向(在图18中为下方)供给驱动电流,即进行使输出部件35正向旋转的通电而使输出部件35正向转动。
而且,若输出部件35从与解除杆31之间的非卡合状态(参照图14)开始如图15所示地正向转动至上述第二切换位置并与解除杆31卡合,则第二限位开关21、22成为开启状态。由此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成为断路(open)状态而形成为活性化,从而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向乘客进行报告。
并且,若输出部件35进一步正向转动至图16所示的上述限制/解除位置,则形成为解除杆31与锁定机构连接部32一起被抬起的状态,从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
并且,若输出部件35进一步正向转动至图17所示的上述第一切换位置,则第一限位开关36成为开启状态(接点A与接点B处于非连接状态)。由此,电流不在正转用继电器41的线圈中流动,从而正转用继电器41形成为关闭状态(接点C与接点B连接的状态)。这样,停止向马达M供给驱动电流,即停止通电。即,第一限位开关36在将操作开关43按下的期间,以直到自身切换至开启状态为止都进行使输出部件35正向旋转的通电并且若自身切换至开启状态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方式发挥作用。
之后,例如若在乘客对座椅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后,使手从操作开关43离开而结束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解除的操作,则电流不在继电器45的线圈中流动,从而继电器45形成为关闭状态(接点C与接点B连接的状态)。这样,电流经由继电器45向反转用继电器42的线圈流动,从而反转用继电器42形成为开启状态(接点C与接点A连接的状态)。这样,经由反转用继电器42向马达M沿反向(在图18中为上方)供给驱动电流,即进行使输出部件35反向旋转的通电而使输出部件35反向转动。
而且,若输出部件35相比图16所示的上述限制/解除位置沿反向转动,则进行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然后,若输出部件35进一步相比图15所示的第二切换位置向反向转动,则第二限位开关21、22成为关闭状态(接点C与接点B连接的状态)。由此,电流不在反转用继电器42的线圈中流动,从而反转用继电器42形成为关闭状态(接点C与接点B连接的状态)。即,第二限位开关21、22以若将操作开关43的按下的状态解除,则直到自身切换至关闭状态为止都进行使止输出部件35反向旋转的通电并且若自身切换至关闭状态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方式发挥作用。并且,此时,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成为与地面连接的状态而形成为惰性化进而停止报告。
接下来,以下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效果进行记载。
(1)在操作开关43进行解除限制的操作的期间,直到第一限位开关11切换为止都进行使输出部件35正向旋转的通电并且若第一限位开关11切换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而且,马达M在非通电状态具有使其输出部件35不可动的自缚力,因此即使对操作开关43持续进行解除限制的操作,即持续按下操作开关43,也一边保持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一边切断向马达M供给电流。
并且,若停止操作开关43的解除限制的操作,则直到第二限位开关21、22切换为止都进行使输出部件35向反向旋转的通电。若第二限位开关21、22切换,则停止向马达M通电。于是,在进行了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后,向马达M供给电流被切断。如上述那样通过设置第一以及第二限位开关36、21、22来控制向马达M的通电,由此能够避免电流在马达M中持续流动的情况,特别是不使用微型计算机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低电力消耗。
(2)将输出部件35设置为,相对于能够解除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地连结的解除杆31,在上述第二切换位置经由第二限位开关21、22卡合,在比上述第二切换位置更靠反向的位置成为非卡合状态。于是,在向解除杆31进行传动的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形成为切换了第二限位开关21、22的状态(开启状态)。
(3)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报告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的报告部(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因此乘客能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容易获知将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状态。
(4)报告部(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能够以在输出部件35相比第二切换位置处于正向时成为报告状态的方式通过第二限位开关21、22在报告状态与非报告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共用具有停止向马达M通电的功能的第二限位开关21、22来使报告部动作。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地变更。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输出部件35设置为,相对于能够解除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地连结的解除杆31,在第二切换位置经由第二限位开关21、22卡合,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结构。例如,第二限位开关21、22与第一限位开关36同样,也可以构成为固定于托架34而通过输出部件35将操作杆21b、22b压入。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也可以省略解除杆31,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输出部件35与锁定机构4直接连结,或经由引线连结。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具备报告利用锁定机构4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的报告部(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省略报告部。并且,报告部包括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的其中一个即可。即,报告部可以构成为在视觉上或听觉上或者在视觉听觉双方进行报告。或者,报告部也可以变更为指示器51和蜂鸣器52以外的装置。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报告部(指示器51以及蜂鸣器52)能够通过第二限位开关21、22在报告状态与非报告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开关元件在报告状态与非报告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如上述那样省略报告部的情况下、通过其他的开关元件使之动作的情况下,第二限位开关21、22也可以仅为一个。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限位开关36、21、22只要具有同样的功能,便可以变更为其他的开关元件。并且,上述电路可以进行变化,只要发挥同样的作用即可,而不一定要使用微型计算机,例如各元件(正转用继电器41、反转用继电器42、继电器45)也可以变更为具有同样的功能的其他的元件。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4对座椅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对座椅1的其他的移动进行限制。例如,锁定机构4也可以对能够相对于形成座椅1的座面的椅垫倾动的椅背的倾动进行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其具备:
锁定机构,其对座椅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
驱动源,其构成为具有能够选择性地正向以及反向移动的输出部,并且在非通电状态发挥使所述输出部不可动的自缚力,并以基于操作开关的操作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对座椅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并且使该限制解除的方式,能够选择性地沿将所述限制解除的正向与进行限制的反向的两个方向与通电方向对应地对所述输出部进行驱动;
解除检测部,其对利用所述锁定机构的限制被解除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
限制检测部,其对利用所述锁定机构的限制正在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测,
所述车辆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座椅装置构成为,在基于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将所述限制解除时,直到通过所述解除检测部检测到解除为止都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沿正向驱动所述输出部的通电并且若检测到解除则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在基于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所述限制时,以直到通过所述限制检测部检测到限制为止都使所述输出部反向移动的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限制则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座椅装置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所述解除检测部以及所述限制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向所述驱动源通电的情况进行控制,在基于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将所述限制解除时,以直到通过所述解除检测部检测到解除为止都使所述输出部正向移动的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解除则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在基于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进行所述限制时,以直到通过所述限制检测部检测到限制为止都使所述输出部反向移动的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通电并且若检测到限制则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在对所述驱动源进行通电时满足将所述解除检测部的解除检测或者所述限制检测部的限制检测从条件中除去后的预先设定的强制停止条件,则所述控制部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除检测部以及所述限制检测部包括限位开关或者旋转传感器或者锁定电流检测部,
所述强制停止条件包括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被满足的时间经过强制停止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满足所述强制停止条件,则所述控制部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之后再次以预先设定的次数进行向所述驱动源通电的重试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座椅装置还具备报告部,
若满足所述强制停止条件,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报告部报告已满足所述强制停止条件这一情况。
7.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具有切换利用所述锁定机构的限制与解除的限制/解除位置,
所述解除检测部是由在比所述限制/解除位置靠正向的第一切换位置进行切换的第一开关元件构成的,
所述限制检测部是由在比所述限制/解除位置靠反向的第二切换位置进行切换的第二开关元件构成的,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构成为,在通过所述操作开关进行将所述限制解除的操作的期间,直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进行切换为止都进行使所述输出部向正向旋转的通电,并且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进行切换则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构成为,若通过所述操作开关停止将所述限制解除的操作,则直到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进行切换为止都进行使所述输出部向反向旋转的通电,并且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进行切换则停止向所述驱动源通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座椅装置还具备以能够将利用所述锁定机构的限制解除的方式进行连结的解除部件,
所述输出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经由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卡合于所述解除部件,在比所述第二切换位置更靠反向的位置与所述解除部件成为非卡合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座椅装置还具备对将利用所述锁定机构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进行报告的报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告部能够以在所述输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二切换位置靠正向的位置的状态下成为报告状态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在报告状态与非报告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告部构成为在视觉上或听觉上或者利用视觉听觉双方进行报告。
CN201280024718.3A 2011-05-25 2012-05-17 车辆座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7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6935A JP5477336B2 (ja) 2011-05-25 2011-05-25 車両シート装置
JP2011-116935 2011-05-25
JP2011116934A JP5626119B2 (ja) 2011-05-25 2011-05-25 車両シート装置
JP2011-116934 2011-05-25
PCT/JP2012/062688 WO2012161093A1 (ja) 2011-05-25 2012-05-17 車両シー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478A true CN103547478A (zh) 2014-01-29
CN103547478B CN103547478B (zh) 2016-08-17

Family

ID=47217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7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7478B (zh) 2011-05-25 2012-05-17 车辆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89967B2 (zh)
EP (1) EP2716491B1 (zh)
CN (1) CN103547478B (zh)
WO (1) WO201216109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4315A (zh) * 2016-06-01 2017-12-0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保护车辆乘客的系统与方法
CN113760108A (zh) * 2020-06-02 2021-12-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以及操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1376B2 (en) * 2011-05-25 2016-04-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device
JP6298091B2 (ja) * 2016-03-18 2018-03-20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10632866B2 (en) * 2016-06-03 2020-04-28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Mov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WO2018034121A1 (ja) * 2016-08-15 2018-02-22 アイシン精機 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調整装置、位置調整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調整方法
CN108810785A (zh) * 2018-04-28 2018-11-13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总线的车载喇叭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894U (ja) * 1993-06-25 1995-01-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装置
JPH08164779A (ja) * 1994-12-15 1996-06-25 Araco Corp シートトラック用ロック装置
US20040222348A1 (en) * 2003-05-09 2004-11-11 Tachi-S Co., Ltd Slide device for automotive seat
CN1692031A (zh) * 2002-12-26 2005-1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
CN1810538A (zh) * 2005-01-25 2006-08-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滑动装置
JP2006347514A (ja) * 2005-06-20 2006-12-28 Tachi S Co Ltd 電動スライド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4043A (ja) 1987-05-15 1988-11-21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リヤシ−トシステム
JP2605888B2 (ja) * 1989-10-16 1997-04-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上備品姿勢制御装置
JPH075894A (ja) 1993-06-17 1995-01-10 Nippondenso Co Ltd パターン長正規化装置
CA2494820C (en) 2002-12-26 2009-10-06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stowing system for vehicle seat
JP2005206154A (ja) 2005-04-08 2005-08-04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JP2006347470A (ja) 2005-06-17 2006-12-28 Tachi S Co Ltd 電動スライドシート
JP4459124B2 (ja) 2005-07-14 2010-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車両用シート
JP2007269134A (ja) 2006-03-31 2007-10-18 Autech Japan Inc シート駆動装置
JP5130760B2 (ja) 2007-03-23 2013-01-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DE102007040904B4 (de) * 2007-08-30 2011-06-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88046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der Neutralposition in einem automatischen oder automatisierte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10076553A (ja) 2008-09-25 2010-04-08 Denso Corp 車両用座席スライド装置
JP5302021B2 (ja) 2009-01-27 2013-10-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シート制御装置、シート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3121752A (ja) * 2011-12-09 2013-06-20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894U (ja) * 1993-06-25 1995-01-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装置
JPH08164779A (ja) * 1994-12-15 1996-06-25 Araco Corp シートトラック用ロック装置
CN1692031A (zh) * 2002-12-26 2005-1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
US20040222348A1 (en) * 2003-05-09 2004-11-11 Tachi-S Co., Ltd Slide device for automotive seat
CN1810538A (zh) * 2005-01-25 2006-08-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滑动装置
JP2006347514A (ja) * 2005-06-20 2006-12-28 Tachi S Co Ltd 電動スライドシー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4315A (zh) * 2016-06-01 2017-12-0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保护车辆乘客的系统与方法
CN107444315B (zh) * 2016-06-01 2022-06-0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保护车辆乘客的系统与方法
CN113760108A (zh) * 2020-06-02 2021-12-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以及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6491A4 (en) 2014-12-10
US8989967B2 (en) 2015-03-24
EP2716491A1 (en) 2014-04-09
WO2012161093A1 (ja) 2012-11-29
US20140097657A1 (en) 2014-04-10
CN103547478B (zh) 2016-08-17
EP2716491B1 (en)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7479A (zh) 车辆座椅装置
CN103547478A (zh) 车辆座椅装置
US8073577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n-vehicle devices when vehicle is about to be submerged in flooded area
CN101668658B (zh) 电动座椅驱动装置
JP2014531885A (ja) 自動車の可動部品の電動移動を行うための駆動システム
KR20160070203A (ko) 차량용 탑승자 보호 방법
JP2004161049A (ja) 作業車の着座検出装置
JP5602457B2 (ja) 車両用キー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CN109104895A (zh) 开闭体驱动电动机及开闭体驱动系统
JP2020525339A (ja) 自動車の座席用の座席調節装置および自動車
JP2007283974A (ja) 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WO1994023138A1 (e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opening and closing of window of driver's cab or working vehicle and apparatus for practicing the method
US20070262642A1 (en) Ignition Bypass System
JP4585846B2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JP7143830B2 (ja) 自動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JP2005007920A (ja) 車両用調光ガラス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11429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648580B2 (ja) 車両シート装置
JP2012245818A (ja) 車両シート装置
CN204845600U (zh)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JPH1193518A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の開閉システム
JP2013224526A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JP7173844B2 (ja) 運転座席のスライド制御装置
JP7101596B2 (ja) 車両の運転制御装置
JP6035507B2 (ja) 車両のパワースライドドア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