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047A -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047A
CN103502047A CN201180070567.0A CN201180070567A CN103502047A CN 103502047 A CN103502047 A CN 103502047A CN 201180070567 A CN201180070567 A CN 201180070567A CN 103502047 A CN103502047 A CN 103502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at
section
spring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5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047B (zh
Inventor
森久也
粟田真司
小林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02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2Attachment or adjust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将座椅表皮卡止于树脂弹簧的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在座椅靠背板(16)中,使安装于罩(20)侧的夹箍(22C)与座椅靠背板(16)的纵向夹箍卡合部(59)卡合,由此能够将罩(20)卡止于座椅靠背板(16)的靠背弹簧部(38)。由此,与以往的借助拱环等实现的卡止构造相比,能够使罩(20)相对于靠背弹簧部(38)的卡止作业变得容易。并且,不过是在座椅靠背板(16)的靠背弹簧部(38)形成简单的一对开口(58)以便设置纵向夹箍卡合部(59),因此能够避免靠背弹簧部(38)的成型性恶化。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树脂弹簧的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用座椅,要求轻型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基于实现车辆用座椅的轻型化的观点,公开有用树脂制作架设在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一对侧框之间的弹簧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8156号公报
然而,在设置于车辆用座椅的金属制的弹簧通常支承有作为缓冲材料的衬垫,并且经由拱环等卡止有覆盖该衬垫的表面的座椅表皮。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树脂弹簧中,也考虑设定用于卡止座椅表皮的构造,但在借助拱环等实现的以往的卡止构造中,卡止作业繁琐。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容易地将座椅表皮卡止于树脂弹簧的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具备:树脂弹簧,该树脂弹簧由树脂制成,两端侧由座椅框架支承,并且形成有开口;衬垫,该衬垫由上述树脂弹簧支承;座椅表皮,该座椅表皮覆盖上述衬垫的表面;以及卡止单元,该卡止单元安装于上述座椅表皮侧,且卡止于上述开口的边缘部。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衬垫被支承于由座椅框架支承的树脂弹簧。在覆盖该衬垫的座椅表皮安装有卡止单元,该卡止单元与形成于树脂弹簧的开口的边缘部卡合。由此,能够经由卡止单元容易地将座椅表皮卡止于树脂弹簧。并且,不过是在树脂弹簧上形成简单的开口以便卡止座椅表皮,因此能够避免树脂弹簧的成型性恶化。
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在上述树脂弹簧邻接地形成有一对上述开口,上述卡止单元是夹箍,该夹箍具有插入于上述一对开口的各个的一对臂部,在上述一对臂部的各前端侧形成有爪部,上述一对开口之间构成供上述各爪部勾挂的夹箍卡合部。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当设置于夹箍的一对臂部被插入于形成在树脂弹簧的一对开口的各个时,形成在一对臂部的前端侧的爪部勾挂于形成在一对开口之间的夹箍卡合部。由此,能够将安装有夹箍的座椅表皮容易地卡止于树脂弹簧。并且,通过使一对臂部相互离开,能够将夹箍即座椅表皮从树脂弹簧拆下。由此,例如,与将箭头状的卡止单元插入于一个开口并使之卡止于该开口的边缘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卡止单元从树脂弹簧拆下的作业。
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夹箍构成为:通过使上述一对臂部的基端侧相互接近,上述一对臂部的前端侧以上述一对臂部的中间部为支点相互离开。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当将夹箍从树脂弹簧拆下时,只要使一对臂部的基端侧相互接近即可。由此,一对臂部的前端侧以一对臂部的中间部为支点相互离开,因此能够解除爪部相对于树脂弹簧的夹箍卡合部的勾挂。因而,能够使将夹箍(即座椅表皮)从树脂弹簧拆下的作业更容易。
对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树脂弹簧具备挠曲部,该挠曲部形成为截面呈波浪状,上述开口形成于上述挠曲部。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树脂弹簧具备挠曲部,该挠曲部形成为截面呈波浪状,因此能够凭借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对树脂弹簧赋予弹簧特性。并且,通过适当地设定变更形成在该树脂弹簧的开口的配置,能够容易地使树脂弹簧的弹簧常数变化。
对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树脂弹簧的两端部固定于上述座椅框架,上述开口形成在上述树脂弹簧的除两端部以及中央部以外的部位。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树脂弹簧的两端部固定于座椅框架,因此,当对树脂弹簧的中央侧输入有负载时,与两端固定支承梁同样,树脂弹簧的两端部以及中央部应力最大。此处,在本发明中,用于使夹箍与树脂弹簧卡合的开口形成在树脂弹簧的除两端部以及中央部以外的部位。即,由于避开应力最大的部位形成开口,因此能够在确保树脂弹簧的强度以及刚性的同时将树脂弹簧的宽度等设定得较小。由此,能够实现树脂弹簧、进而实现车辆用座椅的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对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安装于上述座椅表皮侧的至少两个上述卡止单元相对于形成在上述树脂弹簧的至少两个上述开口的边缘部以卡合方向不同的方式分别卡止,由此,上述衬垫由上述座椅表皮从至少两个方向定位于上述树脂弹簧。
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安装于座椅表皮侧的至少两个卡止单元分别卡止于形成在树脂弹簧的至少两个开口的边缘部。由此,衬垫由座椅表皮从至少两个方向定位于树脂弹簧,因此能够抑制衬垫相对于树脂弹簧不经意地偏移的情况。并且,设定成至少两个卡止单元相对于至少两个开口的边缘部的卡合方向不同。因此,例如通过将各开口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各卡止单元的尺寸,由此,即便在各卡止单元相对于树脂弹簧朝与卡合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至少两个卡止单元从至少两个方向将衬垫定位于树脂弹簧。即,能够在通过卡止单元的上述相对移动吸收衬垫相对于树脂弹簧的组装偏差的同时将衬垫相对于树脂弹簧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车辆用座椅。
对于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座椅框架为具有左右一对侧框的座椅靠背框架,上述树脂弹簧在上述一对侧框之间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配置,上述衬垫为配置在上述树脂弹簧的前面侧且设置有连通自身的前面侧与后面侧的连通部的座椅靠垫,上述座椅表皮覆盖上述座椅靠垫的至少前面侧,上述夹箍插入于上述连通部并卡止于上述开口的边缘部。
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树脂弹簧沿着座椅靠背宽度方向配置在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一对侧框之间。座椅靠垫配置在该树脂弹簧的前面侧,在覆盖该座椅靠垫的至少前面侧的座椅表皮安装有夹箍。该夹箍插入于设置在座椅靠垫的连通部,并与形成在树脂弹簧的开口的边缘部卡合。由此,能够经由夹箍将座椅靠背的座椅表皮容易地卡止于树脂弹簧。
对于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树脂弹簧一体地设置于树脂制的座椅靠背板,该座椅靠背板具备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背面侧的背板部。
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背板部以及树脂弹簧一体地设置于树脂制的座椅靠背板,因此,与座椅靠背的弹簧为金属制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件数以及安装工时,并且实现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并且,不过是在树脂弹簧形成简单的开口以便卡止座椅表皮,因此,即便是与背板部为一体的结构,也能够避免成型性恶化。
对于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树脂弹簧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该多个树脂弹簧设置有挠曲部,当在俯视剖视图中观察的情况下,上述挠曲部形成为通过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使多个曲面连续而形成的波浪状,并且,在上述多个树脂弹簧设定有拔模斜度,以便能够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进行脱模。
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座椅靠背板具备背板部,因此,为了将多个树脂弹簧与背板部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为一体,优选采用沿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对模具进行脱模的方法。在本发明中,考虑到这一点,在分别形成于各树脂弹簧的挠曲部设定拔模斜度,因此能够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进行脱模。
对于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在上述一对臂部的中间部设置有朝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在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当设置在夹箍的一对臂部的基端侧相互接近时,设置在一对臂部的中间部的突出部相互接近而抵接,由此,一对臂部以这些突出部为支点而前端侧相互离开。由此,能够使夹箍的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座椅靠背板具备:背板部,该背板部由树脂的板材形成,并且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背面侧;以及靠背弹簧部,该靠背弹簧部由树脂制成,与上述背板部为一体或者一体地设置于上述背板部,并且,上述靠背弹簧部具有树脂弹簧,该树脂弹簧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配置在设置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一对侧框之间,并且,在上述树脂弹簧形成有开口。
在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座椅靠背板中,由于背板部以及树脂弹簧一体地设置于树脂制的座椅靠背板,因此,与座椅靠背的弹簧为金属制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件数以及安装工时,并且能够实现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并且,不过是在树脂弹簧形成简单的开口以便卡止座椅表皮,因此,即便是与背板部为一体的结构,也能够避免成型性恶化。
对于技术方案12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座椅靠背板,在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座椅靠背板中,上述树脂弹簧具备挠曲部,该挠曲部形成为截面呈波浪状,上述开口形成于上述挠曲部。
在技术方案12所记载的座椅靠背板中,树脂弹簧具备挠曲部,该挠曲部形成为截面呈波浪状,因此,能够凭借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对树脂弹簧赋予弹簧特性。并且,通过适当地设定变更形成在该树脂弹簧的开口的配置,能够容易地使树脂弹簧的弹簧常数变化。
对于技术方案13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座椅靠背板,在技术方案11或12所记载的座椅靠背板中,上述树脂弹簧的两端部固定于上述一对侧框,并且上述开口形成在上述树脂弹簧的除两端部以及中央部以外的部位。
在技术方案13所记载的座椅靠背板中,树脂弹簧的两端部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一对侧框,因此,当对树脂弹簧的中央侧输入有负载时,与两端固定支承梁同样,树脂弹簧的两端部以及中央部应力最大。此处,在本发明中,用于使夹箍与树脂弹簧卡合的开口形成在树脂弹簧的除两端部以及中央部以外的部位。即,由于避开应力最大的部位形成开口,因此能够在确保树脂弹簧的强度以及刚性的同时将树脂弹簧的宽度等设定得较小。由此,能够实现树脂弹簧、进而实现车辆用座椅的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对于技术方案14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座椅靠背板,在技术方案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板中,上述树脂弹簧在上述背板部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上述多个树脂弹簧一体地设置有挠曲部,当在俯视剖视图中观察的情况下,上述挠曲部形成为通过在上述背板部的宽度方向上使多个曲面连续而形成的波浪状,并且,在上述多个树脂弹簧设定有拔模斜度,以便能够在上述背板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进行脱模。
在技术方案14所记载的座椅靠背板中,设置有背板部,因此,为了将多个树脂弹簧与背板部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为一体,优选采用沿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对模具进行脱模的方法。在本发明中,考虑到这一点,在分别形成于各树脂弹簧的挠曲部设定拔模斜度,因此能够在背板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进行脱模。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中,能够容易地将座椅表皮卡止于树脂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框架组装有座椅靠背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的组装状态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剖视图(示出沿着图2的3-3线的剖切面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4是将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的组装状态放大示出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5中,(A)为示出座椅靠背板的上侧靠背弹簧部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剖视图,(B)为示出该上侧靠背弹簧部的局部结构的主视图,(C)为在该上侧靠背弹簧部产生的应力的分布图。
图6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与图3对应的俯视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靠背板的立体图。
图9是图9所示的座椅靠背板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将图10中用附图标记E表示的范围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向,箭头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一致。
<整体结构>
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的靠背亦即座椅靠背12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略微改变观察各构成要素的角度而进行描绘。并且,图4中示出车辆用座椅10的纵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车辆用座椅10由以下部分构成:供乘客就座的座椅坐垫11(参照图4)、由座椅坐垫11的后端部支承为能够偏转的座椅靠背12、以及由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的未图示的头枕。另外,各图中适宜示出的箭头A表示座椅靠背12的前方,箭头B表示座椅靠背12的高度方向。并且,座椅靠背12的宽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座椅宽度方向)W一致。
如图1所示,上述座椅靠背12具备:构成座椅靠背12的骨架部件的金属制的座椅靠背框架14(座椅框架)、装配于座椅靠背框架14的前面侧的树脂弹簧一体背板(以下,简称为“座椅靠背板”)16、构成座椅靠背12的缓冲材料并从座椅靠背板16的前面侧安装而由座椅靠背框架14支承的座椅靠垫18、覆盖座椅靠垫18的主要是前表面的罩(座椅表皮)20、以及用于将罩20安装于座椅靠背板16的纵向安装部件22和横向安装部件24。以下,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座椅靠背框架14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4在主视图(指从车辆的正面观察的情况)中形成为矩形框状。具体地说,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宽度方向上对置配置的左右一对侧框26、将左右的侧框26的上端部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倒U字状的上部框架28、以及将左右的侧框26的下端部彼此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连接在一起的下部框架30。上述座椅靠背12的包括上部框架28在内的四个部件全部通过冲压成型制作,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框架构造。例如,可以仅上部框架由弯曲成倒U字状的管材构成,也可以上部框架与左右一对侧框由弯曲成倒U字状的一个管材构成。
其次,对上述左右的侧框26的截面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侧框26由侧壁部26A、前壁部26B、后壁部26C构成,形成为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开截面形状。侧壁部26A整体上形成为随着从下端部趋向上端部而宽度变窄。并且,在侧壁部26A的下部形成有上下一对安装孔32、33(参照图1)。前壁部26B从侧壁部26A的前端朝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内侧且略朝斜前方伸出,然后经由圆弧面朝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内侧且略朝斜后方伸出。后壁部26C从侧壁部26A的后端朝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内侧伸出。在后壁部2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朝座椅靠背前侧呈圆弧状地鼓出的鼓出部,后壁部26的前端部被朝座椅靠背前侧倾斜地折弯。后壁部26C的宽度相对于前壁部26B的宽度被设置得足够宽。并且,在后壁部26C的上部侧还形成有安装孔34(参照图1)。
<座椅靠背板16的结构>
其次,对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的主要部分的座椅靠背板16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4(特别是图1以及图2)所示,座椅靠背板16具备:背板部36,该背板部36由树脂的板材形成,并且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14的背面侧;以及靠背弹簧部38(树脂弹簧),该靠背弹簧部38由树脂制作,与背板部36设置成一体,且以由左右一对侧框26支承的方式架设设置,支承座椅靠垫18,并且形成为能够通过作用有朝向座椅靠背后方侧的负载而朝负载作用方向(座椅靠背后方侧)挠曲变形。
背板部36由板主体40和U槽状的卡止部42构成,板主体40形成为比座椅靠背框架14小一圈,卡止部42一体成型于上述板主体40的外周部。更具体地说,板主体40形成为比形成为矩形框状的座椅靠背框架14的开口部的内周缘小一圈。进而,在组装于座椅靠背框架14后的组装状态下,板主体40配置在左右的侧框26的后壁部26C的前端部(内端部)之间的略靠座椅靠背后方侧的位置。因而,板主体40能够从前侧组装于座椅靠背框架14(参照图3)。卡止部42的截面形状呈座椅靠背后方侧敞开的U字状。该卡止部42用于卡止后述的罩20的外周部,但也具有对板状的板主体40进行加强而提高背板部36整体的面刚性的功能。
靠背弹簧部38由下侧靠背弹簧部44和上侧靠背弹簧部46构成,下侧靠背弹簧部44一体地形成于背板部36的下部侧,上侧靠背弹簧部46一体地形成于背板部36的上部侧。上侧靠背弹簧部46相对于下侧靠背弹簧部44独立地设置于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下侧靠背弹簧部44由以下部分构成: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背板部36的高度方向)上平行地配置有三级的3个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将上述3个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连结在一起,并且还与背板部36连结,且被固定于侧框26的左右一对下侧板侧部50(连结固定部)。另外,下侧靠背弹簧部44由几个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构成是任意的,可根据所要求的缓冲性能之间的关系适当变更。因而,可以扩宽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的上下宽度而形成为1个,相反也可以设置2个或者4个以上的多个。
如图2所示,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侧形成为挠曲部48A、49A、51A(弹簧一般部)。当在俯视剖视图中观察的情况下,上述挠曲部48A、49A、51A形成为通过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背板部36的宽度方向)上使多个曲面连续而形成的截面波浪状,且通过作用有朝向背板部36侧(座椅靠背后方侧)的负载而伸长。由此,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朝负载作用方向亦即背板部36侧挠曲变形(弹性变形)。并且,在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侧设置有形成为平板状的平坦部48B、49B、51B,上述平坦部48B、49B、51B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左右一对下侧板侧部50连结成一体。
并且,在上部与下部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51的挠曲部48A、51A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邻接地形成有分别以一对为一组的纵向开口58(开口)。各开口58形成为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呈长条状的长圆形状,在左右接近且相邻的一对纵向开口58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止罩20的纵向夹箍卡合部59。该纵向夹箍卡合部59沿座椅靠背高度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上述背板部36在下侧靠背弹簧部44的座椅靠背后方侧配置在与下侧靠背弹簧部44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即,在下侧靠背弹簧部44与背板部36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52。在该间隙52的范围内,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能够弹性变形。即,背板部36作为将下侧靠背弹簧部44的挠曲量限制在规定量以下的限制部件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下侧板侧部50具有相对于侧框26的侧壁部26A配置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内侧的内壁50A。在该内壁50A连结有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并且,下侧板侧部50具有相对于侧框26的侧壁部26A配置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外侧的外壁50B。该外壁50B相对于内壁50A平行配置,并与侧壁部26A的外侧面接触。此外,下侧板侧部50具有在侧框26的前壁部26B的前面侧将内壁50A以及外壁50B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在一起的前壁50C、从内壁50A的后端部朝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内侧伸出并连结于背板部36的后侧壁50D。
上述的上下三级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左右一对下侧板侧部50相互连结。即,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级,这些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由左右一对下侧板侧部50连结在一起,由此,下侧靠背弹簧部44与背板部36一体化。另外,下侧板侧部50的长边方向尺寸设定成包括从上部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的上缘到下部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51的下缘为止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上述下侧板侧部50的外壁50B形成有上下一对透孔61、63。上侧的透孔61配置在与上部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同等的高度,下侧的透孔63配置在与下部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51同等的高度。上述上下一对透孔61、63形成在与形成于侧框26的侧壁部26A的上下一对安装孔32、33分别对置的位置。进而,通过将从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外侧插入于透孔61、63的固定件亦即夹箍65、67(参照图2以及图3)嵌入并卡止于安装孔32、33,下侧板侧部50被紧固固定于侧框26。另外,作为下侧板侧部50的固定单元,可以应用利用铆钉、螺杆、螺钉或者螺栓与焊装螺母等的固定件(紧固件)紧固于侧框26的结构、利用构造用粘合剂粘合于侧框26的结构等各种方式。
另一方面,上侧靠背弹簧部46基本上与下侧靠背弹簧部44以相同方式构成,由上侧靠背弹簧主体部54与上侧板侧部56(连结固定部)构成。进而,在上侧靠背弹簧主体部54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侧设置有挠曲部54A(弹簧一般部),该挠曲部54A形成为俯视观察截面呈波浪状,该挠曲部54A在作用有朝向背板部36侧(座椅靠背后方侧)的负载时伸长而挠曲变形(弹性变形)。
并且,在该挠曲部54A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与形成于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51的一对纵向开口58以及纵向夹箍卡合部59同样的纵向开口58以及纵向夹箍卡合部59。即,在该座椅靠背板16形成有以一对为一组的总计6组纵向开口58,形成有6个纵向夹箍卡合部59。
此外,在挠曲部54A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左右两侧,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邻接地形成有分别以一对为一组的横向开口69(开口)。各横向开口69形成为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的长圆形状,在上下接近且相邻的一对横向开口69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止罩20的横向夹箍卡合部71。该横向夹箍卡合部71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延伸。即,在靠背弹簧部38(树脂弹簧)使邻接方向不同而形成有多组以一对为一组的纵向开口58与以一对为一组的横向开口69,由此形成有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
并且,上侧板侧部56形成为比卡止部42朝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形状,且设定成可被收纳于上述的左右的侧框26的侧壁部26A之间的长边方向尺寸。进而,从座椅靠背后方侧插入于后壁部26C的安装孔34的夹箍73(参照图2)嵌入并卡止于形成在上侧板侧部56的透孔75(参照图1),由此上侧板侧部56被固定于侧框26。另外,作为上侧板侧部56的固定单元,与上述的下侧板侧部50的固定单元相同,能够应用各种方式。
在此,上述的以一对为一组的横向开口69形成于上侧靠背弹簧部46(靠背弹簧部38)的除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以及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外的部位。具体地说,如图5的(A)以及图5的(B)所示,各横向开口69形成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与上侧靠背弹簧部46相对于侧框26的固定位置亦即透孔75(夹箍73)的中心之间的中央部。换言之,各横向开口69形成为其中心配置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将左右的透孔75的中心之间的长度设定为L的情况下为L/2的位置)与左右的透孔75的中心的位置(0、L的位置)之间的中央(L/4、3L/4的位置)。另外,在图5的(B)中,W表示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上下宽度尺寸,t1、t3表示横向开口69的上下宽度尺寸,t2表示横向夹箍卡合部71的上下宽度尺寸。并且,在图5的(A)以及图5的(B)中,由于附图的大小的原因,仅图示出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靠背右侧的一半,省略了形成在3L/4的位置的横向开口69的图示。此外,在图5的(A)以及图5的(B)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纵向开口58以及纵向夹箍卡合部59的图示。
<座椅靠垫18的结构>
如图1所示,座椅靠垫18大致由衬垫中央上部62、衬垫中央下部64、以及左右一对衬垫侧部66构成。另外,座椅靠垫18由聚氨酯泡沫等制成。
如图4所示,衬垫中央上部62的纵截面形状形成为上下左右反向的大致J字状。该衬垫中央上部62从座椅靠背上方侧卡止于座椅靠背框架14的上部框架28。衬垫中央下部64的纵截面形状形成为左右反向的大致J字状。并且,衬垫中央下部64形成为下部相比上部朝座椅前方侧呈凸弯曲形状地鼓出的形状。该衬垫中央下部64从座椅靠背下方侧卡止于将侧框26的下端部彼此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连结在一起的连杆68。另外,连杆68以与座椅靠背框架14的下部框架30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下部框架30的前方侧。
并且,如图3所示,衬垫侧部66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C字状。该衬垫侧部66以卷绕于装配有下侧板侧部50的状态的侧框26的方式进行装配。另外,衬垫侧部66形成为下部相比上部朝座椅靠背前方侧呈凸弯曲形状地鼓出的形状,并且形成为相比衬垫中央上部62以及衬垫中央下部64朝座椅靠背前方侧鼓出以便确保相对于乘客H的侧支承性的形状。
返回图4,上述座椅靠背板16在纵剖视图中配设在从衬垫中央上部62的背面侧下端部62A直到衬垫中央下部64的背面侧上端部64A的范围。准确地说,衬垫中央下部64的背面侧上端部64A形成为比背面侧下端部62A薄,背板部36的下端部配置成与该变薄的部分前后重叠。
并且,在上述衬垫中央上部62与衬垫中央下部64之间,形成有构成罩引入用的连通部的一部分的横向槽70。此外,在衬垫中央上部62、衬垫中央下部64与衬垫侧部66之间分别形成有构成左右一对罩引入用的连通部的一部分的纵向槽72。上述横向槽70以及纵向槽72均形成为直线状,横向槽70以及纵向槽72的槽宽设定成能够供后述的纵向安装部件22以及横向安装部件24插通的长度。并且,在纵向槽72的底侧,以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离开的方式形成有供后述的夹箍22C插入的多个(在此为三个)连通孔82(参照图3以及图6),座椅靠垫18的前面侧与后面侧经由该连通孔82以及纵向槽72连通。同样,在横向槽70的底侧,以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离开的方式形成有供后述的夹箍24C插入的多个(在此为两个)连通孔84(参照图4),座椅靠垫18的前面侧与后面侧经由该连通孔84以及横向槽70连通。
<罩20的结构以及安装构造>
如图1所示,罩20形成为能够从正面侧覆盖座椅靠垫18的大小。并且,罩20与上述座椅靠垫18的分割结构相一致而具备罩中央上部74、罩中央下部76以及左右一对罩侧部78。该罩20借助纵向安装部件22、横向安装部件24、座椅靠背板16的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等安装于座椅靠背板16。
如图1所示,纵向安装部件22包括:形成为带状的连结布22A、设置在连结布22A的一方的侧缘的树脂制的长条状的夹箍安装部22B(背带)、安装于该夹箍安装部22B的多个(在此为三个)树脂制的夹箍22C(卡止单元)。连结布22A的另一方的侧缘通过缝制而被预先安装于罩中央上部74、罩中央下部76和罩侧部78,连结布22A与夹箍安装部22B一起被插入于座椅靠垫18的纵向槽72内(参照图3以及图6)。另外,在图1中,使纵向安装部件22(以及横向安装部件24)从罩20分离而进行描绘,但纵向安装部件22(以及横向安装部件24)如上所述被预先安装于罩20。
并且,多个夹箍22C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离开配置。各夹箍22C如图6所示具备利用树脂材料形成为长条状的一对臂部86(夹持部)。在这一对臂部86的基端部(长边方向一端部)形成有嵌合槽88。夹箍安装部22B的一侧部以滑动式嵌合于一方的臂部86的嵌合槽88,夹箍安装部22B的另一侧部以滑动式嵌合于另一方的臂部86的嵌合槽88。由此,一对臂部86被安装于夹箍安装部22B,一对臂部86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前端侧)从夹箍安装部22B朝与连结布22A相反侧平行地延伸。另外,一对臂部86的夹箍安装部22B的安装方法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能够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形成。并且,在一对臂部86的长边方向中间部设置有朝相互接近侧(相对侧)呈截面圆弧状地突出(鼓出)的突出部86A,在一对臂部86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前端部)设置有朝相互接近侧(相对侧)呈截面三角状地突出的爪部86B。
上述多个夹箍22C插入于形成在纵向槽72的底侧的连通孔82内,一对臂部86的前端侧朝座椅靠垫18的后面侧突出。上述夹箍22C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与各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一对为一组的开口58的边缘部)弹性卡合。即,一对臂部86的前端部分别插入于以一对为一组的开口58,座椅靠背板16的纵向夹箍卡合部59被夹持在一对臂部86的前端部之间。进而,各臂部86的爪部86B勾挂于纵向夹箍卡合部59,由此,各夹箍22C卡止于座椅靠背板16。由此,罩20的中央部在纵向上被安装于座椅靠背板16。其中,夹箍22C的沿着座椅靠背高度方向的尺寸相比开口58设定得足够小,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在开口58的范围内沿座椅靠背高度方向相对移动。
另外,当将夹箍22C卡止于纵向夹箍卡合部59时,设置在一对臂部86的爪部86B的倾斜面被纵向夹箍卡合部59推压,由此,一对臂部86的前端侧朝相互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进而,随后一对臂部86的前端侧弹性复原,由此各爪部86B勾挂于纵向夹箍卡合部59。并且,在该夹箍22C中,通过夹持一对臂部86的基端侧而使之相互接近,设置在一对臂部86的长边方向中间部的突出部86A相互抵接。通过从该状态起进一步夹持一对臂部86的基端侧并使之相互接近,一对臂部86的前端侧以各突出部86A为支点相互离开。由此,各爪部86B相对于纵向夹箍卡合部59的勾挂状态(即夹箍22C相对于纵向夹箍卡合部59的卡止状态)被解除,能够将夹箍22C从座椅靠背板16拆下。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横向安装部件24由形成为带状的连结布24A、设置在连结布24A的一方的侧缘的由树脂制作的长条状的夹箍安装部24B、以及安装于该夹箍安装部24B的多个(在此为两个)树脂制的夹箍24C(卡止单元)构成,且形成为与纵向安装部件22基本相同的结构。连结布24A的另一方的侧缘通过缝制而被预先安装于罩中央上部74、罩中央下部76。并且,多个夹箍24C形成为与夹箍22C相同的结构,且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离开配置。进而,这些夹箍24C在形成在座椅靠背板16的靠背弹簧主体部54的左右一对横向夹箍卡合部71(以一对为一组的开口69的边缘部)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弹性卡合,由此罩20的中央部在横向上被安装于座椅靠背板1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罩20侧的多个夹箍22C以及24C卡止于座椅靠背板16,由此,座椅靠垫18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以及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被定位。另外,夹箍24C相对于横向夹箍卡合部71的卡止方法以及卡止解除方法与夹箍22C的情况相同。并且,夹箍24C的沿着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尺寸相比开口69设定得足够小,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在开口69的范围内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相对移动。
此外,在罩20的外周部的适当位置,通过缝制安装有被形成为箭头(箭镞)形状的外周卡止部80。外周卡止部80从车辆后方侧插入并卡止于背板部36的卡止部42。由此,罩20的外周部卡止于背板部36。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座椅10中,具备将树脂制的靠背弹簧部38(树脂弹簧)一体形成于树脂制的背板部36而形成的座椅靠背板16。进而,使该座椅靠背板16从座椅靠背前方侧嵌合于金属制的座椅靠背框架14。具体地说,左右的板侧部50从座椅靠背前方侧嵌合于左右的侧框26,且在该状态下从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外侧被固定于侧框26。随后,座椅靠垫18从座椅靠背前方侧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14,进一步,罩20被覆盖于座椅靠垫18。在罩20预先通过缝制而预先固定有纵向安装部件22以及横向安装部件24,一边使罩20覆盖于座椅靠垫18一边使纵向安装部件22的夹箍22C以及横向安装部件24的夹箍24C与对应的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卡合。进一步,使罩20的外周卡止部80卡止于背板部36的卡止部42。
以上述方式组装成的座椅靠背12通过安装座椅坐垫11以及未图示的头枕而构成车辆用座椅10。当乘客H(参照图3)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0时,经由罩20以及座椅靠垫18对靠背弹簧部38输入有朝向座椅靠背后方侧的负载P。因此,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以及上侧靠背弹簧主体部54朝负载作用方向亦即座椅靠背后方侧挠曲变形。并且,此时的负载P从左右的板侧部50传递至左右的侧框26,因此产生从左右的侧框26朝向座椅靠背前方侧的反作用力。
当这样从乘客H对靠背弹簧部38输入有负载P时,靠背弹簧部38自身挠曲变形,有助于确保座椅靠背12的缓冲性,负载P本身传递至左右的侧框26而由左右的侧框26支承。结果,充分确保了座椅靠背12的缓冲性能。并且,由于靠背弹簧部38由树脂制作且与背板部36设置成一体,因此,与利用金属制的座椅靠背弹簧构成靠背弹簧部38的情况相比,削减了部件件数以及安装工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充分确保座椅靠背12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安装在罩20侧的多个夹箍22C、24C与座椅靠背板16的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卡合,能够将罩20卡止于座椅靠背板16的靠背弹簧部38。由此,与以往的借助拱环等实现的卡止构造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罩20相对于靠背弹簧部38(树脂弹簧)的卡止作业。并且,由于能够省略金属制的拱环,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用座椅的轻型化。此外,在座椅靠背板16的靠背弹簧部38,为了设置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不过形成了简单的开口58、69,因此能够避免靠背弹簧部38的成型性恶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置在夹箍22C、24C的一对臂部86分别插入于以一对为一组的开口58、69时,形成在一对臂部86的前端侧的爪部86B勾挂于形成在以一对为一组的开口58、69之间的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安装有夹箍22C、24C的罩20卡止于座椅靠背板16。并且,通过使一对臂部86相互离开,能够将夹箍22C、24C即罩20从座椅靠背板16拆下。由此,例如与将箭头状的卡止单元插入于一个开口并使之卡止于该开口的边缘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从座椅靠背板16拆下卡止单元(即罩20)的拆下作业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使夹箍22C、24C的一对臂部86的基端侧相互接近,一对臂部86的前端侧以一对臂部86的中间部(突出部86A)为支点相互离开。由此,能够解除夹箍22C、24C相对于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的卡止状态(爪部86B的勾挂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夹箍22C、24C即罩20从座椅靠背板16拆下。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罩20的更换等。并且,夹箍22C、24C以设置在一对臂部86的中间部的简单的突出部86A为支点而前端侧相互离开,因此能够使夹箍22C、24C的结构极为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板16的靠背弹簧部38具备形成为截面波浪状的挠曲部48A、49A、51A、54A,因此,能够凭借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对靠背弹簧部38赋予弹簧特性。并且,通过适当地设定变更形成在该靠背弹簧部38的开口58、69的配置,能够容易地使靠背弹簧部38的弹簧常数变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靠背弹簧部38中的用于卡止罩20的构造与使弹簧常数变化的构造一体化,因此,在该点上也能够实现靠背弹簧部38的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被支承(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14的侧框26侧。因此,当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侧输入有负载P(参照图3)时,与两端固定支承梁相同,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以及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部应力最大,另一方面,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间应力最小(参照图5的(C))。对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开口69形成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间,即形成在应力、负荷最少的部位,因此,能够确保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强度以及刚性,且能够将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宽度等设定得较小。由此,能够实现上侧靠背弹簧部46进而车辆用座椅10的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另外,纵向开口58也形成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以及下侧靠背弹簧部44的除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以及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外的部位,因此能够得到上述相同的效果。
并且,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上侧靠背弹簧主体部54的宽度W变小,由此还能够进行挠曲的调整。即,如果将相对于弹簧的输入负载设定为P、将弹簧的长度设定为L、将弹簧的杨氏模量设定为E、将弹簧的几何惯性矩设定为I,则弹簧的挠曲δ可由“PL3/48EI”的计算式导出。并且,弹簧的挠曲δ与“1/W”成正比,因此,通过缩小W(弹簧的宽度),能够确保弹簧的挠曲δ较大。对于该点,下侧靠背弹簧部44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也同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罩20侧的多个夹箍22C以及夹箍24C卡止于座椅靠背板16,由此,座椅靠垫18由罩20从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以及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两个方向)定位于座椅靠背板16,因此能够抑制座椅靠垫18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不经意地偏移。并且,夹箍22C相对于纵向夹箍卡合部59的卡合方向为座椅靠背宽度方向,夹箍24C相对于横向夹箍卡合部71的卡合方向设定成与之不同。除此之外,夹箍22C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在开口58的范围内沿座椅靠背高度方向相对移动,夹箍24C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在开口69的范围内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能够通过夹箍22C、24C的上述相对移动吸收座椅靠垫18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的组装偏差,并且能够将座椅靠垫18相对于座椅靠背板16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以及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车辆用座椅的制造。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板部40以及靠背弹簧部38一体地设置于树脂制的座椅靠背板16,但不过是在靠背弹簧部38形成简单的开口58、69,因此能够确保座椅靠背板16的良好的成型性。即,作为罩20与靠背弹簧部38之间的卡止构造,例如也可以考虑如图7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形成为在靠背弹簧部38突出形成一对爪部104,并且使连结于罩20侧的截面箭头形状的卡合部102与一对爪部104弹性卡合的结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爪部104的前端侧的勾挂形状相对于模具的脱模方向下陷,因此需要采用模具镶块进行应对。并且,一旦卡合部102与爪部104卡合便很难拆下,罩20的更换等变得繁琐。对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开口58、69而确保良好的成型性,并且通过采用夹箍22C、24C实现了罩20的容易的装卸。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8~图10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成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靠背板10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靠背板16基本形成为相同的结构。其中,在该座椅靠背板100中,仅下侧靠背弹簧部44’一体地树脂成型于背板部36,上侧靠背弹簧部46’通过热熔敷与背板部36一体化。在下侧靠背弹簧部44’的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挠曲部48A’、49A’、51A’(波浪状部分)设定有拔模斜度(锥形形状),以便当使用未图示的滑动模具进行树脂成型时能够使滑动模具朝座椅靠背高度方向的上侧脱模。
补充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当将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弹簧深度设定为H1、H2、H3、将弹簧间距设定为L1、L2、L3、将弹簧板厚设定为t1、t2、t3的情况下,在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设定形状差,以使以下的(1)~(3)的关系式成立。换言之,在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之间,满足以下的(1)~(3)的关系式,并且,在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分别设定有上述的拔模斜度。
H1<H2<H3...(1)
L1<L2<L3...(2)
t1<t2<t3...(3)
另外,图8中极为夸张地描绘挠曲部48A’、49A’、51A’的锥形形状。并且,在图8中省略了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挠曲部(波浪状部分)的图示,但由于上侧靠背弹簧部46’是后装于背板部36的,因此可对其赋予任意的波浪形状,或者也可以采用不赋予波浪形状的选择。
并且,通过将设置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两端部的上侧板侧部56(连结固定部)下侧作为靠背弹簧部44’的下侧板侧部50的延长部对待,能够将下侧靠背弹簧部44’以及上侧靠背弹簧部46’双方与背板部36成型为一体。此时,在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挠曲部也设定有锥形形状,因此,只要包括下侧靠背弹簧部44的挠曲部48A’、49A’、51A’在内决定上侧靠背弹簧部46的挠曲部的拔模斜度即可。
并且,在图8~图10中,省略了开口58、69、纵向夹箍卡止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止部71等的图示,而上述的以外的结构形成为与上述第一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在该座椅靠背板100中,下侧靠背弹簧部44’与背板部36一体成型。因此,在座椅靠背板100的制作过程中,如果采用朝座椅靠背板100的前方侧(参照图9的箭头C)以及后方侧(参照图9的箭头D)对模具进行脱模的一般的成型方法,则会在下侧靠背弹簧部44’与背板部36之间的间隙52产生成为下陷的区域。如果想要用一体的滑动模具来应对该区域的成型,则采用在座椅靠背板100的高度方向的任何一方对滑动模具进行脱模的方法,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全部设计为用滑动模具脱模的形状。
对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侧靠背弹簧主体部48’、49’、51’的挠曲部48A’、49A’、51A’设定有拔模斜度以及形状差,因此,即便滑动模具为一体,也能够容易地使滑动模具朝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侧脱模。结果,能够高效地制作座椅靠背板100,并且能够实现模具的低成本化。
〔上述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树脂制的靠背弹簧部38(树脂弹簧)一体地形成于树脂制的背板部36,但技术方案1~7、10所涉及的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背板部与树脂弹簧分别形成。并且,也可以将树脂弹簧一体地设置于树脂制的背板部。即,可以分别制作背板部与树脂弹簧而后通过熔敷等将两者一体化。此外,还可以将构成树脂弹簧的靠背弹簧主体部与板侧部制作成不同部件而后通过熔敷等一体化。进一步补充说明,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连结固定部50作为靠背弹簧部38侧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但即便将连结固定部50作为背板部36侧的构成要素对待,也完全不会影响上述解释的本身。这是因为:在座椅靠背板的完成品的状态下,是将所谓的连结固定部这一构成要素包含于靠背弹簧部侧、还是包含于背板部侧,不过是如何进行划分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用于将座椅靠背12的罩20卡止于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靠背弹簧部38(树脂弹簧)的卡止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技术方案1~6、10所涉及的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用于将该座椅坐垫的座椅表皮卡止于设置在座椅坐垫的树脂弹簧的卡止构造也同样能够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为如下结构:座椅坐垫衬垫被支承于两端侧由座椅坐垫框架支承的树脂弹簧,并且,安装于覆盖该座椅坐垫衬垫的表面的座椅表皮侧的夹箍卡止于在树脂弹簧形成的开口的边缘部。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靠背弹簧部38,以使邻接方向不同的方式形成有多组一对开口58、69,由此形成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纵向夹箍卡合部59以及横向夹箍卡合部71,并使夹箍22C、24C与上述夹箍卡合部59、71卡合,但技术方案1~5、10~14所涉及的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一对开口以及夹箍卡合部的形状、朝向能够适当变更。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下侧靠背弹簧44(44’)以及上侧靠背弹簧部46(46’)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固定于侧框26,开口58、69形成在下侧靠背弹簧44(44’)以及上侧靠背弹簧部46(46’)的除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端部以及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外的部位,但技术方案1~4、11、12所涉及的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开口的配置能够适当变更。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靠背弹簧部38,邻接地形成有一对开口58、69,并且一对开口58、69之间构成夹箍卡合部59、71,这些夹箍卡合部59、71由具有一对臂部86的夹箍22C、24C夹持,但技术方案1、11~14所涉及的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开口的数目、夹箍(卡止单元)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在前端侧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勾挂形状)的卡止单元(卡止件)插入于一个开口并使之勾挂于该开口的边缘部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靠背弹簧部38具备形成为截面波浪状的挠曲部48A、49A、51A、54A(48A’、49A’、51A’、54A’),在这些挠曲部形成有开口58、69,但技术方案1~3、11所涉及的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挠曲部的形状能够适当变更。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开口形成于挠曲部以外的平板状的部分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靠背弹簧部38分为下侧靠背弹簧部44(44’)与上侧靠背弹簧部46(46’),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使之一体化。即,也可以采用将下侧板侧部50朝座椅靠背上侧延长并使之与上侧靠背弹簧主体部54(54’)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结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级(1个)形成上侧靠背弹簧部46(46’),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多级(多个)构成,也可以采用从背板部36的上部至下部等间隔地设置有多级(多个)靠背弹簧部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而加以实施。并且,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车辆用座椅具备:
树脂弹簧,该树脂弹簧由树脂制成,两端侧由座椅框架支承,并且形成有开口;
衬垫,该衬垫由上述树脂弹簧支承;
座椅表皮,该座椅表皮覆盖上述衬垫的表面;以及
卡止单元,该卡止单元安装于上述座椅表皮侧,且卡止于上述开口的边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在上述树脂弹簧邻接地形成有一对上述开口,
上述卡止单元是夹箍,该夹箍具有插入于上述一对开口的各个的一对臂部,在上述一对臂部的各前端侧形成有爪部,
上述一对开口之间构成供上述各爪部勾挂的夹箍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夹箍构成为:通过使上述一对臂部的基端侧相互接近,上述一对臂部的前端侧以上述一对臂部的中间部为支点相互离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树脂弹簧具备挠曲部,该挠曲部形成为截面呈波浪状,上述开口形成于上述挠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树脂弹簧的两端部固定于上述座椅框架,上述开口形成在上述树脂弹簧的除两端部以及中央部以外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安装于上述座椅表皮侧的至少两个上述卡止单元相对于形成在上述树脂弹簧的至少两个上述开口的边缘部以卡合方向不同的方式分别卡止,由此,上述衬垫由上述座椅表皮从至少两个方向定位于上述树脂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座椅框架为具有左右一对侧框的座椅靠背框架,上述树脂弹簧在上述一对侧框之间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配置,上述衬垫为配置在上述树脂弹簧的前面侧且设置有连通自身的前面侧与后面侧的连通部的座椅靠垫,上述座椅表皮覆盖上述座椅靠垫的至少前面侧,上述夹箍插入于上述连通部并卡止于上述开口的边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树脂弹簧一体地设置于树脂制的座椅靠背板,该座椅靠背板具备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背面侧的背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树脂弹簧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该多个树脂弹簧设置有挠曲部,当在俯视剖视图中观察的情况下,上述挠曲部形成为通过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上使多个曲面连续而形成的波浪状,并且,在上述多个树脂弹簧设定有拔模斜度,以便能够在座椅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进行脱模。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在上述一对臂部的中间部设置有朝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11.一种座椅靠背板,其中,
上述座椅靠背板具备:
背板部,该背板部由树脂的板材形成,并且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背面侧;以及
靠背弹簧部,该靠背弹簧部由树脂制成,与上述背板部为一体或者一体地设置于上述背板部,并且,上述靠背弹簧部具有树脂弹簧,该树脂弹簧沿座椅靠背宽度方向配置在设置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一对侧框之间,并且,在上述树脂弹簧形成有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靠背板,其中,
上述树脂弹簧具备挠曲部,该挠曲部形成为截面呈波浪状,上述开口形成于上述挠曲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座椅靠背板,其中,
上述树脂弹簧的两端部固定于上述一对侧框,并且上述开口形成在上述树脂弹簧的除两端部以及中央部以外的部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板,其中,
上述树脂弹簧在上述背板部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上述多个树脂弹簧一体地设置有挠曲部,当在俯视剖视图中观察的情况下,上述挠曲部形成为通过在上述背板部的宽度方向上使多个曲面连续而形成的波浪状,并且,在上述多个树脂弹簧设定有拔模斜度,以便能够在上述背板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任一方进行脱模。
CN201180070567.0A 2011-05-02 2011-05-02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0554 WO2012150633A1 (ja) 2011-05-02 2011-05-02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シートバックボー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047A true CN103502047A (zh) 2014-01-08
CN103502047B CN103502047B (zh) 2015-12-02

Family

ID=4710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56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047B (zh) 2011-05-02 2011-05-02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505329B2 (zh)
EP (1) EP2705981B1 (zh)
JP (1) JP5692369B2 (zh)
KR (1) KR101495243B1 (zh)
CN (1) CN103502047B (zh)
AU (1) AU2011367335A1 (zh)
BR (1) BR112013027943B1 (zh)
RU (1) RU2540033C1 (zh)
WO (1) WO2012150633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9441A (zh) * 2014-02-28 2016-10-1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6998923A (zh) * 2014-12-16 2017-08-0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07336649A (zh) * 2016-04-28 2017-11-1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座椅靠背结构
CN108601451A (zh) * 2016-02-12 2018-09-28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座椅靠背框架
CN108621887A (zh) * 2017-03-24 2018-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8883716A (zh) * 2016-03-03 2018-11-2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8928273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9562708A (zh) * 2016-08-04 2019-04-0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12469590A (zh) * 2018-07-24 2021-03-09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4056208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9204B2 (en) * 2011-06-16 2015-03-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eat backboard and vehicle seat
EP2894062B1 (en) * 2012-09-03 2019-05-22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
DE102012109710A1 (de) * 2012-10-11 2014-06-12 Grammer Ag Fahrzeugsitz mit veränderbarer Rückenlehnenform
WO2015016351A1 (ja) * 2013-08-01 2015-02-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087196A (ja) * 2014-11-07 2016-05-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307419B2 (ja) * 2014-11-26 2018-04-0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WO2016098673A1 (ja) * 2014-12-16 2016-06-23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
EP3047948B1 (de) * 2015-01-20 2020-03-04 SMP Deutschland GmbH Belederungsmodell
DE202016100270U1 (de) * 2016-01-21 2017-01-26 Froli Kunststoffwerk Heinrich Fromme, Inh. Margret Fromme-Ruthmann E.Kfr. Auflagevorrichtung für eine Liege- oder eine Sitzfläche eines Möbels und Liege- oder Sitzmöbel
US10220750B2 (en) * 2016-08-05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ner carrier substrate mechanical lock with head restraint guide sleeves
US10328830B2 (en) * 2016-10-13 2019-06-25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bolster subassembly
US10625645B2 (en) * 2017-02-13 2020-04-21 Lear Corporation Trim clip
GB201702823D0 (en) * 2017-02-22 2017-04-05 Acro Aircraft Seating Ltd Seat part comprising a seat cover
US20190337432A1 (en) 2018-05-02 2019-11-07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ing system
US10967772B2 (en) * 2019-01-23 2021-04-06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cushion carrier assembly for modular vehicle seat or the like
CN113365532B (zh) * 2019-02-01 2023-10-24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DE102020104233A1 (de) * 2019-08-05 2021-02-11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Sitzpolsterelement und Fahrzeugsitz
US11325515B2 (en) 2020-02-10 2022-05-10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and seat portion
JP7299186B2 (ja) * 2020-03-19 2023-06-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KR102603155B1 (ko) * 2021-07-21 2023-11-15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차량용 시트 조립장치
JP2024059199A (ja) * 2022-10-18 2024-05-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3344A (zh) * 1985-06-18 1986-12-17 国家宇航局 分段的管状软弹簧和弹簧组合件
EP0328137A2 (en) * 1988-02-12 1989-08-16 Piero Marchino Springing and wrap-around element for a seat and/or backrest, and seat embodying the same
JPH0247899Y2 (zh) * 1984-02-14 1990-12-17
US5054845A (en) * 1990-02-21 1991-10-08 Ignaz Vogel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e Passenger seat having yielding band structure
JP2004008488A (ja) * 2002-06-07 2004-01-15 Suzuki Motor Corp シートのトリム吊り込み構造
JP2004138156A (ja) * 2002-10-17 2004-05-13 Nhk Spring Co Ltd ばね装置
US20040183356A1 (en) * 2003-02-21 2004-09-2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 Backrest of an automobile vehicle seat
US20080185884A1 (en) * 2007-02-07 2008-08-07 Holger Hansen Safety seat having an additional, adjustable backrest
JP2011045424A (ja) * 2009-08-25 2011-03-10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トカバー取付用クリップ、その取付構造及びシートパッド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9002A (en) * 1970-04-06 1972-02-01 Gulf & Western Metals Forming Seat construction
US3794378A (en) * 1972-11-24 1974-02-26 Ford Motor Co Seat assembly
JPS61150845A (ja) 1984-12-25 1986-07-09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トクツシヨン取付構造
JPH056825Y2 (zh) 1986-09-30 1993-02-22
JPH0247899A (ja) * 1988-08-10 1990-02-16 Kajima Corp 電波吸収壁体
FR2636320B1 (fr) * 1988-09-14 1993-12-10 Nobel Plastiques Dispositif d'accrochage permettant la realisation de rappels de tissus de recouvrement de sieges
JP2526956Y2 (ja) 1990-10-18 1997-02-26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リヤシートのシートベルト格納部構造
JPH0644458U (ja) 1992-11-30 1994-06-14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573412Y2 (ja) 1993-03-24 1998-05-28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H06304353A (ja) 1993-04-27 1994-11-01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表皮材の引き部構造
US5893579A (en) * 1996-06-04 1999-04-13 Honda Giken Kogo Kabushiki Kaisha Seat mounted air bag system
JP3547259B2 (ja) * 1996-06-26 2004-07-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抗菌性複合体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H1071916A (ja) 1996-08-29 1998-03-17 Ikeda Bussan Co Ltd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組込みシート
GB2337291B (en) * 1998-05-14 2002-03-20 Ts Tech Co Ltd Tensioning clip for seat covering
GB9824704D0 (en) * 1998-11-12 1999-01-06 Mgr Foamtex Ltd Aircraft seats
US7100990B2 (en) * 2003-10-22 2006-09-05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US7487575B2 (en) * 2005-07-13 2009-02-10 Lyle J Smith System for attaching trim covers to a flexible substrate
US8091184B2 (en) * 2007-04-19 2012-01-10 Hope Global, Division Of Nfa Corp. Festooned trim cli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festooned clips to a substrate
US8099837B2 (en) * 2007-09-07 2012-01-24 Hope Global, Division Of Nfa Corporation Low-profile upholstery clip for attaching a bead to a foam substrate
US20090146470A1 (en) * 2007-09-25 2009-06-11 Tk Holdings Inc. Vehicle seat
US9555728B2 (en) * 2008-06-03 2017-01-31 Lear Corporation Layered seating system with attachments
JP5251377B2 (ja) 2008-09-08 2013-07-3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表皮材の引き込み構造
US8197010B2 (en) * 2008-11-12 2012-06-12 Lear Corporation Seat trim assembly
NZ613957A (en) * 2008-12-12 2015-03-27 Formway Furniture Ltd A chair, a support, and components
US8690257B2 (en) * 2009-02-26 2014-04-08 Magna Seating Inc. Anti-rotation arrow retainer and clip
FR2947775B1 (fr) 2009-07-08 2011-08-05 Cera Armature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8191971B2 (en) * 2010-03-17 2012-06-05 Lear Corporation Seat trim assembly
CN103079887B (zh) * 2010-08-10 2016-01-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和座椅靠背板
RU2560212C2 (ru) * 2011-05-18 2015-08-20 Тойота Дзидося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Деталь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сиденья и сидень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одержащее деталь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сиденья
WO2013014800A1 (ja) * 2011-07-28 2013-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EP2612794A4 (en) * 2011-10-25 2015-03-25 Toyot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RESIN SEAT BACK FILE SPRING
US9746048B2 (en) * 2012-07-06 2017-08-29 Ts Tech Co., Ltd.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7899Y2 (zh) * 1984-02-14 1990-12-17
CN86103344A (zh) * 1985-06-18 1986-12-17 国家宇航局 分段的管状软弹簧和弹簧组合件
EP0328137A2 (en) * 1988-02-12 1989-08-16 Piero Marchino Springing and wrap-around element for a seat and/or backrest, and seat embodying the same
US5054845A (en) * 1990-02-21 1991-10-08 Ignaz Vogel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e Passenger seat having yielding band structure
JP2004008488A (ja) * 2002-06-07 2004-01-15 Suzuki Motor Corp シートのトリム吊り込み構造
JP2004138156A (ja) * 2002-10-17 2004-05-13 Nhk Spring Co Ltd ばね装置
US20040183356A1 (en) * 2003-02-21 2004-09-2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 Backrest of an automobile vehicle seat
US20080185884A1 (en) * 2007-02-07 2008-08-07 Holger Hansen Safety seat having an additional, adjustable backrest
JP2011045424A (ja) * 2009-08-25 2011-03-10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トカバー取付用クリップ、その取付構造及びシートパッド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9441A (zh) * 2014-02-28 2016-10-1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6029441B (zh) * 2014-02-28 2018-02-1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6998923A (zh) * 2014-12-16 2017-08-0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08601451B (zh) * 2016-02-12 2021-07-06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座椅靠背框架
CN108601451A (zh) * 2016-02-12 2018-09-28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座椅靠背框架
CN108883716A (zh) * 2016-03-03 2018-11-2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7336649B (zh) * 2016-04-28 2019-07-1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座椅靠背结构
CN107336649A (zh) * 2016-04-28 2017-11-1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座椅靠背结构
CN109562708A (zh) * 2016-08-04 2019-04-0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08621887A (zh) * 2017-03-24 2018-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8928273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8928273B (zh) * 2017-05-23 2020-11-0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12469590A (zh) * 2018-07-24 2021-03-09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4056208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
CN114056208B (zh) * 2020-07-31 2024-01-16 安道拓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5981A1 (en) 2014-03-12
BR112013027943B1 (pt) 2021-01-12
EP2705981B1 (en) 2019-04-03
CN103502047B (zh) 2015-12-02
WO2012150633A1 (ja) 2012-11-08
AU2011367335A1 (en) 2013-11-21
JP5692369B2 (ja) 2015-04-01
US20140049090A1 (en) 2014-02-20
EP2705981A4 (en) 2014-12-03
RU2540033C1 (ru) 2015-01-27
US9505329B2 (en) 2016-11-29
JPWO2012150633A1 (ja) 2014-07-28
BR112013027943A2 (pt) 2017-01-17
KR101495243B1 (ko) 2015-02-24
KR20130128021A (ko) 2013-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047A (zh)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CN102189949B (zh) 座椅装饰组件
US9073467B2 (en) Vehicle seat and seat back board
US10457176B2 (en) Conveyance seat
US9522620B2 (en) Vehicle seat
US20070035163A1 (en) Headrest insert
KR20130052620A (ko) 시트백 보드 및 차량용 시트
EP3072734B1 (en) Cover anchor clip
US20140028074A1 (en) Vehicular seats
US20170028888A1 (en) Seat system
US10166892B2 (en) Pad
JP201903829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6079915A1 (ja) 燃料タンクの車体取付構造
US10308150B2 (en) Seat pan and seat
JP544476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20195864A1 (en) Body pressure disperse-type seat
US20210016714A1 (en) Running Board
KR101315883B1 (ko) 시트벨트 로워앵커 조립체
KR102109386B1 (ko) 차량 룸미러 고정 브라켓용 인써트 및 브라켓
JP2015089764A (ja) ヘッドレストサポート
JP2012228897A (ja) 緩衝装置支持部材、緩衝装置支持構造体および車両
JP2019024937A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および座席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