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6649A - 座椅靠背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6649A
CN107336649A CN201710278997.0A CN201710278997A CN107336649A CN 107336649 A CN107336649 A CN 107336649A CN 201710278997 A CN201710278997 A CN 201710278997A CN 107336649 A CN107336649 A CN 107336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anel
seat back
impressing
muscle
intermediat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789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6649B (zh
Inventor
富田俊彦
佐藤元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36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6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6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66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使座椅靠背确保刚性同时充分轻量化。一种座椅靠背结构具有座椅靠背面板(10)、衬垫材料(80)、以及配设于座椅靠背面板(10)和衬垫材料(80)之间的中间构件(70)。座椅靠背面板(10)由金属制的板材构成,并形成有向其就座面侧(中间构件(70)侧)突出的压印部(50),并且以包围压印部(50)的形式形成有筋部(51)。中间构件(70)设定为比重小于衬垫材料(80)且硬度大于衬垫材料(80)。中间构件(70)形成有与压印部(50)抵接的抵接部(71)、以及与筋部(51)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凹部(72),从而在抵接部(71)的周围在与座椅靠背面板(10)之间形成空间(K)。

Description

座椅靠背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靠背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座椅靠背中,在金属制座椅靠背面板(seat back panel)的就座面侧配设有衬垫材料的结构。因为座椅靠背面板具有很大面积的缘故,虽然为了确保刚性而由金属制板材构成,但仅仅只是板材的话会导致刚性不足。专利文献1中公开为了提高座椅靠背面板的刚性,使V字形状的众多筋(bead)部在上下方向上邻接而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5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为了座椅靠背的轻量化,而使中间构件介于座椅靠背面板和衬垫材料之间。即,作为中间构件,采用比重小于衬垫材料且硬度大于衬垫材料的构件,从而与中间构件所对应的部分也由衬垫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轻量化。而且,最近,期望进一步轻量化座椅靠背。
本发明考虑以上的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具有座椅靠背面板、中间构件和衬垫材料的座椅靠背在确保刚性的同时进一步轻量化的座椅靠背结构。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解决方法。即:
具有座椅靠背面板、配设于该座椅靠背面板的就座面侧的衬垫材料、以及介于该座椅靠背面板和该衬垫材料之间的中间构件的座椅靠背结构,
所述座椅靠背面板由金属制的板材构成,并形成有向就座面侧突出的压印部,并且在该压印部的周围形成有向该压印部的相反侧突出的筋部,
所述中间构件设定为比重小于所述衬垫材料且硬度大于该衬垫材料,
所述中间构件形成有与所述压印部抵接的抵接部、以及在与所述筋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呈朝向所述衬垫材料凹陷的凹部,从而在该抵接部的周围在与所述座椅靠背面板之间形成空间。
根据上述解决方法,座椅靠背面板通过形成压印部和包围压印部的筋部,以此能够大幅提高其刚性,使相应部分薄壁化而谋求轻量化。尤其,由于压印部和筋部往相反方向突出形成,因此比往相同方向突出形成的情况更能提高刚性。又,通过使用中间构件以及在座椅靠背面板和中间构件之间形成空间,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轻量化。
以上述解决方法为前提的优选形态如下所述。即,
所述压印部形成于所述座椅靠背面板的宽度方向中与头枕相对应的位置处。该情况下,当就座的乘客背靠向座椅靠背面板侧时,来自于乘客的负荷通过中间构件的抵接部由座椅靠背面板的压印部稳固地承接,因此在提高就座感方面是理想的。
所述压印部在与所述头枕相对应的位置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该情况下,在更充分地发挥提高就座感这一效果方面是理想的。
所述筋部是以包围所述压印部的形式在周方向上闭合的环状。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靠背面板的刚性。
所述压印部的突出高度比所述筋部的突出高度大。该情况下,通过使筋部的突出高度比压印部的突出高度低,从而在容易形成宽度较细的筋部等方面是理想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刚性,同时使座椅靠背充分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后坐用座椅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2是座椅靠背面板的主视图;
图3是与图2的X3-X3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4是与图2的X4-X4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5是将图2所示的座椅靠背面板中具有较大面积的平坦面部分附加剖面线而示出的图;
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一组筋部和压印部的图;
图7是与图6的X7-X7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一组筋部和压印部的第二种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一组筋部和压印部的第三种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一组筋部和压印部的第四种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座椅靠背面板、中间构件和衬垫材料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反面侧观察中间构件的图;
图13是示出座椅靠背面板和中间构件的配设关系的、与图2的X4-X4线相当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由图13的点划线圈起来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
S 座椅;
α1 突出高度(筋部);
α2 突出高度(压印部);
R1~R3 区域(平坦面部分);
1 坐垫;
2 座椅靠背(一人用);
3 座椅靠背(二人用);
10 座椅靠背面板;
50 压印部;
51 筋部;
70 中间构件;
71 抵接部;
72 凹部;
80 衬垫材料;
K 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10说明座椅靠背面板的具体内容,然后参照图11以下说明中间构件和衬垫材料。
图1示出车辆的后坐用座椅S。图中,1是坐垫,2、3是设为左右分割结构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2是一人用的,座椅靠背3是二人用的。示出座椅靠背3被除去衬垫材料等后的状态。
座椅靠背3具有座椅靠背面板10和框架20。座椅靠背面板10由金属制(实施形态中为常规钢板)的板材构成,在图1中,以省略后述的筋部、压印(emboss)部等后的简化状态示出。
框架20具有以沿着座椅靠背面板10的外周缘部的形式配设的方形的主框架21。即,主框架21具有:沿着座椅靠背面板10的上边缘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上部21a;沿着座椅靠背面板10的下边缘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下部21b;以及,沿着座椅靠背面板10的左右的侧边缘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纵部21c、21d。框架20还具有连结主框架21的上部21a和下部21b的辅助框架22。这样的框架20由金属制(实施形态中为钢制)的管材料构成,例如在其四个角处通过焊接等相对于座椅靠背面板10进行固定。
座椅靠背3通过设置于主框架21的车宽方向各端部的支架(bracket)30、31,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摇动轴线θ为中心而在前后方向上可摇动地与坐垫1连结。图1中,示出座椅靠背3处于起立位置的状态,在该起立位置,设置于主框架21的左上端部的锁定构件32会卡止于设置在车身侧的卡止构件33,从而保持起立位置。
座椅靠背3除图1所示的起立位置外,还可以采用倒伏位置。即,在锁定构件32相对卡止构件33的锁定从图1的起立位置的状态解除的状态下,使座椅靠背3向前方摇动大致90度,从而,起立位置时成为背面侧(后表面侧)的面会朝向上方,并作为能够载置货物的载置面而发挥功能。
主框架21的上部21a上固定(例如通过焊接进行的固定)有两组各自两个成一对的保持筒部34、35。两组保持筒部34、35各自以在上下方向上可调节位置的形式保持有用于头枕(headrest)的框架36、37。
在座椅靠背2中,也与座椅靠背3同样地,可以选择性采用起立位置和倒伏位置。而且,座椅靠背2的骨干结构也和座椅靠背3同样地,由座椅靠背面板和框架构成。又,以符号38表示用于座椅靠背2的头枕。
除了使各座椅靠背2、3各自处于起立位置的图1的状态外,还可以适当选择仅使座椅靠背2从图1的状态成为倒伏位置的状态、仅使座椅靠背3从图1的状态成为倒伏位置的状态、以及使两座椅靠背2、3各自从图1的状态成为倒伏位置的状态。
在图1中,40、41各自是用于安装儿童安全座椅(child seat)的支架,42是座椅安全带固定部(seatbelt anchor),43、44是座椅安全带引导部(seat belt guide)。支架40、41和座椅安全带固定部42各自例如通过焊接等相对于座椅靠背面板10进行固定。又,座椅安全带引导部43、44各自固定于主框架21的上部21a。
接着,参照图2~图7说明座椅靠背面板10的具体内容。在实施形态中,通过对壁薄(实施形态中,厚度0.4mm)的普通钢板进行压力(press)加工以此形成座椅靠背面板10。座椅靠背面板10中,在中央部分和其附近,图5中带剖面线的三块区域R1~R3的部分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具有较大面积的平坦面。
上述三块区域R1~R3的刚性特别低,因此成为强烈期望提高刚性的区域。在该区域R1~R3中,通过形成筋部和压印部来谋求提高刚性。以下,说明区域R1~R3中压印部和筋部的形成方法,以座椅靠背面板10处于起立位置时的状态为前提说明其位置、方向。
首先,在各区域R1~R3中,在作为区域R1~R3的延伸方向的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且并排地形成有多个圆形的压印部50。该压印部50在如下状态下形成:以向座椅靠背面板10的就座侧(在起立位置时朝向前方的面侧)突出的形式塑性变形。
形成于区域R1中的两个压印部50,在图5中在符号H1所表示的位置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而且,上述H1的位置是头枕用框架37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换而言之,区域R1的压印部50位于与头枕用框架37相对应的乘客的背面。
同样地,形成于区域R3中的两个压印部50,在图5中在符号H2所表示的位置处,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而且,上述H2的位置是头枕用框架36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换而言之,区域R3的压印部50位于与头枕用框架36相对应的乘客的背面。
筋部51以包围压印部50的形式形成。包围一个压印部50的筋部51被设为方形(实施形态中为大致正方形),并在如下状态下形成:以向座椅靠背面板的背面侧(在起立位置时朝向后方的面侧)突出的形式塑性变形。而且,包围压印部50的筋部51形成为在周方向上闭合的环状。
在各区域R1~R3中,相对于多个压印部50的筋部51彼此以相互连续的形式形成。即,筋部51中的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形成为上侧的压印部50和下侧的压印部50的共用部分。换而言之,在各区域R1~R3中,以在上下方向伸展得较长的形式形成左右一对长筋部(较长部分),并利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短筋部(较短部分)连结该左右一对筋部之间,以此整体上形成梯子结构,在由上下左右的筋部围成的多个区域中形成压印部50。
如图7所示,用符号α1表示筋部51的突出高度,用符号α2表示压印部50的突出高度。而且,设定为α2>α1。更具体地,在实施形态中,α1设定为2~3mm左右,α2设定为8~10mm左右。
在除区域R1~R3以外的部分,也在座椅靠背面板10上适当形成压印部60和筋部61,从而整体上显著提高刚性。另外,压印部60形成为向座椅靠背面板10的正面侧突出,筋部61形成为向座椅靠背面板10的背面侧突出。而且,压印部60的突出高度比筋部61的突出高度大(与压印部50和筋部51的关系相同的设定)。
另外,图2中,46、47是用于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安装用支架40、41的安装孔,48是用于安装座椅安全带固定部42的安装孔。当然,座椅靠背面板10的前面侧配设有壁厚的衬垫材料,另一方面,座椅靠背面板10的背面侧由薄盖板(cover sheet)覆盖,使得从外部看不到座椅靠背面板10以及框架20。
又,以包围安装孔46、47的周围的形式形成有在周方向上连续的(闭合的)环状的筋部81。筋部81和筋部51向相同方向突出。筋部81的形成使得安装孔46、47附近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在实施形态中,筋部51的一部分构成筋部81的一部分。另外,亦可使筋部51和筋部81相互独立地形成,而不将其一部分进行共用。又,筋部51与第一筋部相对应,筋部81与第二筋部相对应。
未在用于座椅安全带固定部的安装孔48的周围形成相当于筋部81的筋部,但亦可以包围安装孔48的周围的形式,形成在周方向上连续的(闭合的)环状的筋部。
在这里,方形的各筋部51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对置的两边。而且,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设置的各筋部51的上述两边,以相互不在一直线上的形式进行位置设定。如此,在车宽方向上相邻的各筋部51的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各边,以相互不在一直线上的形式进行位置设定,从而尤其可以提高座椅靠背面板10的扭转刚性。又,形成于由各筋部51围成的区域内的各压印部50,也以在车宽方向上不在一直线上的形式进行位置设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扭转刚性。
在图1的一人用座椅靠背2中,也与二人用座椅靠背3同样地,由座椅靠背面板10和框架20构成,在其具有较大面积的平坦面上,形成有上述压印部50、60和筋部51、61、81。
如上构成的座椅靠背面板10通过在具有较大面积的平坦面上形成压印部50和环状包围压印部50的筋部51,以此大幅提高其刚性。尤其,由于压印部50和筋部51向相反方向突出形成,因此比向相同方向突出形成的情况更能提高刚性。而且,包围一个压印部50的筋部51形成为在其周方向上闭合的环状,使得刚性进一步提高。此外,多个压印部50的筋部51以相互连续的形式形成,因此比某个压印部50的筋部51远离其他压印部50的筋部51的情况更能提高刚性。通过将筋部51形成为方形(尤其正方形),以此在对抗来自于各种方向的弯曲力方面是理想的。
座椅靠背3(2)处于起立位置时,突出量较大的压印部50位于座椅靠背面板10的前面侧,配设于座椅靠背面板10的前面侧的衬垫材料等使得较大突出不成问题。又,座椅靠背3(2)为倒伏位置时,位于座椅靠背面板10的背面侧即载置货物的载置面侧的筋部51由于其突出量较小,因此在载置货物时不发生支承。
为了确保期望的(必要的)刚性,以往需要超过0.5mm的壁厚,但在实施形态中,0.3mm即可确保同等的刚性。又,根据压印部50和筋部51等的形状、数量、座椅靠背面板10的材质等,亦可使用板厚度更薄者。因此,通过对壁厚0.2mm~0.5mm的普通钢板进行压力加工,以此能够确保所需刚性并谋求远比以往轻量化。
图8~图10各自示出压印部50和筋部51的变形例。首先,图8的例子,示出将压印部50形成为方形(大致正方形)的例子。在图8的例子中,压印部50的各边与筋部51的各边平行地延伸。
图9的例子中,与图8的情况相同地将压印部50形成为方形(大致正方形)。但是,压印部50的各边设定为与筋部51的各边倾斜大致45度。图9的情况在应对更广方向上的弯曲力方面是理想的。
图10的例子示出压印部50和筋部51均形成为圆形的例子。圆形的情况下,在对抗来自于各种方向的外力方面也是理想的。作为图10的变形,亦可使筋部51为圆形,并使压印部50为方形(尤其是大致正方形)。
其次,参照图11以下,说明安装于座椅靠背面板10的中间构件以及衬垫材料。如图11所示,衬垫材料80是由乘客直接接触的,因此例如由表皮材料被覆聚氨酯泡沫(urethanefoam)形成,从而具有足够的缓冲性。衬垫材料80中,通过设置中间构件70,以此使与中间构件70相对应的部分为薄壁。
中间构件70配设于座椅靠背面板10和衬垫材料80之间。中间构件70例如由EPP(发泡聚丙烯)形成,并设定为比重小于上述衬垫材料且硬度大于该衬垫材料。通过设置这样的中间构件70,从而与连中间构件70的显示容积部分也由衬垫材料80形成的情况相比更加轻量化。
中间构件70与座椅靠背面板10(的就座面侧)抵接,可以适当地在与座椅靠背面板10之间形成空间。说明这一点时,首先,中间构件70的反面侧具有对形成于座椅靠背面板10上的压印部50进行抵接的抵接部71。如图12所示,在图5所示的区域R1、R2处,抵接部71形成为跨越多个压印部50而在上下方向上连续地伸展的平坦面。又,在图5所示的区域R3处,形成为针对每个压印部50独立的平坦面。
在中间构件70的反面侧,在抵接部71的周围,更具体地,与紧挨着压印部50的筋部51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凹部72。通过形成该凹部72,在与筋部51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座椅靠背面板10和中间构件70之间形成空间K(参照图13、图14)。所有空间K所对应的合计面积占中间构件70的相当一部分的面积范围。由此,与未在中间构件70上形成凹部72的情况(在与空间K相对应的位置处使中间构件70与座椅靠背面板密接的情况)相比,可谋求中间构件70即座椅靠背S整体上更加轻量化。
在乘客背靠向座椅靠背面板10侧的情况下,乘客的负荷通过抵接部71由座椅靠背面板10(的压印部50)稳固地支持,可确保良好的就座感觉(就座感的提高)。
如上所述,与座椅靠背面板10本身的轻量化、因使用中间构件70而产生的轻量化、因在座椅靠背面板10和中间构件70之间形成空间K而产生的(因中间构件70的厚度减少而产生的)轻量化相辅相成,能够在整体上确保刚性和就座感,同时充分进行轻量化。
对以上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形态,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包围压印部50的筋部51亦可在其周方向上断续地存在。亦可使筋部51的突出高度比压印部50的突出高度大,在将一个压印部50和包围它的筋部51作为一个单元单位时,可以使相邻的各单元(的筋部51)相互远离而不连续。
在由一个压印部50和包围它的筋部51构成的一个单元单位的情况下,一个单元单位的面积(由筋部51围成的面积)越小,刚性提高的效果越好,因此例如在100平方厘米~500平方厘米范围内进行设定是理想的,又,压印部50的面积的大小设定为由上述筋部51围成的面积的10~30%左右是理想的。由一个单元单位构成的刚性提高部可以适当配设于座椅靠背面板10中要求刚性的平坦面部分。例如,可以适当选择使每个单元单位适当分散、或者使多个单元单位相邻地存在,在将多个单元单位相邻地进行配设时,将其延伸方向(压印部50的排列方向)设为车宽方向、或设为倾斜方向等。当然,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所明确记载的,也隐含包括提供实质上优选或者作为优点所表现的。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在座椅靠背的轻量化方面是理想的。

Claims (5)

1.一种座椅靠背结构,是具有座椅靠背面板、配设于该座椅靠背面板的就座面侧的衬垫材料、以及介于该座椅靠背面板和该衬垫材料之间的中间构件的座椅靠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面板由金属制的板材构成,并形成有向就座面侧突出的压印部,并且在该压印部的周围形成有向该压印部的相反侧突出的筋部,
所述中间构件设定为比重小于所述衬垫材料且硬度大于该衬垫材料,
所述中间构件形成有与所述压印部抵接的抵接部、以及在与所述筋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呈朝向所述衬垫材料凹陷的凹部,从而在该抵接部的周围在与所述座椅靠背面板之间形成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座椅靠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印部形成于所述座椅靠背面板的宽度方向中与头枕相对应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座椅靠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印部在与所述头枕相对应的位置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示的座椅靠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筋部是以包围所述压印部的形式在周方向上闭合的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示的座椅靠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印部的突出高度比所述筋部的突出高度大。
CN201710278997.0A 2016-04-28 2017-04-25 座椅靠背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366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058A JP6245300B2 (ja) 2016-04-28 2016-04-28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2016-090058 2016-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6649A true CN107336649A (zh) 2017-11-10
CN107336649B CN107336649B (zh) 2019-07-19

Family

ID=60081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789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36649B (zh) 2016-04-28 2017-04-25 座椅靠背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4324B2 (zh)
JP (1) JP6245300B2 (zh)
CN (1) CN107336649B (zh)
DE (1) DE1020170039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2717A (zh) * 2019-12-12 2020-04-07 江西金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腰托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8448B1 (ko) * 2001-02-15 2007-03-23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단말기의 버튼 동작구조
CN108136946B (zh) * 2015-10-29 2020-08-14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骨架构造体
JP6245293B2 (ja) * 2016-03-15 2017-12-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パネル
JP6284583B2 (ja) * 2016-06-24 2018-02-2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638679B2 (ja) * 2017-03-23 2020-01-2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の補強構造
DE102019214933B4 (de) * 2019-09-27 2023-07-06 Lear Corporation Sitzanordn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547A (zh) * 2002-02-20 2003-09-03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背构架的结构以及座椅背
CN103502047A (zh) * 2011-05-02 2014-0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CN103770678A (zh) * 2012-10-19 2014-05-07 铃木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座椅靠背结构
DE102014219303A1 (de) * 2013-09-26 2015-03-2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Fahrzeugsitz
CN204236299U (zh) * 2014-11-22 2015-04-01 芜湖江森云鹤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07115A1 (fr) * 1977-10-27 1979-05-25 K & M Plastics Inc Plancher de charge pour vehicule et methode de fabrication
JP3665799B2 (ja) * 1996-08-06 2005-06-2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自動車用座席
JP2003070588A (ja) * 2001-09-07 2003-03-11 Araco Corp シートフレーム
DE102007041222A1 (de) * 2007-08-31 2009-03-05 Lear Corp., Southfield Fahrzeugsitz-Verbundrahmen
US8696067B2 (en) * 2009-07-27 2014-04-15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ing 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IN2012DN02142A (zh) * 2009-09-22 2015-08-07 Johnson Controls Gmbh
JP5526718B2 (ja) 2009-11-13 2014-06-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8348332B2 (en) * 2009-12-11 2013-01-08 Honda Motor Co., Ltd. Partition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installation part
EP2487065B1 (en) * 2011-02-09 2014-07-30 Fiat Group Automobiles S.p.A. A seat backrest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50232010A1 (en) * 2012-07-23 2015-08-20 Ts Tech Co., Ltd. Seatbelt guide support, seat back frame, and seat device
AU2013378970B2 (en) * 2013-02-22 2016-07-07 Tachi-S Co., Ltd. Trim cover affixa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US10202056B2 (en) * 2013-11-19 2019-02-12 Magna Seating Inc. Sedan slouch seat
JP6641564B2 (ja) * 2015-10-27 2020-02-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パッド
JP6245293B2 (ja) * 2016-03-15 2017-12-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パネル
US9868374B2 (en) * 2016-03-18 2018-01-16 Ami Industries, Inc. Modular monocoque backrest
GB2548906B (en) * 2016-04-01 2020-08-12 Mirus Aircraft Seating Ltd Seat back for vehicle
JP6284583B2 (ja) * 2016-06-24 2018-02-2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547A (zh) * 2002-02-20 2003-09-03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背构架的结构以及座椅背
CN103502047A (zh) * 2011-05-02 2014-0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CN103770678A (zh) * 2012-10-19 2014-05-07 铃木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座椅靠背结构
DE102014219303A1 (de) * 2013-09-26 2015-03-2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Fahrzeugsitz
CN204236299U (zh) * 2014-11-22 2015-04-01 芜湖江森云鹤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2717A (zh) * 2019-12-12 2020-04-07 江西金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腰托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45300B2 (ja) 2017-12-13
JP2017197038A (ja) 2017-11-02
US10144324B2 (en) 2018-12-04
DE102017003940A1 (de) 2017-11-02
US20170313223A1 (en) 2017-11-02
CN107336649B (zh) 2019-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6649A (zh) 座椅靠背结构
JP557611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245293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パネル
US10093202B2 (en) Seatback frame
EP2894060B1 (en) Vehicle seat
CN102481872A (zh) 具有冲击负载传递结构的座椅组件
JP595659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80084105A1 (en) Vehicle seat
JP5941781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WO2020241810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73393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60207435A1 (en) Seat structure,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vehicle seat
CN206826445U (zh) 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坐盆及汽车前排座椅
JP6319351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パネル
JP6245294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パネル
JP652209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9565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569030B1 (ja) 車室内用支持ユニット
JP595659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5280528A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2017030407A (ja) 車両のリアシート構造
CN106976417A (zh) 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坐盆及汽车前排座椅
JP2017165190A (ja) シートバックパネルの組立構造
JP201809001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616407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