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5532B - 交通工具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5532B
CN113365532B CN202080011400.6A CN202080011400A CN113365532B CN 113365532 B CN113365532 B CN 113365532B CN 202080011400 A CN202080011400 A CN 202080011400A CN 113365532 B CN113365532 B CN 113365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member
locking
skin materia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1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5532A (zh
Inventor
大沼弘治
龟井聪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175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3677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175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284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175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484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65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5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5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5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02Upholstery attach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23Coach-like constructions
    • B60N2/7035Cushions
    • B60N2/7041Fixation of covers and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 B68G7/05Covering or enveloping cores of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不增加负担而在框架(7)上设置用于卡止蒙皮材料(10)的端部的卡止孔(29、30)。座垫(2)具有框形的框架(7)、板状的支承部件(8)、填料(9)和蒙皮材料(10),其中,所述板状的支承部件(8)被设置在框架(7)内,用于对乘员进行弹性支承;所述填料(9)被配置在框架(7)和支承部件(8)的表面侧;所述蒙皮材料(10)覆盖填料(9)。支承部件(8)具有多个卡止部(29、30),所述多个卡止部(29、30)卡止设置在蒙皮材料(10)的端部的挂钩。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vehicle seat)。
背景技术
有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在构成座垫的蒙皮材料的边缘部缝合挂钩(hook),且使挂钩钩挂在形成于框架的卡止孔(缺口)的边缘部来固定蒙皮材料(例如,专利文献1)。卡止孔形成在罩部件上,该罩部件覆盖连接左右纵梁的后端的后横梁。
另外,周知一种通过板状的树脂部件来形成支承部件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支承部件被设置在座垫框架的内侧,用于支承乘员(例如,专利文献2)。支承部件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从主体后部的左右侧缘向上方倾斜且向外侧延伸。倾斜部从斜侧方来支承乘员的臀部,因此对乘员的臀部的支承力被分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030392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630913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框架上设置卡止孔的情况下,必须在框架上设置用于形成卡止孔的板状部、突起片等。为了避免与其他部件相干涉,难以将突起片等设置在框架的任意位置,有卡止孔的配置自由度受到限制的问题。另外,在将突起片等设置于框架上的情况下,有框架的重量增加的问题。
鉴于以上背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交通工具座椅中不增加负担而在框架上设置用于卡止蒙皮材料的端部的卡止孔。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交通工具座椅(1),该交通工具座椅(1)具有座垫(2)和座椅靠背(3),其特征在于,具有框形的框架(7)、支承部件(8)、填料(pad)和蒙皮材料,其中,所述框形的框架(7)被设置于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支承部件(8)以位于所述框架内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框架,用于支承乘员;所述填料被配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侧;所述蒙皮材料覆盖所述填料,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多个卡止部(29、30),所述多个卡止部(29、30)卡止所述蒙皮材料的端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蒙皮材料的端部卡止于支承部件。因此,无需在框架上设置卡止部,能够使框架小型化和轻量化。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承部件形成为板状,所述卡止部是卡止孔(29、30),该卡止孔(29、30)是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通孔,所述蒙皮材料的端部具有多个挂钩(28),所述多个挂钩(28)从里侧向表面侧通过所述卡止孔,钩挂在所述卡止孔的边缘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蒙皮材料的端部卡止于支承部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卡止孔的表面侧的缘部设置有向表面侧突出的缘壁(33),所述挂钩的顶端卡止于所述缘壁。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缘壁和挂钩的卡合,来防止挂钩从卡止孔脱落。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板状的支承部件的上述结构的任一结构中,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卡止孔的横向的外侧具有向表面侧倾斜且向外侧延伸的倾斜部(21)。
根据该结构,卡止孔没有设置在受力而易于变形的倾斜部,而是设置在支承部件的主体上,因此能抑制卡止孔的变形,且能够防止挂钩从卡止孔脱落。另外,由于卡止孔与倾斜部横向排列,因此有助于支承部件的小型化。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还具有卡合件(37),该卡合件(37)用于将其他部件固定于所述倾斜部,在所述倾斜部上,在所述卡止孔的沿着所述支承部件的横向上的延长线上形成有安装孔(35),该安装孔(35)用于贯插所述卡合件,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肋(40、41)。
根据该结构,卡止孔与被肋加强的安装孔横向排列,因此,卡止孔的刚性也得到提高。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板状的支承部件的上述结构的任一结构中,所述支承部件由树脂形成,该树脂嵌入成型有金属制的线材(24),所述线材的至少一部分沿纵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通过线材来补偿由于设置卡止孔而降低的刚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线材包括中央纵向线材,该中央纵向线材沿纵向贯穿所述卡止孔内,所述挂钩具有收容所述中央纵向线材(24a)的槽。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在卡止孔设置线材来提高卡止孔周围的支承部件的刚性。挂钩将线材收容于槽中,据此能够钩挂在卡止孔的缘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线材的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所述线材包括侧部纵向线材(24b),该侧部纵向线材(24b)在比所述卡止孔靠横向的外侧的位置沿纵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有助于支承部件的小型化。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线材的上述结构的任一结构中,所述卡止孔的长度方向为横向,所述线材包括中央横向线材(24d),该中央横向线材(24d)通过所述卡止孔的附近,且沿横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由于中央横向线材沿卡止孔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基于线材的加强得到强化。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任一结构中,所述卡止部相对于所述座垫的后部的所述蒙皮材料的悬挂位置偏移配置。
根据该结构,卡止部与蒙皮材料的悬挂位置偏移,因此,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具有倾斜部的板状的支承部件中,在配置有倾斜部的后部,乘员的体重分散到倾斜部和主体,但在没有配置倾斜部的前部,乘员的体重不分散。当乘员乘坐车辆时、对车内进行清扫时,有时乘员的体重暂时集中在座椅的前部。因此,要求提高支承部件前部的刚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带有倾斜部的板状的支承部件的车辆座椅中提高支承部件的前部的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交通工具座椅(1),该交通工具座椅(1)具有座垫(2)和座椅靠背(3),其特征在于,具有框形的框架(7)、支承部件(8)、填料(9)和蒙皮材料(10),其中,所述框形的框架(7)被设置于所述座垫,具有左右一对纵梁(14)和连接所述纵梁的对应的端部彼此的一对横梁(15、16);所述支承部件(8)以位于所述框架内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框架,具有:板状的主体(20),其与所述框架大致平行地延伸;倾斜部(21),其从所述主体的左右侧缘的一部分向表面侧倾斜且向外侧延伸;所述前部安装部(22)从所述主体的前缘延伸出且卡合于前方的所述横梁;和后部安装部(23),其从所述主体的后缘延伸出且卡合于后方的所述横梁,所述支承部件(8)用于支承乘员;所述填料(9)被配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侧;所述蒙皮材料(10)覆盖所述填料,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的没有设置所述倾斜部的前部(50)具有曲柄形状部(50a),该曲柄形状部(50a)在侧视观察时前侧和后侧的高度不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曲柄形状部来提高支承部件前部的刚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前部的所述曲柄形状部形成为,侧视观察时前侧比后侧低。
根据该结构,曲柄形状部在侧视观察时前侧比后侧低,因此能够减小对就座的乘员的腿部产生的负担。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前部的左右侧缘设置有凸缘(53)。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凸缘来提高支承部件的前部的刚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凸缘至少在所述曲柄形状部的台阶部延伸的前后方向范围内连续。
根据该结构,通过连续的凸缘,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部件前部的刚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凸缘的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所述主体的所述前部的所述凸缘向表面侧突出,在所述倾斜部的左右外侧的侧缘上,设置有向里侧突出的倾斜部凸缘。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曲柄形状部变低的部分的里侧安装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从表面侧突出的卡合件的顶端的影响被曲柄形状部中变高的部分缓和,由此抑制就座感的降低。另外,倾斜部凸缘向里侧突出,因此,不会对就座感产生影响。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凸缘的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形成有所述凸缘的所述侧缘至少局部随着靠向前方而靠向左右方向的内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前部的前缘的宽度变窄,因此,能够提高其刚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任一结构中,所述前部的前后方向长度比所述倾斜部的前后方向长度短,所述前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缘位于比所述倾斜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前部比在侧方具有倾斜部的后部小,因此,前部受到的载荷变小,后部受到的载荷向侧方分散,因此,支承部件的整体强度提高。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在所述前部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凹部(50c),该凹部(50c)的后端由所述曲柄形状部来划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凹部提高前部的刚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所述前部的前缘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前部的后端侧窄,所述前部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前部的左右两侧缘的附近。
根据该结构,由于前部的前缘的宽度窄,因此,将横梁安装于前部安装部时的安装稳定性提高。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还具有左右一对滑轨(6)和位置传感器(19),其中,所述左右一对滑轨(6)被固定在交通工具的地板(5)上,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来支承所述框架;所述位置传感器(19)被安装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所述纵梁的至少一方,检测相对于所述地板的前后方向位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左右两侧缘的至少一方上,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前部之间形成有侧部缺口(49),所述位置传感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侧部缺口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内。
根据该结构,通过侧部缺口,能够使支承部件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易于确认位置传感器的安装状态。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所述前部安装部由彼此左右分离的多个前部安装片(56)构成,在所述主体的前缘中的没有连接于所述前部安装片的部分设置有前部缺口(58),该前部缺口(58)的左右方向宽度比彼此相邻的2个所述前部安装片的连接于该前缘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小。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前部缺口,能够使从主体的前缘附近到前部安装片的部位较大地弯曲,由此能够易于向横梁安装前部安装片。
另外,在具有倾斜部的板状的支承部件中,有时想要在倾斜部的背面安装其他部件。当为了安装把持其他部件的卡合件而在倾斜部上设置安装孔时,产生倾斜部的强度减小的问题。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板状的支承部件的车辆座椅,该板状的支承部件具有倾斜部,在该车辆座椅中,在倾斜部上设置安装孔,并且补偿由于设置安装孔而发生的强度的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交通工具座椅(1),该交通工具座椅(1)具有座垫(2)和座椅靠背(3),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座椅(1)具有框形的框架(7)、支承部件(8)、填料(9)、蒙皮材料(10)和卡合件(37),其中,所述框形的框架(7)被设置于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支承部件(8)具有:板状的主体(20),其被设置在所述框架内,与所述框架大致平行地延伸;和倾斜部(21),其从所述主体的左右侧缘的至少一部分向表面侧倾斜且向外侧延伸,所述支承部件(8)用于支承乘员;所述填料(9)被配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侧;所述蒙皮材料(10)覆盖所述填料;所述卡合件(37)将其他部件固定在所述倾斜部的里侧,在所述倾斜部形成有筒状部(34),该筒状部(34)与所述主体大致垂直地向里侧突出,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内空部构成供所述卡合件贯插的安装孔(35),所述倾斜部由树脂形成,该树脂嵌入成型有金属制的线材(24),所述线材具有包围所述安装孔的孔部环形线材(24g)。在此,“孔部环形线材”可以由1根线材配置成环形,也可以由2根以上的线材协作形成环形。
根据该结构,安装孔被孔部环形线材包围,因此能够补偿由于设置安装孔而发生的倾斜部的强度的降低。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倾斜部的里侧设置有格子状加强部(39),该格子状加强部(39)由被配置为格子状的肋(40、41)构成,所述筒状部被设置在所述格子状加强部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格子状加强部来补偿由于设置安装孔而发生的倾斜部的强度的降低。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格子状加强部的所述肋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孔部环形线材呈直角交叉。
根据该结构,线材和肋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加强安装孔的周围,因此,安装孔周围的刚性提高。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格子状加强部的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所述筒状部连接于所述肋的一部分。
根据该结构,筒状部连接于肋,据此,能够进一步补偿由于设置安装孔而发生的倾斜部的强度的降低。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肋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纵肋(40)和沿横向延伸的横肋(41),所述筒状部具有底壁(34a)和侧壁(34b),其中,所述底壁(34a)具有通孔,并且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该矩形在配置于格子上的所述肋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边;所述侧壁(34b)从所述底壁的边部立起设置,所述纵肋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纵向延伸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通孔中的该侧壁附近的内表面之间连接于所述筒状部。
根据该结构,筒状部的沿纵向延伸的侧壁与纵肋彼此向横向的偏移小,因此,实质上二者构成一个壁,基于筒状部与纵肋的相对强度提高。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横肋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筒状部,并且该横肋中的位于比该筒状部靠横向的内侧的部分的下缘位于比该筒状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连接于筒状部的内侧的横肋的下缘位于比筒状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因此,筒状部在上下方向整体上被加强。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具有纵肋和横肋的上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所述线材具有连接在所述筒状部的横向的内侧的所述横肋所内含的肋线材。
根据该结构,通过肋线材来加强连接在筒状部的横向的内侧的横肋的刚性,据此,筒状部被加强。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肋线材沿内含该肋线材的所述横肋的下端延伸。
根据该结构,肋线材沿横肋的下端配置,因此,横肋的下缘被加强,据此,筒状部被进一步加强。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肋线材位于与所述筒状部的下端相同高度或者比所述筒状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肋线材被配置在下部,因此,能够由位于相同高度位置的肋线材来加强将卡合件安装于安装孔时承受最大载荷的部位的刚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支承部件具有卡止蒙皮材料的端部的多个卡止部,据此无需在框架上设置卡止部,能够使框架小型化和轻量化。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构成为,设置于蒙皮材料的端部的挂钩钩挂在卡止孔的缘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蒙皮材料的端部卡止于支承部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挂钩被卡止于设置在卡止孔的缘部的缘壁,据此能够防止挂钩从卡止孔脱落。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支承部件具有设置有卡止孔的主体和设置在卡止孔的横向的外侧的倾斜部,据此,能够抑制卡止孔的变形,并且能够防止挂钩从卡止孔脱落,由于卡止孔与倾斜部横向排列,因此有助于支承部件的小型化。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在卡止孔的横向的延长线上,形成被肋加强的安装孔,据此卡止孔的刚性提高。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支承部件由树脂形成,该树脂嵌入成型有金属制的线材,通过线材提高支承部件的刚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中央纵向线材沿纵向贯穿卡止孔内,据此能够提高卡止孔周围的支承部件的刚性,通过将线材收容在槽中,能够将挂钩钩挂在卡止孔的缘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线材包含侧部纵向线材,据此有助于支承部件的小型化。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中央横向线材沿卡止孔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基于线材的加强被强化。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卡止部相对于蒙皮材料的悬挂位置偏移配置,据此作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从通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部和罩部件周边的筒状部的背面观察到的纵剖视图(省略填料(pad)的图示)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件侧部和侧框架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表示蒙皮材料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件的卡合的图(A:俯视图,B:横剖视图,C:变形例所涉及的横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部的立体放大图(省略罩部件的图示)。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部的周边的后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和支承部件的右后方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靠背中的填料的后视图。
图10是从前方内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靠背的侧框架的立体图。
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倾斜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前后、左右和上下的方向是以车辆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方向为基准。
如图1所示,座椅1作为车辆的驾驶席或者副驾驶席来使用,具有座垫2、座椅靠背3和头枕4。座垫2以可前后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左右一对滑轨6、6,所述左右一对滑轨6、6被固定于车厢的地板5上。另外,座椅1具有:柔韧性的填料9,其被配置在框架7和支承部件8(参照图2)上,由聚氨酯泡沫等构成;和蒙皮材料10,其覆盖填料9。滑轨6具有:下轨道11,其与地板5相结合;上轨道12,其以可前后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下轨道11;和轨道罩13(参照图3),其覆盖上轨道12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2所示,座垫2具有:框形的框架7;和支承部件8,其以位于框架7内的方式被支承于框架7,通过蒙皮材料10和填料9(参照图1)来对座椅1的乘员的载荷进行弹性支承。
框架7具有:左右一对纵梁14、14;前部横梁15,其将左右一对纵梁14、14的前端部彼此连接;后部横梁16,其将左右一对纵梁14、14的后端部彼此连接;和盘式框架17,其连接在左右一对纵梁14、14的前端部,且左右的中间部位于比前部横梁15靠前方的位置。左右一对纵梁14、14是由钣金构成的前后长的长形件,上下形成有凸缘。纵梁14通过基座部件65支承于上轨道12(参照图3)。前部横梁15和后部横梁16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管构成。盘式框架17由钣金构成,具有大致沿座椅面的前部的表面。如图4所示,在右侧的纵梁14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19,该位置传感器19检测座椅1相对于地板5的前后方向位置。
如图2所示,支承部件8以位于框架7内的方式被支承于框架7。支承部件8具有:板状的主体20,其相对于框架7大致平行地延伸;倾斜部21,其从主体20的后部的左右侧缘向表面侧倾斜且向外侧延伸;前部安装部22,其从主体20的前缘向前方延伸,且卡合于前部横梁15;和后部安装部23,其从主体20的后缘向斜后上方延伸,且卡合于后部横梁16。也可以使主体20构成为,以其后部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为界,其前侧相对于其后侧以随着靠向前方而靠向上方的方式略微倾斜。支承部件8由嵌入成型有金属制的线材24的树脂形成,承受乘员的载荷而弯曲,对乘员进行弹性支承。
在主体20的前部5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表面侧形成有传感器载置部26,该传感器载置部26用于载置压力传感器25。压力传感器25为了判断乘员是否正就座在座椅1上而检测座垫2受到的压力。主体20的后部通过倾斜部21来分散乘员的载荷,因此,就座时受到的压力变小。因此,为了不受到基于倾斜部21的压力分散的影响,压力传感器25被配置在相对于倾斜部21向前方偏移的位置。因此,基于从压力传感器25接收到信号的ECU等的就座判定机构(未图示)的就座判定的准确性提高。
在座椅1(参照图1)中采用空气通风系统,空气通风系统是指对座椅1的表面进行吸气或者送风来调整湿度的系统,在主体20上的位于传感器载置部26的左右两侧的位置,以成为空气的通路的方式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一对空气用开口27、27。各个空气用开口27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在被一对空气用开口27、27夹着的形成传感器载置部26的树脂部分,埋设有沿纵向通过的用于加强的中央纵向线材24a。
另外,在主体20的后部设置有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所述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是用于卡止被安装在蒙皮材料10的端部的多个挂钩28(参照图5),并且用于调整支承部件8的弯曲的通孔,所述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被设置在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央卡止孔29和中央卡止孔29的左右两侧。中央卡止孔29和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俯视观察时分别呈矩形。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中央卡止孔29和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彼此相等,但中央卡止孔29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支承部件8的中央部的柔韧性变高,乘座感柔软。这样,通过使中央卡止孔29的长度和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的长度彼此不同,以就座感提高的方式来设定支承部件8的弯曲。另外,中央纵向线材24a沿纵向贯穿中央卡止孔29内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据此,中央卡止孔29周边的强度被加强。如图5中的(A)所示,卡止于中央卡止孔29的挂钩28具有收容中央纵向线材24a的槽31,因此,挂钩28与中央卡止孔29的卡合变得牢固。另外,由于具有槽31,因此,被卡止于中央卡止孔29的挂钩28与被卡止于侧部卡止孔30的挂钩28相比,形状不同并且宽度变宽。通过这样按照应该卡止的卡止孔的形状和大小来改变挂钩28的形状和大小,能够防止作业者将挂钩28组装于错误的卡止孔。中央卡止孔29及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与后部安装部23分离,因此作业性好。由于能够将蒙皮材料10卡止于支承部件8,因此,无需在框架7上设置用于形成卡止部的突起片等,能够使框架7小型化和轻量化。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主体20的表面侧的中央卡止孔29和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的后方的边缘部,设置有向里侧凹进的挂钩用凹部32。挂钩28从里侧向表面侧通过对应的中央卡止孔29或者侧部卡止孔30,挂钩28的顶端被收装于挂钩用凹部32。挂钩28的顶端被收装于挂钩用凹部32,据此,能够相对于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对挂钩28进行定位。另外,也可以代替挂钩用凹部32,如图5中的(C)所示,在中央卡止孔29的表面侧的后方的缘部设置向表面侧突出的挂钩用缘壁33,用于卡止挂钩28的顶端(关于侧部卡止孔30的表面侧缘部亦同样)。挂钩28的顶端卡合于挂钩用缘壁33,据此,防止挂钩28从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脱落。另外,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被设置在主体20中的与左右一对倾斜部21、21并列的位置、即刚性比较高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变形,且能够防止挂钩28从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脱落。
如图2、图3和图6~图8所示,在倾斜部21形成有向下方(朝向与主体20垂直的方向的里侧)突出的筒状部34。由筒状部34的筒部的内空部构成的安装孔35供卡合件37贯插,该卡合件37用于将其他部件安装于支承部件8。在筒状部34的内周面形成有肩面38,该肩面用于提高该筒状部34的刚性,并且卡止卡合件37的顶端。例如,筒状部34由底壁34a和侧壁34b构成,其中,所述底壁34a具有供卡合件37贯插的通孔,并且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所述侧壁34b从底壁34a的边部向上方立设。底壁34a的上表面构成肩面38。筒状部34的下端与主体20的背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安装孔3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主体20,因此,从背面侧将卡合件37安装于倾斜部21的安装作业能够与相对于主体20的安装作业同样地进行。即,与使卡合件37倾斜来安装的情况相比较,卡合件37向筒状部34的安装作业性提高。另外,由于具有肩面38,因此卡合件37的顶端不从倾斜部21的表面突出,能够防止卡合件37影响就座感。另外,中央卡止孔29和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被设置于填料9的蒙皮材料10的悬挂位置10a偏移。另外,在还将蒙皮材料10固定于纵梁14的情况下,其固定位置相对于倾斜部21前后偏移。
在倾斜部21的背面设置有格子状加强部39。格子状加强部39具有:多个纵肋40,其向下方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和多个横肋41,其向下方突出,且在沿倾斜部21的横向上延伸。通过格子状加强部39来提高倾斜部21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倾斜部21的变形,另外,支承部件8相对于框架7的位置固定。筒状部34被配置在格子状加强部39内,为了对由于设置安装孔35而导致的刚性降低进行补偿,优选一部分纵肋40和/或横肋41连接于筒状部34。连接于筒状部34的横肋41中的被配置在比筒状部34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部分的下缘,位于与筒状部34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筒状部34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横肋41的该部分提高筒状部34的上下长度部分整体的刚性。另外,横肋41的该部分也可以内含肋线材24f。优选为,肋线材24f位于与筒状部34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筒状部34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的横向上配置有被纵肋40和横肋41加强的筒状部34,因此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周围的刚性也得到提高。
另外,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为了提高倾斜部21的刚性,也可以以包围筒状部34的方式配置有孔部环形线材24g。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线材24被配置为与纵肋40和横肋41交叉。
如图4所示,在支承部件8的左右侧缘上,在主体20与设置于后部的倾斜部21之间形成有侧部缺口49。被安装于纵梁14的位置传感器19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位于侧部缺口49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内。通过设置侧部缺口49,能够使支承部件8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易于确认位置传感器19的安装状态。侧部缺口49也可以仅设置于支承部件8的左右侧缘中的设有位置传感器19的一侧。另外,除位置传感器19仅设置在左右两侧中的一侧以外,框架7和支承部件8关于与其左右方向正交的中央的平面大致呈镜像对称形状。
在侧部缺口49的前方没有设置倾斜部21,因此,在支承部件8的前部50,主体20的侧缘成为支承部件8的侧缘。前部50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倾斜部21的前后方向长度短,前部50的左右方向的外缘位于比倾斜部21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前部受到的载荷变小,后部受到的载荷分散到侧方,因此,整体上支承部件8的强度提高。另外,主体20的前部50的左右两侧部具有侧视观察时前方比后方低的曲柄形状部50a,补偿由于侧部缺口49而降低的刚性。曲柄形状部50a为前方比后方低,因此,对乘员的腿部产生的负担小。另外,在曲柄形状部50a变低的部分的里侧安装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从表面侧突出的卡合件(未图示)的顶端的影响通过曲柄形状部50a中的变高的部分得到缓和,由此抑制就座感的降低。另外,即使前侧降低也由后侧来支承乘员的臀部,因此,曲柄形状部50a对臀部的支承产生的影响小,由此抑制就座感的降低。另外,主体20中的左右一对空气用开口27、27各自的左右外侧的附近部分具有弯曲部51,该弯曲部51以连接于主体20的前部50的由于曲柄形状部50a而变低的部分的方式在主视观察时呈弯曲状态。弯曲部51从空气用开口27附近延伸到主体20的前缘附近。通过弯曲部51来补偿由于左右一对空气用开口27、27而降低的刚性。通过曲柄形状部50a、弯曲部51和从弯曲部51的前端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前壁部50b,在前部50的左右的两侧部的前侧划分出凹部50c。通过凹部50c来提高其周围的刚性,因此,向前部横梁15安装被配置在左右两侧部的前部安装部22时的安装稳定性提高。也可以在凹部50c的表面上设置沿前后及左右延伸的肋50d。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支承部件8的左右侧缘的刚性,在主体20的前部50的侧缘设置有向表面侧突出的凸缘53,在倾斜部21的侧缘设置有向里侧突出的凸缘54。凸缘53至少在弯曲部51延伸的前后方向范围内连续。为了提高刚性,凸缘53的后端侧也可以延伸到倾斜部21的形成有侧部缺口49的部分。当将卡合件(未图示)安装于设置于主体20的前部侧缘的附近的孔55时,卡合件的顶端向主体20的表面侧突出。向表面侧突出的凸缘53缓和由于该卡合件的顶端的突出而对就座感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倾斜部21的安装孔35设置有肩面38,因此,安装于安装孔35的卡合件37的顶端不向倾斜部21的表面侧突出。因此,倾斜部21的凸缘54向里侧突出而不影响就座感。
如图2所示,在埋设于构成支承部件8的树脂的线材24中有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线材,分别提高支承部件8中的其周围的刚性。在左右一对空气用开口27、27前方的大致沿主体20前缘的位置配置有前部横向线材24c,在左右一对空气用开口27、27与中央卡止孔29及左右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之间配置有中央横向线材24d,在中央卡止孔29和左右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后方的大致沿主体20的后缘的位置配置有后部横向线材24e。中央横向线材24d的一部分沿中央卡止孔29和左右一对侧部卡止孔30、30的前缘而配置。
前部安装部22具有3个前部安装片56,所述3个前部安装片56从上方卡合于前部横梁15,且为了易于安装而彼此分离。同样,后部安装部23具有3个后部安装片57,所述3个后部安装片57从上方卡合于后部横梁16,且为了易于安装而彼此分离。中央纵向线材24a和侧部纵向线材24b的两端部分别埋设于对应的前部安装片56和后部安装片57,对前部安装部22和后部安装部23进行加强。
在主体20的前缘的没有连接于前部安装片56的部分设置有前部缺口58。前部缺口58的左右方向宽度比连接于主体20的前缘的彼此相邻的2个前部安装片56、56之间的距离小。因此,由主体20的前缘和彼此相邻的2个前部安装片56、56划分出的空间的轮廓在俯视观察时为凸字状。通过设置前部缺口58,能够使从主体20的前缘附近到前部安装片56的部位较大地弯曲,由此易于将前部安装片56安装于前部横梁15。另外,前部缺口58的宽度比彼此相邻的2个前部安装片56之间的距离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设置前部缺口58而使就座感下降。另外,从传感器载置部26到中央的前部安装片56之间为埋设中央纵向线材24a的连接部59。通过设置空气用开口27、前部缺口58,主体20的前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附近刚性降低,但通过连接部59确保了所需的刚性。前部安装片56呈从主体20大致向前方延伸的挂钩状,后部安装片57呈从主体20的后缘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挂钩状。
前部横向线材24c以沿着主体20的前缘且避开前部缺口58的方式来配置,因此是弯曲的。另外,前部横向线材24c的左右两端部向前方延伸,比弯曲部51靠左右方向的外侧、且沿凸缘53延伸,据此,能够不使支承部件8大型化而加强主体20前侧的角部。
优选为,填料9(参照图5)还被配置在支承部件8的前部安装片56(参照图2)上。在该情况下,乘员的载荷通过填料9施加于前部安装片56,因此,从上方卡合于前部横梁15(参照图2)的前部安装片56的卡合强度提高。
如图5中的(B)和(C)所示,在填料9中的与挂钩28相向的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凹进的挂钩收容部66。能够通过挂钩收容部66来避免填料9和挂钩28相干涉,由此挂钩28向中央卡止孔29和侧部卡止孔3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另外,为了抑制挂钩28脱落,也可以代替挂钩收容部66而使填料9中的与挂钩28相对的部分压接于挂钩28。
图9是座椅靠背3(参照图1)中的填料71的后视图,图10是从前方内侧来观察座椅靠背3的侧框架72的立体图。为了提高作业性,用于固定蒙皮材料10(参照图1)的蒙皮固定件73中被设置在蒙皮材料10的上端侧的蒙皮固定件被固定在比安装于侧框架72的气囊74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优选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75从气囊74的加固衬布卡合件安装位置76向上下、左右或者前后分离。在侧框架72上配置有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为了使蒙皮固定件73不会脱落,优选为在其他部件与蒙皮固定件73之间配置填料71。另外,其他部件优选为被安装在,在侧框架72中的板状的主体部分设置浅的凹凸来提高了刚性的部分附近。另外,在侧框架72上设置用于支承其他部件的支架(未图示)的情况下,为了在有助于小型化的同时抑制其他部件的脱落,优选为以避开横梁(未图示)而倾斜的方式来设置。为了提高刚性,优选为,蒙皮固定件73被设置在侧框架72和下框架(未图示)彼此重叠的位置、或被焊接的位置。在将其他部件固定于侧框架72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刚性,优选为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75为与气囊74相向的凸棱77附近、且避开模块保持架78的位置,且优选为在主视观察时偏离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75。另外,为了提高刚性,优选为气囊74的安装位置位于凸棱77的延长线上。并且为了提高作业性,优选为模块保持架78的安装位置在侧视观察时避开侧框架72的凸缘79。
填料71具有:主体部71a,其被配置在表面侧;和端部71b,其以与主体部71a的上部和左右侧部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里侧,与主体部71a协作来包围上框架(未图示)和侧框架72。在主体部71a上设置有用于悬挂蒙皮材料10(参照图1)的悬挂孔80。在端部71b上,在上部与左右侧部的连接部设置有从内侧靠向外侧的缺口81。设置在主体部71a的侧部的通孔82与安装在侧框架72上的模块保持架78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通孔82被设置在避开线材84的位置,该线材84用于保持支承部件83。
以上结束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大幅度地变形实施。蒙皮材料的端部可以不是挂钩而是卡合件等其他结构的卡止部。也可以省略一部分的肋来使部件的弯曲变大。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适用于座椅靠背,也可以适用于车辆以外的交通工具,例如也可以适用于飞机等的座椅。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2:座垫;7:框架;8:支承部件;9:填料;10:蒙皮材料;20:主体;21:倾斜部;24:线材(24a:中央纵向线材,24d:中央横向线材);28:挂钩;29:中央卡止孔(卡止部);30:侧部卡止孔(卡止部);31:槽;32:挂钩用凹部(凹部);33:挂钩用缘壁(缘壁);66:挂钩收容部。

Claims (6)

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该交通工具座椅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具有框形的框架、支承部件、填料和蒙皮材料,其中,
所述框形的框架被设置于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支承部件以位于所述框架内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框架,用于支承乘员;
所述填料被配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侧;
所述蒙皮材料覆盖所述填料,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多个卡止部,所述多个卡止部卡止所述蒙皮材料的端部,
所述支承部件形成为板状,
所述卡止部是卡止孔,该卡止孔是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通孔,
所述蒙皮材料的端部具有多个挂钩,所述多个挂钩从里侧向表面侧通过所述卡止孔且钩挂在所述卡止孔的缘部,
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卡止部的横向的外侧具有向表面侧倾斜且向外侧延伸的倾斜部,
所述交通工具座椅还具有卡合件,该卡合件用于将其他部件固定于所述倾斜部,
在所述倾斜部上,在所述卡止孔的沿着所述支承部件的横向上的延长线上形成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贯插所述卡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孔的表面侧的缘部设置有向表面侧突出的缘壁,
所述挂钩的顶端被卡止于所述缘壁。
3.一种交通工具座椅,该交通工具座椅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具有框形的框架、支承部件、填料和蒙皮材料,其中,
所述框形的框架被设置于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支承部件以位于所述框架内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框架,用于支承乘员;
所述填料被配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侧;
所述蒙皮材料覆盖所述填料,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多个卡止部,所述多个卡止部卡止所述蒙皮材料的端部,
所述支承部件形成为板状,
所述卡止部是卡止孔,该卡止孔是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通孔,
所述蒙皮材料的端部具有多个挂钩,所述多个挂钩从里侧向表面侧通过所述卡止孔且钩挂在所述卡止孔的缘部,
所述支承部件由树脂形成,该树脂中嵌入成型有金属制的线材,
所述线材的至少一部分沿纵向延伸,
所述线材包括中央纵向线材,该中央纵向线材沿纵向贯穿所述卡止孔内,
所述挂钩具有收容所述中央纵向线材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包括侧部纵向线材,该侧部纵向线材在比所述卡止孔靠横向的外侧的位置沿纵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孔的长度方向为横向,
所述线材包括中央横向线材,该中央横向线材通过所述卡止孔的附近且沿横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相对于所述座垫的后部的所述蒙皮材料的悬挂位置偏移配置。
CN202080011400.6A 2019-02-01 2020-01-30 交通工具座椅 Active CN113365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7502 2019-02-01
JP2019-017508 2019-02-01
JP2019-017506 2019-02-01
JP2019017508A JP7436773B2 (ja) 2019-02-01 2019-02-0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017502A JP7328494B2 (ja) 2019-02-01 2019-02-0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017506A JP7348464B2 (ja) 2019-02-01 2019-02-01 乗物用シート
PCT/JP2020/003405 WO2020158855A1 (ja) 2019-02-01 2020-01-30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5532A CN113365532A (zh) 2021-09-07
CN113365532B true CN113365532B (zh) 2023-10-24

Family

ID=7184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1400.6A Active CN113365532B (zh) 2019-02-01 2020-01-30 交通工具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730281B2 (zh)
CN (1) CN113365532B (zh)
WO (1) WO2020158855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6001218U1 (de) * 2006-01-26 2006-05-18 Federnwerke Marienberg Gmbh Fahrzeugsitz
CN201457149U (zh) * 2009-07-20 2010-05-12 杭州市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用后排折叠器
CN203599438U (zh) * 2013-10-21 2014-05-21 柳州市骏信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座椅弹簧线材折弯成形设备
JP2014196107A (ja) * 2014-07-24 2014-10-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321222A (zh) * 2012-08-14 2015-01-2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5492246A (zh) * 2013-08-23 2016-04-13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JP2016203950A (ja) * 2015-04-28 2016-12-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7201999A (ja) * 2016-05-09 2017-1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7406018A (zh) * 2015-08-04 2017-11-2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WO2018173410A1 (ja) * 2017-03-24 2018-09-2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130U (zh) 1986-07-02 1988-01-21
DE202007000484U1 (de) * 2007-01-12 2008-05-2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itzwan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8047614B2 (en) * 2007-05-28 2011-11-01 Nhk Spring Co., Ltd. Seat apparatus and vehicle
CN103502047B (zh) * 2011-05-02 2015-12-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板
CN104602953B (zh) * 2012-08-07 2017-07-2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15003576A (ja) * 2013-06-20 2015-01-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07286B2 (ja) 2013-08-02 2017-10-0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475278B2 (ja) * 2017-03-24 2019-0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309130B1 (ja) 2017-03-24 2018-04-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83325B2 (ja) * 2017-03-24 2019-10-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FR3068654A1 (fr) * 2017-07-06 2019-01-11 Psa Automobiles Sa Armature d’assise de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 baquet mobile dote de deux ailes laterales remontantes.
WO2019208555A1 (ja) * 2018-04-27 2019-10-3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1084405B2 (en) * 2019-02-01 2021-08-1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having internal support member
JP2022147823A (ja) * 2021-03-23 2022-10-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11312273B1 (en) * 2021-03-25 2022-04-26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t retention in a seat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6001218U1 (de) * 2006-01-26 2006-05-18 Federnwerke Marienberg Gmbh Fahrzeugsitz
CN201457149U (zh) * 2009-07-20 2010-05-12 杭州市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用后排折叠器
CN104321222A (zh) * 2012-08-14 2015-01-2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5492246A (zh) * 2013-08-23 2016-04-13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N203599438U (zh) * 2013-10-21 2014-05-21 柳州市骏信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座椅弹簧线材折弯成形设备
JP2014196107A (ja) * 2014-07-24 2014-10-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6203950A (ja) * 2015-04-28 2016-12-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406018A (zh) * 2015-08-04 2017-11-2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17201999A (ja) * 2016-05-09 2017-1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8173410A1 (ja) * 2017-03-24 2018-09-2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8161913A (ja) * 2017-03-24 2018-10-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95809A1 (en) 2022-03-31
US11730281B2 (en) 2023-08-22
WO2020158855A1 (ja) 2020-08-06
CN113365532A (zh) 2021-09-07
US20230346133A1 (en)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6558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1516568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1516566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TWI635974B (zh) 車輛用座椅
CN108372817B (zh) 具有枕垫子组件的座椅组件
US10442319B2 (en) Vehicle seat
CN113365532B (zh) 交通工具座椅
JP732849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23761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22273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27487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4367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34846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20220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32468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23762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車両
JP2010132121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構造
JP202107976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300432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9203012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2173555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313438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012498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