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1746A - 移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1746A
CN103501746A CN201280021108.8A CN201280021108A CN103501746A CN 103501746 A CN103501746 A CN 103501746A CN 201280021108 A CN201280021108 A CN 201280021108A CN 103501746 A CN103501746 A CN 103501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ing arm
angle position
support
quadr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1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1746B (zh
Inventor
渡边正
油善纪
菅森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ferred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 Tongpu Youth Of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Tongpu Youth Of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Tongpu Youth Of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1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1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1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13Lifting of patients by
    • A61G7/1017Pivoting arms, e.g. crane type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Devices carried or supported by
    • A61G7/1046Mobile bases, e.g. having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0/00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kind of patient or his position
    • A61G2200/30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 A61G2200/32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lying
    • A61G2200/325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lying pr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73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7/1076Means for rotating around a vertical 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73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7/108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 A61G7/1086Upper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73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7/108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 A61G7/109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73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7/108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 A61G7/1096Knee, upper or lower le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用对移乘者强行要求勉强的姿势就能如所要的那样移乘的移乘装置。本发明的移乘装置具备支承构造体(6)、支承臂(8)和上身支承部(10),支承构造体(6)设置在地面(4)上,支承臂(8)安装在支承构造体(6)上,在接受移乘者(P)的上身的承受角度位置与将上身举起的举起角度位置之间摆动自由,上身支承部(10)安装在支承臂(8)的前端部。支承臂(8)的上部(8a),相对于其下部(8b)向接受侧倾斜。在进行移乘时,支承臂(8)位于承受角度位置,在此状态下将移乘者(P)的上身接受到上身支承部(10),然后将支承臂(8)从承受角度位置摆动到举起角度位置而将移乘者(P)举起。

Description

移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高龄者、具有残障的人等的被护理者,移乘到轮椅等上时用的移乘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把被护理者移乘到轮椅等上的移乘装置,具备转台、立设置在此转台上的支柱、安装在此支柱的前端部的身体支承部、使支柱倾斜转动的倾斜转动装置和驱动此倾斜转动装置的驱动马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移乘装置中,在移乘者(被护理者)移乘时,将由倾斜转动装置使支柱倾斜转动而使身体支承部成为倾斜状态,在此倾斜状态下将移乘者的上身以在盖身体支承部上的方式载在身体支承部上。然后,由倾斜转动装置使支柱回复到原来的直立状态,支承移乘者身体地使转台旋转而位于预定的角度的位置。然后,再次使支柱倾斜转动,使支承在身体支承部上的移乘者乘坐在轮椅等上,这样,能使移乘者例如从床上移乘到轮椅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92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移乘装置中,存在以下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移乘者成为以盖在支柱的前端部的身体支承部上的方式载置,另外在改变方向时,使支柱返回到直立状态地使转台转动。因此,在载在身体支承部的状态下,对移乘者强行要求相当勉强的姿势,另外,在载在身体支承部上的状态下,成为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使用便利的方面,希望进一步的改进。
第二,由于载在身体支承部上的状态变成为相当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被护理者由一人操作困难,需要护理者帮助使用,不是被护理者自助型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对移乘者强行要求勉强的姿势就能将移乘者像所要的那样移乘的移乘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作为被护理者的自助型的装置适用的移乘装置。
为了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构造体、支承臂和上身支承部;上述支承构造体设置在地面上;上述支承臂安装在上述支承构造体上,在接受移乘者的上身的承受角度位置与将上身举起的举起角度位置之间摆动自由;上述上身支承部安装在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部,上述支承臂的上部相对于其下部向接受侧倾斜,
在进行移乘时,上述支承臂位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将移乘者的上身接受到处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的上述支承臂的上述上身支承部,然后将上述支承臂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向上述举起角度位置摆动而将移乘者举起。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构造体具备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承主体和相对于上述支承主体旋转自由的支承旋转板;上述支承臂摆动自由地安装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移乘者的两脚载置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旋转板在第一旋转角度位置与第二旋转角度位置之间旋回自由,上述第一旋转角度位置是从相对于上述支承主体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的原始角度位置向预定方向旋回了90度的位置;上述第二旋转角度位置是从上述原始角度位置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回了90度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与上述支承臂之间夹设用于驱动上述支承臂的伸缩机构,如果上述伸缩机构处于伸长状态,则上述支承臂保持在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如果上述伸缩机构成为收缩状态,则上述支承臂位于上述举起角度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与上述支承臂之间,夹设了使上述支承臂朝向上述举起角度位置弹性地偏倚的弹性偏倚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臂的两侧,配设用于抵接并支承移乘者的双膝的膝接触支承部,在进行移乘时,在移乘者的双膝与上述膝接触支承部抵接的状态下,将上身接受到上述支承臂的上述上身支承部。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身支承部具备用于支承移乘者的上身的主体支承部;上述主体支承部,当上述支承臂处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时,保持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50~60度延伸的状态,当上述支承臂处于上述举起角度位置时,保持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15~25度延伸的状态;上述支承臂,遍及上述承受角度位置中的上述主体支承部的倾斜角度与上述举起角度位置中的上述主体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差的范围地摆动。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身支承部的上述主体支承部的两端部,还设置向上方突出的突出支承部,上述突出支承部支承移乘者的两臂。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安装了用于覆盖上述支承构造体的前部的外壳,在上述外壳的上面上与上述支承臂的摆动范围对应地设置了开口,另外,在上述支承臂上安装了用于覆盖上述开口的细长的安全罩,上述安全罩伴随着上述支承臂的摆动在上述外壳的内侧沿上述开口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的前端部设置用于使上述支承构造体移动的移动用小脚轮,上述移动用小脚轮在突出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自由,上述突出位置是从上述支承主体向下方突出地作用在地面上的位置;上述收纳位置是从此地面后退到上方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臂上,移动自由地设置了操作杆,并且与上述操作杆相关地旋回自由地设置了推压部件;另外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移动自由地设置了用于使上述移动用小脚轮位于上述突出位置的移动杆;上述移动用小脚轮安装在由上述移动杆摆动的摆动安装部件上,如果对上述操作杆进行拉操作,则上述推压部件位于作用位置,如果在此状态下将上述支承臂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摆动到上述举起角度位置,则上述推压部件经上述移动杆作用在上述摆动安装部件上,上述摆动安装部件向下方摆动,上述移动用小脚轮从上述收纳位置位于上述突出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记载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上述伸缩机构进行动作控制的操作单元设置在上述上身支承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具备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承构造体、摆动自由地安装在此支承构造体上的支承臂和安装在支承臂的前端部的上身支承部,所以上身支承部由具有一个转动支点、一个关节的支承臂支承,能以比较简单的构造支承上身支承部。另外,通过使支承臂位于承受角度位置,能将移乘者的上身接受到上身支承部,另外,通过使支承臂位于举起角度位置,能将移乘者举起而使之向所要的那样移乘。另外,由于支承臂的上部相对于其下部向接受侧倾斜,所以在承受角度位置,上身支承部朝向移乘者侧,由此,移乘者的向上身支承部的接受变得容易,即使是被护理者也能由一人使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支承构造体具备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承主体和相对于此支承主体旋转自由的支承旋转板,支承臂摆动自由地安装在支承旋转板上,所以移乘者能在使两脚载在支承旋转板上的状态下转移到预定角度位置,能以稳定的姿势使移乘者如所要的那样移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支承旋转板在第一旋转角度位置与第二旋转角度位置之间旋回自由,第一旋转角度位置是从原始角度位置向预定方向旋回了90度的位置;第二旋转角度位置是从此原始角度位置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回了90度的位置,所以能进行如下的那样的使用:与原始角度位置相关地例如配置床,与第一旋转角度位置相关地例如配置简易厕所,另外与第二旋转角度位置相关地例如配置轮椅。在这样的使用方式中,被护理者能使用此移乘装置由一人使用简易厕所及轮椅。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在支承旋转板与支承臂之间夹设了伸缩机构,所以由此伸缩机构的伸缩动作能使支承臂在承受角度位置与举起角度位置之间摆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在支承旋转板与支承臂之间夹设了弹性偏倚机构,所以在使支承臂朝向举起角度位置摆动时,能由此弹性偏倚机构辅助,即使是比较小的力,也能进行支承臂的上述的摆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在支承臂的两侧配设了膝接触支承部,所以能在使双膝与这些膝接触支承部抵接的状态下将移乘者的上身接受到上身支承部,然后在此状态下将支承臂从承受角度位置向举起角度位置摆动,因此,移乘者在使两脚载在支承旋转板上的状态下被举起,能进行在非常稳定的姿势下的使用。另外,因为能由膝接触支承部进行两脚的定位,所以移乘结束阶段中的两脚的位置,能回复到与接受到上身支承部的状态相同状态的位置,能确保稳定的落座姿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上身支承部具备主体支承部,此主体支承部,在处于承受角度位置时,保持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50~60度延伸的状态,所以上身的向主体支承部的接受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此主体支承部,在处于举起角度位置时,保持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15~25度延伸的状态,所以在举起状态时下也没有向前侧倾倒的那样的担心,能在稳定的姿势下使用。另外,通过这样做,支承臂的倾斜转动角度,成为承受角度位置中的主体支承部的倾斜角度与举起角度位置中的主体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在上身支承部的主体支承部的两端部设置了突出支承部,所以将移乘者的两臂支承在此突出支承部上,由此,能将移乘者在非常稳定的状态下载在上身支承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在支承臂上安装了用于覆盖外壳的开口的细长的安全罩,所以伴随着支承臂的摆动,此安全罩在外壳的内侧沿开口移动而将此开口堵住,能防止将手指等堵塞在此开口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在支承旋转板的前端部设置了移动用小脚轮,所以通过使此移动用小脚轮位于突出位置,能使支承构造体的支承主体从地面上浮起,由此,能容易地进行移乘装置的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在支承臂上设置了操作杆,与此操作杆相关地旋转自由地设置推压部件,另外在支承旋转板上移动自由地设置了移动杆,移动用小脚轮安装在由此移动杆摆动的摆安装部件上,所以如果对操作杆进行拉操作,则推压部件位于作用位置,如果在此状态下使支承臂从承受角度位置摆动到举起角度位置,则摆动安装部件经推压部件和移动杆向下方摆动,移动用小脚轮位于突出位置,这样,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使支承臂摆动到举起角度位置,能容易地使移乘装置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记载的移乘装置,由于操作单元设置在上身支承部,所以能在载在上身支承部的状态下对操作单元进行操作,使支承臂在承受角度位置与举起角度位置之间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移乘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移乘装置中的支承臂及与其相关的构造的图。
图3是从上方看图1的移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移乘装置中的支承旋转板的旋转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移乘装置中的支承臂和安全罩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移乘装置的使用方式之一例的概略图。
图7是由局部剖面表示移乘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用小脚轮及与其相关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由局部剖面表示在图7的移乘装置中拉操作杆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由局部剖面表示在图7的移乘装置中将支承臂摆动到举起角度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首先参照图1~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移乘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在图1~图3中,图示的移乘装置2(在图2和图3中,省略了后述的外壳进行表示),具备设置在地面4上的支承构造体6、摆动自由地安装在此支承构造体6上的支承臂8和安装在此支承臂8前端部的上身支承部10。
图示的支承构造体6,具备固定地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承主体12和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此支承主体12上的支承旋转板14。支承旋转板14的前端部,从支承主体12向前方(在图2和图3中是左方)延伸,另外其后部从支承主体12向后方(在图2和图3中是右方)延伸,并且比其前端部延伸得长。
支承主体12,由板状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正八边形,但也可以是圆形、矩形、六边形等适当的形状。在此支承主体12的底面上,设置多个支承部16。这些支承部16例如由橡胶等形成,固定地设置在地面4上。
支承旋转板14,由矩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如图4所示,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支承主体12上。在支承主体12的中央,安装了安装部件18。固定轴22的下端部,经套筒部件20,支承在此安装部件18上。固定轴22和套筒部件20,由固定用螺栓24固定在安装部件18上。另外,在支承旋转板14上安装了支承安装套筒26,此支承安装套筒26经一对轴承28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固定轴22上。在此支承旋转板14的底面上,在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安装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正八边形的角部对应地,是8个)支承小脚轮30。支承小脚轮30可向任意的方向转动,支承旋转板14的前部经这些支承小脚轮30支承在支承主体1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旋转板14的后端部设置了一对后支承小脚轮32。后支承小脚轮32也与支承小脚轮30同样地,可向任意的方向转动。由于这样地构成,所以支承旋转板14的前部经支承小脚轮30和支承主体12支承在地面4上,支承旋转板14的后部经后支承小脚轮32支承在地面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支承旋转板14相关地设置使其转动的驱动源34。此驱动源34,例如由可正反旋转的电动马达构成。来自驱动源34的驱动力,经驱动传递机构36,传递给支承安装套筒26。在图示的方式中,驱动传递机构36,包含由驱动源34驱动旋转的蜗杆38和蜗轮40,蜗杆38和蜗轮40啮合,蜗轮40安装在支承安装套筒26上。由于这样地构成,所以如果驱动源34向预定方向驱动转动,则经驱动传递机构36,将支承旋转板14例如向由箭头42(见图6)所示的方向旋回移动,另外如果驱动源34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则经驱动传递机构36,将支承旋转板14例如向由箭头44(见图6)所示的方向旋回移动。在本方式中,支承旋转板14通常保持在图6中由实线所示的原始角度位置,可以在第一旋转角度位置与第二旋转角度位置之间旋回移动,上述第一旋转角度位置是从原始角度位置向由箭头42所示的方向(在图6中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的位置,上述第二旋转角度位置是从原始角度位置向由箭头44所示的方向(在图6中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的位置。
支承臂8,向前后方向(在图2和图3中是左右方向)摆动自由地安装在支承旋转板14的大致中央部。在支承旋转板14上安装了一对安装托架46,支承臂8的下端部经支承轴48摆动自由地连结在此一对安装托架46之间。支承臂8的下部8a呈直线状地延伸,其上部8b相对于其下部8a向预定角度接受侧(在图2和图3中是右侧)倾斜地延伸,其倾斜角度α做成30~40度左右,希望做成33~37度。通过设定成这样的倾斜角度,即使在由一个关节点(即支承轴48)载移乘者P的状态下也能稳定地如后所述的那样移乘。
上身支承部10,设置在此支承臂8的前端部。图示的上身支承部10,具备平坦的主体支承部50。移乘者P的上身,由此主体支承部50的上面侧接受地支承。在主体支承部50的两端部设置向上方突出的突出支承部52,由一对突出支承部52从移乘者P的两腋支承两臂的部位。在本方式中,在支承主体部50的前端部设置呈大致L字状地延伸的前支承部54,将从两手的肘部到前端的部分支承在此前支承部54的前部56。通过由这样的构造的上身支承部10支承移乘者P,能以稳定的状态支承,能消除移乘时的移乘者P的不安。
在支承臂8的两侧,设置了用于使移乘者P的双膝抵接支承的一对膝接触支承部58。在本方式中,设置贯穿支承臂8的安装轴60,在此安装轴60的一端部经安装部件62安装了一方的膝接触支承部58,另外在安装轴60的另一端部经安装部件62安装了另一方的膝接触支承部58。至于安装部件62,能做成长度可以调节,可以与移乘者P的体型等相应地自由调节膝接触支承部58的前后方向(在图2和图3中是左右方向)的位置。另外,在移乘者P接触的部位,即膝接触支承部58的表面及上身支承部10的支承主体部50的表面、突出支承部52的表面及前支承部54的表面上,希望配设柔软材料。
在此移乘装置2中,在支承旋转板14与支承臂8之间,夹设了用于使支承臂8摆动的伸缩机构64。伸缩机构64的主体部66,经连结销68与支承旋转板14侧连接(具体地说,是与安装在支承旋转板14上的连结托架67连结),伸缩机构64的输出部70,经连结销72与支承臂8侧连结。图示的伸缩机构64,是由利用电动马达(未图示)的构造构成的,如果电动马达向预定方向转动,则输出部70相对于主体部66伸长。如果电动马达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则输出部70相对于主体部66收缩。作为此伸缩机构64,例如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压力空气的空压气缸机构等,代替利用电动马达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如果伸缩机构64伸长,则支承臂8向由箭头75所示的后侧(在图2中是顺时针方向)摆动,位于在图2中由实线所示的承受角度位置,在此承受角度位置,将移乘者P的上身如后所述地接受到上身支承部10。另外,如果伸缩机构64收缩,则支承臂8向由箭头76所示的前侧(在图2中是逆时针方向)摆动,位于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举起角度位置,将移乘者P的上身在接受并支承在上身支承部10的状态下向上方举起。
与支承臂8的上述的摆动相关地,希望如下述的那样地构成上述支承部10的支承主体部50。如图2所示,在支承臂8保持在上述承受角度位置的状态下,上身支承部10的支承主体部50的倾斜角度β1(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的角度)是50~60度左右,最好是52~58度。通过设定成这样的角度,移乘者P的上身容易接受并支承在上身支承部10,即使是被护理者也能由一人载在上身支承部10。另外,在支承臂8保持在上述举起角度位置的状态下,上身支承部10的支承主体部50的倾斜角度β2(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的角度)是15~25度左右,最好是17~23度。通过设定成这样的角度,能不会使移乘者P怀有不安全感地向上方举起。而且,通过这样地构成,支承臂8的摆动角度(即,承受角度位置与举起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是承受角度位置中的支承主体部50的倾斜角度β1与举起角度位置中的支承主体部50的倾斜角度β2的倾斜角度差(β1-β2),支承臂8遍及此角度范围地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旋转板14侧(具体地说,是连结托架67)与支臂8侧之间,夹设了作为弹性偏倚机构的螺旋弹簧74。螺旋弹簧74的一端侧的卡定部76,与连结托架67的卡定部78卡定,另一端侧的卡定部80,与支承臂8的卡定托架82卡定。螺旋弹簧74,使支承臂8朝向上述举起角度位置地弹性地偏倚,通过这样设置螺旋弹簧74,在以载置并支承移乘者P的状态将支承臂8朝向上述举起角度位置摆动时,能减小作用在伸缩机构64上的负荷。其结果,即使由小型的能力小的伸缩机构64,也能使支承臂8如所要的那样摆动。另外,在作用在伸缩机构64上的负荷不成为问题时,也可以省略此弹性偏倚机构(螺旋弹簧74)。
在此移乘者装置2中,如图1所示,设置覆盖支承旋转板14的前部、支承臂8的下部8b、伸缩机构64及螺旋弹簧74等(换言之,是支承构造体6的前部)的外壳86,此外壳86安装在支承旋转板14上,与支承旋转板14一体地转动。
与外壳86相关地构成如下。参照图1和图5,在此外壳8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其上面遍及后面地设置细长的开口88,支承臂8的上部8b通过此开口88向上方延伸。在处于举起角度位置时,支承臂8位于外壳86的开口88的一端部。另外,在处于承受角度位置时,支承臂8位于此开口88的另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外壳86的上面遍及后面的开口部分),支承臂8在此开口88的范围内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罩90由安装螺钉92安装在支承臂8的前面侧。此安全罩90,例如由弹簧钢等的具有弹性的板构成,在外壳86的上壁的内侧(即开口88的内侧),朝向前方沿着开口88延伸,利用用于将左右的外壳相互组合的凸部94,通过外壳86的上壁与此凸部94之间延伸。
通过这样构成,安全罩90在外壳86的内侧将开口88(此开口88的与支承臂8相比位于前侧的部分)堵住。与支承臂8的摆动一起移动将开口88堵住,这样,能够防止将手指等插入此开口88而堵塞在外壳86与支承臂8之间,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此移乘装置2,例如,如下述的那样使用。主要参照图1、图2和图6,此移乘装置2设置在床102的横向一侧,在从床102移动到简易厕所104(例如在床102的横向一侧,即设置的移乘装置2的一侧)时或者从床102移动到轮椅106(例如在床102的横向一侧、即移乘装置2的另一侧)时使用。例如,在从床102移动到简易厕所104(或轮椅106)时,移乘者P在移动到移乘装置2上后改变方向,移动到简易厕所104(或轮椅106)上。
例如,在从床102移动到移乘装置2上时,支承臂8保持在图2中由实线所示的承受角度位置。在此状态下,移乘者P将两脚载置在支承旋转板14的后部(从外壳86向后方延伸的部位),使双膝与接触支承部58抵接,在此状态下,如图2所示,使上身放置在上身支承部10而载在其支承主体部50。这时,由于支承主体部50的倾斜角度β1是50~60度,所以移乘者P能安心地将上身放置在上身支承部10。
然后,使支承臂8向上方朝向举起角度位置摆动,将上身举起。即,伸缩机构64收缩,支承臂8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处于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举起角度位置,将载置并支承在上身支承部10的移乘者P的上身向上方举起。这时,由于在双膝与接触支承部58抵接的状态下被举起,所以在两脚载置在支承旋转板14上的状态下被举起,因此,此两脚不会离开支承旋转板14浮起,能够不会使移乘者P的姿势不端正地举起。在朝向此举起角度位置的摆动时,由于螺旋弹簧74的弹性偏倚力作用在支承臂8上,所以在举起时,能够减小作用在伸缩机构64上的负荷。
在将支承臂8保持在举起角度位置的状态下,由于上身支承部10的支承主体部50的倾斜角度β2是15~25度,所以移乘者P不会怀有向前倒的不安感,能够安心地保持其状态。
接着,使驱动源34动作,改变移乘装置2的支承旋转板14的方向,使移乘者P旋回以便例如位于简易厕所104侧(或轮椅106侧)。驱动源34向预定方向(或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于是,来自驱动源34的驱动力经驱动传递机构36传递到支承旋转板14,移乘者P乘坐的状态的支承旋转板14向由箭头42(或44)所示的方向旋回,从在图6中由实线所示的原始角度位置位于在图6中由双点划线2A(或2B)所示的第一旋转角度位置(或第二旋转角度位置)。这时,由于支承旋转板14的前部侧由多个支承小脚轮30支承,其后部侧由一对后支承小脚轮32支承,所以能够顺利地稳定地进行支承旋转板14的旋回移动。
接着,使支承臂8向下方朝向承受角度位置摆动,将上身朝向简易厕所104(或轮椅106)降下。即,伸缩机构64伸长,支承臂8从上述举起角度位置向下方摆动,位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将放置在上身支承部10进行载置并支承的移乘者P的上身向下方降下,移乘者P位于简易厕所104(或轮椅106)的前侧。
这样地移动后,移乘者P将放置在上身支承部10的上身离开上身支承部10,将两脚从支承旋转板14降下,坐到简易厕所104(或轮椅106)上,这样,能够容易地从床102移乘到简易厕所104(或轮椅106)上,即使是被护理者也能由一人移动。
在此移乘装置2中,由于为了使支承臂8摆动使用了伸缩机构64,另外为了使支承旋转板14旋回移动使用了驱动源34,所以能够构成为移乘者P对操作单元(未图示)进行输入操作,由一人进行上述的移乘动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操作单元设置在上身支承部10即可,通过这样构成,由移乘者P进行的输入操作变得容易,例如,能够由一人简单地从床102移乘到简易厕所104(或轮椅106)上。
这样的移乘装置,固定地设置在地面上使用,但也可以变更设置场所。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希望如图7~图9所示的那样构成,以便能容易地进行其移动。在此另一实施方式的移乘装置中,设置了用于使移乘装置移动的移动用小脚轮。另外,在此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图7~图9中表示另一方式的移乘装置。在此方式的移乘装置中,在支承旋转板14的前端部配设了移动用小脚轮122,此移动用小脚轮122,移动自由地设置在突出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与后退位置(图7和图8所示的位置)之间,上述突出位置是从支承构造体6的支承主体12向下方突出地作用于地面4的位置,上述后退位置是从地面4后退到上方的位置。在此方式中,摆动安装部件124经支承销126摆动自由地安装在支承旋转板14上,移动用小脚轮122安装在此摆动安装部件124的前部下面上。另外,在此摆动安装部件124与支承旋转板14之间,夹设了作为弹性偏倚机构的螺旋弹簧125。此螺旋弹簧125的一端侧与摆动安装部件124的卡定销127卡定,其另一端与支承旋转板14的卡定杆129卡定。此螺旋弹簧125使移动用小脚轮122朝向上述后退位置弹性地偏倚,由此,此移动用小脚轮122通常被保持在上述后退位置。另外,此移动用小脚轮122,如图7~图9所示,既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与此移动用小脚轮122相关地,设置了用于切换此移动用小脚轮122的状态的操作杆128和用于将操作杆128的切换操作传递给移动用小脚轮122的输入操作传递机构130。操作杆128移动自由地支承在保持套筒132上,在图7所示的插入位置与图8及图9所示的拉出位置之间移动自由,此保持套筒132安装在支承臂8的下部8a。
输入操作传递机构130,包含了推压部件138和移动杆142。推压部件138,经销136旋回自由地与安装在支承臂8上的安装托架134连结。移动杆142移动自由地支承在支承托架140上,此支承托架140安装在支承旋转板14的前端部。在推压部件138的一端部,设置了半圆状的推压部139,此推压部件138的另一端部经销142转动自由地与中间连杆144连结,该中间连杆144经销146转动自由地与操作杆128的前端部连结。
通过这样构成,如果对杆128进行推压操作,使其位于上述插入位置,则如在图7中由实线所示,经中间连杆144将推压部件138以销136为中心向下方转动(在图7中是逆时针方向),保持在非作用位置。在此非作用位置,推压部件138沿着支承臂8延伸,即使使支承臂8从承受角度位置(在图7中由实线所示的角度位置)摆动到举起角度位置(在图7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角度位置),此推压部件138的推压部139也不会作用在移动杆142上。另一方面,如果对操作杆128进行拉操作,使其位于上述拉出位置,则如图8所示,经中间连杆144将推压部件138以销136为中心向上方(在图7和图8中是顺时针方向)转动,保持在作用位置。在此作用位置,推压部件138从支承臂8向前方向突出地延伸,如果在此状态下使支承臂8从承受角度位置(图8所示的角度位置)摆动到举起角度位置(图9所示的角度位置),则推压部件138的推压杆139如后述的那样作用在移动杆142上。
在移动杆142的一端部安装了支承轴148,在此支承轴148上安装了旋转自由的第一滚轮150。另外,在移动杆142的另一端部安装了支承轴152,在此支承轴152上旋转自由地安装了第二滚轮154,推压部件138的推压部139以推压此第二滚轮154的方式作用。
在此移动杆142的一端侧安装了卡定环156,在另一端侧安装了承受环158。在支承托架140与承受环158之间,套嵌此移动杆142地夹设了螺旋弹簧160。此螺旋弹簧160,使承受环158朝向支承臂8侧弹性地偏倚,由此,移动杆142保持在卡定环156与支承托架140抵接的上升位置(图7和图8所示的位置)。在此上升位置,由于移动杆142保持在移动到上方的状态,所以移动杆142的第一滚轮150不会作用在设置在摆动安装部件124上的突起部162上地保持与此突起部162分离的状态。此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其它的构造,与图1~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
要想把移乘装置移动到其它设置场所,则只要对操作杆128的操作部128G进行拉操作,使其位于拉出位置,在此状态下使支承臂8从承受角度位置向举起角度位置摆动即可。如果对操作杆128进行拉操作,使其位于上述拉出位置,则如图8所示,经中间连杆144将推压部件138保持在作用位置。
然后,如果在此状态下使支承臂8从承受角度位置摆动到举起角度位置,则如图9所示,推压部件138的推压部139作用在移动杆142的第二滚轮154上,此移动杆142抵抗螺旋弹簧160的弹性偏倚力,被向前方侧(在图9中是左下方)推压移动。如果这样将移动杆142移动,则移动杆142的第一滚轮150作用在摆动安装部件124的突起部162上,此摆动安装部件124和移动用小脚轮122抵抗螺旋弹簧125的弹性偏倚力,向下方旋回,位于突出位置。
在位于此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移动用小脚轮122从支承主体12向下方突出,在前侧,此移动用小脚轮122作用在地面4上,在后侧,一对后支承小脚轮(图2、图3和图5中的后支承小脚轮32)作用在地面4上。因此,能够使用移动用小脚轮122和后支承小脚轮容易地使移乘装置移动。
在收纳移动用小脚轮122时,只要使支承臂8从举起角度位置向承受角度位置摆动,然后对操作杆128进行推压操作即可。如果将支承臂8向承受角度位置摆动,则从图8可以理解,支承臂8侧的推压部件138和移动杆142的第二滚轮154的推压状态被解除,摆动安装部件124和移动用小脚轮122由螺旋弹簧125的弹性偏倚力向上方旋回,位于后退位置,并且移动杆142由螺旋弹簧160的弹性偏倚力向支承臂8侧移动,位于上升位置。
然后,如果推压操作杆128,则操作杆128位于插入位置,推压部件138保持在非作用位置,这样,能够使移动用小脚轮122成为收纳状态。
上面,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移乘装置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乃至修正。
附号的说明
2:移乘装置,6:支承构造体,8:支承臂,10:上身支承体,12:支承主体,14:支承旋转板,58:膝接触支承部,64:伸缩机构,74:螺旋弹簧(弹性偏倚机构),90:安全罩,102:床,104:简易厕所,106:轮椅,122:移动用小脚轮,128:操作杆,130:输入操作传递机构,138:推压部件,142:移动杆,P:移乘者。

Claims (12)

1.一种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构造体、支承臂和上身支承部;上述支承构造体设置在地面上;上述支承臂安装在上述支承构造体上,在接受移乘者的上身的承受角度位置与将上身举起的举起角度位置之间摆动自由;上述上身支承部安装在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部,上述支承臂的上部相对于其下部向接受侧倾斜,
在进行移乘时,上述支承臂位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将移乘者的上身接受到位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的上述支承臂的上述上身支承部,然后将上述支承臂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向上述举起角度位置摆动而将移乘者举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构造体具备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承主体和相对于上述支承主体旋转自由的支承旋转板;上述支承臂摆动自由地安装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移乘者的两脚载置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旋转板在第一旋转角度位置与第二旋转角度位置之间旋回自由,上述第一旋转角度位置是从相对于上述支承主体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的原始角度位置向预定方向旋回了90度的位置;上述第二旋转角度位置是从上述原始角度位置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回了90度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与上述支承臂之间夹设用于驱动上述支承臂的伸缩机构,如果上述伸缩机构处于伸长状态,则上述支承臂保持在上述承受角度位置,如果上述伸缩机构成为收缩状态,则上述支承臂位于上述举起角度位置。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与上述支承臂之间,夹设了使上述支承臂朝向上述举起角度位置弹性地偏倚的弹性偏倚机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臂的两侧,配设用于抵接并支承移乘者的双膝的膝接触支承部,在进行移乘时,在移乘者的双膝与上述膝接触支承部抵接的状态下,将上身接受到上述支承臂的上述上身支承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身支承部具备用于支承移乘者的上身的主体支承部;上述主体支承部,当上述支承臂处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时,保持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50~60度延伸的状态,当上述支承臂处于上述举起角度位置时,保持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朝向前方地向上方倾斜15~25度延伸的状态;上述支承臂,遍及上述承受角度位置中的上述主体支承部的倾斜角度与上述举起角度位置中的上述主体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差的范围地摆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身支承部的上述主体支承部的两端部,还设置向上方突出的突出支承部,上述突出支承部支承移乘者的两臂。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安装了用于覆盖上述支承构造体的前部的外壳,在上述外壳的上面上与上述支承臂的摆动范围对应地设置了开口,另外,在上述支承臂上安装了用于覆盖上述开口的细长的安全罩,上述安全罩伴随着上述支承臂的摆动在上述外壳的内侧沿上述开口移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旋转板的前端部设置用于使上述支承构造体移动的移动用小脚轮,上述移动用小脚轮在突出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自由,上述突出位置是从上述支承主体向下方突出地作用在地面上的位置;上述收纳位置是从此地面后退到上方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臂上,移动自由地设置了操作杆,并且与上述操作杆相关地旋回自由地设置了推压部件;另外在上述支承旋转板上,移动自由地设置了用于使上述移动用小脚轮位于上述突出位置的移动杆;上述移动用小脚轮安装在由上述移动杆摆动的摆动安装部件上,如果对上述操作杆进行拉操作,则上述推压部件位于作用位置,如果在此状态下将上述支承臂从上述承受角度位置摆动到上述举起角度位置,则上述推压部件经上述移动杆作用在上述摆动安装部件上,上述摆动安装部件向下方摆动,上述移动用小脚轮从上述收纳位置位于上述突出位置。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上述伸缩机构进行动作控制的操作单元设置在上述上身支承部。
CN201280021108.8A 2011-10-04 2012-10-01 自助型移乘装置 Active CN103501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0327A JP5278860B2 (ja) 2011-10-04 2011-10-04 自立支援型移乗装置
JP2011-220327 2011-10-04
PCT/JP2012/075325 WO2013051492A1 (ja) 2011-10-04 2012-10-01 移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1746A true CN103501746A (zh) 2014-01-08
CN103501746B CN103501746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04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108.8A Active CN103501746B (zh) 2011-10-04 2012-10-01 自助型移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78860B2 (zh)
KR (1) KR102014528B1 (zh)
CN (1) CN103501746B (zh)
SG (1) SG11201401281RA (zh)
WO (1) WO2013051492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3256A1 (zh) * 2014-08-14 2016-02-18 太仓市康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移位车
CN107847379A (zh) * 2015-07-17 2018-03-27 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 转移辅助装置
CN109152688A (zh) * 2016-12-06 2019-01-04 株式会社阿通普郎 移乘装置
CN109498321A (zh) * 2018-12-28 2019-03-22 北京星和众工设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载人移位机
CN109498320A (zh) * 2018-12-28 2019-03-22 北京星和众工设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起式移位机
CN109512612A (zh) * 2019-01-07 2019-03-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的伤员抢运机器人腰部起重关节
CN112752559A (zh) * 2018-10-04 2021-05-04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
CN114072116A (zh) * 2019-07-03 2022-02-18 有限会社工房Ryo 移乘装置
CN114557834A (zh) * 2017-03-14 2022-05-31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及辅助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65313A (ja) * 2013-07-11 2016-09-15 共栄プロセス株式会社 人体移送装置
JP6257462B2 (ja) * 2014-06-30 2018-01-10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移乗機
KR20160133191A (ko) * 2015-05-12 2016-11-2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이송용 보조로봇
JP6587444B2 (ja) * 2015-07-17 2019-10-09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移乗支援装置
WO2017199349A1 (ja) * 2016-05-17 2017-11-2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介助装置
DE102017109876A1 (de) * 2017-05-08 2018-11-08 Leonair Gmbh Umsetzhilfe für Personen mit geringer Rumpfstabilität
CN111315337B (zh) * 2017-12-06 2021-08-31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
US20220133565A1 (en) * 2018-12-17 2022-05-05 Hapai Transfer Systems Limited Patient monitoring device
JP7462887B2 (ja) * 2020-04-30 2024-04-08 矢崎化工株式会社 移乗装置
KR102577401B1 (ko) * 2021-09-27 2023-09-12 안왕근 척추 및 무릎용 재활 운동기구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5243A (ja) * 1998-10-29 2000-05-16 Hiroshi Takei 立ち上がり補助椅子
JP2000166977A (ja) * 1998-12-02 2000-06-20 Masaya Tatsuno 分離合体式移乗機能付き車椅子
US6119287A (en) * 1998-05-29 2000-09-19 Phillips; Barry S. Lift and transfer apparatus for a disabled person
JP2000296154A (ja) * 1999-04-15 2000-10-24 Tokuji Shibahara 負んぶ型介助器具
JP2002065766A (ja) * 2000-09-01 2002-03-05 Paramount Bed Co Ltd 手動式スタンドアップリフト
CN101568317A (zh) * 2007-03-28 2009-10-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乘辅助设备及具有多个支撑器机构的移乘辅助设备
CN101616651A (zh) * 2007-04-12 2009-12-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乘辅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27Y2 (zh) * 1984-11-09 1987-01-19
GB9212055D0 (en) * 1992-06-06 1992-07-22 Arjo Mecanaids Invalid hoist
JPH078287B2 (ja) * 1993-03-05 1995-02-01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移動型介護リフト
JPH0833678A (ja) * 1994-07-25 1996-02-06 Iura:Kk 患者移送用ストレッチャーにおける昇降装置
JP2746296B2 (ja) * 1995-05-15 1998-05-06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等における床部作動機構のリンク構造
JPH10192346A (ja) * 1997-01-10 1998-07-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乗機
JP2000084001A (ja) * 1998-09-16 2000-03-28 Hitachi Chem Co Ltd 起立補助装置
JP2003260087A (ja) * 2002-03-07 2003-09-16 Aisan Ind Co Ltd 車いす用電動フットレスト
JP4247341B2 (ja) * 2002-06-19 2009-04-02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回旋移乗式自動介助装置
JP4630119B2 (ja) * 2005-04-28 2011-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移乗支援装置
JP5317111B2 (ja) * 2009-06-03 2013-10-16 国立大学法人富山大学 人体把持具とそれを用いた移乗支援器具
JP2011078535A (ja) * 2009-10-06 2011-04-21 Muroto Tekkosho:Kk 起き上がり補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9287A (en) * 1998-05-29 2000-09-19 Phillips; Barry S. Lift and transfer apparatus for a disabled person
JP2000135243A (ja) * 1998-10-29 2000-05-16 Hiroshi Takei 立ち上がり補助椅子
JP2000166977A (ja) * 1998-12-02 2000-06-20 Masaya Tatsuno 分離合体式移乗機能付き車椅子
JP2000296154A (ja) * 1999-04-15 2000-10-24 Tokuji Shibahara 負んぶ型介助器具
JP2002065766A (ja) * 2000-09-01 2002-03-05 Paramount Bed Co Ltd 手動式スタンドアップリフト
CN101568317A (zh) * 2007-03-28 2009-10-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乘辅助设备及具有多个支撑器机构的移乘辅助设备
CN101616651A (zh) * 2007-04-12 2009-12-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乘辅助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3256A1 (zh) * 2014-08-14 2016-02-18 太仓市康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移位车
CN107847379A (zh) * 2015-07-17 2018-03-27 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 转移辅助装置
CN109152688B (zh) * 2016-12-06 2020-11-10 株式会社阿通普郎 移乘装置
CN109152688A (zh) * 2016-12-06 2019-01-04 株式会社阿通普郎 移乘装置
CN114557834A (zh) * 2017-03-14 2022-05-31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及辅助方法
CN114557834B (zh) * 2017-03-14 2023-09-26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及辅助方法
CN112752559A (zh) * 2018-10-04 2021-05-04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
CN109498320A (zh) * 2018-12-28 2019-03-22 北京星和众工设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起式移位机
CN109498321A (zh) * 2018-12-28 2019-03-22 北京星和众工设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载人移位机
CN109512612A (zh) * 2019-01-07 2019-03-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的伤员抢运机器人腰部起重关节
CN109512612B (zh) * 2019-01-07 2023-10-27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的伤员抢运机器人腰部起重关节
CN114072116A (zh) * 2019-07-03 2022-02-18 有限会社工房Ryo 移乘装置
CN114072116B (zh) * 2019-07-03 2024-01-30 有限会社工房Ryo 移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401281RA (en) 2014-08-28
JP5278860B2 (ja) 2013-09-04
JP2013078482A (ja) 2013-05-02
KR102014528B1 (ko) 2019-08-26
WO2013051492A1 (ja) 2013-04-11
CN103501746B (zh) 2016-08-17
KR20140077149A (ko) 2014-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1746A (zh) 移乘装置
RU224526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1720886B (zh) 轮椅用楼梯升降机
CN101258968B (zh) 零间隙躺椅机构
CN109152688B (zh) 移乘装置
CN203544098U (zh) 车辆的转向装置
JP6726874B2 (ja) 車椅子
EP2583651A1 (en) Wheelchair and bed
CN202858410U (zh) 附带辅助机构的坐具及坐具的支撑结构
US8075057B2 (en) Movement inducing module
JP2005198979A (ja) 椅子
JP6925923B2 (ja) 電動車両
CN101513377B (zh) 可放倒座椅
JP5278899B2 (ja) 車いす
JP5324983B2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キャスター付屋内移動装置
JP2018030508A (ja) 制御機構
US20060071440A1 (en) Mid drive scooter
CN115429559A (zh) 轮椅以及轮椅的行走方法
CN102119898A (zh) 一种助人站立装置及助人站立护理床
JP2009095639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式ベッド
JP4775018B2 (ja) 電動車椅子
JPH0120197Y2 (zh)
KR20200118852A (ko) 시중 장치
JPH0617629Y2 (ja) 座席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ための駆動機構
CN211722474U (zh) 一种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9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Da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ga

Patentee before: ARTPL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Address after: Room 202, 2nd Floor, Building 8, No. 568, Huaxu Road, Xujing Town,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Transferred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ga

Patentee before: Daji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