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8445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8445A
CN103378445A CN2013100255167A CN201310025516A CN103378445A CN 103378445 A CN103378445 A CN 103378445A CN 2013100255167 A CN2013100255167 A CN 2013100255167A CN 201310025516 A CN201310025516 A CN 201310025516A CN 103378445 A CN103378445 A CN 103378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main body
chamber
lance
terminal fitt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55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8445B (zh
Inventor
郑松
田中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8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8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8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8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可顺利地使其小型化。在壳体部(11)的腔室(19)的内表面设置撞杆(20)。撞杆(20)具有撞杆主体(21)和斜面部(22)。撞杆主体(21)形成从腔室(19)的内表面朝向前方且朝向腔室(19)的中心侧突出成悬臂状的形态。斜面部(22)形成与撞杆主体(21)的前端部连接且宽度比撞杆主体(21)的后端部窄的形态,具有位于面向腔室(19)内的位置并向前方且向离开腔室(19)中心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31)和位于与第一斜面(31)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并向前方向且向靠近腔室(19)中心的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32),并且,形成第一斜面(31)的宽度向前方逐渐变窄的呈前端变窄状的形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现有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具有腔室的壳体部;和从腔室内表面朝向前方且朝向腔室的中心侧突出成悬臂状的可挠曲的撞杆。在腔室内,从后方插入有端子配件,正常插入的端子配件利用撞杆而弹性地防止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34569号公报
但是,在要求连接器的小型化的情况下,例如,当使撞杆整体小型化时,撞杆对于端子配件的保持力降低,端子配件可能从腔室松脱。鉴于这种情况,例如,将撞杆的前端部形成切口而形成从腔室内表面退避的形状,在撞杆进行挠曲变形后,也可以避免撞杆的前端部干扰腔室内表面。但是,当将撞杆的前端部形成切口而小型化时,在异物从前方进入到腔室内后,撞杆的前端部可能受到异物干扰而破损。特别是在端子配件以半插入状态停留在腔室内、撞杆维持挠曲变形后的状态时,当保持器从前方进入到腔室内时,有时存在撞杆的前端部戳到保持器的前端部而易于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顺利地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如下特征,具备:壳体部,具有供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的腔室;撞杆主体,形成从所述腔室内表面朝向前方且朝向所述腔室的中心侧突出成悬臂状的形态,在向所述腔室内插入所述端子配件的过程中受到所述端子配件干扰而挠曲变形,并且,在所述端子配件正常插入到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弹性地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落;及呈前端变窄状的斜面部,形成与所述撞杆主体的前端部连接且宽度比所述撞杆主体窄的形态,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位于与所述腔室内相对的位置,朝着前方且向离开所述腔室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一斜面的宽度向前方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斜面位于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反一侧的位置,并朝着前方且向靠近所述腔室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发明效果
由于形成宽度窄的斜面部与撞杆主体的前端部连接、且在撞杆主体挠曲变形时斜面部的第二斜面从腔室内表面退避的形态,因此,能够确保撞杆主体的挠曲量,并且,实现壳体部的小型化。特别是由于斜面部为呈前端变窄状的形态,因此,即使假定腔室内表面为凹曲面等非平坦面的形状,也能够避免斜面部受到腔室内表面的干扰。另外,在撞杆主体挠曲变形时,即使异物从前方进入到腔室内,第一斜面也位于进入的异物的对面,因此,能够避免受到异物的干扰而引起的损伤。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顺利地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主视图。
图2是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从斜上方向观察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剖视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剖视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剖视图。
图6是从侧方观察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剖视图。
图7是在撞杆发生挠曲变形的状态下从侧方观察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剖视图。
图8是在保持器处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从侧方观察连接器内部的剖视图。
图9是在保持器处于主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从侧方观察连接器内部的剖视图。
图10是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1是保持器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壳体
11…壳体部
19…腔室
20…撞杆
21…撞杆主体
22…斜面部
31…第一斜面
32…第二斜面
36…贯通孔
38…凹部
70…保持器
74…突片
78…锁止突起
90…端子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如下进行具体化。
在腔室内表面的与第二斜面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在撞杆主体挠曲变形时供斜面部进入的凹部。由此,能够确保撞杆主体的较大挠曲量,并且充分实现壳体部的小型化。
在壳体部的与撞杆主体相向的位置形成有沿撞杆主体的挠曲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在壳体部从前方安装有通过限制撞杆主体的挠曲动作而二次地防止端子配件脱落的保持器,保持器具有锁止突起,锁止突起弹性地嵌入贯通孔内且与贯通孔的前端卡止,由此,可防止保持器从壳体部脱落。例如,在撞杆主体成形时,考虑到壳体部的小型化,有时在壳体部上形成由于拉拔模具而产生的贯通孔。根据上述说明,该贯通孔兼用为用于将保持器保持在壳体部的锁止结构,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专用的锁止结构,可简化壳体部的构成。
<实施例>
通过图1~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10、保持器70和端子配件90。
连接器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具有块状的壳体部11和包围壳体部11周围的筒状的嵌合筒部12。如图6所示,在壳体部11和嵌合筒部12之间,形成有可与未图示的配对连接器嵌合的向前方开口的嵌合空间13。另外,在连接器壳体10的后部形成有相互连结壳体部11及嵌合筒部12的连结部14。
如图2所示,在嵌合筒部12的上壁形成有开口部15,在开口部15的内部露出地配置有锁止臂16。锁止臂16可以以与开口部15的宽度方向两端连结的一对支撑部17为支点而向上下方向挠曲变形。当连接器壳体10正常嵌合于配对连接器时,锁止臂16将设于配对连接器的未图示的锁止支承部弹性地卡止,由此,两连接器保持嵌合状态。
如图6所示,在壳体部11的外周面的紧邻连结部14的前侧位置,沿周向形成有阶梯部18。壳体部11中由阶梯部18分成的前方区域的壁厚形成得比后方区域薄,如图9所示,在该前方区域的外周面,从前方安装有橡胶制的密封圈60,进而安装保持器70。密封圈60在阶梯部18和保持器70之间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且在壳体部11的外周面和配对连接器之间被弹性压缩,由此来发挥对连接器间进行液密密封的作用。
如图6所示,在壳体部11内部沿前后方向贯通地形成有多个腔室19。如图1所示,各腔室19沿上下方向形成多级且沿宽度方向形成多列地排列配置。从后方向各腔室19内插入端子配件90。
端子配件90对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成形,如图9所示,具有连接部91和套管部92。连接部91形成供安装于配对连接器的未图示的配对端子配件的接片插入并连接的筒状的形态。套管部92通过压接而与位于连接部91的后方且在电线100的末端部露出的芯线连接,且在其后方通过压接而与嵌装于电线100末端部的被覆层的橡胶塞200连接。
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部11的腔室19的内表面一体形成有撞杆20。撞杆20由撞杆主体21和宽度比撞杆主体21窄的斜面部22构成。撞杆主体21形成从腔室19的内表面的下壁23向处于腔室19的中心侧的上方突出、并且从该下壁23向前方突出的悬臂状的形态。而且,撞杆主体21可以以与腔室19内表面一体连结的厚壁的后端部24为支点向上下方向挠曲变形,如图6所示,在自然状态下大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撞杆主体21的下方,在其与相向的腔室19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挠曲空间25。
另外,在撞杆主体21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有卡止突起26。当端子配件90插入腔室19内时,如图7所示,插入过程中的端子配件90受到卡止突起26的干扰,撞杆主体21以后端部24为支点在挠曲空间25挠曲变形。然后,如图8所示,当端子配件90正常插入到腔室19内时,撞杆主体21弹性恢复,卡止突起26与连接部91可卡止地配置,由此,端子配件90在腔室19内被保持为防脱状态。
如图3及图6所示,在撞杆主体21的下表面形成有成为从撞杆主体21的后端部24向前方逐渐上升的斜度(逐渐接近腔室19中心的斜度)的基础斜面27。通过设置该基础斜面27,撞杆主体21的前端部成为薄壁的形态。另外,在撞杆主体21的前端面形成有成为朝向前方逐渐下降的斜度(逐渐远离腔室19中心的斜度)的锥形的主体侧斜面28。
如图3及图5所示,斜面部22具有大致棱柱状的肋29,该肋29与撞杆主体21的基础斜面27一体连结,并处于基础斜面27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且大致在基础斜面27的整个全长上延伸。如图6所示,肋29后部的下表面(除去后述的第二斜面32的部分)在撞杆主体21处于自然状态时大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如图6所示,斜面部22前端面的大致上半部形成了成为朝向前方逐渐下降的斜度的锥形的第一斜面31,斜面部22的前端面的大致下半部形成了成为朝向前方逐渐上升的斜度的锥形的第二斜面32。第一斜面31与主体侧斜面28的下端连接,并相对于前后方向以比主体侧斜面28稍微急剧的斜度倾斜。另外,第二斜面32与第一斜面31的下端连接,并相对于前后方向以较平缓的斜度倾斜且细长地延伸。如图7所示,当撞杆主体21在端子配件90插入过程中挠曲变形时,第一斜面31大致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第二斜面32大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
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斜面31形成从与主体侧斜面28连接的上端到下端逐渐缩小槽宽的主视图为梯形的形态,详细地讲,是主视图为等腰梯形的形态。第一斜面31的上端与主体侧斜面28的下端大致相同宽度地连接,与撞杆主体21的宽度尺寸一致。另一方面,第一斜面31的下端与肋29的宽度尺寸一致。
如图1所示,第二斜面32形成从与第一斜面31的下端连接的上端到下端以相同宽度延伸的主视图为四边形的形态。因此,第二斜面32的宽度尺寸与肋29的宽度尺寸相同。
另外,如图5所示,斜面部22具有从肋29的两侧面到第一斜面31的两侧缘进行扩展的一对锥形的第三斜面33。通过两个第三斜面33规定了第一斜面31的宽度尺寸,且确保了斜面部22的前端部的強度。另外,斜面部22通过形成于其前端部的第一斜面31、第二斜面32及两个第三斜面33呈现出前端变窄状的形态。
如图8所示,在壳体部11的前端形成有使端子配件90停止向前的前壁34。另外,如图1及图6所示,在壳体部11前端的前壁34的下方开口而形成有起模孔35。起模孔35是用于成形撞杆20的未图示的模具向前方通过而成的,位于撞杆20的前方。
另外,图3及如图6所示,在壳体部11的上壁上,在与上层腔室19相向的位置上下贯通地形成有贯通孔36。贯通孔36是用于成形撞杆20的未图示的模具向后方通过而成的,配置于与上层撞杆20相向的位置。另外,贯通孔36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后方开口的形态。如图9所示,贯通孔36的前端形成通过保持器70的后述的锁止突起78进行弹性卡止的卡止缘37。
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部11的腔室19内表面的下壁23上,在与撞杆20的斜面部22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凹部38。凹部38形成如下的形态:在上层的腔室19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将下壁23上下贯通、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后方开口。凹部38的前面由前壁34封闭。而且,凹部38具有能与斜面部22的前端部嵌合的大小。当撞杆主体21在端子配件90的插入过程中挠曲变形时,斜面部22进入凹部38内。另外,如前所述,斜面部22为呈前端变窄状的形态,因此,如图4所示,凹部38的宽度尺寸足够小于撞杆主体21的宽度尺寸。
接着,对保持器70进行说明。保持器7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0及图11所示,作为整体形成盖状,并具有前板部71、从前板部71的外周缘向后方突出的筒状的周板部72。而且,保持器70从前方安装于壳体部11,可以从图8所示的临时卡止位置向图9所示的最终卡止位置移动。
前板部71以覆盖壳体部11的前表面的方式配置,在每个与各腔室19相向的位置都具有窗孔73。从前方朝各窗孔73插入配对端子配件的接片,所插入的接片通过各窗孔73被引导至腔室19内。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前板部71的后表面突出地形成有多个突片74。各突片74形成从各窗孔73的下缘向后方突出的形态。在各突片74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有底的凹处75。凹处75在主视图中呈四边形,且形成在突片74的后端开口的形态。
如图8所示,当保持器70处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前板部71从壳体部11的前面分离地配置,突片74位于撞杆20的挠曲空间25的前方。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保持器70位于最终卡止位置时,前板部71嵌装于起模孔35而构成壳体部11的前端,且各突片74进入各撞杆20的挠曲空间25。此时,各撞杆20的斜面部22嵌入各突片74的凹处75,限制各撞杆20的挠曲动作及浮动。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周板部72的上壁,沿宽度方向形成有一对锁止部77。两个锁止部77分开配置于周板部72上壁的前部和后部,成为壁厚比周围更薄的形态。另外,在锁止部77的下表面突出地形成有爪状的锁止突起78。而且,锁止部77可以在进入到两肋的切口79之间沿上下方向挠曲变形。
当保持器7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后侧的锁止部77的锁止突起78弹性地嵌入贯通孔36并以能够与卡止缘37卡止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如图9所示,当保持器70处于最终卡止位置时,前侧的锁止部77的锁止突起78弹性地嵌入贯通孔36并以能够与卡止缘37卡止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可以在临时卡止位置及最终卡止位置这两个位置来防止保持器70从壳体部11脱落。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保持器70停留于临时卡止位置,在该状态下,从后方朝壳体部11的腔室19内插入端子配件90。如图7所示,在端子配件90的插入过程中,撞杆主体21挠曲变形,斜面部22进入到凹部38内,由此,避免撞杆20受到腔室19内表面的干扰。在该情况下,能够与斜面部22进入凹部38内的量对应地增加撞杆20的挠曲量,且能够减小壳体部11的高度尺寸。而且,当撞杆主体21进行挠曲变形时,斜面部22的第二斜面32以从腔室19内表面退避的方式与凹部38的内底面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撞杆20的挠曲量,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部11的高度尺寸。
当端子配件90正常插入到腔室19内时,撞杆主体21弹性恢复,卡止突起26以能够与端子配件90卡止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可初次防止端子配件90从腔室19内脱落。在该状态下,保持器70压入到最终卡止位置。当保持器70达到最终卡止位置时,各突片74进入挠曲空间25,如图9所示,向各突片74的凹处75插入斜面部22,以限制各撞杆20的挠曲动作,其结果为,可二次地防止端子配件90脱落。另外,突片74进入起模孔35内而构成腔室19的下壁23,由此,端子配件90的前端部被突片74从下方支撑并定位于腔室19内。
上述说明中,如果端子配件90未到达正常插入位置而是停留在半插入位置时,如图7所示,撞杆主体21保持挠曲变形后的状态。此时,撞杆20的第一斜面31与突片74的后表面大致平行地相对配置。因此,即使要将保持器70压入最终卡止位置,突片74的后表面也与第一斜面31大致面接触,限制保持器70的进一步的移动操作。因此,通过保持器70的移动操作受到限制,能够了解到端子配件90未到达正常插入位置。在该情况下,第一斜面31的宽度越向上端侧越宽,并处于与突片74相对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保持器70的移动操作。另外,第一斜面31成为与突片74大致面接触的状态,因此,可避免斜面部22破损。
另外,在从腔室19内抽出端子配件90时,保持器70向临时卡止位置退避,在该状态下,从前方朝腔室19内插入未图示的夹具。于是,夹具在撞杆主体21的主体侧斜面28上滑动,根据情况,在斜面部22的第一斜面31上滑动。由此,向下方按下撞杆20,解除卡止突起26和端子配件90的卡止状态。在此状态下,通过向后方拉伸电线100,可以从腔室19取出端子配件90。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例,形成宽度窄的斜面部22与撞杆主体21前端部的下表面连接、且斜面部22的第二斜面32在撞杆主体21挠曲变形时从腔室19内表面退避的形态,因此,能够确保撞杆主体21的挠曲量,且实现壳体部11的小型化。特别是,斜面部22为呈前端变窄状的形态,因此,易于避免受到腔室19内表面的干扰。
另外,在撞杆主体21挠曲变形时,当保持器70从前方进入腔室19内时,突片74与第一斜面31大致面接触,因此,可避免受到保持器70的干扰而引起斜面部22破损的情况。
另外,在壳体部11中形成因拉拔模具而产生的贯通孔36,贯通孔36的前端作为将保持器70保持在临时卡止位置及最终卡止位置的卡止缘37而发挥作用,因此,贯通孔36与另行设置专用的锁止结构相比,简化了壳体部11的构成。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是下述的方式。
(1)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及第三斜面也可以不是直线状的锥面,而是曲面。
(2)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也可以相互不连接,而是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配置其它的面。
(3)也可以是第二斜面的宽度尺寸沿高度方向变化的方式。
(4)保持器也可以是在嵌入凹部内且能够与凹部前端卡止的位置具有锁止突起的构成。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部,具有供端子配件从后方插入的腔室;
撞杆主体,形成从所述腔室内表面朝向前方且朝向所述腔室的中心侧突出成悬臂状的形态,在向所述腔室内插入所述端子配件的过程中受到所述端子配件干扰而挠曲变形,并且,在所述端子配件正常插入到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弹性地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落;及
呈前端变窄状的斜面部,形成与所述撞杆主体的前端部连接且宽度比所述撞杆主体窄的形态,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位于与所述腔室内相对的位置,朝着前方且向离开所述腔室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一斜面的宽度向前方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斜面位于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反一侧的位置,并朝着前方且向靠近所述腔室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腔室内表面上的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在所述撞杆主体挠曲变形时供所述斜面部进入的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部上的与所述撞杆主体相向的位置,形成有沿所述撞杆主体的挠曲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在所述壳体部上,从前方安装通过限制所述撞杆主体的挠曲动作而二次地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脱落的保持器,
所述保持器具有锁止突起,所述锁止突起弹性嵌入所述贯通孔内且卡止在所述贯通孔的前端,由此,防止所述保持器从所述壳体部脱落。
CN201310025516.7A 2012-04-26 2013-01-22 连接器 Active CN103378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1374 2012-04-26
JP2012101374A JP5754412B2 (ja) 2012-04-26 2012-04-2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8445A true CN103378445A (zh) 2013-10-30
CN103378445B CN103378445B (zh) 2015-11-04

Family

ID=4932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5516.7A Active CN103378445B (zh) 2012-04-26 2013-01-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17111B2 (zh)
JP (1) JP5754412B2 (zh)
CN (1) CN103378445B (zh)
DE (1) DE10201300412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752A (zh) * 2015-06-30 2015-09-23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机
CN106953190A (zh) * 2017-03-03 2017-07-1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接触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壳体
CN107342474A (zh) * 2016-04-28 2017-11-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980403A (zh) * 2017-12-07 2019-07-05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电插头连接器
CN11032360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结构及接触件
CN110620306A (zh) * 2018-06-18 2019-12-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224256A (zh) * 2018-11-26 2020-06-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3380B2 (ja) * 2012-07-25 2016-06-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25891B2 (ja) * 2013-05-07 2017-05-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の保持構造
JP5700071B2 (ja) * 2013-06-05 2015-04-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
JP6061148B2 (ja) * 2013-11-28 2017-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87873B2 (ja) * 2014-03-28 2017-08-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02327B2 (ja) * 2014-03-31 2018-03-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3871530U (zh) * 2014-05-29 2014-10-08 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WO2016087579A1 (de) * 2014-12-03 2016-06-09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Steckverbindung mit verbessertem verriegelungselement
JP2017079167A (ja) * 2015-10-21 2017-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70446B2 (ja) * 2016-06-15 2020-03-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816668B2 (ja) 2017-07-11 2021-01-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19050169A (ja) * 2017-09-12 2019-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3499654B1 (en) * 2017-12-13 2023-09-06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assembly
JP7424247B2 (ja) * 2020-08-26 2024-01-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80716B2 (ja) * 2021-01-21 2024-05-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7963A1 (en) * 1993-12-07 1995-06-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mber
US6165011A (en) * 1998-01-21 2000-12-26 Yazaki Corporation Double-retaining connector
CN1610191A (zh) * 2003-10-16 2005-04-27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060063414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Kazuhiro Goto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positioning assurance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032Y2 (ja) * 1991-09-26 1999-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645630B2 (ja) * 1992-07-24 1997-08-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335716B2 (ja) 1993-07-19 2002-10-21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壁 体
JPH0963701A (ja) * 1995-08-21 1997-03-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397298B2 (ja) * 1998-08-20 2003-04-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83947B2 (ja) * 1999-12-27 2008-04-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3724635B2 (ja) * 2000-10-12 2005-1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852690B2 (ja) * 2002-02-15 2006-12-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88189B2 (ja) * 2003-04-14 2008-05-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56121B2 (ja) * 2011-06-02 2015-01-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7963A1 (en) * 1993-12-07 1995-06-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mber
US6165011A (en) * 1998-01-21 2000-12-26 Yazaki Corporation Double-retaining connector
CN1610191A (zh) * 2003-10-16 2005-04-27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060063414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Kazuhiro Goto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positioning assurance member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752A (zh) * 2015-06-30 2015-09-23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机
CN104934752B (zh) * 2015-06-30 2017-05-10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机
CN107342474A (zh) * 2016-04-28 2017-11-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342474B (zh) * 2016-04-28 2019-09-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953190A (zh) * 2017-03-03 2017-07-1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接触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壳体
CN109980403A (zh) * 2017-12-07 2019-07-05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电插头连接器
CN109980403B (zh) * 2017-12-07 2021-05-28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电插头连接器
CN11032360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结构及接触件
CN110620306A (zh) * 2018-06-18 2019-12-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224256A (zh) * 2018-11-26 2020-06-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88542A1 (en) 2013-10-31
JP5754412B2 (ja) 2015-07-29
JP2013229224A (ja) 2013-11-07
CN103378445B (zh) 2015-11-04
DE102013004127A1 (de) 2013-10-31
US9017111B2 (en) 201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8445A (zh) 连接器
CN101872914B (zh) 端子接头及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
CN102957003B (zh) 端子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437457B (zh) 连接器
US8210873B2 (en) Connector
US10566725B2 (en) Connector with laterally mounted retainer for supporting and locking a terminal fitting
CN101505019B (zh) 具有调准板的连接器
CN103339804A (zh) 无应力连接器位置确保装置和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CN101335402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KR101274793B1 (ko) 커넥터
CN101212104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8708739B2 (en) Connector
CN101436727B (zh) 一种连接器
CN101640343B (zh) 短路端子、连接器和短路方法
KR101590735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3001036A (zh) 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02810784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3811909A (zh) 连接器
CN103368009A (zh) 连接器
CN1756000B (zh) 一种端子接头以及使用这种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01385205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1335405B (zh) 短路端子、连接器以及其组装方法
CN104103941A (zh) 连接器
US7717758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and retainer locking surfaces aligned oblique to movement direction of retainer
CN103262351B (zh) 防止滑出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