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5571A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5571A
CN103715571A CN201310463817.8A CN201310463817A CN103715571A CN 103715571 A CN103715571 A CN 103715571A CN 201310463817 A CN201310463817 A CN 201310463817A CN 103715571 A CN103715571 A CN 103715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electric connector
substrat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38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5571B (zh
Inventor
大迫彻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5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5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提供不使连接器破损能以简单操作进行连接器嵌合的电连接器组装体。连接器嵌合过程中,缆线用电连接器(1)维持横向姿态从上方被导入电路基板用连接器(2),边使锁止突部(13A)与基板侧侧壁(15)的侧面抵接而使弹性臂部(13)弹性变位边朝下方移动,连接器嵌合完成时,锁止突部(13A)到达锁止凹部(31F)的位置,弹性臂部(13)弹性变位量减少,锁止突部(13A)与锁止凹部(31F)的边缘部形成能卡止的状态,限制缆线用电连接器(1)朝上方移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缆线用电连接器(1)成为倾斜姿态,锁止突部(13A)与锁止凹部(31F)的边缘部间的能卡止的状态解除,容许缆线用电连接器(1)朝拔出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装配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与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这种电连接器组装体。该专利文件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装配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的插座连接器(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保持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相对于上述安装面平行地朝后方伸出的缆线的前端侧部分的缆线连接器(缆线用电连接器)。在该专利文献1中,设置于缆线连接器的壳体的两侧壁(缆线侧侧壁)的外侧面的锁止突部进入到设置于接纳上述缆线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的两侧壁(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的锁止槽部,且位于与形成在该锁止槽部的突出部能够卡止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缆线连接器不经意的脱出。
上述插座连接器的锁止槽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上方各下方敞开的方式从上述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没入而形成。并且,上述突出部在该锁止槽部的前缘的上部朝后方以朝该锁止槽部内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连接器嵌合时,缆线连接器在保持前端侧抬起的倾斜姿态的状态下从上方被导入插座连接器。进而,缆线连接器的锁止突部不与插座连接器的突出部干涉地进入到锁止槽部内。当上述锁止突部在锁止槽部内到达最下方位置时,缆线连接器的前端侧下降而成为与电路基板平行的横向姿态。结果,上述锁止突部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突出部的正下方,利用上述突出部限制上述横向姿态下的上述锁止突部朝上方移动。因而,即便缆线被朝上方抬起时,通过上述锁止突部卡止于上述突出部,能够防止缆线连接器的不经意的脱出。进而,在拔出连接器时,将横向姿态的缆线连接器的前端侧抬起而使该缆线连接器成为倾斜姿态,使上述锁止突部朝不与上述突出部卡止的位置移动,由此能够拔出缆线连接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7604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件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中,在连接器嵌合时,首先,需要使缆线连接器成为倾斜姿态。但是,近年来,连接器存在小型化的倾向,难以进行使缆线连接器成为倾斜姿态的操作,存在该缆线连接器在不经意间以接近水平的横向姿态被导入插座连接器的情况。并且,假设在进行将缆线连接器在保持横向姿态的状态下压入插座连接器这样的误操作的情况下,意欲在缆线连接器的锁止突部和插座连接器的突出部相互干涉的状态下承受来自上方的外力而强行压入,存在该锁止突部以及突出部破损的忧虑。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鉴于上述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连接器破损、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接器嵌合的具备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和缆线用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装配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以及缆线用电连接器,该缆线用电连接器沿相对于上述安装面成直角且朝向下方的嵌合方向从上方与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连接。
在这种电连接器组装体中,在本发明中,缆线用电连接器具有缆线侧壳体,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该缆线侧壳体保持与上述安装面平行地从该缆线侧电连接器朝后方伸出的缆线的前端侧部分,该缆线侧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在上述壳体主体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缆线侧侧壁;以及弹性臂部,该弹性臂部从上述缆线侧侧壁彼此的对置方向亦即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上述壳体主体的两侧部伸出,且能够在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上述弹性臂部形成有朝向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呈突起状的锁止突部,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具有基板侧壳体,在上述基板侧壳体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基板侧侧壁,该基板侧壳体能够在形成于上述基板侧侧壁彼此之间的接纳部接纳上述缆线用电连接器的至少壳体主体,上述基板侧侧壁在与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从该基板侧侧壁的侧面没入的锁止凹部,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上述缆线用电连接器在维持缆线的伸出方向与电路基板平行的横向姿态的状态下从上方被导入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一边使上述锁止突部与上述基板侧侧壁的侧面抵接而使上述弹性臂部弹性变位一边朝下方移动,在连接器嵌合完成时,上述锁止突部到达锁止凹部的位置,上述弹性臂部的弹性变位量减少,由此,上述锁止突部与上述锁止凹部的边缘部形成为能够卡止的状态,从而限制上述缆线用电连接器朝上方移动,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上述缆线用电连接器形成为该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前端位于相比后端靠上方的位置的倾斜姿态,由此,上述锁止突部与上述锁止凹部的边缘部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被解除,容许上述缆线用电连接器朝相对于上述嵌合方向朝后方倾斜且从电路基板离开的拔出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中,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形成于弹性臂部,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上述锁止突部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基板侧侧壁的侧面抵接而使上述弹性臂部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弹性变位,因此,通过将缆线用电连接器在保持横向姿态的状态下下朝下方压入而使连接器彼此嵌合。因而,不需要使缆线用电连接器成为在前端侧抬起那样的倾斜姿态,能够在保持横向姿态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连接器嵌合操作。并且,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上述弹性臂部弹性变位,因此,不会对两个连接器作用有过强的外力,连接器不会破损。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形成于基板侧侧壁的外侧面,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弹性臂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位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接纳部外,锁止突部形成于上述弹性臂部的面中的与上述基板侧侧壁的外侧面对置的面。还可以构成为: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形成于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弹性臂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位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接纳部内,锁止突部形成于上述弹性臂部的面中的与上述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对置的面。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对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在该锁止凹部的后方侧内缘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随着趋向后方而上述锁止凹部的深度减少的方式倾斜,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利用上述锁止凹部的上侧内缘限制设置于处于横向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朝上方移动,并且,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上述倾斜面与处于倾斜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抵接而使弹性臂部弹性变位,从而容许上述锁止突部朝拔出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缆线用电连接器即便在横向姿态下也能够与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但在连接器拔出时成为倾斜姿态。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在上述锁止凹部设置倾斜面,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当使缆线用电连接器成为倾斜姿态时,借助该动作,锁止凹部一边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的倾斜面抵接一边移动,因此,朝上述锁止凹部的深度变小的方向逐渐改变位置。结果,弹性臂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弹性变位。因而,锁止突部容易越过上述倾斜面朝拔出方向移动而朝锁止凹部外脱出,因此能够容易地拔出缆线用电连接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形成为:当从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时,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以随着趋向上方而朝后方倾斜地延伸且在上方敞开的方式从基板侧侧壁的侧面没入,上述锁止凹部的前方内缘在该前方内缘的靠上端的位置具有朝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利用上述突出部限制处于横向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朝上方移动,并且,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容许处于倾斜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朝拔出方向移动。
通过像这样使锁止凹部朝后方倾斜并在上方敞开,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当使缆线用电连接器成为倾斜姿态时,锁止突部不与锁止凹部的突出部干涉而容易地朝拔出方向移动从而朝锁止凹部外脱出,因此能够容易地拔出缆线用电连接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保持横向姿态的状态下压入缆线用电连接器,能够使连接器彼此嵌合。因而,不需要使缆线用电连接器成为倾斜姿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过连接器嵌合操作。并且,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弹性臂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弹性变位,因此,不会对两个连接器作用有过强的外力,能够防止连接器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3中,(A)是将设置于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弹性臂部放大示出的立体图。(B)是从内侧面侧观察(A)的弹性臂部的立体图。(C)是仅将设置于(A)的弹性臂部的后方锁止突部抽出并使之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与基板连接器的锁止凹部对置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从后方侧观察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后视图,(A)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B)示出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
图5是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剖视图,(A)示出与连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截面,(B)示出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截面,(C)示出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截面。
图6是将图5所示的锁止突部与锁止凹部的卡止部分的截面放大示出的图,(A)至(C)分别将图5的(A)至(C)的上述卡止部分放大示出。
图7中,(A)是连接器拔出过程中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剖视图,示出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剖视图,(B)是(A)的锁止突部与锁止凹部的卡止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从前方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9是从前方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10是从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图9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侧视图,(A)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B)示出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C)示出连接器拔出过程中的状态。
标号说明:
1、101、201:缆线连接器(缆线用电连接器);2、102、202:基板连接器(基板侧电连接器);10、110、210:缆线侧壳体;11、111、211:主体部(壳体);13、113、213:弹性臂部;13A、113A、213A:后方锁止突部(锁止突部);15、115、215:缆线侧侧壁;30、130、230:基板侧壳体;31、131、231:基板侧侧壁;31F、131F、213F:后方锁止凹部(锁止凹部);31F-1、131F-1:上侧内壁面(上侧内缘);31F-2、131F-2:倾斜面;231F-1: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从与缆线的伸出侧相反侧亦即前方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由缆线用电连接器和基板用电连接器构成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并且,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在该图1、图2中,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根缆线C中的一根被朝后方(图1中的右上方,图2中的右下方)拔出的状态加以示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缆线用电连接器1(以下称作“缆线连接器1”),在该缆线用电连接器1连接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根)缆线;以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2(以下称作“基板连接器2”),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2装配在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上。缆线连接器1能够沿与上述安装面成直角且朝向下方的嵌合方向(参照图1、图2的箭头)从上方与基板连接器2嵌合连接。
缆线连接器1具有电绝缘材料制的缆线侧壳体10。接线有缆线C的缆线侧端子20从后方插入于该缆线侧壳体10,由此,该缆线侧壳体10保持该缆线侧端子20。即,缆线侧壳体10间接地保持缆线C。
缆线侧端子20通过对冲裁加工后的金属板进行弯曲而制作,具有构成该缆线侧端子20的上表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部21,以及从后方朝向前方依次从该基部21的两侧缘成对地延伸的保持部22、压接部23以及接触部24。设置于缆线侧端子20的后端侧的一对保持部22以紧固缆线C的外套的前端侧部分的方式弯曲,从而对缆线C进行保持。设置于缆线侧端子2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一对压接部23以紧固在缆线C的前端侧从外皮露出的芯线(在图5的(A)中未图示)的方式弯曲,从而与该芯线压接接线。设置于缆线侧端子20的前端侧的一对接触部24以在相互接近后朝上方折返而在内方形成对置夹压片的方式弯曲。上述接触部24在上述夹压片彼此之间夹压设置于后述的基板连接器2的基板侧端子40的板状的对应接触部41从而与该对应接触部41接触(参照图5的(A))。
缆线侧壳体10具有:形成为近似长方体外形的主体部11;从该主体部11朝前方突出的操作部12;以及从主体部11的两侧部伸出的弹性臂部13。对于主体部11,从图2可知,沿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排列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后方开口的多个端子孔14,与缆线C接线的缆线侧端子20朝前方插入于端子孔14。端子孔14也在缆线侧壳体10的前部朝下方开口(未图示),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容许设置于基板连接器2的基板侧端子40的对应接触部41从下方经过该开口进入到端子孔14。
主体部11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具有两个缆线侧侧壁15,这两个缆线侧侧壁15具有相互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缆线侧侧壁15的外侧面以后半部相对于前半部呈台阶状的方式没入,且后半部位于相比前半部靠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从图2可清楚得知,形成在上述前半部和上述后半部的边界形成的台阶部、且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面,形成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能够朝向后方而与后述的基板连接器2的被卡止面31A卡止的卡止面15A。对于上述前半部,在该前半部的外侧面的靠前端的位置、且是上下方向中间位置,形成有从该外侧面突出的前方锁止突部15B。该前方锁止突部15B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能够朝向上方而卡止于后述的基板连接器2的前方锁止凹部31B。
前方锁止突部15B的下表面构成随着趋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而朝上方倾斜的倾斜面,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作为将前方锁止突部15B朝前方锁止凹部31B引导的引导面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前方锁止突部15B的上表面构成随着趋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而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作为将前方锁止突部15B朝前方锁止凹部31B外引导的引导面发挥功能。
操作部12从主体部11的前壁16的上部朝前方突出,且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延伸。如后所述,在拔出连接器时,利用操作部12将处于嵌合状态的缆线连接器1朝上方抬起而使其成为倾斜姿态,由此来进行拔出操作。
弹性臂部13在缆线侧侧壁15的靠后端的位置处从该缆线侧侧壁15的外侧面的上部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延伸而后以前端部朝向下方的方式弯曲,该前端部能够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弹性变位。在该弹性臂部13的内侧面(与缆线侧侧壁15的外侧面对置的面)的靠下端的位置,形成有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方(朝向缆线侧侧壁15的外侧面的方向)突出的后方锁止突部13A(参照图3的(A)~(C))。
图3的(A)是将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连线连接器1的弹性臂部13的前端部放大示出并从外侧观察的立体图。在该图中,用虚线示出设置于该弹性臂部13的前端部的内侧面的后方锁止突部13A。图3的(B)是从内侧面侧观察图3的(A)的弹性臂部13的立体图。图3的(C)是仅将设置于图3的(A)的弹性臂部13的后方锁止突部13A抽出并使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与基板连接器2的锁止凹部对置而示出的立体图。
从图3的(A)~(C)可知,后方锁止突部13A从与弹性臂部13的内侧面一体连结的基部朝向缆线侧侧壁15以具有前端的方式突出。并且,后方锁止突部13A形成为随着在作为其突出方向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方趋向前端而在前后方向观察时的上下方向尺寸减小的尖细形状,作为整体而朝上方倾斜地延伸(参照图4的(A))。
此处,基于图3的(C)对后方锁止突部13A的各面13A-1~5的形状进行说明。在图3的(C)中,画有斜线的面13A-0是位于弹性臂部13的内侧面的作为基部的基面。后方锁止突部13A若包含基面13A-0在内则构成六面体。后方锁止突部13A的上表面13A-1形成为随着趋向前方(在图3的(C)中为左下方)而缓慢地趋向下方的凸弯曲面,且在后方锁止突部13A的突出方向上随着趋向前端(在图3的(C)中为左上方)而朝上方倾斜(参照图4的(A))。并且,下表面13A-2形成为随着趋向前端而朝上方倾斜的平坦面,且其倾斜角度大于上表面13A-1的倾斜角度(参照图4的(A))。并且,前端面13A-3形成为三角形状的平坦面,后端面13A-4形成为朝后方凸弯曲的弯曲面。并且,前端面13A-5由上边弯曲的平坦面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锁止突部13A包含基面13A-0在内而形成六面体,但代替与此,也可以形成为后方锁止突部的外表面在各面彼此邻接的边界位置处弯曲并相互连续。
返回图1、图2,对基板连接器2进行说明。基板连接器2具有:电绝缘材料制的基板侧壳体30;以及由该基板侧壳体30保持的基板侧端子40以及固定件50。基板侧壳体30具有: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的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基板侧侧壁31;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且将该基板侧侧壁31的前端彼此连结在一起的前壁32;以及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且将上述基板侧侧壁31的前半部的下端彼此连结在一起的底壁33。形成于两个基板侧侧壁31彼此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从上方接纳缆线侧壳体10的主体部11的接纳部34。
从图1、图2可清楚得知,对于基板侧侧壁31的内侧面(形成接纳部34的面),前半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比后半部靠外侧的位置,从图1可清楚得知,形成在上述前半部和上述后半部的边界形成的台阶部、且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面,形成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能够从后方与缆线连接器1的卡止面15A卡止的被卡止面31A。
对于基板侧侧壁31的内侧面,在构成前半部以及后半部的各自的上端面与内侧面的边界的棱部部分形成有随着趋向下方而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方倾斜的前方倾斜面31C、后方倾斜面31D(也总称为“倾斜面31C、31D”)。倾斜面31C、31D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将缆线连接器1的主体部11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朝基板连接器2的接纳部34内引导。并且,前方倾斜面31C中的靠前端的位置的倾斜面作为用于将缆线连接器1的前方锁止突部15B朝后述的前方锁止凹部引导的前方锁止引导面31C-1发挥功能。
对于基板侧侧壁31的内侧面,在前方锁止引导面31C-1的下方位置形成有从上述内侧面没入的前方锁止凹部31B。该前方锁止凹部31B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接纳缆线连接器1的前方锁止突部15B,且能够借助前方锁止凹部31B的上侧内壁面在上方与前方锁止突部15B卡止。
在基板侧侧壁31的外侧面,在与缆线连接器1的后方锁止突部13A对应的靠后端位置处的形成上端面和外侧面的边界的棱部部分,形成有随着趋向下方而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倾斜的后方锁止引导面31E。该后方锁止引导面31E将上述后方锁止突部13A朝后述的后方锁止凹部并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引导。
并且,对于基板侧侧壁31的外侧面,在后方锁止引导面31E的下方位置形成有从上述外侧面没入且朝下方敞开的后方锁止凹部31F。该后方锁止凹部31F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接纳缆线连接器1的后方锁止突部13A,且能够借助后方锁止凹部31F的上侧内壁面31F-1在上方与后方锁止突部13A卡止。上述上侧内壁面31F-1形成为当从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时与上述后方锁止突部13A的上表面13A-1对应地随着趋向前方而朝下方弯曲的凹弯曲面(参照图6的(B))。并且,从图6的(C)可清楚得知,上侧内壁面31F-1当从前后方向观察时随着趋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方(图6(C)中的右方)而朝上方倾斜。并且,从图1可知,在后方锁止凹部31F的后方侧内缘形成有以随着趋向后方而后方锁止凹部31F的深度减少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31F-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6的(C)可知,缆线连接器1的后方锁止突部13A的上表面13A-1与基板连接器2的后方锁止凹部31F的上侧内壁面31F-1的各个相对于弹性臂部13的内侧面、进而相对于后方锁止凹部31F的底壁面(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倾斜角度形成为锐角,因此,相应地,彼此之间的锁止强度变大。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缆线连接器1的前方锁止突部15B的上表面形成为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将前方锁止突部15B朝前方锁止凹部31B外引导的倾斜面。因而,前方锁止突部15B与前方锁止凹部31B之间的锁止强度小于上述的后方锁止突部13A与后方锁止凹部31F之间的锁止强度。即,缆线连接器1与基板连接器2之间的锁止功能主要由后方锁止突部13A以及后方锁止凹部31F承担,由前方锁止突部15B以及前方锁止凹部31B实现的锁止功能只是辅助性的。
基板侧端子4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制成,从图1以及图2可知,以板面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状态一体地模制成型于基板侧壳体30的前壁32以及底壁33,且在基板侧壳体30的靠前端的位置沿连接器宽度方向被排列保持。基板侧端子40具有:在该基板侧壳体30的接纳部34内从底壁33立起的四角板状的对应接触部41;以及从该对应接触部41的下部朝前方延伸的连接部42(参照图1)。对应接触部41通过被缆线侧端子20的一对接触部24夹压而在两个板面带有接触压力地与该接触部24接触(参照图5的(A))。从图1可知,连接部42从底壁33朝下方露出,该连接部42的下缘钎焊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从而与该对应电路部电连接。
固定件5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制成,从图2可知,在基板侧壳体30的基板侧侧壁31的靠后端的位置处一体地模制成型于该基板侧侧壁31的下部而由该下部保持。固定件50具有从基板侧侧壁31的下表面朝下方延伸而后朝后方弯曲的固定部51。固定部51钎焊于电路基板的对应部(未图示)从而被固定于电路基板。
接着,对缆线连接器1和基板连接器2的嵌合动作以及拔出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基于图1至图6对嵌合动作进行说明。此处,图4是从后方侧观察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后视图,(A)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B)示出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图5是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剖视图,(A)示出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处的横截面,(B)示出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处的纵截面,(C)示出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面处的纵截面。图6是将图5所示的后方锁止突部13A与后方锁止凹部31F的卡止部分的截面放大示出的图,图6的(A)至(C)分别将图5的(A)至(C)的上述卡止部分放大示出。
首先,为了形成缆线连接器1,在将多根缆线C的前端侧部分安装于缆线侧端子20之后,将该缆线侧端子20从后方插入于缆线侧壳体10的端子孔14,将缆线侧端子20保持于该缆线侧壳体10。结果,成为多根缆线C从缆线侧壳体10朝后方伸出的状态,由此得到缆线连接器1。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配置基板连接器2并将基板侧端子40以及固定件50分别钎焊于安装面上的对应部。
接着,在进行缆线连接器1相对于基板连接器2的嵌合连接时,如图1、图2、图4的(A)所示,使缆线连接器1在处于缆线的伸出方向与电路基板平行的横向姿态的状态下位于基板连接器2的上方。进而,将缆线连接器1朝连接器嵌合方向亦即下方按压而使其下降移动,由此,从图4的(B)可知,缆线侧壳体10的主体部11被收纳于基板侧壳体30的接纳部34内,成为连接器嵌合状态。
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基板连接器2的基板侧端子40的对应接触部41从下方进入到缆线连接器1的缆线侧端子20的一对接触部24彼此之间,对应接触部41的板面由两个接触部24夹压(参照图4的(A))。结果,接触部24和对应接触部41带有接触压力地接触,端子彼此电连接。
并且,在直到成为上述连接器嵌合状态为止的过程中,缆线连接器1的主体部11的两侧部从上方与基板连接器2的基板侧侧壁31的倾斜面31C、31D(参照图4的(A))抵接,缆线侧壳体10的主体部11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被朝接纳部34引导。并且,此时,前方锁止突部15B从上方与前方锁止引导面31C抵接,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被朝前方锁止凹部31B(参照图1)引导。进而,当缆线连接器1被进一步朝下方压入时,上述前方锁止突部15B越过上述前方锁止引导面31C-1而到达前方锁止凹部31B内,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形成为朝上方而与该前方锁止凹部31B的上侧内壁面能够卡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缆线连接器1的弹性臂部13的后方锁止突部13A从上方与基板连接器2的基板侧侧壁31的后方锁止引导面31E抵接,由此该弹性臂部13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弹性变位。当缆线连接器1被进一步朝下方压入时,后方锁止突部13A越过后方锁止引导面31E而到达后方锁止凹部31F内。此时,弹性臂部13被从弹性变位状态解除而朝弹性变位量减少的方向返回,由此,由图5的(B)、(C)以及图6的(B)、(C)可知,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形成为后方锁止突部13A朝上方而与后方锁止凹部31F的上侧内壁面31F-1能够卡止的状态。
并且,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从图6的(A)可知,后方锁止突部13A的后端面13A-4与后方锁止锁止凹部31F的倾斜面31F-2面对。
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例如,即便在不经意地抬起缆线C等、作用有意欲使缆线连接器1朝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成直角的上方移动的外力的情况下,前方锁止突部15B以及后方锁止突部13A也分别与前方锁止凹部31B的上侧内壁面以及后方锁止凹部31F的上侧内壁面31F-1卡止。结果,限制缆线连接器1的进一步移动,防止该缆线连接器1的不经意的脱出。
并且,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从图5的(A)可知,缆线连接器1的缆线侧侧壁15的卡止面15A位于在前后方向上(图5的(A)中的左右方向)与基板连接器2的基板侧侧壁31的被卡止面31A相面对、且能够朝后方与该被卡止面31A卡止的位置。因而,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例如,即便缆线不经意地被朝后方牵拉等、作用有意欲使缆线相对于缆线连接器1朝后方移动的外力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卡止面15A卡止于上述被卡止面31A,能够限制缆线连接器1的进一步移动,能够防止缆线连接器1的不经意的脱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缆线连接器1的后方锁止突部13A形成于弹性臂部13,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后方锁止突部13A与基板连接器2的基板侧侧壁31的后方锁止引导面31E抵接而使弹性臂部13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弹性变位,因此,通过将缆线连接器1在保持横向姿态的状态下朝下方压入,能够使连接器彼此嵌合。因而,不需要使缆线连接器1成为难以操作的倾斜姿态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嵌合操作。并且,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由于上述弹性臂部13弹性变位,因此不会对两个连接器作用有过强的外力,能够防止两个连接器的破损。
接着,基于图7对连接器拔出动作进行说明。图7的(A)是连接器拔出过程中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剖视图,示出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后方锁止突部13A和后方锁止凹部31F的卡止部分的放大图。
为了将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缆线连接器1从基板连接器2拔出,将手指勾挂于缆线连接器1的操作部12而将其抬起,由此,从图7的(A)可知,使缆线连接器1成为前端位于相比后端靠上方的位置的倾斜姿态。如上所述,基板连接器2的前方锁止凹部31B对缆线连接器1的前方锁止突部15B的锁止功能是辅助性的。因而,不需要较大的操作力就能够解除前方锁止突部15B与前方锁止凹部31B的锁止状态而使缆线连接器1成为倾斜姿态。
另一方面,在缆线连接器1成为上述倾斜姿态的过程中,缆线连接器1的后方锁止突部13A朝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朝后方倾斜且从电路基板(未图示)离开的方向亦即连接器拔出方向(斜后上方)移动。进而,后方锁止突部13A一边在后端面13A-4(参照图6的(A))与后方锁止凹部31F的倾斜面31F-2滑动接触一边上抬至该倾斜面31F-2。结果,弹性臂部13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弹性变位,由此,后方锁止突部13A与后方锁止凹部31F的上侧内壁面31F-1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被解除,容许后方锁止突部13A进一步朝上述连接器拔出方向移动。进而,当将缆线连接器1朝上述连接器拔出方向抬起时,后方锁止突部13A被从后方锁止凹部31F完全拔出,完成连接器拔出动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基板连接器2的后方锁止凹部31F设置倾斜面31F-2,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能够进行上述那样的弹性臂部13的弹性变位。因而,后方锁止突部13A能够容易地越过上述倾斜面31F-2朝连接器拔出方向移动而被朝后方锁止凹部31F外拔出,因此,能够容易地拔出缆线连接器1。并且,后方锁止突部13A的后端面13A-4以及后方锁止凹部31F的倾斜面31F-2的各自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缆线连接器1的倾斜姿态的倾斜角度适当设定。例如,通过将上述后端面13A-4以及上述倾斜面31F-2的倾斜角度设定得较大,在连接器拔出时,即便缆线连接器1的倾斜姿态的倾斜角度小,后方锁止突部13A也能够越过上述倾斜面31F-2,因此能够拔出缆线连接器1。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缆线连接器1的后方锁止突部13A设置于弹性臂部13的内侧面、并且基板连接器2的后方锁止凹部31F设置于基板侧侧壁31的外侧面,本实施方式在后方锁止突部设置于弹性臂部的外侧面、并且后方锁止凹部设置于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基于图8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主要是后方锁止突部以及后方锁止凹部所设置的位置、基板侧侧壁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并且,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有后方锁止部的弹性臂部的前端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来进行锁止或锁止的解除,这一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标号附加“100”后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图8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缆线连接器101的后方锁止突部113A形成于弹性臂部113的外侧面,且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突出。后方锁止突部113A自身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方锁止突部13A的形状相同,仅在突出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为相反方向即外方这点上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连接器102的基板侧侧壁131的外侧面的后半部位于相比前半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基板侧侧壁131的内侧面的后端侧部分、即设置有后方锁止凹部131F的部分位于相比其他部分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外侧的位置,上述后端侧部分彼此的间隔比第一实施方式大。由此,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不但缆线连接器101的主体部111、而且弹性臂部113也被收纳于基板连接器102的接纳部13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连接器1022的后方锁止凹部131F形成于基板侧侧壁131的后方侧部分的内侧面。后方锁止凹部131F自身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方锁止凹部31F的形状相同。并且,在上述后端侧部分的内侧面,在上端侧即后方锁止凹部131F的上方位置,形成有随着从上述后端侧部分的上端趋向下方而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方倾斜的后方锁止引导面131E。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嵌合动作以及连接器拔出动作,除了弹性臂部113弹性变位的方向是连接器宽度方向内方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缆线连接器1、101的弹性臂部13、113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由此,后方锁止突部13A、113A被从基板连接器2、102的后方锁止凹部31F、131F拔出。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连接器嵌合时弹性变位,但在连接器拔出时缆线连接器的弹性臂部不弹性变位而后方锁止突部就被从基板连接器的后方锁止凹部拔出,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基于图9、图10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连接器的后方锁止凹部在上方敞开,关于这点,与后方锁止凹部的上方侧被上侧内壁面封闭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在结构上有很大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标号附加“200”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9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后视图,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图10是从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图9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侧视图,(A)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B)示出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C)示出连接器拔出过程中的状态。并且,在图10中,用虚线示出被弹性臂部213遮挡的部分。
从图10的(A)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锁止突部215B设置于缆线侧壳体210的缆线侧侧壁215的外侧面的靠下端缘的位置,且能够与形成于基板侧壳体230的基板侧侧壁231的内侧面的前方锁止凹部(未图示)卡止。从图9可知,弹性臂部213在缆线侧侧壁215的外侧面的靠后端的位置处从上述外侧面的上部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延伸而后朝下方成直角地弯曲并延伸。后方锁止突部213A从弹性臂部213的内侧面的下部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方突出。
从图10可知,基板连接器202的后方锁止凹部231F在基板侧壳体230的基板侧侧壁231的外侧面的靠后端的位置处,形成为从该外侧面没入的槽部。后方锁止凹部231F随着趋向上方而朝后方、换言之朝连接器拔出方向倾斜地延伸,并且不仅朝下方而且朝上方也敞开。在后方锁止凹部231F的前方内缘,在该前方内缘的靠上端的位置形成有朝后方突出的突出部231F-1。该突出部231F-1的下表面如后述那样作为位于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能够与缆线连接器201的后方锁止突部213A卡止的位置的卡止面231F-1A发挥功能。
对于后方锁止凹部231F的宽度尺寸(与基板侧侧壁231的面平行的面上的内部尺寸),突出部231F-1与后缘之间的最小尺寸P(参照图10的(A))设定成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能够容许后方锁止突部213A朝连接器拔出方向通过的程度的尺寸(参照图10的(C))。
并且,在基板侧侧壁231的上端面与外侧面的边界的棱部部分,遍及从前端至后方锁止凹部231F的前缘的范围形成有随着趋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而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与上述突出部231F-1的范围对应的部分作为用于将后方锁止突部213A朝后方锁止凹部231F引导的后方锁止引导面231E发挥功能。
接着,基于图10的(A)~(C)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嵌合动作以及连接器拔出动作进行说明。在连接器嵌合时,从图10的(A)可知,将缆线连接器201在维持横向姿态的状态下从上方导入基板连接器202(参照图10的(A)的箭头)。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后方锁止突部213A的前端侧部分(图10的(A)中的左端侧部分)与上述后方锁止引导面231E抵接,由此,弹性臂部213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弹性变位。当缆线连接器201被进一步朝下方压入时,后方锁止突部213A的前端侧部分越过后方锁止引导面231E进而越过突出部231F-1,到达后方锁止凹部231F内。此时,弹性臂部213被从弹性变位状态解除而朝弹性变位量减少的方向返回,由此形成为后方锁止突部213A的前端侧部分朝上方与突出部231F-1的卡止面231F-1A能够卡止的状态。
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例如即便缆线C被不经意地抬起等、作用有意欲使缆线连接器201朝上方移动的外力的情况下,后方锁止突部213A与后方锁止凹部231F的上述卡止面231F-1A卡止。结果,能够限制缆线连接器201进一步移动,能够防止该缆线连接器201不经意的脱出。
在连接器拔出时,通过将手指勾挂于缆线连接器201的操作部212而将其抬起,从图10的(C)可知,使缆线连接器201成为倾斜姿态。缆线连接器201的后方锁止突部213A在上述倾斜姿态下如在图10的(C)中用虚线所示的那样被导入后方锁止凹部231F的突出部231F-1与后缘之间,与该突出部231F-1的卡止面231F-1A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被解除。进而,当使缆线连接器201进一步朝拔出方向移动时,后方锁止突部213A不与上述卡止面231F-1A干涉而朝后方锁止凹部231F外脱出,因此,能够容易地拔出缆线连接器1。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锁止突部设置于弹性臂部的内侧面、并且后方锁止凹部设置于基板侧侧壁的外侧面,但后方锁止突部以及后方锁止凹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后方锁止突部设置于弹性臂部的外侧面、并且将后方锁止凹部设置于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缆线侧壳体的弹性臂部从缆线侧侧壁的外侧面伸出,但所伸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主体部的两侧部、例如弹性臂部从主体部的上表面的靠两侧的位置伸出。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组装体,
所述电连接器组装体具备: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装配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以及
缆线用电连接器,该缆线用电连接器沿相对于所述安装面成直角且朝向下方的嵌合方向从上方与所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连接,
所述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
缆线用电连接器具有缆线侧壳体,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该缆线侧壳体保持与所述安装面平行地从该缆线侧电连接器朝后方伸出的缆线的前端侧部分,
该缆线侧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在所述壳体主体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缆线侧侧壁;以及弹性臂部,该弹性臂部从所述缆线侧侧壁彼此的对置方向亦即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壳体主体的两侧部伸出,且能够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
所述弹性臂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呈突起状的锁止突部,
所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具有基板侧壳体,在所述基板侧壳体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基板侧侧壁,
该基板侧壳体能够在形成于所述基板侧侧壁彼此之间的接纳部接纳所述缆线用电连接器的至少壳体主体,所述基板侧侧壁在与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从该基板侧侧壁的侧面没入的锁止凹部,
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所述缆线用电连接器在维持缆线的伸出方向与电路基板平行的横向姿态的状态下从上方被导入所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一边使所述锁止突部与所述基板侧侧壁的侧面抵接而使所述弹性臂部弹性变位一边朝下方移动,
在连接器嵌合完成时,所述锁止突部到达锁止凹部的位置,所述弹性臂部的弹性变位量减少,由此,所述锁止突部与所述锁止凹部的边缘部形成为能够卡止的状态,从而限制所述缆线用电连接器朝上方移动,
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所述缆线用电连接器形成为该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前端位于相比后端靠上方的位置的倾斜姿态,由此,所述锁止突部与所述锁止凹部的边缘部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被解除,容许所述缆线用电连接器朝相对于所述嵌合方向朝后方倾斜且从电路基板离开的拔出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形成于基板侧侧壁的外侧面,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弹性臂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位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接纳部外,锁止突部形成于所述弹性臂部的面中的与所述基板侧侧壁的外侧面对置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形成于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缆线用电连接器的弹性臂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位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接纳部内,锁止突部形成于所述弹性臂部的面中的与所述基板侧侧壁的内侧面对置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对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在该锁止凹部的后方侧内缘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随着趋向后方而所述锁止凹部的深度减少的方式倾斜,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利用所述锁止凹部的上侧内缘限制设置于处于横向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朝上方移动,并且,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所述倾斜面与处于倾斜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抵接而使弹性臂部弹性变位,从而容许所述锁止突部朝拔出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当从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时,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凹部以随着趋向上方而朝后方倾斜地延伸且在上方敞开的方式从基板侧侧壁的侧面没入,所述锁止凹部的前方内缘在该前方内缘的靠上端的位置具有朝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利用所述突出部限制处于横向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朝上方移动,并且,在连接器拔出过程中,容许处于倾斜姿态的缆线用电连接器的锁止突部朝拔出方向移动。
CN201310463817.8A 2012-10-05 2013-10-08 电连接器组装体 Active CN103715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3291 2012-10-05
JP2012223291A JP5688059B2 (ja) 2012-10-05 2012-10-05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571A true CN103715571A (zh) 2014-04-09
CN103715571B CN103715571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408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3817.8A Active CN103715571B (zh) 2012-10-05 2013-10-08 电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88059B2 (zh)
KR (1) KR101547853B1 (zh)
CN (1) CN103715571B (zh)
TW (1) TWI5695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30337B1 (ko) * 2015-05-22 2021-11-24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와이어 커넥터장치
JP6483038B2 (ja) * 2016-01-22 2019-03-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実装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JP6813724B2 (ja) * 2016-10-31 2021-01-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2020107507A (ja) * 2018-12-27 2020-07-0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1333Y (zh) * 1998-12-07 2000-08-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629272Y (zh) * 2002-12-24 2004-07-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770565A (zh) * 2004-11-01 2006-05-10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JP2007220362A (ja) * 2006-02-14 2007-08-30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それを含む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に含まれるロック解除阻止部材
CN101120486A (zh) * 2004-12-17 2008-02-06 莫莱克斯公司 带有锁定件的接头引导件及其接头
CN101312272A (zh) * 2007-05-25 2008-11-2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301544A (zh) * 2008-11-28 2011-12-28 莫列斯公司 线对板连接器
CN102299453A (zh) * 2010-06-15 2011-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N102361182A (zh) * 2011-08-04 2012-02-22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
CN202196928U (zh) * 2011-08-04 2012-04-18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9029B2 (ja) 1998-06-16 2002-03-25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4177693B2 (ja) * 2003-03-31 2008-11-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2009104985A (ja) * 2007-10-25 2009-05-14 Taiko Denki Co Ltd 抜け防止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JP5164886B2 (ja) * 2009-02-26 2013-03-21 ケル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JP4972174B2 (ja) * 2009-04-16 2012-07-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1333Y (zh) * 1998-12-07 2000-08-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629272Y (zh) * 2002-12-24 2004-07-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770565A (zh) * 2004-11-01 2006-05-10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1120486A (zh) * 2004-12-17 2008-02-06 莫莱克斯公司 带有锁定件的接头引导件及其接头
JP2007220362A (ja) * 2006-02-14 2007-08-30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それを含む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に含まれるロック解除阻止部材
CN101312272A (zh) * 2007-05-25 2008-11-2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301544A (zh) * 2008-11-28 2011-12-28 莫列斯公司 线对板连接器
CN102299453A (zh) * 2010-06-15 2011-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N102361182A (zh) * 2011-08-04 2012-02-22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
CN202196928U (zh) * 2011-08-04 2012-04-18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600321B (zh) * 2019-10-29 2024-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4742A (ko) 2014-04-15
JP5688059B2 (ja) 2015-03-25
CN103715571B (zh) 2016-01-20
TW201421823A (zh) 2014-06-01
JP2014075308A (ja) 2014-04-24
KR101547853B1 (ko) 2015-08-27
TWI569534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9691B1 (ko) 커넥터
CN101783451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1924296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8210873B2 (en) Connector
US95154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4241951A (zh) 带引导零件的电连接器
CN103811929B (zh) 电连接器
CN103715571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US1017748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CN104934772A (zh) 连接器组件
US8251728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device
US9263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442093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durable key
CN103457059B (zh) 电连接器
CN104112928A (zh) 电连接器
WO2012095934A1 (en)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in connector housing
CN107275842A (zh) 电源连接器装置
CN103138110B (zh) 连接器
TWI837497B (zh) 電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線端連接器
CN204304030U (zh) 卡用连接器
CN109390721B (zh) 卡缘连接器
US1027697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3033767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improved guiding structures
US20120322286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5098434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