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247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42474A
CN107342474A CN201710249733.2A CN201710249733A CN107342474A CN 107342474 A CN107342474 A CN 107342474A CN 201710249733 A CN201710249733 A CN 201710249733A CN 107342474 A CN107342474 A CN 107342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downside
formal
housing
inte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97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42474B (zh
Inventor
王树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42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2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42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2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了极数的限制少的前置部件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其具有成为端子零件(90)的插入空间的腔(15);以及前置部件(60),其以将壳体(10)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具有与腔(15)连通而成为对方端子零件的插通路的贯穿孔(62)。在前置部件(60)的贯穿孔62的内壁设有下侧臂部(64),下侧臂部(64)具有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在壳体(10)的与下侧臂部(64)的进入空间相对的位置具有在壳体(10)的拔出方向上与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卡止的下侧卡止接受部(19)。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揭示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前置部件,壳体具有腔,在腔中能插入端子零件,前置部件以将壳体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组装到壳体。前置部件具有与腔连通的极片插入口,并且在远离极片插入口的位置具有向后方突出的挠曲卡止片。装配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端子零件的阳极片从前方插入极片插入口。在壳体上与挠曲卡止片对应地设有卡止部。挠曲卡止片被弹性地卡止于卡止部,从而使得前置部件在防脱状态下保持于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651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在前置部件的挠曲卡止片的配设部分没有设置极片插入口,所以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在对应的位置不能配设端子零件,而限制端子零件的极数。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极数的限制少的前置部件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成为端子零件的插入空间的腔;以及前置部件,以将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具有与所述腔连通而成为对方端子零件的插通路的贯穿孔,在所述前置部件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壁设有臂部,该壁部具有卡止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臂部的进入空间相对位置设有卡止接受部,该卡止接受部在所述壳体的拔出方向上与所述卡止部卡止。
发明效果
臂部的卡止部对壳体的卡止接受部进行卡止,使得前置部件在防脱状态下保持于壳体。在此,由于臂部设于前置部件的贯穿孔的内壁,贯穿孔与腔连通并成为对方端子零件的插通路,所以能在与臂部对应的位置配设端子零件,能减少极数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中前置部件相对于壳体处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前置部件相对于壳体处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A)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B)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前置部件相对于壳体处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前置部件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连接器可以形成为,所述前置部件能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所述卡止部由临时卡止部和正式卡止部构成,所述临时卡止部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卡止接受部卡止,所述正式卡止部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与所述卡止接受部卡止,所述临时卡止部以及所述正式卡止部设于1个所述臂部。如此,临时卡止部以及正式卡止部一并设于1个臂部,能避免连接器变得大型,在空间效率上优良。
连接器可以形成为,所述临时卡止部和正式卡止部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个方向上错位地配置。根据该结构,临时卡止部和正式卡止部通过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模具和沿宽度方向移动的模具形成为所期望的形状。
连接器可以形成为,所述卡止部设于所述前置部件的角部,所述卡止接受部设于所述壳体的角部。根据该结构,前置部件平衡良好地保持在壳体。
<实施例1>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合成树脂制的前置部件60、以及导电金属制的端子零件90。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前后方向,将图1以及图2的左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以图1以及图2为基准。宽度方向相当于图4-图6的左右方向。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嵌合筒部12,其将壳体主体11的外周包围;以及连结部13,其在径向上连接壳体主体11的后端部和嵌合筒部12的后端部。在壳体主体11和嵌合筒部12之间、且在连结部13的前方的空间作为未予图示的对方连接器的罩部被嵌合的嵌合空间部14而被开放。
壳体主体1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长的块状,具有腔15,腔15以上下多段沿宽度方向排列多个的方式配置。各腔15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壳体主体11的前后两个表面开口。在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设有极片接受部16,极片接受部16将腔15的前端开口面部分地包围,而接受未予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阳极片。在极片接受部16的开口缘部设有引导部,引导部朝向前方扩张为锥形。
各腔15中与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4个角部)对应地配置的腔15具有比其他腔15大的开口径(参照图4),此外,在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的上下2段的腔15中处于上段的腔15具有比下段的腔15大的开口径(参照图1)。
在壳体主体11的腔15的内壁设有能挠曲的矛状部17。矛状部17形成为朝前方悬臂状地突出。矛状部17通过拔出用于成形该矛状部17的模具(未予图示)而在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侧被开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的处于下段的腔15的下壁24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下侧进入槽18。下侧进入槽18的前端被在下壁24的前端部上沿上下方向的下侧卡止接受部19闭塞,下侧进入槽18的后端在后述的橡胶栓收纳室27的前侧倾斜面开口。另外,下侧进入槽18与下段的腔15和后述的下侧接受槽21连通。
下侧接受槽21位于下侧进入槽18和嵌合空间部14之间并与下侧进入槽18和嵌合空间部14连通,在下壁24上沿前后方向延伸。该下侧接受槽21的前端在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开口,后端被在下壁24上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呈台阶状的底端面闭塞。
另外,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在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上的上下2段的腔15之间的隔壁25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上侧进入槽22。上侧进入槽22的前端被在隔壁25的前端部上沿上下方向的上侧卡止接受部26闭塞,后端在后述的橡胶栓收纳室27的前侧倾斜面开口。另外,上侧进入槽22与上段的腔15和后述的上侧接受槽23连通。
上侧接受槽23位于上侧进入槽22和下段的腔15之间并与上侧进入槽22和下段的腔15连通,上侧接受槽23形成为在隔壁25沿前后方向延伸。该上侧接受槽23的前端在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开口,后端被在隔壁25上沿上下方向形成为台阶状的底端面闭塞。另外,上侧接受槽23的上下尺寸大于下侧接受槽21的上下尺寸。
下段的向腔15突出的矛状部17的顶端部以从下方与上侧接受槽23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由下侧接受槽21和下侧进入槽18以及上侧接受槽23和上侧进入槽22形成前置部件60的后述的下侧臂部64以及上侧臂部72的进入空间。
端子零件90插入到壳体主体11的腔15。如图1以及图2所示,端子零件90具有筒状的连接部91和位于连接部91的后方的开口桶状的桶部92,连接部91和桶部92为一体。连接部91从前方接受未予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阳极片而导通连接。桶部92压接于电线95而导通连接,桶部92压接在与电线95嵌合的橡胶栓96而连接。
连接部91弹性地卡止于矛状部17,从而端子零件90在防脱状态下插入到腔15。另外,当端子零件90插入到腔15时,橡胶栓96插入到形成于腔15的后部的大径的橡胶栓收纳室27,与橡胶栓收纳室27的内周面紧贴,从而电线95和腔15之间的间隙被密封。
前置部件60具有前壁部61,前壁部61以将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前置部件60能移动到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1)和正式卡止位置(参照图2),在临时卡止位置,前壁部61从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向前方离开,在正式卡止位置,前壁部61与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侧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在临时卡止位置,前壁部61的前表面配置于比壳体1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位置,在正式卡止位置,前壁部61的前表面与壳体10的前表面以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对齐于同一位置的方式配置。
如图5所示,前壁部6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长的板状,在与各腔15对应的位置具有贯穿孔62。贯穿孔62以沿板厚方向(前后方向)贯通前壁部61的方式形成。如图2以及图3(B)所示,在前置部件60处于正式卡止位置时,极片接受部16以嵌合状态插入到贯穿孔62的内部。在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时,阳极片的周围沿整个周向被贯穿孔62的孔缘和极片接受部16包围,由此阳极片的插通动作顺利地被引导。
如图2所示,在前壁部61的后表面设有从各贯穿孔62的上边部向后方突出的限制片63。在前置部件60处于正式卡止位置时,限制片63进入壳体主体11的下侧接受槽21以及上侧接受槽23而与矛状部17在其挠曲方向上相对,由此限制矛状部17的挠曲动作。
如图5所示,各贯穿孔62中与前置部件60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4个角部)对应地配置的贯穿孔62具有比其他贯穿孔62大的开口径,此外,在前置部件60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上的上下2段的贯穿孔62中位于上段的贯穿孔62具有比下段的贯穿孔62大的开口径。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前置部件60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上的下段的贯穿孔62的下壁突出地设有下侧臂部64。下侧臂部64具有:基端部65(参照图3(A)、(B)),其立设于贯穿孔62的下壁前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主体部66,其从基端部65的立起端向后方延伸;以及一对伸出部67(参照图6),其从主体部66的后端向宽度方向两侧伸出而与贯穿孔62的两个侧壁相连。因此,下侧臂部64能够以使主体部66以基端部65和两个伸出部67为支点弯曲成弓形的方式挠曲变形。
在下侧臂部64的主体部66的上表面突出地设有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均为同样的形状,突出端面呈平坦的扁平状,前表面朝向突出端呈锥形地后倾,后表面朝向突出端呈锥形地前倾。
下侧临时卡止部68以偏向宽度方向一侧的方式配置在主体部66的后端部。另一方面,下侧正式卡止部69以偏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方式配置在主体部66的前端部。另外,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在宽度方向两侧的下侧臂部64上相对于前置部件6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左右对称地配置。
如图5所示,在前置部件60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的处于上段的贯穿孔62的下壁设有与下侧临时卡止部68呈同样的形状的上侧临时卡止部71。上侧临时卡止部71突设于贯穿孔62的下壁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另外,在前置部件60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的处于上段的贯穿孔62的一侧壁(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突出地设有上侧臂部72。上侧臂部72以与下侧臂部64同样的方式形成,但是以比下侧臂部64的宽度尺寸小的上下尺寸构成。另外,在上侧臂部72仅突出设有上侧正式卡止部73。上侧正式卡止部73突设于上侧臂部72的上下方向中央部。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和作用效果。
前置部件60从前方组装到壳体主体11。在组装过程中,下侧臂部64进入下侧接受槽21,下侧临时卡止部68与下段的腔15的下壁前端部29(参照图3(A)、(B))干渉,使得下侧臂部64的主体部66挠曲变形。在同一组装过程中,上侧臂部72进入上侧接受槽23,上侧临时卡止部71与上段的腔15的侧壁前端部干渉,使得上侧臂部72的主体部66挠曲变形。
此外,当继续组装时,主体部66弹性地恢复,下侧临时卡止部68进入下侧进入槽18而以能从后方与下侧卡止接受部19卡止的方式配置,并且下侧正式卡止部69以能从前方与在下段的腔15的下壁前端部29设置的缺口部28卡止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A))。同样地,上侧临时卡止部71进入上侧进入槽22而以能从后方与上侧卡止接受部26卡止的方式配置,并且上侧正式卡止部73以能从前方与在上段的腔15的侧壁前端部设置的缺口部卡止的方式配置。由此,前置部件60相对于壳体10被保持为在临时卡止位置限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在临时卡止位置中,限制片63比矛状部17的挠曲空间向前方退避地配置,而容许矛状部17的挠曲动作。
接着,端子零件90从后方插入壳体主体11的腔15。在插入过程中,连接部91与矛状部17干渉而使矛状部17在挠曲空间挠曲变形。当端子零件90正确地插入到腔15时,矛状部17弹性恢复而能与端子零件90卡止地配置。由此,端子零件90以一级防脱状态保持于腔15。
接着,对前置部件60施加向后方的推力。于是,下侧正式卡止部69与下段的腔15的下壁前端部29的卡止被解除,并且上侧正式卡止部73与上段的腔15的侧壁前端部的卡止被解除,从而使前置部件60朝向正式卡止位置后退。
在前置部件60朝正式卡止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下侧正式卡止部69与下段的腔15的下壁前端部29干渉而使下侧臂部64挠曲变形,并且上侧正式卡止部73与上段的腔15的侧壁前端部干渉而使上侧臂部72挠曲变形。
当前置部件60到达正式卡止位置时,下侧臂部64弹性恢复,下侧正式卡止部69进入下侧进入槽18而配置成能从后方与下侧卡止接受部19卡止(参照图3(B)以及图4),上侧臂部72弹性恢复,上侧正式卡止部73配置成能卡止于上段的腔15的侧壁前端部的相应部位。另外,下侧臂部64从前方与下侧接受槽21的底端面相对地配置,并且限制片63从前方与上侧接受槽23的底端面相对地配置(参照图2)。由此,前置部件60以在正式卡止位置被限制向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被保持于壳体10。另外,在正式卡止位置中,限制片63进入矛状部17的挠曲空间,限制矛状部17的挠曲动作,从而端子零件90被二级防脱保持于腔15。
在此,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以及上侧临时卡止部71和上侧正式卡止部73在前置部件60的前壁部61上配置于与设于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腔15对应的位置。然后,在设于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腔15中也收纳有端子零件90。因此,因为存在下侧临时卡止部68、下侧正式卡止部69、上侧临时卡止部71以及上侧正式卡止部73,可以不用牺牲腔15(端子零件90的收纳空间)的区域,所以无需减少端子零件90的极数。
尤其是,因为在下侧臂部64集中设置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所以在空间效率上优良,能有助于连接器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下侧临时卡止部68以及下侧正式卡止部69在下侧臂部64上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个双方向上错位地配置,所以能通过沿前后方向移动而拔出的模具(未予图示)分别形成下侧临时卡止部68以及下侧正式卡止部69的各自的前后两个表面,并且通过沿宽度方向移动而拔出的模具(未予图示)分别形成下侧临时卡止部68以及下侧正式卡止部69的各自的左右两个侧面。因此,即使在下侧临时卡止部68以及下侧正式卡止部69需要设在1个下侧臂部64这样的情况下,设计的自由度也不会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下侧临时卡止部68和下侧正式卡止部69以及上侧临时卡止部71和上侧正式卡止部73设于前置部件60的4个角部,下侧卡止接受部19和上侧卡止接受部26设于壳体10的4个角部,所以前置部件60平衡良好地防脱保持于壳体10。
<其他实施例>
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实施例。
(1)前置部件也可以是不具有将端子零件双重地卡止的止动体功能的前置掩模。
(2)下侧临时卡止部和上侧正式卡止部中任意一个也可以设在贯穿孔的内壁的下侧臂部以外的部分。
(3)上侧临时卡止部和上侧正式卡止部也可以一并设于1个上侧臂部。
(4)卡止接受部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前置部件处于临时卡止位置时接受临时保持部的部分和在前置部件处于正式卡止位置时接受正式卡止部的部分。
(5)前置部件也可以不被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而直接到达正式卡止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从前置部件省略临时卡止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5…腔
17…矛状部
18…下侧进入槽(进入空间)
19…下侧卡止接受部(卡止接受部)
21…下侧接受槽(进入空间)
22…上侧进入槽(进入空间)
23…上侧接受槽(进入空间)
26…上侧卡止接受部(卡止接受部)
60…前置部件
61…前壁部
62…贯穿孔
64…下侧臂部(臂部)
68…下侧临时卡止部(临时卡止部)
69…下侧正式卡止部(正式卡止部)
71…上侧临时卡止部(临时卡止部)
72…上侧臂部(臂部)
73…上侧正式卡止部(正式卡止部)
90…端子零件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成为端子零件的插入空间的腔;以及
前置部件,其以将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具有与所述腔连通而成为对方端子零件的插通路的贯穿孔,
在所述前置部件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壁设有臂部,该臂部具有卡止部,
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臂部的进入空间相对的位置具有卡止接受部,该卡止接受部在所述壳体的拔出方向上与所述卡止部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部件能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所述卡止部由临时卡止部和正式卡止部构成,所述临时卡止部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上与所述卡止接受部卡止,所述正式卡止部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与所述卡止接受部卡止,所述临时卡止部和所述正式卡止部设在1个所述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卡止部和正式卡止部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个方向上错位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设于所述前置部件的角部,所述卡止接受部设于所述壳体的角部。
CN201710249733.2A 2016-04-28 2017-04-17 连接器 Active CN107342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374A JP2017199597A (ja) 2016-04-28 2016-04-28 コネクタ
JP2016-090374 2016-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42474A true CN107342474A (zh) 2017-11-10
CN107342474B CN107342474B (zh) 2019-09-06

Family

ID=6022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9733.2A Active CN107342474B (zh) 2016-04-28 2017-04-1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99597A (zh)
CN (1) CN10734247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6668A (zh) * 2018-06-01 2019-12-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498135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02A (zh) * 1996-07-30 1998-03-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694315A (zh) * 2004-05-07 2005-1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装配/分解方法
US20080113543A1 (en) * 2004-11-17 2008-05-1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JP2012038551A (ja) * 2010-08-06 2012-02-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3378445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50118883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04916945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02A (zh) * 1996-07-30 1998-03-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694315A (zh) * 2004-05-07 2005-1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装配/分解方法
US20080113543A1 (en) * 2004-11-17 2008-05-1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JP2012038551A (ja) * 2010-08-06 2012-02-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3378445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50118883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04916945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6668A (zh) * 2018-06-01 2019-12-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556668B (zh) * 2018-06-01 2021-07-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498135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99597A (ja) 2017-11-02
CN107342474B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6339B (zh) 端子零件
CN101499579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3378445B (zh) 连接器
CN104916945B (zh) 连接器
CN104347997B (zh) 连接器
US9490591B2 (en)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mating connector and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members which are electrically separated
CN101359792B (zh) 连接器
US7311561B2 (en) Connecting terminal
CN107528153A (zh) 连接器
US8226436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JP6332046B2 (ja) コネクタ
CN107836063B (zh) 连接器
CN101499583B (zh) 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3765690B (zh) 连接器
CN103811909A (zh) 连接器
CN105322356A (zh) 防水连接器
CN105765794B (zh) 端子配件
CN107342474A (zh) 连接器
CN106169673B (zh) 连接器
CN104425970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8780966A (zh) 基板用防水连接器
CN101431194A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CN102195186A (zh) 连接器
JP2006344475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4103941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