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186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186A
CN102195186A CN2011100514321A CN201110051432A CN102195186A CN 102195186 A CN102195186 A CN 102195186A CN 2011100514321 A CN2011100514321 A CN 2011100514321A CN 201110051432 A CN201110051432 A CN 201110051432A CN 102195186 A CN102195186 A CN 102195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terminal fittings
cutting portion
cavity
opposite dir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14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186B (zh
Inventor
铃木雅和
樱井利一
蓑田裕司
根本浩臣
高桥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在沿切缝部的挠曲方向排列有多个端子配件的连接器中实现小型化。多个空腔(12)沿切缝部(13)的挠曲方向排列配置,外壳(10)使切缝部(13)中的卡止部(15)的相反侧的背面(17)面向与该背面(17)相向配置的空腔(12),切缝部(13)相对于与背面(17)相向配置的空腔(12)能够进入。在端子配件(30)上设有避让部(44),该避让部(44)是使切缝部(13)的与背面(17)相向的外表面凹陷的形态,且在切缝部(13)向背面(17)一侧进行弹性挠曲时,使切缝部(13)的位于背面侧的部分至少有一部分进入避让部(44)内。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形态的连接器:其通过切缝部的卡止作用来防止插入到外壳空腔内的端子配件脱落,并将多个端子配件沿切缝部的挠曲方向排列。在该连接器中,作为缩小切缝部的挠曲方向上的端子配件的间距而降低高度的方法,切缝部构成对端子配件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壁的一部分。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切缝部的一部分及切缝部挠曲所需空间的一部分确保在分隔壁的厚度范围内,因此与将切缝部及其挠曲空间确保在分隔壁的厚度范围外的情况相比,端子配件之间的间距变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3080号公报
上述连接器对缩小端子配件间的间距而实现小型化这一目的十分有效,但近年来由于追求进一步小型化,因此希望得到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在沿切缝部的挠曲方向排列有多个端子配件的连接器中实现小型化。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具有多个空腔的外壳;分别插入到所述多个空腔内的多个端子配件,在所述空腔中形成有切缝部,该切缝部在与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够弹性挠曲且具有卡止在所述端子配件上的卡止部,在将所述端子配件插入到所述空腔的过程中,所述切缝部与所述端子配件发生干扰而弹性挠曲,在正常地插入所述端子配件的状态下,所述切缝部弹性复原,所述卡止部卡止在所述端子配件上,由此防止所述端子配件的脱落,所述多个空腔沿所述切缝部的挠曲方向排列配置,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使所述切缝部中的所述卡止部的背面面向所述多个空腔中的与所述背面相向配置的所述空腔内,所述切缝部相对于与所述背面相向配置的所述空腔能够进入及退避,在插入到与所述背面相向配置的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端子配件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以使所述切缝部的与所述背面相向的外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且在所述切缝部向所述背面侧弹性挠曲时,所述切缝部的的位于所述背面侧的部分至少有一部分进入到该避让部内。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切缝部的挠曲方向相邻排列的两个所述空腔在与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及所述切缝部的挠曲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以相互偏离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所述避让部以使所述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部凹陷的方式形成一对,向所述背面侧弹性挠曲的所述切缝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进入到所述一对避让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以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上的所述避让部的形成区域仅被设定为与所述切缝部对应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中的与所述切缝部相向的区域通过对构成所述端子配件的壁状部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切缝部向背面侧弹性挠曲时,切缝部中的背面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与切缝部的背面相向配置的被插入空腔中的端子配件的避让部内。由于与切缝部的背面相向的端子配件的内部作为用于容许切缝部弹性挠曲的挠曲空间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减小切缝部的挠曲方向上的端子配件间的间距。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避让部以使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部凹陷的方式形成一对,切缝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进入到一对避让部,因此,多个端子配件整体配置成交错状。由此,即使增大切缝部的宽度尺寸,也能够减小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两个端子配件的间距。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在与切缝部的背面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偏离正常插入位置的半插入状态下,与其背面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的避让部在插入方向上处于偏离切缝部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在将该切缝部的卡止对象即端子配件插入时,切缝部和与背面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相干扰而无法向背面侧弹性挠曲,因此卡止对象的端子配件的插入动作被阻止。由此,能够检测到端子配件的半插入状态。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在避让部的与切缝部相向的区域为构成端子配件的壁状部的剖切面或由剖切产生的边缘部的情况下,碰触到切缝部时有可能会造成损伤。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由于避让部的与切缝部相向的区域是通过对构成端子配件的壁状部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即使碰触到切缝部也不会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剖视图。
图2是取下前支架来表示一部分端子配件的半插入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中段的切缝部卡止于端子配件的状态的X-X线剖视图。
图5是外壳主体的主视图。
图6是外壳的背视图。
图7是端子配件的主视图。
图8是端子配件的俯视图。
图9是端子配件的侧视图。
图10是端子配件的仰视图。
图11是端子配件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
12空腔
13切缝部
15卡止部
17背面
30端子配件
35下表面壁(壁状部)
36左侧面壁(壁状部)
37右侧面壁(壁状部)
44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将多个端子配件30插入到合成树脂制的外壳10内而构成。
外壳10包括:外壳主体11;通过组装在外壳主体11上而构成空腔12的前端部的前支架20。在外壳主体11内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室的空腔12。从后方(图1的右方)分别将端子配件30插入到各空腔12内。
从正面观察外壳主体11时的多个空腔12的配置是所谓交错式配置。具体来说,如图3~图6所示,多个空腔12以沿上下方向(与后述切缝部13的弹性挠曲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即在上下方向上分成上段、中段和下段这三列配置,在各列中沿左右方向(与切缝部13的弹性挠曲方向大致正交的宽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并且,上段的空腔12和下段的空腔12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对应而不偏离的位置关系。而且,中段的空腔12相对于上段及下段的空腔12具有沿左右方向偏离的位置关系。插入到上述空腔12内的端子配件30也具有与空腔12同样的交错配置的位置关系。
上述中段的空腔12的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量是左右方向上的空腔12的排列间距的1/2的尺寸。空腔12的左右方向上的排列间距是小于空腔12(端子配件30)的宽度尺寸的2倍的尺寸,因此,上段的空腔12的左右方向上的侧缘部与中段的空腔12的左右方向上的侧缘部在上下方向(切缝部13的挠曲方向)上相对应(重合)。
在各空腔12中,形成了沿比其前端稍靠后方的部分的顶壁(图1及图2的上侧的内壁)向前方以悬臂状延伸的形态的切缝部13。切缝部13虽然总是保持在卡止位置(参照图1的切缝部13、图2中的上段和下段的切缝部13及图4的切缝部13),但能够向比卡止位置靠上(从空腔12内的端子配件30的插入路径退避的方向)的分离位置(参照图2的中段的切缝部13及图3的中段的切缝部)弹性挠曲。各切缝部13的卡止对象是与该切缝部13的下表面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30,与切缝部13的上表面(与后述的卡止部15上下相反的一侧的背面17)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30(位置比该切缝部13靠上方的端子配件30)不是该切缝部13的卡止对象。
切缝部13包括:呈与顶壁大致平行的板状的切缝部主体14;和从切缝部主体14的下表面(面向端子配件30的插入路径的面)突出的卡止部15。卡止部15通过卡止于被插入至空腔12内的正常位置的端子配件30上而防止该端子配件30脱落。卡止部15的前端的位置比切缝部主体14的前端稍靠后,切缝部主体14中的比卡止部15靠前的区域(前端部)成为夹具抵靠部16。在该夹具抵靠部16上从下方钩挂有用于使切缝部13从卡止位置向分离位置挠曲的夹具(未图示)。
切缝部13的包含切缝部主体14和卡止部15在内的整体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空腔12的整体宽度略窄的尺寸。在切缝部13处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切缝部主体14的位置比顶壁靠上、且比该切缝部13的上段的空腔12靠下,卡止部15位置比顶壁靠下并进入作为卡止对象的端子配件30的插入路径内。在切缝部13处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卡止部15位于向其卡止对象即端子配件30的插入路径上方退避的位置,切缝部主体14进入比其靠上的空腔12(内、即与该切缝部主体14的背面17相向配置的空腔12内)的不是卡止对象的端子配件30的插入路径内。
在外壳主体11的前端部形成有使全部空腔12的前端部彼此相互连通的空间。该空间具备:设置在各个切缝部13上的多个连通部18;和设置在各个切缝部13上的多个起模空间19。如图3及图4所示,连通部18形成面向各切缝部13的与卡止部15相反一侧的背面17(上表面)、且使各切缝部13的背面17面向位于该切缝部13上侧的不是卡止对象的端子配件30(即,与该切缝部13的背面17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30)的形态。切缝部13从卡止位置向分离位置进行弹性位移时,切缝部主体14进入到连通部18内。
起模空间19是对外壳主体11进行模具成形时通过对模具(未图示)进行开模而形成的空间,该起模空间19的前后方向的形成区域是从各切缝部13的前端面至外壳主体11的前端面的范围。而且,起模空间19也与连通部18连通。
前支架20在将端子配件30正确地插入到全部空腔12中后,相对于外壳主体11从前方进行组装。在前支架20上,使其后表面凹陷的形态的多个端子插入空间21与各空腔12对应形成。在将前支架20组装到外壳主体11上的状态下,各端子插入空间外嵌到各端子配件30的前端部(在端子插入空间21内收容有端子配件30的前端部)上,因此,空腔12内的端子配件30的姿势稳定。另外,前支架20进入到连通部18内而与切缝部13的背面17抵接,由此,限制切缝部13向分离位置侧的弹性挠曲。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30是整体沿前后方向(平行于与未图示的阳型相对侧端子的连接方向的方向)细长的阴型端子。端子配件30的前端侧部分成为内部收容有弹性接触片32的大致棱筒状的主体部31,后端侧部分成为用于通过压接而连接电线33的开口筒状的电线连接部34。
主体部31经由前后方向的折痕连接多个壁状部而形成棱筒状。多个壁状部由下表面壁35、从下表面壁35的左右两侧缘大致以直角立起(连接)的左右两侧面壁36、37以及前后分割成三部分的上表面壁38构成。上表面壁38具备:从左侧面壁36的上端缘(立起端缘)的前端部大致以直角延伸出的前部壁39;从比左侧面壁36的上端缘的前部壁39靠后的位置大致以直角延伸出的中央壁40;以及从左侧面壁36的后端部大致以直角延伸出的后部壁41。
主体部31的外表面(上表面)中的、中央壁40与后部壁41之间的部分成为向主体部31外部敞开的卡止孔42。卡止孔42在主体部31的上表面的整个宽度上形成切口,且右侧面壁37和左侧面壁36的上端缘部也形成切口的形态。在将端子配件30从后方插入到外壳10的空腔12内时,沿空腔12的内壁形成的切缝部13卡止于卡止孔42,从而对端子配件30进行防脱。
主体部31的后部壁41的后端缘成为面向连接部的朝向上表面侧的开口部的卡止缘部43。在将端子配件30插入到空腔12内的状态下,组装于外壳10上的保持器50卡止于卡止缘部43,通过该卡止作用来防止端子配件30脱落。即,端子配件30通过基于切缝部13和保持器50的双重卡止作用进行可靠地防脱。
在端子配件30上形成有左右一对避让部44,上述一对避让部44在下侧的切缝部13向分离位置弹性挠曲时,作为用于避免与该切缝部13相干扰的机构,该切缝部13经由连通部18与该主体部31的下表面相向。形成有该避让部44的端子配件30和通过该避让部44来避免干扰的切缝部13为非卡止对象的关系。
避让部44是通过以使下表面壁35的左右两侧缘部和左右两侧面壁36、37的下端缘部向主体部31的内部突出的方式、大致以直角进行折弯加工(即敲打)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避让部44成为使主体部31的下表面(外表面)的左右两侧缘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部)及左右两侧面壁36、37的下端缘部凹陷的形态。避让部44整体沿前后方向细长,垂直其前后方向而切断的截面形状(从正面观察到的形状)大致屈曲成L字形(大致直角)的形状。
另外,端子配件30的相对于空腔12的插拔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避让部44的形成区域与该端子配件30为非卡止对象的位置关系,仅被设定为与相邻配置于该端子配件30下侧的切缝部13的切缝部主体14对应的范围。即,避让部44的前端的位置被设定为比卡止孔42的前端缘(切缝部13的卡止部15所卡止的缘部)靠前的位置(即,比切缝部主体14的前端缘稍靠前的位置)。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在从后方将端子配件30插入到空腔12内的过程中,主体部31的上表面与卡止部15相干扰,从而切缝部13从卡止位置朝着分离位置向上方弹性挠曲。然后,当端子配件30到达正常的插入位置时,切缝部13向卡止位置弹性复原,卡止部15卡止于卡止孔42,通过该卡止作用将端子配件30保持于防脱状态。
切缝部13向分离位置弹性挠曲时,若未将端子配件30插入到该切缝部13上方的空腔12内,则切缝部主体14的左右两侧缘部通过连通部18而进入到空腔12内。而且,如图2所示,中段的切缝部13向分离位置弹性挠曲时,在端子配件30(上段的端子配件30不是中段的切缝部13的卡止对象)已经被正常插入到其上方的上段的空腔12内的情况下,如图2及图3所示,切缝部主体14的左右两侧缘部进入到上段的端子配件30的避让部44内。即,该避让部44作为用于容许中段的切缝部13弹性挠曲的挠曲空间发挥作用。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中段的端子配件30为半插入状态时,该端子配件30的避让部44的位置处于比正常插入时向后方偏离的位置。因此,在中段的端子配件30的半插入状态下,要将端子配件30插入到下段的空腔12内时,在插入过程中,下段的切缝部13与中段的端子配件30的主体部31的下表面相干扰,因此无法向分离位置弹性挠曲,所以无法将端子配件30插入到下段的空腔12中。如此,在无法将下段的端子配件30插入的情况下,判断为位于该端子配件30的斜上方的中段的两个端子配件30中的至少任一端子配件30为半插入状态。
另外,在端子配件30未被插入到上段的空腔12内、中段的端子配件30为半插入状态时,该中段的端子配件30的卡止对象即中段的切缝部13向分离位置弹性挠曲而进入到上段的空腔12内。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要将端子配件30插入到上段的空腔12中,端子配件30也会在插入中途与上段的切缝部13相干扰,因此无法插入。这种情况下,判断为位于该端子配件30斜下方的中段的两个端子配件30中的至少一端子配件为半插入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配件30和供上述端子配件30插入的多个空腔12沿切缝部13的挠曲方向(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切缝部13的与卡止部15相反一侧的背面17(上表面)面向多个空腔12中与该切缝部13的背面17相向配置的空腔12。而且,切缝部13相对于与该切缝部13的背面17相向配置的空腔12内能够进入及退避。此外,在与切缝部13的背面17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30、即不是与该切缝部13卡止的对象的端子配件30上形成有避让部44,该避让部44是与该端子配件30的非卡止对象即切缝部13的背面17相向的外表面(下表面)凹陷的方式,在切缝部13向背面17侧(分离位置)弹性挠曲时,使切缝部13中的位于背面17一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根据该结构,在切缝部13向背面17一侧弹性挠曲时,切缝部13的位于背面17一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连通部18而进入到端子配件30的避让部44内。由于使与切缝部13的背面17相向配置的端子配件30的内部作为用于容许切缝部13弹性挠曲的挠曲空间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能够缩小切缝部13的挠曲方向(上下方向)上的端子配件30之间的间距。
另外,沿切缝部13的挠曲方向(上下方向)相邻排列的两个端子配件30在与端子配件30的插入方向及切缝部13的挠曲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上以相互偏离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避让部44以使端子配件3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缘部凹陷的方式形成一对,向背面17一侧弹性挠曲的切缝部13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进入到一对避让部44内。根据该结构,多个端子配件30整体被配置成交错状。由此,即使切缝部13的宽度尺寸增大,也能够缩小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端子配件30的间距。
另外,在避让部的与切缝部相向的区域是构成端子配件的壁状部的剖切面或通过剖切产生的边缘部的情况下,即使与切缝部发生碰触时,也不会造成损伤。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避让部44的与切缝部13相向的区域即避让部44的下表面是通过对构成端子配件30的壁状部(下表面壁35和左右两侧面壁36、37)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即使与切缝部13发生碰触,也不会造成损伤。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沿切缝部的挠曲方向相邻排列的两个端子配件在与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及切缝部的挠曲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以相互偏离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但也可以将沿切缝部的挠曲方向相邻排列的两个端子配件以沿宽度方向不偏离的位置关系配置。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部凹陷的方式形成一对避让部,但也可以在保持将沿切缝部的挠曲方向相邻排列的两个端子配件沿宽度方向偏离配置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仅使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侧缘部凹陷而形成避让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将端子配件插入方向上的避让部的形成区域设定为与切缝部相对应的范围,但也可以将端子配件插入方向上的避让部的形成区域设定为大于与切缝部相对应的范围的区域。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构成端子配件的壁状部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了避让部的与切缝部抵接的区域,但避让部的与切缝部抵接的区域也可以是构成端子配件的壁状部的剖切面或通过剖切而产生的边缘部。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适用于接头被插入到大致呈棱筒状的主体部中的阴端子配件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有插入到阴端子配件主体部中的接头的阳端子配件。这种情况下,只要以与接头后端相连的方式设置大致呈棱筒状的主体部并在该主体部上形成避让部即可。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具有多个空腔的外壳;
分别插入到所述多个空腔内的多个端子配件,
在所述空腔中形成有切缝部,该切缝部在与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够弹性挠曲且具有卡止在所述端子配件上的卡止部,
在将所述端子配件插入到所述空腔的过程中,所述切缝部与所述端子配件发生干扰而发生弹性挠曲,
在正常地插入所述端子配件的状态下,所述切缝部进行弹性复原,所述卡止部卡止在所述端子配件上,由此防止所述端子配件的脱落,
所述多个空腔沿所述切缝部的挠曲方向排列配置,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使所述切缝部中的所述卡止部的背面面向所述多个空腔中与所述背面相向配置的所述空腔内,所述切缝部相对于与所述背面相向配置的所述空腔能够进入及退避,
在插入到与所述背面相向配置的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端子配件上设有避让部,
所述避让部以使所述切缝部的与所述背面相向的外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且在所述切缝部向所述背面侧弹性挠曲时,所述切缝部的位于所述背面侧的部分至少有一部分进入到该避让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切缝部的挠曲方向相邻排列的两个所述空腔在与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及所述切缝部的挠曲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以相互偏离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
所述避让部以使所述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部凹陷的形态形成一对,
向所述背面侧弹性挠曲的所述切缝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进入到所述一对避让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上的所述避让部的形成区域仅被设定为与所述切缝部对应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中的与所述切缝部相向的区域通过对构成所述端子配件的壁状部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中的与所述切缝部相向的区域通过对构成所述端子配件的壁状部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
CN201110051432.1A 2010-03-01 2011-03-01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4195 2010-03-01
JP2010044195A JP5571976B2 (ja) 2010-03-01 2010-03-0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86A true CN102195186A (zh) 2011-09-21
CN102195186B CN102195186B (zh) 2015-01-07

Family

ID=4414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14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86B (zh) 2010-03-01 2011-03-0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471B2 (zh)
EP (1) EP2363923B1 (zh)
JP (1) JP5571976B2 (zh)
KR (1) KR101752009B1 (zh)
CN (1) CN102195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51901B2 (en) * 2011-05-04 2014-02-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WO2013135849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Delphi Connection Systems Holding Franc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933380B2 (ja) * 2012-07-25 2016-06-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96961B2 (ja) * 2014-12-11 2017-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11563B2 (ja) * 2015-07-31 2017-10-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19050169A (ja) * 2017-09-12 2019-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496092B1 (ko) * 2021-05-07 2023-02-06 주식회사 경신 방수커넥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6657A (en) * 1991-06-19 1993-02-1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EP1146598A1 (en) * 1996-02-23 2001-10-17 Cinch Connector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243080A (ja) * 2002-02-15 2003-08-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536716A (zh) * 2003-03-26 2004-10-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的成型方法以及连接器的成型装置
CN1806371A (zh) * 2003-06-18 2006-07-19 菱星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0544Y2 (ja) * 1991-09-04 1996-09-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端子不完全挿着防止構造
JP2632274B2 (ja) * 1992-07-08 1997-07-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連結構造
JP2911020B2 (ja) * 1994-03-28 1999-06-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端子
JP3130224B2 (ja) * 1995-02-02 2001-01-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EP1206706A1 (en) 1999-08-25 2002-05-22 Cinch Connectors, Inc. Tes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601772B2 (ja) * 1999-12-08 2004-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635629B2 (ja) * 2000-03-14 2005-04-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1326011A (ja) * 2000-05-19 2001-11-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JP3717057B2 (ja) * 2001-10-05 2005-1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サイドスペーサ構造
JP2003123907A (ja) * 2001-10-17 2003-04-2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3763574B2 (ja) * 2003-03-14 2006-04-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6657A (en) * 1991-06-19 1993-02-1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EP1146598A1 (en) * 1996-02-23 2001-10-17 Cinch Connector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243080A (ja) * 2002-02-15 2003-08-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536716A (zh) * 2003-03-26 2004-10-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的成型方法以及连接器的成型装置
CN1806371A (zh) * 2003-06-18 2006-07-19 菱星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86B (zh) 2015-01-07
KR101752009B1 (ko) 2017-06-28
JP5571976B2 (ja) 2014-08-13
KR20110099188A (ko) 2011-09-07
JP2011181333A (ja) 2011-09-15
US8419471B2 (en) 2013-04-16
EP2363923B1 (en) 2014-02-12
US20110212646A1 (en) 2011-09-01
EP2363923A1 (en)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186A (zh) 连接器
US7297032B2 (en) Combined connector
CN101083365B (zh) 电连接器
US7500887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2195182A (zh) 端子配件
KR20080010316A (ko) 2차 잠금부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CN100454672C (zh) 连接器
CN101599591B (zh) 连接器
EP2337158A1 (en) Connector
JP2002184499A (ja) 雌端子
CN103001036A (zh) 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KR20110099187A (ko) 커넥터
CN103368009A (zh) 连接器
CN102651525B (zh) 连接器
CN100517878C (zh) 连接器
CN103765690A (zh) 连接器
CN100377444C (zh) 连接器
US10511115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CN101276971B (zh) 连接器
CN105610010A (zh) 连接器
US8784133B2 (en) Connector
CN102157837A (zh) 连接器
JP2014229463A (ja) コネクタ
JP2021086774A (ja) コネクタ
CN102683973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