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9583B - 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9583B
CN101499583B CN200910003758XA CN200910003758A CN101499583B CN 101499583 B CN101499583 B CN 101499583B CN 200910003758X A CN200910003758X A CN 200910003758XA CN 200910003758 A CN200910003758 A CN 200910003758A CN 101499583 B CN101499583 B CN 101499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ib
housing main
wall portions
out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37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9583A (zh
Inventor
间瀬强
田中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9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9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9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9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其目的是防止模制失败。阳连接器(10)设有:外壳主体(20),该外壳主体(20)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多个腔体(21),端子接头可插入该多个腔体(21)中;布置在外壳主体(20)的后部分处且向后开口的周壁部(36);以及布置在外壳主体(20)的后部分处的周壁部(36)内侧并且包围腔体(21)的多个密封塔部(35)。外肋(41)在周壁部(36)的内表面和密封塔部(35)的外表面之间延伸。外肋(41)在与周壁部(36)连接的部分处厚,而在与密封塔部(35)连接的部分处薄。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1-160452中公开的连接器形成有形成外壳主体的后部外周的框形外壁部、位于外壁部内侧以形成腔体周壁的多个内壁部、以及位于外壁部和内壁部之间以通过对外壳主体的后表面进行钻孔而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左肋和右肋。端子接头插入到各个内壁部中,并且安装在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上的橡皮塞与内壁部的内周边表面形成紧密接触以密封外壳主体的内部。
在模制上述外壳主体的情况中,熔融树脂经由肋从外壁部流动到各个内壁部。因此,如果将上述技术应用到具有增加数量的内壁部的多极连接器,则降低了到各个内壁部的树脂流动性,这可能导致模制失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防止模制失败。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了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外壳主体,形成有基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一个或多个腔体,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一个或多个腔体中,
外壁部,布置在外壳主体处并且向后开口,
一个或多个内壁部,布置在外壳主体处的外壁部的内侧并且包围一个或多个相应腔体,以及
一个或多个外肋,在外壁部和一个或多个相应内壁部之间延伸,
其中外肋在与外壁部连接的部分处厚,而在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内壁部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薄。
由于一个或多个外肋形成为在与外壁部连接的部分处厚,所以树脂能够容易地朝着内壁部流动,并且能够防止模制失败。另一方面,由于一个或多个肋形成为在与一个或多个内壁部连接的部分处薄,所以能够避免低洼(sinks)在内壁部中的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外壳主体,形成有基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多个腔体,端子接头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多个腔体中,
外壁部,布置在外壳主体的后部分处并且向后开口,
多个内壁部,布置在外壳主体的后部分处的外壁部的内侧并且包围多个腔体,以及
外肋,在外壁部的内表面和内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延伸,
其中外肋在与外壁部连接的部分处厚,而在与内壁部连接的部分处薄。
优选地,外肋设置在外壁部和内壁部在前后方向上或沿着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或范围上。
由于外肋设置在外壁部和内壁部沿着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上,所以能够更加改善树脂的流动性。
更优选地,每个外肋包括从外壁部朝着内壁部变窄的至少一个渐缩段和从渐缩段的前端平直延伸到内壁部的至少一个平直段。
由于外肋包括从外壁部朝着内壁部变窄的渐缩段,所以形成用于树脂朝着内壁部的导向以更加改善树脂的流动性。由于外肋包括从渐缩段的前端平直延伸到内壁部的平直段,所以能够避免低洼在内壁部中的形成。
仍然更优选地,内壁部的厚度等于或小于外肋的最小尺寸。
由于内壁部的厚度等于或小于外肋的最小尺寸,所以能够避免低洼在内壁部中的形成。
优选地,至少一个主肋设置在外壳主体处,该至少一个主肋从外壁部的一个内表面延续到其面对的内表面并将多个内壁部分开。
更优选地,主肋形成为至少比外肋的最小直径厚。
仍然更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内肋在主肋的外表面和内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延伸。
最优选地,至少一个主肋设置在外壳主体的后部分处,该至少一个主肋从外壁部的一个内表面延续到其面对的内表面并将多个内壁部分开,
主肋形成为至少比外肋的最小直径厚,并且
内肋在主肋的外表面和内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延伸。
由于内肋在主肋的外表面和内壁部的外表面之间延伸,其中该主肋沿高度方向将各个内壁部分成上下两组,所以与内肋直接桥接在沿高度方向被分成上下两组的各个内壁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内肋的长度以更加改进树脂的流动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内壁部基本具有柱形形状,并且
邻近的内壁部通过连接肋彼此连接,该连接肋位于连接邻近的内壁部的中心的基本直线上。
由于邻近的内壁部通过连接肋彼此连接,所以它们能够以足够的强度来保持。另一方面,由于连接肋位于连接内壁部的中心的基本直线上,所以连接肋和内壁部之间的连接边界并不比必需的大,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避免低洼在内壁部中的形成。
优选地,一个或多个浇口设置在周壁部的一个或多个外侧处,在模制外壳主体时,熔融树脂能够通过该一个或多个浇口注入。
更优选地,主肋位于浇口附近并且形成使得从该浇口注入的熔融树脂能够沿其注入方向流动。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形成或模制连接器、特别是根据本发明或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模制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形成有基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一个或多个腔体,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一个或多个腔体中,
布置在外壳主体处并且向后开口的外壁部,
布置一个或多个内壁部,该一个或多个内壁部在外壳主体处的外壁部的内侧并且包围一个或多个相应腔体,以及
提供在外壁部和一个或多个相应内壁部之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外肋,
其中该外肋形成为在与外壁部连接的部分处厚,而在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内壁部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模制步骤中,熔融树脂通过一个或多个浇口注入,该一个或多个浇口设置在周壁部的一个或多个外侧处,使得允许从该一个或多个浇口注入的熔融树脂通过主肋沿注入方向流动。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其单个特征可以结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当矛杆外壳和保持件与外壳主体组装时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外壳主体的正视图,
图3是外壳主体的后视图,
图4是当保持件与外壳主体和矛杆外壳组装时的水平剖面,
图5是沿着图1的A-A的剖面,
图6是当保持件与外壳主体和矛杆外壳适当组装时的水平剖面,
图7是外壳主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8是矛杆外壳的正视图,
图9是矛杆外壳的后视图,
图10是矛杆外壳的剖面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关键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保持件的后视图,
图13是保持件的正视图,
图14是保持件的底视图,
图15是保持件的侧视图,
图16是保持件的剖面侧视图,以及
图17是阴连接器外壳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阳连接器(连接器)
20    外壳主体
21    腔体
27    锁定矛杆
31    插入孔
35    密封塔部(内壁部)
36    周壁部(外壁部)
41    外肋
42    主肋
43    内肋
44    连接肋
45    渐缩段
46    平直段
50    矛杆外壳
51    端子插入孔
69    接收孔
70    保持件
72    保持件主体
75    突起
90    阳端子接头
100   阴连接器(配合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17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此实施例的连接器是可以与配合阴连接器100连接的阳连接器10,并且设有外壳主体20、矛杆外壳50、保持件70以及一个或多个阳端子接头90。该外壳主体20、矛杆外壳50和保持件70例如由一种合成树脂或不同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阳端子接头90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在下面的描述中,关于前后方向FBD,将与配合阴连接器100连接的一侧称为前侧,而关于竖直方向,参考图1。
如图2和7所示,外壳主体20与矛杆外壳50一起形成连接器外壳的一部分并且包括端子容纳部22和插座23(优选基本为横向长管的形式),该端子容纳部22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阳端子接头90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腔体21,该插座23从端子容纳部22的前表面(优选为其外周边缘)基本向前突出。各个阳端子接头90的一个或多个舌片91如此布置以至于至少部分地突入到插座23中,并且优选地,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上和/或下)凸轮从动件24设置成从插座23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上和下)壁的外表面突出,该凸轮从动件24用于通过与配合阴端子100的连接操作来发挥凸轮作用。此外,在外壳主体20的横向中间或中央部分,可以与未示出的支架接合的至少一个暂停锁定部25在(优选为上面的)凸轮从动件24后面或邻近于凸轮从动件24地突出。
具体地,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大型阳端子接头90(作为优选的第一类型端子接头)的一个或多个较大腔体26(作为优选的第一类型的腔体)设置在端子容纳部22的、具体在端子容纳部22的基本相对的横向端部处的一个或多个相应位置处。较大腔体26对沿竖直方向(高度方向)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上方,并且可竖直地弹性变形的锁定矛杆27形成为在较大腔体26的内表面的前端处突出。
端子容纳部22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基本为横向居中部分)的前表面从位于横向端部的较大腔体26的前表面稍微向后缩进,由此,在横向端部的相对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用于矛杆外壳50的安装空间28(优选当从前方观察时基本具有矩形的形状)。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小型阳端子接头90(作为优选的不同于第一类型的第二类型的端子接头)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较小腔体29(作为优选的不同于第一类型的第二类型的腔体)被设置,优选沿竖直和/或宽度方向基本上排列在端子容纳部22的横向中间或居中部分中。在竖直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中的每一侧处,各个较小腔体29布置在一个或多个水平或台阶上,优选在上下两个水平上,并且与较大端子26不同,优选地不在小型腔体29的内表面处形成锁定矛杆27。
用于保持矛杆外壳50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基本为爪形的)矛杆外壳锁定部30在端子容纳部22的安装空间28的壁(优选为其基本相对的上壁和下壁)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在多个位置处突出。在端子容纳部22的横向中间或中央部分的前表面中,有底的插入孔31形成在对应于外壳主体20沿宽度和/或竖直方向的中间或基本中央部分的位置处。插入孔31优选在正视图中基本为十字形的并且包括基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竖直凹槽32(作为优选的第一凹槽)和基本沿宽度方向(横向方向)延伸的短水平凹槽33(作为优选的具有不同于第一凹槽的构造的构造的第二凹槽)。这些竖直和水平凹槽32、33在竖直中心稍上方的位置处基本以直角交叉以彼此相通。应当理解,插入孔31可以具有不同的构造(例如,竖直和水平凹槽32、33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交叉)并且/或可以不同地定向或定位(例如,与示出的相比,插入孔31可以绕其轴线旋转,即,竖直和水平凹槽32、33可以沿着不同于竖直和横向方向的方向布置)。
如图3所示,用于防止低洼的形成的一个或多个钻孔部34设置在端子容纳部22的后部。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柱形的、更具体为正柱形的密封塔部35形成为通过钻孔部34基本向后突出。密封塔部35分别设置在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相应腔体21的位置处并且是包围腔体21的圆形围壳(enclosure)。优选待装配到与阳端子接头90连接的导线95的端部上的密封塞96粘附到每个密封塔部35的内周边表面,由此,密封塔35的内侧、因此还有外壳主体20的内侧都优选被不透气地密封。
优选基本为全体地至少部分包围各个密封塔部35的横向长管形式的周壁部36(外壁部)设置在外壳主体20的后部处或后部上。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肋37设置在该周壁部36的内部。周壁部36形成外壳主体20的外壁并且向后、即朝着与插座23相对的一侧开口。
密封塔部35包括对应于较小腔体29(第二腔体)的较小密封塔部38(内壁部,作为优选的第二类型的密封塔部)和对应于较大腔体26(第一腔体)的较大密封塔部39(作为优选的第一类型的密封塔部)。较小密封塔部38布置在对应于较小腔体29(第二腔体)的位置处并且具体位于横向中间居中部分,并且布置在竖直中央部分的相对侧的每一侧处和横向中央部分的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处的上下两个水平上。一对较大密封塔部39在相对的横向端部的每一个中或其附近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上方。一些较小密封塔部38通过共同的薄壁40沿宽度方向整体地或一体地结合。在上两个水平上的较小密封塔部38的竖直中心和上较大密封塔部39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基本位于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下两个水平上的较小密封塔部38的竖直中心和下较大密封塔部39的中心彼此竖直移位,其中下较大密封塔部39的中心位于在下两个水平上的较小密封塔部38的竖直中心的上方。
较小密封塔部38沿前后方向FBD的长度优选基本等于周壁部36和肋37的长度,较小密封塔部38的前端和后端位置优选基本在与周壁部36和/或肋37的前端和后端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对准,并且较小密封塔部38的后表面优选与周壁部36和肋37的后表面一起形成外壳主体20的后表面。另一方面,较大密封塔部39的前端位置优选地在与较小密封塔部38的前端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对准,但其后端位置位于比较小密封塔部38的后端位置更靠后的位置处。较小密封塔部38的厚度优选小于较大密封塔部39的厚度,并且也小于周壁部36的厚度和肋37(稍后描述的外肋41)的最小尺寸。
肋37优选整体上如格子一样在周壁部36的内表面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在周壁部36的内表面和密封塔部35的外表面之间延伸的外肋41、基本沿宽度方向延伸(优选在周壁部36的相对的内侧表面之间并且/或横越周壁部36的竖直中央部分)的主肋42、优选在主肋42的外表面和密封塔部35的外表面之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内肋43、以及/或连接邻近的密封塔部35的连接肋44。
每个外肋41形成为在其与周壁部36连接的部分处厚,而在与密封塔部35连接的部分处薄。更具体地,每个外肋包括从与周壁部36的连接位置朝着密封塔部35逐渐变窄的渐缩段45和从渐缩段45的前端(渐细端)基本直着延伸到密封塔部35的平直段46,其中渐缩段45的相对侧表面和平直段46的相对侧表面彼此成钝角。外肋41在周壁部36的相对的上壁和下壁与面向这些壁的密封塔部35之间基本竖直地延伸,并且从密封塔部35径向向外(垂直于切线的方向)布置,同时基本沿宽度方向以指定的间隔隔开。外肋41的最大尺寸(在与周壁部36连接的部分处的渐缩段45的厚度)大于其他肋42、43和44的最大尺寸,并且/或外肋41的最小尺寸(平直段46的厚度)设定为基本等于内肋43和连接肋44的最小尺寸。
主肋42包括布置成从周壁部36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在上和下较大密封塔部39之间沿宽度方向基本直着横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主肋47、在上台阶处的各个较小密封塔部38和在下台阶处的各个较小密封塔部38之间沿宽度方向基本直着横越的至少一个第二主肋48、以及以从第一主肋47到第二主肋48的向下倾斜度(gradient)基本斜直地延伸的第三主肋49。这些第一主肋47、第二主肋48和第三主肋49中的任何一个都优选具有相同的厚度,该厚度稍小于外肋41的最大尺寸,但大于外肋41的最小尺寸。
这里,一个或多个浇口(未示出)设置在周壁部36的(优选基本相对的)横向外侧处,在模制外壳主体20时,通过该一个或多个浇口注入或可以注入熔融树脂。上述主肋42位于这些浇口附近并且形成为使得从所述浇口注入的熔融树脂能夠沿其注入方向流动。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内肋43在第二主肋48和基本面向第二主肋48的较小密封塔部38之间以及在第一主肋47和面向第一主肋47的较大密封塔部39之间竖直地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以指定的间隔(与外肋41相同的间隔)布置。内肋43相对于第二主肋48竖直对称地布置。内肋43从密封塔部35径向向外地布置,并且内肋43和外肋41优选位于经过密封塔部35的中心的基本直线上。换句话说,内肋43和外肋41通过密封塔部35竖直地横越周壁部36的内侧,并且内肋43和主肋42优选基本以直角彼此连接。
连接肋44在未由薄壁40连接的被分开的邻近密封塔部35之间延伸,并且具有对应于邻近的密封塔部35之间的距离的长度。每个连接肋44位于连接邻近的密封塔部35的中心的直线上并且与这些外周边表面的切线方向基本成直角地与密封塔部35的外周边表面连接。
具体地,彼此邻近的较小密封塔部38沿宽度方向基本并排布置,因此,在各个较小密封塔部38之间延伸的连接肋44基本沿宽度方向水平布置。这些水平布置的连接肋44中的较长的连接肋与内肋43在中间位置处基本以直角连接。位于两个上水平上的相对横向端处的较小密封塔部38的中心和上较大密封塔部39的中心竖直移位,因此在两个上水平上的较小密封塔部38和上较大密封塔部39之间延伸的连接肋44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布置。另一方面,在位于主肋42的正下方并且位于相对横向端处的在两个下水平上的那些较小密封塔部38和下较大密封塔部39之间延伸的连接肋44以从较小密封塔部38的中心到下较大密封塔部39的小向下倾斜度倾斜地布置。不存在在最下水平上的密封塔部38与较大密封塔部39之间延伸的连接肋44。
如图17所示,与上面类似,一个或多个密封塔部35、周壁部36、包括渐缩段45和/或平直段46的一个或多个外肋41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肋44也设置在配合阴连接器100的阴连接器外壳101的后表面上。
接下来,描述矛杆外壳50。矛杆外壳50将至少部分地组装到外壳主体20的安装空间28中,并且在适当组装时由一个或多个矛杆外壳锁定部30保持。具体地,如图8至11所示,矛杆外壳50布置成基本面向(或对应于至少一部分的)外壳主体20的前表面(安装空间28的背表面),并且设有:形成有在矛杆外壳50组装时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较小腔体29相通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入孔51的(优选基本为板状的)矛杆外壳主体52、布置在基本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端子插入孔51的位置处并且从矛杆外壳主体52的前表面向前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管状腔体塔部53、位于各个腔体塔部53中或各个腔体塔部53处并且从矛杆外壳主体52的前表面或在该前表面上向前突出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矛杆27、以及从矛杆外壳主体52(优选为其基本相对的上和下端)基本向前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基本为板状的)矛杆外壳联锁部54。一个或多个锁定爪55从矛杆外壳联锁部54基本向外突出并且与外壳主体20的矛杆外壳锁定部30或能够与外壳主体20的矛杆外壳锁定部30弹性接合,由此将矛杆外壳50保持在安装空间28中。
每个腔体塔部53包括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水平板形式的上壁部56、从上壁部56(优选为其相对的横向边缘)向下悬垂或向内突出的竖直板形式的相对的侧壁部57、以及与上壁部56和/或相对的侧壁部57的前端连接以至少部分地闭合前表面的前壁部58。由这些上壁部56、侧壁部57和前壁部58限定的内部空间用作基本与矛杆外壳主体52连续的端子插入孔51,并且阳端子接头90可以从腔体21的一侧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端子插入孔51中。形成腔体塔部53的前端的端子插入孔51的前开口基本在沿相对于前后方向FBD与较大腔体26的前开口相同的位置处对准。用于防止阳端子接头90向前倾斜的一个或多个姿态维持肋59形成在相对的侧壁部57的内表面上以沿前后方向FBD延伸。阳端子接头90的侧表面能够基本在这些姿态维持肋59上滑动以用期望的姿态(优选为水平姿态)保持阳端子接头90。用于允许阳端子接头90的舌片91插入的舌片插入孔6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FBD贯穿前壁部58,并且该舌片插入孔60的内表面优选形成为朝着前壁部58的后表面加宽的圆锥形导向表面61。
每个锁定矛杆27布置成基本面向(或定向为朝着)腔体塔部53的上壁部56的内表面并且从其基本朝着端子插入孔51与矛杆外壳主体52连接的基端突出。利用与矛杆外壳主体52连接的基端作为支撑点,锁定矛杆27可以竖直地弹性变形(或可以沿着与端子接头90到腔体21和/或端子插入孔51中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并且用于锁定矛杆27的变形空间63至少部分地形成在锁定矛杆27和下邻近腔体塔部53或从外壳主体20的前表面的底端向前突出的板状下暂停部62之间。突入到端子插入孔51中的锁定突起64设置在锁定矛杆27的上表面的前端处或前端附近。锁定矛杆27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基本等于腔体塔部53的上壁部56的宽度,使得锁定矛杆27较小,但能够为其保证足够的强度。接合肋65优选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在锁定矛杆27的下表面的横向中间位置中(优选基本在横向中心上)延伸以进一步增加锁定矛杆27的强度。
用于矛杆外壳50的方向辨别的第一错误连接防止肋66竖立在矛杆外壳主体52的横向边缘上或从矛杆外壳主体52的横向边缘突出。该第一错误连接防止肋66将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或插入到在外壳主体20(优选为其前表面)中通过凹入而形成的错误连接防止肋接收部19中,由此防止矛杆外壳50错误地与外壳主体20组装。
多个开口(例如三个)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形成在矛杆外壳主体52的横向中间或中央部分中,并且腔体塔部53和锁定矛杆27布置在这些开口的相对横向(左和/或右)侧。各个开口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从矛杆外壳主体52的前表面突出的加强肋67。这些开口中,上开口和下开口用作保持件70的辅助突起74(稍后描述)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其中的辅助接收孔68,而居中的或中间的开口用作保持件70的突起75(稍后描述)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其中的接收孔69。辅助接收孔68优选为竖直长(优选基本为矩形的)开口,并且接收孔69基本为对应于插入孔31的十字形开口并且/或在矛杆外壳主体52与外壳主体组装时基本与插入孔31对准。
接下来,描述保持件70。如图12至16所示,保持件70布置成基本面向矛杆外壳50的前表面并且包括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装配窗口71的(优选基本为板状的)保持件主体72(保持件70的主体),在保持件70与矛杆外壳50组装时,一个或多个相应的腔体塔部53和/或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锁定矛杆27可以单独地装配到该装配窗口71中。保持件70还包括从保持件主体72的前表面向前突出的一个或多个连接肋73、从保持件主体72的后表面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基本为横向中央部分)基本向后突出的辅助突起74和突起75、以及在保持件70组装时可以基本滑动地装配到矛杆外壳锁定部54的内表面和腔体塔部53的侧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滑动板部76。
在组装保持件70时,滑动板部76可以滑动同时基本被保持或定位在外壳主体20的安装空间28的内表面和矛杆外壳50的外表面之间。用于保持件70的方向辨别的至少一个第二错误连接防止肋77竖立在滑动板部76(优选为其横向边缘)处或从滑动板部76(优选为其横向边缘)突出。该第二错误连接防止肋77将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或插入到外壳主体20的错误连接防止肋接收孔19中同时与第一错误连接防止肋66结合,由此防止保持件70错误地与外壳主体20组装。
腔体塔部53优选可以单独装配到装配窗口71中,该装配窗口71由从保持件主体72的后表面突出的格子部88限定。在与矛杆外壳50适当组装的状态中,腔体塔部53的前表面布置在相对于前后方向FBD与装配窗口71的前表面基本相同的位置处,使得端子插入孔51的前表面位于保持件主体72的前端处。在上述适当组装状态中至少部分地进入用于锁定矛杆27的变形空间63中的端子锁定部78设置在装配窗口71的横向边缘的对应于矛杆外壳50的每个锁定矛杆27的位置处。具有开口后端的接合凹槽79形成在(优选每一个)端子锁定部78的横向中间部分中(优选基本在横向居中部分中)以允许锁定矛杆27的接合肋65回避。接合肋65优选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或插入到接合凹槽79中以防止锁定矛杆27的横向松动。
连接肋73包括位于保持件主体72的前表面的横向中间部分中(优选基本在横向中心上)并优选具有竖直长十字形横截面的第一连接肋80、位于保持件主体72的前表面的横向(右)侧上并具有带长水平截面的倒T形横截面的第二连接肋81、以及位于保持件主体72的前表面的相对横向(左)侧上并具有横向长十字形横截面的第三连接肋82。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肋80、81和82优选布置在未设置装配窗口71的死区中,并且成形为与该死区的形状一致。这些连接肋73可以至少部分地进入在阴连接器100中形成的连接肋接收部(未示出)以在连接器与配合阴连接器100连接时引导连接操作,并且与阴连接器100的前表面基本形成接触以在阴连接器100未处于适当姿态时防止两个连接器10、100的错误连接。
辅助突起74具有如下的突出距离,即,当插入到辅助接收孔68中时,其前端到达矛杆外壳50的辅助接收孔68的后端,而突起75具有如下的突出距离,即,当插入到接收孔69中时,其前端穿过矛杆外壳50的接收孔69插入到外壳主体20的插入孔31中。辅助突起74优选具有矩形的框形横截面,并且在这些辅助突起74内部形成具有开口后端的中空部83。
突起75具有基本与接收孔69和插入孔31一致的(优选基本为十字形的)横截面并且与第一连接肋80处于背对背的关系,其中保持件主体72位于该第一连接肋80和该突起75之间。具体地,突起75包括以大于(优选为其数倍大)辅助突起74和滑动板部76的突出距离的突出距离狭长地向后延伸并且基本沿竖直方向延伸较长的竖直肋84、以及沿宽度方向延伸较短的水平肋85,并且竖直肋84和水平肋85基本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以直角地在竖直中心稍上方的位置处彼此连接以彼此相通。倾斜表面86形成在突起75的前端表面的整个外周边缘上,以便突起75能平滑地至少部分插入到接收孔69和插入孔31中。
接下来,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阳连接器10的功能。
在模制外壳主体20时,熔融树脂通过未示出的浇口注入。然后,该熔融树脂经由外肋41从周壁部36朝着密封塔部35流动或可以流动。由于通过外肋41处的渐缩段45形成了朝着周壁部36的导向,所以熔融树脂平滑地朝着密封塔部35流动。作为另一条路线,熔融树脂也经由主肋42和/或内肋43朝着密封塔部35平滑地流动或可以流动。在此实施例中,即使密封塔部35较薄,也能通过这种肋37的存在来抑制或降低模制失败的发生率。
接下来,在组装操作时,矛杆外壳50装配或可以装配在外壳主体20上、优选至少部分地装配到外壳主体20的安装空间28中,从而通过矛杆外壳锁定部30和矛杆外壳联锁部54的弹性接合来保持在外壳主体20中。然后,矛杆外壳50的第一错误连接防止肋66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或插入到错误连接防止肋接收部19中,并且矛杆外壳50的接收孔69基本与插入孔31对准。在此状态中,阳端子接头90沿插入方向、优选基本从后面插入到腔体21中。然后,大型阳端子接头90由较大腔体26的锁定矛杆27锁定并且在其前端处的舌片91至少部分地突入到插座23中。小型阳端子接头90从腔体21到端子插入孔51布置并且由端子插入孔51的锁定矛杆27保持,并且在其前端处的舌片91穿过舌片插入孔60至少部分地突入到插座23中。在安装阳端子接头90时,安装在导线95的端部上的优选的密封塞96至少部分地容纳到密封塔部35中,并且密封塞96的内周边表面与导线95的外周边表面形成紧密接触,同时密封塞96的外周边表面与密封塔部35的内周边表面形成接触。
当上述阳端子接头90已安装时,保持件70布置在矛杆外壳50的前表面上,并且如果必要,优选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状态(或备用状态)。在该部分锁定状态中,如图5所示,保持件70的端子锁定部78布置在这种前面位置处以便基本不进入用于锁定矛杆27的变形空间63,由此允许锁定矛杆27的弹性变形,并且因此允许阳端子接头90的插入操作。
如图4所示,当保持件70安装在矛杆外壳50的前表面上时,保持件主体72至少部分地(优选基本全部)覆盖矛杆外壳主体52的前表面,腔体塔部53至少部分地或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保持件主体72的装配窗口71中,并且突起75基本与接收孔69对准并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接收孔69中。在安装保持件70的过程中,由于突起75和接收孔69优选基本为十字形的,所以能够避免保持件70绕相对于矛杆外壳50的轴线的枢转或旋转运动。
随后,如图6所示,保持件70被移位或推动到深入插座23中从而到达适当组装状态(完全锁定状态或安装状态)。然后,端子锁定部78至少部分地进入用于锁定矛杆27的变形空间63以限制锁定矛杆27的弹性变形,由此将阳端子接头90基本上双重锁定。此外,保持件70的第二错误连接防止肋77装配到或插入到错误连接防止肋接收部19中的适当深度,并且/或突起75从接收孔69插入到插入孔31中的适当深度,结果,保持件70优选相对于矛杆外壳50和外壳主体20定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推动在部分锁定状态中从插座23的前表面突出的连接肋73的前端来平滑地推动保持件70。之后,配合阴连接器100的阴连接器外壳101至少部分地或可以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插座23中同时由连接肋73引导,由此在两个连接器之间建立电连接。
如上所述,此实施例能够展现下列效果。
由于至少一个突起75优选设置在保持件70上,接收孔69形成在矛杆外壳50中,并且,通过将突起75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接收孔69中,矛杆外壳50相对于保持件70或能够相对于保持件70定位,能准确地确定矛杆外壳50和保持件70的相互位置关系,由此能够防止端子锁定部78从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用于锁定矛杆27的变形空间63中的这种位置的移位。结果,能够正确地发挥保持件70的初始功能。
由于突起75优选贯穿矛杆外壳50并且其前端至少部分地或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插入孔31中,增加了突起75与矛杆外壳50和外壳主体20接合面积以抑制保持件70的摇晃运动。以此方式,保持件70、矛杆外壳50和外壳主体20定位在适当位置处。
另外,即使保持件70处于部分锁定状态(备用状态或位置),由于突起75的前端优选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插入孔31中,所以保持件70优选被恒稳地保持而不会摇动。当保持件70从部分锁定状态向适当组装状态移动时,突起75能够平滑地插入到插入孔31中而不会被插入孔31的孔边缘捕获。
由于仅一个突起75优选基本设置在保持件主体72的后表面的中央部分中,与突起75设置在保持件主体72的后表面的大范围上相比,能够将保持件的有效空间的降低抑制到最小必需水平。此外,通过将突起75形成为优选具有十字形横截面(或不是旋转对称从而限定绕纵向轴线的指定(预定或可以预定)定向的形状),能够保证足够的强度,能够可靠地抑制沿高度和宽度方向的摇动,并且能够阻碍矛杆外壳50绕突起75的轴线的枢转运动。
由于一个或多个外肋41优选形成为在与周壁部36连接的部分处较厚,树脂能够更容易地朝着密封塔部35流动,因此能够防止模制失败或减少其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外肋41形成为在与密封塔部35连接的部分处较薄,能够避免模制时低洼在密封塔部35中的形成。
此外,由于外肋41优选形成在周壁部36和较小密封塔部38沿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上,更改善了树脂的流动性。
由于外肋41包括从周壁部36朝着密封塔部35变窄的一个或多个渐缩段45,所以形成了用于树脂朝着密封塔部35的导向,由此更改善了树脂的流动性。由于外肋41优选还包括从渐缩段45的前端基本直着延伸到密封塔部35的平直段46,所以能够可靠地避免模制时低洼在密封塔部35中的形成。
另外,由于密封塔部35的厚度优选小于外肋41的最小尺寸,所以能够可靠地避免低洼在密封塔部35中的形成。
此外,由于内肋43在将各个密封塔部35分成至少上下两组的主肋42的外表面和密封塔部35的外表面之间延伸,所以与内肋43直接桥接在被分成上下两组的各个密封塔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内肋43的长度以进一步改善树脂的流动性。
另外,由于邻近的密封塔部35优选通过连接肋44彼此连接,所以能够用足够的强度保持密封塔部35。另一方面,由于连接肋44优选位于连接临近的密封塔部35的中心的基本直线上,连接肋44和密封塔部35之间的连接边界并不比必需的大,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避免低洼在密封塔部35中的形成。
因此,为了防止模制失败,阳连接器10设置有:外壳主体20,该外壳主体20形成有沿前后方向FBD贯穿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腔体21,端子接头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腔体21中;布置在外壳主体20的后部分处或附近且基本向后开口的周壁部36;以及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密封塔部35,该密封塔部35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壳主体20的后部分处或附近的周壁部36的内侧且至少部分地包围腔体21。一个或多个外肋41在周壁部36的内表面和密封塔部35的外表面之间延伸。外肋41在与周壁部36连接的部分处厚,而在与密封塔部35连接的部分处薄。换句话说,外肋41包括连接到周壁部36的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到密封塔部35的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被如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所涵盖。
(1)多个突起可以在保持件的任意位置处突出。
(2)对于突起来说,被如此成形以便能够相对于保持件来定位矛杆外壳是足够的,并且该突起可以具有例如多边形的横截面。
(3)突起可以仅至少部分地装配到矛杆外壳的接收孔中并且可以不与外壳主体接合。
(4)突起可以包括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例如,十字形、T形、L形或由彼此不相交的两部分形成的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与连接肋背对背的这种位置处,其中保持件主体位于该连接肋和该突起之间。这是因为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5)矛杆外壳和外壳主体可以设置在容纳阴端子接头的阴连接器中。
(6)密封塔部的厚度可以等于外肋的最小尺寸。
(7)对于外肋的与周壁部连接的部分来说,比外肋的与密封塔部连接的部分更厚是足够的,并且外肋可不必包括渐缩段。
(8)对于外肋的与密封塔部连接的部分来说,比外肋的与周壁部连接的部分更薄是足够的,并且外肋可不必包括平直段。
(9)周壁部和密封塔部可以通过在一些部分中形成切口而间歇地连续。
(10)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一个主肋沿高度方向将多个密封塔部分成上下两组,但是主肋的形式不限于此。例如,多个主肋可以沿高度方向将多个密封塔部分成多个组。替代地,一个或多个主肋可以沿宽度方向将多个密封塔部分成两个或更多个组。另外,多个密封塔部可以由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个主肋和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一个主肋分成四个组。此外,主肋可以倾斜于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10),包括:
外壳主体(20),该外壳主体(20)形成有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的一个或多个腔体(21),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90)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腔体(21)中;
外壁部(36),该外壁部布置在所述外壳主体(20)处并且向后开口;
一个或多个内壁部(35),所述内壁部布置在该外壳主体(20)处的所述外壁部(36)内侧,并且包围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应腔体(21);以及
一个或多个外肋(41),所述外肋在该外壁部(36)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内壁部(35)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外肋(41)在与该外壁部(36)相连接的部分处厚,而在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内壁部(35)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肋(41)沿着前后方向(FBD)设置在所述外壁部(36)和内壁部(35)的整个长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外肋(41)包括至少一个渐缩段(45)和至少一个平直段(46),所述渐缩段从外壁部(36)朝着内壁部(35)变窄,所述平直段从渐缩段(45)的前端基本平直地延伸到内壁部(3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内壁部(35)的厚度等于或小于外肋(41)的最小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外壳主体(20)处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肋(42),所述主肋从所述外壁部(36)的一个内表面延续到其面对的内表面,且将多个内壁部(35)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主肋(42)形成为至少比外肋(41)的最小尺寸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个或多个内肋(43)在主肋(42)的外表面和内壁部(35)的外表面之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2、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内壁部(35)基本具有柱形形状,并且
邻近的内壁部(35)通过连接肋(44)来彼此连接,所述连接肋(44)位于连接邻近的内壁部(35)的中心的基本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个或多个浇口设置在所述外壁部(36)的一个或多个外侧处,在模制所述外壳主体(20)时,熔融树脂能够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浇口注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主肋(42)位于所述浇口附近,并且形成为使得从所述浇口注入的熔融树脂能够沿其注入方向流动。
11.一种形成连接器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模制外壳主体(20),该外壳主体(20)形成有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的一个或多个腔体(21),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90)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腔体(21)中;
布置一位于该外壳主体(20)处且向后开口的外壁部(36);
布置一个或多个内壁部(35),所述一个或多个内壁部(35)位于该外壳主体(20)处的外壁部(36)内侧,并且包围一个或多个相应腔体(21);以及
提供一个或多个外肋(41),所述外肋在所述外壁部(36)和一个或多个相应内壁部(35)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外肋(41)形成为在与该外壁部(36)相连的部分处厚,而在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内壁部(35)相连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模制步骤中,熔融树脂通过一个或多个浇口注入,所述一个或多个浇口设置在所述外壁部(36)的一个或多个外侧处,从而允许从所述一个或多个浇口注入的熔融树脂通过主肋(42)沿注入方向流动,所述主肋设置在外壳主体(20)处,并且从所述外壁部(36)的一个内表面延续到其面对的内表面,且将多个内壁部(35)分开。
CN200910003758XA 2008-01-29 2009-02-01 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Active CN101499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7586A JP2009181722A (ja) 2008-01-29 2008-01-29 コネクタ
JP2008-017586 2008-01-29
JP2008017586 2008-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9583A CN101499583A (zh) 2009-08-05
CN101499583B true CN101499583B (zh) 2011-07-06

Family

ID=40847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758XA Active CN101499583B (zh) 2008-01-29 2009-02-01 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50962B2 (zh)
JP (1) JP2009181722A (zh)
CN (1) CN101499583B (zh)
DE (1) DE10200900440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4454B2 (ja) * 2008-01-29 2012-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R2960103B1 (fr) * 2010-05-11 2013-05-31 Souriau Ensemble connecteur pour connexion sous tension
JP5581803B2 (ja) 2010-05-19 2014-09-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93366B2 (ja) * 2011-08-08 2015-10-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37155B2 (ja) * 2011-11-28 2015-06-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2918491U (zh) * 2012-10-29 2013-05-0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JP6061148B2 (ja) * 2013-11-28 2017-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1622388S (zh) * 2018-08-03 2019-01-21
USD922329S1 (en) * 2019-05-10 2021-06-15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Press-fit pin case
JP6999246B2 (ja) 2019-05-27 2022-01-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055A (en) * 1982-06-22 1986-12-02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5480324A (en) * 1993-07-28 1996-01-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ibly indicating a properly fitted connector
CN2399851Y (zh) * 1999-04-16 2000-10-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错位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691428A (zh) * 2004-04-28 2005-11-02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密封件和防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8626A (ja) * 1999-10-18 2001-04-2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999426B2 (ja) * 1999-12-02 2007-10-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2124355A (ja) * 2000-10-18 2002-04-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USD503150S1 (en) * 2003-03-12 2005-03-22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US7150640B2 (en) * 2005-04-08 2006-12-19 Yazaki Corporation Lever type connector
US7347704B2 (en) * 2006-03-01 2008-03-2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JP4924454B2 (ja) * 2008-01-29 2012-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17458B2 (ja) * 2008-01-29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D593499S1 (en) * 2008-03-07 2009-06-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USD594824S1 (en) * 2008-03-07 2009-06-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USD605602S1 (en) * 2008-03-07 2009-12-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USD594804S1 (en) * 2008-07-23 2009-06-23 Daimler Ag Wheel or wheel cov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055A (en) * 1982-06-22 1986-12-02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5480324A (en) * 1993-07-28 1996-01-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ibly indicating a properly fitted connector
CN2399851Y (zh) * 1999-04-16 2000-10-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错位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691428A (zh) * 2004-04-28 2005-11-02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密封件和防水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13479A 2002.10.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0962B2 (en) 2011-05-31
CN101499583A (zh) 2009-08-05
JP2009181722A (ja) 2009-08-13
DE102009004400B4 (de) 2011-02-10
DE102009004400A1 (de) 2009-08-13
US20090191749A1 (en)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9579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499583B (zh) 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1499581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0517880C (zh) 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2112719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9017111B2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lance
CN102437457B (zh) 连接器
EP119380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566041C (zh)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0588041C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20140127928A1 (en) Connector
EP2571108B1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JP5347936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8288125A (ja) コネクタ
CN102623830A (zh) 连接器
CN101599591A (zh) 连接器
US6352440B1 (en) Lever-actuated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connector body
EP190513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499580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180151976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07528171B (zh) 杆式连接器
JP5218213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1071061A (ja) 分割コネクタ
CN107342474B (zh) 连接器
US6435919B1 (en) Connector and mou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