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5882B -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5882B
CN103085882B CN201210328604.XA CN201210328604A CN103085882B CN 103085882 B CN103085882 B CN 103085882B CN 201210328604 A CN201210328604 A CN 201210328604A CN 103085882 B CN103085882 B CN 103085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inforcement
vehicle
inner panel
coam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86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5882A (zh
Inventor
太田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85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5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5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58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8Arm-rests post or panel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通过支撑加强件将来自后减震器的向上方的载荷向车体上部顺利传递,通过后侧围板中央板分散到周边车体,防止窗部变形,以最短形状形成支撑加强件实现轻量化。由轮罩内板(1)、支撑加强件(5)、后侧围板内板(13)及后立柱加强件(14)包围的区域(S)设有后侧围板中央板(15),支撑加强件(5)下部接合于后减震器安装部(4),支撑加强件(5)上部接合于窗部(16)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后侧围板中央板(15)和支撑加强件(5)相互接合而形成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部(C),后侧围板中央板(15)接合于后侧围板内板(13)和后立柱加强件(14)的接合部附近,具有向车辆上方斜前方侧扩展的载荷分散面(17)。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于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抑制车辆行驶中的车体的摆动、上下运动等的后悬架的后减震器安装于通过点焊接合后减震器加强件而加强的轮罩内板的上表面。另外,在车辆中提出了如下结构:为了进一步加强后减震器的安装部,在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支撑加强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另一方面,现有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由后侧围板内板、具有后立柱加强件的后立柱内板、轮罩内板以及支撑加强件等构成。另外,后侧围板内板中形成有窗部,在轮罩内板的上表面设有后减震器的安装部,该后减震器的安装部配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所形成的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并且,在兼备后减震器的安装部的加强而使支撑加强件与车辆上方的车体接合的情况下,为了使支撑加强件通过后减震器的安装部将来自后减震器的载荷向车体上部传递而分散,将支撑加强件的上部向后门的加强件在倾斜方向连接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80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16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中,在倾斜方向连接配置有支撑加强件,所以具有如下问题:比后支撑部靠车辆前方侧的空间区域被占用,能利用的空间减少。
另外,来自后减震器的载荷通过支撑加强件在倾斜方向传递,在矢量分解的情况下,多余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增加,所以需要如能承受该多余的载荷的结构。因此,在现有的加强结构中,支撑加强件、后门的加强件使用板厚厚的构件,使刚度提高,但是构件的板厚增加有可能导致重量增大、成本高。
而且,在配置安全带拉钩的情况下,空间的确保困难,所以设置角度的自由度变低,有可能在布局上不利。拉钩应该朝向安全带的布设方向,当设置角度偏移时,有可能安全带的卷取和拉出出现故障。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当安全带能设置的角度确定了时,布设布局也就确定了,对设于车辆上方的安全带锚件的位置等产生制约。因此,为了将安全带布设成需要的角度,需要加宽支撑加强件的宽度。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状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其能通过支撑加强件将来自后减震器的向上方的载荷向车体上部顺利地传递,能将其从支撑加强件的下部通过后侧围板中央板分散到周边的车体,并且能防止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变形,且通过以最短形状形成支撑加强件而能实现轻量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是在轮罩内板上设有后减震器安装部,在由上述轮罩内板、帽形截面形状的支撑加强件、后侧围板内板以及后立柱内板或者后立柱加强件包围的区域设有后侧围板中央板,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下部接合于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上部接合于设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相互接合,由此形成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接合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和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附近,由此具有至少朝向车辆上方斜前方侧扩展的载荷分散面,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配置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中设有配置安全带拉钩的贯通孔,将安全带的布设方向、上述贯通孔的相对的前后侧边的延伸方向、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基部和上 述后侧围板内板及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的连线的方向以朝向一致的方向设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配置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中设有配置安全带拉钩的贯通孔,将安全带的布设方向、上述贯通孔的相对的前后侧边的延伸方向、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基部和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及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的连线的方向以朝向一致的方式设定。
而且,在本发明中,覆盖上述侧部面板的车厢内侧的内置装饰件的安装部设于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加强件,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中设有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设有朝向上方延伸的凸缘。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下部一边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一边向上方延伸,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部向大致正上方延伸,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下中间部一边朝向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侧弯曲一边延伸地连接着。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在轮罩内板上设有后减震器安装部,在由上述轮罩内板、帽形截面形状的支撑加强件、后侧围板内板以及后立柱内板或者后立柱加强件包围的区域设有后侧围板中央板,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下部接合于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上部接合于设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相互接合,由此形成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接合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和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附近,由此具有至少朝向车辆上方斜前方侧扩展的载荷分散面。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可得到由后侧围板中央板和支撑加强件的封闭截面部形成的高刚度的支柱,能可靠地加强车辆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另外,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来自后减震器的向上方的载荷传递到支撑加强件,载荷从支撑加强件的下部传递到上部的车体,并且载荷从支撑加强件的下部通过后侧围板中央板逐渐地分散到车辆上方斜前方侧的载荷分散面,所以能将载荷向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底部前半和后立柱内板或者后立柱加强件有效地分散。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的加强结构,能可靠地防止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变形,能配置形成为最短形状的支撑加强件,能实现轻量化,并且能降低无用的力矢量的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配置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设有配置安全带拉钩的贯通孔,将安全带的布设方向、上述贯通孔的相对的前后侧边的延伸方向、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基部和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及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的连线的方向以朝向一致的方式设定,所以能确保后侧围板中央板的向上方扩展的面,有效地进行向后侧围板内板和后立柱内板或者后立柱加强件的载荷分散。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加强结构,能使拉钩的配置空间紧凑,并且能通过后侧围板中央板将因为由来自车辆前方的载荷对车辆施加减速载荷时搭乘者向车辆前方移动的载荷所引起的安全带的张力载荷也分散到支撑加强件的基部,能有效地发挥安全带的保持功能。
而且,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覆盖上述侧部面板的车厢内侧的内置装饰件的安装部设于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所以能确保内置装饰件的安装强度。而且,在后侧围板中央板上以高刚度悬架着安全带拉钩,所以能提高拉钩和内置装饰件的对位精度。安全带从内置装饰件的长孔拉出到车厢内侧,所以能实现长孔和安全带的位置精度提高和保持性提高,能防止安全带和长孔的干扰。另外,来自设于内置装饰件的扶手部的输入载荷能由后侧围板中央板、支撑加强件承受,所以能降低由于肘等的载荷引起的内置装饰件的变形。
并且,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加强件,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中设有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 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设有朝向上方延伸的凸缘,所以后减震器加强件与轮罩内板的上部一起承受来自后减震器的上下方向的载荷,能可靠地将其传递到支撑加强件。特别是,在后减震器加强件的向上方延伸的凸缘和支撑加强件的前后的下部侧面部的接合部,来自后减震器的上下方向、特别是下方的载荷施加于剪切方向而不是剥离方向,所以能防止该接合部的剥离。另外,由于耐载荷性的提高,能降低各部件的板厚,能实现重量和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中,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下部一边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一边向上方延伸,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部向大致正上方延伸,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下中间部一边朝向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侧弯曲一边延伸地连接着,所以支撑加强件的下部的载荷由后侧围板中央板分散,在支撑加强件的上部不太施加载荷,能减小支撑加强件的帽型形状的截面,即使是弯曲形状也能进行载荷分散。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加强结构,能大大确保支撑加强件的上部和前部的空间,能加宽设于内置装饰件的扶手部,能设置饮料架等,能提高车厢内的居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的车辆后部的从车厢内侧观看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车辆中将支撑加强件拆卸的状态的后侧围板中央板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在图2的状态下从车辆前方观看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强结构中设置的后减震器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支撑加强件附近局部剖切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A-A线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罩内板
2        后减震器
3        安装构件
4        后减震器安装部
5        支撑加强件
5a       下部侧面部
5c       内侧侧面
6        后减震器板
8        后减震器加强件
10、11   凸缘
12       加强筋
13       后侧围板内板
14       后立柱加强件
15       后侧围板中央板
16       窗部
17       载荷分散面
18       安全带拉钩的悬架部
19       安全带拉钩
20       安全带
23       贯通孔
24       内置装饰件
24a      内置装饰件的安装部
C        封闭截面部
S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图6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如图1~图6所示,在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部面板的加强 结构的车辆后部的左右两侧部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向上方弯曲的形状的轮罩内板1。并且,在轮罩内板1的上表面通过安装构件3安装有后减震器2的上端部(参照图6),后减震器2抑制车辆行驶中的车体的摆动、上下运动等。
因此,在轮罩内板1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安装部4和帽形截面形状的支撑加强件5,支撑加强件5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将来自后减震器2的载荷向车辆上方传递,该支撑加强件5的下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向外侧折弯成大致直角,载置并通过点焊等接合而安装于后减震器安装部4。
在本实施方式的后减震器安装部4的周边配置有后减震器板6,后减震器板6通过点焊等接合而安装于轮罩内板1的下表面,在后减震器板6的靠车厢内侧穿设有插通孔7,在插通孔7中插通后减震器2的上端部2a。另外,在后减震器板6的上表面,通过点焊等接合而安装有用于进一步加强的后减震器加强件8。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减震器加强件8使用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向轮罩内板1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平面形状的板形成。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靠车厢内侧的平坦面部,与后减震器板6的插通孔7对应地穿设有贯通孔9,在贯通孔9中插通后减震器2的上端部2a,车厢内侧端部沿着轮罩内板1向下方弯曲。
另一方面,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车辆外侧、且与支撑加强件5的接合部设有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凸缘10、11,如图3和图5所示,将这些凸缘10、11通过点焊接合于支撑加强件5的下部侧面部5a,由此将后减震器加强件8安装于支撑加强件5。此时,因为在支撑加强件5的车厢内侧的面设有切口部5b,所以通过从该切口部5b插通未图示的焊枪,能简单地进行凸缘10、11和下部侧面部5a的焊接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凸缘10、11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车辆前后方向前后设置,分别重合地接合于与支撑加强件5的前后面对应的下部侧面部5a。因此,将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位于车辆前后的端部朝向上方竖立并折弯成大致直角,由此形成凸缘10、11。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位于前后的凸缘10、11间的基板部分,遍及整个宽度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2,由于该加强筋12的存在,能降低凸缘10、11处的上下方向的载荷造成的基板部分的弯曲变形。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2朝向上方形成为凸形状。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中,如图1~图3所示,在由轮罩内板1、帽形截面形状的支撑加强件5、后侧围板内板13以及后立柱加强件(或者后立柱内板)14包围的区域S(参照图2)设有后侧围板中央板15。并且,支撑加强件5的下部接合于后减震器安装部4,并且支撑加强件5的上部接合于设于后侧围板内板13中的窗部16的底部16a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
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侧围板中央板15和支撑加强件5构成为:通过点焊等使重合的部分相互接合,由此形成由后侧围板中央板15的平面部分和支撑加强件5的帽型截面部分包围的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部C,得到高刚度的支柱。并且,该封闭截面部C通过从下方接合后减震器加强件8而形成盖,成为块状结构,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实现支撑加强件5的支柱刚度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中,后侧围板中央板15通过点焊等接合于后侧围板内板13和后立柱加强件14的接合部附近,具有利用后侧围板中央板15朝向至少车辆上方斜前方侧扩展的载荷分散面17。该载荷分散面17将来自后减震器2的向上方的载荷向后侧围板内板13的窗部16的底部16a的前半和后立柱加强件14分散,能防止后侧围板内板13的窗部16的变形,能将支撑加强件5形成为最短形状。
而且,如图1~图3所示,在轮罩内板1的上部、且设有支撑加强件5和后减震器加强件8的附近部位,设有通过将锚件支架18a接合于后侧围板中央板15的下部而构成的安全带拉钩19的悬架部18。该附近部位是车辆前后方向的轮罩内板1和车辆上下方向的支撑加强件5的交点,且是利用后减震器加强件8提高刚度的部位,是适合 于吸收对拉钩19在车辆前方侧的斜上方产生的来自安全带20的载荷、并将其传递到高刚度的车体部位的部位。安全带20由设于后立柱加强件14的上部的安全带支架21和安全带锚件22拉回。
而且,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侧围板中央板15配置于支撑加强件5的车辆前方侧。并且,如图2所示,在后侧围板中央板15中设有配置安全带拉钩19的贯通孔23,将安全带20的布设方向、贯通孔23的相对的前后侧边23a、23b的延伸方向、支撑加强件5的基部和后侧围板内板13及后立柱加强件14的接合部的连线O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设定。据此,确保后侧围板中央板15的向上方扩展的面,构成为能将来自后减震器2的向上方的载荷向后侧围板内板13和后立柱加强件14有效地分散。
另外,如图6所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结构的侧部面板的车厢内侧被内置装饰件24覆盖,该内置装饰件24的安装部24a设于高刚度的后侧围板中央板15和支撑加强件5,可确保安装强度。因此,能有效地承受来自后述的扶手部25的输入载荷。
而且,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撑加强件5的内侧侧面5c的下部一边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一边向上方延伸。另外,支撑加强件5的内侧侧面5c的上部向大致正上方延伸,并且上端朝向后侧围板内板13侧弯曲成曲柄形状而被接合。并且,支撑加强件5的内侧侧面5c的上下中间部一边朝向后侧围板中央板15侧弯曲成凸状一边延伸,连接到上下部。据此,支撑加强件5的下部的载荷由后侧围板中央板15分散,在支撑加强件5的上部不太施加载荷,能减小支撑加强件5的帽型形状的截面,而且能大大确保支撑加强件5的上部和前部的空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中,能加宽设于内置装饰件24的扶手部25,能设置饮料架26等,能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中,在轮罩内板1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安装部4,在由轮罩内板1、帽形截面形状的支撑加强件5、后侧围板内板13以及后立柱加强件14包围的区域S设有后侧围板中央板15,支撑加强件5的下部接合于 后减震器安装部4,支撑加强件5的上部接合于后侧围板内板13的窗部16的底部16a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并且后侧围板中央板15和支撑加强件5相互接合而形成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部C,后侧围板中央板15接合于后侧围板内板13和后立柱加强件14的接合部附近,由此具有朝向车辆上方斜前方侧扩展的载荷分散面17,因此能得到高刚度的支柱,与现有的加强结构相比能以高刚度加强车辆后部的左右两侧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中,来自后减震器2的向上方的载荷传递到车辆上方位置的轮罩内板1、后减震器板6以及后减震器加强件8,进一步从支撑加强件5的下部传递到车体上部的后侧围板内板13,并且通过后侧围板中央板15分散于车辆上方斜前方侧的载荷分散面17,因此能将来自后减震器2的向上方的载荷也分散于后侧围板内板13的窗部16的底部16a的前半部分、后立柱加强件14,能提高载荷分散功能,并且能可靠地防止后侧围板内板13的窗部16的变形。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已经描述的实施方式,能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例如已经描述的实施方式的轮罩内板1的后减震器安装部4可以是将轮罩内板1分割为2个而设置板厚厚的后减震器板6。

Claims (4)

1.一种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轮罩内板上设有后减震器安装部,在由上述轮罩内板、帽形截面形状的支撑加强件、后侧围板内板以及后立柱内板或者后立柱加强件包围的区域设有后侧围板中央板,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下部接合于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上部接合于设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
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相互接合,由此形成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接合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和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附近,由此具有至少朝向车辆上方斜前方侧扩展的载荷分散面,
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配置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中设有配置安全带拉钩的贯通孔,将安全带的布设方向、上述贯通孔的相对的前后侧边的延伸方向、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基部和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及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的连线的方向以朝向一致的方向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覆盖上述侧部面板的车厢内侧的内置装饰件的安装部设于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加强件,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中设有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设有朝向上方延伸的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下部一边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一边向上方延伸,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部向大致正上方延伸,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下中间部一边朝向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侧弯曲一边延伸地连接着。
CN201210328604.XA 2011-11-04 2012-09-07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5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2123A JP5879938B2 (ja) 2011-11-04 2011-11-04 車両後部の側部パネルの補強構造
JP2011-242123 2011-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5882A CN103085882A (zh) 2013-05-08
CN103085882B true CN103085882B (zh) 2015-05-20

Family

ID=48199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86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5882B (zh) 2011-11-04 2012-09-07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9938B2 (zh)
CN (1) CN103085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23885B1 (ko) 2013-07-16 2018-11-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후방 쿼터 구조
MY196982A (en) * 2013-09-17 2023-05-16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of side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CN104554450B (zh) * 2014-12-25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及汽车
JP6507816B2 (ja) * 2015-04-17 2019-05-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JP6544635B2 (ja) * 2015-08-18 2019-07-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KR101755490B1 (ko) * 2015-10-21 2017-07-10 기아자동차 주식회사 쇽업소버 마운팅 구조를 갖는 차체구조
JP6259476B2 (ja) * 2016-01-13 2018-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CN107640225B (zh) * 2017-08-03 2023-11-17 重庆宇杰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汽车后悬减震器传力结构
CN107472366B (zh) * 2017-08-08 2023-03-28 河南新中基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侧围
KR102429057B1 (ko) * 2017-10-11 2022-08-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타격하중 멀티 분산형 사이드 차체 프레임 및 차량
JP6692386B2 (ja) * 2018-06-06 2020-05-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FR3090558B1 (fr) * 2018-12-21 2020-11-27 Psa Automobiles Sa Renfort de structure avant de bas de caisse avec fonction appui cric integree
CN110217066A (zh) * 2019-05-23 2019-09-10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减震器固定组件以及电动车辆
CN115071800B (zh) * 2022-06-23 2023-06-2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一种施工过程中变压器拖运的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3776A (ja) * 1989-06-29 1991-06-1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車体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タワー部構造
US5123696A (en) * 1989-03-31 1992-06-2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2006193047A (ja) * 2005-01-13 2006-07-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7062590A (ja) * 2005-08-31 2007-03-1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CN101108634A (zh) * 2006-07-21 2008-01-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构造
JP2008238885A (ja) * 2007-03-26 2008-10-09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WO2010095331A1 (ja) * 2009-02-20 2010-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574Y2 (zh) * 1985-09-12 1992-04-08
JPH02100982U (zh) * 1989-01-31 1990-08-10
JP4154698B2 (ja) * 2004-11-02 2008-09-24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側面部構造
JP4645541B2 (ja) * 2006-07-10 2011-03-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4376277B2 (ja) * 2007-06-22 2009-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3696A (en) * 1989-03-31 1992-06-2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H03143776A (ja) * 1989-06-29 1991-06-1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車体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タワー部構造
JP2006193047A (ja) * 2005-01-13 2006-07-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7062590A (ja) * 2005-08-31 2007-03-1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CN101108634A (zh) * 2006-07-21 2008-01-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构造
JP2008238885A (ja) * 2007-03-26 2008-10-09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WO2010095331A1 (ja) * 2009-02-20 2010-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9938B2 (ja) 2016-03-08
CN103085882A (zh) 2013-05-08
JP2013095359A (ja) 2013-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5882B (zh)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JP6039806B2 (ja) 車両用のサブフレーム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EP2684780B1 (en) Rear structure of car body
JP5557929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597649B2 (ja) 車体骨格構造
JP5666686B2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フード構造
JP6299486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6467134B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10077075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JP2012006507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9204510A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2021075089A (ja) 車両下部構造
JP2012136190A (ja) 車両用センターピラー
JP2017039338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09438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JP6892272B2 (ja) 自動車のリアシートベルトアンカ固定構造
JP5157691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3082336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部周辺の構造
JP2019189182A (ja) ルーフクロスメンバの取付部構造
JP2018171938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380810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5736927B2 (ja) 車両骨格構造
JP6398691B2 (ja) 車両用センタピラー
JP6952743B2 (ja) 車体のフロアトンネ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