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5518A - 喷墨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5518A
CN103085518A CN2012104278303A CN201210427830A CN103085518A CN 103085518 A CN103085518 A CN 103085518A CN 2012104278303 A CN2012104278303 A CN 2012104278303A CN 201210427830 A CN201210427830 A CN 201210427830A CN 103085518 A CN103085518 A CN 103085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color
color system
printing ink
ink
je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78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5518B (zh
Inventor
盐野翔平
奥田一平
笠原奖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85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5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5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5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64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plastics, horn, rubber, or other organic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23Digital printing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58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metals and oxidised metal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glass, ceramic, tiles, concrete, stones, et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ther than solvents, pigments or dy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抑制了着色油墨对基底层的融合方式的变动,抑制了画质的下降。干燥率为40%~80%的白色系图像,由于适度地进行了干燥,所以利用含有色料的着色油墨,使用喷墨法记录着色图像时,能够使白色系图像和着色油墨不容易混杂,另外,能够抑制着色油墨的润湿扩散。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画质的下降的喷墨记录方法。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基底层的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记录方法:为了提高视觉辨认度,在透明的记录介质,例如透明的树脂膜上,利用白色油墨进行基底印刷而形成作为基底层的白底,利用着色油墨在白底上进行文字、图像等的记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8008号公报(3页,段落编号[0004])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基底层的干燥状态,着色油墨对基底层的融合方式不同,文字、图像等的画质下降。
此处,画质的下降是由着色油墨与基底层的混合所致的显色的下降、着色油墨间的边界处的渗入、着色油墨排斥所致的颜色的扩展不足等原因产生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进行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不吸收油墨性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第1记录工序,使用含有白色系颜料且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白色系油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白色系图像;干燥工序,干燥上述白色系图像,使干燥率为40%~80%;以及,第2记录工序,使用表面张力为30mN/m以下、含有色料且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着色油墨,通过喷墨法,在干燥率为40%~80%的上述白色系图像上记录着色图像。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白色系油墨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所以在干燥工序中对在第1记录工序中使用白色系油墨记录而成的白色系图像进行干燥时,容易进行干燥。因此,与实质上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白色系油墨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使干燥率成为40%~80%。
在第2记录工序中,由于干燥率为40%以上的白色系图像已进行了干燥,所以使用含有色料的着色油墨,通过喷墨法记录着色图像时,与在干燥率低于40%的白色系图像上进行记录的情况比较,白色系图像和着色油墨不容易混杂。因此,由白色系图像和着色油墨混杂所致的显色的下降受到抑制,得到抑制了画质的下降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外,由于使用了表面张力为30mN/m以下的着色油墨,所以即使为干燥率为40%左右的没有进行干燥的白色系图像,排斥现象也变少,抑制了排斥所致的画质的下降。
另外,即使为干燥率为40%左右的白色系图像,通过下降着色油墨的表面张力也能抑制排斥所致的画质的下降,使可使用的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的范围变大。因此,得到容易进行干燥率控制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一方面,干燥率为80%以下的白色系图像由于没有过度进行干燥,所以利用含有色料的着色油墨,使用喷墨法记录着色图像时,与在干燥率大于80%的白色系图像上记录的情况比较,着色油墨的润湿扩散受到抑制。因此,得到抑制了因着色油墨在白色系图像上扩散所致的着色油墨彼此混合而产生的渗入导致的画质的下降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外,由于着色油墨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所以容易进行着色油墨的干燥,与实质上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白色系油墨比较,着色油墨的润湿扩散受到抑制。因此,得到抑制了着色油墨彼此混合而产生的渗入所致的画质的下降的喷墨记录方法。
应用例2: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优选上述第1记录工序中记录的上述白色系图像所含有的上述白色系颜料的量为0.8g/m2以上。
根据本应用例,如果在第1记录工序中白色系图像所含有的白色系颜料的量为0.8g/m2以上,则白色系图像的白色度变为73.0以上,得到提高了着色图像的视觉辨认度的喷墨记录方法。
应用例3: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优选在上述着色油墨中含有选自通过戴维斯法(Davies法)算出的HLB值在4.2~8.0的范围内的二元醇醚类、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以上。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在着色油墨中含有通过戴维斯法算出的HLB值在4.2~8.0的范围内的二元醇醚类、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任一种,所以油墨容易润湿扩散。
应用例4: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优选在上述第1记录工序中,在使用上述白色系油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上述白色系图像时使用喷墨法,上述白色系颜料的平均粒径为200nm~400nm。
根据本应用例,如果白色系颜料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则得到白色系图像的白色度为73.0以上,如果平均粒径为400nm以下,则能够得到在喷墨法中油墨的流动不发生滞留,白色系油墨的喷出稳定进行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外,在第1记录工序和第2记录工序中,由于使用属于相同的记录方法的喷墨法,所以无需在第1记录工序与第2记录工序之间进行记录方法的变更,能使工序间的流程变得良好。因此,与在第1记录工序与第2记录工序之间进行记录方法的变更的情况比较,能够得到记录时间短的喷墨记录方法。
应用例5: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优选上述记录介质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金属、玻璃中的一种。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记录介质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金属、玻璃中的一种,所以具有不吸收油墨性。
应用例6: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优选上述记录介质为聚氯乙烯,上述白色系油墨含有选自吡咯烷酮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酰胺醚类中的一种以上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记录介质为聚氯乙烯的情况下,白色系油墨含有选自溶解聚氯乙烯的吡咯烷酮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酰胺醚类中的一种以上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所以得到提高了记录介质与白色系图像的密合性的喷墨记录方法。
应用例7: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优选上述白色系油墨和上述着色油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50质量%以上的水。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50质量%以上的对环境负荷小的水,所以得到对环境影响小的喷墨记录方法。
应用例8:本应用例涉及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喷墨记录方法。
根据本应用例,得到具备了上述效果的记录装置。
应用例9:本应用例涉及的记录物,其特征在于,是通过上述喷墨记录方法记录而成的。
根据本应用例,得到具备了上述效果的记录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变化来评价白色度和喷出稳定性的结果的图。
图3是表示干燥时间与干燥率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应予说明,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层和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各层和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00的示意立体图。
在图1中,喷墨式记录装置100具备滑架101。
滑架101介由被滑架马达102驱动的同步带103,由引导部件104引导,沿压板105的轴向往返移动。
将记录介质200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构向滑架101与压板105之间传送。
在滑架101的与记录介质200对置的位置装载有喷墨式记录头300。
另外,在喷墨式记录头300的上部,可装卸地装填有将作为液体的油墨供给到喷墨式记录头300的白色系油墨盒106以及作为着色油墨的彩色和黑色油墨盒107。
记录介质200配置在印制等区域P,油墨通过喷墨式记录头300喷出,从而记录文字、图像等。记录有文字、图像等的记录介质200作为记录物210被输出。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未配置记录介质200的非印制等区域,例如,起始点H上配置有具有顶盖部件、吸引机构等的清洁机构,例如,压盖机构120、吸引泵130以及擦拭部件140。
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方法包括记录白色系图像的第1记录工序、干燥白色系图像的干燥工序以及在干燥工序后进行的记录着色图像的第2记录工序。
第1记录工序
第1记录工序中,使用喷墨式记录装置100,使用白色系油墨,在记录介质200上利用喷墨法记录白色系图像。
记录介质200优选为选自印刷纸等涂布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金属、玻璃中的一种。这些记录介质200为不吸收油墨性或低吸收性,在布里斯托(Bristow)法中,从接触开始到30msec为止的水吸收量为1ml/m2以下。
白色系油墨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例如,可以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188℃的丙二醇,但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甘油、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聚乙二醇、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聚丙二醇等。
另外,白色系油墨含有白色系颜料。作为白色系颜料可使用含有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中空树脂粒子的微粒的颜料。此处,从优异的白色度考虑,优选含有氧化钛的微粒。白色系颜料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0nm~1μm,更优选为200nm~400nm,进一步优选为250nm~380nm,最优选为260nm~350nm。
应予说明,这些微粒也可以是用氧化硅、氧化铝等涂布的微粒。
第1记录工序中记录的白色系图像可以是形成在记录介质200上的实地图像,也可以在利用彩色和黑色油墨形成着色图像的位置形成白色系图像。为了得到白色系图像上记录的着色图像的充分的视觉辨认度,使用白色系油墨形成的白色系图像的白色度优选为73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
此处,白色系图像的记录中使用的白色系颜料量优选为0.8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
白色系油墨的表面张力在本申请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mN/m以下,更优选为28mN/m以下。进而,成为基底的白色系油墨与后述的成为上层的着色油墨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优选为5mN/m以下。
干燥工序
干燥工序中,对白色系图像进行干燥,使干燥率为40%~80%。作为干燥的方法,可使用自然干燥、加热干燥。作为加热干燥,可举出温风干燥、通过热源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加热器干燥、利用活化能量射线(例如红外线)进行的干燥等。
干燥工序中实现的干燥率40%~80%,在第2记录工序中喷出的着色油墨到达白色系图像为止实现即可。因此,干燥工序是从第1工序中白色系图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到第2记录工序中着色油墨到达白色系图像为止的工序,干燥工序中还包括输送形成有白色系图像的记录介质200期间的自然干燥。应予说明,干燥率更优选为50%~80%。
第2记录工序
第2记录工序中,使用着色油墨,在干燥率为40%~80%的白色系图像上记录着色图像。白色系颜料的每单位面积中的量多的白色系图像处于难以被着色油墨润湿扩散的状态。因此,在显示出良好的白色度的图像的情况下,优选以上述的干燥率记录着色图像。
着色图像可以使用着色油墨通过喷墨法而形成。
着色油墨的表面张力为30mN/m以下,含有色料,且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
此处,着色油墨的表面张力更优选为28m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6mN/m以下。
除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之外的添加剂
优选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选自通过戴维斯法算出的HLB(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值在4.2~8.0的范围内的二元醇醚类、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以上。通过含有该添加剂,从而使表面张力下降,使对记录介质200的润湿性变良好。
·二元醇醚
通过使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满足上述HLB值范围的二元醇醚类,能够在几乎不受记录介质200的种类影响的条件下控制润湿性、渗透速度。由此,能够在记录介质200、特别是在不吸收油墨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200上记录浓淡不均少的鲜明的图像。
此处,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二元醇醚类的HLB值是戴维斯等所提倡的评价化合物的亲水性的值,是指利用例如在文献“J.T.Davies andE.K.Rideal,“Interface Phenomena”2nd ed.Academic Press,New York1963”中定义的戴维斯法而求得的数值,是通过下式算出的值。
HLB值=7+Σ[1]+Σ[2]
(其中,[1]表示亲水基团的基数,[2]表示疏水基团的基数。)
在下述的表1中例示代表性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结构、基数。
表1
Figure BDA00002336669600081
对于二元醇醚类而言,通过戴维斯法算出的HLB值优选在4.2~8.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7.8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0~7.1的范围内,最优选在5.8~7.1的范围内。
若HLB值低于4.2,则二元醇醚类的疏水性变高,主溶剂为水的情况下,有时与水的亲和性下降,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下降。
另一方面,若HLB值大于8.0,则对记录介质200的润湿性·渗透性的效果减少,有时图像的浓淡不均明显。特别是对作为疏水表面的不吸收油墨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200的润湿性的效果有显著下降的趋势。
作为这样的二元醇醚类的具体例,可举出乙二醇单异丁基醚、乙二醇单己基醚、乙二醇单异己基醚、二乙二醇单己基醚、三乙二醇单己基醚、二乙二醇单异己基醚、三乙二醇单异己基醚、乙二醇单异庚基醚、二乙二醇单异庚基醚、三乙二醇单异庚基醚、乙二醇单辛基醚、乙二醇单异辛基醚、二乙二醇单异辛基醚、三乙二醇单异辛基醚、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三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戊基醚、乙二醇单-2-乙基戊基醚、乙二醇单-2-甲基戊基醚、二乙二醇单-2-甲基戊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二丙二醇单丁基醚、三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单丙基醚、二丙二醇单丙基醚、三丙二醇单甲基醚等。这些可以单独1种或者混合2种以上使用。
例示的二元醇醚类中,更优选该二元醇醚类中含有的烷基具有分支结构。通过含有烷基具有分支结构的二元醇醚类,从而能够在特别是不吸收油墨性或者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200上记录浓淡不均少的鲜明的图像。具体而言,可举出乙二醇单异丁基醚、乙二醇单异己基醚、二乙二醇单异己基醚、三乙二醇单异己基醚、乙二醇单异庚基醚、二乙二醇单异庚基醚、三乙二醇单异庚基醚、乙二醇单异辛基醚、二乙二醇单异辛基醚、三乙二醇单异辛基醚、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三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戊基醚、乙二醇单-2-乙基戊基醚、乙二醇单-2-甲基戊基醚、二乙二醇单-2-甲基戊基醚等。
二元醇醚类中含有的烷基的分支结构中,从进一步提高显色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2-甲基戊基、2-乙基戊基、2-乙基己基,特别优选为2-乙基己基。具体而言,可举出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三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戊基醚、乙二醇单-2-乙基戊基醚、乙二醇单-2-甲基戊基醚、二乙二醇单-2-甲基戊基醚等,特别优选为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三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等。
对于二元醇醚类的含量,从提高对记录介质200的润湿性和渗透性而减少浓淡不均的效果以及确保油墨保存稳定性和喷出可靠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油墨组合物总量,优选以0.05质量%~6质量%的范围含有。
若低于0.05质量%,则油墨组合物的润湿性、渗透性、干燥性缺乏,难以得到鲜明的图像,并且有时印刷浓度(显色性)不充分。另外,若大于6质量%,则有时油墨的粘度变高而产生喷头的堵塞、或由于二元醇醚类没有完全溶解在油墨组合物中而得不到保存稳定性。二元醇醚类为难水溶性的物质时更有效,其含量相对于油墨组合物总量,更优选以0.1质量%~2质量%的范围含有。
·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
优选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作为优选的表面活性剂,可使用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在式(1)中,R1~R7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优选表示甲基。j和k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为1~5,更优选为1~4,最优选为1或者2,优选满足j=k=1或k=j+1。另外,g表示0以上的整数,优选为1~3,最优选为1。并且,p和q分别表示0以上的整数,优选表示1~5。其中,p+q为1以上的整数,优选p+q为2~4。
作为式(1)的化合物的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最优选的形态为R1~R7全部表示甲基,j表示1~2,k表示1~2,g表示1~2,p表示1~5的整数,q表示0。
这样的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可以适宜地决定,优选为0.03重量%~3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2重量%左右,进一步优选为0.2重量%~1重量%左右。若为0.2重量%~1重量%,则通过与上述的二元醇醚类的并用,在容易排斥的媒介上涂布会变得良好。
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定,在制成含有20质量%的甘油、10质量%的1,2-己二醇、0.1质量%的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以及69.9质量%的水的水溶液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其水溶液的1Hz的动态表面张力为26mN/m以下的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使用气泡压力动态表面张力计BP2(KRUS公司制)进行测定。
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可从商业渠道获得,可使用市售的商品,例如OLFINE PD-5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OLFINE PD-570(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BYK-347(BYK Chemie株式会社制)、BYK-348(BYK Chemie株式会社制)等。
另外,作为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可使用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336669600111
更优选含有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由式(2)(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a表示7~11的整数,m表示30~50的整数,n表示3~5的整数。)表示的化合物而成,或者含有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在式(2)的化合物的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a表示9~13的整数、m表示2~4的整数、n为1~2的整数的化合物而成。另外,更优选含有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在式(2)的化合物中R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a表示6~18的整数、m表示0的整数、n为1的整数的化合物而成。进一步更优选含有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式(2)的化合物中R表示氢原子、a表示2~5的整数、m表示20~40的整数、n为3~5的整数的化合物而成。
通过使用这样特定的聚有机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即使在作为记录介质200的非吸收性的介质上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改善油墨的粒化和犯水。
通过使用式(2)的化合物中R为甲基的化合物,能够进一步改善油墨的粒化。另外,通过并用式(2)的化合物中R为氢原子的化合物,能够进一步改善油墨的犯水。优选含有0.01质量%~1.0质量%的、更优选含有0.05质量%~0.70质量%的R为甲基的表面活性剂。
通过适宜地调整式(2)的化合物中R为甲基的化合物与R为氢原子的化合物的配合比例,能够进一步实现无犯水、无粒化的高品质的图像,另外作为由于颜料种类、树脂量而流动性不同时的调节剂也有效。
·氟系表面活性剂
另外,可以在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中使用氟系表面活性剂。如WO2010/050618和WO2011/007888中所公开,已知氟系表面活性剂是对低吸收性、非吸收性的记录介质200起到良好的润湿性的溶剂,在本申请发明中,能够与上述的二元醇醚类和聚醚硅氧烷类并用而使用。
作为氟系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地选择,例如可举出全氟烷基磺酸盐、全氟烷基羧酸盐、全氟烷基磷酸酯、全氟烷基环氧乙烷加成物、全氟烷基甜菜碱、全氟烷基氧化胺化合物等。其中,从可靠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由通式(3)~(8)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由式(3)、(4)、(5)、(8)表示的化合物。
CF3CF2(CF2CF2)m-CH2CH2O(CH2CH2O)nH    ···(3)
其中,式(3)中,m表示0~10的整数,n表示0~40的整数。
Figure BDA00002336669600121
其中,式(4)中,Rf表示含氟基团,可举出CF3、CF2CF3等。m、n和p分别表示整数,m表示6~25的整数,n表示1~4的整数,p表示1~4。
其中,式(5)中,M+表示Li+、Na+、K+、NH4 +中的任一种。
[(RfSO2)2]N-M+          ···(6)
其中,式(6)中,Rf表示CF3、C2F5、C3F7、C4F9中的任一种,M+表示Li+、Na+、K+、NH4 +中的任一种。
[(RfSO2)(RSO2)]N-M+    ···(7)
其中,式(7)中,Rf表示CF3、C2F5、C3F7、C4F9中的任一种,R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M+表示Li+、Na+、K+、NH4 +中的任一种。
[(FSO2)2]N-M+        ···(8)
其中,式(8)中,M+表示Li+、Na+、K+、NH4 +中的任一种。
作为氟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适宜地合成的氟系表面活性剂,也可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举出S·144、S·145(旭硝子株式会社制);FC·170C、FC·430、Fluorad·FC4430(Sumitomo 3M Limited制);FSO、FSO·100、FSN、FSN·100、FS·300(Dupont公司制);FT·250、251(NEOS COMPANY LIMITED制)等。其中,Dupont公司制的FSO、FSO·100、FSN、FSN·100、FS·300能够提供良好的印制品质、保存性,所以优选。这些作为非离子系的氟系表面活性剂的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记录介质200为聚氯乙烯的情况下,白色系油墨优选含有选自吡咯烷酮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酰胺醚类中的一种以上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作为吡咯烷酮类的代表例,有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作为亚砜类的代表例,有二甲基亚砜,作为咪唑啉酮类的代表例,有1,3-二甲基-2-咪唑啉酮。
另外,作为酰胺醚类,有下述通式(9)表示的溶剂。
Figure BDA00002336669600131
式(9)中,R1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者分支状的烷基,例如可以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R1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的式(9)表示的溶剂可以赋予油墨组合物适度的假塑性,由此能够确保油墨良好的喷出稳定性。另外,由于R1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的式(9)表示的溶剂与氯乙烯系树脂相互作用,所以能够使油墨牢固地定影在含有氯乙烯系树脂的记录介质200的表面。
式(9)表示的溶剂的HLB值为10.5~20.0,优选为12.0~18.5。若式(9)表示的溶剂的HLB值在上述范围内,则从能够赋予油墨适度的假塑性方面和与氯乙烯系树脂相互作用的方面出发,更为优选。
应予说明,式(9)表示的溶剂的HLB值是由有机概念图中的无机性值(I)与有机性值(O)之比(以下,简称为“I/O值”)利用下式算出的值。
HLB值=(无机性值(I)/有机性值(O))×10
具体而言,I/O值可以基于下述各文献来算出:藤田穆著,“系统的有机定性分析混合物编”,风间书房,1974年;黑木宣彦著,“染色理论化学”,槙书店,1966年;井上博夫著,“有机化合物分离法”,裳华房,1990年。
·其他添加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是除上述的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以外的表面活性剂。换言之,也可以是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月桂基磷酸钠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盐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白色系油墨组合物和着色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链烷二醇。作为链烷二醇,除可以使用1,2-烷基二醇之外,还可以使用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等两末端的二醇,3-甲基-1,3-丁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4-二甲基-1,5-戊二醇、3-(2-甲氧基苯氧基)-1-2-丙二醇等支链结构的二醇。其中,优选1,2-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1,2-庚二醇、1,2-辛二醇等的碳原子数为4~8的1,2-链烷二醇。其中,由于碳原子数为6~8的1,2-己二醇、1,2-庚二醇、1,2-辛二醇对记录介质200的渗透性特别高,因而更为优选。
除此之外,例如还可以含有乙醇、甲醇、丁醇、丙醇、异丙醇等的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醇类,甲酰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山梨醇、失水山梨糖醇、乙酸甘油酯、二乙酸甘油酯、三乙酸甘油酯、环丁砜、二丙二醇、乙二醇、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白色系油墨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所以在干燥工序中对在第1记录工序中使用白色系油墨记录而成的白色系图像进行干燥时,干燥容易进行。因此,与实质上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白色系油墨比较,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干燥率成为40%~80%。
在第2记录工序中,由于干燥率为40%以上的白色系图像已进行了干燥,所以使用含有色料的着色油墨,通过喷墨法记录着色图像时,与在干燥率低于40%的白色系图像上进行记录的情况比较,能够使白色系图像和着色油墨不容易混杂。因此,能够抑制由白色系图像和着色油墨发生混杂所致的显色的下降,能够得到抑制了画质的下降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一方面,若干燥率超过80%,则着色油墨不能良好地渗透在白色系图像上(排斥),着色油墨彼此可能在白色系图像上混杂。
上述干燥工序中的干燥率如下算出。即,向记录介质200赋予白色系油墨而形成图像时的记录介质重量相当于干燥率0%。然后,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对图像进行干燥,记录介质200的重量的变化实质上停止的时刻相当于干燥率100%。可由使该两者的数据和干燥时间变更而得到的数据(中间干燥率)来表示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记录介质200的经时重量变化、经时干燥率的变化。由该得到的结果和从白色系图像形成开始到着色图像形成为止的时间,可以算出干燥率。应予说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图像的干燥温度经时地变化的情况下,由进行记录的时刻的记录介质重量算出干燥率。
另外,即使是干燥率为40%左右的白色系图像,也能够通过下降着色油墨的表面张力来抑制由排斥所致的画质的下降,使可使用的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的范围变大。因此,能够得到容易进行干燥率控制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一方面,干燥率为80%以下的白色系图像由于没有过度进行干燥,所以利用含有色料的着色油墨,使用喷墨法记录着色图像时,与在干燥率大于80%的白色系图像上进行记录的情况比较,能够抑制着色油墨的润湿扩散。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由着色油墨在白色系图像上扩散所致的着色油墨彼此混合引起的渗入导致的画质的下降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外,由于着色油墨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所以能够容易进行着色油墨的干燥,与实质上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白色系油墨比较,能够抑制着色油墨的润湿扩散。因此,能够得到抑制了由着色油墨彼此混合而产生的渗入所致的画质的下降的喷墨记录方法。
(2)如果在第1记录工序中白色系图像所含有的白色系颜料的量为0.8g/m2以上,则能够使白色系图像的白色度为73.0以上,能够得到提高了着色图像的视觉辨认度的喷墨记录方法。
(3)由于着色油墨和白色系油墨的至少一方含有通过戴维斯法算出的HLB值在4.2~8.0的范围内的二元醇醚类、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任一种,所以能够使油墨润湿扩散变容易。
(4)如果白色系颜料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则得到白色系图像的白色度为73.0以上,如果平均粒径为400nm以下,则能够得到在喷墨法中油墨流动不发生滞留,白色系油墨的喷出稳定进行的喷墨记录方法。
另外,在第1记录工序和第2记录工序中,由于使用了属于相同的记录方法的喷墨法,所以无需在第1记录工序和第2记录工序之间进行记录方法的变更,能够使工序间的流程变良好。因此,与在第1记录工序和第2记录工序之间进行记录方法的变更的情况比较,能够得到记录时间短的喷墨记录方法。
(5)由于记录介质200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金属、玻璃中的任一种,所以具有不吸收油墨性。
(6)由于记录介质200为聚氯乙烯的情况下,白色系油墨含有选自溶解聚氯乙烯的吡咯烷酮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酰胺醚类中的一种以上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所以能够得到提高了记录介质与白色系图像的密合性的喷墨记录方法。
(7)由于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50质量%以上的对环境负荷小的水,所以能够得到对环境影响小的喷墨记录方法。另外,优选白色系油墨和着色油墨两者含有50质量%以上的水。
(8)得到具备上述效果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00。
(9)得到具备上述效果的记录物210。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更详细说明实施方式。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白色系图像按以下的方法作成。
第1记录工序
在第1记录工序中,使用表2所示的组成作为白色系油墨。表2中一并示出了表面张力。组成的单位为质量%浓度,表面张力的单位为mN/m。
表2
  2-吡咯烷酮   2
  1,2-己二醇   5
  丙二醇   15
  BYK-348   0.5
  VINYBLAN(固体成分)   5
  二氧化钛   10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   3
  剩余成分为水
  表面张力   25.4
作为式(1)表示的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使用了BYKChemie·Japan株式会社制BYK-348,VINYBLAN使用了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VINYBLAN700。
除此之外,2-吡咯烷酮、1,2-己二醇、丙二醇、二氧化钛、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蒸留水可从商业渠道获得,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喷墨式记录装置100,使用了精工爱普生公司制Colorio(注册商标)PX-G930,作为记录介质200,使用了属于聚酯膜的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进而,利用表1所示的组成的白色系油墨形成实地图像作为白色系图像。
应予说明,白色系油墨所使用的二氧化钛的分散液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制造。
使25质量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0℃、质均分子量10000、酸价150mgKOH/g的固体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共聚物溶解于二乙二醇二乙基醚75质量份的混合溶液,得到树脂固体成分为25质量%的高分子分散剂溶液。
向36质量%的上述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中加入19质量%的二乙二醇二乙基醚进行混合,制备二氧化钛分散用树脂清漆,再加入45质量%的二氧化钛(CR-90,氧化铝、二氧化硅处理(氧化铝/二氧化硅为0.5),体积基准平均粒径300nm,吸油量21ml/100g,石原工业株式会社制)进行搅拌混合后,利用湿式循环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二氧化钛分散液。
表3中示出了改变白色系油墨的喷出量(g/m2),且变化涂布的白色系颜料的量(g/m2)而测定白色度(L*)的结果。
表3
由表3所示的结果可确认,如果白色系颜料的量为0.8g/m2以上,则白色系图像的白色度变为73.0以上,提高视觉辨认度。
另外,表4和图2是表示变化作为白色系油墨中含有的白色系颜料的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而评价白色度(L*)和喷出稳定性的结果的表和图。
表4
  粒径MV   L*   喷出稳定性
  96   37.5   ○
  144   42.3   ○
  210   73.1   ○
  266   75.3   ○
  280   76.4   ○
  321   78.5   ○
  332   78.8   ○
  360   79.5   ○
  399   81.3   ○
  440   82.1   ×
  520   82.4   ×
由表4和图2所示的结果可确认,如果白色系颜料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则得到白色系图像的白色度为73.0以上,如果平均粒径为400nm以下,则在喷墨法中,油墨流动不发生滞留,白色系油墨的喷出能够稳定地进行。
干燥工序
图3是表示干燥工序中的白色系图像的干燥时间与干燥率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干燥率的测定是通过在室温25℃、湿度30%的环境下形成白色系图像后,加热到50℃测定重量而进行的。干燥率是将挥发成分实质上消失而重量变化停止的状态作为干燥率100%而进行计算的。
例如,在喷墨式记录装置100中,加热压板105而对白色系图像进行干燥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干燥率40%,需要在压板105上停留4.5秒,为了得到干燥率80%,需要在压板105上停留30.0秒。停留后,在干燥率不变化期间进行第2记录工序。此处,形成有白色系图像的记录介质200通过从压板105的输送而到达第2记录工序期为止进行自然干燥时,考虑自然干燥带来的干燥率进行压板上的干燥,调节成以使着色油墨到达白色系图像时,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成为40%~80%。
第2记录工序
第2记录工序中,使用属于使组变化成而得的6种类的着色油墨的青色油墨,在白色系图像上形成着色图像,所述白色系图像形成于聚酯膜和氯乙烯膜。此处,变化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而评价画质。
作为聚酯膜,使用了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 100S10,作为氯乙烯膜,使用了樱井株式会社制氯乙烯膜(PVC)LLSP EX113。
表5中记载了作为实施例的青色油墨B、C、E、F、G,作为比较例的青色油墨A、D的组成。而且,表6中示出了各青色油墨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使用的记录介质200的种类、对应的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EHDG(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可从商业渠道获得,可使用市售的化合物。应予说明,OLFINE E1010是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乙炔系表面活性剂。另外,青色油墨按下述的方法进行分散。
青色颜料通过下述的方法进行分散。将40份水溶性树脂(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基乙酯=25/50/15/10的质量比进行共聚而成。重均分子量12000)投入到7份氢氧化钾、23份水和30份三乙二醇单正丁基醚的混合液中,在80℃下进行加热和搅拌,使其溶解,制备水溶性树脂溶液。向1.75kg该溶液(固体成分43%)中,配合3.0kg颜料蓝15:3、1.5kg乙二醇和8.75kg水,利用混合搅拌机搅拌,进行预混合。利用横式珠磨机通过多批次方式对该颜料混合液进行分散,该横型珠磨机填充有85%的0.5mm的氧化锆珠,具有1.5升的有效容积,具备多卡盘型叶轮。具体而言,珠圆周速度为8m/秒,以1小时30升的喷出量以2批次进行,得到颜料混合液。接着利用横式环形珠磨机进行循环分散,该横式环形珠磨机填充有95%的0.05mm的氧化锆珠,具有1.5升的有效容积。网筛使用0.015mm的网筛,以珠圆周速度为10m/秒,对颜料分散混合液量10kg,以循环量300升/小时进行4小时分散处理,得到颜料固体成分为20%的颜料分散液。
在本实施例中,表面张力使用了表面张力计CBVP-Z(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
另外,画质的评价如下进行,即,将没有显色的下降、着色油墨间的在边界的渗入、着色油墨排斥所致的颜色的扩散不足等现象的情况评价为○,将产生了这些现象而使画质下降的情况评价为×,将○与×之间评价为△,在表6中与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一并示出。
表5
  A   B   C   D   E   F   G
  2-吡咯烷酮   2   2   2   8   8   8   2
  1,2-己二醇   5   5   5   5   5   5   5
  丙二醇   15   15   15   10   10   10   15
  E1010   0.5   0   0   0.5   0   0   0
  BYK-348   0   0.05   0.5   0   0.05   0.5   0
  PD570   0   0   0   0   0   0   0.5
  EHDG   0   0   0   0   0.5   0.5   0
  VINYBLAN(固体成分)   3   3   3   3   3   3   3
  P.B.15:3(青色颜料)   4   4   4   4   4   4   4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   1   1   1   1   1   1   1
  剩余成分为水
  表面张力   31.8   29.7   25.6   32.1   29.9   25.6   24.4
表6
由表6所示的结果可知,在实施例中,使用BYK Chemie·Japan株式会社制BYK-348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青色油墨的表面张力为30mN/m以下。若是表面张力为30mN/m以下的青色油墨,在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为50%~80%时,得到良好的画质。此时,没有因记录介质200的不同所引起的影响。
另外,若使用OLFINE PD-570(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含有式(2)中R为甲基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品)作为表面活性剂,则表面表力为24mN/m,白色系图像的干燥率为40%~80%,得到良好的画质。
如上所述,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能够确认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效果。
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改进等。
例如,第1记录工序中的记录方法不限于喷墨法。
喷墨式记录装置可以具备棒涂机、狭缝式涂布机、辊涂机等类似涂覆方式的部件,利用辊涂机等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白色系图像的第1记录工序,进行干燥工序后,进行利用喷墨法记录着色图像的第2记录工序。
另外,作为喷墨记录方法,还可利用辊涂法等类似方式进行第1记录工序。此时,辊涂法可以利用其他装置的辊涂机进行。
附号说明
100…喷墨式记录装置,101…滑架,102…滑架马达,103…同步带,104…引导部件,105…压板,106…白色系油墨盒,107…彩色和黑色油墨盒,120…压盖机构,130…吸引泵,140…擦拭部件,200…记录介质,210…记录物,300…喷墨式记录头。

Claims (9)

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不吸收油墨性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第1记录工序,使用含有白色系颜料且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白色系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白色系图像,
干燥工序,干燥所述白色系图像,使干燥率为40%~80%,以及
第2记录工序,使用表面张力为30mN/m以下、含有色料且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的着色油墨,通过喷墨法,在干燥率为40%~80%的所述白色系图像上记录着色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记录工序中记录的所述白色系图像中含有的所述白色系颜料的量为0.8g/m2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着色油墨中含有选自通过戴维斯法算出的HLB值在4.2~8.0的范围内的二元醇醚类、聚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记录工序中,在使用所述白色系油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述白色系图像时使用喷墨法,所述白色系颜料的平均粒径为200nm~4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金属、玻璃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为聚氯乙烯,
所述白色系油墨含有选自吡咯烷酮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酰胺醚类中的一种以上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色系油墨和所述着色油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50质量%以上的水。
8.一种记录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
9.一种记录物,是通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记录而成的。
CN201210427830.3A 2011-11-02 2012-10-31 喷墨记录方法 Active CN1030855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0915 2011-11-02
JP2011240915A JP2013095078A (ja) 2011-11-02 2011-11-02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5518A true CN103085518A (zh) 2013-05-08
CN103085518B CN103085518B (zh) 2017-03-01

Family

ID=4817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7830.3A Active CN103085518B (zh) 2011-11-02 2012-10-31 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28612B2 (zh)
JP (1) JP2013095078A (zh)
CN (1) CN1030855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102A (zh) * 2016-08-18 2019-04-16 伊斯曼柯达公司 不起泡的水性无粒子喷墨墨水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99114A (ja) * 2012-02-24 2013-10-03 Canon Inc 画像記録方法
JP6381969B2 (ja) * 2014-05-29 2018-08-29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
JP6550213B2 (ja) * 2014-06-17 2019-07-24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プライマーイン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
JP6784153B2 (ja) * 2015-12-14 2020-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記録方法
EP3246369B1 (en) 2016-05-20 2019-12-18 Ricoh Company, Ltd. White ink, ink s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ontainer,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10399363B2 (en) 2016-06-30 2019-09-03 Ricoh Company, Ltd. Print method, ink set, and inkjet print device
US10189262B2 (en) 2016-12-15 2019-01-29 Ricoh Company, Ltd. Cleaning liquid, container, inkjet printing method,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set of ink and cleaning liquid
JP6186489B1 (ja) 2016-12-20 2017-08-2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831345B2 (ja) * 2018-02-09 2021-02-17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プライマーイン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
JP7131241B2 (ja) 2018-09-21 2022-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10873B2 (ja) 2018-09-27 2022-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67606B2 (ja) 2018-09-28 2022-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13334928B (zh) * 2020-02-18 2022-12-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8767A (ja) * 1983-11-30 1985-06-26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ジエツト印刷用白色インク組成物
JP2002038063A (ja) * 2000-07-31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白色インクを含む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628156A (zh) * 2002-02-04 2005-06-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油墨组合物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685020A (zh) * 2002-09-25 2005-10-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用黑色油墨及喷墨记录方法
WO2009053302A1 (en) * 2007-10-24 2009-04-30 Agfa Graphics Nv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er adapted for printing a white ink jet ink
CN101544104A (zh) * 2008-03-26 2009-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2786B2 (ja) * 2005-03-31 2011-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用印刷下地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法
JP4249231B2 (ja) 2007-03-29 2009-04-02 ザ・インク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油性白色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141208B1 (en) 2007-03-29 2017-02-01 DNP Fine Chemicals Co., Ltd. Oil-based white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330763B2 (ja) * 2007-09-25 2013-10-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84206A (ja) * 2008-02-05 2009-08-20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338102B2 (ja) * 2008-03-26 2013-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
JP2010076138A (ja) * 2008-09-24 2010-04-08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568900B2 (ja) 2008-10-30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5344137B2 (ja) * 2008-11-13 2013-1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の印刷方法
JP5515650B2 (ja) * 2008-12-09 2014-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JP5342252B2 (ja) * 2009-01-28 2013-11-1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白色インク
JP2010270322A (ja) * 2009-04-23 2010-12-02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インク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265422A (ja) * 2009-05-18 2010-11-25 Seiko Epson Corp 表面処理顔料、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678464B2 (ja) 2009-07-14 2015-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21502B2 (ja) * 2009-11-09 2014-06-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水系機能インク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655322B2 (ja) * 2010-02-12 2015-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664893B2 (ja) * 2010-03-16 2015-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メディア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195613A (ja) * 2010-03-17 2011-10-06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1194823A (ja) * 2010-03-23 2011-10-0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の印刷方法
JP2011195762A (ja) * 2010-03-23 2011-10-06 Seiko Epson Corp 水性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の印刷方法
JP5902376B2 (ja) * 2010-04-01 2016-04-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の調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8767A (ja) * 1983-11-30 1985-06-26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ジエツト印刷用白色インク組成物
JP2002038063A (ja) * 2000-07-31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白色インクを含む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628156A (zh) * 2002-02-04 2005-06-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油墨组合物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685020A (zh) * 2002-09-25 2005-10-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用黑色油墨及喷墨记录方法
WO2009053302A1 (en) * 2007-10-24 2009-04-30 Agfa Graphics Nv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er adapted for printing a white ink jet ink
CN101544104A (zh) * 2008-03-26 2009-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102A (zh) * 2016-08-18 2019-04-16 伊斯曼柯达公司 不起泡的水性无粒子喷墨墨水组合物
CN109642102B (zh) * 2016-08-18 2022-04-05 伊斯曼柯达公司 不起泡的水性无粒子喷墨墨水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95078A (ja) 2013-05-20
US20130108842A1 (en) 2013-05-02
US8728612B2 (en) 2014-05-20
CN103085518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5518A (zh) 喷墨记录方法
CN103289471B (zh) 油墨组和记录装置
JP695462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IL179765A (en)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on absorbent surfaces
CN103725102B (zh) 油墨组合物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5269999B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JP2020075436A (ja) 前処理液、及び前記前処理液を含むインキセット
US11447648B2 (e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printing images on absorptive surfaces
JP6622700B2 (ja)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着色体
TW201631066A (zh) 噴墨用水性顏料油墨組合物、圖像形成方法、圖像形成物、油墨組及噴墨印表機
WO2019131131A1 (ja) 水系インク
CN101519554B (zh) 一种微珠乳液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US10882326B2 (en) Inkjet receptiv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0457838C (zh) 喷墨记录用油墨、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JP5915885B2 (ja) インクセッ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物
JP61607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2827512A (zh) 成像方法
JP6868208B2 (ja) インク、インク収容容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5440798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67431A (zh) 白色油墨、非白色油墨、油墨组、印刷组、印刷方法及印刷装置
CN105734955A (zh) 一种纺织品喷墨印花涂层
JP202019677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インク
JP7225861B2 (ja) インクセット、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870441B2 (ja) 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902295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