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0102B - 车门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车门后视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10102B CN103010102B CN201210297476.7A CN201210297476A CN103010102B CN 103010102 B CN103010102 B CN 103010102B CN 201210297476 A CN201210297476 A CN 201210297476A CN 103010102 B CN103010102 B CN 1030101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mirror
- claw
- peristome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adjusting the mirror relative to its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后视镜。在电动车门后视镜的后视镜壳体内设有用于分隔后视镜收容空间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的分隔壁。在分隔壁上设有用于使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接线部暴露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的开口部。在开口部的周缘部分上设有爪部,该爪部在朝向接线部压入连接器部时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发生弹性恢复而与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从而防止连接器部在连接后脱落。而且,在开口部的周缘部分上设有通过克服爪部的弹性力而限制连接器部的移动的引导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轿车等车辆的车门后视镜。
背景技术
以往,在该领域中,有一种车门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组件、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和收容后视镜组件和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的保护盖(visor)(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门后视镜中,在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的背面侧设有电气配线连接部(以下,称为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连接供给外部电力的电气配线的供电连接器部。而且,在后视镜壳体内设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将后视镜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侧的第一空间和后侧的第二空间,固定收容在第二空间内的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在该分隔壁上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使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的接线部暴露于第一空间。由此,在将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收容在第二空间内之后,能够容易地将供电连接器部连接在接线部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569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车门后视镜中,在将供电连接器部连接在接线部上之后的操作工序中,电气配线有可能会被拉扯而使供电连接器部从接线部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供电连接器部连接在接线部上、并且能够防止连接后的供电连接器部脱落的车门后视镜。
本发明的车门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支架,其固定有后视镜;镜面角度调整单元,其用于调整后视镜支架的角度;以及后视镜壳体,其用于收容后视镜支架和镜面角度调整单元,其特征在于,在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背面侧设有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连接供给外部电力的电气配线的供电连接器部,在后视镜壳体内设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将后视镜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侧的第一空间与后侧的第二空间,在分隔壁上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使收容于第二空间的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接线部暴露于第一空间,在开口部的周缘部分上设有爪部和引导部,该爪部在从第一空间侧朝向接线部压入供电连接器部时,因供电连接器部而在与供电连接器部的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在压入供电连接器部中途,发生弹性恢复而与供电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该引导部以与爪部相对的方式沿压入方向延伸,通过克服爪部的弹性力而限制供电连接器部的移动。
采用上述这样的车门后视镜,利用后视镜壳体的分隔壁的开口部,使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接线部暴露于后视镜壳体的第一空间。当从第一空间侧朝向接线部压入供电连接器部时,设置在开口部的周缘部分上的爪部在与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此时,引导部克服爪部的弹性力而限制供电连接器部的移动,因此,在连接作业时,会防止供电连接器部相对于接线部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供电连接器部连接在接线部上。当进一步压入供电连接器部时,爪部发生弹性恢复而与供电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通过爪部弹性恢复时的声音、感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供电连接器部已连接在接线部上。而且,利用发生了弹性恢复而与供电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的爪部,会防止供电连接器部在连接后脱落。
在此,在引导部的接线部侧的端部形成有辅助爪部,该辅助爪部因供电连接器部而在与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在压入供电连接器部中途,发生弹性恢复而与供电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该情况下,辅助爪部与供电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因此,利用爪部与辅助爪部的配合,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连接后的供电连接器部脱落。
而且,爪部呈沿压入方向向第一空间突出,中途在开口部侧弯折而成的U字钩状。该情况下,与仅呈向第一空间突出的形状相比,从爪部的基部到顶端部的长度变长。即,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变长,因此,爪部的弹性力变小,利用爪部和引导部夹持供电连接器部的力变小。因此,能够以更小的力将供电连接器部连接在接线部上。
而且,车门后视镜还包括多个用于将镜面角度调整单元固定在后视镜壳体内的紧固件,在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背面侧还设有多个用于紧固多个紧固件的固定部,在分隔壁上还设有多个贯通孔和多个增强筒部,该多个贯通孔环绕开口部,供要固定于多个固定部的多个紧固件从第一空间侧贯穿,该多个增强筒部包围各贯通孔,沿压入方向向第一空间突出,引导部设置在增强筒部的周面上。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增强筒部使引导部向开口部内突出。
采用本发明的车门后视镜,能够容易地将供电连接器部连接在接线部上,并且能够防止连接后的供电连接器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门后视镜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车门后视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后视镜单元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是车门后视镜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后视镜壳体的壳体主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接线部、开口部和连接器部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连接连接器部时爪部和引导部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车门后视镜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另外,车门后视镜中的“前后”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对应。
如图1所示,电动车门后视镜1主要由车门后视镜基座2、密封垫片3和车门后视镜主体4构成,该车门后视镜基座2用螺栓固定于车辆的前车门,该密封垫片3配置在车门后视镜基座2的基座主体2a与前车门之间,该车门后视镜主体4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车门后视镜基座2的台座部2b。
如图2所示,车门后视镜主体4包括:后视镜支架7,其配置在后视镜壳体6的后视镜露出开口6a侧;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其嵌合于在表面侧固定有后视镜7a的后视镜支架7的背面,用于调整后视镜支架7的角度;螺钉32,其是用于将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固定在后视镜壳体6内的紧固件;电动收纳单元9,其从上方安装在车门后视镜基座2的台座部2b上,支承后视镜壳体6,使后视镜壳体6能够折叠成顺沿车辆的状态;以及转向灯单元8,其固定在后视镜壳体6上。
而且,为了分别向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内的电动机、电动收纳单元9内的电动机和转向灯单元8内的灯供给电力,在电动车门后视镜1中设有配置在车门后视镜基座2和车门后视镜主体4内的电气配线10。在该电气配线1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在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上的连接器部10b、用于连接在电动收纳单元9上的连接器部10c和用于连接在转向灯单元8上的连接器部10d。在电气配线1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在车辆内的配线上的连接器部10a(参照图1)。电气配线10的另一端侧经由车门后视镜基座2的基座主体2a和密封垫片3被引出到车辆侧。
后视镜壳体6由壳体主体6A和位于壳体主体6A的前侧的罩构件6b构成,该壳体主体6A用于收容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电动收纳单元9和后视镜支架7。罩构件6b通常呈与车辆的车身相同的颜色。而且,电动收纳单元9固定在壳体主体6A上,并且,具有供电气配线10穿过的电气配线引出孔9a。
如图3所示,在后视镜支架7的背面7f形成有夹持爪部7c和三个突起部7b,该夹持爪部7c为了能够固定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而突出,该三个突起部7b能够相对于后视镜支架7对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进行定位。而且,在后视镜支架7的背面7f中的三个突起部7b的外侧,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四个夹持爪部7c。
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的壳体21具有圆形的外周,在壳体21上形成有向径向突出的勾挂部22。在该勾挂部22上设有被后视镜支架7的夹持爪部7c夹入的勾挂条22a。而且,在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的壳体21上形成有供后视镜支架7的突起部7b插入的定位孔21a(参照图4)。
在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的背面20a上设有用于连接电气配线10的连接器部10b的凹状的接线部23,在该接线部23上配置有凹型的供电端子23a。另一方面,在电气配线10的连接器部10b上配置有凸型的供电端子10e(参照图2),将供电端子10e与供电端子23a电连接起来。
供电端子10e、23a由四组构成,供电端子10e、23a中的两组将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内的第一电动机(未图示)与电气配线10连接起来,另外两组将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内的第二电动机(未图示)与电气配线10连接起来。另外,第一电动机使镜面在铅垂方向上倾摆,第二电动机使镜面在水平方向上倾摆。
在呈凹状的接线部23的周围,配置有三处用于紧固螺钉32的内螺纹孔(固定孔)24A、24B、24C。如此,通过将内螺纹孔24A、24B、24C配置在接线部23的周围,能够谋求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的背面20a的小型化,这有助于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的壳体21的小型化。
后视镜支架7和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通过夹持爪部7c和勾挂条22a的配合而一体化,从而构成后视镜单元组装体25。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后视镜壳体6的壳体主体6A中设有分隔后视镜壳体6的内部空间的分隔壁30。分隔壁30包括前后分隔后视镜壳体6的内部空间的主体部30a、从主体部30a的下端向前侧突出的下壁部30b和从主体部30a的上端向后侧突出的上壁部30c,主体部30a的后侧为后视镜收容空间S1(第二空间),主体部30a的前侧为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第一空间)。在后视镜收容空间S1中收容有后视镜单元组装体25。在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中收容有从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等向电动车门后视镜1的外部引出的电气配线10,在该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内配置有电气配线10。另外,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通过壳体主体6A的分隔壁30与罩构件6b的配合而形成,在壳体主体6A上未安装有罩构件6b的状态下,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被打开。
如图5所示,在分隔壁30的靠车辆一侧的部分,设有从主体部30a向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侧鼓出的收纳单元收容部30d,该收纳单元收容部30d位于车门后视镜基座2的台座部2b的上方,收纳单元收容部30d朝上开口。从上方将电动收纳单元9收容于收纳单元收容部30d(参照图2),利用螺钉等进行固定。而且,固定于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的电动收纳单元9的旋转轴(未图示)固定在台座部2b上。
而且,在分隔壁30的主体部30a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部31,该开口部31用于使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的接线部23暴露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在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上,形成有三处供作为紧固件的螺钉32贯穿的贯通孔33A、33B、33C。贯通孔33A、33B、33C形成于与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的内螺纹孔24A、24B、24C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将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侧贯穿贯通孔33A、33B、33C的螺钉32分别紧固在内螺纹孔24A、24B、24C中,将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固定在分隔壁30上。然后,将电气配线10的连接器部10b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侧压入开口部31,将连接器部10b连接在从开口部31暴露的接线部23上。另外,能够在安装罩构件6b之前,打开了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螺钉32的紧固、连接器部10b的连接。
在此,在分隔壁30的主体部30a上设有三个圆筒状的增强筒部34A、34B、34C,该增强筒部34A、34B、34C分别包围贯通孔33A、33B、33C地向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突出。成对的贯通孔33A和增强筒部34A配置于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的上侧,且配置于靠近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的一侧。成对的贯通孔33B和增强筒部34B配置于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的下侧,且配置于靠近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的一侧。成对的贯通孔33C和增强筒部34C配置于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的下侧,且配置于远离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的一侧。而且,增强筒部34A与增强筒部34C隔着开口部31彼此相对,伸至开口部31内。
在分隔壁30的主体部30a上还设有向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突出的增强肋36A、36B、36C、36D、36E、36F。增强肋36A分别与增强筒部34A和增强筒部34B相连接。增强肋36B分别与增强肋36A和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相连接。增强肋36C分别与增强肋36A和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相连接。增强肋36D分别与增强筒部34B和分隔壁30的下壁部30b相连接。增强肋36E分别与增强筒部34C和分隔壁30的下壁部30b相连接。增强肋36F与增强筒部34C相连接。
如上所述,在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以分别包围贯通孔33A、33B、33C的方式形成有增强筒部34A、34B、34C,这些增强筒部34A、34B、34C向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突出。由此,会在各增强筒部34A、34B、34C的内侧确保螺钉32的收容空间,并且,增强增强筒部34A、34B、34C的周边,从而增强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如此,通过利用增强筒部34A、34B、34C增强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能够在不降低分隔壁30的强度的情况下将开口部31设置得较大,从而能够产生伴随着开口部31的大型化而产生的各种优点。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会使接线部23和连接器部10b与开口部31相对应地大型化,使供电端子23a、10e集中在接线部23和连接器部10b上而使连接器部10b的数量为一个,从而提高组装作业性。而且,能够将一种后视镜壳体6应用于接线部的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镜面角度调整单元,也能够谋求后视镜壳体6在多种车门后视镜中的通用化。
而且,由于利用增强肋36A~增强肋36F进一步增强增强筒部34A、34B、34C,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增强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
而且,由于利用分别与增强筒部34A和增强筒部34B相连接的增强肋36A来增强增强筒部34A与增强筒部34B之间的部分,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增强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
而且,增强肋36A还通过增强肋36B、增强肋36C与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相连接。在此,由于车辆行驶时的风压等而作用于后视镜壳体6的载荷会集中在收纳单元收容部30d上,因此收纳单元收容部30d被设计为高强度。通过借助增强肋36A、36B、36C使增强筒部34A、34B与上述那样设计为高强度的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相连接,会更牢固地增强增强筒部34A、34B。除此之外,由于增强筒部34A、34B配置于靠近收纳单元收容部30d的一侧,因此会更牢固地增强增强筒部34A、34B。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增强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
而且,增强肋36D分别与增强筒部34B和分隔壁30的下壁部30b相连接,增强肋36E分别与增强筒部34C和分隔壁30的下壁部30b相连接。如此,通过将设置在分隔壁30的主体部30a上的增强筒部34B、34C连接在分隔壁30的下壁部30上,会更牢固地增强增强筒部34B、34C。除此之外,由于增强筒部34B、34C配置于下侧,即配置于分隔壁30的靠近下壁部30b的一侧,因此会更牢固地固定增强筒部34B、34C。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增强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
在此,在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31a设有两个用于防止连接在接线部23上的连接器部10b脱落的爪部37A、37B。各爪部37A、37B沿连接器部10b的压入轴线L1向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突出(参照图6),呈中途在开口部侧弯折而成的U字钩状。而且,爪部37A、37B排列配置于开口部31的周缘部分31a中的、与连接增强筒部34A的中心和增强筒部34C的中心的线相对的部分,爪部37A位于增强筒部34A侧,爪部37B位于增强筒部34C侧。
而且,在增强筒部34A、34C的周面中的、伸至开口部31内的部分上分别设有引导部38A、38B,在朝向接线部23压入连接器部10b时,该引导部38A、38B限制连接器部10b向与压入轴线L1正交的方向移动。各引导部38A、38B呈沿压入轴线L1延伸的板状,一引导部38A的一面与一爪部37A相对,另一引导部38B的一面与另一爪部37B相对。如此,利用增强筒部34A、34C使引导部38A、38B向开口部31内突出。
并且,在引导部38A、38B的接线部23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接线部23侧延伸的辅助爪部38c、38d。辅助爪部38c、38d呈壁厚比引导部38A、38B的引导主体部38a、38b薄的板状,分别与爪部37A、37B相对。而且,辅助爪部38c、38d以随着朝向接线部23去,分别靠近爪部37A、37B的方式倾斜(参照图7)。
如图6所示,在连接器部10b的外缘形成有圆弧状的边缘部E1和直线状的边缘部E2,该边缘部E1用于与爪部37A、37B卡合,该缘边部E2与边缘部E1相对,用于与引导部38A、38B卡合。当朝向接线部23压入连接器部10b时,边缘部E1抵接于各爪部37A、37B,边缘部E2抵接于各引导部38A、38B。
图7是表示在连接连接器部10b时爪部和引导部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的(a)表示压入连接器部10b之前的状态,图7的(b)和图7的(c)表示压入中途的状态,图7的(d)表示压入了连接器部10b的状态。当从图7的(a)的状态朝向接线部23沿箭头AR方向压入连接器部10b时,如上所述,边缘部E1抵接于爪部37A、37B,边缘部E2抵接于引导部38A、38B。而且,如图7的(b)所示,爪部37A、37B受到边缘部E1的挤压,在与压入轴线L1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此时,引导部38A、38B克服爪部37A、37B的弹性力而限制连接器部10b的移动,因此,会防止连接器部10b相对于接线部23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朝向接线部23压入连接器部10b。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爪部37A、37B呈U字钩状,因此,与仅呈向电气配线收容空间S2突出的形状相比,从爪部37A、37B的基部到顶端部的长度变长。即,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变长,因此,爪部37A、37B的弹性力变小,利用爪部37A、37B和引导部38A、38B夹持连接器部10b的力变小。因而,能够以更小的力压入连接器部10b。
当进一步压入连接器部10b时,连接器部10b到达形成在引导部38A、38B的接线部23侧的端部上的辅助爪部38c、38d的位置。这样一来,如图7的(c)所示,辅助爪部38c、38d受到边缘部E2的挤压,向与爪部37A、37B相反的一侧发生弹性变形。此时,爪部37A、37B的弹性力与辅助爪部38c、38d的弹性力相平衡,从而会防止连接器部10b相对于接线部23的位置偏移。
当进一步压入连接器部10b时,如图7的(d)所示,连接器部10b连接在接线部23上。当连接器部10b从图7的(c)的状态过渡到图7的(d)的状态时,爪部37A、37B和辅助爪部38c、38d发生弹性恢复,而与连接器部10b的背面M1相对。通过爪部37A、37B弹性恢复时的声音、感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连接器部10b已连接在接线部23上。而且,利用发生了弹性恢复而与连接器部10b的背面M1相对的爪部37A、37B,会防止连接器部10b在连接后脱落。并且,由于辅助爪部38c、38d和爪部37A、37B一起与连接器部10b的背面M1相对,因此,利用爪部37A、37B与辅助爪部38c、38d的配合,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连接器部10d脱落。
另外,在压入了连接器部10b的状态下,在连接器部10b的背面M1与爪部37A、37B之间空出有间隙C1。由此,能够使爪部37A、37B充分地弹性恢复,从而能够使爪部37A、37B弹性恢复时的声音、感觉更清楚。
而且,接线部23的供电端子23a和连接器部10b的供电端子10e在爪部37A、37B弹性恢复之前彼此连接(参照图7的(c))。由此,即使连接器部10b向爪部37A、37B侧返回了间隙C1的距离,也会确保供电端子23a和供电端子10e的连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未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可以根据连接器部10b的大小、形状等,适当改变爪部37A、37B和引导部38A、38B的数量、位置。而且,增强筒部34A、34B、34C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可以适当采用多边形等各种截面形状的增强筒部。而且,用于将镜面角度调整单元20固定在后视镜壳体6内的紧固件并不限于螺钉32,可以将打入式的销等用作紧固件。而且,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强度适当改变紧固件的数量,可以与此相对应地适当改变增强筒部等的数量。
Claims (5)
1.一种车门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支架,其固定有后视镜;镜面角度调整单元,其用于调整上述后视镜支架的角度;以及后视镜壳体,其用于收容上述后视镜支架和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背面侧设有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连接供给外部电力的电气配线的供电连接器部,
在上述后视镜壳体内设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将上述后视镜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侧的第一空间与后侧的第二空间,
在上述分隔壁上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使收容于上述第二空间的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上述接线部暴露于上述第一空间,
在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分上设有爪部与引导部,该爪部在从上述第一空间侧朝向上述接线部压入上述供电连接器部时,因上述供电连接器部而在与上述供电连接器部的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在压入上述供电连接器部中途,发生弹性恢复而与上述供电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该引导部以与上述爪部相对的方式沿上述压入方向延伸,通过克服上述爪部的弹性力而限制上述供电连接器部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部的上述接线部侧的端部形成有辅助爪部,该辅助爪部因上述供电连接器部而在与上述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在压入上述供电连接器部中途,发生弹性恢复而与上述供电连接器部的背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爪部呈沿上述压入方向向上述第一空间突出,中途在上述开口部侧弯折的U字钩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车门后视镜还包括多个紧固件,该多个紧固件用于将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固定于上述后视镜壳体内,
在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背面侧还设有多个固定部,该多个固定部用于紧固上述多个紧固件,
在上述分隔壁上还设有多个贯通孔和多个增强筒部,该多个贯通孔环绕上述开口部,供要固定于上述多个固定部的上述多个紧固件从上述第一空间侧贯穿,该多个增强筒部分别包围上述多个贯通孔,沿上述压入方向向上述第一空间突出,
上述引导部设置在上述增强筒部的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车门后视镜还包括多个紧固件,该多个紧固件用于将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固定于上述后视镜壳体内,
在上述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背面侧还设有多个固定部,该多个固定部用于紧固上述多个紧固件,
在上述分隔壁上还设有多个贯通孔和多个增强筒部,该多个贯通孔环绕上述开口部,供要固定于上述多个固定部的上述多个紧固件从上述第一空间侧贯穿,该多个增强筒部分别包围上述多个贯通孔,沿上述压入方向向上述第一空间突出,
上述引导部设置在上述增强筒部的周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5285A JP5758251B2 (ja) | 2011-09-20 | 2011-09-20 | ドアミラー |
JP2011-205285 | 2011-09-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0102A CN103010102A (zh) | 2013-04-03 |
CN103010102B true CN103010102B (zh) | 2015-12-16 |
Family
ID=47751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747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10102B (zh) | 2011-09-20 | 2012-08-20 | 车门后视镜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0367B2 (zh) |
JP (1) | JP5758251B2 (zh) |
CN (1) | CN103010102B (zh) |
DE (1) | DE102012016155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76122B1 (ja) | 2014-09-09 | 2016-03-02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視認装置 |
JP2018047759A (ja) * | 2016-09-20 | 2018-03-29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視認装置 |
JP7187866B2 (ja) * | 2018-07-25 | 2022-12-13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
DE102021107589B3 (de) * | 2021-03-25 | 2022-08-25 |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 Rückblickvorrichtung mit multifunktionalem rückhaltemittel, montageverfahren und fahrzeug |
DE102021107585B4 (de) * | 2021-03-25 | 2022-11-17 |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 Basisbaugruppe, rückblickvorrichtung und fahrzeug |
USD999131S1 (en) * | 2022-03-07 | 2023-09-1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Vehicle outside mirro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20328A2 (en) * | 1999-01-11 | 2000-07-19 | Donnelly Corporation | Vehicular mirror actuator |
US6132052A (en) * | 1997-01-09 | 2000-10-17 | Donnelly Corporation | Housing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a rearview mirror actuator assembly |
JP2003285690A (ja) * | 2002-03-29 | 2003-10-07 | Ishizaki Honten:Kk |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及び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
JP2005238954A (ja) * | 2004-02-26 | 2005-09-08 | Murakami Corp | 車両用ミラーの鏡面角度調整装置 |
CN1838480A (zh) * | 2005-03-24 | 2006-09-27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
CN102001311A (zh) * | 2009-08-31 | 2011-04-06 |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 车门后视镜的安装部构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04116A (en) * | 1981-06-21 | 1985-03-12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Rearview mirror positionable by remote control |
US4693571A (en) * | 1984-01-24 | 1987-09-15 | Kabushiki Kaisha Matsuyama Seisakusho | Support and drive unit for mirror devices |
US4701037A (en) * | 1986-02-13 | 1987-10-20 | Lacks Industries, Inc. | Remote control rear view mirror, electrically operated |
JPH055822Y2 (zh) * | 1986-11-26 | 1993-02-16 | ||
JPH0720858Y2 (ja) * | 1987-08-18 | 1995-05-15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ワ−ユニットの電線接続構造 |
JPH0628358Y2 (ja) * | 1988-04-11 | 1994-08-03 |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 バックミラー |
JPH0234339U (zh) * | 1988-08-31 | 1990-03-05 | ||
US4915493A (en) * | 1989-01-04 | 1990-04-10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Automotive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
US5621577A (en) * | 1990-03-29 | 1997-04-15 | Mekra Rangau Plastics Gmbh & Co. Kg |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for commerical vehicles |
DE4339279A1 (de) * | 1993-11-18 | 1995-05-24 | Mekra Rangau Plastics | Rückblickspiegel für Kraftfahrzeuge |
JP3069263B2 (ja) * | 1995-01-18 | 2000-07-24 |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 電動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ミラーにおける駆動ユニットとハーネスとの接続構造 |
DE29618937U1 (de) * | 1996-10-31 | 1997-01-02 | EM Kunststofftechnik GmbH, 07806 Neustadt | Außenrückblickspiegel für Kraftfahrzeuge |
US6213612B1 (en) * | 1999-01-11 | 2001-04-10 | Donnelly Corporation | Mirror actua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3714842B2 (ja) * | 2000-03-21 | 2005-11-09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鏡面角度調整装置 |
JP2002301995A (ja) * | 2001-04-05 | 2002-10-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構造 |
JP4012460B2 (ja) * | 2002-11-28 | 2007-11-21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アウタミラー装置 |
JP2006168674A (ja) * | 2004-12-20 | 2006-06-29 | Ishizaki Honten:Kk |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
DE102005025614A1 (de) * | 2005-06-03 | 2006-12-07 | Mekra Lang Gmbh & Co. Kg | Außenspiegel mit Verstelleinrichtung |
JP5038606B2 (ja) * | 2005-08-01 | 2012-10-03 |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 電動ミラー制御装置 |
JP4924482B2 (ja) * | 2008-03-04 | 2012-04-25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
-
2011
- 2011-09-20 JP JP2011205285A patent/JP57582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7-27 US US13/560,355 patent/US86903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8-14 DE DE102012016155.7A patent/DE102012016155B4/de active Active
- 2012-08-20 CN CN201210297476.7A patent/CN1030101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32052A (en) * | 1997-01-09 | 2000-10-17 | Donnelly Corporation | Housing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a rearview mirror actuator assembly |
EP1020328A2 (en) * | 1999-01-11 | 2000-07-19 | Donnelly Corporation | Vehicular mirror actuator |
JP2003285690A (ja) * | 2002-03-29 | 2003-10-07 | Ishizaki Honten:Kk |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及び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
JP2005238954A (ja) * | 2004-02-26 | 2005-09-08 | Murakami Corp | 車両用ミラーの鏡面角度調整装置 |
CN1838480A (zh) * | 2005-03-24 | 2006-09-27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
CN102001311A (zh) * | 2009-08-31 | 2011-04-06 |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 车门后视镜的安装部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067195A (ja) | 2013-04-18 |
CN103010102A (zh) | 2013-04-03 |
US20130070353A1 (en) | 2013-03-21 |
DE102012016155B4 (de) | 2021-07-01 |
US8690367B2 (en) | 2014-04-08 |
DE102012016155A1 (de) | 2013-03-21 |
JP5758251B2 (ja) | 2015-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10102B (zh) | 车门后视镜 | |
CN106410077B (zh) | 蓄电池组件和具有这种蓄电池组件的车辆 | |
US20070234501A1 (en) | Windshield wiper connecter | |
EP3569448B1 (en) | Door mirror | |
US10811793B2 (en) | Mobile terminal, power adapter and power interface | |
CN103010107A (zh) | 车门后视镜 | |
CN217691808U (zh) | 一种换电连接器插座 | |
US20020166852A1 (en) | Structure of window heat wire connector of automobile | |
CN214848907U (zh) | 一种电池模组的挂接结构及电动车辆 | |
CN102285338A (zh) | 汽车内部灯 | |
CN210136913U (zh) | 用于车辆的电池箱体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2624098U (zh) | 一种汽车内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 |
CN205891001U (zh) |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围外板卡扣结构 | |
CN107139838B (zh) | 一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 | |
CN219172531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0377920C (zh) | 执行机构的结构 | |
KR100700048B1 (ko) | 고전압 케이블용 접지브라켓의 고정구조 | |
CN214216053U (zh) | 一种电动车把手总成 | |
CN220615714U (zh) | 一种汽车组合式堵盖 | |
CN212148418U (zh) | 一种新型汽车左悬置总成 | |
CN220358442U (zh) | 一种浮动连接器、浮动连接系统、以及电池连接系统 | |
CN219419260U (zh) | 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8896605U (zh) | 集成式高压保险盒 | |
CN217917911U (zh) | 汽车abs支架 | |
CN211369929U (zh) | 一种手枪箱的翻盖铰链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