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2531U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72531U CN219172531U CN202320178468.4U CN202320178468U CN219172531U CN 219172531 U CN219172531 U CN 219172531U CN 202320178468 U CN202320178468 U CN 202320178468U CN 219172531 U CN219172531 U CN 2191725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bracket
- mounting portion
- vehicle body
- body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其中车身结构包括:翼子板、纵梁、大灯安装支架和支架总成,大灯安装支架与翼子板的前端连接;支架总成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与翼子板连接,第二安装面与纵梁连接,第三安装面与大灯安装支架连接,该车身结构简化了车辆的整体结构,减少了车辆内部结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体稳定性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翼子板前端通过安装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由于该安装支架仅能够起到固定翼子板的作用,功能单一,导致车辆整体结构复杂,并且车身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简化了车辆的整体结构,减少了车辆内部结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体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包括:翼子板和纵梁;大灯安装支架,所述大灯安装支架与所述翼子板的前端连接;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翼子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面与所述大灯安装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简化了车辆的整体结构,减少了车辆内部结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体稳定性更好。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前保组件,所述前保组件包括前保安装支架,所述前保组件通过所述前保安装支架与所述大灯安装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面与第三安装面,其中,第二支架上与第二安装面相背的一侧具有第四安装面,所述第四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侧形成为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侧形成为第四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部形成为第三安装面,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连接部横向上靠近所述纵梁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部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纵梁上开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配合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大灯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两侧,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前机舱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翼子板上开设有第三配合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三配合孔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翼子板1,第三配合孔11,纵梁2,第一配合孔21,大灯安装支架3,第二配合孔31,支架总成4,第一支架41,第一安装面411,第三连接孔412,第二支架42,第一安装部421,第二安装面4211,第四安装面4212,第一连接孔4213,安装孔4214,第二安装部422,第三安装面4221,第二连接孔4222,连接部423,前保组件5,前保安装支架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现有技术中,翼子板前端通过安装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由于该安装支架仅能够起到固定翼子板的作用,功能单一,导致车辆整体结构复杂,并且车身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具有功能更加集成的支架总成4的车身结构,翼子板1不仅能够通过该支架总成4固定在车身纵梁2上,还能够为固定在翼子板1前端的前大灯安装支架3提供安装位置,由此,不仅简化了车辆的整体结构,减少了车辆内部结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结构数量过多导致的尺寸偏差,而且还能够将翼子板1、前大灯安装支架3与支架总成4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车身整体结构更紧凑,稳定性更好。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可以包括:翼子板1、纵梁2、大灯安装支架3和支架总成4。
其中,大灯安装支架3与翼子板1的前端连接,支架总成4包括第一安装面411、第二安装面4211和第三安装面4221,第一安装面411与翼子板1连接,第二安装面4211与纵梁2连接,由此使得翼子板1能够通过支架总成4固定在车身纵梁2上,并且,支架总成4还具有与大灯安装支架3连接的第三安装面4221,也就是说,支架总成4在固定翼子板1的同时能够为固定在翼子板1前端的前大灯安装支架3提供安装位置,由此,无需再单独设置前大灯安装支架3的连接固定结构,简化了车辆的整体结构,减少了车辆内部结构数量,避免了结构数量过多导致的尺寸偏差,降低了生产成本。
并且,支架总成4还能够将翼子板1、前大灯安装支架3与支架总成4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车身整体结构更紧凑,稳定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简化了车辆的整体结构,减少了车辆内部结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体稳定性更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车身结构还包括:前保组件5,前保组件5包括前保安装支架51,前保组件5通过前保安装支架51与大灯安装支架3连接,由此,前保组件5能够通过大灯安装支架3与大灯安装支架3、翼子板1和支架总成4构成的整体连接,使得前保能够设置的更稳定,并且,大灯安装支架3同时能够为前保组件5的安装提供安装点,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功能性更强,减少了车辆内部结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总成4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第一支架41上设有第一安装面411,也就是说,支架总成4通过第一支架41与翼子板1连接,第二支架42上设有第二安装面4211与第三安装面4221,换言之,支架总成4通过第二支架42与纵梁2以及大灯安装支架3连接。
其中,第二支架42上与第二安装面4211相背的一侧具有第四安装面4212,第四安装面4212与第一支架41连接,第一支架41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第二支架42的第四安装面4212上,由于第四安装面4212位于第二支架42与纵梁2连接的第二安装面4211的相背一侧,使得第一支架41与第二支架4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通过焊接与第四安装面4212固定连接,以减少紧固件的设置,确保第一支架41与第二支架4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1-图5所示实施例,第二支架42包括:第一安装部421、第二安装部422和连接部423,第一安装部421的内侧形成为第二安装面4211,第一安装部421的外侧形成为第四安装面4212,由此,第二支架42能够通过第一安装部421与第一支架41以及纵梁2连接。第二安装部422的下部形成为第三安装面4221,由此,第二支架42能够通过第二安装部422与大灯安装支架3连接。连接部423连接在第一安装部421与第二安装部422之间,与第一安装部421与第二安装部422形成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第二支架42可以由钣金冲压一体成型而成,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
参照图3,连接部423形成为圆弧状,以在确保第二支架42的强度的同时连接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安装部421与第二安装部422。
参照图1-图3,第一安装部421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便于第一安装部421与车辆内部沿纵向延伸的纵梁2连接。第一安装部421连接在连接部423横向上靠近纵梁2的一侧,以便于第一安装部421通过螺接等形式固定在纵梁2上,并在第一安装部421的一侧预留出安装位置,便于第二支架42与纵梁2的装配。
结合图1-图5所示实施例,第二安装部422水平方向延伸,以便于第二安装部422与前大灯安装支架3连接。第二安装部422连接在连接部423前侧,以便于第二安装部422通过螺接等形式与前大灯安装支架3连接,并在第二安装部422的上方预留出安装位置,便于第二支架42与前大灯安装支架3的装配。
参照图1,第一安装部42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213,纵梁2上开设有第一配合孔21,第一连接孔4213与第一配合孔21配合连接,也就是说,安装螺母可以穿过第一配合孔21与第一连接孔4213,以将第一安装部421与纵梁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第一连接孔4213与第一配合孔21的布置能够便于第二支架42与纵梁2的连接,使得第二支架42与纵梁2之间的装配更便捷。
第二安装部42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222,大灯安装支架3上开设有第二配合孔31,第二连接孔4222与第二配合孔31配合连接。也就是说,安装螺母可以穿过第二配合孔31与第二连接孔4222,以将第二安装部422与大灯安装支架3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第二连接孔4222与第二配合孔31的布置能够便于第二支架42与大灯安装支架3的连接,使得第二支架42与大灯安装支架3之间的装配更便捷。
参照图3,第一安装部421上还开设有安装孔4214,安装孔4214开设在第一连接孔4213的两侧,安装孔4214用于安装前机舱线束,安装孔4214能够为前机舱线束提供安装点,使得支架总成4的功能性更强,实现前机舱线束的固定安装,由此在车辆内部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安装前机舱线束的结构,减少了车辆内部的结构数量,避免了结构数量过多导致的尺寸偏差,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4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412,翼子板1上开设有第三配合孔11,第三连接孔412与第三配合孔11配合连接。也就是说,安装螺母可以穿过第三配合孔11与第三连接孔412,以将第一支架41与翼子板1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第三连接孔412与第三配合孔11的布置能够便于第一支架41与翼子板1的连接,使得第一支架41与翼子板1之间的装配更便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身结构。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翼子板和纵梁;
大灯安装支架,所述大灯安装支架与所述翼子板的前端连接;
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翼子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面与所述大灯安装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保组件,所述前保组件包括前保安装支架,所述前保组件通过所述前保安装支架与所述大灯安装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面与第三安装面,其中,第二支架上与第二安装面相背的一侧具有第四安装面,所述第四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侧形成为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侧形成为第四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部形成为第三安装面,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连接部横向上靠近所述纵梁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纵梁上开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配合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大灯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两侧,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前机舱线束。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翼子板上开设有第三配合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三配合孔配合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8468.4U CN219172531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8468.4U CN219172531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72531U true CN219172531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6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78468.4U Active CN219172531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72531U (zh) |
-
2023
- 2023-01-18 CN CN202320178468.4U patent/CN2191725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30206928A1 (en) | Wire harness attachment structure | |
CN101494365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接线盒 | |
CN219172531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JP2003118506A5 (ja) | 車体内の電気接続構造 | |
US20140239674A1 (en) | Connecting system of side member for vehicle | |
CN112140882B (zh) | 车辆仪表板和车辆 | |
CN219046356U (zh) | 线束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8530549U (zh) | 安装支架 | |
CN211336204U (zh) | 一体式安装支架 | |
CN210502483U (zh) | 一种车灯后视镜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4874633U (zh) | 车辆的固定支架和车辆 | |
CN212447136U (zh) | 一种带有线束支架的车载电源模块 | |
CN216214153U (zh) |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944905U (zh) | 一种燃油箱和尿素箱集成式装置 | |
CN219295500U (zh) | 一种转向器总成结构及车辆 | |
CN218750649U (zh) | 线束支架组件及车辆 | |
CN221138329U (zh) | 转向管柱匹配总成结构和车辆 | |
CN209881262U (zh) | 线束护套组件及具有它的车辆 | |
CN220865368U (zh) | 安装梁、拖拽装置以及车辆 | |
CN214929327U (zh) | 一种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706103U (zh) | 摩托车 | |
CN216684344U (zh) | 一种用于线束路径固定的结构 | |
CN219883780U (zh) | 安装支架及车辆 | |
CN221477359U (zh) | 用于车轮的挡泥组件及滑板车 | |
CN103249603A (zh) | 副驾驶席用气囊的充气机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