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4153U -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4153U
CN216214153U CN202121530933.3U CN202121530933U CN216214153U CN 216214153 U CN216214153 U CN 216214153U CN 202121530933 U CN202121530933 U CN 202121530933U CN 216214153 U CN216214153 U CN 216214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wire harness
rotation
connector
st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309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琛
陈正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309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4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4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4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线束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螺柱;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线束的端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螺柱;防转连接件,所述防转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螺柱螺纹配合,并可将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防转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固定。通过紧固件将第二连接件和防转连接件与车身固定,从而将线束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且线束固定组件对线束可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保证线束与车身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对线束的走线方向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线束负极搭铁点设置在车身总成前围钣金处,而前围钣金作为分隔驾驶室和机舱的单层(或双层)拼焊钣金,从而无法采用通常的采用开孔型防转结构。
相关技术中,操作人员不设置防转结构,通过人工控制线束走向,从而存在控制不一致或线束松动的问题;或者在车身上设置多个螺柱,通过设置钢制构件进行结构防转,结构复杂,占用整车空间,而且装配工序多,影响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束固定组件,线束固定组件可以对线束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那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组件线束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螺柱;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线束的端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螺柱;防转连接件,所述防转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螺柱螺纹配合,并可将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防转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组件,通过紧固件将第二连接件和防转连接件与车身固定,从而将线束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且线束固定组件对线束可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保证线束与车身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对线束的走线方向进行控制,而且线束固定组件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转连接件包括:防转配合部,所述防转配合部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定位部,定位部设置于所述防转配合部背离所述车身的一侧,且用于对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
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身固定相连;防转部,所述防转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螺柱相连,且所述螺柱设置在所述防转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防转部用于与所述配合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转部构造为棱柱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转配合部构造为板结构,所述配合孔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板结构;
所述定位部构造为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自板结构向背离所述车身一侧隆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连接头,用于与所述线束电连接;
搭接板,所述搭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端部,且所述搭接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板结构贴合,并与所述定位凸台定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凸台设有开口,所述搭接板部分从开口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转连接件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适于与所述搭接板卡接配合,以在搭接板的厚度方向上对搭接板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钩,所述搭接板设置在两个所述卡钩之间,且两个所述卡钩可防止所述搭接板相对所述板结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线束固定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转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线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转连接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线束固定组件100、线束200、车身300、
第一连接件10、螺柱11、连接部12、防转部13、
第二连接件20、连接头21、搭接板22、连接板221、延伸板222、
防转连接件30、防转配合部31、配合孔31a、定位部32、卡接部33、加强筋34、紧固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防转连接件30和紧固件40。线束固定组件100可以用于将蓄电池引出的线束200与车身300电连接。
结合图1和图2,第一连接件10与车身300固定相连,第一连接件10设置有螺柱11,第二连接件20设置在线束200的端部并套设于螺柱11,防转连接件30套设在第一连接件10上,紧固件40与螺柱11螺纹配合,并且紧固件40可以将第二连接件20和所述防转连接件30与车身300固定。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固定在车辆上,而且第一连接件10构造为金属件,具有良好的导电作用,而且第二连接件20与线束200的端部电连接。当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接触配合时,可以将线束200与车身300电连接。防转连接件30套设在第一连接件10上,第二连接件20可以在螺柱11的轴向方向上抵接配合在防转连接件30上,通过紧固件40与螺柱11螺纹配合,可以将防转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20与车身300固定,从而将线束200与车身300固定连接,同时线束固定组件100对线束200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防止线束200相对车身300转动,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对线束200的走线方向进行布置。
参照图2,紧固件40的下端面可以在止抵在第二连接件20的上表面,从而在螺柱11的轴向方向上对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起到限位作用,将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固定在车身300上。同时,防转连接件30套设在第一连接件10上,防转连接件30无法相对第一连接件1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组件100,通过紧固件40将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与车身300固定,从而将线束200与车身300固定连接,并且线束固定组件100对线束200可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保证线束200与车身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对线束200的走线方向进行控制,而且线束固定组件100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性高。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转连接件30包括:防转配合部31和定位部32,防转配合部31设有配合孔31a,配合孔31a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0,以与第一连接件10的侧壁配合。当防转连接件30与第一连接件10配合时,防转连接件30无法相对第一连接件10转动。
结合图1和图2,定位部32设置于防转配合部31背离车身300的一侧,并用于对第二连接件20进行定位。在线束固定组件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二连接件20与防转连接件30连接配合,再将二者同时套设在第一连接件10上,降低线束固定组件100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还包括:连接部12和防转部13,连接部12用于与车身300固定相连,防转部13分别与连接部12和螺柱11相连,而且螺柱11设置在防转部13背离连接部12的一侧,从而可以避免部件之间产生干涉,保证线束固定组件100与车身300的连接可靠性。其中,防转部13与配合孔31a配合,以对防转连接件30和第一连接件10进行防转。其中,连接部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身300相连。
参照图2,防转部13构造为棱柱结构,配合孔31a的形状构造为与棱柱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多边形孔。当防转部13与配合孔31a配合时,棱柱结构的外周面可以与配合孔31a的内周壁贴合,此时棱柱结构无法相对配合孔31a转动,从而实现防转连接件30与第一连接件10之间的防转配合。
如图3所示,配合孔31a为正八边形孔,相应地,棱柱构造为正八棱柱。配合孔31a和防转配合部31的形状不限于此,配合孔31a的形状还可以为正六边形孔、五边形孔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转配合部31构造为板结构,配合孔31a在厚度方向贯穿板结构,定位部32构造为定位凸台,定位凸台自板结构向背离车身300一侧隆起。当第二连接件20与防转连接件30配合时,定位凸台对第二连接件20进行定位,并且第一连接件10与防转连接件30配合时,防转部1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凸出于板结构的上表面并与第二连接件20止抵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0包括:连接头21和搭接板22。连接头21用于与线束200电连接,参照图2,连接头21包覆线束200的端部并与线束200固定连接。搭接板22设置在连接头21的端部且位于连接头21远离线束200的一侧,搭接板22的至少一部分与板结构贴合,并与定位凸台定位配合。定位凸台可以对搭接板22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搭接板22和板结构贴合设置的方式可以增加第二连接件20与防转连接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凸台设有开口,搭接板22部分从开口伸出。定位凸台构造为弧形凸台,当定位凸台与搭接板22配合时,定位凸台环绕搭接板22的一部分,并对搭接板22进行定位,以保证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的连接效果。
参照图2,定位凸台构造成弧形凸台,搭接板22包括圆环状的连接板221,连接板221可以套设于螺柱11并与定位凸台定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搭接板22还包括:延伸板222,延伸板222与连接板221相连,而且当第二连接件20与防转连接件30配合时,延伸板222从定位凸台的开口处伸出,搭接板22的部分板体可与延伸板222贴合,从而可以增加搭接板22与板结构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转连接件30还包括加强筋34,加强筋34连接在定位凸台的外周壁与板结构之间,加强筋34可以提升定位凸台处的结构强度。参照图3,加强筋34为多个,多个加强筋34在定位凸台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以提升定位凸台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转连接件30还包括:卡接部33,卡接部33可以与搭接板22卡接配合,以在搭接板22的厚度方向上对搭接板22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搭接板22与板结构分离。
参照图4,卡接部33设置在延伸板222上,而且卡接部33自延伸板222的上表面向搭接板22一侧延伸,卡接部33可以与搭接板22卡接配合,以在搭接板22的厚度方向上对搭接板22进行固定。即通过卡接部33可以将防转连接件30与第二连接件20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卡接部3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钩,搭接板22设置在两个卡钩之间,而且两个卡钩可防止搭接板22相对板结构转动。
具体地,两个卡钩分别设置在定位凸台的开口处,卡钩可以与搭接板22伸出开口的搭接板22卡接配合。同时,搭接板22设置在两个卡钩之间,两个卡钩可以对搭接板22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防止搭接板22相对板结构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凸台设置有开口,当未设置卡勾时,连接头21可以在定位凸台内绕螺柱11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转连接件30为一体成型的尼龙件,尼龙材质的防转连接件3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1-5描述线束固定组件100将线束200与车身300的连接过程:
将线束200与第二连接件20电连接,将第一连接件10与车身300固定连接。将第二连接件20与防转连接件30连接配合,可以通过卡接配合的方式将第二连接件20与防转连接件30固定连接,并将连接后的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套设于螺柱11,通过紧固件40与螺柱11螺纹配合将第二连接件20和防转连接件30与车身300固定。线束固定组件100对线束200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而且装配方式简单、连接可靠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车辆中蓄电池的线束200可以通过线束固定组件100与车身300固定连接。保证线束200与车身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对线束200的走线方向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车身(300)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10)设置有螺柱(11);
第二连接件(20),所述第二连接件(20)设置在线束(200)的端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0)套设于所述螺柱(11);
防转连接件(30),所述防转连接件(30)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
紧固件(40),所述紧固件(40)与所述螺柱(11)螺纹配合,并可将所述第二连接件(20)和所述防转连接件(30)与所述车身(30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连接件(30)包括:
防转配合部(31),所述防转配合部(31)设有配合孔(31a),所述配合孔(31a)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
定位部(32),定位部(32)设置于所述防转配合部(31)背离所述车身(300)的一侧,且用于对所述第二连接件(20)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还包括:
连接部(12),用于与所述车身(300)固定相连;
防转部(13),所述防转部(13)分别与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螺柱(11)相连,且所述螺柱(11)设置在所述防转部(13)背离所述连接部(12)的一侧,所述防转部(13)用于与所述配合孔(31a)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部(13)构造为棱柱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配合部(31)构造为板结构,所述配合孔(31a)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板结构;
所述定位部(32)构造为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自板结构向背离所述车身(300)一侧隆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包括:
连接头(21),用于与所述线束(200)电连接;
搭接板(22),所述搭接板(22)设置在所述连接头(21)的端部,且所述搭接板(22)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板结构贴合,并与所述定位凸台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设有开口,所述搭接板(22)部分从开口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连接件(30)还包括:卡接部(33),所述卡接部(33)适于与所述搭接板(22)卡接配合,以在搭接板(22)的厚度方向上对搭接板(22)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钩,所述搭接板(22)设置在两个所述卡钩之间,且两个所述卡钩可防止所述搭接板(22)相对所述板结构转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组件(100)。
CN202121530933.3U 2021-07-06 2021-07-06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214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0933.3U CN216214153U (zh) 2021-07-06 2021-07-06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0933.3U CN216214153U (zh) 2021-07-06 2021-07-06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4153U true CN216214153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4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30933.3U Active CN216214153U (zh) 2021-07-06 2021-07-06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4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50773A (en) Clip
US7695039B2 (en) Garnish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20080194126A1 (en) System for fastening components
JP498522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タング収納構造
CN216214153U (zh) 线束固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US7175058B2 (en) Spare tire cover
CN213271350U (zh) 管夹组件
CN219172531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5706887U (zh) 一种车架及电动车
CN214874633U (zh) 车辆的固定支架和车辆
CN215244289U (zh) 内水切安装座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929327U (zh) 一种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046846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492778U (zh) 车辆的线束支架以及车辆
CN215552875U (zh) 一种后视镜镜面调节器摩擦球窝结构、汽车后视镜和汽车
JP3952987B2 (ja) オーバーフェンダの取付構造
CN219769682U (zh) 具有快换连接器安装支架的电动汽车
CN210478537U (zh) 一种外后视镜线束固定结构
CN216153693U (zh) 汽车中央扶手箱
CN219635312U (zh) 安装支架及汽车前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13628438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防松紧固件
CN218061910U (zh) 门锁加强总成和车辆
CN216184935U (zh) 一种ecu支架
CN213777025U (zh) 一种蜂鸣器安装调节配合结构
CN217768628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