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0031A -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0031A
CN102880031A CN2012102449891A CN201210244989A CN102880031A CN 102880031 A CN102880031 A CN 102880031A CN 2012102449891 A CN2012102449891 A CN 2012102449891A CN 201210244989 A CN201210244989 A CN 201210244989A CN 102880031 A CN102880031 A CN 102880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conducting
fixing device
heat
endless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49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井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80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0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29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s, the latter not being a cool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带,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将该色粉图像固定到该记录介质上;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定影带;以及张力辊,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悬挂该定影带。该定影装置被构造为使得该加热单元在与该定影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平面发热器,用于通过加电产生热;导热部件,其被设置为与该平面发热器和该定影带都接触;以及加固部件,用于在该导热部件接合到该加固部件时固定该导热部件。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具体来说,涉及通过对记录介质上形成的未定影的色粉图像加热而将该未定影的色粉图像固定至该记录介质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在下文中简称为“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例如,感光器、充电部、曝光部、显影部、转印部和定影部。
该图像形成设备是通过使用感光器以及这些装置进行充电处理、曝光处理、显影处理、转印处理以及定影处理以将图像形成在片状记录介质(在下文中简称为“片材”)上的机器。例如使用热辊型定影装置作为用于进行该定影处理的定影部。该热辊型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和挤压辊。定影辊和挤压辊是彼此挤压接触的一对辊。定影辊和挤压辊中的至少一个包含热源(如卤素加热器等)作为加热部。
在定影处理中,该热源将该辊对加热到定影所需的预定温度(在下文中称为“定影温度”),然后将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定影辊和挤压辊之间的定影咬合部(fixing nip portion)或挤压接触部。
经过定影咬合部的未定影的色粉图像利用从定影辊和挤压辊中的至少一个传来的热并且在定影辊和挤压辊的压力下定影到记录介质,如纸张等。定影咬合部中记录介质穿过的区域(在下文中被称为“片材穿过区域”)温度降低,但是被该热源加热到定影温度。
在为能够进行全色彩打印的图像形成设备提供的定影装置中,使用在其表面上形成有由硅橡胶等制成的弹性层的定影辊(在下文中称为“弹性辊”)。使用弹性辊使定影咬合部中弹性辊表面上的弹性层能够根据未定影的色粉图像的粗糙度弹性形变,以使得弹性辊包围、覆盖并接触未定影的色粉图像。因此,对于承载比单色图像更大量的色粉的彩色未定影的色粉图像来说,该配置表现出进一步改进的定影性能。
此外,由于弹性辊表面上的弹性层的应变释放效应,可以提高与单色图像相比更可能偏移的彩色色粉的分离性能。更具体来说,在定影咬合部的出口处在定影咬合部中已经被挤压并且变形的弹性层失去其变形条件,从而在定影咬合部的出口处在弹性层和色粉图像之间出现滑动。结果,弹性层与色粉图像的粘附度下降,因此分离性能提高。
此外,由于该咬合配置或者该定影咬合部中定影辊和挤压辊的形状向定影辊侧凸出(形成反向咬合配置),所以可以提高定影辊和记录介质之间的分离性能。因此,不使用任何分离爪等作为用于使记录介质与定影辊分离的分离部,就可以实现使记录介质能够与定影辊分离的半剥离结构,并且因此可以消除由分离部引起的图像缺陷。
为了使该定影装置处理高速打印,必须使定影咬合部的宽度(在下文中称为“定影咬合宽度”)更大。作为用于使定影咬合宽度更大的手段,可以考虑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使弹性辊的弹性层更厚,另一个方法是增大弹性辊的直径。
然而,由于弹性辊的弹性层的热导率很低,所以当像现有技术的弹性辊中那样,在弹性辊内设置加热装置时,如果弹性辊的弹性层很厚,那么会出现升温时间长的问题。此外,当处理速度较高时,还会出现定影辊的温度跟不上定影温度的问题。
此外,当弹性辊的直径更大时,还会出现加热部的功率消耗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现有技术,已经提出基于包括定影辊、挤压辊、热辊和环带的带定影机构的定影装置,其中环带缠绕在定影辊和热辊之间,热辊包含用于加热的加热器,同时定影辊和挤压辊相互挤压接触,环带设置在其间(参见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O99/00713)。
根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O99/00713)中公开的定影装置,可以减小升温时间,这是因为作为加热部的热辊加热具有小热容的环带而不需要加热具有较大热容的弹性层。此外,由于可以设置具有低硬度的厚弹性层如海绵橡胶等,而不需要在定影辊中设置加热部,所以可以确保大的定影咬合宽度。
作为另一种技术,已经提出一种定影装置(参见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289556号),其中以平面发热器的形式给出的加热部被用于通过膜部件对作为受热材料的记录介质加热,从而加热并融化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的色粉图像,并且因此将该图像定影到该记录介质。
根据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289556号)中公开的定影装置,由于该平面发热器具有比卤素灯加热器低的热容,所以与具有卤素灯加热器的现有技术配置相比,可以抑制加热部的热容。因此可以降低功率并缩短升温时间。
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技术中,加热器部分采用陶瓷加热器直接与导热板接合的形式。结果,该配置带来下列问题:在陶瓷加热器和导热板之间的接合区中由于纸张的摩擦移动产生的应力使陶瓷加热器断裂,并且由于陶瓷加热器和导热板之间接触状况的变化导致不能令人满意地进行热传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设计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热传导状况并且减小功率消耗和升温时间来实现均匀加热,并且该定影装置可以进行稳定的定影操作而不会使加热组件出现断裂和故障,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被配置如下:
根据本发明,一种定影装置包括:环带,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例如,片材)以将该色粉图像固定到该记录介质上;加热组件(例如,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环带;以及悬挂部件(例如,辊部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悬挂该环带,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组件在与该环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平面发热器,用于通过加电产生热;导热部件,其被设置为与该平面发热器和该环带都接触;以及加固部件,用于在该导热部件接合到该加固部件时固定该导热部件。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该导热部件和该加固部件在沿着该环带的宽度方向(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点处接合。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该平面发热器包括在该环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即,在该宽度方向上伸长的)衬底以及由在该衬底的纵向方向上在该衬底表面上延伸的多个条带构成的发热电阻层,并且该导热部件的长度和在该平面发热器上的发热电阻层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
导热部件的长度≥平面发热器上的发热电阻层的长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装置的并且通过将由电子照相形成的色粉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而形成图像上,该定影装置包括:环带,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将该色粉图像固定到该记录介质上;加热组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加热该环带;以及悬挂部件,用于悬挂该环带,该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在于,该定影装置使用上述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环带,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例如,片材)以将该色粉图像固定到该记录介质;加热组件(例如,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环带;以及悬挂部件(例如,辊部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悬挂该环带,该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加热组件在与该环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环带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平面发热器,用于通过加电产生热;导热部件,其被设置为与该平面发热器和该环带都接触;以及加固部件,用于在该导热部件接合到该加固部件时固定该导热部件。因此,该配置使得可以提供鲁棒且稳定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能够均匀加热导热部件并且不会发生断裂和故障。
特别地,在该定影装置中,该平面发热器压在该刚性导热部件上,使该平面发热器能够在适当的位置施加压力,从而可以实现能够进行均匀加热的鲁棒且稳定的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该导热部件和该加固部件在沿着该环带的宽度方向(在纵向方向上)设置的多个点处接合,所以该配置可以使热量均匀泄露到加固部件侧,并且通过使该平面发热器压在该导热部件上的力的作用,可以防止该导热部件变形。此外,由于该导热部件和该加固部件可以稳定地接合,所以可以提供不会断裂和故障的鲁棒且稳定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该平面发热器包括在该环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即,在该宽度方向上伸长的)衬底以及由在该衬底的纵向方向上在该衬底表面上延伸的多个条带构成的发热电阻层,并且该导热部件的长度和在该平面发热器上的发热电阻层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导热部件的长度≥平面发热器上的发热电阻层的长度。因此,可以使该平面发热器上的该发热电阻层的长度基本等于该导热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防止该导热部件的端部温度下降。
此外,由于该平面发热器上的发热电阻层被形成为基本等于或短于该导热部件,所以该发热电阻的整个部分与该导热部件接触。结果,可以防止该平面发热器异常温度上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包括定影装置并且通过将由电子照相形成的色粉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而形成图像,该定影装置包括:环带,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将该色粉图像固定到该记录介质;加热组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加热该环带;以及悬挂部件,用于悬挂该环带,使用由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可以实现基于该加热组件的均匀加热,并且因此可以提供在加热组件中不会发生断裂和故障的鲁棒且稳定的图像形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配置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作为该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部件的定影装置的特征配置的说明图;
图3是详细示出图2中的S1部分中定影带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2中的S2部分中加热单元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作为该定影装置的一个部件的加热单元的发热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6A是示出形成该加热单元的加固部件和导热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图6B是从图6A中的箭头A1的方向看到的图,图6C是从图6B中的箭头A2-A2方向上看到的图,图6D是从图6B中的箭头A3-A3方向上看到的图;
图7A至图7D是示出形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加固部件和导热部件的配置的变形例1的说明图,图7A是示出该加固部件和导热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图7B是从图7A中的箭头B1的方向上看到的图,图7C是从图7B和图7D中的箭头B2-B2的方向上看到的图,图7D是从图7B中的箭头B3-B3的方向上看到的图;以及
图8A至图8D是示出形成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加固部件和导热部件的配置的变形例2的说明图,图8A是示出该加固部件和导热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图8B是从图8A中的箭头C1的方向上看到的图,图8C是从图8B中的箭头C2-C2的方向上看到的图,图8D是从图8B中的箭头C3-C3的方向上看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配置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作为该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部件的定影装置的特征配置的说明图。图3是详细示出图2中的S1部分中的定影带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图2中的S2部分中的加热单元的说明图。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定影装置6和包括定影装置6的图像形成设备1,定影装置6包括:定影带(环带)71,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未示出),以将该色粉图像固定到该记录介质;加热单元(加热组件)80,用于加热定影带71;张力辊(悬挂部件)77,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悬挂定影带71;定影辊50;以及挤压辊60。图像形成设备1使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将基于电子照相形成的色粉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
下面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总体配置。
图像形成设备1根据文档的扫描图像数据或者外部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预定的片材(记录纸、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扫描器单元9,作为用于读取文档的图像数据的文档读取器;图像形成部2,其具有图像形成单元10(10y、10m、10c和10b),用于形成四种颜色(即,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的色粉图像;中间转印单元3,用于在中间转印带21上临时承载由图像形成部2形成的色粉图像;二次转印站4,用于将中间转印带21上承载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记录介质给进器,用于将存储的记录纸8给进到二次转印站4;定影装置6,用于热熔化转印到记录纸8上的色粉图像;以及图1中没有示出的的其它部件,包括显示部、操作控制部和控制器。
图像形成单元10(10y、10m、10c和10b)包括感光鼓11(11y、11m、11c和11b)、充电辊12(12y、12m、12c和12b)、光扫描单元13(13y、13m、13c和13b)、显影单元14(14y、14m、14c和14b)以及鼓清洁器15(15y、15m、15c和15b)。
如图1中所示,中间转印单元3包括在箭头B的方向上转动的中间转印带21、对辊23、24和25构成支撑的中间转印辊22(22y、22m、22c和22b)以及带清洁器26。在本实施例中,转印部实质上由中间转印单元3和二次转印站4形成。
在二次转印站4中,与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粉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咬合部同步地,将从记录介质给进器5给进的记录纸8传送到二次转印咬合部29。在二次转印咬合部29中,多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覆盖在记录纸8上,同时极性与色粉的静电荷的极性相反的高电压均匀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8,从而未定影的色粉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8。然后,承载未定影的色粉图像的记录纸8被传送到定影装置6。
如图1中所示,记录介质给进器5包括记录纸保持盘42、记录纸传递辊43、传送混44a和44b以及传送路径P。
记录纸保持盘42储存记录纸8作为记录介质。记录纸传递辊43送出来自记录纸保持盘42的记录纸8。传送辊44a和44b将给进的记录纸8传送到二次转印站4。
如图2中所示,定影装置6由定影辊50、挤压辊60、定影带(环带)71、张力辊(支撑部件)77和加热单元80形成。
定影辊50是由未示出的支撑部可转动地支撑的辊状部件,并且通过挤压辊60和定影带71的转动驱动以预定的速度在箭头D的方向上转动驱动定影辊50。在本实施例中,定影辊50使用由金属芯51和弹性层52形成的直径为30mm的圆柱形辊部件。
形成金属芯51的金属可以使用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例子包括铝、铁等。
在定影辊50中可以有辅助加热部。这是为了缩短从图像形成设备1通电启动到准备好图像形成所需的升温时间,防止定影辊50的表面温度由于在色粉图像定影期间热量传送到记录介质8而下降等。
在定影辊50的垂直最低点相对于定影辊50的转动方向的下游点处,挤压辊60利用未示出的挤压机构通过挤压辊60和定影辊50之间的定影带71与定影辊50接触,以形成定影咬合部55。利用未示出的驱动部转动地驱动挤压辊60。当定影辊50加热并将色粉图像固定到记录纸8时,挤压辊60通过将记录纸8压在熔化状态的色粉上促进色粉图像固定到记录纸8。图中的参考标号T表示未定影的色粉。
在本实施例中,挤压辊60使用由金属芯61、弹性层62和表面层63形成的直径为30mm的辊状部件。金属芯61、弹性层62和表面层63使用的材料可以与用于形成定影辊50的金属芯51、弹性层52和表面层53的金属相同。此外,金属芯61的配置与定影辊50的金属芯的配置相同。
在挤压辊60中可以有加热部64。这是为了缩短从图像形成设备1通电启动到准备好图像形成所需的升温时间,防止挤压辊60的表面温度由于在色粉图像定影期间热量传送到记录纸8而下降等。可以将卤素灯等用于加热部64。
张力辊77是辊状部件,其被可转动地支撑并且配置为利用未示出的挤压部向定影带71施加张力。
在定影带71的箭头D的转动方向上可转动地驱动张力辊77。张力辊77可以使用由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如铝、铁等)制成的金属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该金属棍的表面上形成氟树脂层。此外,可以在辊表面上形成耐热性好的绝热材料如硅海绵等,使得热量不会泄露到金属棍。
定影带71是在定影辊50和张力辊77之间缠绕并拉紧的环带部件,形成循环运动路径。
定影带71被配置为在定影辊50和挤压辊60之间的接触点处与挤压辊接触,并且由此加热并熔化承载在记录纸8上的色粉图像的色粉,并且将该色粉图像固定到记录纸8上。通过在箭头C的方向上的转动地驱动挤压辊60,在箭头D的方向上转动地驱动定影带7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定影带71使用以环形给出的环带,其具有50mm的直径并且具有基础层72、弹性层73和分离层74三层结构。
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构成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的加热单元(加热组件)80的特征配置。
图5是示出加热单元的发热器的配置的说明图,该加热单元作为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一个部件。图6A是示出加固部件和该加热单元的导热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图6B是从图6A中的箭头A1的方向看到的图,图6C是从图6B中的箭头A2-A2的方向上看到的图,图6D是从图6B中的箭头A3-A3的方向上看到的图。
如图2和图4中所示,加热单元80是其中具有热源的组件并且在与定影带71的转动方向垂直的带宽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未示出的挤压装置压在定影带71上,以加热定影带71。加热单元80基本上由导热部件81、平面发热器82、绝热部件83、挤压部件84和加固部件85构成。
如图5中所示,要作为热源的平面发热器82由陶瓷等的伸长的绝缘衬底(在下文中称为“衬底”)82a制成,该绝缘衬底82a在定影带71的带宽方向上延伸的并且从顶部看具有矩形带状形状,在衬底82a上设置有多个银钯合金(AgPd)等的发热电阻器86。
衬底82a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具有耐热性、良好的热导率、电绝缘性等即可。例子可以包括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氮化铝等。还可以使用,涂有耐热性优良并且具有电绝缘性的玻璃材料的SUS金属板等。在本实施例中,使用366mm长、15.8mm宽、0.6mm厚的SUS衬底。
通过印刷或任何其它方法将导电材料的浆料以预定的图案形成在衬底82a上,从而形成发热电阻器86。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三个直线形电阻图案。
如图5中所示,在两端的端子元件之间,每个发热电阻器86形成有导电接点87,以在纵向方向上使电阻稳定。发热电阻器86可以使用银钯浆料等。导电接点87可以使用银浆料等。在此,以大约10μm的层厚形成每个发热电阻器86和导电接点87。发热电阻器86的一端和另一端共同连接到两端的端子电极88。
将平面发热器82装入热处理炉中,在该热处理炉中,在预定的热处理条件下对陶瓷片进行热处理,然后在发热电阻器表面上涂覆绝缘材料如玻璃材料,形成绝缘保护层,从而形成该平面发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电阻器86的长度被指定为320mm。
导热部件81是将热量从平面发热器82传到定影带71的部件。
尽管导热部件8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具有耐热性和良好的热导率即可,但是优选使用金属,如铝、铁等。
为了稳定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如图4中所示,以直角U形截面的形状提供导热部件81。
此外,如图6A至图6D中所示,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沿着纵向方向分别形成有多个连接孔81a和螺丝孔85a,从而利用螺丝(未示出)将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相互固定,以建立稳定的连接。
此外,由于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在沿着纵向方向的多个点处接合,所以可以防止导热部件81局部温度降低。还可以防止出现作为导热部件81弯曲的结果导热部件81的变形导致的不相等的压力。
在本发明中,导热部件81由铝制成,并且被形成为320mm长。
也就是说,导热部件81被形成其长度与平面发热器82的发热电阻器86的长度相同。利用该配置,可以有效地传导来自发热电阻器86的热。
在此,可以指定导热部件81的长度大于发热电阻器86的长度。
由于导热部件81的表面被定影带71的内表面摩擦,所以导热部件与定影带71面对的一侧优选被形成为具有曲率的半圆柱形凸起的配置。然而,如果该曲率很大,则定影带71不能顺着导热部件81的形状,从而在导热部件81的中间出现定影带71从导热部件81浮起的问题。因此,优选地,将导热部件81的曲率半径R设置在10至200(mm)的范围内。
此外,为了使定影带71能够平稳地在导热部件81上移动,根据需要,可以在导热部件81的表面上形成氟树脂层。
沿着平面发热器82形成绝热部件83。绝热部件83被设置在平面发热器82和挤压部件84之间,以防止热量从平面发热器82经由挤压部件84扩散,并且绝热部件83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耐热性和绝热性良好即可。该绝热部件可以使用泡沫聚酰亚胺板、芳香族聚酰胺等。
如图6A至图6D中所示,沿着导热部件81设置加固部件85,以使二者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并且以直角U形截面的形状提供加固部件85,以使与导热部件81的连接稳定。
提供加固部件85以防止当加热单元80与定影带接触时加热单元80变形。它还用作在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之间建立稳定连接的部件。尽管加固部件85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具有耐热性并且硬度高即可,但是优选地由金属如铁等形成。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中的温度控制。
如图2中所示,由热敏电阻76检测定影装置6的温度。热敏电阻76布置在相对于在定影辊50和挤压辊60之间传送记录纸8的方向的上游侧上的、靠近定影辊50一侧的位置处。
具体来说,在加热单元80和定影带71之间的接触点80a相对于定影带的循环方向的下游并且在定影带71和挤压辊60之间的接触点的上游的位置处,靠近定影带71布置热敏电阻76,以检测定影带71的温度。将来自热敏电阻76的检测结果输入得到CPU。
CPU基于来自热敏电阻76的检测结果判断热敏电阻76的温度是否落在设定的范围内。如果定影带71的温度低于该设定范围,则CPU向后面要提到的连接到加热单元80的平面发热器82的电源发送控制信号,以向平面发热器82供电并促进发热。如果定影带的温度高于该设定范围,则CPU检查是否在向平面发热器82供电。如果在继续供电,则发送停止供电的控制信号。
以这种方式,由未示出的CPU(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包括定影辊50、加热单元80、定影带71和挤压辊60的定影装置6在内的定影机构,以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整体操作。
该CPU对应于上述的控制器。
当接收到图像形成命令的输入时,该CPU向未示出的用于向为加热单元80设置的平面发热器82和设置在挤压辊60内的加热部64供电的电源发送控制信号。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垂直顶部上的未示出的控制面板输入该图像形成命令,或者从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外部装置如计算机等输入该图像形成命令。
已经接收到控制信号的电源供电以启动平面发热器82和加热部64。
平面发热器82和加热部64将加热单元80、定影辊50、挤压辊60和定影带71的表面加热到各自的设定温度。
当靠近定影辊50和挤压辊60设置的未示出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达到设定的温度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入到CPU时,CPU向未示出的用于转动驱动定影辊50的驱动部发送控制信号,以在箭头C的方向上转动并驱动挤压辊60。
从而定影带71、定影辊50和挤压辊60转动。在该状态中,其上承载未定影的色粉图像的记录纸8从二次转印辊28(见图1)传送到定影装置6的定影咬合部55。当记录纸8穿过定影咬合部55时,形成色粉图像的色粉被加热并挤压,从而在记录纸8上形成定影的图像。
根据如此配置的本实施例,在定影装置6中,加热单元80在与定影带71的循环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通过供电产生热的平面发热器82、与平面发热器82和定影带71二者接触设置的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加固部件85用于当导热部件81接合到加固部件85时固定导热部件81。因此,可以提供鲁棒且稳定的定影装置6,该定影装置6能够均匀加热导热部件81而不会使导热部件弯曲或变形并且还不会使加热单元80发生断裂和故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在沿着纵向方向的多个点处接合,同时导热部件81的长度和平面发热器82上的发热电阻器86的长度彼此基本相等,所以可以防止导热部件81的端部温度下降。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可以在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之间建立稳定的接合,所以可以防止出现平面发热器82和导热部件81之间接触故障以及由于定影带71的摩擦运动而损伤平面发热器82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以直角U形截面的形状提供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并且在沿着纵向方向的多个点处从两侧用固定螺丝将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彼此面对的开口侧接合在一起,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的这种配置。
例如,如图7A至图7D中所示的变形例1,导热部件181和加固部件185可以被形成为具有近似的直角U形截面,并且在导热部件181的两个纵向侧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向内凹入的啮合部181a,而在加固部件185的两个纵向侧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向外凸出的啮合部185a,使得该凸出的啮合部将与导热部件181的对应啮合部181a啮合。
利用该配置,可以将导热部件181接合到加固部件185而不使用上述实施例的导热部件81和加固部件85中使用的螺丝固定件。
如图8A至图8D中所示的另一个变形例2,导热部件281和加固部件285可以被形成为具有近似的直角U形界面,并且在导热部件281的两个纵向侧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多个向内凹入的啮合部281a,而在加固部件285的两个纵向侧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多个向外凸出的啮合部285a,使得凸出的啮合部将与导热部件281的对应啮合部281a啮合。
利用该配置,通过将啮合部285a的凸出部分附接到啮合部281a的对应凹入部分中,可以将加固部件285连接到导热部件281。因此,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导热部件281接合到加固部件285。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也就是说,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组合酌情修改的技术手段获得的任何实施方式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中。

Claims (4)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环带,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将所述色粉图像固定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环带;以及
悬挂部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悬挂所述环带,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在与所述环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带宽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平面发热器,用于通过加电产生热;导热部件,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平面发热器和所述环带都接触;以及加固部件,用于在所述导热部件接合到所述加固部件时固定所述导热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导热部件和所述加固部件在沿着所述环带的宽度方向布置的多个点处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平面发热器包括衬底和发热电阻层,所述衬底在所述环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发热电阻层由在所述衬底的纵向方向上在所述衬底表面上延伸的多个条带构成,并且所述导热部件的长度和在所述平面发热器上的所述发热电阻层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
所述导热部件的长度≥所述平面发热器上的所述发热电阻层的长度。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装置并通过将由电子照相形成的色粉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图像,所述定影装置包括:环带,用于加热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将所述色粉图像固定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加热组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加热所述环带;以及悬挂部件,用于悬挂所述环带,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定影装置。
CN2012102449891A 2011-07-14 2012-07-13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Pending CN1028800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6047 2011-07-14
JP2011156047A JP5812732B2 (ja) 2011-07-14 2011-07-14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0031A true CN102880031A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81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49891A Pending CN102880031A (zh) 2011-07-14 2012-07-13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37054B2 (zh)
JP (1) JP5812732B2 (zh)
CN (1) CN10288003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4101A (zh) * 2011-10-06 2013-04-10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4422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佳能株式会社 辊、旋转构件单元、盒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4392A (ja) * 2013-03-11 2014-09-22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92804B2 (ja) * 2015-03-12 2019-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0665A (ja) * 2015-04-08 2016-1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1118A (ja) 2015-07-08 2017-0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加熱装置用の基材
US9665047B1 (en) * 2016-03-25 2017-05-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ndless fuser belt with heat pipe and two heating elements
JP6727955B2 (ja) * 2016-06-28 2020-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ーラ、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78346B2 (ja) 2020-07-17 202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ヒーター部材、加熱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73077A (ja) * 2020-10-30 2022-05-17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 加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ハンディ型加熱処理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8982A (ja) * 1991-02-14 1992-09-14 Murata Mfg Co Ltd 複写機の定着用ヒータ装置
CN1236121A (zh) * 1998-05-15 1999-11-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410847A (zh) * 2001-10-09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JP2004055395A (ja) * 2002-07-22 2004-02-19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503070A (zh) * 2002-11-20 2004-06-09 ������������ʽ���� 显影剂载体、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US20080304882A1 (en) * 2007-06-05 2008-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2042746A (ja) * 2010-08-19 2012-03-01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加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9633A (en) * 1974-12-13 1976-06-16 Canon Kk Kanetsuteichakusochi
JPH0519652A (ja) * 1991-07-08 1993-01-29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H05289556A (ja) 1992-04-10 1993-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
WO1999000713A1 (en) 1997-06-27 1999-01-07 Nitto Kogyo Co., Ltd. Fixing apparatus
JPH11260533A (ja) * 1998-03-06 1999-09-24 Canon Inc 加熱体アセンブリ、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66618A (ja) 1999-12-06 2001-06-22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US6583389B2 (en) * 2000-02-10 2003-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heater for heating im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224932B2 (en) * 2003-06-25 2007-05-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veyance unit for passing a recording medium
KR101368752B1 (ko) * 2007-03-06 2014-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정착장치 및 정착방법
EP2220538A1 (en) * 2007-12-17 2010-08-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sing a heat curable toner to a carrier sheet
JP4642879B2 (ja) * 2008-06-30 2011-03-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77142A (ja) * 2009-01-30 2010-08-12 Sharp Corp 加熱部材、定着装置、ならびに該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6743A (ja) * 2009-06-12 2010-12-24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該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9409A (ja) * 2010-03-29 2011-10-20 Sharp Corp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34910B2 (ja) * 2010-04-22 2013-11-0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33370B2 (ja) * 2010-06-04 2013-01-3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13083730A (ja) * 2011-10-06 2013-05-09 Sharp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8982A (ja) * 1991-02-14 1992-09-14 Murata Mfg Co Ltd 複写機の定着用ヒータ装置
CN1236121A (zh) * 1998-05-15 1999-11-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410847A (zh) * 2001-10-09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JP2004055395A (ja) * 2002-07-22 2004-02-19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503070A (zh) * 2002-11-20 2004-06-09 ������������ʽ���� 显影剂载体、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US20080304882A1 (en) * 2007-06-05 2008-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2042746A (ja) * 2010-08-19 2012-03-01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加熱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4101A (zh) * 2011-10-06 2013-04-10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4422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佳能株式会社 辊、旋转构件单元、盒和成像设备
CN107544222B (zh) * 2016-06-28 2020-09-01 佳能株式会社 辊、旋转构件单元、盒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12732B2 (ja) 2015-11-17
JP2013024890A (ja) 2013-02-04
US9037054B2 (en) 2015-05-19
US20130017003A1 (en)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0031A (zh)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932686B (zh) 图像定影装置、成像装置和有效控制定影温度的定影方法
US11269274B2 (en) Heating device with a non-conveyance span temperature detector
US11650527B2 (en) Heater and heating apparatus
JP6992286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07718B (zh) 定影装置和配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11231668B2 (en) Heat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ting device
JP2000162909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098468A1 (en)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KR100738542B1 (ko) 가압부재를 갖는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화상형성기기
JP20071217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26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92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8578A (ja) 像加熱装置
JP2003195669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3642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286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970044B2 (ja) 加熱装置
JP201417439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61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9163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54256A (ja) ヒータ、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569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06810A (ja) 加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10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