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4371A -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4371A
CN102734371A CN2012100774107A CN201210077410A CN102734371A CN 102734371 A CN102734371 A CN 102734371A CN 2012100774107 A CN2012100774107 A CN 2012100774107A CN 201210077410 A CN201210077410 A CN 201210077410A CN 102734371 A CN102734371 A CN 102734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valve
path
damping forc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74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4371B (zh
Inventor
矢部博行
片山洋平
根津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4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4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5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using servo control, the servo pressure being created by the flow of damping fluid, e.g. controlling pressure in a chamber downstream of a pilot pass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一种具备伸出侧及收缩侧共用的衰减力调整机构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可以得到期望的衰减力特性。在活塞杆(6)的伸出侧行程时,活塞(5)的止回阀(13)关闭,基阀(10)的止回阀(17)打开,在收缩行程时,止回阀(13)打开,止回阀(17)关闭,由此,在伸缩的任一行程中,工作液都从缸上室(2A)通过环状通路(21)、衰减力调整机构(25)而流到贮存器(4),通过衰减力调整机构(25)产生衰减力。在止回阀(13)上并列设置辅助止回阀,其在活塞速度的极低速区域开阀并经由节流通路使工作液流通,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使这些止回阀依次开阀,由此,在活塞速度极低速的区域,可充分减小活塞杆(6)收缩侧的衰减力,并且在活塞速度上升时可得到适当的衰减力。

Description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调整衰减力特性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背景技术
例如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的筒型缓冲器,通常向封入有工作油的缸内插入与活塞杆连结的活塞,利用由节流孔及盘阀等构成的衰减力发生机构对相对于活塞杆的冲程、由缸内的活塞的滑动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进行控制而产生衰减力。而且,公知通过使用可变节流孔等使衰减力发生机构的流通阻力变化而可调整衰减力特性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作为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例如(日本)特开2009-281584号公报所记载地,具有设有衰减力调整机构的结构,该阻力尼调整机构具备:设于缸底部的基阀,允许工作液从贮存器向缸底部侧的室流通的止回阀;设于活塞部,允许工作液从缸底部侧的室向活塞杆侧的室流通的止回阀;设于缸外部,将缸的活塞杆侧的室和贮存器连通的阻尼通路,在该阻尼通路对工作液的流动进行控制,可调整衰减力。
在该结构中,随着活塞杆的伸缩行程,工作液从缸的活塞杆侧的室通过阻尼通路而流向贮存器,利用衰减力调整机构产生衰减力。这样,相对于活塞杆的伸缩冲程,在阻尼通路总是产生单方向的工作液流动,因此,可以随着活塞杆的拉伸及收缩行程由一个衰减力调整机构产生衰减力而调整该衰减力特性。
如(日本)特开2009-281584号公报所记载地,在利用一个衰减力调整机构对在阻尼通路产生的单方向的工作液流动产生衰减力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中存在以下问题。因为由一个衰减力调整机构调整伸出侧及收缩侧的衰减力特性,一方的衰减力特性对另一方的衰减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对衰减力特性的调整范围产生制约,难以得到期望的衰减力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使用伸出侧及收缩侧共用的衰减力调整机构,并且可以得到期望的衰减力特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具备:封入有工作液的缸;封入有工作液及气体的贮存器;可滑动地嵌装在所述缸内并将该缸内划分成第一室和第二室的活塞;一端部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室向外部延伸出的活塞杆;划分所述第二室和所述贮存器的基阀;设于所述活塞,允许工作液从所述第二室侧向所述第一室侧流通的第一止回阀;设于所述基阀,允许工作液从所述贮存器侧向所述第二室侧流通的第二止回阀;连接所述第一室和所述贮存器的通路;控制该通路中的工作液流动来调整衰减力的衰减力调整机构,在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中的至少一止回阀并列设置节流通路,在该节流通路中设置辅助止回阀,该辅助止回阀以比并列设有所述节流通路的止回阀低的压力开阀,允许相同方向的工作液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活塞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3(A)~(C)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活塞部的止回阀的开闭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4(A)~(E)是构成图1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止回阀的盘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衰减力特性的坐标图;
图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活塞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7(A)~(C)是放大表示图6所示的活塞部的止回阀的开闭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8(A)~(D)是构成图6所示的活塞部的止回阀的盘的平面图;
图9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基阀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10(A)~(C)是放大表示图9所示的基阀部的止回阀的开闭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11(A)~(D)是构成图9所示的基阀部的止回阀的盘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车辆用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的衰减力特性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在上述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内容,除此之外也解决很多课题,呈现各种效果。以下,也包含上述发明内容,列举以下实施方式解决的课题的主要内容。
〔衰减力特性和车辆动作〕
使用图12说明车辆要求的缓冲器的衰减力特性和车辆动作的关系。图12表示缓冲器相对于收缩侧的活塞速度的衰减力特性。针对每个活塞速度区域对车辆动作要求的衰减力进行说明。参照图12,在活塞速度低速区域,通过将衰减力设为F1以下,可以提高车辆起步时的平滑性、即冲程感。另外,在活塞速度中速区域,通过将衰减力设为F2以上,可以抑制对车辆赋予所谓颤抖感的振动。而且,在活塞速度高速区域,通过将衰减力设为F3以下,可以降低碰到突起时的突升。认为通过都满足这些F1~F3可以得到良好的驾驶感。
为了得到良好的驾驶感,以均满足F1~F3的方式对衰减力调整机构、活塞的节流孔面积或设于其之上的盘阀的开度进行调整。在此,为了进行说明,包含设于衰减力调整机构的节流孔和盘阀而称为衰减力调整机构A,包含设于活塞的节流孔和盘阀而称为活塞B。
例如,若设为图12所示的活塞B的衰减力特性,则将衰减力调整机构A和活塞B各自负担的衰减力值相加后的合计衰减力A+B虽然满足F2、F3,但超过了F1,冲程感变差。因此,若增大活塞B的节流孔面积等来降低活塞B的衰减力特性,则虽满足F1,但不能满足F2以上的衰减力,产生对车身赋予颤抖感的问题。
〔伸出侧及收缩侧共用的衰减力调整机构〕
如图1所示,对于在外筒的侧壁具有衰减力调整机构的缓冲器,为了提高向车辆的安装性,要求衰减力调整机构使用伸出侧、收缩侧共用的机构。但是,若不改变衰减力调整机构的特性而将收缩侧的衰减力减小的柔性侧衰减力调整至图5所示的A点,则成为虚线所示的特性,产生伸出侧的衰减力变大的硬性侧衰减力降低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为筒型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缓冲器1具备缸2、设于缸2外侧的外筒3,形成为多筒结构。在缸2与外筒3之间形成有环状贮存器4。在缸2内可滑动地嵌装有活塞5。利用该活塞5将缸2内划分为缸上室2A(第一室)和缸下室2B(第二室)。在活塞5上通过螺母7连结活塞杆6的一端。活塞杆6的另一端通过缸上室2A插通安装于缸2及外筒3的上端部的导杆8及油封9而向缸2的外部伸出。在缸2的下端部设有划分缸下室2B和贮存器4的基阀10。
在活塞5上设有使缸上室2A和缸下室2B之间连通的通路11、12。而且,在通路12设有允许流体从缸下室2B侧向缸上室2A侧流通的止回阀13。在通路11上设有在缸上室2A侧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开阀并将该压力向缸下室2B侧释放的盘阀14。
在基阀10设有使缸下室2B和贮存器4连通的通路15、16。在通路15设有止回阀17,其构成允许流体从贮存器4侧向缸下室2B侧流通的第二止回阀。在通路16设有在缸下室2B侧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开阀并将该压力向贮存器4侧释放的盘阀18。作为工作流体,在缸2内封入有工作液。另外,作为工作流体,在贮存器4内封入有工作液及气体。
在缸2上,在上下两端部经由密封部件19外嵌有分离管20。在缸2与分离管20之间形成有环状通路21。环状通路21经由设于缸2上部的侧壁的通路22而与缸上室2A连通。在分离管20侧壁的下部设有连接口23。在外筒3侧壁,与连接口23大致同心地开设有比连接口23大径的流入口24。而且,在外筒3的侧壁安装有与连接口23及流入口24连接的衰减力调整机构25。
衰减力调整机构25在安装于外筒的流入口24的圆筒状的壳体26内设有先导型(パイロツト型)(背压型)压力控制阀即主阀27、控制主阀27的开阀压力的电磁线圈驱动的压力控制阀即导阀28。另外,在导阀28的下游侧设有在故障时动作的故障安全阀29。而且,从作为向与连接口23连接的衰减力调整机构25的入口通路的连结管30导入工作液,通过主阀27、导阀28及故障安全阀29而使其向由壳体26围成的室26A流通。室26A内的工作液通过形成于连结管30的通路30A、壳体26端部的通路31以及外筒3的流入口24而流入贮存器4。
此时,在主阀27开阀之前,通过导阀28控制工作液流而产生衰减力,在主阀27开阀时,主要通过主阀27产生衰减力。另外,将导阀28上游侧的工作液的一部分导入主阀27背部的背压室32,使其内压作用于主阀27的闭阀方向。利用经由引线41对电磁线圈40通电的电流来调整导阀27的控制压力,由此可以调整衰减力,其结果,可以使背压室的内压变化而调整主阀27的开阀压力及开度。另外,故障安全阀29在电磁线圈40失效时闭阀,代替常开的导阀28来限制工作液的流动,由此,防止衰减力过度降低,维持适当的衰减力。
接着,参照图2~图4更加详细地说明活塞5的止回阀13。
如图2所示,在活塞5的上端部,在插入活塞杆6的前端的小径部6A的开口部5A的周围突出设有圆筒状的引导部42。在活塞5的上端部,在引导部42的周围突出设有突出高度比引导部42小的环状内侧阀座部43。另外,在活塞5的外周部附近突出有突出高度与内侧阀座部43大致相同的环状外侧阀座部44。而且,设于活塞5的通路11的上端部在外侧阀座部44的外周侧开口。通路12的上端部在内侧阀座部43与外侧阀座部44之间开口。
止回阀13具有五个盘状的部件,具备图4(A)所示的构成辅助止回阀的辅助止回阀盘45、图4(B)所示的阀座盘46、图4(C)所示的切口盘47、图4(D)所示的通路盘48、图4(E)所示的构成第一止回阀的止回阀盘49。将这些盘依次从上层叠,向中央的开口部插通引导部42并将其沿轴向可移动地进行引导。
如图4(E)所示,落座于内侧阀座部43及外侧阀座部44的最下侧的构成第一止回阀的止回阀盘49在内周侧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两个开口50。另外,在其外周缘部,以落座于外侧阀座部44的状态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使通路12总是与缸上室2A连通的四个切口51。
如图4(D)所示,重叠在止回阀盘49之上的通路盘48与止回阀盘49同径,在与止回阀盘49的开口50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圆弧状的三个开口52。
如图4(C)所示,重叠在通路盘48之上的切口盘47与通路盘48同径,在与通路盘48的开口52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圆弧状的两个开口53。在开口53延伸出向径向外侧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切口53A。
如图4(B)所示,重叠在切口盘47之上的阀座盘46与切口盘47同径,在与切口盘47的多个切口53A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圆弧状的两个开口54。另外,阀座盘46的板厚比其它盘厚,刚性高且几乎不产生弯曲。
如图4(A)所示,重叠在阀座盘46之上的构成辅助止回阀的辅助止回阀盘45比阀座盘46小径,利用外周部将阀座盘46的开口54关闭。辅助止回阀盘45具有挠性,另外,在比阀座盘46的开口54靠内周侧的位置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三个开口55。
而且,通过层叠阀座盘46、切口盘47、通路盘48以及止回阀盘49,将这些开口54、53、52、50及切口53A相互连接,形成使通路12和缸上室2A连通的节流通路。
在辅助止回阀盘45上重叠有比开口55小径的环状衬垫56及弹簧支承部57。在弹簧支承部57与形成于活塞杆6外周部的台阶部58之间安装有压缩螺旋弹簧即阀簧59。利用阀簧59的弹力将构成止回阀13的五个盘的内周部向内侧阀座部43按压。
在活塞5的下端部,向内周部突出有内侧阀座部60。向外周部突出有外侧阀座部61。在内侧阀座部60与外侧阀座部61之间开设通路11。在向外侧阀座部61的外周侧开设通路12。在内侧阀座部60及外侧阀座部61落座有层叠了多个的盘阀14。盘阀14的内周部通过挡板62被夹在活塞5上。由此,盘阀14受到通路11的压力,外周部挠曲,通过该外周部自外侧阀座部61离开而开阀。
以下,对如上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1使活塞杆6侧朝向上方、基阀10侧朝向下方而安装在车辆的悬架装置的弹簧上(车体侧)、弹簧下(车轮侧)间等可相对移动的部件间,并将引线41与控制装置连接。
在活塞杆6的伸出行程时,由于缸2内的活塞5的移动,活塞5的止回阀13如图3(A)所示,止回阀盘49落座于内侧及外侧阀座部43、44,并且辅助止回阀盘45落座于阀座盘46并将开口54关闭。由此,除了止回阀盘49的切口51产生的极小的流路面积外,通路12被遮断。由此,在盘阀14开阀前,对缸上室2A侧的流体加压,流体通过通路22及环状通路21从分离管20的连接口23向形成衰减力调整机构25的入口通路的连结管30流入。而且,从连结管30流入的流体通过主阀27、导阀28及故障安全阀29而流向被壳体26包围的室26A,进而通过形成于连结管30的通路30A、壳体26端部的通路31以及外筒3的流入口24而流入贮存器4。
此时,活塞5移动的量的工作液将基阀10的止回阀17打开而从贮存器4流入缸下室2B。
当缸上室2A的压力达到活塞5的盘阀14的开阀压力时,盘阀14打开,将缸上室2A的压力向缸下室2B释放,由此,防止缸上室2A的压力过度上升。
因此,在活塞杆6的伸出行程时,在衰减力调整机构25中,在主阀27开阀前(活塞速度低速区域),利用导阀28产生衰减力,在主阀27开阀后(活塞速度高速区域),根据其开度而产生衰减力。而且,通过利用对电磁线圈40的通电电流来调整导阀27的控制压力,能够调整衰减力,其结果,背压室32的内压发生变化,可以调整主阀27的开阀压力及开度。另外,在万一电磁线圈40失效的情况下,故障安全阀29闭阀,代替常开的导阀来限制工作液的流动,由此可以防止衰减力的过度降低,维持适当的衰减力。
另外,衰减力调整机构25除了上述先导型压力控制阀外,只要是控制从缸上室2A侧向贮存器4侧的工作液流动而产生衰减力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为压力控制阀或流量控制阀,也可以是不利用促动器而手动调整衰减力的装置。
另外,在活塞杆6的收缩行程时,相对于缸2内的活塞5的移动,基阀10的通路15的止回阀17关闭。而且,在盘阀18开阀之前,活塞下室2B的流体通过通路12及止回阀13而流入缸上室2A,活塞杆6侵入缸2内的量的工作液从缸上室2A通过与上述伸出行程时相同的路径而流向贮存器4。
当缸下室2B内的压力达到基阀10的盘阀18的开阀压力时,盘阀18打开,将缸下室2B的压力向贮存器4释放,由此防止缸下室2B的压力过度上升。
如图3(A)所示,止回阀13在活塞速度为极低速时(例如,低于0.01m/s)动作。即,辅助止回阀盘45落座于阀座盘46将开口54关闭,另外,止回阀盘49落座于内侧阀座部43及外侧阀座部44将通路12关闭。因此,工作液仅通过止回阀盘49的切口51而从缸下室2B流向缸上室2A。
当活塞速度上升(例如,上升至0.01m/s以上),缸下室2B侧的压力上升时,止回阀13首先如图3(B)所示地动作。即,辅助止回阀盘45挠曲,其外周部从盘46分离,由此开口54打开,缸下室2B的工作液通过由开口50、52、53、切口53A及开口54形成的节流通路流到缸上室2A。
另外,当活塞速度上升(例如,上升至0.05m/s以上),缸下室2B侧的压力上升时,止回阀13接着如图3(C)所示地动作。即,压缩阀簧59,止回阀盘49与其它盘及衬垫56、弹簧支承部57一同移动而从内侧阀座部43及外侧阀座部44分离。由此,缸下室2B侧的工作液从通路12直接流到缸上室2A。
这样,通过使辅助止回阀盘45及止回阀盘49依次开阀,可阶段性地增大通路12的流路面积,阶段性地减小其衰减力的上升(衰减力特性的倾斜)。
另外,止回阀盘49开阀时的活塞速度设定为极低速且产生摩擦力引起的衰减力的程度即0.05m/s左右(0.1m/s以下)。因此,辅助止回阀盘45通过设定为更慢的0.01m/s左右(0.05m/s)以下,发挥更好的效果。另外,止回阀盘49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衰减力调整机构25的主阀27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低。
而且,活塞杆6的收缩侧的衰减力是由止回阀13产生的衰减力和由衰减力调整机构25产生的衰减力之和。因此,在止回阀13,通过从活塞速度的极低速区域开始阶段性地减小止回阀13的衰减力上升,可以在活塞速度的极低速区域生产适当的衰减力,并且可以在低速区域、中速区域及高速区域阶段性地减小止回阀的衰减力的上升而得到适当的衰减力。此时,与上述伸出行程的情况相同,可以利用衰减力调整机构25调整衰减力。由于止回阀13在活塞杆6的伸出行程时为闭阀,因此不对伸出侧的衰减力特性产生影响。
图5表示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1的衰减力特性。在图5中,在将衰减力调整机构25调整到衰减力最小的柔性(soft)侧时,用符号A表示止回阀13的辅助止回阀盘45的开阀点,用符号B表示止回阀盘49的开阀点。由于可以将在收缩侧的活塞速度低速区域的柔性侧的开阀点设为A,所以可以提高车辆起步时的平滑性即冲程感。而且,由于可以由辅助止回阀盘45将在活塞速度中速区域的柔性侧的开阀点设为B,因此可以抑制对车辆赋予颤抖感的振动。另外,止回阀盘49从内侧阀座部43及外侧阀座部44分离,由此可以不妨碍通路12的流通而使流路面积增大,故而可以抑制在活塞速度高速区域的柔性侧的衰减力的上升,可以降低碰到来自路面的突起时的突升。
这样,由于活塞速度可以从低速区域到高速区域满足收缩侧的柔性侧的衰减力,因此可以实现车辆良好的驾驶感。另外,不只在伸缩共用的衰减力调整机构25的部分,还对设于可在伸出侧、收缩侧变更特性的活塞部的止回阀13进行研究,由此可以降低收缩侧的活塞速度低速区域的衰减力特性,同时抑制硬性侧的衰减力的降低,而且不对伸出侧的衰减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即使在收缩侧的活塞速度低速区域的柔性侧的衰减力降低的情况下,由于可以维持伸出侧、收缩侧的硬性侧的高衰减力特性,故而可以维持车辆良好的驾驶感,且操纵稳定性也提高。
因此,即使在将伸出侧、收缩侧的衰减力调整机构设置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伸出侧、收缩侧使衰减力特性不同,由于衰减力调整机构可以使用伸出侧、收缩侧共用的机构,因此可以提高向车辆的安装性。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缩小辅助止回阀盘45的直径,并且降低刚性使其易于挠曲,可以提高响应性。通过在辅助止回阀盘45的内周部设置开口55,可以降低辅助止回阀盘45的刚性,并且可以防止流体力引起的向阀座盘46的贴附而顺畅开阀。因此,从伸出侧向收缩侧反转行程时,辅助止回阀45可立即开阀,也可实现向活塞杆6传递的所谓的咣啷咣啷声音的降低。另外,止回阀13根据层叠的盘的个数、厚度、开口、切口的大小等而使开阀特性变化,因此调整的自由度高。
接着,参照图6~8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图示活塞部,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只对不同部分详细说明。
如图6~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中,活塞5的通路11在活塞5的内周侧与其轴平行地配置。通路12在活塞5的外周侧与其轴平行地配置。活塞5的上端部省略引导部42,在开口5A的周缘部突出有环状的夹持部63,在夹持部63与外侧阀座部44的中间部突出有内侧阀座部43,通路11在夹持部63和内侧阀座部44之间开设。
止回阀13具备后述的多个盘状部件。止回阀13经由衬垫65夹住其内周部,落座于内侧阀座部43及外侧阀座部44。衬垫65比与止回阀13大致同径的挡板64及夹持部63稍小径。另外,衬垫65设于活塞杆6的小径部6A的基部的台阶部与活塞5的夹持部63之间。挡板64限制止回阀13的提升量,且在径向中间部设有开口64。
止回阀13具备图8(A)所示的辅助止回阀盘66、图8(B)所示的阀座盘67、图8(C)所示的孔盘68、图8(D)所示的止回阀盘69四个盘状部件。它们按顺序从上向下层叠,在中央的开口部插通活塞杆6的小径部6A,将内周部夹在夹持部63与衬垫65之间。
如图8(D)所示,落座于内侧阀座部43及外侧阀座部44的最下侧的构成第一止回阀的止回阀盘69在内周侧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三个开口70。另外,在外周侧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两个开口71。而且,在外周缘部以落座于外侧阀座部44的状态形成有使通路12总是与缸上室2A连通的切口72(节流孔)。
如图8(C)所示,重叠在止回阀盘69之上的孔盘68与止回阀盘69同径,在与止回阀盘69的开口70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三个开口73。另外,在与止回阀盘69的开口71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五个孔74。
如图8(B)所示,重叠在孔盘68之上的阀座盘67与孔盘68同径,在与内周侧孔盘68的三个开口73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三个开口75。另外,在与外周侧的孔盘68的五个孔74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形成有圆弧状的两个开口76。
重叠在阀座盘67之上的构成辅助止回阀的辅助止回阀盘66比阀座盘67小径,在与内周侧的阀座盘67的三个开口75相对的部位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两个开口77,另外,通过外周部关闭阀座盘67的开口76。
通过层叠辅助止回阀盘66、阀座盘67、孔盘68以及止回阀盘69,将其内周侧的开口70、73、75、77相互连接,使油路11和缸上室2A总是连通。另外,将外周侧的开口71、节流孔74及开口76相互连接,形成使通路12和缸上室2A经由节流孔74连通的节流通路。
通过如此构成,在活塞杆6的收缩行程中,止回阀13在活塞速度的极低速时,如图7(A)所示地动作。即,辅助止回阀盘66落座于阀座盘67而将开口76关闭,另外,止回阀盘69落座于内侧阀座部43及外侧阀座部44而将通路12关闭。因此,工作液仅通过止回阀盘69的切口72从缸下室2B流向缸上室2A。
当活塞速度上升,缸下室2B侧的压力上升时,首先止回阀13如图7(B)所示地动作。即,辅助止回阀盘66挠曲,其外周部从阀座盘67分离,由此开口76打开。因此,缸下室2B的工作液通过由开口71、节流孔74及开口76形成的节流通路流向缸上室2A。
当活塞速度进一步上升,缸下室2B侧的压力上升时,接着止回阀13如图7(C)所示地动作。即,止回阀盘69与孔盘68及阀座盘67一同挠曲,其外周部从外侧板分离,由此,缸下室2B侧的工作液从通路12直接流向缸上室2A。这样,通路12的流路阶段性增大,其衰减力的上升阶段性减小。由此,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下面,参照图9~图11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图示基阀部,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参照符号,只对不同部分详细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中,基阀10的止回阀17具有和图6~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活塞5的止回阀13相同的结构。
如图9~图11所示,在基阀10中,通路16在基阀10的内周侧与其轴平行地配置。通路15在基阀10的外周侧与其轴平行地配置。基阀10的上端部在插入销78的开口10A的周缘部突出设有环状的夹持部79。另外,基阀10的上端部在其外周部突出设有环状的外侧阀座部80。在夹持部79与外侧阀座部80的中间部突出设有环状的内侧阀座部81。而且,在外侧阀座部80与内侧阀座部81之间开设通路15,在内侧阀座部81与夹持部79之间开设通路16。
止回阀17在安装于销78前端部的螺母82与夹持部79之间经挡板83及衬垫84夹住其内周部,落座于内侧阀座部81及外侧阀座部80。在挡板83上,在径向中间部设有开口85。
止回阀17具有具备图11(A)所示的辅助止回阀盘86、图11(B)所示的阀座盘87、图11(C)所示的孔盘88、图11(D)所示的止回阀盘89的四个盘状的部件。它们按顺序从上向下层叠,向中央的开口部插通销78,在夹持部79与衬垫84之间夹住其内周部。
这些构成辅助止回阀的辅助止回阀盘86、阀座盘87、孔盘88以及构成第二止回阀的止回阀盘89为与图8(A)~(D)所示部件相同的形状,其分别形成有开口90、开口91、92、开口93、节流孔94、开口95、96及切口97。
而且,通过层叠辅助止回阀盘86、阀座盘87、孔盘88及止回阀盘89,将其内周侧的开口90、91、93及95相互连接,使油路16和缸下室2B总是连通。另外,将外周侧的开口92、节流孔94及开口96相互连接,形成使通路15和缸下室2B经由节流孔94连通的节流通路。
在基阀10的下端部,在其内周部突出设有夹持部98。在其外周部突出设有外侧阀座部99。在夹持部98与外侧阀座部99之间开设有通路16。另外,在外侧阀座部99的外周侧开设有通路15。层叠有多个的盘阀18落座于外侧阀座部99,其内周部被夹持在夹持部98与衬垫100之间。由此,盘阀18受到通路16的压力而挠曲,外周部从外侧阀座部99分离,由此开阀。
根据这样地构成,在活塞杆6的伸出行程中,基阀的止回阀17在活塞速度为极低速时如图10(A)所示地动作。即,辅助止回阀盘86落座于阀座盘87,关闭开口92,另外,止回阀盘89落座于内侧阀座部81及外侧阀座部80,关闭通路15。因此,工作液通过止回阀盘89的切口97而从贮存器4通过通路15流向缸下室2B。
当活塞速度上升,且贮存器4与缸下室2B的压差增大时,首先止回阀17如图11(B)所示地动作。即,辅助止回阀盘86挠曲,其外周部从阀座盘87分离,由此开口92打开。因此,贮存器4的工作液从通路15通过由开口92、节流孔94及开口96形成的节流通路流向缸下室2B。
当活塞速度进一步上升,贮存器4与缸下室2B的压差进一步增大时,止回阀17接着如图11(C)所示地动作。即,止回阀盘89和孔盘88及板阀座盘87一起挠曲,其外周部从外侧阀座部80分离。由此,贮存器4侧的工作液从通路15直接流向缸下室2B。
这样,通路15的流路阶段性增大,其衰减力的上升阶段性减小。
而且,活塞杆6的伸出侧的衰减力是由基阀10的止回阀17产生的衰减力和由衰减力调整机构25产生的衰减力之和,因此,在止回阀17中,从活塞速度的极低速区域开始,由止回阀17产生的衰减力的上升阶段性减小,由此可以在活塞速度的极低速区域产生适当的衰减力的同时,在低速区域、中速区域及高速区域阶段性减小止回阀17的衰减力的上升,得到适当的衰减力。止回阀17在活塞杆6的收缩行程时为闭阀,因此不对收缩侧的衰减力特性产生影响。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可以使用伸出侧及收缩侧共用的衰减力调整机构并且得到期望的衰减力特性。
尽管上文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仅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易于意识到许多改进可能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而不实质偏离本发明的新颖的教导和优点。因此,所有这些改进意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基于35U.S.C.119节,本申请要求2011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80194的优先权。
在2011年3月31日提交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80194的全部公开,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和摘要,通过引用其全部结合于此。

Claims (8)

1.一种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封入有工作液的缸(2);
封入有工作液及气体的贮存器(4);
可滑动地嵌装在所述缸内并将该缸内划分成第一室(2A)和第二室(2B)的活塞(5);
一端部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室向外部延伸出的活塞杆(6);
划分所述第二室(2B)和所述贮存器(4)的基阀(10);
设于所述活塞,允许工作液从所述第二室侧向所述第一室侧流通的第一止回阀(13);
设于所述基阀,允许工作液从所述贮存器侧向所述第二室侧流通的第二止回阀(17);
连接所述第一室和所述贮存器的通路(21、22、24);
控制该通路中的工作液流动来调整衰减力的衰减力调整机构(25),
在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中的至少一止回阀并列设置节流通路(50、52、53、53A、54),在该节流通路中设置辅助止回阀(45、86),该辅助止回阀(45)以比并列设有所述节流通路的止回阀低的压力开阀,允许相同方向的工作液的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力调整机构为压力控制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力调整机构为先导型压力控制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所述先导型压力控制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力调整机构为流量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设为0.1m/s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具备使所述第二室和所述第一室之间连通的通路(12),
所述节流通路(50、52、53、53A、54)以可与所述活塞的通路匹配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止回阀(13),
所述辅助止回阀具备辅助止回阀盘(45),
所述第一止回阀(13)具备:
止回阀盘(49),其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节流通路,并且设于所述活塞的通路侧;
所述辅助止回阀盘(45),其层叠于所述止回阀盘(49)配置,被向关闭所述节流通路的方向靠压,
所述活塞为规定速度即第一活塞速度时,所述辅助止回阀盘(45)被保持为将所述节流通路关闭的状态,由此,工作液仅通过所述止回阀盘(49)的切口(51)而从缸的所述第二室(2B)通过所述活塞的通路流向第一室(2A),
在活塞速度比所述第一活塞速度快的第二活塞速度时,由于第二室(2B)侧的压力上升,所述辅助止回阀盘(45)向将所述节流通路开放侧移动,第二室(2B)的工作液从第二室(2B)通过所述活塞的通路和所述节流通路而流向第一上室(2A),
在活塞速度比所述第二活塞速度还快的第三活塞速度时,由于第二室(2B)侧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所述止回阀盘(49)向自活塞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止回阀(13)整体向将所述活塞的通路开放的方向移动,第二室(2B)侧的工作液从第二室2B通过所述活塞的通路,不经由所述节流通路而直接流入第一室(2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阀(10)具备使所述贮存器(4)和所述第二室(2B)之间连通的通路(15),
所述节流通路(92、94、96)以可与所述基阀的通路(15)匹配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止回阀(17),
所述辅助止回阀具备辅助止回阀盘(86),
所述第一止回阀(17)具备:
止回阀盘(89),其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节流通路,并且设于所述基阀(10)的通路(15)侧;
所述辅助止回阀盘(86),其层叠于所述止回阀盘(89)配置,被向关闭所述节流通路的方向靠压,
在所述活塞为规定速度即第一活塞速度时,所述辅助止回阀盘(86)被保持为将所述节流通路关闭的状态,由此,工作液仅通过所述止回阀盘(89)的切口(97)而从贮存器(4)通过所述基阀的通路(15)流向第二室(2B),
在活塞速度比所述第一活塞速度快的第二活塞速度时,由于贮存器(4)与第二室(2B)的压差增大,所述辅助止回阀盘(86)向将所述节流通路开放侧移动,贮存器(4)的工作液从贮存器(4)通过所述基阀的通路(15)和所述节流通路流向第二室(2B),
在活塞速度比所述第二活塞速度还快的第三活塞速度时,由于贮存器(4)与第二室(2B)的压差进一步上升,所述止回阀盘(89)向自基阀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止回阀(17)整体向将所述基阀的通路15开放的方向移动,贮存器(4)的工作液从贮存器(4)通过所述基阀的通路(15),不经由所述节流通路而直接流到第二室(2B)。
CN201210077410.7A 2011-03-31 2012-03-22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Active CN102734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0194A JP5812650B2 (ja) 2011-03-31 2011-03-31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2011-080194 2011-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4371A true CN102734371A (zh) 2012-10-17
CN102734371B CN102734371B (zh) 2016-08-03

Family

ID=46845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7410.7A Active CN102734371B (zh) 2011-03-31 2012-03-22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00729B2 (zh)
JP (1) JP5812650B2 (zh)
KR (1) KR101946642B1 (zh)
CN (1) CN102734371B (zh)
DE (1) DE10201220453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1121A (zh) * 2012-12-07 2014-06-11 常州朗锐凯迩必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抗蛇行减振器
CN103967993A (zh) * 2014-05-13 2014-08-06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减震器阀座
CN105051404A (zh) * 2013-03-22 2015-11-11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缓冲装置
CN105074266A (zh) * 2013-03-22 2015-11-18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缓冲装置
CN107923470A (zh) * 2015-08-31 2018-04-1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08496023A (zh) * 2016-02-01 2018-09-04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止回阀的阀盘以及止回阀
CN111989506A (zh) * 2018-04-27 2020-11-2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12555330A (zh) * 2020-12-30 2021-03-26 浙江金实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杂路况下动态补偿的车载计量设备
CN114542647A (zh) * 2020-11-27 2022-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阀系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1004A1 (ja) * 2011-11-30 2013-06-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6014444B2 (ja) * 2012-09-28 2016-10-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US8991840B2 (en) * 2013-03-14 2015-03-31 Oshkosh Defense, Llc Load dependent damper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JP6108912B2 (ja) * 2013-03-29 2017-04-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US9441699B2 (en) 2013-05-13 2016-09-13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Orifice disc for regulating flow in damper
JP5787961B2 (ja) * 2013-10-31 2015-09-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US9168972B2 (en) * 2014-01-02 2015-10-27 Taiwan Hodaka Industrial Co., Ltd. Control device for the rear shock absorber of a bicycle
GB2522191B (en) 2014-01-15 2020-04-29 Bamford Excavators Ltd Bi-directional hydraulic flow control valve
DE102014201481B4 (de) * 2014-01-28 2022-03-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sowie Kolbenventil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KR102155026B1 (ko) 2014-03-21 2020-09-11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
JP6324254B2 (ja) * 2014-07-31 2018-05-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付き車両
JP6378618B2 (ja) * 2014-11-25 2018-08-22 Kyb株式会社 減衰バルブ及び緩衝器
US9845839B2 (en) * 2016-02-18 2017-12-19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Shock absorber having check disc for orifice passage
EP3280676B1 (en) 2016-04-08 2018-11-07 Oshkosh Corporation Leveling system for lift device
JP2019151124A (ja) * 2016-07-20 2019-09-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CN106151355B (zh) * 2016-08-29 2018-03-13 安徽工程大学 适于电流变阻尼器的阻尼调节装置
US9890828B1 (en) 2016-10-28 2018-02-13 Teraflex, Inc. Through-shaft steering damper
US11416010B2 (en) 2018-02-13 2022-08-16 FCX Solar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olar tracker and testing
PT3753102T (pt) 2018-02-13 2024-02-21 FCX Solar LLC Sistema de seguidor solar
KR102554152B1 (ko) 2019-06-05 2023-07-10 히다치 아스테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감쇠력 조정식 완충기
DE112020002656T5 (de) 2019-06-05 2022-03-10 Hitachi Astemo, Ltd. Stoßdämpfer mit einstellbarer Dämpfungskraft
CN110886804B (zh) * 2019-12-02 2021-05-07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内置电磁阀式半主动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及控制方法
DE102020209288A1 (de) 2020-07-23 2022-01-27 Thyssenkrupp Ag Schwingungsdämpfer-Ventilanordnung mit schaltbarem Bypass
CN114198449B (zh) * 2020-09-17 2024-03-15 台山市大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
CN112923002B (zh) * 2021-02-23 2022-10-25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式抗冲击装置及其应用
WO2022215400A1 (ja) * 2021-04-09 2022-10-1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緩衝器
US11209337B1 (en) 2021-07-01 2021-12-28 FCX Solar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olar tracker and testing
CN114483548B (zh) * 2022-01-24 2024-04-05 常州工学院 一种单腔三振子压电泵及驱动方法
WO2023199648A1 (ja) * 2022-04-14 2023-10-19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緩衝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0689A (en) * 1985-03-22 1987-04-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Hydraulic buffer
US5368142A (en) * 1991-12-07 1994-11-29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5813500A (en) * 1996-03-25 1998-09-29 Tenneco Automotive Inc. Anti-swish mechanism for a damper
US6089142A (en) * 1997-12-17 2000-07-18 Krupp Bilstein Gmbh Piston head for a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DE10138195C1 (de) * 2001-08-03 2003-02-06 Zf Sachs Ag Schwingungsdämpfer nach dem Einrohrprinzip
CN1867785A (zh) * 2003-09-15 2006-11-22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具有选择性泄放的单筒活塞阀系统
KR20090080637A (ko) * 2008-01-22 2009-07-27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밸브장치
CN101550981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衰减力调节式缓冲器
US20090260938A1 (en) * 2008-02-29 2009-10-22 Kenji Hikosaka Shock absor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37330C1 (en) * 1991-11-13 1992-11-12 Boge Ag, 5208 Eitorf, De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 includes valve centred by ring and secured in place by screw connection
US5282645A (en) * 1992-11-25 1994-02-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o-hydraulic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ssembly mounted in a valve boss on a hydraulic damper
US5725239A (en) * 1996-03-26 1998-03-10 Monroe Auto Equipment Adaptive load 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JP4048512B2 (ja) * 1998-03-31 2008-02-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DE10020778B4 (de) * 1999-04-28 2005-01-13 Tokico Ltd., Kawasaki Hydraulischer Stossdämpfer mit Dämpfungskraftregelung
DE19923927C1 (de) * 1999-05-27 2001-01-18 Mannesmann Sachs Ag Umschaltventil mit strömungsrichtungsabhängigem Querschnitt
JP4478848B2 (ja) * 2000-06-29 2010-06-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2002174286A (ja) * 2000-12-05 2002-06-21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
JP2003291621A (ja) * 2002-03-29 2003-10-15 Toki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KR100773363B1 (ko) 2006-01-23 2007-11-05 주식회사 만도 선형의 감쇠력 특성 구현을 위한 쇽업소버
JP2008008471A (ja) * 2006-06-30 2008-01-17 Hitachi Ltd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4692842B2 (ja) * 2006-11-30 2011-06-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油圧緩衝器
KR101568042B1 (ko) 2008-03-31 2015-11-10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치 세이사꾸쇼 감쇠력 조정식 완충기
JP5463684B2 (ja) * 2008-04-25 2014-04-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5197543B2 (ja) 2009-10-02 2013-05-15 株式会社キクテック 路面用発光ブロッ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0689A (en) * 1985-03-22 1987-04-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Hydraulic buffer
US5368142A (en) * 1991-12-07 1994-11-29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5813500A (en) * 1996-03-25 1998-09-29 Tenneco Automotive Inc. Anti-swish mechanism for a damper
US6089142A (en) * 1997-12-17 2000-07-18 Krupp Bilstein Gmbh Piston head for a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DE10138195C1 (de) * 2001-08-03 2003-02-06 Zf Sachs Ag Schwingungsdämpfer nach dem Einrohrprinzip
CN1867785A (zh) * 2003-09-15 2006-11-22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具有选择性泄放的单筒活塞阀系统
KR20090080637A (ko) * 2008-01-22 2009-07-27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밸브장치
US20090260938A1 (en) * 2008-02-29 2009-10-22 Kenji Hikosaka Shock absorber
CN101550981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衰减力调节式缓冲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1121A (zh) * 2012-12-07 2014-06-11 常州朗锐凯迩必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抗蛇行减振器
CN105051404A (zh) * 2013-03-22 2015-11-11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缓冲装置
CN105074266A (zh) * 2013-03-22 2015-11-18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缓冲装置
CN105074266B (zh) * 2013-03-22 2016-12-21 Kyb株式会社 缓冲装置
US9840123B2 (en) 2013-03-22 2017-12-12 Kyb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er
CN103967993A (zh) * 2014-05-13 2014-08-06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减震器阀座
CN107923470A (zh) * 2015-08-31 2018-04-1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07923470B (zh) * 2015-08-31 2019-12-1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08496023A (zh) * 2016-02-01 2018-09-04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止回阀的阀盘以及止回阀
CN108496023B (zh) * 2016-02-01 2020-03-10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止回阀的阀盘以及止回阀
CN111989506A (zh) * 2018-04-27 2020-11-2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14542647A (zh) * 2020-11-27 2022-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阀系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
CN112555330A (zh) * 2020-12-30 2021-03-26 浙江金实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杂路况下动态补偿的车载计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12039A (ko) 2012-10-11
JP5812650B2 (ja) 2015-11-17
DE102012204530A1 (de) 2012-10-04
CN102734371B (zh) 2016-08-03
US20120247889A1 (en) 2012-10-04
US8800729B2 (en) 2014-08-12
KR101946642B1 (ko) 2019-02-11
JP2012215220A (ja)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4371A (zh)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JP6722683B2 (ja) 緩衝器
CN105051404B (zh) 缓冲装置
CN102102729B (zh) 缓冲器
CN100526674C (zh) 液压缓冲器
CN107076247B (zh) 缓冲器
CN105051403B (zh) 缓冲装置
CN105308352B (zh) 阀装置
CN104214263A (zh)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CN104948645A (zh) 阻尼力调节式缓冲器
CN101592209A (zh) 缓冲器
CN105473887A (zh)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US9550545B2 (en) Shock absorber
CN105090330B (zh) 阻尼力可变阀门组件
CN100350170C (zh) 减振器可调节缓冲阀
CN101550981A (zh) 衰减力调节式缓冲器
US20110186393A1 (en) Shock absorber
CN105143707B (zh) 缓冲器及使用该缓冲器的车辆
CN101363495A (zh) 缓冲器
CN105387119A (zh) 缓冲器
WO2019219449A1 (en) A shock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amping flow in a shock absorber and the use of two electrical continuously controlled valve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damping flow in a shock absorber
CN108779828A (zh) 具有缓冲阀的减震器
JP7049901B2 (ja) 緩衝器
CN101793303A (zh) 缓冲器
CN102979846A (zh) 衰减力调节式缓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4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