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057A -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057A
CN102656057A CN201080056495XA CN201080056495A CN102656057A CN 102656057 A CN102656057 A CN 102656057A CN 201080056495X A CN201080056495X A CN 201080056495XA CN 201080056495 A CN201080056495 A CN 201080056495A CN 102656057 A CN102656057 A CN 102656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duit
guiding parts
webbing retractor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64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057B (zh
Inventor
盐谷昌广
井浦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6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0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022/3402Retractor casings; Moun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60R2022/4642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the gas directly propelling a flexible driving means, e.g. a plurality of successive masses, in a tubular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使预张紧器更为有效地进行动作,同时可尽可能地缩短导管的长度而有效地减轻重量,并且,可以抑制对导向部件形状的制约,并更为廉价地制造卷收器。在收纳作为力传递部件的多个滚珠的导管(17)的一端部(17a)上,设有由凸部构成的安装部(17c)。而且,在具有用于引导滚珠的导向面(18c)的导向部件(18)上,设有由凹部构成的安装槽(18a)。而且,通过使安装部(17c)与安装槽(18)嵌合,导管(17)在其外周安装于安装在框架上的导向部件(18)上。通过使导向部件(18)位于导管(17)的外周,可以缩短导管(17)。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预张紧器的安全带卷收器的技术领域及车辆的安全带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在配备于汽车等车辆上的安全带装置中,开发了各种具备预张紧器的安全带卷收器。关于这种预张紧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车辆上被施加有比正常减速度大的减速度的紧急时刻,初期利用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反应气体使安全带卷收器的卷轴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利用该卷轴来卷绕安全带。由此,可迅速消除安全带的松弛并使安全带产生张力,以提高对乘员的约束力。
作为现有预张紧器的一例,公知有如下的预张紧器:在导管内收纳作为力传递部件的多个滚珠,这些滚珠在紧急时刻受到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反应气体的气体压力而沿着导管内移动,并且,一边由以螺钉安装于导管的与气体发生器相反一侧的开放端部内的导向部件的导向面引导,一边从导管的缺口部弹出而推压内齿轮的多个被推压部,通过推压使内齿轮进行旋转,由此,卷轴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而卷绕安全带(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1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预张紧器中,由于导向部件设置于导管内,所以导管需要延伸设置至滚珠与内齿轮的被推压部分离的位置。因此,导管的长度比较长。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不仅重量增大,由于导管的价格高昂,因此还导致预张紧器的成本升高。
而且,由于需要将导向部件收纳于导管内,因此,不仅导向部件的形状受到制约,而且导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件的导向面之间的边界处产生不连续部,因此,必须严格地进行导管相对于导向部件的定位。因此,制造工序管理上的成本也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可以更有效地使采用多个力传递部件的预张紧器进行动作,同时可尽可能地缩短导管的长度而有效地减轻重量,并且,抑制了对导向部件形状的制约,从而可更为廉价地进行制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其至少具备:框架、安全带、可旋转地支撑于上述框架上并卷绕上述安全带的卷轴、设置于上述框架上并在紧急时刻将上述卷轴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锁定的锁定机构、设置于上述框架上并在上述紧急时刻进行动作而使上述卷轴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张紧器至少具备:导管,一端部被设成开放端部;规定数量的力传递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导管内,并传递用于使卷轴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气体发生器,设置于上述导管的另一端侧,并在上述紧急时刻产生气体;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导管内,并在上述气体的压力下进行移动而推压上述力传递部件;内齿轮,至少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壳体内,并且,在内周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具有被上述力传递部件推压的多个被推压部;小齿轮,在上述壳体内设置于卷轴侧部件上,并具有能够与上述内齿轮的上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上述卷轴旋转;以及导向部件,安装于上述框架上,并引导从上述导管的开放端部弹出的上述力传递部件;上述导管的开放端部的外周安装于上述导向部件上。
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开放端部的外周设有凸部,并且,在上述导向部件上设有凹部;通过使上述导管的上述凸部与上述导向部件的上述凹部嵌合,将上述导管的开放端部的外周安装于上述导向部件上。
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导管的上述开放端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导向部件的导向面形成同一表面或大致形成同一表面。
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开放端部的外周与上述导向部件之间设有止转部。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至少具有:用于卷绕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可滑动地支撑于从上述安全带卷收器拉出的安全带上的锁舌、设置于车身上并与上述锁舌以能够扣合或脱离的方式相扣合的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卷收器是上述任一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导管的开放端部的外周安装于导向部件上。即,导向部件设置于导管的外周。因此,由于不是像以往那样导向部件设置于导管内,所以能够使导管的开放端部的位置比内齿轮的旋转中心靠上。由此,可以缩短导管的长度。结果,可以减小预张紧器的重量,并且也可以降低预张紧器的成本。
特别是,仅通过使设置于导管的开放端部外周的凸部与设置于导向部件的凹部嵌合,即可将导管安装于导向部件,由此,不需要以往那样的用于将导向部件安装于导管的螺钉,可以削减零件数量,并且,能够以与不需要的螺钉部分相应的程度进一步减轻重量。
而且,导向部件设置于导管外。由此,导向部件形状可以不受制约地自由进行设计。
而且,使导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件的导向面形成同一表面或大致形成同一表面。由此,导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件的导向面之间的边界处几乎不会产生不连续部,导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件的导向面能够形成几乎连续的平滑形状的导向面。因此,可以使滚珠的从导管向导向部件移动的移动性更为顺畅。结果,可以更有效地使预张紧器进行动作。而且,由于导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件的导向面之间的边界处几乎不产生不连续部,所以无需严格进行导管相对于导向部件的定位即可。因此,可以降低制造工序管理的成本。
此外,在导管的开放端部的外周与上述导向部件之间设置止转部。由此,防止在将用于提供电信号的配线的连接器插入到设在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器的连接器连接口时导管旋转。由此,可以简化将连接器插入气体发生器的作业。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安全带卷收器可以有效地使预张紧器进行动作,而且,导向部件形状不受制约地可以自由进行设计,因此,可以提高将安全带卷收器设置于车身上时的设置自由度,并且,可有效地提高安全带装置的乘员约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具备安全带卷收器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安全带装置的图。
图2中,(a)是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左侧视图,(b)是沿着(a)中的IIB-IIB线的剖视图。
图3是除去罩、滚珠及弹簧单元来表示图2(a)中的安全带卷收器的预张紧器的图。
图4是表示本例的预张紧器的导管及导向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中,(a)是表示设有安装部的导管的一端部的剖视图,(b)是该安装部的俯视图,(c)~(e)分别是表示导管的一端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6中,(a)是表示本例的预张紧器的气体发生器、活塞及滚珠的局部剖视图,(b)是活塞的主视图,(c)是活塞的右侧视图,(d)是说明预张紧器进行动作时的活塞的图。
图7是表示本例的预张紧器的罩的内部侧的图。
图8用于说明预张紧器的动作,(a)是表示非动作状态的图,(b)是表示动作开始后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动作结束状态的图。
图9是以局部且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具备安全带卷收器的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安全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具备安全带卷收器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安全带装置的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安全带装置1与以往公知的三点式安全带装置基本相同。图中,1是安全带装置,2是车辆座椅,3是设在车辆座椅2附近的安全带卷收器,4是以可拉出的方式卷绕于安全带卷收器4上且前端的安全带固定器4a固定于车身的地板或车辆座椅2上的安全带,5是用于将从安全带卷收器3拉出的安全带4向乘员的肩部方向引导的导向固定器,6是滑动自如地支撑于从该导向固定器5引导出的安全带4上的锁舌,7是固定于车身的地板或车辆座椅上、且以能够扣合或脱离的方式插入锁舌而与锁舌相扣合的带扣。
该安全带装置1中的安全带4的佩戴操作及解开操作也与以往公知的安全带装置相同。
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构成以往公知的紧急锁定式安全带卷收器(ELR)、或以往公知的自动锁定式安全带卷收器(ALR)。
图2的(a)及(b)是表示本例的具备预张紧器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图。
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例如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公知的具备预张紧器的安全带卷收器基本相同。因此,首先对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安全带卷收器相同的构成部分及相同的作用部分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2的(a)及(b)所示,安全带卷收器3具备:具有两侧壁8a、8b的“コ”字状的框架8、用于卷绕安全带4的卷轴9、能量吸收(EA)机构的扭杆10、本发明的锁定部件即锁定基座11、锁定机构12、减速度检测机构13、筒状的连接部件14、采用规定数量(多个)的滚珠的预张紧器15及始终向安全带卷绕方向对卷轴9施力的弹簧单元16。另外,在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中,卷轴9与连接部件14分体设置;但在专利文献1中,卷轴9与连接部件14一体设置。
在减速度检测机构13及预张紧器15未动作的正常情况下,当拉出安全带4时,卷轴9向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而将安全带4拉出。在正常地拉出安全带4时,减速度检测机构13不动作,因而锁定机构12不动作,卷轴9与连接部件14、扭杆10及锁定基座11一起旋转。因此,安全带4容易被拉出。
当在拉出安全带4后松开安全带4时,在弹簧单元16的作用力下,经由连接部件14使卷轴9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于是,卷轴9将被拉出的安全带4全部或几乎全部卷绕起来。在正常卷绕安全带4时,卷轴9与连接部件14、扭杆10及锁定基座11一起旋转。因此,安全带4容易被卷绕。
当行驶过程中的车辆上被施加有使得减速度检测机构13进行动作的大小的减速度时,减速度检测机构13进行动作,锁定机构12进行动作。于是,设置于锁定基座11上的未图示的棘爪转动,与形成于侧壁8a上的后述图4所示的锁定齿8d扣合。由此,锁定基座11的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定。另一方面,因乘员的惯性而要拉出安全带4,卷轴9要相对于锁定基座11而相对地向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结果,扭杆被扭转。通过由该扭杆的扭转变形产生的抵抗作用,抑制了卷轴9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这样一来,乘员由安全带4进行约束。这时,乘员的动能通过扭杆的扭转变形而被部分地吸收,因而可以限制由安全带4施加给乘员的力。
关于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的基本结构的其他结构及基本作用的其他作用,参照专利文献1的记载即可容易地理解,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接着,对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的特征部分的结构、即本例的预张紧器15进行说明。
图3是除去罩、滚珠及弹簧单元而表示图2(a)中的安全带卷收器的预张紧器的图,图4是表示本例的预张紧器的导管及导向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及图4所示,预张紧器15具有导管17,该导管17的一端部17a被设为开放端部。而且,在该一端部17a上分别设有从导管17的开放端沿着导管17的轴向延伸的缺口部17b及由凸缘状的凸部构成的安装部17c。
如图5的(a)及(b)所示,在本例的预张紧器15中,安装部17c具有与导管17嵌合的内周孔17c1和多边形的外周形状17c2,并形成环状。在这种情况下,安装部17c的外周形状17c2至少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对被嵌合面17c3、17c4。安装部17c被嵌合于导管17上,并通过钎焊而固定于导管17的缺口部17b上方的位置。导管17的一端部17a安装于导向部件18上。
如图3及图4所示,导向部件18具有:彼此相向地平行设置且图4中的右方开放的一对安装槽18a、设置于安装槽18a的上方的卡止部18b、导向面18c。在卡止部18b上形成与导管17相嵌合的嵌合孔18b1。该嵌合孔18b1形成为图4中的右方开放的大致U字状。安装部17c的上方的导管17从图4中的右方嵌合于嵌合孔18b1,并且,安装部17c的一对被嵌合面17c3、17c4嵌合于一对安装槽18a。在此状态下,导向部件18经由后述的壳体基材22固定于框架8的侧壁8b上,由此将导管17的一端部17a安装于导向部件18上。在这样将安装部17c嵌合于各安装槽18a中的状态下,导管17不能围绕其一端部17a的中心轴进行旋转。即,由安装部17c的外周形状17c2的一对被嵌合面17c3、17c4和安装槽18a的底面构成了导管17的止转部。
如图4所示,导向面18c包括:直线导向面18d、与该直线导向面18d相接并且与卷轴9的旋转轴呈同心圆或大致呈同心圆的圆弧状导向面18e、跨及上述直线导向面18d和圆弧状导向面18e地连续形成的圆弧状导向壁面18c1。圆弧状导向壁面18c1的直径形成得与导管17的内径相同或大致相同。
导管17的一端部17a安装于导向部件18。这种情况下,安装部17c嵌合于在导向部件18上形成的安装槽18a,并且,卡止并安装于在导向部件18上形成的卡止部18b。而且,在导管17的一端部17a安装于导向部件18并且导向部件18经由壳体基材22安装于框架的侧壁8b上的状态下,安装部17c的一部分17c5(如图5(b)所示)卡止于在该侧壁8b上设置的矩形的小开口8c的上缘8c1。这种情况下,一对槽22b设置于缺口凹槽22a上,缺口凹槽22a在壳体基材22上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上方开放,安装部17c贯穿上述一对槽22b并卡止于小开口8c。导管17的安装部17c的另外的一部分17c6向上方卡止于导向部件18的卡止部18b,并且,安装部17c的一部分17c6向上方卡止于侧壁8b的小开口8c的上缘8c1,由此,可以防止导管17从导向部件18向上方松脱。即,导向部件18的卡止部18b及侧壁8b的小开口8c作为导管17的防脱部件而发挥功能。另外,壳体基材22的一对槽22b也将安装部17c卡止,由此也可以作为导管17的防脱部件而发挥功能。
在导管17的一端部17a安装于导向部件18b上的状态下,导向部件18位于导管17的外周,并且,导管17的一端部17a的端面位于导向部件18的导向面18c的直线导向面18d的上方。而且,导向面18c的直线导向面18d位于沿着通过导管17的径向中心的轴向的平面形成的截面的导管17的内周面17d的延长线上。而且,位于直线导向面18d的圆弧状导向壁面18c1与导管17的内周面17d形成同一表面或大致形成同一表面。由此,由导管17的一端部17a的内周面和导向部件18的导向面18c形成连续的导向面,不会像以往那样在导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件的导向面之间的边界处产生不连续部。
如图6(a)所示,在导管17的另一端部17e内,设有用于产生反应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9。这种情况下,在导管17的一端部17a安装于导向部件18上的状态下,气体发生器19的连接器插入口被设为在车辆左右方向上朝向车室侧的状态。由此,用于向气体发生器19提供电信号的配线的连接器可容易地插入到该连接器插入口中。而且,气体发生器19的连接器插入口在与导管17的一端部17a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朝向车室内侧。因此,通过如前所述地在导管17的安装部17c与导向部件18的安装槽18a之间形成导管17的止转部,可在向气体发生器19插入连接器时防止导管17的旋转,插入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如图6的(a)及(d)所示,在导管17内可移动地配置有:本发明的作为力传递部件的由铁或铝等金属制成的规定数量的滚珠20及受到来自气体发生器19的气体压力而推压滚珠20的活塞21。该活塞21具有:与滚珠20相同地由金属制成的活塞主体21a和由硅或树脂等非金属制成的活塞环21b。
如图6的(b)及(c)所示,活塞主体21a具有:位于气体发生器19侧的圆柱状的轴部21c和位于滚珠20侧的大致半球状的头部21d。上述轴部21c及头部21d一体地形成,并且贯穿设置有沿着轴向贯穿轴部21c及头部21d的排气孔21e。而且,在头部21d上,与排气孔21e连通地以十字形形成有四个排气槽21f。这些排气槽21f被如下设定:中心的宽度最大,并且,宽度从中心向前端逐渐变小。通过这些排气槽21f,在活塞21a的头部21d与滚珠20抵接的状态下,可防止排气孔21e被滚珠20堵塞。因此,即使在活塞21a的头部21d与滚珠20抵接的状态下,活塞21的气体发生器19侧与滚珠20侧之间也始终通过排气孔21e及排气槽21f而相互连通。
活塞环21b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嵌合于活塞主体21a的轴部21c。该活塞环21b如下配置,能够对轴部21c的外周面与导管17的内周面之间气密地或基本气密地进行密封,且能够相对于导管17的内周面进行滑动。
由气体发生器19产生的气体向图6(d)的右方推压活塞21。由此,活塞21向相同的方向推压滚珠20。而且,如图6(d)的箭头α所示,来自气体发生器19的气体能够通过排气孔21e及各排气槽21f从活塞21的气体发生器19侧向滚珠侧流动规定量。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活塞21a的头部21d与滚珠20抵接的状态下,气体也能通过各排气槽21f向活塞21的滚珠20侧流动。
预张紧器15具有壳体基材22,该壳体基材22安装于侧壁8b上。而且,导向部件18经由壳体基材22同样地安装于框架8的侧壁8b上。进而,在壳体基材22及导向部件18上安装有罩23。通过壳体基材22、导向部件18及罩23形成具有内部空间24a的预张紧器15的壳体24。
如图2(b)及图3所示,在壳体24的内部空间24a内配置有内齿轮25,内齿轮25能够旋转、且能够向图3中的右方移动(另外,在图3中表示了内齿轮25向右方移动后的状态。)。该内齿轮25具有形成于内周面上的多个内齿25a。
该内齿轮25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有本发明的作为被推压部的多个(图示的例子中有七个)杆25b。在预张紧器15未动作的正常情况下,第一滚珠20最初抵接的杆25b和与之在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杆25b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的大小被设定为:能够收纳一个滚珠20的一部分。而且,彼此相邻的两个杆25b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其他间隔的大小被设定为:能够依次收纳相互接触的两个滚珠20。内齿轮25的杆25b能够从导管17的一端部17a的缺口部17b进入到导管17内。
在安全带卷收器3的连接部件14上,以能够与该连接部件14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环状的小齿轮26(另外,关于小齿轮26,虽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卷轴9及连接部件14,并在该连接部件14上一体地设置小齿轮26。)。
小齿轮26具有多个外齿26a。内齿轮25的内齿25a能够与该小齿轮26的外齿26a啮合。而且,在预张紧器15进行动作时,各滚珠20对从导管17的缺口部17b进入到导管17内的内齿轮25的各杆25b施加推压力,并且,对内齿轮25施加朝向小齿轮26的方向的直进移动力。
在本例的预张紧器15中,关于导管17的配管(配置),在预张紧器15安装于车身上的状态下,使其一端部17a的末端处于图3所示的最下方位置。这种情况下,一端部17a的末端的位置比小齿轮26的旋转中心(即,卷轴9的旋转中心)略微靠上。由此,各滚珠20沿着内齿轮25的大致切线方向朝安全带卷绕方向将力传递至内齿轮25的各杆25b。结果,各滚珠20将力最有效地传递至内齿轮25。
而且,导管17在框架19的上方被大致以直角折弯而向车室外侧以直线状且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在侧壁8b的自由端附近被大致以直角折弯而向车辆前后方向以直线状且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在侧壁8a的附近被大致以直角折弯并向车室内侧以直线状且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气体发生器19在框架8的侧壁8a的固定端侧的上方朝车室内侧大致水平地配置。
在壳体基材22上,形成有用于引导滚珠20的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这种情况下,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形成为与内齿轮25向右方移动而使其内齿25a与小齿轮26的外齿26a相啮合的图3所示状态下的内齿轮25的中心大致同心的圆的大致圆弧状。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配置得比图3所示的内齿轮25的位置处的各杆25b的前端靠外侧。因此,各杆25b不会进入到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内。该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由一对壳体基材外周侧导向壁28和壳体基材内周侧导向壁29形成。上述外、内周侧导向壁28、29形成为与小齿轮26的旋转中心大致同心的圆的大致圆弧状。
而且,在滚珠20进行移动的壳体基材内周侧导向壁29的上游端上,设有用于将滚珠20引导至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的壳体基材侧槽引导部29a。该壳体基材侧槽引导部29a形成为向壳体基材内周侧导向壁29的上游端处的圆弧的切线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在壳体基材22上,通过该壳体基材侧槽引导部29a形成将滚珠20引导至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的壳体基材侧滚珠引导槽27a。
如图7所示,在罩23上形成用于引导滚珠20的罩侧导向槽30。该罩侧导向槽30由一对罩外周侧导向壁31和罩内周侧导向壁32形成。这种情况下,罩外周侧导向壁31形成为直径与圆弧状的壳体基材外周侧导向壁28基本相同的同心圆的圆弧状,并且罩外周侧导向壁31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壳体基材外周侧导向壁28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相同或大致相同。而且,罩内周侧导向壁32形成为直径与圆弧状的壳体基材内周侧导向壁29大致相同的同心圆的圆弧状,并且,罩内周侧导向壁32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壳体基材内周侧导向壁29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相同或大致相同。
而且,在滚珠20进行移动的罩内周侧导向壁32的上游端上,设有用于将滚珠20引导至罩侧导向槽30的罩侧槽引导部32a。该罩侧槽引导部32a形成为向罩内周侧导向壁32的上游端处的圆弧的切线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这种情况下,罩侧槽引导部32a相对于圆弧的切线的倾斜角及罩侧槽引导部32a的长度分别被设定为:与壳体基材侧槽引导部29a相对于圆弧的切线的倾斜角及壳体基材侧槽引导部29a的长度相同或大致相同。在罩23上,通过该罩侧槽引导部32a形成有将滚珠20引导至罩侧导向槽30的罩侧滚珠引导槽30a。
在壳体基材22上安装罩23并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壳体基材外周侧导向壁28与罩外周侧导向壁31大致重叠,并且,壳体基材内周侧导向壁29与罩内周侧导向壁32大致重叠。由此,通过这些壳体基材侧导向槽27和罩侧导向槽30形成供滚珠20进行移动的圆弧状通路33。而且,壳体基材侧槽引导部29a与罩侧滚珠引导槽30a大致重叠。由此,通过这些壳体基材侧槽引导部29a和罩侧滚珠引导槽30a,形成将从导管17弹出而使内齿轮25旋转后的滚珠20引导至前述圆弧状通路33的引导通路34。
在本例的预张紧器15中,通过圆弧状通路33、引导通路34及在导向部件18的导向面18c与内齿轮25之间形成的导向通路35,沿着内齿轮25的外周形成大致圆弧状的滚珠收纳室。这种情况下,内齿轮25的各杆25b不会进入到由圆弧状通路33及引导通路34形成的滚珠收纳室的部分。而且,如图3所示,在导向部件18上形成有止动部18f,该止动部18f大致堵塞圆弧状通路33的下游端。而且,在与引导通路34相邻的导向通路35的部分的下方,设有能够以不与内齿轮25的各杆25b抵接的程度来收纳滚珠20的较小滚珠收纳部36。圆弧状通路33、引导通路34、导向通路35及滚珠收纳部36全部设置于壳体24内。
对这样构成的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的动作进行说明。
关于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及预张紧器15的各个动作,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车辆上被施加有较大减速度的紧急时刻进行动作、直至使安全带卷收器3的卷轴9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基本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采用多个滚珠的预张紧器的动作相同。
如图8(a)所示,在预张紧器15未动作时,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预张紧器相同地,内齿轮25被以与小齿轮26大致同心、不能旋转且不能向右方移动的方式进行保持。因此,内齿轮25被保持于其内齿25a不与小齿轮26的外齿26a啮合的状态。而且,最前端的第一滚珠20被保持于与一个杆25b抵接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使第一滚珠20能够进入到间隔狭窄的相邻的杆25b之间。而且,第一滚珠20之后的各滚珠20在导管17内被设为依次相邻的滚珠20彼此抵接的状态。此时,气体发生器19不产生气体,滚珠20基本不推压杆25b。
在前述的紧急时刻,与以往相同地,减速度检测机构13及锁定机构12进行动作而将锁定基座11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锁定,并且,气体发生器19进行动作而产生气体。通过所产生的气体来推压活塞21,因此,活塞21对与之抵接的滚珠20施加较大的推压力。该推压力经由各滚珠20而从下向上地传递至与杆25抵接的第一滚珠20。于是,第一滚珠20利用该推压力在图2(a)中使内齿轮25向右方移动,并且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8(b)所示,内齿轮25的内齿25a与小齿轮26的外齿26a啮合,小齿轮26开始向与内齿轮25相同的方向旋转。该小齿轮26开始旋转,由此,经由小齿轮26及连接部件14使卷轴9开始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开始对佩戴于乘员身上的安全带4进行卷绕。此时,利用滚珠20向下方推压内齿轮25,由此经由小齿轮26也向下方推压卷轴9。此时,由于卷轴9被安全带4向上方拉伸,所以内齿轮25使小齿轮26及卷轴9旋转时的旋转阻力比较小。
第一滚珠20被收纳于间隔狭窄的杆25b之间,并且,当下一个第二滚珠20抵接于在顺时针方向上和与第一滚珠20抵接的杆25b相邻的杆25b时,在经由该第二滚珠20而对杆25b施加的推压力下,内齿轮25及小齿轮26一同向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此时,由第一滚珠20对杆25b施加的推压力基本消失。在杆25b与在顺时针方向上和该杆25b相邻的下一个杆25b之间,由第二及第三滚珠20这两个滚珠来推压杆25b并被进行收纳。进而,当第三滚珠20之后的下一个第四滚珠20抵接于下一个杆25b时,在经由该第四滚珠20施加给下一个杆25b的推压力下,内齿轮25及小齿轮26一同向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此时,第二及第三滚珠20对杆25b施加的推压力基本消失。之后,依次通过各滚珠20来推压杆25b,由此使内齿轮25及小齿轮2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卷轴9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安全带4被卷绕于卷轴9上。
如图8(b)所示,对杆25b的推压力基本消失后的第一滚珠20通过内齿轮25的旋转而由杆25b沿导向通路35进行引导着进行移动。如图8(c)所示,第一滚珠20在进入引导通路34时,与杆25b分离,并且由该引导通路34引导而移动至圆弧状通路33。同样地,对杆25b的推压力基本消失后的第二滚珠20之后的各个滚珠20依次被引导通路34引导而移动至圆弧状通路33。各滚珠20在引导通路34及圆弧状通路33中移动时,不与内齿轮25的杆25b抵接。换言之,内齿轮25的旋转不会受到位于引导通路34及圆弧状通路33的各滚珠20的影响,滚珠20对杆25b的推压力可以被高效地用于使内齿轮25旋转。
另外,如图6(d)中的箭头α所示,气体发生器19所产生的气体有一部分通过活塞21的排气孔21e及排气槽21f向活塞21的滚珠20侧流动,所以可以抑制活塞21的气体发生器19侧的压力过大。
当第一滚珠20抵接于止动部18f时,或要使卷轴9向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的安全带4的张力与要使卷轴9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滚珠20的推压力相等时,各滚珠20停止移动。由此,内齿轮25及小齿轮26停止旋转,预张紧器15的动作停止。因此,通过预张紧器15的动作而利用卷轴9对安全带4进行的卷绕结束。结果,可以利用安全带4更为牢固地约束乘员。
接下来,由于乘员的惯性而要拉出安全带4,卷轴9要向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此时,锁定基座11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定,所以扭杆10发生扭转变形。通过该扭杆10的扭转变形,卷轴9向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所以限制了由安全带4施加给乘员的力。即,扭杆10进行EA动作。
由于在扭杆10的EA动作过程中卷轴9向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所以内齿轮25也向相同方向旋转。而且,在图8(c)中,通过内齿轮25的旋转,利用内齿轮25的相应的杆25b使末端侧的三个滚珠20向导管17的方向返回。但是,从自末端起第四个滚珠20开始,位于始端侧(第一滚珠20侧)的各滚珠20不与内齿轮25的各杆25b抵接,所以不会向导管17的方向返回。另外,此时,自末端起第四个滚珠20如图8(c)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地被收纳于滚珠收纳部36中。关于比第四个滚珠20靠近始端侧的各滚珠20,在始端侧与第四个滚珠20相邻的第五个滚珠20与第四个滚珠20抵接,由此,从自末端起第四个滚珠20开始,位于始端侧的各滚珠20不能向导管17的方向移动,可以防止这些滚珠向导管17的方向逆流。即,在进行EA动作时,一部分滚珠20、即末端侧的三个滚珠20通过内齿轮25而部分地返回。因此,可以抑制滚珠20对于内齿轮25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的影响。这样一来,在扭杆10进行EA动作时,抑制了滚珠20对于内齿轮25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的影响,因此,内齿轮25更为顺畅地旋转。结果,可以有效地进行扭杆10的EA动作。
根据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导管17的导向部件18设置于导管17的外部。因此,由于不是像以往那样将导向部件18设置于导管17内,所以能够将导管17的开放端部即一端部17a固定于内齿轮25的旋转中心的上方。由此,可以缩短导管17的长度,因而可以减轻预张紧器15的重量,并且也可以降低预张紧器15的成本。
特别是,仅将导管17的突起状的安装部17c嵌合于导向部件18的安装槽18a,即可将导管17安装于导向部件18,因此,不需要以往的用于将导管17安装于导向部件18的螺钉,可以削减零件数量,并且,能够以与不需要的螺钉部分相应的程度来进一步减轻重量。
并且,导向部件18设置于导管17外。因此,导向部件18的形状可以不受制约地自由进行设计。而且,导管17的内周面17d与导向部件18的导向面18c之间的边界处几乎不会产生不连续部,内周面17d和导向面18c能够形成几乎连续的平滑形状的导向面,可以使滚珠从导管17向导向部件18移动的移动性更为顺畅。结果,可以更有效地使预张紧器15进行动作。而且,由于导管17的内周面17d与导向部件18的导向面18c之间的边界处几乎不产生不连续部,所以无需严格进行导管17相对于导向部件18的定位即可。因此,可以降低安全带卷收器3的制造工序管理上的成本。
而且,在弯曲地形成的导管17的安装部17c与导向部件18的安装槽18a之间,设置导管17的止转部,因此,可防止在将用于提供电信号的配线的连接器插入到设在导管17内的气体发生器19的连接器连接口时弯曲的导管17旋转。由此,可以简化将连接器插入气体发生器19的作业。
另一方面,根据具备本例的安全带卷收器3的安全带装置1,安全带卷收器3可以有效地使预张紧器15进行动作,而且,导向部件18的形状可以不受制约地自由进行设计,因此,可以提高将安全带卷收器3设置于车身上时的设置自由度,并且,可有效地提高安全带装置1的乘员约束性。
图9是以局部且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具备安全带卷收器的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安全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前述例子的安全带装置3中,使用了导向部件18的卡止部18b作为导管17的防脱部件的一部分,但是如图9所示,本例的安全带装置3中,在导向部件18上未设置卡止部18b,而是在预张紧器15的壳体24上设置了与导向部件18的卡止部18b相同的卡止部24b。即,在壳体24上设置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上方开放的缺口凹槽24c,并且,横跨该缺口凹槽24c地架设卡止部24b。而且,在缺口凹槽24c上设置位于卡止部24b的正下方的一对安装槽24d。因此,安装槽24d的上壁由卡止部24b构成。本例的安全带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前述的例子相同。
导管17的安装部17c与前述的例子相同地通过一对安装槽24d,并且,向上卡止于壳体24的卡止部24b并向上卡止于框架8的侧壁8b的小开口8c的上缘8c1,由此,可以防止导管17从导向部件18向上方松脱。即,壳体24的卡止部24b及侧壁8b的小开口8c作为导管17的防脱部件而发挥功能。另外,壳体基材22的一对槽22b也将安装部17c卡止,由此,也作为导管17的防脱部件而发挥功能。本例的安全带装置1的其他作用效果与上述的例子相同。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不限于前述的例子,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安装部17c是钎焊于导管17上的,但是安装部17c例如也可以如图5(c)所示地通过对导管17进行褶皱(スプール)加工而形成,或如图5(d)所示地通过对导管17进行外扩加工而形成,也可以如图5(e)所示地通过对导管17进行凸缘加工而形成。总之,本发明可以在请求保护范围的记载事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适用于具备采用滚珠等多个力传递部件的预张紧器的安全带卷收器及具备该安全带卷收器的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Claims (5)

1.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至少具备:框架、安全带、可旋转地支撑于上述框架上并卷绕上述安全带的卷轴、设置于上述框架上并在紧急时刻将上述卷轴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锁定的锁定机构、设置于上述框架上并在上述紧急时刻进行动作而使上述卷轴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张紧器至少具备:
导管,一端部被设成开放端部;
规定数量的力传递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导管内,并传递用于使卷轴向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
气体发生器,设置于上述导管的另一端侧,并在上述紧急时刻产生气体;
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导管内,并在上述气体的压力下进行移动而推压上述力传递部件;
内齿轮,至少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壳体内,并且,在内周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具有被上述力传递部件推压的多个被推压部;
小齿轮,在上述壳体内设置于卷轴侧部件上,并具有能够与上述内齿轮的上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上述卷轴旋转;以及
导向部件,安装于上述框架上,并引导从上述导管的开放端部弹出的上述力传递部件;
上述导管的开放端部的外周安装于上述导向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中,
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开放端部的外周设有凸部,并且,在上述导向部件上设有凹部;
通过使上述导管的上述凸部与上述导向部件的上述凹部嵌合,将上述导管的开放端部的外周安装于上述导向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中,
上述导管的上述开放端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导向部件的导向面形成同一表面或大致形成同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中,
在上述导管的开放端部的外周与上述导向部件之间设有止转部。
5.一种安全带装置,其至少具有:用于卷绕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可滑动地支撑于从上述安全带卷收器拉出的安全带上的锁舌、设置于车身上并与上述锁舌以能够扣合或脱离的方式相扣合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带卷收器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
CN201080056495.XA 2009-12-15 2010-12-10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3844A JP5455597B2 (ja) 2009-12-15 2009-12-15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9-283844 2009-12-15
PCT/JP2010/007205 WO2011074224A1 (ja) 2009-12-15 2010-12-10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057A true CN102656057A (zh) 2012-09-05
CN102656057B CN102656057B (zh) 2014-10-15

Family

ID=4416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64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057B (zh) 2009-12-15 2010-12-10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46803B2 (zh)
EP (1) EP2514642B1 (zh)
JP (1) JP5455597B2 (zh)
CN (1) CN102656057B (zh)
WO (1) WO201107422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2395A (zh) * 2014-02-27 2014-06-04 上海和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管及卷收器、安全装置
CN109311448A (zh) * 2016-06-09 2019-02-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10329205A (zh) * 2019-07-17 2019-10-15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弯管全方位固定的卷收器
WO2020134768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卷收装置及安全带组件
CN113843320A (zh) * 2020-07-31 2021-12-28 李�浩 罩固定方式的安全带管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7945B2 (ja) * 2009-12-15 2013-10-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753736B2 (ja) * 2011-06-07 2015-07-22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WO2014087721A1 (ja) * 2012-12-04 2014-06-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145368B2 (ja) * 2013-09-13 2017-06-0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389394B2 (ja) * 2014-08-07 2018-09-12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6074258A (ja) * 2014-10-03 2016-05-12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7218091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7218084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732599B2 (ja) * 2016-08-10 2020-07-29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11325561B2 (en) * 2017-08-03 2022-05-10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retractor
JP7024494B2 (ja) * 2018-02-23 2022-02-2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10316144A (zh) * 2019-08-12 2019-10-11 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装置
US11926280B2 (en) 2019-12-31 2024-03-12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Seat belt pretensioner
JP2021178567A (ja) * 2020-05-13 2021-11-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5920A (ja) * 1999-02-02 2000-08-15 Takata Corp プリテンショナ
US6419176B1 (en) * 1999-02-26 2002-07-16 Takata Corporation Pre-tensioner
US6419272B1 (en) * 1998-11-04 2002-07-16 Nhk Spring Co., Ltd. Pretensioner for seat belts
CN1537755A (zh) * 2003-04-15 2004-10-20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以及具备该收缩器的安全带装置
US7124974B2 (en) * 1999-02-26 2006-10-24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retractor
CN101108608A (zh) * 2006-07-19 2008-01-2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JP2009255818A (ja) * 2008-04-18 2009-11-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1531A (en) * 1978-07-04 1981-04-14 Nsk-Warner K. K. Seat belt retractor having belt take-up force locking means
JPS5810666Y2 (ja) * 1979-01-19 1983-02-26 エヌエスケ−・ワ−ナ−株式会社 巻取力ロツク手段を有するシ−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3574265B2 (ja) 1996-03-01 2004-10-06 エヌエスケー・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付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0127895A (ja) * 1998-10-20 2000-05-09 Takata Corp プリテンショナ
US6722600B2 (en) * 1999-02-26 2004-04-20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retractor
JP4632277B2 (ja) 2000-04-24 2011-02-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り装置
KR100348163B1 (ko) 2000-06-22 2002-08-09 델파이 오토모티브 시스템스 성우 주식회사 좌석벨트 리트랙터의 동력전달장치 일체형 프리텐셔너
DE10213906B4 (de) * 2002-03-28 2006-11-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Leistungsstraffer
DE10231268B4 (de) * 2002-07-10 2005-12-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trafferantrieb mit selbst als Antriebskolben wirkenden Massekugeln
DE20217632U1 (de) * 2002-11-14 2003-03-27 Trw Repa Gmbh Gurtaufroller
DE20300429U1 (de) * 2003-01-13 2003-05-28 Trw Repa Gmbh Gurtstrafferantrieb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DE10356206B4 (de) 2003-12-02 2006-11-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Straffer-Kombination
JP2006213131A (ja) 2005-02-02 2006-08-17 Tokai Rika Co Ltd 固定具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DE102006045198A1 (de) * 2006-09-25 2008-04-03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aufroll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JP5171121B2 (ja) * 2007-06-20 2013-03-2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07058279A1 (de) * 2007-12-04 2009-06-10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traff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JP2009184520A (ja) 2008-02-06 2009-08-20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261736B2 (ja) * 2008-09-16 2013-08-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7878439B2 (en) * 2008-10-07 2011-02-01 Autoliv Asp, Inc. Retractor with pretensioner for auxiliary load limitation
JP5317945B2 (ja) * 2009-12-15 2013-10-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8220735B2 (en) * 2009-12-22 2012-07-17 Autoliv Asp, Inc. Adaptive load limiting retrac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272B1 (en) * 1998-11-04 2002-07-16 Nhk Spring Co., Ltd. Pretensioner for seat belts
JP2000225920A (ja) * 1999-02-02 2000-08-15 Takata Corp プリテンショナ
US6419176B1 (en) * 1999-02-26 2002-07-16 Takata Corporation Pre-tensioner
US7124974B2 (en) * 1999-02-26 2006-10-24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retractor
CN1537755A (zh) * 2003-04-15 2004-10-20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以及具备该收缩器的安全带装置
CN101108608A (zh) * 2006-07-19 2008-01-2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JP2009255818A (ja) * 2008-04-18 2009-11-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2395A (zh) * 2014-02-27 2014-06-04 上海和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管及卷收器、安全装置
CN109311448A (zh) * 2016-06-09 2019-02-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9311448B (zh) * 2016-06-09 2021-04-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WO2020134768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卷收装置及安全带组件
CN110329205A (zh) * 2019-07-17 2019-10-15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弯管全方位固定的卷收器
CN110329205B (zh) * 2019-07-17 2020-10-09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弯管全方位固定的卷收器
CN113843320A (zh) * 2020-07-31 2021-12-28 李�浩 罩固定方式的安全带管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46803B2 (en) 2014-06-10
WO2011074224A1 (ja) 2011-06-23
EP2514642B1 (en) 2014-11-05
EP2514642A4 (en) 2013-06-26
JP2011126313A (ja) 2011-06-30
JP5455597B2 (ja) 2014-03-26
EP2514642A1 (en) 2012-10-24
CN102656057B (zh) 2014-10-15
US20120248847A1 (en)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6057B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EP2335986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092360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包括它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836940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卷收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01306677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安装结构
CN100447023C (zh) 卷带装置、卷带方法以及车辆
JP5270248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2712291A (zh) 预张紧器、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EP3088261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CN102271974A (zh) 安全带卷收器
CN102126480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US20100301153A1 (en) Seatbelt retractor
CN101306674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
CN114174130B (zh) 安全带卷收器
CN104554134B (zh) 一种安全带装置及安全带卷收器
JP5242444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1766841B1 (ko) 프리텐셔너 장치
EP1176063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US20170291574A1 (en) Pretensioner,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eat belt retractor
KR20230140812A (ko) 프리 텐셔닝 모듈 및 그가 적용된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
JP2019166901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6124437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