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2291A - 预张紧器、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预张紧器、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2291A
CN102712291A CN201080059208.0A CN201080059208A CN102712291A CN 102712291 A CN102712291 A CN 102712291A CN 201080059208 A CN201080059208 A CN 201080059208A CN 102712291 A CN102712291 A CN 102712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tensioner
conduit
inner gear
ball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92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2291B (zh
Inventor
富田浩
宝达优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12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2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60R2022/4642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the gas directly propelling a flexible driving means, e.g. a plurality of successive masses, in a tubular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能够使力传递部件在导管内顺畅地进行移动,并且,容易设置用于使内齿轮停止旋转的止动件且以简单的结构来降低成本。预张紧器(8)的内齿轮(15)具有多个杆(17)及一个圆弧状的止动件(16)。接着,在预张紧器(8)进行动作时,各杆(17)依次被滚珠(12a)推压,从而使小齿轮(19)及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当内齿轮(15)旋转了规定旋转量时,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与相向的滚珠(12a)抵接而推压滚珠(12a)。由此,该滚珠(12a)被夹压于止动件(16)与导管(10)的内周面(10d1)之间,因此内齿轮(15)停止。

Description

预张紧器、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卷绕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且使用滚珠等多个力传递部件的预张紧器的技术领域、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技术领域及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在配备于汽车等车辆上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开发了各种具备预张紧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车辆上施加有比正常减速度大的减速度的紧急时刻,初期,该预张紧器通过由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反应气体来使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并通过该卷轴来卷绕座椅安全带。由此,迅速地消除座椅安全带的松弛并使座椅安全带产生张力,以提高对乘员的限制力。
作为现有的预张紧器的一例,已知有如下的预张紧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由滚珠构成的多个力传递部件收容于导管内,这些力传递部件在紧急时刻受到反应气体的气体压力而沿着导管内移动并推压内齿轮的多个被推压部,利用该内齿轮来使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
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预张紧器中,内齿轮的旋转驱动结束而基本不受旋转驱动力的滚珠从导管的缺口部脱离并离开内齿轮,并收纳于设置在预张紧器上的专用滚珠收纳室。这样一来,当设置有滚珠收纳室时,预张紧器变得大型化,因此必然导致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也大型化。
另外,由于滚珠收纳于滚珠收纳室,因此,滚珠的个数变得比较多,因此,价格高的导管的长度变长。因此,现有预张紧器的成本也相应地升高。而且,在需要一定程度地增加导管的长度,因此,不得不将气体发生器配置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下方,气体发生器的安装作业变得复杂。因此,当要将气体发生器勉强地配置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上方时,导管的布管的处理较困难,导致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大型化。
另一方面,还已知有如下的预张紧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利用重量体即多个滚珠依次推压内齿轮的多个被推压部来对内齿轮进行旋转驱动,并且,该内齿轮的旋转驱动结束而基本不受旋转驱动力的滚珠收容于内齿轮的相邻的被推压部之间,并随着内齿轮的旋转而移动。
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预张紧器将滚珠收容在形成于内齿轮的相邻被推压部之间的凹部内,因此,不需要在预张紧器上设置专用的滚珠收纳室。因此,不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预张紧器的上述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31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7-522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预张紧器的一例中,当内齿轮旋转规定量时,最初对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进行推压的最前头的滚珠与设置于外壳主体的止动件抵接。由此,使内齿轮停止旋转,结束基于预张紧器的动作而进行的座椅安全带卷绕动作。此时,座椅安全带上产生规定的张力,乘员被限制。另外,此时,可阻止推压滚珠的驱动活塞从导管脱离,该驱动活塞残留在导管内。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预张紧器的一例中,最前头的滚珠与形成板状的止动件直接碰撞。这样一来,当滚珠与止动件直接碰撞时,从滚珠向止动件施加有较大的冲击力。因此,需要将止动件的强度设定成能够抵抗较大冲击力的大小的强度。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不得不将止动件形成得较大,不仅如此,还必须将大型的止动件配置于较狭窄的受限的空间内,因此止动件的设置较困难,并且,外壳主体的结构变得复杂,预张紧器的成本变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预张紧器的另一例中,利用跨接部来连接与活塞相邻的最后一对滚珠,通过内齿轮的相邻的一对凹部之间的齿来推压该跨接部,由此,使内齿轮停止旋转。即,内齿轮的一对凹部之间的齿也作为设置于内齿轮的止动件而发挥功能。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预张紧器的又一例中,最后一对滚珠通过跨接部来连接,因此,存在着一对滚珠难以在导管内顺畅地移动的问题。特别是,当导管为各种弯曲形状的导管时,滚珠更加难以在导管内顺畅地移动。
另外,内齿轮的齿的变尖的齿顶以较大的冲击力抵接在用于连接最后一对滚珠的跨接部上。因此,需要使跨接部大型化而提高强度,不仅如此,还需要提高跨接部对一对滚珠的连接强度。因此,存在着如下问题:一对滚珠的连接结构变得复杂,不仅如此,预张紧器的制造工序也变得麻烦,预张紧器的成本变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张紧器、具有该预张紧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备该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能够使导管内的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更加顺畅,并且,能够容易地设置用于使内齿轮停止旋转的止动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一步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预张紧器具备:导管;多个力传递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导管内,并且,传递用于使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气体发生器,在紧急时刻产生气体;内齿轮,设置成至少能够旋转,并且,在内周上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上具有多个被推压部;及小齿轮,设置于卷轴侧部件,并且,具有与上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上述卷轴旋转;在紧急时刻,上述预张紧器通过由上述力传递部件推压上述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而使上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上述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内齿轮具有止动件,当上述内齿轮在上述力传递部件的推压下进行旋转并旋转了规定量时,该止动件与上述力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抵接而使上述内齿轮停止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预张紧器具备:导管;多个力传递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导管内,并且,传递用于使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气体发生器,在紧急时刻产生气体;内齿轮,设置成至少能够旋转,并且,在内周上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上具有多个被推压部;及小齿轮,设置于卷轴侧部件,并且,具有与上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上述卷轴旋转;在紧急时刻,上述预张紧器通过由上述力传递部件推压上述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而使上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上述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内齿轮具有止动件,当上述内齿轮在上述力传递部件的推压下进行旋转并旋转了规定量时,该止动件与上述导管抵接而使上述内齿轮停止旋转。
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外壳主体;具有第二止动件,该第二止动件设置于上述外壳主体,并且,在上述止动件与上述力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上述导管抵接前与最前端的上述力传递部件抵接而发生变形。
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力传递部件为滚珠。
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安全带、卷绕上述座椅安全带的卷轴及在紧急时刻使上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预张紧器,上述预张紧器为本发明的上述预张紧器中的任一预张紧器。
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卷绕上述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于座椅安全带的锁舌及设置于车体且能够扣合或分离地卡定于上述锁舌的带扣,上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是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发明效果
根据形成这样结构的本发明的预张紧器及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当内齿轮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规定量时,设置于内齿轮的止动件与相向的力传递部件或导管抵接。通过使该止动件与力传递部件或导管抵接,能够有效地使内齿轮停止旋转。
另外,设置于内齿轮的止动件直接推压力传递部件或导管,因此,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预张紧器的一例相比,不需要利用跨接部等连接部件来连接一对力传递部件。因此,可以不需要一对力传递部件的连接结构。由此,止动件和力传递部件的止动结构变得简单,并且,不需要将该止动结构形成得较大。其结果为,能够将由止动件和力传递部件或导管构成的止动结构容易地配置于外壳主体的受限的空间内,能够抑制预张紧器的成本增加。
由于不需要利用跨接部等连接部件来连接一对力传递部件,因此能够使所有力传递部件在导管内顺畅地移动。特别是,通过利用滚珠来构成力传递部件,能够使各力传递部件在导管内更加顺畅地移动。而且,由于不需要一对力传递部件的连接结构,因此,预张紧器的制造工序变得简单,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预张紧器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预张紧器及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在利用内齿轮的止动件使内齿轮停止旋转之前,最前端的力传递部件与设置于外壳主体的第二止动件抵接而使外壳主体的第二止动件发生变形,因此,可吸收各力传递部件的动能。由此,可缓解内齿轮的止动件与力传递部件抵接时的冲击。因此,能够通过由内齿轮的止动件推压力传递部件而更有效地使内齿轮停止旋转。
此外,根据具备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止动件与力传递部件或导管抵接,由此,能够有效地使内齿轮停止旋转,因此,能够由预张紧器的动作来提高座椅安全带的乘员限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具备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对图1所示的具备第一例的预张紧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一部分进行局部剖切的侧视图。
图3中,(a)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例的预张紧器的动作过程中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上述预张紧器的动作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4中,(a)及(b)分别表示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是与图2及图3(b)相同的图。
图5中,(a)及(b)分别表示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是与图4(a)及图4(b)相同的图。
图6中,(a)及(b)分别表示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四例,是与图4(a)及图4(b)相同的图。
图7中,(a)是图6(a)所示的第四例的导管的仰视图,(b)是沿着(a)中的VIIB-VIIB线的剖视图,(c)是沿着(b)中的VIIC-VIIC线的剖视图,(d)是图6(a)所示的第四例的导管的仰视图,(e)是沿着(d)中的VIIE-VIIE线的剖视图,(f)是沿着(e)中的VIIF-VIIF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对具有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一部分进行局部剖切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第五例的预张紧器的导管的缺口部的图。
图10是说明用于第五例的预张紧器的导管的形状的图。
图11是说明图10所示的导管的形状中的滚珠的动作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五例的预张紧器的导管安装部的补强部的立体图。
图13中,(a)是表示第五例的预张紧器的动作过程中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该预张紧器的动作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14中,(a)是具备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六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视图,(b)是(a)的左侧视图,(c)是(a)的右侧视图,(d)是(a)的俯视图。
图15是对导管的一部分进行剖切来表示第六例的预张紧器的俯视图。
图16中,(a)是用于第六例的预张紧器的活塞的主视图,(b)是(a)的左侧视图,(c)是沿着(a)中的XVIC-XVIC线的剖视图。
图17中,(a)及(b)是分别表示图16(a)至图16(c)所示的活塞的初始设置状态的图。
图18中,(a)是用于对比例的预张紧器的活塞的主视图,(b)是(a)的左侧视图,(c)是沿着(a)中的XVIIIC-XVIII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具备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图。
如图1所示,第一例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基本上与现有公知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相同。在图1中:1是座椅安全带装置;2是车辆座椅;3是配置于车辆座椅2的附近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4是座椅安全带,以能够拉出的方式卷绕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且前端的安全带固定器4a固定于车体的地板或车辆座椅2上;5是导向固定器,用于将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拉出的座椅安全带4向乘员的肩部方向引导;6是锁舌,滑动自如地支撑于由该导向固定器5所引导的座椅安全带4上;7是带扣,固定于车体的地板或车辆座椅,锁舌6以能够扣合或分离的方式插入到带扣7中而与其扣合。
该座椅安全带装置1中的座椅安全带4的佩戴操作及解开操作也和现有公知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相同。
第一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是现有公知的紧急锁定式座椅安全带卷收器(ELR)或现有公知的自动锁定式座椅安全带卷收器(ALR)。而且,该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具备预张紧器。该预张紧器与现有公知的预张紧器同样地,在车辆碰撞时等车辆上施加有远大于正常行驶时的减速度的紧急时刻进行动作,使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卷轴(与在后述的图12中利用第五例的标号29表示的卷轴相同)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将座椅安全带4卷绕规定量以提高对乘员的限制力。
图2是表示对具备图1所示的第一例的预张紧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一部分进行局部剖切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支撑于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框架9。框架9具有位于车室内侧(图2中为左侧)并安装于车体的基座部9a和从该基座部9a弯曲地设置的一对侧壁9b、9c。
预张紧器8具有导管10,在该导管10的前端部10a设有引导部件11。另外,在导管10的前端部10a设有缺口部10c,该缺口部10c连通导管10的内部和外部并在导管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导管10的前端部10a及引导部件11通过螺栓等适当的紧固件而被安装于固定在侧壁9b上的导管安装部24。此时,导管10的前端部10a的与缺口部10c相向的一侧安装于导管安装部24。
在导管10内,可移动且彼此接触地配置有多个力传递部件12,其包括:由铁或铝等金属制成的多个滚珠12a和受到气体压力并推压滚珠12a的未图示的活塞。另外,在导管10的基端部10b连接有导管状的压力容器13。在该压力容器13上设有气体发生器14。
预张紧器8具有外壳主体(在第一例中未图示,但与在后述的图12中利用标号27表示的第五例的外壳主体相同),该外壳主体安装于侧壁9b。另外,在外壳主体内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的方式配置有内齿轮15。该内齿轮15具有形成于内周面的多个内齿15a。内齿轮15的一部分能够从导管10的前端部10a的缺口部10c进入到导管10内。
在该内齿轮15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有:大致呈圆弧状的一个止动件16(也相当于本发明的“被推压部”),具有正常情况下(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时)与最前端(最前头)的第一滚珠12a抵接的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的外周端缘16c;和多个(图示例中为6个)大致呈三角形的杆17(相当于本发明的“被推压部”)。此时,止动件16的圆周方向一端侧和与该圆周方向一端侧相邻的杆17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及止动件16的圆周方向另一端侧和与该圆周方向另一端侧相邻的杆17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均设定成能够收容一个滚珠12a的一部分的大小。另外,对于多个杆17,彼此相邻的两个杆17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设定成能够收容彼此接触的两个滚珠12a各自的一部分的大小。而且,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及所有杆17的各前端位于与内齿轮15的圆同心的圆的圆周上或大致圆周上。而且,止动件16及所有的杆17的宽度(具体而言,内齿轮15的轴向的宽度)也设定成相同或大致相同,并且,这些止动件16及所有的杆17的宽度均设定成小于导管10的缺口部10c的宽度。因此,止动件16及所有的杆17能够从缺口部10c进入到导管10内。
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锁定基座(未图示)的旋转轴18(相当于本发明的“卷轴侧部件”)上,以能够与该旋转轴18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小齿轮19(另外,虽未图示,但小齿轮19也能够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卷轴的旋转轴)。另外,锁定基座是设于现有公知的ELR或ALR上的部件。即,锁定基座在正常情况下与用于卷绕座椅安全带4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卷轴一体地旋转,且通过其旋转被在上述的紧急时刻进行动作的锁定机构锁定来阻止卷轴向座椅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作为具有使用多个滚珠的预张紧器及锁定基座的ELR,已知有例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ELR,参照该专利文献1即可理解锁定基座的动作,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小齿轮19具有多个外齿19a。内齿轮15的内齿15a能够与该小齿轮19的外齿19a啮合。而且,在预张紧器8动作时,各滚珠12a从上方推压从导管10的缺口部10c进入到导管10内的止动件16及各杆17,对内齿轮15施加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对内齿轮15朝小齿轮19的方向施加直进移动力。因此,在导管10的缺口部10c配置有利用滚珠12a的力传递部件12向内齿轮15传递旋转驱动力及直进移动力的力传递部。
在正常情况下,利用剪切销20将内齿轮15保持在图2所示的非动作位置。在内齿轮15的非动作位置,内齿15a不与外齿19a啮合,而是与这些外齿19a分离。因此,小齿轮19(即,卷轴)的旋转不受内齿轮15影响。另外,在预张紧器8动作的紧急时刻,在通过力传递部从力传递部件12施加于内齿轮15的旋转驱动力及直进移动力下,剪切销20剪切破坏,内齿轮15成为图3(a)所示的动作位置。在内齿轮15的动作位置,内齿15a与外齿19a啮合。因此,小齿轮19(即,卷轴)的旋转受内齿轮15影响。
在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中,导管10的布管处理(布管)与后述的图14所示的布管同样地,在预张紧器8被安装于车体上的状态下,将预张紧器8的前端部10a设为最下方位置,并从前端部10a朝上方以直线状延伸设置,使缺口部10c的力传递部处于小齿轮19(即,卷轴)的旋转点中心的大致水平方向。由此,各滚珠12a在内齿轮15上沿着内齿轮15的大致切线方向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传递力。其结果为,各滚珠12a最有效率地将力传递至内齿轮15。
进而,导管10在框架9的基座部9a的大致上端大致以直角弯曲并朝车室外侧以直线状且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并且,在与基座部9a相反的一侧的侧壁9b的端部附近大致以直角弯曲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以直线状且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进而,在基座部9a的车辆前后方向端部附近大致以直角弯曲并朝车室内侧以直线状且相对于水平方向略微朝上地倾斜地延伸设置。因此,导管10被配置成三维地弯曲。接着,压力容器13及气体发生器14在大致基座部9a的上方朝车室内侧略微朝上地配置。
在预张紧器8的外壳主体上形成有具有对滚珠12a进行引导的圆弧状的引导面21a的引导壁21。通过该引导壁21形成对滚珠12a进行引导的引导槽22。内齿轮15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而如图3(a)所示地使内齿轮15的内齿15a与小齿轮19的外齿19a啮合,该引导槽22形成于与上述啮合状态下的内齿轮15的中心同心或大致同心的圆的圆弧上。另外,引导部件11具有圆弧状的引导面11a,该引导面11a与引导面21a大致位于同一个弯曲面上。因此,在引导槽22与导管10的连接部,该引导面11a从导管10朝引导槽22顺畅地引导滚珠12a。
进而,引导壁23和圆弧状的引导壁21的与引导部件1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邻地设置于预张紧器的外壳主体上。该引导壁23形成为与引导壁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弯曲的大致J字形(在图2中将左侧作为下方而进行观察时)。该弯曲的端部被设为能够与最前端的滚珠12a抵接的外壳主体侧的止动件23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止动件)。当该止动件23a与最前端的滚珠12a抵接时,能够利用来自滚珠12a的推压力而使止动件23a的前端朝图2中左侧移动地发生变形。因此,通过止动件23a这样地发生变形,可缓解从滚珠12a施加于止动件23a的冲击。即,止动件23a作为冲击缓解部件而发挥功能。
对这样构成的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该预张紧器8的动作的说明是在乘员佩戴座椅安全带的状态下的说明。
关于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的动作,从在上述紧急时刻进行动作、直至使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卷轴在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上旋转,基本上都与现有的使用多个滚珠的预张紧器的动作相同。
即,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时,如图2所示,内齿轮15处于非动作位置。因此,内齿轮15被保持为其内齿15a不与小齿轮19的外齿19a啮合的状态。另外,最前端的第一滚珠12a被保持为与止动件16的内齿轮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侧缘16a抵接的状态(另外,内齿轮15的旋转方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即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而且,此后的滚珠12a成为依次相邻的滚珠12a之间彼此抵接的状态。此时,气体发生器14不产生气体,滚珠12a基本没有对内齿轮15侧的止动件16进行推压。
在上述的紧急时刻,气体发生器14进行动作而产生气体,通过产生的气体经由未图示的活塞而在滚珠12a上施加较大的推压力。该推压力被传递至第一滚珠12a。于是,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被第一滚珠12a推压,因此剪切销20剪切破坏。由此,内齿轮15借助经由第一滚珠12a施加的推压力而朝图2中的右侧移动,并且逆时针地旋转。接着,如图3(a)所示,内齿轮15的内齿15a与小齿轮19的外齿19a啮合,小齿轮19开始与内齿轮15向相同方向旋转。由此,旋转轴18即卷轴开始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开始卷绕乘员所佩戴的座椅安全带4。接着,第一滚珠12a通过内齿轮15的移动和旋转而进行移动,因此,接下来的第二滚珠12a以后的各滚珠12a由导管10的内周面10d引导而进行移动。
第一滚珠12a收容于止动件16和最初位于该止动件16的内齿轮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杆17之间,并且,接下来的第二滚珠12a和在内齿轮旋转方向上游侧与最前端的杆17相邻的下一个杆17抵接。因此,第二及第三滚珠12a同样地推压下一个杆17。在经由这些第二及第三滚珠12a而对下一个杆17施加的推压力下,内齿轮15及小齿轮19一同进一步逆时针旋转。由此,座椅安全带4进一步卷绕于卷轴。此时,第一滚珠12a对止动件16施加的推压力基本为零。
在最前端的杆17和下一个杆17之间收容有两个第二及第三滚珠12a。接着,第四滚珠12a和在内齿轮旋转方向上游侧与下一个杆17相邻的再下一个杆17抵接。因此,第四及第五滚珠12a同样地推压再一个杆17。在经由这些第四及第五滚珠12a而对再下一个杆17施加的推压力下,内齿轮15及小齿轮19一同进一步逆时针旋转。由此,座椅安全带4进一步卷绕于卷轴。此时,第二及第三滚珠12a对杆17施加的推压力基本为零。
之后,第六滚珠12a以后的滚珠12a同样地依次推压杆17,因此,内齿轮15及小齿轮19一同进一步逆时针旋转。由此,座椅安全带4进一步卷绕于卷轴。
对止动件16及杆17施加的推压力基本为零的滚珠12a在分别收容于止动件16和杆17之间或相邻的杆17之间的状态下被引导槽22引导而随着内齿轮15的旋转进行移动。接着,如图3(a)所示,第一滚珠12a与外壳主体侧的止动件23a抵接。此时,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的内齿轮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侧缘16b不与相向的滚珠12a抵接。
当第一滚珠12a与止动件23a抵接时,如图3(b)所示,止动件23a因第一滚珠12a的推压力而发生变形,内齿轮15进一步逆时针旋转。通过该止动件23a的变形,各滚珠12a的动能被吸收一部分。接着,如图3(b)所示,通过内齿轮15的进一步逆时针旋转,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与相向的滚珠12a抵接,该滚珠12a被夹压于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和与缺口部10c相反的一侧的导管10的内周面10d1之间。
接着,由内齿轮15的旋转力产生的滚珠12a的夹压力(即,止动件16对滚珠12a施加的推压力)因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和导管10的内周面10d1之间的楔形效果而增大,因此,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对滚珠12a施加的抵接力增大。通过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和导管10的内周面10d1之间的间隔朝滚珠12a的移动方向(即,内齿轮15的旋转方向)逐渐变窄来发挥该楔形效果。由此,该滚珠12a无法移动,内齿轮15停止旋转。因此,小齿轮19及卷轴也停止旋转,利用卷轴进行的座椅安全带卷绕结束。通过基于该预张紧器8进行的座椅安全带4的卷绕,可提高座椅安全带4对乘员的限制力。另外,此时的内齿轮15的旋转量和卷轴的旋转量(即,卷轴的座椅安全带卷绕量)的关系可通过适当设定内齿轮15的内齿15a和小齿轮19的外齿19a的齿轮比来确定。
内齿轮15停止旋转,由此,第二滚珠以后的滚珠12a也停止移动。此时,导管10内产生的气体的气体压力成为低压。这样一来,在各滚珠12a停止的状态下,各滚珠12a的位置大部分沿着内齿轮15的外周面,并且,剩余的滚珠12a及活塞位于导管10内。
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的其他动作与现有的使用多个滚珠的预张紧器的动作基本相同。另外,第一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其他动作也与现有的ELR或ALR的动作基本相同。
根据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及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当内齿轮15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了规定量时,设置于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与相向的滚珠12a抵接并进行推压。通过该止动件16与滚珠12a的抵接,能够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特别是,在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中,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和导管10的内周面10d1对滚珠12a的夹压力因楔形效果而增大,因此,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对滚珠12a施加的抵接力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
另外,设置于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直接推压滚珠12a,因此,与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预张紧器的一例相比,不需要利用跨接部等连接部件来连接一对滚珠12a。因此,可以不需要一对滚珠12a的连接结构。由此,止动件16和滚珠12a的止动结构变得简单,并且,不需要将该止动结构形成得较大。其结果为,能够容易地将由止动件16和滚珠12a构成的止动结构配置于外壳主体的受限的空间内,能够抑制预张紧器8的成本增加。
而且,由于不需要利用跨接部等连接部件来连接一对滚珠12a,因此能够使所有的滚珠12a在导管10内顺畅地移动。特别是,在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中,导管10为三维地弯曲的形状的导管,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各滚珠12a在导管10内更加顺畅地移动。而且,由于不需要一对滚珠12a的连接结构,因此,能够简化预张紧器8的制造工序,能够进一步降低预张紧器8的成本。
而且,根据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及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在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之前,第一滚珠12a与设置于外壳主体的止动件23a抵接,各滚珠23a的动能被吸收一部分。由此,可缓解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与滚珠12a抵接时的冲击。因此,能够通过由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推压滚珠12a而更有效地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
而且,根据具备第一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通过止动件16与滚珠12a的抵接,能够有效地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因此,能够通过预张紧器8的动作来提高座椅安全带4对乘员的限制性。
图4(a)及图4(b)分别表示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是与图2及图3(b)同样的图。
在上述的第一例中,预张紧器8具有设置于外壳主体的止动件23a,但是,如图4(a)及图4(b)所示,该第二例的预张紧器8不具有第一例的止动件23a。该第二例的预张紧器8的其他结构与第一例相同。
另外,由于该第二例的预张紧器8不具有止动件23a,因此无法获得第一例的预张紧器8中的止动件23a的作用效果。该第二例的预张紧器8的其他作用效果与第一例相同。
图5(a)及图5(b)分别表示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是与图4(a)及图4(b)同样的图。
在上述的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二例中,在止动件16的内齿轮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侧缘16b和杆17之间设置有可收容一个滚珠12a的一部分的间隔,但是,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三例的预张紧器8在止动件16的内齿轮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侧缘16b侧不具有可收容一个滚珠12a的一部分的间隔。因此,在第三例的预张紧器8中,与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二例的预张紧器8相比,内齿轮15的杆17的个数少一个,为5个。
根据第三例的预张紧器8,由于在止动件16的内齿轮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侧缘16b侧不具有可收容一个滚珠12a的一部分的间隔,因此,与上述的第二例相比,能够将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设置得较长。由此,能够灵活地设定从内齿轮15开始旋转至内齿轮15停止旋转为止的旋转量。因此,能够增大基于预张紧器8进行的座椅安全带张力设定的自由度。
第三例的预张紧器8的其他结构及其他作用效果与上述的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二例相同。
图6(a)及图6(b)分别表示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四例,是与图4(a)及图4(b)同样的图。另外,图7(a)是图6(a)所示的第四例的导管的仰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VIIB-VIIB线的剖视图,图7(c)是沿着图7(b)中的VIIC-VIIC线的剖视图,图7(d)是图6(a)所示的第四例的导管的仰视图,图7(e)是沿着图7(d)中的VIIE-VIIE线的剖视图,图7(f)是沿着图7(e)中的VIIF-VIIF线的剖视图。
关于上述的预张紧器8的实施方式的各例,在上述的各例中,止动件16及所有的杆17的宽度(具体而言,是在内齿轮15的轴向上的宽度)也设为相同或大致相同,并且,这些止动件16及所有的杆17的宽度均设定成小于导管10的缺口部10c的宽度。另外,导管10的缺口部10c的宽度(具体而言,是在与内齿轮15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恒定。因此,止动件16及所有的杆17能够从缺口部10c进入到导管10内。
相对于此,如图7(c)所示,止动件16的宽度L1(cm)设定成大于所有的杆17的宽度L2(cm)。另外,如图6(a)、图6(b)及图7(a)、图7(b)所示,导管10的缺口部10c形成为具有阶梯10c1。此时,如图7(f)所示,阶梯10c1的上方的缺口部10c2的宽度L3(cm)设定成小于止动件16的宽度L1且大于所有的杆17的宽度L2(L2<L3<L1)。而且,如图7(c)所示,阶梯10c1的下方的缺口部10c3的宽度L4(cm)设定成大于止动件16的宽度L1及所有的杆17的宽度L2(L2<L3<L1<L4)。
因此,如图7(c)所示,止动件16能够在位于缺口部10c3时通过缺口部10c3而进入到导管10内。另外,如图7(f)所示,止动件16在位于缺口部10c2时与缺口部10c2的导管侧端缘抵接而不能进入到导管10内。
第四例的预张紧器8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三例相同。
在这样构成的第四例的预张紧器8中,在正常情况下的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时,止动件16被设在图6(a)及图7(b)、图7(c)所示的缺口部10c3的位置。因此,止动件16的一部分进入到导管10内。另外,止动件16的图6(a)所示的位置是与图4(a)所示的止动件16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预张紧器8动作时,与上述的各例同样地,内齿轮15在滚珠12a的推压力下而在图6(a)中逆时针旋转。接着,当内齿轮15旋转规定量时,如图6(b)所示,止动件16的侧缘16b和外周端缘16c的边界部与导管10的缺口部10c2的导管侧端缘抵接。此时,如上所述,止动件16不能进入到导管10内,因此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由此,小齿轮19及卷轴也停止旋转,利用卷轴进行的座椅安全带卷绕动作结束。通过利用该预张紧器8对座椅安全带4进行卷绕,能够提高座椅安全带4对乘员的限制力。
根据第四例的预张紧器8,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与导管10的缺口部10c2抵接而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因此,能够有效且准确地使内齿轮15停止旋转。
第四例的预张紧器8的其他作用效果与上述的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三例相同。另外,止动件16的宽度L1(cm)只要至少仅设定为止动件16的内齿轮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侧缘16b侧部分的一部分的宽度即可,内齿轮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侧缘16a侧部分的宽度也可以设定成例如与杆17的宽度L2相同。
图8表示对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的一部分进行局部剖切的、与图2同样的侧视图。
如图8所示,在该第五例的预张紧器8中,也与上述的各例同样地,导管10的缺口部10c设置于弯曲部10m的内侧的内周面10j侧。另外,与上述各例同样地,所有的滚珠12a的外径设定成略微小于导管10的内径。
与上述的各例同样地,第五例的预张紧器8也具有外壳主体27(在后述的图12中进行图示),该外壳主体27安装于侧壁9b。另外,内齿轮15以能够旋转且在图8中能够向右侧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在外壳主体27内。
如图9所示,导管10的前端部的缺口部10c具有窄幅部10e、宽幅部10f、倾斜幅部10g及缺口部端缘10h。窄幅部10e配置于气体发生器14侧,并且,宽幅部10f配置于滚珠12a开始与内齿轮15的杆17抵接的位置。
如图10所示,与上述的现有例同样地,在力传递部的各滚珠12a开始推压与内齿轮15相对应的杆17的位置,导管10形成为沿着导管10的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10k,并且,在滚珠12a的移动方向前侧,与该直线部10k连接的部分被设为沿着导管10的长度方向弯曲的弯曲部10m。因此,在导管10的弯曲部10m,位于外侧的一侧的内周面10d1(即,与缺口部10c相向的一侧的内周面)具有在弯曲部10m沿着导管10的长度方向弯曲的弯曲内周面10d2和在直线部10k沿着导管10的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内周面10d3。由此,导管10的内周面10d1具有从弯曲部10m的弯曲内周面向直线部10k的直线状内周面过渡的转变部P。从缺口部10c的缺口部端缘10h延伸的假设直线α与导管10的直线部10k的内周面10d1的假设延长线β垂直相交于交点Q,与该交点Q相比,该转变部P更靠近滚珠12a开始推压内齿轮15的杆17的位置侧(与气体发生器14侧相反的一侧)。
如图11所示,当前的第一个(不限定为最初推压内齿轮15的滚珠12a,是指图11所示的三个滚珠12a1、12a2、12a3的最前端的滚珠12a1。第二个及第三个也同样。)滚珠12a1推压内齿轮15的杆17,并且,第二个滚珠12a2推压第一个滚珠12a1,进而,第三个滚珠12a3推压第二个滚珠12a2。另外,此时,第二个滚珠12a2最大程度地向缺口部10c侧移动并离开导管10的内周面10d1
在该状态下,当第二个滚珠12a2要从导管10的曲线部10m沿着直线部10k通过转变部P而向直线部10k的方向移动时,第二个滚珠12a2上作用有来自第一个滚珠12a1的反作用力F1,且作用有来自第三个滚珠12a3的推压力F2。此时,在连接第一个滚珠12a1的中心c1与第二个滚珠12a2的中心c2的直线γ上,反作用力F1作用于第二个滚珠12a2的作用点R。另外,在连接第二个滚珠12a2的中心c2与第三个滚珠12a3的中心c3的直线δ上,推压力F2作用于第二个滚珠12a2的作用点S。而且,直线δ与和第二个滚珠12a2的作用点S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面交叉于第二个滚珠12a2的点T,与该点T相比,反作用力F1的作用点R更靠近缺口部10c侧。另外,直线γ与和第二个滚珠12a2的作用点R侧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面交叉于第二个滚珠12a2的点U,与该点U相比,推压力F2的作用点S更靠近缺口部10c侧。由此,即使第二个滚珠12a2最大程度地离开导管10的内周面10d1,该第二个滚珠12a2也可被第一个及第三个滚珠12a1、12a3朝与缺口部10c相反的一侧的导管10的内周面10d1侧推压。因此,可抑制第二个滚珠12a2在导管10的缺口部10c附近的部位10i发生变形,并且,还可抑制第二个滚珠12a2从缺口部10c弹出。
进而,如图8及图12所示,导管安装部24由具有长边部24a和该长边部24a的上端部大致以直角弯折成的短边部24b的L字状的平板形成。接着,导管10的与缺口部10c相向的一侧安装固定于导管安装部24的长边部24a的一个面上。另外,短边部24b与框架9的侧壁9b抵接而进行设置。在预张紧器8的动作末期,当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推压滚珠12a时,可通过该短边部24b来防止导管安装部24的倒伏。特别是,导管安装部24在其下端部固定于引导部件11,并且,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经由滚珠12a而对导管安装部24进行推压的部位是导管安装部24的上端部,因此,通过将短边部24b设置于长边部24a的上端部侧,可高效地支撑由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产生的推压力。由此,可有效地防止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推压导管安装部24时的导管安装部24的倒伏及变形。即,短边部24b成为在预张紧器8的动作末期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推压滚珠12a时的导管安装部24的补强部。
进而,在导管安装部24的长边部的与固定有导管10的面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上,固定有沿上下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平板状的肋28。在预张紧器8的动作末期,当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推压滚珠12a时,该肋28配置于抵抗该推压力的位置。导管安装部24由该肋28进行补强,因此,可防止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推压滚珠12a时的导管安装部24的变形。另外,在图12中,标号29是卷绕座椅安全带4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卷轴。
在这样构成的该第五例的预张紧器8中,与上述的第一例同样地,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对滚珠12a施加的推压力由导管安装部24进行支撑,即使该推压力增大,导管安装部24也由肋28进行补强,因此,可防止导管安装部24因推压力而发生变形。
根据该第五例的预张紧器8及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从缺口部10c的缺口部端缘10h延伸的假设直线α与导管10的直线部10k的内周面10d1的假设延长线β垂直相交于交点Q,与该交点Q相比,各滚珠12a对与内齿轮15相对应的杆17进行推压的位置处的导管10的直线部10k的内周面10d1和在滚珠12a的移动方向前侧与直线部10k连接的弯曲部10m的内周面10d1的转变部P更靠近滚珠12a开始对内齿轮15的杆17进行推压的位置侧(与气体发生器14侧相反的一侧)。由此,能够防止位于缺口部10c的滚珠12a被该滚珠12a前后的滚珠12a朝缺口部10c侧推压。即,能够抑制滚珠12a在导管10的缺口部10c附近的部位10i发生变形,并且,还能够抑制滚珠12a2从缺口部10c弹出。
因此,能够抑制各滚珠12a的能量损失,能够使各滚珠12a的能量高效地传递至内齿轮15的止动件16及各杆17。其结果为,能够增大预张紧器8的动作量。
另外,在导管安装部24的长边部的与固定有导管10的面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上,肋28设置于抵抗在预张紧器8的动作末期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对滚珠12a施加的推压力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止动件16的外周端缘16c推压滚珠12a时的导管安装部24的变形。
进而,导管10的与缺口部10c相向的侧安装固定于导管安装部24,在该导管安装部24上设置有由短边部24b构成的补强部,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止动件16经由导管10来推压导管安装部24时的导管安装部24的倒伏及变形。
具备该第五例的预张紧器8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其他结构及其他作用效果与第一例相同。
图14(a)是具备本发明的预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第六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主视图,图14(b)是图14(a)的左侧视图,图14(c)是图14(a)的右侧视图,图14(d)是图14(a)的俯视图,图15是对导管的一部分进行剖切来表示第六例的预张紧器的俯视图。
如图14(a)至图14(d)所示,在第六例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中,在预张紧器8安装于车体的状态下,导管10将其前端部10a设在最下方位置,并从该前端部10a朝上方以直线状延伸设置而安装于一个侧壁9b。此时,在导管10的前端部10a设有引导部件11。这些导管10的前端部10a及引导部件11通过螺栓等适当的紧固件而安装于固定在一个侧壁9b上的导管安装部24。
导管10在框架9的一个侧壁9b的大致上端大致以直角弯曲且朝车室外侧呈直线状且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并且,一个侧壁9b的与基座部9a相反一侧的的端部附近大致以直角弯曲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且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而且,在另一个侧壁9c的车辆前后方向端部附近大致以直角弯曲且导管10的基端部10b朝车室内侧呈直线状且相对于水平方向略微朝上倾斜地延伸设置。这样一来,导管10被配置成三维的布管,其设置空间变得紧凑。
如图15所示,由气体发生器14产生的反应气体的气体压力在活塞25的一端侧的受压端面25a受到压力,并且,在活塞25的另一端侧的推压端面25b对滚珠12a进行推压。
进而,在导管10内,在气体发生器14和活塞25之间压缩地设有弹簧26。接着,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状态下,活塞25通过该弹簧26的作用力而被施力,并对滚珠12a进行推压,由此来抑制滚珠12a的晃动。
然而,在该第六例的预张紧器8中,如上述那样,导管10被三维地进行布管,因此,导管10具有与其基端部10b相邻地形成且大致以直角弯曲的弯曲部10n。而且,设置成: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时,活塞25在被弹簧26施力的状态下位于该弯曲部10n内。
活塞25由树脂或金属等形成。如图16(a)至图16(c)所示,活塞25具有分别形成于受压端面25a及推压端面25b上的圆形凹部25c、25d。通过一侧的凹部25c,当受压端面25a上作用有气体压力时,包围凹部25c的外周缘部25e的外周侧面25f能够与导管10的内周面10d的整体紧贴在一起。另外,通过另一侧的凹部25d,当受压端面25a上作用有气体压力而使活塞25推压滚珠12a时,滚珠12a的一部分进入到该凹部25d,由此,包围凹部25d的外周缘部25g侧的外周侧面25f与导管10的内周面10d紧贴在一起。通过活塞25的上述紧贴,可提高活塞25与导管10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在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上,沿着(朝着)活塞25的轴向的截面形状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25h形成于外周侧面25f的整个圆周上。该凹部25h的半径设置成与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的半径相同或大致相同。因此,如图17(a)及图17(b)所示,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的凹部25h追随着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而进行紧贴或大致紧贴。此时,当凹部25h的深度d(从外周侧面25f到凹部25h的底部的长度,在图16(c)中图示)比较深(大)时,如图17(a)所示,活塞25的凹部25h和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在活塞轴向上的紧贴长度设定得较大;另外,当凹部25h的深度d比较浅(小)时,如图17(b)所示,活塞25的凹部25h和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在活塞轴向上的紧贴长度设定得较小。这样一来,活塞25的凹部25h和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的紧贴量能够根据凹部25h的深度d而进行各种设定。另外,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外周侧10q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5和活塞25的凹部25h分离。
接着,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时的活塞25的初始设置状态下,通过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追随着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而进行紧贴或大致紧贴,即使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被设置于导管10的弯曲部10n,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压接于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的压接力也远远小于不具有凹部25h的图18(a)至图18(c)所示的对比例的圆柱的活塞25的压接力。由此,活塞25和导管10之间的滑动阻力也减小。因此,弹簧26的作用力经由活塞25而被有效地传递至滚珠12a,可有效地抑制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状态下的各滚珠12a的晃动。
根据该第六例的预张紧器8及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形成有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25h,因此,在活塞25的初始设置状态下,该凹部25h与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上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紧贴或大致紧贴。特别是,通过将沿着活塞25的轴向弯曲的凹部25h的截面形状的半径设定成与弯曲部10n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的半径相同或大致相同,凹部25h追随着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上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而进行紧贴或大致紧贴。这样一来,通过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追随着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而进行紧贴或大致紧贴,即使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被设置于导管10的弯曲部10n,也能够减小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与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的重叠。因此,与在外周侧面不具有弯曲的凹部的图18(a)至图18(c)所示的圆柱的活塞25相比,能够大幅度减小活塞25的外周侧面25f压接于导管10的弯曲部10n的弯曲的内周侧10p的内周面10d的一部分10d4的压接力,因此,也能够减小活塞25和导管10之间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使弹簧26的作用力经由活塞25滚珠12a高效地传递,能够有效地抑制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状态下的各滚珠12a的晃动。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状态下的各滚珠12a的晃动噪音。
进而,根据具备包括该第六例的预张紧器8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由于能够降低在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状态下的各滚珠12a的晃动噪音,因此,即使将具有多个滚珠12a的预张紧器8设置于车室内,在正常情况下(预张紧器8的非动作时),乘员也能够在车室内舒适地度过。
具备该第六例的预张紧器8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3的其他结构及其他作用效果与第一例相同。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预张紧器不限定于上述的各例,可以对上述的各例进行适当的组合。另外,例如,不一定必须将圆弧状的止动件16设在内齿轮15上,也可以适用于国际公开2010-084687号公报所记载的预张紧器或日本特开2001-163182号公报所记载的预张紧器那样类型的、未设置圆弧状的止动件16的预张紧器。总之,能够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预张紧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座椅安全带装置能够适当地利用于设置在卷绕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上、且使用多个滚珠等多个力传递部件的预张紧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预张紧器,至少具备:导管;多个力传递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管内,并且,传递用于使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气体发生器,在紧急时刻产生气体;内齿轮,设置成至少能够旋转,并且,在内周上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上具有多个被推压部;及小齿轮,设置于卷轴侧部件,并且,具有与所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所述卷轴旋转;在紧急时刻,所述预张紧器通过由所述力传递部件推压所述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而使所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
所述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轮具有止动件,当所述内齿轮在所述力传递部件的推压下进行旋转并旋转了规定量时,该止动件与所述力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抵接而使所述内齿轮停止旋转。
2.一种预张紧器,具备:导管;多个力传递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管内,并且,传递用于使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气体发生器,在紧急时刻产生气体;内齿轮,设置成至少能够旋转,并且,在内周上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上具有多个被推压部;及小齿轮,设置于卷轴侧部件,并且,具有与所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所述卷轴旋转;在紧急时刻,所述预张紧器通过由所述力传递部件推压所述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而使所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
所述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轮具有止动件,当所述内齿轮在所述力传递部件的推压下进行旋转并旋转了规定量时,该止动件与所述导管抵接而使所述内齿轮停止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所述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能够进入的缺口部,
所述导管的与所述缺口部相向的一侧安装于导管安装部,
在所述导管安装部上设有补强部,当所述内齿轮旋转规定量且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力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导管抵接而使所述内齿轮停止旋转时,该补强部对所述导管安装部进行补强。
4.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壳主体,
具有第二止动件,该第二止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并且,在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力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导管抵接前与最前端的所述力传递部件抵接而发生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传递部件为滚珠。
6.一种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座椅安全带、卷绕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卷轴及在紧急时刻使所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预张紧器,
所述预张紧器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张紧器。
7.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卷绕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于座椅安全带的锁舌;及设置于车体、且能够扣合或分离地与所述锁舌扣合的带扣,
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是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Claims (6)

1.一种预张紧器,至少具备:导管;多个力传递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管内,并且,传递用于使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气体发生器,在紧急时刻产生气体;内齿轮,设置成至少能够旋转,并且,在内周上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上具有多个被推压部;及小齿轮,设置于卷轴侧部件,并且,具有与所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所述卷轴旋转;在紧急时刻,所述预张紧器通过由所述力传递部件推压所述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而使所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
所述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轮具有止动件,当所述内齿轮在所述力传递部件的推压下进行旋转并旋转了规定量时,该止动件与所述力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抵接而使所述内齿轮停止旋转。
2.一种预张紧器,具备:导管;多个力传递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管内,并且,传递用于使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力;气体发生器,在紧急时刻产生气体;内齿轮,设置成至少能够旋转,并且,在内周上具有多个内齿且在外周上具有多个被推压部;及小齿轮,设置于卷轴侧部件,并且,具有与所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使所述卷轴旋转;在紧急时刻,所述预张紧器通过由所述力传递部件推压所述内齿轮的被推压部而使所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
所述预张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轮具有止动件,当所述内齿轮在所述力传递部件的推压下进行旋转并旋转了规定量时,该止动件与所述导管抵接而使所述内齿轮停止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壳主体,
具有第二止动件,该第二止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并且,在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力传递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导管抵接前与最前端的所述力传递部件抵接而发生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传递部件为滚珠。
5.一种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座椅安全带、卷绕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卷轴及在紧急时刻使所述卷轴朝座椅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的预张紧器,
所述预张紧器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张紧器。
6.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卷绕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于座椅安全带的锁舌;及设置于车体、且能够扣合或分离地与所述锁舌扣合的带扣,
所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是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CN201080059208.0A 2009-12-25 2010-12-24 预张紧器、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5367 2009-12-25
JP2009295367 2009-12-25
PCT/JP2010/007512 WO2011077749A1 (ja) 2009-12-25 2010-12-24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2291A true CN102712291A (zh) 2012-10-03
CN102712291B CN102712291B (zh) 2015-05-20

Family

ID=44195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920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291B (zh) 2009-12-25 2010-12-24 预张紧器、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20950B2 (zh)
EP (1) EP2517934B1 (zh)
JP (1) JP5435823B2 (zh)
CN (1) CN102712291B (zh)
WO (1) WO201107774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3559A (zh) * 2013-05-08 2013-07-24 黄绍勇 一种预紧汽车安全带
CN103832395A (zh) * 2014-02-27 2014-06-04 上海和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管及卷收器、安全装置
CN104074941A (zh) * 2013-03-25 2014-10-01 Ims传动装置有限公司 安全带张紧驱动装置
CN107719300A (zh) * 2016-08-10 2018-02-23 高田株式会社 预张紧器、卷收器及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10481494A (zh) * 2019-07-17 2019-11-22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式防止明火出现的卷收器
CN110997424A (zh) * 2017-08-03 2020-04-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收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1451B4 (de) 2009-10-30 2018-01-1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traff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US9114780B2 (en) 2009-10-30 2015-08-2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etensioner device for a seat belt
JP5435823B2 (ja) * 2009-12-25 2014-03-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10018512A1 (de) * 2010-04-27 2011-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traff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JP5637763B2 (ja) * 2010-08-06 2014-12-1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テンショナの組立方法
JP5653739B2 (ja) * 2010-12-13 2015-01-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11086667B4 (de) * 2011-11-18 2019-01-31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Strafferantrieb
JP6063329B2 (ja) * 2013-04-03 2017-01-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プリテンショナ機構
JP6389394B2 (ja) 2014-08-07 2018-09-12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421003B2 (ja) * 2014-09-22 2018-11-07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576683B2 (ja) * 2015-05-18 2019-09-18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629038B2 (ja) * 2015-10-21 2020-01-15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4919524B (zh) * 2022-06-30 2023-06-1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头部包裹式安全装置
CN114889549B (zh) * 2022-06-30 2023-04-11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碰撞应急保护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4558A (ja) * 1998-03-06 1999-11-16 Tokai Rika Co Ltd ギヤ機構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1070061A (zh) * 2006-05-10 2007-11-14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
DE102006047669A1 (de) * 2006-10-09 2008-04-10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traff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5920A (ja) * 1999-02-02 2000-08-15 Takata Corp プリテンショナ
GB2379424B (en) * 1999-02-26 2003-07-09 Takata Corp Pre-tensioner
JP2000309250A (ja) * 1999-04-26 2000-11-07 Takata Corp プリテンショナ
JP2001163182A (ja) 1999-12-13 2001-06-19 Takata Corp プリテンショナ
JP4514271B2 (ja) 2000-02-23 2010-07-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DE10356206B4 (de) 2003-12-02 2006-11-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Straffer-Kombination
JP3822875B2 (ja) * 2004-01-13 2006-09-20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のガスジェネレータ取付け構造及び取付け方法
WO2005080150A1 (de) 2004-02-17 2005-09-0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Rotationsstraffer mit antriebsstopp
DE102006031369A1 (de) 2006-04-03 2007-10-04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traff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DE102006045198A1 (de) * 2006-09-25 2008-04-03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aufroll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US7878439B2 (en) * 2008-10-07 2011-02-01 Autoliv Asp, Inc. Retractor with pretensioner for auxiliary load limitation
US8616484B2 (en) 2009-01-20 2013-12-3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eatbelt retractor
JP5435823B2 (ja) * 2009-12-25 2014-03-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653739B2 (ja) * 2010-12-13 2015-01-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591736B2 (ja) * 2011-02-21 2014-09-1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4558A (ja) * 1998-03-06 1999-11-16 Tokai Rika Co Ltd ギヤ機構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1070061A (zh) * 2006-05-10 2007-11-14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
DE102006047669A1 (de) * 2006-10-09 2008-04-10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traff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4941A (zh) * 2013-03-25 2014-10-01 Ims传动装置有限公司 安全带张紧驱动装置
CN104074941B (zh) * 2013-03-25 2016-09-07 Ims传动装置有限公司 安全带张紧驱动装置
CN103213559A (zh) * 2013-05-08 2013-07-24 黄绍勇 一种预紧汽车安全带
CN103832395A (zh) * 2014-02-27 2014-06-04 上海和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管及卷收器、安全装置
CN107719300A (zh) * 2016-08-10 2018-02-23 高田株式会社 预张紧器、卷收器及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10997424A (zh) * 2017-08-03 2020-04-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收卷装置
CN110481494A (zh) * 2019-07-17 2019-11-22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式防止明火出现的卷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77749A1 (ja) 2011-06-30
JP5435823B2 (ja) 2014-03-05
EP2517934A1 (en) 2012-10-31
US8720950B2 (en) 2014-05-13
EP2517934B1 (en) 2017-02-08
CN102712291B (zh) 2015-05-20
EP2517934A4 (en) 2013-05-22
JPWO2011077749A1 (ja) 2013-05-02
US20120256407A1 (en)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2291A (zh) 预张紧器、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02555981B (zh) 预紧器、具有其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具有其的安全带装置
CN101070061B (zh) 安全带卷收器
CN101638082A (zh) 预张紧装置、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装置
EP2514642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2371967B (zh) 预张紧器及其组装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
CN1919661B (zh) 带状物卷绕装置
US10300883B2 (en) Pretensioner,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device
CN101254777B (zh) 带卷收器
JP5317946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1108608A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CN102271974B (zh) 安全带卷收器
EP2335986A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615148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1565031A (zh) 座椅安全带张紧器
CN103442977A (zh) 齿轮传动装置及变速器系统
CN103562019A (zh) 安全带收缩器
CN101096200A (zh) 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具有高可靠性的预紧装置
CN101096199A (zh) 一种预紧式安全带的高效预紧器
CN101274617B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CN108146576A (zh) 自行车变速器的控制拉索的促动装置
JP5242444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1274616A (zh) 安全带卷收器以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CN101486339A (zh) 预紧式汽车安全带卷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