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5991B - 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15991B CN102615991B CN201210011891.1A CN201210011891A CN102615991B CN 102615991 B CN102615991 B CN 102615991B CN 201210011891 A CN201210011891 A CN 201210011891A CN 102615991 B CN102615991 B CN 1026159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roller
- belt
- contact
- belt convey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记录设备包括:输送机构,包括在多个辊上环绕的无端皮带,辊彼此间隔且包括至少一个张力辊和至少一个驱动辊,皮带的表面包括由两个辊限定的第一区域和由两个辊限定且不与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二区域,输送机构输送第一区域上的记录介质;记录头,与第一区域对置;清洁机构,包括能与第二区域接触以采取接触或间隔状态的第一清洁构件;控制器,在记录模式下驱动驱动辊使第一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在张力辊的下游侧和驱动辊的上游侧使第二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在驱动辊的下游侧和张力辊的上游侧,在时间上不与记录模式重叠的清洁模式下使第一清洁构件处于接触状态且驱动驱动辊使第二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在张力辊的下游侧和驱动辊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161477)公开了一种记录设备,该设备包括在驱动辊、张力辊和从动辊上环绕的可旋转无端皮带。在该记录设备中,记录头被设置成与由驱动辊和从动辊限定的第一区域(在皮带上)对置。用于清洁皮带的表面的清洁构件被设置成与由驱动辊和张力辊限定的第二区域(在皮带上)接触。当驱动辊被旋转时,皮带行进或被旋转使得皮带的第一区域上的一部分被移动到在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张力辊的下游侧且驱动辊的上游侧的位置,且使得皮带的第二区域上的一部分被移动到在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驱动辊的下游侧和张力辊的上游侧的位置。
发明内容
在该记录设备中,将由清洁机构接触的第二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驱动辊的下游侧且位于张力辊的上游侧。这里,清洁构件对行进皮带提供阻力。因而,通过驱动辊旋转的皮带被清洁构件赋予阻力,从而在皮带的处于驱动辊和清洁构件之间的部分发生松驰。结果,皮带和驱动辊可部分地彼此脱离,使得皮带相对于驱动辊滑动。皮带的该滑动降低皮带的行进精度,使得清洁构件和皮带之间不能稳定地接触。因而,可能降低在通过清洁构件清洁皮带中的清洁性能。
同时,如果清洁构件与第一区域接触,通过驱动辊旋转的皮带的确定部分通过张力辊以到达清洁构件。因而,即使当由于清洁构件的阻力在皮带的处于驱动辊和清洁构件之间的部分将要发生松驰时,张力辊对皮带施加张力。这使得皮带难以松驰,较小地引起皮带滑动。因而,如果清洁构件被设置在第一区域处,能够防止在通过清洁构件清洁皮带中清洁性能下降。
然而,在该记录设备中,在记录过程中,记录头被设置在与位于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驱动辊的上游侧的第一区域对置的位置。因而,在记录过程中,在位于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驱动辊的上游侧的区域中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清洁构件。如果清洁构件被附加地设置在清洁构件能够与第一区域接触的位置,记录设备的尺寸被制造得较大。由于第一区域是较不容易发生松驰的区域,记录头被优选设置成与第一区域对置,以便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已考虑上述情形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设备增加尺寸且当皮带被清洁时防止驱动辊和皮带之间滑动的记录设备。
上面指出的目的可以根据本发明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设备,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在多个辊上环绕的无端皮带,所述多个辊被布置成彼此间隔且包括至少一个张力辊和至少一个驱动辊,所述无端皮带具有表面,所述表面包括:(i)由所述多个辊中的两个辊限定的第一区域和(ii)由所述多个辊中的两个辊限定且不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二区域,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输送所述第一区域上支撑的记录介质;记录头,所述记录头与所述第一区域对置且被构造成将液体喷射到所述第一区域上支撑的记录介质上以记录图像;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一清洁构件,所述第一清洁构件能与所述第二区域接触以选择性地采取所述第一清洁构件被保持与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的接触状态和所述第一清洁构件与所述第二区域间隔开的间隔状态;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清洁机构,其中,在所述记录头记录图像的记录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驱动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至少一个的上游侧,且使得所述第二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至少一个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张力辊的上游侧,其中在时间上不与所述记录模式重叠且所述第一清洁构件清洁所述皮带的清洁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处于接触状态且驱动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皮带行进方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至少一个的上游侧。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记录设备中,在清洁模式下,第二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至少一个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驱动辊的上游侧。因而,被驱动辊旋转的皮带的确定部分通过张力辊以到达第一清洁构件。因而,即使当在驱动辊和第一清洁构件之间将要发生松驰时,通过张力辊施加的张力使皮带难以松驰。因而,较小地在驱动辊和皮带之间产生滑动,使得在清洁模式下第一清洁构件能够以相对高的清洁性能清洁皮带。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下不通过所述记录头执行所述图像记录。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快速执行清洁操作。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所述皮带具有保持与所述多个辊接触的表面,所述表面包括:作为与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接触的区域的接触区域;作为不与所述多个辊中的任一个辊接触的区域的非接触区域;和每一个是所述接触区域和所述非接触区域之间的边界的多个接触边界。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非接触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皮带上且在限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应两个辊的所述多个接触边界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部分不包括所述接触区域。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所述皮带具有保持与所述多个辊接触的表面,所述表面包括:作为与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接触的区域的接触区域;作为不与所述多个辊中的任一个辊接触的区域的非接触区域;和每一个是所述接触区域和所述非接触区域之间的边界的多个接触边界。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非接触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皮带上且在限定所述第二区域的相应两个辊的所述多个接触边界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部分不包括所述接触区域。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所述多个辊包括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一个驱动辊。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模式下使所述一个驱动辊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且在所述清洁模式下使所述一个驱动辊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清洁模式下驱动辊在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使得能够通过第一清洁构件在没有任何滑动的状态下清洁皮带。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所述多个辊由一个驱动辊和一个张力辊构成。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第一清洁构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在没有任何滑动的状态下清洁皮带。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所述多个辊包括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两个驱动辊。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模式下驱动所述两个驱动辊中的一个驱动辊,且在所述清洁模式下驱动所述两个驱动辊中的另一个驱动辊。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清洁模式下,控制器驱动两个驱动辊中的另一个驱动辊,使得能够通过第一清洁构件在没有任何滑动的状态下清洁皮带。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在所述记录模式下和所述清洁模式下所述两个驱动辊在同一方向上旋转。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容易控制两个驱动辊。
在所述记录设备中,所述接触状态包括(i)第一挤压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挤压力是第一挤压力,和(ii)第二挤压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挤压力是比所述第一挤压力小的第二挤压力。在所述清洁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清洁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清洁构件采取所述第一挤压状态。在所述记录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清洁机构,使得在所述记录头执行图像记录的同时所述第一清洁构件清洁所述皮带且使得所述第一清洁构件采取所述第二挤压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控制器被构造成在记录模式下控制所述清洁机构使得第一清洁构件以比第一挤压力小的第二挤压力清洁皮带,同时记录头执行图像记录。因而,使得第一清洁构件和皮带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得皮带相对于驱动辊难以滑动。因此,能够清洁皮带同时保持通过记录头的记录的图像良好质量。
所述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清洁构件,所述第二清洁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模式下以比处于所述接触状态的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挤压力小的挤压力清洁所述皮带。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即使在记录模式下通过第二清洁构件清洁皮带时,因为第二清洁构件和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小,较小地引起皮带相对于驱动辊的滑动。因此能够清洁皮带同时保持通过记录头记录的图像良好质量。
附图说明
当与附图结合考虑时,通过阅读以下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势和技术及工业意义,在附图中:
图1是一般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一般示出图1中所示的输送机构的平面图;
图3是一般示出图1中所示的维护单元的透视图;
图4A是一般示出输送机构和维护单元的侧视图,图4B是示出维护单元的部分放大图;
图5是示出打印机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6是示出由打印机的控制器执行的记录模式和清洁模式的流程图;
图7是一般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机构和维护单元的侧视图,图7B是示出维护单元的部分放大图;和
图8是一般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机构和维护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和2说明作为应用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整体构造。
打印机1包括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a。片材排出部31被设置在壳体1a的顶板的上部。壳体1a的内部空间被从其上部按顺序划分成空间A、B和C。在空间A、B中形成与片材排出部31连续的片材输送路径。在空间C中容纳四个盒39。四个盒39的每一个能够存储将被供应到四个喷墨头10的对应一个喷墨头的墨,即每个盒39起用于对应喷墨头10的供墨源的作用。
在空间A中,布置四个头10、输送机构21、维护单元61、引导单元等。四个头10分别喷射相应四种颜色、也就是品红、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墨。输送机构21在输送方向(在图1中从左侧朝右侧的方向)上输送或馈送例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引导单元用于引导片材P。在该空间A中设置控制器1p,该控制器1p被构造成控制打印机1的部件的操作以控制打印机1的整体操作。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1在当从打印机1已接收到从外部装置提供的记录命令(例如包含图像数据的记录信号等)的时间点延续到当基于记录命令的记录操作(注意记录操作包括例如片材P的输送操作和与输送操作同步的喷墨操作)完成的时间点期间处于记录模式。在记录模式下,控制器1p控制打印机1的部件以执行片材P的输送操作、与输送操作同步的喷墨操作等。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模式下执行用于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的第二擦拭操作(将在下面描述)。即在记录模式下,执行记录操作同时执行输送皮带8的表面8a清洁。此外,在从由打印机1接收到擦拭命令到基于擦拭命令的擦拭操作完成期间,打印机1处于清洁模式。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清洁模式下执行用于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的第一擦拭操作(将在下面描述)。应该注意,在清洁模式下不执行记录操作。应该注意,在该第一实施例和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记录模式与清洁模式在时间上不一致,即打印机1不同时处于记录模式和清洁模式。
输送机构21包括:(a)布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皮带辊6、7;(b)在辊(6、7)上环绕或绕辊(6、7)缠绕的无端输送皮带8;(c)设置在输送皮带8的外部的夹压辊4和剥离板5;(d)设置在输送皮带8内部的吸附(吸引)压盘22等。此外,输送机构21包括输送马达121(见图5)和用于将输送马达121的旋转动力传递到皮带辊7的示未出的多个轮齿。这里,副扫描方向是与片材P被输送机构21输送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主扫描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且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
皮带辊7是通过由控制器1p控制的输送马达121而旋转以使输送皮带8旋转或行进的驱动辊。皮带辊7能够正转和反转旋转。当在皮带辊7的正转方向上旋转时,皮带辊7以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记录模式下,皮带辊7在正转方向(作为一个方向的例子)上旋转,在清洁模式下,皮带辊7在反转方向(作为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一个例子)上旋转。当皮带辊7被旋转时,输送皮带8在与皮带辊7被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行进。
皮带辊6是随着输送皮带8的行进或旋转而旋转同时对输送皮带8施加张力的张力辊。皮带辊6被未示出的推压机构在与副扫描方向平行且离开皮带辊7的方向上推压。结果,张力被施加到输送带8。
输送皮带8由例如聚酰亚胺和氟碳树脂形成,且具有约108至1014Ωcm(欧姆-厘米)之间的体积电阻率且具有柔性。然而,任何材料可被用于输送皮带8,只要输送皮带8具有与以上体积电阻率和柔性相似的体积电阻率和柔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吸附压盘22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板状基体构件(材料)32;粘合到基体构件32的上表面32a的两个电极33、34;粘合到上表面32a以便覆盖电极33、34的整个区域的保护膜23。吸附压盘22被设置成与头10面对,该输送皮带8置于吸附压盘和头之间。吸附压盘22从输送皮带8的内部支撑输送皮带8上的第一区域15。
输送皮带8的第一区域15是每个由两个皮带辊6、7限制的两个区域(第一区域15和第二区域16)中的上面的一个区域。这两个区域15、16位于输送皮带8上、处于在竖直方向上延伸通过相应皮带辊6、7的中心的假想直线K1、K2(见图4A)之间,且这两个区域15、16被布置成彼此平行。换言之,假定输送皮带8的与皮带辊6、7中的任一个辊接触的区域是接触区域、输送皮带8的不与皮带辊6、7中的任一个辊接触的区域是非接触区域、输送皮带8上的处于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之间的边界是接触边界(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皮带8的每个与图4A中的假想直线K1、K2中的对应的一条直线相交的区域对应于接触边界),两个区域15、16中的每一个是输送皮带8上的位于相应皮带辊6、7的接触边界之间且不包括任何接触区域的非接触区域。第一区域15是两个非接触区域中的上面的一个非接触区域,第二区域16是两个接触区域中的下面的一个非接触区域。此外,第一区域15位于输送皮带8上的比第二区域16更靠近头10的区域,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与相应头10的喷射表面10a面对。此外,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是用于支撑片材P的表面且与喷射表面10a对置以便彼此平行。在输送皮带8通过皮带辊7的正转旋转在行进方向(正转行进方向)(具体地,在输送皮带8的第一区域15位于其上的上环部通过皮带辊7的正转旋转而行进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15位于皮带辊16(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此外,在输送皮带8通过皮带辊7的正转旋转行进的行进方向(具体地,在输送皮带8的第二区域16位于其上的下环部通过皮带辊7的正转旋转而行进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16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6的上游侧。另一方面,在输送皮带8通过皮带辊7的反转旋转而行进的行进方向(反转行进方向)(具体的,在输送皮带8的第二区域16位于其上的下环部通过皮带辊7的反转旋转而行进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16位于皮带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的上游侧。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皮带8的上非接触区域的整个区域是第一区域15,输送皮带8的下非接触区域的整个区域是第二区域16,但是输送皮带8的上非接触区域的一部分可以是第一区域15,输送皮带8的下非接触区域的一部分可以是第二区域16。此外,词语“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15位于皮带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的上游侧”意味着皮带辊6在辊中是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在第一区域15的下游侧位于最靠近第一区域15的位置的最靠近位置皮带辊,皮带辊7在辊中是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在第一区域15的上游侧位于最靠近第一区域15的位置的最靠近位置皮带辊。同样,词语“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16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6的上游侧”意味着皮带辊7在辊中是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在第二区域16的下游侧位于最靠近第二区域16的位置的最靠近位置皮带辊,皮带辊6在辊中是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在第二区域16的上游侧位于最靠近第二区域16的位置的最靠近位置皮带辊。
电极33包括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伸长部33a。电极34包括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伸长部34a。电极33、34中的每一个具有梳子形状使得这些伸长部33a、34a在主扫描方向上依次交替地布置。此外,电极33、34被连接到设置在壳体1a中的电源36(见图5)。应该注意电源36被控制器1p控制。吸附压盘22和电源36构成用于吸附或吸引片材P以支撑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的吸附部。
保护膜23由例如聚酰亚胺和氟碳树脂形成且具有约在108至1014Ωcm之间的体积电阻率。然而,任何材料可被用于保护膜23,只要保护膜23具有与以上体积电阻率相似的体积电阻率。
夹压辊4被设置在吸附压盘22的上游端,处于与相应电极33、34的伸长部33a、43a面对的位置。夹压辊4将从片材供应单元1b供应的片材P挤压到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上。该夹压辊4是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辊。
在记录模式下,皮带辊7通过控制器1p正转旋转,这使得输送皮带8行进,使得输送皮带8的位于第一区域15处的一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皮带辊6和夹压辊4也随着输送皮带8的行进而行进。在这些操作中,通过控制器1p的控制,不同电势被分别施加到电极33、34。例如,正或负电势被施加到电极33,地电势被施加到电极34。应该注意,当片材P被输送皮带8输送时,例如1kV的电势被施加到电极33。
由于夹压辊4具有导电性,当电势已被施加到两个电极33、34时,在与夹压辊4对置的区域处电流依次流动经过电极33(伸长部33a)、保护膜23、输送皮带8、片材P和夹压辊4,且然后依次流动经过夹压辊4、片材P、输送皮带8、保护膜23和电极34(伸长部34a)。然后在输送皮带8的与片材P面对的区域产生正或负电荷,且在输送皮带8的与片材P面对的表面处感应极性与产生的电荷的极性不同的电荷。结果,通过电荷的彼此吸引,产生将片材P吸附或吸引到输送皮带8的吸附(吸引)力。应该注意通过电压施加到两个电极33、34产生的电流也产生将输送皮带8吸附到吸附压盘22的吸附力。
另一方面,在不与夹压辊4对置的区域,电流流动经过电极33(伸长部33a)、保护膜23、输送皮带8和片材P,然后流动经过片材P、输送皮带8、保护膜23和电极34(伸长部34a)。由于此时与夹压辊4相比片材P的电阻值极大,该整个路径的电阻值比包括夹压辊4的路径的电阻值大。因而,即使在相同电势被施加到电极33、34的情况下,包括夹压辊4的路径的电流值较大。此外,施加在输送皮带8和片材P之间的区域上的“约翰逊-拉贝克力”、即由吸附压盘22产生的吸附力随着流经该区域的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电流值较大时,在与夹压辊4对置的区域的吸附力变得比在其它区域的吸附力大。
因而,由片材供应单元1b供应的片材P首先被吸附到表面8a的吸附力变得相当大的区域(即与夹压辊4对置的区域)处。然后片材P在被吸附到其它区域(不与夹压辊4对置的区域)的同时被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在该操作中,当在被吸附到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上的同时被输送的片材P依次通过四个喷墨头10正下方的位置(即与喷射面10a面对的区域)时,控制器1p控制头10以将相应颜色的墨喷射到片材P上。结果,在片材P上形成希望颜色的图像。剥离板5被设置成与皮带辊7面对且被构造成将片材P从输送皮带8剥离以将片材P朝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引导。
维护单元61被设置在靠近输送机构21的下端且与输送皮带8的第二区域16对置的位置。用于从输送皮带8的内部支撑第二区域16的压盘11被设置在输送皮带8内部且以输送皮带8置于压盘11和擦拭器41之间的状态与擦拭器41相对的位置。当擦拭器41去除异物时,压盘11防止输送皮带8由于擦拭器41的挤压力而变形,保证高擦拭性能。将在下文中参考图3、图4A和图4B更详细地描述维护单元61的构造。
头10的每一个是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伸长的通常长方体形状的行式头。每个头10具有作为喷射面10a的下表面,该喷射面10a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个喷射开口。当进行图像记录(图像形成)时,每个头10从相应喷射面10a喷射四种颜色、即黑色、品红、青色和黄色中的相应一种颜色的墨。头10经由头保持器3由壳体1a支撑以便在副扫描方向上以预定间距布置。头保持器3保持头10,使得喷射面10a面对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以便提供适于在表面8a和喷射面10a之间记录的特定空间。
引导单元包括分别布置在输送机构21的相反侧的上游引导部和下游引导部。上游引导部包括两个引导件27a、27b和一对输送辊26,且连接于输送机构21和将在下面描述的片材供应单元1b之间。下游引导部包括两个引导件29a、29b和两对输送辊28,且连接于输送机构21和片材排出部31之间。
在空间B中,片材供应单元1b被设置成可联接到壳体1a和可从壳体1a拆卸。片材供应单元1b包括片材供应盘24和片材供应辊25。片材供应盘24具有开口朝上的箱状形状且容纳不同尺寸的多张片材P。片材供应辊25将容纳在片材供应盘24中的片材P的最上面的一张供应到上游引导部。
如上所述,在空间A、B中形成从片材供应单元1b经由输送机构21延伸到片材排出部31的片材输送路径。控制器1p基于从外部装置接收的记录命令驱动多个马达,例如用于片材供应辊25的片材供应马达125(见图5)、用于每个引导部的输送辊的输送马达127(见图5)、输送马达121(见图5)等。从片材供应盘24供应的片材P被输送辊26馈送或输送到输送机构21。在该输送中,控制器1p控制电源36以将在输送皮带8上输送的片材P吸附到表面8a。当片材P通过头10正下方的位置时,头10依次喷射相应四种颜色的墨以在片材P上形成彩色图像。应该注意基于从片材传感器20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喷墨操作。然后片材P被剥离板5剥离且被输送辊28向上输送。然后片材P经过开口30被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上。
在空间C中,盒单元1c被设置成可联接到壳体1a和可从壳体1a拆卸。盒单元1c包括盘35和容纳于盘35中成行布置的四个盒39。盒39的每一个存储对应颜色的墨。每个盒39经由未示出的管将墨供应到对应的头10。
接下来将参考图3、图4A和图4B说明维护单元61(作为清洁机构的一个例子)的构造。如图3所示,维护单元61包括擦拭器41(作为第一清洁构件的一个例子)和擦拭器清洁器45。擦拭器41是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擦拭器41被用于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和第二擦拭操作。擦拭器41被设置成被移动以与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接触和脱离。擦拭器41的基端(下端)被固定到轴42的外周面。轴42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且被框架63支撑以便与擦拭器41一起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可旋转。框架63被固定到壳体1a(见图1)。
如图3所示,维护单元61包括作为用于使轴42旋转的部件的齿轮43a、齿轮43b和蜗杆齿轮43c。齿轮43a被固定到马达41M的输出轴,齿轮43b与齿轮43a啮合,蜗杆齿轮43c随着齿轮43b的旋转而旋转。轴42的一端设有与蜗杆齿轮43c的外周面啮合的蜗轮42g。马达41M的驱动使齿轮43a、43b、43c旋转,从而使蜗轮42g旋转。结果,轴42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从而改变擦拭器4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倾斜角度)。
擦拭器41的倾斜角度被控制器1p控制,使得在第一和第二擦拭操作中擦拭器41的远端部与输送皮带8的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接触同时弯曲,且使得在第一和第二擦拭操作之外的时间擦拭器41的远端与表面8a间隔开。即维护单元61被构造成使得擦拭器41能够相对于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选择性地处于接触状态和间隔状态。
在清洁模式下执行的第一擦拭操作中,控制器1p控制擦拭器41使得如图4B中的实线所示,擦拭器41的倾斜角度(即擦拭器41相对于与表面8a平行的水平面的角度)成为角度θ1。擦拭器41的状态是第一挤压状态,其中由擦拭器41施加到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上的挤压力是第一挤压力。这里,挤压力是每单位面积的压力且由以下等式示:
每单位面积的压力=Q/S:
Q=施加到表面8a上的被擦拭器41接触的区域的力;和
S=表面8a上被擦拭器41接触的区域的面积(大小)
S=l*d:
l=在表面8a上被擦拭器41接触的区域处输送皮带8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即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皮带8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和
d=在表面8a上被擦拭器41接触的区域处输送皮带8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即擦拭器41的远端的变形部分的长度)
另一方面,在记录模式下执行的第二擦拭操作中,控制器1p控制擦拭器41使得如图4B的两点链线所示,擦拭器41的倾斜角度成为比角度θ1大的钝角θ2。擦拭器41的该状态是第二挤压状态,其中作用到擦拭器41的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上的挤压力是比第一挤压力小的第二挤压力。第二挤压力被设定为使得当输送皮带8通过皮带辊7的正转旋转而旋转或行进时擦拭器41和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之间的摩擦力比皮带辊7和输送皮带8之间的摩擦力小。
如上所述,擦拭器41的远端保持与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接触的接触状态包括彼此不同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擦拭操作对应的两个挤压状态,并且在第一挤压状态下由擦拭器41施加到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上的挤压力(第一挤压力)大于在第二挤压状态下由擦拭器41施加到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上的挤压力(第二挤压力)。因而,在第一擦拭操作中在用于从表面8a去除异物的擦拭中的擦拭性能(清洁性能)比在第二擦拭操作中的高。然而,即使在第二擦拭操作中,通过擦拭器41和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的接触,相对于表面8a产生某一程度的挤压力,使得能够从表面8a擦拭例如墨的异物。此外,由于第二擦拭操作中由擦拭器41施加在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上的挤压力比第一擦拭操作中的小,在第二擦拭操作中擦拭器41和表面8a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小。因而,即使当在片材P上执行记录操作时,输送皮带8变得难以松驰,较小地引起输送皮带8相对于皮带辊7的滑动。这使得能够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同时保持片材P被输送皮带8输送的良好精度。
擦拭器的倾斜角度被控制器1p控制,使得在除了将在下面描述的擦拭器清洁之外的时间,擦拭器41的远端与擦拭器清洁器45间隔开。
此外,擦拭器41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略长于输送皮带8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擦拭器41被设置成在输送皮带8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即,擦拭器41被设置成使得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与输送皮带8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重合,且使得在平面图中擦拭器41从输送皮带8的其宽度方向上的相反端伸出。因而,在擦拭操作中,擦拭器41的远端与输送皮带8的整个宽度接触。
擦拭器清洁器45被用于擦拭器清洁且由例如诸如海绵的吸收材料形成。擦拭器清洁器45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且由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46支撑。轴46由框架63支撑以便与擦拭器清洁器45一起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可旋转。
维护单元61包括作为使轴46旋转的部件的皮带轮47、皮带轮46p和皮带48。皮带轮47被固定到马达45M的输出轴,皮带轮46p被固定到轴46的一端,且皮带48绕皮带轮46p和皮带轮47缠绕。当皮带轮47随着马达45M的驱动而旋转时,皮带48被旋转或循环,使得皮带轮46p旋转。结果,轴46和擦拭器清洁器45一起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在打印机1中,清洁辊12(作为第二清洁构件的一个例子)被设置成使得输送皮带8置于清洁辊12和皮带辊6之间。清洁辊12的表面层由例如诸如海绵的吸收材料形成。清洁辊12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可旋转且被皮带辊6的轴支撑,使得清洁辊12的中心和皮带辊6的中心总是彼此重合,且使得清洁辊12的表面12a总是被保持与输送皮带8的表面8a接触。清洁辊12通过输送皮带8的旋转或行进而旋转。
此外,清洁辊12被设置成使得施加在输送皮带8上的挤压力小于第二挤压力。即清洁辊12被设置成使得表面12a被保持与输送皮带8的表面8a接触以便难以凹陷或弯曲。结果,由于清洁辊12被保持与输送皮带8接触,清洁辊12能够从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吸附或去除例如墨的异物,即清洁辊12能够清洁表面8a。此外,由于清洁辊12在输送皮带8上的挤压力小,清洁辊12和输送皮带8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小。因而,即使当在片材P上执行记录操作时,输送皮带8难以松驰,较小地引起输送皮带8相对于皮带辊7的滑动。这使得能够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同时保持片材P被输送皮带8输送的良好精度(即保持通过头10记录的图像的质量)。此外,由于清洁辊12通过输送皮带8的旋转或行进而旋转,当与使用不可旋转的清洁构件的情况相比时,能够抑制输送皮带8的行进负载。
作为一个变型,可以不设置清洁辊12。此外,作为另一变型,代替清洁辊12,可以设置擦拭构件,该擦拭构件被设置成使得比处于第二挤压状态下的擦拭器41的挤压力小的挤压力施加到输送皮带8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同时保持片材P被输送皮带8输送的良好精度。此外,作为另一变型,代替清洁辊12,可以设置擦拭构件,该擦拭构件被设置成使得比处于第一挤压状态下的擦拭器41的挤压力小的挤压力施加到输送皮带8上。该变型也能够实现上述效果。此外,作为另一变型,代替清洁辊12,可设置在非接触去除器不与输送皮带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从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去除异物的非接触去除器。作为该非接触去除器,例如可以采用利用空气抽吸力以从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去除异物的空气抽吸装置和利用静电吸附力以从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去除异物的静电吸附装置。该变型也能够实现上述效果。另外,由于非接触去除器不与输送皮带8接触,能够从输送皮带8的表面8a去除异物,而对输送皮带8的旋转或行进不产生任何负载。
接下来将参考图5说明打印机1的电气构造。如图5所示,控制器1p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01、只读存储器(ROM)102、例如非易失性RAM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104、接口(I/F)105、输入/输出端口(I/O)106等等。ROM102中存储由CPU101执行的程序、各种固定数据等等。RAM103中临时存储程序执行所需的数据,例如与将在片材P上形成的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ASIC104执行例如图像数据的重写或分类。具体地,ASIC104执行例如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I/F105将数据传递到外部装置或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I/O106输入或输出各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器1p被连接到马达121、125、127、41M、45M、片材传感器20、电源36、用于相应头10的控制板等等。
接下来将参考图6说明控制器1p的控制。由CPU101根据ROM102中存储的程序执行下面说明的处理。如图6所示,在S 1中,控制器1p判断是否已接收到记录命令或擦拭命令。例如当发生片材卡塞时或在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上执行清洗和/或预喷射之后接收擦拭命令。当在片材P上执行记录操作时接收记录命令。应该注意当记录命令已被接收时打印机1的模式成为记录模式,当擦拭命令已被接收时打印机1的模式成为清洁模式。
在控制器1p已判断记录命或擦拭命令未被接收时(S1:否),继续待机状态。在控制器1p已判断记录命令或擦拭命令已被接收时(S1:是),控制器1p前进到S2。
在S2中,在输送皮带8被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以使擦拭器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在图1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一次。在该旋转中,擦拭器41的远端与擦拭器清洁器45的外周面接触同时被变形。在该操作中,附着到擦拭器41的远端的异物被附着到擦拭器清洁器45,从而异物被从擦拭器41的远端去除(擦拭器清洁)。
应该注意,每当一个或几个擦拭器清洁(S2)完成时,控制器1p使擦拭器清洁器45旋转小于360度的预定角度。结果,在擦拭器清洁中擦拭器清洁器45的被擦拭器41的远端接触的部分改变,从而有效去除附着到擦拭器41的远端的异物。
然后在S3中,控制器1p判断打印机1是否处于清洁模式。在S1中擦拭命令已被接收到的情况下,控制器1p前进到S4。在S1中记录命令已被接收到的情况下,控制器1p前进到S5。
在S4中,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以使擦拭器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使得倾斜角度成为θ1,从而擦拭器41的位于与表面8a间隔开的位置的远端与表面8a接触。当擦拭器41的远端已与表面8a接触同时被变形时,控制器1p停止马达41M的驱动,控制器1p使擦拭器41处于第一挤压状态。然后控制器1p驱动输送马达121以使皮带辊7反转旋转,从而使输送皮带8旋转或循环一次或几次。
结果,输送皮带8的表面8a上的异物被擦拭器41去除同时被收集到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的窄区域中(第一擦拭操作)。在该操作中,输送皮带8在与记录操作中输送皮带8行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行进。即,在通过皮带辊7的反转旋转而旋转的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16位于皮带辊6(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换言之,输送皮带8的通过皮带辊7旋转的确定部分通过皮带辊6以到达第二区域16。这里,由于通过输送皮带8和与第二区域16接触的擦拭器41之间的摩擦对输送皮带8赋予阻力,假定在输送皮带8的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擦拭器41的上游侧的部分发生松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皮带辊6被设置在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设置在擦拭器41的上游侧,皮带辊6对输送皮带8施加张力,使得输送皮带8难以松驰。当输送皮带8难以松驰时,输送皮带8和皮带辊7难以部分脱离,从而皮带辊7的驱动动力被有效地传递到输送皮带8。即较小地在输送皮带8和皮带辊7之间引起滑动。
在输送皮带8已被旋转或循环一次或几次之后,控制器1p停止输送马达121的驱动。然后在输送皮带8被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从而擦拭器41略微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使得擦拭器41的远端脱离表面8a。结果,第一擦拭操作完成。
在S5中,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以使擦拭器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使得倾斜角度成为θ2,从而擦拭器41的位于与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间隔开的位置的远端与表面8a接触。在当擦拭器41的远端已与表面8a接触同时被变形的时间控制器1p停止马达41M的驱动,且控制器1p使擦拭器41处于第二挤压状态。然后控制器1p驱动输送马达121以使皮带辊7正转旋转以使输送皮带8在输送方向上行进。结果,输送皮带8的表面8a上的异物被擦拭器41去除同时被收集到第二区域16的表面8a的窄区域中(第二擦拭操作)。在该操作中,在通过皮带辊7的正转旋转而旋转的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16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6(张力辊)的上游侧。换言之,通过皮带辊7旋转的输送皮带8的确定部分通过第二区域16到达皮带辊6。这里,由于通过输送皮带8和与第二区域16接触的擦拭器41之间的摩擦对输送皮带8赋予阻力,假定在输送皮带8的位于皮带辊7下游侧且位于擦拭器41的上游侧的部分发生松驰。然而,在擦拭器41的第二挤压状态下,擦拭器41在第二区域16上的挤压力(第二挤压力)被设定为相对小的值,使得输送皮带8难以松驰。因而,即使当皮带辊7被正转旋转时,输送皮带8难以由擦拭器41造成松驰,如上所述使得较小地引起输送皮带8相对于皮带辊7滑动。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没有例外地执行第二擦拭操作,但是作为变型,可以仅执行记录操作,而不执行第二擦拭操作。
此外在S5中,控制器1p执行记录操作。具体地,控制器1p控制片材供应马达125和输送马达127,使得片材P被从片材供应盘24供应到输送机构21,且控制电源36使得片材P被吸附或吸引到第一区域15的表面8a。然后在从控制器1p已从片材传感器20接收到用于检测片材P的前端的检测信号的时间点经过预定时间长度之后,控制器1p向头10输出基于图像数据的喷射信号(即当片材P通过头10正下方的位置时控制器1p输出喷射信号)。结果,从四个头中依次喷射相应颜色的墨以在片材P上记录彩色图像。在该操作中,在通过皮带辊7的正转旋转而旋转的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15位于皮带辊6(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由于位于皮带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的上游侧的第一区域15是被皮带辊7牵拉或提供张力的区域,第一区域15难以松驰,几乎不会由于松驰而产生振动。因而,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此外,在第一区域15处,输送皮带8接收由吸附压盘22产生的吸附力。因而,假定在输送皮带8的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吸附压盘22的上游侧的部分处发生松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皮带辊6被设置在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设置在吸附压盘22的上游侧,且皮带辊6对输送皮带8施加张力,使得输送皮带8难以松驰。因而,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
此外,在记录模式中,在第二擦拭操作中擦拭器41在表面8a上的挤压力相对小,使得能够清洁表面8a同时保持片材P被输送皮带8输送的良好精度。因此,能够清洁输送皮带8同时保持通过头10记录的图像的质量。之后,其上已记录了图像的片材P被剥离板5从输送皮带8剥离且被两个输送辊28向上输送以从开口30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上。
在其上已记录了图像的片材P被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上之后,控制器1p停止输送马达121的驱动。然后在输送皮带8被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从而擦拭器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略微旋转,从而擦拭器41的远端脱离表面8a。结果,第二擦拭操作完成。应该注意,由于清洁辊12总是保持与输送皮带8接触,清洁辊12总是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
如上所述,当打印机1处于记录模式时,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15位于皮带辊6(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第二区域16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6的上游侧。因而,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此外,当打印机1处于清洁模式时,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16位于皮带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的上游侧。因而,较小地在皮带辊7和输送皮带8之间引起滑动,使得在清洁模式下擦拭器41能够以相对高的清洁性能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
此外,在记录模式下皮带辊7正转旋转且在清洁模式下反转旋转。这种简单的控制使得能够抑制输送皮带8相对于皮带辊7的滑动且使得能够用擦拭器41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此外,包括于输送机构21中的多个皮带辊6、7是两个辊。这种简单的构造允许擦拭器41无滑动地清洁输送皮带8的表面8a。
接下来将参考图5、图7A和图7B说明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中,输送机构321包括:除了两个皮带辊6、7之外的辊309和输送马达122(由图5中虚线示出)以及未示出的用于将输送马达12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辊309的多个齿轮。此外,该喷墨打印机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不同之处在于维护单元261的构造和在第一擦拭操作中对输送皮带308的行进的控制,第二实施例中的其它构造和控制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应该注意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对应元件,且其说明被省略。
如图7A和图7B所示,输送机构321的辊309位于两个皮带辊6、7之间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且位于这些皮带辊6、7下方。辊309的外径小于每个皮带辊6、7的外径,但是辊309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与每个皮带辊6、7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皮带308的第一区域315由皮带辊6和皮带辊7限定。此外,输送皮带308的第二区域316由皮带辊7和辊309限定。第一区域315位于(i)皮带辊7的上部保持与输送皮带308接触处的接触边界L1和(ii)皮带辊6的上部保持与输送皮带308接触处的接触边界L2之间。第二区域316是与第一区域315不同的区域,且位于(i)皮带辊7的下部保持与输送皮带308接触处的接触边界L3和(ii)辊309的离皮带辊7比离皮带辊6更近的部分保持与输送皮带308接触处的接触边界L4之间。换言之,假定输送皮带308的与皮带辊6、7、309中的任一个接触的区域是接触区域,输送皮带308的不与皮带辊6、7、309中的任一个接触的区域是非接触区域,输送皮带308上的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之间的边界是接触边界(在本实施例中,接触边界L1、L2、L3和L4中的每一个与接触边界对应),第一区域315是输送皮带308上的位于相应皮带辊6、7的接触边界L2、L1之间的区域,第二区域316是输送皮带308上的位于皮带辊7和辊309的相应接触边界L3、L4之间且不包括任何接触区域的非接触区域。
皮带辊7通过被控制器1p控制的输送马达121而旋转。在记录模式下,控制器1p控制皮带辊7正转(在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皮带辊7的该正转旋转使得输送皮带308旋转或行进,使得输送皮带308的处于第一区域315的一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应该注意皮带辊6是通过输送皮带308的旋转或行进而旋转同时对输送皮带308施加张力的张力辊。
辊309通过由控制器1p控制的输送马达122而旋转。在清洁模式下,控制器1p控制辊309正转(在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辊309的该正转旋转使得输送皮带308旋转或行进,使得输送皮带308的在第一区域315处的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321包括两个驱动辊,在记录模式和清洁模式下用于使输送皮带308行进的驱动辊不同。即在记录模式下皮带辊7被驱动,在清洁模式下辊309被驱动。也在本实施例中,当打印机1处于记录模式时,在输送皮带308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315位于皮带辊(张力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第二区域316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6的上游侧。另一方面,当打印机1处于清洁模式时,在输送皮带30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316位于皮带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辊309(驱动辊)的上游侧。
如图7所示,维护单元261的擦拭器241和擦拭器清洁器24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布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维护单元61的擦拭器41和擦拭器清洁器45的布置相反。在第一和第二擦拭操作的任一个中,控制器1p控制皮带辊7和辊309以被驱动使得输送皮带308的在第一区域315处的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因而,在第一和第二擦拭操作的任一个中,在擦拭器241以相同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即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状态),维护单元261被控制器1p控制使得擦拭器241与第二区域316的表面308a接触。如图7B所示,在第一擦拭操作中擦拭器241的倾斜角度θ1’大于第二擦拭操作中擦拭器241的倾斜角度θ2’。即在第一擦拭模操作中由擦拭器241施加在表面308上的挤压力(第一挤压力)大于在第二擦拭操作中由擦拭器241施加在表面308a上的挤压力(第二挤压力)。结果,该第二实施例能够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应该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维护单元261被设置在擦拭器241能够移动的位置以便与第二区域316的表面308a接触或脱离,维护单元26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维护单元61的构造大致相同的构造。
接下来将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器1p的控制。在该实施例中,执行大致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S1-S5。
在S4中,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以使擦拭器2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使得倾斜角度成为θ1’,从而擦拭器241的远端与表面308a接触。在当擦拭器241的远端已与表面308a接触同时变形时控制器1p停止马达41M的驱动,且使擦拭器241处于第一挤压状态。然后在输送马达121的驱动被停止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输送马达122,从而使辊309正转旋转。控制器1p使输送皮带308旋转或循环一次或几次。在该操作中,皮带辊7被正转旋转作为通过输送皮带308的旋转或行进的从动辊。结果,输送皮带308的表面308a上的异物被擦拭器241去除同时被收集到第二区域316的表面308a的窄区域中(第一擦拭操作)。在该操作中,在输送皮带8的进行方向上,第二区域316位于皮带辊6(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辊309(驱动辊)的上游侧。因而,即使当通过输送皮带308和与第二区域316接触的擦拭器241之间的摩擦而对输送皮带308赋予阻力、且假定输送皮带308发生松驰时,皮带辊6对输送皮带308施加张力,使得输送皮带308难以松驰。当输送皮带308难以松驰时,输送皮带308和辊309难以部分脱离,从而辊309的驱动动力被有效地传递到输送皮带308。即在输送皮带308和辊309之间较小地产生滑动。
在输送皮带308已旋转或循环一次或几次后,控制器1p停止输送马达122的驱动。然后在输送皮带308被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从而擦拭器2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略微旋转,从而擦拭器241的远端从表面308a脱离。结果,第一擦拭操作完成。
在S5中,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以使擦拭器2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使得倾斜角度成为θ2’,从而擦拭器241的远端与表面308a接触。在当擦拭器241的远端已与表面308a接触同时变形时,控制器1p停止马达41M的驱动,且使擦拭器241处于第二挤压状态。然后在输送马达122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输送马达121,以便使皮带辊7正转旋转,从而输送皮带308在输送方向上行进。在该操作中,通过输送皮带308的旋转或行进,辊309被正转旋转作为从动辊。结果,输送皮带308的表面308a上的异物被擦拭器241去除,同时被收集到第二区域316的表面308a的窄区域中(第二擦拭操作)。在该操作中,由于擦拭器241在表面308a上的挤压力相对小,能够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的那样清洁表面308a,同时保持片材P被输送皮带308的输送的良好精度。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在S5中控制器1p执行记录操作。具体地,控制器1p控制片材供应马达125和输送马达127,使得片材P被从片材供应盘24供应到输送机构21且控制电源36使得片材P被吸附或吸引到第一区域315的表面308a。然后控制器1p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喷射信号输出到头10且控制头10以喷射相应颜色的墨从而在片材P上记录彩色图像。在该操作中,在输送皮带8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315位于皮带辊6(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由于位于皮带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的上游侧的第一区域315是由皮带辊7牵拉或提供张力的区域,第一区域315难以松驰,使得几乎不会由于松驰而振动。因而,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此外,输送皮带308在第一区域315接收由吸附压盘22产生的吸附力。因而,假定在输送皮带308的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吸附压盘22的上游侧的部分发生松驰。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皮带辊6被设置在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设置在吸附压盘22的上游侧,且皮带辊6对输送皮带308施加张力,使得输送皮带308难以松驰。因而,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下文中,其上已记录了图像的片材P被剥离板5从表面308a剥离,且通过两个输送辊28向上输送以从开口30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上。
在其上已记录图像的片材P已被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之后,控制器1p停止输送马达121的驱动。然后在输送皮带308被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从而擦拭器2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略微旋转,从而擦拭器241的远端从表面308a脱离。结果,第二擦拭操作完成。应该注意,由于清洁辊12总是保持与输送皮带308接触,清洁辊12总是清洁表面308a。
如上所述,如本实施例的打印机包括能够分别将旋转动力施加到皮带辊7和辊309的两个输送马达121、122。在清洁模式下辊309正转旋转,在记录模式下皮带辊7正转旋转。因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型,可省略用于将旋转动力从输送马达122和输送马达122传递到辊309的多个齿轮。在该情况下,皮带辊7被构造成像第一实施例那样可正转和反转旋转。控制器1p在记录模式下使皮带辊7正转旋转,在清洁模式下使皮带辊7反转旋转。而且在该构造中,当打印机处于记录模式下时,在输送皮带308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315位于皮带辊6(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此外,当打印机处于清洁模式下时,在输送皮带30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316位于皮带辊6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的上游侧。此外,在皮带辊7被构造成可正转和反转旋转时,可设置用于经由辊309对输送皮带308施加张力的推压机构,而不设置用于对输送皮带308施加张力的机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8说明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在作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中,输送机构421除了两个皮带辊6、7之外包括辊409、410、412,该第三实施例中的其它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应该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对应元件,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输送机构421的辊409、410、412位于皮带辊6、7下方。辊409、410、412的每一个的外径小于每个皮带辊6、7的外径,但是辊409、410、412中的每个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与每个皮带辊6、7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的相同。辊410被设置成被保持与表面408a接触。辊409、412是张力辊且被未示出的推压机构在竖直方向上被向下推压。因而,张力被施加到输送皮带408。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用于推压皮带辊6的推压机构。即在本实施例中,皮带辊6不是张力辊。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皮带408的第一区域415由皮带辊6和皮带辊7限定。输送皮带408的第二区域416由皮带辊7和辊412限定。第一区域415位于(i)皮带辊7的上部被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M1和(ii)皮带辊6的上部被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M2之间。第二区域416是不同于第一区域415的区域且位于(i)皮带辊7的下部被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M3和(ii)辊412的离皮带辊7比离皮带辊6近的部分被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M4之间。换言之,假定输送皮带408的与皮带辊6、7、409-412的任一个接触的区域是接触区域,输送皮带8的不与皮带辊6、7、409-412的任一个接触的区域是非接触区域,输送皮带408的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之间的边界是接触边界(在本实施例中,接触边界M1、M2、M3和M4的每一个与接触边界对应),第一区域415是输送皮带408的位于相应皮带辊6、7的接触边界M2、M1之间的区域,第二区域416是输送皮带408的位于皮带辊7和辊412的相应接触边界M3、M4之间且不包括任何接触区域的非接触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当皮带辊7已正转(在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在输送皮带408的行进方向上,输送皮带408的处于第一区域415的部分被移动到位于辊409或辊412(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的位置,输送皮带408的处于第二区域416的部分被移动到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下游侧且位于辊409或辊412(张力辊)的上游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当皮带辊7已被反转旋转时,输送皮带408的处于第二区域416的部分移动到位于辊409或辊412(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的位置。
维护单元61被设置在与输送皮带408的第二区域416对置的位置。擦拭器41被设置成可移动以与第二区域416的表面408a接触或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大致相同的处理S1-S5。在S4中,控制器1p控制马达41M以使擦拭器41处于第一处理状态。然后控制器1p驱动输送马达121以使皮带辊7反转旋转,从而使输送皮带8旋转或循环一次或几次。
像第一实施例那样执行第一擦拭操作。因而如描述的,当输送皮带408的表面408a被擦拭时,皮带辊7被反转旋转,从而在输送皮带40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416位于辊409或辊412(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使得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更具体地,由皮带辊7旋转的输送皮带408的确定部分通过辊409和辊412以到达第二区域416。这里,由于通过输送皮带408和与第二区域416接触的擦拭器41之间的摩擦对输送皮带408赋予阻力,抑制在输送皮带408的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擦拭器41的上游侧的部分发生松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辊409和辊412被设置在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设置在擦拭器41的上游侧,辊409和辊412对输送皮带408施加张力,使得输送皮带408难以松驰。因此,输送皮带408和皮带辊7之间不产生滑动。应该注意,在如本实施例中那样设置多个张力辊(辊409、410)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输送皮带408的滑动,只要在输送皮带408的行进方向上,第二区域416位于张力辊(辊409或辊410)的任一个的下游侧且位于驱动辊(皮带辊7)的上游侧。
在控制器1p已使输送皮带408旋转一次或几次之后,控制器1p停止输送马达121的驱动。然后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使得擦拭器41的远端脱离表面408a。结果,第一擦拭操作完成。
在S5中,控制器1p控制马达41M以使擦拭器41处于第二挤压状态。然后控制器1p驱动输送马达121以使皮带辊7正转旋转以使输送皮带408在输送方向上行进。在该操作中,擦拭器41在表面408a上的挤压力相对小,使得能够清洁表面408a,同时保持片材P被输送皮带408输送的良好精度。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控制器1p执行记录操作。具体地,控制器1p控制片材供应马达125和输送马达127,使得片材P被从片材供应盘24供应到输送机构21,且控制电源36使得片材P被吸附或吸引到第一区域415的表面408a。然后控制器1p对头10输出基于图像数据的喷射信号且控制头10以喷射相应颜色的墨以在片材P上记录彩色图像。在该操作中,在输送皮带408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415位于辊409或辊412(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驱动辊)的上游侧。由于位于辊409或辊412的下游侧且位于皮带辊7的上游侧的第一区域415是被皮带辊7牵拉或提供张力的区域,第一区域415难以松驰,几乎不由于松驰产生振动。因而,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此外,输送皮带408在第一区域415处接收由吸附压盘22产生的吸附力。因而,抑制在输送皮带408的位于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位于吸附压盘22的上游侧的部分发生松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辊409和辊412被设置在皮带辊7的下游侧且设置在吸附压盘22的上游侧,且辊409和辊412对输送皮带408施加张力,使得输送皮带408难以松驰。因而,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之后,其上已记录了图像的片材P被剥离板5从输送皮带408剥离且被两个输送辊28向上输送以从开口30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上。
其上已记录图像的片材P已被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上之后,控制器1p停止输送马达121的驱动。然后在输送皮带408被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p驱动马达41M,从而擦拭器41绕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略微旋转,从而擦拭器41的远端脱离表面408a。结果,第二擦拭操作完成。应该注意,由于清洁辊12总是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清洁辊12总是清洁表面408a。
如上所述,在如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皮带辊7在清洁模式下被反转旋转且在记录模式下正转旋转,使得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作为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变型,输送机构421可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用于经由皮带辊6对输送皮带408施加张力的推压机构。此外,该打印机可省略用于经由辊409或辊412对输送皮带408施加张力的推压机构,且包括用于使辊409或辊412旋转的马达和未示出的用于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辊409或辊412的多个齿轮。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p使皮带辊7在记录模式下正转旋转且在清洁模式下使辊409或辊412正转旋转。在辊412是驱动辊的情况下,第二区域416位于接触边界M3和接触边界M4之间。在辊409是驱动辊的情况下,第二区域416可位于接触边界M3和接触边界M4之间且可位于(i)辊412的离辊410比离皮带辊7近的部分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和(ii)辊410的离辊412比离辊409近的部分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之间。此外,第二区域416可位于(i)辊410的离辊409比离皮带辊412近的部分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和(ii)辊409的离辊410比离皮带辊6近的部分保持与输送皮带408接触的接触边界之间。
虽然上面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示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体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想到的各种变化和变型。例如,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包括两个输送马达121、122等,但可以包括一个输送马达和被构造成将输送马达的旋转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皮带辊6、7的动力传递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马达的数量,导致低制造成本。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以及它们相应的变型中,可省略第二擦拭操作。即,在记录操作期间可不进行擦拭操作。在此情形中,第一清洁构件可以不采取第二挤压状态。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擦拭器41、241的每一个通过轴42的旋转在擦拭器被保持与输送皮带的第二区域的表面接触的位置和擦拭器与输送皮带的第二区域的表面间隔开的位置之间移动,而擦拭器41、241的每一个通过比如例如螺线管的移动机构可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移动。此外,擦拭器41、241的每一个可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此外,输送机构可包括等于或多于5个的辊。此外,输送机构的构造和记录头以及维护单元61的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可以是任何构造和位置,只要在记录模式下在输送皮带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区域位于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驱动辊的上游侧,在清洁模式下在输送皮带的运行方向上,第二区域位于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驱动辊的上游侧。应该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1被构造成使得在清洁模式下不执行头10的记录操作,但是可被构造成使得在清洁模式下执行头10的记录操作。即,在清洁模式下可执行记录操作,只要对头10的记录操作的记录质量不产生不利效果。
本发明可应用于行式打印机和串式打印机的任一个。此外,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打印机,本发明可应用于传真机、复印机等,且也可应用到被构造成通过喷射不同于墨的液体执行记录的记录设备。此外,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喷墨记录设备,本发明可应用于例如激光或热记录设备。记录介质不限于片材P,可以使用各种记录介质。
Claims (9)
1.一种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在多个辊上环绕的无端皮带,所述多个辊被布置成彼此间隔且包括至少一个张力辊和至少一个驱动辊,所述无端皮带具有表面,所述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由所述多个辊中的两个辊限定,所述第二区域由所述多个辊中的两个辊限定且不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所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输送所述第一区域上支撑的记录介质;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与所述第一区域对置,并且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将液体喷射到所述第一区域上支撑的所述记录介质上以记录图像;
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一清洁构件,所述第一清洁构件能与所述第二区域接触,以选择性地采取接触状态和间隔状态,在所述接触状态下所述第一清洁构件被保持与所述第二区域接触,在所述间隔状态下所述第一清洁构件与所述第二区域间隔开,所述接触状态包括第一挤压状态和第二挤压状态,在所述第一挤压状态下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挤压力是第一挤压力,在所述第二挤压状态下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挤压力是比所述第一挤压力小的第二挤压力;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清洁机构,
其中,在所述记录头记录图像的记录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驱动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在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上游侧,且使得所述第二挤压力施加到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张力辊的上游侧,并且
其中,在时间上不与所述记录模式重叠且所述第一清洁构件清洁所述皮带的清洁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处于所述接触状态且驱动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挤压力施加到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皮带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张力辊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上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下不执行所述记录头进行的图像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皮带具有保持与所述多个辊接触的表面,所述表面包括:
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是与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接触的区域;
非接触区域,所述非接触区域是不与所述多个辊中的任何辊接触的区域;和
多个接触边界,每一个接触边界均是在所述接触区域和所述非接触区域之间的边界,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非接触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皮带上且在限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应两个辊的所述多个接触边界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部分不包括所述接触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皮带具有保持与所述多个辊接触的表面,所述表面包括:
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是与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接触的区域;
非接触区域,所述非接触区域是不与所述多个辊中的任何辊接触的区域;和
多个接触边界,每一个接触边界均是在所述接触区域和所述非接触区域之间的边界,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非接触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皮带上且在限定所述第二区域的相应两个辊的所述多个接触边界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部分不包括所述接触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辊包括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一个驱动辊,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模式下使所述一个驱动辊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且在所述清洁模式下使所述一个驱动辊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多个辊由一个驱动辊和一个张力辊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辊包括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的两个驱动辊,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模式下驱动所述两个驱动辊中的一个驱动辊,且在所述清洁模式下驱动所述两个驱动辊中的另一个驱动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记录模式下和在所述清洁模式下所述两个驱动辊在同一方向上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清洁构件,所述第二清洁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模式下以比处于所述接触状态的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挤压力小的挤压力清洁所述皮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18195 | 2011-01-31 | ||
JP2011018195A JP2012158421A (ja) | 2011-01-31 | 2011-01-31 | 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15991A CN102615991A (zh) | 2012-08-01 |
CN102615991B true CN102615991B (zh) | 2015-01-28 |
Family
ID=4550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11891.1A Active CN102615991B (zh) | 2011-01-31 | 2012-01-16 | 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94603A1 (zh) |
EP (1) | EP2481696B1 (zh) |
JP (1) | JP2012158421A (zh) |
CN (1) | CN1026159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0811A (zh) * | 2012-10-26 | 2013-03-06 |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JP6003636B2 (ja) | 2012-12-28 | 2016-10-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9199496B2 (en) | 2013-03-26 | 2015-12-01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Belt clea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918716B2 (ja) * | 2013-03-26 | 2016-05-1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18717B2 (ja) * | 2013-03-26 | 2016-05-1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223788A (zh) * | 2013-05-21 | 2013-07-31 | 朗捷尔(常州)喷绘科技有限公司 | 导带式印花机 |
JP6296224B2 (ja) | 2013-10-04 | 2018-03-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ベルトの洗浄方法 |
JP6322977B2 (ja) * | 2013-11-29 | 2018-05-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9315029B2 (en) | 2014-07-31 | 2016-04-19 | Ricoh Company, Ltd. | Printhead cleaning assembly |
CN104369555B (zh) * | 2014-11-25 | 2018-01-30 | 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打印机机座及带该机座的打印机以及飞机用数据打印机 |
CN111530800B (zh) * | 2020-05-07 | 2022-04-12 | 内蒙古警通标牌制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机动车号牌擦字机 |
JP2022095073A (ja) * | 2020-12-16 | 2022-06-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96654B1 (en) * | 1990-04-17 | 2001-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 recording material conveying member using blade member and ink absorber |
JP2004131202A (ja) * | 2002-10-08 | 2004-04-30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4161477A (ja) * | 2002-11-15 | 2004-06-10 | Canon Inc | ベルト搬送装置 |
JP4422649B2 (ja) * | 2005-06-14 | 2010-02-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61960B2 (ja) * | 1998-10-28 | 2006-12-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40267A (ja) * | 2000-02-29 | 2001-09-04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945326B2 (ja) * | 2002-07-09 | 2007-07-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搬送体清掃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4136533A (ja) * | 2002-10-17 | 2004-05-13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搬送ベルト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245159B2 (ja) * | 2004-05-11 | 2009-03-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記録紙搬送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7496326B2 (en) * | 2004-12-22 | 2009-02-24 | Ricoh Company, Ltd |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4781795B2 (ja) * | 2005-11-29 | 2011-09-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669959B2 (en) * | 2006-01-24 | 2010-03-02 | Fuji Xerox Co., Ltd. | Droplet ejection device |
JP4705539B2 (ja) * | 2006-09-19 | 2011-06-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記録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11238B2 (ja) * | 2006-11-06 | 2011-11-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0208721A (ja) * | 2009-03-09 | 2010-09-24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858587B2 (ja) * | 2009-08-31 | 2012-0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8944585B2 (en) * | 2010-04-27 | 2015-02-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
-
2011
- 2011-01-31 JP JP2011018195A patent/JP2012158421A/ja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01-16 CN CN201210011891.1A patent/CN10261599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1-17 US US13/351,528 patent/US201201946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1-18 EP EP12151487.1A patent/EP2481696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96654B1 (en) * | 1990-04-17 | 2001-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 recording material conveying member using blade member and ink absorber |
JP2004131202A (ja) * | 2002-10-08 | 2004-04-30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4161477A (ja) * | 2002-11-15 | 2004-06-10 | Canon Inc | ベルト搬送装置 |
JP4422649B2 (ja) * | 2005-06-14 | 2010-02-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58421A (ja) | 2012-08-23 |
EP2481696A2 (en) | 2012-08-01 |
US20120194603A1 (en) | 2012-08-02 |
EP2481696B1 (en) | 2014-12-17 |
EP2481696A3 (en) | 2013-11-06 |
CN102615991A (zh) | 2012-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15991B (zh) | 记录设备 | |
CN107031215B (zh) | 印刷装置 | |
JP6065686B2 (ja) | 被記録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 |
CN102049906A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JP5560910B2 (ja) | 記録装置 | |
US7735959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07054999A (ja)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の搬送部材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
JP2018122470A (ja) |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22125062A (ja) | 記録装置 | |
JP4968357B2 (ja) | 記録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488264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EP3213924B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JP6528944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3104580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769035B2 (ja) | 印刷装置 | |
US9033446B2 (en) |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 |
JP201213997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714818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984695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2139977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5212276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4193625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6221754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6108074B2 (ja) | ベルト洗浄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00272769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