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3119B -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3119B
CN102583119B CN201210001786.XA CN201210001786A CN102583119B CN 102583119 B CN102583119 B CN 102583119B CN 201210001786 A CN201210001786 A CN 201210001786A CN 102583119 B CN102583119 B CN 102583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
class
candidate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17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3119A (zh
Inventor
杉原俊雄
外崎幸德
田中俊明
真锅嘉章
中村久仁子
浅野宜正
山田尚史
槙冈良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83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3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现高输送能力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包含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及分配轿厢选定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在各楼层的乘梯处设置,接受目的地层的登记,发生目的地呼叫。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从轿厢中选出预定停止在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且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乘梯人数未达到定员的轿厢,作为第1分配候补。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从轿厢中选出在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乘梯人数估计未达到定员的轿厢,作为第2分配候补。分配轿厢选定部,在选出一个以上上述第1分配候补的场合,从上述第1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在未选出上述第1分配候补的场合,从上述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

Description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采用在电梯的乘梯处登记目的地层的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具备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在电梯的乘梯处登记目的地层的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在各楼层的电梯的乘梯处设置用于登记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希望搭乘电梯轿厢(也称为轿厢)的各使用者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登记目的地层后,向管理多台的电梯轿厢的运行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进行轿厢的分配请求。群管理控制装置按照规定的分配算法,分配响应该分配请求的电梯轿厢。
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中,为了提高便利性,期望输送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输送能力,群管理控制装置必须以在轿厢搭乘充分多的使用者且使轿厢短时间往复的方式来进行轿厢分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5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500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一次往复的输送人数的增加及一次往复所需时间的缩短是互相制约的要求,难以同时实现。
本公开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是提供实现高输送能力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一实施例的管理多个轿厢的运行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包含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第1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需求数据生成部、第2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分配轿厢选定部及分配指引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在各楼层的乘梯处设置,接受目的地层的登记,发生目的地呼叫。第1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通过合计已经进行目的地层的登记并分配轿厢的使用者的人数,计算在上述各楼层出发时刻在上述各轿厢内存在的使用者的预定人数即第1预测乘梯人数。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从上述轿厢中选出预定在上述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停止且从上述出发层到上述目的地层为止的区间内的各楼层的上述第1预测乘梯人数未满预定的定员的轿厢,作为第1分配候补。需求数据生成部生成表示每个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组合的交通需求的大小的需求数据。第2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对每个上述轿厢且每个上述楼层,使用上述需求数据,预测在从上述目的地呼叫发生到该轿厢到达该楼层为止的期间,在该轿厢预定停止的楼层进行乘梯及降梯的两方的使用者的新发生的人数,作为追加乘梯人数,合计上述第1预测乘梯人数和上述追加乘梯人数,计算第2预测乘梯人数。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从上述轿厢中选出上述区间内的各楼层的上述第2预测乘梯人数未满上述定员的轿厢,作为第2分配候补。分配轿厢选定部是分配响应上述目的地呼叫的轿厢,生成包含该分配轿厢的识别编号的分配信息的装置,在上述第1分配候补选出时,从上述第1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在上述第1分配候补未选出时,从上述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分配指引部指引上述分配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运行预定存储部112存储的一个轿厢的运行预定的一例示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的方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第1实施例的电梯的乘梯处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2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9A是第2实施例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9B是第2实施例的电梯的乘梯处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分配保留控制部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从图8所示的指引信息存储部删除与已响应的分配相关的数据的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概略地表示第3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分配模式切换部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通常模式动作时的分配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选出分配候补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概略地表示第4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上限人数设定部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0,800,1200,1600...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1,801,1201,1601...群管理控制装置,102A~102F...轿厢控制装置,103A~103F...轿厢,104A~104Z...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1...轿厢信息取得部,112...运行预定存储部,113...轿厢运行控制部,114...将来预测部,115...需求数据生成部,116...需求数据存储部,117...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8...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9...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20...分配轿厢选定部,300...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01...目的地层输入部,302...操作指引部,303...分配指引部,304...通信控制部,311...目的地层输入部,312...显示器装置,401A,401B...门,402A,402B...显示装置,802...指引信息存储部,803...分配保留控制部,804...分配变更请求部,901A,901B...显示板,902A,902B...上升方向指示灯,903A,903B...下降方向指示灯,1202...分配模式切换部,1203...显示切换部,1204...分配算法切换部,1205...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602...性能指标计算部,1603...上限人数设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需求,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这些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采用在电梯的乘梯处由各使用者登记目的地层的乘梯处目的地层控制方式(DCS:Destination Control System),提供多台的电梯轿厢(也称为轿厢)的运行业务。本实施例中,说明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具备6台的轿厢,将该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适用于12层的建筑物的例。
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中,各个使用者进行呼叫登记,即,通过登记目的地层发生目的地呼叫,按每个目的地呼叫个别确定分配的轿厢(分配轿厢)。分配轿厢的确定中,对于在任一轿厢的已确定的预定停止层可乘降的可共乘的目的地呼叫,分配可共乘的轿厢直到实际满员。另外,对于即使分配任一轿厢也需求追加新预定停止层的目的地呼叫,分配在已确定的预定停止层可乘降的使用者此后到响应之前即使追加分配也估计不满员的轿厢。通过确定这样分配轿厢,可以同时实现停止次数的抑制和充分多的人数的乘梯,可实现高效输送更多的使用者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另外,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同一标号的部分进行同样的动作,重复的说明省略。
(第1实施例)
图1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该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如图1,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101,该群管理控制装置101进行在建筑物内设置的升降井以可升降方式设置的6台轿厢103A~103F的群管理控制。
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生成轿厢103A~103F的各自的运行预定,向分别控制轿厢103A~103F的轿厢控制装置102A~102F送出。本实施例中,将在轿厢保持相同行进方向的同时持续运行的单位称为班,轿厢103A~103F的各自的运行预定用班编号管理。班编号是用于识别轿厢的运行顺序的信息。一例中,运行预定与班编号对应地保持行进方向、预定停止层以及各预定停止层中乘梯人数及降梯人数等。
各个轿厢控制装置102A~102F按照从群管理控制装置101接受的运行预定,进行轿厢103A~103F的各自的升降控制及门的开闭控制这样的各种控制。
而且,在各楼层的电梯的乘梯处,设置接受目的地层的登记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图1中,设置了26台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设置了出入口的楼层(玄关层)中,使用电梯的人数多,结果,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操作频率比其他楼层高。因此,优选在玄关层设置比其他楼层多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本实施例中,1层为玄关层,在1层设置4台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D,2层设置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E及104F,3层设置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G及104H,即从2层到12层设置2台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
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中,希望搭乘轿厢的各使用者通过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登记目的地层而发生目的地呼叫,对群管理控制装置101进行轿厢的分配请求。这里,x表示A,B,...,Z中的任意一个文字,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指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中的任意一个。某使用者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登记目的地层后,在该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中发生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呼叫的信息(目的地呼叫信息)向群管理控制装置101送出。群管理控制装置101接受目的地呼叫信息后,检测目的地呼叫的发生。目的地呼叫信息包含表示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的设置层(也称为出发层)及登记的目的地层的信息。目的地呼叫信息也可以包含目的地呼叫发生的时刻,即,目的地层登记的时刻。
群管理控制装置101检测目的地呼叫的发生后,分配响应该目的地呼叫的轿厢。轿厢的分配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确定分配任一轿厢的任一班,即,确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这里,分配轿厢设为轿厢103y,分配班的编号设为z。这里,y表示A,B,...,F中的任意一个文字表,z表示自然数。
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生成表示分配轿厢103y及班的组合的分配信息。本实施例中,分配信息包含分配的号机编号及班编号、出发层、目的地层及行进方向等。号机编号是识别轿厢103A~103F的信息,轿厢103A,103B,...,103F的号机编号分别设为A号机,B号机,...,F号机。
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用生成的分配信息更新轿厢103y的运行预定,将更新的运行预定通知对应的轿厢控制装置102y。轿厢控制装置102y按照通知的运行预定,控制轿厢103y的运行,响应目的地呼叫。
另外,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生成的分配信息向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送出。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从群管理控制装置101接受分配信息后,向登记目的地层的使用者指引分配信息中的号机编号及班编号。一例中,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显示「请搭乘y号机的第z班」的消息。使用者按照指引在y号机的门附近等待轿厢103y的到达,确认门附近设置的显示装置(如图4)显示的班编号后,乘入到达的轿厢103y。这样,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中,将使用者从出发层向目的地层输送。
另外,图1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01以与轿厢控制装置102A~102F、轿厢103A~103F及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不同的方框表示,但是也可以包含轿厢控制装置102A~102F、轿厢103A~103F及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
图2是某轿厢的运行预定的一例。图2中,为了简单,未表示在各预定停止层的乘梯人数及降梯人数。图2是第N-1班的运行结束后的运行预定的示例,到第N-1班为止的数据被删除。图2中,在各预定停止层的栏存储标志“1”时,表示在该楼层停止,存储标志“0”时,表示在该楼层不停。该例中,第N班的行进方向为上升方向,预定以1层、3层、10层及12层的顺序停止,后续的第N+1班的行进方向为下降方向,预定以12层、8层及2层的顺序停止。
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中,希望搭乘轿厢的基本上全部使用者必须进行目的地层的登记。这样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虽然使用者的负担稍大,但是可以向使用者个别分配轿厢,与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相同的使用者中仅仅由最初的1人进行目的地层的登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比较,可以更可靠地控制轿厢内存在的乘梯人数。从而,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中,可防止发生因为超员而无法搭乘分配的轿厢的使用者。
接着,更详细说明图1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1。
群管理控制装置101具备轿厢信息取得部111、运行预定存储部112、轿厢运行控制部113、将来预测部114、需求数据生成部115、需求数据存储部116、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及分配轿厢选定部120。
轿厢信息取得部111从各个轿厢控制装置102A~102F取得各个轿厢103A~103F的信息(轿厢信息)并存储。轿厢信息包含运行中的轿厢的位置、行进方向、门的开闭状态等的信息。
运行预定存储部112存储各个轿厢103A~103F的运行预定。如上所述,运行预定与班编号对应地记载行进方向、预定停止层以及各预定停止层中乘梯人数及降梯人数等。该运行预定存储部112从后述的分配轿厢选定部120接受分配信息,将接受的分配信息向轿厢的运行预定追加。而且,轿厢信息取得部111存储的轿厢信息赋予运行预定存储部112,运行预定中结束的部分被削除。从而,运行预定存储部112保持各个轿厢103A~103F的将来的运行预定。
轿厢运行控制部113将运行预定存储部112存储的轿厢103A~103F的运行预定分别向轿厢控制装置102A~102F送出。
需求数据生成部115用分配信息生成需求数据。本实施例中,需求数据生成部115定期地(例如每5分钟)收集在规定时间的期间(例如5分钟期间)生成的分配信息,用收集的分配信息生成需求数据。需求数据表示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各个组合的交通需求的大小。一例中,需求的大小为单位时间的使用者的发生数,即,使用者的发生频率。需求数据生成部115按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组合,用收集的分配信息合计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发生的使用者的数,计算使用者的发生频率。例如,出发层为1层且目的地层为5层的目的地呼叫在5分钟发生20次的场合,该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组合中的使用者的发生频率计算为约0.067(人/秒)。在具有12层的建筑物的场合,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组合为132种,需求数据生成部115对132种的组合分别计算使用者的发生频率。需求数据存储部116存储由需求数据生成部115生成的需求数据。
另外,需求数据生成部115也可以取代分配信息而采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接受的目的地呼叫信息,生成需求数据。
而且,表示电梯的使用者的发生状况的交通需求因时间段及星期而显著不同,因此,需求数据生成部115也可以对需求数据按时间段及星期分类等进行统计处理。一例中,需求数据生成部115可以分类为平日和休息日且平日分类为上班的时间段、午餐的时间段、下班的时间段及其他几个时间段,按分类的星期及时间段生成需求数据。通过对长期间收集的需求数据进行统计操作,可提高需求数据的精度。
另外,需求数据生成部115不限于以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全部组合为对象而生成需求数据的例,也可以以特定的组合为对象而生成需求数据。作为一例,需求数据生成部115对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至少一方包含估计使用者多的楼层(例如,玄关层、设置食堂的楼层等)的组合,计算使用者的发生频率。通过以这样特定的组合为对象而生成需求数据,可降低存储器使用量及计算时间。
将来预测部114以从轿厢信息获得的轿厢103A~103F的位置及行进方向为初期状态,在时系列上预测按运行预定的轿厢103A~103F的运行。具体地说,将来预测部(也称为第1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114对各个轿厢103A~103F,计算预定停止层的顺序、各预定停止层的到达时刻及在各预定停止层的出发时刻在轿厢内存在的使用者的预定人数(第1预测乘梯人数)。第1预测乘梯人数通过合计实际登记目的地层并已经分配轿厢的使用者(已分配的使用者)而计算。
具体地说,某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是从到达该预定停止层时在轿厢内存在的使用者的人数减去在该预定停止层降梯的使用者的人数且加上在该预定停止层乘梯的人数后的人数。到达各预定停止层时在轿厢内存在的使用者的人数、在各预定停止层降梯的使用者的人数及在各预定停止层乘梯的使用者的人数可根据运行预定取得。
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对各个轿厢103A~103F,采用将来预测部114的预测结果探索可共乘的班。可共乘的班是指,以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为预定停止层,且,从出发层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所包含的各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未满预定轿厢定员的班。若向目的地呼叫响应这样的可共乘的班,则不增加停止次数也可以将进行了目的地层的登记的使用者输送到目的地层。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也称为共乘候补选出部)117发现可共乘的班时,将发现的班选出作为第1分配候补(共乘候补)。某轿厢具有多个可共乘的班的场合,从这些班中选出运行顺序最早的班作为第1分配候补。
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也称为第2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118用需求数据计算今后发生的预测使用者的数(追加乘梯人数),将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包含在内,计算在各预定停止层的出发时刻在轿厢内存在的估计的人数(第2预测乘梯人数)。第2预测乘梯人数通过在将来预测部114计算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加上预测追加乘梯人数,逐个预定停止层地计算。追加乘梯人数以在该班的预定停止层进行乘梯及降梯的两方的使用者为对象计算。因而,一个预定停止层都未确定的班中,追加乘梯人数无法计算,第2预测乘梯人数成为零。
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对各个轿厢103A~103F,从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所包含的各预定停止层中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未满轿厢定员的班中选出运行顺序最早的班,作为第2分配候补。
分配轿厢选定部120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接受目的地呼叫信息,分配响应该目的地呼叫的轿厢。轿厢的分配中,分配轿厢选定部120确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在一个以上的第1分配候补被选出的场合,分配轿厢选定部120从第1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在第1分配候补未被选出的场合,分配轿厢选定部120从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分配轿厢选定部120将表示选定的轿厢及班的组合的分配信息通知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而且,分配轿厢选定部120将分配信息赋予运行预定存储部112,更新对应的轿厢的运行预定。
这样,通过优先地分配以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为预定停止层的轿厢及班的组合,可以降低各个轿厢103A~103F的停止次数,使轿厢103A~103F短时间往复。而且,通过由各使用者登记目的地层的方式,可准确控制轿厢内存在的人数,因此,可以达到定员为止的方式分配轿厢。从而,可以在轿厢搭乘充分多的使用者且缩短往复时间。
图3A概略地表示与各个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对应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00。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00如图3A,具备输入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输入部301、指引该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00的操作方法的操作指引部302、指引来自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的分配信息的分配指引部303和控制与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的通信的通信控制部304。
操作指引部302在可由目的地层输入部301进行目的地层的登记时,对使用者进行促使目的地层的输入的显示。另外,操作指引部302在目的地层输入部301不能进行目的地层的登记时,对使用者进行制止目的地层的输入的显示。
通信控制部304在使用者通过目的地层输入部301输入目的地层而发生目的地呼叫后,将目的地呼叫信息通知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然后,通信控制部304从群管理控制装置101接受表示响应通知的目的地呼叫的号机编号及班编号的分配信息。通信控制部304接受的分配信息通过分配指引部303指引使用者。使用者在确认由分配指引部303指引的分配信息后,向分配信息的号机编号的门附近移动,等待指引的班的到达。
图3B概略地表示作为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00的一例的按钮式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10的外观。该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10具备目的地层输入部311及显示器装置312。图3B的目的地层输入部311与图3A的目的地层输入部301对应。在目的地层输入部311配置接受目的地层的输入的多个按钮,在这些按钮上显示表示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10的设置层可移动的各楼层的数字或文字列。图3B表示在1层设置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10,配置了2层到7层的6个按钮。另外,图3B中,省略8层到12层的按钮。
图3B的显示器装置312与图3A的操作指引部302及分配指引部303对应。显示器装置312可以采用例如液晶显示器或EL(Electro Luminescent)显示器。显示器装置312也可以是具备目的地层输入部311的功能的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装置。
使用者按下与目的地层对应的目的地层输入部311内的按钮后,在按下的按钮的背面设置的未图示灯暂时地点亮。通过该灯的点亮,使用者确认进行了目的地层的登记。由群管理控制装置101分配轿厢后,在显示器装置312显示分配信息。显示器装置312如图3B所示,除了文字,还可以显示表示乘梯位置的地图,指引分配信息。图3B是7层的按钮被按下,A号机的第8班被分配的示例。
另外,显示器装置312也可以显示从目的地层登记到轿厢响应所需时间(等待时间)的基准。显示等待时间的方法可以是例如显示运行中的班编号或接着到达该楼层的班编号的方法。
图4概略地表示在各楼层设置的乘梯处的外观的一例。图4中,表示了与轿厢103A及103B对应设置的门401A及401B的周边的情形,与轿厢103C~103F对应的门省略。门401A及401B的上方的壁面,设置了显示轿厢103A及103B的号机编号及班编号的显示装置402A及402B。显示装置402A及402B显示的班编号表示接着打开对应的门时的班的编号。
另外,班编号也可以根据行进方向设定,即,将行进方向为上升方向的班编号设定成偶数,行进方向为下降方向的班编号设定成奇数。另外,班编号也可以限制在2位以下的整数。该场合,例如,第98班的下一班编号设定成第1班。而且,显示内容固定的部分即号机编号可以由印刷的金属板显示,显示内容变化的部分即班编号可以由LED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显示。
使用者确认目的地层登记装置提示的分配信息后,向与分配轿厢对应的门的附近移动,在该处待机。然后,使用者在确认显示装置显示的班编号后搭乘轿厢,因此,可以容易且正确地搭乘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者多到达到轿厢定员而无法分配接着到达的班时,分配后续的班。指引分配信息时仅仅指引号机编号的方式中,在分配后续的班的场合,在具有与从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向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层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的现有的班停止于该出发层的预定消失之前,无法指引分配信息,而本实施例的指引号机编号及班编号的方式中,即使是分配后续的班的场合,也可以立即指引分配信息。从而,指引号机编号及班编号的方式即使在上班、下班及午餐等的时间段这样交通需求大的场合,也可以无滞后地持续进行分配信息的指引。
图5概略地表示分配响应目的地呼叫的轿厢的顺序的一例。图5的步骤S501中,使用者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登记目的地层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中发生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呼叫的信息向分配轿厢选定部120送出。
步骤S502中,将来预测部114根据步骤S501发生新目的地呼叫之前的轿厢信息及运行预定,预测各个轿厢103A~103F的今后的运行。具体地说,将来预测部114对各个轿厢103A~103F,从运行预定取得各班的预定停止层,考虑已分配的使用者乘梯所需时间及降梯所需时间,计算各预定停止层的到达时间。而且,将来预测部114参照运行预定,计算各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
步骤S503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探索(检索,查找)可共乘的轿厢及班的组合。具体地说,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对各个轿厢103A~103F,用步骤S502获得的预测结果探索可共乘的班。探索可共乘的班时,以从出发层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所包含的各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未满轿厢定员的班为对象。本实施例中,从出发层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称为目的地呼叫的区间。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包含出发层至目的地层的前一层,例如,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若分别为2层及5层,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包含2层、3层及4层。步骤S503的处理将参照图6在后详细说明。
步骤S504中,判定在步骤S503是否发现可共乘的班。在可共乘的班发现一个以上的场合,步骤S505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将可共乘的班及具有该班的轿厢的组合设定成第1分配候补。
在步骤S503未发现可共乘的班的场合,步骤S506中,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从各个轿厢103A~103F选出第2分配候补。更详细地说,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对各个轿厢103A~103F,从目的地呼叫的区间的各预定停止层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未满轿厢定员的班中选出运行顺序最早的班,将选出的班及具有该班的轿厢的组合设定成第2分配候补。步骤S506的处理将参照图7在后详细说明。
步骤S507中,分配轿厢选定部120从分配候补(步骤S505设定的第1分配候补,或,步骤S506设定的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的选定在选定一个以上的第1分配候补时以第1分配候补为对象,在没有选定第1分配候补时以第2分配候补为对象。
作为选定的方法,预测分配各个分配候补时的轿厢的运行,求出分配评价值,选定分配评价值最小的分配候补。一例中,分配评价值是对各个使用者计算等待时间的预测值和乘梯时间的预测值的和的二次方值后将获得的值合计的值。
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确定后,将分配信息通知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而且,将分配信息赋予运行预定存储部112,更新运行预定。从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轿厢及班的组合时,由于在该班的预定停止层不包含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中的一方或两方,因此更新运行预定,使得在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停止。
步骤S508中,通过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向进行了目的地层的登记的使用者指引分配信息的号机编号及班编号。
这样,群管理控制装置101分配响应目的地呼叫的轿厢。即,群管理控制装置101在可共乘的班存在的场合,分配可共乘的班,在可共乘的班不存在的场合,追加预定停止,分配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各楼层中未达定员的班。分配可共乘的班的场合,停止次数不增加,另外,分配未达定员的班的场合,不会无谓停止达到定员的不可搭乘的轿厢。从而,可以抑制停止次数,因此可以缩短轿厢往复时间。
另外,步骤S506中,由于计算机资源的制约等,作为处理对象的班可以限定在从现在运行中的班开始的指定数后的班(例如4班后)。该场合,可能一个第2分配候补也没有选出。在第1及第2分配候补一个都未选出的场合,也可以返回步骤S502,再度进行步骤S502以下的分配候补的选出处理。该场合,到分配结束为止的期间,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显示「请稍等」的消息,促使登记目的地层的使用者在该处等待。
图6是探索图5的步骤S503所示可共乘的轿厢及班的组合的处理的一例。图6的步骤S601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设定处理对象的轿厢。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最初将A号机设定成处理对象,在后述的步骤S602~S606的处理结束后,按照从A号机到F号机的顺序设定处理对象,以将B号机设定成处理对象。
步骤S602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设定处理对象的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根据处理对象的轿厢的运行预定,选出具有与从目的地呼叫表示的出发层朝向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且经由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班,将选出的班按照运行顺序的早晚顺序设定成处理对象。本实施例中,从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朝向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层的方向称为目的地呼叫的方向。最先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且在目的地呼叫的发生后首先经由出发层的班。最后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是具有预定停止层的班中的运行顺序最晚的班。
步骤S603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采用处理对象的轿厢的运行预定,判定处理对象的班是否以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为预定停止层。例如,目的地呼叫信息为出发层为3层且目的地层为5层的内容时,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判定处理对象的班是否以3层和5层的两方为预定停止层。处理对象的班不以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中的至少一方为预定停止层的场合,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判断处理对象的班不可共乘,进入步骤S606。
步骤S606中,对处理对象的轿厢的全部班判定处理是否结束。存在未处理的班的场合,返回步骤S602,将未处理的班中运行顺序最早的班设定成下一个处理对象。全部班的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607。
步骤S603判定处理对象的班以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为预定停止层的场合,进入步骤S604。步骤S604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用运行预定判定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所包含的处理对象的班的各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是否未满轿厢定员。各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如前述,是由将来预测部114计算,在该预定停止层的出发时刻在轿厢内存在的使用者的预定人数。例如,目的地呼叫信息为出发层为3层且目的地层为5层的内容时,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判定3层及4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是否未满轿厢的定员。
另外,由于通过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非预定停止层的楼层的时刻的人数与之前的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相等,不必考虑,但是也可以计算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各楼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另外,也可以不判定目的地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是否未满定员。
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任一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场合,即,在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因已分配的使用者而满员的楼层为一个以上的场合,若进一步搭乘登记了目的地呼叫的使用者,则发生超员,产生无法搭乘的使用者。从而,任一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场合,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判断该班不可共乘,进入步骤S606。
步骤S604判定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任一预定停止层中第1预测乘梯人数都未满定员的场合,即,在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没有因分配的使用者而满员的楼层的场合,进入步骤S605。步骤S605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判断处理对象的轿厢及班的组合为可共乘的轿厢及班的组合。
发现可共乘的轿厢及班的组合后,由于对于处理对象的轿厢此后的班的等待时间变得更长,因此不考虑,进入步骤S607。步骤S607中,判定对全部轿厢103A~103F的处理是否结束。存在未处理的轿厢的场合,返回步骤S601,将未处理的轿厢之一设定成处理对象。全部轿厢103A~103F的处理结束后,一系列处理结束。
由图6所示的一系列处理发现一个以上的可共乘轿厢及班的组合的场合,图5的步骤S505中,将这些可共乘的轿厢及班的组合设定成第1分配候补。未发现可共乘的轿厢及班的组合的场合,在图5的步骤S506中,设定第2分配候补。
接着,参照图7,说明图5的步骤S506中设定第2分配候补的方法。
图7是设定第2分配候补的顺序的一例。图7的步骤S701中,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设定处理对象的轿厢。例如,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最初将A号机设定成处理对象,在后述的步骤S702~S717的处理结束后,按照从A号机到F号机的顺序设定处理对象,以将B号机设定成处理对象。
步骤S702中,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设定处理对象的班。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根据处理对象的轿厢的运行预定,取得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且经由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的班,将取得的班按运行顺序的早晚顺序设定成处理对象。首先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设为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且在目的地呼叫发生后首先经由出发层的班。最后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设为没有一个预定停止层的班中运行顺序最早的班。
另外,最后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也可以设为具有预定停止层的班中运行顺序最晚的班。另外,只要是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的班,则即使是不经由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的班,也可以设定成处理对象。例如,目的地呼叫信息为出发层为8层且目的地层为10层的内容时,也可以将行进方向为上升方向,且,预定停止层为1层、5层及7层的班作为处理对象。
另外,由于计算机资源的制约等,最后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可以限制为从现在运行中的班开始的指定数后的班(例如4班后)。若进行该限制,则可能无法选出一个第2分配候补。
步骤S703中,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用运行预定判定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所包含的各预定停止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是否未满轿厢定员。步骤S703是与图6的步骤S604同样的处理。
在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存在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的场合,若进一步搭乘登记了目的地呼叫的使用者则发生超员,产生无法搭乘的使用者。从而,在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即使存在一个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也判断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不可能将该班设定成分配候补,进入步骤S717。步骤S717中,对处理对象的轿厢的全部班判断处理是否结束。存在未处理的班的场合,返回步骤S702,设定下一个处理对象的班。全部班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718。
步骤S703中,在判定目的地呼叫的区间中第1预测乘梯人数达到定员的楼层一个都没有时,进入步骤S704。后续的步骤S704到步骤S714表示了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计算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各预定停止层中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的顺序。
步骤S704中,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从将预定停止层组合而作成的OD(Origin,Destination)中,提取包含从目的地呼叫表示的出发层到目的地层为止的区间的至少一部分的同乘OD。OD表示从出发层向目的地层的输送,由(出发层、目的地层)表现。
另外,步骤S704中同乘OD一个都未提取的场合,省略步骤S705~S715,进入步骤S716。另外,生成仅仅上述特定的OD的需求数据的场合,提取同乘OD的对象设为仅仅这些特定的OD。
步骤S705中,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从由步骤S704提取的同乘OD中以任意的顺序设定处理对象的同乘OD。步骤S706中,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判定在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区间是否存在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同乘OD的区间表示从同乘OD的出发层到同乘OD的目的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存在第1预测乘梯人数达到定员的楼层的场合,进入步骤S713,在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一个都没有的场合,进入步骤S707。但是,步骤S706中,处理对象的班已经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出发层出发的场合,不可能向该出发层追加使用者,因此进入步骤S713。
步骤S707中,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计算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共乘期间。共乘期间是在此后发生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具有相同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呼叫时,可由处理对象的班接收该目的地呼叫的期间。步骤S707计算的共乘期间称为第1共乘期间。第1共乘期间的起点为现在时刻,其终点为处理对象的班到达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出发层的预定时刻。第1共乘期间是从终点时刻减去起点时刻的值。但是,第1共乘期间为负的场合,设为零。处理对象的轿厢中,处理对象的班之前的班预定停止在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相同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场合,也可以将第1共乘期间的起点作为处理对象的班之前的班到达出发层的预定时刻。到达出发层的预定时刻可从图5的步骤S502中将来预测部114预测的预定停止层的到达时刻取得。
处理对象的同乘OD中的使用者的发生频率设为v(人/秒),步骤S707计算的第1共乘期间设为st(秒)时,处理对象的同乘OD中的追加乘梯人数a(人)由公式(1)计算。
a=v×st    (1)
但是,实际上,处理对象的轿厢以外的轿厢可能存在以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为预定停止层的班,因此,必须从公式(1)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a减去搭乘其他轿厢的估计人数。在包含处理对象的轿厢的多个轿厢具有以处理对象的同乘OD所表示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为预定停止层的班的场合,在发生具有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相同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呼叫时,分配这些轿厢中的任一个。后续的步骤S708到步骤S711中,对处理对象的轿厢以外的轿厢,计算共乘期间。
步骤S708到步骤S711中,以步骤S702中设定成处理对象的轿厢以外的轿厢作为对象进行处理。步骤S708中,将步骤S702中设定成处理对象的轿厢以外的轿厢依次设定成处理对象。将步骤S708中设定成处理对象的轿厢称为处理对象的其他轿厢。
步骤S709中,首先,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从处理对象的其他轿厢的各班中,探索预定停止在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相同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班。接着,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发现预定停止在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相同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班后,对于该班,判定在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区间是否存在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区间中,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一个都没有的场合,判断该班是可分配具有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相同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呼叫的班,进入步骤S710。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区间内,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一个都没有的班存在多个时,从这些班中选定运行顺序最晚的班。预定停止在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相同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的班不存在的场合,或者,预定停止在与处理对象的同乘OD相同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的全部班在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区间内的任一楼层都等于定员的场合,进入步骤S711。
步骤S710中,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计算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区间内的任一楼层中都未满定员的班的共乘期间。步骤S710计算的共乘期间称为第2共乘期间。该第2共乘期间是对步骤S708中设定成处理对象的其他轿厢计算的,前述的第1共乘期间是对步骤S701中设定成处理对象的轿厢计算的。第2共乘期间的起点与第1共乘期间同样,设为现在时刻。第2共乘期间的终点设为该班到达处理对象的同乘OD的出发层的预定时刻。但是,该预定时刻比第1共乘期间的终点晚的场合,第2共乘期间的终点设为与第1共乘期间的终点相同。第2共乘期间是从终点时刻减去起点时刻的值,成为负的场合,设为零。
步骤S711中,判断处理对象的轿厢以外的全部轿厢的处理是否结束。存在未处理的轿厢的场合,返回步骤S708,将未处理的轿厢设定成处理对象。全部其他轿厢的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712。从步骤S708到步骤S711中,第2共乘期间可能一个都未计算,但是这里设为计算一个以上的第2共乘期间,计算的第2共乘期间分别表示为y(i)。这里,i表示计算的第2共乘期间的数以下的自然数。
步骤S712中,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采用计算的第2共乘期间y(i)及需求数据,计算处理对象的同乘OD中的追加乘梯人数。向各轿厢分配的人数的分配方法由适用的分配算法确定。这里,假定分配与共乘期间成比例的人数。假定根据共乘期间按比例分配人数后,处理对象的同乘OD中的追加乘梯人数b(人)由公式(2)计算。
b = ( v × st ) × st st + Σ i Y ( i ) - - - ( 2 )
但是,第1共乘期间st为零的场合,追加乘梯人数b设为零。步骤S713中,判断步骤S704提取的全部同乘OD的处理是否结束。存在未处理的同乘OD的场合,返回步骤S705,将未处理的同乘OD中的一个设定成处理对象,反复从步骤S706到步骤S712的处理。在全部同乘OD的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714。
步骤S714中,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根据对各同乘OD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计算目的地呼叫的区间的各预定停止层的追加乘梯人数,对每个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预定停止层计算将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和第1预测乘梯人数合计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假定处理对象的班的行进方向为上升方向且预定停止层为1层、3层、4层及8层,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分别为3层及5层的例。该场合,同乘OD成为(1,4)、(1,8)、(3,4)、(3,8)及(4,8)。这里,同乘OD(1,4)中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设为b1,同乘OD(1,8)中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设为b2,同乘OD(3,4)中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设为b3,同乘OD(3,8)中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设为b4,同乘OD(4,8)中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设为b5。该例中,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所包含的楼层是3层及4层,3层中的追加乘梯人数求出为(b1+b2+b3+b4),4层中的追加乘梯人数求出为(b2+b4+b5)。而且,若3层及4层中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分别设为c3及c4,则3层中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求出为(c3+(b1+b2+b3+b4)),4层中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求出为(c4+(b2+b4+b5))。
另外,由于公式(2)计算的追加乘梯人数通常是小数,因此,对各个预定停止层计算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也是小数,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可以将对各个预定停止层计算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四舍五入或进位或舍去,成为整数值。
如从步骤S704到步骤S714所示,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使用需求数据,将从目的地呼叫发生后到发生该目的地呼叫的使用者到达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层为止的期间新发生的使用者的人数预测为追加乘梯人数,合计第1预测乘梯人数和追加乘梯人数,计算第2预测乘梯人数。
步骤S715中,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对各个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预定停止层,判定第2预测乘梯人数是否未满定员。定员以上的楼层一个都不存在的场合,进入步骤S717。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各预定停止层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未满定员的场合,进入步骤S716,向处理对象的班的预定停止层假想地追加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将处理对象的轿厢及班的组合设定成第2分配候补。
步骤S718中,判断全部轿厢103A~103F的处理是否结束。存在未处理的轿厢的场合,返回步骤S701,将未处理的轿厢设定成下一个处理对象,反复进行直到全部轿厢的处理结束。全部轿厢103A~103F的处理结束后,设定第2分配候补的一系列处理结束。
这样,通过考虑根据需求数据预测的追加乘梯人数,可在各第2分配候补确保向之后发生的可能性高的可共乘的使用者分配的余地。可共乘的使用者指在特定的班的预定停止层进行乘梯及降梯的两方的使用者。从而,即使从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的场合,可以向之后发生的可共乘的使用者进一步分配选定的轿厢及班的组合,因此,可以抑制各个各轿厢103A~103F的停止次数。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分配以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为预定停止层且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所包含的各预定停止层中的预测乘梯人数未满预定的定员的班,不存在这样的班时,追加预定停止,分配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所包含的各预定停止层的预测乘梯人数未满轿厢定员的班,因此,可削减停止次数且确保充分多的乘梯人数。从而,可提高输送能力。
(第2实施例)
参照图8到图13,说明第2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第1实施例中,指引分配信息时,指引要搭乘的号机编号及班编号。指引号机编号及班编号的方式具有即使在交通需求高而分配接着到达的班后续的班时也可以即时指引分配信息的优点。该方式中,使用者记住号机编号及班编号,在确认班编号后搭乘电梯。因而,使用者可能忘记班编号的确认而搭乘错误的班,另外,忘记班编号时需求再次登记目的地层。
相对地,本实施例中,不指引班编号而指引分配信息中的号机编号,调节指引分配信息的定时,使得可使使用者正确搭乘分配的班。
图8概略地表示第2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800。该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800具有进行6台的轿厢103A~103F的群管理控制的群管理控制装置801。群管理控制装置801除了图1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1的构成,还具备指引信息存储部802、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及分配变更请求部804。
指引信息存储部802保持将对使用者已指引但未响应的班编号与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对应地记载的数据表。
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参照指引信息存储部802的数据表,判断是否可指引分配轿厢选定部120生成的分配信息。可指引分配信息的场合,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向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通知分配信息。不可指引分配信息的场合,分配保留控制部803保留向分配信息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的分配信息的通知。
分配变更请求部804在分配保留控制部803以规定时间继续保留分配信息的通知(分配保留)的场合,对分配轿厢选定部120请求分配的变更,即,指示再度进行分配。分配变更请求部804请求分配变更后,从运行预定存储部112保持的运行预定删除对应的数据。
由分配轿厢选定部120分配响应目的地呼叫的轿厢,生成分配信息后,分配保留控制部803通过分配信息的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参照数据表,取得已分配且未响应的班编号。在取得的班编号中发现运行顺序比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编号时,分配保留控制部803保留该分配信息的通知,向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通知分配保留。接受分配保留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显示使使用者在该处等待的内容的消息如「请稍等」,直到可指引分配信息。
然后,在与保留中的分配信息相同的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对应且运行顺序比保留中的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编号从数据表删除后,分配保留控制部803解除分配保留,向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通知分配信息。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指引接受的分配信息中的号机编号。例如,如图9A所示,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显示「请搭乘A号机」的消息。而且,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将通知的分配信息,即,向使用者指引的分配信息的班编号,与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对应地在数据表存储。
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800通过进行分配保留,与第1实施例比,输送能力稍低,但是,即使在交通需求大到某程度的状况下,也可以实现足够高的输送能力。而且,通过以适切定时指引分配信息,可以使使用者容易搭乘正确的轿厢。
图9B概略地表示本实施例的各楼层的电梯的乘梯处的外观的一例。图9B中,表示了与轿厢103A及103B对应的门401A及401B的周边的情形,与轿厢103C~103F对应的门省略。门401A及401B的上方的壁面,设置了显示轿厢103A及103B的号机编号的显示板901A及901B。
而且,在显示板901A的附近,设置报知轿厢103A的行进方向的上升方向指示灯902A及下降方向指示灯903A。另外,在显示板901B的附近,设置报知轿厢103B的行进方向的上升方向指示灯902B及下降方向指示灯903B。上升方向指示灯902A及902B在行进方向为上升方向的轿厢停止并开门时闪烁。下降方向指示灯903A及903B在行进方向为下降方向的轿厢停止并开门时闪烁。本实施例中,使用者通过由分配的轿厢的上升方向指示灯及下降方向指示灯确认行进方向后乘梯即可,因此可以使使用者可靠地搭乘分配的轿厢。
而且,通过上升方向指示灯及下降方向指示灯,即使期望的行进方向不同的使用者在相同楼层等待相同轿厢,也可以正确把握要搭乘的班。另外,在仅仅为了从轿厢降梯而停止的场合,通过使指示灯不闪烁,可报知不是要搭乘的班。另外,在仅仅为了降梯使轿厢停止的场合,也可以构成为使指示灯闪烁。
图10是指引由分配轿厢选定部120生成的分配信息的顺序的一例。图10的步骤S501~S507与图5的步骤S501~S507相同,因此重复的说明省略。图10的步骤S501~S507中,发生目的地呼叫,确定响应该目的地呼叫的轿厢及班的组合,生成分配信息。分配信息生成后,进入步骤S1001。
步骤S1001中,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判断是否可指引分配信息。分配保留控制部803通过分配信息的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参照指引信息存储部802保持的数据表,判定是否存在运行顺序比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在与分配信息相同的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对应且运行顺序比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不存在的场合,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判断可指引分配信息,进入步骤S1006。步骤S1006中,由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指引分配信息中的号机编号。
步骤S1001中,在判断与分配信息相同的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对应且运行顺序比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编号存在的场合,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判断不可指引分配信息,进入步骤S1002。步骤S1002中,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向目的地呼叫发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通知分配保留,由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指引分配保留的消息。作为一例,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通过显示「请稍等」的分配保留的消息,促使进行的目的地层的登记的使用者等待。
步骤S1003中,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在向已指引分配信息的使用者响应轿厢后,判断是否成为可指引分配信息。在与分配信息相同的号机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对应且运行顺序比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编号从数据表删除后,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判断成为可指引。成为可指引后,分配保留控制部803向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通知分配信息,步骤S1006中,由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x指引分配信息。
在步骤S1003依然不可指引的场合,进入步骤S1004,从步骤S507中确定分配后到规定时间(例如10秒)经过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1003。若分配确定后即使经过规定时间也不可指引能,则分配变更请求部804判断为到了要变更保留中的分配的定时,进入步骤S1005。
步骤S1005中,分配变更请求部804向分配轿厢选定部120请求分配的变更,并从运行预定存储部112保持的运行预定删除与保留中的分配信息对应的数据。然后,返回步骤S502,由分配轿厢选定部120再次进行分配。到分配信息的指引结束为止,反复上述一系列处理。
图10的步骤S503所示的探索可共乘的轿厢及班的组合的处理与第1实施例中参照图6说明的情况同样,但是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中,图6的步骤S602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的确定方法不同。本实施例中,由于不通知班编号,导致已经对具有相同出发层及相同行进方向的目的地呼叫进行了分配后,已经向使用者指引该分配的班之前的班存在无法被分配的制约。本实施例的步骤S602中,在步骤S601中设定成处理对象的轿厢的班中,存在已经对具有相同出发层及相同行进方向的目的地呼叫进行了分配后,已经指引该分配的班的场合,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将该班设定成最初的处理对象,将运行顺序比其早的班不设定成处理对象。在这样的班不存在的场合,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与第1实施例同样,将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且经由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班,从目的地呼叫发生后最初经由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的班按照顺序设定成处理对象。
而且,图10的步骤S506中设定第2分配候补的处理与第1实施例中参照图7说明的情况同样,但是,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中,步骤S702及步骤S704的处理不同。
本实施例的步骤S702中,在步骤S701中设定成处理对象的轿厢的班中,存在已经对具有相同出发层及相同行进方向的目的地呼叫进行了分配后,已经指引该分配的班的场合,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将该班设定成最初的处理对象,将运行顺序比其早的班不设定成处理对象。在这样的班不存在的场合,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与第1实施例同样,将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的行进方向的班按照运行顺序的早晚顺序设定成处理对象。
另外,本实施例的步骤S704中,在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在向处理对象的班之后的班分配一个以上的目的地呼叫且指引了该分配的场合,将在出发层具有与这些目的地呼叫的各个出发层相同的楼层的OD除外后,采用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方法提取同乘OD。
图11是从指引信息存储部802保持的数据表删除与指引结束的分配相关的数据的顺序的一例。分配保留控制部803采用来自轿厢信息取得部111的轿厢信息及来自运行预定存储部112的运行预定,检测响应结束的分配,从指引信息存储部802的数据库删除与检测的分配相关的数据。
图11的步骤S1101中,判断轿厢是否具有选择方向,即,判断轿厢的现在的行进方向是否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在轿厢不具有选择方向的场合,反复步骤S1101,直到轿厢具有选择方向为止。在轿厢具有选择方向的场合,进入步骤S1102,分配保留控制部803根据轿厢信息检测关闭轿厢门的动作(关门动作)。检测关门动作后,步骤S1103中,判断该轿厢的号机编号、检测关门动作时的停止层以及现在的班编号及行进方向一致的数据是否在数据表存储。在一致的数据未存储的场合,返回步骤S1101。在存储了一致的数据的场合,进入步骤S1104,从数据表删除该数据。
以上,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800中,通过以适切定时指引分配信息中的号机编号,可使使用者可靠地搭乘分配的轿厢。
(第3实施例)
参照图12到图15,说明第3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交通需求因星期及时间段等显著不同,根据交通需求,群管理控制所要求的性质也不同。例如,交通需求比输送能力充分小时,不进行前述的分配保留,仅仅以降低等待时间的方式分配轿厢,从而可减小对使用者的压力。交通需求若变大,则如进行分配保留的第2实施例那样,期望确保充分的输送能力。交通需求若进一步变大,成为由某楼层设置的全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通知分配保留的消息的状况时,如第1实施例,期望进行重视输送能力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用分配保留的发生状况判断交通需求的大小,根据交通需求变更控制方式(分配算法)。
图12概略地表示第3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200。该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200具有进行6台的轿厢103A~103F的群管理控制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201。群管理控制装置1201除了图8的群管理控制装置801的构成,还具备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显示切换部1203、分配算法切换部1204及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
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把握分配保留的发生状况,根据分配保留的发生状况确定适用的分配模式。本实施例的分配模式的种类有通常模式、保留模式及拥挤模式。
显示切换部1203根据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确定的分配模式,切换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显示的内容。通常模式及保留模式中,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省略分配信息中的班编号,指引要搭乘的号机编号。拥挤模式中,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04A~104Z指引要搭乘的号机编号及班编号。
分配算法切换部1204根据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确定的分配模式切换分配算法,即,将与分配模式相应的分配算法赋予分配轿厢选定部120、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追加乘梯人数计算部118、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及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通常模式的动作将参照图14及图15在后说明。保留模式的动作是按照第2实施例的动作。拥挤模式的动作是按照第1实施例的动作。
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对于各个轿厢103A~103F,将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行进方向且目的地呼叫的区间内的各预定停止楼层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未满定员的班选出,作为第3分配候补。通常模式时,第1及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不动作,由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选出分配候补。
接着,参照图13,说明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进行的分配模式确定处理。
如图13的步骤S1301所示,电梯启动时,设定成通常模式。步骤S1302中,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监视分配保留的发生。未检测到分配保留的期间,群管理控制装置1201以通常模式动作。检测到分配保留的发生后,进入步骤S1303。
步骤S1303中,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判断交通需求增大,切换到保留模式。步骤S1304中,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判断全部分配保留是否消除。在全部分配保留消除的场合,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判断交通需求降低,返回步骤S1301。返回步骤S1301后,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切换为通常模式。步骤S1304中在分配保留继续的场合,进入步骤S1305。
步骤S1305中,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判断同一楼层的全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是否发生指引分配保留的消息的状况。同一楼层的全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发生指引分配保留的状况时,进入步骤S1306,反之则返回步骤S1304。
步骤S1306中,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判断交通需求进一步增大,切换为拥挤模式。步骤S1307中,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在使相同轿厢响应在相同楼层发生且具有相同行进方向的多个目的地呼叫时,判断是否消除了向这些目的地呼叫分配不同班的状况。群管理控制装置1201以拥挤模式动作,直到消除分配不同班的状况。分配不同班的状况消除后,返回步骤S1303,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切换为保留模式。
另外,从步骤S1307返回步骤S1303时,是分配保留未发生的状况,因此,步骤S1304中判断全部分配保留消除,分配模式切换部1202在切换为保留模式后立即切换为通常模式。从拥挤模式切换到保留模式时,为了保持保留模式,也可以在步骤S1303和步骤S1304之间追加等待规定期间(例如3分钟)的处理。另外,为了不使分配模式频繁变换,也可以在步骤S1301和步骤S1302之间以及步骤S1306和步骤S1307之间,追加等待规定期间(例如3分钟)的处理。
图14是通常模式中的分配处理的一例。通常模式省略探索可共乘的班的处理及用第2预测乘梯人数抑制停止次数的增加的处理,从而,由保留模式发生指引保留的频率小。图14将图10的步骤S503~S506置换为步骤S1401,即,图14的步骤S501、S502、S507、S1001~S1006是与图10的步骤S501、S502、S507、S1001~S1006相同的处理。这里,省略与图10相同部分的说明,说明步骤S1401。
图14的步骤S1401中,首先,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对各个轿厢103A~103F,探索具有与步骤S501发生的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行进方向且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所包含的各预定停止层中的第1预测乘梯人数未满定员的班。接着,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对各个轿厢103A~103F,从发现的班中选出运行顺序最早的班作为第3分配候补。
图14的步骤S507中,分配轿厢选定部120从步骤S1401选出的第3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
接着,参照图15,更详细说明该步骤S1401。图15的步骤S1501中,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设定处理对象的轿厢。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最初将A号机设定成处理对象,在后述的步骤S1502~S1505的处理结束后,按照从A号机到F号机的顺序设定处理对象,以将B号机设定成处理对象。
步骤S1502中,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设定处理对象的班。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根据处理对象的轿厢的运行预定,取得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行进方向且经由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的班,将取得的班按运行顺序的早晚顺序设定成处理对象。最初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设为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行进方向且在目的地呼叫发生后首先经由出发层的班。最后设定成处理对象的班设为没有预定停止层的班中运行顺序最早的班。另外,只要是具有与目的地呼叫的方向相同行进方向的班,则即使是不经由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的班,也可以设定成处理对象。
步骤S1503中,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采用运行预定,判定处理对象的班中,在目的地呼叫的区间是否存在第1预测乘梯人数等于定员的楼层。等于定员的楼层只要有一个时,进入步骤S1505。步骤S1505中,判断全部班的处理是否结束。在存在未处理的班的场合,返回步骤S1502,反之进入步骤S1506。
在步骤S1503判断没有达到定员的楼层时,进入步骤S1504,步骤S1504中,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将处理对象的轿厢及班的组合设定成第3分配候补。处理对象的班设定成第3分配候补后,进入步骤S1506。
步骤S1506中,判断全部轿厢的处理是否结束。在存在未处理的轿厢时,返回步骤S1501。在全部轿厢处理结束后,选出第3分配候补的一系列处理结束。
这样,通常模式中,不计算表示今后发生的估计使用者的人数的第2预测乘梯人数,而根据第1预测乘梯人数判断是否满员。另外,通常模式与分配保留模式同样,也进行从图11所示的指引信息存储部802保持的数据表删除指引结束的分配相关的数据的处理。
以上,第3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200根据分配保留的发生状况判定交通需求的状况,变更分配模式,从而可实现与交通需求相应的群管理控制。例如,交通需求低时,进行抑制分配保留的发生的控制,交通需求高时,根据程度进行提高输送能力的控制,从而可提供快捷舒适的运行业务。
(第4实施例)
参照图16到图17,说明第4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输送能力,进行控制以预测乘梯人数(第1及第2预测乘梯人数)达到轿厢的定员为止的方式分配轿厢。另一方面,也有重视平衡地满足拥挤的缓和及等待时间的缩短的情况。例如,交通需求小,使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抑制在20秒以内的场合,期望抑制轿厢内的拥挤度,另一方面,交通需求大,使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40秒的场合,期望缩短等待时间。
本实施例根据随着交通需求变化的平均等待时间等的群管理性能指标,限制乘梯人数的上限值。通过取代预定定员而采用乘梯人数的上限值,可以将在特定的轿厢同时乘梯的人数抑制在一常数以下。
图16概略地表示第4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600。该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600具有进行6台的轿厢103A~103F的群管理控制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601。群管理控制装置1601除了图12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201的构成,还具备性能指标计算部1602及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
性能指标计算部1602计算随着交通需求变化的群管理性能指标。本实施例中,群管理性能指标是平均等待时间。即,性能指标计算部(也称为平均等待时间计算部)1602根据轿厢信息取得部111存储的轿厢信息及运行预定存储部112存储的运行预定,计算从目的地呼叫发生到轿厢响应该目的地呼叫为止的等待时间的实际结果(实绩),计算其平均值(平均等待时间)并存储。平均等待时间定期地计算,例如,以最近的5分钟响应的目的地呼叫为对象计算。
另外,群管理性能指标不限于平均等待时间的例,也可以是全部使用者中等待时间为规定时间(例如60秒)以上的使用者所占的比例等。
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读出性能指标计算部1602存储的平均等待时间,根据读出的平均等待时间,定期地设定乘梯人数的上限值(上限人数)。例如,乘梯人数的上限值的设定每隔5分钟进行。乘梯人数的上限值的初期值也可以设定成轿厢的定员。
本实施例中,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117、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119及第3分配候补选出部1205在选出分配候补时,取代轿厢的定员而使用乘梯人数的上限值。从而,上述第1到第3实施例中,成为不判断轿厢是否达到定员而判断轿厢内的乘梯人数是否达到上限值的处理。
图17是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计算乘梯人数的上限值的顺序的一例。图17的步骤S1701中,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判定平均等待时间是否未满第1设定值(例如20秒)以及乘梯人数的上限值是否超规定值。规定值是作为乘梯人数的上限值而容许的最低值,根据轿厢的定员确定。作为一例,轿厢的定员为15人的场合,规定值设定成定员的约7成的10人。平均等待时间未满第1设定值且乘梯人数的上限值超规定值的场合,进入步骤S1702。步骤S1702中,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判断即使减小乘梯人数的上限值也可以充分抑制平均等待时间,使乘梯人数的上限值减一。
在步骤S1701中不满足条件的场合,进入步骤S1703。步骤S1703中,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判定平均等待时间是否为第2设定值(例如30秒)以上以及乘梯人数的上限值是否未满轿厢的定员。平均等待时间为第2设定值以上且乘梯人数的上限值未满轿厢的定员的场合,进入步骤S1704。步骤S1704中,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判断平均等待时间长,为了缩短平均等待时间,使乘梯人数的上限值增加1人。
这样,上限人数设定部1603在平均等待时间比第1设定值短的场合,减小乘梯人数的上限值,抑制轿厢的拥挤,在平均等待时间比第2设定值长的场合,增大乘梯人数的上限值,缩短等待时间。
以上,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600根据群管理性能指标变更乘梯人数的上限值,根据乘梯人数的上限值判定是否可分配轿厢,因此,可平衡地控制等待时间及拥挤,提供更快捷舒适的电梯的运行业务。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只是作为例示,而不是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实施例可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例及其变形是发明的范围和要旨所包含的,同时也是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述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所包含的。

Claims (8)

1.一种管理多个轿厢的运行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其在各楼层的乘梯处设置,接受目的地层的登记,发生目的地呼叫;
第1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其通过合计已经进行目的地层的登记并分配轿厢的使用者的人数,计算在上述各楼层出发时刻在上述各轿厢内存在的使用者的预定人数即第1预测乘梯人数;
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其从上述轿厢中选出预定在上述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两方停止且从上述出发层到上述目的地层为止的区间内的各楼层的上述第1预测乘梯人数未满预定的定员的轿厢,作为第1分配候补;
需求数据生成部,其生成表示每个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组合的交通需求的大小的需求数据;
第2预测乘梯人数计算部,其对每个上述轿厢和每个上述楼层,使用上述需求数据,预测在从上述目的地呼叫发生到该轿厢到达该楼层为止的期间,在该轿厢的预定停止的楼层进行乘梯及降梯的两方的使用者的新发生的人数,作为追加乘梯人数,合计上述第1预测乘梯人数和上述追加乘梯人数,计算第2预测乘梯人数;
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其从上述轿厢中选出上述区间内的各楼层的上述第2预测乘梯人数未满上述定员的轿厢,作为第2分配候补;
分配轿厢选定部,其分配响应上述目的地呼叫的一个轿厢,生成包含该分配轿厢的识别编号的分配信息,在上述第1分配候补选出的场合,从上述第1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在上述第1分配候补未选出的场合,从上述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和
分配指引部,其指引上述分配信息。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运行预定存储部,其对各个上述轿厢,存储与用于识别轿厢的运行顺序的班编号对应地记载预定停止层的运行预定,
上述第1分配候补选出部,对各个上述轿厢,选出预定停止在上述出发层及上述目的地层的两方且上述区间内的各楼层的上述第1预测乘梯人数未满上述定员的班中的运行顺序最早的班,作为上述第1分配候补,
上述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对各个上述轿厢,选出上述区间内的各楼层的上述第2预测乘梯人数未满上述定员的班中的运行顺序最早的班,作为上述第2分配候补,
上述分配轿厢选定部,在上述第1分配候补选出的场合,从上述第1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在上述第1分配候补未选出的场合,从上述第2分配候补中选定分配轿厢及班的组合,生成包含选定的轿厢的班编号及识别编号的上述分配信息,
上述分配指引部,指引上述识别编号及上述班编号。
3.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指引信息存储部,其保持将已指引使用者的分配信息中的未响应的班编号与识别编号、出发层及行进方向对应地记载的数据表;和
分配保留控制部,其用上述分配轿厢选定部生成的分配信息参照上述数据表,判断是否可指引该分配信息,在可指引的场合,向上述分配指引部通知上述分配信息,在不可指引的场合,保留上述分配信息的通知,向上述分配指引部通知分配保留;
上述分配信息,除了上述识别编号及班编号,还包含上述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以及表示从上述目的地呼叫的出发层朝向上述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层的方向的行进方向,上述分配保留控制部,用上述分配信息所包含的上述识别编号、上述出发层及上述行进方向参照上述数据表,在运行顺序比上述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存在的场合,判断为不可指引,在运行顺序比上述分配信息的班编号早的班不存在的场合,判断为可指引,
上述分配指引部,在接受上述分配信息后,不指引该分配信息所包含的班编号而指引识别编号,在接受上述分配保留后,显示促使等待的消息。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分配变更请求部,其在上述分配保留以规定时间继续的场合,请求上述分配轿厢选定部重新分配响应上述目的地呼叫的轿厢。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及第2分配候补未选出的场合,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上述第1及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再次进行选出上述第1及第2分配候补的处理。
6.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根据交通需求设定乘梯人数的上限值的上限人数设定部,
上述第1及第2分配候补选定部取代上述定员而使用上述上限值。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分配模式确定部,其根据交通需求从预先准备的多个分配模式中确定分配模式;
第1切换部,其根据上述确定的分配模式,变更分配信息的指引方法;和
第2切换部,其根据上述确定的分配模式,切换分配算法;
上述第1及第2分配候补选出部以及上述分配轿厢选出部按照上述分配算法动作。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需求数据生成部,对出发层及目的地层的规定的组合,求出交通需求的大小,生成上述需求数据。
CN201210001786.XA 2011-01-05 2012-01-05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583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0653/2011 2011-01-05
JP2011000653A JP5783726B2 (ja) 2011-01-05 2011-01-05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3119A CN102583119A (zh) 2012-07-18
CN102583119B true CN102583119B (zh) 2014-10-22

Family

ID=46472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1786.XA Active CN102583119B (zh) 2011-01-05 2012-01-05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83726B2 (zh)
CN (1) CN102583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3584A (zh) * 2012-10-15 2014-04-16 通用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选乘系统
JP5770150B2 (ja) * 2012-11-20 2015-08-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012853B2 (ja) * 2013-04-18 2016-10-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156032B2 (ja) * 2013-09-30 2017-07-0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911542B2 (ja) * 2014-09-12 2016-04-2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セキュリティゲ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JP6318105B2 (ja) * 2015-02-27 2018-04-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503313B2 (ja) * 2016-03-28 2019-04-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09789997B (zh) * 2016-10-04 2021-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
JP6301513B1 (ja) * 2017-01-13 2018-03-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WO2019087249A1 (ja) * 2017-10-30 2019-05-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運行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運行管理方法
JP6598892B2 (ja) * 2018-02-05 2019-10-3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538240B1 (ja) * 2018-06-12 2019-07-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DE112018007777B4 (de) 2018-08-06 2022-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Betriebssteuervorrichtung und betriebssteuerprogramm
CN109761120B (zh) * 2019-02-28 2020-11-24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预测楼层到达人数的电梯控制方法和系统
JP7169448B2 (ja) * 2019-06-25 2022-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833918B2 (ja) * 2019-07-10 2021-02-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0304504B (zh) * 2019-07-29 2021-10-0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基于乘客乘梯习惯预测的乘梯需求的电梯调配方法及系统
JP7032478B2 (ja) * 2020-06-24 2022-03-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1847148B (zh) * 2020-07-06 2022-08-02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目的层分配系统
CA3122826A1 (en) * 2020-07-17 2022-01-17 Appana Industr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atching elevators
CN112193955A (zh) * 2020-10-14 2021-01-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56261B (zh) * 2020-12-09 2023-01-10 安徽中电光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
US20240025699A1 (en) * 2020-12-25 2024-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controller, elevator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751922B (zh) * 2020-12-29 2023-03-21 深圳市恒之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智慧园区的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7259096B1 (ja) 2022-01-04 2023-04-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り場行先階表示システム及び乗り場行先階表示方法
CN115402890A (zh) * 2022-10-08 2022-11-2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31B (zh) * 1988-03-09 1992-02-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1209790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服务电梯引导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1767736A (zh) * 2008-12-26 2010-07-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在电梯门厅预约目的地楼层的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3334A (ja) * 1993-03-16 1994-09-2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6117398A (ja) * 2004-10-22 2006-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4621620B2 (ja) * 2006-03-30 2011-01-26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64979B2 (ja) * 2009-11-17 2014-04-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31B (zh) * 1988-03-09 1992-02-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1209790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服务电梯引导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1767736A (zh) * 2008-12-26 2010-07-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在电梯门厅预约目的地楼层的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3726B2 (ja) 2015-09-24
CN102583119A (zh) 2012-07-18
JP2012140232A (ja)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3119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7758460B (zh) 电梯系统
CN104973468B (zh)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预测配梯控制方法
US20190308844A1 (en) Elevator movement plan generation
US10597255B2 (en) Elevator route selection system
CN101238057A (zh) 给用户分配电梯轿厢的方法
CN105584910A (zh) 在群电梯系统中调度电梯轿厢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199548A1 (ja) エレベータ運行管理装置
EP2751009B1 (en) Energy settings fo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102036896A (zh)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CN102849546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7078542A (zh) 控制器、设备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3863912A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7709206A (zh) 群控电梯装置及群控的搭乘号机的分配方法
CN103874648A (zh) 具有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
CN106185498A (zh) 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CN102050362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4030108A (zh) 电梯交通需要预测装置
JP2014001037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S58177869A (ja) エレベ−タの交通需要分析装置
JP2016040197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6783905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9011204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方法
EP2336067A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and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method
JP6735945B1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