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5498A - 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5498A
CN106185498A CN201510262970.3A CN201510262970A CN106185498A CN 106185498 A CN106185498 A CN 106185498A CN 201510262970 A CN201510262970 A CN 201510262970A CN 106185498 A CN106185498 A CN 106185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car
unit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29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野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85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5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本发明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在利用者操作了识别体(1)时,接收从识别体(1)发送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由核对单元(33)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核对,当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时,在针对所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尚未分配轿厢的情况下,分配单元(41)根据与相应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新选择分配轿厢。在针对所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已经分配了轿厢的情况下,分配单元(41)从相应轿厢变更分配。显示单元(35)显示分配轿厢的号机编号。

Description

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多台电梯轿厢中决定分配轿厢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示例,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电梯目的地楼层控制系统:对于针对在安全门禁附近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进行ID卡认证后登记的目的地楼层的电梯分配轿厢的号机,通过再次在电梯的层站门禁附近的登记装置刷读ID卡,由此再次通知分配轿厢的号机,在层站前的登记装置刷读了ID卡时目前分配的号机并未停靠于基准楼层的情况下,该电梯目的地楼层控制系统执行重审对其它轿厢的分配。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电梯系统:对于个人信息终端上的电梯的呼梯登记进行轿厢的分配,并在便携终端上通知分配号机后,将分配轿厢的变更设为不可状态,在接收到通过个人信息终端上的操作而进行的分配轿厢的变更请求时,该电梯系统将分配轿厢的变更的不可状态解除,并进行分配轿厢的变更。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8190号公报(参照第0061~0064段,图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1753号公报(参照第0018~0026段,图3~图4)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利用者的识别体的操作中并非总是产生分配轿厢的变更。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通过利用者在个人信息终端上的操作对分配轿厢进行变更,但是需要个人信息终端,并且为了在个人信息终端上通知分配轿厢的号机,个人信息终端需要接收数据,产生通信成本。并且,在进行了分配轿厢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也分配轿厢不一定会被变更。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利性良好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对于与在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中登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的分配轿厢的号机,能够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根据利用者自身的意愿进行轿厢分配的变更。
本发明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在电梯的利用者操作内部存储有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体时从所述识别体发送的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其将目的地楼层与各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核对单元,其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核对;分配单元,其在所述核对单元进行核对的结果是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时,在未分配针对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的情况下,根据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新选择分配轿厢,并且在已经分配了针对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的情况下,将分配轿厢从已分配的轿厢进行变更;以及显示单元,其显示所述分配轿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将电梯的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预先登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核对,当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时,在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尚未分配轿厢的情况下,根据与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新选择分配轿厢,在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已经分配了轿厢的情况下变更分配轿厢。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因而能够发挥如下效果:对于与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中登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分配,能够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并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而分配变更为其它的轿厢号机,并且在进行了分配轿厢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一定变更分配轿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显示单元的画面显示例。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层站操作盘的操作的新分配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层站操作盘的操作的已有分配变更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门禁装置的操作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层站操作盘的操作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层站操作盘的操作的已有分配变更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层站操作盘的操作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显示单元的画面显示例。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
标号说明
1 识别体;11 信号;2 利用者管理装置;21 目的地楼层数据库;3 层站操作盘;31 接收单元;32 存储单元;33 核对单元;34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5 显示单元;4组群管理控制装置;41 分配单元;5 各轿厢控制装置;51 号机控制单元;52 轿厢;53 绳索;6 层站门;7 电梯层站;8 门禁装置;81 接收单元;82 存储单元;83 核对单元;84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85 显示单元;86 门禁开关单元;87 门禁;9 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使用图1~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动作。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由识别体1、利用者管理装置2、层站操作盘3、组群管理控制装置4、多个轿厢52、以及多个各轿厢控制装置5构成,各轿厢52由各轿厢控制装置5控制。各轿厢52用绳索53吊挂着,通过使未图示的曳引机动作而在未图示的井道中升降。另外,在各楼层具有电梯层站7,针对各轿厢52设置有层站门6。在各楼层的电梯层站7设置有层站操作盘3。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图。识别体1由利用者携带。在图1中图示了一个识别体1,然而多个利用者分别携带着识别体1,在各识别体1中分别登记了独立的利用者识别信息。
识别体1例如是IC卡、标签及便携信息终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媒体播放器)等。在识别体1是IC卡及标签的情况下,信号11是识别体1发送的电波。并且,在识别体1是便携信息终端的情况下,如果是无线通信,则信号11是红外线、公用线路用电波、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或者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标准的电波。对于LAN(局域网)等有线通信,信号11是通信分组,在LAN内传输。
利用者管理装置2具有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如图3所示,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针对各利用者识别信息预先登记了目的地楼层。针对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目的地楼层例如是电梯的管理员预先登记的楼层。另外,在想要前往与登记的目的地楼层不同的楼层的情况下,利用者能够通过在办公室等使用的PC终端预先预约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目的地楼层,也能够通过层站操作盘3变更目的地楼层。
层站操作盘3设置在各楼层的电梯层站7,由接收单元31、存储单元32、核对单元33、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和显示单元35构成。
在识别体1是IC卡的情况下,接收单元31具有接近式读卡器,假设识别体1的“第1操作”是利用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第一次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起3秒钟以内)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第1次数”(例如一次)的动作。通过进行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的动作,接收单元31检测到识别体1,接收单元31向识别体1发送未图示的起动信号,并接收从起动后的识别体1发送的包含利用者识别信息在内的信号11。也可以是,接收单元31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到信号11的次数如果达到“第1次数”,则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此外也可以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刷读识别体1的次数是“第1次数”,则识别体1发送信号11,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
在识别体1是标签的情况下,接收单元31具有能够接收标签发送的电波的标签读取器或者天线,识别体1的“第1操作”是指与IC卡同样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接收单元31刷读卡“第1次数”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与IC卡时一样,通过进行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的动作,接收单元31检测到识别体1,接收单元31向识别体1发送未图示的起动信号,并接收从起动后的识别体1发送的包含利用者识别信息在内的信号11。也可以是,接收单元31在规定的时间内(例如3秒以内)接收到信号11的次数如果是“第1次数”,则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此外也可以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刷读识别体1的次数是“第1次数”,则识别体1发送信号11,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
另外,也可以是,在标签具有操作按钮的情况下,识别体1的“第1操作”也可以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第一次按下识别体1的操作按钮起3秒钟以内)按下操作按钮“第1次数”的动作。也可以是,接收单元31接收到包含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操作按钮的信息在内的信号11的次数如果是“第1次数”,则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此外也可以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识别体1的操作按钮的次数是“第1次数”,则识别体1发送信号11,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当然,识别体1的“第1操作”只要是具有同样功能的操作即可,不限于按下操作按钮。
在识别体1是便携信息终端的情况下,接收单元31具有依据于各种通信标准的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红外线传感器等传感器类),能够接收通信标准的电波的识别体1的“第1操作”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操作按钮“第1次数”的动作,该操作按钮显示于识别体1具有的画面上。也可以是,接收单元31接收到包含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被显示于画面上的操作按钮的信息在内的信号11的次数如果是“第1次数”,则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此外也可以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识别体1的操作按钮的次数是“第1次数”,则识别体1发送信号11,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当然,识别体1的“第1操作”只要是具有与识别体1同样的功能的操作即可,不限于按下被显示于画面上的操作按钮。识别体1的“第1操作”也可以置换为便携信息终端的画面上的其它操作或者多个操作的组合,如果便携信息终端具有操作按钮,则也可以指单纯地按下操作按钮。
存储单元32从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复制与各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并进行存储。
核对单元33将接收单元31发送给核对单元33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和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核对,如果具有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则将相应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以及与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发送给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将从核对单元33发送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及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进行存储。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将从核对单元33发送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及目的地楼层发送给显示单元35,并且向后述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4的分配单元41发送目的地楼层,还发送轿厢的新分配请求以及轿厢的已有分配变更请求。显示单元35例如由液晶画面等具有对利用者通知信息的功能的部件构成,如图4所示,显示从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发送来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和目的地楼层。
分配单元41在确定分配轿厢后,将分配轿厢的号机编号发送给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将分配单元41发送的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分配轿厢的号机编号与相应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并且向显示单元35发送分配轿厢的号机编号,如图4所示,显示单元35显示分配轿厢的号机编号。另外,当与存储在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的轿厢到达电梯层站7时,将相应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以及与该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目的地楼层和分配轿厢的号机编号,从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中删除。
组群管理控制装置4具有分配单元41,进行各轿厢52即电梯整体的运行管理。分配单元41对于来自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的新的轿厢分配请求,考虑电梯整体的运行状况实施最佳的轿厢分配,将分配轿厢的号机按照前面所述发送给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并且对所分配的轿厢的各控制单元5的号机控制单元51指示目的地楼层。
另外,分配单元41对于来自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的已有轿厢分配的变更请求,同样地变更为最佳的轿厢分配,将分配轿厢的变更后的号机按照前面所述发送给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并根据需要对分配变更前的轿厢的各轿厢控制单元5的号机控制单元51进行目的地楼层的取消指示,对分配变更后的轿厢的各轿厢控制单元5的号机控制单元51进行目的地楼层的指示。
分配变更是考虑电梯整体的运行状况,从列举出的能够进行变更的候选轿厢中选择的。根据运行状况,在没有能够进行变更的候选轿厢的情况下,可以在显示单元35显示表示不能进行轿厢的变更的信息,还可以在显示单元35显示请稍等的信息,然后使利用者等待直到重新出现能够进行变更的轿厢为止。
各轿厢控制装置5具有号机控制单元51和各轿厢52,号机控制单元51根据由分配单元41指示的目的地楼层,进行各轿厢52的升降控制和未图示的轿厢门的开闭控制、以及各楼层的层站门的开闭控制等。
下面,参照图5、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图5是示出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判定是否通过识别体1和层站操作盘的接收单元31进行了前述的基于识别体1的“第1操作”(S101)。
在未进行“第1操作”的情况下(S101:否),返回到S101的处理。
在进行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S101:是),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S102)。
核对单元33将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内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S103)。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内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没有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103:否),返回到S101的处理。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内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103: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判定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是否尚未分配(S104)。
在针对所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尚未分配的情况下(S104: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对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新分配请求,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分配(S105),返回到S101的处理。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已经进行了分配的情况下(S104: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对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已有分配变更请求,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S106),返回到S101的处理。关于S105和S106的详情将在后面说明。
图6是示出图5的S105的处理、即本实施方式的基于层站操作盘3的操作的新分配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从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读出与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S1051)。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请求针对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分配(S1052)。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向显示单元35发送目的地楼层,显示单元35在画面上显示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目的地楼层(S1053)。
分配单元41决定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分配(S1054)。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向显示单元35发送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分配号机,显示单元35在画面上显示分配号机(S1055)。
图7是示出图5的S106的处理、即本实施方式的基于层站操作盘3的操作的已有分配变更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请求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的分配变更(S1061)。
对于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的分配,分配单元41对在S1054中确定出的分配进行变更(S1062)。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向显示单元35发送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分配变更后的号机,显示单元35在画面上显示分配号机(S106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发挥能够得到便利性良好的电梯的如下效果: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变更轿厢的分配。并且,也发挥在请求了轿厢的变更时一定进行轿厢的变更的效果。
另外,在接收单元31是接近式读卡器或接近式标签读取器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以便在进行识别体1的“第1操作”时看清楚在显示单元35显示的内容,但在接收单元31是远程接收电波等的设备的情况下,不一定位于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其它的动态管理用标签读取器或者天线、感热传感器等公知技术,检测利用者是否位于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
另外,显示单元35也可以是液晶画面、LED画面等具有能够显示文字信息和图像的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指示灯、灯、LED等照明单元。只要利用者能够掌握分配号机即可。
另外,也可以将结构的一部分变形或者省略一部分结构,都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下面,使用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动作。另外,在图8中与图5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实施方式1的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图2所示的内部结构、图3所示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图4所示的显示单元的画面显示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一样的,因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了与在实施方式1定义的“第1操作”不同的“第2操作”。当利用者在层站操作盘3附近进行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新分配。当利用者在层站操作盘3附近进行了“第2操作”的情况下,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分配的变更。
在识别体1是IC卡、接收单元31是接近式读卡器、并且识别体1的“第1操作”被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第一次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起3秒钟以内)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第1次数”(例如一次)的动作的情况下,将识别体1的“第2操作”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与“第1次数”不同的“第2次数”(例如两次)的动作。
在识别体1是标签、接收单元31是能够接收标签发送的电波的标签读取器或者天线、并且识别体1的“第1操作”被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第1次数”的动作的情况下,将识别体1的“第2操作”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接收单元31刷读识别体1与“第1操作”不同的“第2次数”的动作。
另外,在标签具有操作按钮、并且识别体1的“第1操作”被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第一次按下识别体1的操作按钮起3秒钟以内)按下操作按钮“第1次数”的动作的情况下,将识别体1的“第2操作”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识别体1的操作按钮按下与“第1操作”不同的“第2次数”的动作。当然,与识别体1的“第1操作”、“第2操作”具有相同功能即可,不限于按下操作按钮。
在识别体1是便携信息终端、接收单元31是依据于各种通信规格的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红外线传感器等传感器类)、并且“第1操作”被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操作按钮“第1次数”的动作的情况下,该操作按钮显示于识别体1具有的画面上,将识别体1的“第2操作”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识别体1的操作按钮按下与“第1操作”不同的“第2次数”的动作。如果与识别体1的“第1操作”、“第2操作”具有相同的功能,则不限于按下被显示于画面上的操作按钮。也可以置换为便携信息终端的画面上的其它操作或者多个操作的组合,如果便携信息终端具有操作按钮,则也可以指单纯地按下操作按钮。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检测是否进行了“第2操作”的方法都与检测是否进行了“第1操作”的方法相同。
下面,参照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首先,判定是否通过识别体1和接收单元31进行了前述的识别体1的“第1操作”(步骤S101)。
在进行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步骤S102)。
核对单元33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步骤S103)。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没有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返回到S101的处理。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判定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是否尚未分配(S104)。
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尚未分配的情况下(S104: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对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新分配请求,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分配(S105),返回到S101的处理。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已分配的情况下(S104:是),不做任何处理即返回到S101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101中判定为未进行“第1操作”的情况下(S101:否),判定是否通过识别体1及层站操作盘的接收单元31进行了基于前述识别体1的“第2操作”(步骤S107)。
在未进行“第2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返回到S101的处理。在进行了“第2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步骤S108)。
核对单元33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步骤S109)。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没有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9:否),返回到S101的处理。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判定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是否已分配(S110)。
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已分配的情况下(S110: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向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已有分配变更请求,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S106),返回到S101的处理。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尚未分配的情况下(S104:是),不做任何处理即返回到S101的处理。关于S105和S106的处理的详情,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上所述,与实施方式1一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发挥得到便利性良好的电梯的如下效果: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变更轿厢的分配。并且,也发挥在请求了轿厢的变更时一定进行轿厢变更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发挥如下效果:通过将在轿厢的新分配时和轿厢的分配变更时进行的操作分别区分为“第1操作”和“第2操作”,能够防止因误操作引起的不必要的分配变更,实现电梯整体的更加高效的运行。
另外,与实施方式1一样,在接收单元31是接近式读卡器或接近式标签读取器的情况下,优选该接收单元31设置在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以便在进行识别体1的“第1操作”时看清楚在显示单元35显示的内容,但在接收单元31是远程接收电波等的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不必位于层站操作盘3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其它的动态管理用标签读取器或者天线、感热传感器等公知技术,检测利用者是否位于层站操作盘3附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显示单元35也可以是液晶画面、LED画面等具有能够显示文字信息和图像的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指示灯、灯、LED等照明单元。只要利用者能够掌握分配号机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准备几种类型的“第2操作”,例如区分为身体健全者和身体残疾者进行使用,根据检测出的操作变更开门、关门的速度等电梯的动作,也可以新分配将要变更电梯的动作的轿厢。
另外,也可以将结构的一部分变形和/或省略一部分结构,都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下面,使用图9~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动作。另外,在图9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在图10中与图2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实施方式1的图3所示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图4所示的显示单元的画面显示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一样的,因而省略说明。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在图1的基础上,还在前往电梯层站7的路径中设置有门禁装置8。电梯层站7的门禁87内和门禁87外被例如围栏9隔开。如图9所示,利用者首先利用持有的识别体1在门禁装置8接受认证,在门禁87打开后,利用者根据需要移动到层站操作盘3前面,能够通过层站操作盘3请求电梯的分配变更。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图。在图2的基础上追加了门禁装置8。门禁装置8具有接收单元81、存储单元82、核对单元83、分配号机登记单元84、显示单元85、门禁开关单元86、以及门禁87。接收单元81、存储单元82、核对单元83、分配号机登记单元84、显示单元85分别具有与层站操作盘3的接收单元31、存储单元32、核对单元33、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显示单元35完全相同的功能。核对单元83将接收单元81发送给核对单元83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和存储在存储单元82中的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核对,如果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则门禁开关单元86使门禁87打开。如果没有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则门禁开关单元86使门禁87关闭。
“第1操作”的定义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门禁装置附近进行基于识别体1的“第1操作”,能够进行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新的分配请求,在利用者通过门禁87后,再次在层站操作盘3附近进行基于识别体1的“第1操作”,由此能够进行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已有的分配的变更请求。
下面,参照图11、图12、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图11是示出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门禁装置8的操作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判定是否通过识别体1、接收单元81进行了前述的基于识别体1的“第1操作”(步骤S201)。
当在门禁装置8附近进行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接收单元8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83(步骤S202)。
核对单元83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和存储在存储单元8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步骤S203)。
在核对单元83对接收单元8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8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没有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返回到S201的处理。
在核对单元83对接收单元8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8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84判定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是否尚未分配(S204)。
在针对所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尚未分配的情况下(S204:是),门禁装置8的分配号机登记单元84向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新分配请求,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分配(S105),返回到S201的处理。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已分配的情况下(S204:是),不做任何处理即返回到S201的处理。S105的处理与在图5中记载的实施方式1的S105的处理相同。但是,将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S105的处理记述为层站操作盘3的处理,门禁装置8也具有与层站操作盘3相同的内部结构,因而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2是示出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层站操作盘3的操作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判定是否通过识别体1及层站操作盘3的接收单元31进行了前述的识别体1的“第1操作”(步骤S206)。
在未进行“第1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返回到S201的处理。在进行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06:是),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步骤S207)。
核对单元33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和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步骤S208)。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没有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8:否),返回到S206的处理。
在核对单元33对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利用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的结果是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8:是),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判定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是否已分配(S209)。
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已分配的情况下(S209:是),层站操作盘3的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向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已有分配变更请求,分配单元41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S210),返回到S206的处理。在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呼梯尚未分配的情况下(S209:否),不做任何处理即返回到S207的处理。
图13是示出图12的S210的处理、即本实施方式的基于层站操作盘3的操作的已有分配变更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从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读出与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S2101)。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请求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分配变更(S2102)。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将目的地楼层发送给显示单元35,显示单元35在画面上显示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目的地楼层(S2103)。
分配单元41变更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分配(S2104)。
分配号机登记单元34将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分配变更后的号机编号发送给显示单元35,显示单元35在画面上显示分配号机(S210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发挥能够得到便利性更加良好的电梯的如下效果: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并且,也发挥在请求了轿厢的变更时一定进行轿厢的变更的效果。
另外,新追加了门禁装置8,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轿厢的新分配请求和轿厢的已有分配变更请求,由此进一步发挥如下效果:防止因在相同操作盘上的双重操作引起的误操作,防止不必要的轿厢的分配变更,能够实现电梯整体的高效运行。
另外,在接收单元81及接收单元31是接近式读卡器或接近式标签读取器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门禁装置8及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以便在进行识别体1的“第1操作”时能够看清楚在显示单元35显示的内容,但在接收单元31是对电波等进行远程接收的设备的情况下,不一定位于门禁装置8及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其它的动态管理用标签读取器或者天线、感热传感器等公知的技术,检测利用者是否位于门禁装置8及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显示单元35也可以是液晶画面、LED画面等具有能够显示文字信息和图像的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指示灯、灯、LED等照明单元。只要利用者能够掌握分配号机即可。
另外,也可以将结构的一部分变形和/或省略一部分结构,都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及门禁装置8的动作与实施方式3完全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层站操作盘3的动作也仅是将“第1操作”变为“第2操作”,之后是完全相同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操作”与在实施方式2中定义的“第2操作”相同。
图14是示出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基于层站操作盘3的操作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判定是否通过识别体1及接收单元31进行了前述的识别体1的“第2操作”(步骤S211)。
在未进行“第1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返回到S211的处理。在进行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接收单元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发送给核对单元33(步骤S207)。以后的动作包括S210的动作在内,与实施方式3的图12、图13的动作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发挥能够得到便利性更加良好的电梯的如下效果: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并且,也发挥在请求了轿厢的变更时一定进行轿厢变更的效果。
另外,新追加了门禁装置8,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轿厢的新分配请求和轿厢的已有分配变更请求,此外在门禁装置8进行“第1操作”、在层站操作盘3进行“第2操作”这样不同的操作,由此进一步防止误操作及防止不必要的轿厢分配变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能够实现电梯整体的高效运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3一样,在接收单元81及接收单元31是接近式读卡器或接近式标签读取器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门禁装置8及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以便在进行识别体1的“第1操作”时能够看清楚在显示单元35显示的内容,但在接收单元31是对电波等进行远程接收的设备的情况下,不一定位于门禁装置8及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其它的动态管理用标签读取器或者天线、感热传感器等公知的技术,检测利用者是否位于门禁装置8及层站操作盘3的附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一样,显示单元35也可以是液晶画面、LED画面等具有能够显示文字信息和图像的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指示灯、灯、LED等照明单元。只要利用者能够掌握分配号机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2一样,可以准备几种类型的“第2操作”,例如区分为身体健全者和身体残疾者进行使用,根据检测出的操作变更开门、关门的速度等电梯的动作,还可以新分配用于变更电梯的动作的轿厢。
另外,也可以将结构的一部分变形和/或省略一部分结构,都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图1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除能够预先登记图3中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的针对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目的地楼层以外,还能够预先登记利用者组、相同分配禁止利用者识别信息(其它利用者识别信息)、及相同分配禁止组(其它所属识别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3的“第1操作”的分配变更请求时、和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4的“第2操作”的分配变更请求时,针对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预先将在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中预先登记的对相同分配禁止利用者识别信息分配的轿厢通知给分配单元41,分配单元41将所通知的轿厢从分配变更的候选轿厢中去除后进行分配变更。
例如,在图15中,对于利用者编号6,在相同分配禁止利用者识别信息中存储了利用者识别信息030185013(即利用者编号2),因而在分配变更请求时,对于利用者编号6,将分配给利用者编号2的轿厢从分配变更的候选轿厢中去除。
另外,在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中预先登记了针对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利用者组,能够在各利用者识别信息中登记相同分配禁止组。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对于接收到的预先登记在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将对属于相同分配禁止组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分配的轿厢预先通知给分配单元41,分配单元41将所通知的轿厢从分配变更的候选轿厢中去除后进行分配变更。
例如,在图15中,利用者编号4属于利用者组0501,作为相同分配禁止组存储了0301,因而在分配变更请求时,将对利用者组0301即该表中属于利用者组0301的利用者编号1和编号2分配的轿厢,从分配变更的候选轿厢中去除。
针对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利用者组、相同分配禁止组及相同分配禁止利用者识别信息例如是由电梯的管理员预先登记的。利用者组、相同分配禁止组及相同分配禁止利用者识别信息不一定需要登记。另外,也能够对各利用者识别信息登记多个相同分配禁止组及相同分配禁止利用者识别信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发挥能够得到便利性更加良好的电梯的如下效果: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并且,也发挥在请求了轿厢的变更时一定进行轿厢的变更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发挥如下的新效果:在对于利用者而言被分配到相同轿厢中会感觉不方便的其他利用者或属于其它所属的利用者位于电梯层站7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请求,以避免被分配到相同轿厢中的方式来进行分配的变更。
另外,也可以将结构的一部分变形和/或省略一部分结构,都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者请求了轿厢的分配变更时,考虑电梯整体的运行状况,对于分配单元41选择的变更轿厢的候选,通过层站操作盘3的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将变更轿厢的候选发送给层站操作盘3的显示单元,显示单元35显示变更轿厢的候选。
图16是对分配单元41选择出的变更轿厢的候选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35的画面示例。在画面上显示出当前分配轿厢是A号机,分配变更轿厢是B号机和C号机。显示单元35具有的画面是触摸面板,在按下操作按钮351时选择B号机作为分配轿厢,在按下操作按钮352时选择C号机作为分配轿厢。另外,在按下取消按钮353时,还能够取消分配变更请求自身。
通过显示单元34选择出的分配轿厢通过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被发送给分配单元41,分配单元41对分配变更前的轿厢的各轿厢号机控制单元51进行目的地楼层的取消指示,对分配变更后的轿厢的号机控制单元51指示目的地楼层。
另外,在利用取消按钮取消了分配变更请求自身的情况时也一样,在通过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向分配单元41发送了分配变更请求的取消指示后,分配单元41停止分配变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发挥能够得到便利性更加良好的电梯的如下效果: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并且,也发挥在请求了轿厢的变更时一定进行轿厢的变更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发挥如下的新的效果:在能够选择自己变更的分配轿厢的候选并进行变更时,能够选择与利用者在电梯层站等待的位置较近的轿厢,因而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5一样,在对于利用者而言被分配到相同轿厢中会感觉不方便的其他利用者或属于其它所属的利用者位于电梯层站7的情况下,分配单元41自动从分配轿厢的候选中去除对以上的利用者分配的轿厢,使利用者能够在显示单元35的画面上选择除这些轿厢以外的轿厢。
另外,也可以将结构的一部分变形和/或省略一部分结构,都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图1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除图3所示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中针对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目的地楼层以外,还能够预先登记再分配许可权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3的“第1操作”的分配变更请求时、和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4的“第2操作”的分配变更请求时,层站操作盘3的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判定是否对利用者识别信息具有再分配许可权限,在具有再分配许可权限(例如,将再分配许可权限比特设定为1)的情况下(在图17的示例中指利用者编号1),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向分配单元41发送分配变更请求。在没有再分配许可权限(例如,将再分配许可权限比特设定为0)的情况下(在图17的示例中指利用者编号2),分配装置登记单元34不发送分配变更请求。也可以是,在没有进行分配变更的权限的情况下,在显示单元34通知没有再分配许可权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发挥能够得到便利性更加良好的电梯的如下效果:通过利用者持有的识别体的操作,按照利用者自身的意愿进行轿厢的分配变更。并且,也发挥在请求了轿厢的变更时一定进行轿厢的变更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发挥如下效果:通过限定允许轿厢的分配变更的利用者,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分配变更,降低分配变更的频度,因而能够实现电梯整体的高效运行。
另外,也可以是,在实施方式5的目的地楼层数据库21中追加再分配许可权限的项目。在相同组内可以兼具具有再分配许可权限的利用者和不具有再分配许可权限的利用者。
另外,也可以将结构的一部分变形和/或省略一部分结构,都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从多台电梯轿厢中确定分配轿厢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Claims (21)

1.一种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具有:
接收单元,其接收在电梯的利用者操作内部存储有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体时从所述识别体发送的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
存储单元,其将目的地楼层与各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核对单元,其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核对;
分配单元,其在所述核对单元进行核对的结果是存在一致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时,在未分配针对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的情况下,根据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新选择分配轿厢,并且在已经分配了针对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的情况下,将分配轿厢从已分配的轿厢进行变更;以及
显示单元,其显示所述分配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将其它利用者识别信息与各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所述分配单元在进行分配轿厢的变更时,将分配变更为与对其它利用者识别信息分配的轿厢不同的轿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将所属识别信息以及其它所属识别信息与各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所述分配单元在进行分配轿厢的变更时,将分配变更为与对属于其它所属识别信息的所属识别信息分配的轿厢不同的轿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分配轿厢以外的分配轿厢的候选,
所述分配单元变更为利用者从所述分配轿厢的候选中选择出的分配轿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将再分配许可权限与各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对具有再分配许可权限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允许所述分配单元实施的分配轿厢的变更,对没有再分配许可权限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不允许所述分配单元实施的分配轿厢的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与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新进行轿厢的分配时利用者进行的所述识别体的第1操作、与在已经分配了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时利用者进行的所述识别体的第2操作是相同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与利用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目的地楼层新进行轿厢的分配时利用者进行的所述识别体的第1操作、与在已经分配了针对利用者识别信息的轿厢时利用者进行的所述识别体的第2操作是不同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电梯的层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设置在电梯的层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到达电梯层站的路径中还设置有门禁,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门禁及电梯层站附近,在通过门禁时实施所述第1操作,在层站附近实施所述第2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门禁及电梯层站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电梯的层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设置在电梯的层站。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到达电梯层站的路径中还设置有门禁,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门禁及电梯层站附近,在通过门禁时实施所述第1操作,在层站附近实施所述第2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门禁及电梯层站附近。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体具有操作画面,所述第1操作及所述第2操作是将所述操作画面上显示的操作按钮按下第1次数的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体具有操作画面,所述第1操作是将所述操作画面上显示的操作按钮按下第1次数的操作,并且所述第2操作是将所述操作画面上显示的操作按钮按下第2次数的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体具有操作按钮,所述第1操作及所述第2操作是将所述操作按钮按下第1次数的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体具有操作按钮,所述第1操作是将所述操作按钮按下第1次数的操作,并且所述第2操作是将所述操作按钮按下第2次数的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操作及所述第2操作是在所述接收单元上刷读所述识别体第1次数的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操作是在所述接收单元上刷读所述识别体第1次数的操作,所述第2操作是在所述接收单元上刷读所述识别体第2次数的操作。
CN201510262970.3A 2014-09-29 2015-05-21 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61854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8290A JP2016069119A (ja) 2014-09-29 2014-09-29 エレベータ行先制御システム
JPJP2014-198290 2014-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5498A true CN106185498A (zh) 2016-12-07

Family

ID=55865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2970.3A Pending CN106185498A (zh) 2014-09-29 2015-05-21 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69119A (zh)
CN (1) CN106185498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2653A (zh) * 2017-03-21 2017-06-23 苏州东奥德森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售票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00959A (zh) * 2014-12-12 2017-08-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路线选择系统
CN108975098A (zh) * 2017-06-05 2018-12-11 奥的斯电梯公司 与用户识别装置相关联的移动装置上的电梯通知
CN109795922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86933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乘客指定的电梯重新指配准则
CN111661726A (zh) * 2019-03-08 2020-09-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201012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设备
CN11249941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厅外可更换接送电梯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8891A1 (ja) * 2017-08-24 2019-0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WO2019207715A1 (ja) * 2018-04-26 2019-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呼び登録システム
JP7488173B2 (ja) 2020-10-30 2024-05-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JP7151802B2 (ja) * 2021-01-28 2022-10-12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0534A (ja) * 2001-07-25 2003-02-1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261753A (ja) * 2006-03-28 2007-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1610963A (zh) * 2007-02-22 2009-12-23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系统的多功能调用按钮
JP2011057323A (ja) * 2009-09-07 2011-03-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02596775A (zh) * 2009-11-11 2012-07-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JP2013112515A (ja) * 2011-11-30 2013-06-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3787161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3921B2 (ja) * 1996-01-16 1997-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0229769A (ja) * 1999-02-09 2000-08-2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5839916B2 (ja) * 2011-09-22 2016-01-0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0534A (ja) * 2001-07-25 2003-02-1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261753A (ja) * 2006-03-28 2007-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1610963A (zh) * 2007-02-22 2009-12-23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系统的多功能调用按钮
JP2011057323A (ja) * 2009-09-07 2011-03-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02596775A (zh) * 2009-11-11 2012-07-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JP2013112515A (ja) * 2011-11-30 2013-06-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3787161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959A (zh) * 2014-12-12 2017-08-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路线选择系统
US10597255B2 (en) 2014-12-12 2020-03-24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route selection system
CN106882653A (zh) * 2017-03-21 2017-06-23 苏州东奥德森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售票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975098A (zh) * 2017-06-05 2018-12-11 奥的斯电梯公司 与用户识别装置相关联的移动装置上的电梯通知
US10647544B2 (en) 2017-06-05 2020-05-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notif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 associated with us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CN108975098B (zh) * 2017-06-05 2022-12-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与用户识别装置相关联的移动装置上的电梯通知
CN109795922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795922B (zh) * 2017-11-17 2023-10-13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86933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乘客指定的电梯重新指配准则
CN111661726A (zh) * 2019-03-08 2020-09-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201012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设备
CN11249941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厅外可更换接送电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69119A (ja)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5498A (zh) 电梯目的地控制系统
CN204778091U (zh) 一种智能电梯控制系统
US10294071B2 (en) Elevator activity level management of mobile device access
JP664520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854461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service requests to conveyance systems
CN104609270A (zh) 一种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及方法
JP5068509B2 (ja) セキュリティ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10395634A (zh) 电梯系统
JP2016184241A (ja) 会議室予約システム、会議室予約方法および会議室予約プログラム
CN105960372A (zh) 供电梯使用的智能表
CN105829223A (zh) 利用移动装置的电梯控制
CN102596775A (zh) 电梯系统
CN101588978A (zh) 电梯系统
JPWO201100742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207536946U (zh) 电梯控制系统
JP7012598B2 (ja) トイレブース利用予約装置、トイレブース利用予約システム、トイレブース利用予約方法
CN108419434B (zh) 电梯系统
JP572322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924505A (zh) 用于移动访客识别和选择性地允许到由租户选择的目的地的自动电梯使用的方法和系统
KR101923401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시스템
JP2022023035A (ja) 遠隔制御装置及び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CN101759069B (zh) 使用身份识别系统的电梯使用方法及应用和系统
JP6508034B2 (ja) 行先階登録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KR20150073440A (ko) 휴대폰의 nfc를 이용한 승강기 호출 등록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232455A (zh) 余位预约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