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9242A -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9242A
CN102569242A CN2012100264068A CN201210026406A CN102569242A CN 102569242 A CN102569242 A CN 102569242A CN 2012100264068 A CN2012100264068 A CN 2012100264068A CN 201210026406 A CN201210026406 A CN 201210026406A CN 102569242 A CN102569242 A CN 102569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ad
pad layer
patterning
lead frame
lat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64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9242B (zh
Inventor
锺启生
陈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0264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92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9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9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6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半导体封装件包括导线架、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第二图案化接垫层、芯片、封装体及屏蔽膜。导线架具有数个第一凹陷部、数个第二凹陷部、外侧面、上表面与下表面。第一凹陷部从上表面往下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凹陷部从下表面延伸至第一凹陷部。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导线架的上表面且延伸至导线架的外侧面。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导线架的下表面且延伸至导线架的外侧面。芯片设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内。封装体包覆芯片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屏蔽膜覆盖封装体的外表面、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外侧面、导线架的外侧面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外侧面。

Description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图案化接垫层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导线架由冲压工法形成引脚,然后半导体芯片再设于导线架上,透过焊线或适合的电性连接方式连接半导体芯片与导线架的引角。
然而,受限于冲压工法,导线架的相邻二引脚之间距无法有效缩小,导致半导体封装件的体积过于庞大。此外,还需要考虑电磁波干扰对半导体芯片造成的影响,然而传统导线架却无法提供防止电磁波干扰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可缩小相邻二引脚之间距,进而缩小半导体封装件的尺寸,以及减少电磁波干扰对半导体封装件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半导体封装件。半导体封装件包括一导线架、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一芯片、一封装体及一屏蔽膜。导线架具有数个第一凹陷部、数个第二凹陷部、一外侧面、一上表面以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第一凹陷部从上表面往下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凹陷部从下表面延伸至第一凹陷部。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导线架的上表面且延伸至导线架的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导线架的下表面且延伸至导线架的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芯片设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内。封装体包覆芯片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且具有外表面。屏蔽膜覆盖封装体的外表面、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外侧面、导线架的外侧面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外侧面。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半导体封装件。半导体封装件包括一导线架、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一芯片、一封装体、一接地元件及一屏蔽膜。导线架具有数个第一凹陷部、数个第二凹陷部、一外侧面、一上表面以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第一凹陷部从上表面往下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凹陷部从下表面延伸至第一凹陷部。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导线架的上表面且延伸至导线架的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导线架的下表面且延伸至导线架的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芯片设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内。封装体包覆芯片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且具有一外表面。接地元件设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且从封装体的外表面露出。屏蔽膜覆盖封装体的外表面及露出的接地元件。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电性承载板,电性承载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形成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于电性承载板的上表面上,其中部分的电性承载板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形成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电性承载板的下表面,其中部分的电性承载板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形成数个第一凹陷部于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电性承载板;设置一芯片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内;形成一封装体包覆芯片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数个第二凹陷部于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电性承载板,以形成一导线架,其中各第二凹陷部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形成至少一切割道经过封装体、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使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导线架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各形成一外侧面;以及,形成一屏蔽膜覆盖封装体的一外表面、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外侧面、导线架的外侧面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外侧面。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电性承载板,电性承载板具有相对一上表面以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形成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于电性承载板的上表面上,其中部分的电性承载板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形成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电性承载板的下表面,其中部分的电性承载板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形成数个第一凹陷部于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电性承载板;设置一接地元件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设置一芯片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内;形成一封装体包覆芯片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数个第二凹陷部于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电性承载板,以形成一导线架,其中各第二凹陷部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形成至少一第一切割道经过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导线架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且选择性地经过接地支架的一部分,以切断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导线架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至少一第二切割道经过封装体且及接地元件,使接地元件形成一外侧面;以及,形成一屏蔽膜覆盖该封装体的一外表面及接地元件的外侧面。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
图1B绘示图1A的俯视图。
图1C绘示图1A的仰视图。
图2及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仰视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仰视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
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
图9A至9I绘示图1A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过程图。
图10A至10G绘示图5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过程图。
图11A至11B绘示图7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过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半导体封装件
110:导线架
110′:电性承载板
111、1111:第一凹陷部
112:第二凹陷部
110s、120s、130s、280s、380s:外侧面
110u:上表面
110b、380b:下表面
12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
121:第一接垫
122:接地接垫
123:接地部
130:第二图案化接垫层
131:第二接垫
132、1321、1322:接地接垫
133:接地部
140:芯片
141:黏贴层
150:封装体
150s:外表面
150s1:第一外侧面
150s2:第一外侧面
160:屏蔽膜
170:焊线
190:载板
280、380:接地元件
281:第一部分
282:第二部分
P1、P2:切割道
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半导体封装件100包括导线架11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芯片140、封装体150、屏蔽膜160及焊线170。
如图1A所示,导线架110具有数个第一凹陷部111、数个第二凹陷部112、外侧面110s及相对上表面110u与下表面110b。
第一凹陷部111从上表面110u往下表面110b的方向延伸,第二凹陷部112从下表面110b延伸至第一凹陷部111,以露出封装体150。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11及第二凹陷部112半蚀刻凹部,其未贯穿导线架110,而是贯穿导线架110的一部分,此部分不限于导线架110的一半厚度,其可以是导线架110厚度的任意比例。由于第一凹陷部111与第二凹陷部112相通,第一凹陷部111与第二凹陷部112共同形成一贯孔。
虽然图1A未绘示,然除了设置有芯片140的第一凹陷部1111外,其余第一凹陷部111中至少一些可彼此连通。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凹陷部1111外,其余全部的第一凹陷部111彼此连通。相似地,第二凹陷部112中至少一些可彼此连通,本实施例中,全部的第二凹陷部112彼此连通。
导线架110例如是铜架,其厚度介于约50μm与300μm之间。一实施例中,导线架110铜箔(Copper Foil)。
如图1A所示,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形成于导线架110的上表面110u且延伸至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且具有外侧面120s。
如图1A所示,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可作为蚀刻阻挡层,避免被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所覆盖的导线架110被蚀刻。此外,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以多层结构为例,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材质可选自于镍(Ni)、钯(Pd)、金(Au)及其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以单层结构为例,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材质例如是镍或金。然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作为遮罩而避免被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所覆盖的导线架被移除的结构,皆可应用为本实施例的第一图案化接垫层。
如图1A所示,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形成于导线架110的下表面110b且延伸至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外侧面130s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实质上对齐,例如是共面。此外,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材质可相似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容此不再赘述。
如图1A所示,芯片140设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111内。本实施例中,芯片140以朝上方位(face-up)设于第一凹陷部1111内,焊线170连接芯片140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
如图1A所示,由于芯片140设于第一凹陷部111内,使芯片140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接地部133之间距缩短,如此芯片140所产生的热可透过此缩短距离快速地传导至外界。
如图1A所示,封装体150包覆芯片140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且具有外表面150s。封装体150的外表面150s、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外侧面130s实质上对齐,例如是共面。
封装体150可包括酚醛基树脂(Novolac-based resin)、环氧基树脂(epoxy-based resin)、硅基树脂(silicone-based resin)或其他适当的包覆剂。封装体150亦可包括适当的填充剂,例如是粉状的二氧化硅。
如图1A所示,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外表面150s、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外侧面130s。屏蔽膜160的下表面160b则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实质上对齐,例如是共面。经由屏蔽膜160的防护,可避免芯片140受到电磁干扰。
屏蔽膜160的材料铝、铜、铬、锡、金、银、镍、不锈钢或上述材料的组合所制成,其可应用例如是化学蒸镀(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无电镀(electroless plating)、电镀、印刷(printing)、喷布(spraying)、溅镀或真空沉积(vacuum deposition)等技术制成。
屏蔽膜160可以是单层或多层材料。以多层结构来说,屏蔽膜160可以是三层结构,其内层不锈钢层、中间层铜层,而外层不锈钢层;或者,屏蔽膜160双层结构,其内层铜层,而其外层不锈钢层。
请参照图1B(未绘示焊线),其绘示图1A的俯视图,其中图1A图1B中沿方向1A-1A’的剖视图。半导体封装件100的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包括至少一第一接垫121,第一接垫121的位置对应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第二接垫131,使第一接垫121与第二接垫131之间的导线架形同一导电柱。
本实施例中,此些第一接垫121的分布呈环形而环绕芯片140。此些第一接垫121可排列成至少一排而环绕芯片140。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垫121块状,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垫121也可以是走线(trace),其可沿一任意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
如图1B所示,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更包括至少一接地接垫122。经由上述第一凹陷部111与第二凹陷部112所形成的贯孔,使第一接垫121隔离于接地接垫122。
本实施例中,此些接地接垫122的分布呈环形而环绕芯片140。此些接地接垫122可排列成至少一排而环绕芯片140。本实施例中,接地接垫122块状,另一实施例中,接地接垫122也可以是走线,其可沿一任意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
如图1B所示,半导体封装件100的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更包括接地部123。本实施例中,接地部123一封闭环形结构,其环绕芯片140,其中一接地接垫122连接于接地部123。另一实施例中,虽然图未绘示,然接地部123一开放环形结构;或者,虽然图未绘示,然接地部123可使用数个接地接垫122取代。
请参照图1C,其绘示图1A的仰视图。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包括数个接地接垫132,其中接地接垫132延伸至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本实施例中,该些接地接垫132排列成单排或多排而围绕芯片140。本实施例中,接地接垫132块状或长条状,另一实施例中,接地接垫132也可以是走线,其可沿一任意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
如图1C所示,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更包括至少一接地部133,其中接地部133的位置对应芯片140,且接地部133连接于其中一接地接垫1321。本实施例中,接地部133一完整结构,其不具有任何镂空图案。另一实施例中,接地部133可以是图案化接地部。
此外,一外部接地端(未绘示)可连接于接地部133,使屏蔽膜160可透过接地接垫122(图1A)、导线架110(图1A)及接地部133而与此外部接地端电性连接,在此情况下,可省略接地接垫132。或者,外部接地端可连接于接地接垫132,使屏蔽膜160可透过接地接垫122(图1A)、导线架110(图1A)及接地接垫132而与此外部接地端电性连接。或者,外部接地端可连接于接地接垫1321,使屏蔽膜160可透过接地接垫122(图1A)、导线架110(图1A)、接地部133及接地接垫1321而与此外部接地端电性连接。另一实施例中,外部接地端亦可同时连接于接地接垫132(接地接垫1321及/或其它接地接垫132)及接地部133。
如图1C所示,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接垫131,其中第二接垫131与接地接垫132电性隔离。本实施例中,该些第二接垫131排列成单排而环绕芯片140。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垫131块状,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垫131也可以是走线,其可沿一任意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
请参照图2及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仰视图。该些第二接垫131排列成双排而围绕芯片140。图2与图3的半导体封装件的不同点在于,图3的半导体封装件中的接地接垫132设置密度较图3的半导体封装件高。图2的半导体封装件中的接地接垫132的面积具有至少三种不同大小的设计,而图3的半导体封装件中的接地接垫132的面积则具有至少三种不同大小的设计。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仰视图。该些第二接垫131可排列成超过二排。本实施例中,接地部133(绘示于图3)由数个接地接垫132取代,例如是由图4中的接地接垫1322取代,其中接地接垫1322未连接于屏蔽膜160。一外部接地端(未绘示)可连接于接地接垫1322,使屏蔽膜160可透过接地接垫122(图1A)、导线架110(图1A)及接地接垫1322而与此外部接地端电性连接。另一实施例中,接地部133亦可由数个第二接垫131取代。
请参照图5,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半导体封装件200包括导线架11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芯片140、封装体150、屏蔽膜160、焊线170及接地元件280。
接地元件280设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上且具有一外侧面280s。封装体150包覆接地元件280,而屏蔽膜160覆盖接地元件280的外侧面280s,且屏蔽膜160的下表面160b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实质上对齐,例如是共面。
本实施例中,接地元件280一支架,其包括第一部分281及第二部分282,其中第一部分281连接于第二部分282。接地元件280以第一部分281设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上,其中第一部分281可透过导电胶或锡膏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电性连接。部分封装体150填入或填满第一部分281与第二部分282之间的空间。此外,接地元件280的材质包括任何导电性材料,如铜、金、不锈钢、银、镍、铁等金属。另一实施例中,接地元件280可以是其它元件,如锡膏、焊线或导电柱,当接地元件280锡膏,其可采用涂布方式形成,当接地元件280焊线,其可采用打线方式形成,当接地元件280导电柱,其可采用电镀方式形成。
请参照图6,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半导体封装件300包括导线架11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芯片140、封装体150、屏蔽膜160、焊线170及接地元件380。
接地元件380设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上且具有一外侧面380s。封装体150包覆接地元件380,而屏蔽膜160覆盖接地元件380的外侧面380s。
本实施例中,接地元件380块状结构,其具有下表面380b,接地元件380的整个下表面380b设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上,其中下表面380b可透过导电胶或锡膏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电性连接。另一实施例中,接地元件380亦可为锡膏、焊线或导电柱。此外,接地元件380的材质可相似于接地元件280,容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半导体封装件400包括导线架11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芯片140、封装体150、屏蔽膜160、焊线170及接地元件280。
封装体150包覆芯片140、接地元件280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且具有一外表面,其中该外表面包括第一外侧面150s1及第二外侧面150s2,第一外侧面150s1与第二外侧面150s2间隔一距离。
本实施例中,封装体150的第二外侧面150s2、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实质上对齐,例如是共面。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相对封装体150的第一外侧面150s1往内凹陷。此外,上述半导体封装件300亦可具有类似结构,容此不再赘述。
接地元件280设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上且从封装体150的外表面150s露出外侧面280s。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第一外侧面150s1及接地元件280的外侧面280s。
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第一外侧面150s1,因为第一外侧面150s1与第二外侧面150s2并非共面,是故屏蔽膜160经由直接接触接地元件280的外侧面280s,而电性连接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
请参照图8,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剖视图。半导体封装件500包括导线架11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芯片140、封装体150、屏蔽膜160、焊线170及接地元件280。
封装体150包覆芯片140、接地元件280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且具有外表面,其中该外表面包括第一外侧面150s1、第二外侧面150s2、第一上表面150u1及第二上表面150u2,第一外侧面150s1与第二外侧面150s2间隔一距离,亦即第一外侧面150s1与第二外侧面150s2间隔一第二上表面150u2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封装体150的第二外侧面150s2、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实质上对齐,例如是共面。封装体150的第一外侧面150s1相对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往内凹陷。此外,上述半导体封装件300亦可具有类似结构,容此不再赘述。
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第一上表面150u1、第一外侧面150s1与第二上表面150u2,因为封装体150的第一外侧面150s1相对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往内凹陷一第二上表面150u2的距离,是故屏蔽膜160经由直接接触接地元件280的外侧面280s,而电性连接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
接地元件280设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上且从封装体150的外表面150s露出外侧面280s。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第一外侧面150s1及接地元件280的外侧面280s。
另一实施例中,图8的接地元件280可使用接地元件380取代。
请参照图9A至9I,其绘示图1A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过程图。
如图9A所示,提供电性承载板110’,其中电性承载板110’具有上表面110u以及与上表面110u相对的下表面110b。
如图9B所示,形成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于电性承载板110’的上表面110u,其中,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包括至少一第一接垫121及至少一接地接垫122,且部分电性承载板110’的上表面110u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露出。
形成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其中一个方法中包括:可采用例如是微影工艺,形成一图案化光阻层于电性承载板110’的上表面110u上;然后,可采用例如是电镀方法,形成一导电材料于图案化光阻层的镂空图案内,以形成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其中导电材料多层结构或单层结构。以多层结构为例,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材质选自于镍、钯、金及其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以单层结构为例,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材质例如是镍或金。
如图9B所示,形成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于电性承载板110’的下表面110b,部分电性承载板110’的下表面110b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露出。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包括至少一第二接垫131、至少一接地接垫132及接地部133,其中第二接垫131的位置与第一接垫121对应,而接地部133连接于该些接地接垫132的至少一者(图1B)。
此外,形成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方法相似于形成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方法,容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于同一工艺中一并形成。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可于不同工艺中分别形成。
如图9C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化学蚀刻方法,形成数个第一凹陷部111于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露出的电性承载板110’。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11半蚀刻凹部,其未贯穿电性承载板110’。
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可做为蚀刻阻挡层,故被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覆盖的电性承载板110’不会被蚀刻。由于化学蚀刻方法,第一凹陷部111的内侧面形成弧面。当采用其它方法形成第一凹陷部111时,第一凹陷部111的内侧面可以不是弧面。
相较于以冲压方法形成第一凹陷部111,本实施例采用蚀刻方法所形成的第一凹陷部111,其尺寸较小,且相邻二第一凹陷部111的间距较小,使半导体封装件100的尺寸可以缩小。
如图9D所示,可采用例如是表面黏贴技术(SMT),设置芯片140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111内,其中芯片140透过黏贴层141设于第一凹陷部1111内,且芯片140的位置对应接地部133。本实施例中,接地部133一完整结构,其不具有任何镂空图案,如此使接地部133与导线架110接触的面积大,而可将芯片140的产生的热快速地传导至外界。本实施例中,数个接地接垫122的分布呈环形而环绕芯片140,且接地接垫132的分布呈环形而环绕芯片140。
如图9E所示,可采用例如是打线技术,以至少一焊线170连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与芯片140。
如图9F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压缩成型(compression molding)、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或转注成型(transfer molding),形成封装体150包覆芯片140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且填满第一凹陷部111。
如图9G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化学蚀刻方法,形成数个第二凹陷部112于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露出的电性承载板110’,使电性承载板110’形成导线架110,其中各第二凹陷部112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11,以露出封装体150。
如图9H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刀具或激,形成至少一切割道P经过封装体15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导线架110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使封装体150形成外侧面150s2(外侧面150s2外表面150s的一部分)、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形成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形成外侧面110s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形成外侧面130s。此种切割方式称为”全穿切(full-cut)”。
切割道P经过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接地接垫122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的接地接垫132,上述外侧面120s即接地接垫122的外侧面,而外侧面130s即接地接垫132的外侧面。
在切割前,可设置图9G的封装结构于一具有黏贴层的载板190上。切割道P可经过部分载板190,以切断封装体15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导线架110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
如图9I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化学蒸镀(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无电镀(electroless plating)、电镀、印刷(printing)、喷布(spraying)、溅镀或真空沉积(vacuum deposition)技术,形成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外表面150s、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使屏蔽膜160电性连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导线架110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至此,形成至少一如图1A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件100。
请参照图10A至10G,其绘示图5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过程图。
如图10A所示,可采用例如是表面黏贴技术,设置至少一接地元件280于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上。
如图10B所示,设置至少一芯片140于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111内,其中芯片140透过黏贴层141设于第一凹陷部1111内。
如图10C所示,可采用例如是打线技术,以至少一焊线170连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与芯片140。
如图10D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压缩成型、注射成型或转注成型,形成封装体150包覆芯片140、接地元件280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且填满第一凹陷部111。
如图10E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化学蚀刻方法,形成数个第二凹陷部112于从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露出的电性承载板110’,使电性承载板110’形成导线架110,其中第二凹陷部112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11,以露出封装体150。
如图10F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刀具或激,形成至少一切割道P经过封装体150、接地元件280、导线架110、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使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形成外侧面120s、接地元件280形成外侧面280s、导线架110形成外侧面110s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形成外侧面130s。此种切割方式称为”全穿切”。
如图10G所示,可采用例如是化学蒸镀、无电镀、电镀、印刷、喷布、溅镀或真空沉积技术,形成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外表面150s、接地元件280的外侧面280s、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的外侧面120s,使屏蔽膜160电性连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导线架110及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至此,形成至少一如图5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件200。
请参照图11A至11B,其绘示图7的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过程图。
如图11A所示,形成至少一第一切割道P1经过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导线架110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且选择性地经过接地元件280的一部分,以切断第二图案化接垫层130、导线架110及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但不切断图11A的整个封装结构,此种切割方式称为”半穿切(half-cut)”。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割道P1未经过接地元件280。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切割道P1可经过接地元件280的一部分。当接地元件280以接地元件380取代时,第一切割道P1可经过接地元件380的一部分,然亦可不经过接地元件380。
第一切割道P1形成后,封装体150形成第二外侧面150s2、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形成外侧面120s、导线架110形成外侧面110s,而第一图案化接垫层120形成外侧面120s,其中,第二外侧面150s2、外侧面120s、外侧面110s与外侧面120s实质上对齐,例如是共面。
如图11B所示,形成至少一第二切割道P2经过封装体150及接地元件280,使接地元件280形成外侧面280s,而封装体150形成第一外侧面150s1。由于第二切割道P2的宽度W2小于第一切割道P1的宽度W1,故导线架110的外侧面110s相对封装体150的第一外侧面150s1往内凹陷。
然后,形成如图7的屏蔽膜160覆盖封装体150的外表面150s及接地元件280的外侧面280s,至此,形成至少一如图7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件400。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割道P1比第二切割道P2先形成。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切割道P2可比第一切割道P1先形成。
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割道P2的宽度W2小于第一切割道P1的宽度W1。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切割道P2的宽度W2可大于第一切割道P1的宽度W1,如此可形成图8的半导体封装件500。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半导体封装件,包括:
一导线架,具有数个第一凹陷部、数个第二凹陷部、一外侧面、一上表面以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该些第一凹陷部从该上表面往该下表面的方向延伸,该些第二凹陷部从该下表面延伸至该些第一凹陷部;
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该导线架的该上表面且延伸至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
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该导线架的该下表面且延伸至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
一芯片,设于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内;
一封装体,包覆该芯片及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且具有一外表面;以及
一屏蔽膜,覆盖该封装体的该外表面、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及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各该第一凹陷部及各该第二凹陷部半蚀刻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接地接垫,其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接地接垫延伸至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该接地接垫环绕该芯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更包括:
一接地部,该接地部的位置对应该芯片,且该接地部连接于该接地接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一接垫,而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二接垫,该第一接垫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二接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封装体的该外表面、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及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实质上对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更包括:
一接地元件,设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且具有一外侧面;
其中,该封装体更包覆该接地元件且该屏蔽膜覆盖该接地元件的该外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接地元件包括:
一第一部分;以及
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连接于该第一部分,该接地元件以该第一部分设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部分该封装体填入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的空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接地元件一块状结构且具有一下表面,该接地元件的整个该下表面设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
10.一种半导体封装件,包括:
一导线架,具有数个第一凹陷部、数个第二凹陷部、一外侧面、一上表面以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该些第一凹陷部从该上表面往该下表面的方向延伸,该些第二凹陷部从该下表面延伸至该些第一凹陷部;
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该导线架的该上表面且延伸至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
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形成于该导线架的该下表面且延伸至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且具有一外侧面;
一芯片,设于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内;
一封装体,包覆该芯片及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且具有一外表面;
一接地元件,设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且从该封装体的该外表面露出;以及
一屏蔽膜,覆盖该封装体的该外表面及露出的该接地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各该第一凹陷部及各该第二凹陷部半蚀刻凹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接地接垫,其中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该接地接垫延伸至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
一接地部,该接地部的位置对应该芯片,且该接地部连接于该接地接垫。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一接垫,而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二接垫,该第一接垫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二接垫。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与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实质上对齐,而该封装体的该外表面与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相隔一距离。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接地元件包括:
一第一部分;以及
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连接于该第一部分,该接地元件以该第一部分设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部分该封装体填入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的空间。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封装件,其中该接地元件一块状结构,且具有一下表面,该接地元件的整个该下表面设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
18.一种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电性承载板,该电性承载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
形成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于该电性承载板的该上表面上,其中部分该电性承载板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
形成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电性承载板的该下表面,其中部分该电性承载板从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
形成数个第一凹陷部于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
设置一芯片于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内;
形成一封装体包覆该芯片及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
形成数个第二凹陷部于从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以形成一导线架,其中各该第二凹陷部延伸至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
形成至少一切割道经过该封装体、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及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使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该导线架及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各形成一外侧面;以及
形成一屏蔽膜覆盖该封装体的一外表面、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该导线架的该外侧面及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外侧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该些第一凹陷部于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的该步骤以蚀刻方法完成。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该些第二凹陷部于从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的该步骤以蚀刻方法完成。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电性承载板的该下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接地接垫,该接地接垫环绕该半导体芯片;
于形成该至少一切割道经过该封装体、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及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步骤中,该至少一切割道经过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接地接垫。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导线架的该下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接地部,该接地部连接于该接地接垫;
于设置该芯片于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内的该步骤中,该芯片的位置对应该接地部。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于该电性承载板的该上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一接垫;
于形成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电性承载板的该下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二接垫,该第二接垫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接垫。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更包括:
设置一接地元件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
于形成该封装体包覆该芯片及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的该步骤中,该封装体更包覆该接地元件;
于形成该至少一切割道经过该封装体、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及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的该步骤中,该至少一切割道更经过该接地元件。
25.一种半导体封装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电性承载板,该电性承载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
形成一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于该电性承载板的该上表面上,其中部分该电性承载板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
形成一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电性承载板的该下表面,其中部分该电性承载板从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
形成数个第一凹陷部于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
设置一接地元件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上;
设置一芯片于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内;
形成一封装体包覆该芯片及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
形成数个第二凹陷部于从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以形成一导线架,其中各该第二凹陷部延伸至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
形成至少一第一切割道经过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该导线架及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且选择性地经过该接地支架的一部分,以切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该导线架及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
形成至少一第二切割道经过该封装体且及该接地元件,使该接地元件形成一外侧面;以及
形成一屏蔽膜覆盖该封装体的一外表面及该接地元件的该外侧面。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该些第一凹陷部于从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的该步骤以蚀刻方法完成。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该些第二凹陷部于从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露出的该电性承载板的该步骤以蚀刻方法完成。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导线架的该下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接地接垫,该接地接垫呈环绕状;
于形成该至少一切割道的该步骤中,该至少一切割道经过该接地接垫。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导线架的该下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接地部,该接地部连接于该接地接垫;
于设置该芯片于对应的该第一凹陷部内的该步骤中,该芯片的位置对应该接地部。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形成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于该导线架的该上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一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一接垫;
于形成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于该导线架的该下表面的该步骤中,该第二图案化接垫层包括一第二接垫,其中该第二接垫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接垫。
CN201210026406.8A 2012-02-07 2012-02-07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569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6406.8A CN102569242B (zh) 2012-02-07 2012-02-07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6406.8A CN102569242B (zh) 2012-02-07 2012-02-07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242A true CN102569242A (zh) 2012-07-11
CN102569242B CN102569242B (zh) 2015-05-27

Family

ID=4641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6406.8A Active CN102569242B (zh) 2012-02-07 2012-02-07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924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7805A (zh) * 2012-09-24 2013-01-09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35591A (zh) * 2012-12-28 2013-04-1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19265A (zh) * 2014-08-26 2015-01-28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元件嵌入式封装结构、其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59007A (zh) * 2013-11-20 2015-05-27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220654A (ja) * 2016-06-11 2017-12-14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電磁シールド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845618A (zh) * 2013-08-18 2018-03-27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基材的电子系统
CN109698177A (zh) * 2017-10-20 2019-04-3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643A (zh) * 1996-11-25 1998-06-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所用的引线架
CN101276805A (zh) * 2007-06-15 2008-10-01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电磁干扰屏蔽功能的半导体封装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70620A (zh) * 2011-04-08 2011-12-07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在边缘引脚具有凹槽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643A (zh) * 1996-11-25 1998-06-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所用的引线架
CN101276805A (zh) * 2007-06-15 2008-10-01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电磁干扰屏蔽功能的半导体封装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70620A (zh) * 2011-04-08 2011-12-07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在边缘引脚具有凹槽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7805A (zh) * 2012-09-24 2013-01-09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35591A (zh) * 2012-12-28 2013-04-1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98742B (zh) * 2012-12-28 2019-03-15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35591B (zh) * 2012-12-28 2016-12-28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98742A (zh) * 2012-12-28 2017-01-04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45618A (zh) * 2013-08-18 2018-03-27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基材的电子系统
CN104659007B (zh) * 2013-11-20 2019-01-08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59007A (zh) * 2013-11-20 2015-05-27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45770A (zh) * 2013-11-20 2019-03-29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结构
CN109545770B (zh) * 2013-11-20 2022-06-1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结构
CN108022889A (zh) * 2014-08-26 2018-05-11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元件嵌入式封装结构、其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19265A (zh) * 2014-08-26 2015-01-28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元件嵌入式封装结构、其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220654A (ja) * 2016-06-11 2017-12-14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電磁シールド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698177A (zh) * 2017-10-20 2019-04-3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98177B (zh) * 2017-10-20 2022-03-15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242B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9242A (zh) 整合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19298B (zh) 具有散热结构及电磁干扰屏蔽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24836B (zh) 半导体承载元件及半导体封装件
TW531871B (en) Lead frame
CN103187314B (zh) 封装载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52358B (zh) 基于面板的引线框封装方法和装置
CN101335217B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法
CN105655319B (zh) 布线衬底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组件装置
CN103367180B (zh) 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59007B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06645A (zh) 具有电磁干扰屏蔽膜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40498B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接地功能的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51254A (zh) 半导体封装件、应用其的堆迭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30958A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14086B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49440B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6298742B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33871A (zh) 引线框架和电子部件装置
CN105957854B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22394A (zh) 一种芯片上芯片封装及制造方法
CN110021562A (zh) 半导体封装测试结构及形成方法、半导体封装结构
CN103489791B (zh) 封装载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633291U (zh) 一种芯片上芯片封装结构
CN104425425A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24820B (zh) 引线框区域阵列封装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